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tài shǐ】

太史,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 tài shǐ ]

姓。

  1. 官名。

    西周 、 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 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 。见《三国志》本传。

拆字

英文翻译

Tai Shi

造句

  1.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 晚风如常敲荒寺,书生埋读太史词。
  3. 秦地立春传太史,汉宫题柱忆仙郎。——李颀《寄司勋卢员外》
  4.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
  5. 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作者:李郢《江亭晚望》
  6.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7. 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作者:李郢 《江亭晚望》
  8.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9. 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李郢《江亭晚望》
  10. 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11. 太史公用一本正经的语言,不经意间揭穿了刘邦自己刻意编织的`神话。
  12. 《敬简王明府》 唐·杜甫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神仙才有数,流落意无穷。
  13. 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14. 补敝起废: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史记太史公自序》
  15. 彬彬有礼: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史记太史公自序》
  16. 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17.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18.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9.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史记·太史公自序》
  20.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 12 本纪、30 世家、70 列传、10 表、8 书,共 130 篇。
  21.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22.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3. 落叶辞高树,飘飖离本根。——韩上桂《出都门柬区用孺太史
  24.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5.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6.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7.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28. 太史侯,一挥长虹,造天笔,红云骄子,两卷书,北窗伏龙,曲怀觞,君临天下,李沉舟
  29.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30.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语
  31.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后世对太史慈的评价
  32.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答案:图文传真
  33.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贬官。
  34.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35. 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36. 上帝的道德目标就是仁慈。〔以〕阿巴?埃班:《犹太史
  37.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其所写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浑雅健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等。
  38. 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详悉于体国也。(《史传》十六)
  39.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
  40. 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41.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42. 在晋董狐笔: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灵公被赵穿杀死,晋大夫赵盾没有处置赵穿,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称赞这样写是“良史”笔法。
  43.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44.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45. 乌桓军统领见势不妙,大声呼喊,组织手下军兵从薄弱处突围,还没等乌桓人找到薄弱处,太史慈一串连珠箭将对方统领射落马下。
  46. 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仆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三弟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
  47. 光天化日:清陆陇其《答仇沧柱太史书》:“不才庸吏得于光天化日之下,效其驰驱。”原来形容太*盛世。后多用以形容大庭广众:人所共见的场合。
  48. 风起云蒸——大风刮起,乌云蒸腾。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49. 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50.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