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zhú bó】

竹帛,指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见《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 zhú bó ]

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此也借指典籍:功垂~。

  1. 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

    《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 引申指书籍、史乘。

    《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近反义词

近义词:书本书籍

反义词:

拆字

英文翻译

bamboo and silk writing materials (before paper)

造句

  1. 独立小桥人未识,一星如斗看多时。红楼隔雨相望冷,竹帛飘灯独自归。
  2. 学子风采竹帛书,樵山人文丹青画。
  3. 俊男媛女荡舟来,敛裾浅笑语声欢。品性高洁墨客颂,竹帛流芳成美谈。
  4.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5. 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6.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7.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8.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 章碣《焚书坑》
  9.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10. 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11. 功名不早着,竹帛将何宣。——李白《长歌行》
  12.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13. 垂名竹帛: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14. 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15. 鲍照 一一 拟行路难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16.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刘禹锡)翩翩马上郎,驱传渡三湘。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楚水多兰芷,何人事搴芳。
  17.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李白《长歌行》
  18.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李白《长歌行》
  19. 上联:一人眠目如灯灭;下联:长著久名于竹帛
  20. 上联:万里云天悲落日;下联:长著芳名于竹帛
  21. 联袂骑箕,名垂竹帛;精忠贯日,气作山河。
  22. 祇为纲常争万世,宁徼竹帛记千秋。
  23.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 章碣的《焚书坑》
  24.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5.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26. 联袂骑箕,名垂竹帛;精忠贯日,气作山河。
  27. “我辈荷国厚恩,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耶!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摘录《鄂王行实编年》
  28.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