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语文教案:张衡传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语文教案:张衡传 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县写游学因此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学*通晓熟悉比世人但骄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之情(8)。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9)中,举傲自大神情*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时天下承*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就职太*

  不逾侈(12)。衡乃拟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以讽

  过度奢侈就模仿就用(这篇文章)讽

  谏。精思傅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 精心构思细致安排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之)不应。

  聘请(他)**

  衡善机巧(1),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致力钻研常听说术数方

  学,公车特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7)阴阳,

  面的学问特地指名征召授给升就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尽璇机之正(8),作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制造出写了

  《算罔论》(10),言甚详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当世(12),所居之官

  再次调转趋附当时的权贵担任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往往多年升迁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仪器的)直径长

  合盖隆起(3),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杯作装饰用图形粗大的同樽:酒杯。都:大。柱(4),傍行八道(5),施关发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挨着放置根杆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7),皆隐在尊中,覆盖周接它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铜严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空隙(里的机械)关动清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脆响亮在旁守候机械的人觉察知道虽然龙首找那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8),合契若神(9)。

  (振动龙头的)发生的方位用事情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0)。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从(已有的)记录的内容(来看)这样的事曾经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驿(12)至,果地震(于)陇有学问的人都它没有验证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西(13),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巧妙从哪方位发生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16);又离开(京城)做王逸华典章制度多豪右(1),共为不轨。衡下车(2),治威严(3),整法度,阴知(4)很多豪门大族彼此勾结干坏事一到任树立威信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之),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视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举国上下严谨守法称赞是政治清明治理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享年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练*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传》资料汇编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出身世族家庭,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彭城王刘义康母亲去世。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纵酒夜半,触怒义康,“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范晔一生狂狷不羁,意志颇不满于朝廷,晚年终于发作到了顶点,加入了彭城王谋反阵营。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同党徐湛之上表首告,供出了所有谋反同党及往来檄书信札,谋反失败。不久,范晔等被处死,连坐从诛的还有其弟广渊、其子范蔼等。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狱中,范晔写了一篇《与诸甥侄书》,总结了他对文学、史学、音乐、书法的研究心得。他对花费毕生心血写成的史学著作十分自负,认为和班固的《汉书》相比,毫无愧感。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范晔著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书一出,诸家《后汉书》则日渐消沉,逐渐散佚。

  《后汉书》

  “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

  ______(刘知几参见《史通》中《书事篇》和《补注篇》)。

  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这部**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二百年的历史。《后汉书》九十卷。

  《张衡传》知识点

  重点词句

  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连辟公府不就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授给官职。

  今义:拜见。

  其牙机巧制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

  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ǔ

  ①*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语“张衡”)

  (6)状语后置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语文教案:张衡传 3

  【学*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难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3、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

  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自学过程】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以精铜铸成()

  3.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4、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拓展延伸】

  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コ:任命,授予官职;ナ: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ミ: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任缺职;ジ: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チ: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ト: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ペ: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グ铡⒚: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xx年)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2)官职专名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张衡传》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学过程】参考答案:

  1.①shàozhǔ②hào③lěi④zǎ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明确: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明确: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语文教案:张衡传 4

  教学设想: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是一篇十分有特色的作品。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介绍了张衡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但很注意详略剪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此外,还应该多让学生诵读,品味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拟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疏通字句,积累文言知识等。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学*作品的特点,并知识迁移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相关情况导入。

  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1956年10月,郭沫若:“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注意注音、断句等。

  2、学生集体朗读。

  3、提示读音。

  属文(zhu)璇机(xuan)算罔论(wang)蟾蜍(chanchu)

  4、疏通字句。

  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

  “从容淡静”“举孝谦不行”(淡泊名利)

  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2、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有《归田赋》《四愁诗》等。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见其对天文的兴趣。

  3、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科技成就(第二、三、四段)

  治国才能(第五、六段)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4、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3)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五、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

  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

  1)集体朗读。

  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的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状、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使用。

  3)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3、引导学生学*5、6段。

  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2)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六、知识提升——归纳字词

  1)通假字

  员径八尺通“圆”

  形似酒尊通“樽”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方向”现指相*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初到任”现为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省略主语)

  七、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总结要领,引导思维:

  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历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和帝安帝顺帝。

  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

  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3、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顺序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4、语言凝练*实是本文突出特点,请同学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重点看第四段,主要由学生完成)

  5、学*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如:

  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3)学*要注重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大家对人物传记写作技巧的认识,并且帮助大家将课内的文言知识有效迁移,我们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阅读题。

  《曹植失宠》(参见发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特点,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以便今后在传记的写作中借鉴。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

  部分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张衡传

  1、善属文

  2、善机巧

  3、善政事

  第二课时

  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2、剪裁得当。

  3、语言凝练*实而又不乏情致。

  教学后记:

  1)本文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促进、辅助、参与的作用,师生关系*等、民主、和谐,师生配合十分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这方面值得继续尝试、探讨。

  2)仍要更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复*、巩固、提高。

  3)要督促学生多朗读,及时完成相关的配套练*。

  语文教案:张衡传 5

  【学*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重难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3、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

  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自学过程】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以精铜铸成()

  3.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4、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拓展延伸】

  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コ:任命,授予官职;ナ: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ミ: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任缺职;ジ: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チ: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ト: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ペ: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グ铡⒚: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xx年)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2)官职专名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张衡传》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学过程】参考答案:

  1.①shàozhǔ②hào③lěi④zǎ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明确: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明确: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扩展阅读


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扩展1)

——《张衡传》教案9篇

《张衡传》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

  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 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张衡传》教案2

  课型: 新授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 (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张衡传》教案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县写游学因此属:连缀。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学*通晓熟悉比世人但骄通、贯:同义,精通,贯通。尚之情(8)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9)中,举傲自大神情*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时天下承*日久,自王侯以下莫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就职太*不逾侈(12)衡乃拟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以讽过度奢侈就模仿就用(这篇文章)讽谏。精思傅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喻和劝说(他们)精心构思细致安排出众超群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累召(之)不应。聘请(他)**衡善机巧(1)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制造巧妙的机械致力钻研常听说术数方学,公车特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7)阴阳,面的学问特地指名征召授给升就研究核实公车:官署名阴阳:指日月运行。妙尽璇机之正(8)作浑天仪(9)著《灵宪》、的变化规律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制造出写了《算罔论》(10)言甚详明。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当世(12)所居之官再次调转趋附当时的权贵担任官职慕:羡慕,趋附。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往往多年升迁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年后重回来(任原职)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仪器的)直径长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杯作装饰用图形粗大的尊同樽:酒杯。都:大。柱(4)傍行八道(5)施关发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挨着放置根杆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7)皆隐在尊中,覆盖周接它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铜严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空隙(里的机械)关动清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脆响亮在旁守候机械的人觉察知道虽然龙首找那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8)合契若神(9)(振动龙头的)发生的方位用事情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0)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从(已有的)记录的内容(来看)这样的事曾经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驿(12)至,果地震(于)陇有学问的人都它没有验证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西(13)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信服巧从哪方位发生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16);又离开(京城)做王逸华典章制度多豪右(1)共为不轨。衡下车(2)治威严(3)整法度,阴知(4)很多豪门大族彼此勾结干坏事一到任树立威信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之)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视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举国上下严谨守法称赞是政治清明治理禽同擒:逮捕。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政事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享年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练*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思考和练*]: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张衡传》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张衡传》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

  2、通过课文学*,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价值观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讲读课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导入: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说说图片中的仪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发明这个仪器的是哪朝科学家叫什么?(待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继续)

  地动仪 张衡

  对,这个仪器叫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张衡发明的。(张衡,就是从小喜欢数星星的那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介绍他生*事迹的文章——《张衡传》,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范晔及《后汉书》:

  该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三、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四、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1)观

  观太学(观摩学*)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3)因

  因入京师(因而)

  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6)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子,南阳西鄂人也

  (2)被动句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

  (5)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为太史令

  (6)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②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④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⑥史汉:《史记》《汉书》。

  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⑩《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

  ①年号纪年

  永元中 阳嘉元年 永和初 元丰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辅(京城附*的三个地区)

  京师(京城)

  ③学校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观、游(指游学,考察学*)

  庠、序(学校)(“俾入邑痒”)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④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张衡字*子 屈原名*

  韩愈字退之 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 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五、作业:

  巩固上述文言知识,并认真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课文特点探究:

  1、本课文详细介绍了张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可先让学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人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2、写作特点:让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自己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语言凝练*实而又不乏情致。具体表现为:

  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二、学生合作探究

  1.张衡凭什么名垂青史?

  明确: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德才兼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张衡取得巨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又是怎样写的?

  提示: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5.本文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示:《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三、课堂链接:现代传记文的阅读

  精仪揭天地 科圣著千秋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该文概括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学方面

  艺术方面

  文学方面

  地理学方面

  数学方面

  气象学方面

  机械学方面

  天文学方面

  2、“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和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怎样理解?和上文是什么关系?

  科学和文学是对上述多种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总概括。这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和上文属于分——总关系。

《张衡传》教案5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 (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四、小结

  1. 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的详略安排。

  五、作业

  1. 书题二、三、四

  张衡传

  课型: 新授

  授课时数: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 查讲评作业

  从书题三、四、五可见,课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既有文言词句方面的知识,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识。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扫清阅读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从而理解的内涵。对课文中涉及地这些文化、语言方面的知识,必须经常地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并迁移动用,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二、 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 行:去应荐。

  (1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职,任职。

  (1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 应:应职,接受官职。

  (1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 .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子 ②屈原名*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4 . 课堂综合拓展练*。

  解释加点词语: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

  (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3)徙为上谷太守。

  (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

  (5)遂造太学受业。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

  (7)除兰台令史。

  (8)后迁玄武司马。

  (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

  (10) 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11) 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

  (12) 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三、语言知识

  1 .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 多义词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 . 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附录】

  板书设计

  无骄尚之情

  举──不行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辟──不就

  召──不应

  敢于讽谏

  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 全面发展

  张衡传 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见

  善机巧──作浑天仪

  善术算──著《灵宪》、《算罔论》 略

  二、科学成就 时间、名称

  造候风地动仪 构造、功能 详

  效验、使用

  三、政治才干 为何河间相

  称为政理

《张衡传》教案6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

  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细心严谨不慕名利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横批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张衡传》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张衡传》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张衡传》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扩展2)

——《张衡传》教案 (菁华5篇)

《张衡传》教案1

  三维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

  1、通假字: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⑴判断句张衡字*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验之以事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讽议(于)左右果地震(于)陇西

  6、口译下列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四、整体感知

  1、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疏通难点:“从容┑静”)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思考: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5、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6、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五、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

  学*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张衡传》教案2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 (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四、小结

  1. 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的详略安排。

  五、作业

  1. 书题二、三、四

  张衡传

  课型: 新授

  授课时数: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 查讲评作业

  从书题三、四、五可见,课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既有文言词句方面的知识,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识。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扫清阅读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从而理解的内涵。对课文中涉及地这些文化、语言方面的知识,必须经常地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并迁移动用,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二、 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 行:去应荐。

  (1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职,任职。

  (1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 应:应职,接受官职。

  (1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 .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子 ②屈原名*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4 . 课堂综合拓展练*。

  解释加点词语: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

  (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3)徙为上谷太守。

  (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

  (5)遂造太学受业。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

  (7)除兰台令史。

  (8)后迁玄武司马。

  (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

  (10) 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11) 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

  (12) 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三、语言知识

  1 .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 多义词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 . 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附录】

  板书设计

  无骄尚之情

  举──不行

  一、品格文才 不慕名利 辟──不就

  召──不应

  敢于讽谏

  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 全面发展

  张衡传 才高于世,奇其才 世所罕见

  善机巧──作浑天仪

  善术算──著《灵宪》、《算罔论》 略

  二、科学成就 时间、名称

  造候风地动仪 构造、功能 详

  效验、使用

  三、政治才干 为何河间相

  称为政理

《张衡传》教案3

  (二)张衡的生*和成就。

  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碑题词)

  (摘自沈祺文)

  (三)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实际。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摘自《*古代的发明创造》)

  (四)译文。

  张衡,字*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学*,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矜的情绪。(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无事,从王公贵族直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分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作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驾认为他的才华出众,屡次召聘(他,他也)不去**。

  张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气象、历法诸科学问,精妙而透辟地研究出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成浑天仪,著有《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明了。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调动官职,又任太史令之职。张衡不羡慕当代(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从他离开太史令这一官职,五年之后又恢复原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他)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种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成的,直径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间隆起,形状像酒尊,(外面)用篆书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起来。里面有一根总的铜柱,铜柱的旁边延伸出八条槽道,并装置枢纽,用来发动机件,(仪器的)外面雕有八条铜龙,每个龙头上都衔着一个铜球,龙头下面又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正可接住铜球。(那些)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都隐藏在“酒尊”中,覆盖严密,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了地震,“酒尊”就震动着铜龙,机件拨动,(龙头)吐出铜球,蛤蟆衔住它。振动的声音清脆响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虽然一条铜龙拨动机件,而另外七个龙头不动,循着龙头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实际情况来验证它,完全附合,灵验如神。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曾有一次,一个龙头机件拨动了,而(人们)没有感觉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不灵验。过了几天,驿使来到,果然在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叹服它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记载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门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一上任就树立(自己的)威信与尊严,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国政治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朝廷却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62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张衡传》教案4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 《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

  (传记) (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2.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张衡传》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并积累文言词句的含义

  2学*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倦,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3学*传记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张衡与地动仪》(张衡出示幻灯片1张衡头像)

  视频中提到了张衡与他的地动仪,相信大家对张衡最深刻的印象他发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其实这仅仅是张衡在科学上成就突出,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有杰出表现,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今天学*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来认识一下——张衡。

  2关于后汉书

  南朝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通过诵读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1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幻灯片2

  衡少善属文zhǔ不好交接俗人hào

  连辟公府不就bì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yúchǐ

  《算罔论》wǎng阉竖yān

  骸骨hái合契qì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一句最能概括张衡特点的句子

  提示,在传记文中,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有一句话能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⑴才高于世表现在

  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

  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善术学,《灵宪》《算罔论》

  善理政,为政机智果断“称为政理”

  ⑵高尚的品德表现在:

  从容淡静

  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累招不应不慕当世之才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三从对以上材料的归纳引入对传记文章写作特点的介绍

  问题1《张衡传》是一篇传记文章,范晔在写张衡的成就时,是按什么顺序叙述了张衡的一生?

  提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

  时间顺序

  小结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线索,从开头介绍姓名、籍贯、写到逝世的年代,叙述了张衡的一生。重点介绍了张衡的才能与品德。以时间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

  四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张衡。现在我们一起进入这篇文言文的字词句的学*,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张衡。

  (一)请一名学生范读第一自然段,师生一起找出并讨论翻译时遇到的重点、难点字词句。

  归纳总结

  1请同学们说出幻灯片上的加点词的含义(出示幻灯片5)

  幻灯片5

  古今异义

  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交往(今)移交,接替

  举孝廉不行不行,不去做(今)不能做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奇,意动,以……为奇

  幻灯片6

  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趁(机会)

  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依靠,凭借

  于

  ①游于三辅介词在

  ②虽才高于世表比较

  幻灯片6翻译下列句子

  1张衡字*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

  2衡善属文,游于三辅介词短语后置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五、知识拓展与积累

  1在文章的第一段出现了几个涉及古代官员的任命、调动、委派有关的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举孝廉不行行,去应荐。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推荐

  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召来授官

  就,就职,任职

  累召不**,召来授官

  应,应职,接受官职

  2文中类似的与官职调动、委派有关的词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积累。

  小结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张衡哪些才能?明确:文学、品德

  六、学*二、三自然段。

  学生示范朗读二、三自然段,请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小组讨论共同翻译第二、三自然段

  重难点字词

  1继续积累与官员任命有关的字词

  征,征召拜,任命,授给官职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璇机,也作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

  句子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正,规律,道理

  七、本课小结

  问题文章分别在哪部分写了张衡的品德与才能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介绍张衡的辉煌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这篇传记较为全面地为我们介绍了张衡,这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张衡在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一些成就,张衡在科学上有个非常杰出的贡献: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可惜这个地动仪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地动仪模型就是根据《张衡传》中对它的介绍说明制作而成的。可见本文对地动仪描写的准确详细。那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张衡的地动仪。


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扩展3)

——《鲸》语文教案通用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哺乳,上颚,退化,垂直,胎生,经验,特征,寿命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可采用找中心句和例提纲的方法。

  2. 进行小组合作学*,细读课文,体会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练*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特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

  对于说明方法,要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体会认识,老师要让学生去寻找,发现课文中的不同的说明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1.展示有关鲸的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2.引导学生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全面地认识鲸的特点。

  学法:课外收集鲸的资料,了解鲸的`样子和*性。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鲸的图片,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书写“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列数字的表达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逐个出示鲸的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你所知道的鲸是怎样的?请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鲸》这篇课文,通过学*你一定会对鲸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生字,读顺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以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要多注意。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2. 认识生子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那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之后提出来让大家说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明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读的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又有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明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3.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出自己的体会。

  4.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的方法,并学*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做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净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就生活在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 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啊?默读第四到第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4. 鲸分为两类,他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5. 鲸在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自主学*第6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他画下来。

  6. 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这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1.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 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学生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非常大 鲸 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种类

  生活*性

  作业设计:

  一.填写反义词组成词语

  积 ( ) 成( ) 深( )浅( ) ( )旧( )新

  半( )半( ) 转 ( )为( ) ( )尽( )来

  出( )入( ) 弄 ( )成( ) ( )惊( )怪

  二.选词填空

  宽敞 宽阔 宽大

  1.每个人都应该有( )的胸怀。

  2.( )的窗帘上有许多美丽的图案。

  3.搬入新居以后,我家的房子( )多了。

  凶猛 凶恶 凶狠

  1.狼在小羊面前露出( )的面目。

  2.狮子是( )的野兽。

  3.( )的敌人,杀害了“小萝卜头”。

  教学目标:

  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题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把*题齐读一次。

  (6)学生看软件提示练*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3)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种类

  齿鲸

  吃食

  教学目标:

  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题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把*题齐读一次。

  (6)学生看软件提示练*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3)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种类

  齿鲸

  吃食

  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题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

  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把*题齐读一次。

  (6)学生看软件提示练*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3)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指导朗读。

  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种类

  鲸齿鲸

  吃食

  --------------------------------------------------------------------------------

  生活呼吸肺

  *性睡觉哺乳动物

  --------------------------------------------------------------------------------

  生长胎生哺乳

  【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课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详细介绍了鲸的知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退化过程和生活*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兴趣,并从文中体会作者衣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退化过程。

  2、了解鲸的种类,生活*性,继续学*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鲸的知识,体会所通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鲸的退化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小时候,在图片上我认识象,奶奶说,象是世界最大的动物。可是后来上学了,才知道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它就是――鲸。(板书课题。)

  到底有多大呢?(指名说。)

  师:这节课仍然由同学们自由组成学*小组,继续探讨鲸的其他特点,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根据汇报逐段计解

  1、第二部分:

  自由读,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鲸不是鱼类,且哺乳动物)

  出示鲸的退化图,师指着图说内容。

  问: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了鱼的样子?

  (由于环境变化和很长的年代,为了适应海洋的生活。)

  师:在自然课上或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的有关知识,在我们生活实际中,接触了哪些哺乳动物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鲸是胎生的,用肺呼吸。)

  浏笕课文,思考:鲸是否也具有哺乳动物这些特点,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同学们很聪明,很快地找出了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说明了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板书。)

  2、第三部分:

  生:这部分主要进了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

  3、第四部分:

  我们知道鲸是一种非常大非常重的动物,他们吃些什么呢 请用同学们自学4~5自然段,完成表格:

  种类 食物 呼出的水柱

  须鲸 吞吃吓和小鱼 垂直,细高

  齿鲸 吃大鱼和海兽 倾斜,粗短

  出示幻灯:判断它是属于须鲸还是齿鲸,并说明依据。

  自由读第6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节主要写了鲸是怎样睡觉的。

  投影最后一节。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鲸是胎生的,它属于哺乳动物。

  鲸的生情况,(例数字,举例子)

  鲸的寿命很长。

  这节主要写了鲸的生长情况。

  小结:这部分从鲸的食物,呼吸,睡觉,生长四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三、在学法上进一步学*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表达方法介绍鲸的特长,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指导明说,读。

  四、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兴例子,比喻等表达形象具体的介绍鲸的四个特点,让我们了解了鲸的有关知识。

  师:同学们在写作文或说话时也可以采用这些表达方法,使我们的表达具体,更形象。

  生练*用列数字,作比较,举列子,比喻写句子,说句子,段落。

  五、作业

  搜集有关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与一个片断,然后给大家讲一讲。

  【板书设计】

  形体:大

  物点 哺乳动物

  食物

  生活*性 睡觉

  呼吸

  生长

  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一、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的自觉性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作中加以运用。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从“三个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退化”“经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确定了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情以及教法和学法。

  二、学情分析

  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够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性,在学*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课文一、二段,“谁来说一说,你都了解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鲸虽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却是哺乳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中的疑难,这样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性,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鲸的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还找出了各种理由来劝说我放弃这个主意。老师可不是这样容易被说服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课就是讲的鲸,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老师的依据。

  二、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要求在说依据的时候不可以说错字音,因此大家在读文时可一定要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读顺呀!(生初读文)

  2、再读课文,读懂内容

  大家找到依据了吗?只读一遍就想说服老师可太不容易了。只有条理清楚,有理有据的语言才具有说服力,所以请你再读课文:想一想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老师不养鲸这种鱼。(生再读文)

  三、全班交流,学*课文

  现在大家有足够的理由来劝说老师了吗?重申一遍,我准备养一条大鱼──大鲸鱼,你准备怎么说服我?(板书鲸鱼)

  根据学生找到的依据,灵活指导学*相关内容:

  ●认识鲸的大:

  1、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它很大?

  2、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文章是写鲸,为什么要写象呢?这是把鲸与我们熟悉的大象作比较。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我们同学*均体重是40公斤,那头最大的鲸是我们的多少倍?(4000)最小的呢?(50)十七米长你有概念吗?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写事物。

  举例子:

  3、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它特别大?指导朗读。

  (过渡:鲸是很大,你看这句话。最大的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两千公斤。我不养十六万公斤的,我养个小点的还不成吗?从鲸很大这一方面,你说服不了我,还是从别的方面找找突破吧。)

  ●认识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及相关特点:

  △学*第二自然段(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

  1、自由读,看看鲸是怎样进化的?角色转换,老师是养鲸人,你们是鲸鱼,把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说服养鲸人,把“鲸”换成“我”或“我们”。

  2、学生汇报:(突出鲸漫长的演化)

  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学*第五自然段(鲸用肺呼吸)

  1、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

  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2、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表演和介绍、画水柱、朗读等形式)

  3、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说明方法:打比方)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

  △学*第七自然段(鲸是胎生的)

  1、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2、列数字: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千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过渡:这可真是个学问呀。看来呀,鲸的确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但是它非常地有趣。尽管不是鱼,我还是考虑要养。所以,你们还是从其他方面来想想办法吧。)

  ●认识鲸的生活*性:

  △吃食:

  1、须鲸吃什么?齿鲸吃什么?

  2、说明方法:

  列数字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举例子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3、找找有几个“主要吃”?说明了什么?说明文语言准确

  4、指导把鲸的大饭量给读出来。

  △睡觉:

  1、鲸怎么睡觉的?(“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2、师:原来鲸是群居的动物,养一条还行,养多了可真养成不起了。那好吧,大家说服了老师。这鲸啊,老师就不养了。

  四、总结归纳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说服老师不养鲸鱼的过程。

  首先,大家证明了鲸不是哺乳动物,接着又从鲸的体积太大养起来不方便来劝说老师,然后又列出了鲸吃得多和不能单独睡觉等生活*性方面的特点来说明鲸不容易养。大家正是这样,把老师说服了。大家能够说服老师,你首先得感谢文章的作者。他为你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你觉得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将他的资料展现给大家的?

  (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

  2、师:是啊,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也都是不错的说明方法,今后我们要说明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用着他们。

  五、拓展知识,提升情感。

  1、这几天啊,老师为了养鲸,搜集了不少的资料,现在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好吗?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了解,对鲸的认识也愈来愈全面。(展示鲸的图片)看,人们又发现了更多种类的鲸,有抹香鲸、蓝鲸、瓜头鲸、座头鲸等等。

  2、我这儿也有一份资料,请大家听一听。

  听了这一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3、再请大家听一听下面一段话。

  听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受?

  (人类是在自取灭亡;伤害动物就是伤害人类自己;鲸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别伤害它!;人啊,住手吧!别再做自掘坟墓的蠢事了!)

  4、是啊,鲸是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只有保护它们,才能挽救我们人类自己。

  六、动笔练*,深化认识。

  1、因此,鲸这种动物,就算养得起老师也不能自私地把鲸圈养起来啊!那老师养点什么好呢?

  2、小猫也好,小狗也好,老师都没有养过,也不太了解他们。课后,就请你帮老师个忙,查查这些小动物的资料,然后像课文中介绍鲸那样介绍一下你向老师推荐的小动物。谁介绍得最清楚,老师就优先考虑他的意见。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性,学*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课文第一段。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课文

  1.学*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性。

  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字、同音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吨( )

  惊( ) 技( ) 虑( ) 顿( )

  肺( ) 判( ) 胎( ) 苔( )

  痱( ) 叛( ) 抬( ) 怠( )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

  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性)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结尾):描写鲸的生活*性。

  五、学*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

  2.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3.朗读第一段。

  4.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第二段

  1.指名读。

  2.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重点理解“退化”和“进化”。


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扩展4)

——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问: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2、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课外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学*游记的写作方法,掌握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学*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清新,也曾踏着老舍先生的足迹,领略过济南冬天的温情,正是一篇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足不出户,却神游千里;身在此地,却遍览山河。今天,我们又将登上“刘大杰”号,去游历蜚声海外的巴东三峡。

  二、提出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本的单元说明中寻找

  1、觅游踪

  2、赏游景

  3、悟游情

  三、默读课文觅游踪

  1、划出自然段。

  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3、“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4、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

  5、在板书上补充完整“三峡略图“

  四、细读课文赏游景

  (一)听听我来说西陵

  1、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


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扩展5)

——要下雨了小学语文教案通用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创新目标 认识雨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分析与处理:

  重点: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

  难点: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是抓住好词、好句进行理解。

  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这些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趣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讨论)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童话里都有谁?(用“这篇童话里有____和_______”的句式说话。)

  (2)这篇童话主要讲了谁?

  (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出现了几次?

  都是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不做过多的课文分析

  3、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图文对照。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

  三、研究学*,体验发现

  1、读了这几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来了,下得怎么样?说明了什么?

  3、学*生字。找出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读文:思考你还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做事情?说给大家听。(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练读生字,纠正字音。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练*。

  3、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说一说。

  六、研究性作业:

  课外读一读关于自然方面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版》

  板书设计:

  16 要下雨了

  燕子飞得很低

  要下雨了 小鱼都游出水面

  蚂蚁往高处搬家

  教学目的: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湿”、“搬”;书写“得”、“很”。

  教学方法

  卡片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现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5、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第1—3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

  B、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场景的挂图。

  学生看图后再自由读课文里的相关内容,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的话。)

  D、指名读,并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E、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第4—7自然段。

  A、学生总结学*方法。

  B、学生自由合作读。

  C、小组练说: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答的?

  D、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说。

  E、小组分角色朗读。

  F、出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场景的挂图。

  G、指名分角色读。

  H、齐读,表演读。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复*巩固

  1、识记生字。

  A、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B、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C、学生口头扩词。

  D、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第8、9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A、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B、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8、9自然段。(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检查反馈: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拓展延伸

  1、学生谈谈自己还知道动物下雨前的活动。

  2、学生交流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

  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字。

  2、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得、很”。

  3、学生描红、书写,作业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

  蚂蚁:搬东西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割、翅、膀、珠、忙、淋、连、雷8个字。

  2、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语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下雨了

  让学生读:下雨了。

  2、板书:要用红笔写。

  让学生读:要下雨了。

  3、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启发激趣。

  下雨前大自然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你们想到想知道?

  三、初读课文内容。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标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4、电脑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

  ①出示:

  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③出示会认字:yāo要

  ④出示词语:小兔弯腰直起捉虫飞得高往家跑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听他们读音是否正确?

  6、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燕子、鱼、蚂蚁)

  7、课文中出现了几幅图?(4幅)电脑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8、再读课文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段)

  第二幅图:(4、5、6段)

  第三幅图:(7段)

  第四幅图:(8段)

  9、通过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板书:低飞

  游到水面

  搬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连忙”练*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析题

  1、谈话、板书课题。

  2、区别“下雨了”与“要下雨了”。

  二、小声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

  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

  三、检查提问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板书:燕子、鱼、蚂蚁)

  3、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在书上标出来。

  四、讲读课文

  1、学*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师板绘山坡、树、草等)

  ⑵ 提问:

  ① 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

  (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

  ② 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

  (师生共同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

  ③ 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

  (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

  ④ 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 ”划出来。

  2、学*二、三自然段:

  ⑴ 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

  (师板绘小燕子图)

  ⑵ 燕子和*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

  (板书:飞得很低。)

  ⑶ 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

  (指名读、齐读)

  ⑷ 燕子是怎样说的?

  (引读第三段)

  ⑸ 谁来当小燕子,边飞边说?

  (指名表演)

  其他同学注意看燕子的话一共有几句。

  ⑹ 燕子的话有几句?谁来读读第二句和第三句?

  (指名读)

  ⑺ “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

  ⑻ “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⑼ 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

  ⑽ 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

  (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

  ⑾ 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

  3、学*四、五、六段:

  ⑴ 指名读四、五、六段。

  ⑵ 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

  (引读。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⑶ 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

  (板书:游到水面)

  ⑷ 小白兔是怎么问的?

  (引读)

  “有空”是什么意思?

  ⑸ 小鱼是怎么说的?

  (引读)

  “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

  ⑹ 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师归纳:

  *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⑺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引导学生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

  4、学*第七段:

  ⑴ 学生轻声读第七段。

  ⑵ 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

  “连忙”是什么意思?小白兔赶快干什么?什么是挎?


语文教案:张衡传通用5篇(扩展6)

——语文教案望岳通用5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杜甫的生*、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并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能力目标——加强朗读教学,提高诗歌朗读水*。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所表达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及豪迈情怀。

  2学情分析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初见泰山高兴,兴奋、惊叹、仰慕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感受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体会诗人的形象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是品味诗中的美点,把握诗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特别是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领会青年杜甫所表达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岳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比如我们熟知的“大李杜”——李白杜甫。今天,让我们走*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的沉郁顿挫的历史鸿音。

  二、杜甫简介及诗歌创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沉郁顿挫是他诗歌的特点。这些诗篇像一面面镜子,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代表作品就如本文《望岳》。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三、朗读,赏析诗歌意境

  1、听录音范读(以乐配诗),注意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再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学生能整体把握诗歌韵味。

  3、反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小组回答,互相补充,教师可适当归纳总结:四联要点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诗歌炼字、写作艺术点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要动辄评判,更不要轻易否定。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诗歌主旨归纳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六、背诵、吟咏全诗,进一步领会诗歌精华。

  望岳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望岳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岳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比如我们熟知的“大李杜”——李白杜甫。今天,让我们走*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的沉郁顿挫的历史鸿音。

  二、杜甫简介及诗歌创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沉郁顿挫是他诗歌的特点。这些诗篇像一面面镜子,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代表作品就如本文《望岳》。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三、朗读,赏析诗歌意境

  1、听录音范读(以乐配诗),注意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再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学生能整体把握诗歌韵味。

  3、反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小组回答,互相补充,教师可适当归纳总结:四联要点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诗歌炼字、写作艺术点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要动辄评判,更不要轻易否定。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诗歌主旨归纳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六、背诵、吟咏全诗,进一步领会诗歌精华。

  教学目的

  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1、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不同情感,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诗歌赏析四步法,学会通过此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