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

首页 / 成语故事 / | 2022-09-28 00:00:00 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1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

三年级成语故事2

贫贱骄人

  战国时,有个叫田子方的人,受到魏文侯的礼遇。魏国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驻守中山。太子击外出,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便让田子方的车先过去,田子方连正眼都不看他一下。

  太子击生气地说:“是富贵者该骄傲对人呢?还是贫贱者该骄傲对人?”

  田子方答道:“只有贫贱者敢于骄傲对人,富贵者哪里敢骄傲对人!国君如果骄傲对人,就会失掉他的封国;大夫如果骄傲对人,就会失去他的领地。失掉封国的,从未听说过有人用封国去款待他;失去领地的,从未听说过有人用领地去款待他。至于说到贫贱的士人,如果所说的不被采用,所行的不让君主满意,无非是穿好鞋子离开罢了,无论走到哪里不都是过贫贱的生活吗?”太子击挨了一顿教训,只好向田子方行礼道歉。

三年级成语故事3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三年级成语故事4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三年级成语故事5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们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们认错赔罪。

  【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们,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们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三年级成语故事6

  “成语故事大赛现在开始”。主持人嘹亮的声音在教室上空回荡着。接着,鲁老师说:“下面请第一组选手上台。”我是第一组的成员,便和大家一起上台抽签。

  轮到我了,经过我的精挑细选,终于抽中一张。妈呀,这竟是我最不会说的'一条成语故事?“闭门思过”。我心想:苍天呀,这也太不公*了吧!没办法,我只好翻开成语书,临时抱佛脚喽。时间飞快如流,不一会就到了我,看着别人的惨败,我心想:算了,豁出去了,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还是“死”得“重”一点吧。这时,我的心中如有只小鹿在蹦,老*静不下来,可一想起他们的惨败,我感到责任更重了,也更紧张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讲台,鞠了一个躬,便说了起来:“话说古时候……”只见我不但不紧张了,反而越来越自信了,还时而摆摆头,时而皱皱眉,加上了一些动作。故事说完了,一看分数,竟是满分,我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只见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真倒霉,只一人加了分。”还有人说“这算不了什么……”

  不一会儿,就到了三小组,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他们组任珂男了。只见她扎着个马尾辫,穿着件白色的短袖衣,胸有成竹地上讲台。看她时而点点头,时而睁大眼睛,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不一会儿,她讲完了,我心想:她讲得真好,可真是强劲的对手哇!台下,有人点点头,还有人竖起了大姆指……

  随着大家的议论声,成语大赛结束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扩展1)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1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三年级成语故事2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3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三年级成语故事4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三年级成语故事5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三年级成语故事6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三年级成语故事7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三年级成语故事8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9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10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扩展2)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1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三年级成语故事2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3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三年级成语故事4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三年级成语故事5

  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很简短,但道理很深,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书中我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有个叫祖逖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贪玩,长大后觉得自己没学问,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想为国家做贡献。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他们俩感情深厚,经常吃睡在一起,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都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梦中突然听到公鸡的叫声,于是用脚把刘琨踢醒,问他:“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要不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听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成了将军,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废,说到做到,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年级成语故事6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三年级成语故事7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三年级成语故事8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使得朝廷赐爵以军功大小为标准。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搞水利建设,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社会秩序安定,民风非常淳朴,人们晚上睡觉连门窗都不用关,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拾走。

  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别的诸侯国对它非常畏惧。

三年级成语故事9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三年级成语故事10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就是州侯,右边就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就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就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就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就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三年级成语故事11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12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年级成语故事13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

三年级成语故事14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15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扩展3)

——三国成语故事6篇

  1、【妄自菲薄】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

  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3、【巢毁卵破】

  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的话。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4、【顾曲周郎】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两年后周瑜病死,终年35岁。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精于音乐,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据载: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几分醉意了,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每当发现了错误,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错了。因此,当时有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5、【一身是胆】

  东汉末年,刘备和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刘备的老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被曹军团团围住。黄忠左冲右突,没能突出重围。

  刘备的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来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黄忠。赵云回到营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追过来的曹军见了,不敢前进一步。只见赵云枪一挥,营里的箭好似飞蝗般射向曹军。赵云和黄忠乘势追杀,获得大胜。

  第二天,刘备来到前线视察。他夸奖赵云“一身是胆”,意思是胆量极大。

  6、【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7、【桃园结义】

  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8、【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9、【七擒七纵】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10、【六出祁山】

  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祁山堡*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县小槐里。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2郡仍存,属益州。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

  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合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

  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合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

  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11、【舌战群儒】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12、【单刀赴会】

  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13、【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14、【兵贵神速】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15、【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扩展4)

——三年级成语作文300字6篇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着一群羊,那些羊活泼可爱。牧羊人建了一个大大的羊圈。养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羊又肥又大,牧羊人看着他的羊心里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一只狼看见了那又肥又大的.羊,心里好想吃一个。于是他在羊圈上一直抓,一直抓,终于抓了一个大窟窿,它开心极了,连忙钻进去抓了最大的羊叼着跑回家。第二天牧羊人去放羊,他发现丢了一只最大的羊,一看原来是羊圈破了一个洞。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补上吧!”牧羊人说:“羊已经丢了,修补羊圈干什么呢?”他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把羊圈及时补上。

  这天晚上狼叫上他的老婆一起来了,它俩每只叼了个羊开心的走了。第三天牧羊人看见了,他很后悔,心里想不应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于是他把羊圈补好了并且加固,羊看见完好无损的羊圈,高兴的笑了起来。

  夜里狼又来了,可惜羊圈已经进不去了,任凭狼怎么努力也无法钻进去。从此以后,牧羊人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着一群羊,那些羊活泼可爱。牧羊人建了一个大大的羊圈。养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羊又肥又大,牧羊人看着他的羊心里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一只狼看见了那又肥又大的`羊,心里好想吃一个。于是他在羊圈上一直抓,一直抓,终于抓了一个大窟窿,它开心极了,连忙钻进去抓了最大的羊叼着跑回家。第二天牧羊人去放羊,他发现丢了一只最大的羊,一看原来是羊圈破了一个洞。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补上吧!”牧羊人说:“羊已经丢了,修补羊圈干什么呢?”他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把羊圈及时补上。

  这天晚上狼叫上他的老婆一起来了,它俩每只叼了个羊开心的走了。第三天牧羊人看见了,他很后悔,心里想不应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于是他把羊圈补好了并且加固,羊看见完好无损的羊圈,高兴的笑了起来。

  夜里狼又来了,可惜羊圈已经进不去了,任凭狼怎么努力也无法钻进去。从此以后,牧羊人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今天的电视节目不好看,我提议:爸爸,妈妈,我们来一次成语接龙比赛吧,谁没有接到谁就要被下家罚。好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爸爸首先开头姹紫嫣红,妈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红红火火,我略一思考火上加油,你爸想了一下油光锃亮亮亮亮。妈妈卡壳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得意地罚妈妈唱一首歌,妈妈心服口服的唱起了《*民族风》一边还一边扭,那样子还真够滑稽。

  这一次轮到我开头了,我随口说道一无所得得意洋洋爸爸马上接龙:洋洋洒洒妈妈快速地说道。洒洒洒洒水车。他们一下笑了起来,我急得手忙脚乱。糟糕,我错了。爸爸罚我青蛙跳,我不想跳就耍赖皮,连忙抓起自己的将军垫在屁股底下,嘴里直嚷:这一轮不算!这一轮就是不算!但是我势单力薄,最后还是学着青蛙跳,把爸爸妈妈逗得哈哈大笑。

  这次的.成语接龙比赛真有趣呀!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着一群羊,那些羊活泼可爱。牧羊人建了一个大大的羊圈。养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羊又肥又大,牧羊人看着他的羊心里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一只狼看见了那又肥又大的羊,心里好想吃一个。于是他在羊圈上一直抓,一直抓,终于抓了一个大窟窿,它开心极了,连忙钻进去抓了最大的羊叼着跑回家。第二天牧羊人去放羊,他发现丢了一只最大的羊,一看原来是羊圈破了一个洞。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补上吧!”牧羊人说:“羊已经丢了,修补羊圈干什么呢?”他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把羊圈及时补上。

  这天晚上狼叫上他的老婆一起来了,它俩每只叼了个羊开心的走了。第三天牧羊人看见了,他很后悔,心里想不应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于是他把羊圈补好了并且加固,羊看见完好无损的羊圈,高兴的'笑了起来。

  夜里狼又来了,可惜羊圈已经进不去了,任凭狼怎么努力也无法钻进去。从此以后,牧羊人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成语猜猜猜’。第一轮:看图说成语!答对一个,奖一朵红花。”

  这时,我吓了一跳,心想:我*时没有多积累,怎么办?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笑字,不过笑字有点怪,那一撇画成了一把刀。我正在冥思苦想中,一个同学已经脱口而出:“是‘笑里藏刀’。”老师听了,笑着点点头,奖了他一朵红花。

  大家兴致勃勃地接着猜,第一、二轮已经结束了。紧接着,开始进行第三轮比赛:比动作猜成语环节。老师让杨嘉伟同学上去,凑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再让我们猜。不知谁脑子转得快,“窃窃私语”“对了!”老师说。又奖给他一朵红花。过了第三轮,我们第一组和第三组分数是一样的。又进入了关键的.第四轮冠亚军争夺赛——成语接龙。“气象万千”老师话音刚落,第三组有一个同学大叫起来说:“千呼万唤。”第三组又加了十分,他们赢了。我们却与冠军失之交臂。

  看来我们还是技不如人。今后,我们还要多阅读,多积累,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扩展5)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

相提并论

  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立刘荣为太子。景帝的姊姊长公主几次表示愿意将女儿嫁与太子。太子的母亲栗姬因公主经常向景帝推荐宫中美人,而坚决反对。长公主转而将女儿许给景帝的另一位妻子王夫人的儿子刘彻,王夫人欣然同意。从此,长公主每天在景帝面前吹捧王夫人,攻击栗姬。谎话重复百次都可能被误为真理。

  景帝听得太多了,不知不觉思想受到长公主的影响。王夫人梦太阳入怀而怀孕,生下刘彻。景帝想起此事,萌动了另立太子的念头。王夫人暗中窥伺到景帝对栗姬有些厌烦,故意煽动景帝的情绪爆发。她授意宫中负责礼仪的官员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闻听大怒,说:“你有什么资格妄谈这什事!”景帝余怒不息,下令处死这个官员。又过了几个月,到了冬天的11月,景帝突然下诏,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婴没能保护好太子,觉得愧对满朝文武。从此,窦婴称病在家,过起了隐士生活。许多人都来劝说窦婴上朝,他都听不进去。

  有个名叫商遂的人劝窦婴,说:“您无力使皇帝改变主意,又不能为此事殉节,呆在家中与美女厮混,如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评价(相提而论),像是在故意显露皇帝的错误,作臣子的不该如此啊!”窦婴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于是入朝办事。后人将“相提而论”说成“相提并论”。

  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指有空子可以钻。(机:机会。乘:趁。)

  举例:我们不能随便的宽容,随便宽容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举例:一个人无论求学或做事都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有口难言: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举例:如果这事你不主持公道,那我就有口难言了。

  有恃无恐:因为有依靠而不害怕,没有顾忌.多含贬义。

  举例: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气象:情景。)

  举例: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举例: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举例:山顶上云雾笼罩,看上去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举例: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

  飘飘欲仙: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欲:将要。飘飞上升)

  举例:“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是乐不可支、飘飘欲仙了。

  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苍:灰白色。)

  举例:国际形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瞬:一眨眼;息:呼吸。)

  举例:时代瞬息万变,一味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

  有求必应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举例:110报警台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到老百姓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指只要意志坚定,事情一定能够办成。

  举例: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有志竟成的道理。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茂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风采和才华。茂:旺盛。)

  举例:我们还年轻,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代,应多学点东西,不要浪费了青春。

  出类拔萃: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出:超出。类:同类。拔:高出。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举例:他是个天才,无论学*还是工作都很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出众。

  举例: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令人佩服!

  后生可畏: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

  举例:小小年纪竟创造出这样奇迹,真是后生可畏啊!

  文思如泉:行文思路像泉水奔涌那样迅速、丰富、流畅。

  举例:灵感一来,简直是文思如泉,一口气洋洋洒洒的足足写了好几千字。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一暴十寒的意思是: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扩展6)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