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清楚的近义词有:

模糊朦胧含糊含混混沌糊涂混浊迷惑隐约依稀恍惚迷濛迷蒙

对比

意思

清楚

[ qīng chu ]

1.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字迹~。话说得不~。把工作交代~。

2.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头脑~。

3.了解:我真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你~不~?

模糊
[ mó hu ]

1.不分明;不清楚:字迹~。神志~。认识~。~概念。睡梦中模模糊糊觉得有人敲门。

2.使模糊:不要~了是非界限。

朦胧
[ méng lóng ]

1.月光不明。

2.不清楚;模糊:暮色~。烟雾~。

含糊
[ hán hu ]

1.不明确;不清晰:~其辞。他的话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2.不认真;马虎:这事一点儿也不能~。

3.“不含糊”常用作赞美的话,是“有能耐”或“行”的意思。如:他那手乒乓球可真不含糊。这活儿做得真不含糊。

含混
[ hán hùn ]

模糊;不明确:~不清。言辞~,令人费解。

混沌
[ hùn dùn ]

1.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初开。

2.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糊涂
[ hú tu ]

1.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他越解释,我越~。

2.内容混乱的:~账。一塌~。

3.模糊。

混浊
[ hùn zhuó ]

(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迷惑
[ mí huò ]

1.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不解。

2.使迷惑:花言巧语~不了人。

隐约
[ yǐn yuē ]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远处的峰峦~可见。歌声隐隐约约地从山头传来。

依稀
[ yī xī ]

(印象、记忆)模模糊糊: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得。

恍惚
[ huǎng hū ]

1.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精神~。

2.(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我~听见他回来了。

迷濛
[ mí méng ]

同“迷蒙”

迷蒙
[ mí méng ]

1.蒙昧糊涂。南朝 宋 谢灵运《与诸道人辨宗论》:“日用不知,百姓之迷蒙,唯佛究尽实相之崇高。”唐 白居易《闻庾七左降》诗:“后心誚前意,所见何迷蒙。”宋 洪迈《夷坚丁志·巴山蛇》:“食已即饱,心常迷蒙。”

2.指迷迷糊糊。许杰《惨雾》中:“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

3.迷茫;模糊不明。清 江昉《疏影》词:“迷蒙十亩秋阴里,更悄浸漪漪寒碧。”《新华月报》1961年第9期:“战争经常处在迷蒙不清的情况中,比其他事物更带不确实性。”

4.迷濛:形容烟雾迷漫,景物模糊。宋 翁元龙《江城子》词:“月帘櫳,影迷濛。”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四山云气迷濛。”冰心《寄小读者》二四:“那夜是阴历初六……银汉间薄雾迷蒙。”

5.迷懞:迷惑蒙骗。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或于茶酒糕饼中用药昏迷因而姦污者,虽无恐吓缚制之形,已有计诱迷懞之实,不谓之强姦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