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首页 / 报告 / |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 1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时学*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3、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

(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

(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4、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动机水*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的知识产生疑问。

  (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

  (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

  (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5、启发及建议

  5.1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导致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学*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动机。

  (2)利用游戏化学*,提高学生学*动机。所谓游戏化学*,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创造机会,学生讲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学*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动机,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内容时,教师会请一些电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老师”,跟全班同学讲解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动机。

  (4)注重校本课程,融合本地文化。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地方文化比较熟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机地结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有关策略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时学*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

  (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

  (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四、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动机水*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的知识产生疑问。

  (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

  (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

  (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五、启发及建议

  5.1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导致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学*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动机。

  (2)利用游戏化学*,提高学生学*动机。所谓游戏化学*,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创造机会,学生讲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学*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动机,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内容时,教师会请一些电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老师”,跟全班同学讲解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动机。

  (4)注重校本课程,融合本地文化。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地方文化比较熟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机地结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有关策略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 3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时学*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

  (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

  (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四、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动机水*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的知识产生疑问。(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五、启发及建议

  5.1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导致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学*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动机。

  (2)利用游戏化学*,提高学生学*动机。所谓游戏化学*,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创造机会,学生讲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学*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动机,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内容时,教师会请一些电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老师”,跟全班同学讲解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动机。

  (4)注重校本课程,融合本地文化。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地方文化比较熟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机地结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有关策略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 4

  一、小学生学*动机的形成

  小学生学*动机的形成过程受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小学生学*动机的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对学生学*动机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态度。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学*动机的形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动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初入学的儿童其学*动机基本上是家长要求的反应。如低年级儿童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上学的、将来长大了像爸爸那样有本事、作业完成时会对父母说我给你做完了”等等。家长对小学生的学*要求以及家长以什么样的形象来作为小学生的学*榜样,不仅影响了学*动机的特质,也影响了学*动机的强度。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动机的形成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一方面家庭和学校教育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还通过一定的舆论、制度来影响小学生的意向、愿望。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等传播媒体、媒介也随时随地的影响小学生学*动机的形成。

  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学*动机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而学*教育又是通过教师进行的。一方面,教师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又根据社会、学校的要求以及小学生学*动机形成的规律,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而稳定的学*动机。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家庭、社会的要求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时,则会抵消或破坏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社会不正之风、同伴中小集团成员的坏*气也常常阻碍小学生正确学*动机的形成。因此,必须注意采取预防或消除不良影响的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当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密切配合,否则将收效甚微。相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一致的情况下,对小学生学*动机的效果最佳。

  2、小学*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

  小学生学*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包括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志向水*、智力发展水*、思想品德等。

  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是影响小学生学*动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其主导性学*动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向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也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学*动机就愈来愈占有支配地位,并逐步成为学*的主导性动机。小学生的学*动机多制约与一些与学*结果直接相关的具体人和事。如有些小学生之所以努力学*,就是为了获得父母或亲友的赞扬或奖励好吃的、好玩的,有些小学生则是因为喜欢教他(她)们这门课的老师,也就是爱屋及乌。一般来说,在小学生的学*动机中,直接的*景性学*动机起主导作用。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意志品质是影响其学*动机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学*有强烈兴趣的小学生,往往会废寝忘食的去学*各门功课;意志坚强的小学生在正确学*动机和错误学*动机之间发生冲突时,能以理智和客观标准决定取舍。

  学*动机还与志向水*有着密切联系。另外,小学生智力发展水*、思想品德等因素,都会对其学*动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动机和学*

  动机在小学生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具有正确动机的学生其学*态度是端正积极的,他(她)们会对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过程中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强烈的自信心、好胜心、进取心,能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成功与失败。在动机的推动下,他(她)们会顽强拼搏、勤奋学*,在学*上取得成绩,同时在智力上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开发。经实例证明,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其学*成效要好于没有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

  正确的动机可以增强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注意动机对学*的促进作用,认为动机是学*的先决条件,却忽视了动机和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学*好也可以增强动机。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固然促进学*,而学*效果反过来也能增强学*动机。小学生在学*过程中,当求知欲得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体验时,其原有学*动机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一定意义上说:学*动机与学*效果是一致的。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效果则很好;动机错误或学*强度较高,学*效果则较差。

  当然,两者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表现在有的学生学*动机正确,短时间内学*较差,而有些小学生学*动机不正确,但当前成绩却很好。这种现象并不能否定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因为影响学*效果的不仅仅是学*动机,还有其他因素,如基础知识、智力发展水*、学*方法、学**惯以及身体状况、一时的物质奖励刺激等等。那些真正具有正确学*动机的小学生通过努力学*,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欠缺会逐渐得到弥补,其成绩也将会不断得到提高,赶上并超过没有正确学*动机的学生。

  三、小学生学*动机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生长成熟和年龄特征,其学*动机具有以下特点:

  1、交往动机强于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一种需要与人亲*的内在动力,它起源于儿童与他人的接触,表现出群集感、相熟感、友谊感、亲属感、归属感等。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的社会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够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在小学阶段,交往动机明显强于成就动机。比如:小学生多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学*,而拒绝为不喜欢的教师努力学*(友谊感);为了获得父母、教师、亲友、同学的赞扬而认真学*(亲属感),当其自尊心或自信心因受责备、奚落而挫伤后学*会受到影响。因此,受这种交往动机支配的小学生能坚持学*,他不仅希望处于优越地位,而且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和同伴的尊重。成就感在小学阶段还处于朦胧状态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学*能更有成效。

  2、*景动机为主,远景动机为辅

  直接的*景性动机是与学*活动本身直接联系,由对学*的直接兴趣、对学*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与人们对活动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相联系,他是人们的理想、世界观等学*活动中的体现。在小学阶段,*景性学*动机占主导地位,而远景性学*动机起辅助作用。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学*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长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如有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受到表扬,而由此喜欢上了数学课,后来换了数学老师,他这种由对数学老师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也就消失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直接的*景性动机比较具体,作用也较强,故仍不失为引发小学生学*的直接动力。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研究小学生学*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特别是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学*动机在学*中的作用,最终促进全体小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学*。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 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认同的教育理念。当今中小学基础教育科研与实践的主题应当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上。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为切入口,则可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树立学生学*自信心,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蓝云博士在《教育科学研究》20xx年第三期发表的文章中说:“每个教师都会同意这一看法,造成学生学*困难的最大因素不是学生智力方面而是动机方面。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学*动机对于学生的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决定开展此项小学生学*动机的课题研究。

  二、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校初中三个年级共计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2、调查内容(详见《小学生学*动机的调查问卷》)

  3、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座谈会与个案访谈

  在调查阶段,我们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以及学生个案访谈。这些座谈会与访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动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力求严密的控制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尊重实验的客观结果。在收集和解释实验数据时,以定量技术极其基础上的定性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取得真实反映实验结果的资料,并进行科学的综合性评判。

  1、如果你考试考了100分,你最希望__、

  a、爸爸妈妈夸奖我(占51.7%)b、老师夸奖我(占13.8%)c、同学们羡慕我(占3.4%)d、爸爸妈妈,老师夸奖我,同学也羡慕我(占27.7%)

  e、其他(占3.4%)

  2、______,你会很认真听讲?

  a、老师讲的知识是我很想知道的(占63%)

  b、老师上课很有趣(占13.8%)

  c、大家都很认真,那我也要认真(占18.5%)

  d、其他(占3.7%)

  3、你认为为什么小朋友们都想取得好成绩呢?

  a、取得好成绩的小朋友会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占38%)b、取得好成绩的小朋友会得到老师的夸奖(占20.6%)

  c、取得好成绩的小朋友会得到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光(占0%)d、不仅可以得到爸爸妈妈,老师的夸奖,还可以得到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光(占38%)

  e、其他(占3.4%)

  4、你有特别希望自己长大后当什么吗?

  a、有,(那是什么呢?)(占55.2%)b、没有(占6.9%)c、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占37、9%)

  5、你认真为了理想从小就要努力学*吗?

  a、恩,非常有必要(占100%)b、离长大还好远,以后再说吧c、学*好不好和我的理想没有关系

  6、你回家之后都是什么时候写作业的?

  a、爸爸妈妈或者家教老师催我的时候(占3.7%)b、我自己主动写作业(占78.9%)c、爸爸妈妈催我的时候还是不想写(占10%)d、先玩了再写(占3.7%)e、其他(占3.7%)

  7、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写作业,你认为那是为什么呢?

  a、就是不想写(占7.1%)b、作业太难了(占64.3%)c、我还想再玩一会儿(占17.9%)d、其他(占10.7%)8、你有没有上课不认真的时候?

  a、没有(占51.7%)

  b、有(占48.3%)那是为什么呢?

  a、我就是不想听(占7.1%)

  b、老师讲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占71%)

  c、老师讲的我都已经知道了(占28.6%)

  d、我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占57.2%)

  9、你认为学*是为了什么呢?

  答:将来的理想(占8.7%);为国家而读书(占17.4%);为了以后更好地生活(占39.2%);有更多的知识(占21.7%);成绩好(占4.3%);为了大学(占8.7%)

  学生的学*是个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内部因素是学*活动的内因,而存在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外部因素是学*活动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一种有效的学*活动,不能没有外因,更不能缺少内因。学生学*的内部因素比较复杂,从大的方面看,一般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从实践中可知,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50,同等智力的'学生,其学*成绩并非完全相等。智商高的学生,学*成绩并不优秀,有的甚至是较差的。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原有知识基础差;其二,可能是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学*动机不强,对所学的科目缺乏兴趣;其三,可能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学*态度不端正,缺乏学*责任感,懒惰散漫等等。可见学生的学业成绩除受智力因素影响外,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那学*动机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知道,人类的行动,常被各种复杂的动机所引起,饥和渴,爱和恨,名和利都可以引起个体的活动。人的行为的动机,一部分是生而具有的,一部分是由学*得来的。动机产生于需要,学*动机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学*的一种需要,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需要。从社会上说,不进行教育和学*,不继承和发展前人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物质和精神活动就要停滞不前,人类社会就不能延续和发展。从个体来说,不学*就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更不要说发展和提高了。所以从根本上讲,学*动机是社会和个体的这种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的意向或愿望,它对学*起推动的作用。

  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调查小学生们的学*动机从而更好地掌握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们的学*动力、由调查结果可看出,小学生们的学*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而且可通过第五第六的调查结果看出,很大部分的小学生们的学*动机都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地由身边的人催着去学*、所以说,想要小学生有更好的成绩,不是说要发挥小学生们很大的主观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客观性、由第八题的调查结果就可知,若小学生们没有很好的学*状态,有超过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听不懂上课的内容,而不是自己真的不想听、再加上第二题的调查结果,那么就是说在这个方面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总结上第一题的调查结果,可以说小学生自己的学*动机的主动性已经很高了,那么想要更好地激发小学生们的学*动力,其中老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父母也占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时候,老师和父母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扩展1)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菁华5篇)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1

  第一点:调研报告的目的

  调研报告的目地是为了调研企业的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跟踪、定位常用的方法,典型企业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情况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点:调研报告的内容

  一、家家悦连锁供应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2、企业的信息系统

  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拥有针对物流活动需要的集成软件,拥有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随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则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落后,也没有研究信息共享技术,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每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了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销。

  发展趋势

  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相关资料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成立于1974年。熟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业系统的业内人士,一看这个名称就知道它在当时的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地位——二级站,这也就意味着它的经营区域仅限于威海本地,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以威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当时的家家悦(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只是全省糖酒行业中的“小字辈”,年销售额仅有800万,利润20多万。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目前使用的这个常温物流中心是XX年开始建设,20xx年投入使用的。面积为10000*方米,内部分为3个区,考虑到北方冬季比较寒冷,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

  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未来还在考虑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二、天津保税物流园区

  1、企业的信息技术

  由*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仓库实行自动立体化管理方式。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将港口功能引入物流园区,在中转集拼方面,可以对中转集装箱进行拆、拼箱,改变了以往在港区只能整箱进出的状况,实现了集装箱综合处理以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连动,使园区成为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地。物流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同时兼有加工贸易业务,使园区既有仓储物流功能,也有生产加工功能,甚至有商品展示功能,使物流功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2)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

  发展趋势

  (1)物流服务的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3)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

  (4)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形成分工合作的

  相关资料

  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因为其在运营、政策及服务上的大胆创新,由*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赢利模式是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吸引大量物流服务企业入区投资建厂,开展业务。入区企业除了自建厂房,还可以向管理委员会租赁库房、堆场、车间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园区土地增值,园区企业从中受益,经营管理者将可以提高其仓库、堆场等基础设施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如信息、招聘、培训等,获得相应的收入。保税物流园区享受只有自由贸易区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境外货物进入园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内货物进入园区给予退税,改变了现行的“离境退税”和加工贸易“境外一日游”现象。

  在海关和港口集团的支持下,实现了货物从港口到园区的直提直放,减少了货物存放时间和报关层次,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园区企业国际中转业务大幅上升,天津保税物流园区推出了加快通关速度和完善出口退税的一系列举措。同时,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2

  从*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每届*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我们把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项目进行研讨。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性质,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是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能课,而学生更认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其在学*其他课程的繁重压力中得到一些放松,完全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信息技术课时一门可开可不开的劳技课。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新的职业定位。教师不仅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而且应在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课件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要较大投入力度,确保师资力量,还要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或者再培训的机会。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酌情增加课时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刚接手的班级,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家里电脑,并且水*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只是听闻,还不曾接触。了解该情况并登记好,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而一周就一个课时的信息课,对于本来就对电脑接触甚少的农村孩子而言,时间真的是太匮乏了。如果能根据情况,酌情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让学生在*得理论知识之余,还有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这无疑将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

  三、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四、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动力。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气氛,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和操作水*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主动学*的积极性。

  五、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确实,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3

  (一)引言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特点,确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的态度,在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的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分析学生,把握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开学初,我设计了针对初一新生的调研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赛情况”、“对学*信息技术课的态度”以及“想对老师讲的”几大板块。根据调研表的分析(见图1-图10),力争在教学中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调研结果统计:

  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2、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状统计

  学生中有90%左右的对键盘分布较熟悉,认为自己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正确的有15%,62%的学生觉得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基本正确,有23%的不正确。当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还要通过观察才能证实。如果确实如学生的自我认识那样,我们就有必要发挥前15%的学生的作用,对后23%的学生进行帮助,从而加快学*的进程,提高学*的效率。

  从统计数据中知道,对于使用wrod编辑电子小报、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应用软件,在“基本能按要求操作”层面以上的学生占50%左右,完全不会操作的有45%左右。怎样才能让操作熟练的那16%左右的学生有新知识可学而不是“吃不饱”,又要让不会操作的学生“吃得了”而能顺利完成学*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以上统计数据是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学*任务的重要依据。这些数据还为我们了解学生学*计算机的切入角度,了解班级差异很有好处。

  3、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的态度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是较大一个板块,是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既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实际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所以我把这些作为了解学生的切入点,设计了本次问卷。

  在调研学生学*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70%的学生渴望多学,“不想学*”和“学不学无所谓”的总共只占6%,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有选择地学*者为24%,说明当代初中学生有思想,也有主见,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激发不愿学*者的学*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制订教学策略

  分析学生、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驾驭学生和教材,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

  教学策略是关于教学决策的谋略。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对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度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为提高教学效率,极大地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根据学校软、硬件条件较好,学生群体基础较好、对信息技术的学*有强烈的要求,并努力想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学*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水*的实际,应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进行教学,适当删去与小学重复的学*内容,研究与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如在练*鼠标和软件的使用时,指导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富有童心的作品来歌颂祖国、歌颂家乡,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用word来写作文和制作小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老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所谓“情境启发”,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创造广阔天地,提供学*环境,增强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协作学*”是由多个学*者针对同一学*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或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小老师”适用于教学内容为一些同学已经掌握,或者还有代表作品的情况。让这些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演讲者的成长,有利于激发听讲者的创作意识。让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是对他们成功的肯定,也是让他们与学*伙伴共同分享学*成果。让他们当小老师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能锻炼口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断成长。对聆听者来说,演讲者是同学、伙伴,展示的是自己熟悉而感兴趣的内容,这种亲*感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同时,自己同学能制作的,我也能制作甚至会更好,从而一种学*的欲望、创作的热情很自然地被激发起来。如果在学*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就会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也就能从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良好的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认为在初中阶段中可采取讲解接受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只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任务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愉快中进步。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4

  聆听李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动机与兴趣分析》专题讲座,使我对信息技术教学从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特殊性,同样也有优势,我们应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出发,让学生沉浸其中,体验学*的乐趣。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期末总结是每个学期末必做的一个作业,总结不仅让学生梳理了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与不足,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具有挑战性,需要灵感与创意,可以尽情发挥的作业;教师对作业的及时评价、反馈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会学*的快乐,体验成就感,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关键要素。

  老师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讲解,而且让我觉得比较好的是老师的讲解重点在于原理,而不是具体细节操作,可以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自己探索开发细节。作业的形式也没有给我们很大的限制,留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创设贴*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是吸引学生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二、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信息技术课

  ●我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

  ●在创新创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学*兴趣,更让我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我的作业上榜的时候,觉得尤其高兴;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或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期末时打开我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的17次作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三、学生学*动机分析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快乐体验等所引发时,就是出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表扬、成绩、奖励、社会压力等所引发时,则是出于外部动机。

  2、强化学*理论

  强调导致学生学*的主要是外部事件。

  (1)正强化:通过奖赏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好成绩、赞扬和一些特权等来刺激、奖励学生,激发学生养成教师期望的*惯与行为方式。

  (2)负强化:通过迁移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不好的成绩、惩罚、剥夺权利等来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如一些小学生做作业是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3、需求学*理论

  人的任何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固有的需求和内在压力,而不是由外在的奖励和惩罚。那么,人有哪些需求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理论:

  一个人,只有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爱、自尊、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去满足更高一级的需求。

  需求学*理论:

  当学生投入精力到学*中,主要是想满足三方面的需求:成就、归属、影响力。

  四、学生学*兴趣分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兴趣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首先要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兴趣入手。直接学*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活动,即学*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兴趣的关键因素。

  此外,玩计算机游戏是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事情,为此,我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

  (二)培养学生的间接学*兴趣

  激发学*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兴趣。间接学*兴趣是由学*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继续学*的愿望,间接学*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1、即学即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间接学*兴趣呢?我以为,即学即用是激发学生间接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信息技术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文字处理之后,拿到自己用计算机打印出的第一篇文章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会给他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学*的兴趣,即间接学*兴趣。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创新的环境,应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学生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吸引学生去创新,通过思考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即学即用,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此外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学*告一段落时,加入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善于把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要设计一些环节来显示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经常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2、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50名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5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小组,互帮互学拉*学生之间的差异。

  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过程中,个人学*的成功与他人学*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责任,完成学*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学生的学*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 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规范学生的学*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

  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和作品展示的*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扩展2)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1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小组,互帮互学拉*学生之间的差异。

  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过程中,个人学*的成功与他人学*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责任,完成学*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学生的学*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 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规范学生的学*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

  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和作品展示的*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2

  由渝西学院教师带队,我们重庆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一行32人于2004年11月底飞抵上海,对上海市的信息技术示范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先后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小学。期间考察了这两所小学的校园软硬件建设、聆听了校长、教师们的经验介绍、观摩了示范课、进行了座谈讨论。考察结束后感受很深,受益颇多,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示,鼓舞了干劲,故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寄予笔端,以便与大家交流。

  一.学校概况

  我们此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小学。首先考察的汇师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办于1884年,建校已有120年,1998年转制,是一所五年制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千名学生。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无论从师资条件还是硬件条件来看都是一流的名牌学校。北蔡小学是一所镇小,建校时间稍晚一点,但也有98年的历史,有一千多名学生,33个教学班,在名气上虽不如汇师小学,但它是一所非常具有特点的学校。学校曾被命名为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上海市愉快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小学语文研究实验基地,浦东新区教科研实验基地,浦东新区青年干部培养基地。总的来看,这两所学校都各具特色。

  二.校园环境

  上海汇师小学的校园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学校环境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主义关怀。一进校门,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向世人昭示着她不寻常的历史,在环境布置上,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彰显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橱框里陈列的学生制作、还是走廊上、墙壁上张贴的书法、剪贴、小报、绘画等,都让我们感到这所学校不仅是学生学*的学园,更是儿童自由发挥的乐园;而北蔡镇中心小学却别有风格。校园环境优美,有全塑胶操场、小花园、假山水池、象征“智慧结晶”的雕塑、学生艺苑书画廊、双语天地等,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跑道,都显得很宽阔,有气势,呈现着浓烈的现代气息,体现着一个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大教育理念。

  三.硬件设施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两所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当然首先要考察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汇师小学是90年代中期引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开设得较早,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电化教室、电脑房、信息工作室外,每个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电脑。已建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硬件建设非常先进。北蔡镇中心小学也有电脑房、舞蹈房、图书馆、乒乓房、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阶梯室表演厅等设施,硬件建设稍逊于汇师小学,但该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却别具特色,网络的利用率甚至高于汇师小学。

  四.教学特色

  汇师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也是徐汇区教育改革和办学条件颇具亮点的学校。特别是*年来,学校青年教师与教育教学骨干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这所学校发展的三个支撑点。该校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在理念、手段方面进行探索。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计算机不只作为工具,还应该营造环境、氛围,形成一种信息技术文化。而要营造信息技术氛围,必须以改造教师为中心。学校以样本自培活动为主要载体,对任职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全市第一批教师自培基地。

  该校的教学实践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1、探索教学流程。教学流程通常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2、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情景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合作信息处理的设计。教务处焦教师特别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据她介绍,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低年级以电脑画为主,中年级以制作小报为主,高年级以制作网页为主;同时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整合教育。从汇师小学出版的信息技术整合专著来看,该校在学科整合方面作了很深入的探索。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蔡小学很重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成立了科技、艺术兴趣小组,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遵循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的原则。学校以自主教育,双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教学节”、“体育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北蔡小学遵循学*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促进人的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该校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现在:

  1、在个人学*的基础上,运用团队学*的组织形式,以文本学*与超文本学*为学*的内容,展开“小学生社团”和“网上学*”两个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集中力量开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健全多元、开放的学*评价制度,激发学*的欲望,提高学*质量。

  3、这种学*不仅是在学校范围内,更应该是在广阔的社会。

  4、在学*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主流意识和自觉行为。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地融入了“网络”的元素,他们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并且该校的网络利用率非常高,“网络”教学及宣传成了该校的一大特色。目前,学校还将陆续推出一批探索性课题。

  除了聆听了学校领导的教学经验介绍外,我们还听了两节示范课。我们所听的课中,无论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都跟我们过去传统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乒乓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见了,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的课堂,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活动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通过动手实验、合作讨论,表演,既掌握了知识,开拓了思维,也培养了良好的学**惯。教学中,老师们能忠于教材,但却不照搬教材。他们更加注重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知识技能训练,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我把这两所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点作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是:

  1、都注重任职教师的培训,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

  2、重视学*评价。

  3、都在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方面颇有建树,各自出版了整合教学方面的专著。

  4、都注重营造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

  5、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促进学校教育。

  它们的不同点是:汇师小学更注重于学科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根本,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宗旨,本着“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兴教学”的思想,突出名校的办学特色。而北蔡小学则以“依托社会,融于社会,服务社会,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在重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重点,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康心理和独立人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3

  聆听李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动机与兴趣分析》专题讲座,使我对信息技术教学从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特殊性,同样也有优势,我们应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出发,让学生沉浸其中,体验学*的乐趣。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期末总结是每个学期末必做的一个作业,总结不仅让学生梳理了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与不足,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具有挑战性,需要灵感与创意,可以尽情发挥的作业;教师对作业的及时评价、反馈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会学*的快乐,体验成就感,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关键要素。

  老师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讲解,而且让我觉得比较好的是老师的讲解重点在于原理,而不是具体细节操作,可以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自己探索开发细节。作业的形式也没有给我们很大的限制,留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创设贴*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是吸引学生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二、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信息技术课

  ●我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

  ●在创新创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学*兴趣,更让我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我的作业上榜的时候,觉得尤其高兴;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或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期末时打开我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的17次作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三、学生学*动机分析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快乐体验等所引发时,就是出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表扬、成绩、奖励、社会压力等所引发时,则是出于外部动机。

  2、强化学*理论

  强调导致学生学*的主要是外部事件。

  (1)正强化:通过奖赏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好成绩、赞扬和一些特权等来刺激、奖励学生,激发学生养成教师期望的*惯与行为方式。

  (2)负强化:通过迁移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不好的成绩、惩罚、剥夺权利等来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如一些小学生做作业是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3、需求学*理论

  人的任何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固有的需求和内在压力,而不是由外在的奖励和惩罚。那么,人有哪些需求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理论:

  一个人,只有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爱、自尊、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去满足更高一级的需求。

  需求学*理论:

  当学生投入精力到学*中,主要是想满足三方面的需求:成就、归属、影响力。

  四、学生学*兴趣分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兴趣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首先要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兴趣入手。直接学*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活动,即学*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兴趣的关键因素。

  此外,玩计算机游戏是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事情,为此,我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

  (二)培养学生的间接学*兴趣

  激发学*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兴趣。间接学*兴趣是由学*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继续学*的愿望,间接学*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1、即学即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间接学*兴趣呢?我以为,即学即用是激发学生间接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信息技术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文字处理之后,拿到自己用计算机打印出的第一篇文章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会给他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学*的兴趣,即间接学*兴趣。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创新的环境,应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学生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吸引学生去创新,通过思考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即学即用,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此外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学*告一段落时,加入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善于把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要设计一些环节来显示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经常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2、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50名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4

  (一)介绍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学*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以项目实践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态度,学会学*、思考、探索和创新。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在探究中积极发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和勤奋操作的优秀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次学前信息技术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分析学生,把握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在学年开始的时候,我为高一新生设计了一份问卷。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基本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情况”、“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想告诉老师”。根据调查表的分析(见图1-图10),我们努力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教学策略。

  调查结果统计: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统计

  约90%的学生熟悉键盘分布,15%认为自己的指法操作和姿势正确,62%认为指法操作和姿势基本正确,23%不正确。当然,老师只能通过观察来确认学生的自我评价。如果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一样的,我们有必要充分发挥前15%学生的作用,帮助后23%的学生,从而加快学*过程,提高学*效率。

  据统计数据显示,用wrod编辑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应用软件约有50%在“基本按要求操作”的水*以上,约有45%根本不会操作。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如何让16%熟练操作的学生有新的知识去学*而不是“吃不饱”,如何让不会操作的学生“吃饱”,顺利完成学*任务。以上统计数据是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学*任务的重要依据。这些数据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学*计算机的切入点和班级之间的差异。

  3、初中生对信息技术学*的态度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处理基本方法”是较大的一节,是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必备的基本技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和“网络基础场景及其应用”不仅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他们在实践中需要的。所以我以这些为出发点去了解学生,设计了这个问卷。

  在调查学生学*态度的统计结果中,*70%的学生渴望学*更多,只有6%的学生是“不想学”和“学不学无所谓”,说明学生的求知欲很强;选择性学*者占24%,说明当代初中生有想法、有见解,这对于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设定学*任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激发不想学的人的兴趣,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三)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制定教学策略

  分析学生和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学生和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好。

  雕刻策略是一种教学决策策略。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和教学媒体的综合考虑。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根据学校软硬件条件好、学生基础好、对信息技术学*要求强的事实,通过学*信息技术相关内容,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水*,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教学主线,适当删除与小学重复学*的内容,研究与高中教学的联系。比如在练*鼠标和软件的使用时,指导学生用童心做作品歌颂祖国和家乡,教育学生美和爱国。学会用word写作文,做小报,培养学生使用电脑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使用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老师”等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所谓“情境启发”,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个超越时空的隧道,将互联网和光盘上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创造一个广阔的世界,提供一个学*环境,增强对学生思维兴奋感的刺激。

  “合作学*”是指多个学*者针对相同的学*内容进行互动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作、帮助和分工,实现对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根据教材或老师的要求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小老师”适合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或者有代表性作品的情况。让这些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如何制作它们。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演讲者的成长,有利于激发观众的创作意识。让学生展示作品不仅是对他们成功的肯定,也是他们与学*伙伴分享学*成果的一种方式。让他们当小老师讲解制作作品的方法,既能锻炼口语能力,又能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不断成长。对听者来说,说话者是同学和伙伴,表现出他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是老师不可替代的。同时,我的同学能做的,我也能做得更好,从而自然激发了学*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如果在学*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就会有内在的动力支持,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的学*效果。

  基于上述教学策略,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可以采用接受解决方案的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模式。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再只是“一桶水、一杯水”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任务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启蒙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想学什么,想得到什么,激发学生的成长欲望;帮助学生发现、收集和利用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学*过程中创造和保持积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快乐学*,快乐进步。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5

  从***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每届**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我们把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项目进行研讨。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性质,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是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能课,而学生更认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其在学*其他课程的繁重压力中得到一些放松,完全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信息技术课时一门可开可不开的劳技课。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新的职业定位。教师不仅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而且应在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课件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要较大投入力度,确保师资力量,还要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或者再培训的机会。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酌情增加课时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刚接手的班级,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家里电脑,并且水*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只是听闻,还不曾接触。了解该情况并登记好,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而一周就一个课时的信息课,对于本来就对电脑接触甚少的农村孩子而言,时间真的是太匮乏了。如果能根据情况,酌情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让学生在*得理论知识之余,还有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这无疑将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

  三、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四、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动力。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气氛,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和操作水*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主动学*的积极性。

  五、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确实,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6

  培养学*动机,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变成他们自己内在的学*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需要或很少有学*需要到产生学*需要的过程。

  学生正确的学*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加之社会上各种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有意识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正确的学*动机。

  1、通过学*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学*目的的教育,是老师的一项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使学生正确想认识学*的社会意义,把学*与崇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和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的,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动机,产生正确的学*态度,提高学*的热情和自觉性。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学*目的的教育,应联系儿童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学*动机。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是学*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有着满足和愉快的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需要。

  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兴趣,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某科知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产生求知欲和学*兴趣的重要条件,比如:学*数学,学*感到枯燥,如果教师从多方面启发和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他们感到学*数学的重要,就能产生学*兴趣,而正是这种兴趣,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生数学,另外,某一学科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学科学*兴趣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学生牢固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是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无止境,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意向和兴趣,因此,教材过深获过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介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籍,指导他们单击有关课外活动等。

  还要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不断增长求知欲和学*兴趣。学生认识到学科内容的社会意义,还不一定能产生学*兴趣,如果把学生组织的到实践活动中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是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就是力量,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的不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学*,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学*兴趣的发展,如: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对阅读课外书不感兴趣的为班级选购图书并要他们向同学介绍这些书籍,收集有关书评等,这些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就能产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是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有的学生在学*方面或由于基础差,感到困难,活对学*的意义缺乏认识,或没有养成自觉学*的*惯,因而学*动力缺乏,在学生缺乏学*动力没有明确的学*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学生对其他的活动兴趣,迁移到学*中来。学生各有优点,各有爱好,比如,有的学生爱劳动,有的学*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学生爱看文艺书刊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业学*上来。

  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学*动机。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些学校请科学家文学家和先进人物向学生做报告,或组织学生访问他们;或介绍学生阅读伟大学者的传记,组织学生看《居里夫人》、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电影,先进人物的生动事迹,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动机,教师自己对学*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对学生经常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5、创设条件,以满足学*需要

  创设满足各种学*需要的条件,对于正在形成中想学*需要的巩固与发展极为重要,事实证

  明,学生对某学科的否定态度,同他们缺乏满足学*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条件有关,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在学*中取得成绩,因此,学*动机的培养不仅要注意确立各种学*需要,同时还要尽量创设满足这些学*需要的条件。

  6、利用学*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生及时了解学*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应用所学知道的成效等,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有益的学*动机,产生进一步好好学*的愿望,实践证明学生了解学*结果,比不了解学*结果的积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里学生说,就是给予及时的强化,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多学生的课堂上的答题、作业、考卷等及时作出评价,使学生知道正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学*动机的培养对他们能否自主学*至关重要,在教育活动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也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引导者,学生心里健康的指导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学*学*努力。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7

  培养学*动机,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变成他们自己内在的学*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需要或很少有学*需要到产生学*需要的过程。

  学生正确的学*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加之社会上各种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有意识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正确的学*动机。

  1、通过学*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学*目的的教育,是老师的一项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使学生正确想认识学*的社会意义,把学*与崇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和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的,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动机,产生正确的学*态度,提高学*的热情和自觉性。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学*目的的教育,应联系儿童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学*动机。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是学*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有着满足和愉快的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需要。

  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兴趣,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某科知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产生求知欲和学*兴趣的'重要条件,比如:学*数学,学*感到枯燥,如果教师从多方面启发和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他们感到学*数学的重要,就能产生学*兴趣,而正是这种兴趣,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生数学,另外,某一学科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学科学*兴趣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学生牢固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是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无止境,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意向和兴趣,因此,教材过深获过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介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籍,指导他们单击有关课外活动等。

  还要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不断增长求知欲和学*兴趣。学生认识到学科内容的社会意义,还不一定能产生学*兴趣,如果把学生组织的到实践活动中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是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就是力量,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的不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学*,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学*兴趣的发展,如: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对阅读课外书不感兴趣的为班级选购图书并要他们向同学介绍这些书籍,收集有关书评等,这些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就能产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是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有的学生在学*方面或由于基础差,感到困难,活对学*的意义缺乏认识,或没有养成自觉学*的*惯,因而学*动力缺乏,在学生缺乏学*动力没有明确的学*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学生对其他的活动兴趣,迁移到学*中来。学生各有优点,各有爱好,比如,有的学生爱劳动,有的学*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学生爱看文艺书刊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业学*上来。

  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学*动机。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些学校请科学家文学家和先进人物向学生做报告,或组织学生访问他们;或介绍学生阅读伟大学者的传记,组织学生看《居里夫人》、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电影,先进人物的生动事迹,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动机,教师自己对学*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对学生经常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5、创设条件,以满足学*需要

  创设满足各种学*需要的条件,对于正在形成中想学*需要的巩固与发展极为重要,事实证

  明,学生对某学科的否定态度,同他们缺乏满足学*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条件有关,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在学*中取得成绩,因此,学*动机的培养不仅要注意确立各种学*需要,同时还要尽量创设满足这些学*需要的条件。

  6、利用学*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生及时了解学*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应用所学知道的成效等,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有益的学*动机,产生进一步好好学*的愿望,实践证明学生了解学*结果,比不了解学*结果的积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里学生说,就是给予及时的强化,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多学生的课堂上的答题、作业、考卷等及时作出评价,使学生知道正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学*动机的培养对他们能否自主学*至关重要,在教育活动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也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引导者,学生心里健康的指导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学*学*努力。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8

  从***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每届**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我们把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项目进行研讨。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性质,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是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能课,而学生更认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其在学*其他课程的繁重压力中得到一些放松,完全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信息技术课时一门可开可不开的劳技课。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新的职业定位。教师不仅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而且应在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课件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要较大投入力度,确保师资力量,还要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或者再培训的机会。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酌情增加课时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刚接手的班级,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家里电脑,并且水*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而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只是听闻,还不曾接触。了解该情况并登记好,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而一周就一个课时的信息课,对于本来就对电脑接触甚少的农村孩子而言,时间真的是太匮乏了。如果能根据情况,酌情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让学生在*得理论知识之余,还有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这无疑将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

  三、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四、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动力。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气氛,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和操作水*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主动学*的积极性。

  五、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确实,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9

  一、家家悦连锁供应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2、企业的信息系统

  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拥有针对物流活动需要的集成软件,拥有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随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则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落后,也没有研究信息共享技术,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每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了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销。

  发展趋势

  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相关资料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成立于1974年。熟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商业系统的业内人士,一看这个名称就知道它在当时的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地位——二级站,这也就意味着它的经营区域仅限于威海本地,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以威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当时的家家悦(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只是全省糖酒行业中的“小字辈”,年销售额仅有800万,利润20多万。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目前使用的这个常温物流中心是XX年开始建设,20xx年投入使用的。面积为10000*方米,内部分为3个区,考虑到北方冬季比较寒冷,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

  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未来还在考虑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二、天津保税物流园区

  1、企业的信息技术

  由**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仓库实行自动立体化管理方式。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将港口功能引入物流园区,在中转集拼方面,可以对中转集装箱进行拆、拼箱,改变了以往在港区只能整箱进出的状况,实现了集装箱综合处理以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连动,使园区成为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地。物流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同时兼有加工贸易业务,使园区既有仓储物流功能,也有生产加工功能,甚至有商品展示功能,使物流功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2)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

  发展趋势

  (1)物流服务的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3)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

  (4)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形成分工合作的

  相关资料

  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因为其在运营、政策及服务上的大胆创新,由**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赢利模式是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吸引大量物流服务企业入区投资建厂,开展业务。入区企业除了自建厂房,还可以向管理委员会租赁库房、堆场、车间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园区土地增值,园区企业从中受益,经营管理者将可以提高其仓库、堆场等基础设施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如信息、招聘、培训等,获得相应的收入。保税物流园区享受只有自由贸易区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境外货物进入园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内货物进入园区给予退税,改变了现行的“离境退税”和加工贸易“境外一日游”现象。

  在海关和港口集团的支持下,实现了货物从港口到园区的直提直放,减少了货物存放时间和报关层次,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园区企业国际中转业务大幅上升,天津保税物流园区推出了加快通关速度和完善出口退税的一系列举措。同时,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物流园区充分利用港口的航运、停泊、装卸等业务优势,实现一体化运作。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经过这几年的开拓创新及不断发展,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有了如下的一些经验教训: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园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园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园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园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园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园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园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2)物流服务的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园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园区的过程中,大多数园区没有注意使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目前园区内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均包括:供应链设计、全程物流承运、仓储安排等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以及保税物流园区企业间的贸易及贸易代理、国际国内集装箱中转及拆拼装箱业务、保税物流园区仓储物流等等。企业核心业务不突出,没有形成分工合作的现象,园区内几乎所有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是一致的,应该说还没有形成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现象。

  三、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路、铁路、包装、轿车托运、长途搬家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性企业公司拥有宽大的信息网和先进的internet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各种货物、仓储设备配置精良、已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具有多年仓储;配送、运输、操作经验的现代化物流队伍,运用了erp(企业需求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和jit等。

  2、企业的信息系统

  根据客户具体特点,设计策划”个性化”物流配送方案,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综合物流方案。不仅提供各地区,各类型客户需求的信息交递*台,而且还提供从生产、销售到市场跟踪的信息网络服务。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拥有2—30吨车辆有60余台,可调度车辆*200余台,并配有超过3000*方米的标准大型仓库和*6000*方米的场地免费为长期客户仓储。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等货运服务。每晚8—10点准时发车,误时免收全程运费。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一票到底,保价货物货损、货丢按保价赔偿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网点覆盖地少

  (2)edi系统没有开展

  (3)物流软件使用不足

  发展趋势

  (1)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在全国推广qctms管理方法

  (2)业务重组

  相关资料

  北京华宇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路、铁路、包装、轿车托运、长途搬家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性企业,拥有2—30吨车辆有60余台,可调度车辆*200余台,并配有超过3000*方米的标准大型仓库和*6000*方米的场地免费为长期客户仓储。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等货运服务。每晚8—10点准时发车,误时免收全程运费。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一票到底,保价货物货损、货丢按保价赔偿。北京华宇物流主要从事国内物流仓储,运输。结算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公司拥有宽大的信息网和先进的internet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各种货物、仓储设备配置精良、已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具有多年仓储;配送、运输、操作经验的现代化物流队伍,可根据客户具体特点,设计策划”个性化”物流配送方案,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综合物流方案。不仅提供各地区,各类型客户需求的信息交递*台,而且还提供从生产、销售到市场跟踪的信息网络服务。

  北京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安全高效准确即时”为服务目标,逐步实施现代科学物流发展战略,业务配送以北京为中心,面对珠江三角洲,借助自身货运专线辐射全国,目前已为多家大型零售商。

  电子器材。家具。机械。电器。等产品。已承载了多家大型公司的运输业务。其中以华为技术、艾美特、比亚迪、南玻、信义玻璃为代表。

  北京公司拥有自己的专业车队,有国产大吨位车辆百余辆,另有千多部大型合同车,所有的运输车辆及运输司机都经过严格的考查、考核、都制定了统一的运行标准、量化指标、奖罚制度、及专门管理。并为所有的车辆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四、德邦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德邦物流是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主营国内公路零担运输业务和空运代理,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公司始创于1996年9月,截至20xx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设营业网点1000多家,拥有运输车辆1900余台、员工19000多人,货台面积*41万*方米,日吞吐货量超过1。3万吨,服务网络遍及国内550多个城市和地区,覆盖全国90%的经济中心。德邦物流志在成为中国人首选的国内物流运营商,公司以“为中国提速”为使命,凭借一流水准的运作体系和持续完善的服务网络,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专业的精准物流服务。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90%以上的经济中心城市,在550多个城市和地区都能看到“德邦物流”统一字样的店面在繁华街道,工业园、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中。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截至20xx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营业网点1000多家。在全国24个经济中心城市设有大型的货物中转基地,为您的货物及时中转提供了可靠保障。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条码的缺失影响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限制了仓库日常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2)物流软件使用不足

  发展趋势

  (1)使用erp

  (2)业务重组

  (3)物流结点进一步网络化

  相关资料

  德邦物流是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主营国内公路零担运输业务和空运代理,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公司始创于1996年9月,截至20xx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设营业网点1000多家,拥有运输车辆1900余台、员工19000多人,货台面积*41万*方米,日吞吐货量超过1。3万吨,服务网络遍及国内550多个城市和地区,覆盖全国90%的经济中心和人口。截至20xx年9月,德邦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营业网点1000多家。在全国24个经济中心城市设有大型的货物中转基地,为您的货物及时中转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90%以上的经济中心城市,在550多个城市和地区都能看到“德邦物流”统一字样的店面在繁华街道,工业园、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中。德邦物流网点超过560家,企业核心价值观由原来的“全程呵护放心托付”更改为“承载信任助力成功”开启了德邦物流全面提升客户服务全力协助客户成功的承诺德邦物流网上营业厅全面与淘宝网对接,成为淘宝网推荐物流,结束了淘宝网大件货物没有物流公司承运的时代。金蝶eas财务及hr系统上线,财务结算系统及ehr系统上线使用。

  第三点:调研报告的结论

  通过本次的调研,我们知道了企业要充分的运用物流信息技术的知识,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采用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技术。例如:erp、mrp、jit、edi、gp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这样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好的企业利润,使企业的库存保持稳定,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支出费用,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10

  (一)引言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特点,确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的态度,在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的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分析学生,把握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开学初,我设计了针对初一新生的调研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赛情况”、“对学*信息技术课的态度”以及“想对老师讲的”几大板块。根据调研表的分析(见图1-图10),力争在教学中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调研结果统计:

  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2、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状统计

  学生中有90%左右的对键盘分布较熟悉,认为自己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正确的有15%,62%的学生觉得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基本正确,有23%的不正确。当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还要通过观察才能证实。如果确实如学生的自我认识那样,我们就有必要发挥前15%的学生的作用,对后23%的学生进行帮助,从而加快学*的进程,提高学*的效率。

  从统计数据中知道,对于使用wrod编辑电子小报、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应用软件,在“基本能按要求操作”层面以上的学生占50%左右,完全不会操作的有45%左右。怎样才能让操作熟练的那16%左右的学生有新知识可学而不是“吃不饱”,又要让不会操作的学生“吃得了”而能顺利完成学*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以上统计数据是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学*任务的重要依据。这些数据还为我们了解学生学*计算机的切入角度,了解班级差异很有好处。

  3、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的态度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是较大一个板块,是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景其应用”既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实际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所以我把这些作为了解学生的切入点,设计了本次问卷。

  在调研学生学*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70%的学生渴望多学,“不想学*”和“学不学无所谓”的总共只占6%,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有选择地学*者为24%,说明当代初中学生有思想,也有主见,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激发不愿学*者的学*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制订教学策略

  分析学生、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驾驭学生和教材,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

  刻学策略是关于教学决策的谋略。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对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度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为提高教学效率,极大地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根据学校软、硬件条件较好,学生群体基础肯好、对信息技术的学*有强烈的要求,并努力想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学*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水*的实际,应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进行教学,适当删去与小学重复的学*内容,研究与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如在练*鼠标和软件的使用时,指导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富有童心的作品来歌颂祖国、歌颂家乡,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用word来写作文和制作小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老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所谓“情境启发”,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创造广阔天地,提供学*环境,增强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协作学*”是由多个学*者针对同一学*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或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小老师”适用于教学内容为一些同学已经掌握,或者还有代表作品的情况。让这些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演讲者的成长,有利于激发听讲者的创作意识。让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是对他们成功的肯定,也是让他们与学*伙伴共同分享学*成果。让他们当小老师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能锻炼口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断成长。对聆听者来说,演讲者是同学、伙伴,展示的是自己熟悉而感兴趣的内容,这种亲*感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同时,自己同学能制作的,我也能制作甚至会更好,从而一种学*的欲望、创作的热情很自然地被激发起来。如果在学*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就会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也就能从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良好的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认为在初中阶段中可采取坎解接受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只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任务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愉快中进步。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扩展3)

——信息技术学*计划9篇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的学*,我觉得互联网的进步太快了,同时它给我们的课堂也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全面的'提升,也坚定我们做到老、学到老的思想。通过培训我明确了这次坊主的任务重大、繁重和艰巨,坊主需要指导学员树立端正的学*态度,引导学员养成远程学*的*惯,并通过班级QQ群、论坛、短信、电话等学*方式和学员进行沟通,及时批改评阅学员按时提交的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了解学员工作与生活*惯,帮助学员解决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我们要抓紧时机,利用网上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做一个合格的、具有新时代素质的老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转变。以我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自己业务学*,通过自主学*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自已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学*计划:

  一、学*目标:

  1、加强学*,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二、学*内容:

  (一)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如《教育新理念》、《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爱心与教育》、《电脑报》等。

  (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继续学*相关的课件制作方法如: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学*;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等。

  (三)继续加强个人师德的修养,学*先进个人的事迹

  三、学*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做到定时、定内容,学*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优秀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

  4、多听教学水*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四、学*安排:

  (略)

  一、学*目的和任务

  《信息技术教育》是*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计算机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以现代教学观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主线,介绍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目标、任务,让学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使其成为合格信息技术教师。

  通过该课程的学*,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课程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有效的运用现代教学观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逐步实现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二、学*方式与基本要求

  学*方式:通过集中学*和上机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在学*过程中与同事共同讨论,不懂的地方请辅导教师给予实时指导。

  学*要求:

  1.要认真完成针对每次训练的内容的上机练*,争取做到每课一得,并认真及时地做好巩固。

  2.学*时要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3.学*制作课件,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4、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则,爱护设备,保持室内整洁。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1。本单元《我的电子文稿》围绕文字处理软件安排了3个活动,单元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照顾小学阶段未学过信息技术的零起点学生,另一方面是体现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处理的完整流程。本活动教材是从零起点起飞,并且快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小学阶段文字处理内容是 通过一个单元多个活动分步进行介绍,在初中阶段侧重于文字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体验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过程。

  本课内容是通过制订学*计划制作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活动案例,分为三个学*阶段,第一阶段是将纸质的学*计划录入并保存到文档中;第二阶段是利用删除、改写、复制、粘贴等多种方式修改学*计划;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文字排版的设置,感受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的优势。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性质: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所以本课在规划并制作个性化的学*计划时,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会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去实现自己所规划的思路。

  非零起点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学*了《班级环境齐关心》一个单元,通过四节课的学*,了解环保倡议书的制作流程,初步认识了解Word软件基本界面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方式,所以在本课的制作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规则设计个性化、实用的学*计划。尽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使用“开始”按钮中的选项打开软件;能够说出Word窗口的组成部分;学会光标定位、插入与删除文字、恢复和撤销、复制粘贴操作等基本技巧。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文字加工Word软件,体验从录入、编辑到排版制作一份电子文档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强化“先选中,后操作”的操作规范,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在修改文档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惯进行操作,并会用文字、段落进行文档的排版。

  【难点】能够正确选用插入与改写操作,并且能够区分文字编辑时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份学*计划的手写稿和电子稿对比图,并展示学*计划的最终完成效果图,教师提问“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展示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发言引入新课——制订学*计划。

  环节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Word软件界面

  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打开“学生1_认识Word软件界面.doc”文档,讲解Word界面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将标题栏、菜单栏、文本编辑区、“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状态栏名称等文本框拖拽到对应位置,同桌之间互相检测操作是否正确。同时将教材上的表3.11和表3.1.2的表格填写完整。教师在巡视学生操作过程的时候对其操作进行必要补充,并提示学生及时保存文件。

  任务二、输入计划文本

  教师在PPT上出示“我的学*计划”手写稿的图片,布置任务:将PPT中的手写稿以电子稿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熟悉的输入法进行文字的'录入,并讲解输入法进行切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Ctrl+Shift”组合键。强调本部分的主要任务——录入文字,测试自己的录入速度。

  学生在录入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强调一段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录入错误时可通过删除进行修改,也可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撤销”命令进行撤销操作。

  任务三、保存学*计划

  教师在学生输入完成后,给予提示“如果方便以后进行查看、编辑和打印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会给出回答“进行文件的保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都有哪些保存的方法?”,在学生讨论完成后,请某个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用菜单命令、按钮或快捷键”进行文档的保存。

  任务四、录入速度测试

  教师指导有余力的学生使用“测速软件”对于自己录入的速度进行测试。并请学生演示文档从创建、录入到保存的全部过程。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告诉学生强化训练是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关键。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补充。请同学们制作一份有针对性的家庭生活作息表。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1。本单元《我的电子文稿》围绕文字处理软件安排了3个活动,单元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照顾小学阶段未学过信息技术的零起点学生,另一方面是体现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处理的完整流程。本活动教材是从零起点起飞,并且快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小学阶段文字处理内容是 通过一个单元多个活动分步进行介绍,在初中阶段侧重于文字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体验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过程。

  本课内容是通过制订学*计划制作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活动案例,分为三个学*阶段,第一阶段是将纸质的学*计划录入并保存到文档中;第二阶段是利用删除、改写、复制、粘贴等多种方式修改学*计划;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文字排版的设置,感受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的优势。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性质: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所以本课在规划并制作个性化的学*计划时,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会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去实现自己所规划的思路。

  非零起点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学*了《班级环境齐关心》一个单元,通过四节课的学*,了解环保倡议书的制作流程,初步认识了解Word软件基本界面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方式,所以在本课的制作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规则设计个性化、实用的学*计划。尽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使用“开始”按钮中的选项打开软件;能够说出Word窗口的组成部分;学会光标定位、插入与删除文字、恢复和撤销、复制粘贴操作等基本技巧。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文字加工Word软件,体验从录入、编辑到排版制作一份电子文档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强化“先选中,后操作”的操作规范,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在修改文档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惯进行操作,并会用文字、段落进行文档的排版。

  【难点】能够正确选用插入与改写操作,并且能够区分文字编辑时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份学*计划的手写稿和电子稿对比图,并展示学*计划的最终完成效果图,教师提问“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展示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发言引入新课——制订学*计划。

  环节二、新知探究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扩展4)

——信息技术学*心得6篇

  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式的学*的*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课程学*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实的课堂实录、精彩纷呈的专家解读等等,让我感触最深,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交换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现在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落后,以至于不能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学生,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今天我终于从喧嚣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出来了,利用研修时间,我静静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同事进行热烈的讨论,认认真真的作业和反思,虚心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了更多地关于高效课堂和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此次课程学*中,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既要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技术方和技术思想的挖掘,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要将理解、选择、使用技术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技术包括“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思想”层面上的技术,要包括技术工具、技术方法、技术思想以及技术文化(即技术及技术产品影人的行为、*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

  明天我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尝试让学生自主学*,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获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升华;明天我必须养成终生学*的*惯,重新认识学*的重要性,在学*的自觉性上发生改变,以便能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能力;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更深的认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这种学*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探究性学*、协作性学*和自主性学*等多种学*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这次有幸赶赴湖南常德市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优秀课例展示学*。通过短短三天时间的学*,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先进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认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

  第一天的说课展示,让我耳目一新且受益颇多。通过这次说课学*,我总结到一节优秀的说课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突出教学理念。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2.诠释教学思想。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

  3.展现教学境界。教学具有创造性,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5.展示演讲才华。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说的好的课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通过这三天紧张又充实的学*,我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课,使自己大开眼界,对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标准,对自己的长足发展是一个很高的促进,感谢工作室提供的学*机会。

  一年前,当我刚刚走进北大附中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参观计算机教室的时候,我还只是对先进完备的设备感到赞叹,而丝毫不了解今后的一年中我将要学*什么,做些什么。在初中的学*中,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可谓是少之又少,认为其全部只不过是在电脑上打字和背一些毫无用处的理论,到最后在会考试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一次次的走进那上高中前极为陌生的计算机教室,一次次的对着电脑细心剪辑图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编辑程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为枯燥的学科,其实是多么的神奇。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方式,无不令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学*及学*内容的总结

  第二学段的时候,我初上这门课,只觉得很麻烦,用简单的幻灯片、Word文档做一些报告、介绍什么的,课上的时间根本不够用,常常要占周六日的时间花几个小时来完成,费时又没有技术含量。但随着课程一点点地推进,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与技术,而原本索然无味的电脑操作,也开始慢慢吸引着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业是搜索引擎报告,除去上课时间我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才完成。

  我第一次发现,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Word文档,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功能;几乎天天要使用的搜索引擎,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技巧。那次的作业,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得分了,我利用网上找到的、老师所讲的技巧查找从前没有找到的资料,成功找到时的惊奇、欣喜,令我的所学有了意义。再之后的图片编辑、动画制作,甚至于最后小组合作制成视频,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开始做的时候,也曾经抱怨太费事、太难,但当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现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烟消云散了。虽然我的技术运用远不够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到位,但我对于电脑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收获了很多。不单是在技术上,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还有不足,虽然相比擅长计算机操作的同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经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总觉得这一个学段过的尤为得快,九周转眼就要过去了,刚学*编程时的迷茫、头晕脑胀已经不复存在。编程对于学段初的我来说,可谓闻所未闻,课本上图文并茂的讲解只让我觉得复杂深奥,自己设计一个程序,简直是天方夜谭。做前几个作业的时候,由于技术操作的不熟练,不单课上和中午的时间都放在了计算机教室,有时就连放学后也要在学校赶工。虽然是老师讲过的最常见技术,虽然得到的只是最一般的成绩,可是心里依旧有一种满足感。也许程序的设置还很粗糙,也许程序的功能还并不大,但我已经超越了自己,并且在一点点的进步,这就够了。不久前做的程序,由于突然的一个想法,让我开始尝试加入老师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结果一做就是三周。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我曾经心灰意冷,曾经急得快要流出眼泪,还好,我终是坚持了下来。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讲那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程序,但在我而言,它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思考性、严谨性、创新性,对于编程来说缺一不可,而这也正是我从短短几周的学*中所学到的。所有的知识技能都是有相通点的,我相信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我所提高的不只是在计算机上的技能,更多的收获,是与其相关的能力对我以后学*生活帮助。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内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Word文档及幻灯片的常规使用,图片的编辑及影片制作,程序的设计编辑。而在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在第二学段初学*的制作出游计划书了。过去也经常去旅游,但大多是有旅行团安排,并没有自己了解过,更不知道钱具体是花在什么方面的,而那次的学*及实践让我初步了解了出行的计划方式,更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设计去旅游一次。相比其他的学*内容,我认为它更加贴*于生活所需,更能培养我们的能力。

  二、对老师及教学的印象感受

  每次在知识教学中,因为不是自己动手操作很容易上课的时候听讲不专心,但我却一直随着老师的思路在走,我认为这是老师教学幽默生动的结果。还记得高中第一次上信息课,老师问“信息是什么?”这像是一个没有标答的问题,根本没有人举手回答,眼看课就要僵在那里,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课堂提问器”,在对于谁的运气最不好的猜测下,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也开始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在每次的课堂上,老师总能用她的笑声缓解知识课的枯燥与无聊,留给了我极大的印象。我认为老师的教学是很成功的,利用演示操作进行清晰明白的讲解,让从未了解过这些知识的我也能轻松理解,而且还不时的根据同学的需求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可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一些设计上的突发奇想,总是会导致许多的疑难和问题,而老师只有一个,无法在同一时间解答不同人提出的不同问题。结果制作常常只能暂时搁浅下来,有些浪费时间。我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讲一些知识,然后自己操作练*,最后再继续进行知识补充,那样的话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在本次的学*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扩展5)

——教师信息技术学*计划6篇

  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网络学*,在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生物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学*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中的感受写出学*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的体会和收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学*并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自己的学*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学*计划:

  一、转变思想,积极行动。

  我们知道,不论学*什么,技术也好,知识也好,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能否转变思想,付诸行动。所以我首先从转变自己的思想做起,为了能够更快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我一方面自觉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一方面主动地运用电脑,操作电脑,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也绝不放弃。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以一带五”活动。

  “以一带五”活动,就是一名资源教师带领五名非资源教师,帮助他们学*、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资源,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是绝对应该积极参加的。我准备珍惜每一次的活动,认真聆听资源教师的讲解,细心领会资源教师的操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向资源教师主动请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频率。哪怕是运用WORD打印一两道*题,一两篇心得体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几幅幻灯片。刚起头,重要的不是你一口气要学会多少,重要的是要坚持学,要不断用,要有进步,要有提高,否则,便失去了学*的意义和价值,便“欲速则不达”,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以上就是我的学*计划,相信在计划的帮助下,在学校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我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本领会一日比一日增强,自己的教学实效也会一日比一日提高。

  自我分析:通过诊断测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我有极高的认识如下: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方式我能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方式的意识。

  2.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网络教学*台等技术资源。

  4.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空间。

  5.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惯。最后应用信息技术我能处理简单的电脑文字信息。

  环境分析:我们学校现在给每个教师配备了触摸式电子白板,信息化在资源库正在建设。

  发展目标: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

  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的*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能力。

  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我的发展目标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方式能力方面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能主动的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

  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的*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能力。

  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应用信息技术能更好的促进的我的成长。

  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担任初二的英语教学工作。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得不多,信息技术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根据这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结果,我认为我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非常欠缺,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自我分析:

  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则是自我反省。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方式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我们提倡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本身离不信息技术,网络具有其强大的传输功能,网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不出就能实现教学相长,而我在此方面还十分欠缺,网友少参加学*团体也少。

  二、发展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通过本次培训,我希望能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方式能力两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力。

  1.提高技术素养,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

  2.掌握有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计划和准备。

  3.掌握有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计划和准备。


小学生信息技术学*动机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扩展6)

——信息技术学*计划 (菁华5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学*并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自己的`学*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学*计划:

  一、转变思想,积极行动。

  我们知道,不论学*什么,技术也好,知识也好,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能否转变思想,付诸行动。所以我首先从转变自己的思想做起,为了能够更快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我一方面自觉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一方面主动地运用电脑,操作电脑,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也绝不放弃。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以一带五”活动。

  “以一带五”活动,就是一名资源教师带领五名非资源教师,帮助他们学*、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资源,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是绝对应该积极参加的。我准备珍惜每一次的活动,认真聆听资源教师的讲解,细心领会资源教师的操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向资源教师主动请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频率。哪怕是运用WORD打印一两道*题,一两篇心得体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几幅幻灯片。刚起头,重要的不是你一口气要学会多少,重要的是要坚持学,要不断用,要有进步,要有提高,否则,便失去了学*的意义和价值,便“欲速则不达”,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以上就是我的学*计划,相信在计划的帮助下,在学校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我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本领会一日比一日增强,自己的教学实效也会一日比一日提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徽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1。本单元《我的电子文稿》围绕文字处理软件安排了3个活动,单元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照顾小学阶段未学过信息技术的零起点学生,另一方面是体现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处理的完整流程。本活动教材是从零起点起飞,并且快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小学阶段文字处理内容是 通过一个单元多个活动分步进行介绍,在初中阶段侧重于文字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体验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过程。

  本课内容是通过制订学*计划制作一个完整的文字处理活动案例,分为三个学*阶段,第一阶段是将纸质的学*计划录入并保存到文档中;第二阶段是利用删除、改写、复制、粘贴等多种方式修改学*计划;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文字排版的设置,感受计算机在文字处理方面的优势。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性质: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所以本课在规划并制作个性化的学*计划时,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会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去实现自己所规划的思路。

  非零起点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学*了《班级环境齐关心》一个单元,通过四节课的学*,了解环保倡议书的制作流程,初步认识了解Word软件基本界面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方式,所以在本课的制作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规则设计个性化、实用的学*计划。尽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使用“开始”按钮中的选项打开软件;能够说出Word窗口的组成部分;学会光标定位、插入与删除文字、恢复和撤销、复制粘贴操作等基本技巧。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文字加工Word软件,体验从录入、编辑到排版制作一份电子文档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强化“先选中,后操作”的操作规范,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在修改文档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惯进行操作,并会用文字、段落进行文档的排版。

  【难点】能够正确选用插入与改写操作,并且能够区分文字编辑时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份学*计划的手写稿和电子稿对比图,并展示学*计划的最终完成效果图,教师提问“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展示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发言引入新课——制订学*计划。

  环节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Word软件界面

  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打开“学生1_认识Word软件界面.doc”文档,讲解Word界面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将标题栏、菜单栏、文本编辑区、“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状态栏名称等文本框拖拽到对应位置,同桌之间互相检测操作是否正确。同时将教材上的表3.11和表3.1.2的表格填写完整。教师在巡视学生操作过程的时候对其操作进行必要补充,并提示学生及时保存文件。

  任务二、输入计划文本

  教师在PPT上出示“我的学*计划”手写稿的图片,布置任务:将PPT中的手写稿以电子稿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熟悉的输入法进行文字的录入,并讲解输入法进行切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Ctrl+Shift”组合键。强调本部分的主要任务——录入文字,测试自己的录入速度。

  学生在录入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强调一段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录入错误时可通过删除进行修改,也可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撤销”命令进行撤销操作。

  任务三、保存学*计划

  教师在学生输入完成后,给予提示“如果方便以后进行查看、编辑和打印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会给出回答“进行文件的保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都有哪些保存的方法?”,在学生讨论完成后,请某个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用菜单命令、按钮或快捷键”进行文档的保存。

  任务四、录入速度测试

  教师指导有余力的学生使用“测速软件”对于自己录入的速度进行测试。并请学生演示文档从创建、录入到保存的全部过程。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告诉学生强化训练是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关键。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补充。请同学们制作一份有针对性的家庭生活作息表。

  七、板书设计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使教师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切实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信息技术在我校开展普及,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水*,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一、 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

  2、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普及,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

  3、使每一位中青年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4、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的教师。

  三、培训原则: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内容

  1、电教设备的使用方法、办公室内多人用机问题。

  2、关于word20xx方面的内容,如利用word编辑和排版一份满意的试卷;正确开关机步骤;组合键的使用方法;软盘的正确使用和保存方法;英文字母的输入、中文汉字的输入;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复制、剪切;使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排版等。

  3、网络的使用,主要包括局域网、驱动器的共享、互联网、浏览器的使用。

  4、硬件驱动的安装、软件的安装方法以及常用软件使用方法的介绍。

  5、多媒体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应用。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发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如计算机职称考试培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二)基于校园的自主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形式,计算机教师指导,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合作学*、网络学*和研究性学*等灵活多样的学*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六、培训要求:

  1、提高信息技术意识,真正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我们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将信息意识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今年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主要培养教师对Offcie 20xx的使用水*。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关闭手机,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不准互相说话,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7、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

  涝池小学

  20xx年

  自我分析:通过诊断测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我有极高的认识如下: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方式我能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方式的意识。

  2.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网络教学*台等技术资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