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4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2022-10-10 00:00:00 考试,生物

1、“骨的脱钙”实验中,鱼肋骨浸入的液体是什么?盐酸。

2、浸入后骨的周围会产生气泡,这气泡是什么气体?二氧化碳。

3、浸入盐酸中多长时间?15分钟。

4、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洗去残余的盐酸,以免用手打结的时候伤手。

5、为什么脱钙以后的肋骨可以打结了?因为脱钙时,脱去了无机盐(钙盐),剩下的是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了。

6、物不足1∕3,无机物超过2∕3;特性是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

7、人体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8、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9、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10、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11、心脏解剖图

1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3、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14、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15、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16、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17、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18、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9、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0、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21、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22、酶的发现:

23、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24、尿的形成与排出

25、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6、尿的形成

27、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8、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29、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

30、、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31、环境污染: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2、血浆(主要是水);

33、血浆:血液未凝固时的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液凝固时的淡黄色液体

34、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既:呼气和吸气)完成的。过程如下:

35、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衡为止。

36、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有效措施。

37、心脏位于胸部的左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相似。

38、心脏内有四个腔,分为两房:

39、心脏上连着五种血管,分为两动脉:

40、心脏的结构部分:三静脉: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30句菁华

1、人体的八个系统名称和功能P15—17

2、“骨的脱钙”实验中,鱼肋骨浸入的液体是什么?盐酸。

3、浸入盐酸中多长时间?15分钟。

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5、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6、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7、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8、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9、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10、排尿的作用:

11、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1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14、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15、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16、酶的发现:

17、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18、泌尿系统的组成

19、尿的形成

20、无害化建生态厕所

21、神经系统的组成

22、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23、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2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5、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

26、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27、激素调节

28、血浆(主要是水);

29、血浆:血液未凝固时的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液凝固时的淡黄色液体

30、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菁华5篇)

  一、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建沼气池

  人粪尿的方法:高温堆肥

  2)无害化建生态厕所

  处理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二、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郭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着听小沿着与听觉

  沿外耳道骨传导有关的神经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细胞体

  突起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轴突包上髓鞘叫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呼吸系统

2、多种生态系统

3、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4、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7、分裂的过程:

8、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9、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0、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线粒体。

11、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13、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4、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15、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16、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7、幼根的生长

18、传粉和**(课本103)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0、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21、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22、解题思路点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

23、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2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25、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26、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和细胞的。

27、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28、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29、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30、物理诱导:离心,震动,电刺激

31、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3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33、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34、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35、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

36、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37、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有3层作用

38、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39、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40、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3、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4、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的上皮细胞。

5、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6、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7、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8、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9、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0、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11、空气的质量与健康: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1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

13、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14、淀粉在口腔消化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在小肠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淀粉消化场所是口腔、小肠;蛋白质消化场所是胃、小肠;脂肪消化场所是小肠;消化食物最重要的两种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

15、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做到合理营养。

16、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止血和凝血。

17、在眼球结构中调节瞳孔大小的是虹膜,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是晶状体,调节晶状体凸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具有感光细胞、能形成物像的结构是视网膜;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矫正*视眼方法是配带凹透镜。

18、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或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每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要求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缺一不可。

19、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20、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21、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22、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肺)

23、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24、列举纲要,有序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25、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26、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7、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28、血液特点功能

29、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30、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_____。_______或_____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________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____。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

3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以及形成层的特点。

32、如果一个人患了夜盲症,你认为他需要的食物是( )

33、缺乏维生素D.的人易得佝偻病。( )

34、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5、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6、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37、消化道

38、消化腺

39、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40、对比记忆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