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2022-10-28 00:00:00 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方法。

  2、分小组学*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赏析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五、作业:

  1、默写。

  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 。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 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 光芒 乾隆皇帝 江畔

  老渔翁 垂钓 重复 一遍

  悠然 一篙一橹 嵌入 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 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

  六、自设练*,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七、板书设计:

  22纪晓岚吟诗

  诗 落日 波浪 芦花 水鸭 钟声 时间 地点 人物

  意 老渔翁垂钓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表演“我”和车主通话的情景。

  3.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具备这种最基本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用对话的不同形式改写文中对话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心情。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二)练*复述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练*复述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认为“金钱”重要吗?还有比金钱重要的东西吗?(指名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课文,看看文中讲什么内容?(齐读课题)

  2、板题:这比金钱更重要

  ①“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请同学回答问题并强调“这”指的是“诚实和信任”。

  (三)默读课文,准备练*复述。

  1、自己默读课文,练*详细复述。

  2、指名详细复述。(老师给出提示)

  出示投影:

  “我”深夜回家,停车时碰坏了小红车的反光镜,见四周无人,便留了字条。 → 三天后,接到了小红车主人的电话,表示感谢 → 并说出让“我”铭记的话:这比金钱更重要。

  3、小组内练*简要地复述

  4、根据提示,指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生字词预*情况

  1、出示字词,认读并理解

  压力 毕业 任务 姓名 陌生

  地址 单据 道谢 雨刷 纸条

  1、默写字词并订正。

  2、巩固练*

  (1)写出反义词

  陌生——( ) 居然——( ) 支付——( )

  (2)写出近义词

  陌生——( ) 居然——( ) 感动——( )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复述课文(由详细到简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

  (一)并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心情

  教学重点:练*表演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指什么?(指名回答)

  ①课文主要讲了“我”深夜回家时,撞坏了一辆小红车的反光镜,见四周无人,便写条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准备赔偿。三天后,却接到了小红车主人表示感谢的电话,车主不但自己换上了反光镜,还说出了让“我”永远铭记的话:这比金钱更重要。

  ②“这”指的是诚实和信任。

  2.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听一听他们的对话。

  (二)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事情的起因;

  (1)师问:这件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3)指名回答:这件事情是由“我”深夜回家停车时,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见四周无人,留条准备赔偿引起的。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诚实、守信?

  ①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在我。(主动承担责任)

  ②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纸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便条以便联系)

  2.事情的经过:人物对话。

  (1)分角色朗读,并体会人物心情。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抱歉)

  “没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感谢)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我把钱寄给你。”(真诚)

  “不用了,没几个钱。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了条。这使我很感动。”(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支付。”(诚恳)

  “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我再一次谢谢你!”(激动)

  ①“我”:抱歉 → 真诚 → 诚恳

  ②小红车主人:感谢 → 感动 → 激动

  (3)练*改写、表演这段对话。

  ①用对话的四种形式,可以给对话填上表示心情、神态、声调的词语练*。

  如:我抱歉地说 连声感谢 诚恳地说

  感动地说 真诚地说 激动地说

  低沉着声音说 提高声调说 语气*缓地说

  面带笑容地说 一本正经地说 坚定地说

  ②分角色表演这段对话,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4)评选出表演奖。

  3.事情的结果

  (1)齐读最后一段话。

  (2)出示句子。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①自由读句子。

  ②讨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品德?也表现了车主的什么美德?

  ③指名回答:表现了“我”诚实、守信,主动承担责任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表现了车主的豁达及善于从别人的行为中寻找做人准则的美德。

  (三)小结全文

  这篇课文赞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的美德。你通过学*,有什么感想和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将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4、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教学重点:

  1、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2、品读课文,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

  学*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

  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

  3、指导朗读

  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2——6自然段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他听说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他会看见什么呢?(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他又会听到什么呢?(河水哗哗流、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

  过渡:他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哪些事情呢?他又为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学*第2自然段。

  2、导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读)

  (2)孩子们,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板书:思)

  (3)交流感受。

  (4)你能把你的感受批在这一段的旁边呢?(板书:批)

  (5)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板书:读)

  3、总结学法。

  4、自主选择学*第3——6自然段。

  按照刚才第2自然段的学*方法,从3、4、5、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按读——思——批——读的顺序自主学*,行吗?开始吧。

  5、学生自主选择学*,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注意:相机交流指导)

  (1)第4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汇报。

  ②教师指导: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有什么问题吗?

  ③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是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课件出示:

  叫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④能读出心中那甜如蜜的滋味吗?

  ⑤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什么?(孩子们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那甜蜜的心情、那流露出的甜蜜的笑容等。)

  ⑥小结:一个“甜”,一个“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瓜果的甜,还感受到了孩子的欢乐,家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这种写法真妙呀!让咱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这一段)

  (2)第6自然段

  ①体会“滋润”的意思。

  A孩子们,当你非常口渴时,喝一杯清凉的水,感觉怎样?

  B水分充足,感到非常舒服,这就是“滋润”的意思。

  C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鸟儿的歌喉,让它快乐地歌唱;滋润了山川,让山川充满生机;它还滋润了什么?

  ②小结;

  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给小鸟创造了一个多美的家呀!让我们和小鸟一起用自己满心的爱歌唱大自然,歌唱那滋润了万物的太阳公公吧!(齐读2——6段)

  7、当当小诗人。

  太阳公公还知道什么,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谁来当小诗人继续往下说。

  课件出示:

  太阳公公还知道小朋友喜欢(),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让()。

  8、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7——13段

  1、太阳公公就这样每天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师引读第7段)他最爱小朋友了。他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

  2、师:其实,孩子们也是同样爱着太阳,你能从文中的语句中感受到吗?引导读8—13自然段。

  3、让我们读出来吧,把我们的心里话向太阳倾诉吧!

  师生分角色读,指导学生读好“太阳,你好!”

  4、你还相对太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

  二、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没有饥饿、没有战争、热爱和*,向往和*,让世界充满和*,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希望,而要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去共同创造。所以,太阳公公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所以,太阳公公最爱孩子,一切来到太阳下的孩子他全都爱。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问候,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带着心中的感激,再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2、太阳公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写下来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 (菁华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作练*: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作:选出写得好的*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作练*: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作:选出写得好的*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内容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口语交际──"未来的…。"

  ⑵*作──想象作文。

  ⑶学*"我的发现"。

  ⑷积累名言。

  ⑸了解科技新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交际写作中训练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积累、了解中扩大语言能力,了解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口语交际与完成*作。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范文、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口语交际。

  目标

  通过交际训练学生想象与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

  过程

  一、播放科幻课件

  1、仔细看,讲讲哪些产品十分先进。

  2、师:这就是未来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想象训练:口语交际──"未来的…"。

  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对未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1、学生自由讲:

  A生说:我想设计一套衣服,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冬暖夏凉。

  B生说:在21世纪我想研制一种药品使病人吃后起死回生。

  C生说:我想设计一种无人架驶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能自动避开。

  2、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给予归纳: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神奇,很好!下面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究、去讨论,教案《《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三、分组进行交流,补充

  四、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1、台上表达:

  可以边画边讲,也可以边讲边演示。

  2、台下提问:

  以交通为例:

  汽车:

  ⑴如何能让汽车在水里行走?

  ⑵如何肥让汽车自动避开危险?

  ⑶如何变小?

  …

  3、台上回答:

  台下可以补充说明。

  五、讨论

  六、评一评谁最讲的最好

  七、作业

  请你设计未来的食品拥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内容

  *作。

  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

  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展开了想象,讲述了未来的先进衣服、药品、汽车、食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科幻*作,未来的…

  二、回忆口语交际内容

  目标锁定一种产品进行具体指导:

  1、未来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⑴四季服特点:

  四季皆穿,冬暖夏凉。

  ⑵环保服特点:

  具有自洁能。

  ⑶治疗服特点:

  拥有按摩功能,防治疾病。

  2、未来服有什么结构?

  3、未来服给人们带来什么便利?

  三、根据内容各自命题

  抽1~4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文题目,并指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作?

  四、分小组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

  五、学生分头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内容

  修改作文。

  目标

  培养学生能按*作的`要求进行修改作文。

  准备

  范文。

  过程

  一、复*导入

  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谁能说一说自己*作的题目及*作的内容?

  二、出示范文

  学生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三、分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在台上交流产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2、每组推选一名在台上念。

  3、评比:

  抽学生说一说所念的文章中,你认为好的地方与不足地方,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修改。

  4、对照佳品*作再一次自我修改。

  四、作业

  抄写作文

  第四课时

  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目标

  1、学*纠正错别字。

  2、积累名言,了解科学知识。

  教具

  幻灯片。

  过程

  一、导入

  学*"我的发现":

  1、出示幻灯片: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

  2、想一想以上是什么广告?

  服装蚊香磁化杯摩托车。

  3、找一找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故意用错):

  衣──依蚊──闻杯──备骑──其

  4、再从生活中找几例进行练*。

  二、积累名言

  1、出示名言:

  指导朗读。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

  3、讲一讲这些名言都应用在什么方面?

  三、了解科学知识

  1、自由读一读"宽带网"。

  2、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互相交流:

  讲一讲面对科技腾飞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作业

  记背名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结合实际,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常你们到鱼市场买鱼,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看看这个鱼市场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字,注意读准“媲”字的声母。

  (2)学生反馈读课文情况。

  (3)同桌分段轮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根据旁批提示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的人都很快乐)你从哪里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课文相应部分)

  (1)鱼贩们的快乐。

  ① “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市场并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A、指导朗读,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B、鱼贩们过着“和谐的生活”,还可以说过着()的生活。

  ②“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中的奇迹。”

  A、说说鱼贩们是怎样把“苦日子过甜的”。

  B、“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你能说说他们会怎样创造性地工作吗?

  C、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鱼贩们对待生活、工作的快乐情感。

  (2)顾客的快乐。

  ①“这样的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的上班族……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A、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B、“心里似乎也会悟出点道理来”,悟出什么道理?

  ②指导朗读,感受顾客的快乐之情。

  3、品读课文,欣赏课文。

  教师:自己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交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难道生活中就只有鱼市场有快乐?想想,哪里还有快乐?

  补充:的快乐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生活,积极地享受学*、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四、作业

  书写生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作练*: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作:选出写得好的*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拭”字不要多撇。“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某某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字词,用多种方法理解“恳求”“迫不及待”“大摇大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人物语气,能上台表演。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和卡子的过程,把握阿凡提的两个特点:智慧过人,热心助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清阿凡提结账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表演道具:头饰;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预*检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有个大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到我们身边,他是谁?快看,他来了—— (播放动画片片头)

  这个骑着毛驴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书:阿凡提)

  师:你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阿凡提呢?

  师:那你知道他经常帮助哪些人吗?

  生:穷人(板书:穷人)

  师:阿凡提并不富有,那他靠什么来帮助穷人呢?今天我们来学*阿凡提的故事——饭钱(板书:饭钱)自学要求

  检查预*、初知课文大意

  师:什么叫做饭钱?(到饭店吃饭付的钱)

  师:对了,吃了饭要付饭钱天经地义,那么课文中的饭钱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谁向谁要钱?要的是什么样的饭钱?最后怎么样了?(根据回答板书:巴依)我会读

  二、研读课文1-4小节、了解事情起因。

  紧扣饭钱体会人物性格、读出语气。

  故事里的饭钱到底是那种饭钱?

  生:巴依逼穷人付闻到香味的饭钱。(课题前补充香味)

  师:闻到饭菜的香味就要付饭钱吗?这件事是不是太荒谬了?巴依不但逼穷人付吃香味的饭钱,而且不给还要去告穷人,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巴依?(出示多媒体课件( )的巴依)

  师:面对这样的巴依,穷人是如何表示的呢?请用波浪线划出穷人话语的提示语(恳求/长长地叹了口气),想想看穷人是如何的呢?恳求,找同义词(请求,要求)学*“恳”(查字典肯的意思)根据字形理解并记忆生字——心字底,用心/发自内心请求。

  师:谁能替穷人向阿凡提求助?注意要发自内心走投无路的/无奈的/可怜的/没有办法的

  师:那阿凡提是如何表示的呢?(把阿凡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把提示语用波浪线画出来)生交流,指导朗读,读出爽快/热心出示多媒体课件( )的阿凡提

  师:从阿凡提爽快、一口答应,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凡提

  三、学*5-9小节,体会阿凡提结账过程

  阿凡提一口答应下来了,他会怎样帮助穷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分角色读)迫不及待:生交流释义。

  师:从卡子的提示语中,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两个字来看出迫不及待是“非常着急”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说一说:迫不及待

  师:在卡子的话里能不能找出两个词看出迫不及待?(怎么敢/快)

  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对于巴依和卡子的无理取闹,阿凡提想出了个什么办法?请圈出表示阿凡提动作的词(摇了摇)

  师:结果阿凡提有没有付钱给巴依?当然没有!(指板书)巴依要的是香味的饭钱,阿凡提付的是什么饭钱?

  生:声音的饭钱(补充板书:声音)

  阿凡提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交流:穷人没有付一分钱用钱的声音来付饭菜的香味师:对,阿凡提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反过来对付巴依,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们在《刮脸》一课中学*过大摇大摆这个词。在接下来的环节,我们来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大摇大摆。

  小结:指板书——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可怜的穷人,对付了可恶的巴依和卡子。

  上台表演,情境中体会阿凡提智斗巴依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个故事,如果他们演得好,表演结束后请给他们热烈的掌声。

  生表演。(带领学生给予掌声)

  师:亲爱的穷人,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穷人:我非常激动/高兴

  师:那你想对阿凡提说些什么呢?

  生:阿凡提(师补充指导——怎样的阿凡提,请赞扬一下阿凡提吧)——

  生:聪明的阿凡提,多亏你帮助我,我才避免了损失,真是太感谢了!(板书:聪明)

  师:那么巴依和卡子,你们现在感觉如何呢?有什么想对阿凡提说的吗?

  生(恶狠狠):哼!真倒霉!可恨的阿凡提,等着瞧!还有下次呢!

  生(垂头丧气):哎!看来我是永远斗不过阿凡提了,还是不要打穷人的主意了。

  师:下课同学们一定了解许许多多阿凡提智斗巴依、帮助穷人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相信大家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下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1、刚才我们说到了虎是怒虎,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

  2、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突然随着一阵狂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第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

  3、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4、默读。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8、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9、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0、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1、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

  12、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2、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了铺垫。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正确读写“*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愧疚、辛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感觉过爬山的辛苦吗?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峨眉道上》(板书)讲的就是作家玛拉沁夫在登峨眉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检查预*

  1.自由练*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愧疚、葱茏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我”在游峨眉山的途中看到、听到和想到的。)

  4.默读课文,看一看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看到或听到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想到的。

  5.小组内交换意见。

  6.班内汇报交流。

  看到、听到的:(1~5自然段)、想到的:(6~7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的呢?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勾画。

  2.班内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两尺见方的石板”体会山路的窄;抓住“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的陡坡上。”体会其高、陡、险。)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想象峨眉山路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4.师设疑激趣

  这样又高、又窄、又陡、又险的山路是怎样铺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课堂作业

  1.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文中的生字、生词。重点强调“竖”下面不要写成“土”;“葱”不要丢一点。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引入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对照自己画的峨眉山路直观图,感受山路的高、窄、陡、险。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

  1.明确学*目标:

  (1)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铺成的?

  (2)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2.自学课文2-6自然段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

  (2)指名谈学*收获。

  (“我”看见几个铺路人背石板上山,多辛苦啊!“我”了解到铺路人不光背石板上山铺路,他们还要自己开山取石,凿成石板,从十多里外背过来,再背上山去铺路,多么不容易啊!……)

  (3)教师点拨引导

  游人*时空手爬山路还觉得吃力,那些铺路人竟然身背重物爬“天梯”,真不可思议!大家想不想走*他们?了解他们?好,下面我们就人人当记者进行现场模拟采访。

  3.组内合作学*。

  (1)以学*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模拟采访。

  (作为记者,应注意提问的顺序,作为铺路人要展示铺路人劳动的艰辛和真实的感受。)

  (2)个别组向全班展示。

  记者:请问老伯,您多大年纪了?

  铺路人:今年五十八岁啦。

  记者:这么大年纪,你干这行多少年了?

  铺路人:大约四十年了。

  记者:真了不起!您背的石板有多重?

  铺路人:差不多有五六十斤吧!

  记者:背这么重的石板走这么陡的路,感觉怎样?

  铺路人:很累。

  记者: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坚持着,一干就是四十年呢?

  铺路人:说实话,游人需要路。没有路,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当游人踩着我们铺的路上山,有说有笑的时候,我们累也高兴啊!

  记者:你们的辛苦,都是为了游人,我代表游人谢谢您。

  (3)激发学生情感

  多好的铺路人啊!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来换取游人的欢乐,感到很满足、很快慰。此时,你面对他们想说些什么?

  ①发自内心地对铺路人说一句话。

  (我敬佩您!您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您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②从文中找出作者发自内心的话,读一读,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两个特殊自然段:

  1.“铺路?”仅两个字,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意在强调作者当时惊讶、感动、赞叹的复杂心境。

  2.“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这句话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其目的在于强调作者当时那种肃然起敬、由衷赞叹和似乎要让所有人都知晓的那种难言的激动。)

  2.体会数量词的妙用。

  (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自由读课文,从内容体会思想。

  2.班内交流。

  (体会铺路人不怕艰难、不怕辛苦、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师小结:

  铺路人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当游人沿着石板的阶梯,一边登山一边欣赏沿途的秀丽风光时,又有谁会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铺路人呢?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育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那么,如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呢?在教学《峨眉道上》这一课时,从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事先的教学设想基本上都能实现。整堂课学生都很兴奋,发言很积极,能通过自己反复的朗读,读懂文章的内容。并且读的比较多,读的比较放开。如:峨眉道路的基本特点:高、长、窄、陡,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自由发挥。同时,也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整堂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学*的尽头自始自终都很足。

  但值得反思的是:

  1、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度不高,总怕学生学得不好,体会得不深,因此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扶的太牢,放手的力度还不到家。其实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学会课文,自己读出“我”和“铺路人”交谈的不同语气。课后,我在想:是否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理解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感受到他们高尚的精神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假如你现在就在峨眉道上遇到了铺路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给学生有创意表达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中去,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2、当最后让学生说说学了本课的收获时,从中也让我看到了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刻板,学得不灵活,发散性思维比较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创设训练学生思维的情景,应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看问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但要让学生弄懂书面上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探究课文所隐含的深刻含义。总而言之,要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设法让学生爱看课外书,遇事多动脑筋,多问为什么,多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的发言面还不是最广,有几个学生甚至整堂课都没有举手发言。以后的教学应多多注意,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天然动物园的特点(动物种类繁多、自由自在),感受漫游动物园的乐趣。

  2、了解游记着重记录见闻感想的写法(游览前、中、后的结构和地点转换顺序,略讲或不讲)。

  3、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反映动物特点的词句。

  4、根据情景、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说说去过什么动物园,有什么有趣的见闻或感受。

  2、出示课题: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猜一猜:今天学的课文里写的内容,可能和以往我们在动物园的见闻有什么异同。(相同:涉及很多动物;不同:是写在野外的动物。理解:“天然”的意思,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人工、人造相对。)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自学课文。建议;

  1、轻声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象作者游览时的情景,同审题时的猜测(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是一样,在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鲁伏河米库米(读正确,说一句话了解地理位置。)

  2、出示第3小节,读正确。如果坦桑尼亚的朋友到上海动物园会怎么说?用下面的句子开头几句话。跟我们的天然动物园相比,这里的动物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3、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读正确后,说说想到了什么。当我们从它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从“围”、“奔前跑后”、“周旋”等词,想象基马猴奔跑的样子、神情,与坐在汽车里的人的关系。)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有边读边想象的感觉,读后正音。

  5、交流小组讨论后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深究文章的话,学生可能会提出“天然”和“动物园”是不是矛盾,从本质上讲是矛盾的,但是作者把这一对矛盾的词语用在这里,更突出了天然动物园的特点,如果换成:动物保护区漫游记,感觉就没有这么强烈了。)

  三、究语言、了解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见到了哪几种动物?(羚羊、长颈鹿、斑马、基马猴、河马、水牛、鸵鸟、花豹、大象、犀牛、野狗、黄牛、狮子)

  (2)请用不同的词句形容天然动物园中的动物(选择5种以上,可以用文中的词句)。例:坦然自若的斑马

  (3)用一个词概括天然动物园动物的特点。(自由自在等)

  2、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课文写的是“天然动物园”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和同桌交流。如果你觉得有不反映天然动物园特点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3、全班交流,随机引导学生体会、朗读(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比如,与上海野生动物园比较)。

  (1)“愿你们交好运!”——看动物需要运气,因为它们是主人,运气不好,主人“避而不见”。

  (2)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风光画。——动物与环境浑然一体。

  (3)阿里说,一只被激怒的水牛,往往是游人所面临的威胁。——在这里人也不能“有恃无恐”。

  (4)母豹侧卧在草地上,四只小豹争着挤到它的腹下吃起奶来——多么安详的一幕,要知道这是发生在极其凶猛和机灵的母豹身上的,这里是它的家。

  (5)我们只好等着,让群象先过。——人与动物谦让,这是和谐相处的前提。

  四、结课文、写话练*

  1、课文的题目是“天然动物园漫游记”,能不能改成“天然动物园”?(不行,是游记,而且是“漫游”。前者主要是介绍,强调准确、比较全面(比如:要讲清楚多大、;后者是按游览顺序记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另外课文中地点转换顺序不清楚,而时间顺序相对清晰,原因就是“漫游”——随意游玩,这也是天然动物园的特点。)

  2、写话练*。导游阿里在返回的路上,讲了几个趣闻,可惜文章没具体写。请你选一个(也可以自己选材),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身份写得具体些。 “狮子敢向凶猛的犀牛发起攻击,但有时却被两只野狗赶得走投无路;而大象过河时,兴许会被河马咬掉尾巴……”(注:写法指导,在交流时归纳。)

  3、布置作业积累自己感兴趣的描写动物的词句[下限:5个(句) 。

  板书设计:

  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米库米人在“笼”中,见闻和感受动物自由自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七共有四个栏目,分别是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台和语文大课堂。

  语海畅游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汉字真有趣编排了一首辨字歌。辨别度和渡两个音同形相似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第二项内容是读读成语,查成语词典理解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第三项内容是读一段话,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还要说说理由。

  积少成多安排了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两项内容。第一项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画眉鸟》。第二项我的采集本收集的是几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阅读*台安排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语文大课堂安排的内容是动物寓言故事。教材围绕动物寓言故事编排的学*内容丰富多彩,综合性强,包含有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

  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

  文本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者。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时间:第周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课件出示)

  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

  (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

  [通过拓展的练*,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

  鹤立鸡群虎头蛇尾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浑水摸鱼羊肠小道

  (1)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赶快拿出词典查一查吧。

  (3)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4)学生汇报。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当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虎头蛇尾:虎头硕大,蛇尾细小。比喻做事有始无终,开始声势浩大,后来劲头不足。

  鸡犬不宁: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扰乱十分厉害。

  井底之蛙:井底的青蛙住在狭小的地方。比喻见识少的人。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采取多种预备措施躲避祸患,保全自己。

  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不当的利益

  羊肠小道:形容狭窄弯曲的小路。)

  [不能只单纯地说字面的意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出引申义和比喻义]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说一说,让大家共同来分享。

  3、读一读,想想下面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课件出示短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讨论后汇报。

  (3)那么哪句话讲的就是这段话的意思呢?说说你的理由。

  (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写的,因为后面的几句话讲的是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飞行,也就是具体说科学家揭开了什么秘密。从结构上看,这段话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

  (4)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么,在前面学*的课文中还有这样的段落吗?请你找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2、把你知道的音同形似的字写出来,再组成词语。

  3、继续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更有趣的与动物有关的古诗和成语,想知道吗?那就跟我来吧!

  二、分项训练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画眉鸟

  百啭(zhuàn)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

  (1)这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画眉鸟》,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诗,然后教师指名读。

  (提示学生注意诗的节奏)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在开满鲜花的山岗上,在长着各种树木的林子里,画眉鸟的叫声婉转动听。整天关在笼子里叫唤,不如在树林间自由自在地啼叫。

  这首诗咏画眉鸟,表现了画眉鸟在自由天地飞翔的欢乐和被囚后的痛苦,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5)理解了诗意,你能背诵下来吗?试一试。

  我的采集本(课件出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都是有关动物的,包含两个分句,由8个字组成。)

  (3)谁能说出这些成语里面都有哪些故事呢?

  (学生能够说出的由学生讲,学生不知道的由教师讲解。)

  (4)你还知道其他相类似的成语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抄写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一个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板书:狮子和鹿)

  二、学*短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一只鹿开始得意地欣赏自己的角精美别致,而认为自己的腿太细,太难看。后来有一只狮子向它逼*,鹿用它那四条长腿远远地把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的时候,鹿的角被树枝挂住,鹿差点被狮子扑住,它用全身力气才从树枝中挣脱出来。于是它又嫌弃起那两只差点让它送命的美丽的角,而喜欢上了自己四条让它狮口逃生的腿。)

  1、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开始喜欢自己的角,讨厌自己的腿。后来喜欢自己的腿讨厌自己的角)

  2、这个寓言故事中蕴涵着什么道理呢?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任何事物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不能只从外表上去看待事物。)

  4、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觉得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呢?

  (学生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正确的引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深刻的道理,包含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中,这就是寓言的主要特点。有的寓言故事表面上讲的是动物之间的事,实际上还是为了教育人,我们读后也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分项训练

  语文大课堂

  1、收集动物的寓言故事,填写读书卡片。

  (1)老师在课前,布置了大家去收集寓言故事,你们都收集了吗?又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呢?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寓言故事。

  (3)在这些寓言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这个故事中又包含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4)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故事名称

  主人公

  主要内容

  包含的道理

  选自何处

  2、以小组为单位讲动物寓言故事,评一评读书卡片。

  (1)小组内互相讲讲寓言故事。

  (2)评出完成得好的读书卡片,并说明好在哪里。

  3、讲、演动物寓言故事,或把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1)刚才,同学们评出了好的读书卡片,那你们愿不愿意讲你们认为好的寓言故事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2)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竞赛活动,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

  [学生可选择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特长,尊重学生。]

  (3)学生展示。

  (看谁的故事讲得生动,哪些同学演得精彩,谁的连环画画得形象。)

  4、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多的寓言故事,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

  (2)如果让你来编一个动物寓言故事,你准备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故事里有什么动物呢?它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呢?

  (4)你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故事呢?故事里包含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5)出示要求(课件)

  一、故事要有趣味性;

  二、故事中要包含一个道理;

  三、故事内容要完整,条理清楚。

  (1)同学们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编,编好后说一说。

  (2)动笔把编好的故事写下来。

  (写故事时可以对故事做一些修改。)

  (3)出示学生写的动物寓意言故事,读一读,评一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活动,对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自己还编写了寓言故事,你们真是了不起!

  2、把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认、会用。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文题目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小朋友们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认真读课文,想个办法个让别的同学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1)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2)列提纲或小标题

  (3)画图

  (4)小组表演

  (三)指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或图示法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3.讨论:你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内相互解答。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时

  就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就学过程

  (一)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跳水》,齐读课文题目。

  2.用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

  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了?孩子为什么会到那个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

  3.读课文,完成跳水图。

  (1)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进行的。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

  (2)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指名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4)师生交流。

  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具体表现在文中拿起地方?找出有关句子

  1.趣:猴子的、淘气、顽皮。

  2.险: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三)换角色讲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1.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想?

  2.你如果你是那条船上的一名水手,你会怎么讲?

  4.如果你是船长,你会重点讲些什么?

  5.那只种顽皮的猴子也想把这个惊险而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的猴子听,你能替那只猴子讲讲吗?

  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色分组联系生活讲故事,然后分别请四名学生担任一个角色到前面讲

  想象表演,完成作业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跳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的思路。]

  二、探究学*,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重点部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

  (人虽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理解文章的主旨。解决学生的疑问。]

  8、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

  (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让学生结合资料再次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很快联系实际感受到我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充分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联系课内外知识,体现大语文观。]

  四、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学生在音乐中朗诵“父亲的话”,触动心灵,升华感情。]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种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程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应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在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出现了几处亮点。

  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感到学生读书的细致。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好不牵强,回答积极主动。这主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感而发,谈得开心,悟得深刻。而与我讲《自然之道》却是两种效果。

  在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主题,“永生的眼睛”指什么呢?一个学生说:因为是外公捐献了眼角膜,虽然他死了,但眼角膜还在,就好像他还没离开家人一样,还活着。而在这个学生回答的同时,又有几个同学急着答到:这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质。

  在课的结尾我给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的没有编在课本里的结尾,小女孩在外公死后的第二周也不幸因车祸而死,妈妈把小女孩的角膜也捐了出去。读着读着我的泪水噙满了我的眼窝,几个女孩也留下了眼泪。此时,我与孩子们的心灵又一次的到了碰撞,也又一次的的到了撞击。心灵的撞击之后,一定会有心灵感悟的升华。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实录

  (一)媒体辅助,导入新课

  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展示内容如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一词多义

  方: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焉: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有人认为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多媒体显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2

  一、复*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

  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

  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

  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

  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

  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愣愣的热烘烘、栉风沐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3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订正读音:艇(a吧)、纵(山ng)、拥(y5nJ、梁(1i吨)读后鼻音;纵(z6nJ读*舌音;叉(cha)读翘舌音。

  2、订正练*题一

  艇(小艇)梁(桥梁)纵(操纵)又(交叉)

  挺(挺身)粱(高粱)丛(草丛)又(又有)

  3、汇报对词语的理解,并要求说明理解词语方法。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洒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祷告: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哗笑,高声喧哗谈氮

  五、结

  学*字、词,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变成能力。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个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启

  明确本课时学*内容,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内容,程序四、程序五。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一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划、批、说、写方法,自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理解“纵梭交叉”。

  3、联系:“纵横交叉”这个词语回答“小蜒为什么会成为减厄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第二段)

  学生借助旁批,采用读、想**批、说写的方法自学第二一…四自然段,教师巡回辅导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 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 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 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舌音;“拢”的声母址“|” 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2)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国王的宝碗讲厂—件什么事?(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爹用了—年时间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样的碗,但却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国王和陶工们)

  (反馈白读的情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多边互动作用,交流学生的情况。重点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要点语,说一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整体温表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条理,讲故事

  1、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起因

  2、指名反馈。

  起因: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

  经过: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答应他们用一年的时间试

  结果:一年后,乌斯曼老爹研制出—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却不肯把方法告诉大家。加法尔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说—说。

  4、指名说一说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让学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斯曼老爹话的含义,从中悟出道理。

  2、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精致 观赏 陶工 浑身 裂缝 奇妙 情愿 沉默 笑眯眯

  2、师导:今天,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1、师导: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换给国王的宝碗并不是原来的那个,而是他自己重新做的)

  3.教师质疑:是呀,这只宝碗并不是补好的,而是重新做的。同学们,这只宝碗能修补的没有一点儿裂缝吗?(不可能)那乌斯曼老爹为什么要答应帮助陶工们呢?(指名反馈:因为如果他不答应,陶工们就必死无疑)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读一读。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当初是怎么答应陶工的请求的。 乌斯曼老爹想了想说:“到你们国王那儿去,让他给我一年期限,也许我能想出办法来。”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想修补宝碗的办法吗?(不是)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个宝碗肯定是修不好的,可是如果我不答应,这些陶工就都会被绞死。如果我用一年的时间试着去重新研制一个和这个宝碗一样的瓷碗,成功的话,他们才有可能获救)

  5.教师:乌斯曼老爹成功了吗?(成功了)可是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这 是为什么呢?(保住大家的性命)。

  6.教师导读:乌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乌斯曼老爹围起来,想问个明白。这时老爹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教师出示句子) 我和你们做的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1)指名说说乌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认真、努力)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事情做得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说的话中还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指名反馈) 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韵事。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乌斯曼老爹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本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已的认真和努力做到了)

  (2)从乌斯曼老侈说的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感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乌斯曼老爹说的话,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启发)

  三、总结全文,谈感想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研制出一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模一样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乌斯曼老爹的努力,这件事情成了可能。你们想对乌斯曼老爹说什么呢?(学生抒发自己的感要卢)

  2、教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地引导: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国王的宝碗

  宝碗破碎 一年后 宝碗“完璧归赵”

  认真、努力 (重新研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篇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得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日记里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难点: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尽力去保护她。但人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肆意破坏它,那么这样下去,30年后将会是怎样呢?

  二、学*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思考:

  1、想想日记中讲到那些环境恶化的的情况?

  2、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组合作学*,展开讨论。

  四、汇报讨论结果,并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了解文章叙述顺序。

  (按一天的顺序记叙)

  六、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学*本课后的体会。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七,总结全课

  教学目标

  通过学*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教师板书

  课题:阳光洒下来。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光普照大地……)

  二、检查预*。

  1、圈:(1)说说预*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

  2、查: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

  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整体感知,交流合作。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

  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学*第一部分,初识人物。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五、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独立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学*第二部分,走进人物心灵。

  ①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

  ③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④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

  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三、学*第三部分,升华情感。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担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一、感知课题

  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4、分小组分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5、读完全文,结合课后2题理清脉络。

  6、指导生字书写。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1部分

  1、读一读,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3、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适当地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

  4、读课文。

  第2部分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后句子,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3、读孙膑的话,从中你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第3部分

  1、孙膑是怎样安排的?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文,魏军的心里有哪些变化?

  3、从孙膑的安排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教学重点:

  曲线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鼠标器进行熟练地画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引入画线的常用工具如果要画线,可以用使用工具箱中的(铅笔)、(直线)(曲线)等绘图工具。

  二、新课教学

  1、教学画直线和任意曲线

  (1) 教学画直线

  下图是一条直线,若要在屏幕上画出来。我们可以单击工具。这时指针变成“+”形状。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按下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起始点,再拖动至另一点。放开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终点。于是一条直线就画出来了。

  用画直线

  (2)教学画曲线

  下图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用工具箱中的画出来的。这种画曲线的方法是:单击工具箱中的,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并按下左键,作为曲线的起点再拖动到一点,放开左键,一条曲线就画出来了。由于用画出来的是用意曲线,再加上拖动时又不易控制曲线的形状,因此,画图时较少使用它。

  用画任意曲线。

  (3)、教学画曲线

  单击后先在画图区内按下照画直线的方法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将指针指向直线的某一位置,再拖动直线,使直线弯曲,调整曲线的形状,直到满意为上止。

  2、教师示范画线,利用工具箱中的画线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1)在选用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时,工具箱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了如上图所示的几条粗细不同的线条,供我们选择。

  (2)请你分别选择工具箱状态选择器中粗细不同的线条,在计算机上画出直线或曲线。并想一想,这些线条有什么作用?

  3、练一练,用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什么?

  教后小记: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 、自惭形秽 、软缎 、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3、积累并学*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重点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积累并学*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 同学们我们家家都有菜园?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的菜园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课题,最后梳理问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二、读通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读正确,读流利。疑难字词可以请教学*工具或老师。

  2、检查认读字词:课件出示:婴儿、疑惑、坚毅、*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解释词语。(先指生说词语的意思。再出示注释)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简单的写在空白处。

  2、感悟交流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忍不拔、对土地的热爱,带着感受朗读课文。 重点研读: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 “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为了肥土、对土地的热爱)

  3、 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归纳: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读描写父亲的句子,想想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读“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弱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说说这个比喻说明了我和父亲对菜园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这个情感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表达,是哪一个词。 (爱、精心伺候)

  四、体会精神,拓展延伸

  1、父亲的菜园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作者收获了什么?你呢?”(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2、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您虽然*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体现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文,提炼方法

  1、父亲的精神令人钦佩,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总结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父亲虽然*凡,却有一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的伟大的精神,正是这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囚犯”

  “一个小花园”

  为什么——了不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篇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捡苹果”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苹果。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孩子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孩子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苹果”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小学四年级语文《雨中》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对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有所了解。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阅读,小组探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自食其力,珍惜一切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预*作业】

  1、自学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

  3、查阅有关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并与*的教育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系以前所学课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联想,引起感悟。

  《锁不住的心》让我们了解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让学生自读课文自悟。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2、了解课文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课文内容,为深入学*打下基础。】

  三、交流体会。

  各组选派代表说出课文大意,对于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解决。教师加以梳理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

  例如,1、围绕“约翰是个怎样的孩子?”画出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嘀咕:“不购买两根。”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她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上两块钱。——小男孩重复的行为使大家顿生疑窦,引起了读者好奇,是因为妈妈给他的钱很少吗?是他家的经济条件差吗?

  2、当“我”要送他两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话说得不卑不亢”。——一个自尊、要强得孩子,令我们对他顿生好感。

  “是我的妈妈。”她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报……”——疑窦初解。

  3、“你每月送报纸,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他告诉我:“八十元。圣诞节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元以上。”——原来他的衣兜里不是没有钱,他自己挣的钱足可以购买两根香肠了。他的克制与节俭,是对自己劳动所得的珍惜啊。

  4。还可以就“文章为什么不像《女孩儿乌塔》一样,用《小约翰》命题,而以《成长》为题?”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由此理解约翰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向学生推荐《夏令营中的较量》,这是作者十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了,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五、学*生字生词

  本课生字可以采用形*字和同音字比较的方式进行。

  “俭”与“检”“挎”与“跨”“销”与“消”等形*字不要混淆。

  “戴”与“带”在用法上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

  “琢”“济”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理解另外的读音和用法。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目标:

  1、继续练*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静到不*静再到*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引入:又*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忙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静到不*静再到*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4.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充分自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主要内容。师提示:主人公是谁?他去哪干什么,那时,他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朋友去哪干什么,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个内容?

  指名读,你在预*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课件出示地图:介绍“甘肃西部地区”、介绍“青年志愿者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xié)会(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ion,简称CYVA)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援当地教育。

  二、讨论、学*、理解课文

  1.“朋友为什么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2.青年教师心里不*静。

  (1)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又会想些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反映我国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现状的音像资料。

  (3)读到同学们写的作文时,青年教师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

  冰激凌是不会被感动的,更不会流下白色的眼泪(因为青年教师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冰激凌已经开始融化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大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同学们看来,就连冰激凌好像也被老师的行为感动得流泪了。这句话表面是写冰激凌,实际上还是在写同学们被老师买冰激凌的事情感动了。

  3.冰激凌一事使青年教师改变了想法。猜猜他现在会怎么想?

  学生尽情发挥想像。

  课件出示音像资料:我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春蕾计划”、“母亲水窖”工程等。

  三、总结课文,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学*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

  (2)说说对*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千百年来,*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

  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6课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抓住特点

  虎颜色:嫩红(嫩绿)观察细致

  的

  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很积极。从课前学生(杨丰华)找来爬山虎的实物,到后来的小结环节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学*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蜜蜂蟋蟀蝉蝗虫螳螂

  3、《黄冈》第7课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吃苦耐劳

  【教后反思】

  本文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修建过程。在学*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课后札记: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5、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6、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 ) 奇异( 3-4自然段)

  三、 再读,感悟全文。

  a) 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 *均深:2268米 6009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b)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c)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d) 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e) 指导朗读:

  f)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

  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同桌互相报词语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小组互动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行线;掌握*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三班,四班各64人,多数学生爱学*,学*积极性高,学*态度较端正。整体来说,学生对实践性作业敷衍了事,有的学生思维教慢,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教学措施如下: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能力。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课时安排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5课时)

  家庭生活是*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通过麦克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第二部分(4—文章结尾)写麦克完成心愿。先写麦克**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共鸣。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份礼物,预*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简析:文章文字浅显、易懂。相信学生只要用心读就一定能感受到父子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礼物”导入新课

  1、课前我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准备了吗?

  (学生拿出礼物)

  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送给他?

  2、“新年快到了,小麦克为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学*第9课《新年礼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惯性的评价,纠正字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作业

  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能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9课《新年礼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

  2、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

  (1)2、3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

  (2)4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的心情。

  (3)第5段**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时经常帮父亲干活。

  (4)6、7段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直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的期待着——内心充满幸福。

  4、作者在刻画麦克这个人物时非常注重他的心理描写。

  课件出示

  (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半……

  (2)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五分钟、十分钟……他急切的期待着。

  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麦克当事的心情怎样了?

  你能把他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更好?

  练*朗读,体会麦克的激动、紧张、急切、兴奋的心情。

  5、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住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

  (3)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

  2、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三、自主学*,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4.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①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②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③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②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③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第2课时

  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默读课文,展开想象

  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

  四、识字、写字

  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í)、呛(qiàng)”的读音。

  2.指导写字。

  “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

  五、积累内化

  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

  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六、扩展练*(灵活安排)

  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反思:

  断尺

  教材简析

  《断尺》是由一名学生的*作改写的。作者回忆了一把断尺的来历,以及由这把断尺引出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儿童之间纯真的友谊和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3.了解并学*倒叙的写作方法。

  4.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师出示一把断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围绕这把断尺,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主要围绕以下3点引导学生读书。

  1.断尺的来历。

  (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断尺对“我”的重要性?

  (“完了!”我心里急得发慌,“没带尺子怎么做题呀!”我紧张地望了望周围的同学……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渗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

  (2)这时的“我”还像刚开始答卷时那么胸有成竹、毫不在乎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我”的心情?

  (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3)“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

  (4)你能体会“我”的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吗?读一读这几句话。

  2.王瑶有哪些优秀品质?

  (1)在第2自然段中有几句对话描写,读一读,你认为王瑶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大方、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会关心人等)

  (2)同桌配合朗读对话。

  3.“我”对这段友谊是如何珍惜的?

  (1)从“我”的哪些动作中能看出作者特别珍惜这把断尺?动笔画一画。

  (“不!妈妈!”我冲妈妈大声说完,马上跑到厨房,从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断尺,像宝贝似的捧着、看着。)

  (2)为什么非要把断尺捡回来呢?

  (断尺象征着友谊,“我”特别珍惜这段友谊。)

  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了解倒叙的写法

  1.交代倒叙的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先写了事情的结果———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断尺的来历。这种写法就是倒叙的写作方法。

  2.齐读第1段。读了这个开头你最想知道什么?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叙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3.你还读过这样的文章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倒叙的写法。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提示学生“簸箕”的“箕”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它的本音是第2声。

  六、扩展阅读

  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35课《梨花老师》,并回答课后问题。

  七、拓展练笔

  你们知道吗,《断尺》这篇课文是一位学生的作文。那么你的人生中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吗?请你学*本文倒叙的方法,写一写。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材简析

  《给予的故事》包括《一壶水》和《“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文章。《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饥渴至极、几*死亡的时候,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将水倒进吸水器里,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课文《一壶水》说明了一个道理———真诚地相信别人,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真诚奉献的品质。

  《“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看到他10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栽种的花开放了,感到无比喜悦,就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课文表现了父子间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感悟真诚是人的美德,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

  3.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

  4.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章中讲述的道理,学*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2.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高尔基画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揭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给jǐ予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1)这壶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壶水与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2)为什么要以“一壶水”为题目呢?

  (3)“给”和“拿”为什么加引号?

  (4)“给”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

  二、先学*《一壶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主线,交流感悟

  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围绕着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板书:抉择)

  1.理解“抉择”。

  (1)这个人面临的艰难抉择是什么?

  (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还是把这壶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

  (2)为什么说这个抉择是艰难的?在书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②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呢?

  (3)结合上面的句子谈谈理解。

  (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与死)关口的选择,叫做“抉择”。

  是什么给了他力量使他在生与死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呢?

  2.理解“道理”。

  (1)“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读纸条上的话。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2)从纸条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①告诉人们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为以后的人着想。

  ②上面的话说得很中肯,相信纸条上的话,也就是相信写这张纸条的人对人的真诚和无私。

  ③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课文中那个迷路的人一种力量,使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会得不到安慰。

  (3)读了纸条上的话,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把水壶装满,再自己喝个痛快?为什么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

  (4)从他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

  (真诚、无私,相信别人且勇于奉献。)

  (5)文中还有谁也具有这种品质呢?谈谈你的感受。

  (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样做法,他们是一群真诚、无私的人。)

  三、学*《“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回读课题,回顾提问。

  1.回顾先前提出的问题。

  “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高尔基的画像,介绍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1.理解文中“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

  (“给”指的是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是付出、是奉献;“拿”指的是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是接受、是索取。)

  2.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1)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2)当你给予别人好的东西时,也就是无私奉献时,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处,而且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价值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3)“拿”是索取,是接受别人带来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说“给”永远比“拿”要愉快。

  3.在你的学*和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给”比“拿”愉快的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乐于奉献”的理解。

  四、回归整体,加深感悟

  再次朗读这两个故事,加深对文中哲理的感悟。

  五、巩固识字

  以卡片形式检查巩固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六、综合实践活动

  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乐于奉献”的人进行一次采访,了解他们的境界,然后办一期手抄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

  灌水——打水——装满水“给”是奉献

  “拿”是索取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值得赞颂的事

  教材简析

  《值得赞颂的事》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作训练,主题是“舍己为人”。本次*作的内容是该单元阅读和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提示了本次*作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第2部分为一幅插图,表现了一个救落水儿童的场面。

  设计理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