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1. 1940年和1941年褚圣麟都在北平燕京大学教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校园,迫令学校停课,学生一律离校,教职工不能在校园内任意活动。
  2. 这个国家的经济因战争而积重难返。
  3. 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是算一种主动的交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4. 最后一个敌人在血泊里倒下,战争胜利了,满目疮痍的战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只是那命悬一线的惊心动魄始终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5. 战争过后,这里原本静美的村落变得满目疮痍。
  6. 一场全国性的战争过后,国家满目疮痍。
  7. 不惟如此,在历次反抗西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山东团练奔向狼烟的身影,功不可没。
  8. 战争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在竞赛中,人可以为所欲为。在战斗中,强者胜,弱者亡。
  9. 风风火火,轰轰烈烈,我们的爱情像一场战争。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
  10. 俄国人用口诛笔伐乌克兰的方式来纪念俄格战争一周年。
  11. 纳粹的恐怖记忆让如今的德国人对战争深恶痛绝,也对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心存反感。
  12. 这不是从铁面无私的或挑剔的法律角度来分析,而是考虑到合理的杀人和不合理的杀人有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很早就在有关战争的法律和道德要求中指明并且不容篡改。
  13. 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如今恶贯满盈,受到了人民的严惩。
  14. 图为日俄战争时期,中国辽宁省开元市市郊,一正被斩首的间谍.
  15. 1905年,日本出于日俄战争的需要,修筑了安奉军用窄轨铁路。
  16.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外交政策的实施是近代中国积弱积贫,外交上羸弱无助的集中体现。
  17. 日俄战争中日胜俄败加速了中国的资产阶级立宪运动。
  18.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日俄战争痛心疾首,他们基本认识到了俄国的侵略本质,产生了拒俄心态,号召国人起来与俄国斗争,将俄国势力赶出中国东北。
  19.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
  20. 日俄战争后,日本辽东守备军司令命令废除“达里尼”,自1905年2月11日起改称“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