《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论语》 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参考答案:

  (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

  (2)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②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材料二: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论语》 阅读答案 2

  ①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3)诲女知之乎!( )

  (4)是知也。( )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儒 《孟子》

  2、(1)yuè 愉快的意思

  (2)yùn 生气,发怒。

  (3)rǔ 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 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了并且能够经常复*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论语》 阅读答案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填空。

  (1)这些言论选自________,作者是孔子,他名丘,字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 _________。

  (2)出自本十则的成语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论语》仲尼思想家教育家

  (2)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有害

  3.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或在浊世中才能显示君子本色。(意思相*即可)

  4.(1)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2)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即可)

  《论语》 阅读答案 4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中的“论”是__________的意思,“语” 就是语言。《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对学*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1.记叙 孔子及其弟子

  2.说 悦

  3.学*与思考的关系。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要多思、多问。(答案不唯一)

  《论语》 阅读答案 5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②,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②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③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 ④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1) A(孔子认为,只有他和颜渊才能做到。)

  (2) 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参考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就施行,不用就收藏,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子路问:先生如果率领三军作战,谁作你的助手。孔子说:赤手搏虎,徙步过河,死也不后悔,我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格外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后再做决定的人。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1)

——《论语》阅读答案9篇

《论语》阅读答案1

  ①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诲女知之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了并且能够经常复*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论语》阅读答案2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阅读题

  1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 意思。(5分)

  (1)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传不*乎 传:

  (4)必有我师焉 焉:

  (5)博学而笃志 笃: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乎

  C.可以为∕师矣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8.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方法,有些谈学* 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3分)

  学*方法:

  学*态度:

  品德修养:

  答案:

  15.(5分)说,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坚定。

  16.(4分)(1)只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就会有困惑。(2)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 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7.(3分)C

  18.(3分)学*方法示例:学而时*之 传不*乎 温故而知新

  学*态度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 博学而笃志

  品德修养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阅读答案3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据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

  弘毅: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有谈学*态度的,有谈学*方法的。选出都是表示学*态度的一组

  [ ]

  A、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B、学思结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

  C、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D、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

  6、《论语十则》讲述了学*态度、学*方法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不知而不愠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2、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旧的知识;可以凭借。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即可。

  5、C

  6、“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9.(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价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论语》阅读答案5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_____ ①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 ② ,______③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 ④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文章中所缺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死而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思而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方法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态度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③任重而道远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①通假字,通“悦”,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

  ②诚实

  ③同汝,你。

  ④停止

  3、C

  4、①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与不明智的人相处,我也不烦恼。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②温*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③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5、①学而时*之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不唯一)

《论语》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 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答案:

  12.①“其道”是指正当的方法,即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说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都厌恶贫穷困顿,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体现孔子坚守信念,不违于仁的思想。

  ②第一种解读: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贫穷困顿),(君子)就不会去摆脱。第二种解读:如果用正当的方法却处于贫贱之中,就不用去摆脱它(而甘于贫贱)。

《论语》阅读答案7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 时*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10.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1.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

《论语》阅读答案8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一鼓作气

  D、望峰息心/自强不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写到“高峰人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热爱自然,寓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意思对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9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

  子路行以告。

  夫子愧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

  (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2分)

  参考答案:

  24.(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

  (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4分,第一问2分,各1分;第二问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2)

——《论语》阅读答案6篇

《论语》阅读答案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的主体,在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的*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论语》阅读答案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九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 )

  ②游必有方( )

  ③德不孤,必有邻( )

  ④君子喻于义( )

  3.“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①奉养  ②去向  ③亲*,做伴  ④明白,懂得

  3.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到日常的侍奉上,关心父母衣食冷暖,关注父母健康状况。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实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子女远游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

  4.君子以“义”行天下,心境*和而无限宽广;小人追逐私利,处心积虑,患得患失。

  5.围绕现实生活,谈到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即可。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3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之美(答出任意三个即可,增减字不得分)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论语》阅读答案4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一鼓作气

  D、望峰息心/自强不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写到“高峰人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热爱自然,寓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意思对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5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1)不亦说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是知也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 ) (2分)A.学而时*之B.温故而知新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小题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

  答案

  【小题1】(1)“悦”的古字,愉快 (2)真诚,诚实 (3)这 (4)凋谢

  【小题2】D

  【小题3】(1)只是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一味空想却不学*是有害的。 (2分) (2)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2分)

  【小题4】这句话的意思是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即可)(3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说”是通假字,先解释通哪个字,再译意。“信”是注解中的重点字,根据语境也很易推断出来。“是”是重点字,一般是代词用法,根据语境可译为"这"。"凋"是文中的重点字,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即"凋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B C中的"而"表顺接,只有D中的表示转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文言虚词中的"而 之 然 则"等要多进行比较联想,*时就注意区别.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中的关键词有“罔”“殆” “施”, “罔”是迷惑的意思。 “殆”是“有害”的意思。“施” 施加的意思,把词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与宋初宰相赵普有关,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所以这句话表面是说"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实际上强调学*《论语》儒家经典的重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分析语句的言外之意,我们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内容,从表及里,从浅入深,挖掘出它的内涵。

《论语》阅读答案6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是知也(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死而后已(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知”通“智”,聪明。

  (2)多次反省

  (3)停止

  (4)诚实信用

  2、(1)年岁寒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学*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

  (意对即可)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3)

——论语选段阅读答案优选【五】篇

  论语选段阅读答案 1

  【原文】

  《论语》选段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问题】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

  【答案】(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论语选段阅读答案 2

  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4)传不*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不亦乐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选段第③句和第⑤句中所含的成语。(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来到实验中学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开始,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复*

  (2)生气、发怒

  (3)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4)老师传授的知识

  2.D

  3.(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重大的责任而且路程遥远。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5.示例:自己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待人接物的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比如:珍惜安静的求学环境,喧闹的教室不是你想要的,也不要为别人创设这样的环境。(意对即可)

  论语选段阅读答案 3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参考答案:

  (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

  (2)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②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材料二: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论语选段阅读答案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9 分)

  《论语十则》选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D.其恕乎其:代词,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2:试题分析:A、所以旧的知识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C、代词,代蛤蟆代词,代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D、凭借用。

  小题3:试题分析: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的方法,在孔子看来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前后相连的关系,只有掌握好旧的知识,在学*新知识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论语选段阅读答案 5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10.“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11.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0. (2分)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1. (4分)①说话要沉稳,不要急躁;②说话要坦诚,不要隐瞒;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译文:

  ①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了朋友(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朋友(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②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君子)还未说到,(你)就先说了,这叫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你还不说,这叫隐慝;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瞎子。”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4)

——《论语》阅读附答案优选【5】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9.(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价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的书,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说:_______ 愠:_______ 罔:_______ 殆: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通“悦”,愉快;怨恨;迷惑;有害

  3.(1)温*旧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

  (2)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4.“略”。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的主体,在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的*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②,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②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③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 ④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5)

——《有趣的种子旅行》阅读答案汇总五篇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栋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写出其序号):

  2、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写出其序号):

  3、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可用四个字概括出种子这样两种有趣的旅行方式:

  4、你揣摩了吗——从全文的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5、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6、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答案:

  1、②

  2、⑤

  3、弹射飘流

  4、种子远离母体,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之相*的表达也可)

  5、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介绍(与之相*的表达即可)

  6、利用风力到处飘洒附着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带到远方

  阅读理解。有趣的种子旅行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象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六年级语文-魔方格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象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黏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漂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漂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漂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漂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株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漂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出种子两种有趣的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揣摩了吗——从全文的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2.第⑤自然段。

  3.弹射、漂流。

  4.种子为了生存下去要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并在迁移的过程中繁殖。

  5.承上启下的作用。

  6.每当初春来临,蒲公英就会抽出花茎,在碧绿丛中绽开朵朵黄色的小花。花开过后,种子上的白色冠毛结为一个个绒球,每当有风吹过,蒲公英随风摇曳。种子成熟后,它们就乘着风一路飘,飘到新的地方安家落户。

  (意思对即可)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栋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写出其序号):

  2、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写出其序号):

  3、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可用四个字概括出种子这样两种有趣的旅行方式:

  4、你揣摩了吗——从全文的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5、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6、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答案:

  1、②

  2、⑤

  3、弹射飘流

  4、种子远离母体,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之相*的表达也可)

  5、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介绍(与之相*的表达即可)

  6、利用风力到处飘洒附着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带到远方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栋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9.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20.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21.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可用四个字概括出种子这样两种有趣的旅行方式:

  22.你揣摩了吗——从全文的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23.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4.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参考答案:

  19.②(2分)

  20.⑤(2分)

  21.弹射

  飘流(2分,每一点1分;不能概括出飘流的不给分)

  22.种子远离母体,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之相*的表达也可)(2分)

  23.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介绍(与之相*的表达即可)(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24.利用风力到处飘洒

  附着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带到远方(2分,答出一种即给2分,其他正确真实的答案同样给分)以上共12分

  导语:有趣的种子旅行是一篇经典的阅读理解选文,阅读答案考试中经常会出现有趣的种子旅行这篇文章,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有趣的种子旅行》阅读答案,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有趣的种子旅行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象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卷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挽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漂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后来,经专家鉴定,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⑦原来,人们早就发现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漂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漂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株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杲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嚢,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漂流中,嚢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⑩种子的有趣旅行,演泽了生命的伟大与神奇,令人赞叹。

 

  题目和答案:

  15、标题《有趣的种子旅行》中“旅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考纲要求;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种子远离母体,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之相*的表达也可)(2分)

  16、种子要迁移的原因是_____ ___和_____ ____。大豆、绿豆、油菜、芝麻和喷瓜等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考纲要求;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参考答案:生存繁衍 有一种“弹射”的本领

  17、第⑤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考纲要求;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参考答案:过渡,承上启下

  18、文章第⑥段举了哥伦布寄信的例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4分)

  考纲要求;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介绍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是大自然和人类选择的结果。

  B、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喷瓜种子的旅行路程,在自然界中是低水*的。

  C、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其余的都长在海滩边上。

  D、种子的有趣旅行,演绎了人类的伟大与种子的神奇,令人赞叹。

  考纲要求;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参考答案:B A错在人类选择,C应该是“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D应该是“生命的”伟大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6)

——论友谊阅读答案汇总5篇

  蒙田

  人类钟情于交往超过任何其他活动,这或许是本能赋予我们的。友谊各种各样,通常由欲望、利益、公众或私人的需要建立和维系。因此,越是掺杂着其他的动机、目的和利益的友谊,就越难有其美好和真诚的东西,也就越无友谊可言了。

  父子之间没有友谊,因为孩子对于父亲,多半是尊敬。友谊需要交流,父子之间差距最巨大,难以有这种交流,也许还可能伤及父子间天然的义务。父亲不应向儿子袒露所有内心的秘密,以致父子间产生不适宜的关系;同时儿子也不能责备和指出父亲的错误,这是友谊最重要的职责。

  男女的爱情也不属于友谊之列。尽管爱情的火焰更活跃、更炽热、更勇猛,但它让我们处于紧张之中,有时是一种想急切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的狂妄。然而友谊却是一种普通的温热,它*稳宁静、持久不变;它温柔*和,不会让人感到伤痛和难受。

  爱情倘若进入友谊阶段,也就是说,进入彼此赏识阶段,它便会慢慢消退,进而消逝。友谊在得到之后便会进一步滋长、健壮、发展,因为它是精神上的,心灵也会由此而得以升华。友谊除了自身之外,不涉及其他任何的交易存在。

  友谊实际上是由心灵相通的机遇相联结的频繁交往和亲密无间。

  罗马执政官在处死提比略?格拉库斯之后,继续迫害与他相识的一些人,他最要好的朋友凯厄斯?布洛修斯便是其中之一。莱利马斯当着罗马执政官的面,问布洛修斯愿意为朋友做些什么,布洛修斯的回答是一切事情。莱利马斯又说:“什么?一切?如果他要你烧掉我们的神庙呢?”布洛修斯反驳说:“他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他坚持这样要求呢?”莱利马斯接着问。布洛修斯答道:“那我会照办。”

  谴责他言辞的人,并不懂其中的秘密,也不知道布洛修斯所持的看法。实际上他们俩相交甚深,由于深交,他们互相信任,互相钦佩。让道德和理性来引导这样的信赖,你就会发现布洛修斯应该这样回答:“假如我们的行动和思想不一致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再是朋友。”

  千万不要把普通的友谊和这里的友谊相提并论。对于一般的友谊,人们像提着智慧的绳索小心翼翼地前行,绳索须小心地呵护才不至于出现可能的断裂。“爱他时,就要想到有一天你会恨他;恨他时,又要想到你可能会再次爱他。”奇隆这样说道。这一规则对崇高的友谊而言是极其令人厌恶的,可对于普通的友谊来说,却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对于后者我们必须用上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哦,我的朋友们,世上并没有一个是朋友。”

  恩惠和利益孕育这普通的友谊,然而在至高无上的友谊中,却找不到它的踪迹,因为我们的意志已完全交融。在必要时,我们会得到朋友的救助,我们也不会因为自己尽了什么职责而感到庆幸。朋友这样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朋友间没有了义务的感觉,他们所讨厌的引起分歧和争端的字眼,如利益、义务、感激、祈求等等都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其实,他们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拥有的。他们行动一致,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他们是一个灵魂占据两个躯体,所以他们之间不能给予或得到任何东西,这就是为什么立法者们为使婚姻与这神圣的友谊有某种想象上的相似,而禁止夫妻双方相互馈赠。

  普通的友谊是可以分享的。你可以欣赏这个人的美貌,那个人的风流和智慧;你也可以喜欢这个人慈父般的胸怀,那个人兄弟般的情谊,如此等等。然而至高无上的友谊却统领和控制着我们的灵魂,是不可以和别人分享的。假如两个朋友同时求你帮忙,你会帮谁?假如有两个人要求你做的事性质相反,你将听谁的?独一无二的高尚的友谊会解除所有的职责,免除所有的义务。

  古人米南德认为,只需遇见朋友的影子便算是幸福的了。

  (选自《蒙田随笔集》,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友谊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建立在各种外在需求之上,这是由人的本能赋予的。

  B.在父子交流的过程中,父亲不能向孩子诉说内心的秘密,以避免产生不适宜的关系。

  C.勇猛、炽热的爱情区别于温柔、*和的友谊,它一旦进入友谊阶段,便会慢慢消逝。

  D.心灵相通、亲密无间的友谊不同于普通的友谊,需要人们有智慧地、小心翼翼地呵护。

  E.立法者希望婚姻与至高无上的友谊相仿,没有恩惠和利益,因而禁止夫妻间的馈赠。

  论友谊

  西塞罗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 事,你也不要做。所以,A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 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 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 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 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 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 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有关,有爱。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 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7.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 这一观点展开论述。(2分)

  18.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19.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分)

  20.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 )(2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 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 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参考答案:

  17.(2分)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18.(3分)不能。因为因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⑧句对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 做”。(“不能”1分;理由2分,每点1分,答“④⑧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句话”也可)

  19、 (2分)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疽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20.(3分)B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所以,A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夭夭。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良,有关爱。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什么观点展开论述?(2分)

  2.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3.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3分)

  4.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分)

  5.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参考答案

  1.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2.不能。因为A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B句对应“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答“AB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句话”也可)

  3.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

  4.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疽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5.B

  西塞罗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所以,A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夭夭。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良,有关爱。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什么观点展开论述?(2分)

  2.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3.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3分)

  4.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分)

  5.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 )(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 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 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答案:

  10.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2.不能。因为A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B句对应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答AB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句话也可)

  3.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


《论语》 阅读答案汇总五篇(扩展7)

——《论语》家长阅读心得实用五份

  《论语》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描绘,又有做人的知识和道德,这些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书中还有释文和故事,就像在读现代的故事书,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美丽动人。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适合它内容的主题,只要你看完了这篇内容你就一定能懂得这个主题的意思。故事中还有一些好用的好词好句,还有许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庄子、周处等许多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拜师学*,最后成为一位古代远*闻名的老师的情景。顿时,之前我怀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师的念头在心里打消了。

  读完《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人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奥秘,不要因为小时候的贪玩而耽误了学*。就像书里面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读,认真去看,仔细写好,就能把书读好。

  这本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使我终生受益。

  新的学期,李老师让我们诵读《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国学经典。里面蕴涵了许多人生哲理和学*方法,字字句句都让我受益匪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句。

  前一句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后一句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

  这两句至理名言出自孔子之口,细细品味,我感同身受。在我的日常生活和学*当中,每天都在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值得我虚心请教,将来都可以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比如,就我们班级吧,全班有七十多名学生,有的是数学天才,有的是足球小将,有的是小画家,还有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多向我身边的这些同学学*,汲取他们的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感谢《论语》教育了我,助我成长。我会一直诵读《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俗话说的好: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现代名著是这样,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论语》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论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中的知识是无穷的,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过去臣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

  《论语》这本书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书中的这句话不绝于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是要告诉我们一定要诚实。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妈妈给我讲的故事《三把斧子》。故事内容是:传说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个穷人。他有一位老母亲身体不好,有一次穷人为了给他母亲治病就拿着斧子出门砍柴攒钱。他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棵又高又大又粗又壮的树,刚砍下去,忽然他不小心把斧子甩进了河里,这把斧子可是他父亲留下来的,所以他十分伤心。就在这时山神出现了,山神拿着金斧子问:“这是你的吗?”“不是”,“那这把银斧子呢?”穷人回答说:“也不是。”“那这把铁斧子呢?”“这把才是我的!”山神听了以后十分高兴地对穷人说:“孩子你很诚实,我现在把这三八斧子都送给你。”这样穷人就有了三把斧子了,他把斧子换成了钱,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孔子的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论语》是集合了孔子生*讲学和门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语录,其中所体现的先贤圣人的思想,贴*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点明了人生的真谛。千年时光并没有改变人生的本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命的绚烂最终将归于*淡,充实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学了能按时温*,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你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理解,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出应有的规矩。人的一生不要虚度,要立志做大事。

  从《论语》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一种美德;学*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论语》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它可以帮你悟到人生中的许多大道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