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

首页 / 作文 / |

  致敬袁隆*的作文 1

  打开手机,刷着视频,突然一个视频引起我的注意——袁隆*逝世,我以为是恶搞,心里还骂着那些网上的喷子。后来接二连三的刷到这种视频,才知道这是真的……怎么可能?之前袁隆*爷爷90岁生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我不敢相信。

  我对袁隆*爷爷的认识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他曾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袁隆*爷爷不仅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还有海水稻。如此伟大的人怎么可能就逝世了呢?

  当袁隆*爷爷的灵车穿过长沙的街道,所有的车都默哀鸣笛;下着雨,百姓也跟着车跑,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袁隆*爷爷的雕像前献满了花,那些花成了一片花海……

  听说天上的星宿归于天际时,天地是会地动山摇送星宿归去的,好多地方都在下雨,就连天公也流泪了吧……

  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麦穗云”,大家都说袁隆*爷爷只是去了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去干他热爱的事业了。可能天上也需要粮食了吧……

  网上还晒出了袁隆*爷爷之前的样子,开会时的托腮、采访时的笑声、稻田里拉小提琴……原来袁隆*爷爷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啊。

  袁隆*爷爷养了一只猫,叫袁花花,是一只黑白条纹的小猫。可袁花花还没长大,袁隆*爷爷已经不在了……花花以后只能去稻田里寻找袁隆*爷爷的味道了……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梁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致敬袁隆*的作文 2

  袁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身上,懂得了*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致敬袁隆*的作文 3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他的最初记忆,是在一次看电视节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地跟我们讲,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爷爷,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爷爷。

  听老人说,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还听到身边很多人表达着对袁隆*爷爷的感谢,是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命运”,让许多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种植粮食发生了改变。当听到袁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为袁爷爷祈祷。

  因为袁爷爷,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袁爷爷,他是国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让不少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爷爷。袁爷爷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会永远铭记袁爷爷,沿着他前进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爷爷的引领,我们会奋勇向前!

  致敬袁隆*的作文 4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致敬袁隆*的作文 5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致敬袁隆*的作文 6

  读袁隆*,读“杂交水稻”之父,我可以从中读出精神,读出品质,读出境界。

  读袁隆*,我知道人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坚定而明确的理想。他们把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达自己理想的彼岸。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宛如上紧弦的发条,拉满弓的锐箭,展示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越过让常人望而却步的艰难险阻。终于,他实现了他的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他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

  读袁隆*,我知道要想做事业,必须先学做人。

  只有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贪图名利,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贪图享受,他也不用以七十六岁的高龄流连于稻田之间。他是真正想为人民做点实事,为农民增收,为国家分优。

  读袁隆*,我知道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

  从查得威克发现中子,到中国科学家合**工胰岛素。他们遇到机遇,获得成功,哪一个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数千次的实验呢?有位名人说得好:“当你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就可以考虑机遇了!”是啊,机遇永远偏爱有准备的人。

  读袁隆*,我知道运动是很重要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试想,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增添多少新的发明创造啊!每次听到有风华正茂的科学家去世,我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为国家失去人才感到痛惜。经常运动,使自己身体健康,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人类多作贡献。袁隆*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实地实验,这与他*时经常运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

  读袁隆*,使我的精神得到升华;读袁隆*,使我的心灵得到美化;读袁隆*,使我的生命得到增值。

  致敬袁隆*的作文 7

  袁隆*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 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为 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 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 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致敬袁隆*的作文 8

  袁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身上,懂得了*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致敬袁隆*的作文 9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致敬袁隆*的作文 10

  小时候,因为我很挑嘴,所以我不仅吃饭很慢,而且胃口很小。

  又是一个*常的日子,我又剩了饭,奶奶也如往常般对我说:“吃不完,就倒给狗子吃。”

  但这一次,好像有所不同。

  奶奶坐在凳子上,眼神放空,好似在回忆往昔岁月,过了一会才回过神:“唉,现在日子真是好过喽,不像以前我们过日子,哪有饭可倒呢,吃都不够呢!有现在的日子多亏了袁隆*先生……”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袁隆*这个名字。

  后来,我就被接到了城里。我还是如以往一样,吃饭慢、胃口小,与以前不同的是,没有狗子“接盘”我的残羹剩饭了。

  经历了几次倒饭,爸爸终是忍不住了,和奶奶讲了同样的话:“现在的日子真是优渥了,想当年……”爸爸突然止住了话头,惹得我十分好奇。

  爸爸见我兴致高昂,便接着说:

  “想当年我小时候,每天饭都吃不饱,晚上只能吃稀饭。那稀饭可真的叫稀饭啊,一锅粥里,一眼望去只有粥汤,没有米。我们一大家就靠这个生活。你爷奶还要养活我们兄妹四个,饭不够分,大人们都不敢多吃,省给我们吃。”

  后来,在小学课本上学过写您的一篇课文,里头有一张插图,您一只手拿着稻穗,目光含笑。那便是我第一次见到您——杂交水稻之父。

  你用一双粗糙但温暖的手,给无数家庭带去满足!

  那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周末,手机屏幕上“袁隆*逝世”的推送却触目惊心,让我原本欢喜雀跃的心沉了下去。

  袁隆*爷爷,我想,能让您安心的就是我们好好吃饭,不浪费吧!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阅读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1)

——向袁隆*致敬作文通用10篇

  向袁隆*致敬作文 1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的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们如今的*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袁隆*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向袁隆*致敬作文 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袁隆*为我们中华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袁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2006年,他当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61年,当我们中国人正因为饥饿失去生命的时候,袁隆*站了出来,他经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发明出了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和增产潜力的优质水稻。1980年,袁隆*将我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了美国!

  袁隆*为了我们大家的粮食,世界的粮食,他不顾自己去为别人着想。袁隆*在攻关的十年里,他有七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袁隆*还有一些名著,比如说《杂交水稻》等。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隆*,你真是中国的骄傲!

  向袁隆*致敬作文 3

  刚坐在饭桌上,吃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你也许会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但是,袁隆*爷爷却在2021年5月22日13:07,他却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爷爷的逝世就像突如其来的巨石,打破了人们心中一道美好的时光。袁隆*爷爷的逝世让全国人都十分悲伤,大家都处于悲伤的阶段中,而在悲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袁隆*爷爷的精神,袁隆*爷爷逝世了,我们更应该努力的"成为"他,像他一样努力不放弃!

  在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关于袁隆*爷爷的视频,从视频中我看到袁隆*爷爷在世时满脸的皱纹,看到了91岁的高龄人应有的仓促,但是却发现袁隆*爷爷的心却是永远年轻的。我了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小的时候成绩优异,父母想让他走重点大学。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学农是一门更好的专业,因此跨进了"农门"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当上了一名中级教师,他那个时候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长得又挺立又健康,这时便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斤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公关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毕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讲座上还说过,“我的人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水稻遍布全球梦。”

  袁隆*爷爷,我们以后会好好吃饭,不剩一粒米,我们会永远记住您。虽然您已经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我们不会忘了您,你永远在我们心里,你的精神会长存。

  向袁隆*致敬作文 4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华夏大地万户千家传来米饭的香气,一个声音说道‘袁老,该走了’,袁老说‘再给我点时间,等孩子们把午饭安心吃完吧’,”,这是痛闻袁隆*院士去世消息时一位网友的留言,催人泪下,又感人至深。有人说纪念袁老的最好方式是珍惜粮食,我十分赞同,但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以袁老为榜样,做一粒好种子,在新时代出力出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饥饿和贫困是中国的集体记忆,袁老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大半辈子都与水稻打交道的袁老,一直在为中国人吃饭而奋斗着。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当今中国,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大步迈进,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新中国的青年应牢记袁老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真言,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祖国的沃土中,为祖国的画卷增添一抹绿色。

  一入农学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袁老自己说过: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下地这股劲儿,不是一天两天的作秀,也不是花几年时间给自己攒履历刷经验值,而是坚持了一辈子,90岁的时候还无休息每天下地打卡。信念和坚守沃灌着袁老的这粒种子成了参天大树,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遮风挡雨。今日袁老去世,国家痛失栋梁,人民痛失偶像!但他就像第一棵杂交稻,早已把中华民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种子散播于神州大地!新时代的青年,当接续这种基因,破坚土发嫩芽,还得枝干茁壮。才能为祖国的画卷茂盛一座森林。

  致谢袁老,致敬袁老,像他那样矢志报国。数不清的选种、记不清的的试验、输得起的失败,了不起的突破,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向袁隆*致敬作文 5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超越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向袁隆*致敬作文 6

  吃过午饭,杨老师匆匆地跑进教室说:“快戴上红领巾跟我去见袁隆*爷爷。”这飞来的喜讯可乐坏了我们。

  来到袁隆*爷爷的会议室,我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会儿,一位衣着朴素的人走进了会议室,若不是他与会议室中袁隆*爷爷的照片一模一样,我还真认不出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他黝黑的皮肤,和蔼的笑容,与普通农民几乎没有两样。

  因为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紧张的气氛蔓延了整个会议室,我们班的向崇紧张得都把要献给袁爷爷的红领巾给掉在地上了,可袁爷爷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仍然笑盈盈地望着他。

  “袁爷爷您好,我是洪塘中学二(1)班的王典维,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好吗?什么是杂交水稻?”哦,原来到了提问的时间,王典维率先抢到了机会。我按捺不住了,好不容易等袁爷爷回答完王典维的文体,立刻站起身来说:“袁爷爷您好,我是衬秋静,我想请问您,您发明杂交水稻的灵感来自哪里?”袁爷爷听到这个问题笑得更开心了。他这一笑使同学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袁爷爷望着我和蔼地说:“我呀,在一次下田时,发现一种水稻长得又高又大,于是,我把那种水稻的种子留下来,然后把它种到田里,像‘望子成龙’似的细心照看它们,可是到了秋天,它们却令我大失所望,水稻长的长短的短,我想呀,这植物是不会变种的,除非是天然杂交,从这里我来了灵感。”

  哦,原来是从失败中来的灵感呀。正当我还在消化袁爷爷的话时,张玉珍又提问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使会议室的气氛活跃了许多。

  袁爷爷不仅耐心地回答我们提的问题,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发明杂交水稻时的小故事。袁爷爷在研究杂交水稻时做的第一个实验失败了。杂交水稻的谷子少了,可叶子却多了,人家挖苦他说:“可惜人类不吃草啊!”这时,袁爷爷低下头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当有人认为应该继续做这个实验时,袁爷爷又马上把头抬了起来。听了这个小故事,同学们都会意地哈哈大笑起来,会议室的空气也好像在欢笑。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几个问题后,提问的时间就结束了,我们都恨时间走得太快了。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袁爷爷的实验田,一棵棵杂交水稻的杆子比我们中学生还高呢,一串串饱满的谷子把稻杆压弯了腰,放在手中掂一掂还真沉呢4着这些杂交水稻,我不禁想到了袁爷爷做过的那个梦:稻杆长得比大树还高,稻粒比花生米还饱满。相信那个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坐在回家的车上,袁隆*爷爷慈祥的笑容、朴实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眼前,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袁爷爷一样了不起的人。

  向袁隆*致敬作文 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中的每一粒米都要吃干净,这是人们的劳动所得。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左右突然传出来了一个噩耗,袁隆*爷爷去世了。我对袁隆*爷爷并不是很了解,后来在网上看到,原来人们*一夜是我国的水稻之父,我国的杂交水稻都是袁隆*爷爷一点一点研究发明出来的。才得以让我们吃上这么优良的大米饭。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在老师的手机视频上,我们看到了原*爷爷生前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的对话。先来介绍一下袁隆*爷爷。生于19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年,袁隆*已经亲眼见证了许多人民被饿死的惨烈状况。看着几百万人被活活饿死,袁隆*也立下了一个志向,让水稻覆盖全中国。于是*60年来,袁隆*,一直在实现它的这个志向,他每天都辛勤的到地下劳作看着每一种水稻的好处和坏处,把他们在杂交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水稻品种,这样的水稻可以结合两种水稻的优点。就这样袁隆*爷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辛的劳动着,我们每人餐盘里的米饭都有袁隆*爷爷的身影。是这位老人家花了大半生时间为我们创造着优良的食物。我们应该向袁隆*致敬。

  袁隆*爷爷还有一个梦就是禾下乘凉梦有一天晚上袁隆*爷爷梦到了比高粱还高的麦杆,和花生米一样,丰满的麦子,这样的小麦足以让全球剩下14亿人口都能吃饱饭了。袁爷爷带着他的团队奔波了60余年让这个梦不再成为梦,而是变成了现实。在视频的最后一点,记者问到袁隆*医院,您为什么不把你发明出来的新的杂交水稻拿到外面去卖呢,这样卖下来足有几亿美元那样多,你也不愁吃穿了。但袁隆*爷爷却说:“我不想当物质上的和首富,我要当精神上的首富。”这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

  袁爷爷用自己的一生来为我们创造了食物,现在我们应当倍加珍惜食物,知道这些大米饭背后的来之不易。还要学*袁隆*爷爷身上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向袁隆*致敬作文 8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向袁隆*致敬作文 9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

  向袁隆*致敬作文 10

  2021年的五月,是波折的,残忍的,不*凡的,他带来了地震带走了数条生命,带来了520的美好却带走了袁隆*爷爷。

  袁隆*,一位从小就在课本上如神一样存在的伟人,用一己之力承担起全国粮食问题,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如今中国人能吃饱了,他却走了。他不是神,却如神一般的存在,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他的功勋伟绩永不磨灭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5.22这位老人离开了我们,恍惚记得早上听到这个消息,那是满脸的诧异与震惊,一刹那就是满屏朋友圈的缅怀紧接着的就是满屏的辟谣和对媒体的谩骂,辟谣那时心中无限欢喜,袁爷爷只是为了让大家安心吃个午饭吧,午后他还是永远的离开了。谁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在一些时刻,中国人是团结的。人们自发送别袁爷爷,灵车所到之处停车鸣笛送别,万人空巷告别瞻仰,场面浩大动人心魄。他值得。

  他的一辈子都投身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哪怕在离开前的两个月,依旧身先士卒在稻田里投身研究,脑海里仿佛就浮现这位耄耋老人的佝偻背影。中国人的一口饭,袁隆*的一辈子,生病住院是因为在稻田里搞研究摔倒,意识尚存的最后一刻,记挂的还是田里的稻子。他的童年是颠沛流离的,头顶是日本人的飞机,身边是逃荒的人群,大地满目疮痍,他知道吃不饱饭有多难受,他却希望让所有人吃饱穿暖,他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夜夜攻坚克难做研究,换来不断突破的数字,挽回无数被饥饿折磨的生命,拯救了无数挣扎于贫困的农民,他始终记得自己经历过的灾难,倾注一生解决粮食问题。

  这位老人是和蔼的、可爱的、可敬的,他也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不服老不服输。他的一辈子不是用三言两语能讲述的,即使未曾与他谋面却深受其恩,心中与他分为亲*。不能亲自送别,却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慰藉。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荒。送别袁爷爷,您才是真的国士无双。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2)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精选10篇)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1

  袁隆*,相信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在他小时候,那个时候经常闹饥荒,整个中国都陷入饥饿当中。

  这时,刚刚考上大学的袁隆*,本来可以选择别的科目,可是他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中,他选择了农学。

  等他毕业后,他跑到一所农业学校,到那里教人们农业知识。

  因为那时的袁隆*心中有个梦想——填饱中国人的肚子,于是他决定培育杂交水稻。

  经过袁隆*好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培育出800多株杂交水稻的`苗,结果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这些苗就都被人连根拔起了。袁隆*很生气,但又找不着是谁。

  几天后,他在一个下水道旁边发现了几株没有被破坏的苗,他又努力陪着这些苗,最终,他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最后,经过他几十年的努力,他把水稻的亩产从300多公斤提升到1500公斤。

  因为袁隆*的坚持不懈,他才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从中获取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把事情做成。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2

  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打开新闻,一片黑白色的照片映入眼帘,一副老农民般的面孔上满是饱经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新闻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逝世”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袁隆*爷爷永远地沉睡了过去,他面色安详,去世时还面带着笑容。在去世之前,他就算于病危之际仍在关心稻子的长势。袁隆*,最终于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袁隆*,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但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脚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他以这番贡献,先后获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学术和职务。

  他曾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买的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在香港,一百元我买了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不论袁爷爷有多少钱,地位多高,他仍只是种水稻的人,一个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而无私贡献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是他一生的最好证明。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3

  在今天我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是南日的报道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爷爷去世了,因为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中国的粮食不多,袁隆*爷爷报考大学时候,他跟父母说他要学农,而他的父母一听说,傻孩子,学农多辛苦,你还是学别的吧,而袁隆*爷爷说了一句,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没办法,父母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袁隆*爷爷毕业后他来到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失败过无数次,当时他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不过多久,就不上了困难的事,他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不保障的话,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从这天起,袁隆*爷爷一直在学农业的知识,也在研究粮食怎么能够保障。结果在1973年袁隆*爷爷终于研制成功了新的中国也有了第一代杂交水稻。

  所以,在人们的心中,您就是我们真正的英雄,为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难关。致敬!袁隆*爷爷。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4

  袁隆*爷爷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他80多岁每天还坚持打排球游泳,现在年轻已经90岁了,已经游不动了,打不动了。但他还是在学*,他在办公室里全都是书,书桌上堆满了书,书柜里塞着满满的书。老师说有句俗话叫:学到老,活到老!90多岁了还在学*,我们现在在是小学生,更应该学*!

  有一天,一位记者来采访袁隆*爷爷,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呢?袁隆*爷爷说,因为几十年前人们吃了上顿就没有了下顿,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现象,希望长大了以后想不要再出现这种状况,就想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经过长期研究,他最终完成了这个愿望。袁隆*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在水稻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袁隆*一个人解决了半数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他非常的伟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费粮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辛辛苦苦钻研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难,提高之后,又浪费了。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多年过去,浪费粮食现象依然存在!希望人们不要浪费水稻,现在我们有饭吃了,却变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们应该要学*袁隆*爷爷这种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一心为人民的精神!老师说我们以后要光盘行动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袁隆*爷爷!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5

  在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袁隆*爷爷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爷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得之袁隆*爷爷逝世这个消息后,我心中非常难过,因为是袁爷爷的成就才让现在没有了饥荒,很少有人饿死的情况了。袁爷爷用他毕生的精力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现在,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

  手机里,新闻中也纷纷有人发文缅怀袁爷爷,在袁爷爷灵车的'途经之地,大多人都鸣笛致敬,还有许多人在路旁目送,也有人随着灵车一路狂奔,这也看出了现代的人对袁爷爷的尊敬。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袁爷爷造福了人类,造福了世界,在晚年期间依然努力为人民做贡献,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古时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就用丰收来表达了喜悦之情。的确,丰收就代表富裕和安康,袁爷爷您给我们带来了富裕安康,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会永远记住您,您的名字将永留青史!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6

  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一辆辆灵车从长沙医院缓缓行出,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他,有这样两个梦:“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

  袁爷爷虽然人已经不在了,但袁隆*爷爷精神依然还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他,让我们中国从饥饿辘辘,吃完一顿后都在想下一顿该怎么凑合了事,到每一顿饭吃到撑。都是因为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

  我要学*您的无私奉献。您一生只专注于杂交水稻,当您让我们的粮食更加丰富,产量更多的`时候,一心想的不是休息,而是想方设法让它产量更多,更丰富,想方设法把杂交水稻宣传到各个国家,让每一个国家都有杂交水稻,让每一个国家不再为粮食而发愁。

  上帝需要一个会种水稻的人,便把您请上去了。您享年91岁,您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太多太多,是时候该休息休息了。

  “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以后的每一粒米,每一粒粮食,我都会做到珍惜。您用生命换来了粮食,不珍惜怎么说得过去,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袁隆*爷爷,您虽然人已经去上边了,但我相信,您只是累了,想休息了,放心,我们会虽然失去了您,但也会成为您,你这种袁隆*爷爷精神我们也一定会发扬光大!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7

  大家知道我们吃的米饭是哪里来的吗?是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位伟大的英雄——袁隆*爷爷研究出来的。

  袁隆*爷爷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之脊梁,他养活了半数的中国人。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袁隆*爷爷是位真正的耕耘者,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他常说两个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还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他立志研究农业,让老百姓们填饱肚子。

  袁隆*爷爷总是拿着放大镜弯着腰在稻田间找好的.秧苗,一待就是一整天,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一次次改进,一次次学*,有时他怕种子被破坏,把种子绑在身上育苗,最终杂交水稻的成功,轰动了世界,养活了半数中国人,大家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爷爷因病去世享年91岁。

  爷爷去世了,留给我们的是他的杂交水稻,他的精神,是他的梦想,我们该珍惜粮食,努力学*科学,坚定自己的梦想,报效祖国,这是对袁隆*爷爷最好的纪念。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8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伟人——袁隆*爷爷。

  袁隆*爷爷是1930年9月出生的,小时候缺少粮食,袁隆*爷爷有时只能吃糠维持生命,所以袁隆*爷爷发誓他一定要让中国人吃上一顿顿的饱饭。1949年,19岁的袁隆*爷爷即将报考大学,袁隆*爷爷的家人反对,他却不顾家人的任何反对,还是执意报考了重庆湘辉学院农学系,23岁时毕业,毕业后袁隆*爷爷来到了偏远的湘安农学院任教,袁隆*爷爷一待就待了18年。袁隆*爷爷被中国人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是中国工程院院的士——袁隆*爷爷。他是湖南省**原副**,袁隆*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爷爷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得知袁隆*爷爷去世这个消息后,眼睛里逐渐冒出了米粒大泪水。心里是多么的痛苦啊!多么的伤心啊!多么的悲哀啊!我正在手机上搜集关于袁隆*爷爷的资料时,我看到了一个视频——袁隆*爷爷去世的第七天,也就是2021年的5月29日。在医院袁隆*爷爷老伴的床头,飞来了一只人们从未见过的很大的蝴蝶。很多人看到后都看哭了。这是多么感人呀!

  袁隆*爷爷您养活了半个中国的人民,如今您走了,我怎能不悲伤,怎能不悲痛呢?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您没有放弃,您的这种精神,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

  袁隆*爷爷我们永远爱您!您一路走好!(指导老师:李其贤)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9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去世。袁爷爷的去世,对我们这些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袁爷爷这一生都为了让我们吃饱,所以,我们要向袁爷爷致敬。

  袁爷我一直都在对我们说他一生中的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这两梦都是为了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因为袁隆*爷爷曾看到太多的人因吃不饱饭而死。因此,他学*农业,就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吃饱饭。

  我们全国所有人都非常地感谢袁隆*爷爷,感谢他的苦苦付出。可大家又曾知道他在背后又承担了些什么。袁隆*爷爷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叫“妈妈,稻子熟了”。整篇文章都在写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怀念,并痛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多抽些时间陪陪自己的母亲,哪怕就一次。这篇文章看哭了许多的人。

  现在袁隆*爷爷走了,他不在了,我们永远也见不到他了。敬爱的袁爷爷,我们会永远记住您。

  稻香致敬袁隆*作文 10

  我有许许多多敬佩的人,可我最敬佩的'人还是“袁爷爷”。袁隆*爷爷曾多次公开表示“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

  一九六零年,罕见的天灾,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爷爷看到不知有多少人饿死在路边。

  上世纪七十年代,袁隆*爷爷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可大规模推广的杂交水稻,产量比普通水稻增产几百斤。让几百万人远离了饥饿。

  袁隆*爷爷一生钻研水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多天都泡在田中,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一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世人远离饥饿。“禾下乘凉梦”是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種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样大,他和同事,助手们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袁爷爷一生甘做一粒种子,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徝得我们学*。如今,他已经远离了人世,但他的精神与世长存。我做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是好好学*,长大后要为袁隆*爷爷未完成的两个梦想做出贡献。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3)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精选10篇)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1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2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湖南长沙的一个街道上,一辆灵车从医院里缓缓驶出,上站满了许多人,他们有的哭泣,有的献花圈,还有的再说:“袁爷爷,一路走好!看到这个画面,我不仅想到了袁爷爷的一些事情。

  袁爷爷是我们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出来的水稻数量多而且重量大,以保证让种植水稻的国家仅能解决温饱。但是在以前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却不是这样。

  记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当时的中国十分贫穷,解决温饱都十分的困难。因为当时的粮食十分难种,一亩地一年的收成不到300斤。一家人一年的收成在300斤,远远不能让家人们吃饱。

  但是当袁隆*爷爷开始研究水稻之后,我们新中国的温饱问题是成功解决了!袁隆*爷爷在1961年7月的一天,在农田里发现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杂交水稻,于是开始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袁隆*就开始全身投入发明杂交水稻的实验中,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先后发明了第一二种杂交水稻,产量不下100吨左右。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中国的温饱问题是成功解决了。

  但是发明了第二代杂交水稻之后,袁隆*并没有停下来,开始发明了第三代,在后来的的几年中,袁隆*的团队不怕艰难,终于发明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产量是接达到几千吨。

  在袁隆*爷爷七八十岁的时候他还说要把杂交水稻搞到几万吨,他还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把杂交水稻带到世界的梦想。

  现在我体会到了粮食来的十分不容易,所以我要好好的珍惜粮食,不去浪费粮食,好好去吃我们身边的每一顿饭。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3

  1930年,袁隆*出生了。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中国要忍受饥饿和贫穷?等到袁隆*高中毕业,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但在他的学业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难。上了大学是好事,可是学啥?父亲的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走入仕途,升大官,赚大钱。可袁隆*不乐意呀,他不喜欢钱,偏偏喜欢花花草草。在袁隆*的心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着异常的.向往。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在那几年,他边教课边学*,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给自己提问题。课堂外的他,经常埋头在田野间,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来了,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人们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就连袁隆*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愁得连觉都睡不好。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人民挨饿的景象就是他的动力,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着大太阳,脚踩在烂泥里,弯着腰一点点地观察、寻找,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可这仅仅是第一步。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为了可能。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4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5

  袁隆*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得主。

  袁隆*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生有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他的一生也在实现这两个梦想。从1960年袁隆*偶然发现一株颗粒很大的水稻,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研究杂交水稻的路。

  20xx年9月,袁隆*创造了一亩田产1149公斤的世界纪录,震惊了全世界。从此,“东方魔稻”在全球推广。几年前,国外有人撰文说,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当时就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有一个亲戚曾经说他长得很丑,袁隆*没有反驳他,而是说:“对啊,我丑得很帅啊!”从这句话中完全听不出他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

  他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路上,不是一马*川,而是困难重重。就拿他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他在一片实验田里种了700株水稻,而第二天却发现稻田里一株稻子也不剩了,还是在一口枯井里发现了仅剩的5株实验水稻,这件事不仅没有让袁隆*放弃研究杂交水稻,反而更加坚定了要研发出杂交水稻的决心。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星。袁隆*一生共获得了11项国际大奖。

  20xx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国士无双,举国哀悼,愿天堂有稻穗如葡萄大小的水稻。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6

  袁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身上,懂得了*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7

  《我有一个梦》这首歌的词是一位老人抒发内心的呈现,他有着伟大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给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

  这位老人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越挫越勇;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自负,不断的制定目标,不断的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

  这位老人他很朴实无华,他就是一颗定海神针,能带给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爷爷,一位非常慈爱的老人,我曾经看过老人的一篇采访,其中他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啊,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我亲眼见过”主持人接着问:“您是不是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老人连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知粮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访中的神情,大有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了让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样食不果腹,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攻坚之路!

  他瘦瘦小小的一个人,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的,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低调,他的。奖项非常的多,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攻坚克难,一丝不苟!

  还记得老人给自己母亲写的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饿肚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积攒了多少想对母亲说的话,多少的`悔,多少的盼,这已成为老人永远的惦念了!

  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主动的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的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终于放心的离开了。

  袁隆*爷爷对您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您一路走好!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8

  《我有一个梦》这首歌的词是一位老人抒发内心的呈现,他有着伟大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给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

  这位老人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越挫越勇;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自负,不断的制定目标,不断的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

  这位老人他很朴实无华,他就是一颗定海神针,能带给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爷爷,一位非常慈爱的老人,我曾经看过老人的一篇采访,其中他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啊,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我亲眼见过”主持人接着问:“您是不是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老人连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知粮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访中的神情,大有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了让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样食不果腹,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攻坚之路!

  他瘦瘦小小的一个人,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的,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低调,他的。奖项非常的多,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攻坚克难,一丝不苟!

  还记得老人给自己母亲写的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饿肚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积攒了多少想对母亲说的话,多少的悔,多少的盼,这已成为老人永远的惦念了!

  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主动的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的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终于放心的离开了。

  袁隆*爷爷对您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您一路走好!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9

  在前一天的时候,我们中国一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爷爷去世了,年仅91岁,他是为了让中国的杂交水稻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整个世界不再饿肚子而牺牲,他看到这条消息,我心里顿时原来种植粮食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啊!那么我下来也要好好的吃饭。

  就拿这几天在学校来说吧,因为这几天在学校我们是要进行中午吃饭。然后我就发现许多同学都有剩饭的情况,这些剩的饭他们都将它倒进参与桶里就这样将它遗忘在那里,可是,买中1千克的粮食就非常的困难。在以前的时候。杂交水稻还没有彻底开发来的时候,大街上都有许多要饭的,并且每个人都吃不饱肚子,就算今天这一顿吃饱了,但是明天也就不知道吃什么了,甚至在那个时候还有彷徨,因为吃不饱饭。许多人都去那些富人家里做保姆,好能吃饱饭。

  袁隆*爷爷再一次出去时就到了一个地方发现有一些草竟然在水上生长,袁隆*爷爷就收到了这样的启发,于是他就开始刻苦的研究这是为什么,最后他就发现了那些粮食在水上也可以生长,并且这里面积也不大,成功的几率却很大,于是袁隆*就开始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终于他研究出来了杂交水稻,他就将他进行投放研究,他经过了许多次的实验,开发了许多次的杂交水稻试验它发明的杂交水稻,一次比一次强盛,一次,第1次好,从原来的每公斤1千千克,到现在的每公斤将*一吨,让人们脱离吃不饱的现状。

  当在袁隆*爷爷去世时的这个消息,让我非常的震撼,他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他是为了他的梦想而牺牲的,的两个梦想都是要付出毕生的兄弟他一个梦想是要让人们吃饱饭,另一个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走遍全世界,白龙*也遇到这种精神我们也要学*。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就要从小坐骑节约粮食。

  向袁隆*爷爷致敬作文 10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是袁爷爷让我们家家衣食无忧,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袁爷爷,你是人民的救星,是伟大之人。

  他在他的一生中,他有两个愿望,“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他30岁那一年之前,中国闹了一次饥荒,他亲眼看到有许多人饿死了,有些人在大街上要吃的,饥荒年代所有人都没得可吃,怎么会给他们一些呢?当时中国死伤一片。和中国**战争中的死伤人还多,在那时他就立下了一个志向:让杂交水稻覆盖全国,让每个人都吃得饱,而杂交水的意思就是将一个写到和另一个品种的水稻相结合,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新的水稻,这种水稻结合了一种水稻的好处与坏处,还有另一种水稻的坏处与好处。

  有一次记者向袁隆*爷爷问道:“你为何不将这些新的杂交水稻,拿出去大卖特卖呢,这样子还能卖个好价钱能赚还10亿或者百亿,你这样子你不用愁吃喝也不用愁穿的住的。袁隆*爷爷却说:“我不想当世最富有的人。我只要当精神上的首富,我就满足了。”如此可见,他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其中含有着他的精神和品质,就比如他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和他为那全世界人民着想的精神。

  袁爷爷将自己的一生都用来为我们,研制新型水杂交水稻,现在我们不能浪费食物,而是要更加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谁也不知道,一粒大米背后付出了多少劳动力和物力,我们要学*袁隆*爷爷的淡泊名利和他的品质精神。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4)

——致敬袁隆*优秀作文 (菁华6篇)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的电影。就觉得袁隆*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的心里呀!过了一会儿,袁隆*的心情开始缓缓地*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袁隆*爷爷——杂交水稻之父,于20xx年15月22日13时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爷爷,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心里一阵哽咽,哭也哭不出来,有种莫名的难受。虽然我对您不太能够了解,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让*人填饱了肚子,让全世界减了少了饥饿。我就心生敬畏。您太伟大了,我向您致敬!

  看了新闻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还带着团队在海南三亚发展科研,您和团队一直在刷新水稻产量记录。第一次觉得名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一颗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长长的踪迹。但是袁爷爷,我坚信,以您命名的星星一直挂在天上,一直闪烁着亮眼的光芒。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到全国上下都在为您送行,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于泰山,值得我们永远悼念,铭记在心。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颗粒无收的土地,哭声直上千云霄。一把稻米,还怕农民没有饭吃?“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一片土地,一片水稻。夏日的风吹过稻田,小小的稻苗随风摆动,似乎是一片夏日的悠闲。可稻苗永远也不会知道,一位老人不会再开着小车在田间,小心地培育它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有的'同学崇拜电影明星,有的同学崇拜飞行员,有的同学崇拜歌星……而我的偶像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袁隆*,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省。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使袁隆*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清楚地意识到: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人类的生存法则。

  他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让天下受苦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依据对生物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仔细观察和反复推敲,他论证了天然杂交稻。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他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袁隆*爷爷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他还努力地为*的水稻事业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年华。

  我也要好好学*,像袁隆*爷爷一样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教我背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只知道跟着妈妈读,直到上学了,学*了这首古诗才明白它的真正涵义,才知道我们每餐吃的一粥一饭是多么来之不易的。

  袁隆*爷爷,被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穗子象扫帚那么长,颗粒象花生米那么大,沉淀淀地低垂着头,风儿吹来,稻花飘香,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多么美好而又伟大的梦想啊!我们最尊敬的袁爷爷,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妈妈说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袁爷爷,我们*十几亿的人民都不一定能吃得上饭呢。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吃饭,不要再浪费粮食,要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上帝总爱玩一些恶作剧,就在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点多,我们尊敬的袁爷爷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天空也好像知道袁爷爷要走了一样在伤心地哭泣。我想起妈妈总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神羊和稻谷的故事,妈妈说袁爷爷就是神羊,他为人民从天宫“偷”来了稻种,他累了,他的使命完成了,他又回到了天宫。我含着泪读了一遍袁爷爷您生前最喜欢的诗,为爷爷送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一定好好学*,长大后做一个象您一样的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20xx年5月22日,湖南长沙下了整整一天的雨,天阴沉沉的……忽然,传来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于下午1点07分离开了人世。

  他曾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大饥荒,他见过许多人吃不饱变得骨瘦如柴,最后导致死亡。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让全国人民吃饱饭,一个梦想在他心中扎下了根:稻子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把还长,谷子比花生还大。为了寻找雄性不孕水稻,他花了20年时间,只找到了4株,后来还被人拔了,他依旧不放弃,坚持不懈。

  如今,因为袁隆*爷爷的`科技成果,*人终于吃饱了饭,而且把饭牢牢地端在了手上,为了解决世界其它人口吃饭问题,他还有一个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沙漠、礁石上等恶劣环境下长出水稻,让世界人民不再挨饿。他的博大胸怀,让人钦佩。

  他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像他一样致力于助人为乐的幸福事业。

  我的眼前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金黄的田野中,稻穗低下头,弯着腰,突然,一阵风微微拂过,一股稻香扑面而来……

  20xx年x月x日,“*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公布。*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毫无悬念地位居“*首届心灵富豪榜”之首。

  主办方给他的评词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当得知自己名列“*首届心灵富豪榜”之首后,袁隆*依然带着宽厚的笑容说:“对我来讲,上了太多的排名榜,也对各种排名失去了兴趣,却唯独看重这个排名榜。

  因为,主办方给我的评词,对我大辈子做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总结。虽然财富可以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而要让心灵真正富裕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所以,我对这个排名深感欣慰。”

  做一个富有爱心和勇于进取的人,让我们的心灵富裕起来。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5)

——向袁隆*致敬的优秀作文(10)份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爷爷,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举国上下无不哀痛。

  中国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记得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讲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仍旧连饭都吃不饱。多亏袁隆*爷爷研究出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中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美好时代,对于袁隆*爷爷的了解甚少。为了让孩子们铭记袁爷爷,学会感恩,珍惜粮食,*日,县机关幼儿园大四班开展了“致敬袁爷爷”思政活动。

  老师组织幼儿观看袁隆*爷爷杰出贡献的相关视频,了解袁爷爷的伟大事迹。孩子们对袁爷爷的敬意油然而生。班上开展了“我为袁爷爷画水稻”绘画活动。孩子们画得多认真,如果袁爷爷能够看到孩子们的礼物,一定很欣慰。师生抓实“光盘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们背得朗朗上口,也体会到“辛苦”的含义:“我们十分感谢袁爷爷,一定珍惜粮食!”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当思袁爷爷。通过“致敬袁爷爷”活动,孩子们深刻铭记袁爷爷,珍爱粮食,认真学*,做一颗向上的“水稻”种子,早日实现袁爷爷“禾下乘凉”梦想。

  袁爷爷是我们的生命保护神。因为如果没有他,我们就吃不上大米饭,因为袁爷爷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所以他才想让大家都吃饱饭。

  袁爷爷在种水稻的时候是很辛苦的,当时研发杂交水稻的时候,经常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吃了好多苦。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好多好多的水稻品种里,找到一种杂交水稻,培养出一种高所以我们在吃米饭的时候产量的水稻,让我们大家都吃上了大米饭。因为袁爷爷千辛万苦的给我们研究增产水稻,要想起袁爷爷,不要浪费粮食,让我们把米饭吃完,进行光盘行动。

  大家要让袁爷爷知道你是一个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为了感激袁爷爷的辛苦付出,我们要向共和国脊梁——袁爷爷致敬!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袁隆*爷爷说过的话,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在网上查资料时认识了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爷爷。袁隆*爷爷*头小脸,其貌不扬,经常戴着草帽,卷着裤脚,在田里做试验,让你第一次看见他照片时绝想不到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袁隆*。

  但是没有想到袁隆*爷爷,只活到了91岁,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就非常的伤心,袁隆*爷爷这样伟大的人,应该被上天所眷顾。

  袁隆*爷爷出生在1930年9月7日,在他的一个夜晚,他做了一个梦,就是禾苗像高粱苗一样高,米像花生一样大。不管风吹雨打,禾苗都不会被折断或被烧烂。袁隆*希望这个梦可以实现,也把它命名叫做禾下乘凉梦。一直到了中国人每天都能吃上饱饭,就开始了,对杂交禾苗进行了研究。

  经过了几年的研究终于研究出了杂交禾苗的配方,别人称他为“水稻之父”。这时别人国家用几千亿来买这种技术,但袁隆*,拒绝了它始终记着他的梦是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吃饱饭,他没有为这些金钱所迷了眼。

  我相信袁隆*的这种精神和品质一定会流传在世界上代代相传,像王冕写的诗一样,“只留清气满乾坤”。让更多人学到袁隆*的这种精神。

  在今天下午大概1点左右的时候,我们整个中国迎来了一个比不幸还更不幸的一个日子,因为被我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爷爷去世了,对,没错,就在今天下午1:07左右的时候,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走了,他一生只活了91岁。

  袁隆*爷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几乎贡献给了中国,自己只留下了短暂的几分钟来让自己歇一会儿。

  袁隆*爷爷他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梦想,他希望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能吃上一口饭,这几乎是他一生中最希望实现的梦想了,袁隆*爷爷说过:他等待的是考试,而考生就是水稻,分数就是亩产,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袁隆*爷爷是多么厉害啊,袁隆*爷爷也希望能够活到100岁,这样,他就有足够的力量来研究了,可是他却只活了91岁。袁隆*爷爷还有最后一个梦想,那么他就是希望大家也都能吃上饱满的.米饭,全国77亿人都不再因为没有饭而感到挨饿了。

  袁隆*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并任湖南省**副**、全国  袁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  这就是我们中国为什么偏偏把袁隆*被给评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因为他很厉害,为中国做了很多贡献,这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刚坐在饭桌上,吃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你也许会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但是,袁隆*爷爷却在2021年5月22日13:07,他却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爷爷的逝世就像突如其来的巨石,打破了人们心中一道美好的时光。袁隆*爷爷的逝世让全国人都十分悲伤,大家都处于悲伤的阶段中,而在悲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袁隆*爷爷的精神,袁隆*爷爷逝世了,我们更应该努力的"成为"他,像他一样努力不放弃!

  在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关于袁隆*爷爷的视频,从视频中我看到袁隆*爷爷在世时满脸的皱纹,看到了91岁的高龄人应有的仓促,但是却发现袁隆*爷爷的心却是永远年轻的。我了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小的时候成绩优异,父母想让他走重点大学。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学农是一门更好的专业,因此跨进了"农门"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当上了一名中级教师,他那个时候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长得又挺立又健康,这时便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斤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公关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毕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讲座上还说过,“我的人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水稻遍布全球梦。”

  袁隆*爷爷,我们以后会好好吃饭,不剩一粒米,我们会永远记住您。虽然您已经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我们不会忘了您,你永远在我们心里,你的精神会长存。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是多么美妙的梦境!谁能不为一位水稻科学家对事业的如醉如痴,梦魂牵绕,发出由衷的赞叹呢?

  袁隆*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不趋时,不趋利,不赶时髦,不做“时尚才人”,不要把自己当“商品”。“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孟子》)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搞文学专业的改行当律师,学遗传的去当会计,学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挤……所谓“跳槽”,往往给自己出难题,结果像郑人一样,成了失败的典型。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假如做学问的人一味适应“市场需要”,想要多出几个袁隆*这样的科学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所*和能力所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是无所专长、一无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胡适口述自传》)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湖南长沙的一个街道上,一辆灵车从医院里缓缓驶出,上站满了许多人,他们有的哭泣,有的献花圈,还有的再说:“袁爷爷,一路走好!看到这个画面,我不仅想到了袁爷爷的一些事情。

  袁爷爷是我们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出来的水稻数量多而且重量大,以保证让种植水稻的国家仅能解决温饱。但是在以前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却不是这样。

  记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当时的中国十分贫穷,解决温饱都十分的困难。因为当时的粮食十分难种,一亩地一年的收成不到300斤。一家人一年的收成在300斤,远远不能让家人们吃饱。

  但是当袁隆*爷爷开始研究水稻之后,我们新中国的温饱问题是成功解决了!袁隆*爷爷在1961年7月的一天,在农田里发现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杂交水稻,于是开始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袁隆*就开始全身投入发明杂交水稻的实验中,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先后发明了第一二种杂交水稻,产量不下100吨左右。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中国的温饱问题是成功解决了。

  但是发明了第二代杂交水稻之后,袁隆*并没有停下来,开始发明了第三代,在后来的的几年中,袁隆*的团队不怕艰难,终于发明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产量是接达到几千吨。

  在袁隆*爷爷七八十岁的时候他还说要把杂交水稻搞到几万吨,他还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把杂交水稻带到世界的梦想。

  现在我体会到了粮食来的十分不容易,所以我要好好的珍惜粮食,不去浪费粮食,好好去吃我们身边的每一顿饭。

  作为大科学家,袁隆*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并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梦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永远忘不了2021年5月22日13:07。手机屏幕上的浮悬窗,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在13:07去世。看到这条消息,我的心不禁咯噔了一下。

  袁隆*爷爷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就是袁隆*爷爷获得的称号,荣誉。

  1953年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土地,中国人的饭碗要自己端牢。为了不让人们再继续饥饿下去,袁隆*在1949年的高考的时候报考了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之后他下乡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在稻田里时,他无意间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这株水稻是天然杂交稻,第2年他播下了水稻的种子,结果长出来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歪的歪,斜的斜。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一定就不能成功。上世纪六十年代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他的助手又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在养成的时候,水稻的颗粒比原来减产了30%,而水稻的叶子比原来增加了70%,这给袁隆*爷爷一个巨大的打击。

  又经过8年的磨难,总算研制出了杂交水稻,并在全国推广。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以最快的速度推广。稻田每亩就产了900斤,这是多么大的数字啊!可没等到1300斤,袁隆*爷爷就……

  袁爷爷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虽然袁爷爷去世了,但我们会帮他实现!

  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声,5月22日下午1.07,爷爷去世,长沙路上连爷爷的灵车缓缓驶出长沙的人嫩多,跟在灵车后面说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百姓都面黄肌瘦……袁隆*也亲身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见证了严酷的现实,想起旧社会,想起了人民的困苦,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新品。

  袁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在1961年研究出杂交水稻,正式这个研究成果就能养活了四亿四五亿人口,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在疫情还未过去的暑假里,我们就开始在网上了解您,您为这个国家贡献的力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您说不定我们的祖国就没有了粮食,就没办法发展起来。您用水稻救活了亿万人,我真的很敬佩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以食为天,长大我也想当一名专门研究农作物的专家,要做一个不怕吃苦,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条件允许,10年以后,我想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再次种下属于我自己的农田。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6)

——致敬袁隆*院士作文(十)份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是多么美妙的梦境!谁能不为一位水稻科学家对事业的如醉如痴,梦魂牵绕,发出由衷的赞叹呢?

  袁隆*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 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不趋时,不趋利,不赶时髦,不做“时尚才人”,不要把自己当“商品”。“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孟子》)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搞文学专业的改行当律师,学遗传的去当会计,学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挤……所谓“跳槽”,往往给自己出难题,结果像郑人一样,成了失败的典型。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假如做学问的人一味适应“市场需要”,想要多出几个袁隆*这样的科学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所*和能力所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是无所专长、一无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胡适口述自传》)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

  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袁隆*”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则是我家这个“袁隆*”。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说起来是个名牌大学生,但实际就是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都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即使戴上大草帽,皮肤也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但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已经退休十几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早稻来。他说,这种早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对付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早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没有哪一天不去观察、记录,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尽管没有袁隆*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我心中,和袁隆*一样了不起!

  前不久,中非农业研讨会上,年届90岁的袁隆*用流利的英语完成了直播演讲,赢得网友的纷纷点赞。*日,袁老接受了央视《面对面》的采访。即使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齡,袁老依然坚持上班。他的办公室码放着成堆的资料,而桌上的眼镜和放大镜格外引人注目。他表示:首先用眼镜,眼镜不行就用放大镜。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他还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实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高粱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现在,每公顷稻子的产量可以高达18吨。当记者问他希望稻子能高产到什么份上时,袁老说:“这个是没有尽头的,不封顶。”

  微言大义:梦想不熄,行动不止。90岁高龄的袁老坚持用大爱和担当为世界奉献着光和亮,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为梦想奋斗呢?

  适用话题:追求无上限;分享;我的梦想……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世91岁。

  袁隆*,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原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发民协会会长,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星”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的敬意。袁隆*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袁隆*爷爷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梁还高,他和同事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的这个梦或许梦想成真,因为他追求梦想的脚步没有停止。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有没方向就没有生活。

  袁隆*条爷曾经说过: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也能使一个大国进步。就这样,袁隆*爷爷一步一步地十分努力地要完成自己的梦想。

  袁隆*2017年9月"相两优900年(超优干号)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世界纪录。

  袁隆*爷爷也是一个十分有理想热爱生命的人。在他8岁时,他的弟弟把他从船上推下去,袁隆*不会游泳,紧急时刻,被鱼民所救。后来一定要学会游泳,因为自己个子矮,老师没有选他去游泳比赛,可是他没有放弃,他偷偷溜进去,老师可怜他,就让他去了,他在比赛中获得全县第一,全市第一。他还喜欢弹琵琶,跳踢踏舞。

  袁隆*爷爷是个幽默的人,袁隆*小时候很丑,可是他总是用幽默的语气来回答对方,有一次,他的亲人说他丑,他说:"我是很丑,那是丑中的帅。"

  袁隆*爷爷,为祖国创造出无数的贡献,他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食用问题,他坚强,他忧国忧民,他有坚定的信念,为袁爷爷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台上传开了:袁隆*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国士无双,缅怀!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常年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

  袁隆*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顾问。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 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为 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 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 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7)

——致敬时代楷模袁隆*院士作文800字(精选10篇)

  不畏艰难,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袁隆*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引用指导:袁老与钟老这对“衣食”无忧组合,可以用作联系现实的素材。袁老发展杂交水稻,解决饥饿问题,造福世界人民。钟老疫情危急时挺身而出,坚守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二老以一己之力,造福万千人民。

  适用角度:责任,博爱,鸿鹄之志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引用指导: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而七十多岁的高龄的袁隆*在获500万科技大奖之后仍然一天下田两次。“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老用行动告知我们: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日复一日田间的暴晒,让袁隆*变得瘦削、黧黑。可这也正体现了他的坚持、努力与敬业。适用角度:实践,敬业,努力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就是中国的脊梁。

  说道袁隆*,大家不会感到陌生,那位伟人距离我们离去的时间,已经将*一年了,他为国家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的精神,值得被每个人歌手。

  他为什么能成为伟人,为什么从中国的田地里走出这样一位世界级科学家?

  在袁隆*少年时期,他就亲眼看到了有许多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街头的人。那时,他立志学农,发誓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吃的上饱饭,这个愿望在当时看起来遥不可及,但他不怕困难,也不会去放弃,他的母亲也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袁隆*在追逐这个梦想的过程中,他遭受过许多的困难与挫折,在那段时间里,质疑,失败,如同家常便饭;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的坚持,证明他有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这份勇气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来自心中的信念。

  工作期间,难上加难他乘车几经周转,来到南方各地,这么做的目的是只为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终于,在他不懈努力之下,在某地找到了。后面将它带了回去,经过日夜反复观察与实验,第一批杂交水稻被研制出来。

  袁隆*成为了全世界皆知“杂交水稻之父”。他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他没有失败和退缩。成名后的袁隆*没有被金钱的地位所迷惑,他将这些“碍于事业的事物”看的比水还淡,他说:“我始终将事业放在第一位,不能是为了名利而去搞研究,那就会一定到挫折就泄气”

  袁隆*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四颗心。一颗少年立志为天下饱暖的责任之心;一颗不惧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之心;一颗淡薄名利和地位的淡泊之心;一颗报忠祖国与人民的赤子之心,无心同体,终成就一代伟人。

  每次手里拿着一碗米饭,我都会想起那个在水稻田里辛勤试验的老人,中国各人民万分感谢他的贡献。让子孙后代得以享受,他以前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光辉,我到底是浅才薄学,似乎用什么词语都不能概括他的一生的奉献。

  他可以被称为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每当我们听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我们就会想到袁隆*。

  袁隆*是个伟人,他发明出了水稻,让我们吃上粮食。袁隆*在小时候就很喜欢学农,妈妈却告诉他说:“孩子,现在,你必须学会劳动。”后来他学*了很多的爱好,但他一点都不喜欢,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母亲却很担心他,“你会苦一辈子的”母亲说。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那颗坚定的信念稻穗低垂的时候,稻子就要熟了。可是他的妈妈已经不在了。袁隆*一生都牢记着妈妈教他:“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今天,他是去远方寻找最亲爱的妈妈去了。六岁时的他,和同学们一起去园艺里参观,从那以后,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希望以后能学农,长大能创造出稻谷。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袁隆*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他只要在。他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从此以后,他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梦见自己禾下乘凉梦,袁隆*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是他永远的梦想。其实他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袁隆*爷爷曾经说过:“人像一粒种子,我们要做一粒好种子。我觉得袁隆*爷爷是一位舍己为公的人,他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他每天都在田里研究水稻,最后他成功了。他为我们发明出了粮食不让我们挨饿,他也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是我们值得我们去学*的人,袁隆*是我们的水稻之父,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袁隆*一样,我们祖国做出贡献,每当我们在吃粮食时,我们一定要记住袁隆*。

  袁隆*爷爷一路走好!

  “真正的离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是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清晨,有人永远留在了昨天”——题记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九十岁高龄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国家交谈;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拥有这个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谁?没错,他就是我最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

  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大半生。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烈,为解决发展中的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山河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爷爷去世了,未曾蒙面,看到消息已泪流满面。他终究是离开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最诚挚的最深沉的爱,踏着七彩祥云离开了。

  人类文明中总有几个时代之子推动着族群的前行,完成使命后又变成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赶着去创造下一个奇迹了,他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袁爷爷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继往开来;为生民立命,彰显大爱;为万世开太*,家国情怀。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在前一天的时候,我们中国一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爷爷去世了,年仅91岁,他是为了让中国的杂交水稻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整个世界不再饿肚子而牺牲,他看到这条消息,我心里顿时原来种植粮食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啊!那么我下来也要好好的吃饭。

  就拿这几天在学校来说吧,因为这几天在学校我们是要进行中午吃饭。然后我就发现许多同学都有剩饭的情况,这些剩的饭他们都将它倒进参与桶里就这样将它遗忘在那里,可是,买中1千克的粮食就非常的困难。在以前的时候。杂交水稻还没有彻底开发来的时候,大街上都有许多要饭的,并且每个人都吃不饱肚子,就算今天这一顿吃饱了,但是明天也就不知道吃什么了,甚至在那个时候还有彷徨,因为吃不饱饭。许多人都去那些富人家里做保姆,好能吃饱饭。

  袁隆*爷爷再一次出去时就到了一个地方发现有一些草竟然在水上生长,袁隆*爷爷就收到了这样的启发,于是他就开始刻苦的研究这是为什么,最后他就发现了那些粮食在水上也可以生长,并且这里面积也不大,成功的几率却很大,于是袁隆*就开始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终于他研究出来了杂交水稻,他就将他进行投放研究,他经过了许多次的实验,开发了许多次的杂交水稻试验它发明的杂交水稻,一次比一次强盛,一次,第1次好,从原来的每公斤1千千克,到现在的每公斤将*一吨,让人们脱离吃不饱的现状。

  当在袁隆*爷爷去世时的这个消息,让我非常的震撼,他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他是为了他的梦想而牺牲的,的两个梦想都是要付出毕生的兄弟他一个梦想是要让人们吃饱饭,另一个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走遍全世界,白龙*也遇到这种精神我们也要学*。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就要从小坐骑节约粮食。

  一个人将一生献给一片土地,只为坚守一个梦想。——题记

  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田埂上的背景,您那一件件廉价的花衬衣,您那台“世界名车”奇瑞….这年夏天,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背灼炎天光

  烈日当头,稻浪滚滚。您肩杠农具,兜揣放大镜,在没腿的泥中满跚。低头端详,您脸上的老年斑正是岁月的勋章,花白的银发让您更加精神。手捧稻穗,您深陷的眼窝渐渐有了光彩,闪烁的瞳仁与微笑流光溢彩,您用汗水浇灌出这沉甸旬的黄金稻。

  从实验田这头一路俯首仔细观察到那头,身影遂渐被拉长,一趟来回,一背汗水。每日都如此艰辛,您面朝稻叶背顶炎阳,偶尔才坐到树阴下,在夹子本上记录所得。火热的烈日从东方升起爬到山顶,又顺着西边的树梢徐徐滑下。

  但惜夏长

  时光如川,又是一年稻丰时。夏日转瞬即逝,稻儿们奉出颗颗金黄,摇曳在微风中,您立于田埂之上,双手插腰站定,极目四望,满眼金黄,不禁咧开嘴,憨憨地笑了,满脸的自豪与兴奋。

  但您总叹息夏天太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是啊!“贪心”的你又怎么可能知足呢?您将水稻每公顷15吨的产量提升到每公顷18吨,将高产水稻变成海水稻。水稻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长,都凝聚着您的无尽心血啊!若不是当年历经饥荒,若不是当年的深痛怦击,又怎么能“贪得无厌”,怎么能开创水稻的新纪元,救济苍生呢?

  15元的衬衫,50元的衣服,100元的鞋子,260元的手表,是您!怀揣着永恒的赤诚之心,是您将一生都献给深沉的土地,一生都专注于陪伴在水稻左右,解决了全国、全洲乃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向您致敬!还是您!

  手执水稻,痴迷一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个夏天,稻子熟了,金浪翻滚,而您却永远地去了,去追求那个永恒的梦,您也许化作了天的一颗明星,闪闪烁烁间看着我们吃饭呢……

  前几天,我看了《袁隆*》这部电影,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热血沸腾,我的心久久不能*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袁隆*爷爷是一位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意志坚强、奋斗终身、的人。以前的水稻产量很低,可是在袁隆*爷爷的不懈努力下,反复地研究和实验,终于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了“水稻之父”,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爷爷在工作中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中所要具备的,这使我深有感触。昨天,我在楼下学玩滑板,我刚站上去,妈妈还没来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个四脚朝天。我连忙站起来,拍拍屁股上得尘土,说:“什么破玩意儿呀?还没等我站上去就给我送了个礼!”我赌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看着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将法说:“以前你总是缠着要我给你买滑板,现在给你买了,可你又不敢学。嘿——我还是把它送给别人算了!反正留着也没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勇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小看我,我要让她对我刮目相看。这时,袁隆*爷爷的影子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学会玩滑板。可我刚一站上去,又摔了下来,害得我青一块,紫一块,手也擦伤了。妈妈看着有点心疼了,也劝我暂时不练了,可我却不依了。经过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我终于学会了玩滑板。

  通过观看了这部电影和我学滑板地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永不言败是驶向成功的风帆!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要让袁隆*爷爷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中,要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生命奏响动听的乐曲!

  1930年9月7日,一个注定伟大的人出生了,2021年5月22日,一位享誉世界的人去世了。他就是我们的袁隆*爷爷。

  袁爷爷出生于战乱时期,见证了饥荒的可怕,患难时期粮食对人民的重要性,于是袁爷爷暗下决心,长大之后要让群众任何时候都有粮食可以食用,要让中国不再出现饥荒。

  他努力学*,23岁时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一直坚持研究水稻产量,在田中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根据这株水稻,他研究出了一粒种子,特殊的种子,种在了稻田中,这粒种子,经过了一波三折,最后成长为一片稻田,长成了袁爷爷的代名词——“杂交水稻”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每亩水稻产量最高可达500公斤,使全世界为之震撼,养活了世界数亿人口。我们所有人都所知道的是,袁爷爷他确确实实使中国再也没有经历过一次饥荒,他使更多的人,能吃上更多的饭。

  2019年,在荣获“共和国勋章”以后,袁爷爷依然殚精竭虑地“向着亩产1200公斤冲刺”,并且还说:“我现在是‘90后’,我希望在百岁之前,实现每公顷20吨的目标。”可是袁爷爷他食言了,这个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的老人,终究还是离开了这片——他曾用一生不悔来热爱和奉献的土地。袁爷爷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袁爷爷的精神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着袁爷爷,也会有一辈又一辈的人延续着袁爷爷的精神。我想,这应该是袁爷爷最想看到的结果,这是我们能给袁爷爷的最好的慰问。

  袁爷爷他一直“活”着,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每一片稻田中,活在梦里。

  如袁爷爷所说的那样“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他播撒下心怀人民、爱党爱国的“种子”,用汗水浇灌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是袁爷爷的梦,是禾下乘凉梦。“禾下乘凉梦”,我们一起追!

  袁隆*爷爷在5月22日13时零七分到时候逝世,大概是以前和他们的距离太遥远了,我总是容易在心里把伟人们默认成没有生老病死的神明。可事与愿违,袁爷爷已经去了天堂。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8)

——向袁隆*院士致敬作文实用五份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刚坐在饭桌上,吃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你也许会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但是,袁隆*爷爷却在2021年5月22日13:07,他却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爷爷的逝世就像突如其来的巨石,打破了人们心中一道美好的时光。袁隆*爷爷的逝世让全国人都十分悲伤,大家都处于悲伤的阶段中,而在悲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袁隆*爷爷的精神,袁隆*爷爷逝世了,我们更应该努力的"成为"他,像他一样努力不放弃!

  在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关于袁隆*爷爷的视频,从视频中我看到袁隆*爷爷在世时满脸的皱纹,看到了91岁的高龄人应有的仓促,但是却发现袁隆*爷爷的心却是永远年轻的。我了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小的时候成绩优异,父母想让他走重点大学。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学农是一门更好的专业,因此跨进了"农门"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当上了一名中级教师,他那个时候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长得又挺立又健康,这时便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斤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公关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毕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讲座上还说过,“我的人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水稻遍布全球梦。”

  袁隆*爷爷,我们以后会好好吃饭,不剩一粒米,我们会永远记住您。虽然您已经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我们不会忘了您,你永远在我们心里,你的精神会长存。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世91岁。

  袁隆*,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原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发民协会会长,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星”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的敬意。袁隆*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袁隆*爷爷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梁还高,他和同事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的这个梦或许梦想成真,因为他追求梦想的脚步没有停止。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有没方向就没有生活。

  袁隆*条爷曾经说过: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也能使一个大国进步。就这样,袁隆*爷爷一步一步地十分努力地要完成自己的梦想。

  袁隆*2017年9月"相两优900年(超优干号)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世界纪录。

  袁隆*爷爷也是一个十分有理想热爱生命的人。在他8岁时,他的弟弟把他从船上推下去,袁隆*不会游泳,紧急时刻,被鱼民所救。后来一定要学会游泳,因为自己个子矮,老师没有选他去游泳比赛,可是他没有放弃,他偷偷溜进去,老师可怜他,就让他去了,他在比赛中获得全县第一,全市第一。他还喜欢弹琵琶,跳踢踏舞。

  袁隆*爷爷是个幽默的人,袁隆*小时候很丑,可是他总是用幽默的语气来回答对方,有一次,他的亲人说他丑,他说:"我是很丑,那是丑中的帅。"

  袁隆*爷爷,为祖国创造出无数的贡献,他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食用问题,他坚强,他忧国忧民,他有坚定的信念,为袁爷爷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先生离开了他为之奔劳一生的土地,但他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对于现在出生的孩子而言,尚不知饥饿为何。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对粮食可是非常珍惜的,他们以前遭受过饥荒,饿的时候也曾煮过树皮来吃,对于粮食的珍惜也经由他们把观念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袁隆*先生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一定端在自己的手里”,现在虽然粮食危机解除,但中国也面临着很多新的危机,国际矛盾冲突不断,科学技术也亟待突破,袁先生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个新时代。“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袁隆*毕生投身杂交水稻事业,一个伟大的母亲,在一个伟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而这种子多年以后,填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饭碗。正值水稻将熟之际,我想起了袁老曾经写给母亲的.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我来看你了。这次,他们母子可以好好团聚了。此时此刻,先生终于不用在信中缅怀母亲了,他们已经在另一个世界团聚。往后,当风吹起稻浪,那一定是先生的灵魂回响。

  而我们,这些有幸跟先生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这些饱受先生恩泽得以填饱肚子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吃饭,一日三餐,常忆袁公。


致敬袁隆*的作文(精选10篇)(扩展9)

——致敬袁隆*院士的作文优选【5】份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超越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家的“袁隆*”。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看上去就像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虽然戴个大草帽,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可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退休已经十多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旱稻”来。他说,这种旱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解决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旱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天天下田观察、记录,常常忘了按时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在我心中和袁隆*一样了不起!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台上传开了:袁隆*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国士无双,缅怀!

  刚坐在饭桌上,吃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你也许会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但是,袁隆*爷爷却在2021年5月22日13:07,他却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爷爷的逝世就像突如其来的巨石,打破了人们心中一道美好的时光。袁隆*爷爷的逝世让全国人都十分悲伤,大家都处于悲伤的阶段中,而在悲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袁隆*爷爷的精神,袁隆*爷爷逝世了,我们更应该努力的"成为"他,像他一样努力不放弃!

  在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关于袁隆*爷爷的视频,从视频中我看到袁隆*爷爷在世时满脸的皱纹,看到了91岁的高龄人应有的仓促,但是却发现袁隆*爷爷的心却是永远年轻的。我了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小的时候成绩优异,父母想让他走重点大学。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学农是一门更好的专业,因此跨进了"农门"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当上了一名中级教师,他那个时候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长得又挺立又健康,这时便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斤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公关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毕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讲座上还说过,“我的人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水稻遍布全球梦。”

  袁隆*爷爷,我们以后会好好吃饭,不剩一粒米,我们会永远记住您。虽然您已经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我们不会忘了您,你永远在我们心里,你的精神会长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