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09-28 00:00:00 作文,腊八节

写腊八节的作文1

  腊八节就要到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了,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了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了。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写腊八节的作文2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3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写腊八节的作文4

  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今天是,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妈妈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妈妈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妈妈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妈妈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妈妈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写腊八节的作文5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6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扩展阅读


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扩展1)

——写腊八节的作文9篇

写腊八节的作文1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惯。腊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粥供佛,故名八宝粥,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广为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写腊八节的作文2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3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惯。腊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粥供佛,故名八宝粥,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广为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写腊八节的作文4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5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6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来有其它的典故。

  典故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写腊八节的作文7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8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9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惯。腊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粥供佛,故名八宝粥,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广为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扩展2)

——腊八节的作文12篇

  腊八节是腊月初八。腊八节除了祭祖敬礼之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是来自于古代的.驱鬼避疫之一。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至今天__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节这天有吃腊八粥的*惯,腊八粥还有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俗历史已经一千多年了。

  最开始于宋代,不论是朝庭、官府、寺院还是黎民老百姓,在腊八节这一天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这个风俗*惯就盛行了呢! 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之不下二十种。

  富察郭崇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物合水煮熟,外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以作点染。

  怎样?嘴馋了吧!那如果有机会的话,就自已做做吧!

  腊八节这天家家都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以往我们家都是买腊八粥,去买时没有,所以我妈妈今年要在家里煮腊八粥。

  妈妈叫我把红豆、黑米、花生、莲子、红枣……,洗干净,放在盆里,对不起,我忘要把米和干果分开洗。

  开始做,妈妈说:“要先在压力锅里放大半锅水,等水开,把米和干果放锅里,过几分钟放里一把芝麻,等水开再过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吃。”

  腊八蒜,就是把蒜放入咸菜坛里,把醋和一些水(水不要放太多),放里一些花椒把这些放作料得水烧开冷凉,倒入咸菜坛里封上口放在外边。到。大年初一吃饺子时捞出来,酸酸辣辣的可以让你多吃几个饺子。

  今天,我给你说的**俗你学会吗?以后我还会给你们一起说一些*的*俗。拜拜!

  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俗。在开封,吃腊八粥是纪念抗金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粥距今有千年历史。经过后人不断传诵和加工,关于腊八节的故事越来越多,这些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的变化和传承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吃腊八粥纪念岳飞希望和*

  1月8日上午,50多岁的市民王汝香对记者说:“传说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岳飞,就像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一样,以食物的形式纪念抗金英雄,表达人们渴望和*、没有战争的生活环境。”

  王汝香娓娓道来:“岳飞挥师北伐,率领众将士抵抗女真族对南宋的掳掠残杀,深受人民爱戴。但朝廷却下令让岳飞回朝,岳飞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避免金兵残杀百姓、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他依然顽强抵抗。可后来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飞回朝,无奈之下岳飞只得遵从皇命。岳飞走时百姓非常不舍,想起岳飞的忠勇,百姓们自发拿出家里的粮食煮成粥为岳飞及众将士送行。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较差,各家的粮食都不一样,有麦有豆,五花八门。百姓将各自煮好的粥倒在一个容器里,混合后送到岳飞面前就是一碗有米有麦有豆的粥了。岳飞率领众将士道谢后回朝,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百姓为了纪念岳飞,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即腊八粥,以示怀念之意。”

  王汝香说:“小时候还听人说过,腊八这个节日从农耕时期开始就有了。在农耕社会人们吃不饱,希望种的每一种粮食都能丰收,于是选出一天将各种粮食煮在一起吃,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王汝香说,“八”是个吉祥数,代表多的意思,人们希望多种粮食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小时候一吃过腊八饭就盼着过年,每年过腊八都可兴奋,因为大家都可以等着过年了。”回忆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王汝香笑着说,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家里没有这么多豆类可煮,于是用大米、小米、黄豆和玉米糁掺在一起煮成粥,这就是当年的腊八粥。

  “无论如何,咱开封人都认为腊八粥是纪念岳飞的。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飞庙,我个人认为腊八节和开封很有渊源。”王汝香笑着说,如今生活在和*年代,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腊八粥吃着更加香甜可口。虽然没有了幼时对过年的企盼,但珍惜和*、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腊八祭祀驱鬼治疾*收

  《说文解字》中解释“腊”字为:“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安、吉祥,称之为“腊祭”。腊祭是*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腊祭”这种风俗最早始于周代。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在每年腊月祭傩驱疫时人们敲奏腊鼓。《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东京梦华录》:“自入此月(腊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古代还有腊月击鼓催春的风俗。古谚云:“腊鼓动,农人奋。”腊冬期,农事最要紧的是施腊肥。腊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争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因此,腊鼓一响,农民们就忙着往地里送肥了。

  腊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于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溜也。”可见,这个祭祀所祀的是来年的收成,所以腊祭在宗庙中举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在我们老家,腊月初八是培坟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扛着铁锹到自家的祖坟上,清理一下杂草枯叶,添上几锹黄土,整理一番后,烧些纸钱,点几柱香烛,燃放鞭炮,以示拜祭逝去的故人。

  在这个*凡而特殊的日子里,我站在雾霾深沉的都市,凝望遥远的故土,只觉天地苍茫,万物寂静。家乡的墓地里,袅袅上升的轻烟,牵动我情思缕缕;隆隆的鞭炮声在我的心头炸响。天光黯然,泪眼迷蒙,仿佛看见,墓地那两堆隆起的黄土包上,夏草枯萎,冬草丛生,严霜白雪覆盖了岁月的尘埃,没能遮住风雨划过的痕迹。孤寂的墓碑迎着冬日的苍凉,驻守于阴阳两界,陪伴着长暝地下的亡灵孤魂。

  日出月落,冬去春来,多少次风雨的洗浴,多少次光阴的轮回。当清明的烟雨染绿荒郊的小草,当一座座坟上飘着五彩的清明吊,你们是否望眼欲穿,在那络绎不绝扫墓的人群中,寻找你们期盼的身影;当腊八的晨雾萦绕四野,隆隆的鞭炮声在墓地炸响时,你们是不正默默翘首,盼望着你们的子孙也能为你们添上一捧新土,点燃一柱香烛。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失望。是那春花秋月无情,还是那残杨腊柳无心。不孝的儿子身处异地,永远也没有忘记那半壶老酒泻下的声声叹息。

  何许,那冬风中摇曳的一坟乱草,那暴雨刻印的道道沟壑,不正是父亲您粗犷豪放,简衣俗装,一生*凡,与世无争良好性格的体现吗?那低矮的坟堆,那简陋的墓碑,不恰是母亲您一生勤劳俭朴,节衣缩食,克己为人,无私奉献优秀品德的缩影吗?叹世间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悲欢离合,多少遗憾,多少无赖。孩儿只能用这些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诡辩来敷衍你们九泉下思念的痛楚,给自己心灵一个荒唐的慰藉。

  腊八,一个*凡的日子,一个悲切的日子,一捧黄土,一片赤心,撒下生与死的牵挂;那纷纷扬扬的纸钱灰,飘向天际,能否告慰天堂的灵魂。不知人死后是否真的灵魂还在,不知长暝九泉的爹娘是否真的地下有知,孩儿不知哪年的腊八才能为你们的坟上添上一锹黄土。如今,孩儿已年*花甲,满头白发,人生的终点举目可及。只是枉度光阴,*庸一身,生没能报恩,死没能尽孝。等孩儿百年之后,魂归故里,黄泉路上去追寻你们的踪迹。在二老面前作一个无稽的忏悔,表达那份虚伪的歉意,永远与你们携手相伴,无论在天堂还是下地狱。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

  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

  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八十岁时,背着手,在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弯,气不喘,寒风掠过谢顶脑门时,后勺一圈儿白发就势扯上了银色胡子,蜿蜒地挂在腮边。他声如洪钟,常吓得儿孙们颤抖。见着黄米饭就笑眯眯的,非常温顺。

  那时,为了讨爷爷欢心,一到就隔三差五地焖黄米饭。尤其到日子,黄米饭做得更要有名堂。淘米时要轻搓慢漂,挑出匀溜的白底紫花饭豆,先煮了八分熟,捞起来攒进小碗里。烧沸水下锅,奶黄的米粒翻滚,铁勺子沿了锅边转圈搅动,灶坑里秸秆呼呼响。少顷,豆子们愉快地散进来,淡淡的甜香在蒸汽里氤氲。直到泛出稠亮稠亮的光泽,跳动地映入眼帘,盛起一撮儿,拽出黏黏的一道豆花绺子。母亲就麻利地取出一个大肚蓝边瓷罐,放在锅台角上,一勺一勺往里装黄米饭,满满登登后,细心地盖上盖。盖子上正好搁进去两个小碗,一小碗白糖,一小碗荤油梭子。先用小棉被包了,再一闪身到柜橱里取一块干净的屉布子,兜着罐底系出一个结实的结,恰能容胳膊伸进套子里,挎着走。

  屋外的阳光冻得哆嗦,雪花聚在窗台上,堵得视线都瘦了。母亲吆喝着,从大柜里掏出两条厚棉裤,规规矩矩地站在炕上,我们偷偷地捅那大棉裤,它们变得东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笑。豁牙子淌出口水,我们脱掉只能猫在屋里的薄棉裤,穿上迈不开步的厚棉裤。裤腰连着兜兜,两根带子从后背斜拉过来,扣和钮挤在肩膀上。完后,又包了围巾,只露出眼睛,搬起那个黄米饭包裹。母亲先走几步,用力推开房门,屋里涌动的白色气体咆哮着鼓出来,我和弟弟也站在门外了。

  腊八冻掉下巴,差不多是一年里最冷的天。土房子缩脖低头的挺着,栅栏门、羊肠道都默不作声地抽着脸,*时三五条疯跑的狗,正夹着尾巴,堆在窝里草堆旁,凄凉地哼哼。爷爷家在后趟房的东头,风夹了雪粒子吹过来,我和弟弟趔趄着,眉心和鼻子头通红通红,似要结冰了。鞋底子邦邦硬,踩在雪地里发出喤喤的响,我伸手拉弟弟,他的鼻涕流出来了,冻在鼻子头上。看他撇嘴要哭,我连忙喊着:“那个黑老鸹!”他仰起脖子,忘了冷,看见高处一根电线上裹了厚厚的霜,亮晶晶的,正蹲着一个黑老鸹,探头探脑,左右张望。忽而,--嘎--嘎--嘎--扇几下翅膀,飞走了,簌簌落下一串串霜花。

  我搀着弟弟,胳膊让这个棉包袱坠得生疼,手插不进兜里暖和,冻得红刺刺的,皮都肿起来了。好不容易看见爷爷家大门桩子了,那是一截老树的枯木桩子。一半身子被抹进黄泥墙里,露初半侧疙瘩琉球、愤怒的脸,顶部锯掉了,积了一坨子雪,像戴了白绒帽子,静静地立在栅栏边上。前两年,我一看见它就哭,它像爷爷,我就怕他发火的样子。我曾拿着长木杆子,把爷爷家窗户纸糊的外屋门捅得稀巴烂,爷爷从外边回来,跳起来、大声喊着,要用大板子砸死我!我一看见他,就逃得远远地。

  我和弟弟好不容易拽开爷爷家的门,冰把门缝隙封死了,发出嘎巴一声。爷爷在里屋喊开了:谁呀!我的腿一抖,忙答应着,三步两步冲进屋,把包裹放在炕上,一层层打开,端出瓷罐。黄米饭还冒热气,爷爷的眼睛眯着,奓着手,大声叫着:筷子!筷子!小嫂子忙递过来一双筷子。爷爷把瓷罐捧在怀里,先夹一口白糖,抿一口黄米饭,目光柔和地咂着嘴,白胡子都快把嘴唇盖上了,一撅一撅的。哦,爷爷的眉毛都是白的,粉红的脸颊,粉红的鼻子头,粉红的脑门,像个孩子一样。

  小嫂子拉着我的手,学着爷爷的样子:今儿早起来就念叨,腊八了,得吃黄米饭,黏黏下巴,要不出门该冻掉了!活着时,爷爷睁开眼睛就吃上黄米饭了!小嫂子委屈地低头说:“爷爷说我做的黄米饭不好吃。”我看着小嫂子,不知说什么好,爷爷的大孙媳妇多好看呢。

  奶奶走很多年了,爷爷炕上的铺盖卷都是两套。他一套,奶奶一套。太阳下山就睡觉,他给奶奶先铺上被子,叨叨咕咕说着话,直到也睡去了。天空还挂着月牙,爷爷就携着黎明的清凉下地干活了。他愿意种糜子,老秋时,那些垂头羞涩的糜穗子,秀气、文静又朴实,像奶奶一样。小仓房里满囤的.糜子,奶奶就会欣喜地捧起来,金红色的糜粒子,光滑饱满,从指缝间倏忽地过了。就像现在,爷爷喜欢这种感觉,香甜地吃一顿黏米饭。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粥的。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在腊八这一天,南方的星城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傍晚,我迎着寒风,独自走出了家门,不是干什么大事,取个包裹而已。怀着对包裹里面新衣服的期待,快步走在马路上。偶然看见一朵雪花缓缓落下,虽然只是一瞬间,但那雪花的洁白却停留在了我的心间,很久、很久。小小的雪花,包含着我对冬日雪景的期待和向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便起了床。都没来得及伸懒腰,好奇便推着我向窗边走。轻轻推开窗户,面对窗外打个哈欠,一阵寒风吸入,呛得我连忙咳嗽,都没看清窗外的景象。抬起头,睁大了我那没睡醒的朦胧的眼睛“天哪,下雪了!”窗外一片雪白,偶尔还会发现别人家火红的春联,“对了,今天腊八”,虽然兴奋,但忘不了今天是腊八。

  换上大棉袄,穿上拖鞋,便准备去妈妈房里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脑海中浮现着她知道下雪后她兴奋的表情,不知不觉就走出了房门。


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扩展3)

——腊八节的作文9篇

  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今天就是腊八节了,过了腊八节就离过年不远了。大家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了吗?大家是否开始想念家乡年迈的父母,他们正在为远游的你准备香浓的腊八粥。冬天已经来临,新年也正在靠*,你是否做好了过春节的准备。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在了解了腊八节的来历和*俗中的腊八节的来历之后,去看看腊八节的*俗有哪些吧。

  每逢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根据史料记载,腊八节吃腊八粥盛行于宋代:

  腊八粥的传说有三种。

  一是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民间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所以,腊八粥多以多种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这就是腊八节的来历

  在我们东北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是形容腊七腊八的冷劲儿,我们现在提起腊七腊八印象中也仅存一个“冷”字了。其实,腊八在古代曾经是一个挺隆重的节日,有资料说,腊八节孕育于秦,形成于汉,兴盛于南北朝,之后走向式微,以至于衰落。

  腊八的腊字来自于腊月的腊,腊月的初八日,谓之腊八。腊月的腊本与自然界的季候无关,仅仅因为腊月是农历的十二月,进入年底,年终岁尾要祭奠祖宗、神灵,“腊者,猎也,猎兽以祭也。”腊来自于猎,久之,十二月便叫成了腊月。祭奠自然有很多的仪式,也就是说腊月本来有许多的*俗,不过在绝大多数地方,如今腊月的*俗仅存吃“腊八粥”了。

  据说腊八吃“腊八粥”的*俗的与佛教有关,《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说:“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节,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以后传于民间相沿成*。

  我自小不喜粘食,对于腊八粥,除了喜欢吃粥的时候可以大量的放糖的甜劲儿之外,并没有什么好感,能记住的是母亲操持腊八粥和喝粥时的那种氛围。长大以后才从书籍里知道,腊八粥是有很多讲究的,据《燕京岁时记》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做点缀。每至腊月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而母亲当年不过是把各类杂粮,放在一起煮稠而已,起稠的主要的大黄米,而出味的则主要是红小豆和饭豆,至于江米、菱角米、栗子是断断没有的.,点缀之物就更是连想都想不到了。不过,那黏糊糊的粥端到饭桌上,尤其是母亲把白糖罐子摆上桌子的时候,兄弟们的雀跃和父母的笑容,还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了关于腊八的不灭的记忆。

  如今腊八粥已经成了商品,不管是不是腊八,只要你想吃,随便走进超市便可以买到,腊八粥连同制造腊八粥的岁月一起被装进了罐子里,变成了一种速食品,只有记忆不能速食,不过也仅仅是记忆而已,安慰的是空寂的心。

  大凡北方人都爱喝粥,炒上三两个菜,熬上一锅粥,再吃些镘头、花卷、大饼之类的主食,这样的一顿饭,对刚从外面出差的人来说,最是能找到家的感觉。

  说到粥,便不能不提药粥。春夏秋冬,季节变幻,人的身体也会随着天气变化而有所不适,你尽可随着时光流转去吃各种时令粥。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生,你可以今天吃红枣粥,明天吃首乌粥,后天吃山药粥,再后天吃萝卜粳米粥,只要你不嫌麻烦;炎炎夏日,暑热闷湿,用梨、冬瓜、丝瓜、西瓜皮、薏苡仁等做粥,自会让你食欲大增,暑气尽消;秋季燥邪侵袭,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粟子、芝麻等药食,起到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功效;冬季么,还有点远呢,你先备下些枸杞、龙眼、胡桃便是。

  当然,吃粥还是不加带味的中药为妙,假如天天吃饭如吃药,还不如等病将罪集中起来受几天,好在上面提到的入粥皆好吃,你尽可敞开胃吃。

  鲜花也可入粥。南方多梅花,不妨将梅花花瓣与粳米同煮,保你神清气爽;三月桃花烂漫,五月月季吐香,六月百合盛开,七月荷花亭亭,九月菊花清丽,当是入食的好时节,或晒干研末,或切开成条,加蜂蜜或白糖与米同煮,那味道,嬉,不说。一年吃下来,四大美女看见你也要学*女子,拿块布遮面。

  有专门卖粥的,名曰粥屋。简单干净,种类达十多种。放着音乐,一碗粥,一份小咸菜,经济又爽口。

  以前天天盼着腊八。上大学时一到那天如果不早起,便吃不上饭。如果赶巧在家,母亲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现在为人母,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惯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忽然醒来想起忘泡,赶紧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会,然后洗漱,炒菜。

  我这一锅粥,放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打开锅,那香味已经溢满我的小屋。

  清晨,因这粥香而愈发迷人。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妈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妈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才知道这大概是妈妈为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妈妈又交给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腊八粥里除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妈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妈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现在妈妈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过年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过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妈妈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道只要这样妈妈就满足。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节由来与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煮“五豆”的传说

  一些地方在腊八的时候煮“五豆”。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时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选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李小姐倒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皇王开科,妻子取出*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忘了根本,就在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煮“五豆”的*俗。

  腊八粥各地食俗

  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山东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四川

  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

  天津

  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海外版》)

  腊八节泡制腊八蒜

  美食原料

  大蒜头3000克,醋1500克,白糖860克。

  美食做法用一干净盛具,最好用开水煮过消毒,作为泡腊八蒜的容器;

  2、选好大蒜,去皮洗净,晾干,先泡入醋内,再加入白糖,拌匀,置于10度-15度的条件下,泡制10天即成。

  美食关键

  此泡蒜在农村多于腊月初八那天泡制,因这个季节泡帛气温很适宜,故称腊八蒜。醋、糖的配量还可以适当变换,但不可变动过大。

  美食特色

  成品蒜呈淡绿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十分可口。

  腊八节到了,在腊八节要喝腊八粥,我们都知道,但是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喝腊八粥吗?别看只是一碗小小的粥,里面的知识和里面的材料一样丰富的很!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关于腊八粥的'知识吧!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还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煮粥供佛。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还可以增福增寿。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很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粥里有红枣、莲子……总计不下二十种。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在半夜时分开始煮,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你想,这样复杂能不好喝吗?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花样,再放在锅中煮。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腊八这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以便过年吃饺子用。腊八过后,人们就得选择吉日,打扫卫生了。城市过年与农村过年差不多。打工的大人们盼着过年,盼的是回家团圆;小孩也盼,盼的却是无忧无虑的玩耍,没有人拘束,没有人责骂。孩子们还可以买各种食物、各种玩具和鞭炮。尤其是男孩子,好像不放鞭炮不过年似的。孩子们玩的同时,大人们得去采购年货了。他们必须预备好过年的东西。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在这一天人们基本将年货都预备好了,打开冰箱,鸡鸭鱼肉、糖、饮料、糕点,样样齐全,便有了些年的味道。

  过了二十三,大人们领着小孩去挑选新衣服,等待着新年的到来。多数店铺已关门,回家准备过年了。 一碗粥有这么多知识,*真不愧是文明大国啊!我真自豪自己是*人!


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扩展4)

——腊八节的*俗 (菁华6篇)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1、土豆和小米各120千克煮半熟,大蒜20千克均捣碎后用兆福牌原味牛油调和

  2、冬瓜片35千克 白菜丝25千克 青椒丝15千克 鸡肉末25千克作配料放入

  3、加入适量清水和调味品:味精、盐、黄酒、花椒等然后文火相煮

  4、煮至冒气停火几分钟,然后再文火相煮,反复三次左右即可出

  喝八宝冬瓜羹

  南方冬日八宝冬瓜羹,它亦是广东民间节日时常用的汤羹。它鲜美清润可口、健脾益气生津,且男女老少皆宜。再来看看全国各地腊八节这一天都吃些什么。

  腊八粥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

  你可能也喜欢:

  关于中秋节的笑话集锦

  中秋节不吃月饼的国家

  日本中秋节怎么过:吃江米团子

  关于中秋节嫦娥的传说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在腊八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腊八粥外,还要吃腊八饭、泡腊八蒜。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饮食*俗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其他食俗


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扩展5)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 (菁华6篇)

  这时间还真是过的快,好似还没从腊八节的氛围中走出, 眨眼的功夫便是三九第一天,虽说俗语有一九,二九不出门;三九,四九冰上走,但进入三九的头一天丝毫没有一丝寒气,许是连日阴沉的天影响了心情的缘故,竟也将数九的十个日子以来当作了冬的典范,不惜伤心费力地讨了词语诅咒着尚在一九晴朗的天。

  那种阳光普照,枯草静默,情侣相拥的美景不知地被飞砂走石,枝草乱舞的景象所追逐,又怎地不叫人伤情。看了友人留言艳羡着北国之冬的我,我的城市,我的冬日暖洋洋,我的骄傲也似春风过后冰消雪融,流淌着暖暖的春竟。而这二九的天却丝毫未曾给足我以面子,未曾让我将这份北国的骄傲进行到底.

  就连腊八节也未曾打破积存心头的这份幽怨,毕竟谁不爱着这似九九艳阳天的二九天呢?说起腊八节,各家自有不同的理解、寄托、向往。

  生在北方的宁夏也少不了地方特色风情的独解。“过了腊八,糊了脑,大包小包往家扛东西,开始糟践钱了!”这是地域特色明显的宁夏*对汉民腊八节的理解,做为一个传统节腊八节有着几千年的来历,也积淀了丰富的'南北,民族,民风特色。而这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对汉民腊八节的总结可谓经典,腊八节过后,农历新年的脚步愈发*了,忙碌一年的人们可能停了手中的活儿,携了家人,将无限喜悦与期望寄托在春的时日,或祈福*安,或载以寄托,让来年五谷丰登,家业兴旺......

  仿佛是为了将这份寄托早早抢回,今天大伙似乎比往日起的早了许多,拉好了腊八粥备料清单,什么红枣、枸杞、花生、黄豆、花豆、黑豆、芝麻、意米、葡萄干还有那营养的胡萝卜,再配以精瘦肉,还未熬到火候便已勾起你无限食欲。

  寂静的走廊弥漫着混了各种食材散发的香气,蒸腾的热汽汇聚在窗玻璃上,不时划下滴滴水珠,流落窗台,滚到地面,汇成小水洼,引得猫儿狗儿竟相伸了舌头舔食,大约它的也嗅到了腊八粥的香味,感觉到了年的脚步。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个‘美味’的腊八节。为什么说是‘美味’呢?那是因为腊八节的“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糯米红枣红糖还有十八种干果熬成的。妈妈给我讲:“在很久以前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佛教寺用来供佛的.。”后来这风俗在民间流传,人们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的杂果清理干净,煮给孩子吃,一是节约的好办法。

  今年的腊八节到了,我们一家人一起洗干果,这时我想,为什么妈妈说十八种干果原来代表十八罗汉,那现在代表什么呢?想着想着干果洗好了,我把干果递给奶奶,奶奶接过干果胸有成竹的放进高压锅开始熬粥。

  我站起来走到餐桌边,坐了下来,把胳膊一弯,边喝水边想问题。我感觉还不到五分钟,腊八粥就煮好了,妈妈帮我们端饭,我们一家人同喝粥同欢乐。就我一个人在那里沉默不语。妈妈一眼就看了出来我在想什么,就说:“现在的腊八粥不是来纪念十八罗汉,而是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非常古老的日历,“上面伤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农历十二月八日”的字样还完好的保留在那张模糊不清的日历上,嗯?十二月八号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全国默哀”。我很好奇,就指着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周爷爷逝世的日子。”妈妈说。我恍然大悟,心里更加敬爱我们的周爷爷。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间里,脱下鞋,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想“那么不起眼的一碗腊八粥记载着这麽多光辉历史,这家乡的腊八粥可真是不同寻常啊!

  这时间还真是过的快,好似还没从腊八节的氛围中走出, 眨眼的功夫便是三九第一天,虽说俗语有一九,二九不出门;三九,四九冰上走,但进入三九的头一天丝毫没有一丝寒气,许是连日阴沉的天影响了心情的缘故,竟也将数九的十个日子以来当作了冬的典范,不惜伤心费力地讨了词语诅咒着尚在一九晴朗的天。

  那种阳光普照,枯草静默,情侣相拥的美景不知地被飞砂走石,枝草乱舞的景象所追逐,又怎地不叫人伤情。看了友人留言艳羡着北国之冬的我,我的城市,我的冬日暖洋洋,我的骄傲也似春风过后冰消雪融,流淌着暖暖的春竟。而这二九的天却丝毫未曾给足我以面子,未曾让我将这份北国的骄傲进行到底.

  就连腊八节也未曾打破积存心头的这份幽怨,毕竟谁不爱着这似九九艳阳天的二九天呢?说起腊八节,各家自有不同的理解、寄托、向往。

  生在北方的宁夏也少不了地方特色风情的独解。“过了腊八,糊了脑,大包小包往家扛东西,开始糟践钱了!”这是地域特色明显的宁夏*对汉民腊八节的理解,做为一个传统节腊八节有着几千年的来历,也积淀了丰富的南北,民族,民风特色。而这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对汉民腊八节的`总结可谓经典,腊八节过后,农历新年的脚步愈发*了,忙碌一年的人们可能停了手中的活儿,携了家人,将无限喜悦与期望寄托在春的时日,或祈福*安,或载以寄托,让来年五谷丰登,家业兴旺......

  仿佛是为了将这份寄托早早抢回,今天大伙似乎比往日起的早了许多,拉好了腊八粥备料清单,什么红枣、枸杞、花生、黄豆、花豆、黑豆、芝麻、意米、葡萄干还有那营养的胡萝卜,再配以精瘦肉,还未熬到火候便已勾起你无限食欲。

  寂静的走廊弥漫着混了各种食材散发的香气,蒸腾的热汽汇聚在窗玻璃上,不时划下滴滴水珠,流落窗台,滚到地面,汇成小水洼,引得猫儿狗儿竟相伸了舌头舔食,大约它的也嗅到了腊八粥的香味,感觉到了年的脚步。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就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今天是元月十三日,农历腊月初八,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腊八节。刚起床,厨房里就传来了母亲欢快的歌声。原来,母亲正在厨房里为我准备今天中午的压轴大赛的原材料——饺子馅。

  八点钟,斗志昂扬的我拿着母亲准备的“爱心肉馅”,来到了教室。

  先是国学积累环节,黎明姐姐给我们讲解了腊八节的来历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关于这“腊八节”,人们可是赋予了它许多传奇色彩呢!

  传说一,元朝的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他给地主家放牛,结果一不小心,牛掉进了深坑里摔断了腿。地主大怒,下令将朱元璋关进地牢,任其自生自灭。几天以后,朱元璋饿得发昏,只好把从地牢里的老鼠洞中找出来的小米、大米、花生、红枣等混合在一起,为自己煮了一碗杂粮粥。就这样,朱元璋活了下来,等到他当皇帝时,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朱元璋又命人煮了一碗杂粮粥,并命名为“腊八粥”,又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后来这一节日便流传了下来。

  传说二,大家知道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吗?其实他又叫释迦摩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很早的`时候,他就迷上了佛教,开始静心修行,参禅悟道。可是就当他马上就要成仙的时候,自己的修为却遇到了瓶颈,无论怎样都无法突破,这可急坏了他。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静心,却总是参不透剩下的佛法。有一天,他洗完澡后空乏无力,根本没有办法站起来,更别说走路了!这时,一位姑娘途经这里,用自己刚收获的玉米、大豆等食材做了一碗香喷喷的粥。说也奇怪,释迦牟尼刚吃完这碗粥,便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自己多年没有突破的瓶颈也有了松动的迹象。释迦牟尼大喜,赶紧坐在了一颗菩提树下,稳定住自己的心神,开始参悟。没过多久,释迦牟尼忽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十分轻盈。不一会儿,就悟道成仙了。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妈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妈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才知道这大概是妈妈为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妈妈又交给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腊八粥里除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妈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妈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现在妈妈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过年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过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妈妈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道只要这样妈妈就满足。


写腊八节的作文6篇(扩展6)

——腊八节古诗 (菁华6篇)

  质明奉祠今古同,吴侬用昏盖土风。

  礼成废彻夜未艾,饮福之馀即分岁。

  地炉火软苍术香,饤盘果饵如蜂房。

  就中脆饧专节物,四座齿颊锵冰霜。

  小儿但喜新年至,头角长成添意气。

  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减吾年。

  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君看今岁旧交亲,大有人无此杯分。

  老翁饮罢笑撚须,明朝重来醉屠苏。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作者: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大腊》

  作者: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腊节》

  作者: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腊日》

  作者: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诗中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腊八粥》

  作者: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还向街头击腊鼓。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多么热闹啊。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作者: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诗中可以看出,在寒冷的冬天,难得的阳光正好高照,本来是应该高兴,只可惜,作者心里想着逝去岁月,不禁感叹万千。

  《腊八》

  作者: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的。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金浮图腊八粥》

  清代:赵熙

  残年饭。何缘梦见。且做梅边,懒残僧馔。撷园蔬,并入沙锅爨。

  杂沓香风,乐到小儿争唤。喜当给孤园看,神鸦放口,饥火风吹散。

  谋生贱。哀鸿叫断。转粟青天,战云千片。问何人、坐拥如花眷。

  李郭樽前,小出长安乱。还我伊蒲,自办头陀半饱,消受山妻劝。

  1、《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2、《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3、《韦使君宅海榴咏》

  【唐】皇甫曾

  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榴花带雪红。

  闭阁寂寥常对此,江湖心在数枝中。

  4、《岁暮怀崔峒耿湋》

  【唐】司空曙

  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

  5、《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宋】苏辙

  天公留雪待嘉*,飞霰来时晓未明。

  病士拥衾催暖酒,闭门不听扫瑶琼。

  6、《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7、《腊日》

  【晋】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8、《竹里馆》

  【唐】卢象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9、《生查子》

  【宋】洪适

  腊月到盘洲,寒重层冰结。

  试去探梅花,休把南枝折。

  顷刻暗同云,不觉红炉热。

  隐隐绿蓑翁,独钓寒江雪。

  10、《腊日》

  【明】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11、《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2、《腊八日发桐城》

  【元】陶安

  邑人生怅怏,送别郭东门。

  冻木知春早,晴风卷雾昏。

  石桥分古道,野烧露新痕。

  行处山农说,留声到子孙。

  13、《庚子腊月五日》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14、《洛阳东门送别》

  【唐】储光羲

  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15、《腊八日未雪不寒》

  【宋】方回

  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

  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夜衾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16、《腊八日怀圣仆》

  【明】葛一龙

  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

  险阻贫兼病,西南北又东。

  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

  木末临清晓,应披看雪红。

  17、《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

  【唐】张耒

  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

  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

  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

  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18、《好事*》

  【宋】程大昌

  腊月做生朝,只有南枝梅玉。

  此外后生桃李,未舒英吐馥。

  后园别自出神奇,现双松双竹。

  报道前堂琴瑟,俱长生厚福。

  19、《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20、《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韦应物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

  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

  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

  21、《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宋】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22、《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23、《腊月菊》

  【宋】方回

  九日侵寻蜡口徂,金钿尚可泛屠苏。

  凿冰池畔枝尤劲,栽竹林边蕊不枯。

  同味迟生新枸杞,齐名久谢旧茱萸。

  土龙弃我登高侣,端肯趋时媚我无。

  24、《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安居。

  无事不须干郡县,有余但管济乡闾。及早了王租。

  随日力,也著几般书。

  静里精神偏爽快,闲中光景越舒徐。腊月尽工夫。

  25、《十二月一日》

  【唐】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26、《腊前月季》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27、《腊月二十五日偶忆孟浩然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

  【宋】舒岳祥

  归梦涉远道,青山非故庐。

  岁时筋力减,日夜鬓毛疏。

  且免编民役,休论邸报除。

  百年余二老,莫遣寸阴虚。

  28、《腊月八夜雨》

  【宋】周文璞

  愁云欲雪未成雪,忽闻寒雨夜淋浪。

  但知岁月堕寂寞,不悟乾坤发艳阳。

  天黑鬼车声更大,夜阑客枕梦初长。

  明朝起视篱砌下,草芽浥浥又回黄。

  29、《腊八日夜直》

  【清】曾国藩

  翻从官宿得闲时,仙掖深深昼掩帷。

  静向古人书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浓饘说献宫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门外望,并阑冰合柳枯垂。

  30、《腊八日早漫成》

  【宋】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31、《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32、《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33、《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韦元旦

  灞涘长安恒*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蘋。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34、《腊八》

  【唐】杜甫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

  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35、《渔家傲》

  【宋】欧阳修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要向。

  谢女雪诗真绝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

  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饷。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

  36、《渔家傲引》

  【宋】洪适

  腊月行舟冰凿罅。潜鳞透暖偏堪射。

  岁岁年年篷作舍。三冬夜。牛衣自暖何须借。

  滕六晚来方命驾。千山绝影飞禽怕。

  江上雪如花片下。宜入画。一蓑披著归来也。

  37、《鹧鸪天·寿外舅》

  【宋】廖行之

  腊月今朝恰一旬。梅花开遍陇头春。

  篆烟起处人称寿,从昔家和福自生。

  新喜事,得佳姻。贤郎顺妇正充庭。

  从今更祝千千岁,要与邦人作典型。

  38、《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唐】刘长卿

  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39、《瑞鹧鸪·咏红梅》

  【宋】晏殊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颦。

  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后,特染妍华赠世人。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

  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

  40、《虞美人·自兰陵归,冬夜饮严州酒作》

  【宋】葛胜仲

  严陵滩畔香醪好。遮莫东方晓。

  春风盎盎入寒肌。人道霜浓腊月、我还疑。

  红炉火热香围坐。梅蕊迎春破。

  一声清唱解人颐。人道牢愁千斛、我谁知。

  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的腊八节,这一天虽然没有被规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但仍然有着其自己独特的节日意义!

  有关腊八节的古诗集结

  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腊日》

  诗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1)腊八日煮粥感赋其一

  清代:陈曾寿

  香粥分雏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头六十年。

  (2)腊八日煮粥感赋其二

  清代:陈曾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