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语文教案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理解“憔悴”、“瘫痪”、“翻来覆去”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作者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伟大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情境导入,从《合欢树》中读出了什么?

  2、初读

  (1)自主解决字词关

  (2)课文概述

  (3)文章写了几次秋天

  3、析读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内容一: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小心翼翼的母亲)

  (2)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悄悄地偷偷地)

  (3)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我得动静?(担心挂念我)

  (4)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是什么心情?(心痛、无能为力)

  (5)指导朗读(小心翼翼的感觉)

  内容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一块好好活儿”。

  (1)母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儿子哪里不好好活了?(母亲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作者曾说“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2)母亲是怎样做的?

  (3)她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母亲的担心、着急)

  (4)能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勇敢的)

  (5)指导朗读(忍住哭声)

  内容三:母亲过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1)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怕“我”触景生情)

  (2)作者之前有什么触景生情的表现吗?(北归的雁阵、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细心的母亲)

  4、品读

  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5、小结:教师总结

  6、作业:课下搜集资料,看一看史铁生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写一份500字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略)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理解“憔悴”、“瘫痪”、“翻来覆去”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作者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伟大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情境导入,从《合欢树》中读出了什么?

  2、初读

  (1)自主解决字词关

  (2)课文概述

  (3)文章写了几次秋天

  3、析读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内容一: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小心翼翼的母亲)

  (2)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悄悄地偷偷地)

  (3)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我得动静?(担心挂念我)

  (4)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是什么心情?(心痛、无能为力)

  (5)指导朗读(小心翼翼的感觉)

  内容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一块好好活儿”。

  (1)母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儿子哪里不好好活了?(母亲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作者曾说“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2)母亲是怎样做的?

  (3)她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母亲的担心、着急)

  (4)能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勇敢的)

  (5)指导朗读(忍住哭声)

  内容三:母亲过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1)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怕“我”触景生情)

  (2)作者之前有什么触景生情的表现吗?(北归的雁阵、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细心的母亲)

  4、品读

  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5、小结:教师总结

  6、作业:课下搜集资料,看一看史铁生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写一份500字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略)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重点)

  2.学*作者运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和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难点)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导学】

  1.知识储备:史铁生(1951-20xx),北京人,*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患病致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主要作品还有《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合欢树》《务虚笔记》等。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史铁生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tān huàn)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āo )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②絮絮叨叨:说话啰嗦。③烂漫:指事物颜色鲜明而美丽或形容人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④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

  3.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

  (2)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思考结尾对菊花描写的作用。

  三次。首先,文章以菊花为线索,结尾与前文相照应;通过对菊花的不同感受写出了作者生活态度的转变,七彩的菊花表示“我”已经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与前文的沮丧绝望形成对比;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现那些时光已过的日子里,一切美好依然存留在记忆深处。

  (3)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预*检测】

  小组检测:“预*导学”2。

  1.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参照示例,小组合作试着写一句。(提示:可以自己找句子,也可以参考课后练*二列出的句子。)

  示例:从“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

  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很细心。

  本题分析人物形象刻画,根据不同的语句,母亲的爱可以是——“敏感、坚强、隐忍、急切、热烈、深沉、小心翼翼、用心良苦、无私、充满苦难”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小组揣摩交流一下。

  对母亲的怀念,因母亲去世而伤感,为自己的不幸而带给母亲那些艰难生活而感到自责、愧疚、忏悔,同时也有理解母爱后能乐观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敢与坚强。

  3.文中第一段母亲对“我”说的“好好儿活”和结尾作者强调的“好好儿活”,二者的含义一样吗?

  第七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第①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鼓励与爱,和对生活中的艰苦坚强且积极的态度。第⑦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与告慰。”表现出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和从母亲那里理解到的对生活同样坚强而积极的态度。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随堂检测】

  完成课后练*一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秋天里淡雅高洁的菊花引出“我”无限的回忆,秋天里慈爱坚强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秋天里母亲带着遗憾猝然离去,秋天里有“我”对母亲绵延不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练*四

  2.请回忆*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短信。

  【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阅读史铁生作品中的两段话,写一句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一)、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二)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三)学*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导学案:

  一、 下面四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D、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答案:

  二、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 解题:

  你理解的题目的意思《秋天的怀念》是:

  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2、 读完课文你的心情如何?至少用两个词来形容

  3、 你感受了“我”怎样的情感?

  (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愧疚等

  4、 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质疑有声:

  1、

  2、

  四、延伸阅读: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附:

  名人墓志铭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

  “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

  “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

  “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

  “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

  “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并受到这样的赞美:

  “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

  “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

  “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

  “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普希金:

  “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

  “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

  “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

  “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

  “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

  “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老师补充:

  一、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2、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各色花都有自己的绚烂,每个人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菊花的蓬勃生命力,渲染悲壮深沉发氛围,突出我的心理由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

  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三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

  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小结:

  冰心曾经说过: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尼采曾说过:

  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二、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五、作业:

  (1)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 (菁华5篇)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理解“憔悴”、“瘫痪”、“翻来覆去”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作者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伟大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情境导入,从《合欢树》中读出了什么?

  2、初读

  (1)自主解决字词关

  (2)课文概述

  (3)文章写了几次秋天

  3、析读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内容一: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小心翼翼的母亲)

  (2)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悄悄地偷偷地)

  (3)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我得动静?(担心挂念我)

  (4)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是什么心情?(心痛、无能为力)

  (5)指导朗读(小心翼翼的感觉)

  内容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一块好好活儿”。

  (1)母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儿子哪里不好好活了?(母亲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作者曾说“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2)母亲是怎样做的?

  (3)她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母亲的担心、着急)

  (4)能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勇敢的)

  (5)指导朗读(忍住哭声)

  内容三:母亲过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1)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怕“我”触景生情)

  (2)作者之前有什么触景生情的表现吗?(北归的雁阵、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细心的母亲)

  4、品读

  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5、小结:教师总结

  6、作业:课下搜集资料,看一看史铁生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写一份500字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略)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理解“憔悴”、“瘫痪”、“翻来覆去”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作者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伟大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情境导入,从《合欢树》中读出了什么?

  2、初读

  (1)自主解决字词关

  (2)课文概述

  (3)文章写了几次秋天

  3、析读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内容一: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小心翼翼的母亲)

  (2)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悄悄地偷偷地)

  (3)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我得动静?(担心挂念我)

  (4)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是什么心情?(心痛、无能为力)

  (5)指导朗读(小心翼翼的感觉)

  内容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一块好好活儿”。

  (1)母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儿子哪里不好好活了?(母亲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作者曾说“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2)母亲是怎样做的?

  (3)她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母亲的担心、着急)

  (4)能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勇敢的)

  (5)指导朗读(忍住哭声)

  内容三:母亲过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1)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怕“我”触景生情)

  (2)作者之前有什么触景生情的表现吗?(北归的雁阵、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细心的母亲)

  4、品读

  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5、小结:教师总结

  6、作业:课下搜集资料,看一看史铁生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写一份500字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略)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重点)

  2.学*作者运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和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难点)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导学】

  1.知识储备:史铁生(1951-20xx),北京人,*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患病致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主要作品还有《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合欢树》《务虚笔记》等。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史铁生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tān huàn)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āo )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②絮絮叨叨:说话啰嗦。③烂漫:指事物颜色鲜明而美丽或形容人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④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

  3.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

  (2)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思考结尾对菊花描写的作用。

  三次。首先,文章以菊花为线索,结尾与前文相照应;通过对菊花的不同感受写出了作者生活态度的转变,七彩的菊花表示“我”已经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与前文的沮丧绝望形成对比;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现那些时光已过的日子里,一切美好依然存留在记忆深处。

  (3)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预*检测】

  小组检测:“预*导学”2。

  1.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参照示例,小组合作试着写一句。(提示:可以自己找句子,也可以参考课后练*二列出的句子。)

  示例:从“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

  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很细心。

  本题分析人物形象刻画,根据不同的语句,母亲的爱可以是——“敏感、坚强、隐忍、急切、热烈、深沉、小心翼翼、用心良苦、无私、充满苦难”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小组揣摩交流一下。

  对母亲的怀念,因母亲去世而伤感,为自己的不幸而带给母亲那些艰难生活而感到自责、愧疚、忏悔,同时也有理解母爱后能乐观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敢与坚强。

  3.文中第一段母亲对“我”说的“好好儿活”和结尾作者强调的“好好儿活”,二者的含义一样吗?

  第七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第①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鼓励与爱,和对生活中的艰苦坚强且积极的态度。第⑦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与告慰。”表现出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和从母亲那里理解到的对生活同样坚强而积极的态度。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随堂检测】

  完成课后练*一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秋天里淡雅高洁的菊花引出“我”无限的回忆,秋天里慈爱坚强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秋天里母亲带着遗憾猝然离去,秋天里有“我”对母亲绵延不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练*四

  2.请回忆*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短信。

  【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阅读史铁生作品中的两段话,写一句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一)、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二)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三)学*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导学案:

  一、 下面四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D、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答案:

  二、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 解题:

  你理解的题目的意思《秋天的怀念》是:

  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2、 读完课文你的心情如何?至少用两个词来形容

  3、 你感受了“我”怎样的情感?

  (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愧疚等

  4、 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质疑有声:

  1、

  2、

  四、延伸阅读: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附:

  名人墓志铭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

  “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

  “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

  “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

  “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

  “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并受到这样的赞美:

  “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

  “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

  “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

  “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普希金:

  “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

  “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

  “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

  “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

  “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

  “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老师补充:

  一、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2、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各色花都有自己的绚烂,每个人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菊花的蓬勃生命力,渲染悲壮深沉发氛围,突出我的心理由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

  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三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

  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小结:

  冰心曾经说过: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尼采曾说过:

  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二、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五、作业:

  (1)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

  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齐读课题:“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一幅怎样的画儿?(景、事、人……);老师把几个词的位置颠倒一下:“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不同?(……变成一种情感……)

  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课件),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标记)

  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自己读书的情况。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自测一下看能到达哪个阶段:(课件显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让学生可以先自由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读书,让其他学生评价该生读书属于怎样的层次,以学定教。可以重点指导几个儿话音,比如“咱俩儿”,“好好儿活”)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得出结论。比如,提出进一步要求:同学们说的有感情,到底怎么算是有感情?有时候我们说的时候很模糊。难道是语调的高亢?或是技巧的高超?我们要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读出自己的滋味,即“读出味道”。(课件以阶梯状出现在“有感情”的基础上)。你怎么理解这个“味道”?(结合生活实际讲)

  6、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儿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5、实话实说的讨论: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怎样看?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

  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回答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5)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b、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注意:以上根据学生情况来随时调控和引导。)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1)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3、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好好儿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4、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俩,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再次出示,学生说出什么体会就再读这句话)

  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讨爱母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

  b、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课件出示该句)

  4、那么,这“好好儿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儿活”的句子中朗读……)

  5、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的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6、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儿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回到课题“怀念”)。

  7、过渡——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黄了;母亲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园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了;我再也听不到因为我发脾气母亲对我说的安慰话了。

  8、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儿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改造课文的训练,让学生选择一处补充。)

  9、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乐,学生静静默读下文,让后老师再读一段。)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教师读这一段)

  10、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母亲,你让我怀念的“好苦”啊。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一个秋天——引读,“又是秋天……”(回到上面的句子中,全体一起朗读,课件再次出现这句)

  11、就是这怀念,一个又一个秋天过去了,从21岁开始坐在轮椅上到现在,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这份对母亲的怀念已经整整33年。这33年的怀念他对“好好儿活”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12、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课件)

  13、因此,这33年的怀念里,也是他和疾病搏斗的33个年头。现在,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好好儿活”的生命层面,已经超越到了一种漠视和超然的境界。这深深的怀念,让她懂得,好好儿活,不仅仅有坚韧的意志,而是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他对好好儿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

  14、介绍史铁生的*况:由于尿毒症,造成肾衰竭,经常发高烧,有好几次昏迷,但他依然*静淡然的看待这一切,现在一个星期都要透析两次,但他依然在——好好儿地活着。他用笔代替他的双腿写出自己怎样“好好儿活”的,所以我推荐几本他的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课件)。

  15、对于史铁生的“好好儿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对着黑板“苦”字说——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我想,如果说“好好儿活”是对母亲的回报,母亲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16、那么,这回面对“秋天的怀念”,在你心中,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请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母亲推着他看到了菊花……自己用脚踩扁一个杨树花……)

  四、读出思考

  1、课文的学*已经结束。这个故事的确感动了我们。我们一起跟着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经历他和他母亲别样的人生。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读书,读到此程度,总会说,史铁生和他母亲真伟大,活出了自己的性格和尊严,读书到此也完全可以。但我还要问你们,他们的故事感人,跟我们自身有关系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2、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肯定不是让你们宣传他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怀念”——“读出思考”(课件呈梯状把这两个层次递升)那么,这思考究竟是什么?

  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3、因此,透过史铁生的和兄妹的“我俩要好好儿活”,经过我们的思考,课文的“俩”应该改成“们”。这句话应该说是“我们在一起要好好儿活……”(板书)

  4、这里的“们”会指谁呢?是谁,你就说成你和谁,你想和谁,说你就和谁说,比如:“我和家人要好好儿活……”

  5、就要离开课堂。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课题——你心中最终留下的是什么?

  6、如果你对“好好儿活”体悟到了特别的味道,读出了属于你的思考,到那时,你一定能想起老师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这篇《秋天的怀念》。(课件)

  7、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儿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儿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我们好好儿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8、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

  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齐读课题:“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一幅怎样的画儿?(景、事、人……);老师把几个词的位置颠倒一下:“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不同?(……变成一种情感……)

  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课件),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标记)

  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自己读书的情况。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自测一下看能到达哪个阶段:(课件显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让学生可以先自由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读书,让其他学生评价该生读书属于怎样的层次,以学定教。可以重点指导几个儿话音,比如“咱俩儿”,“好好儿活”)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得出结论。比如,提出进一步要求:同学们说的有感情,到底怎么算是有感情?有时候我们说的时候很模糊。难道是语调的高亢?或是技巧的高超?我们要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读出自己的滋味,即“读出味道”。(课件以阶梯状出现在“有感情”的基础上)。你怎么理解这个“味道”?(结合生活实际讲)

  6、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儿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5、实话实说的讨论: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怎样看?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

  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回答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5)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b、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注意:以上根据学生情况来随时调控和引导。)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秋天的怀念》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阅读理解课文,体会母亲和儿女之间深沉的爱,体验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2、积累、体会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朴实的句子中体会深沉的感情,从痛苦的回忆中领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本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他知道些什么?(史铁生,现代著名作家,今年55岁。20岁时高位截瘫,后发奋写作。现为北京作协副*。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湾》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本文写了什么?

  (作者在秋天怀念自己的母亲。)

  请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作者为什么要怀念母亲?他怀念母亲的什么?)

  这里有一段话,是写作者母亲的。同学们想听听吗?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每次史铁生摇出轮椅动身前,他的母亲都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儿子摇车拐出小路,她总是伫立在门前,默默无语地看着儿子走远。有一次,史铁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在看儿子的轮椅摇到哪里了,对儿子的回来竟然一时没有反应。她一天又一天送儿子摇着轮椅出门去,站在阳光下,站在冷风里。后来,她突然去世了,因为儿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只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帮助儿子走向这条路,她心疼得终于熬不住了,她匆匆离开时,只有――49岁。)

  二、讨论理解,感悟感动

  1、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忆,凝结成这篇《秋天的怀念》。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课文哪些情景紧扣“秋天”二字?

  (板书:雁阵、树叶、菊花)

  现在再读课题,注意“怀念”二字。作者怀念母亲的什么呢?

  (板书:母亲的病情、母亲的关爱 )

  2、母亲的病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除了书上说的这些之外,同学们知道吗?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来越大,还吐血,好痛好痛啊!

  母亲活得――多苦啊!

  (板书: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没有?回忆中,作者记忆最深的,还是母亲――

  对自己的关爱。

  4、她是怎么关心儿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尽量说出母亲对自己关爱的几件事)

  母亲多想带着儿子去看看那美丽的菊花啊!可是,命运是这样残酷,她没来得及看到儿子从痛苦中奋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却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亲,痛苦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作为这样母亲的儿子,作者回想到这里,他是怎么说的?(“我没想到……我绝没有想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前面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同学们从这

  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怎么样?(难过、痛苦、怀念等)你觉得你把这种心情读出来了吗?不但要用嘴去读,更要用心去读,用想象去充实!

  5、那么,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她想要自己那个生病的儿子,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怎么样呢?

  (板书:好好儿活)

  同学们认为怎样才算“好好儿活”呢?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学生置疑。(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她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

  美丽的菊花象征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打击,都应该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学们想知道当年那个高位截瘫的青年,现在怎么样了吗?

  (后来,由于长时间的坐在轮椅上,他患了褥疮,再后来,又患了尿毒症,最后患上了肾衰竭,每个星期必须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换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会死去。但他还是要拿起笔来,尽管拿笔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他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

  (板书:再苦也要好好儿活)

  这么艰难的日子,他们都坚强地、勇敢地“好好儿活”了,那么我们呢?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面对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们大家更要好好儿的活。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个“我俩”应该变成——

  我们!

  连起来读这句话。

  (一起读“我们大家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三、课后反思,知能转化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等)

  史铁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师在十几年前读过他的《我与地坛》,现在都还记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他的书看一看。比如:《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湾》、《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业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铁生给母亲写一段话。

  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请同学们任选两道,认真完成!

  五、升华认识,结束本课

  亲爱的同学们,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这个话题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从痛苦的怀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记住吧,活着,就得感谢!感谢阳光与空气,感谢父母与亲人,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好好儿活”!

  教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二、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

  2、听完朗读,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

  —— 双腿瘫痪。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三、深入分析

  1、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扑过来忍住哭”——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

  “抓住我的手”——执着

  2、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

  “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生情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为儿子愿意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央求般的神色”——母亲的执着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3、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拓展阅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4、“深受苦楚”的母亲: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没有猛地把手边

  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

  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

  风中正开得烂漫。

  淡雅 高洁—— 母亲的写照

  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归纳总结】: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

  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拓展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

  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拓展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

  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拓展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

  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课文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四、课后练*

  1、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

  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2、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二、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

  2、听完朗读,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4、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

  —— 双腿瘫痪。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三、深入分析

  1、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扑过来忍住哭”——坚强、坚韧

  “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

  “抓住我的手”——执着

  2、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

  “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生情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为儿子愿意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央求般的神色”——母亲的执着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3、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拓展阅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4、“深受苦楚”的.母亲: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没有猛地把手边

  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

  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

  风中正开得烂漫。

  淡雅 高洁—— 母亲的写照

  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归纳总结】: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

  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拓展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

  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拓展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

  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拓展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

  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课文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四、课后练*

  1、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

  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2、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深深的母爱。

  【教学难点】

  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氛围

  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给学生通读课文的时间,自行划出重点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事。

  预设:本文讲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安慰“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有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要好好地活儿。

  三、研读课文,探究释疑

  1.现在让学生来回到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母亲。

  为什么是怀念,----母亲已经去世。

  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母亲是秋天去世的。

  2.同学们能从文中句子中,找出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吗?

  学生回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继续提问:同学找出的这几句话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能明确表现“我”的心情的吗?

  学生回答:“突然”、“猛地”、“摔”、“砸碎”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师接着说: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_______?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

  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21岁蹦乱跳的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大,本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埈,可现在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师: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呢?

  2.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怎么做的呢?

  生: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面对自己生病的儿子,在不断宽慰他,那母亲当时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健康的吗?在文中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学生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师: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接下来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3.对比下“我”和母亲两个人的身体状况

  “我 ” 母亲

  瘫痪 肝疼

  暴怒无常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睡不了觉

  生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b:“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

  生c: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师: “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师:找出这些句子后,能总结出面对这样的消极的我,母亲一直抱着一个怎样的态度呢?小组讨论母爱的内涵。

  生a:第一自然段“我”发怒时,母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爱是理解。

  生b:第一自然段“我”发怒后,母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爱是执着、坚强、生死 相依。

  生c:第二自然段的“挡”字挡住的是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写出了母爱是细心呵护。

  生d:第二自然段中间部分母亲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母爱是商量是理解。

  生e:第二自然段最后部分对母亲的描写,写出了母爱是细心和宽容。

  师: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PPT展示: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4.在我们上述学*了这几点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全文以什么为线索看花的呢?文中几次写到了看花?这些花是在哪些不同季节?

  生a:三次

  生b:第一次是春天,母亲提出“我”没有同意。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强同意母亲的提议去看花,却因母亲的去世没有成行。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花,“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决心坚强的活下去。

  生c:文中后面也出现了其他颜色,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而且不同颜色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态度。

  师:是啊,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5.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 悔恨、悲痛、怀念。 那么本文的主旨是?

  生: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6.我们再回到开头,能说一说为什么题目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吗?

  生a: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生b: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活, 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 鲜艳、灿烂,“我”就像看到鼓励自己活下去的母亲一样,自己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回顾导入

  师:通过之前的学*,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中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令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是——“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是对母亲的什么描写呢?

  生: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后面还有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师:说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秋天的怀念》。

  合作品读

  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史铁生的命运?

  生:他命运坎坷。21岁时,他双腿瘫痪,他的人生坍塌了;23岁时,他母亲去世,他的世界坍塌了。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强地活了下去,这离不开母亲对他的细心照料和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程序: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 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 介绍史铁生生*、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 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 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出示ppt)这里有四幅画,在你心中母亲更符合哪幅画?谈谈你的理解,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作为依据。(四幅画:分别是 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树:溪涧匍匐的圆石:即将燃尽扑朔的炉火)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 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 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教学思路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设计特点

  板块教学为形,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菊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体现母爱的动作的词语(抓、扑、忍、躲),对比突出母亲的无私和对儿子的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3、老师向扮演角色同学提问:问“母亲”:为什么儿子在看窗外的落叶会挡住他?为什么忌讳说跑踩一类的字眼?问儿子:这次你看成菊花了吗?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3、在这个秋天,作者还会砸、会摔、会捶吗?用什么来代替发泄情绪的动作(坚强、自信、乐观)引导学生读第三次看菊花,读出作者的乐观心态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七、总结

  母亲虽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为他的儿子不但活着,还活得很精彩,他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请同学们看史铁生的资料(补充材料)

  史铁生,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1979年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菊花

  儿子 好好儿活 母亲

  瘫痪 肝癌

  砸 扑

  摔 躲

  捶 忍

  乐观 伟大

  自信 无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坚强的

  关心

  无私的

  母亲我

  伟大的

  愧疚

  热爱

  怀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

  【学情分析】

  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

  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秋天的怀念

  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

  (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3【活动】探讨母爱的内涵

  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课件示: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你们多大?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

  5、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6、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       母亲

  瘫痪  肝疼

  暴怒无常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睡不了觉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憔悴() 絮叨()

  沉寂()烂màn()jué()别

  淡y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尝尝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D、看着三轮远去,也绝没有想到寻竟是永远的决别。

  3、下列语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3)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板书: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