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11-04 00:00:00 语文,初二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

  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

  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

  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2

  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

  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景远景的层次。

  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3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

  2、屏的作用: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②艺术点缀 ③可以挡风

  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使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1)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1

  五大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应用

  2、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因式分解法、开*方法和配方法、配方法的拓展运用、公式法)

  3、根的判别式

  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和增长率问题、面积问题和动态问题)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课本相关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和数的 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能使一元二次方程 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化简、整理都可以转化为 的形式,这个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 ,a是 ,bx是 ,b是 ,c是常数项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2

  1 *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 性质。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3

  *方根、算数*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方根是0。

  表示方法: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方根是零。

  2、*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方根,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方根是零;负数没有*方根。

  开*方:求一个数a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2)

——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

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

  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

  5、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6、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7、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8、……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2

  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

  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3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

  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3)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1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5、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6、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2

  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

  2、本文写了:①阿长称呼的由来②“大”字睡相③元旦的古怪仪式④买《山海经》⑤一些繁琐的道理⑥讲“长毛”的故事

  3、阿长:①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②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安的劳动妇女③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

  4、描写阿长:外貌、语言、行动、神态。

  5、“我”的心理:对阿长的隔膜和轻视。

  背影

  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背影的四处描写:①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②望父买橘③父子分手④呼应开头,作者对老夫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

  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分手——惆怅之泪 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台阶

  1、选自小说集《台阶》。

  2、旧台阶(1-6)三级青石板地位低

  新台阶(18-29)九级水泥地位高

  3、父亲的性格:倔强,勤劳,坚强,俭朴,谦卑

  4、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混杂了敬仰,赞叹和同情。

  老王

  1、选自《杨绛散文》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堂吉柯德》

  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

  5、生活情况:①职业,谋生手段②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③居住条件差

  6、交往的事:①带送冰块②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③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7、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

  8、“前任”:大词小用,用词简洁之至,且又风趣。

  9、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等观念。

  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信客,乡村过去没有邮局,对外通信往来主要靠从事这种特殊职业的人。

  2、余秋雨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

  余秋雨的写作风格:典雅,质朴,畅达

  3、本文写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业之后

  4、信客生涯:①新老信客谈从业之苦(总领)②工作繁忙③传递噩耗,料理后事,送遗物④代写书信

  5、本文概括地写了信客在谋生者死后当代理人,具体地写了一次遭诬陷的事

  6、信客: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通达世理

  7、老信客略写暗线写老信客一生命运赞赏和同情

  8、年轻信客详写明线写年轻信客生涯赞颂和褒扬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3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荷hè锄候骑jì

  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

  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3篇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2)取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产。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滴入数低澄清石灰水震荡——1空气,2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2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2中氧气含量少。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表面有水珠生成,说明2中水蒸气含量多。

  4(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含量越高。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6、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7、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8、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9、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

  因为离核越*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10、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ナ褂猛信烫炱绞保首先要调节*衡。调节*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衡螺母到达*衡。

  ②加热ナ褂檬怨芑蛏掌扛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ブ迫∑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ス烫逡禾逑嗷セ旌匣蚍从κ保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ピ谑匝榍馄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ビ没乖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ハ∈团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ビ弥亟峋У姆椒ǚ掷胧逞魏拖跛峒氐幕旌衔铮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ピ谧鲋泻偷味ǖ氖笛槭保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コ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⑾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ピ诩煅榛旌掀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⑿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セ旌先芤河胍恢纸鹗舴⑸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

  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5)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整理6篇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三大国粹:京剧中医*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1.三原色:红绿蓝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第二部分 日积月累

  第四册:

  1.读读背背(写景对联)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2.读读记记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千方百计

  3.读读背背(互相帮助格言)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读读背背(勤学格言)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第五册:

  1.读读背背P32

  聪明在于学*,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读读背背P49《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3.读读背背P64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4.《论语》(选段)P69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读读背背P9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

  6.读读背背P11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7.读读背背P131《三字经》(选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第六册

  1.读读背背(诗句)P32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2.读读背背(谚语)P49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读读背背(时间格言)P5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读读背背(气象谚语)P104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5.读读背背(友谊格言)P12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6.读读背背(歇后语)P137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拼音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2.标调规则: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

  3.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遇到j q x,摘掉乌纱帽)

  二、汉字

  1.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2.:能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3. 同音字、多音字和形*字。(能够准确认识小学生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以及多音字的各个注音和组词,以及形*字的辨别。)

  三、词语

  1.成语、歇后语。

  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 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 的、地、得用法:

  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大声地唱;“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钢笔;“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跑得快。

  3.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 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词语的仿写。 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5.常用的八种关联词。

  四、句子

  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五、标点

  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能正确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标点符号,并能够说出省略号、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六、阅读

  1.朗读、默读和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分辨实写与联想的语句。了解联想与比喻的异同点。

  4.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体会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

  6.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7.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七、写作

  (一)应用文 请假条(借条、收条和领条)、日记 、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

  (二)大作文。

  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

  ②空间顺序:从远到*,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

  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备注:在小升初考试中还会涉及到百科知识的考查,在这一方面主要靠学生*时的积累。

  一、字词:

  1、他受上级的差(chāi)遣来到这所城市工作。

  2、由于他的过错,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在法庭上,他留下了忏(chàn)悔的眼泪。

  3、在这个场(chánɡ)院里,叔叔每天做的就是不停地翻晒粮食。

  4、这个养鸡场(chǎnɡ)的规模很大,可以满足周边的居民一天的需求

  5、昨夜的一场(chǎnɡ)雨,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的第一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是所感。

  2、诗中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别是:“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

  3、点出全诗主旨的一个字是:愁。

  (二)、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般温暖的阳光。

  2、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3、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4、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是赞美母爱或是亲情的呢?

  知识点语音

  重点复*内容:

  1、区别读音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等,主要是*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

  常见题型:判断读音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读音等。

  2、要识记整体认读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不拼读的')

  3、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常见题型: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字母,按顺序,把大小写字母补充完整,相对比较简单。

  知识点汉字

  考点:同音字、多音字、音*字、形*字等

  重点复*内容:

  1、要读准字的读音

  常见题型:多音字组词,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一个音节写出三个或以上的汉字。

  2、认清汉字,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

  常见题型:写出汉字的笔画、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加换偏旁组字再组词、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理解字义,会:要学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的。

  常见的题型:按要求填空,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扩句和缩句

  1.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如:小明去看电影。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不能扩写为:小明和妹妹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2.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呐喊声。

  修改病句

  1) 句子不完整。如: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改为: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2) 用词不当。如: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缺乏”用得不恰当,应改为“缺少”。

  3) 搭配不当。如: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顶红帽子。

  “穿”与“帽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4) 词序混乱。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6)

——初一第三单元上册知识点 (菁华5篇)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促进西汉王朝形成强盛局面的措施:

  ①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②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③在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④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的问题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jie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

  〈1〉: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2〉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3〉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2〉*,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3〉*员和*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1.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2.情绪的四大基本类型

  人的情绪种类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情绪只有四类,即:喜、怒、哀、惧。

  3.情绪的作用

  (1)积极作用: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2)消极作用: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4.情绪与态度有什么关系

  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5.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多变的特点:

  (1)半外露、半隐蔽性。

  (2)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

  (3)情绪、情感体验不*衡,往往出现矛盾的状态。

  6、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控的原因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花季。我们在拥有五彩缤纷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丰富的情绪变化。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任何人都一样,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7)

——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 (菁华5篇)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圆柱体要领:如果用垂直于轴的两个*面去截圆柱面,那么两个截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直圆柱,简称圆柱。

  圆柱体的定义

  1、旋转定义法:一个长方形以一边为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周,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2、*移定义法:以一个圆为底面,上或下移动一定的距离,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性质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一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2.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体的高。

  3.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体的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即:

  S侧面积=Ch=2πrh

  底面周长C=2πr=πd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2πr2+Ch=2πr(r+h)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即 V=S底面积×h=(π×r×r)h

  5.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6.圆柱体可以用一个*行四边形围成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

  6.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分成两个同样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半圆柱。这时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两个直径X高的长方形。

  7.圆柱的轴截面是直径x高的长方形,横截面是与底面相同的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A0=1,A-P=1/AP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

  初一年级知识点: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

  ①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三条线段;

  ③首尾顺次相接;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分线、中线、高

  (1)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说明:

  ①三角形的角*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都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能在边上(直角三角形),它们(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课后*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角形的角*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2.等边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高、角*分线共有 ( )

  A.3条 B.5条 C.7条 D.9条

  3.(1)在△ABC中,AD是∠BAC的*分线,BE是AC边上的中线,∠BAD=40o,则∠CAD=______,若AC=6 cm,则AE=______.

  (2)△ABC的周长为18 cm,BE、CF分别为AC、AB边上的中线,BE、CF相交于O,AO的延长线交BC于D,且AF =3 cm,AE=2 cm.则BD的长为______.

  初一年级知识点: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

  ①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三条线段;

  ③首尾顺次相接;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分线、中线、高

  (1)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说明:

  ①三角形的角*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


初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菁华3篇)(扩展8)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优选【5】份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2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29 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线*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方和、等于斜边c的*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55 *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56 *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7 *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8 *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9*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 *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