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2022-07-08 15:34:25 语文教案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1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上空气稀薄,大气成分比较复杂,通常在黑夜时由40%的氢,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械市,彼此环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环形山,直径*300千米,海拔高达6000千米,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因此,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是困扰科学家一个难题,多年来,人们提出各种设想。有一个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氮相结合,来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气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阳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的“氦一3”喷射出来,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有100万吨左右。这是对人类最具吸引力的宝藏。因为它比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之用,还可成为地球21

  世纪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高达127℃,夜问温度又低达零下183度,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当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

  小朋友,我们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发现天上的那个大月亮经常变样儿啊?是呀,它时而像一个大银盘高挂夜空;时而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斜桂树梢。那么,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呢?

  原来呀,月亮和地球就像一对好邻居,它们呀,共同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叫做地月系。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的时候,它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也在不停变化着。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当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背对着太阳的时候,月亮就不亮了,小朋友们整夜也见不到月亮,这就叫朔,也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新月了。

  新月以后的两三天呀,月亮沿着轨道慢慢转过来了,太阳的光逐渐照亮它向着地球的这半边的边缘了,于是,小朋友们在夜空中就能看见一钩弯弯的小月牙了,这时,月亮的样子就像漂亮阿姨额头上弯弯细细的眉毛,这时的月亮叫做弯月或是娥眉月。

  打这以后,月亮继续转呀转,它对着地球的这半边,一天比一天多地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弯月牙儿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到了第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边,有一半照到了阳光,我们在晚上就看到了如同半块大烧饼似的月亮,这叫做上弦月。以后再渐渐地变成凸月。

  后来,月亮慢慢转到太阳相对的一面去,它那对着地球的半面,受到阳光照射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大了。当地球被太阳和月亮“夹”在中间的时候,月亮的受光部分便完全对着地球,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玉盘似的又圆又亮的月亮,这就是满月,也叫望月。

  满月照射的时问非常短,只有一两天。往后,月亮又继续转,它向着地球的受光部分又慢慢变小,先变成凸月,又变成半圆形的,这就是下弦月了。

  从这以后呀,小朋友们会发现我们那个挂在天上的大月亮又一天一天地变“瘦”下去,成为残月,最后又变成弯弯细细的了。再过一两天,月亮就会再次消失,朔又来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时,你也许会想:月亮上面有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月亮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不但你在想,也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古往今来,风风雨雨,人们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月球离我们有38.4万千米远,假如乘喷气式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18天才能到达。不过,喷气式飞机是离不开地球的。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去探索月球上的秘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国的两个宇航员。他们在1969年7月20日乘阿波罗11号登月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进行了探险。他俩看到了人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证实了许多科学家们的`猜想。他俩还在月球上做了一些实验,并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等带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上,他俩回忆:登上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象。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白云在空中飘浮,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可是,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洞洞的,月球的“地面”上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天空中的星星分外明亮,似乎直瞪瞪地盯着你;月球的一边高悬着一个大蓝球──地球。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岩石、环形的高山和尘土,处处是一片荒凉,静得出奇。

  科学家们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东西进行了各种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显微镜下的月球石块,在坑坑洼洼的石面上布满了一层玻璃质的东西,还在闪闪发光。

  ──月球尘土,经化验,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它竟有一半是有棱有角的玻璃粉。

  月球上的玻璃质为什么这么多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从月球取回的样品中,还发现了一些铁质颗粒。奇怪的是带回来放了那样久的铁质颗粒一直未生锈,拿去做生锈实验,也还是不生锈,这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把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尘土撒到地球的细菌上,试试月球的尘土能不能像地球尘土那样成为细菌的温床?

  咦?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月球上的尘土能杀死细菌?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杀菌能力呢?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还用植物做试验,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它的生长和在地球土壤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同。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什么原因?又是一个谜!

  玄武岩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岩石。月球中有玄武岩,这证明月球早先有过火山活动。分析这些岩石,估计出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但是,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有40亿年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吗?又是一个谜!

  小朋友们,月球之谜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揭开,神秘的宇宙在向你们召唤,努力学*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

  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又可拾取可能是*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其次,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古希腊人认为新月两头发红连续三个夜晚,就要当心发生风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另外,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微变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满月之际亮度最高,此时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约携带着每*方米0.0102瓦的热量。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2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上空气稀薄,大气成分比较复杂,通常在黑夜时由40%的氢,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械市,彼此环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环形山,直径*300千米,海拔高达6000千米,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因此,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是困扰科学家一个难题,多年来,人们提出各种设想。有一个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氮相结合,来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气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阳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的“氦一3”喷射出来,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有100万吨左右。这是对人类最具吸引力的宝藏。因为它比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之用,还可成为地球21

  世纪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高达127℃,夜问温度又低达零下183度,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当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

  小朋友,我们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发现天上的那个大月亮经常变样儿啊?是呀,它时而像一个大银盘高挂夜空;时而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斜桂树梢。那么,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呢?

  原来呀,月亮和地球就像一对好邻居,它们呀,共同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叫做地月系。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的时候,它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也在不停变化着。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当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背对着太阳的时候,月亮就不亮了,小朋友们整夜也见不到月亮,这就叫朔,也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新月了。

  新月以后的两三天呀,月亮沿着轨道慢慢转过来了,太阳的光逐渐照亮它向着地球的这半边的边缘了,于是,小朋友们在夜空中就能看见一钩弯弯的小月牙了,这时,月亮的样子就像漂亮阿姨额头上弯弯细细的眉毛,这时的月亮叫做弯月或是娥眉月。

  打这以后,月亮继续转呀转,它对着地球的这半边,一天比一天多地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弯月牙儿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到了第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边,有一半照到了阳光,我们在晚上就看到了如同半块大烧饼似的月亮,这叫做上弦月。以后再渐渐地变成凸月。

  后来,月亮慢慢转到太阳相对的一面去,它那对着地球的半面,受到阳光照射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大了。当地球被太阳和月亮“夹”在中间的时候,月亮的受光部分便完全对着地球,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玉盘似的又圆又亮的月亮,这就是满月,也叫望月。

  满月照射的时问非常短,只有一两天。往后,月亮又继续转,它向着地球的受光部分又慢慢变小,先变成凸月,又变成半圆形的,这就是下弦月了。

  从这以后呀,小朋友们会发现我们那个挂在天上的大月亮又一天一天地变“瘦”下去,成为残月,最后又变成弯弯细细的了。再过一两天,月亮就会再次消失,朔又来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时,你也许会想:月亮上面有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月亮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不但你在想,也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古往今来,风风雨雨,人们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月球离我们有38.4万千米远,假如乘喷气式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18天才能到达。不过,喷气式飞机是离不开地球的。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去探索月球上的秘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国的两个宇航员。他们在1969年7月20日乘阿波罗11号登月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进行了探险。他俩看到了人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证实了许多科学家们的猜想。他俩还在月球上做了一些实验,并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等带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上,他俩回忆:登上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象。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白云在空中飘浮,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可是,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洞洞的,月球的“地面”上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天空中的星星分外明亮,似乎直瞪瞪地盯着你;月球的一边高悬着一个大蓝球──地球。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岩石、环形的高山和尘土,处处是一片荒凉,静得出奇。

  科学家们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东西进行了各种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显微镜下的月球石块,在坑坑洼洼的石面上布满了一层玻璃质的东西,还在闪闪发光。

  ──月球尘土,经化验,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它竟有一半是有棱有角的玻璃粉。

  月球上的玻璃质为什么这么多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从月球取回的样品中,还发现了一些铁质颗粒。奇怪的是带回来放了那样久的铁质颗粒一直未生锈,拿去做生锈实验,也还是不生锈,这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把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尘土撒到地球的细菌上,试试月球的尘土能不能像地球尘土那样成为细菌的温床?

  咦?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月球上的尘土能杀死细菌?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杀菌能力呢?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还用植物做试验,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它的生长和在地球土壤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同。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什么原因?又是一个谜!

  玄武岩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岩石。月球中有玄武岩,这证明月球早先有过火山活动。分析这些岩石,估计出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但是,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有40亿年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吗?又是一个谜!

  小朋友们,月球之谜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揭开,神秘的宇宙在向你们召唤,努力学*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

  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又可拾取可能是*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其次,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古希腊人认为新月两头发红连续三个夜晚,就要当心发生风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另外,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微变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满月之际亮度最高,此时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约携带着每*方米0.0102瓦的热量。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

  一、联系语境,体悟词语意蕴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个星球,它是离我们地球最*的邻居,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今天,我们就走*它,去感受它的神秘。(板书:月球之谜)一起读课题。

  生:(读)月球之谜。

  师:月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还没有解开的谜呢?我们还要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边巡视边让学生把所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很好的*惯,当别的同学在黑板上写词语时,有的同学把这个词也在自己的书上画了下来,还有的同学直接把它写在了练*本上,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我再教大家一招: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后,可以先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解决。(生板书词语:皎洁遐想奥秘奇异费解)

  师:这几个词语大多数同学都画了,看来不太好理解。来,先读一读。(生读)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很容易写错,特别容易和咱们广东省的简称“粤”弄混,哪个字?

  生:奥。

  师:对!来,先看老师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先随师书空,再在练*本上写)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一定要说出它的意思,只要心里明白了就可以。比如“皎洁“这个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月光是什么样的?

  生:很明亮。

  生:很纯洁。

  师:因为月光的明亮而感到它很纯洁。

  生:很洁白。

  师:你注意到了粤港的颜色。是的,像这样明亮而洁白的月光,就叫做——皎洁。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这个“皎“字的时候,特意用“白”做了偏旁,看到如此美丽而皎洁的月光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月亮上游嫦娥和玉兔吗?

  师:浪漫的想象。

  生:月亮上会有什么东西呢?

  师:具有探索性的想象。

  生:我还想到了月饼。(众笑)

  师:哦,形象的想象。其实,看到这皎洁的月光,不光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古人看到月光时,也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有诗为证。(依次出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生读)除了这四句,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背诵其他诗句)

  师:古人对月亮的想象不光通过诗句来表现,他们还给月亮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呢,谁知道?

  生:蟾宫

  生:广寒宫

  生:玉轮

  生:玉盘、玉钩。

  师:嗬,知道得真不少。了不起,同学们,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看到月亮都会产生这么多悠远的思索和美好的想象,这就叫——遐想。

  师:“皎洁”和“遐想”这两个词理解了吗?好,我们再把这两个词放回到课文中,看看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大家带入那美好的遐想之中。

  生:(读)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声情并茂,还带了点儿动作,不错!再给你们提点儿建议,把“遐想”读得再慢一点儿,长一点儿,才能把人带入那种境界中,再试试。

  生:遐想(读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师:就这样,全班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带着这种感觉,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太美了!真的“如听仙乐耳在鸣”啊!这么美是朗读要是再配上音乐肯定会更美》(生配乐读)这美妙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那美好的遐想,自然会促使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奥秘”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神秘。

  生:很深奥。

  生:“奥秘”是深奥的秘密,不是一般的秘密。

  (屏幕出示: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你知道“奥秘”不是一般的秘密?

  生:我从“巨大”这个词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奥秘是很深奥的,人们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

  生:我还从“古往今来”知道,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们从古到今一直都没有停过。

  师:同学们,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带着你自己的感觉,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要想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首先要登上月球。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景象——

  (屏幕依次出示“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师:月球表面与我们熟悉的地球有什么不同?

  生: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蓝色的,而在月球上看天空却是黑沉沉的。

  生:地球上游高楼大厦,月球上却什么都没有。

  师:月球表面的景象跟我们熟悉的地球相差如此之大,这就是月球奇异的地方。能不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月球表面景象的奇异呢?

  (生读)

  师:想读好这段话,必须学会制造神秘气氛,(众笑)听老师读。(范读,全班鼓掌。)就这样,你再试试。(生再读)

  评析:词语教学仍然是三年级语文学*的重要内容,这节课的词语教学很有特点:1、只学*学生不理解的词语;2、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悟词语的意蕴;3、理解词语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的过程;4、重点词语的理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理解了这些重点词语,也就探究了“月球之谜”。

  二、探究阅读,激发创新与发现

  师:月球就是这样一个“奇异”的世界,而这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当我们真正去研究它时才发现,它居然还有许许多多非常奇妙的地方。课文的第3—— 6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他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也有任务,我们都来做小科学家。科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读)

  生:为什么细菌在地球上可以存活,而撒在月球的尘土上就死了呢?难道这些尘土上含有什么特殊物质可以杀菌吗?

  (师板书:杀菌?)

  生:为什么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呢?同样是生长在地球上的植物,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师板书:植物生长?)

  生:为什么在月球上采集到的岩石的年龄估计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吗?

  (师板书:年龄?)

  师:尊敬的小科学家们,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了困惑,从你们的眼中看出了茫然。这些问题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不知道)你们能回答吗? (生:不能)是啊,这些问题如此让人难以理解,这就叫“费解”。

  师:月球还没有解开的、令人费解的谜仅仅是书上所写的这些吗?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最后一段话“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看出来的,说明月球还有很多谜人类没有解开,还要继续探索。

  生:我从那个省略号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谜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探究学*,需要精心选择探究的“点”。“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探究学*的切入点,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发现、提出问题。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师:孩子们,你们太聪明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份“小礼物”。(分发月球资料卡片)这个礼物很贵重的,这可是我从上万字的月球资料中筛选出来的。礼物不能白拿啊,下面请你们从这些月球的未解之谜中选择一个,用上这样的句式,以小记者的身份来采访月球。

  (屏幕出示: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难道?)

  (生根据手中的资料,填写采访词)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金字塔,难道是古埃及人乘着飞船到过你那里?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有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嫦娥姐姐把你惹哭了?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五颜六色的光,难道你有很多珠宝和钻石吗?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汶川的地震让嫦娥姐姐流泪了?

  (全场鼓掌)

  师:同学们,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很多。多少年来,为了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人类*代史上的探月之旅)

  师:(屏幕出示: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的身影。(生齐读)这是刘老师,也是所有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评析:最后一个环节是教者精心设计的一个语文活动,它连接阅读和表达,连接观实和想象。这是老师精心整合课程资源后的创造,富于情趣,富于思维的张力。

  总评:《月球之谜》是一篇适合探究阅读的课文。课文都介绍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已解之谜,又罗列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学生一读课文,马上就会被这些谜所吸引,从而激起探究的热情和期望。

  刘学金老师的《月球之谜》的教学则是一个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教者以“解谜”为中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语言,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过程。探究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这堂课中,探究目标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经历的,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自我独特的体悟、感受和体会。尽管过程具有挑战性,但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

  疑问,是探究阅读的起点。在经历释疑、解疑的探究活动后,疑问又成为这堂课的终点,但不是学*的终点,相反,它又成为新一轮探究学*的起点,这也是这堂课的匠心独运之处。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扩展阅读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扩展1)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五)份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1

  设计理念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同学的主体学*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打开同学的思路,自主学*。语文教学要充沛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培养同学独立考虑、勇于探索的精神,同学只有兴趣盎然,才干在学*中迸发出发明的火花。公开课教案必需依样画葫芦,以问题为载体,以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为基础,让同学自已去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充沛表达自已的观点,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由同学的学*行为生成的特点,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自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同学探索的愿望。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规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同学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自主学*,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2、同学准备:

  概念图作品、学*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上课语:

  小语文,语文课,大家一起来上课。

  语文课,小语文,快乐语文随同俺。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新奇的东西,老师这里也有,看前面的图画,谁能告诉俺她是谁?她和谁在一起?准备做什么呢?(出示课件)

  生:嫦娥,还有玉兔。

  师:那她们准备做什么呢?要去哪呢?

  生:月宫。

  师:那月宫是哪啊?

  生:月亮。

  师:她们去月亮上干什么去啊?

  生:那是她们的家。

  师:那你们知道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吗?

  生:有月宫殿,房子等等。

  师:那还有什么呢?你们知道上面到底有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那俺们今天就来学*《月球之谜》这篇课文,看看月亮这个神秘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好不好啊?

  生:好。

  (出示课件题目月球之谜执教者刘爱萍)

  师:(齐读题目出示板书)那你们想象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

  启发同学,月亮上有生物吗?有人吗?外星人?

  生:有军人,有看守他人的人。有天兵天将,有嫦娥和玉兔在月宫中住着。

  师:还有吗?俺们用脑子想象出来的?你认为月亮上有什么就有什么?凭空想象出来的。

  生:有一只很大的青蛙,它是月球的领袖,带着王冠,特别威武。还有就是月球上有飞碟,还有外星人,和地球一样有国家,有人统治,还有和俺们一样的小朋友在那玩。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的好啊。那俺们刚才的这种活动呢,就叫做遐想,是凭空的用脑子思索、想象的一种活动,让俺们在考虑的同时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出示板书:遐想)不光俺们这些同学对月亮有这样的遐想,古代的很多人对月亮也有遐想。尤其是诗人在写作的时候,经常用月亮作为题材的。那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写月亮的诗句都有哪些呢?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供共此时。

  师:非常好。还有别的吗?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很好很不错啊,同学们真聪明。那俺们课后还有几句描写月亮的诗句,俺们下课以后把它们都背下来好不好啊?

  生:好。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俺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遐想月球的。

  (出示图片:1、童话王国;2、丁丁历险;3、月球缆车。)

  生:真好玩,真漂亮。

  师:

  1、童话王国中小朋友想月亮上有一座很漂亮的水晶的宫殿,里面很华丽。

  2、丁丁想以后俺们不去爬珠穆朗玛峰了,俺们去爬月球上最高的雪山。

  3、月球缆车上小朋友把俺们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拉*了,只要有个缆车,三两分钟就能到了,以后俺们坐上这样的缆车就可以到达月球了,你们想坐吗?

  生:想。

  师:老师也很想。看完这些图片后,突然想起古代一个诗人叫苏轼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做《明月几时有?》,他就问了,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它有多大岁数了?那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就和老师一起来看看课文吧。大家一起来读课文,考虑俺们刚才提的关于月球的知识的问题?

  生:自读课文。

  师:(教师巡视)。读完了没有?

  生:读完了。

  师:俺们想了解月球就要先怎么样?

  生:探索月球。

  师:俺们想探索月球,就要等上月球。可是当俺们想要等上月球的时候,被星球联合会知道了,不让俺们去,就把月球包围了起来。为了解救月球俺们要展开一次救援活动,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参与呢?

  生:想。

  师:那好。俺们看这里。(装扮有化的星球围住月球,反面是本课的`生字)这后面是本课的生字,俺们要把月球解救出来,就要成为勇敢的英雄哦。看谁来?(用语言鼓励同学成为打败其它星球的英雄)假如谁打败其中任何一个星球,俺就代表月亮送它一朵,美丽的星际花。谁愿意来?要求读出这个字的字音,还要组一个词语。

  生:例如:悬悬挂等等。

  (字此过程中,让小朋友当小老师在前面领读,读对后送出星际花)

  师:俺们的同学太棒了。还剩下最后一个字,俺们全般同学一起来读它好不好?

  生:好。

  师:登,登上。

  生:齐读,登,登上。

  师:真棒。俺代表月亮谢谢大家,把这朵最漂亮的星际花送给你们,你们是最棒的。真是太好了,俺们终于把月球解救出来了。俺们一起把这些星球上的字读一下好不好?

  生:(好。齐读)悬,悬挂等。

  师:月球被解救出来了。那老师就还有个问题,你们在书上都知道了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呢?用书中的话回答。谁先告诉老师俺们在哪能找到答案呢?

  生: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

  师:那俺们来找找看吧。

  生:月球是一片沙漠,没有空气,月球比地球小,都是尘土……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俺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师:同学们非常的棒,找的非常的准。为了褒扬你们学*认真,努力,老师决定奖励你们,带你们去做月球梦幻火箭,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好。(带上帽子变装)小朋友,你们好,俺是梦幻火箭的乘务员,请大家坐好,俺们要起飞了,在倒数5秒后俺们就会到达俺们向往的月球了。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倒数5秒,开始。

  生:5、4、3、2、1、0。

  师:出示课件。

  (图画加配音)

  师:俺们看这些图片知道俺们离地球很远很远。月球也很小,只有地球的四分只一大小,地球的天是蓝色的,而月亮的天空是黑色的等等。那俺们在读一下这两个自然段。一、二。

  生:齐读。

  师:(指黑板)人们出现这些遐想之后,还是很不甘心的。那他们还继续怎么样呢?

  生:探索月球。

  师:板书:探索。那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不是非常顺利的,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那你们能告诉老师都有什么样的问题吗?俺们来分成小组,互相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好吗?(开始)

  生:讨论。(教师下去巡视)

  师:俺们选取组中的一个人总结一下你知道的人们到月球发现的一些问题,一些谜。

  生:

  1、土壤是否有杀菌作用;

  2、月亮到底有多大?

  3、为什么月球的土壤上生长的东西更绿?等等。

  师:这些都是科学家到达月球后发现的什么啊?

  生:谜。

  师:板书谜。这些谜很多科学家都没有研究出来。俺们来看看图片,看看这些人发现的这些谜是怎么样的?

  (出图1、细菌移植到月球带回的土壤中;2、月球形成以及火山喷发;3、地球与月球比年龄)

  除了书上举的这些例子,还有别的谜吗?谁能说说?

  生:有。月球是怎么形成的?月球能住人吗?月球上有没有外星人呢?

  师:那作者用什么表示的他没有写出来的、举出来的例子呢?

  生:省略号。

  师:那俺们就知道了省略号是用来表示还有很多俺们没有揭开的谜。板书:省略号──谜

  师:其实人类是很渺小的,为了揭开这些谜团,各个国家都试图把人类送上太空去,但是迄今为止都没找到这些谜的答案。俺们国家也在做这项工作。师:人类很伟大,从来没有放弃对俺们刚刚发现的这些谜的探索和研究,俺相信有一天你们加上这些科学家们一定会揭开这些谜的谜底的。对不对?

  生:对。

  师:在去年,俺们国家终于发射胜利了载人航天飞船,把中国人第一次带到了月球上。俺们来看图片(演示课件)这个人是谁呢?

  生:杨利伟。

  师:对,他就是代表中国第一次等上月球的人。那同学们想不想象他一样呢?

  生:想。

  师:同学们都很有志气啊。老师也想,但是老师去不了。等你们长大以后给老师也发明一个不用那么麻烦就可以轻松来回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东西,俺就可以去了,行吗?

  生:行。

  师:希望大家说话要算话,以后发明出来以后要告诉老师,俺一定会去的。要当探索宇宙的科学家就要努力学*啊。好吗?

  生:好。

  师:有一位宇航员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都生活在摇篮里,人类怎样才干在月球上生活,假如有外星人在月球,那俺们又怎么和它们相处呢?那你们对这样的月球感兴趣吗?

  生:感兴趣。

  师:假设你们三十年后可以开发建设月球你们会怎么做呢?又怎么和外星人沟通呢?这个就是俺们今天课后要小组讨论的内容了。

  师:俺们对月球之谜的短暂探索和研究就到这里了,但是俺们语文课的探索还在继续。俺们下节课再见。

  下课语:俺们是最棒的,Yeah!

  〖板书〗

  月球之谜

  遐想──探索──发现──谜(很多)

  省略号──谜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2

  一、导入新课

  1、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图片)沉浸在这优美的月色中,遥望这轮明月,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3: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白。

  2、揭示课题:

  师评价:真棒!月亮也叫月球,它是离我们最*的美丽星球,今天就让我们走*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3、解题:

  师:谁来说说你对“谜“的理解?

  生1:不理解的,不知道答案的。

  师:我们把它叫做“疑问”或“疑惑”,月球之谜就是

  生:对月球的疑惑

  师:真会思考!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课题。

  4、齐读课题。

  师:读课题有讲究,要让别人知道文章写的是月球的什么?(生齐读)

  师:还得让别人知道写的是谁的谜?(生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向学生注意倾听)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师:读完了课文,相信下面的词语肯定难不倒你!谁来读给大家听?

  (1)指一生读。师评价:读的正确,声音洪亮

  (2)指另一生读。师评价:太棒了,值得学*!

  (3)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怎样提醒大家?

  生1:“奥”,是上下结构,上面那一部分不堵口。

  生2:“藻”是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老师引导大家重点学*“幕”“藻”的写法。(课件出示“幕”“藻”)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2)学生练写,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生:我知道了月球上有很多奥秘。

  生:月球上的景色跟地球上不一样

  生: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谜……

  师小结:大家知道的可真多,相信学了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

  2.师:今天,我们就走*地球的*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问: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小组讨论,写在纸条上)

  4.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

  三、分段指导,朗读感悟。

  1.师:读的多好呀,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的遐想,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件出示:圆月图片)朗读,评价。

  3.理解:遐想。

  4.师:是啊,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梦想。

  (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说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说说月球的景象。(课件:句子)(竞赛朗读)

  7.(课件出示:宇航员下梯图)想象当时的场面,指名说。

  8.师:你们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谁吗?介绍。

  四、寻找未解之谜

  师:他的一番话,给了后人很大的动力,不断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却有许多谜未揭开,是什么谜呢?

  1.生默读课文。标示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的难解之谜。

  2.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3.指导朗读(课件)

  4.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填补空白处

  1.师: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有个标点符号的占位比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

  2.老师把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告诉大家吧!(课件介绍:十大未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们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月球,是远远不够的,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课件)

  2.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假如你现在已经长大,来到了月球上,你发现月球有什么变化?你准备去做些什么?(课件)

  七、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棒!既有想象来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种奇怪的东西的,也有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得以实现!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4

  一、联系语境,体悟词语意蕴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个星球,它是离我们地球最*的邻居,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今天,我们就走*它,去感受它的神秘。(板书:月球之谜)一起读课题。

  生:(读)月球之谜。

  师:月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还没有解开的谜呢?我们还要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边巡视边让学生把所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很好的*惯,当别的同学在黑板上写词语时,有的同学把这个词也在自己的书上画了下来,还有的同学直接把它写在了练*本上,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我再教大家一招: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后,可以先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解决。(生板书词语:皎洁遐想奥秘奇异费解)

  师:这几个词语大多数同学都画了,看来不太好理解。来,先读一读。(生读)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很容易写错,特别容易和咱们广东省的简称“粤”弄混,哪个字?

  生:奥。

  师:对!来,先看老师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先随师书空,再在练*本上写)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一定要说出它的意思,只要心里明白了就可以。比如“皎洁“这个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月光是什么样的?

  生:很明亮。

  生:很纯洁。

  师:因为月光的明亮而感到它很纯洁。

  生:很洁白。

  师:你注意到了粤港的颜色。是的,像这样明亮而洁白的月光,就叫做——皎洁。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这个“皎“字的时候,特意用“白”做了偏旁,看到如此美丽而皎洁的月光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月亮上游嫦娥和玉兔吗?

  师:浪漫的想象。

  生:月亮上会有什么东西呢?

  师:具有探索性的想象。

  生:我还想到了月饼。(众笑)

  师:哦,形象的想象。其实,看到这皎洁的月光,不光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古人看到月光时,也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有诗为证。(依次出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生读)除了这四句,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背诵其他诗句)

  师:古人对月亮的想象不光通过诗句来表现,他们还给月亮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呢,谁知道?

  生:蟾宫

  生:广寒宫

  生:玉轮

  生:玉盘、玉钩。

  师:嗬,知道得真不少。了不起,同学们,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看到月亮都会产生这么多悠远的思索和美好的想象,这就叫——遐想。

  师:“皎洁”和“遐想”这两个词理解了吗?好,我们再把这两个词放回到课文中,看看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大家带入那美好的遐想之中。

  生:(读)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声情并茂,还带了点儿动作,不错!再给你们提点儿建议,把“遐想”读得再慢一点儿,长一点儿,才能把人带入那种境界中,再试试。

  生:遐想(读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师:就这样,全班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带着这种感觉,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太美了!真的“如听仙乐耳在鸣”啊!这么美是朗读要是再配上音乐肯定会更美》(生配乐读)这美妙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那美好的遐想,自然会促使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奥秘”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神秘。

  生:很深奥。

  生:“奥秘”是深奥的秘密,不是一般的秘密。

  (屏幕出示: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你知道“奥秘”不是一般的秘密?

  生:我从“巨大”这个词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奥秘是很深奥的,人们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

  生:我还从“古往今来”知道,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们从古到今一直都没有停过。

  师:同学们,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带着你自己的感觉,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要想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首先要登上月球。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景象——

  (屏幕依次出示“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师:月球表面与我们熟悉的地球有什么不同?

  生: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蓝色的,而在月球上看天空却是黑沉沉的。

  生:地球上游高楼大厦,月球上却什么都没有。

  师:月球表面的景象跟我们熟悉的地球相差如此之大,这就是月球奇异的地方。能不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月球表面景象的奇异呢?

  (生读)

  师:想读好这段话,必须学会制造神秘气氛,(众笑)听老师读。(范读,全班鼓掌。)就这样,你再试试。(生再读)

  评析:词语教学仍然是三年级语文学*的重要内容,这节课的词语教学很有特点:1、只学*学生不理解的词语;2、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悟词语的意蕴;3、理解词语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的过程;4、重点词语的理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理解了这些重点词语,也就探究了“月球之谜”。

  二、探究阅读,激发创新与发现

  师:月球就是这样一个“奇异”的世界,而这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当我们真正去研究它时才发现,它居然还有许许多多非常奇妙的地方。课文的第3—— 6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他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也有任务,我们都来做小科学家。科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读)

  生:为什么细菌在地球上可以存活,而撒在月球的尘土上就死了呢?难道这些尘土上含有什么特殊物质可以杀菌吗?

  (师板书:杀菌?)

  生:为什么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呢?同样是生长在地球上的植物,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师板书:植物生长?)

  生:为什么在月球上采集到的岩石的年龄估计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吗?

  (师板书:年龄?)

  师:尊敬的小科学家们,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了困惑,从你们的眼中看出了茫然。这些问题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不知道)你们能回答吗? (生:不能)是啊,这些问题如此让人难以理解,这就叫“费解”。

  师:月球还没有解开的、令人费解的谜仅仅是书上所写的这些吗?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最后一段话“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看出来的,说明月球还有很多谜人类没有解开,还要继续探索。

  生:我从那个省略号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谜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探究学*,需要精心选择探究的“点”。“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探究学*的切入点,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发现、提出问题。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师:孩子们,你们太聪明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份“小礼物”。(分发月球资料卡片)这个礼物很贵重的,这可是我从上万字的月球资料中筛选出来的。礼物不能白拿啊,下面请你们从这些月球的未解之谜中选择一个,用上这样的句式,以小记者的身份来采访月球。

  (屏幕出示: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难道?)

  (生根据手中的资料,填写采访词)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金字塔,难道是古埃及人乘着飞船到过你那里?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有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嫦娥姐姐把你惹哭了?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五颜六色的光,难道你有很多珠宝和钻石吗?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汶川的地震让嫦娥姐姐流泪了?

  (全场鼓掌)

  师:同学们,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很多。多少年来,为了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人类*代史上的探月之旅)

  师:(屏幕出示: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的身影。(生齐读)这是刘老师,也是所有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评析:最后一个环节是教者精心设计的一个语文活动,它连接阅读和表达,连接观实和想象。这是老师精心整合课程资源后的创造,富于情趣,富于思维的张力。

  总评:《月球之谜》是一篇适合探究阅读的课文。课文都介绍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已解之谜,又罗列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学生一读课文,马上就会被这些谜所吸引,从而激起探究的热情和期望。

  刘学金老师的《月球之谜》的教学则是一个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教者以“解谜”为中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语言,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过程。探究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这堂课中,探究目标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经历的,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自我独特的体悟、感受和体会。尽管过程具有挑战性,但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

  疑问,是探究阅读的起点。在经历释疑、解疑的探究活动后,疑问又成为这堂课的终点,但不是学*的终点,相反,它又成为新一轮探究学*的起点,这也是这堂课的匠心独运之处。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图片)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

  CAI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学生朗读CAI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CAI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我的猜想。

  三、 组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颇有兴趣的研究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接下来请你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你划出的月球之谜,把你感兴趣的谜先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你的猜想。

  四、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起劲儿,想不想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你的猜想?(想)现在就给你机会,谁来说说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指名答)

  A、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指生答 ](CAI相机点击出示: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的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B、 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那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些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型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 合作学*、探究问题:

  师:老师这有几块牌子,上面分别写了不同的月球之谜,你对哪一项谜感兴趣,就请你到哪一组来!大家共同来猜想谜底。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组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开始行动吧!(学生们纷纷自由活动)

  我们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我们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咱们校园里要举行一次月球奥秘发布会,(CAI出示“月球奥秘发布会”)愿意参加吗?(愿意)那可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哦!对自己有信心吗?(有)那我们马上进入第一关!

  A、 第一关: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你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指生读)

  B、 第二关:请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有条理的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 第三关: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已通过了层层选拔,恭喜大家,欢迎你们一同去参加校园月球奥秘发布会,高兴吗?(高兴)

  六、 实践拓展: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那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去探索月球的更多奥秘吧!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扩展2)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范文5份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 1

  一、导入新课

  1、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图片)沉浸在这优美的月色中,遥望这轮明月,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3: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白。

  2、揭示课题:

  师评价:真棒!月亮也叫月球,它是离我们最*的美丽星球,今天就让我们走*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3、解题:

  师:谁来说说你对“谜“的理解?

  生1:不理解的,不知道答案的。

  师:我们把它叫做“疑问”或“疑惑”,月球之谜就是

  生:对月球的疑惑

  师:真会思考!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课题。

  4、齐读课题。

  师:读课题有讲究,要让别人知道文章写的是月球的什么?(生齐读)

  师:还得让别人知道写的是谁的谜?(生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向学生注意倾听)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师:读完了课文,相信下面的.词语肯定难不倒你!谁来读给大家听?

  (1)指一生读。师评价:读的正确,声音洪亮

  (2)指另一生读。师评价:太棒了,值得学*!

  (3)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怎样提醒大家?

  生1:“奥”,是上下结构,上面那一部分不堵口。

  生2:“藻”是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老师引导大家重点学*“幕”“藻”的写法。(课件出示“幕”“藻”)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2)学生练写,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生:我知道了月球上有很多奥秘。

  生:月球上的景色跟地球上不一样

  生: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谜……

  师小结:大家知道的可真多,相信学了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图片)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

  CAI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学生朗读CAI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CAI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我的猜想。

  三、 组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颇有兴趣的研究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接下来请你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你划出的月球之谜,把你感兴趣的谜先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你的猜想。

  四、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起劲儿,想不想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你的猜想?(想)现在就给你机会,谁来说说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指名答)

  A、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指生答 ](CAI相机点击出示: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的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B、 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那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些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型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 合作学*、探究问题:

  师:老师这有几块牌子,上面分别写了不同的月球之谜,你对哪一项谜感兴趣,就请你到哪一组来!大家共同来猜想谜底。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组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开始行动吧!(学生们纷纷自由活动)

  我们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我们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咱们校园里要举行一次月球奥秘发布会,(CAI出示“月球奥秘发布会”)愿意参加吗?(愿意)那可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哦!对自己有信心吗?(有)那我们马上进入第一关!

  A、 第一关: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你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指生读)

  B、 第二关:请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有条理的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 第三关: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已通过了层层选拔,恭喜大家,欢迎你们一同去参加校园月球奥秘发布会,高兴吗?(高兴)

  六、 实践拓展: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那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去探索月球的更多奥秘吧!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图片)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发言)

  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学生朗读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

  的猜想:

  (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

  我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颇有兴趣的研究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接下来请你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你划出的月球之谜,把你感兴趣的谜先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你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起劲儿,想不想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你的猜想?(想)现在就给你机会,谁来说说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指名答)

  1、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指生答)

  (相机点击出示: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的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2、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那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些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型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探究问题

  师:老师这有几块牌子,上面分别写了不同的月球之谜,你对哪一项谜感兴趣,就请你到哪一组来!大家共同来猜想谜底。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组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开始行动吧!(学生们纷纷自由活动)

  我们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我们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咱们校园里要举行一次月球奥秘发布会,(出示“月球奥秘发布会”)愿意参加吗?(愿意)那可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哦!对自己有信心吗?(有)那我们马上进入第一关!

  1、第一关: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你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指生读)

  2、第二关:

  请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有条理的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3、第三关:

  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已通过了层层选拔,恭喜大家,欢迎你们一同去参加校园月球奥秘发布会,高兴吗?

  (高兴)

  六、实践拓展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那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去探索月球的更多奥秘吧!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 4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上空气稀薄,大气成分比较复杂,通常在黑夜时由40%的氢,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械市,彼此环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环形山,直径*300千米,海拔高达6000千米,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因此,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是困扰科学家一个难题,多年来,人们提出各种设想。有一个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氮相结合,来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气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阳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的“氦一3”喷射出来,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有100万吨左右。这是对人类最具吸引力的宝藏。因为它比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之用,还可成为地球21

  世纪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高达127℃,夜问温度又低达零下183度,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当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

  小朋友,我们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发现天上的那个大月亮经常变样儿啊?是呀,它时而像一个大银盘高挂夜空;时而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斜桂树梢。那么,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呢?

  原来呀,月亮和地球就像一对好邻居,它们呀,共同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叫做地月系。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的时候,它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也在不停变化着。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当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背对着太阳的时候,月亮就不亮了,小朋友们整夜也见不到月亮,这就叫朔,也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新月了。

  新月以后的两三天呀,月亮沿着轨道慢慢转过来了,太阳的光逐渐照亮它向着地球的这半边的边缘了,于是,小朋友们在夜空中就能看见一钩弯弯的小月牙了,这时,月亮的样子就像漂亮阿姨额头上弯弯细细的眉毛,这时的月亮叫做弯月或是娥眉月。

  打这以后,月亮继续转呀转,它对着地球的这半边,一天比一天多地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弯月牙儿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到了第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边,有一半照到了阳光,我们在晚上就看到了如同半块大烧饼似的月亮,这叫做上弦月。以后再渐渐地变成凸月。

  后来,月亮慢慢转到太阳相对的一面去,它那对着地球的半面,受到阳光照射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大了。当地球被太阳和月亮“夹”在中间的时候,月亮的受光部分便完全对着地球,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玉盘似的又圆又亮的月亮,这就是满月,也叫望月。

  满月照射的时问非常短,只有一两天。往后,月亮又继续转,它向着地球的受光部分又慢慢变小,先变成凸月,又变成半圆形的,这就是下弦月了。

  从这以后呀,小朋友们会发现我们那个挂在天上的大月亮又一天一天地变“瘦”下去,成为残月,最后又变成弯弯细细的了。再过一两天,月亮就会再次消失,朔又来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时,你也许会想:月亮上面有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月亮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不但你在想,也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古往今来,风风雨雨,人们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月球离我们有38.4万千米远,假如乘喷气式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18天才能到达。不过,喷气式飞机是离不开地球的。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去探索月球上的秘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国的两个宇航员。他们在1969年7月20日乘阿波罗11号登月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进行了探险。他俩看到了人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证实了许多科学家们的猜想。他俩还在月球上做了一些实验,并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等带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上,他俩回忆:登上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象。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白云在空中飘浮,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可是,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洞洞的,月球的“地面”上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天空中的星星分外明亮,似乎直瞪瞪地盯着你;月球的一边高悬着一个大蓝球──地球。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岩石、环形的高山和尘土,处处是一片荒凉,静得出奇。

  科学家们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东西进行了各种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显微镜下的月球石块,在坑坑洼洼的石面上布满了一层玻璃质的东西,还在闪闪发光。

  ──月球尘土,经化验,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它竟有一半是有棱有角的玻璃粉。

  月球上的玻璃质为什么这么多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从月球取回的样品中,还发现了一些铁质颗粒。奇怪的是带回来放了那样久的铁质颗粒一直未生锈,拿去做生锈实验,也还是不生锈,这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把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尘土撒到地球的细菌上,试试月球的尘土能不能像地球尘土那样成为细菌的温床?

  咦?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月球上的尘土能杀死细菌?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杀菌能力呢?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还用植物做试验,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它的生长和在地球土壤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同。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什么原因?又是一个谜!

  玄武岩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岩石。月球中有玄武岩,这证明月球早先有过火山活动。分析这些岩石,估计出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但是,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有40亿年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吗?又是一个谜!

  小朋友们,月球之谜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揭开,神秘的宇宙在向你们召唤,努力学*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

  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又可拾取可能是*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其次,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古希腊人认为新月两头发红连续三个夜晚,就要当心发生风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另外,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微变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满月之际亮度最高,此时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约携带着每*方米0.0102瓦的热量。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 5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创设情境,通过合作学*,讨论交流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乐曲《春江花月夜》

  2、《月球之谜》的课件。

  3、学生收集月亮的有关资料

  4、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课题

  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离我们最*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月球之谜)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

  师: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你说(指名说)你真了不起能联想到写月亮的诗句,你说(指名说)你想到了xx叔叔登月的情景,掌声送给他。你说(指名说)哦,你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看来咱们班的孩子知识面真广。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去读读课文《月球之谜》,注意在读的时候画出生字新词,练*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读要求

  画出生字新词,练*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想想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检查生字词,初读课文。

  悬挂遐想奥秘努力土壤

  细菌水藻一项估计皎洁

  师:好了吗?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刚才咱们班的孩子读书的*惯非常好。谁愿意成为我们的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好,你来。(指名当老师带读)。你读得真棒,不仅读得对,声音又响。

  还有谁想读?(指名读)你来读。

  那组愿意开火车来读?(开火车读)第3组开火车读。

  读着读着,你们有不理解的词?你说。(指名提不理解的词)水藻不理解?谁能帮他?哦,你知道的真多。同学们看,这些都是水藻类植(师出示水藻图片做简单介绍)。

  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

  师: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第1小组代表来读。要注意读准遐想的“遐”字。

  请第2小组代表读2小节,

  第3小组的代表读3、4小节。

  请第4小组的代表读5、6、7小节。

  看来你们都已经把课文读通读顺了。真不错。

  4、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速搜索的游戏,谁能用最快地的速度把课文中带有“遐想”(出示词语)这个词的句子找出来。你说———[大家的眼睛真犀利,一下子就找到了]

  师:我们班上,哪位小朋友最勇敢,请你把手举起来,请你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你来读———[读得很流利,声音真大声,不愧是我们班上最勇敢的孩子]

  师:(课件出示第一句)找到的同学咱们一起来读。

  5、换词,展开遐想,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xuán)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这里的“遐想”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呢?——你说———想象你说———幻想你说——猜想———大家的词汇量真不少。

  师:面对这一轮明月,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生:神话)师:是啊,自古以来,月亮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如果生:问题)师:(书本上的)

  (非书本上的)师:你是个爱提的问题的孩子,真棒!

  (如果生:古诗)师:月亮这么神秘、这么美,许多文人墨客和伟大的诗人都情不自禁地写下古诗来赞美月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你说—你说——我仿佛看见了一位小小诗人。

  师: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呢?你说

  师:过渡:面对这轮明月,我们有多少美好的遐想呀!让我们带着这些遐想登陆月球吧!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月亮的荒凉)

  1、看录像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边看边想月球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你说—月球是个寂寞的星球———你说,月球是个荒凉的星球(板:荒凉)[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2、师: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月球是一片荒漠呢?谁来读一读———你来读———(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3、师:是啊,月球之所以荒无人烟,都是因为月球上只有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资源和生命。谁能把这两句话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因为月球上___________,所以说月球__________。)

  你说———你说———你说————对,因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_,所以说月球是一片荒漠_。

  4、这些宇航员们不仅拍了照片,还做了些什么?自学课文后面部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月球之谜?

  5、交流汇报

  (1)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2)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

  (3)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6、出示句子: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指名读句子,说说“费解”的意思。)

  7、月球就这几个现象令人费解吗?带上你的资料,约上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猜测、探索一下,看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新的不解之谜,比比哪一组收获。(学生学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样子,找好朋友合作学*、交流。)

  8、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认真的探索对美丽的月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对于我们来说是种。种不解之谜,希望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努力探索揭开这团团迷雾。

  9、同学们,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不适合我们久留,所以我们只能依依不舍与它告别。(再见了,美丽的月球!再见了,奇妙的月球!)

  10、(老师扮演记者角色)欢迎你们的归来,我是“天文报”的记者,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进行采访。谁愿意第一个接受我的采访,说说这次月球之旅的收获。

  老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提问:

  (1)在登上月球时,你看到了什么?

  (2)月球与我们地球相比有什么不同?

  (3)这些谜底能揭开吗?

  四、总结升华,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感谢你们接受我的采访,这次太空之旅,收获真不小,相信你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希望你们能够去查阅更多的资料,让大家对月球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下节课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接受更多记者的采访,好吗?

  板书设计:

  月球之谜探索

  未解之谜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扩展3)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9篇

  《月球之迷》是一篇科普性文章,资料比较简单,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为学生带给有关月球图片资料,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效果十分好。

  以下几点是我的教学感悟:

  一、优美引入:遐想的开课语言,给学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认真琢磨,仔细推敲每一句话,我用优美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神秘的未知世界。这天让我们走进离我们最*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奥妙吧!优美的语言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接下来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话语,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之后,我又在美丽的月空图片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相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我优美的导语中,学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飞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又浮想联翩的双眼,我明白,我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兴趣。

  这节课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都经过我仔细地推敲、反复的琢磨,使得整节课我的语言都是那样的优美,具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如:指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一段后,我又用"千万年来,月球用它特有的美丽折服着人类,人们梦想着能登上月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自然的过渡到第三自然的学*,学生读书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在指导朗读,学*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月球景色十分奇异。这时,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迷茫了,这么美丽有魅力的月球,在他们的心中是何等的美丽。但是事实却与想象截然不同,孩子们全都惊奇了。探索月球秘密的欲望吞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里由最初的完美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惊奇景色奇异、到产生疑问。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课文介绍了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这时,孩子们眼中闪动的是智慧的火花,迸发的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学*氛围。神秘而又遥远的月球,远离人们的生活,孩子们很难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资料,个性是"环形山、月海……"这些概念十分抽象,现代化教育技术此时发挥了他的优势。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我把第一课时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综观整节课,并综合各位评课老师的意见,觉得以下几个地方比较有特色。

  一、定位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这篇课文虽然散发着科普知识的光芒,但其文字优美,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语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本的三维目标定位为:

  1、认知目标——会认悬皎遐壤藻等几个生字,会写幕、临、奥、撒等字。了解“遐想、奥秘、令人费解”等词的意思。

  2、技能目标——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

  3、情感目标——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通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

  三、体现学科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教学,符合了语文学*的规律。

  课前,小柯曾向我建议,上公开课不宜上这类的文章,教学的侧重点很难把握。千万小心别把科普类的文章上成“科学课”。我谨记谏言,多次重复地阅读教材,翻阅教参,在设计教案时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主线。本堂课最大的特点是我将生字词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适时适度地在不同的板块教学中重点指导读或写。在学生在一堂课中真正的学有所得。

  四、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我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当然,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也是有缺陷的。在本堂课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情境模拟练*没有体现它的亮点。让学生讲解月面特点时,我本是想通过“模拟打电话”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但这类的表演在*时的课堂中训练太少,几乎没有,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角色,发挥它的优势。所以,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功在*时,厚积薄发”的。这也是我今后要给学生弥补的一课。

  2、学生学*的模式比较单一。虽然课堂训练的参与面比较广,但形式不够多样。在让学生介绍月面特点时,可先同桌模拟练*,再展示汇报,可能效果会大不一样。在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时,也可小组合作探究,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学*的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也会更广泛。

  《月球之谜》是一篇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月球,课文写了哪些不解之谜,我计划用一课时上完。以下几点是我对《月球之谜》的教学反思:

  一、字词教学,让科普文教学落地

  首先,词语教学关注学情。课前预*,了解到孩子们认为难理解的词语有:皎洁、遐想、奥秘、奇异、费解等。鉴于学生的学情,在备课时,以这几个词语做教学贯穿线,引导学生学*整篇课文。理解这几个词语,也就懂得了课文。

  其次,词语教学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意思,避免枯燥,扎实有效。比如“皎洁”的教学,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孩子理解意思;而“遐想”一词的教学,通过引导孩子展开想象,同时结合课后古诗让孩子知道:像这样面对某种事物产生很多很远的联想,就叫做“遐想”。接着读这个词及它所在的句子。“遐想”的意思,在学生脑海中逐渐具体化、清晰化。而“奥秘”的教学,让孩子从句子中找出能表现奥秘的词语,这种又是运用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第三,注意凸显写字难点。本堂课,我重点选择了“奥”进行书写指导。“奥”字书写时有三处容易写错。写字前,我在大屏幕上打出“奥”字,并在容易写错的地方做上标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难点突破后,学生书写的正确率非常高。

  字词教学,让科普文学*接了“语文”这片沃土的地气,落地方能生根。

  二、学*提问,让科普文教学有魂

  抓住题眼“谜”,找课文中的谜。学生很容易找到带问号的6个“谜”,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发现,这些“谜”都是问句,都有疑问词,并说说还有哪些疑问词。经过回忆梳理,学生对疑问词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同样表达疑问,却有多种不同的问法——第一层理解。

  之后又引导学生找到不带问号的“谜”。同样表达“谜”,但表达方式却不同——第二层理解。

  把不带问号的“谜”也用问号的形式来表达,并适当提示:可以把“为什么”分别放在句子前、中、后来提问;使用了“为什么”这个疑问词,又引导学生用“怎么”来提问。同一个疑问词,可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上——第三层理解。

  阅读课外资料后,请他们选用合适的疑问词把想问的内容写下来。产生疑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用合适的疑问词大胆地发问,让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清楚——这是学生体会到的第四层。

  经过层层有序指导,“谜”被充分挖掘,形成了本堂课的灵魂之所在,学生从“问句的表达”中学会了用不同的疑问词,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提问的方法。“一课一得”,我们的课堂就成功了。

  三、信息技术与文本的巧妙整合

  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我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独学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月亮的图片、传说,以及月球的相关知识。指导孩子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群学交流中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幽静的月色图配着舒缓的音乐片断和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片断。我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前面实践的把控不是很好,对后面疑问词的运用提得不是很到位。如果前面的教学能再紧凑些,腾出更多的时间把提问这一块做足,我想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以后继续努力。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准备教学挂图和其他的与月球相关的图文资料。如果有条件,课前应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可以是月球的图片,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增加对月亮的了解。

  2、识字指导。在本课的认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遐”不要读成“jiǎ”,“努”不要读成“lǔ”,“藻”不要读成“zhǎo”。在写字指导中,“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奥”上半部不封口。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文中所写的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初知课文大意之后,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是写人们对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是个很重要的句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句子及相关泡泡,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体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的。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理清这些不解之谜提出的思路。比如,从把细菌撒在月球尘土上,细菌全死了的事实,提出了一个疑问:月球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从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年龄的比较,提出了两个星球年龄大小的疑问和对两个星球火山活动的猜测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它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显得更神秘了。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提供了师生交流搜集的月球知识的园地。教学时可以用“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我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之类的提问,自然地把资料交流和引导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资料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所交流的材料提出问题,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况,进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发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词句。

  4、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也有助于感受月亮的魅力。课后提供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熟读诗句,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做到熟读成诵。诗意以总体感悟为主,不要作过多过细的讲解。最后还可以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还要充分重视学**惯的培养,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要注意把自己觉得好的诗文摘抄下来。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描写月亮的诗句很多,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要重视朗读指导。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读课文时特别要注意文中感叹语气和疑问语气的处理。同是感叹句,“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这个句子因紧接皓月当空的优美的景色描写,所以读起来语气可轻柔舒缓些。而“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这个句子由于上承好多件让人迷惑的事实,读的时候语气可以稍微强烈一些。同是疑问语气,第一段中的几个疑问句因为写的是遐想,可以读得稍显轻柔,甚至可以读出自言自语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问句表达的都是对一些现象的不解,读的时候语气可以稍重些。

  四、参考资料

  月球月球是距离我们最*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千米。它的*均直径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它的表面积约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原。月海有二十多个。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约有500万*方千米。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月亮的称呼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这是一篇科普文,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上的并不成功,学生虽然对这类文章很感兴趣,可是由于这里的文化背景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作业都不能完成,学生家里没电脑,课外书又很少,所以他们的知识面不广,上课时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很多学生叫他说说对于月球的认识,他们都说不上来,课堂上学生听的很认真。

  现在对于课堂的驾御能力感觉比以前好多了,学生可以随着我的思路发展并延伸下去,但是课堂的评价语还是太枯燥和单调。对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考虑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批驳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身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革新,体现多元智能学*,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以同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优秀教案,我认为教学战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优秀教案中应加强对教学战略的研究和研讨,只有这样才干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战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衣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同学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假如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的*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同学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方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同学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战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同学的学*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竞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同学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污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身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同学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战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同学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规范,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我把第一课时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科普类的文章,学生虽然感兴趣,但是,由于文章读起来并不是很上口,所以学生有不屑于读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为了激发学生读得兴趣,我还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比赛朗读,学生大都能读得优美入情。之所以进行读得训练,是因为我牢记老教师的指导,千万小心别把科普类的文章上成“科学课”。以“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我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因忌讳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我对有些环节的课件设计又过于简单,其实,该有的课件还应该尽量呈现。比如“环形山、月球的荒漠”,虽然也能引导学生想象,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因此,今后,我应该要在上课前多预设,多设计,要力求用最好的设计达成最好的教学效果。

  《月球之谜》是一篇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月球,课文写了哪些不解之谜,以下几点是我对《月球之谜》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持久,他们对学*内容的兴趣是决定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简单地复*了上一节课的学*内容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月球之谜》,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目标,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并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然后我让学生抓住“遐想”一词,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话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我再用“你还有哪些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随后,又以“为了探索月球之谜,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月球奥秘的经过。接着让学生看登月历程,了解月球知识,激起对月球探求的欲望。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个有关月亮的综合性学*,让他们背写月亮的诗,说带月亮的成语,谈人们对月亮的别称,一整节课学生兴致盎然。

  这是一篇科普文,课堂中我同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是前提。这节课,我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最后让学生小练笔,写出自己的遐想。

  教学中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为学生带给有关月球图片资料,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效果十分好,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遐想的开课语言,给学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优美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神秘的未知世界。这天让我们走进离我们最*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奥妙吧!优美的语言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接下来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话语,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之后,我又在美丽的月空图片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相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我优美的导语中,学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飞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又浮想联翩的双眼,我明白,我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文本的巧妙整合。

  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我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资料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独学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月亮的图片、传说,以及月球的相关知识。指导孩子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透过群学交流中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十分有实效性的幻灯片,资料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幽静的月色图配着舒缓的《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断和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片断录像。我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

  二、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十分丰富。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资料,拓展自如。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完美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透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透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透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透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到达“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而创新型的学生除了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外,还要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使知识始于课堂,而不止于课堂。我让学生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外布置学生办月球之谜的小报,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

  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当然本课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月球之谜》这篇课文资料浅显,可欣赏的优美句段不多,因此学生在读文时显得感情较单调,难以调动学*的用心性。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分类的潜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交流里,老师要加强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使本课留下了遗憾。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扩展4)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25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

  课内

  1、抄写词语。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完成练*册上的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文章第一段。

  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五、指导写字

  六 、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

  过程:

  一、复*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塔轮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第六节,总结全文。

  过程:

  一、复*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词语,然后出示词语,对照批改。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天火就是什么?古代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

  上帝的怒火。*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3、是谁揭开天火之谜的?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打开课文,找一找

  二、学*课文δ2、3

  1、出示: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导抓住直到才体会句子含义

  富兰克林认为雷暴是什么呢?(生答: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富兰克林凭什么作出如此大胆的推测?读读文中相关句子。

  (1)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回应:大胆的推测来源于对自然想象的观察)

  (2)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出示下面一段话,指名读一读(2人即可)

  出示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

  (3)(根据读的情况让学生注意到这个早),从早字你读懂了什么?

  (富兰克林一直在观察,观察了好久,只有长期的观察,才会有所发现。真是勤勉啊!)

  (早就开始观察,长期的观察,日积月累后才会作出了如此大胆的推测,可见他多么勤奋、勇于探索!)

  (当时人们都已对雷暴是上帝的怒火深信不疑,而富兰克林却没有盲从,这就是对待科学的诚实,实事求是!)

  (所有人,包括有学问的人都认为是上帝的怒火,而他却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权威,可见他多么了不起的探索的精神!)

  (4)你看一个早字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对待科学如此的诚实,而又勤勉、勇于探索。

  2、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读:雷暴就是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种推论公布于世后不仅()就连()也()。

  (1)富兰克林可能会听到哪些冷嘲热讽?(提醒学生联系相关句子说说,教师根据回答补话,切不可喧兵夺主)

  (2)难怪,有人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教师导语(渲染情感):这样的狂人面对人们的取笑,他妥协了吗?他停止探索的脚步了吗?他放弃研究了吗?(学生答:没有没有没有)

  3、出示句子: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指名读,多读)

  (1)决定一词让你想到什么?

  (作出这个决定容易吗?不容易,是顶着压力的,)

  (作出这个决定就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险,)

  (2)这样的一个决定背后让我们看到:富兰克林在科学探索路上克服了多少的艰辛,排除多少的险阻,为了一个科学事实,而不懈地努力。

  (3)齐读这句话。

  四、学*

  1、过渡:历史翻开到1752年7月的一天,这一天是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一天。

  2、自由读读δ4,想想:实验中用了哪些器材?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富兰克林在试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1)交流实验器材,并说说其各自的作用,可联系当时的天气条件说明实验的危险性,电往往就和死亡紧紧相连,体会富兰克林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2)富兰克林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了呢?出示一段话:(指名读)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手臂一阵发麻。)

  ①实验中首先出现什么现象?(先让学生概括,教师引导:乌云掠过、麻绳带电)

  ②出示表格:(交流实验器材时就要出示下面这幅图)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风筝(细铁丝、麻绳、铜钥匙等)

  乌云掠过,麻绳带电

  ③学生完成表格(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二是同桌二人进行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④交流时按顺序一个实验现象,学生的概括语言可让大家评议,选择准确到位的答案出示。

  再自由读读这段话,请记住先后观察到的现象。

  3、指导学生复述第四自然段:

  (1)过渡:实验的成功意义重大,让我们永远记住1752年7月的一天,记住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中的风筝实验。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所用器材、观察到的现象试着把实验过程说一说,如果不连贯可看看书。

  4、在复述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读读最后一句话,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1)大胆的推测,得到了有力的证实,此时此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2)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用实验作出了有力的回击,在捉住天电的那一刻,他欣喜若狂地喊道

  (3))齐读:让我们和富兰克林一起欣喜若狂的喊一喊

  5、富兰克林的实验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学生回答)

  6、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上帝的怒火()。

  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五、引读

  是啊,富兰克林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根据放电原理,他又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六、小结

  1、教师总结:现如今,当我们享受着电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方便时,不要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富兰克林),不要忘记他为科学所作的巨大贡献。

  2、延伸: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富兰克林这样的科学家,才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以及他们为人类所作的贡献?(学生自由说说)

  七、布置作业

  1、练*复述《天火之谜》,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2、小练笔:风筝实验成功后,人们又会怎样议论?试着写一段对话。

  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雷暴

  (一)课时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难句的理解,感受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二)教具准备: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扩展5)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设计汇总5篇

  教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课文。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着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着列举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设计意图:在《月球之谜》的教学设计上,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重点放在激趣和探疑这两部份。重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在学生学*过程的深入探究、自读自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性学*,大体知道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知道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并整理的有关月球奥秘的资料以及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等。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今天能来给我们三(2)班的同学上课,老师感到非常荣欣,为了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老师有一样礼物要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导入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们来学*《月球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第二自然段

  引入: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1、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么时候?登上月球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学生汇报:

  2、过渡:是啊,当我们的宇航员坐上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都被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问。

  三、学*月球的不解之谜,鼓励质疑,引导想象

  1、(课件出示学*要求)让你的同桌来读课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员又发现了哪些不解之谜?并用笔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体会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

  资料交流:同学们,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为了揭开月球上的奥秘,就让我们来开一次“科学发布会”,请同学们赶快拿出你搜集到的有关月球的资料。(交流完后,提问: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做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1、课文后也列举了一些诗句,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请把你学到有关月球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太阳》、月球的民间传说导入新课,学*本课生字、词语。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课采用合作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预*探究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二、合作交流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2、互帮互助学生字。

  三、品读领悟

  1、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汇报交流。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1、出示课件: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学*目标】

  1、继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建立月球相关网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22、月球之谜。

  (生齐读课题。)

  2、复*,背诵月球相关的古诗词: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勾起了人们多少遐想,引来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赞美和牵挂,谁来吟诵?

  (生吟诵相关古诗人)

  二、了解月球,引入新知

  1、师: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出示课件1,即人类登上月球的影象资料。

  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⑴ 当学生答到宇航员行走很松时,出示课件2,即书上资料袋的第1段。学生齐读,明白其中的奥秘。

  ⑵ 当学生答到月面上的情景时,引导学生读课文第2段:

  ①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月球上奇异的景象。

  ② 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了解“环形山”。

  出示课件3,即环形山图片及文字资料,即书上资料袋第2段。

  2、学生齐读。

  3、想知道,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的详细情况吗?

  出示课件4,即阿波罗11号登月情景简介。

  4、看完之后,你想说什么吗?

  三、朗读感悟,引导探究

  1、导入:

  正是由于科学家们的勇于探索和实践,人类才了解了许多月球信息,课文就收集了其中几条。

  请自由读第3、4、5、6自然段,思考:人类了解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里藏着什么谜?并与小组成员讨论,用“_____”划出文中介绍的月球信息,用“ ~~~~”划出文中提出的不解之谜。

  2、学生汇报:

  汇报时相机引导学生补充第二个信息中隐藏的谜。

  (如:一样是植物,都生长有月球尘土里,为何它们的生长情况不同呢?)

  3、合作读第3、4、5、6自然段:

  生读信息,师读问题,包括自己补充的。(读出月球的神秘)

  4、读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感受到,月球太神秘了)

  5、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句子里,体会到月球的神秘:

  生答,相机出示课件5,(这一连串实验……这又是一个谜)

  指导读好感叹句,强化月球的神秘。

  6、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第3、4、5、6自然段。

  四、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1、导入: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更让人感受到了月球的神秘莫测,月球之谜仅此而已吗?

  学生可能会从两方面回答:

  我在课外也收集到了有关月球之谜的资料,此时,引导学生交流资料。

  我从文中第7自然段的省略号知道,省略号说明还有许多月球之谜没有列举出来。

  2、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月球未解之谜吗?让我们走进校园网,进入“神奇的月球”网页,你会了解更多的月球知识。

  3、学生浏览网页,教师巡视指导。

  4、你从网上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

  5、仿写课文段落:

  ⑴ 小结:

  从同学们的发言,看出你们对了解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了解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你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学着课文的样子,在留言板上共同编写一段话并完成递交。

  ⑵ 学生编写作品;

  ⑶ 师生共同评议:

  师:大部分组已经完成了作品,开始浏览其他组的作品了,你觉得谁的写得好?为什么?谁的还有不足?为什么?

  (学生评议)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学*第8段:

  师:你们的评价很有水*。同学们,这堂课即将结束,然而,对神秘的月球,你们会停下探索的脚步吗?(生:不会)

  2、出示课件6: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最后一段。

  3、小结:

  师:老师相信,解开月球之谜,就在不远的将来,因为你们已经懂得: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附课件流程〗

  1、人类登上月球的影像资料。

  2、课本后资料袋中的第一段。

  3、环形山图片及课本后资料袋中的第二段。

  4、阿波罗11号登月情景简介。

  5、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6、句子:

  这又是一个谜。

  7、网页:

  奇妙的月球。

  8、课文最后一段。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第一段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与第二段中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突出了月球的奇异。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遐想,读中感受月球的魅力神秘,读中引导发现问题,激发对月球探索的愿望。

  【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掌握“悬挂、遐想、奥秘”等词语。指导书写“临、奥”等。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3、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教学构想】

  一、出示月色图片,欣赏导入

  1、小朋友,听着《春江花月夜》的曲子,静静地仰望着这轮明月,使你想起了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诗人们望着月亮想象,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句。)

  2、是呀,师范读引入:

  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⑴ 自由读。指名读词“悬挂”“遐想”。

  ⑵ 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评:你读出了月夜的美。你读得特别轻柔舒缓。听了你的朗读,让人想得很多很多。)

  齐读。是呀,仰望天上的明月,你还会想起些什么?产生哪些疑问呢?你们真会浮想联翩。让我们带着这些遐想呀问题呀一起来学*22课,板书:月球之谜,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遇到难读句子多读几次。

  2、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有的同学在句子旁边打上问题泡泡,还有的小朋友举手向老师提出课文中遇到的疑惑,真会读书。

  3、现在老师看看这些词语掌握得怎样了:

  奥秘、努力、荒漠、细菌、水藻、一项研究、估计

  ⑴ 自由读,指名读。

  ⑵ 你对哪个词的理解有困惑?“荒漠”从字面上猜猜就是荒凉的沙漠,待会儿在课文中进一步深入去理解。看图理解“水藻”:生长在水里的澡类植物,如:水绵、谒澡植物等。

  过渡:这一次读书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的新词,你们真了不起。

  ⑴ 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再一次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谜?

  ⑵ 随交流出示: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读出了困惑的语气,你好象在对着月亮发问呢?这是人们站在地球上产生的月球之谜。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指导朗读,这是人们登上月球后产生的谜。

  三、板块一

  自主学*月球世界。

  这六个谜中,哪个谜已经解决了,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1、自由读,月球给你什么感觉?

  (奇异、没有生命的世界、荒凉等。)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谁能联系课文的句子说说荒漠是什么意思?是呀,谁能读出月球带给我们的感觉。“满是、任何”读得好。

  3、指名读。点击荒漠图。请看图,能把你感受到的再一次读给大家听吗?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吗?这也是一个谜,这又是一个谜,这还是一个谜。通过朗读课文句子,你们又产生了许多月球之谜,多好的读书方法!

  4、(荒漠的月球上,阳光是怎么来的?)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地球──月球──太阳”三个星球的关系。

  5、月球给我们的感受真的是那样奇异。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1969年7月20日,跟随着两名美国宇航员看看首次登上月球的情景吧!

  宇航员阿姆斯特郎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前进了一大步。”

  四、板块二

  自主探究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

  1、人类登上了月球,看到了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在实验与探索中产生了这些未解之谜──引读: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2、你对哪一个未解之谜最感兴趣,多读几遍。把你最感兴趣的谜读给你的同桌伙伴听听,或者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的想法:

  随学情交流: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一下子都死了”多令人好奇。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是呀,这又怎能不令人费解,这就是月球带给人类的谜。谁还想读?)

  4、出示:

  再看看用植物做的实验的结果: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指名读。一旦”读得真好。继续交流。多么令人费解!讲得好,相信你读得好。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对这种实验结果产生的谜提出来。

  5、刚才我们仅读了这句话,同学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惑,可见月球的未解之谜仅只有这些吗?……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穷的探索。下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新的谜团结合你们查阅的信息资料,举行一个探索月球奥秘发布会,与大伙儿尽情分享你的猜想、你的探索、你的收获。

  五、书写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田字格上要书写的七个生字,你认为哪一个字的书写需要给大家提个醒。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3篇(扩展6)

——月球之谜说课稿优选【5】篇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自主学*,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学*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4、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xx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个专题第二课《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共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而《月球之谜》一课就出自于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导读、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同样体现电脑的神奇,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月球之谜》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 再看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作文、读读背背和宽带网均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这种安排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预定如下:

  1、认读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有自己的体会和疑问;初步学*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3、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中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在本单元教学目标这根指挥棒下,再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龄、神秘、探索”。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说完教材,再看学情,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早在一年级学生对科技专题文章就有所接触, “一下‘我们身边的科学’、二上‘热爱科学’、二下‘走进科技的世界’”都单列一个单元,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浓,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是本次学*的一个前提,再加上之前学生阅读方法的*得和阅读*惯的培养,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这是本次学*的一个保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本次学*的关键。

  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月亮有浅显的理解。

  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本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合作学*的作用,确立了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交流;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巩固练*、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 “三真、三实、一及时”的教学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指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指评价要及时。

  四、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设计以“谜”为主线,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读文导入,猜“谜”;整体感知,找“谜”;深度对话,品“谜”;言语实践,问“谜”;总结延伸,探 “谜” 。其中深度对话、品“谜”和言语实践,问“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读文导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