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孝感动天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 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4.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 庙堂之量:庙堂:帝王之宗庙,比喻宏大。形容人的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6. 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7.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 唐·杜甫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
  8. 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之所。飨(xiǎng):祭祀之一种。此处作动词用。
  9. 昭穆:宗庙安放神位的次序,左为昭,右为穆,始祖居中。
  10. 禘(dì):天子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尝:每年秋天的常祭。
  11. 叔孙武叔语大夫於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2. 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后由宗庙的次序,又推广到坟地葬位和祭祀时的排列顺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13. 封禅(shàn)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白虎通》云:“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
  14. 【清庙之器】:原指宗庙里的祭器。后比喻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15. 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文天祥《指南录后续》
  16. 不愧屋漏——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17. 震 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18.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说:“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19. 不愧屋漏: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20. 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
更多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