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

首页 / 报告 / |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推进农村小城镇化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基于此,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后陈社区位于宁陵县城西,社区中心距县城2公里,S325省道南侧,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社区共辖后陈、潘集、前陈、张瑞寒、解洼、张三庄、东张楼、苏庄、訾庄、西张楼、张白、十里铺、严庄、姚庄十四个自然村。社区总人口8663人,总户数2288户,总耕地面积7894亩,党员总数110人。

  后陈社区综合建设用地面积共计1350亩,原14个自然村居住占地总面积4073亩,社区整合后新增耕地面积2723亩。后陈社区建设分为“一心一带两片区”。一心:社区管理中心、文化大院、党员教育基地、社区超市等组成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一带:沿村北后陈水库和张解沟形成了一条自然景观绿化带;两片区:以景观带分割的南北两个居住片区,南片区安排789户老龄人员居住,为2层连体楼,面积165*方米,不超过2分半,北片区为5层和高层住宅楼,安排1499户中青年居住。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20xx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高效发展强实力,提升品位显魅力,惠民富民增动力,文明和谐添活力”的工作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于博个人无偿出资5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00多万元用于办企业和帮助村民建房。县委、县**又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建设,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社区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2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75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使后陈社区从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典型新农村社区。

  五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拆除旧房43345*方米,新建楼房51360*方米,改造废旧坑塘4处;在老水库取土19万多立方,填*了村内外坑洼地,消除了空心村,使社区新增耕地366亩;建造了村民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大礼堂等公共设施;社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兴建了村预制厂、水电暖安装公司和3个建筑队,创办了博远粮油、永胜木业、宏运木制品、鼎盛农业科技和中天混凝土5个股份制企业;成立了久赢种植、华裔农场品开发等4个专业合作社,转移安排劳动力500多人。先后修通了七纵五横道路共计16.3公里;街内外安装了路灯、红外线可视电子监控,确保了社区群众生活财产的安全;同时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凡婚丧嫁娶一律不准大操大办,定期开展“三好”、“四户”等评比活动;对社区内外486座坟墓全部迁移至公墓,社区1200亩耕地实行了群众较满意的合理流转,发展高效大棚有机果蔬1000亩;实施了井井通电工程,新打机井18眼,埋地埋管6300米,地埋线6700米,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后陈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村新型小城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我们先后召开3次社区“两委”会、社区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走访群众35人次,倾听其呼声,了解其所想所盼。经过分类归纳,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沉思:

  (一)集中搬迁不便操作。随着农村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意识不尽一致,一些潜藏在农村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表露出来,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极个别人对党的政策及**的引导怀有本能的不理解,譬如在一个自然村内绝大多数人同意并支持搬迁,但仅有几户因计生超生或其他原因被**处罚而不理解,故不同意搬迁,这就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二)新建房户成为不愿搬迁的“最大一族”。有的农户倾全部家产,盖了一座新房,在无扶持资金的情况下,仅靠做思想工作,效果不甚理想。

  (三)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由于社区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强大的公共积累作支撑,对一些困难户的帮助局限于社区党组织的义务劳动支持,扶持效果甚微,使这些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

  (四)农户搬迁融资渠道单一。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贷款环节多,手续繁琐,一些农户“望贷止步、谈贷色变”。

  根据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着力解决:

  一是社区建设应尊重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注重宣传引导。在启动建设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开始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条件较差或暂可不需要建房的可以后建,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计不同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

  二是引导农民入住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坚持建得起,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将培育产业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首要前提。一是将已入住社区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范围优先免费培训。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应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二是依托经济园区,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入住社区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转移。三是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使群众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增加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发展新型农民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克服过去“家家点火、处处冒烟”的小、散、乱状况,实现千家万户的大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机衔接,增加同类产品上下游的关联性,该区久赢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入社成员突破95%。

  三是加大对群众尤其是困难户扶持力度。诚然,*两年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农民逐步摆脱贫困,但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根据调查:目前建房每*米造价600元左右,户均建房投资需10多万元,该区30%农户年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自筹资金10万左右,甚至可以满足建房投资需求,而50%农户年均收入在2—3万左右,自有资金在7—8万元,建房资金缺口在2—3万元,还有20%农户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下,需要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对这些困难户,可通过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或利用危房改造资金解决。

  四是科学安排部署,周密设计步骤。首先**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让群众对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有正确的认识,并将经群众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同意或确定的户型向群众公示,让群众选择,并申请报名。之后群众代表按照集中连片优先,急于盖房优先的原则,确定入住农户,签定搬迁协议等,使整个建设过程有条不紊,有章有序。

  五是典型引路,分步实施。选择村情好,群众觉悟高的村做为试点村先启动,**积极搞好各种服务,创新实践,培植典型树样板,典型引路促启步,将**的引导变为群众的自愿行动,形成强大合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动力,使这项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战略工程有力、顺利、健康推进。

  四、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上级**选个试点县进行社区建设体制改革,撤掉乡(镇)级编制,把乡(镇)干部分流到各个社区工作,既减少了办事程序,又提高了办事效率,既不增加财政支出,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老龄化。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水*和管理能力。如不能进行体制改革,也可先把乡(镇)主要领导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城乡发展管理中心”,抽调一名副县级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乡(镇)领导可继续服务各自区域内的社区。

  二、建议上级**出台支持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政策,简化社区建设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加快组织完善社区班子建设,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基础设施。抓住中央、省在发展政策上向农村基础施设建设倾斜的机遇,搞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选项立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村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入手,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后陈社区集中投放。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的总体质量和水*。

  (二)大力发展经济。立足现有情况,引导经济强人、致富能人积极投资,选上项目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进行聚零为整,规模化经营,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三)加强民主建设。按照“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有一个好的扶持政策”的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强的组织基础。要特别注意发现一批思想作风正派、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农村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培养,改善农村党员干部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

  (四)促进社区和谐。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不间断的培训,使9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1-2项劳动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懂法、守法、用法水*。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使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议,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办,搞好基层民主建设。倡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积极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五)提升社区品位

  后陈社区所要建设的不但是一个村的旧貌换新颜,一个村的生活改变,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一种深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民生活,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完成社会主义农民的根本转变,实现农民生活与城市接轨,缩小乃至等化城乡差距。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2

一、主要成效

谷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自启动以来,县委、县**高度重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思路目标,制定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推进,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健康、有序推进的良好势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高点定位,精心谋划。县委、县**十分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县直部门和乡镇、部分村的有关同志到鄂州、钟祥、沙洋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通过学*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县实际,高点定位,顶层谋划,围绕“试点建成亮点”、“新社区建成样板区”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建设50个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目标。县农业部门立足全县实际,把制定试点规划作为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县规划设计院一起,深入全

县第一批建设的13个试点,对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2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第一批13个试点的规划均已制作完成,部分试点已拿到规划并按计划动工建设。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石花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作全镇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有专班、有专人、有专项资金,倾全镇之力将小坦山村打造成全市亮点;城关镇成立了工作专班强力推进,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150万元保障格垒嘴村试点建设,目前党群服务中心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服务设施也都在建设当中;城关镇邱家楼社区按照“**引导、政策优惠、分批改造、两年成景”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由湖北华盟集团投资兴建高标准住宅小区12万*方米,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居住一流的新型现代化住宅小区,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将全面完成小区住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便民超市、幼儿园、卫生室、绿带公园、物业管理、垃圾收集、车库、公厕和公共活动广场等建设。盛康镇高起点规划,将4个村、1.5万人集并为一个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从而大大节约社会成本,服务广大农民。茨河镇陶湾村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基础,规划土地300亩,容纳人口规模1500人,依照山地自然形成的波浪式群落和文化旅游特色而设计的汉派风格规划,建设240*方米以上的二层小楼270户,1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规划好

了通讯、路灯、给排水、排污、公厕、健身小广场、停车场、绿化带、环形公路等公共配套设施;紫金镇孙家沟村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县直工作队、镇、村齐心合力筹集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超市以及附属基础设施已*完工,同时,借助修建高速公路拆迁机会,调整20余户不符合规划的搬迁户进入新社区。经济开发区胡家井社区新规划集中居住社区占地面积120.3亩,规划设计集中居住的多层社区居民楼10栋,建低层别墅168座,现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入住率达到50%,居民活动广场已动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已选址,正在设计中。五山镇堰河村先后投资600万元建立了堰河接待中心,新修、硬化百日山旅游公路15.4公里,维修硬化破损道路4000米,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污水处理站、生态厕所,投资120万元新建了堰河茶艺馆,投资4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完工。

3、政策驱动,突破瓶颈。为突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县委、县**围绕拆迁安置、土地收储、资金筹措、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研究制定和优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全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政策驱动。在资金投入方面,一是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试点社区给予奖励扶持。二是统筹县直

各单位项目,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土地使用方面,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年度计划,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用地,依据挂钩指标,按城区每亩不低于8万元提取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试点社区采取**投入、乡镇自筹、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等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筹集建设资金共计7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效突破了“两难”瓶颈,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劳力支撑。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大员上阵,强化领导。县委、县**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全局工作、群众工作、“三农”工作的大事来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任第一副组长,全县24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强有力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划分了片区,实行了县“四大家”相关领导包保、工作专班包保和部门包保责任制,动员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专班常年抓的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县直各单位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职责,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全县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

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抓落实,营造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先后召开2次棠委会、3次现场会、3次专题会、4次领导小组会、5次督办推进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高位推进,保证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模式创新不够。资金和土地问题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目前虽然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是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其他好的典型相比我们的运行机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部分试点还主要依赖于上级单位的支持,“**主导、农民主体”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资金投入和土地使用模式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创新。二是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部分农民群众甚至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还十分片面,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拆房盖房,穿衣戴帽”,个别乡镇新型社区试点村建设行动滞后,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工作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三是资源整合还不够到位。个别乡镇对市、县投放的项目和资源,存在分配不集中和分散现象,没有按照谷发[2012]16号文件的要求,将资金和资源围绕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村建设进行分配倾斜,而是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分配,造成新社区试点建设资金不足,亮点不亮。

三、几点建议

目前,全县已确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50个新社区,2017年重点建设13个,其中石花镇小坦山村、五山镇堰河村按照市要求今年必须完工,迎接验收;其他试点村工作任务也很重。县人大棠委会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继续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乡镇以及县直相关部门的实绩考核内容之中,各责任单位要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路线图,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和项目整合,集中力量支持新社区试点的建设,全县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联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的建设。

二是进一步强化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尊重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规划,***门和乡镇、村要认真研究,详细调查,选准选优最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力争规划实用性强,易操作、宜居宜业。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坚决杜绝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避免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进一步强化创新。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借鉴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农村新型社

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模式。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借助社会资源,采取**引导、企业出资、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难题,去除“等、靠、要”的思想。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把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篇2]

按照《濮阳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17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2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

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1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12年开始,至2017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

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 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三、具体做法

目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开始形成强力推进的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合并、

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县1005个村庄,规划后形成城中村115个,中心村107个,基层村374个。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台,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如:五星乡安寨村鑫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众利禽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有效流转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如:户部寨乡“新宗村花园”的建

设,村两委与濮阳市卫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宅基地420亩。节约土地经**审批后用于兴办食品工业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农民就*就业,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四)积极推动“二个变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设施的重复性投入,可以高标准实现水、电、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等设施建设。二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存在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困难较多,全面高标准的推进该项工作,实现较大突破,还面临着不少

困难和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的建设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包括节省土地产生的补偿资金、群众交纳的资金、村集体积累资金、争取到的政策扶持资金四部分,其中集体积累资金多数村为空白,群众缴纳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基本明确,但土地置换补助资金要等到土地复垦验收后合格才能到位,时间滞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很多涉农单位,这需要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来协调涉农单位的项目资金集中向社区有序投放,如:村内道路、用电、排水设施、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等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因而社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农民收入偏低,拆迁有一定资金压力

以五星乡安寨社区、户部寨乡“新宗村社区”为例,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社区户型以110*方米、120*方米两种户型不等,每户造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大部分农户弄够接受的支付能力为5万元左右,如果多余5万元,则很难承受。就算可以承受也不能一次性拿出全部资金,这就需要贷款然后慢慢偿还,但国家没有出台关于农村建房贷款的渠道,因而资金压力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高标准社区尚未成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从目前来看,我县新型农村社区才刚刚起步,效果不明显,目前多

数社区还处于规划阶段,公共配套设施还没有到位,群众看不到入住社区带来的好处,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便捷的服务,对多数群众来书还是模糊概念,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效益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五、几点建议

(一)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将财政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中建设道路、文化广场、用电等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支持效果。要研究制定文件,明确由党委农办统一协调管理,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实行全程监控,使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切实完善规划,确保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合村并点,以建设楼房为主,是广大农户远离农田,对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把好规划关,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细化详规,确保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对规划要高标准,严要求,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三)实施重点突破,强化示范带动。对已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从中选取部分具有较好条件的社区,作为全县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标准规划和布点工作,因村级财政十分困难,

建议规划费用由**负担,规划标准要找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公司去做。在社区建设中要严把建设质量关,确保每一个农村社区都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以此带动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这是重要的组织保证,一是上级党委、**要积极给予支持,从人、财、物上要给予村庄大力支持。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选好用好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村党支部**,要有思路,会工作,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市委、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以“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市委、市**的部署,学*和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迅速掀起建设高-潮,全面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篇3]

按照《濮阳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17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 《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2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1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12年开始,至2017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

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 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三、具体做法

目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开始形成强力推进的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合并、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县1005个村庄,规划后形成城中村115个,中心村107个,基层村374个。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台,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如:五星乡安寨村鑫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众利禽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有效流转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如:户部寨乡“新宗村花园”的建设,村两委与濮阳市卫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宅基地420亩。节约土地经**审批后用于兴办食品工业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农民就*就业,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四)积极推动“二个变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设施的重复性投入,可以高标准实现水、电、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等设施建设。二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存在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困难较多,全面高标准的推进该项工作,实现较大突破,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的建设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包括节省土地产生的补偿资金、群众交纳的资金、村集体积累资金、争取到的政策扶持资金四部分,其中集体积累资金多数村为空白,群众缴纳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基本明确,但土地置换补助资金要等到土地复垦验收后合格才能到位,时间滞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很多涉农单位,这需要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来协调涉农单位的项目资金集中向社区有序投放,如:村内道路、用电、排水设施、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等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使

用发挥最大效益。因而社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农民收入偏低,拆迁有一定资金压力以五星乡安寨社区、户部寨乡“新宗村社区”为例,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社区户型以110*方米、120*方米两种户型不等,每户造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大部分农户弄够接受的支付能力为5万元左右,如果多余5万元,则很难承受。就算可以承受也不能一次性拿出全部资金,这就需要贷款然后慢慢偿还,但国家没有出台关于农村建房贷款的渠道,因而资金压力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高标准社区尚未成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从目前来看,我县新型农村社区才刚刚起步,效果不明显,目前多数社区还处于规划阶段,公共配套设施还没有到位,群众看不到入住社区带来的好处,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便捷的服务,对多数群众来书还是模糊概念,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效益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五、几点建议

(一)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将财政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中建设道路、文化广场、用电等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支持效果。要研究制定文件,明确由党委农办统一协调管理,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实行全程监控,使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切实完善规划,确保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合村并点,以建设楼房为主,是广大农户远离农田,对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把好规划关,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细化详规,确保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对规划要高标准,严要求,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三)实施重点突破,强化示范带动。对已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从中选--------------------------------------取部分具有较好条件的社区,作为全县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标准规划和布点工作,因村级财政十分困难,建议规划费用由**负担,规划标准要找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公司去做。在社区建设中要严把建设质量关,确保每一个农村社区都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以此带动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这是重要的组织保证,一是上级党委、**要积极给予支持,从人、财、物上要给予村庄大力支持。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选好用好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村党支部**,要有思路,会工作,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市委、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以“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市委、市**的部署,学*和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迅速掀起建设高-潮,全面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年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综合统筹推进,重心从新农村建设点整治转向统筹城乡、扩张城镇、联乡成线、镇村联动建设,为解决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从20xx年开始,我县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逐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地居民化。

  1、城镇开发建设模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方式,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如xx县江口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把处于深山区的原樟木村整体700多人搬迁到集镇,规划建设了樟木新区社区,辅以蜡芯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新型社区。

  2、农业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以社区建设为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土地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农业园区社区集中,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发向环境优美的社区聚集。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又促进了村庄整合。如南塘镇黄屋村结合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园的开发建设,对黄屋开展整村整治建设,利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形成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

  3、中心村建设模式。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环境,改善房舍、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如xx县江口镇旱塘新村、南塘镇船埠新村、吉埠镇枧田新村,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方式,建设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xx多人的宜居新型农村社区。

  4、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模式。结合扶贫开发,通过深山区移民搬迁,让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居民统一在规划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体重新建设具备生活、娱乐、服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辅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以前的小农经济中脱离出来,逐步转为一产、二产工人。如南塘镇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设了120余栋房屋,发展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种植。江口镇美丽家园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农民向圩镇集中居住,转变就业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就*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和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公共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入难题。

  2、农村违章建房难控制,村庄合并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起,引发了村庄合并, 形成了村庄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大升级,虽然编制了建设规范,开展了“违法、违规’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但因农民观念影响,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

  3、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安置就业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简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对究竟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创造这些条件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社区的建设也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农民的安置就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发展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基层组织有号召力的农村率先突破。对暂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农村,也应作出整体规划,逐步向这方面引导。

  2、尊重意愿,强化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置换问题、资金筹措问题、建设标准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统筹利用资金、项目来综合推进。

  3、加强服务,搞好管理。新型农村社区要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社区建成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公共服务难度也在加大,公共卫生等往往成为反复反弹的问题,要搞好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制定社区管理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一套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机制。

  4、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应该考虑和筹划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兴产业问题,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兴旺,从各个方面扩大农民就业渠道,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5、多元投资,调动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巨额资金,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上级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性服务场所建设的以奖代补。

  6、土地置换、综合利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充许利用节约出来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解决主要建设资金。把这个指标转移到产业集聚区和城区用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原地复耕后还给农民,用于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后,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年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综合统筹推进,重心从新农村建设点整治转向统筹城乡、扩张城镇、联乡成线、镇村联动建设,为解决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从20xx年开始,我县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逐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地居民化。

  1、城镇开发建设模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方式,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如xx县江口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把处于深山区的原樟木村整体700多人搬迁到集镇,规划建设了樟木新区社区,辅以蜡芯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新型社区。

  2、农业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以社区建设为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土地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农业园区社区集中,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发向环境优美的社区聚集。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又促进了村庄整合。如南塘镇黄屋村结合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园的开发建设,对黄屋开展整村整治建设,利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形成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

  3、中心村建设模式。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环境,改善房舍、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如xx县江口镇旱塘新村、南塘镇船埠新村、吉埠镇枧田新村,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方式,建设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xx多人的宜居新型农村社区。

  4、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模式。结合扶贫开发,通过深山区移民搬迁,让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居民统一在规划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体重新建设具备生活、娱乐、服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辅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以前的小农经济中脱离出来,逐步转为一产、二产工人。如南塘镇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设了120余栋房屋,发展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种植。江口镇美丽家园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农民向圩镇集中居住,转变就业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就*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和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公共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入难题。

  2、农村违章建房难控制,村庄合并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起,引发了村庄合并, 形成了村庄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大升级,虽然编制了建设规范,开展了“违法、违规’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但因农民观念影响,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

  3、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安置就业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简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对究竟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创造这些条件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社区的建设也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农民的安置就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发展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基层组织有号召力的农村率先突破。对暂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农村,也应作出整体规划,逐步向这方面引导。

  2、尊重意愿,强化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置换问题、资金筹措问题、建设标准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统筹利用资金、项目来综合推进。

  3、加强服务,搞好管理。新型农村社区要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社区建成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公共服务难度也在加大,公共卫生等往往成为反复反弹的问题,要搞好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制定社区管理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一套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机制。

  4、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应该考虑和筹划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兴产业问题,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兴旺,从各个方面扩大农民就业渠道,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5、多元投资,调动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巨额资金,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上级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性服务场所建设的以奖代补。

  6、土地置换、综合利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充许利用节约出来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解决主要建设资金。把这个指标转移到产业集聚区和城区用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原地复耕后还给农民,用于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后,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5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

  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

  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

  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惯,*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阅读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菁华3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甘肃东部,总流域面积2038*方公里,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4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4万人,非农业2.6万人。*年来,县上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一村一社区”和“中心村+村落”建设模式,坚持抓点带面、梯次推进、辐射延伸、逐步提高,走出了一条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社区165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65个,开展为民服务项目124项,创建农村示范社区110个,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制完善,凝聚建设合力。

  坚持“党委领导、*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村级主办、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县上成立由县委、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联*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XX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XX县农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措施,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及其它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工青妇组织体系,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村级组织现有工作力量,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委会主导、社区工青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广播、电视、制作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农村社区的目的意义,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户户参与、人人关心,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投资机制。结合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整合水、电、路、文体广电、教育、卫生、计生等方面项目资金,动员群众投资,形成了多方投资建设社区的投资机制。

  (二)抓关键节点,推进社区创建。

  找准农村社区建设关键节点,集中攻坚突破,全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一是因地制宜定模式。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和社区用地集约化、群众居住集中化、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化的塬则,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村,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进行创建;在村型较小、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理位置比较集中的村,打破村域界限,按照“中心村+村落”模式进行创建,较好地实现了全部地域、全体人员和各类组织的“无缝隙”管理服务。二是明确目标定任务。明确提出“4568”创建任务,即: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工青妇民兵组织和社区服务四类组织;按照一中心五站要求,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综治安保服务站、互助救助服务站,构建生产生活、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综治安保、互助救助五大服务体系;确立社区格局发育成熟、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显着提升、社区生活文明和谐、社区党建持续加强六项标准;完善社区办公、小康乐居、道路交通、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生产生活服务、治安保卫八项基础设施。叁是强化落实定责任。建立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群众代表例会,协商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健全定期检查调度制度,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完善考核验收命名制度,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逐项验收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排名,县、乡表彰命名,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抓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

  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作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覆盖农村全体群众,集*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社区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推进日用品消费、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点进社区,在有条件的村设立集贸市场,在多数村设立农民信息俱乐部和便民超市,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178个,科技服务队368个,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物资和信息服务。二是健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健身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社区演唱队、社火队等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体育“五进社区”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三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集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要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48个,为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普及和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预防,有效满足了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健全社区社会治安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对接的“叁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派出所民警、社区群众、社区干部“叁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组建巡逻队,配套电子报警装置,广泛开展“*安社区创建”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五是健全社区互助救助服务体系。依托社区现有条件,建设社区互助救助服务站,有54个社区配套建成了互助老人幸福院,为农村困难群众开展低保、医疗救助、养老等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学校师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务,形成了邻里互帮、群众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抓*台搭建,开展服务活动。

  坚持把农村社区作为服务农村居民的有效*台,全力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一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作用,利用农技站、远程教育培训设施,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技能。同时遴选村社产业能人,现身说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社区民主管理活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探索推行村班子和村(社区)干部“双议双评”活动,提升了村级事务科学决策水*,增强了群众民主管理意识。三是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活动。围绕农民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各村(社区)都建起了为民服务代理办点,由乡镇*包村干部开展为民代理办服务,同时,依托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投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成通乡油路5条158.7公里,硬化通村道路77条310.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34处,完成自来水入户5.1万户,新修梯田13.9万亩,累计完成旧农宅改造与新建文明生态家园3万多户,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主导产业开发水*,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步得到改变,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致富技能培训,成立秧歌队、篮球队等,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将外来人员、离煺休回村居住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实现了“无缝隙”管理服务。同时,发挥社区管理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等组织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了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县财政困难,投入有限,致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社区工作无经费,工作人员无报酬,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办公和服务群众的需要。

  二是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滞后。主要是工作人员缺乏,社区管理服务人员以村干部为主,部分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够,居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居民参政议事的意识还不强,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社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为民服务水*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社区第一线工作的人员多数为村“两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缺乏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制约了社区服务水*的提高。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社区工作经费财政分级补贴制度,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逐步建立完善以*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同时,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改建、联建、共建,切实建立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社区。同时,要严格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保障等各项机制,切实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需要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建议出台社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指导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

  (三)强化农村社区共建机制。调动社会各行各业与社区组织进行共驻共建积极性,实行思想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创、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办。通过共建使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更加到位,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

  (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建立考核、民主评议、工资待遇、保险、奖惩等制度,激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社区有人管事,有能力管事,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2

  根据宁社建办字[20XX]3号〈关于开展社区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区工作实际,现将北园社区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北园居委会的来历及四址概况。

  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20XX年10月28日第四十一号*办公会议纪要,重新设置了北园居委会。20XX年1月6日北园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当时辖区总户数为882户,人口2647人,流动人口600人,党员3名,辖区单位36家。居委会四址界限为:东至迎宾路以西、西至宁城北路以东、南至津河东路以北、北加无限沿伸(凡有居民的地方均属北园居委会),辖区总面积为 1.55*方公里。

  二、北园社区居委会十年巨变。

  20XX年12月底,根据五普结果,北园居委会总户数是1868户,总人口是5462 人。随着城市北移步伐的加快,20XX年4月,北园居委会由市委、*冠名为北园社区居委会。此时北园社区的总户数为3103户,总人口已发展为 10240人。20XX年12月,社区成员将辖区划分成五大片进行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结果如下:第一片四址为:宁城北路以南——津河东路——东风北路 ——北园路,内有876户、2628人、有678个门面房;第二片四址为:宁城北路以北——北园路——金瓯路——人民路,内有1127户,3381人,有 143个门面房;第三片四址为:东风北路以北——津河东路以东——迎宾路以北——人民路,内有1306户、3918人、有412个门面房;第四片四址为:宁国大道——人民路——东岸路,内有2800户(含宁国花园一、二、三期1860户),8400人,有100个门面房;第五片四址为:东岸路——人民路 ——迎宾路,内有637户,1911人。五大片合计总户数为:6746户,20238人,辖区单位115个,来自各条战线上的下岗职工党员等已达到237 名。另有1700人的流动人口。(后附辖区五大片详解图)

  三、存在差距。

  一是人口聚增差距大。十年里,北园社区的人口户数翻了7.5倍,党员数翻了*8倍,流动人口也翻了*3倍。二是工作量增大,辖区内有七个单位破产改制,机械公司、茶茧公司、木竹公司、男士令、宁国宾馆、巫山商场、陶餈公司宿舍在辖区。三是社区工作人员增加不明显。十年前居委会工作人员4名,直到20XX年8月才增一名居委会委员。四是财政拨款应增加。*两年生活水*不断上涨,企业员工年年都在加薪,因此财政对社区工作者补貼应予以追加,尤其是新进人员工资问題,财政未落实补贴。五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现在党员太多,各项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六是考核差距大。管理人口两万的社区工作量与管理人口八千人的社区工作量同样考核,差距太大。

  四、建议。

  为深入落实学*科学发展观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服务好居民,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建议如下:

  (一)社区管理人口过多问题,应象发展党员一样,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这是北园社区建设中现面临的头等大事。根据城市组织法规定,一个居委会应在700户为宜,便于居民自治。这样党员少些也好管理点。以北园社区现状应至少划分成三个社区居委会为宜。

  1、宁国花园单独成立一个社区居委会。有:1860户,常住人口5580人;

  2、北园路以北划分成一个社区居委会。有:2431户,7293人;党员171人。

  3、北园路以南划分成一个社区居委会。有:2455户,常住人口7365人;党员66人。另有暂住人口1700人。

  (二)社区工作者无生产资料,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应比照事业单位人员执行。

  (三)社区工作者职数应予以增加。周边县、市、区社区工作者职数都达到7-11人,不含聘用的计生信息员。

  (四)应给予足够的活动经费保障(含每个支部*生活补贴)。采取激励机制,社区每开展一项活动,先做预算,报上级审批拨付,以丰富的活动来凝聚人心。

  (五)工作细化、量化、考核应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应以服务居民为主。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3

  一、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利以及其他人权的保障,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为体现每一公民的生存权和其他人权,也是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

  我国城乡存在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二元社会保障结构扩大了城乡业已存在的差距,阻碍了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方向。社会政策的走势要指向城乡一体化,将二元制度引向一元制度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间接推进城乡一体化,保护农村居民中的弱势人口并促使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免于沦为弱势群体。

  建构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该覆盖所有地区的,不仅仅是城市地区,还应该包括农村地区。而社会主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应该覆盖一般地区和富裕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消除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公*。并且,研究××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对于构建和谐村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对于缄市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情况各不相同,各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千差万别,即使有些国家和地区大的方面相*,但其具体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样。而且,有些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上刚刚起步,一些落后国家甚至还未能触及,而某些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比较长,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本国实际的比较完备的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称社会保险为社会福利保险。社会救助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指赈济性保障待遇,即社会救济,救助对象主要是国家公布的法定的最低生活水*以下的全体公民。由于经济和社会差异与社会政策及历史传统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是不同的,但不外乎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灾害保险等,其中养老保险是最普遍、涉及人数最多、最复杂、影响最大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2.国内研究现状

  新*成立后,由于认为社会保障己包含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中,所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被忽视,没有形成我国的社会保障理论。在实践中,主要借鉴前苏联模式。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成立后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奠定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可是这部法规并没有涉及农村、农民。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成,以农村社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应运而生,即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队体制下的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养老院等社区性的社会保障与家庭共同负担了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历史现实,便形成了*特色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理论研究上也都是就城市与农村分别进行的。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背景下,*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开始在全国县镇推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试点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农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所以在实施中难度相当大。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弃老,虐老现象,使农村养老再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提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1997年底,有997个县、市建立了这项制度。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改革仍任重道远。有关学者认为:在农村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这一目标并不是要求在全国建立同一项目和同一标准的保障体系,而是着重在制度建设方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至于保障的模式、保障项目和标准则可因地制宜,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也有学者认为由*二元结构所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格局还无法改变,城乡社会保障的建立与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分别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模式,尤其对已非农化、城镇化农民的社会保障更应引起重视。因此,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是可行的。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已实质性地被纳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它将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的契机。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从××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入手,以构建××区和谐村镇建设为本,根据××区农村社会保障模式,重点分析其在构建和谐村镇中的作用,并通过实地调研,找出问题,根据××农村的发展现状,提出对策。

  四、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社会保障发展运行的一般规律,吸取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训,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以期为××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构造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2.综合系统分析法。运用综合系统分析法,对××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面、总体考察,提出完善和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突出其在构建农村和谐村镇中的重要地位。

  五、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对××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研究,针对××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找出构造××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市场模式及转型模式,各模式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由低级模式向高级模式的转换升级过程。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实用10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1

  按照《濮阳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xx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

  《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xx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

  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xx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xx年开始,至20xx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

  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 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xx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三、具体做法

  目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开始形成强力推进的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合并、

  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县1005个村庄,规划后形成城中村115个,中心村107个,基层村374个。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台,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如:五星乡安寨村鑫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众利禽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有效流转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如:户部寨乡“新宗村花园”的建设,村两委与濮阳市卫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宅基地420亩。节约土地经**审批后用于兴办食品工业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农民就*就业,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四)积极推动“二个变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设施的重复性投入,可以高标准实现水、电、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等设施建设。二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2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

  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

  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

  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惯,*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3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

  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

  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

  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惯,*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4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甘肃东部,总流域面积2038*方公里,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4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4万人,非农业2.6万人。*年来,县上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一村一社区”和“中心村+村落”建设模式,坚持抓点带面、梯次推进、辐射延伸、逐步提高,走出了一条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社区165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65个,开展为民服务项目124项,创建农村示范社区110个,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制完善,凝聚建设合力。坚持“党委领导、**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村级主办、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县上成立由县委、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联*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XX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XX县农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措施,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及其它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工青妇组织体系,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村级组织现有工作力量,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委会主导、社区工青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广播、电视、制作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农村社区的目的意义,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户户参与、人人关心,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投资机制。结合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整合水、电、路、文体广电、教育、卫生、计生等方面项目资金,动员群众投资,形成了多方投资建设社区的投资机制。

  (二)抓关键节点,推进社区创建。找准农村社区建设关键节点,集中攻坚突破,全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一是因地制宜定模式。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和社区用地集约化、群众居住集中化、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化的塬则,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村,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进行创建;在村型较小、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理位置比较集中的村,打破村域界限,按照“中心村+村落”模式进行创建,较好地实现了全部地域、全体人员和各类组织的“无缝隙”管理服务。二是明确目标定任务。明确提出“4568”创建任务,即: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工青妇民兵组织和社区服务四类组织;按照一中心五站要求,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综治安保服务站、互助救助服务站,构建生产生活、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综治安保、互助救助五大服务体系;确立社区格局发育成熟、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显着提升、社区生活文明和谐、社区党建持续加强六项标准;完善社区办公、小康乐居、道路交通、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生产生活服务、治安保卫八项基础设施。叁是强化落实定责任。建立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群众代表例会,协商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健全定期检查调度制度,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完善考核验收命名制度,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逐项验收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排名,县、乡表彰命名,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抓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作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覆盖农村全体群众,集**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社区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推进日用品消费、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点进社区,在有条件的村设立集贸市场,在多数村设立农民信息俱乐部和便民超市,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178个,科技服务队368个,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物资和信息服务。二是健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健身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社区演唱队、社火队等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体育“五进社区”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三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集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要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48个,为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普及和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预防,有效满足了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健全社区社会治安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对接的“叁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派出所民警、社区群众、社区干部“叁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组建巡逻队,配套电子报警装置,广泛开展“*安社区创建”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五是健全社区互助救助服务体系。依托社区现有条件,建设社区互助救助服务站,有54个社区配套建成了互助老人幸福院,为农村困难群众开展低保、医疗救助、养老等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学校师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务,形成了邻里互帮、群众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抓*台搭建,开展服务活动。坚持把农村社区作为服务农村居民的.有效*台,全力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一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作用,利用农技站、远程教育培训设施,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技能。同时遴选村社产业能人,现身说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社区民主管理活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探索推行村班子和村(社区)干部“双议双评”活动,提升了村级事务科学决策水*,增强了群众民主管理意识。三是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活动。围绕农民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各村(社区)都建起了为民服务代理办点,由乡镇**包村干部开展为民代理办服务,同时,依托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投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成通乡油路5条158.7公里,硬化通村道路77条310.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34处,完成自来水入户5.1万户,新修梯田13.9万亩,累计完成旧农宅改造与新建文明生态家园3万多户,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主导产业开发水*,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步得到改变,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致富技能培训,成立秧歌队、篮球队等,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将外来人员、离煺休回村居住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实现了“无缝隙”管理服务。同时,发挥社区管理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等组织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了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县财政困难,投入有限,致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社区工作无经费,工作人员无报酬,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办公和服务群众的需要。

  二是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滞后。主要是工作人员缺乏,社区管理服务人员以村干部为主,部分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够,居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居民参政议事的意识还不强,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社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为民服务水*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社区第一线工作的人员多数为村“两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缺乏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制约了社区服务水*的提高。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社区工作经费财政分级补贴制度,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逐步建立完善以**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同时,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改建、联建、共建,切实建立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社区。同时,要严格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保障等各项机制,切实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需要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建议出台社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指导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

  (三)强化农村社区共建机制。调动社会各行各业与社区组织进行共驻共建积极性,实行思想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创、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办。通过共建使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更加到位,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

  (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建立考核、民主评议、工资待遇、保险、奖惩等制度,激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社区有人管事,有能力管事,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推进农村小城镇化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基于此,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后陈社区位于宁陵县城西,社区中心距县城2公里,S325省道南侧,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社区共辖后陈、潘集、前陈、张瑞寒、解洼、张三庄、东张楼、苏庄、訾庄、西张楼、张白、十里铺、严庄、姚庄十四个自然村。社区总人口8663人,总户数2288户,总耕地面积7894亩,党员总数110人。

  后陈社区综合建设用地面积共计1350亩,原14个自然村居住占地总面积4073亩,社区整合后新增耕地面积2723亩。后陈社区建设分为“一心一带两片区”。一心:社区管理中心、文化大院、党员教育基地、社区超市等组成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一带:沿村北后陈水库和张解沟形成了一条自然景观绿化带;两片区:以景观带分割的南北两个居住片区,南片区安排789户老龄人员居住,为2层连体楼,面积165*方米,不超过2分半,北片区为5层和高层住宅楼,安排1499户中青年居住。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20xx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高效发展强实力,提升品位显魅力,惠民富民增动力,文明和谐添活力”的工作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于博个人无偿出资5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00多万元用于办企业和帮助村民建房。县委、县**又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建设,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社区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2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75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使后陈社区从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典型新农村社区。

  五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拆除旧房43345*方米,新建楼房51360*方米,改造废旧坑塘4处;在老水库取土19万多立方,填*了村内外坑洼地,消除了空心村,使社区新增耕地366亩;建造了村民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大礼堂等公共设施;社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兴建了村预制厂、水电暖安装公司和3个建筑队,创办了博远粮油、永胜木业、宏运木制品、鼎盛农业科技和中天混凝土5个股份制企业;成立了久赢种植、华裔农场品开发等4个专业合作社,转移安排劳动力500多人。先后修通了七纵五横道路共计16.3公里;街内外安装了路灯、红外线可视电子监控,确保了社区群众生活财产的安全;同时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凡婚丧嫁娶一律不准大操大办,定期开展“三好”、“四户”等评比活动;对社区内外486座坟墓全部迁移至公墓,社区1200亩耕地实行了群众较满意的合理流转,发展高效大棚有机果蔬1000亩;实施了井井通电工程,新打机井18眼,埋地埋管6300米,地埋线6700米,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后陈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村新型小城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我们先后召开3次社区“两委”会、社区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走访群众35人次,倾听其呼声,了解其所想所盼。经过分类归纳,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沉思:

  (一)集中搬迁不便操作。随着农村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意识不尽一致,一些潜藏在农村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表露出来,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极个别人对党的政策及**的引导怀有本能的不理解,譬如在一个自然村内绝大多数人同意并支持搬迁,但仅有几户因计生超生或其他原因被**处罚而不理解,故不同意搬迁,这就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二)新建房户成为不愿搬迁的“最大一族”。有的农户倾全部家产,盖了一座新房,在无扶持资金的情况下,仅靠做思想工作,效果不甚理想。

  (三)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由于社区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强大的公共积累作支撑,对一些困难户的帮助局限于社区党组织的义务劳动支持,扶持效果甚微,使这些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

  (四)农户搬迁融资渠道单一。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贷款环节多,手续繁琐,一些农户“望贷止步、谈贷色变”。

  根据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着力解决:

  一是社区建设应尊重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注重宣传引导。在启动建设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开始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条件较差或暂可不需要建房的可以后建,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计不同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

  二是引导农民入住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坚持建得起,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将培育产业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首要前提。一是将已入住社区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范围优先免费培训。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应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二是依托经济园区,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入住社区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转移。三是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使群众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增加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发展新型农民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克服过去“家家点火、处处冒烟”的小、散、乱状况,实现千家万户的大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机衔接,增加同类产品上下游的关联性,该区久赢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入社成员突破95%。

  三是加大对群众尤其是困难户扶持力度。诚然,*两年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农民逐步摆脱贫困,但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根据调查:目前建房每*米造价600元左右,户均建房投资需10多万元,该区30%农户年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自筹资金10万左右,甚至可以满足建房投资需求,而50%农户年均收入在2—3万左右,自有资金在7—8万元,建房资金缺口在2—3万元,还有20%农户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下,需要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对这些困难户,可通过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或利用危房改造资金解决。

  四是科学安排部署,周密设计步骤。首先**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让群众对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有正确的认识,并将经群众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同意或确定的户型向群众公示,让群众选择,并申请报名。之后群众代表按照集中连片优先,急于盖房优先的原则,确定入住农户,签定搬迁协议等,使整个建设过程有条不紊,有章有序。

  五是典型引路,分步实施。选择村情好,群众觉悟高的村做为试点村先启动,**积极搞好各种服务,创新实践,培植典型树样板,典型引路促启步,将**的引导变为群众的自愿行动,形成强大合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动力,使这项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战略工程有力、顺利、健康推进。

  四、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上级**选个试点县进行社区建设体制改革,撤掉乡(镇)级编制,把乡(镇)干部分流到各个社区工作,既减少了办事程序,又提高了办事效率,既不增加财政支出,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老龄化。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水*和管理能力。如不能进行体制改革,也可先把乡(镇)主要领导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城乡发展管理中心”,抽调一名副县级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乡(镇)领导可继续服务各自区域内的社区。

  二、建议上级**出台支持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政策,简化社区建设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加快组织完善社区班子建设,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基础设施。抓住中央、省在发展政策上向农村基础施设建设倾斜的机遇,搞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选项立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村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入手,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后陈社区集中投放。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的`总体质量和水*。

  (二)大力发展经济。立足现有情况,引导经济强人、致富能人积极投资,选上项目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进行聚零为整,规模化经营,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三)加强民主建设。按照“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有一个好的扶持政策”的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强的组织基础。要特别注意发现一批思想作风正派、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农村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培养,改善农村党员干部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

  (四)促进社区和谐。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不间断的培训,使9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1-2项劳动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懂法、守法、用法水*。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使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议,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办,搞好基层民主建设。倡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积极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五)提升社区品位

  后陈社区所要建设的不但是一个村的旧貌换新颜,一个村的生活改变,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一种深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民生活,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完成社会主义农民的根本转变,实现农民生活与城市接轨,缩小乃至等化城乡差距。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6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9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xx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62.7%,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17.69%,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9.5%。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xx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任组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分管副**、副**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豫政办[]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62.7%,已经建成的只有17.7%,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71.6%,入住170户达56.6%,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年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综合统筹推进,重心从新农村建设点整治转向统筹城乡、扩张城镇、联乡成线、镇村联动建设,为解决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从20xx年开始,我县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逐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地居民化。

  1、城镇开发建设模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方式,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如XX县江口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把处于深山区的原樟木村整体700多人搬迁到集镇,规划建设了樟木新区社区,辅以蜡芯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新型社区。

  2、农业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以社区建设为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土地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农业园区社区集中,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发向环境优美的社区聚集。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又促进了村庄整合。如南塘镇黄屋村结合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园的开发建设,对黄屋开展整村整治建设,利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形成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

  3、中心村建设模式。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环境,改善房舍、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如XX县江口镇旱塘新村、南塘镇船埠新村、吉埠镇枧田新村,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方式,建设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xx多人的宜居新型农村社区。

  4、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模式。结合扶贫开发,通过深山区移民搬迁,让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居民统一在规划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体重新建设具备生活、娱乐、服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辅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以前的小农经济中脱离出来,逐步转为一产、二产工人。如南塘镇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设了120余栋房屋,发展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种植。江口镇美丽家园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农民向圩镇集中居住,转变就业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就*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和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公共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入难题。

  2、农村违章建房难控制,村庄合并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起,引发了村庄合并, 形成了村庄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大升级,虽然编制了建设规范,开展了“违法、违规’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但因农民观念影响,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

  3、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安置就业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简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对究竟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创造这些条件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社区的建设也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农民的安置就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发展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基层组织有号召力的农村率先突破。对暂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农村,也应作出整体规划,逐步向这方面引导。

  2、尊重意愿,强化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置换问题、资金筹措问题、建设标准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统筹利用资金、项目来综合推进。

  3、加强服务,搞好管理。新型农村社区要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社区建成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公共服务难度也在加大,公共卫生等往往成为反复反弹的问题,要搞好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制定社区管理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一套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机制。

  4、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应该考虑和筹划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兴产业问题,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兴旺,从各个方面扩大农民就业渠道,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5、多元投资,调动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巨额资金,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上级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性服务场所建设的以奖代补。

  6、土地置换、综合利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充许利用节约出来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解决主要建设资金。把这个指标转移到产业集聚区和城区用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原地复耕后还给农民,用于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后,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8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甘肃东部,总流域面积2038*方公里,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4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4万人,非农业2.6万人。*年来,县上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一村一社区”和“中心村+村落”建设模式,坚持抓点带面、梯次推进、辐射延伸、逐步提高,走出了一条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社区165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65个,开展为民服务项目124项,创建农村示范社区110个,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制完善,凝聚建设合力。坚持“党委领导、**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村级主办、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县上成立由县委、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联*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XX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XX县农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措施,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及其它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工青妇组织体系,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村级组织现有工作力量,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委会主导、社区工青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广播、电视、制作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农村社区的目的意义,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户户参与、人人关心,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投资机制。结合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整合水、电、路、文体广电、教育、卫生、计生等方面项目资金,动员群众投资,形成了多方投资建设社区的投资机制。

  (二)抓关键节点,推进社区创建。找准农村社区建设关键节点,集中攻坚突破,全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一是因地制宜定模式。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和社区用地集约化、群众居住集中化、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化的塬则,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村,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进行创建;在村型较小、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理位置比较集中的村,打破村域界限,按照“中心村+村落”模式进行创建,较好地实现了全部地域、全体人员和各类组织的“无缝隙”管理服务。二是明确目标定任务。明确提出“4568”创建任务,即: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工青妇民兵组织和社区服务四类组织;按照一中心五站要求,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综治安保服务站、互助救助服务站,构建生产生活、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综治安保、互助救助五大服务体系;确立社区格局发育成熟、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显着提升、社区生活文明和谐、社区党建持续加强六项标准;完善社区办公、小康乐居、道路交通、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生产生活服务、治安保卫八项基础设施。叁是强化落实定责任。建立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群众代表例会,协商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健全定期检查调度制度,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完善考核验收命名制度,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逐项验收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排名,县、乡表彰命名,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抓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作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覆盖农村全体群众,集**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社区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推进日用品消费、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点进社区,在有条件的村设立集贸市场,在多数村设立农民信息俱乐部和便民超市,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178个,科技服务队368个,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物资和信息服务。二是健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健身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社区演唱队、社火队等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体育“五进社区”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三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集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要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48个,为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普及和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预防,有效满足了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健全社区社会治安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对接的“叁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派出所民警、社区群众、社区干部“叁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组建巡逻队,配套电子报警装置,广泛开展“*安社区创建”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五是健全社区互助救助服务体系。依托社区现有条件,建设社区互助救助服务站,有54个社区配套建成了互助老人幸福院,为农村困难群众开展低保、医疗救助、养老等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学校师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务,形成了邻里互帮、群众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抓*台搭建,开展服务活动。坚持把农村社区作为服务农村居民的有效*台,全力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一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作用,利用农技站、远程教育培训设施,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技能。同时遴选村社产业能人,现身说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社区民主管理活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探索推行村班子和村(社区)干部“双议双评”活动,提升了村级事务科学决策水*,增强了群众民主管理意识。三是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活动。围绕农民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各村(社区)都建起了为民服务代理办点,由乡镇**包村干部开展为民代理办服务,同时,依托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投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成通乡油路5条158.7公里,硬化通村道路77条310.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34处,完成自来水入户5.1万户,新修梯田13.9万亩,累计完成旧农宅改造与新建文明生态家园3万多户,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主导产业开发水*,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步得到改变,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致富技能培训,成立秧歌队、篮球队等,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将外来人员、离煺休回村居住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实现了“无缝隙”管理服务。同时,发挥社区管理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等组织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了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县财政困难,投入有限,致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社区工作无经费,工作人员无报酬,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办公和服务群众的需要。

  二是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滞后。主要是工作人员缺乏,社区管理服务人员以村干部为主,部分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够,居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居民参政议事的意识还不强,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社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为民服务水*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社区第一线工作的人员多数为村“两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缺乏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制约了社区服务水*的提高。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社区工作经费财政分级补贴制度,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逐步建立完善以**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同时,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改建、联建、共建,切实建立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社区。同时,要严格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保障等各项机制,切实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需要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建议出台社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指导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

  (三)强化农村社区共建机制。调动社会各行各业与社区组织进行共驻共建积极性,实行思想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创、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办。通过共建使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更加到位,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

  (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建立考核、民主评议、工资待遇、保险、奖惩等制度,激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社区有人管事,有能力管事,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9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

  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

  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

  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惯,*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10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

  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惯,*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3)

——新型农村报告(精选五篇)

  新型农村报告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推进农村小城镇化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基于此,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后陈社区位于宁陵县城西,社区中心距县城2公里,S325省道南侧,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社区共辖后陈、潘集、前陈、张瑞寒、解洼、张三庄、东张楼、苏庄、訾庄、西张楼、张白、十里铺、严庄、姚庄十四个自然村。社区总人口8663人,总户数2288户,总耕地面积7894亩,党员总数110人。

  后陈社区综合建设用地面积共计1350亩,原14个自然村居住占地总面积4073亩,社区整合后新增耕地面积2723亩。后陈社区建设分为“一心一带两片区”。一心:社区管理中心、文化大院、党员教育基地、社区超市等组成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一带:沿村北后陈水库和张解沟形成了一条自然景观绿化带;两片区:以景观带分割的南北两个居住片区,南片区安排789户老龄人员居住,为2层连体楼,面积165*方米,不超过2分半,北片区为5层和高层住宅楼,安排1499户中青年居住。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20xx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高效发展强实力,提升品位显魅力,惠民富民增动力,文明和谐添活力”的工作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于博个人无偿出资5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00多万元用于办企业和帮助村民建房。县委、县**又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建设,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社区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2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20xx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75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使后陈社区从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典型新农村社区。

  五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拆除旧房43345*方米,新建楼房51360*方米,改造废旧坑塘4处;在老水库取土19万多立方,填*了村内外坑洼地,消除了空心村,使社区新增耕地366亩;建造了村民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大礼堂等公共设施;社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兴建了村预制厂、水电暖安装公司和3个建筑队,创办了博远粮油、永胜木业、宏运木制品、鼎盛农业科技和中天混凝土5个股份制企业;成立了久赢种植、华裔农场品开发等4个专业合作社,转移安排劳动力500多人。先后修通了七纵五横道路共计16.3公里;街内外安装了路灯、红外线可视电子监控,确保了社区群众生活财产的安全;同时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凡婚丧嫁娶一律不准大操大办,定期开展“三好”、“四户”等评比活动;对社区内外486座坟墓全部迁移至公墓,社区1200亩耕地实行了群众较满意的合理流转,发展高效大棚有机果蔬1000亩;实施了井井通电工程,新打机井18眼,埋地埋管6300米,地埋线6700米,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后陈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村新型小城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我们先后召开3次社区“两委”会、社区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走访群众35人次,倾听其呼声,了解其所想所盼。经过分类归纳,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沉思:

  (一)集中搬迁不便操作。随着农村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意识不尽一致,一些潜藏在农村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表露出来,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极个别人对党的政策及**的引导怀有本能的不理解,譬如在一个自然村内绝大多数人同意并支持搬迁,但仅有几户因计生超生或其他原因被**处罚而不理解,故不同意搬迁,这就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二)新建房户成为不愿搬迁的“最大一族”。有的农户倾全部家产,盖了一座新房,在无扶持资金的情况下,仅靠做思想工作,效果不甚理想。

  (三)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由于社区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强大的公共积累作支撑,对一些困难户的帮助局限于社区党组织的义务劳动支持,扶持效果甚微,使这些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

  (四)农户搬迁融资渠道单一。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贷款环节多,手续繁琐,一些农户“望贷止步、谈贷色变”。

  根据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着力解决:

  一是社区建设应尊重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注重宣传引导。在启动建设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开始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条件较差或暂可不需要建房的可以后建,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计不同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

  二是引导农民入住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坚持建得起,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将培育产业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首要前提。一是将已入住社区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范围优先免费培训。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应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二是依托经济园区,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入住社区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转移。三是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使群众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增加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发展新型农民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克服过去“家家点火、处处冒烟”的小、散、乱状况,实现千家万户的大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机衔接,增加同类产品上下游的关联性,该区久赢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入社成员突破95%。

  三是加大对群众尤其是困难户扶持力度。诚然,*两年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农民逐步摆脱贫困,但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根据调查:目前建房每*米造价600元左右,户均建房投资需10多万元,该区30%农户年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自筹资金10万左右,甚至可以满足建房投资需求,而50%农户年均收入在2—3万左右,自有资金在7—8万元,建房资金缺口在2—3万元,还有20%农户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下,需要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对这些困难户,可通过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或利用危房改造资金解决。

  四是科学安排部署,周密设计步骤。首先**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让群众对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有正确的认识,并将经群众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同意或确定的户型向群众公示,让群众选择,并申请报名。之后群众代表按照集中连片优先,急于盖房优先的原则,确定入住农户,签定搬迁协议等,使整个建设过程有条不紊,有章有序。

  五是典型引路,分步实施。选择村情好,群众觉悟高的村做为试点村先启动,**积极搞好各种服务,创新实践,培植典型树样板,典型引路促启步,将**的引导变为群众的自愿行动,形成强大合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动力,使这项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战略工程有力、顺利、健康推进。

  四、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上级**选个试点县进行社区建设体制改革,撤掉乡(镇)级编制,把乡(镇)干部分流到各个社区工作,既减少了办事程序,又提高了办事效率,既不增加财政支出,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老龄化。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水*和管理能力。如不能进行体制改革,也可先把乡(镇)主要领导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城乡发展管理中心”,抽调一名副县级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乡(镇)领导可继续服务各自区域内的社区。

  二、建议上级**出台支持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政策,简化社区建设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加快组织完善社区班子建设,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基础设施。抓住中央、省在发展政策上向农村基础施设建设倾斜的机遇,搞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选项立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村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入手,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后陈社区集中投放。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的总体质量和水*。

  (二)大力发展经济。立足现有情况,引导经济强人、致富能人积极投资,选上项目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进行聚零为整,规模化经营,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三)加强民主建设。按照“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有一个好的扶持政策”的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强的组织基础。要特别注意发现一批思想作风正派、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农村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培养,改善农村党员干部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

  (四)促进社区和谐。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不间断的培训,使9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1-2项劳动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懂法、守法、用法水*。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使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议,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办,搞好基层民主建设。倡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积极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五)提升社区品位

  后陈社区所要建设的不但是一个村的旧貌换新颜,一个村的生活改变,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一种深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民生活,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完成社会主义农民的根本转变,实现农民生活与城市接轨,缩小乃至等化城乡差距。

  新型农村报告 2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活动安排,8月至9月,评议调查组对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各镇街卫生院、区直医院、部分村居,发放了调查问卷,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和镇街、村居干部座谈会,走访了部分参合农民群众,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现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来,区**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工作,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农民参合率达98.34%,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稳运行,提高了农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主要特点是:

  (一)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新农合基本履盖全区农民。为了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区、镇(街道)两级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其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区**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编制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专门核定了人员编制,连续两年为区新农合办考选2名本科生。区财政每年都把区新农合办公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还拨专款为区新农合办配置了全市首辆监管专用车。镇街**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按照属地化管理要求,组织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动员、资金筹集、费用报销和数据统计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和健康知识普及,注意总结本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事例,使农民真正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目前,我区参合农民已达到21.49万人,参合率达98.34%。

  (三)改善设施,提高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加速发展。一是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今年,区**拨付专款45万元,实施了张山子和马兰卫生院国债扶持改扩建项目续建工程。健全完善一个中心、四个站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区**已全面完成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三年共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10个,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二是提高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区、镇普遍加强了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及医疗信息公示制度,促进了定点医院管理水*的提高。三是促进了服务水*的提高。区人民医院总投资1000万元、总建筑面积为7000*方米的外系病房楼投入使用。启动了区中医院老年托抚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同时,通过不断加**生技术人员培训、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加**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和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

  二、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长期而复杂的社会性工作,区**及主管部门虽然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新农合宣传工作还不深入。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涧头集镇试点以来,虽然区、镇逐年加大了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但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极少数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落实不重视,自身政策不熟悉,无法给群众正面宣传,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群众对新农合不是很了解,对具体政策知之甚少,哪些病能报,报销比例是多少,以及报销手续、用药目录等还不了解、不清楚。

  (二)新农合政策尚不完善。一是报销比例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二是用药目录限制过死。目前,我区村级卫生室用药目录仅为250种左右,不能满足群众的看病需要。三是报销层级设定较复杂,群众具体办理很麻烦。四是定点医院审核结算人员构成不够合理,审核结算程序、告知制度的执行不严格。

  (三)医疗服务水*有待提高。一是由于多年的欠帐,部分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卫生基础设施比较差,房屋老化、设备陈旧、服务功能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两年虽有所改善,仍不能适应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镇(街)医院医务人员学历低,专业技术水*不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四)管理体制还需理顺。新农合是**主导的医疗保障制度,各级**是新农合管理的主体。但我区管理体系仍不完善,镇、村两级只负责每年的'筹资任务,*时对新农合缺乏监督管理,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无办公场地、无办公经费。现在镇街新农合医疗管理都由镇街卫生院代管,这样就出现了医院管医院、医院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局面。新农合网络化管理程序尚在运行初期,需及时进行完善规范。

  (五)违规违纪现象还时有发生。一是冒名报领医疗补助。由于身份确认措施不力,未参保的群众在需要时可以借用亲友的证件住院治疗和报销费用。二是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执行新农合政策中存在趋利行为,只顾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对证(合作医疗证)下药,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人为加重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三是非法行医现象还未杜绝。有的药店存在前门卖药、后门行医的现象。今年,涧头集某村甚至出现了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现象。

  (六)镇街医院发展环境堪忧。一是医务人员报酬低。镇(街)卫生院普遍反映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低,导致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不安心,服务意识差。二是医患纠纷多。调研座谈中,医务工作者普遍反映当前医闹事件比较突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甚至有职业恐惧感。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收入低,只能勉强维持人员工资,没有资金用于投入医疗设备购置、人员业务培训,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者是最基层的广大农民群众,这是党和**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区**及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宣传,保护和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着力在宣传新农合政策的灵活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做好典型事例的宣传;紧紧围绕如何树立和提高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疾病风险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医疗机构服务意识进行宣传;要结合好日常宣传与重点时期的宣传,树立参合农民受益典型,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让新农合政策在广大农民群众心中生根开花,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民的参合率。

  (二)调整政策,切实让农民最大程度得实惠。好的政策是实现新农合目标的关键。一是核心政策要稳定。大病住院报销和门诊统筹这些政策对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要维持基本稳定,适度调整。二是实现三个逐步扩大。即逐步扩大新农合基本用药范围,把那些疗效高、价格相对较低的药品纳入报销范围;逐步扩大单病种报销范围,合理确定报销费用,更加有效地减轻患者负担;逐步扩大大病统筹的范围,可适当的把一些慢性病纳入报销范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受惠水*和新农合的吸引力。

  (三)加大投入,认真抓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和省专项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吸纳社会资金,加强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诊疗设备配置,通过两、三年的努力,使全区的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就医条件和环境有较大的改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就医需求,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

  (四)强化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要建立健全医护人员安心在基层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激励机制,引进专业骨干和吸收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事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问题。要加强对现有的镇、村医生的执业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区直医院医师下派到农村卫生机构进行传、帮、带,逐步提升农村卫生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五)结合实际,创新完善新农合运行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农合报销制度、转诊制度、二次补偿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要积极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对接,提高服务效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采取多种手段,尽快建立区、镇、村三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的网络监管体系,全面实行微机、信息卡管理,堵塞监管漏洞。

  (六)完善机制,注重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要健全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长效监管机制,拿出具体措施,配备专门的镇街合管员,实行在区级合管办的统一组织下,履行监督职责,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要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资质的年度审查,严格准入管理和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行为,促进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合理收费。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行风建设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有效制止和查处医生点菜、病人买单等开大处方或小病大治的行为。要加大对农村巫医、游医和非法行医行为的打击力度,整顿规范农村医疗卫生市场。

  (七)总结经验,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一是要对现有经验认真总结,科学合理地测算各种数据,不断完善基金管理使用方案,防止过多沉淀或透支。按照农民得实惠、医院不亏本、基金不透支的原则,稳步探索新路子,增强制度吸引力。二是新农合医管部门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群众和镇、村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意见,及时向省、市有关部门反馈,根据本地区实际适时调整方案,尽量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新型农村报告 3

  根据xx县人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的通知》(x府办函〔20xx〕186号文件精神,为确保我镇20xx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按期按目标完成,我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现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情况

  我镇现有13个村,总户数2282户,20xx年应参合人数为7397人,其中'五保户'50人,'优抚对象'18人,'三孤'人员1人,低保户56户150人。截止20xx年12月31日17时,我镇实际完成参合人数7250人(含'五保户、优抚对象、三孤及低保户),筹资210930.00元,完成比例为98%。

  二、存在问题

  1、基数偏差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农业人口年报历年死亡、迁出、出生人口数的统计和对婚嫁搬入搬出等其它人口变动情况未作详细的统计。所以我镇农业人口统计口径与户籍管理机关统计口径有很大差距。

  20xx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死亡未下户人数为13人,户口迁出9人。

  2、空挂户人员多,影响完成进度

  因全家长年举家外出务工者多,且务工地点不明,难以联系,导致工作难度加大,影响完成进度,共涉及221人。

  20xx年度缴纳人数相较于20xx年度的缴纳人数相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20xx年农房重建,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均回到户口所在地领取灾后抚恤金并缴纳了新农合医疗保险资金。

  3、观念有待转变

  由于自身素质问题,认为已购买医疗保险就没有必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下一步打算和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资金筹集和管理、报销标准和方式,切实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购买医疗保险区分开来,有效引导农民不断增强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

  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参合面。加大对全家外出务工,且务工地点不明的农户的联系力度,积极动员其亲属、朋友进行多方联系,使他们积极参合。

  三是加大调查力度,进一步核实实际人数。对于历年的统计基数和现有实际人口数进一步进行核实,使参合人数准确无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正让每个农民得实惠。

  新型农村报告 4

  *几年来,农村问题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久违了故乡的我,走进了故乡,调查了我们村庄的情况,我深切感受到了改革30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党和**兴农富农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实惠。

  以前农民们在种地的同时还要给国家缴纳农业税,而现在人们不仅不用缴税还可以得到国家给的粮食补贴;以前村里的孩子没钱上学,现在却可以免费去上学甚至还有补贴的伙食费,部分地方还有蛋奶工程;以前农民们总是因为家电太贵而买不起,现在家电下乡工程更是大快人心,让那些没钱用电器的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家电.....更令人欣喜的还要算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人们从此不用再愁有病没钱看的问题了。使更多的人民得到了实惠。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七年来,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的监督指导下,在市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上下的积极争取和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大力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一直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和改革公务员及事业工作人员公费医疗制度工作并了成就,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一直未将农村人口纳入思考范围,农村人口否能享受医疗保障关系到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健全环节。以前在我们村,地区自费医疗制度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民是当地最大的自费群体。前几年,本地农村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普及药品价格上涨等原因。农民医疗费用攀升超过了农民*均收入增长幅度,越来越多农民无力承担。增长的医疗费用已成为我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因病致贫”的主要成因,而现在市**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分别成立管理组织,并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树立互助共济的观念,积极参加合作医疗。并多方筹资,保证基金运转。筹集资金以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缴纳,部分乡镇还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相结合的筹资原则,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集体对农民个人出资部分给予适当补贴。由于*年来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民们收到了**的关怀和实惠的效果。

  (三)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存在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的`全面实施,有效地缓解了患病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但该制度推行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少数农民认识不够到位。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深入了解,宣传发动工作尚有差距,致使少数农民对实施新农合的认识还不足;加之合作医疗曾几经反复,一些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还存有疑虑:一怕合作医疗不持久;二怕挤占挪用合作医疗基金;三怕医疗单位多收费、乱收费。同时,一些农民的健康投资观念、互助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较为淡薄,自觉参合意愿还不强。

  (2)参合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率均较低。新农合实施以来,我市主要对参合群众的住院医药费用给予报销,另有10种慢性病门诊可审核结报,加上享受体检和分娩补助缺乏稳定高效的筹资渠道。

  (3)缺乏稳定高效的筹资渠道。尽管新农合强调农民参加要以自愿为原则,但为了保证参合率,目前参合群众个人筹资部分主要还是采取行政推动、层层包干、实绩考核的办法,由基层干部挨门逐户收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筹资成本较高。

  (四)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农民健康的“民心工程”,也是今年省委、省**确定的为农村实事之一、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农民健康工程”的头号重要内容。市**及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农合工作的重大意义,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1)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利用多种方式,帮助群众算大帐、算细帐、算长远帐,引导他们克服侥幸心理,转变单纯“受益”的观念,强化健康投入和互助共济意识,增强参合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广泛宣传医疗服务机构不同的报销比例和医生用药告知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要强化和普及农村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切实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

  (2)镇**和有关部门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的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内容。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我镇每年实施方案,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3)不断强化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要加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按规定解决经办机构的编制,将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尽早实现网上审核报销、监管和信息传输,实现参合群众即看即时结报。在此基础上,强化经办机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学*培训,提高合作医疗管理能力。

  (4)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监管机制。要建立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坚持实行用药告知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保证广大参合农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坚持按期公布收支账目,及时公示农民个人医药费用核销情况,并扩大公示范围,广泛接受监督,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

  (5)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要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推进和监督工作。财政、宣传、农业、民政、食品药品监管、扶贫以及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管理和政策指导。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理解和支持新农合制度,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逐步在我市建立起符合市情、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和农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报告 5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人:

  三、梁城村基本信息:

  2、人口状况:本村人口20xx多人,农业人口1500多人。

  3、经济状况:本村经济发达程度位于所在办事处中上等水*,全部是农业区。

  4、村**4位干部,全年个人工资为8000到10000元,村中有诊所一个,图书屋一处,村中有固定办公场所。

  四、调研背景及调研内容

  我也是从农村贫穷家庭出来的,所以我对于农民患者看病难问题曾有过很深的了解,因此,当我成为一名大学生后,我更加关心这一问题,并把他纳入我的调研课题。

  目前我国把看病贵列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之一。多数农民由于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与此同时,他们由于缺乏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保障的缺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再此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xx年10月诞生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xx年开展至今,在全国已经有了多个试点,合作医疗制度正在逐步的发展和完善。我这次调研的内容便围绕合作医疗展开,通过了解农作医疗的实施情况以及村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以求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而作为国家提出的一项惠民措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确实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中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对本村有关合作医疗方面事宜进行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对本村合作医疗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实施中出现的优缺点进行初步总结,以便对总体情况作大概的统计!

  五、具体工作

  在调研期间我以走访的形式了解有关合作医疗方面事宜,然后以入户访谈的形式进行具体了解,并总结出了我村有关合作医疗的详细信息。我村有一家合作医疗定点诊所,在村中心地段,村民大部分看病在村中诊所进行。村医疗诊所的医生都有行医证,农民在村卫生所看病都有保障。我们与医生交谈时得知:农民所交的保险金额全部归农民所得,所交保险费用完以后另外每人还可以享受200的报销。在镇医院住院病人可以享受80%的报销,到市级医院的住院病人可以享受50%的报销。到省医院住院的可以享受40%的报销。

  我们在于农民交谈的时候得知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都非常满意。他们说:现在看病方便便宜,乡村医生服务态度好,村民们看病放心,现在也不愁生大病,国家可以报销。以上是我们交谈及作调查问卷时他们提及的,其中的道理就由大家来思考吧!

  比例由07年的90%上升到08年的95%,我村的合作医疗宣传力度逐年增大,宣传方式也不断增多!同时由于07年有一部分受益家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宣传作用,而国家的支持更是此项制度不断扩展的坚实后盾。

  报销问题是合作医疗中的一个大问题。开始大部分村民表示怕麻烦,怕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不愿去报销:也有村民说报销要走后门,而自己又一没钱、二没权,还是不要吃这个苦为好也有村民认为家里人身体都很好,没有也不会遇到报销的'事,因此对此事漠不关心;还有一部分村民这样解释不了解报销比例、报销流程的事,不好意思询问那些办过报销的家人,认为那是隐私的侵犯。部分得到报销的村民说旗医生服务态度好,每天的单子都会给你填好,你要是有不清楚的地方,他们会给你指点。后来,通过**部门加大宣传密度,村委会班子人员商们讲解,让群众了解合作医疗的好处,村干部帮助农民到镇合作医疗站点报销。群众们逐步了解到了合作医疗的好处,由不愿参加合作医疗转变到自愿参加。

  我们从报销较多一户了解到,夫妻二人同时患病,治病使其欠下债务,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虽说补偿的较少,不足以填补其家庭空缺,但从一方面可以使留下的人得到一丝安慰,也算是国家给咱们的交代。从此可见,因病至贫的事在农村还是较为普遍,想要彻底实现合作医疗的最终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从其他村民口中了解到大家对国家补偿这件事还是相当满意的。

  六、调研分析

  经调研发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在梁城村有了很好的开头,而98%的参合率更能说明此项政策的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应从实际中找出潜在的问题。

  1、仍有个别农民未参加合作医疗,任然对合作医疗存在质疑。有两户较为特殊:一户是退休老教师,国家补助较好,且女儿远嫁在外,老人家身体很好,因此对合作医疗很不在意。另一户是认为*常没有生什么大病,不需要看病就医,于是就不办合作医疗证。由此可见,第一:宣传到位,解释不到位。虽说都知到这项政策,但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内容并不为农民清楚。大部分人还是随主流的加入,并不关心细节,容易吃哑巴亏。第二:没必要我家有钱,家人身体都好,不需要加。第三:**给着我补贴,你却让我出钱参合,这赔本生意我才不做呢!再说,谁知道钱落到哪里了。

  2、 村民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不强,不能及时了解政策变动 上面说到有一家两年都没用合作医疗本,却没要求村干部开证明,导致看病和不加合作医疗一样,这就导致政策实施时有障碍,自身权益得不到实现。而有的村民看病从来不拿合作医疗本,问其原因,要不说忘记带了,要不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3、 医生素质有待提高,药品价格应明码标价 对上面提到的拿合作医疗本就涨价的现象,一方面应明码标价,防止不法人员从药价上打人民的主意。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生素质的培养,严格把住人才关。

  4、 报销比例小,范围窄 因病反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目前农村无法避免。而报销只能是事后诸葛,许多高科技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令许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农民希望有更完善的补偿制度,能真正符合现实需求。

  5、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率高而参与度低。梁城村总人口20xx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人,据统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达1980人,参保率超过95%,然而我在入户中感到,不少农民对待合作医疗实际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作为一项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这里,**和卫生院管理部门理所当然是运作主体,旗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也是积极主动的,农民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被宣传、被动员、被要求始终被动的农民似乎不知道自己应当是合作医疗的主人和收益者。尽管有关部门通过动员、劝慰等方式获得较高的参与率,但实际上农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即内心的认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七、我的建议

  经过调研,我对发现的问题作了总结:

  第一: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能更深入、更详细地向村民讲解有关合作医疗的规章制度,使农民作到心中有数。如有必要,可定期开设培训班,请有经验的人员讲解有关信息,也可请受益人献身说教。

  第二:农民是合作医疗的主力军,只有真正动员他们,合作医疗才能算是最后的成功。

  第三:基层干部及医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俗话说:一只死老鼠坏了一锅粥。若因某一人的失误或过失而影响整个政策的实施就太不值得了。而人才是关键,因此要切实把好人才关,**在选拔人才时要极其严格,从源头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四:明牌标价 每日都有部分药价公布,让农民看到,了解到药价的具体情况,真正让他们作到心中有数。并且加大监管力度,如有可能让农民参与监督,防于民、用于民。

  八、结尾

  通过这次调研,我以合作医疗为主要切入点,较为深入地了解了现行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在中国这广袤的土地上,或许良城村不能被称之为农村的典型,但是通过这些年村支部各干部的工作,我亲身感觉到梁城村干部及群众正在努力寻找出路,努力追赶时代步伐的,成为新农村的示范点。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他在实施的开始阶段并不是顺利的,一定会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这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我相信它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将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事业改革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将为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4)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3篇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甘肃东部,总流域面积20xx*方公里,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184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4万人,非农业2.6万人。*年来,县上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一村一社区”和“中心村+村落”建设模式,坚持抓点带面、梯次推进、辐射延伸、逐步提高,走出了一条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社区165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65个,开展为民服务项目124项,创建农村示范社区110个,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制完善,凝聚建设合力。坚持“党委领导、*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村级主办、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县上成立由县委、县*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联*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XX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XX县农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措施,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及其它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工青妇组织体系,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村级组织现有工作力量,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委会主导、社区工青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广播、电视、制作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农村社区的目的意义,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户户参与、人人关心,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投资机制。结合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整合水、电、路、文体广电、教育、卫生、计生等方面项目资金,动员群众投资,形成了多方投资建设社区的投资机制。

  (二)抓关键节点,推进社区创建。找准农村社区建设关键节点,集中攻坚突破,全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一是因地制宜定模式。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和社区用地集约化、群众居住集中化、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化的塬则,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村,按照“一村一社区”模式进行创建;在村型较小、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理位置比较集中的村,打破村域界限,按照“中心村+村落”模式进行创建,较好地实现了全部地域、全体人员和各类组织的“无缝隙”管理服务。二是明确目标定任务。明确提出“4568”创建任务,即: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工青妇民兵组织和社区服务四类组织;按照一中心五站要求,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综治安保服务站、互助救助服务站,构建生产生活、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综治安保、互助救助五大服务体系;确立社区格局发育成熟、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显着提升、社区生活文明和谐、社区党建持续加强六项标准;完善社区办公、小康乐居、道路交通、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生产生活服务、治安保卫八项基础设施。叁是强化落实定责任。建立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群众代表例会,协商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健全定期检查调度制度,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完善考核验收命名制度,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逐项验收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排名,县、乡表彰命名,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抓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作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覆盖农村全体群众,集*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社区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推进日用品消费、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点进社区,在有条件的村设立集贸市场,在多数村设立农民信息俱乐部和便民超市,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178个,科技服务队368个,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物资和信息服务。二是健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健身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社区演唱队、社火队等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体育“五进社区”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三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集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要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48个,为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普及和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预防,有效满足了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健全社区社会治安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对接的“叁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派出所民警、社区群众、社区干部“叁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组建巡逻队,配套电子报警装置,广泛开展“*安社区创建”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五是健全社区互助救助服务体系。依托社区现有条件,建设社区互助救助服务站,有54个社区配套建成了互助老人幸福院,为农村困难群众开展低保、医疗救助、养老等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学校师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务,形成了邻里互帮、群众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抓*台搭建,开展服务活动。坚持把农村社区作为服务农村居民的有效*台,全力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一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作用,利用农技站、远程教育培训设施,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技能。同时遴选村社产业能人,现身说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社区民主管理活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探索推行村班子和村(社区)干部“双议双评”活动,提升了村级事务科学决策水*,增强了群众民主管理意识。三是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活动。围绕农民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各村(社区)都建起了为民服务代理办点,由乡镇*包村干部开展为民代理办服务,同时,依托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投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成通乡油路5条158.7公里,硬化通村道路77条310.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34处,完成自来水入户5.1万户,新修梯田13.9万亩,累计完成旧农宅改造与新建文明生态家园3万多户,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主导产业开发水*,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步得到改变,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致富技能培训,成立秧歌队、篮球队等,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将外来人员、离煺休回村居住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实现了“无缝隙”管理服务。同时,发挥社区管理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等组织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了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县财政困难,投入有限,致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社区工作无经费,工作人员无报酬,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办公和服务群众的需要。

  二是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滞后。主要是工作人员缺乏,社区管理服务人员以村干部为主,部分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够,居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居民参政议事的意识还不强,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社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为民服务水*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社区第一线工作的人员多数为村“两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缺乏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制约了社区服务水*的提高。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社区工作经费财政分级补贴制度,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逐步建立完善以*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同时,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改建、联建、共建,切实建立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社区。同时,要严格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保障等各项机制,切实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需要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建议出台社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指导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

  (三)强化农村社区共建机制。调动社会各行各业与社区组织进行共驻共建积极性,实行思想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创、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办。通过共建使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更加到位,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

  (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建立考核、民主评议、工资待遇、保险、奖惩等制度,激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社区有人管事,有能力管事,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濮阳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xx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

  《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xx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

  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xx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xx年开始,至20xx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

  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 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xx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三、具体做法

  目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开始形成强力推进的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合并、

  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县1005个村庄,规划后形成城中村115个,中心村107个,基层村374个。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台,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如:五星乡安寨村鑫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众利禽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有效流转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如:户部寨乡“新宗村花园”的建设,村两委与濮阳市卫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宅基地420亩。节约土地经*审批后用于兴办食品工业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农民就*就业,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四)积极推动“二个变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设施的重复性投入,可以高标准实现水、电、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等设施建设。二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年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综合统筹推进,重心从新农村建设点整治转向统筹城乡、扩张城镇、联乡成线、镇村联动建设,为解决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从20xx年开始,我县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逐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地居民化。

  1、城镇开发建设模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方式,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如XX县江口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把处于深山区的原樟木村整体700多人搬迁到集镇,规划建设了樟木新区社区,辅以蜡芯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新型社区。

  2、农业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以社区建设为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土地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农业园区社区集中,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发向环境优美的社区聚集。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又促进了村庄整合。如南塘镇黄屋村结合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园的开发建设,对黄屋开展整村整治建设,利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形成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

  3、中心村建设模式。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环境,改善房舍、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如XX县江口镇旱塘新村、南塘镇船埠新村、吉埠镇枧田新村,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方式,建设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xx多人的宜居新型农村社区。

  4、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模式。结合扶贫开发,通过深山区移民搬迁,让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居民统一在规划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体重新建设具备生活、娱乐、服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辅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以前的小农经济中脱离出来,逐步转为一产、二产工人。如南塘镇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设了120余栋房屋,发展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种植。江口镇美丽家园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农民向圩镇集中居住,转变就业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就*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和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公共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入难题。

  2、农村违章建房难控制,村庄合并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起,引发了村庄合并, 形成了村庄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大升级,虽然编制了建设规范,开展了“违法、违规’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但因农民观念影响,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

  3、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安置就业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简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对究竟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创造这些条件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社区的建设也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农民的安置就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发展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基层组织有号召力的农村率先突破。对暂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农村,也应作出整体规划,逐步向这方面引导。

  2、尊重意愿,强化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置换问题、资金筹措问题、建设标准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统筹利用资金、项目来综合推进。

  3、加强服务,搞好管理。新型农村社区要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社区建成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公共服务难度也在加大,公共卫生等往往成为反复反弹的.问题,要搞好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制定社区管理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一套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机制。

  4、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应该考虑和筹划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兴产业问题,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兴旺,从各个方面扩大农民就业渠道,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5、多元投资,调动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巨额资金,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上级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性服务场所建设的以奖代补。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5)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几年,在乡党委*的重视下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地域发展条件差,农户经济仍然相对滞后。使得我乡目前仍然存在有不少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为了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危房情况,最*,我同有关人员深入到全乡各村,就危房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基本现状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乡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情况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

  1、分布范围广。从调查的情况看,住房困难问题和危旧房问题在大多数村都还仍然存在。

  2、工作压力大。这些住房困难户和危旧房问题大都比较严重。而且在这些农户中,能够自筹资金进行新建住房或者修缮的并不多。

  3、自建能力弱。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农户家庭经济普遍困难,都属于农村的弱势群体。大致有这样四种类型:大病致贫型、身残力缺型、债务积压型、鳏寡孤独型。

  4、改造时间紧。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住房困难户对新建住房的要求比较迫切。而有部分危房户的住房则顶多能再坚持1—3年。如果今冬明春雪雨大,有的房屋还要缩短使用寿命,要是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或重建,很可能造成倒塌。将严重威胁极贫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加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建议及对策

  解决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乡党委*执政为民具体体现。对此,应切实采取措施,把农村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问题彻底解决到位,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解决农村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必须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根据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现状,解决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分期分批的原则。对部分严重危房户和住房特别困难的农户要纳入首批计划,优先给予享受安置政策。对短期内无倒塌危险的危旧房农户,要做好思想工作,延期进行改造。二是以乡为主的原则。明确各乡镇*是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的主体责任者,增强超前意识,摸清底数,明确哪些该修,哪些不该修,制定好工作计划,确保真正困难无助的群众得到帮助。三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要确定好翻建和维修标准,切实保证该维修的不翻建,该小修的不大修。尤其是对重建户,要严格把握修建标准,确保每个极贫户都能及时住上放心房。

  2、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广辟渠道,多元筹资,保证财力投入到位。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的关键。由于县乡两级的财政实力较弱,要把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必须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广泛筹措资金。一是县乡两级补一块。县乡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列出预算计划,挤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二是农民自筹一块。极贫户通过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自己拆借一部分资金。

  3、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肯于让利,积极扶持,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具体就是要做到“免、补、帮、送”。免,就是对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涉及到的土地使用、房屋翻建、手续审批、证照办理等各种规费,一律免收。补,就是根据极贫户房屋破损程度和家庭状况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补助标准,把危房改造补助金补到位。帮,就是以村为单位,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动员广大村民,组织义务帮工队,解决极贫户维修改造房屋的劳动力问题。送,就是对一些鳏寡孤独极贫户,要适当放宽政策,送他们去敬老院集中供养。

  4、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既是一项为民谋利的好事,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5、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解决一批,又会出现一批,要想彻底消除,必须从治本入手,强化监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极贫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一要强化已改造房屋的后续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有些极贫户因外出打工等原因,举家搬迁,对已经修建完毕的房屋进行变卖或出租,导致*修建他赚钱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解决今后的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中,要打破无论国家投资还是集体投资全归极贫户所有的现状,对极贫户危房改造的资金、物资,乡村两级要分别设置帐目,与极贫户签定协议,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不许变卖、抵押,更不允许用房屋还债。如出现上述情况,乡村两级有权收回房屋,用作扶持资金使用,而且对这类极贫户今后将不予扶助。二要强化现有危房治理。乡镇*和各村委会,对农村贫困户的无房特危房问题,要经常抓,抓经常。要明确专人负责,对本地的贫困户房屋,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处于危房边缘的房屋,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解决,避免积少成多。三要强化极贫户的造血功能。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仅靠各级*的扶持远远不够,根本上还是要引导极贫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寻找致富项目,拓宽致富门路,增强造血功能。如对那些家中有劳力的极贫户,要鼓励其外出打工赚钱,并要帮助搞好家中的生产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对身体有病不能干体力活的极贫户,要引导他们发展养殖项目,多渠道增加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xx市xx县xx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坐落在xx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x个村民小组,xxx余户人家,xxxx人,人均耕地xx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研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几年,在乡党委*的重视下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地域发展条件差,农户经济仍然相对滞后。使得我乡目前仍然存在有不少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为了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危房情况,最*,我同有关人员深入到全乡各村,就危房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基本现状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乡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情况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

  1、分布范围广。从调查的情况看,住房困难问题和危旧房问题在大多数村都还仍然存在。

  2、工作压力大。这些住房困难户和危旧房问题大都比较严重。而且在这些农户中,能够自筹资金进行新建住房或者修缮的并不多。

  3、自建能力弱。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农户家庭经济普遍困难,都属于农村的弱势群体。大致有这样四种类型:大病致贫型、身残力缺型、债务积压型、鳏寡孤独型。

  4、改造时间紧。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住房困难户对新建住房的要求比较迫切。而有部分危房户的住房则顶多能再坚持1—3年。如果今冬明春雪雨大,有的房屋还要缩短使用寿命,要是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或重建,很可能造成倒塌。将严重威胁极贫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加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建议及对策

  解决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乡党委*执政为民具体体现。对此,应切实采取措施,把农村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问题彻底解决到位,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解决农村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必须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根据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的现状,解决住房困难和危房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分期分批的原则。对部分严重危房户和住房特别困难的农户要纳入首批计划,优先给予享受安置政策。对短期内无倒塌危险的危旧房农户,要做好思想工作,延期进行改造。二是以乡为主的原则。明确各乡镇*是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的主体责任者,增强超前意识,摸清底数,明确哪些该修,哪些不该修,制定好工作计划,确保真正困难无助的群众得到帮助。三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要确定好翻建和维修标准,切实保证该维修的不翻建,该小修的不大修。尤其是对重建户,要严格把握修建标准,确保每个极贫户都能及时住上放心房。

  2、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广辟渠道,多元筹资,保证财力投入到位。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的关键。由于县乡两级的财政实力较弱,要把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必须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广泛筹措资金。一是县乡两级补一块。县乡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列出预算计划,挤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二是农民自筹一块。极贫户通过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自己拆借一部分资金。

  3、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肯于让利,积极扶持,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具体就是要做到“免、补、帮、送”。免,就是对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涉及到的土地使用、房屋翻建、手续审批、证照办理等各种规费,一律免收。补,就是根据极贫户房屋破损程度和家庭状况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补助标准,把危房改造补助金补到位。帮,就是以村为单位,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动员广大村民,组织义务帮工队,解决极贫户维修改造房屋的劳动力问题。送,就是对一些鳏寡孤独极贫户,要适当放宽政策,送他们去敬老院集中供养。

  4、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既是一项为民谋利的好事,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5、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解决一批,又会出现一批,要想彻底消除,必须从治本入手,强化监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极贫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一要强化已改造房屋的后续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有些极贫户因外出打工等原因,举家搬迁,对已经修建完毕的房屋进行变卖或出租,导致*修建他赚钱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解决今后的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中,要打破无论国家投资还是集体投资全归极贫户所有的现状,对极贫户危房改造的资金、物资,乡村两级要分别设置帐目,与极贫户签定协议,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不许变卖、抵押,更不允许用房屋还债。

  如出现上述情况,乡村两级有权收回房屋,用作扶持资金使用,而且对这类极贫户今后将不予扶助。二要强化现有危房治理。乡镇*和各村委会,对农村贫困户的无房特危房问题,要经常抓,抓经常。要明确专人负责,对本地的贫困户房屋,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处于危房边缘的房屋,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解决,避免积少成多。三要强化极贫户的造血功能。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仅靠各级*的扶持远远不够,根本上还是要引导极贫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寻找致富项目,拓宽致富门路,增强造血功能。如对那些家中有劳力的极贫户,要鼓励其外出打工赚钱,并要帮助搞好家中的生产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对身体有病不能干体力活的极贫户,要引导他们发展养殖项目,多渠道增加收入。

  *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年来,在区委、区*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2014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18、6万亩,产值突破9、3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3)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4)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建议*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3)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村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乡), 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 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县委、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 元,同比增长 4%;XX年为42 8元,同比增长 6%;XX年达到488 元,同比增长 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年来,县*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 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 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 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 %;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 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5年的*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xx年上涨 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 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 . 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 .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 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 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xx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 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 6.5万亩,产鲜花 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 . 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 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 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 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

  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通用二十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市合管局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大影响力。

  宣传工作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要环节,只有让广大农民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真正弄懂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注重从多方面、多层次做好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传媒宣传报道,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力。今年,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今日》等新闻媒介,以专版、专题等多种形式先后报道了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利用受理补偿中的实例,进行广泛宣传。在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过程中,我窗口工作人员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解释《管理办法》条款和各项管理规定,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不但是受理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之所,更是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重要阵地。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外公布全市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信息和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实行阳光操作,让广大参合农民及时了解全市补偿情况,看到发生在身边的补偿实例,真正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优越性,从而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加、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对外宣传。今年上半年,我们共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交流团余次,这些考察交流团参观我市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了解了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对我市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也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不断改进工作、完善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这些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扩大了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也为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二)强化管理,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好坏、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高低的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坚持努力提高经办机构服务管理水*。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广大农民最关心的是医疗费用补偿兑现问题。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把“中心”“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作为行为准则,本着公开、公*、公正的原则,统一政策,严格把关,有情操作,实行一站式服务,运用自主开发符合我市《管理办法》的计算机软件,当场兑现医疗补偿费用。截至×月×日,全市共补偿人次(其中住院补偿人次,门诊补偿人次,慢病补偿人次),补偿金额共计元(其中住院补偿总额元,门诊补偿总额元,慢病补偿元)。通过*两年运转,以户为单位受益面达%左右,得到元以上补偿金人次,得到万元以上补偿金人次,最高补偿金达元。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使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为确实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我局组织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针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收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相关情况展开督察,发现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利用乡医培训契机,加大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行为、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等培训力度,受训医生达余人,为参合农民就医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让广大参合群众真正得到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局开展定点医疗机构督察共达余次。同时,为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特别是参合农民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设立了监督、举报、投诉电话的同时,我们还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设立了意见箱,广泛了解参合农民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和建议。截止目前,服务对象投诉率为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用一流的服务创造了一流的效益。

  (三)严格财务管理,确保基金运转安全。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体系保证下,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和社会各界汇报和公布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并建立咨询、投诉与举报制度,实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制度监督相结合,确保基金运转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要点

  (一)加强就医、补偿等各项服务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补偿报销工作程序,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取信于民。

  (二)提前谋划,全力以赴,做好年筹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持续、健康、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十字路乡位于*舆县东北部,与上蔡、项城两县市接壤,距县城28公里,全乡耕地面积46134亩,辖8个行政村。

  20xx年8个村委会:十字路村、石磙庙村、前盛村、曹庄村、王关庙村、中马村、秦胜村、三麻村。

  乡域总人口398xx人,是典型的农业乡。截止xx年xx月31日,筹集资金35万多元。

  20xx年参合农民门诊看病11400人次,补偿家庭帐户金额323013.9元,每次人均补助28.34元。

  20xx年参合农民在十字路医院住院出院1580人次,住院总费用932644.02元;合理费用9xx822.58元;共补偿585696.51元;人均费用590.28元,人均补偿费用370.69元,补偿率62.8%;自费费用9821.44,自费率2.13%;药品总费用211184.20元,药品自费费用752.66元,药品自费率0.00%;诊疗费用107076.08元,诊疗自费费用2711.68元,诊疗自费率3.00%。

  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做法

  (一)稳妥启动,科学测算,积极推进。xx年十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乡开始筹备,乡**抽调专人对我乡8个村的农民*3年来就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对其他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的学*和借鉴,结合本乡实际情况,乡党委、**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了适合本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召开了由各村三大头、医疗单位、乡直各单位负责人等参加的动员会。会上,着重强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会后全乡8个村积极行动,按照乡**的部署,分阶段进行了宣传发动、登记造册、资金收缴、填写证书等工作,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1月1日正式启动。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乡**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协调指导小组。由党委副**任主任,党委委员、纪检委员任副主任,成员由乡**办、财政所、民政所、卫生院等负责人组成。拟定、修改和完善农医所各项制度;负责参与各村的组织、宣传和动员工作,以提高参保率;***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

  (三)广宣传,深动员,提高农民认知度

  1、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每周播报合作医疗政策、进度、农民认知情况等新闻,并用字幕打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标语;在报销现场解答农民疑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发动效果。

  2、各村利用广播、标语、自制宣传单等形式在各村进行宣传动员。各村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在宣传动员期间,农医所及时向管理委员会汇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度,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态。乡**多次召开各村主任汇报会,了解各村参保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答复和协调,提高了我乡的整体参保率。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乡迅速展开。

  (四)启动资金落实到位

  1、县乡两级合管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解答农民提问,认真,负责给参合农民报销,确保资金运转的安全,真正做到蕙民,利民,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2、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由财**助建立专用账户,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五)定期业务培训,确保报销畅通。xx年至20xx年,我乡合管办对8个村定点诊所负责人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和现场指点。完善各项政策,促进工作开展。

  (六)控制医疗费用,规范服务行为。为更好的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乡合管办制订了本乡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要求。与医生进行业务交流,指点到位,把报销药物目录及诊疗目录给医生发放下去,带领医务工作者学*新农合文件,按国家政策办事,让参合农民得到应得的补偿。

  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参保农民期望值较高

  1、本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采用的是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农民对不予报销部分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部分人员不理解。

  2、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本乡患者住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逐级转诊制,农民认为限制了自由选择医院的权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大病(住院)的同时,兼顾小病(门诊)。部分农民抱怨门诊看病不予报销而体会不到报销的优越性。对20xx年50元起伏线的定价感到不满。

  (二)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

  1、由于乡卫生院医疗环境相对较差,技术水*受到一定制约,而农民的生活水*不断提高,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2、医院的'网络有时一天都上不上,乡医院合管工作人员太少,开会,报表时不在医院,整理材料,录入信息时人手不够,电脑不够,不能给出院患者及时补偿,造成部分患者不理解,产生不满情绪。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

  1、通过报销实例,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和深度。让农民清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大病而设,根本原则就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规范》。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善乡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及时有效的处理当地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用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使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

  3、总结经验,分析数据,为明年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利为民所谋的责任,党和**从来不曾放弃对农民健康的关注。我们将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党和**与农民的贴心工程。

  xxx地处xxx县南部山区,距县城xx公里,*均海拨xxxx米,是连接xx南部的交通重镇,北邻xx镇,西与xx、xx毗邻,南与xx乡接壤,东邻xx乡及xx县xx乡,国土面积xxx*方公里,居住着汉、布朗、白、回等xx个民族,下辖xx个村民委员会,xxx个自然村,xxx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xxx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xxx人,共有农户xxx户,其中农业户xxxx户。在县委、**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缓解当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惠农政策。为了在全镇内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镇党委、**召开了全镇新农合工作会议,把筹资工作提到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指定专人负责,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参合农民达到县委、**要求的目标。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为了确保xx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于xxxx年xx月xx日研究决定,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卫生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卫生院、宣传、中心学校、财政所及民政办等部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

  三、加强宣传,全民动员 根据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部署精神,镇党委、**采取了有力措施,于xxxx年xx月xx日召开了全镇动员大会,传达了县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在会上进行了业务培训,全镇领导干部全力以赴,主要领导分别挂村,抽调xx个工作组,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深入到群众中做工作,发放了xxxx份***,扩大社会知晓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解除农民的担心,提高农民自我风险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互助意识、参合意识。

  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任务完成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筹资任务按时完成,镇党委、**做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抽调了工作队员进村入户,要求工作队员处理好筹资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扎实工作,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镇党委、**的领导和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到xxxx年xx月xx日止,全镇共筹集资金xxxxx元其中实收正常参合款xxxxx元,各级代缴参合款xxxx,参合率xx%,参合农户xxxx户,户参合率xx%。

  xxx合管办

  20xx年xx月x日

  20xx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重视、各部门大力协作下,基本理顺了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达到了“**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的预期目标,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30元,其中中央补助60元,省级、本级财政补助50元,农民个人缴费20元,再从中提取30元作为门诊统筹资金。

  一、20xx年参合筹资情况

  20xx年,我市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参合农业人口总数达387366人,参合率97.22%。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3873.66万元,其中个人缴费731.96万元,民政资助42.78万元,省、本级财政补助1549.46万元,中央补助1549.46万元。

  二、基金的监管情况

  为切实保障广大参合农民的利益,确保参合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督查制度,实行定期专项督查与经常性督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监管措施,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每月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四合理”和住院病人在院情况进行现场督查,经检查,1—12月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扣减违规补偿费用共27.84万元。每月对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已补偿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进行电话回访,回访率达每月全市上报总人数的.2%。

  三、搞好二次补偿,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

  年内对20xx年度住院病人患特大疾病1万元以上的参合农民713例进行了二次补偿,共补偿金额435万元。年内对20xx年度第一批住院病人患特大疾病2万元以上的参合农民447例进行了二次补偿,共补偿金额329.16万元。

  四、基金的补偿情况。

  20xx年1—12月共补偿19.45万人次,计补偿医药费用4564.55万元;总受益率为50.2%;其中门诊补偿12.2万人次,补偿256.64万元;住院补偿7.25万人次,补偿4307.91万元。人均住院补偿600元,全市*均实际住院补偿比为37.98%,较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

  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新制度,尚需不断探索。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定点医院数量多、分布广,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编制少,人员少,现有工作人员只能勉强应付日常审核工作,交通工具未及时到位,监督工作难以到位。镇乡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结算处工作人员兼职多,队伍稳定性、工作连续性和效率均较差。

  2、合作医疗筹资难度大、成本大。每年度合作医疗筹资期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且必须依靠行政命令,筹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3、上级行政部门的干预较多,如规定起付线、增加补偿标准等,易导致合作医疗基金出现政策风险。

  六、20xx年新农合工作安排与打算

  (一)围绕目标,落实责任,采取措施,突出抓好20xx年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根据省卫生厅、XX市有关文件精神,20xx年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在德阳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市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早谋划、早宣传、早发动、早安排,切实做好20xx年的门诊统筹宣传工作。加强领导,集中精力,卫生局目前正与绵竹电信局谈协议的有关事项,为抓好新农合门诊统筹信息系统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市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要做好各镇乡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统筹软件培训工作,各镇乡定点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财力抓好本辖区内村卫生站人员新农合门诊统筹的信息录入培训工作,要求每个村医都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预计20xx年4月份实现门诊统筹网上审核补偿。

  (二)从20xx年1月起开始实施《关于建立XX市新农合基金运行管理评价体系的通知》,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按指标比例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风险。严格执行XX市新农合住院率、次均住院床日费用、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比例、自费比例等指标规定。

  (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严格掌握病人住院指征,防止小病大治加重患者治病经济负担,20xx年确保全市*均住院率下降至全省*均水*;严把入院身份核实关,防止冒名住院套取新农合基金;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防止滥用药物、串换药品等违规行为造成新农合基金流失。

  (四)加强补偿公示,确保新农合补偿公*、公正。新农合医药费用补偿务必坚持公*、公正、公开和群众知情原则,做好公示工作是重要手段之一。20xx年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继续认真执行公示制度,每月对全市范围内新农合补偿情况在镇乡、村两级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以接受农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转贴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真正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民心工程,是各级**为农民群众办的事实和好事。20xx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严格执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全镇农业人口数为5158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8472人,参合率达94%,其中五保、低保、七到十级伤残、优抚对象及70岁以上老人参合率达100%。20xx年度我镇筹集基金总额1705970元,其中农民人均缴费30元,计1273980元,镇财政配套资金人均5元,计243710元,农村医疗救助资助188280元。全部资金已上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整完善补偿方案

  按照垦利县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方案》规定,严格执行现场门诊补偿和住院补偿。门诊医药费用可补偿比例为30%(医院门诊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补偿比例提高到35%),封顶线为每人每年补偿额90元,以户为单位计算。住院补偿设起伏线和封顶线,其中乡镇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100元,补偿比例为60%,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补偿比例在原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10%,县级、市级、

  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分别为200元、300元、500元,补偿比例分别为40%、35%、35%。20xx年新农合的住院补偿封顶线全县统一确定为5万元。

  (二)加强监管,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使用。

  1、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

  20xx年,参合农民门诊补偿受益107912人次,补偿金额1482754.10元,其中二院门诊补偿受益16874人次,补偿金额253058.80元,社区服务站及诊所门诊补偿受益91038人次,补偿金额1229695.30元。住院补偿受益1803人次,补偿金额3275604元,其中乡镇医院813人次,补偿金额534418元,市级及市级以上医院(包括外地就医)990人次,补偿金额2741186元。其中单次补偿超过10000元的有64人。县级三万以上补偿受益76人次,补偿金额153360元。市级三万以上补偿受益84人次,补偿金额未定。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公示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维护公开、公*、公正、透明的原则,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每个季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大了参合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切实做好信息上报及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省、市、县合管办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信息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每月按时上报信息报表。切实做好信息资料管理工作,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材料分类归档。建立会计档案,支付凭单装订成册,妥善管理,防止丢失。

  从上述情况说明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化运作之路,农民受益面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知晓率达到了100%,从住院病人的例均费用看,与去年同期持*。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广泛深入宣传,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新农合工作规范运作;三是切实加强监管,维护参合农民利益;四是严格财务管理,确保基金运行安全;五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

  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严把住院审核关。各定点医疗机构在收治参合农民住院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核对其身份,参看其《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薄是否相符,谨防将非参合患者纳入参合住院补偿。

  2、规范诊疗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点在开展诊疗活动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严格遵循用药规定,严格执行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20xx)版;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乱检查、大处方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确保依章收费、合理收费和规范收费。

  3、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抓实,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农民参合意识,不断提高群众的就医意识。

  4、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逐步使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运作的轨道。

  一年来,我村在六街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精心指导下,通过扎实工作,使我村的合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也有新情况、新问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村委会对合医工作高度重视,于20xx年2月26日召开了全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对20xx年的合医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制定了《青菜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计划》,要求各村组、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定了可行的激励措施。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村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宣传贯穿于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进村入户面对面介绍等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把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补偿办法、优惠措施等相关政策以及因参合而受益的典型事例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户了解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目的、意义,群众知晓率

  达100%。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1、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核与监督。一是进一步规范补偿审核把关,严格审核纪律,确保审核质量,做到审核不出差错,不出问题。二是加强门诊补偿的监督与管理。严格依照合医相关管理规定,对合医运行过程实行全程监督,严防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抬高收费标准的行为,从而让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合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三是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特别是相关政策及补偿情况及时公示到村,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加强稽查巡查、督导检查,入基层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防虚报、冒领、骗取合医资金的非法行为。

  2、严格基金管理,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真正做到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确保基金每一分钱用到参合农民身上。

  四、青菜村20xx年度参合情况

  20xx年参合率达100%,20xx年应参合人数为768人,已参合人数768人、参合率为100%;

  五、取得的成效

  (一)改善了卫生人员的服务态度,提高了医疗质量。合作医疗管理制度规定,参保人员可以在全镇范围内任何一家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从实施合作医疗前的情况看,广大农民看不起病,“小病过挨,大病等埋”的情况比较严重。实施合作医疗后,我镇农民群众求医保健积极性逐渐高涨。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了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定点医疗机构得到全面的发展。六、下一步工作打算1、严格把好审核关。2、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20xx年我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市合管委及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办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这项工作当作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惠及全办农民的一件好事、实事来抓。一年来,我办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度,我办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5058人,参合率为xx%。截止到11月底,共有462人次享受了住院补助,5人享受了病补助,共计补助金额*30万元,参合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获得了广农民的一致好评。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我办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农业、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全年共相继召开了5次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立了“全、易、重”的工作方针。全就是全面铺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易就是从思想觉悟好,容易说服的群众入手,以点带面;重就是重点抓好两个去年参合率较低的村。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办点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及组长包户,做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提高覆盖面。

  二、尽职尽责地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造好参合农民花名册,确保参合农民信息准确无误。

  造好参合农民花名册保证花名册的质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花名册字迹是否工整、内容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名单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参合农民的电脑录入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我们组织精干力量对各村参合农民的花名册进行了核对、修改和完善,保证了参合农民信息的电脑录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突出抓好宣传发动工作。

  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达到农民自愿参加的目的,宣传工作是关键。我们主动到市合管办打印每季度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的参合农民花名册,及时将补助情况进行了公示,同时利用宣传车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额、张贴标语等各种宣传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将五千多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问答资料发放到了农户家中,在主要地段张贴了宣传标语500余张,悬挂了宣传横幅15条,使合作医疗的政策达到了家喻户晓,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参加合作医疗后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明白看病报销的办法和程序,消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自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组织培训,提高机关干部及村干部的业务水*。

  要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业务过硬是关键。我们在年初及村支两委换届后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对办点干部及村干部进行了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政策及业务,能更好地做好合作医疗的宣传与解释工作,为提升我办的合作医疗工作水*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深入调查,及时掌握参合农民对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并向市合管办反馈。

  办事处合作医疗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的合作医疗工作进行检查,并上门到农户家了解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意见。在姜村和石子岭村分别召开了村组干部、部分农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合作医疗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来讲反映较好,但也有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民住院时,医生不应该问及病人“是否参加了合作医疗”等无关的问题,使参合农民心生疑惑。还有农民反映医院的补助报销时间长,报销比例偏低等。

  (五)力配合,做好参合农民的免费体检工作。

  根据市合管委的统一安排,我办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紧密配合,由办点干部带队和医生一起到各村免费为参合农民进行了体检,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和好评。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我办参合农民的体检率居全市前列。

  (六)精心组织,超额完成市合管委下达的20xx年度合作医疗参合率91%的目标任务。

  8月5日,办事处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各村办点干部及村干部会,对20xx年度的新型农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明确提出参合率达到95%的目标,要求各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筹资工作,确保参合任务的完成。办、村干部做了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真正做到了“舍小家顾家”,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上门到每家每户,把新型农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宣传到位,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全办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到10月份我办按时并超额完成了参合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参合率名列全市第二。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力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宣传,为更好地服务参合农民、服务农村而不懈努力。

  20xx年我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市合管委及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办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这项工作当作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惠及全办农民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来抓。一年来,我办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度,我办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5058人,参合率为83.2。截止到11月底,共有462人次享受了住院补助,5人享受了大病补助,共计补助金额*30万元,参合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获得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我办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农业、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全年共相继召开了5次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立了“全、易、重”的工作方针。全就是全面铺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易就是从思想觉悟好,容易说服的群众入手,以点带面;重就是重点抓好两个去年参合率较低的村。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办点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及组长包户,做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提高覆盖面。

  二、尽职尽责地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造好参合农民花名册,确保参合农民信息准确无误。造好参合农民花名册保证花名册的质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花名册字迹是否工整、内容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名单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参合农民的电脑录入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我们组织精干力量对各村参合农民的花名册进行了核对、修改和完善,保证了参合农民信息的电脑录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突出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达到农民自愿参加的目的,宣传工作是关键。我们主动到市合管办打印每季度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的参合农民花名册,及时将补助情况进行了公示,同时利用宣传车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额、张贴标语等各种宣传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将五千多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问答资料发放到了农户家中,在主要地段张贴了宣传标语500余张,悬挂了宣传横幅15条,使合作医疗的政策达到了家喻户晓,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参加合作医疗后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明白看病报销的办法和程序,消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自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组织培训,提高机关干部及村干部的业务水*。要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业务过硬是关键。我们在年初及村支两委换届后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对办点干部及村干部进行了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政策及业务,能更好地做好合作医疗的宣传与解释工作,为提升我办的合作医疗工作水*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深入调查,及时掌握参合农民对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并向市合管办反馈。办事处合作医疗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的合作医疗工作进行检查,并上门到农户家了解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意见。在姜村和石子岭村分别召开了村组干部、部分农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合作医疗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来讲反映较好,但也有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民住院时,医生不应该问及病人“是否参加了合作医疗”等无关的问题,使参合农民心生疑惑。还有农民反映医院的补助报销时间长,报销比例偏低等。

  (五)大力配合,做好参合农民的免费体检工作。根据市合管委的统一安排,我办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紧密配合,由办点干部带队和医生一起到各村免费为参合农民进行了体检,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和好评。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我办参合农民的体检率居全市前列。

  (六)精心组织,超额完成市合管委下达的20xx年度合作医疗参合率91的目标任务。8月5日,办事处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各村办点干部及村干部大会,对20xx年度的新型农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明确提出参合率达到95的目标,要求各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筹资工作,确保参合任务的完成。办、村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真正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上门到每家每户,把新型农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宣传到位,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全办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到10月份我办按时并超额完成了参合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参合率名列全市第二。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力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宣传,为更好地服务参合农民、服务农村而不懈努力。

  新型农村互助医是由当局构造、指导和赞成,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当局多方筹资,以大病兼顾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轨制,是党和当局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功德。根据衢州市人民当局《关于建立农村互助医疗轨制定见》,我市从200X年12月1日入手下手正式践诺新型农村互助医疗轨制。自开动此项工作以来,xxx市市各级各部分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结果。但查看资料表明,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工作在促成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题目,很多农民对新型农村互助医疗政策贫乏充足的明白,对参加新型农村互助医疗有顾忌,持观望、等待、乃至不相信立场,自愿参加的自动性很低。

  为了更好地促成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工作,把“要求农民参加”变成“农民要求参加”,xxx市卫生局从变化农民大众的思维见解入手,凸起宣扬重点,变化宣扬伎俩,立异宣扬载体,多管齐下,做足宣扬策动文章,营建了浓厚的氛围,自动指导农民大众自愿参加新型农村互助医疗。

  1、凸起宣扬重点,连续进步宣扬的深度

  200X年的新型农村互助医疗政策在汲取前一年好的做法根本上,调整了政策,增加了新的内容。所以本年的宣扬活动,在客岁宣扬的根本上,重点是新型农村互助医疗200X年政策调整部分。为了让农民大众简单接纳,编成了顺口溜 “三巩固,三增一降一撤除”,朗朗上口,普通易懂。同时环绕市委、市当局召开全市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工作**,构造好专题宣扬,大力大举宣扬当局在新型农村互助医疗的大举动、大做法。在详细宣扬进程中,做到了三个讲透:一是讲透履行新型农村互助医疗轨制的目标、意义,让大众知道好处;二是讲透这项轨制的详细内容,让大众把握政策;三是讲透当局的赞成和资金办理、报销程序,让大众清除疑虑。因为针对性强,遭到了广大农民大众的强烈喧闹欢迎,同时让农民大众明白,当局是在诚意的为农民大众办实事、办功德,清除了农民大众的顾忌,进步了农民大众对新型农村互助医疗轨制的接纳水温和认知度,扭转一些农民怕吃亏的设法,教诲、指导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互助医疗。

  2、变化宣扬伎俩,连续进步宣扬的广度

  在宣扬式样上,变化了过去由卫生局“自拉自唱”、“包打全国”的死板风俗。在市委宣扬部的牵头下,整合、和谐、构造广播电台、电视台、本日xxx等各方面、各层面的气力,构成全社会珍视、赞成、存眷、参加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宣扬的“大合唱”,营建社会化宣扬的强势、局势和优势。在宣扬方法上,变化了过去大略的笔墨和声音宣扬。利用参保和没参保遭到截然相背报酬的典范事例来展开宣扬,让农民大众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遭到开导;由市四大班子、卫生局、乡镇等带领把大额报销款直接送到参保农户家中的方法来扩大感化,让农民大众切身参加此中展开宣扬;经过议定市带领深切基层明白环境,和农户拉家常,向农民大众阐明新型农村互助医疗的好处来进行宣扬。多部分、多式样、多角度的宣扬,使新型农村互助医疗政策、好处、做法尽人皆知,深切民气,大大加强了农民大众参保的自发性和自动性。

  3、立异宣扬载体,连续进步宣扬的结果

  宣扬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宣扬载体的好坏。xxx市卫生局从xxx市的`实际动身,随机应变,在宣扬载体上,变化了过去紧张以墙头标语、广播的宣扬载体,连续创设大小分身、多*台、多层次的全新载体,从大略的贯注、空洞的说教和雷同的式样中**出来,构成了硬载体和软载体的联动、死板载体与当代载体的联动、大家载体与专门载体的联动。

  根据农民大众反应宣扬单易迷失的题目,增加了宣扬内容,将其扩大为宣扬手册,发放到全市农村的每家每户;和广播电台互助,将宣扬手册的内容建造成灌音带,下发到每个乡镇,法则其在筹资期间每天黄金时候里进行高强度的播放;要求各乡镇的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办公室及时将工作促成进程中的好人、功德、好的做法上报到市合医办,编成简报在xxx卫生信息网长进行宣扬;与电视台精密互助,在体育与健康栏目中展开新型农村互助医疗专题宣扬,每周三次对新型农村互助医疗的有关政策、轨制、知识进行动弹播出;构造人员创作了小品《参保》,在中国(xxx)蜜蜂节进行专场表演,并送戏下乡寓教于乐;出动宣扬车走街串巷进行滚动宣扬。与此同时,各乡镇也富裕利用活泼活泼,农民大众脍炙人口的式样展开宣扬教诲活动,扩大了宣扬活动的覆盖面,加强了宣扬的吸引力、传染力和感化力。

  农民对新型农村互助医疗的知晓率空前提高,都积极要求参加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呈现了农民本身直接到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办公室要求参保的现象。中断到12月28日,xxx市参加新型农村互助医疗人数为46.3万人,参保率到达88.3%,遥居衢州各县市之首。

  *日来,乡切实把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作为全乡中心工作来抓,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民心工程”,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现在大家都在批评看病贵、药价高的现象,看不起病的问题比城市居民更为严重,农民生病常常是小病扛着,大病拖着,要是谁家有人得了一场大病,住一次医院,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就会重新返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重大决策。乡党委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要依靠包村干部,村干部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让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我乡制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到五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把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并实行领导干部包片责任制,包村干部包村责任制,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包村干部每天汇报进度,进行排名,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是人员到位,全体机关干部分赴全乡23个村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奖惩分明,措施到位;

  四是宣传到位,通过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面对面宣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意见,有针对性地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宣传,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就诊程序和报销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互助共济意识,自觉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目前,我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确保农村人口覆盖率、参合率。

  根据长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关于认真做好迎接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检查工作的通知》(农合医办[20xx]12号)文件要求,结合《关于20xx年下半年在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检查工作的通知》[皖农合组(20xx)12号]文件精神,我院于xx年8月16日起至18日进行了院内自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自查项目

  一、内部新农合管理组织建立情况

  我院于20xx年1月1日由院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的通知》(院办[20xx]1号)文件,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明确了组织成员及职责分工。

  二、内部新农合相关培训情况

  检查组检查了医保办xx年新农合的内部培训和学*记录,有记录培训5次,时间为4月8日,4月10日4月11日,6月28日,8月6日,对于上级下发的相关新农合文件和政策均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学*和培训。

  三、HIS系统与当地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情况

  我院05年已完成了HIS信息系统建设,xx年将原ADSL网络升级为光纤宽带,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每天将新农合住院病人信息,每周将转诊病人信息按时上报县合管中心。通过对现有HIS系统的改造已完成了与新农合系统的无缝对接。

  四、住院参合农民分类标记情况

  新农合病人住院时,由医保办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后,在住院管理相关表格上盖章标记,在系统管理软件上进行分类单独标记,住院病人护办室在病人登记卡上做醒目标记。

  五、新农合药品目录执行情况

  我院实行严格的新农合药品目录执行制度,对于新农合病人如需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向病人说明在前,并有病人签字认可,凡无病人签字认可的自费项目,一律由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赔偿。

  六、参合农民就诊与补偿流程建立情况

  参合农民就诊和补偿流程按规定执行,本院做了大量的广泛宣传工作,已深入人心,“凭医保卡住院,出院直接兑付”,已做到家喻户晓。

  七、收费项目、药品价格与参合农民费用补偿公示等情况

  所有与新农合相关的.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本院在电子大屏幕滚动公示,定期在宣传栏张贴公示。20xx年1—6月份经统计,我院新农合合计诊疗人次566人,参保农民住院总费用918500元,农保兑付460531元,*均住院日5。5日。

  八、参合农民医疗服务信息检测和统计情况

  参合农民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本院的医疗服务态度、医疗质量与效果、合理收费、合作医疗政策执行情况,由患者进行综合评价,xx年1—6月患者满意度*均为99%。

  九、医药费用控制措施与执行情况

  严把三关:严把住院标准,防止小病大治;严把住院管理,周期力求短*快,杜绝不必要的辅助检查;严把病案和费用关,医嘱与病程和用药同步,自费药品说明在前,费用审核严格按照县合管办文件执行,实行惠民政策。

  十、临床医药专家评审医疗服务规范情况

  1、合理收治

  严格住院指征,手术指征,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收住院,不动手术,严格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的责任人从重处罚,至今未发现一例违反原则的。

  2、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使用抗生素问题,先后对临床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学*和培训,制定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规范》,对2联、3联抗生素规定了严格的使用指征。

  3、合理检查

  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要求达到50%以上,杜绝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减轻参合农民的就医成本。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合集5篇(扩展7)

——农业农村调研报告(5)份

  xx县属于老、少、边、穷、库区县,位于xx省西部,xx市东南面,素有xx“门户”之称。全县农业人口25.6万人,耕地面积31.7万亩,其中水田27.9万亩,旱地3.8万亩,林地面积180.9万亩(xx年统计数据)。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如何摸清农业农村基本底数,推进农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现状

  1、农村劳动力构成情况。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18.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9.5万人,女劳动9.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6.8万人,较xx年减少0.4万人,减少2.4%。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7公里;实施“五小”水利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自来水受益村132个,在xx年基础上增加1.5%,通村公路134个,增加2.3%,农村通电与通电话村134个,与xx年持*。

  3、农村能源物资消耗情况。农村用电量2481.9万度,较xx年增加26.3%;氮肥施用量8615吨,减少11.2%,磷肥施用量3147吨,减幅达到4.4%,钾肥施用量1098吨,增幅3.4%,复合肥施用量7030吨,增幅46.7%;农用薄膜施用296吨,增幅17.0%,柴油1385吨,增幅18.2%,农药456吨,增幅8.1%。

  4、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9.9万亩,增幅9.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1.5万亩,增加4.2%,产量7.37万吨。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27.96万亩,在xx年基础上增加3.65万亩,增幅15%。柑橘种植22.4万亩,产量17.9万吨,增幅分别达8.3%和19.3%;特色水果种植0.34万亩,增幅3%,产量1.8万吨。

  5、畜牧渔业生产情况。全县生猪出栏15万头,增幅5.6%;牛出栏0.89万头,增幅8.5%;羊出栏2.5万只,增幅***%;家禽出笼86万羽,增幅5.5%。肉类产量达12758吨,增幅达8.8%;水产养殖1.5万亩,增幅1.7%;产量达2424吨,增幅达10.1%。

  6、农业装备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1万台,16万千瓦,增加0.39万台,2.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18万亩,增幅84.5%;机收面积9.3万亩,增幅达106.7%农机作业面进一步加大,农业装备水*进一步提高。

  7、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8亿元,年递增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速达13%以上。

  二、农业农村发展制约因素

  1、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调查的7个乡镇70户农民,353人,其中务农人员139名,占调查人口的39.4%,外出务工103人,占31%。50岁以上务农人员73人,占52.5%。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后,农业面临“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种好地”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2、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调查的务农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占8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1.4% 。劳动力素质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不强;特别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固囿”,盲目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整体提高。

  3、农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达岚镇都用村农户杨胜好,这些年儿子在外打工,赚了一点钱,坚持回家创业,去年养了20多头羊,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对“到哪个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有没有贷款扶持”等政策一窍不通。调查的70户农户,95.7%的农户对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感”、“获得感”、“满足感”大打折扣。

  4、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较严重。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水*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抛荒弃管,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5、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通过“亲戚代种”、“少量租金转包”、“他人免费承包”等农民自发形式进行分散流转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土地整体利用效率。

  6、农业机械化发展水*不*衡。调查发现,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机耕率达到了60.3%,农业机械化水*相对较高,其它山区乡镇,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大部分还在采用牛力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发展不*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业农村发展出路及对策

  1、坚持政策惠农,让农民发展生产“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员和资源优势,把各类农业优惠扶持政策,梳理、汇总成册,当好政策“宣讲员”,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项强农、惠农、扶农、助农政策宣传,为农民发展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及时根据政策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搞好产业规划,实施产业开发,把农业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信贷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简化农业信贷资金申报、审批程序,开辟信贷资金支持“快速通道”,让农村有为青年敢用、有好农业信贷资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2、坚持制度管农,让农村土地流转“活”起来。建立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种养能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规范、合法、有序流转机制,让农村产业带头人吃下一颗“定心丸”,鼓励他们采取土地入股、土地转让、土地出租、土地托管、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建立土地流转公证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让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图,切实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在农业生产上的增值效益。

  3、坚持科技兴农,让先进技术全面“推”起来。坚持强化产学研结合、农企校联结,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技术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健全县乡农技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技术推广责任到村、服务到人、覆盖到面。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养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4、坚持装备固农,让现代农业生产“跑”起来。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完善农机购置、政策性保险等补贴政策,加快新型农业机械引进、示范和推广,重点引进更新一批农业排灌、运输、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机械,实现农业装备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要加快节种、节水、节肥、节工等节约节能型农业装备引进利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先进农业装备“领跑”现代农业发展。

  5、坚持产品优农,让农村群众尽快“富”起来。大力推进“产品优农”战略,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全程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跟踪服务,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农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产地认证、品牌创建同步跟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名、特、优、新”品牌创建,以监管促品质,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质量,以质量赢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店,借助电子商务的强大网络推介力,抢占市场先机,向市场拓展要“效益”。

  6、坚持产业强农,让农业经济迅速“升”起来。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强农” 战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上的“火车头”作用,大力推进崭獭⒉AЫ贰⑻骨猪、烤烟、茶油、生姜、葡萄、佤乡米等特色产业“八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充分调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创意、休闲、循环、观光、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致富门路,打造xx农业经济发展“升级版”,促进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在县委、县**的重视和支持下,县供销社认真贯彻全国总社实行的“四项改造”的要求以及县委、县**关于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供销社的突出任务来抓。4月初,我社就__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截至20__年底止,全县供销社已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7家,入社社员1759户,经营范围涉及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雪梨、花卉苗木、网箱养鱼等产业,辐射全县10乡4镇及周边地区,带动农户*万户。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长了农民的品牌意识,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初见成效

  (1)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的形成和市场的开拓。

  供销社建办的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抓质量、树品牌、促销售”九字文章做深做透。如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办社的第一天就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山兰”牌商标,经过几年的努力,20__年即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及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在同类产品销售中每500克即比别人要高上5元左右仅品牌一项即增加效益500多万元,品牌效益明显。又如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利用__湖这个天然鱼场,注册了“仙宫湖”商标,对__湖的有机鱼进行深加工,质量严格把关,每年有大批的仙宫湖有机鱼进入南京、上海、温州、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目前,专业合作社大多注册了商标、品牌意识有所提高。

  (2)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的规模经营。

  规模化生产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促进产业化经营。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供销社看准了__农民发展食用菌这一传统产业和__湖5万多亩水域规模,组织农民共同出资组建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黑木耳种植面积为7000万袋,香菇为5500万袋,已成为__的一个支柱产业。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茶山1000多亩,还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带动了周边的种茶农户300多户,朱村已成为我县*远闻名的茶乡。

  (3)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摊问题是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之一。

  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均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办法,同时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制度,*两年共返利127万元,深受广大社员的拥护。

  二、 存在问题

  (1)这几年我县专业社虽然发展很快,全县截止20__年底共计创办专业合作社46家,数量不少,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发展不*衡专业规模还不大,带动力还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

  (2)我们__是一个山区小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10乡4镇,11万人口。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为食用菌、茶叶、库区有机鱼等。总量不大和实力不济是困扰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我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同一生产的不止五、六家,他们做同一个产品,各自为战,严重地影响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对如何加快专业合作社的看法与建议

  本着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主导农业、进一步办好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建办一个专业社、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改造一家基层社、努力把专业合作社办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提出以下看法与建议。

  1、选择典型,搞好示范。

  这几年,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考核,涌现出一批各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其中也不泛省级示范社。他们是我们县的佼佼者,应很好地总结交流专业合作社建设成功的经验,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研究对策措施。特别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后,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召开现场会,以典型带路,做好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进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的发展。

  2、 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知识、科技水*相对不高。

  迫切需要得到一种组织对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因此各涉农部门,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应对各专业社的业务骨干进行系统的合作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拓宽视野、逐步提高专业合作社骨干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再是形成如农村指导员一样的制度,派懂管理、能经营的人员到各专业合作社兼职、帮助专业合作社工作、提升合作社的整体能力。

  3、 整合资源,共享品牌效益。

  目前我县各专业合作社品牌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合力。几个主要农业产业,没有形成主要品牌。如一张小小的茶叶,我县的茶叶总量也不过上百吨,但茶叶商标就有“仙宫雪毫”、“云河绿羽”、“仙宫凝露”、“金枝玉叶”等将*10几个。这对提升我县茶叶的产业化水*和整体形象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部门应出面牵头,解决这一“遍地开花”局面,实施整合品牌战略。学学景宁、遂昌、松阳分别主打“惠民茶”、 “龙谷丽人”和“松阳银猴”茶叶品牌,采取整合的品牌运作方式,提高了各自茶叶品牌知名度,促进了茶叶有机化标准的实施,达到了良性循环。

党的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县(区)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县(区)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县(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县(区)现有涉农办事处×个,共×个村委×个村民小组,农户数×户,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占土地总面积××%,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辖区内有××座水库,蔬菜基地××个,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个,间套种示范基地××个,香蕉防风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年来,×××县(区)上下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如×年粮食产量×××吨,种植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以×××、×××、×××等为主的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亩。其中×××村委现有常年蔬菜基地×个,主要种植叶菜类蔬菜,面积××多亩,年产量××多吨,年产值约××万元。××蔬菜种植以×××、×××、×××等瓜类为主,面积××亩,年产量××吨,年产值××万元;现有大棚×××亩,年产量××万斤,年产值××万元。××村辖区有独立成园的果园,园内种植××亩、××亩,计划种植××亩,果园特色明显。××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群众广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菜种植,种植面积××亩,年总产达××吨,年产值××多万元。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多人的就业问题。××年引进水稻新品种“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在××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试点乡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区)”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县(区)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来,我县(区)重点抓××示范基地建设与特色花卉培育,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产业成为全县(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区)名贵××种植面积已达××多亩,其中××*××亩,连片种植的××亩。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上年上级下达给我县(区)第×批基础设施财政扶贫资金××万元,新建××村路硬化屯路×条××公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机动资金) ××万元,维修××村××路项目××公里,今年,申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用于新建××村硬化屯路××公里。

农业农村调研报告 [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品牌。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打造优质名牌,实现我县农业生产由重量向重质、重效的转变,推进农产品上档次、上水*,推进农民增收,这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农业农村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