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俗作文6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09-28 00:00:00 作文,元旦

元旦的*俗作文1

  过两天就是元旦了,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元旦*俗是放烟花。那么大家知道别的国家的元旦*俗吗?下面我就跟大家来说说其它国家的元旦*俗吧。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妇女坐上*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大厅,闯入*办公室,坐上*办公椅,表示接管*权力。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大家都记住这些元旦*俗了吗?是不是你觉得元旦*俗很有趣?

元旦的*俗作文2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

  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元旦的*俗作文3

  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到了,许多人都很期盼的到来,而且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元旦的物品,准备过元旦,那在我们国家,元旦的*俗都有哪些呢?也是许多人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

  至今我国庆祝元旦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目前庆祝活动有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还有的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举办联欢晚会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庆祝活动。而且现在把元旦顶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除了上面的元旦*俗外,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俗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南方和在北方过元旦也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是全家在一起庆祝元旦。

元旦的*俗作文4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元旦的*俗作文5

  你瞧,教室里好一派节日气氛!远远望去就能看见五颜六色的彩带和灯笼,好看极了。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有的表演了优美的舞蹈,有的唱了动听的歌曲,有的表演了可笑的小品,还有的同学参加了有趣的活动。使我最难忘的是踩气球游戏。我和王思佳是绿人,另两队是红队和黄队。我们一条腿被绑在一起,上面拴着一一只气球。比赛开始了!我对王思佳说:“先踩红,后踩黄!快!”我们迅速向红队移去,啪!哈哈!红队**掉了。可是好景不长,只见黄人向我方移来,我们快速离开了,黄队看见到手的“肥肉”飞了,气得脸色发紫,向我方扑来。我们和黄队顿时踩成一团,倒了下去。我们又挣扎起来打斗。后来我们又再一次倒了下去,连我的眼镜也飞出去了!就在这里,我趁乱一抓,气球炸开了,我方终于胜利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联欢会结束了。

元旦的*俗作文6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元旦像一个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她走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充满欢声笑语。比如我们班——

  一听到要在12月31日9日(今天)下午举行庆祝元旦联欢会,大家十分高兴,老师说:“你们今天中午回家准备一下,下午开始表演。”

  下午很快到来了,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十分漂亮。接下来表演节目,有吹蜡烛、猜谜语、转呼啦圈,还有小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它的内容是:一位老婆婆(陈嘉琳饰)摔倒了,却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有一个青年(徐靖骅)经过,可是他用手机照了一张照之后就走了,还说这个世道太残忍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最后,是一个小孩(林宇凡饰)把老太太扶了起来。这部小品把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反映了出来,表现了儿童的乐于助人,所以我喜欢这部小品。

  最后,老师说:“祝你们元旦过得开心,这次的元旦联欢会结束了。


元旦的*俗作文6篇扩展阅读


元旦的*俗作文6篇(扩展1)

——*元旦的*俗6篇

*元旦的*俗1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的*俗2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但未正式公布。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土产”,在*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17年的到来,它只有“68岁”

*元旦的*俗3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 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元旦节的*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圆,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元旦的*俗4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的*俗5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 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元旦节的*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圆,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元旦的*俗6

  北方的元旦*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台湾元旦*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的*俗作文6篇(扩展2)

——春节*俗的作文6篇

  我的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因为,它们都寓意着好兆头。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品——油角和煎堆。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呀,必须经过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准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单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可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状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由于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滚,让它们受热均匀。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烦琐,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俗之一,人人都乐意去做。

  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家家户户开始了大扫除,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美观。

  如果说*时这些打扫也是很常见的,那邻*春节的打扫可是更为认真细致的。就如同*时扫地拖地几乎是常常要做的,但清除屋顶角落的小蜘蛛网或者清洗灯具之类的.,一般也就是在过年时才一起去清洁。

  卫生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贴春联了。今年我在网上买的春联,当收到的时候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现在的春联做的越来越精致可爱,大气。上面还有生肖年小动物的卡通画,不仅仅如此,用工材料居然可以媲比一只小毛绒玩具了。

  我第一眼看到那些春联就喜欢上了,都舍不得贴到墙外了。

  另外一个就是要挂灯笼。红色的大灯笼,金灿灿的字体点缀,特别地喜庆,让我一看就觉得很阳光很愉悦。

  今年有的特别的是,我还买了一些小灯笼,可以说是迷你类型的,可以把它们挂在盆栽上,也可以在墙上的挂钩上,总之一看望去就觉得很可人。

  春节的*俗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太多值得我们骄傲和敬重。

  我觉得在春节时,和家人一起完成这些*俗,是一件很开心地事。

  我们国家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那就是*了,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风俗*惯,比如说打扫卫生,贴春联,贴窗花,守岁,爆竹,拜年等等等等,春节的很多风俗到现在都是流传下来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以前就有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希望把一切的贫穷通通都扫出家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记住少成的方法来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贴春联贴窗花,是有着一种美好的愿望,还可以烘托出春节喜庆的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味着福气到,还有各种各样的春联,都是一种福气的含义,希望一年都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

  春节的*俗还有很多很多,而且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些区别的,有趣的事情也多得说不过来,祝福讲不胜讲,哪个人不喜欢传统的春节呢?谁都想把这些古老的*俗一直流传下去。

  “过年”是*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

  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人最重视的节日。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台湾)。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

  过年当然要贴春联。除夕那天,妈妈特别吩咐我,让我去找几对春联,贴在我家门上。于是,我找了两对春联,我大声读道:“万水千山凭虎跃!”妈妈连忙说出下联:“五湖四海任龙腾!”“呵呵,妈妈真厉害”!还有一幅上面写着:“五福临门,上下*安。”妈妈说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除夕的晚上,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银蛇飞舞,有的金花四溅,有的像仙女散花,还有的像孔雀开屏。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初一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我们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我们能得到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我喜欢过新年。新年能贴春,能拿压岁钱,能赏烟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乐。


元旦的*俗作文6篇(扩展3)

——元旦的*俗作文 (菁华5篇)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俗。但是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与*惯,下面就来一起看看世界各国是如何欢度元旦的吧!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

  至今我过庆祝元旦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目前庆祝活动有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还有的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举办联欢晚会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庆祝活动。而且现在把元旦顶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除了上面的元旦*俗外,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俗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南方和在北方过元旦也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是全家在一起庆祝元旦。

  *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而唐代武*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到了,许多人都很期盼的到来,而且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元旦的物品,准备过元旦,那在我们国家,元旦的*俗都有哪些呢?也是许多人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

  至今我国庆祝元旦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目前庆祝活动有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还有的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举办联欢晚会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庆祝活动。而且现在把元旦顶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除了上面的元旦*俗外,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俗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南方和在北方过元旦也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是全家在一起庆祝元旦。

  新年第一天,我们到高力家具港参加活动,欢庆元旦!

  齐力参与了用四十八个魔方拼成“元旦快乐”!

  百人跳绳运动,孩子们在寒风中跳得多欢呀!

  家具港室内有一场大型换书活动。大家先把书带到学校换回等价卷,有很多学校参与,所以大厅里铺满了书。孩子们在里面自由挑选,家长们在围栏外里三层外三层地等着。齐力带了两本书到学校,然后他就想着能否换回一本《彼得。潘》?(小时候,我从图书馆借回来给他念过,他印象很深。)没想到他从书的海洋里,很快就找到了心仪的书。等到休息的时候,齐力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还有一项“寻宝”游戏。一时间,家具港内到处都是孩子们跃动的身影,有的在东找西寻,有的在欢呼雀跃,有的`在迅速奔跑。给人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详见齐力的*作。


元旦的*俗作文6篇(扩展4)

——元旦的*俗 (菁华5篇)

  新年*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俗将*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惯。

  元旦的*俗

  屠苏酒

  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进屠苏》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着作《四时纂要》中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饺子

  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英国元旦饮食*俗——瓶中有酒,橱中有肉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印度元旦饮食*俗——“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美国元旦饮食*俗——吃鲱鱼

  很多美国人要吃鲱鱼。因为这种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游弋,象征着家族的富裕繁荣,美国人偏爱鲱鱼的另一缘由是这种鱼在水中总是向前方努力,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会出人头地。

  意大利元旦饮食*俗——先吃小扁豆

  意大利,人们在新年里首先吃小扁豆。因为这种豆子宛如古币,食之必日进斗金。*年来,人们把面粉团捏成小扁豆形状,烘焙后再浇上蜂蜜入*,在新年来临之际不仅祈求生活富有,而且寓意爱情甜蜜。

  从一天看一年: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西班牙元旦饮食*俗——吃十二颗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而且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日本元旦饮食*俗——“御杂煮”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据调查,“御杂煮”是日本传统年节食品中生命里最强的一种。被问每年阳历一月一日早晨,迎接新的一年以后吃的第一顿饭是甚么,至今绝大部分日本人回答说:“御杂煮”。“御杂煮”就是汤泡糯米糕。做法并不复杂,材料也不难到手,特别在于专门在年头三天里吃,其它时候绝不会出现在餐桌上。

  至于糯米糕的形状以及汤水的做法,你问十个日本人,大概会得到十种不同的答案了。基本上,东京等关东地区人吃的糯米糕为方块,汤水则用柴鱼、酱油和清酒调味,另外加鸡肉和青菜。而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人吃的糯米糕为圆形,汤水则用昆布和白味噌调味,另外加芋头和胡萝卜。

  朝鲜元旦饮食*俗——药饭

  新年期间,吃类似我国八宝饭样的“药饭”,朝鲜的药饭是用糯米、栗子、枣、松子、核桃仁等加香油和蜜拌匀蒸制的。味道非常好,以示日子过得甜蜜。

  *元旦*俗

  *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俗的雏形。

  新年*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俗将*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惯。

  元旦起源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的*俗

  屠苏酒

  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进屠苏》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着作《四时纂要》中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饺子

  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英国元旦饮食*俗——瓶中有酒,橱中有肉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印度元旦饮食*俗——“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美国元旦饮食*俗——吃鲱鱼

  很多美国人要吃鲱鱼。因为这种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游弋,象征着家族的富裕繁荣,美国人偏爱鲱鱼的另一缘由是这种鱼在水中总是向前方努力,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会出人头地。

  意大利元旦饮食*俗——先吃小扁豆

  意大利,人们在新年里首先吃小扁豆。因为这种豆子宛如古币,食之必日进斗金。*年来,人们把面粉团捏成小扁豆形状,烘焙后再浇上蜂蜜入*,在新年来临之际不仅祈求生活富有,而且寓意爱情甜蜜。

  从一天看一年: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西班牙元旦饮食*俗——吃十二颗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而且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日本元旦饮食*俗——“御杂煮”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据调查,“御杂煮”是日本传统年节食品中生命里最强的一种。被问每年阳历一月一日早晨,迎接新的一年以后吃的第一顿饭是甚么,至今绝大部分日本人回答说:“御杂煮”。“御杂煮”就是汤泡糯米糕。做法并不复杂,材料也不难到手,特别在于专门在年头三天里吃,其它时候绝不会出现在餐桌上。

  至于糯米糕的形状以及汤水的做法,你问十个日本人,大概会得到十种不同的答案了。基本上,东京等关东地区人吃的糯米糕为方块,汤水则用柴鱼、酱油和清酒调味,另外加鸡肉和青菜。而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人吃的糯米糕为圆形,汤水则用昆布和白味噌调味,另外加芋头和胡萝卜。

  朝鲜元旦饮食*俗——药饭

  新年期间,吃类似我国八宝饭样的“药饭”,朝鲜的药饭是用糯米、栗子、枣、松子、核桃仁等加香油和蜜拌匀蒸制的。味道非常好,以示日子过得甜蜜。

  *元旦*俗

  *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俗的雏形。

  新年*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俗将*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惯。

  元旦起源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的*俗作文6篇(扩展5)

——元旦节的*俗 (菁华5篇)

  元旦节的*俗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现代*的元旦,根据**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罗*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各国新年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的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比利时: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地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德国: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似锦,春满人间。他们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爬树比赛”的过新年风俗,以示步步高升。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户户收拾旧物,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旧盆子、瓶瓶罐罐统统扔到门外,表示去掉厄运和烦恼,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他们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罗马尼亚:元旦前夜,人们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市民们一边烧着焰火,一边载歌载舞。农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花,庆祝新年。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希腊: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巴拉圭:南美州的巴拉圭把每年的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只能吃冷食,一直到除夕零钟声响起,才能点火烹煮佳肴,欢度新年。

  法国:法国有一种迷信,认为除夕家中如有剩酒,来年定交厄运。因此,他们宁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将家中的酒喝个光。

  波兰:少女在过新年时,要穿上特别的兔形衣服吃青菜,据说吃了青菜会事事顺心如意。

  秘鲁:秘鲁人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一起等教堂零点钟声敲响时,便争吃葡萄,并力求按钟声的节奏,一颗颗地吃,但只吃十二颗。第一颗求安宁,第二颗求和谐,往下依次为快乐、发财、和睦、避难、祛并生意兴垄工作顺利、事事如意和相爱幸福。

  伊朗:伊朗人在除夕之夜特别爱吃“七道菜”每道菜名称要以字母s开头,象征一家人全年吉祥。

  匈牙利:匈牙利人过新年不吃禽肉,他们认为鸡鸭鹅等禽类有翅膀,吃了它,幸福便会随之“飞走”。

  奥地利:奥地利人新年在一起吃团圆饭时,绝对不准吃螃蟹,他们认为,螃蟹是横行的,谁吃了它,就会给工作和家庭带来不幸。

  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人,在新年来到的一周内忌吃猪、羊、牛、马这些肉类食品。

  越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除夕夜要到*日取水的地方烧香、磕头,并打一桶水煮年饭。煮好后,先祭奠祖宗,然后全家吃年夜饭。吃这顿饭时,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喝了汤,种下的庄稼就会受涝。

  保加利亚:吃年饭一定要打喷嚏,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当地*俗认为,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幸福。于是主人走向自己的农场,将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只羊,第一头小牛,或第一匹马驹牵过来,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客人,这个喷嚏打得有多值!

  元旦节是*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代*元旦的来历。

  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俗?

  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却非常浓厚。事实上,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相聚。

  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饮食*俗

  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元旦节日的来历

  古代*的元旦,并非如今的公历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期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把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为“元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元旦节日的*俗

  *俗一: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俗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俗三: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的传说

  元旦的传说一

  在历法上,人们*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元旦的传说二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的传说三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元旦的传说四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元旦的传说五

  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元旦简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来历:

  xx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各国元旦*俗: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元旦的*俗作文6篇(扩展6)

——元旦的*俗作文汇总十篇

  等啊等,盼啊盼,终于把那热闹元旦节给盼过来了,那天,学校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我怀着激动心情,来到了大操场上,去看我期盼已久元旦演出。

  随着台上委婉动听声音,我心压抑不住激动了起来,赶紧朝台上看了过去,元旦演出开始了!首先,老师们进行对歌,什么是对歌呢?是让我们同学唱出带有新河小学中任何一个字歌词,听到了这个节目,许多同学都止不住欢呼雀跃起来,更是有些同学在暗暗摩拳擦掌,准备到台上一展歌喉了,台上老师看我们跃跃欲试样子,不由微微一笑,让同学来唱歌了“哈哈”此起彼伏笑声响了起来,节目刚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高潮。接下来更是一个节目比一个节目精彩,把同学们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了,最后,台上响起了那首久违了感恩心,在同学们那优美舞蹈中,元旦演出拉下了落幕。

  演出结束了,可我却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看向台上,元旦演出可真精彩啊!

  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到了,许多人都很期盼的到来,而且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元旦的物品,准备过元旦,那在我们国家,元旦的*俗都有哪些呢?也是许多人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

  至今我国庆祝元旦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目前庆祝活动有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还有的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举办联欢晚会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庆祝活动。而且现在把元旦顶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除了上面的元旦*俗外,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俗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南方和在北方过元旦也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是全家在一起庆祝元旦。

  元旦来临了!

  上午,同学们忙碌地装扮着教室,我也手忙脚乱地装扮起来。有的贴对联,有的剪拉花,还有的挂彩带,真是一片忙碌的场面。

  下午来到班里,桌椅摆的整整齐齐,同学们安静地坐着,等待联欢会的开始。音乐会开始了,只见同学们手中拿着一项乐器,演奏着美妙的歌曲,我被这动人的乐曲陶醉了。班级表演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王佳婧,她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接着是杨紫帆的古筝,李奕言的相声,最好看的还是谢启凡的魔术,只见他把硬币放进盒子里,不知道他对硬币耍了什么把戏,硬币一下子就没了,大家目瞪口呆,一副惊讶的表情,过了几秒钟才恢复正常,接着响起一片阵天如雷的掌声。时间故意跟我们作对,好像才过了几分钟一样——元旦联欢会就结束了。

  但它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一度的元旦佳节又到了。

  今天,我们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这一天我感到非常高兴。大街小巷都非常的热闹,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穿着自己最喜欢的新衣服。有的孩子还大吼着:“元旦节快乐!”天府广场更是热闹车水马龙挤也挤不动,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采购着新年的礼物。元旦这一天大家都过的特别开心,我也感到特别的幸福。

  新的一年,我们祝福自己的能有新的气象,快快乐乐。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少数民族有他们独特的*俗,各国的.*俗也不一样。

  今天是元旦啦!大家一定快快乐乐的,我先祝各位小荷朋友们元旦快乐!当然,今天发生的事,一定也会开开心心的。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我的元旦趣事吧!

  除夕晚上,我和表哥忘了带我家钥匙,我就去表哥家睡觉。今天早上,舅妈带我和表哥去吃早点。我们到了一家尤溪小吃店。我点了一碗清汤面吃。哇!面上来了!只见凹凸不*的面条上点缀着绿油油的葱花,还有金灿灿的鸡蛋、带着淡淡酸味的汤。真是香喷喷的清汤面啊!我的面先到,表哥连口水都滴了下来。

  吃完早点,我们去了舅舅的单位玩。表哥先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也坐在软软的沙发上看电视。

  看了一会儿电视,我就不耐烦了,拖着表哥出去走走。一出门,进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大喷水壶,我灵机一动,心想:“无聊?把喷水壶装满水来玩不就好了?”表哥似乎明白我的意思,一把提起喷水壶,往水龙头冲去。不一会儿,他拎了喷水壶回来。我们玩“射洞”、“瞄空地”什么的,可有趣了!

  中午,我们跟叔叔们去“东北饺子馆”吃饭。大家都吃得香香的,还不时地啧啧赞叹。

  晚上,有着最最快乐的事!我外婆的老乡的女儿要结婚,邀请我们一家人在三明饭店大餐厅吃饭。我来到了饭店门口,想看看他们帮新郎、新娘照相。咦,这里有一对。哈哈,真有趣!我正看的入迷时,又发现了一对。这……怎么回事?正当我在辨认时,又发现一对……最后还发现一对……这个时候,我已经一头雾水了。四对新人,到底哪对是我们要找的?最后,还是外婆揭开了谜底。原来,就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呀?我差点要晕倒了。

  菜刚上桌,我便吃开了。哇,菜还挺丰富的嘛!有清澈见底的清汤、有白嫩嫩的蒸鱼、有绿油油的扁豆、有红通通的虾、还有香气十足的炒牛肉……至少也有二十多道菜,而且道道都是“全能冠军”——色、香、味俱全。哈哈,这下,我这只小馋猫也能大饱口福啦!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完了饭,我挺着胀胀的肚子,带着一大堆糖果、礼物回家了。

  今天是元旦,真是快乐的.元旦啊!

  “四(2)班加油,四(2)班加油!”欢呼声响彻云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我们学校为庆祝元旦而搞的欢庆元旦活动。

  下午,我来到学校,同学们全都来了。他们都在抓紧时间练*广播操,准备参加比赛。13:30,在音乐声中,广播操比赛开始了。首先是一、二年级组,他们的比赛结束后,就是我们三、四年级了。我们全班同学都穿着黄色的校服走进了赛场,做着整齐的动作,完成了这套广播操。

  接下来是拔河比赛,这可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对手是四(1)班,比赛开始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只见两个班的同学个个都憋红了脸,还有的把牙咬得吱吱响。我们也没闲着,使出吃奶的劲为他们加油。最终,我们班赢了,大家激动得击掌、拥抱。

  比赛在欢笑声中结束了。我们迎着金色的晚霞走出了校门。

  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我们班今天下午在班里举行了元旦晚会。

  晚会的主持人是刘子凡和刘子超,音乐老师也来参加我们的晚会了。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我最喜欢的是杨一鸣和刘润泽表演的小品《五星级餐馆》,杨一鸣扮演的是服务员,刘润泽扮演的是客人,他们的表演真精彩,同学们发出热烈的掌声。另外,我还喜欢段世龙、刘洋雪和马太龙表演的竖笛《我有一只小羊羔》,他们配合得很好,我也真想加入他们的小乐队!我在晚会上表演了《武松打虎》,我扮演武松,王晓东扮演老虎,我还演成喝醉酒的武松,三拳两脚就把老虎给制服了,同学们对我们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晚会上,杜老师给我们发了美味的瓜子和花生,我们还用五彩缤纷的气球把教室装扮一新,你也快来参加我们的晚会吧!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元旦像一个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她走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充满欢声笑语。比如我们班——

  一听到要在12月31日9日(今天)下午举行庆祝元旦联欢会,大家十分高兴,老师说:“你们今天中午回家准备一下,下午开始表演。”

  下午很快到来了,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十分漂亮。接下来表演节目,有吹蜡烛、猜谜语、转呼啦圈,还有小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它的内容是:一位老婆婆(陈嘉琳饰)摔倒了,却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有一个青年(徐靖骅)经过,可是他用手机照了一张照之后就走了,还说这个世道太残忍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最后,是一个小孩(林宇凡饰)把老太太扶了起来。这部小品把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反映了出来,表现了儿童的乐于助人,所以我喜欢这部小品。

  最后,老师说:“祝你们元旦过得开心,这次的元旦联欢会结束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