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

首页 / 导游词 / | 2022-12-03 00:00:00 导游词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1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石窟现已开发出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

  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方米左右,呈*正方形,地面*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二号谜窟

  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方米,也*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该谜窟光线较充足。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

  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整,面积约20xx*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五号谜窟

  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龙游石窟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龙游石窟,遥相呼应,而名声鹤起。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2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车程。

  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这一偶然发现,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3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石窟现已开发出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

  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方米左右,呈*正方形,地面*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二号谜窟

  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方米,也*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该谜窟光线较充足。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

  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整,面积约20xx*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五号谜窟

  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龙游石窟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龙游石窟,遥相呼应,而名声鹤起。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1)

——浙江旅游导游词 (菁华3篇)

浙江旅游导游词1

  此景与清·乾隆湘湖八景中的“越城晚钟”都是记述越王城山,但“城山怀古”的景名更贴切。因为它突出了传承越王勾践“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精神的永恒主题,更有时代特色。而且城山寺已于清·咸丰辛酉年(1861)毁废,所谓的“晚钟”之声已不复存在。

  览亭眺远

  览亭,即位于石岩山巅的一览亭,是全景式观赏湘湖和钱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顷湘湖尽收眼底,*青山历历在目。远望钱江银亮如练,渔浦烟光依稀,广袤的萧绍*原河流纵横,村落点点,一幅江南渔米之乡的锦秀画图。

  先照晨曦

  一览亭旁的先照寺,系南宋古刹。每当旭日东升,万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黄墙飞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来。晨曦中的先照寺,掩映在绿树丛中,金碧辉煌,并与暗绿色的石岩山一起,倒映在湖中,景色迷人。明代魏骥有诗咏此:“兰若岩山巅,凌虚依寥泬。阳乌忽东升,流光每先得。”

  跨湖夜月

  跨湖桥堤一虹卧波,横断湘湖葫芦腰,白天景色迷人,月夜更有风韵。无论春夏秋冬,湘湖夜月都是风情万种,尤以秋夜为最。秋夜坐在跨湖桥旁亭内,山暗林疏,湖*似镜,夜凉如水。此时,一轮皓月冉冉升起,湖面波光闪烁。此景此情,使人尘虑尽消。

  杨岐钟声

  湘湖西南的杨岐寺,有巨型铜钟,声震四野。清人王勉《湘滨秋泛》诗云:“此中畅得游人意,湫口窑头都作记。借问霜天何处钟,船娘遥指杨岐寺。”即咏此。古代湘湖四周寺庙众多,不乏钟声,但杨岐钟声出类拔萃,名气最大。

  横塘棹歌

  横塘即横筑塘,位于湘湖西南堤塘的外侧。传说早先有黄竹(芦竹的一种)栽于塘上,婆娑成林。因方言“横”、“黄”谐音,故俗称“黄竹塘”。明代魏骥诗句“黄竹依稀范蠡塘”,即指此。横竹塘长三里,塘内外皆河道,芦苇丛生,是捕鱼捉蟹的好去处。夕阳西下时,横塘放棹,渔舟唱晚,一派诗情画意。

  湖心云影

  风和日丽的日子,登临湘湖中心的压湖山。但见湖面似镜,蓝天白云倒映于湖中,水草游鱼在云朵中穿行。而云影晨昏不同,四时有别,其景象如诗如画,变幻无穷。明代来曾奕有诗云:“湖山四顾渺无涯,几度低回幽兴赊。水底烟峦云影簇,桥旁渔艇柳荫遮。”即咏此。

  山脚窑烟

  湘湖粘泥是制作砖瓦的好材料。湖边居民历来以制陶为业,环湖窑场林立。暮色苍茫之际,湖边山脚窑烟缥缈,成为湘湖特有景色。清代黄元寿《湘湖杂咏》诗曰:“日暮窑头添新火,轻烟散作半天云。”即咏此。

浙江旅游导游词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系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距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隔钱塘江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对,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度假区总规划面积51.7*方公里,以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为基础,以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依托,将建设成为长三角较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

  目前,湘湖景区已形成湘浦、湖上、城山、越楼、跨湖桥等五大景区,有湘堤卧波、湘浦观鱼、忆杨思贤、绿岛掬星、湖心云影、城山怀古、湖桥拾梦、越堤夕照、纤道古风、越楼品茗、跨湖问史等二十个景点,少儿公园极地海洋世界主题公园也于20_年10月建成开放。20年,湘湖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百强旅游景区,在第二届*休闲经济发展论坛上,被评为“*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是浙江省内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度假区。景区自20_年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逾408万人次。

  到20xx年,度假区将以5A级景区为标准,形成总开发面积10。6*方公里,完成30万*方米公建设施,17.8公里景区交通道路,56万*方米公寓房产,形成一湖二带三园四中心五大酒店十大景区五十个景点,即3.2*方公里一个湖面,105万*方米两个沿湖岸景观带,跨湖桥遗址、越王城遗址、少儿公园极地海洋世界三个主题公园、湘湖新天地休闲中心、罗家坞野外体验中心(露天乡村俱乐部、国际自行车俱乐部、户外活动基地),陈家埠休闲度假中心(国宾馆、越文化休闲风情园、水上俱乐部)、眉山岛科普休闲中心(五星级产权酒店、科技馆、景观公寓房)四个休闲中心;水漾坞超五星级度假酒店、大樟树宾馆、湘庄、湘湖国宾馆、眉山宾馆五大酒店;老虎洞、石岩山等十大景区和五十个景点,完成*性投资28亿元,达到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00万人次,解决就业5000人,旅游三产收入达到5亿元,使度假区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文化、科普、健身购物、演艺、会展国际化旅游综合体。

  八千年古舟,三万顷碧波。湘湖旅游度假区正以她迷人的风采、大气的胸怀、美好的前景等待着追怀历史、热爱自然、崇尚休闲人士的到来。

浙江旅游导游词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我是您们的导游小丁。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美丽的南浔,想必大家的手机肯定都纷纭收到了*移动发来的欢迎短信“诗画江南——浙江,欢迎您”。

  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照旧是旧日的样子,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厦、庭院里古松翠柏显示她经历的岁月。“湖州1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这话1点不假。

  南浔位于*长3角城市群的中亲信地,更有广告词“南浔,天下难寻”来形容南浔的美丽风光。

  在这广阔的古镇中,我们要前往的第1个景点,就是张石铭故居了。跨太高高的门坎,就是1片富丽堂皇的景象。精美的雕刻,传统的木质桌椅,无1不散发着富豪的感觉。我们继续往里面参观,这边是内厅,上面的“以适其志”4个字是康有为先生写的。

  这墙角有1口钟,它是法国进口过来的,跟钟相对的是1块屏风,两个合起来就是时时*安的意思。大家再来看1下这楼的两侧都是高的马头墙,为和主人把如此美的风景建在里面呢?由于封建社会怕被老百姓说3道4,骂他崇洋媚外,财不外露,所以这马头墙起粉饰的作用。

  如果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长椅上坐1坐,歇息1会儿。在厅前的天井中,有1块形似展翅雏鹰的假山石,名叫“鹰石”,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南浔3大奇石中的1块,1块是位于嘉业图书馆花园中的“虎啸石”;那第3块在甚么地方呢?第3块在张石铭的另外一处宅子——适园当中。叫做“美人照镜石”。

  接下来,我们参观张静江故居。张静江是民国元老之1,孙中山主要助手。走进故居中,仰望大门上方,你有无看见1块悬挂着“张静江故居”的横额?正厅上则悬挂着黑漆金字“尊德堂”堂匾。两侧的1副楹联是:“满堂花醉3千客,1剑霜寒410州,”抱柱上的对联是:“世上几百年旧家不过积德,天下第1件好事还是读书。”2厅、3厅还摆设着张静江手书赠陈立夫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对联。张静江文质彬彬的家中挂满了充满书香气味的对联,真好有1番风味。全部故居中显现1种奢华、古朴、幽邃的遗风,你有无感觉到?

  啊!1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传来,不知你们的肚子是不是已开始了演奏饥饿交响曲?就让我们1起来品味这古镇的特点小吃吧!那肥而不腻的浔蹄,桔红糕、定胜糕,熏豆茶、臭豆腐、双林姑嫂饼……不说这么多了,赶快开吃吧!吃完午餐后,你们可以去小店中购买记念品,给自己留个记念,也能够送给家人、朋友,真是作用多多。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2)

——浙江仙居导游词 (菁华3篇)

浙江仙居导游词1

  我很久以前就想去大神仙居游览一番了,但是一直没机会,星期六终于可以去游玩一次了,我兴奋得一夜都睡不着觉。

  星期六早晨8点左右,我们一家人出发前往大神仙居。别人都是从一个叫官坑的地方上山,而我们却是从神仙居景区的正门进入,其实也只是想多看些景点罢了。

  敬畏“将军岩”的威严,仰慕“睡美人”的美丽,祭拜“观音洞”的虔诚,神仙居的处处景点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我们经得住诱惑,拍了照片就不再逗留,匆匆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大神仙居进发。突然,我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发现了一条类似鲶鱼的动物,它通体漆黑,身长大约十厘米,有四只脚。我一看,这不是娃娃鱼吗?于是,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娃娃鱼?”这个问题把见多识广的爸爸也给难住了,他慢慢地说:“这个嘛——看体形也像娃娃鱼,可是娃娃鱼发出的叫声像婴儿的啼哭,它并没有发出啼哭,所以有待考证。”

  从正门进入30分钟左右就是一直通往山顶的台阶,我们走得越高,路就越窄,到最后竟然没路了,有的只是一些荆棘小丛。放眼望去,只见千山万岭,连绵不绝,悬崖绝壁,高耸入云。每爬一段路,眼前的景色都会有所不同,同一块岩石,换个角度就会看出不同的味道。到了山顶,我们长吼一声,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虽然大家都汗流浃背,但是我们脸上都还挂着登顶的喜悦。

  到达山顶后,我们眺望远方,一条长长的栈道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酷似一条巨龙,吸取天地精华,等到日后腾飞之用。这条镶嵌在悬崖上的“天路”,是工人们一点一点辛辛苦苦地镶到岩石中的,尽管现在已有栏杆保护,但是还有很多人都靠着栈道里面走。我们漫步在这条“天路”上,往下一看都觉得心惊肉跳。满眼的“绿”尽收眼底,正在山底建设的小房子此刻都渺小得如卡片一般。

  沿着栈道走着,走了一会儿,我们忽然发现一个由钢筋交错组成的观景台,我们兴奋了起来,立刻跑到了观景台上。我往下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我们几乎是悬空站在观景台上的,这观景台离地面大概有30多米,为了测试一下它的高度,我捡了一根树枝,向下扔去,竟然过了十几秒才落地。站在观景台上,感受着大神仙居的神奇,转身向四周远眺,望着高耸入云的岩石,我终于亲身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了。

  走过了栈道,来过了观景台,接下来的著名景点应该就是那连通两山长达400多米的铁索桥了。因为风有些大,再加上铁索桥还没有完工,所以本来牢固的铁索桥显得有些摇摇晃晃。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长征时“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想到长征,我又不禁念起了*的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当我们心惊胆战地走过铁索桥时,衣服早已湿透了大半。

  走过铁索桥,我们沿着山路,走上对面的山峰。沿路上,有几个极具特色的凉亭,带着雕刻的古色古香门头煞是好看。对面的山峰,山势险峻,往右是下山之路,往左是通往另外一个观景台的路。正当我们犹豫之时,从上面回来的几个“驴友”跟我们说:“去那边的观景台看看吧!不去就太可惜了,保准你们喜欢!”既来之则安之,听了他们的建议,我们选择了往左走,去观景台看看!

  才往上爬了100多米,我们就看到了观景台,那是一个修筑在一条“龙”上的观景台。我们穿过“龙背”,来到“龙头”,也就是观景台。在观景台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天柱岩——大神仙居的一个著名景点。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仰望天柱岩,如今*眼就能看见,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的天柱岩如同观世音娘娘双手合十,低头冥思一般。在云雾飘渺的时段,半个岩都被围绕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让人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我们游览完大神仙居,就要打道回府了,下山本没有路,我们硬是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蜿蜒的小路,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爷爷的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一路小心谨慎,生怕跌倒,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竟然看到了几棵从岩石中迸发而出的松树,看到这幅景象,我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可谓“山峰峻如华山,松树奇如黄山,雾景美比三清山”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这句诗用来形容现在的大神仙居最贴切不过了。

浙江仙居导游词2

  仙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据考古发现,下汤新石器遗址与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遗址相比毫不逊色,相继显露了中华早期文明曙光。据下汤遗址考证,距今6-7千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西部的河谷*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在东晋穆帝永和3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五代后唐于成五年,因治理盂溪水患乐安县改名永安县。人们以此希望永保*安。仙居建县于公元347年,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赵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命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立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境内有距今约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下汤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仙居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全县总面积为1992*方公里。行政区划:7镇1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72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6。1万,常住人口36。77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185人/*方公里。汉族约占99%,土著少数民族有畲族等。

  仙居山川叠翠,风光旖旎,以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文化史迹遍布全境。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现有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26处,现已收藏文物器件2000多件。有朱熹讲学过的桐江书院;还有高迁古民居及宋窑遗址等。宋张君房的《云笈签》天宫地府图中,把括苍洞、麻姑洞、丹霞洞分别列为道家第十洞天、第二十八小洞天、第十福地。东汉兴*元年(194年)兴建的石头禅院(今名大兴寺)为台州第一个寺院,寺外有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晋代摩崖石刻“佛”字。历代人才辈出,唐代著名诗人项斯,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历代流传逢人“说项”经典佳话。宋代名臣吴芾敢直谏秦桧卖国专权,遭贬后,著《湖山集》被收于《四库全书》。元代著名鉴藏家柯九思,深得元文宗赏识,在元代艺术史和鉴藏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吴时来敢直谏严嵩,颇有政声。晚唐有著名诗人项斯;宋代食用菌专家陈仁玉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菌谱》;为世界最早的食用菌专著。元代大画家奎章阁监书博士柯九思善诗文、工书画,时人称为“三绝”;现代出了玻璃雕花大师吴子熊、书法家徐子久等。

  仙居长期的民间文化活动,如卷地龙、长板龙、跳跳马、叠罗汉,以及各类民歌小调久传不衰。*年挖掘、整修、创新的有:长板龙灯、“退弹虾”、长旗灯、水口山卷地龙、五狮挪球,参加台州市民间艺术大赛获金奖、银奖殊荣;仙居无骨针刺花灯,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并被专家们称为“中华瑰宝”、“中华第一灯”。20xx年6月*授牌仙居县为“*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有填补*东南空白、具有重大考究价值的春秋时期广度古越族文字和汉代朱溪岩画;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照明路灯——石柱灯;有至今尚未破译的国内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皤滩古镇更是一个罕见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致,保存完整,有“江南第一古镇”、“华东第一古街(龙型)”、“*唐宋元明清时代的民俗民居活标本”之称。景星风景区于20xx年9月14日对外开放。总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的景星岩风景区20xx年5月17日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仙居城西27公里处,总而积27。3*方公里,海拔742米,与神仙居景区相邻。景星岩整座山体南北长而东西狭,首尾昂起,象一艘巨型的大轮船停泊于此,两台高速电梯将您直送景区鬼斧神功的奇峰峭壁,使得仙台鹿颈亭、响铃岩、神龟探月等景点更加维妙维肖,绮丽如画的翠竹秀林构成了这里奇特景观。景星岩景区不仅自然景观秀丽,同时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及灿烂的历史文化,唐代以来就有宏大的净居寺,全国罕见的和尚圆寂塔,集日月星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读书堂等名胜古迹源远流长。开发后的景星岩建有全世界高山上最长的望月长廊(2廊5廊8廊米),典雅幽静的望月楼、梦月楼、奔月楼(客房),古色古香的醉月楼(餐厅),另有诗意的休闲中心,风情无限的颂月场(娱乐),景星岩景区是旅游、休闲、度假、会议的最佳去处。

  高速电梯:登景星岩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乘观光电梯直达山顶;二是步行从十八盘上山。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乘电梯上山。这台高速观光电梯从竖井式的山洞中起降,下半部隐入洞中,上半部凌空突现,只需要45秒就可将您送达128米高的山坡。当您登上山顶,古人那"可上九天揽月"的情思梦想即可缩短时空距离,星移斗转,定能激起您的美好遐思。这座海拔742米的山体,横空出世、鹤立众山,总面积27。3*方公里,具有典型的流纹岩地貌特征,历来就是仙居著名的旅游胜地。"景星望月",人们登高赏月如遇晴朗天际,但见皓月当空,横卧苍穹,旁有铜镜般似的映月池将天上明月倒映水面,山风吹来,碧波轻泛涟漪,水天一色,令人吧为观止,从古到今一直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赏月。

  飞马迎客:山顶到了,下了电梯,先来欣赏远景,站在望月长廊的一侧,远眺对面山势,只见一匹展翅欲飞的骏马正向我们奔来,这就是景星岩作景之一的"飞马迎客",对各位的到来,这匹马正扑腾着双翅,表示热忱的欢迎。游客们我们景星岩风景名胜区建设完工,正式迎客是在二00二年九月十四日,这一年是家历壬午年,即十二生肖中马年,于是"飞马迎客"就有了双重意义。神仙洞:神奇的神仙洞:冬天天山顶其它地方冰天雪地,洞口却温暖异常,无半点霜冰。距洞口几百米外就看见热风洞口热气腾腾、烟雾弥漫。有人说是神仙在下面烧饭,只是水蒸气常年往上升,不妨伸手感受一下,带点仙气回去。

  百兽共鸣:那边绵险峻的群山恰似各类神兽在仰天长啸,这一景称之为"百兽共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神兽中有昂首回望的万年龟;有展翅欲气的雄鹰;有一对情意绵绵的鸳鸯;有展开翅膀奔驰的天马等等。

  凉风洞:站在这里,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也感觉丝丝凉意,他细听的话可听到水滴嗒滴嗒的声音,这就是凉风洞。原来凉风洞庭湖是一条北端开口,南端封闭的岩不断裂带,由于和南面洞口相连,常年茂林修竹掩盖洞口气温较低,加上裂隙中水的冷却作用,冷风从裂隙往上吹,炎热的夏天给人丝丝凉意。

  响铃岩:这是一座高百余米,由三座悬崖形成一条宽不足一米的纵深沟壑。响铃岩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将石关投进山壑之中击撞左右碉壁,"铃声"震荡、余音叮当,至上下声音达半分钏之久,因而当地人将其称之为"响铃岩",游客们到了景星岩,都会在这响铃岩上拿起两块石头扔上一扔,而且扔的方法又不一样。前一块是用右手举起使劲扔,后一块则是放左手心慢慢扔,为什么呢?因为前一块代表晦气、烦恼,所以要狠狠地扔;后一块则代表心愿,你心想什么,这块石头扔出后今后一定会如愿得到从今后会吉祥如意,所以要慎重地轻投。所以响铃岩也叫"洗心谷",只扔上这么两面三刀块石头,你就会觉的心旷神怡、豁然开朗,大家不妨试试,之投石取响之乐事,真可谓;左右碰壁谁说便是苦恼之事,投石闻声你听且不乐趣无穷。

  醉月楼:西南面这座古今结合的大楼就是"醉月楼"。醉月楼是游客用餐的地方,这里的包厢按大酒店规格设计建造。一,二楼大餐厅宽敞明亮,这里的菜肴由高级厨师掌厨,色香味俱全。这里的菜有仙居地方特色的土菜,如萌干菜,三黄鸡等,到时请大家来这里品尝我们仙居有名"山里菜"。左侧,这一小巧玲珑的白楼,便是景区内的奔月楼(住宿楼)。

  象鼻岩:站在观景台向下望去,只见一巨大岩体,中间突出,两侧微微凹陷酷似大象头部,由于其惟妙惟肖神似巨象,于是人们就把它称为"象鼻岩",这是景区的经典景点之一"神象守岩"。摄影爱好者只要将镜头对准它,按一下快门,就有一张好照片出来。在20xx年6月底全国报影大赛中,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从这里产生的。作品是雨后仙雾缭绕的神象守岩和响铃亭的绝妙组合像画家笔下的国画,美极了!

  摘星亭:来到摘星亭只见亭上楹联写道"登上不易无论无畏可摩星,揽月何难有志有为可折桂"。即褒扬了先贤,又激励了后人。摘星也喻意期盼后人向先贤努力学*,勇攀高峰,摘取桂冠,成为一颗耀眼闪烁的新星。读书堂:称它为堂,其实并非堂屋建筑,只是在一处凹进的岩壁上凿了石桌和石椅,上方悬崖突兀可遮风避雨,前方濒临千丈深渊,环境清幽,就是在这简陋险峻的地方,造就了历史上三大名人在此苦读养性,他们分别是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明朝的左都御史昊时来以及副都御史李一翰等。这里我要向各位特别介绍一下吴时来。吴时来是仙居白塔镇厚仁村人,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卒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最后官至左都御史,人称吴都堂(都察院长官)。吴时来幼年京试因病落弟,回家后,立即来到景星岩,子然而居,整整三年不下山,后下山赶考,终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级第。吴时来为官期间,最著名的是对抵抗倭寇,对内智斗奸臣。在仙居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吴时来智斗严嵩"的故事呢!吴时来虽然是封建时代的大官僚,但他那种"力除弊政忠心不渝,勇斥权奸矢志不移"的事迹,光照史册,广为流传,为历代民众所称颂。所以当地老百姓都会带正在求学的子女们来这里上香点烛,还让孩子们在吴时曾经坐过的地方坐上一坐,希望他们也能成为有识之士,国家的栋梁。这就是吴时来曾经坐过的地方,这位置还真奇怪,它的上面有块出来的岩石,像是一个龙头,据风水先生说:这个位置集日月星辰之灵气,又有龙头护顶,人们都称它为"状元椅"只要在这上面坐上一坐,求学的学*将更进步,当官的必将官运亨通,经商的也将财源广进。各位游客,不妨坐上一试,定将给你带来好运,顺便大家可以一下这里的风景窗,别有一番构意。

  这里有几个有关吴时来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讲他"抗倭卫国建功"。嘉靖三十二年(即1553年),吴时来担任上海淞江推官,推官秩正七品,是掌理刑狱的职位。那年倭寇犯淞,大兵压境,居住城外的百姓大批拥进城里。许多官吏提出关闭城门,阻止百姓进城,以便减轻城内负担。吴时来力排众议,说:"城外非吾民耶",大开城门让百姓入城避难,并组织兵马坚守城池,多次打退倭寇进攻。他分析倭寇久攻不下,肯定持攻嘉兴,于是密令吴江县令,决湖(太湖)放水,使倭寇阻于水中,吴时来亲率伏年兵,乘胜追击,在王江泾、沈家庄两个地方斩了倭寇数千首级,其余统统入江中淹死。这是明史记载(吴时来)的"王江泾、沈家庄"大捷。第二个故事题目叫"富贵可如此图耶"王江泾、沈庄大捷后,吴时来名声大震,奸臣严嵩干16子赵文华巡视江南,召见吴时来,吴时来参拜赵文华,见他傲气十足,端坐在上下回礼,转身就走,赵文华大怒,立即"遗骑回荐章"改荐他人。事后有人对吴时来说,赵文华现在是朝迁重臣,有权有势,别人千方百计拍马附和高攀他都攀下上,今天赵总督主动提携你,你却转身就走,只要稍妒忍一时,你荣华富贵终身享不尽。吴时来说:"富贵可如此图耶"。梦月楼:对面有一小山丘,形状宛如寺院里的和尚们敲击的木鱼,于是人们便把它称为"木鱼山"。净居寺大雄宝殿的东侧是梦月楼,晚上住在那里,祖先和神灵托梦,据传十分灵验,想圆梦的人晚上住这里定能梦想成真。

  净居寺:景星岩不仅是读书胜地,更是佛门净地,参加完读书堂,请大家向东前进数百步,去参拜一下"净居寺"、"胡公庙"遗迹。站在这里看,以净居寺为中心,周围山峰,东西两侧是扶手,南是靠背山,北面是*台和木钱山。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这恰是皇帝坐过的金交椅,净居寺正好座落在这金交椅的腹心,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故唐宋以来,寺院香火十分旺盛,求签问卦更是非常灵验。这座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就是净居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中间这尊佛像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答摩·悉达多,29岁时深感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舍弃王室生活,出家修行。经过六年苦修,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子弟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两侧的塑像分别是佛祖十大弟子中的其中二位,年长的是释迦牟尼的第四个弟子摩诃迦叶,他是"头陀第一"即苦修行修得最好的,是"苦"象征。年青的是释迦牟尼第9个弟子阿难陀,他是"头陀第一",即记忆力最好,同时他也是欢喜、庄喜、无染的代表。有诗赞美阿难陀说:"面如净满月,眼若春莲华,能令人心服,见者大欢喜。"也就是说:信徒们有各种美好的愿望,都要多多参拜阿难陀了。周围便是我们熟悉的十八罗汉,是根据玄奘所译《法住记》中所说的,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前往人间普济众生,加上降龙和伏虎罗汉,合称十八罗汉。

  瞭望亭:这里地势高峻,三面旷远,下临绝壁,站此处,是否会产生一种"脚下起祥云,到此处应带几份仙气,眼前望而却步大地坐定后遂生一片激情"的感受呢?的确我们极目远眺,方圆十*方公里的村镇、湖泊、溪流一览无余,天气晴朗的时刻,还隐约可见25公里外仙居县城的龙皇山顶电视塔及塔山的福应塔,真是:极目神州若大乾坤撑半壁,荡胸填海无风月边倚一亭。鸟瞰山脚那个下塘村,我们看到的是明清古民居,它由众多的四合院一座连着一座相互联结在一起,下雨天从一个门进去可以走遍所有的房子而不淋一滴雨,我们从上往下看,那多像一个迷宫,匠心独运,令人赞叹!现在让我们极目遥望对面的山顶,像不像雕塑大师精心制作的艺术长廊,那千年神龟、飞马迎客、鸳鸯戏水、雄鹰展翅、状元书卷、笔架峰……精雅别致,惟妙惟肖,多像到了举世罕见的艺术宝库。

  其它景点:永安溪漂流河段总行程7.68公里,以仙居土产的特制竹筏作为工具。“小小竹排溪中游,巍巍青山*走”。永安溪漂流配置歌手导游,为全国漂流首创,被媒体誉为“竹筏上的刘三姐”。

  皤滩古镇:经过了千年的风云,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居,以及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皤滩文化底蕴深厚,还有曾获得*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针刺无骨花灯。该灯在唐朝时即被送选皇宫作为宫灯,仙居也因此于20xx年被*授予“*民间艺术(花灯)之乡”。

  仙居原始森林:即仙居淡竹俞坑自然保护区。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4.5%,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60科、649属、144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有7种,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衫,二级保护的有长叶榧、香果树、毛红椿等;珍稀植物有入角莲、短萼黄莲、厚朴、刺叶栎、青钱柳、浙江楠等。共有脊椎动物25目、64科、26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4种,有26种鸟类、9类兽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区内阔叶林是目前括苍山系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被专家誉为浙江省罕见的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

  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南峰眺艇、石龙霖雨、景星望月、水帘瀑布、麻姑积雪、锦凤冲霄和苍岭丹枫合称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系晨景,景星望月为夜景;麻姑积雪为冬景,苍岭丹枫、景星望月为秋景,石龙霖雨、水帘瀑布属夏景,东岭晓春属春景。晨有晨色,夜有夜景,四时八节,各展风姿。“仙居八景”实是造物主给仙居大地的巧妙安排。

  仙居主要特产:

  1、仙居三黄鸡:仙居三黄鸡又名仙居鸡,浙江省优良蛋用型鸡种之一。主产于仙居县。特征是,体形结实,体态匀称,小巧玲珑;羽毛紧密,尾羽高翘;颈细长,背*直,翅紧贴。性活泼,觅食力强,较早熟,产蛋多。经测定,最好个体年产蛋高达269枚。肉可食用,毛可综合利用。

  2、仙居杨梅:仙居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1994年6月,*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品尝后,亲笔题写了“仙梅”二字。在‘99*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仙”牌仙居杨梅被评为“名牌产品”,不仅远销大江南北,还直闯俄罗斯等国际市场。为了不断提高仙居杨梅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县全面实施“杨梅梯度开发”工程,利用海拔高差来拉长杨梅的采收期。在低山、低丘上发展早熟的荸荠种杨梅,6月中旬就成熟上市,在中高山区发展东魁杨梅等晚熟品种,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将杨梅采收期延长到2个多月。经与上海、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究单位联合开发保鲜技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情况下,保鲜期延长10天以上。

  3、仙居蜜梨:“仙绿”牌仙居蜜梨产于风光秀丽、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浙江省仙居县。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是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最佳区域之一。

  仙居蜜梨是从台湾引种的日本梨良种,果实外形美观、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经国家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1998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银奖,1999年在99*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4、仙居板栗:仙居板栗种植面积5余万亩,年产量500余吨,是当地山区农民的一大主要产业。仙居板栗以魁栗、毛板红及部分地方良种为主体,“仙绿”牌魁栗,1998年度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

  5、仙居猕猴桃:仙居为全省12个猕猴桃基地县之一。野生果品资源分布广泛,人工栽植始于1985年,主要品种有海沃特、阿里林和中华猕猴桃等。

  6、仙居黄花菜:产于浙江省仙居县。地处浙南丘陵山区,土壤以沙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其种植黄花菜已达300余年,传统优良品种为仙居花,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根系发达,耐旱、耐瘠,适宜山地种植,具有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等特点。其植株粗甜而香,条形 粗壮,质量上乘。销于国内一些省市。

  仙居八大碗:仙居有着非常淳朴、地道的农家土菜系列比如:仙居大脸豆腐、蜜汁红薯、永安溪溪鱼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久负盛名的“仙居八大碗”让人叹为食之。“八大碗”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搭配科学,口味纯正,是仙居百姓喜事、请客必用的传统大餐。传说古时八仙过海大战龙王之后,在回神仙居的路上,只见邻村皤滩鼓乐喧天、张灯结彩,遂降祥云去凑热闹,原来是村中首富吴员外嫁女,八仙当时兴起,一人做了一道好菜(即采荷莲子、湘子海参、钟离翻碗肉、国舅泡鲞、洞宾大鱼、铁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国老豆腐)以示庆贺。不久,仙居百姓都把吃饭用的四方桌改称为八仙桌,婚宴上都用上八仙的八样拿手菜,并尊称为八大碗。

  仙居传统“八大碗”历来是仙居民间招待宾朋的正统菜谱,它选料地道,制作讲究,排列严谨,适用广泛,文化渊源深远,是仙居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典。“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上四碗分别为:莲子(或白扁豆)、海参(或肉参)、鱼胶即鱼瓢(或敲肉)、翻碗肉;下四碗分别为:笋(或茭白、笋干)、炒肉(即豆腐条炒**或香菇)、羊肉(或墨鱼丝)、大杂烩(也称肠什即猪肚、猪肠等加豆腐:切成不规则形状)。具有仙居特色的泡鲞和肉皮泡在“八大碗”之外,菜肴上齐后用青菜洗口。八大碗的上菜很有讲究,因为是喜庆专用,首先上来的是莲子和海参,象征着连子边孙。其次刚是大鱼与翻碗肉,说的是大鱼大肉,联上前面两碗,则为年年有余。接下去四碗分别为泡鲞、敲敲肉、在脸豆腐和肉皮泡,分别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称仙居传统菜谱为“八大碗”,寓意吉祥,“八”在*文化中为吉祥之数。*的古典文化中以阴阳、五行、八卦为纲,从而在后天八卦中延生出第八卦为坤(≡≡),坤为地、为母、为牛、为众多,又加上“八”是偶数中的最大数,所以寓意出众多的吉祥之说。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塑造出具有多方代表的“八仙”,吃饭的桌称为“八仙桌”,正方形,边长三尺六

  (鲁班尺)即1公尺,坐的四条凳长四尺(鲁班尺)称四尺凳,每方坐二人,共座八人,上一*菜“八大碗”,上十六至二十四个菜,民间统称“八大八细”。

浙江仙居导游词3

  仙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据考古发现,下汤新石器遗址与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遗址相比毫不逊色,相继显露了中华早期文明曙光。据下汤遗址考证,距今6-7千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西部的河谷*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在东晋穆帝永和3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五代后唐于成五年,因治理盂溪水患乐安县改名永安县。人们以此希望永保*安。仙居建县于公元347年,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赵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命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立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境内有距今约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下汤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仙居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全县总面积为1992*方公里。行政区划:7镇1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72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6。1万,常住人口36。77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185人/*方公里。汉族约占99%,土著少数民族有畲族等。

  仙居山川叠翠,风光旖旎,以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文化史迹遍布全境。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现有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26处,现已收藏文物器件2000多件。有朱熹讲学过的桐江书院;还有高迁古民居及宋窑遗址等。宋张君房的《云笈签》天宫地府图中,把括苍洞、麻姑洞、丹霞洞分别列为道家第十洞天、第二十八小洞天、第十福地。东汉兴*元年(194年)兴建的石头禅院(今名大兴寺)为台州第一个寺院,寺外有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晋代摩崖石刻“佛”字。历代人才辈出,唐代著名诗人项斯,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历代流传逢人“说项”经典佳话。宋代名臣吴芾敢直谏秦桧卖国专权,遭贬后,著《湖山集》被收于《四库全书》。元代著名鉴藏家柯九思,深得元文宗赏识,在元代艺术史和鉴藏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吴时来敢直谏严嵩,颇有政声。晚唐有著名诗人项斯;宋代食用菌专家陈仁玉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菌谱》;为世界最早的食用菌专著。元代大画家奎章阁监书博士柯九思善诗文、工书画,时人称为“三绝”;现代出了玻璃雕花大师吴子熊、书法家徐子久等。

  仙居长期的民间文化活动,如卷地龙、长板龙、跳跳马、叠罗汉,以及各类民歌小调久传不衰。*年挖掘、整修、创新的有:长板龙灯、“退弹虾”、长旗灯、水口山卷地龙、五狮挪球,参加台州市民间艺术大赛获金奖、银奖殊荣;仙居无骨针刺花灯,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并被专家们称为“中华瑰宝”、“中华第一灯”。20xx年6月*授牌仙居县为“*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有填补*东南空白、具有重大考究价值的春秋时期广度古越族文字和汉代朱溪岩画;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照明路灯——石柱灯;有至今尚未破译的国内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皤滩古镇更是一个罕见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致,保存完整,有“江南第一古镇”、“华东第一古街(龙型)”、“*唐宋元明清时代的民俗民居活标本”之称。景星风景区于20xx年9月14日对外开放。总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的景星岩风景区20xx年5月17日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仙居城西27公里处,总而积27。3*方公里,海拔742米,与神仙居景区相邻。景星岩整座山体南北长而东西狭,首尾昂起,象一艘巨型的大轮船停泊于此,两台高速电梯将您直送景区鬼斧神功的奇峰峭壁,使得仙台鹿颈亭、响铃岩、神龟探月等景点更加维妙维肖,绮丽如画的翠竹秀林构成了这里奇特景观。景星岩景区不仅自然景观秀丽,同时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及灿烂的历史文化,唐代以来就有宏大的净居寺,全国罕见的和尚圆寂塔,集日月星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读书堂等名胜古迹源远流长。开发后的景星岩建有全世界高山上最长的望月长廊(2廊5廊8廊米),典雅幽静的望月楼、梦月楼、奔月楼(客房),古色古香的醉月楼(餐厅),另有诗意的休闲中心,风情无限的颂月场(娱乐),景星岩景区是旅游、休闲、度假、会议的最佳去处。

  高速电梯:登景星岩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乘观光电梯直达山顶;二是步行从十八盘上山。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乘电梯上山。这台高速观光电梯从竖井式的山洞中起降,下半部隐入洞中,上半部凌空突现,只需要45秒就可将您送达128米高的山坡。当您登上山顶,古人那"可上九天揽月"的情思梦想即可缩短时空距离,星移斗转,定能激起您的美好遐思。这座海拔742米的山体,横空出世、鹤立众山,总面积27。3*方公里,具有典型的流纹岩地貌特征,历来就是仙居著名的旅游胜地。"景星望月",人们登高赏月如遇晴朗天际,但见皓月当空,横卧苍穹,旁有铜镜般似的映月池将天上明月倒映水面,山风吹来,碧波轻泛涟漪,水天一色,令人吧为观止,从古到今一直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赏月。

  飞马迎客:山顶到了,下了电梯,先来欣赏远景,站在望月长廊的一侧,远眺对面山势,只见一匹展翅欲飞的骏马正向我们奔来,这就是景星岩作景之一的"飞马迎客",对各位的到来,这匹马正扑腾着双翅,表示热忱的欢迎。游客们我们景星岩风景名胜区建设完工,正式迎客是在二00二年九月十四日,这一年是家历壬午年,即十二生肖中马年,于是"飞马迎客"就有了双重意义。神仙洞:神奇的神仙洞:冬天天山顶其它地方冰天雪地,洞口却温暖异常,无半点霜冰。距洞口几百米外就看见热风洞口热气腾腾、烟雾弥漫。有人说是神仙在下面烧饭,只是水蒸气常年往上升,不妨伸手感受一下,带点仙气回去。

  百兽共鸣:那边绵险峻的群山恰似各类神兽在仰天长啸,这一景称之为"百兽共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神兽中有昂首回望的万年龟;有展翅欲气的雄鹰;有一对情意绵绵的鸳鸯;有展开翅膀奔驰的天马等等。

  凉风洞:站在这里,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也感觉丝丝凉意,他细听的话可听到水滴嗒滴嗒的声音,这就是凉风洞。原来凉风洞庭湖是一条北端开口,南端封闭的岩不断裂带,由于和南面洞口相连,常年茂林修竹掩盖洞口气温较低,加上裂隙中水的冷却作用,冷风从裂隙往上吹,炎热的夏天给人丝丝凉意。

  响铃岩:这是一座高百余米,由三座悬崖形成一条宽不足一米的纵深沟壑。响铃岩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将石关投进山壑之中击撞左右碉壁,"铃声"震荡、余音叮当,至上下声音达半分钏之久,因而当地人将其称之为"响铃岩",游客们到了景星岩,都会在这响铃岩上拿起两块石头扔上一扔,而且扔的方法又不一样。前一块是用右手举起使劲扔,后一块则是放左手心慢慢扔,为什么呢?因为前一块代表晦气、烦恼,所以要狠狠地扔;后一块则代表心愿,你心想什么,这块石头扔出后今后一定会如愿得到从今后会吉祥如意,所以要慎重地轻投。所以响铃岩也叫"洗心谷",只扔上这么两面三刀块石头,你就会觉的心旷神怡、豁然开朗,大家不妨试试,之投石取响之乐事,真可谓;左右碰壁谁说便是苦恼之事,投石闻声你听且不乐趣无穷。

  醉月楼:西南面这座古今结合的大楼就是"醉月楼"。醉月楼是游客用餐的地方,这里的包厢按大酒店规格设计建造。一,二楼大餐厅宽敞明亮,这里的菜肴由高级厨师掌厨,色香味俱全。这里的菜有仙居地方特色的土菜,如萌干菜,三黄鸡等,到时请大家来这里品尝我们仙居有名"山里菜"。左侧,这一小巧玲珑的白楼,便是景区内的奔月楼(住宿楼)。

  象鼻岩:站在观景台向下望去,只见一巨大岩体,中间突出,两侧微微凹陷酷似大象头部,由于其惟妙惟肖神似巨象,于是人们就把它称为"象鼻岩",这是景区的经典景点之一"神象守岩"。摄影爱好者只要将镜头对准它,按一下快门,就有一张好照片出来。在20xx年6月底全国报影大赛中,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从这里产生的。作品是雨后仙雾缭绕的神象守岩和响铃亭的绝妙组合像画家笔下的国画,美极了!

  摘星亭:来到摘星亭只见亭上楹联写道"登上不易无论无畏可摩星,揽月何难有志有为可折桂"。即褒扬了先贤,又激励了后人。摘星也喻意期盼后人向先贤努力学*,勇攀高峰,摘取桂冠,成为一颗耀眼闪烁的新星。读书堂:称它为堂,其实并非堂屋建筑,只是在一处凹进的岩壁上凿了石桌和石椅,上方悬崖突兀可遮风避雨,前方濒临千丈深渊,环境清幽,就是在这简陋险峻的地方,造就了历史上三大名人在此苦读养性,他们分别是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明朝的左都御史昊时来以及副都御史李一翰等。这里我要向各位特别介绍一下吴时来。吴时来是仙居白塔镇厚仁村人,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卒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最后官至左都御史,人称吴都堂(都察院长官)。吴时来幼年京试因病落弟,回家后,立即来到景星岩,子然而居,整整三年不下山,后下山赶考,终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级第。吴时来为官期间,最著名的是对抵抗倭寇,对内智斗奸臣。在仙居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吴时来智斗严嵩"的故事呢!吴时来虽然是封建时代的大官僚,但他那种"力除弊政忠心不渝,勇斥权奸矢志不移"的事迹,光照史册,广为流传,为历代民众所称颂。所以当地老百姓都会带正在求学的子女们来这里上香点烛,还让孩子们在吴时曾经坐过的地方坐上一坐,希望他们也能成为有识之士,国家的栋梁。这就是吴时来曾经坐过的地方,这位置还真奇怪,它的上面有块出来的岩石,像是一个龙头,据风水先生说:这个位置集日月星辰之灵气,又有龙头护顶,人们都称它为"状元椅"只要在这上面坐上一坐,求学的'学*将更进步,当官的必将官运亨通,经商的也将财源广进。各位游客,不妨坐上一试,定将给你带来好运,顺便大家可以一下这里的风景窗,别有一番构意。

  这里有几个有关吴时来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讲他"抗倭卫国建功"。嘉靖三十二年(即1553年),吴时来担任上海淞江推官,推官秩正七品,是掌理刑狱的职位。那年倭寇犯淞,大兵压境,居住城外的百姓大批拥进城里。许多官吏提出关闭城门,阻止百姓进城,以便减轻城内负担。吴时来力排众议,说:"城外非吾民耶",大开城门让百姓入城避难,并组织兵马坚守城池,多次打退倭寇进攻。他分析倭寇久攻不下,肯定持攻嘉兴,于是密令吴江县令,决湖(太湖)放水,使倭寇阻于水中,吴时来亲率伏年兵,乘胜追击,在王江泾、沈家庄两个地方斩了倭寇数千首级,其余统统入江中淹死。这是明史记载(吴时来)的"王江泾、沈家庄"大捷。第二个故事题目叫"富贵可如此图耶"王江泾、沈庄大捷后,吴时来名声大震,奸臣严嵩干16子赵文华巡视江南,召见吴时来,吴时来参拜赵文华,见他傲气十足,端坐在上下回礼,转身就走,赵文华大怒,立即"遗骑回荐章"改荐他人。事后有人对吴时来说,赵文华现在是朝迁重臣,有权有势,别人千方百计拍马附和高攀他都攀下上,今天赵总督主动提携你,你却转身就走,只要稍妒忍一时,你荣华富贵终身享不尽。吴时来说:"富贵可如此图耶"。梦月楼:对面有一小山丘,形状宛如寺院里的和尚们敲击的木鱼,于是人们便把它称为"木鱼山"。净居寺大雄宝殿的东侧是梦月楼,晚上住在那里,祖先和神灵托梦,据传十分灵验,想圆梦的人晚上住这里定能梦想成真。

  净居寺:景星岩不仅是读书胜地,更是佛门净地,参加完读书堂,请大家向东前进数百步,去参拜一下"净居寺"、"胡公庙"遗迹。站在这里看,以净居寺为中心,周围山峰,东西两侧是扶手,南是靠背山,北面是*台和木钱山。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这恰是皇帝坐过的金交椅,净居寺正好座落在这金交椅的腹心,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故唐宋以来,寺院香火十分旺盛,求签问卦更是非常灵验。这座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就是净居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中间这尊佛像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答摩·悉达多,29岁时深感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舍弃王室生活,出家修行。经过六年苦修,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子弟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两侧的塑像分别是佛祖十大弟子中的其中二位,年长的是释迦牟尼的第四个弟子摩诃迦叶,他是"头陀第一"即苦修行修得最好的,是"苦"象征。年青的是释迦牟尼第9个弟子阿难陀,他是"头陀第一",即记忆力最好,同时他也是欢喜、庄喜、无染的代表。有诗赞美阿难陀说:"面如净满月,眼若春莲华,能令人心服,见者大欢喜。"也就是说:信徒们有各种美好的愿望,都要多多参拜阿难陀了。周围便是我们熟悉的十八罗汉,是根据玄奘所译《法住记》中所说的,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前往人间普济众生,加上降龙和伏虎罗汉,合称十八罗汉。

  瞭望亭:这里地势高峻,三面旷远,下临绝壁,站此处,是否会产生一种"脚下起祥云,到此处应带几份仙气,眼前望而却步大地坐定后遂生一片激情"的感受呢?的确我们极目远眺,方圆十*方公里的村镇、湖泊、溪流一览无余,天气晴朗的时刻,还隐约可见25公里外仙居县城的龙皇山顶电视塔及塔山的福应塔,真是:极目神州若大乾坤撑半壁,荡胸填海无风月边倚一亭。鸟瞰山脚那个下塘村,我们看到的是明清古民居,它由众多的四合院一座连着一座相互联结在一起,下雨天从一个门进去可以走遍所有的房子而不淋一滴雨,我们从上往下看,那多像一个迷宫,匠心独运,令人赞叹!现在让我们极目遥望对面的山顶,像不像雕塑大师精心制作的艺术长廊,那千年神龟、飞马迎客、鸳鸯戏水、雄鹰展翅、状元书卷、笔架峰……精雅别致,惟妙惟肖,多像到了举世罕见的艺术宝库。

  其它景点:永安溪漂流河段总行程7.68公里,以仙居土产的特制竹筏作为工具。“小小竹排溪中游,巍巍青山*走”。永安溪漂流配置歌手导游,为全国漂流首创,被媒体誉为“竹筏上的刘三姐”。

  皤滩古镇:经过了千年的风云,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居,以及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皤滩文化底蕴深厚,还有曾获得*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针刺无骨花灯。该灯在唐朝时即被送选皇宫作为宫灯,仙居也因此于20xx年被*授予“*民间艺术(花灯)之乡”。

  仙居原始森林:即仙居淡竹俞坑自然保护区。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4.5%,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60科、649属、144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有7种,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衫,二级保护的有长叶榧、香果树、毛红椿等;珍稀植物有入角莲、短萼黄莲、厚朴、刺叶栎、青钱柳、浙江楠等。共有脊椎动物25目、64科、26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4种,有26种鸟类、9类兽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区内阔叶林是目前括苍山系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被专家誉为浙江省罕见的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

  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南峰眺艇、石龙霖雨、景星望月、水帘瀑布、麻姑积雪、锦凤冲霄和苍岭丹枫合称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系晨景,景星望月为夜景;麻姑积雪为冬景,苍岭丹枫、景星望月为秋景,石龙霖雨、水帘瀑布属夏景,东岭晓春属春景。晨有晨色,夜有夜景,四时八节,各展风姿。“仙居八景”实是造物主给仙居大地的巧妙安排。

  仙居主要特产:

  1、仙居三黄鸡:仙居三黄鸡又名仙居鸡,浙江省优良蛋用型鸡种之一。主产于仙居县。特征是,体形结实,体态匀称,小巧玲珑;羽毛紧密,尾羽高翘;颈细长,背*直,翅紧贴。性活泼,觅食力强,较早熟,产蛋多。经测定,最好个体年产蛋高达269枚。肉可食用,毛可综合利用。

  2、仙居杨梅:仙居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1994年6月,*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品尝后,亲笔题写了“仙梅”二字。在‘99*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仙”牌仙居杨梅被评为“名牌产品”,不仅远销大江南北,还直闯俄罗斯等国际市场。为了不断提高仙居杨梅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县全面实施“杨梅梯度开发”工程,利用海拔高差来拉长杨梅的采收期。在低山、低丘上发展早熟的荸荠种杨梅,6月中旬就成熟上市,在中高山区发展东魁杨梅等晚熟品种,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将杨梅采收期延长到2个多月。经与上海、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究单位联合开发保鲜技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情况下,保鲜期延长10天以上。

  3、仙居蜜梨:“仙绿”牌仙居蜜梨产于风光秀丽、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浙江省仙居县。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是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最佳区域之一。

  仙居蜜梨是从台湾引种的日本梨良种,果实外形美观、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经国家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1998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银奖,1999年在99*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4、仙居板栗:仙居板栗种植面积5余万亩,年产量500余吨,是当地山区农民的一大主要产业。仙居板栗以魁栗、毛板红及部分地方良种为主体,“仙绿”牌魁栗,1998年度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

  5、仙居猕猴桃:仙居为全省12个猕猴桃基地县之一。野生果品资源分布广泛,人工栽植始于1985年,主要品种有海沃特、阿里林和中华猕猴桃等。

  6、仙居黄花菜:产于浙江省仙居县。地处浙南丘陵山区,土壤以沙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其种植黄花菜已达300余年,传统优良品种为仙居花,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根系发达,耐旱、耐瘠,适宜山地种植,具有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等特点。其植株粗甜而香,条形 粗壮,质量上乘。销于国内一些省市。

  仙居八大碗:仙居有着非常淳朴、地道的农家土菜系列比如:仙居大脸豆腐、蜜汁红薯、永安溪溪鱼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久负盛名的“仙居八大碗”让人叹为食之。“八大碗”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搭配科学,口味纯正,是仙居百姓喜事、请客必用的传统大餐。传说古时八仙过海大战龙王之后,在回神仙居的路上,只见邻村皤滩鼓乐喧天、张灯结彩,遂降祥云去凑热闹,原来是村中首富吴员外嫁女,八仙当时兴起,一人做了一道好菜(即采荷莲子、湘子海参、钟离翻碗肉、国舅泡鲞、洞宾大鱼、铁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国老豆腐)以示庆贺。不久,仙居百姓都把吃饭用的四方桌改称为八仙桌,婚宴上都用上八仙的八样拿手菜,并尊称为八大碗。

  仙居传统“八大碗”历来是仙居民间招待宾朋的正统菜谱,它选料地道,制作讲究,排列严谨,适用广泛,文化渊源深远,是仙居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典。“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上四碗分别为:莲子(或白扁豆)、海参(或肉参)、鱼胶即鱼瓢(或敲肉)、翻碗肉;下四碗分别为:笋(或茭白、笋干)、炒肉(即豆腐条炒**或香菇)、羊肉(或墨鱼丝)、大杂烩(也称肠什即猪肚、猪肠等加豆腐:切成不规则形状)。具有仙居特色的泡鲞和肉皮泡在“八大碗”之外,菜肴上齐后用青菜洗口。八大碗的上菜很有讲究,因为是喜庆专用,首先上来的是莲子和海参,象征着连子边孙。其次刚是大鱼与翻碗肉,说的是大鱼大肉,联上前面两碗,则为年年有余。接下去四碗分别为泡鲞、敲敲肉、在脸豆腐和肉皮泡,分别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称仙居传统菜谱为“八大碗”,寓意吉祥,“八”在*文化中为吉祥之数。*的古典文化中以阴阳、五行、八卦为纲,从而在后天八卦中延生出第八卦为坤(≡≡),坤为地、为母、为牛、为众多,又加上“八”是偶数中的最大数,所以寓意出众多的吉祥之说。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塑造出具有多方代表的“八仙”,吃饭的桌称为“八仙桌”,正方形,边长三尺六

  (鲁班尺)即1公尺,坐的四条凳长四尺(鲁班尺)称四尺凳,每方坐二人,共座八人,上一*菜“八大碗”,上十六至二十四个菜,民间统称“八大八细”。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3)

——龙游石窟导游词优选【5】份

  龙游石窟导游词 1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石窟现已开发出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

  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方米左右,呈*正方形,地面*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二号谜窟

  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方米,也*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该谜窟光线较充足。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

  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整,面积约20xx*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五号谜窟

  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龙游石窟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龙游石窟,遥相呼应,而名声鹤起。

  龙游石窟导游词 2

  浙江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的龙游县小南海镇,历史上是风景名胜区倚邻分景秀丽的小南海分景区。1992年,世代传说的“无底塘”在四位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又一个世界奇观----龙游石窟横空出世了。

  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至3000*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倒斗型”,洞内均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的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义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走进石窟,宛如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石窟现已开发出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方米左右,呈*正方形,地面*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二号谜窟: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方米,也*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该谜窟光线较充足。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整,面积约2000*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五号谜窟: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

  龙游石窟导游词 3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车程。

  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__的千古之谜。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这一偶然发现,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龙游石窟导游词 4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石窟现已开发出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

  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方米左右,呈*正方形,地面*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二号谜窟

  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方米,也*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该谜窟光线较充足。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

  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整,面积约20xx*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五号谜窟

  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龙游石窟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龙游石窟,遥相呼应,而名声鹤起。

  龙游石窟导游词 5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4)

——龙门石窟导游词12篇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化进程,*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01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4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龙门石窟是*古代封建*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大家好!我叫冰冰,是开心旅游团的一名导游,欢迎大家的到来。大家都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实际上洛阳还有一处人人都知道,家家都晓得的地方,那就是洛阳的龙门石窟!今天,我就来带领大家去龙门石窟看一看,但愿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满意。

  游客们,现在展现在你们面前的就是龙门石窟了。大家请看:中间的就是主像卢舍,像高17。14米,规模之大居龙门石窟所有造像之首

  请大家看,右边那里有5个佛像,左边也有5个佛像,这些佛像都没有卢舍高大龙门石窟导游词300字四年级作文。大家有谁知道龙门石窟开凿于哪一年呢?没人知道呀!呵呵,龙门石窟于魏太和十二年(488)开凿古阳洞开始的。

  大家现在一定想更*距离地欣赏她的雄伟和神奇吧?好,给大家留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两个小时后在此集合。请大家注意:不要攀爬佛像!不要乱扔垃圾!更不要乱涂乱画!请大家注意安全!两个小时后在再见。

  ……今天的旅行结束了,朋友们,再见。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现在我们就在龙门的入口,不要心急,我们立刻就进去领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它们详实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龙门石窟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慕名而来。

  龙门石窟位于*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远远看过去,石窟安静伫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静静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会感到从未有过的*静。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宾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大概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我们沿着栈道继续前行,会经过珍珠泉、万佛洞、药方洞(内有许多济世药方)、莲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莲花洞为特殊。莲花洞是继宾阳三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据说,人大会堂的顶灯就是仿它而做。这里除了大佛造型细腻外,最大的看点是南北它是龙门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

  好了,我们现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的精华部分。或许你们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现在让我们走*它,亲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这里远远可以看到那边人很多,我们还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 而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风格。它长宽各30余米。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看!这个就是远处看到的卢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约17米,丰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双眼,稍稍向下俯视,目光正好与朝拜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它的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微露笑意,形象庄严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这尊主佛却被女性化,传说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对云岗石窟,看过龙门后我们都明显感觉云岗石窟佛像雕刻线条古朴粗犷,龙门则精致细腻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线条清晰,给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觉。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尽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当然,除了欣赏卢舍那佛像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旁边的那些同样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这些,都同样雕刻得十分传神的。同样能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好,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就到龙门石窟历史最悠久的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始*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华的部分,让我们*距离接触石窟,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就像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洞,一进来就可以感受它浓厚的贵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风格。像在这道墙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石窟的每一处都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不容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参观一下石窟,到晚上我们还要欣赏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让我们吃完晚饭就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请看,石窟晚上看过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来是非常现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满了神秘感。进去里面看,灯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灵光?这些金色的灯光把佛像衬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好了,龙门石窟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充满了感慨,觉得真是不枉此行。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来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谢谢。

各位团员:

  大家好!

  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xxx。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先为大家大概地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

  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跟我来。看,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这个石窟好大,让我们*距离看看。瞧,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大家会看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那样子生动极了。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的,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xx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那样子你看了也会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刚力士在怒视着偷盗他的贼人,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龙门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这是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而洞口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在宾阳洞南边的是万佛洞。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王文喆,这次由我来带领大家来游览龙门石窟。请游客们在那里不能乱扔垃圾,不能乱写乱画,也不要乱跑。

  龙门石窟是在20xx年11月30日被列为世界遗产,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湖水,周围青山苍翠,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这个孩子谁知一声未了,孩子照着母亲说的做,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象生辉。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好了朋友们,龙门石窟已经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您的物品随我下车,去参观河南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亲爱的游客们

  今天有幸陪大家一道参观龙门石窟,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位于中原地带的九朝之都洛阳。龙门石窟就在距洛阳南十二公里之处,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20xx年11月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南北长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1300多个石佛。现在我们来到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米。奉先寺的不*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这尊佛像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它和奉先寺的雕像群行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龙门石窟的另一个著名洞窟------宾阳洞。洞内有11尊大佛,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通直;有的高鼻大眼;体态端详;有的形态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发动佛洞。

  参观过了宾阳洞,我们再去南边的万佛洞看看,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有15000多尊,洞中佛像也是姿态不一,神态各异,十分传神······

  哦,龙门石窟不知不觉就参观完了,我也不多说了,大家有时间去看看,谢谢大家。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神奇的龙门石窟。我叫何懿,我会陪伴大家一起游览龙门石窟,一起体验游览的乐趣。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5公里处。那里青山耸翠,东西对峙,伊水汪洋,造像密布在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年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诸朝500余年大规模营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水*峭壁上,南北长达11公里余。据1962年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2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2600块左右,佛塔40余座。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龙门石窟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东方雕塑的典型。特别是石窟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圣果凌空飞舞,或奏乐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态轻盈,神情优雅,令人叹为观止。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5)

——云岗石窟导游词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姓詹,大家可以叫我詹导游。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岗石窟。云岗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现在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岗石窟。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岗石窟的山门,云岗石窟依山开凿,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云岗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魄力最为雄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厚多采, 华丽瑰奇,是云岗艺术的精髓。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昙曜五窟。

  第五窟 位于云岗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岗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美好。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修建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 窟*面*方形,中心是一个衔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划雄伟,雕饰华丽,技法精辟,是云岗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彩绘后的五个洞窟异常华丽,五彩斑斓,被人称为五华洞。五华洞分为两组,分别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

  各位,大家面前就是西区第16、17、18、19、20号洞窟,这5个洞窟宏伟壮观,场面开阔,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昙曜负责开凿,*惯称:昙曜五窟。

  各位,云岗石窟的导游暂时告一段落。通过游览云岗石窟,大家或许对石窟寺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一点兴趣。愿这次游玩能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回忆。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岗石窟。请大家在参观示意图前稍事停留,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岗石窟的概况。云岗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

  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岗,故名云岗石窟。我国新疆*尔自治区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

  好了,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去看因雕刻技术精湛,雕刻内容丰富而被称为第一伟窟的第六窟。大家可以回忆第五窟的风格来对比参观。其窟*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环绕塔柱下层四周和东南西三壁的中心,工匠们精心雕刻33幅表现释迦牟尼的故事。这是*现在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点没有雕刻的空间,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玲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窟中石雕造像有3000多尊,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加佛母洞。也可以说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氏开凿的祈福洞。

  第六窟的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代表了北魏传统石刻艺术的最高境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孝文帝时期开凿双窟?而且洞窟风格截然不同?这其实和北魏的历史有关系,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着千佛袈裟的释迦立佛,之所以称之为千佛袈裟,是因为袈裟上刻有无数的小佛像,属世界罕见。那么这尊佛像有什么内涵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它左手将袈裟扶在胸口,手势呈忏悔状,给人深思忏悔之感,其实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焘,他曾经灭过佛法,但昙曜考虑到他完成了北魏统一大业,合情合理地设计出此千古独有的.造像,第18窟也是有唯一笑佛的石窟。

  来到第20窟前,我们看到的是云岗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它是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发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关于他有两种说法,可以说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昙曜为报答知遇之恩而造。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佛的化身。

  好了,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行观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同市。大同位于太原盆地北端,是国家级历史名城。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云岗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现在咱们参观的云岗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那么同时在2001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岗石窟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好了朋友们,现在大家就随我进入云岗石窟的山门,在我身后的便是云岗石窟的参观示意图。

  云岗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富丽瑰奇,是云岗艺术的精华。

  石窟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岗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我们去的时候由于9到13窟在维修,于是我们就直接来到了16窟。

  第十八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十九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岗第二大造像。

  第二十窟为露天造像,也是最震撼我的一个。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岗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佛像的微笑更是威严,仿佛在警示着一千年来的后人们。

  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岗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6)

——龙门石窟导游词 (菁华6篇)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现在我们就在龙门的入口,不要心急,我们立刻就进去领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20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它们详实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龙门石窟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慕名而来。

  龙门石窟位于*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远远看过去,石窟安静伫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静静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会感到从未有过的*静。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2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宾阳洞,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大概公元386~520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0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我们沿着栈道继续前行,会经过珍珠泉、万佛洞、药方洞(内有许多济世药方)、莲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莲花洞为特殊。莲花洞是继宾阳三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0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据说,人大会堂的顶灯就是仿它而做。这里除了大佛造型细腻外,最大的看点是南北它是龙门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好了,我们现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的精华部分。或许你们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现在让我们走*它,亲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这里远远可以看到那边人很多,我们还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而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风格。它长宽各30余米。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看!这个就是远处看到的卢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约17米,丰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双眼,稍稍向下俯视,目光正好与朝拜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它的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微露笑意,形象庄严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这尊主佛却被女性化,传说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对云岗石窟,看过龙门后我们都明显感觉云岗石窟佛像雕刻线条古朴粗犷,龙门则精致细腻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线条清晰,给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觉。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尽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当然,除了欣赏卢舍那佛像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旁边的那些同样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这些,都同样雕刻得十分传神的。同样能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好,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就到龙门石窟历史最悠久的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始*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华的部分,让我们*距离接触石窟,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就像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洞,一进来就可以感受它浓厚的贵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风格。像在这道墙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石窟的每一处都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不容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参观一下石窟,到晚上我们还要欣赏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让我们吃完晚饭就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请看,石窟晚上看过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来是非常现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满了神秘感。进去里面看,灯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灵光?这些金色的灯光把佛像衬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好了,龙门石窟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充满了感慨,觉得真是不枉此行。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来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谢谢。

亲爱的游客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龙门石窟,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位于中原地带的“九朝之都”———洛阳。而龙门石窟在距洛阳南十二公里之处,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

  现在从我们眼前流过的是奔腾的伊水。桥上有*同志亲笔所题的刚劲有力的“龙门”两字,它标志着龙门已回到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们现在已经进了千佛洞。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抬头望洞顶,那一个个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缭乱。

  千佛洞已参观完,我们现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洞顺水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磷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现在大家又望见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哗哗地流淌着,好像在憧憬着未来,由仿佛在说:朋友们,努力学*,将来为祖国建设出成千上万驰名中外的现代化“龙门”吧!

  关于龙门石窟的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光临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黄钧,大家可以叫我小黄,很高兴为大家服务。现在我带大家去龙门石窟游览,跟我来吧!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处,是我国的5A级景区,与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称为我国三大石窟,20xx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471年—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个,佛像97000余尊。

  现在,我们来到了奉先寺。看!这里有九座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如弯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地凝视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容。

  各位游客们,这里就是古阳洞了。传说,老子曾在这儿炼丹,所以古阳洞又称老子洞。古阳洞是由天然的石灰岩开凿成的。主佛为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坐在方台上。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地去游览龙门石窟,记得要时刻保护文物哟!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胡妍。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就坐落在伊河*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营造时长达400余年,在这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风秀骨、还可以看到唐朝的丰腴之美,龙门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堪称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塔70余座,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其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朝诸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我国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这样描绘过石窟艺术: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艺术,一千年始终活着,脉络相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种状阔的生活。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石窟中其实最为磅礴,艺术最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尊大佛呢就是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文音译,意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您有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零不整刚好是17。14米呢?这是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级佛徒”那么再让我们我们来看看17.14,它有一个十,意为十全十美;14含有2个七在加上第一个七,就是3个七,拥有3个7的卢舍那大佛是无限大,无限宽大,功德圆满的。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是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做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如月,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风之感,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儒家思想在佛教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汉化的过程,因此*的佛教艺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佛教艺术的最高典范。”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各位游客:

  大家好!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洛阳,我是这次洛阳之行的蔡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游览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出口处,距市区12。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地处伊河*,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距今1500多年。伊河*的山都是石灰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适合艺术造像,利于保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龛,石像沿伊水*排列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在这里大约参观2小时,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最大的卢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层楼高。最小的佛像仅2厘米,和指甲一样大。一个个佛像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有的坐在莲花宝座上,有的面带微笑导游词,有的怒目圆睁导游词、脚踏夜叉。

  游客朋友们,我先介绍到这里,大家自由活动,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老人和小孩,11点30分我们在这里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