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

首页 / 成语故事 / | 2022-10-03 00:00:00 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1

相提并论

  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立刘荣为太子。景帝的姊姊长公主几次表示愿意将女儿嫁与太子。太子的母亲栗姬因公主经常向景帝推荐宫中美人,而坚决反对。长公主转而将女儿许给景帝的另一位妻子王夫人的儿子刘彻,王夫人欣然同意。从此,长公主每天在景帝面前吹捧王夫人,攻击栗姬。谎话重复百次都可能被误为真理。

  景帝听得太多了,不知不觉思想受到长公主的影响。王夫人梦太阳入怀而怀孕,生下刘彻。景帝想起此事,萌动了另立太子的念头。王夫人暗中窥伺到景帝对栗姬有些厌烦,故意煽动景帝的情绪爆发。她授意宫中负责礼仪的官员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闻听大怒,说:“你有什么资格妄谈这什事!”景帝余怒不息,下令处死这个官员。又过了几个月,到了冬天的11月,景帝突然下诏,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婴没能保护好太子,觉得愧对满朝文武。从此,窦婴称病在家,过起了隐士生活。许多人都来劝说窦婴上朝,他都听不进去。

  有个名叫商遂的人劝窦婴,说:“您无力使皇帝改变主意,又不能为此事殉节,呆在家中与美女厮混,如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评价(相提而论),像是在故意显露皇帝的错误,作臣子的不该如此啊!”窦婴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于是入朝办事。后人将“相提而论”说成“相提并论”。

三年级成语故事2

  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指有空子可以钻。(机:机会。乘:趁。)

  举例:我们不能随便的宽容,随便宽容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举例:一个人无论求学或做事都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有口难言: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举例:如果这事你不主持公道,那我就有口难言了。

  有恃无恐:因为有依靠而不害怕,没有顾忌.多含贬义。

  举例: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气象:情景。)

  举例: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举例: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举例:山顶上云雾笼罩,看上去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举例: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

  飘飘欲仙: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欲:将要。飘飞上升)

  举例:“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是乐不可支、飘飘欲仙了。

  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苍:灰白色。)

  举例:国际形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瞬:一眨眼;息:呼吸。)

  举例:时代瞬息万变,一味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

  有求必应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举例:110报警台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到老百姓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指只要意志坚定,事情一定能够办成。

  举例: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有志竟成的道理。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茂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风采和才华。茂:旺盛。)

  举例:我们还年轻,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代,应多学点东西,不要浪费了青春。

  出类拔萃: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出:超出。类:同类。拔:高出。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举例:他是个天才,无论学*还是工作都很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出众。

  举例: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令人佩服!

  后生可畏: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

  举例:小小年纪竟创造出这样奇迹,真是后生可畏啊!

  文思如泉:行文思路像泉水奔涌那样迅速、丰富、流畅。

  举例:灵感一来,简直是文思如泉,一口气洋洋洒洒的足足写了好几千字。

三年级成语故事3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一暴十寒的意思是: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三年级成语故事4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三年级成语故事5

  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1)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1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三年级成语故事2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3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三年级成语故事4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三年级成语故事5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三年级成语故事6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三年级成语故事7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三年级成语故事8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9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10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2)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1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三年级成语故事2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3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三年级成语故事4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三年级成语故事5

  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很简短,但道理很深,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书中我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有个叫祖逖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贪玩,长大后觉得自己没学问,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想为国家做贡献。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他们俩感情深厚,经常吃睡在一起,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都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梦中突然听到公鸡的叫声,于是用脚把刘琨踢醒,问他:“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要不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听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成了将军,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废,说到做到,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年级成语故事6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三年级成语故事7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三年级成语故事8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使得朝廷赐爵以军功大小为标准。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搞水利建设,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社会秩序安定,民风非常淳朴,人们晚上睡觉连门窗都不用关,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拾走。

  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别的诸侯国对它非常畏惧。

三年级成语故事9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三年级成语故事10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就是州侯,右边就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就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就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就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就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三年级成语故事11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12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年级成语故事13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

三年级成语故事14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15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3)

——三年级成语作文10篇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很简短,但道理很深,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书中我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有个叫祖逖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贪玩,长大后觉得自己没学问,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想为国家做贡献。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他们俩感情深厚,经常吃睡在一起,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都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梦中突然听到公鸡的叫声,于是用脚把刘琨踢醒,问他:“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要不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听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成了将军,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废,说到做到,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着一群羊,那些羊活泼可爱。牧羊人建了一个大大的.羊圈。养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羊又肥又大,牧羊人看着他的羊心里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一只狼看见了那又肥又大的羊,心里好想吃一个。于是他在羊圈上一直抓,一直抓,终于抓了一个大窟窿,它开心极了,连忙钻进去抓了最大的羊叼着跑回家。第二天牧羊人去放羊,他发现丢了一只最大的羊,一看原来是羊圈破了一个洞。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补上吧!”牧羊人说:“羊已经丢了,修补羊圈干什么呢?”他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把羊圈及时补上。

  这天晚上狼叫上他的老婆一起来了,它俩每只叼了个羊开心的走了。第三天牧羊人看见了,他很后悔,心里想不应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于是他把羊圈补好了并且加固,羊看见完好无损的羊圈,高兴的笑了起来。

  夜里狼又来了,可惜羊圈已经进不去了,任凭狼怎么努力也无法钻进去。从此以后,牧羊人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着一群羊,那些羊活泼可爱。牧羊人建了一个大大的羊圈。养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羊又肥又大,牧羊人看着他的羊心里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一只狼看见了那又肥又大的羊,心里好想吃一个。于是他在羊圈上一直抓,一直抓,终于抓了一个大窟窿,它开心极了,连忙钻进去抓了最大的羊叼着跑回家。第二天牧羊人去放羊,他发现丢了一只最大的羊,一看原来是羊圈破了一个洞。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补上吧!”牧羊人说:“羊已经丢了,修补羊圈干什么呢?”他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把羊圈及时补上。

  这天晚上狼叫上他的老婆一起来了,它俩每只叼了个羊开心的走了。第三天牧羊人看见了,他很后悔,心里想不应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于是他把羊圈补好了并且加固,羊看见完好无损的'羊圈,高兴的笑了起来。

  夜里狼又来了,可惜羊圈已经进不去了,任凭狼怎么努力也无法钻进去。从此以后,牧羊人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上课了,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老师说:“我们来玩——猜成语的游戏,听到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游戏开始了,老师指着一幅画,画了一个农民,守在大树旁,好像在等待什么的图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同学索性站了起来,大声嚷嚷:“老师,我来。”老师选了小青,小青说:“是守株待兔。”老师满意地笑了。老师给了小青一朵红花,她欣喜万分,我们羡慕不已。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嘴巴,在旁边写了个“祸”字,我绞尽脑汁想,可是还是想不出。这时反应快的同学已开始竞猜,有的'说是:“幸灾乐祸,”有的说是:“祸从天降。”老师都一一否定了,老师见大家都不知道,就提示说:“嘴巴里说出祸。”小红站了起来,说:“是祸从口出。”老师点点头,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的同学激动得直拍桌子,有的同学拼命拍自己的脑袋瓜,说:“怎么就想不出来?”

  这场比赛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它还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很简短,但道理很深,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书中我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有个叫祖逖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贪玩,长大后觉得自己没学问,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想为国家做贡献。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他们俩感情深厚,经常吃睡在一起,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都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梦中突然听到公鸡的.叫声,于是用脚把刘琨踢醒,问他:“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要不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听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成了将军,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废,说到做到,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爸爸是我学*上的好伙伴,二年级下学期的暑假,为了让我学*打篮球,爸爸特意带我在外地住了两个月,上篮球课的空余时间,爸爸每天还教我成语,一个暑假下来,居然掌握了不少成语呢!刚巧,上个礼拜接到班级里老师的通知,说学校有亲子猜成语比赛,妈妈就鼓励我和爸爸报名参加了比赛。我心里暗暗自喜,我辛辛苦苦积累的那么多成语,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很快,到了比赛的日期,参赛的选手都聚集在学校大礼堂。首先是抽签活动,我抽到了第四组,这个数字不错,足以用“承上启下”这个词来形容,因为既可以观看前几组同学的表现,又可以让我有安心、轻松观看比赛的时间。

  很快就轮到我和爸爸上场,我的心忽的`紧张起来,生怕上台后会出错。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爸爸盯着大屏幕,用自己能想到的动作、语言来进行比划。“垂头丧气”爸爸低下头,一脸的苦闷,叹了口气。突然我的脑海中蹦出“垂头丧气”这个词,脱口而出,竟然猜对了!但有更多的词,爸爸想尽办法,我的脑袋空空如也。“大跌眼镜”,“第一个字是小的反义词,后面两个字是你现在戴的一个东西”,呵呵,我想到是眼镜,但是大什么眼镜,我不会这个成语。还有就是爸爸看到这个成语,但想不出来怎么用动作或者语言表达,如“一石二鸟”。有时看到爸爸的动作,我能想到很多成语,但又觉得不对,用了很多时间来思考,这样耽误了时间。最后,三分钟的时间内,我和爸爸只猜对了五个成语,获得了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我和爸爸总结了我们比赛结果不太好的原因:一个是我比赛时太紧张,想到的怕说错不敢说,耽误了时间;爸爸说他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的比划不到位。

  这就是我和我爸爸的父子兵团队,虽然这一“仗”打得不是很圆满,但是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合作,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我们下一次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战绩。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成语作文9篇

  “成语故事大赛现在开始”。主持人嘹亮的声音在教室上空回荡着。接着,鲁老师说:“下面请第一组选手上台。”我是第一组的`成员,便和大家一起上台抽签。

  轮到我了,经过我的精挑细选,终于抽中一张。妈呀,这竟是我最不会说的一条成语故事?“闭门思过”。我心想:苍天呀,这也太不公*了吧!没办法,我只好翻开成语书,临时抱佛脚喽。时间飞快如流,不一会就到了我,看着别人的惨败,我心想:算了,豁出去了,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还是“死”得“重”一点吧。这时,我的心中如有只小鹿在蹦,老*静不下来,可一想起他们的惨败,我感到责任更重了,也更紧张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讲台,鞠了一个躬,便说了起来:“话说古时候……”只见我不但不紧张了,反而越来越自信了,还时而摆摆头,时而皱皱眉,加上了一些动作。故事说完了,一看分数,竟是满分,我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只见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真倒霉,只一人加了分。”还有人说“这算不了什么……”

  不一会儿,就到了三小组,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他们组任珂男了。只见她扎着个马尾辫,穿着件白色的短袖衣,胸有成竹地上讲台。看她时而点点头,时而睁大眼睛,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不一会儿,她讲完了,我心想:她讲得真好,可真是强劲的对手哇!台下,有人点点头,还有人竖起了大姆指……

  随着大家的议论声,成语大赛结束了。

  有一些老鼠,它们想改一下成语,你们知道是怎么改的'吗?

  人们都说“猫抓老鼠”这个成语。一天,老鼠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会议的题目是——“改成语”。

  早上,森林里的每一只老鼠都来参加会议,它们都在想,为什么猫就要抓老鼠吃呢?老鼠们想,可能是因为“猫抓老鼠”这个成语吧!老鼠们决定把这个成语改一下。老鼠大王让老鼠们思考五分钟,之后,看谁改的好。

  第一只老鼠想了一会,说:“改成猫不抓老鼠。”老鼠大王想了一下说:“不行,这个成语太难说,不顺口。”这只老鼠垂头丧气走下了台。下面,是森林里最小的老鼠走上台,这只小老鼠穿着淡绿色的上衣,向大家挥挥手说:“改成‘猫怕老鼠’吧!”老鼠大王评价,说:“不行,猫怕老鼠也不能说明猫就不吃老鼠了。”这只老鼠走下了台。

  你们瞧!在远处有一只穿着灰衣服的老鼠走了上来,那一双像黑石头似的眼睛转了一圈,说:“改成‘老鼠抓猫’。”老鼠大王走上了台,哈哈大笑,说:“成语就这么改吧!”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老鼠们得意的走在大街上,来到猫洞的门前,大声地喊着它们改完的成语“老鼠抓猫”。它们的喊声吵醒了睡觉的老猫,它们被猫打得伤的伤,死的死。

  你们说,这些老鼠笨不笨呢?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微笑地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说完,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成语接龙”这几个大字。老师对我们说了游戏规则:“比赛分为两个队,每队请三位同学上台参加比赛,每个队有两个机会请台下的同学帮忙回答,到了最后哪个队回答不出来,就算输了。”

  比赛开始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举手,只有鹏智自告奋勇,老师就请了他。接着,又有几个同学举手,老师就叫了三个女生和三个男生。

  老师先说了一个成语:“家喻户晓。”男生脱口而出:“小心翼翼。”由于我们学*的成语不多,老师允许我们用同音字。女生说:“异口同声。”男生接着说:“生龙活虎。”女生也不甘示弱:“虎口脱险。”“显而易见”男生说。这下可把女生难倒了。三位女生向小观众投去求助的神情,可台下的同学也爱莫能助。老师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比赛结束,男生获胜。”老师说。男生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的男生还给女生做了个鬼脸。就这样,我们一直进行了三轮比赛,最后,男生以2比1赢了女生。男生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成语接龙的游戏让我们玩得既开心,又积累了成语。我喜欢玩这样的游戏。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晚上做完作业,我倒在沙发上无聊地翻杂志,没什么好看。突然,我灵机一动,拉来表姐和爸爸展开成语比赛。这个点子立刻得到表姐和爸爸两位“高才”的同意。一年一度的成语比赛开始了。

  我先说了:“大家看表姐,是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可谓是花容月貌、秀外慧中、风姿绰约、冰肌玉骨、体态轻盈。而为人是两袖清风、乐于助人。帮助我学*呢,则是不厌其烦、潜移默化。”听完我这一大段由成语组成的赞美表姐的话语,表姐也不甘落后,说:“你们看姨丈(我的爸爸),真是雄姿英发、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五官端正,教导晚辈是衣钵相传、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眼睛是炯炯有神,不会自高自大,值得学*!”听完表姐的侃侃而谈,真是语惊四座!在一旁被表姐夸得得意忘形的老爸才上场了,他用倚老卖老的口气说:“你们现在正在学*阶段,学*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耻下问、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能不求甚解、班门弄斧、孤芳自赏、不思进取、虎头蛇尾,知道了吗?”听完爸爸的高谈阔论,我自叹不如。

  这次成语比赛让我明白应该怎样学*,同时还锻炼了我的口才,真是成语帮了我的大忙,我一定要多积累成语,再与表姐和爸爸一比高低!

  爸爸是我学*上的好伙伴,二年级下学期的暑假,为了让我学*打篮球,爸爸特意带我在外地住了两个月,上篮球课的空余时间,爸爸每天还教我成语,一个暑假下来,居然掌握了不少成语呢!刚巧,上个礼拜接到班级里老师的通知,说学校有亲子猜成语比赛,妈妈就鼓励我和爸爸报名参加了比赛。我心里暗暗自喜,我辛辛苦苦积累的那么多成语,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很快,到了比赛的日期,参赛的选手都聚集在学校大礼堂。首先是抽签活动,我抽到了第四组,这个数字不错,足以用“承上启下”这个词来形容,因为既可以观看前几组同学的表现,又可以让我有安心、轻松观看比赛的时间。

  很快就轮到我和爸爸上场,我的心忽的紧张起来,生怕上台后会出错。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爸爸盯着大屏幕,用自己能想到的动作、语言来进行比划。“垂头丧气”爸爸低下头,一脸的苦闷,叹了口气。突然我的脑海中蹦出“垂头丧气”这个词,脱口而出,竟然猜对了!但有更多的词,爸爸想尽办法,我的脑袋空空如也。“大跌眼镜”,“第一个字是小的反义词,后面两个字是你现在戴的一个东西”,呵呵,我想到是眼镜,但是大什么眼镜,我不会这个成语。还有就是爸爸看到这个成语,但想不出来怎么用动作或者语言表达,如“一石二鸟”。有时看到爸爸的动作,我能想到很多成语,但又觉得不对,用了很多时间来思考,这样耽误了时间。最后,三分钟的时间内,我和爸爸只猜对了五个成语,获得了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我和爸爸总结了我们比赛结果不太好的原因:一个是我比赛时太紧张,想到的怕说错不敢说,耽误了时间;爸爸说他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的`比划不到位。

  这就是我和我爸爸的父子兵团队,虽然这一“仗”打得不是很圆满,但是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合作,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我们下一次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战绩。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上课了,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老师说:“我们来玩——猜成语的'游戏,听到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游戏开始了,老师指着一幅画,画了一个农民,守在大树旁,好像在等待什么的图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同学索性站了起来,大声嚷嚷:“老师,我来。”老师选了小青,小青说:“是守株待兔。”老师满意地笑了。老师给了小青一朵红花,她欣喜万分,我们羡慕不已。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嘴巴,在旁边写了个“祸”字,我绞尽脑汁想,可是还是想不出。这时反应快的同学已开始竞猜,有的说是:“幸灾乐祸,”有的说是:“祸从天降。”老师都一一否定了,老师见大家都不知道,就提示说:“嘴巴里说出祸。”小红站了起来,说:“是祸从口出。”老师点点头,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的同学激动得直拍桌子,有的同学拼命拍自己的脑袋瓜,说:“怎么就想不出来?”

  这场比赛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它还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5)

——五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台。在这个*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而教师是学*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 道:“真妙啊!我看见了 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 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 。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 , ,。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这部分是上节课学*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

  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图片来指导朗读。(我找图片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图片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真妙啊,我看见了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的知音也死了。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三、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读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括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要引到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作包括的意思。

  本篇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身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对策:给学生充沛自读课文的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拆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身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安排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誊写生字词语(*字册)。

  (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括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给予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

  1、 词语。

  2、 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身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学生自身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自身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相机讨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交流、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

  (6)考虑:

  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 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难点: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

  对策: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

  教学准备:学生事先的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

  默写词语:

  腾空 墙角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逼真 神韵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考虑。

  和: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风声鹤唳 按图索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草木皆兵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拆穿

  自相矛盾:夸口 矛 ---------- 盾 张口结舌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 一样的俸禄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教学反思:

  1、自相矛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2、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3、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4、负隅顽抗

  出处《孟子·尽心下》

  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即隅),莫之敢撄。

  释义“负”,依靠;“隅”,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他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迫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介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博,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5、高枕无忧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妈妈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呢!

  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象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做相国。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

  后来,人们就用“高枕无忧”来形容做任何事情准备周全,感觉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重、难点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师:导读法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入了不少的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学生交流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再来学*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叫作成语?(人们长期以来*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初读指导。

  1、课文中讲了哪三个成语故事呢?请大家一起来读课文。(小黑板出示初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楚国 戳穿 演奏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6)

——三年级成语作文300字 (菁华5篇)

  今天的作文课上,方老师宣布:“我们来玩一个‘看动作猜成语大赛’的游戏吧!”同学们欢呼雀跃,有的同学还站在椅子上大声叫好。接着,方老师说了比赛规则:台上同学做动作,台下同学来猜台上同学的'动作是表示什么成语,猜对的奖一朵红花。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方老师请森炀来比动作。只见森炀一上台就低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做完了动作,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方老师请了思远来回答,思远说:“我看森炀神情很难过,又低着头,我猜是垂头丧气。”只见森炀微笑地点点头,方老师奖了森炀和思远各一朵红花,他俩开心地回座位。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方老师请楚凡上台比动作。只见楚凡跟方老师说了几句悄悄话。害得我们伸长脖子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我终于想出了这个成语,于是高高地举手,方老师请了我来回答,我说:“是窃窃私语。”“哈哈,猜对了!”方老师点了点头,奖了我一朵红花。我开心得跳起来。

  不知不觉中下课了,猜成语大赛在我们的笑声中结束了。

  最*我读了一些成语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一些,先讲《掩耳盗铃》吧!

  里面说了:“一个小偷去范氏家偷东西,他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决定把大钟敲碎,然后一块一块搬回家,于是他找来一把大铁锤,拼命向大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他吓了一跳:说‘这不是告诉别人我在这吗?’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到一个办法,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他想,这下谁都听不见了吧。可是他以为自己听不见了,别人就听不见。其实只有他自己听不见,这就叫愚蠢自欺,最后还是被别人抓住了。”

  还有一个故事叫《买椟还珠》也很好看!

  春秋时候有个楚国人,为了把自己珍贵的珍珠多卖点钱,想尽了办法。他用名贵的木兰香木做了个木匣子,里边装上珍珠在大街上叫卖。立刻吸引来不少顾客,但没有人来买。

  一会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是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的啊!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不光看外表其实里边比外表更值钱。这两个故事也其中告诉我同样的道理:做事要先考虑周全!

  今天,我们的老师也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肖老师,她对我们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成语游戏,好吗?“我们高兴地回答:"好."

  肖老师并在游戏之前对我们说明游戏规则。规则是:“有一个人站在台上面做动作,我们猜对的人,再上去表演,让下面的人来猜,就这样接下去。

  游戏开始了。首先,是*涛表演,他走上去讲台,在讲台上神气地走来走去的,我们想了一会儿,突然刘文杰举起了手说:”这是耀武扬威。我以为刘文杰没猜对,可是他却猜对了。刘文杰走上讲台张开他的双手和双腿,我们说出来的词语都不对,他看我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了我答案,游戏就这么接下去了。

  下课了,可我们却忘不了这堂有趣的猜成语游戏课。

  古时候,有一位放牛的少年,他十分喜欢弹琴。他希望把优美的琴声传递给大家,成为一名有名的琴师。但是当乡亲们一听到他的琴声,就会纷纷摇头,四散而去。少年很沮丧,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每天当他放牛的时候,都会背着重重的琴,当牛吃草的时候,他就会认真的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年过去了,在这两年里,少年每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牛似乎听懂了少年的琴声。有一天,当少年弹了一首悲伤地曲子时,牛静静地站在那里认真地听他弹琴,眼眶也湿润了,还流下了悲伤地眼泪。当他弹奏一首欢快的的歌曲时,牛就会“哞哞”地叫着,好像在跟着琴声冬琴的歌唱!

  久而久之,少年和牛成为了好朋友。他每天都为牛弹琴,悠扬的`琴声响彻山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驻足欣赏,让他们在辛苦的劳作之后,感到放松,快乐!

  慢慢地,少年成为了一名远*闻名的琴师,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美丽的梦想,即使遥不可及,即使很难实现!我们可以全心努力,用上所有办法去实现,“对牛弹琴”也可能是很好的方法!

  晚上做完作业,我倒在沙发上无聊地翻杂志,没什么好看。突然,我灵机一动,拉来表姐和爸爸展开成语比赛。这个点子立刻得到表姐和爸爸两位“高才”的同意。一年一度的成语比赛开始了。

  我先说了:“大家看表姐,是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可谓是花容月貌、秀外慧中、风姿绰约、冰肌玉骨、体态轻盈。而为人是两袖清风、乐于助人。帮助我学*呢,则是不厌其烦、潜移默化。”听完我这一大段由成语组成的赞美表姐的话语,表姐也不甘落后,说:“你们看姨丈(我的爸爸),真是雄姿英发、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五官端正,教导晚辈是衣钵相传、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眼睛是炯炯有神,不会自高自大,值得学*!”听完表姐的侃侃而谈,真是语惊四座!在一旁被表姐夸得得意忘形的`老爸才上场了,他用倚老卖老的口气说:“你们现在正在学*阶段,学*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耻下问、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能不求甚解、班门弄斧、孤芳自赏、不思进取、虎头蛇尾,知道了吗?”听完爸爸的高谈阔论,我自叹不如。

  这次成语比赛让我明白应该怎样学*,同时还锻炼了我的口才,真是成语帮了我的大忙,我一定要多积累成语,再与表姐和爸爸一比高低!


三年级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7)

——二年级成语故事(精选5篇)

  不屈不挠

  出处《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能不离。遭闲既多,是用废黜。

  释义“挠”,弯曲,屈服。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shàn)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同来的36人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这个成语说,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这个成语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一、 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二、舍生取义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三、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四、土崩瓦解的故事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的**,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五、海角天涯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六、对症下药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今年妈妈送了我一份生日礼物,是一本书《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故事真的很美。看了想再看一遍。其中《胸有成竹》是跟我奶奶说的。

  讲述宋代画家的作品和竹画的故事。为了画好竹子,他在房子前后都种了竹子。无论一年四季刮风下雨下雪,他都坚持每天观察竹子的变化。时间长了,文和竹就很熟了。他知道竹子的枝叶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画竹子,和真竹子一模一样。他的竹画越来越好了。他的朋友赵步骘专门写了一首诗赞美他,其中有两句话是这样的:“当你会画竹子的时候,你心里就有答案了”。我是文。在画竹子之前,他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来人们把“有答案”概括为“有答案”,意思是做事之前有一个全面的计划。

  我也有自己带答案的东西!有一次老师说会有口算比赛。回家后认真练*了口算,做了多种题型,让妈妈给我模拟了一次。我很快做完了题,在竞赛中得了满分。

  端午节的时候,老师让我背三首古诗,我就让妈妈从网上搜出来,打印出来贴在床上。我在睡觉前的几分钟里背诵了它们。老师检查的时候,我已经背得很透彻了。这也算是有答案的事吗?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好一件事!

  一、 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二、舍生取义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三、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四、土崩瓦解的故事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的**,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五、海角天涯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六、对症下药的故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