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首页 / 语文教案 / | 2023-02-27 00:00:00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读、背名句。

  2、学会阅读短文。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写风景作文。

  重难点、关键

  1、学会阅读短文。

  2、练*写风景作文。

  课时划分: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⑻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与诗歌,作者优美的语言你们记住了多少,背一背。

  二、今天我们还要学*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出示幻灯片:(写有对联)

  (1)范读,指读、齐读。

  (2)自由读,想想没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意思。

  (4)全班交流。

  2、引导读、背。

  (!)出示前半句引背。

  (2)要求学会运用。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扫清生字)

  2、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大理云塔的样子。

  (2)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明白的词语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交流,每组可以推荐一位同学介绍,也可以请三位同学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座塔。其他同学同学可以补充、*议。

  (4)有兴起的同学把你喜欢的部分被下来。自由练*后背诵给全班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三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因此用巧妙的方式退还7美元的钱。并附上“我为你骄傲”的便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字卡。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了解同学的优点吗?谁来谈一谈。

  如:字写的好看;唱歌好听;表演能力强——(请3名学生汇报)

  导:原来我们班小朋友有那么多的优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板:我为你骄傲 (“骄傲”两个字写在田字格中,引导学生观察笔顺)

  2、书写“骄傲”。(范写)

  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个别反馈指导,自评,生在田字格中再写一遍“骄傲”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为“你”骄傲?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示课件)

  2、选难读的段读给同桌听。读好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示课件)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2、(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3、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璃、攒、歉”)汇报识字方法最巧妙,最方便。(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4、开心一读(个别读——齐读)(示课件)

  (1)博文攒了很多玻璃球,放在箱子里。

  (2)熙振故意滑一跤,把手里的鸡蛋给打碎了。

  (3)一敏叫熙振快向妈妈道歉,不然,就得挨一顿打。

  5、小组合作过生字桥。(示课件)

  (四)学*课文(1---2段)

  1、开心一读之后,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示课件)

  (1)个别口答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我们的高兴,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出来。

  (3)个别口答

  导:让我们把这一份快乐分享。(读)

  导:正所谓乐极生悲,只听——(示课件)原来是:导读

  导:如果是你会怎么做?(2名口答)

  导:“我”怎么做?(读)

  那是因为我-----害怕(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学*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值得我们学*。您虽然*凡,却有一种伟大的,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却值得我们所有入学*。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的段落,练*有感情朗读,并读听。

  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正确读写“白茫茫、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

  3. 对照1、2自然段以及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 懂得机智的前提是博览群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诗的“绝妙”。

  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收集纪晓岚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学生背古诗,初步了解七言绝句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初步了解他的聪明才智。

  一、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借助《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去*距离接触这位从小就被称作“神童”的清代才子。一起读读课题。就题质疑。

  二、检查预*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读好多音字,读通长句子。

  出示句子: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

  强调“漂”的三种读音,“没”的两种读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课题和课文预*)

  三、学*3自然段,感受皇帝的故意为难

  生自由读3自然段。

  1、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吟诗的?

  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当场、故意为难、必须”体会皇帝的刁难。

  “故意为难”,说不好会有杀身之祸呀?在皇帝的眼里,纪晓岚能诗能文,如果当场做不出来,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轻则让人耻笑,重则人头落地。)

  2、如果是你,当场要完成这样难的任务,会有什么反应?而纪晓岚呢?

  引导学生从“望着、来来**、几步”体会纪晓岚用时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思敏捷。从“悠然、吟唱”体会纪晓岚的自信从容、厚实的文学功底。

  指导朗读,读出“悠然、自信”

  师过渡:这首诗符合皇帝的要求吗?皇帝怎么评价?

  四、学*4、5自然段,初步感受诗的“绝妙”

  自由读4、5自然段。

  1、皇帝觉得纪晓岚的诗吟得怎样?

  “绝妙”“不但……而且……”(板书:诗歌绝)(体会绝妙之一:符合七言绝句和10个“一”的要求)

  2、第五自然段中连续用了4个“好”和四个感叹号,皇帝为什么说这话?

  师过渡:在皇帝眼里,这确实是一首好诗,那纪晓岚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他只不过是就景取材,皇帝说好一幅“秋江独钓图”,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学*1、2自然段,感受诗的意境

  生自由读文章1、2自然段。

  1、读过一、二自然段,你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红红的落日、一道道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归巢的水鸭、沉静的大地”感受到“秋江美”。

  从“目不转睛、静静地、一动不动”体会钓者的专注(心静——人静——江面静,老渔翁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静静地等待着),从“用力拉”感受老渔翁的钓技高超,从“拍、笑、”感受老渔翁的快乐、兴奋与激动(随着鱼漂的晃动,鱼儿上钩,刹那间水响鱼跃、鸟飞花扬,沉静被打破,也吸引了散步行人的目光)。

  引导学生从老渔翁的“获鱼之乐”逐步体会他的“独钓之乐”。

  老渔翁独占了一江秋,老渔翁又给秋江带来什么?(老渔翁在独享满江秋色时,自己又何曾不是江边行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

  板书:秋江美 独钓乐

  2、这段用201个字写出了秋江美、钓者乐,再读古诗,古诗只有28个字,从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觉?(绝妙之二:字字珠玑)

  好好读读古诗,你还觉得诗好在哪?

  教师引导:“一条鲤鱼一上钩”,对比“一人独钓一江秋“的绝妙。(绝妙之三:突出了钓者之乐。)

  “一人独占一江秋”,秋景如何?给人无尽的遐思。(绝妙之四:写出秋江美,意境深)

  再来读读皇帝的评价。皇帝仅仅是评价他的诗好吗?

  板书:才子智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吟唱《秋江独钓图》。

  六、回归整体,熏陶情感

  1、总结,课文从景入手,由景到人,以事写人,突出了纪晓岚的机智镇定,才思敏捷。

  2、他的机智来自于哪里?通过课外资料补充,体会纪晓岚的机智来自于博览群书、勤写多思,善于观察。

  七、课外拓展

  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讲给父母或亲朋好友听听。

  板书:

  22 纪晓岚吟诗

  秋江美 诗歌绝 :合要求 才子智

  独钓趣 用字妙

  意境深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1)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体会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

  (1)小组合作学*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只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

  2.师总结: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4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和在学校里有个一样爱劳动,一样乐于助人。

  2、回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委屈、一本正经”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大呢感词语,说说**的对与错

  教学难点:

  客观、公正地评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咱们班的.52名同学都是少先队员,上学期,XX和XX还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那你们为什么要评他们呢?你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应该是怎样的?

  今天,咱们要来认识一个朋友,学*一个和少先队员有关的小故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读课文,可以同桌为单位。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带读字的认。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填空帮助理解:

  (时间),**在家里一心想着(什么事),而不肯(干什么)

  引:那**为什么要一心想着向谁学*呢?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读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能说说**的心事是什么吗?

  “心事”是什么意思?那你有过心事吗?**因为有没有评上优秀少先队员,而难过,有了心事,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是啊,**其实是个挺想上进的孩子,他想向优秀的少先队员学*可是他想的和做的一样吗?哪儿不一样,请你读读填填

  **想象()一样(),但却不肯帮奶奶();**想学()的(),但却不肯帮表妹()。

  “奋不顾身”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说一说:**在家里的表现对吗?你觉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3、学*第5段

  妈妈听了**的话,是怎样教育**的?(出示句子、齐读)。

  如果你是**的奶奶或妈妈,你还会怎样对**说呢?(自由思考)

  三、扩展写法

  是啊、**有优点,他求上进,知道要向优秀的同学学*,但他没有把想的和做的一致起来,他不知道其实很多事都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听了妈妈的话,你想象一下,**会怎么说,他以后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自己拟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

  参考题目:**变了

  **落选后…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 圣诞节 轿车 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 课文中讲了 把 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反思: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二课时

  导入

  复*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反思: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我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掌声》一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两次掌声中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活泼开朗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关爱,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人人要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这些道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经验不足,情感体验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掌声,以掌声感悟小英的情感变化,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掌声的深层内涵。

  一、以两次掌声,感悟小英的情感变化

  课文第四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教学时,我先从重点段切入。开课时,我先问学生:课文中的掌声是谁给谁的?(板书:小英)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时候给的?随即出示第四自然段,分别划出两次掌声的有关语句,接着围绕第一次掌声,同学们在怎样的情况下给小英的?展开学*、讨论。首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13自然段,可以大声读、轻读、默读,也可与同桌合作读或边读边用笔圈圈划划。自学完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分组试讲,基本上都能完整地回答。生:因为小英从小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一次演讲课,她很不愿意上台演讲,但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所以同学们要把掌声送给她。师:那么后来教室里又怎么会响起第二次掌声呢?学生再读第四段后,自然会从中找到答案。生:因为小英讲的童年故事十分动人,普通话也很好,这是同学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同学们又给了小英第二次掌声。师:掌声热烈、持久,面对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微笑着走下讲台。

  演讲前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呢?这时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小英是犹豫了一会儿再走上去的。小英是慢吞吞地走上去的。小英是红着眼圈走上去的。接着学生的发言,老师即说:对呀,小英刚才是眼圈儿红着走上讲台的,现在是微笑着走下讲台的,可见小英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通过朗读,把小英的情感变化表达出来呢!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以情感变化,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两次掌声使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小英原来是个怎样的人,现在变成了怎样的人?再让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明白小英原来是个忧郁自卑的孩子,现在变得活泼自信了。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板书:忧郁自卑、活泼自信)。师:我们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英原来是忧郁自卑的?引导学生再联系13段,找出有关语句来理解。生: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说明小英不愿意与人交往,性格孤独。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表示小英怕别人嘲笑她,瞧不起她。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从中可以看出小英紧张、害怕的神情。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说明小英开始拿不定主意,极不情愿上台的样子。师:刚才大家从小英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看出小英原来确实是个忧郁自卑的孩子。现在又从哪里看出小英变得活泼自信了呢?生: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师:就这些吗?小英可能还会参加哪些活动?生:画画、下棋、郊游、劳动师:从此以后,小英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样,会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

  又如: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师:注视就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着,同学们的注意力那么集中地看着小英,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要是你们是小英的同学,你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生:小英勇敢些,不用怕,相信你会成功的!小英,你一定要自信,我们支持你!小英,你终于走上讲台了,祝你成功!师:小英在同学们的期待、鼓励、信任的目光中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当她结束演讲时,教室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时此刻,小英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可是,她太激动了,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你们能帮她说出来吗?要是你们就是小英,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生:谢谢大家的掌声,是同学们的掌声鼓起了我的勇气。谢谢大家对我关心、鼓励。

  我永远忘不了这掌声,我非常感谢这掌声。小英没有用语言来表达对同学们的感谢之情,而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们完全可以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情感变化中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以人物的心理、领悟掌声的深层内涵。

  掌声是那么神奇,它能使人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它能改变人的性格。所以小英非常感谢这掌声,也永远忘不了这掌声。是啊,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接着问学生:你们需要掌声吗?特别在什么时候?生:在我没有自信的时候。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我取得进步的时候。在我获得成功的时候。师:当别人给我们掌声时,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当别人与我们一样需要掌声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你们想把掌声送给谁呢?为什么?接着出示句式训练:我想把掌声送给_____,因为______。生:我想把掌声送给老师,因为老师工作十分辛苦。我想把掌声送给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把我从小养大很不容易。我想把掌声送给残疾儿童,因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关爱。我想把掌声送给环卫工人,因为他们美化城市,使我们能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训练完后,接着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课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中心段,所以在教学时,我也强化了对此段的理解,突出了中心。然后进行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人的____________?学生根据自己的发言分别上台板书: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

  附板书:

  掌声

  小英

  忧郁自卑

  活泼自信

  鼓励

  支持

  尊重

  信任

  关爱

  最后归纳板书,深化中心。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懂得正确地看待自己,对自己的缺点、不足,甚至是缺陷,不能忧郁自卑,要鼓起勇气,活泼自信地面对生活。同时也要正确地看待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别人,关爱别人。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看着屏幕上的歌词,学唱《掌声响起来》这首经典歌曲吧!

  大家在掌声中、歌声中结束了本堂课的学*。两次掌声把学生引入了文本,贴*了角色,使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感悟揣摩领悟掌声,使学*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相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做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渗透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环境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天鹅真心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天鹅图片及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在哪儿见过?什么样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你们现在想见一见吗?

  (设计意图:以天鹅为话题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拉*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唤起学生已有对天鹅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出示课件(天鹅的图片):看着眼前的这两只天鹅,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什么样的天鹅”吗? (出示:( )的天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对天鹅有更形象和客观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课文:

  (一)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学生边读边思考:天鹅是怎样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自然段,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2.指生回答,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出示课件(天鹅在湖面抖翅膀、找东西吃):认真观察图中的天鹅,你能找出哪只是“抖着翅膀欢快地叫着”的天鹅吗?

  ①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做抖这个动作的天鹅以理解“抖”这个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理解“抖”这个词,培养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能力。)

  ②谁能像图中的天鹅一样做做动作?指生做动作表演,其他学生也可跟着做。

  (设计意图: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做动作演一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加深学生对“抖”的理解,使“抖”这个词更生动更形象了。)

  ③听声音想象:这只天鹅抖着翅膀还在欢快地叫着,他们好像在说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天鹅的高兴。)

  (设计意图:听着天鹅欢快地叫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想象,也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天鹅的高兴,促进学生更好的读出天鹅高兴的语气。)

  4.同样让学生到图中找到“伸到水里找东西吃”的天鹅,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天鹅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想象扩展知识,使学生对天鹅有进一步的了解。)

  5.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读第二自然段。

  6.看视频(天鹅在水上展翅飞跑):天鹅们在水上跑来跑去,多高兴呀!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真实、直观、生动等多种优势,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天鹅高兴的心情,并被其所感染,激发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去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边放课件边叙说:天鹅们一会儿在水上跑来跑去,一会儿飞上天空,一会儿又到岸边去走一走,时间过的真快,太阳就要下山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也洒在天鹅的身上,吃饱了的天鹅又在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天鹅的美丽图片,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欣赏天鹅的同时感受到时间流过的过程,为后边课文理解孩子喜欢天鹅做好铺垫。)

  (二)学*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便读边思考问题。

  2.指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看课件理解:

  ①找一找:第一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岸边散步)

  第二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水上轻轻地滑行)

  ②问:你们怎么知道是“滑行”?什么是滑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找答案:滑行就是慢慢地向前游。)

  (设计意图:在本自然段中,“滑行”一词的理解是个难点,借助直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己去感悟“滑行”的含义,这样的理解一定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在这个观察与感悟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借助图片信息自读自悟的能力。)

  ③对比两幅图理解:为什么说“那些滑行的天鹅如同一只只美丽的小帆船。”?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两幅图的直观对比,使学生非常形象的认识到天鹅与小帆船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明白为什么说天鹅如同小帆船。)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看课件(缺少词语的第四自然段):指生把缺少的词语填上。

  (设计意图:加深对“躲”、“悄悄”、“尊贵”词语的感悟,为指导有语气的朗读和下面的质疑做好铺垫。)

  3.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躲”在芦苇丛中?为什么要“悄悄地看着”? 为什么把天鹅称为“尊贵的客人”?……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4.学生解疑,从中感受孩子对天鹅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

  1.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

  3. 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选择,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读能力。)

  四、作业:搜集有关天鹅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2)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课文:

  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吧!生读题,学*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背诵。

  三、书写生字。

  1、师:调皮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写字要领。

  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生摆好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始书写,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生写完以后,展示,交流,评奖。

  四、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认识隔音符号。

  1.单独板书隔音符号“,”。

  2.讲述隔音符号的作用,用隔音符号把易混音节隔开。a、o、e打头的音节,不用隔音符号容易和前面的音节连读,须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3.指导拼读音节。

  二、分辨同音词,组成词语。

  三、词语搭配。

  第一组,要组成动宾结构词组(对学生不讲术语)。表示动作的词要和后面的名词搭配恰当。

  抽出 枝条 张开 双臂

  背诵 单词 实现 理想

  积累 知识

  第二组,组成偏正结构词组,中心词与前面的形容词搭配要恰当。

  苍翠的松柏 有趣的海龟

  灵活的眼睛 晴朗的天空

  鲜艳的'羽毛

  四、学写比喻句。

  “就像”“……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好像”“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向

  岸滩……”

  “它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

  前两个句子是打比方,表示甲事物与乙事物相像,“就像”表示很像,相像的程度最深;“好像”其次。打比方一定要相像,要恰切。

  例句: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就像妈妈一样。

  秋天的森林,好像一幅油画。

  新年的早晨,同学们快活得像小鸟似的飞到学校。

  第二课时

  一、阅读。

  (一)明确阅读要求。

  1.理解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

  2.知道妈妈是根据什么断定小海龟没有走远的。

  (二)默读短文,注意带点的词语,先弄明白它的意思,然后再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好在哪儿。

  小伊芙急切地对妈妈说

  急切 表示非常着急,很急迫。在这里说明小伊芙迫切地要找到小海龟。

  如用“着急地说”程度不如“急切”。

  引 “拉着”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小伊芙“拉着”妈妈,把妈妈带到丢

  失小海龟的地方。如用“带”,没有用“引”形象;如用“拉”,

  又不能包含在前面带路的意思。

  翻 起表示从下兜到上。

  拨开 表示从左右两边分开。一个“翻起”,一个“拨开”,表示找得很仔细。

  发现 在这里不是一般的看见,或直接看到或一下子看到,而是先没看见,经过仔细寻找才看到。

  可进行比较:

  ①小伊芙看见了小海龟。

  ②小伊芙发现了小海龟。

  (三)妈妈根据什么断定小海龟没有走远?

  启发:妈妈为什么要问小伊芙“小海龟丢失多久了”?当小伊芙说“也就五分钟吧”,妈妈为什么就肯定地说“它不会走远的”?

  根据有两方面:一是时间不长;二是小海龟走得慢。

  (四)朗读短文。

  二、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排列好,再写下来。

  (一)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想想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

  (二)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句序,自己读一读。

  (三)指名说句序,按排好的顺序读一读。

  (四)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第三课时

  一、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处景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了什么景物。

  二、教师选择一两处学生熟悉的、有特点的景物,指导学生口述。

  1.有哪些景物?每个景物有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叙述最好?

  2.指名口述。师生评议、修正、补充。特别强调用词要准确。

  三、自己选择一处景物,练*口述。同座互说,互相评议。特别要注意用词是否准确。

  四、把说的内容写一段话,做到内容具体,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义词和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挂图、制作带姓氏的花、拼音卡片、反义词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写

  1、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还记得吗?

  (2)依次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2、找一找。

  (1)教师贴画,两座房子,分别写着声母和与韵母。

  声母 韵母

  (2)游戏

  送声母、韵母回家。(学生一个个为他们找到家)

  (3)贴完后,指读,评价。

  3、写一写。

  (1)学*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声母和韵母。

  (2)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3)按要求把声母、韵母抄在四线格里。

  (4)同桌互相检查。

  (5)师生共同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

  (1)做“反话游戏”,同学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

  (2)老师说,同学做。

  (3)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如: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3、学生把成对子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当小老师带读。

  4、动手用尺连线。

  (三)、我会读

  1、游戏“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

  2、还可以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

  3、把自己认为是一类的摆在一起。(学生自由讨论,动手摆一摆。)

  4、请学生上台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5、全班齐读。

  (四)、我会连

  1、出示题目。

  (1)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读的字可互相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2)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4)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2、试着连一连。

  (1)学生在书上做练*。

  (2)学*组长检查。

  (3)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五、作业布置: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2、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读说说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家里,爸爸妈妈和你经常做的事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

  小组互相读。

  2、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副孩子活动的图画。

  (2)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 )踢( )。

  ( )洗( )。

  ( )读( )。

  (3)同桌讨论后,指名说。

  (二)、我会认

  1、出示“姓氏花”。

  进行有趣的识字练*,请大家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同学听,看谁得多。

  2、学生交流。

  (1)教师巡视。

  (2)学生小组讨论,不断扩展识字面。

  3、做练*。

  (1)明确要求:看到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涂好后,读给大家听一听。

  (3)如果同桌又教给你新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激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美。

  (1)请同学上台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课本外的姓氏,请学生读一读,涂一涂。

  (三)、读读背背

  1、示图,你看见了鹅,想说些什么?

  (1)指名发言。

  (2)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见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这只大白鹅。

  2、出示古诗。

  (1)教师范读。

  (2)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学生试读。

  (4)组织学生评价。

  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体会“鹅”快活、可爱的样子,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四)、练*

  1、我能看拼音写笔画,写汉字。

  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2、把意思相反的字连起来。

  上 左 出 大

  右 下 小 人

  3、加一笔,成新字。

  大———( ) 木———( ) 二———( )

  五、作业布置: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爸爸妈妈听,看谁得多。

  六、板书设计: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俺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协助俺们解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俺们的身心,活跃俺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小朋友,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小朋友叫出来。杨家小朋友为他陈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指着杨梅让杨家小朋友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朋友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同学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俺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假如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文言文。俺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文言,叫文言文,这么多年来俺们学*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文言文。今天俺们要学*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假如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2)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同学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别较大,同学可能提出: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孔坦,字君*。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陈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谓。

  (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谓。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身获取答案,假如同学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同学是怎么知道的。同学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同学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同学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氏之子杨梅

  孔君*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局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同学交流)

  六、课堂扮演

  让同学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扮演。及时组织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同学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异,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异和不同。

  同学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方: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同学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同学,了解同学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朋友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俺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高傲、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考虑: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示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俺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俺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

  阅读“综合性学*”,明确这次综合性学*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方: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场雪

  【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自学预*,感知本课学*任务。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四、深入学*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五、激**感,结束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阅读中词语的理解及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把握。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的技巧;

  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及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课件:阅读中词语的理解、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做个语文游戏——填词

  展示课件:

  种语言

  遇见未来的话叫-----(预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 )

  非常著名的话叫-----( )

  不满抱怨的话叫-----( )

  写在书前的话叫-----( )

  表示决心的话叫-----( )

  2、这是一道词语解释题,我们*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只有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所以,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复*词语的理解。

  二、教方法、学方法

  (一)词语的理解

  展示课件:(一)词语的理解

  1、师:词语的理解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那么,在我们*时学*语文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都采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阅读文章中词语的含义呢?

  2、生:同义词换词;联系生活等。

  3、师:老师在这里也总结出一些有关如何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播放课件,同时引导学生读)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1、拆分组词法2、同义换词法 3、联系生活法

  4、就地取材法5、联系上下文

  5、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方法”)

  展示课件:

  (1)、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静,非常沉着。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6、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些句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中的词语。

  7、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句子)

  8、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所说的5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这些词语。

  9、师:说一说你解释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用了哪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呢?

  10、老师引导学生解释其余的词语。

  11、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哪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说一说,读一读。

  12、引导学生总结(老师扳着手指头数着):拆分组词法 同义词换词法联系生活法

  13、师:还有哪种方法没有用到?(就地取材法 联系上下文) 现在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理解下面的词语。

  14、展示课件(并引导学生读):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5、师:说说哪句话可以解释“张冠李戴”呢?(引导学生指出句子)这种理解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法”。

  16、师:张冠李戴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这段话里还有哪个词说明读书不认真?(囫囵吞枣)

  17、师:我们按字面怎么理解“囫囵吞枣”这个词呢?(指名学生解释词语)这个解释是它正确的意思吗?

  18、师小结:我们在理解一个词语的时候,不仅要根据字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词语在一句话中的真正含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系上下文。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仅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解词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二)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1、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都离不开中心句和过渡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复*“阅读中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展示课件:1、文章的中心句是指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章的过渡句指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

  2、师:我们在阅读中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和过渡句在文章中出现的特点和规律,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和过渡句。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那么,在阅读中如何查找中心句和过渡句呢?

  一般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呢?常见的过渡方式有几种? (播放课件并引导生齐读)

  中心句的位置:

  1. 从题目去找。

  2. 从总起句去找。

  3. 从结尾上去找。

  4.从议论句上去找。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字的好*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惯。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作。

  (学*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但不能没有逻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3、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3)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学情分析: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学会如何体会、感受、体验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我看到大家晶莹莹的眼睛,让我感受到大家很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在她们的世界里,缺少着亲人的关爱,圣诞节来临之前,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那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这篇课文,一起再来重温着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 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2.教师:妈妈此时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很激动,(板书)

  但是妈妈由始至终都是这种感情吗?

  3.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妈妈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直线在课文中画下相关句子

  4.教师: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到底送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5.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6.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8.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9.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10.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1.教师:我们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爱,为什么金吉娅能够有这样的爱心、同情心?找出句子来说说?

  12.学生:(1)母子之爱

  (2)手足之爱

  13.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4.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5.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爱意回荡

  1.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接到这盼望已久的礼物时,你会怎么想?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时间允许,可在堂内解决)

  2.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给予了我们什么?它还可以叫什么树?

  3.其实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很多,大家发现了没有?(时间允许,可在堂里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求正确规范。

  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指导掌握生字的不同写法,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惯。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字的书写,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的进行书写。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自由认读。

  会认的字:创 革 县 邻 笛 奏 调 阶 托 午 神 贯

  会写的字:军 代 喜 欢 总 短 求 教 午 哥 阴 许

  2、指名认读、组词。

  3、变序认读。

  二、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由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2、左右结构:代欢短教许

  3、上下结构:军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喜”“短”“教”字

  教师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进行指导。

  四、欣赏评议 共创共享

  1、教师组织学生对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述。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教师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引导学生协作探究。

  2、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五、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交流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写的很认真,把字写的很到位。希望你们在*时的作业中也能把字写漂亮!

  师:学有所获,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何收获?

  生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表达语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板书“夏天”。看到“夏天”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随机积累一些成语,如: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汗如雨下等)

  2、 今天我们就来学*34课夏天,看看文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个夏天?

  二、 初读课文

  1、 (1)自由读文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 组长检查组员绳子的读音,比较难的字组员一起想个好办法记住。

  (3)抽查各小组生字掌握情况。并当场书空听写:圈柳烤

  2、 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哪一段写下雷雨时的情景?

  (1) 找。

  (2) 指名读,比赛读,读出雨的大。

  3、 理清课文

  第1-2 节写雷雨前

  第3 节写雷雨时

  第4-6 节写雷雨后

  三、 学*雷雨前部分

  1、 自由读,读后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夏天?(学生充分说)

  2、 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你从哪里感受到天气热?

  (1) 学生充分说。

  (2) 读,读出雨前的闷热,比赛读。

  3、 如果要你给文中雷雨前画一幅画,你打算怎么画出那份闷热?

  (1)课文适当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再读,读出雨前的闷热。

  (3) 背雨前部分。

  4、 太阳像个大火球时,热得不得了。其实,雷雨前没有太阳的'闷热也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1) 出示茅盾名篇《雷雨前》片段。

  (2) 师范读,请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一起解决。

  (3) 学生自由读,这是个怎样的天气?你从哪里读懂的?

  (4) 相机指名有感情读出来。

  5、 炎炎夏日,天气又闷又热,多么希望老天能下一场雨啊!茅盾《雷雨前》最后一句就是“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此时真的下雷雨了,而且哗哗哗下得很大,你的心情怎样?

  (1) 学生充分说。

  (2) 再回头读雷雨时部分,此时除了读出雨的大,还要读出痛快高兴。

  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背。

  四、作业:《课堂作业》第2和第6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欠、元”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一分钟的重要性,懂得要珍惜时间。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它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带来了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我打算课前先让学生做实验调查,看看一分钟自己心跳多少下,看看一分钟能写多少个生字,初步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究竟有多长,一分钟能干多少事。再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元元当时的`心情,揣摩元元的心理。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谈谈“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课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试验结果

  指名说说课前作小试验的结果。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闹钟丁零哈欠迟到决定后悔叹气

  2、学生看课件,给一分钟的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介绍,一分钟自己记住了多少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作记字游戏,在游戏中认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3、集体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体讨论:

  ⑴读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⑵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

  ⑶元元开始是怎样想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⑴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⑵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⑶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⑷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⑸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⑹元元非常后悔。

  3、指导朗读,体会、感悟:

  ⑴读后说说,体会到什么。

  ⑵边读边体会。

  ⑶同桌练*朗读。

  ⑷读的好的同学教读。

  ⑸四人小组比赛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元元迟到了20分钟?

  五、拓展活动

  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记一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小组内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找朋友”的游戏。

  二、组字组词练*

  1、课件出示课后“找找说说”。

  2、读读学*小伙伴的话,引发思考。

  3、学生自己组合新字。

  4、小组互相交流。

  5、集体交流,看那个小组组的多、全。

  三、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欠元包钟叹哈迟闹

  谁能把生字读下来?

  2、集体观察,找出重点。

  3、重点指导:叹哈闹迟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练*。

  5、学生在书上描红练*,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活动

  展示自己收集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

  【教学后记】

  本课由于贴*儿童生活,因此学生学*时较感兴趣。通过实验,朗读课文,体会感悟,学生对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组字游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组内讨论热烈,找得很全面。有些同学搜集的名言警句很好,并能谈出自己的体会。写字教学采用重点指导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帮助学生记忆较难的字和易出错的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惯。

  2.学*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学文、观图和实际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一)学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植物。)

  (二)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宏亮,读准字音。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哪两部分?(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二、学*本课生字新词

  (一)学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1.读生字表中的字,口头组词。

  2.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和部首。

  3.两人一组,说说每个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和记法。

  隙:右上边的小不要写勾。右半部分的记法是小日小。

  拂:笔顺不要写错。第六笔是,第七笔是丿。最后两笔不要都写成竖。第六笔中的第二个折要写短一些。

  漾:右上边是秃尾巴羊,右下边是永。永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横要写得短。注意不要写成水。

  柄:右边丙里的人,最后一点不要和勾连起来。柄在这里当把儿讲。

  萎:容易写得很长,各部分要尽量写扁。第八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二)读词语卡片。

  舒服空隙漾起叶柄刀柄把柄嫩茎均匀

  拂过吹拂萎了枯萎休想荡漾重叠新鲜

  枝状触角痕迹牢固瞧不起

  (三)抄写本课后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学*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写了什么?(第一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第二段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

  (二)重点学*第二段,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练*给第二段分层。

  1.听读第二段,标出共有几句话。(四句)

  2.默读第二段,想想每句话说的什么意思。(第一句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第二句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说了叶子绿得新鲜和排列情况;第四句写了叶子的动态。)

  3.用‖给第二段分层。(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第二层是二、三两句;第三层是第四句。)

  教师问:为什么把二、三两句合成一层?(因为这两句都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什么样,绿的颜色和怎样排列的。意思上连得很紧密。)

  4.请一位朗读语气好的同学读第二段,其它同学闭眼听读,头脑中要想象出一幅画:青翠欲滴的满墙绿叶,铺得是那样均匀,排列是那样整齐,看着是那样舒服,微风一吹,漾起波纹。

  5.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把爬山虎的叶子可以比喻成什么?要求用的比喻词不能一样。(犹如碧绿的.湖水,好像农田中绿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从飞机上看到的一片树林。)

  6.练*朗读。爬山虎的叶子这样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几个同学读这一段,看谁的语气最好,把爬山虎的叶子读得最美。

  四、反馈验收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听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二)练*背诵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二、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一)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惯。

  (二)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1.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1)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三)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三、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6句)

  (二)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一、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三、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三)指导朗读。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惊喜。)

  1.学生小声练*读出惊喜的语气。

  2.教师范读。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四)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五)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六)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八)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

  四、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

  (二)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

  (三)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五)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

  (六)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

  五、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

  (二)看投影:

  1.填空。

  2.回答问题

  (1)灰色的脚指什么?原来是什么颜色?

  (2)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六、再读课文三、四、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

  七、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

  原因有三:

  (一)因为*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二)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三)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美过雪花,有多少赞美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寻雪的诗句呢?(学生读搜集的有关诗句)

  2、在生活中,你看到的雪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鲁迅的《雪》,请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到了哪几种雪?据此给课文分段。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二、学*第1-3自然段。

  1、先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板书:滋润美艳)

  2、哪些词句描写出“滋润美艳”呢?请再仔细读一读作者描写雪野时,用了哪些颜色,写了哪些事物?(边说边读):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浑黄的(磬口腊梅花)、冷绿的(杂草)。

  3、单是看这些字眼,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江南雪野的美,若你再边读边想象一下啊!这雪中的鲜花,鲜花中的白雪,交相辉映相互衬托,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呀?(学生读到哪,就指导到哪)

  4、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画面吗?

  5、是啊、看到这些雪中的`花儿,我不仅想到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江南的雪真是“滋润美艳”,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

  6、作者写了这雪中的花,觉得还没有写尽江南雪野,他接着又写到了什么?(蜜蜂)

  7、如此一来就有了矛盾,这样的冬季,哪来的蜜蜂呢?(出示句子,突出“仿佛”二字)

  江南的雪野如此充满生机活力,虽不是春天,我们却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所以作者说——(读)“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8、再细细品味一下这一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呢?

  9、喜欢这美丽的江南雪野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10、鲁迅的少年时期是在家乡绍兴度过的,成年的鲁迅,为了寻找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不得不漂泊在遥远寒冷的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先生想起了故乡的雪,他还会想起什么呢?(他在故乡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的游戏是什么?(生:塑雪罗汉)

  1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喜爱呢?(用“ ”画出,与同桌小声交流)

  12、用雪堆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雪润美艳”的特点,从哪里可看出?(很清白、明艳,以身、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13、给孩子们带来如许快乐的雪人,遇上连日的晴天,便挽留不住,令人难免生出淡淡的哀愁,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也是——(脆弱的,生命力不强)

  三、小结

  江南的雪象征了哪些美好而又缺乏生命力的事物,让人一边向往,却又一边惆怅。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视频或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认识他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疏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划出本课生字,遇到长句子或难句子多读几遍;

  (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可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ppt出示交流内容)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1)疑难词语、句子,全班交流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强调重点字词。(指导书写:褪)

  (3)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三、默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思考: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着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1)选择你最喜欢的描写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出示天游峰景色图片,介绍天游峰相关资料。)

  (2)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游峰,你会用哪一个字?(交流,板书。)

  (3)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天游峰扫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这是一位 的老人。

  四、小结。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是什么让他舍不得离开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读一读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写在摘抄本上,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 自在悠闲

  高 豁达开朗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4)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员贴翔 喂 耍 涛 汹 涌8个生字,积累词语。认识部首:羊字旁。

  2、能力目标:重点理解“贴着”“沿着”“盘旋”等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6个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直线划出写“海鸥妈妈怎样预报天气的句子”。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知道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贴着”“沿着”“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直线划出写“海鸥妈妈怎样预报天气的句子”。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揭示课题。

  1、观测、预报天气情况的人叫气象员。有一种海鸟,我们可以从它不同的飞行情况,知道海面上不同的天气情况,因此有人叫它是“海上气象员”。

  2、板书课题:海上气象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看书边听老师读课文:海上气象员是什么鸟?课文写了它几种不同的飞行情况?

  2、板书:海鸥。教学生字“员”。

  3、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研读课文,学*词句。

  (一)了解海鸥妈妈三种不同的飞行情况。

  1、自由读前四节课文:划出写海鸥妈妈怎么飞的句子。

  2、媒体出示句子:

  她看见妈妈贴着海面,欢乐地飞翔。

  小海鸥看到妈妈沿着海岸边,转了几圈,就飞回了家。

  小海鸥看到妈妈没有贴着海面飞,也没有沿着海岸飞,而是在半空里盘旋。

  (1)读一读句子:了解句子内容。

  (2)说一说内容:妈妈是怎么飞的? (逐次板书:贴着海面飞;沿着海岸飞;半空中盘旋)学*生字:贴、翔

  (3)学一学字词:用双手作海鸥演一演飞的样子,理解词义。

  (4)练一练朗读:注意情景变了,语气也应该不一样。

  3、小结:海鸥妈妈3天飞行情况是不相同的。

  (二)继续学*词句,知道海鸥妈妈是海上气象员的原因。

  过渡:那么为什么说海鸥妈妈是海上气象员呢,从海鸥妈妈说的话可以知道其中的原因。

  1、朗读课文,划出海鸥妈妈说的话。

  2、媒体出示海鸥妈妈三次说的话:

  妈妈笑着说:“只要你看到我贴着海面飞,那准是个好天气。鱼呀,虾呀,都游到海面上来玩耍。这时,我一张嘴,就逮住他们啦!”

  妈妈回答:“只要你看到我沿着海岸飞,那是天气开始变坏。海面上波涛汹涌,吓得鱼虾不敢到上面来玩。我只好到海岸边找东西吃。”

  妈妈对她说:“只要你看到我冲向半空飞,那是暴风雨就要来了。你看,天多黑,浪多高,鱼虾一起躲到深深的海里,我只好空着手回家来啦!”

  (1)一读海鸥妈妈说的'话,看看海鸥妈妈怎么飞,天气就会怎么样,完成练*: 海鸥妈妈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

  (逐次板书:好;变坏,海浪滚滚;暴风雨就要来了)

  (2)二读海鸥妈妈说的话,说说为什么天气变化了,海鸥妈妈飞行的情况也会变化。

  完成练*: 因为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海鸥妈妈___________。

  (3)三读海鸥妈妈说的话,注意情景和说话人语气的变化。

  3、小结:海鸥妈妈用不同的飞行情况,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情况,这也是一种大自然的语言。

  四、总结全文,巩固练*。

  1、朗读课文,完成练*: 海鸥妈妈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2、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节又有不同的说话语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分段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文内容,并能从读中掌握读书方法,从而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2.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之后,知道鸡妈妈新房子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懂得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好,轻信他人的话也容易上当。这个道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3.与他人交流自已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读书方法的掌握、运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语言实践。

  同学们,鸡妈妈有许多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风餐露宿,她建造了一座新房子。现在我们就参观参观。

  (出示课文插图)

  参观鸡妈妈的新房子,给你的感觉是——(漂亮、牢固)

  这房子这么漂亮,该怎么读?

  这房子这么牢固,该怎么读?

  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语文的魅力所在。

  鸡妈妈的房子有两个特点:漂亮牢固

  谁把鸡妈妈的.房子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

  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辨别句子

  ①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牢固又漂亮。

  ②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美丽。

  ①词语可以前后调换;

  ②“既……又……”这个句式中前后两个词既要相关,又不能同义重复。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造句吗?

  我们一起再来欣赏鸡妈妈的新房子。学生读课文第一节。

  我们知道房子讲究的不仅仅是漂亮、牢固,还要什么呢?(舒适)

  对于鸡妈妈的房子哪些人提出改进的建议?不妨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要求把句子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老师。

  2.课文中哪些人给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改进建议,请用()标出。

  3.交流学*成果:

  (1)要注意“上当”的“当”的读音。

  (2)板书:鹅大哥狐狸

  刚才同学们自学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读顺了课文,并知道了鹅大哥与狐狸对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了建议很了不起。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鹅大哥与狐狸对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了建议,它们的建议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再次走进文本。

  默读,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

  板书:

  鹅大哥开窗通风为他人

  狐狸开窗做坏事为自己

  自己想一想,鹅大哥与狐狸的话怎么读?然后练一练。读给同桌听。

  指导朗读。

  面对鹅大哥与狐狸的建议鸡妈妈尝到了酸甜苦辣,她究竟哪些甜,哪些苦呢?

  交流:

  板书:

  治好了孩子的病

  失去了孩子

  从这两件事中,你想鸡妈妈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会怎么对待?(好人的话要听,坏人的话不能听。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但不能什么意见都当真;按好意见办可以把事情办好,照坏点子办则会把事办坏。……)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好听的话固然人人爱听,但光别人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去分析思考,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学生再次感悟课文。

  四、链接课外,深化阅读

  回忆语文园地四的文章《骑驴》,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4.通过课内外学*,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惯。

  课前准备

  1.有关二十四个节气、动物世界的音像或课件。

  2.制作语文园地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

  3.自然界的虚拟网站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学*这部分内容,要借助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字相同的两句话,由于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使学生了解标点的用处。教学环节:

  1.学生自读书中的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发现,交流后归纳出: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3.拓展。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位置,句子的意思也不同。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日积月累

  本部分包括“读读认认”“我会连”和“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学*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准确运用词语,了解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在读背和运用词语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1.读读认认。

  a.轻声读读8组形*字和生字带出的词语。

  b.小组交流识记10个生字的方法。

  c.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识字方法。

  d.变序抽取字卡,以竞赛的形式认读、扩词。

  2.我会连。

  a.明确。

  b.动手连一连。

  c.同桌交换,互相订正。补充练*:

  追赶 羽毛

  搅拌 羊群

  抖动 水泥

  晴朗的 馒头

  香甜的 财富

  宝贵的 天空

  3.读读背背。

  a.看课件或文字补充材料,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b.读节气歌和二十四个节气。

  c.借助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

  d.背诵“节气歌”。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的兴趣,展现对动物世界的认识与热爱。

  1.进入动物王国。

  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段,让学生谈想法。

  2.学做解说员。

  a.示范引导:我们听听一只刺猬的自我介绍吧……

  b.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动物,想想它的生活*性、可爱之处,以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过的一些趣事,准备发言。

  c.分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听的同学可以提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d.小组推荐代表比赛交流。

  写话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

  展示台

  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展示台,既可以展示收集的谚语,又可以展示自

  己查阅的`有关自然知识的资料,还可以介绍自己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形式上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展示,体现自主性,发挥创造性。

  1.在教学有关课文时,鼓励学生查询、积累资料。

  2.布置动物、植物展示天地。(教室中可悬挂谚语,桌子上摆放标本、资料卡片等)

  3.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才能。

  百科知识问答、谚语擂台赛、标本解说员、《我与动物趣事》讲演等。

  宽带网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到电脑房上课,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自读书中的短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界其他的奇异现象。

  3.进入虚拟宽带网,去“自然界”遨游。内容包括:

  a.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b.有关的文字资料。

  c.人类仿生学的一些浅显例子。

  1.把自己从中了解到的感兴趣的内容说给家长听。

  2.建议学生到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参观学*,了解更多的知识。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4课时,其中口语交际和写话用1~2课时。

  “经纪人”在行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教学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

  2.师准备生字卡片(带情境的)

  3.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引导学生提出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5.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

  1.“字──词”大拼图:从课文中选出五个自己喜欢的,要求会认的字各组两个词。最好先把字词都写在剪好的彩色小花上,然后把五组字词摆成一个大的五角星粘贴在一张纸上。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简介《三字经》导入课文学*。

  2.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二、感悟课文,朗读表演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学生可面向全体提出不懂的地方,也可在小组内提出交流。(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

  3.教师范读课文。

  4.教师采用多种形式领读课文。

  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6.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对于本课中的*翘舌音、后鼻音、三拼音等生字做重点强调)

  7.采用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师做适当引导。例如:“尊长辈”的“尊”可用组词“尊重、尊敬”的方法理解;“即改正”的“即”可由老师讲解;“承担”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干、做)。

  8.说说课文内容。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演出来。

  9.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三、强化识字,加深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将本课的生字用互读、互考、组词、找方法等形式进行交流识记,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认读,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选用找朋友的方式为这些字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4.师生互动,共同交流识记方法。如:

  (1)“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2)编谜语、儿歌识记法。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要领,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母:笔顺是母。

  2.教师在田字格中做细致指导。

  3.生练*,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编辑短评:A、B案都注重朗读,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培养识字方法,符合集中识字学*的方式,还算扎实。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时的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5、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6、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才能学有所长。

  教学重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时的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教学难点:

  1、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2、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才能学有所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时的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时的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2、师举例:“闯”

  3、生互猜:

  4、指名说,评说。

  二、读一读,填上标点符号。

  1、师板书“。?!”,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

  2、出示例句,直观感受它们各自的用法。

  (1)我的作业做完了()

  (2)我的作业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

  (3)我的作业做完了,我真高兴()

  3、给书上的句子填上标点符号。

  4、指名读句子。

  三、读一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师读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

  3、指名说标点,另一学生说句子。

  4、一名学生说句子,另一名学生说标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2、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教学难点:

  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读短语,说读后感。

  2、师:这类词是专门用来模拟人类和事物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的。

  3、你的周围也有很多声音,站在树下听一听,站在雪地里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二、为自己设计帽子。

  1、从形状、颜色、大小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来表述。

  2、生思考,再动笔。(大胆想象)

  3、指名说。

  4、大家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萤火虫》

  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

  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

  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

  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

  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二、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三、教学难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学*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四、教学关键: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解厦门景物,增强其感性认识。

  阅读课阅读、摘抄方法的指导。

  五、教具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解厦门景物,增强其感性认识。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难点: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老师出示厦门美景,学生说说这是哪里?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意识。

  2、激发兴趣:人称厦门为“国际花园城市”,那在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景物还有许多,作为厦门的小主人,你们要怎样向来厦门的客人介绍呢?

  (二)、复*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

  复*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知道这些课文是怎样介绍景点的。

  (二)、明确说和听的要求:

  1、讲清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认真听别人将,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交际阶段:

  1、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家乡的美景。互相启发感染,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

  2、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评出大家认为讲得最好的推荐到全班发言。

  3、全班交流、评改。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4、教师就同学发言做总结。

  (四)、拓展活动: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评一评他讲得怎样。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5)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好友武建设》

  教学要求:通过*作将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想象中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21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开课,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同学肖像。(找个有鲜明特点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画的是谁?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像吗?哪些地方画的最像?

  师及时小结:老师画的像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同学的主要特征。

  二、 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小朋友,你们看这副图,图上的小朋友可爱吗?

  2、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长什么样?

  3、赵建设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好朋友画的很生动,而且抓住了好友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得很生动,小朋友来读一读。

  4、我们来看看,赵建设是抓住是什么来写的'?

  外貌 兴趣 爱好

  5、图文对照,你看看武建设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呀?

  6、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为别人画像,用*作介绍别人,要注意什么?

  7、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

  A、介绍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

  B、介绍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不同的特点

  C、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D、图文尽量保持一致

  三、 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或者自己的好朋友长什么样。

  2、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及时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和兴趣爱好的语句。

  3、画出好友的样子,可以给他穿上各种衣服,手上拿着他最喜欢的东西。

  4、小组交流,说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

  5、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

  四、评价交流、尝试写作。

  本册书属于适应新大纲要求的过渡教材,这一册书里*作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写梗概的写实作文和一个以声音创设情景为素材的想象作文。第五单元的读写例话是教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训练五中又要求写梗概,可见主要内容和梗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梗概和高年级的缩写又存在异同。为了打好基础,我们用有限的智慧设计了这份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把握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2、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将梗概写出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和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读书笔记的有关知识;

  找各种带有梗概的图书、小说、报纸、碟盒、画册等;

  准备自己喜欢阅读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写读书笔记吗?课前你了解的常见的读书笔记有哪几种形式?(汇报关于读书笔记的有关知识。)

  (二)学*梗概

  1、师: 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读书笔记形式(板书 梗概)。 (齐读课题)

  师:想了解梗概吗?请翻到语文书P107。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板书 梗 概

  简略的主要内容

  2、师:通过读书,大家知道了梗概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简略的主要内容。据我了解,同学们*时非常喜欢读书看报,那么,你知道常见的梗概一般出现在一本书的什么地方?

  师:请孩子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报刊、书籍、杂志。仔细看看,看谁最先找到梗概。(学生查找)找到的给同桌介绍介绍。

  3、师:找到梗概了吗?找到梗概的孩子介绍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说说你带来的是什么书或什么文章的梗概?请从书名、类型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介绍。

  师:还有哪些同学找到梗概了,请把你找到的梗概和同桌交流交流。

  4、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梗概,那么该怎样写梗概?让我们翻到语文书P108第二自然段,一起读一读这一范例,以此了解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学生朗读)

  5、师:请孩子们结合范例和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想一想写梗概有哪些基本步骤。想好后,请把你归纳的步骤和同桌说一说。

  A、抽生说,师板书。

  通读全文——抓住内容——连贯意思

  B、齐读步骤:“引读”第一……第二……第三……)

  C、老师按照步骤写出了范例《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的梗概,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梗概)生齐读。读后结合原文和板书中写梗概的要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谈)

  师小结:孩子们真会发现,真会动脑筋,对写梗概的要求了解这么多。是呀,写梗概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出示写梗概的要求)

  师:请大家齐读写梗概的要求。

  1、中心不变。

  2、顺序不变。

  3、人称不变。

  4、语言精练。

  5、保留主干。

  (三)导写梗概

  师:下面就让我们按照写梗概的要求和步骤一起概括《阅读。理解》上《我的“墨渍”狗》这篇文章的梗概吧。

  第一步 :这篇文章按照老师的要求孩子们在课外读了。

  第二步:默读每一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请同学们注意,先找出每段的重点词句,说的时候尽量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概括,要抓主要内容,去掉次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什么?(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三步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写梗概的要求(出示要求)写《我的“墨渍狗”》这篇文章的梗概,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A、学生独立写梗概,老师巡视指导。

  B、学生展示并自读梗概,全班按照板书要求进行评价。

  选一个又连贯又简略的梗概齐读。

  总结: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四)自写梗概(作业布置)

  师:刚才,同学们按写梗概的步骤,进行了练*,初步了解了写一篇文章梗概的基本方法。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按照写梗概的步骤找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练*写梗概,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内容简略、语句连贯的好梗概。

  板书 梗 概

  简略的主要内容

  通读全文—抓住内容—连贯意思

  教学后记:

  在这堂课后还可设计主要内容和梗概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它们的异同,以此获取更多的知识。

  复*内容:读课文趣味识字13~18课,古诗《风》,快乐宫3。

  复*目标:正确朗读本单元6课文。背诵课文3,古诗一首。

  学*重点:复*巩固部首、生字、新词;学会运用数量词,积累反义词

  复*时间:2课时

  复*过程:

  第一课时

  一《象形字真奇妙》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复*部首:同字框,积累带有该部首的'字:同

  3、读准生字字音:形、状、造、勺、川。

  4、书空:苗波川

  5、形*字比较:像象;波坡

  二《识字的小秘密》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丰足食饶

  3、形*字比较:浇烧挠翘饶;闷闻问。

  4、书空:浇烧挠丰

  5、读词语:日出东方丰衣足食富饶声旁形旁容易

  三《你姓什么》

  1、熟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章双陈孙

  3、书空:吴双耳孙

  4、两个字组成一个字:古月口天立早木子子小

  四《风》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复*生字:解能竿斜

  五《数量词》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顶

  3、书空:顶颗件棵

  4、复*部首:页字旁,积累页字旁的字:顶颗

  5、形*字比较:竿干;颗棵;句勺

  6、数量词搭配使用:一条一块一件一顶一瓶一杯一包一盒一轮一颗一棵一只一架一一艘一座

  六《反义词》

  1、熟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词脑闹

  3、复*部首:门字框,积累带有门字框的字:闲闹闷闻问

  4、书空:闲闹反义

  5、复近反义词:坏-好大-小矮-高笑-哭厚-薄忙-闲静-闹光明-黑暗谦虚-骄傲

  七《部首歌》

  1、熟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首旁

  3、书空:部首旁昏

  4、读词语:乌鸦鸭子白鹅公鸡晴天清水拂晓浇水

  八《语文快乐宫3》

  1、读准字音:翘挠浇饶晓烧

  2、说话训练:什么是什么。

  _____是点心。_____是水果。_____是饮料。

  什么什么什么

  第二课时:做单元复*卷

  教后反馈:

  复*情况良好,包括后进生掌握也比较好。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教师意见不一。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敬请编辑同志指点。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

  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喻句。“教师”和“园丁”虽然都是人(属同类),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工作的人,表明两者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一双新鞋》。

  2.看到文题,你想到了什么?

  a.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新鞋?

  b.这是谁的新鞋?

  c.这双新鞋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学生还可以展开联想,从其他角度谈自己的想法。)

  过渡:是啊,这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新鞋,围绕它又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通过读书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我为了赶时髦,向父亲要钱买一双新鞋。然而当我看到父亲脚上那双破旧不堪的旧鞋,想到父亲工作的辛劳,最终放弃原来的想法,为父亲买了一双新鞋。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关爱,展现了父子间深挚的情感。)

  三、互动探究

  1.浏览课文,想一想文题中的一双新鞋指什么?

  学生回答:a.我想得到的`路夫便鞋

  b.我为父亲买的老款式鞋

  2.请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引导下读出各自的理解。教师指出,课题兼有二者,由二者的关联深化理解课题)

  3.过渡:我是那么渴望得到一双路夫便鞋,一路上都想象着自己穿上路夫便鞋走路的模样。可是为什么最终决定为父亲买一双鞋?

  4.学生简单回答。

  5.对于我的改变想法,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再仔细读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去体会。

  6.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各组倾听、指导。

  提示:通过读书,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去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7.学生汇报。

  重点体会下面几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6)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二、教学重点:

  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课件或小黑板(课文句子、比较音节、当堂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切题。

  1、唱《小小的船》。

  2、从歌中“月儿”引出“星星”。(板书课题)

  3、读课题,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二)、初知。

  1、比较拼读音节:

  zhēnhéngsǎshǎkàoràozǔchǔyángyánmànhàn

  珍---衡撒---傻靠---绕组---楚仰---研慢---汉

  2、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三)、赏析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此段: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板书:张衡)

  讲他干吗?(数星星——板书)

  2、指名读最后一段,问: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板书:汉朝)简介张衡。

  3、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1)、学*“著名”:闻名、有名。并用“著名”说话、写话。

  (2)、简要讨论“天文学家”。

  (3)、谁知道他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4、学*生字:

  (1)、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述: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

  (2)、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3)、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5、齐读最后一段。

  (四)、赏析课文一段。

  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第一段课文。

  1、自由读此段,先说有几句话,再上台来标序号。

  2、指名读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大家晚上去看过星星吗?像什么?

  (2)、讨论“满天”和“无数”。

  (3)、学*此句的比喻含义:

  (4)、学*这个句中多音字:

  (5)、张衡把看到的星星写得这么美,说明他心里对星星的()之情。

  (6)、用“喜爱”的语气齐读此句。

  3、学*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过渡:看到星星这么美,张衡是怎么做的呢?

  (1)、请多生读此句:

  (2)、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

  (3)、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座互演或上台表演。

  (老师或其他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4)、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据回答板书“认真”或“仔细”)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4、学*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喜欢读的都读此句。

  (2)、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他“一直数到了几百课”,这说明什么呢?(他不怕烦、不怕累。)

  (3)、比较句子: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自由阐述,讨论。)

  (4)、齐读第三句。

  5、教学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写法。同音字比较:真、针、珍。

  靠:告+非。用“靠”组词。

  仰:换偏旁“迎”。“仰—卵—柳”比较。

  百:独体字。给“百”组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本堂课。

  (六)、当堂练*:

  1、猜字谜:

  ①天真热,一连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汉)

  ②我不断地用力,终于推开了一块石头!(研)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7)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及其词语。

  3、了解冬瓜、茄子这两种蔬菜的知识。

  4、学*小燕子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

  教学重点:

  1、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要认真地做每一件事。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

  教法:

  启发引导法、指导法、示范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小燕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检查预*

  1、同学们,通过预*,你们交到哪位新朋友了?

  今天小燕子想和我们一起玩呢。瞧,它来了。(课件出示燕子图片)小燕子要考考大家,你们敢迎接小燕子的挑战吗?2、检查预*情况

  (1)小燕子想考考大家读词语,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大家评议,再集体读。)

  (2)点击课件中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们顺利的过关了,小燕子很高兴。不过他忘记了妈妈给他的问题,同学们想帮助他吗?这节课我们来学*第7课《燕子妈妈笑了》。(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先来欣赏课文的动画,一定要认真呀。看你能否帮小燕子找到妈妈给他的问题,好吗?(播放课文录像)

  (1)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遍,读不通顺的地方就多读几遍,读通顺的就继续往下读,读完后看你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我知道)

  (2)班上交流读书收获。(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3)过渡:你们的收获可真大,原来冬瓜和茄子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我们的小燕子是一下就发现它们这么多的不同点的吗?现在我们就来扮演小燕子,让我们一齐飞到美丽的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吧!

  2、深入理解课文

  (1)读第三、四自然段

  a小燕子们,你们第一次看到什么了?告诉妈妈!

  b这是你们的第一次发现,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呀?

  师:好,就带着高兴的心情再对妈妈说一遍。

  c真不错!小燕子有了发现,妈妈表扬她了吗?妈妈用哪一个词语来表扬小燕子的?

  d指导朗读:谁能把妈妈的'话读出来!要读出表扬的语气。

  不过燕子妈妈还让小燕子去干什么?可见这句话中哪几个字要重读。(“再”“ 还”)

  那么谁再来试着读出妈妈的样子来?(个别同学读) 咱们再来试着读出妈妈的样子来。(生齐读妈妈的话)

  (2)读第五六自然段

  a在妈妈的鼓励下,让我们再飞去看看吧!这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青、紫)

  b这一次小燕子的话应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更高兴)

  c小燕子又有新发现了,妈妈的表现和上次一样吗?找出来!(生找、读句子)

  d真是一位善于耐心教育孩子的好妈妈,(课件出示句子妈妈的3个句子,比较,)让我们一齐来读读妈妈的话。生齐读

  e比较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读第七自然段

  a小燕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又一次飞到菜园了,这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赶快告诉妈妈!(齐读小燕子的话)

  那你怎么认真地、仔细地看的?能告诉妈妈吗?

  b你真会学*,不仅用眼睛看,还用手摸呢!以后你还要像这样认真地看东西。那么此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呀?

  c指导朗读:是呀,这次它发现了冬瓜和茄子外表全部的不同,小燕子此时不仅高兴而且还很惊讶!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读给同桌听。(同桌练*)

  谁来表现一下?(其他同学当评委看谁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又能有礼貌地给别人提出意见这就是优秀的评委。)

  同学们,小燕子此时是多么的高兴呀。你们能带着动作、表情把小燕子的话给读出来吗?能行的站起来试着读。

  d真是一只只高兴的小燕子!听了小燕子的话,妈妈这次有怎样的表现呢?(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4)讨论: 为什么前两次妈妈都没笑,只是用了“不错”“很好”这样的表扬词语,而第三次却笑了。

  (5)孩子们,如果你是燕子妈妈,此时你会对小燕子说什么呀?

  (6)如果你是小燕子,你想对燕子妈妈说些什么?

  (7)善于鼓励、引导孩子,真是位好妈妈!同学们,你*时做事情认真吗?举个例子来说一说。

  (8)小结:其实,只要我们小朋友都能像小燕子那样认真、仔细,我们能做好许多事情,你们的妈妈也会满意地笑的。

  3、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角色朗读: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今天你们就是一只只聪明好学的小燕子,正飞向知识的天空。好!就让我们再次飞进美丽的菜园里。感受一下小燕子的聪明、可爱和燕子妈妈的风采,咱们一齐读课文,

  分角色配乐读。(课件我能读好)

  (2)小组分角色朗读:同学们,下面的大家就请同组的同学练*分角色朗读,一会儿,我找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课件我会表演)

  三、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你还知道茄子和冬瓜有什么不一样的?

  2、这两个文具盒有什么不一样的?看谁的发现最多!(师拿出两个文具盒,学生认真观察)

  四、总结课文,感受成功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选择你愿意做的一项作业

  教材分析:《练*6》安排了五个项目,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内容是有趣的倒顺词)和口语交际(内容是说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两部分。

  教学目标:

  1.学*倒顺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欣赏诗歌。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口语交际,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1.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磅礴力量。

  2. 练*口语交际,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欣赏诗歌。

  2. 培养学生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从名言中受到教育。

  第一课时(灵活可以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倒顺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欣赏诗歌。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磅礴力量。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欣赏诗歌。

  教学准备:1.相声《有趣的倒顺词》录音。2.准备好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使用的语言很有趣,有的词倒个个儿,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新词。我们来听一段相声

  (2)教师播放《有趣的倒顺词》,学生对照题中的文字来听。

  (3)学生练读这段相声,重点注意加点的词。

  (4)学生说出每组加点词的区别。/article/(词义和用法)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倒顺词的规律。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一对倒顺词。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3)师生小结。(有的一组倒顺词词义有区别,有的没有大的区别。)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倒顺词。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自想到的倒顺词。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倒顺词补充到相声中去。

  (3)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这样的词。)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大风歌〉〉。

  (1)学生自由地读诗,对于像兮等不认识的字可或问老师、同学。

  (2)教师范读。学生对照题中的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3)先集体练读,同桌练背,再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诗中表现出刘邦的英雄气概,有着磅礴的气势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觉。

  (3)拓展。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诗篇,在今后的学*中要学会欣赏。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练*6,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练*6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感情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体会言之有序的叙事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学*斑羚沉着冷静、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情节不难理解,故此以“情”贯穿全文,故事导入

  ,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氛围。最后讨论主题及感受,升华感情。中间环节熟悉赏析课文,步步深入,为后文的陈情作铺垫。先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复述或概括课文内容,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品读课文,再质疑问难,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和*等,发挥其主体地位。

  教学策略:情境式

  启发引导式

  讨论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以情入境

  1998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在中华大地,在洪峰中,一对夫妻抓住了一颗树,他们紧紧的抓住,后来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在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董方保明白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紧抓住树干的双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面对危险,妻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的。这是人类的真情绝唱,那么在动物界中,

  也有出乎意料的壮举让人震撼。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简介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斑羚生性温顺.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1、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谁能将课文大意复述一遍

  (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2、试着用一句话概述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

  生:本文讲述了一个斑羚飞渡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在危亡时刻,老斑羚牺牲自己保全年轻斑羚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为了种群的延续,牺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很好,说明大家读懂了文章。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请你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而感动。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发言。

  生1: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这句话令我感动的是镰刀头羊本来应该在年轻那拨,但是为了整个种族的生存自己却了去了即将死亡的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我佩服它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师:说得真好。指生评价这个学生的阅读。

  生2: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因为这句话说的是当斑羚群遇到危险时,老斑羚为了下一代的生存机会而心甘情愿选择死亡,它们的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

  师:这种精神也震撼了老师的心。

  生3: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我读完这段话让我很感动,老斑羚在面对死亡时,是那么地勇敢,坚强,他为了挽救下一代的这种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师:你的话也感动了老师。

  生4: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也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膀的鸟笔直堕落下去。”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有了老斑羚这块“垫脚石”,半大斑羚才得以重获新生。这真是一个奇迹,也从心里让人感动。

  师:很好。

  生5:最让我感动的话是:“我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我感动于老斑羚对死亡的毫不恐惧。

  师:面对死亡,任何人与动物都会感到恐惧,老斑羚的精神真让感到不可思议。

  生6: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段写得很悲壮,彩虹象征了斑羚那种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洁高尚。

  2、师:说的真好,我也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老斑羚们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心甘情愿地为年轻一代作出牺牲,是它们用可歌可泣的悲壮行为,铸就了种群生命的辉煌。谁能饱含感情的读一下斑羚飞渡的精彩情节?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斑羚飞渡的画面。

  刚才我们从文字上赏析了斑羚们的精神美,下面再从图片上赏析一下:当你听到“扑通”的落水声和“咩”的一声时做何感想,或者你想对这一老一少的斑羚说点什么?(各抒己见)

  四、探讨主题(分组讨论)

  你说得真好。文中猎人们早已为他们亲眼目睹的悲壮景象所震惊,作为读者的我们的心灵也为之震颤,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你谈一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生:本文通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自救的全过程,赞颂了老斑羚了为下一代而心甘情愿牺牲的精神。

  师:(板书)为一代甘愿牺牲的精神。

  生: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我们应保护动物,动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应该迫害他们,否则它们会慢慢灭亡,人类也会慢慢灭亡。

  师:人,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板书)保护动物

  生:本文表现了老斑羚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们成为朋友,给它们自由和生的权力。

  师:(板书)集体主义精神

  生:通过老斑羚“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建起一座生存的桥梁”,我感到它们具有可贵的整体主义精神。

  师:说得好。

  生:镰刀头羊能在那个生死关头想出这么一个绝妙的主意,文章赞颂了斑羚的机智和智慧。

  师:你的角度很新颖。(板书)智慧。

  五、学生质疑

  我设计的这几个点拨题,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我们共同探讨。

  六、重点段落赏析

  师:(演示课件)这一群可爱的斑羚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碧绿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忧无虑地飞奔是多么惬意,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它们却飞来横祸,在伤心崖边,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上演了凄美、壮烈的一幕。

  鼓励学生朗读。先进行朗读指导,然后指生评价,最后学生进行语言赏析。

  七、深化主题

  师:现在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为一句话,也许你的这句话将会成为名言。

  生:世界上最伟大

  的就是长辈对下一代的深沉的爱。

  生:我们要懂得珍惜亲情,回报关爱。

  生:人们啊,请你们不要再伤害动物,不要让这一幕悲剧重演。

  生:斑羚的团结协作精神值得人类学*。

  生:生命固然可贵,但为了下一代牺牲的精神的价值更高。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有哲理味,让我们用这位同学的话结束这节课吧。“人们啊,请你们不要再伤害动物,不要让这一幕悲剧重演。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材简说:

  《乡下人家》一课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 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凡的事物、普通的画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具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师生共同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预设:

  21 乡下人家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所描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初步感知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说话,谈话导入

  1、说说城市生活诸多不足。你们羡慕怎样的生活?

  2、春游体验农家生活,你们快乐吗?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21课《乡下人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4、板书课题:21 乡下人家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下人家在示作者眼中是什么?出示:乡下人家是 。在乡下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色请用横线划出来。自由读课文,

  2.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交流思考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乡下人家是一道风景,一副田园风景画。

  三、学*中心段落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文中都写了的什么时候的乡下?写了哪些季节的美景?

  3、再读中心段。这段放在文章的最后,起到什么作用?

  4.乡下人家在作家眼中仅仅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引出田园风景画。

  出示句子: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学*理解词语:和谐。

  对比朗读这两个句子,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凡是很美的事物,作家都会比作图画、风景。像这样的写法,你以前读到过么?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独特迷人的景色?

  你能照样子说说吗?小小的房屋 青、红的瓜。

  打出词组:觅食的的鸡鸭 耸着尾巴的雄鸡 捣衣的妇女 归巢的鸟儿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月明人静的夜里

  朗读词组,指名认读生字、生词。

  生字延伸: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结出 场地扎到水下。

  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读读,把这个画面读成一个小标题: 图,然后到小组里说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新词。

  4、作业本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研读课文,深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的标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瓜藤攀檐图

  △句子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美在颜色,把农家小屋打扮的特别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好像一道风景。

  填空形式对比体会颜色之美:( )瓜,( )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装饰。

  (4)指导朗读,评议。

  △句子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雨后春笋图

  方法:先练后教。先完成作业本第5题。比较词语,理解词语——时令,说说喜欢的理由。

  △句子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冲土里探出头来。

  重点理解“探”字。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区别比较钻、冒、长、探。

  ★★鸡鸭觅食图

  △句子1: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但是作者很有本事,却写得特别生动有趣,是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这种情趣?

  (2)小结: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院落晚餐图

  说说喜欢的理由。美美地引读,美美地背诵。

  ★★月夜睡梦图

  指名读,我读一次,对比,删除了: 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换掉最后一句: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早早地入睡。

  4.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回顾全文,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讨论交流

  4、小结: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5、想象一下,在冬天的雪后,这儿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此时的院落是怎样的?此时屋后的小河是怎样的?

  6、全班交流。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戴望舒写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还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一、导入

  1、春天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扩展8)

——小学语文教案菁选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3.感悟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准确、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或注音理解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 具:

  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朗读,有感情地读,品读,读评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指导预*,了解主要内容

  1.导入。

  2.提出预*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作者对小城凤凰的印象如何?

  3.检查预读情况。

  二、创设情景,自主选读,感受小城之美

  1.师:我是初次来小城凤凰的游客,想在这留影,了解这里更多的情况,以便在照片背面写明。你们能帮助我吗?

  2.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有感情地朗读至熟。

  3.你最想推荐哪里,为什么?

  指名说,在说理由的时候随机总结出“美”的关键处。

  通过朗读竞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豪、骄傲之情。

  在说、读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音像、文字资料,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谈一谈感受,激发骄傲之情。

  (老师小结)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小结练*

  1.练*写生字新词。

  2.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8.小城凤凰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领悟词句,品味语言特点

  1.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读:把你觉得写的很美、很有触动的.语句抄下来,想一想,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悟读:指名把自己摘录的语段读一读,说一说摘抄的理由。感悟。

  4.练*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研读,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小凤凰之美的

  1.默读每个自然段,归纳段意,想想从中感悟到的美。并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互相提示。

  3.全班交流。

  4.教师点拨。

  5.自愿组合6人,成立“小导游团”。按课文的段落来介绍小城凤凰。

  三、课外延伸,指导练笔

  1.了解学生课前所收集的有关家乡的情况资料。

  2.拟好一个题目,写一篇反映家乡景观、人文风俗的小*作。采用“总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来构稿。

  3.将组织评讲反馈。

  四、课堂总结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探讨与山有关的其他字的意义和区别。

  2、以类似顺口溜的三字句,训练学生快速朗读的能力。

  3、创**景,指导学生理解背诵有关对待自己的格言警句。

  4、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鼓励学生探究与发现在引用别人说的话时语言表达形式的多变性。

  6、创**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

  7、回味学*中各种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学会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过程与方法:创**景,引导学生合作学*,并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学*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古文化遗产的感情,认识和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培养积累语言的*惯。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学和积累优美词句。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发言,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用具: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执行时间:年月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名的古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给大家听。(指名几个同学背几首)

  其实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我们不仅会背,还要去理解他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语文乐园(八)的第一个板块———我来试试

  二、读一读,查一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直至诵读,并想一想加点的字的意思。

  2、学生查字典,弄清加点字的基本意思。

  3、同桌讨论“山”、“峰”、“岭”、“峡”、“岩”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4、全班交流反馈

  (1)、练*朗读,诵读。

  (2)、指说诗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3)、比较加点字的联系,可以口述比较。也可以用绘画比较。

  (4)、探讨与山相关的其他字的意义和区别。

  5、小结,弄清加点字意思的不同之处。

  6、齐读三句诗。

  三、读一读

  1、自由朗读几次,由读通到读顺,由读顺到读熟,速度由慢到快,直到一口气能读下来。注意读准押韵字的音。

  2、同桌互读互评,看看谁读得有节奏。

  3、再次自由朗读,训练速度,读准韵脚。

  4、全班展读,赛读。

  四、写一写,背一背。

  1、复*我们学过的格言警句。

  2、出示书上的三句格言警句,学生试着读熟达到背诵的程度。

  3、联系自己的实际,边默背,边体会。

  4、试着想一想:我是否有自信心,我是否认识了自己,我是怎样对待成功和失败的?并内心作答。

  5、自我反省,再读句子,背诵记忆。

  6、临摹抄写,增加记忆。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提高: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懂得奉献。

  教学重点: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想带领大家看一幅美丽的画面。

  一条蜿蜒的小河向前流淌着,瞧,他穿越高山、*原;它浇灌田野、森林。花开了,草绿了,庄稼丰收了,树木更加茂盛了。

  师:小河哗哗的流淌,他在唱着自己的歌。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诗歌《小河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你们小声自由朗读诗歌,在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多读几遍,老师会走到你的身边,听一听你读得是否准确。另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师:谁相当校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指名读)

  师:这个小老师当的怎样?(读的准确,声音响亮)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生词,“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我这儿来”

  师:“寂寞”是什么意思?“寂寞---孤单”

  师评:用同义词解词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

  “干涩---干燥”“崇高---高尚”(指名答)

  师评:你真聪明,会及时运用。

  师:谁想来读诗歌?其余同学仔细倾听,认真听就等于自己读了一遍。(4人读)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板书:明亮、快乐、绿色、奔跑)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是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句话就是每一小节的总起句。这是一种概括意思的好方法。

  师:刚才,我们大体的了解诗的意思,让我们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更美的意境。

  三、精读课文,领悟。

  师:请看大屏幕(指读题目要求)

  要求:读读每一小节,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边读边想:你喜欢的原因。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老师会走到你们身边,成为你们的参与者。

  师:现在我们全班进行交流。谁想来谈。

  (一)生谈第一小节:

  师:是呀,小河长年累月的奔腾不息,真是不知疲倦。

  师:一条蜿蜒、明亮的小河永远又走不完的路,唱不完歌的歌,听,他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出示流水的轻音乐声,填空它唱着。唱着。身边伴着 它山谷里在,不管不管)

  师:让我们再自由读一读,感受小河优美、动听的声音。(学生听着音乐朗读)

  师:谁想来读?

  师:(生互评)你觉得他哪里读的好?

  让我们一起唱歌(齐读)

  导:再谈谈你喜欢的内容

  (二)生谈第二小节:

  师评:你的词汇非常的丰富,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你的.理解非常深刻,使同学们学*的榜样。不要紧张,想好了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画面,听一听小河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我是一条小河,我会独自经过险峻的大山,荒芜的沙漠,时常感到寂寞难忍。有时我要忍受着炎热的天气,骄阳的炙烤,常常感到干渴。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我会使黄土重新滋润,草儿因我的到来绿了,花儿因我的到来开了,因而我又感到无比的快乐。

  师:看完画面,你想对小河说些什么?

  师:一条小河,宁愿自己忍受着寂寞,忍耐着干渴,却给黄屠沙石送上清水,给他们带来绿色的生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跨跨小河吧。

  师:你觉得她朗读的怎样?(我从它的朗读中听出了这是一条快乐的小河)

  师:让我们一起夸夸小河。

  导:小河听了同学们的夸奖,高兴极了。他说呀,同学们赶快读读后面诗歌,我还想听听你们的夸奖呢。

  (三)生谈第三小节:

  师:小河流入大海,小河浇灌禾苗,小河分享丰收,这是的小河心情怎样?(快乐、愉快、)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师:同桌读。

  “寂寞”“干涩”“崇高”师什么意思?师: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

  导:小河是明亮的,不知疲倦的;小河是快乐、幸福的,它给大自然披上五彩衣,个个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因此,小河要对同学们说,“我师一条奔跑的小河”

  师:让我们齐诵最后一段。

  四、课后拓展。

  小河还会诉说哪些故事呢?

  五、课堂检测。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进行背诵。(基础性)

  仿照《小河的歌》自编一首。(选择性)

  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与生活”中精彩片段的阅读,品味不同人物的笑,积累有关笑的词语,掌握其用法,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练*写钢笔字,掌握钢笔字的章法与行款格式。

  积累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丰富语汇。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课时安排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导入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我们下面要阅读的这个片段,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笑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

  语文与生活

  自己读读片段,根据片段前的提示,说说文中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生:史湘云笑得喷饭,可见她开朗活泼。

  生: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可见她娇弱婉约。

  生:贾宝玉恃宠,贾母娇惯。

  …… ……

  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同学们能联系一下自己*时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大家愿意再现当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那富丽堂皇的贾府,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演员,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当时的场景。

  (生分组表演)

  小结:同学们的表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师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贾府里,众人听到刘姥姥的一番话笑倒的热闹场面。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笑的词语?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

  读读下面四个句子,看看每个句子该填什么样的笑?你能结合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写好钢笔字

  指导。

  读这段话,指出出处——《读书要有选择》。

  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练*。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