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nèi gé】

内阁:是**最高级官员代表**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内阁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明朝时期,由明成祖朱棣设立。明朝灭亡后,清朝依旧延续前代,比明朝内阁地位高,正式成为百官之首。内阁最高领导是“首辅”一人,其次是“次辅”一人,其余皆称“群辅”,在文渊阁办公。明朝时内阁大学士都是正五品,但排名的先后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华盖殿(后改中极殿)大学士(首辅)、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次辅)、文华殿大学士(群辅)、武英殿大学士(群辅)、文渊阁大学士(群辅)、东阁大学士(群辅)。内阁在明朝时期,最初是明成祖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但国事繁忙,明成祖一人无暇顾及偌大的国家。内阁作为秘书处,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自从明成祖归天后,一直到明王朝灭亡,内阁实际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权力机构,但地位依旧很低。18世纪,英国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为内阁。

[ nèi gé ]

1.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或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

2.明清两代的中央政务机构。

  1. 贵族妇女的居室;内堂。

    《北史·邢邵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 唐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诗:“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2. 古代中央官署名。

    三国 时指秘书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兰臺为外臺,秘书为内阁,臺、阁一也。” 宋 代 龙图阁 、 天章阁 、 宝文阁 等,亦泛称内阁。诸阁均设学士。 宋 王安石 《贺庆州杜待制启》:“国家以边城之寄,戎路所圻,眷内阁之*班,督帅臣之重柄。” 宋 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 蜀 远而人懦,穷困抑塞,至无所诉,朕专欲以德安之,故内阁之命非独宠卿,抑将使 蜀 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3. 明 清 两代政务机构。

    明 初为加强专制统治,废宰相,于 洪武 十五年,仿照 宋 制,置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永乐 初,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 文渊阁 当值,参与机务,称内阁。中叶以后,职权渐重,兼领六部尚书,事实上成为皇帝的最高决策机关。 清 初以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内三院为内阁,设大学士,参与军政机密。 雍正 时设军机处,掌军政要务,后来内阁便徒有虚名。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卷九五:“我朝职官虽革中书省而特置内阁,亦隐然宰相也。”《红楼梦》第九二回:“听得内阁里人説起, 雨村 又要升了。”

  4. 清 末仿立宪国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改称***,*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会议上的讲话》:“旧社会的一个内阁**可以去当**,为什么我们的部长倒不能去当**?”

  5. 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或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内阁里有包办收买猪仔议员的阁员,国会里有嗾使警察擅殴**公民的议长。”

拆字

英文翻译

cabinet

造句

  1. 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2.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
  3. 一位大作家,可以说是***家的第二内阁。正·因为此,没有哪个**曾经喜欢过大作家,只喜欢较小的作家。
  4.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5. 在世界各国内阁的心目中,各国的政治设施好比一些晾衣服的绳子,这些内阁的正式职责,大部分是注视着彼此晾的衣服,一有机会就夺取一些过来,全世界各国所有的领土——当然包括美国在内——都是各自从别人的晾衣绳上盗来的衣服。
  6. 同守大器,于兹六年!臣备员内阁,出守*畿!
  7.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8. 内阁成员和工作人员对我偶尔发火似乎能够理解和忍受,艾尔.戈尔帮助我度过了怒火中烧的时刻。
  9. 内阁**病了。他在医院里接到一份慰问电报:议会祝您早日康复,一百八十七票赞成,一百八十六票反对!哈哈……祝你早日康复!
  10. 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11. 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12. 内阁**病了。他在医院里接到一份慰问电报:议会祝您早日康复,一百八十七票赞成,一百八十六票反对!哈哈??祝你早日康复!
  13. 其它三位内阁阁员的名单也预定在今日出炉。
  14. 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15.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16.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17.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18. 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写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19. 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20. 春暖花开: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纷纷绽放。现也比喻大好时机。例:“后又杂植四方所贡奇花异木于其中,每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赏晏。”
  21.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表达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表达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2. 春暖花开 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纷纷绽放。现也比喻大好时机。例:“后又杂植四方所贡奇花异木于其中,每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赏晏。”
  23.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4.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5.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表达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表达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6.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一般用来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一般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7.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然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8.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29. 一些人在强权之间挑拨离间,长袖善舞,其他人,像我们造访的前内阁**,则对国家的前途深感担忧。
  30. 正襟危坐四人,分别是内阁首辅夏言,次辅徐渭,国师金光子,僧空见,以及在一旁神神叨叨搞扶乩的钦天监监正蓝道行。
  31. 该国经过接二连三的大**的冲击,内阁已在风雨摇摆之中,随时可能被迫辞职。
  32. 王兄现在已贵为内阁要员,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33. 春暖花开:春天的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在这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34. 印尼总统苏希洛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表示,人民应该"有创造性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贸易部长冯慧兰带头在家种地。
  35. 就目前布朗及其内阁如此短浅眼光而言,议员们信服吗?
  36. 巴黎像个,在远处看她非常迷人,叫你迫不及待地想把她搂到怀里。可是过了五分钟后你便觉得空虚,你厌恶自己,觉得自己受骗了。或许悲伤会叫一个人变得更讲到欣赏绘画,一个、一个看门人和一个内阁部长的艺术趣味没有多大差异。
  37. 弗朗西丝·帕金斯:第一位女性内阁成员。她提倡8小时工作制、更严格的工厂安全法规以及保护妇女和儿童劳动力的法规。
  38.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用来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现在常用来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的大好形势。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39. 一些人在强权之间挑拨离间,长袖善舞,其他人,像我们造访的前内阁**,则对国家的.前途深感担忧。
  40. 一位大作家,可以说是*家的第二内阁。正·因为此,没有哪个*曾经喜欢过大作家,只喜欢较小的作家。
  41. 一位大作家,可以说是*家的第二内阁。正·因为此,没有哪个*曾经喜欢过大作家,只喜欢较小的.作家。
  42. 一位大作家,可以说是他的`国家的第二内阁。正·因为此,没有哪个*曾经喜欢过大作家,只喜欢较小的作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