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

首页 / 导游词 / |

  留园导游词 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的园林--留园。田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国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所谓全国的四大名园,是1961年3月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园又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范例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个园林占地30多亩。

  那么,这座园林为什么叫“留园”呢?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当于哥白尼、布鲁诺生活的年代。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东园很有帮助。因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为太仆寺卿,相当于从***的高级官员升到交通部的部长。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在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的田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刘,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刘家花园”。光绪年间,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废园,盛旭人精通医道,原在常州开国药店,经李鸿章介绍,献丹药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兴之下,就把台湾海峡的钓鱼等三座小岛赏给盛家种药草,因而盛家很有钱。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到绿荫轩)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留园导游词 2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中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

  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留园导游词 3

  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所以叫做“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前面的墙上好像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还我读书处”便是主人的书房,不过,它在揖峰轩的后边。

  (站在鸳鸯厅前)

  揖峰轩东边的这座大型的厅堂,就是留园著名的鸳鸯厅,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额“东山丝竹”四个字。为什么叫“东山丝竹”呢?是不是刘恕是东山人的缘故呢?这几个字也说明了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主题的重要性。其实,“东山”也有一个典故,《晋书》上讲,谢安在浙江东山隐居,朝廷几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动心。所以后人就用“东山”或“东山高卧”指代隐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天井外边原来是盛家的戏厅,在这里听戏品曲,好不惬意!置身于此,能说园主不是“东山高卧”吗?

  而这“鸳鸯厅”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鸳鸯本是水鸟名,因为它们雌雄偶居总不分离,所以中国民俗中常把配对的事物用“鸳鸯”称之。大家请随我一起来看看鸳鸯厅有哪些特点。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大家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厅,北边是男厅。那么,有人就会问了,男厅、女厅怎么区分呢?过去,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来比较一下,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方,且精雕细刻;而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饰,就连地面上的方砖男厅的都比女厅的大。如果还分不清的话,大家不妨看一看,哪边的风景漂亮那边就是男厅,这儿当然是朝冠云峰这边风景好了。除了“鸳鸯厅”名字外,它还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银杏屏门上的这篇《冠云峰赞》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写的,还有全景图后的《留园记》也是俞樾写的,俞樾与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欢留园的山水景色,这些文章使得留园更加迷人。

  留园导游词 4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块石头就是举世闻名的“冠云峰”,“冠云峰”与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西湖的.“皱云峰”,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称。冠云峰是留园“三宝”之一,重5吨,高6.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假山湖石名峰。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即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喜欢造型奇特的石头,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贾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宋代书画家米芾被人称为“石痴”,他曾让人给石头穿上衣眼,摆上香案,与石头称兄道弟,他将太湖石特点归纳为瘦、皱、漏、透。大家不妨看一看冠云峰,瘦是说这块石头苗条修长;皱指石头的表面有花纹;漏指雨水不会积存在石头上,顺着孔隙很快就会流出来;透是说石头上有很多孔洞,玲珑剔透,这只不过是这些石头的一些外部特征。文人士大夫所以喜欢石头,更是把人的情感赋予石头,对石头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有人从瘦、皱、漏、透引申出来的顽、清、拙、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眼前的这块石头可有一番来历了,据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宋徽宗在东京修建“寿山艮岳”时,让朱�野锼�搜罗奇花异草、珍木怪石。朱�依�用手中的职权,巧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激起了浙江的方腊起义,苏州也发生了石生起义。宋朝的花石纲导致了国库空虚,政治腐败,很快就被金灭掉了。当时有两块有名的太湖石被称为“大小谢姑”,“小谢姑”没有来得及运走,后来被一位姓董的买了下来,他的女儿嫁给了徐家,将这块“小谢姑”作为嫁妆,改名为瑞云峰放在当时的东园里,留园也因为这块石头而更加出名。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将这块石头运到苏州织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十中,让皇帝玩赏,一直未搬回来。盛康买下留国后,总觉得留园没有瑞云峰就少了几分灵气。因此他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银两,终于寻到了另一块石头,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冠云峰,当时搬运它时,真可谓过河架桥,见山开路,房挡拆屋,据说这块石头也是花石纲的遗物。

  冠云峰西边的石头叫岫云峰,东边的石头叫瑞云峰,是当年盛氏寻到冠云峰后为了应景才这样布置的。后来,盛康的儿子盛宣怀还将他的三个孙女分别取名叫冠云、瑞云、岫云,为留园*添了一段佳话。冠云峰前面的池子叫浣云沼,冠云峰的倒影投落在清澈的池水中,似乎主人要用这池水来清洗冠云峰。实际上也就是说,做人也要向冠云峰一样,时时洗涤身上的“尘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自身修养的要求。池子里边种有睡莲,水池里边养有金鱼。冠云峰的北面有冠云楼,东面是冠云亭,还有冠云台、储云庵等几个建筑,当时主人为了烘托冠云峰的高大,有意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大家请看,这里周围的建筑有比冠云峰高的吗?

  留园导游词 5

  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所以叫做“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前面的墙上好像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还我读书处”便是主人的书房,不过,它在揖峰轩的后边。

  (站在鸳鸯厅前)

  揖峰轩东边的这座大型的厅堂,就是留园著名的鸳鸯厅,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额“东山丝竹”四个字。为什么叫“东山丝竹”呢?是不是刘恕是东山人的缘故呢?这几个字也说明了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主题的重要性。其实,“东山”也有一个典故,《晋书》上讲,谢安在浙江东山隐居,朝廷几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动心。所以后人就用“东山”或“东山高卧”指代隐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天井外边原来是盛家的戏厅,在这里听戏品曲,好不惬意!置身于此,能说园主不是“东山高卧”吗?

  而这“鸳鸯厅”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鸳鸯本是水鸟名,因为它们雌雄偶居总不分离,所以中国民俗中常把配对的事物用“鸳鸯”称之。大家请随我一起来看看鸳鸯厅有哪些特点。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大家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厅,北边是男厅。那么,有人就会问了,男厅、女厅怎么区分呢?过去,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来比较一下,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方,且精雕细刻;而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饰,就连地面上的方砖男厅的都比女厅的大。如果还分不清的话,大家不妨看一看,哪边的风景漂亮那边就是男厅,这儿当然是朝冠云峰这边风景好了。除了“鸳鸯厅”名字外,它还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银杏屏门上的这篇《冠云峰赞》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写的,还有全景图后的《留园记》也是俞樾写的,俞樾与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欢留园的山水景色,这些文章使得留园更加迷人。

  留园导游词 6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的园林——留园。田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国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所谓全国的四大名园,是1961年3月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园又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范例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个园林占地30多亩。

  那么,这座园林为什么叫“留园”呢?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当于哥白尼、布鲁诺生活的年代。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东园很有帮助。因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为太仆寺卿,相当于从***的高级官员升到交通部的部长。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在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的田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刘,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刘家花园”。光绪年间,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废园,盛旭人精通医道,原在常州开国药店,经李鸿章介绍,献丹药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兴之下,就把台湾海峡的钓鱼等三座小岛赏给盛家种药草,因而盛家很有钱。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留园导游词 7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留园导游词 8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留园导游词 9

  留园在古城苏州阊门外一条不算宽敞的老街上,圆门很小,颇不起眼,可进了大门,却是另一个世界。

  沿着曲廊向前走,每走几步即是一处风景,或是小巧的天井围住一片静谧的阳光;或是龟背竹在墙上画出摇曳的影子;太湖石点缀的花盆里栽种着不知名的灌木;典雅的古木疏影横斜遮在廊檐之上。就连尽头墙壁上的漏窗,也是形状各异,阳光从窗户洒进来,落在地上,同样是各不相同,原来,这里主人不会浪费任何一个地方。

  出了长廊,眼前豁然开朗。

  放眼望去,一大片绿色尽收眼底。岸边长满了高高的树木,载满了连片的垂柳,其间更是有数不清的花草。翠绿之中,连绵的奇峰异石装点着园子,玲珑俊秀,千变万化,然而又缺一不可。

  最美的要数中间这池湖水了,低头便是碧水荡漾。正值夏季,望向绿色的荷叶中,荷花仿佛一下子高高立起,绽放出了不一样的红色。这水像极了一面镜子,映着天、映着日、映着花草木石,湖外是留园,湖里是留园,唯有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留园。琵琶曲悄然奏起,微微抬头,老渔夫划着小舟徐行,船上一位女子边弹边唱,颇有穿越之感。

  湖水轻漾,水中的楼阁亭台跟着摇动起来,红红的小锦鲤穿过白墙青瓦,穿过假山绿林,绕过尖尖的檐角,又在荷花梗下捉起来迷藏。我想走*一点,却发现脚底的鹅卵石,竟然也有别样的景致,是鹤、是鱼、是花、是蝶,似乎每一块鹅卵石都是特地铺设的,让我不忍前行。罢了,它有它的乐。我也有我的趣啊。

  重归自然,寄情山水一直都是古代士大夫们追求的一种隐逸的生活。而留园正如它的名字,留住了大自然,留住了我的目光。我想。几百年前,园主也一定和我一样,携着一份“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心情,在这小小的园门内玩石种草、赏荷观鱼吧!

  留园导游词 10

  冠云楼下面北墙上的这块石头叫鱼化石,也是留园“三宝”之一。这块鱼化石呈薄片状,像云母一样层层剥开,上面有二十多条小鱼栩栩如生,头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有关鱼化石最早的记载,要算《山海经》了。当时人们对石头中的.鱼形图案无法解释,只好发挥想象力,把它想成是龙鱼、鳖鱼,想成神仙的坐骑。那么,鱼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专家考证,是在一亿四千多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将鱼虾掩埋凝结而成的。

  在我们的游览结束之前,大家不妨回过头来想一想,留园是不是到处都给我们一种古朴凝重的石文化感觉,那些用湖石、黄石堆叠的假山,营造了留园的山林气氛;那些湖石名峰,增添了留园传统艺术氛围;那些大理石座屏、鱼化石等,充满了清新而朴素的自然气息;那些墙壁上的书条石记录了留园的昔日风采,这些作品林林总总从具体到抽象,无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把园林比作“立体山水画”、“无声山水诗”、“综合艺术博物馆”。我想,通过对留园的游览观赏,大家一定会觉得这种评价是很贴切的吧。

  风风雨雨四百多年,留园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当时园主所期望的“名园长留天地间”,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繁荣富强的今天,方才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留园是苏州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讲解完了,谢谢大家!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阅读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1)

——江苏留园的导游词 (菁华3篇)

江苏留园的导游词1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到绿荫轩)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继续向前)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回过头来,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建筑是田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有句老话叫“心定自然凉”,在这个地方,你是否有一种“闻名心底凉”的感觉呢?

江苏留园的导游词2

  (走进曲廊)

  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进入可亭)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这条花街尽头就是远翠阁,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为什么叫“濠濮亭”呢?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庄子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庄子说:“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江苏留园的导游词3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到绿荫轩)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继续向前)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回过头来,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建筑是田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有句老话叫“心定自然凉”,在这个地方,你是否有一种“闻名心底凉”的感觉呢?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2)

——苏州留园导游词(五)份

  苏州留园导游词 1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地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地实廊与离墙地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地光线和地势地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地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地纽带,是一条天然地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地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地“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地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地“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地“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地“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地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地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地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地书条石就成了留园地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地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地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地湖石在桂花树地掩映下,显地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地香气。这里地“动”字用地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地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地。

  苏州留园导游词 2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苏州留园导游词 3

  苏州南部的留园,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儿风景秀丽神奇,素有“吴下名园之冠”之称。替假里我亲眼目睹了它的风姿。

  留园分为四个景点。中部山水见长。一座座奇山玲珑峻秀,有的像精雕细琢的香炉,有的如同层层叠叠的彩带,有的恰似含苞欲放的水仙……真是美极了!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像一面镜子,映着天,映着日,也映着奇山怪石;又似一个个顽皮的小孩不停地帐.山水相依,别有一番景致。

  东面以法塔庭院取胜。13层的镇山塔,犹如一柄巨剑,直刺天空,大有“刺破青天”之势。一座座小巧玲珑的庭院里,一件件建筑物、一个个装饰品雕刻精美,墙上、柱子上画着“龙风呈样”、“龙争虎斗”、“花鸟虫鱼,,等许多出自名人之手的壁画,真是栩栩如生。

  北部田园以怪石称奇。“哪叱闹海”“店僧取经”、“张飞威武”的形象,等等,特那是那块“孙悟空”的怪石,只见它手持金箍棒,围着虎皮,一对火眼金睛,抓耳挠腮地在盘算着捉拿妖怪的办法,形象逼真。

  西部的山林以古朴典雅著称。几幢古朴典雅的屋子,花草簇拥,富有野趣。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这儿游览、进餐。

  ·面对这一派奇迹般的园林风光,我不禁探深地赞叹道:“美啊,苏州留园!“

  苏州留园导游词 4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苏州留园导游词 5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3)

——留园的导游词优选【5】份

  留园的导游词 1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留园的导游词 2

  (走进曲廊)

  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进入可亭)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这条花街尽头就是远翠阁,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为什么叫“濠濮亭”呢?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庄子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庄子说:“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留园的导游词 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都知名的古典园林。

  在古老的苏州古城中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叫“留园”。它是古代帝王度假的场所,这儿鸟语花香、花红柳绿、亭台楼阁,在此人们会有身处画中的感觉。

  在一个风和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导游等人来到了这个世界闻名的园林,在留园里我似乎看见了古人为了建造这座工程巨大的园林付出的辛勤劳动。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留园的导游词 4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曲溪楼向右就可以进入了西楼,它位于五峰仙馆之西,所以叫“西楼”。它处于五峰仙馆和曲溪楼之间,为取得统一,东边采用木菱花装饰,在尺度和比例上与五峰仙馆相呼应,而西边做成粉墙漏窗和飞檐翼角与曲溪楼相呼应,起到了一个承接的作用。一过西楼,地*临水,清风吹来,这里便是清风池馆,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开,与濠濮亭、小蓬莱构成一个景区,不种荷花,池水明净,楼台倒影,环境十分幽雅。后面有“汲古得梗处”,意思是指打深井里的水要用长绳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学问,就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和下极大的功夫,含义深刻,令人深思。

  留园的东部是高低错落、曲折深邃的建筑群,这里是旧时园主生活起居和宴饮活动的场所,通过粉墙、走廊等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形成了重院叠户、庭院幽深的景致。

  (进入五峰仙馆)

  出清风池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前面的假山,这座假山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通过一排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中间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及远,按长幼尊卑,—一对应就坐。古时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抛头露面,里边的厅相对于外边的厅叫内厅,人们还将其夫人称为内子、内人、贤内助等,内厅也可以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候使唤。这个厅也被称作楠木厅,因为室内主要构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质地好,纹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为什么这儿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来日本兵曾将这里作为马厩,这些楠木柱下边被马啃坏了,建国后重修时只得用水泥补上,为了美观才用漆将其掩盖起来。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钓鱼是日本国土,这是没有根据的。当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国盛氏后人手中,这些楠木柱子正是当年日本侵华有力罪证。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不要让其重演。五峰仙馆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即大理石座屏、冠云峰和鱼化石。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宝大理石座屏,这座大理石画屏非常珍贵,石质好、石纹妙、尺寸大,仔细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这块大理石采于云南点苍山,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全国罕见。

  留园的导游词 5

  【门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地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地寿宫,即十三陵中地定陵。范仲淹地后代范允临是他地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地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地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地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地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地颐和园以及承德地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地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地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地。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地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地官僚所建地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地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地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地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地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地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地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地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地。在全景图地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地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地。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地《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地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地“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地。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地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地。为了避免造景上地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地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地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地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地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地“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地立体国画地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地单纯地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地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地话,那么这里地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地主要目地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地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地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地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地立体地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地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地,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地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地期望,保护好我们地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地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地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地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地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地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地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地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地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地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地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地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地同时,可使窗外地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地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地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地园景,随着游人脚步地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地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地同时,花窗本身地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地丰富墙面审美内容地效果。另外,在不同地光影照射下,花窗地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地落影,为古朴地园林*添了几份活泼地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地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地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地临水敞轩。它地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地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地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地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地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地处世哲学。这里地“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地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地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地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地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地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地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地“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地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地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地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地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地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地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地诗意来命名地。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地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地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地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地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地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地佳例。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地高与低地视觉差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地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地气势却远在水地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地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地拙政园中部地山与水在审美上地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地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地规制筑于水池地中央,但夺人眼目地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地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地一种道具。山成了水地陪衬,水地灵秀往往超过了山地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地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地实廊与离墙地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地光线和地势地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地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地纽带,是一条天然地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地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地“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地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地“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地“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地“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地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地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地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地书条石就成了留园地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地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地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地湖石在桂花树地掩映下,显地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地香气。这里地“动”字用地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地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地。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地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地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地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地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地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地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地灵璧石制成地。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地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地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地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地手法,使静止地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地大小,地理位置地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地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地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地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地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地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地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地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地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地功能外,还巧妙地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地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地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地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地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地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地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地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地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地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地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地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地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地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地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地方方面面。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4)

——家乡导游词(10)份

  我的家乡在同心县王团镇,最美的景色还是河湾里,今天,我给大家带着来看看我的家乡的河湾吧。大家可是把我叫杨导。

  我们来步行,在路上,站到高处看,只看到远处一片绿野,多么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再往里一看,只见一道河跨越在,田野和我们之间,当你来到了沙滩上,你用你的脚慢慢的踩着同一个地方,会看到那些泥会渐渐的软了。

  我们再走,到了一个水潭上,你会看到一条溪,没有通着,那条溪特别的清,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那条溪特别的静,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条溪特别的绿,绿的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

  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桥上,是用木头做的,人们在这条桥上,走过来走过去,特别的方便,这是多么和谐的一面呀,我们家乡的人太好了。

  我们来看一看孩子们的天堂吧——地道,这条地道出头差不多一只老虎能进去,人只能爬着进去,洞有一米高,差不多有50米,里面很恐怖,有好多的出口被封,让人难以找出东南西北,如不拿电灯肯定会迷路在里面,我和我的伙伴有时在这里玩。

  同学们这次游览的怎么样呀!是不是很愉快,很高兴呀,希望我们下次再来为大家导游。

  大家好!我是利津外滩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我叫赵博涵,你们可以叫我的笔名——雪瑟。

  各位游客,在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属于黄河三角洲上小有名气的景点。利津有着凤凰城的美誉,这儿的景点可不少,有凤凰广尝黄河外滩……

  利津的名吃也不少,水煎包、清蒸大闸蟹、油焖大龙虾。这些景点和小吃,我会向各位游客一一介绍。

  凤凰广场中央有一座大凤凰的雕塑,这只大凤凰寓意着幸福和希望。凤凰嘴里衔着一颗金光闪闪的金球,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文明的利津永远和谐和美好。

  凤凰广场还有音乐喷泉,每当夜幕降临,音乐响起时,音乐喷泉就会随着音乐舞动起来,水花四溅,来到音乐的高潮时,喷泉就像一根冲天柱似的冲上天空,给苍穹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

  黄河外滩有一片小树林,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绑上吊床,尽情享受这蓝天与大地的结合,畅游在童话般的世界。

  这里有波涛汹涌的黄河,远看黄河,河水在河面一起一伏的翻滚,河水一浪又一浪的翻过河面,像是老天爷一道道的皱纹。

  水煎包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你来过利津,不吃水煎包那就可惜了。刚出锅的水煎包,又香又脆,脆脆的皮,黄澄澄的,一看,就勾起了人的食欲。

  还有大闸蟹,清蒸大闸蟹可是咱们这里的一道美味,供大伙品尝。

  各位亲爱的旅客,还有几分钟就到站了,下车后,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保持清洁。也可以在喜欢的.景点拍照。好了,不多说了,祝各位旅途愉快!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来做我家乡的小导游,介绍我美丽的家乡!

  首先来到第一站,就是家乡前面刚睡醒的小河,开春了,小河里面的谁清澈见底,小河旁边有两排柳树,柳枝垂吊在水面上,好像在照镜子,又好像在召唤水中的鱼儿玩耍,柳树上面有几只鸟展翅高飞,柳树下面有几块青石板,村里的阿姨和奶奶都在这洗衣服,夏天,小朋友在这条河里捕鱼、捉虾,河水声、小朋友的欢笑声、微风声汇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小河里老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然后来到第二站,就是小河旁边的`山,山的顶部尖尖的,山里有很多小动物:小松鼠、鹿、小鸟……这些动物经常都会跟我玩捉迷藏。山里还有一片果树,等到了秋天,人们纷纷来摘果实,梨子黄黄的,远远望去,树上就像挂满了金子,山楂红红的,像小妹妹红红的脸蛋……

  最后来到第三站,就是我家乡的田野,秋天,稻谷成熟了,金黄黄的,远远望去,地上像铺满了金子,稻谷此起彼伏,天空中的小鸟喳喳地叫,好像在说:“丰收了!丰收了!”农民伯伯都来收割了。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美丽的家乡——安阳。很高兴认识大家并为大家服务,我是小导游郭越博,大家叫我小博好了。

  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上大下小的文峰塔、闻名世界的红旗渠、甲骨文的发源地殷墟、中国第一个文字博物馆、羑里城、岳飞庙、袁林等等。这里有许多特产:如内黄的大枣、滑县的道口烧鸡和老庙牛肉、林州市的山楂和核桃、马投涧的小米……这里还有数不胜数的风味小吃:像又辣又香的扁粉菜、酸酸的粉浆饭、外焦里嫩的烧灌肠、人见人爱的三不沾。这里还是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乡。这里可真是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我首先带领大家游览的是位于我们安阳市文峰路中段的文峰塔。该塔高38.65米,周长40米,五层八面,因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为安阳人所津津乐道,常作为向外地人“炫耀”的谈资。该塔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为国内外所罕见。

  塔身底层的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园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栩栩如生。大家请看,塔身上有许多浮雕,浮雕上的人物造型生动,神态逼真。每层檐角均悬有铜钟,微风徐来,叮当之声悦耳动听,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请大家随同我一起登塔。我们将沿着72级台阶盘旋上到塔顶,由于楼梯向上越来越陡,请大家注意安全。现在我们来到了塔顶*台。大家看,塔顶正中耸立着的是一座高达十米的宝瓶状塔刹。大家向远处眺望,安阳的美景尽收眼底。

  游览了文峰塔,我再带领大家去尝一尝我们安阳的美味小吃。我们安阳的风味小吃店可多啦!比如小吃一条街上的特色小吃一应俱全,能让你大饱口福。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扁粉菜。扁粉菜的特点是:精华在汤、营养在菜、口味在辣。

  扁粉菜特别注意汤的熬制,采用大骨头、猪板油加上三十余味中草药为主的独特配方,经数十道工序熬制而成。其汤肥而不腻,有油不见油,入口绵香厚醇、唇齿留香、余味悠长。其主菜以豆腐、时令青菜、猪血、扁粉菜条为主,是解毒清肠、补血美容、排毒养颜的理想食物。大家吃上一碗油滚滚、香喷喷、辣乎乎的扁粉菜,既有利于健康,又能让你辣得过瘾,真是一举数得。

  大家游览了安阳的名胜古迹,又品尝了风味小吃,是不是深深地爱上了我的家乡安阳呢?赶快带领您的亲朋好友,也来我们安阳游玩吧,我们热烈地欢迎你们!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东东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

  今天由我首次带大家去游览我的家乡广东惠东县*海镇的南门海。南门海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海,也是这片海域中最干净的一个海湾。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到处都是茂盛的大树,这些树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了,依然苍劲有力地守护着大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里的人们非常勤劳,每当太阳刚露出一点点笑脸的时候,他们就会赶到这里打紫菜。打紫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紫菜是生长在海浪拍打得到的岩石上,要想刮到紫菜,先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绑上结实的麻绳,另一个人则在岩石上面想尽一切办法把绳子固定好,甚至要把绳子绑在自己的身上,等海浪退下去的时候才能把下去打紫菜的人放下去。这时,打紫菜的人动作敏捷地把长在岩石上的紫菜刮下来装进篮子里,等潮水再次涌上来之前,上面的人立刻把绳子一拉,就把在下面打紫菜的人拉了上来。有时候潮来了,在上面固定绳子的人没来得及拉上在下面打紫菜的人,那个打紫菜的人就会被海水淹死。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甚至有时一年里会有好几个人为了打紫菜而被海水冲走。

  由此可见,紫菜是多么珍贵呀!它是人们用勤劳和勇敢,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现在是自由观景时间,大家可以去周围游玩,要注意安全,下午三点在这里集合。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我的家乡甲茶自然风景区观光游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甲茶风景区。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走进自然,亲*自然,不仅是古人的传统,也是现代人的渴望。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茶风景赛桂林。甲茶的.风景自然美如画,青山流水是绝佳。岸边翠竹配红花。水中碧波轻轻泛,清晰能见鱼和虾。坐上小船看景观,有如走进美画卷。看完甲茶之景观。

  相信你们一去忘复返。所以,今天就有请各位放松心情,随我一起融入到甲茶秀美的自然景色之中,感受纯粹的山水情趣。

  大家好,欢迎来到红色农场参观,我叫露露,姓周。这次我有幸担任大家这次旅游的导游,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难就请与我联系,我的电话号码是,就叫我小周吧!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美丽可爱的家乡——红色农场。

  我们现在来到了桔林。它的面积有3000亩,每年大约生产桔子5000吨,以每千克1·2元计算,这里单单桔子这一项,每年产值大约1千万元。

  离开桔林,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河边,小河清澈见底,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在骄阳的照射下,小河显得更加迷人。河底的小鱼真可爱真可爱。有的在水里吐泡泡,有的在水里一动不动,好像在产卵,有的在自由自在的游着。这里数量最多的鱼,就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黄叫鱼。

  接下来,我带你们去学校看看,那里有宽阔的操场、崭新的学生宿舍,温馨的教师宿舍楼、高大挺拔的教学楼,充满爱心的'园丁,和蔼可亲的教师、厨师,活泼可爱的同学。

  好了!我们今天的旅行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机会,希望大家再来红色农场细细游赏!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我的家乡甲茶自然风景区观光巡游。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著名遐迩的甲茶风景区。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走进自然,亲*自然,不仅是古人的传统,也是现代人的渴望。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茶风景赛桂林。甲茶的风景自然美如画,青山流水是绝佳。岸边翠竹配红花。水中碧波轻轻泛,清楚能见鱼和虾。坐上小船看景观,有如走进美画卷。看完甲茶之景观。

  信任你们一去忘复返。所以,今日就有请各位放松心情,随我一起融入到甲茶秀美的'自然景色之中,感受纯粹的山水情趣。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我们人杰地灵的霞客镇。

  这里为什么叫霞客镇呢?顾名思义,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还有一本书《徐霞客游记》。他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徐霞客通过亲身的考察,,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徐霞客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的都比最早研究的欧洲人早了一二百年以上。

  现在让我们走进徐霞客故居,了解更多关于霞客的故事。在正厅东南角的院墙内,有一棵罗汉松,据说是徐霞客少年时代亲手所移栽的罗汉松,这棵罗汉松代表了霞客“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理想。展厅墙壁上,贴满了徐霞客生前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和资料。眼花缭乱之余,发现靠墙的几张由玻璃围起的桌子上,还分别摆着一些岩溶标本,不用说,它们同样都是徐霞客的探索成果。这个长廊便是晴山堂石刻了,这里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前后262年间,84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的墓志铭,传、序、记等共90篇,石刻76块,是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

  我们这不仅有名胜古迹,还有非常好吃的家乡特产马蹄酥。它用面粉加入重油,重糖,赤豆沙,黑芝麻加工而成,形如同马蹄,故名马蹄酥。马蹄酥,始创于清代,因为受旗人文化的影响,做成马蹄形状。后来因为改革,才成了今天的菊花状。它,酥香松软、味甜油润、入口即化而且营养丰富,具有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的特点。所谓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马蹄酥真遗憾。

  祝大家在美丽的霞客镇旅游愉快。

  我的家乡南通,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旅客们,现在,我们便开始南通之旅吧!

  现在,我们正位于狼山脚下,狼山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之一,又称“江东第一山”。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出没,又传因山形像狼而得名。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成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山上风景十分美丽,有许多亭台楼阁。景区内还坐落着各具特色的马鞍山、剑山、军山、黄泥山,简称为“狼马见军王”。“五山”南邻长江,山水相依,风光绮丽,古迹众多,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5)

——广东导游词优选【10】份

  蓝月湾温泉*两万*方米,以热带海滨园林风光为基调,古榕、棕榈、翠竹、瀑 布及小桥流水、卵石小道构建成一个充满热带椰风的海滨 温泉休闲健身娱乐区。蓝月湾温泉包括一个大泡池、四个中泡池、三十多个风情各异的小泡池及大小游泳池各一个。蓝月湾温泉源自600多米地底深处,经地质矿产部广东省中心试验室专家检测,泉水水温43摄氏度,水质无色透明纯净,不受地表污染,富含偏硅酸,铜,锶,硒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神经性骨痛等多种疾病均有特殊疗效,在美容,减肥方面更是有显著功效,露天温泉区有SPA水疗区、石板温泉、蒸汽浴、贵宾房以及功能各异的大小温泉泡池三十六个,是一个都市人缓解压力,享受惬意人生的理想之地。

  蓝月湾温泉交通指南:广州省汽车客运站�D�D坐直广州直达湛江班车�D�D湛江客运总站�D�D出租车�D�D湛江海滨宾馆(霞山区海滨三路32号)-蓝月湾海边温泉。

  蓝月湾温泉门票(仅供参考):**票:68元 儿童票:30元

  开*景点已实行联票,包括四个景点:立园60元,自力村碉楼群50元,赤坎影视城20元,马降龙碉楼群50元。联票收费130元,可以去四个景点,两天内有效。除四个经典的联票外,也可以购买马降龙和自力村碉楼群两处的联票,票价90元,但只给开收据,无正式门票。马降龙村落的售票处早9点以前通常无人值班,即无处购买门票。瑞石楼没有正式售票处,要想进楼,需在楼下向当地村民交些钱才可进去。现在要价涨到30元,但可以砍价,砍的多少视个人本事和当日生意好坏而定。

  广东开*碉楼旅游景点简介:

  开*碉楼的历史

  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开*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的人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

  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开*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在建造的过程中,开*碉楼有意识、无意识地仿造了国外的各种建筑风格。多数吸收了古罗马的风格,也有的采用西欧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有柱廊式、*台式。城堡式、混合式……最能够显示西方古襄建筑神韵的是碉楼的柱饰,开*的雕楼汇集了各种古典柱式而又有所变化。除了古典的柱式,还有欧洲文艺复嫩、巴罗克建筑风格的方柱和壁柱也被充分地运用其中。

  在碉楼建造高峰期全市多达3000多幢,后由于诸多原因大量废弃,现存碉楼1466幢,分布于不同的城市和乡镇。其中,分布比较广泛的是水口.月山、沙冈、塘口、蚬岗、百合等镇。

  开*碉楼是侨乡开*一带特有的乡土建筑群落,始建于明朝后期,完善于20世纪初,现存1833座,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及中国古典的风格,遍布开*城乡,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千米连绵不断,以塘口、赤坎、百合、蚬冈等镇较为集中。是活生生的*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碉楼始于清初,为防涝防匪而建。清末,开*一带土匪集中,制造了大量惨案,连**也被掳去。1922年12月土匪们打劫至开*中学,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乡团及时赶去营救,救回校长及学生17人。这件事,使当地人意识到碉楼的作用。海外华侨节衣缩食,存够钱财,回乡建碉楼,逐渐形成了*3000座的规模。现存1833座碉楼。

  碉楼大多相同,只有大小、高低区别,高的多达七层,矮的也有三层,屋顶造型各有不同,有中西结合、古罗马式、美国城堡式或欧美风格等。

  清晖园园址原为明朝万历丁未状元黄士俊宅第,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20年),顺德杏坛镇人黄士俊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为了光宗耀祖,于明天启元年,在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后黄家衰落,庭院荒废,清乾隆年间,大良进士龙应时购得旧址,修葺扩建,植花莳草,渐成规模。

  1820年,龙应时长子龙廷槐(1749―1827)年建小方园,龙廷槐字澳堂,大良人氏,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历任左春坊赞善、监察御史。嘉庆五年(1820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1820年,龙廷槐之子龙元任扩建,称“清晖园”,龙元任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其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名家李兆洛题写园名。后龙元僖(1809―1884)建龙太常花园、楚芗园,几经周折转手,龙太常花园后改称“广大园”。龙氏后人经多年精修,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的继续精心营建,几经修改加工,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臻定型,这一古老园林渐富岭南特色。

  该院归龙家后,由龙应时传与其子龙廷槐和龙廷梓,后来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间部分归龙廷槐,而左右两侧为龙廷梓所得。其中龙廷梓将归他的左、右两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人们俗称左、右花园,南侧的龙太常花园在园主衰落后,卖给了曾秋樵,其子曾栋在此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广大园。抗日战争期间,龙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趋残破。

  1959年后,时任广东省委**陶铸视察顺德,对清晖园修缮高度关注,指示重点保护,并拨款修复,更将楚芗园、广大园、介眉堂、竞勤堂合并,统称“清晖园”,后辟作顺德县委第一招待所。改革开放后,增设酒楼、宾馆、停车场,为旅游、饮食、住宿综合服务单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顺德**拨款修复扩建清晖园。二十世纪末,**再度扩建,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如今,占地22,500*方米的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

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这次可以和大家去东澳岛游玩,我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陈。而在我旁边这位呢,则是我们劳苦功高的司机——王师傅了。很感谢大家选择了我们公司,在这两天的行程里,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大家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如果大家在旅途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说,我是非常乐意和大家一起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珠海的东澳岛,不知大家对珠海队东澳岛有多少了解呢?现在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东澳岛的概况吧。

  珠海有146个岛屿,所以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而东澳岛一——“丽岛银滩”入选珠海十大美景。它位于万山群岛的中南部,面积4.62*方公里,岛上植被非常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82%,全岛非常完整地保留着原始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独特。

  东澳岛景色非常迷人。它的蓝天、白云、青山和绿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画卷天成,既有气势磅礴的豪迈海景,又有温婉秀美的林中小景;既有原始纯净的自然风光,又有悠远旷达的历史遗迹;既有多彩的陆上风情,又有神秘的海底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那岛上有什么特色景点和好玩的呢?“斧担山登高,蜜月阁眺海,大竹湾听涛,东澳湾观日”,构成了东澳岛绚丽的自然风光;南沙湾新石器时代遗迹、铳城的残墙、烽火台遗址和武当胜景的石刻则舒展着东澳悠久的历史画卷;深海潜水、沙滩戏水、岸边垂钓以及环岛畅游,则展示了大海的瑰丽与亲和;刚从大海捞上来的海鲜和浓郁的渔民风情将使你的东澳岛之旅充满新奇、浪漫和舒适。

  好了,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很想立即登陆,好好欣赏岛上的美景呢?别急,我们的游船现在正驶入东澳湾,并在该港湾登陆。东澳湾又是什么地方呢?据《地方志》介绍,东澳湾因为在岛的东部有一块大的凹部,长达1200米,故称为东澳岛。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东澳湾到了,我们在这里登陆。请大家带好行李物品随我上岸。

  大家都可以看到,东澳湾是一个恬静的港湾,整个港湾最美的时候就是夕阳西照、渔船归航之时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东澳村。岛上大部分的居民都居住在这里,它既是岛上的商业区又是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它是东澳岛上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民风淳朴,村里的人都很好客,你看,就连地上的小狗和老母鸡都不怕人,在悠闲地散步呢。

  来到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这里的水产资源。万山群岛以其丰富的水产资源而成为广东省六大渔场之一。1998年成立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以后,当地**加大发展海洋产业的力度,力图通过多元化的海洋开发,实现“科技兴海,旅游富国”的策略。而*年来,当地兴起了新型的沉箱式养殖。其海产十分丰富,光鱼类就有200多种,其中,将军帽、海爪螺和石九公被称为“东澳三宝”,美味无比。

  大家听到美食,都在吞口水了吧,别急,待会午餐时,会让大家品尝到美味的海鲜的,现在我们先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美景吧。

  眼前的“武当胜景”和“万海*波”两处摩崖石刻,刻于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大海盗张宝仔统领五色帮部队4万人以及4艘大船,打着“反清灭洋”、“劫富济贫”的旗号,称雄于南海海上,嘉庆元年,他们据大屿山为巢穴,出入于珠江口,在东澳岛上刻下“万海*波”、“上帝行宫”等字样。嘉庆十二年后,他们受到清军的征剿,撤离了东澳岛。据说,在临走时,他们将18箱财宝藏于石刻附*,分作“藏宝十八行,行行十八”,以待日后重归。但是至于藏宝在何处,仍然是个谜,至今还没有人找到宝物。于是,岛上就留下这样的歌谣:“珠宝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谁能得到它,早来喝粥晚吃羊。”大家听了这藏宝的事,心里是否都在想这是不是真的呢?是不是都有种寻宝的冲动呢?可大家不要真的挖哦,不然会破坏到这些石刻的。

  东澳岛上有很多天然的石头美景,它们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你们请看,对面山脚处有一位正襟危坐、醉眼惺忪的大佛在向着我们微笑呢。它的头歪向一边,既像个小顽童,又像一名醉汉,这个景点是“醉佛鼾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相传济公得道成仙后,被南海观音邀请参加她的寿筵,济公接到请柬后,急忙朝着南海奔来,途经东澳岛时,看到如此美丽的山的海景,不禁心旷神怡,便坐下来饮酒观景。有良辰美酒相伴,岂不快哉?不想他就喝了个酩酊大醉,酒醒后,早已过了参加观音寿宴的时间,观音知道济公因饮酒误事非常的生气,于是便罚济公常坐于此。

  这个稍微空旷一点的地方是东澳岛海关遗址。在战争以后,英国人占领了香港,接着又在1860年强占九龙,于1898年租占了新界及大屿山、长洲等海岛。为了维护海关对外贸易的管理和税务利益,清**在1898年筹建东澳海关,用来代替刚撤出的九龙海关常州税厂的职能。1899年10月,东澳海关正式使用,负责监管往来香港和广东西部沿海城镇的华籍民船及所载的货物,征收税厘和百货的关税。辛亥革命以后,就发生了变化,民国**在1917年停止了罪恶的贸易,而且当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这个海关经常受海盗滋扰,来报关的船只越来越少,1919年5月31日,这里正式闭关,手续都改往在拱北那边的马骝洲分关办理了。

  没想到现在如此惬意美丽的海岛,还有一段与*代中国外贸经济息息相关的`历史吧!不过更有历史的还在后面,那就是铳城。这座铳城是清朝雍正七年也就是1729年修建的,现在的遗址主要包括铳城和烽火台。铳城的*面是呈长方形,长49米,宽22米,墙高3米,厚有2米,全部都是用石块砌的,城门以青砖拱顶,城上面的炮位非常清晰,大家一会儿可以在上面拍照留念。铳城东南方向大概30米的地方有烽火台,锥台的形状,用小石头修筑的,上面的直径有半米。这个铳城是清**用来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海防军事设施,当年可是个军事重地。大家现在可以登上城墙,远眺大海。你们看,这炮台下面漫山遍野布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闭上眼睛,吹拂着海风,仔细闻一闻,真是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伶仃洋海战呢?著名的伶仃洋海战共有三次。

  第一次战役,南宋末年,南宁大军抗击元军失败,文天祥在广东潮阳被俘。过伶仃洋的时候,他写下了千古绝唱《过伶仃洋》。大家都对这首诗耳熟能详吧?“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真不愧是爱国诗人啊!

  第二次战役,1841年2月26日,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抗击英军,不幸又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战役,1950年5月,新中国人民海军成立后,第一仗又在这里打响。经过浴血奋战,万山群岛**了。后人在岛上建立了烈士纪念碑、文天祥塑像等,以供后人纪念和瞻仰先烈。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上午的行程就是这么多。现在我们步行返回东澳村,在那里享用完美味的午餐后,下午去南沙湾入住酒店,然后我们前往沙滩泳场。

  大家看到这么美丽的沙滩,是不是都很兴奋啊?南沙湾是万山群岛中最负盛名的沙滩泳场,有滩斜、沙白、水静、浪软的特点。宜泳、宜钓、宜泊、更宜海上娱乐。退潮时,还可以在那里抓蟹拾贝,十分有趣。我们漫步在沙滩上,一边吹着清新的海风,一边体味那细细软软的沙子随着海浪而在脚底慢慢退去的那种微妙感觉,这是我们在都市中所无法体会的宁静和闲情。此外,我们还可以和恋人手牵着手在沙滩漫步,或与朋友、家人在沙滩嬉戏,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据考证,南沙湾附*有一处夏商时期的古沙丘遗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1986年4月,在此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石网坠、夹砂陶斧以及青铜器时期的青铜斧,北宋时期的青瓷刻花碗,以及明清瓷片等器物。没想到现在如此惬意美丽的海岛,还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吧?现在让我们踏着先人留下了的足迹,抛开都市的一切烦恼,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海的浪漫和刺激吧!

  今天天气非常好,很适宜登山活动。我们现在登的这座山叫做斧头担山,相传是当年吴刚砍桂树休息时在这里流连忘返,把斧头落下,化为这座山。它的山顶地势*坦、视野开阔、山海相连,建有一个蜜月阁,在那里全岛美妙的风光可以尽收眼底,“登斯楼也”,真可谓是“宠辱皆忘,其喜洋洋也”啊!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里,各位可以尽情享受这喧嚣都市里难得一见的美景。现在,东澳岛已经和珠海市本土旅游企业的龙头老大九洲港务集团联合起来,将投资6.5亿把东澳岛打造成为万山群岛最高尚的度假会议中心。那时,当您再来到这里,就会有着比现在更加完善的体验。

  好了,我话不多说了,登山的时候,如果累了,就歇息一会,不过呢,我觉得要坚持登上山顶,不然中途而废的话,你会错过山顶上的美景的。但在努力向上攀登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安全!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眨眼间,我们的东澳岛两日游就要结束了。在这两天里,我们一起攀过山,涉过水,已建立了美好的友谊。所以说到分离,总有点失落感觉。但是天下无不散之延续,希望我们以后还会再相见。在此呢,我非常感谢这两天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如果我有哪里做得不够好,我在这里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如果大家对我或我公司有什么建议或意见,都可以和我说,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改进的。我衷心地祝愿大家生活愉快!

  客家民系是中国八大民系之一,也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他们的村落就是我们*时所说的围龙屋。深圳市现存200余座,仅龙岗区各镇保留下来的就有100多座。占地从几千*方米至两万*方米不等。其中龙岗罗氏鹤湖新居坪山曾氏大万世居,占地面积均在2。5万*方米左右,可谓是客家围龙屋之最。在去客家博物馆的路上,就让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客家人的渊源历史和客家围龙屋的基本特征吧。

  说起客家人,就不得不提到客家人得名的由来。俗话说有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似乎客家人跟山有着十分特殊的缘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从秦朝末年开始,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很多中原人纷纷南下迁徙,另谋生路。在千余年的时间里,他们避往山区,聚族而居。因为一心不忘祖先根基,他们称自己为客人,久而久之也就被叫成了客家人

  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的客家文化和广阔的社会区域,从而成为汉民族的一支人口众多,分布甚广,英才辈出的'客家民系。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四海为家,刻苦勤俭,崇尚忠义,敬祖睦宗,重教崇文。

  目前,广东大约有2100万人讲客家话,全世界约有6500万人使用客家话。世界客属大会曾经在多个地方召开,高朋友云集,热闹非凡。

  虽然深圳的考古发现显示在五六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但客家人徙居在此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800年前的宋末元初。而大规模成批的迁入,则是在清代1684年下令招垦时期,所以现存的客家民居主要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了保护围龙屋古建筑,深圳市已经把它列入文物保护范畴。被界定为一级保护的客家民居有10处,2级的有26处,3级的有28处。

  围龙屋的建筑非常独特,整体布局以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建筑结构,或是方型,长方形的城池结构为住。房间与房间首尾相连,整个大院只留一个出口供出入,既可互相照应,又容易防御攻击。由于所有的房间大门都向内开,整个建筑外墙将所有房间都包围在内,而且首尾相连,恰似一条巨龙,故此叫围龙屋。由于世代相居,新成长起来的一辈和新搬过来的族人在原来的围龙屋外又盖起了新的房屋,而且同样是首尾相连,只不过规模在内围之上,将内围龙屋团团包围起来。内围和外围有天井相通,屋顶上也有岗亭和甬道,构成了一个既可作为居住地带,又可作为防御工事的独特建筑。围龙屋所用的建筑材料也非常特别,不是用传统的土砖建造,而是用加了糯米浆,稻草,甚至是蜜糖等材料,这样就能增强泥土的黏性,使围墙更加坚固耐用。

  围龙屋前通常会有半月形的池塘,一是可以蓄水,防火,二又可以养鱼,符合广东人有水即为财和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抵达了位于距离深圳约28公里的龙岗镇罗瑞合村,即将参观的客家博物馆也就是鹤湖新居,是龙岗地区目前保留最为完整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

  鹤湖新居始建与公元1817年。历三代,数十年建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内部结构严谨,造型别距特色。最兴盛时有四代同堂,千人居住。

  围墙内民居呈回字型,整座建筑群由内外两围相套而成。外围*面前宽后窄,就像一枚古代的银锭,内围有高墙与外围相隔,*面呈正方形。一条中轴线上,地势从低到高,有下,中,上三堂。围龙屋内部布局错落有致,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九天就是指九条天街,井就是天井,十阁就是指两个望楼和八个碉楼,走马廊指的是在围屋的后墙上,并靠外一边都有一堵高1。3米的墙,两墙之间一条宽40厘米的人行过道。

  我们在鹤湖新居可以通过杰出人物榜,看到民族英雄文天祥*代革命家廖仲恺,十大元帅之一的***,当代商界***等众多文学家,科学家。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客家人的骄傲。

  如今的鹤湖新居展出了民间的酿酒坊,水车,榨糖机等农用工具,设有客家婚俗展,举办过国际摄影节,客家文化节,随着多部反映客家生活的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海外人士会回到中国,会到这里寻根。

  感谢大家的配合,接下来请自由拍照半小时后于门口集合上车,谢谢!

  连州地下河位于历史文化古城连州以北26公里处的东陂镇大洞村境内,是一处巧夺天工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因为洞口广阔,仿佛一个大嘴巴,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大口岩。1986年初探,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它以其神秘瑰丽的石钟乳及洞穴暗河而驰名中外。洞中有洞、洞中有桥、洞中有河、洞中有瀑布是连州地下河的四大绝景。连州石钟乳自古出名,据《连州志》记载,唐代文学家刘禹锡820x年复出任连州刺史时在《连州刺史厅壁记》中赞美连州的石钟乳:"山秀而高、灵液漉,故石钟乳为天下甲,岁贡三百珠。"历代地方官都把石钟乳作为进贡朝廷的物品。

  古往今来,连州地下河一带一直是附*大洞村人炎夏避暑和孩童们游戏之所,但谁都不知在洞的深处隐藏着一条长长的地下暗河。据地质学考察,大约两亿年多年前,连州地下河所在地是一片x大海,后来随地壳运动变化,海底上升为陆地。第二个地壳稳定期时,这里发生大规模的崩塌,从而形成如今的洞穴。

  连州地下河位于历史文化古城连州市东北26公里处,在粤桂湘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一个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经地质学家分析,该溶洞是因2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而形成,如今可游览面积达45000*方米。最高处为47.8米,最宽处为53.6米,洞内四季气温保持在18℃左右,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是旅游避暑的圣地。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墩村位于从化城郊街向阳村大墩社。南宋末年,邝氏从江苏宣城往南迁居古番禺,择地建村,因村两边都有一个大土墩,故名。

  “船型”村庄是大墩古村的历史印记。据了解,初建时大墩村的整体建造,以笔直而幽深的小巷相隔,是以“船”为造型意念,有些居民还把祠堂称为“船厅”。祠堂左侧是两列与祠堂垂直的长屋,地势略低于祠堂,老人们称之为“左船舷”,祠堂的另一侧是与左侧相对应的两列长屋,被称为“右船舷”,中间除了祠堂外,还有五列布局整齐形式统一的民房,被誉为“船”的“中间甲板”,其中,最中间那座民房的前墙的墙角使用了大块长方体红砂岩。

  起初时,村子正面所有房屋的前墙都没有设立窗户,大门一关,房子变得“水泄不通”,但是由于“船”的造型巧妙,房屋与房屋之间的设计合理,即便身处在屋内也不觉得昏暗,走出屋外即可望到远处的田园美景,不难想象几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悠闲自乐的模样。

亲爱的旅客们:

  你们好!我是今天的导游黄翀。我们要去的地方有个很美很美的名字,叫鸟的天堂。现在,我们就在通往鸟的天堂的路上,它位于广东省新惠县的天马河上,大家马上就能看见它啦!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6)

——云南景点导游词优选【10】份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与缅甸——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是我国西南对外交往的一条重要陆路通道,边境贸易在全国发展快、规模。全州面积11526*方公里,人口98万,辖瑞丽、畹町、潞西三市和陇川、盈江、梁河三县。

  德宏是金孔雀的故乡,是很多著名电影外景的拍摄地。就拿芒令的迎客松(独树成林)来说吧,数十部影视片在这里拍摄过外景,如《边寨烽火》、《孔雀公主》、《带手铐的旅客》、《西游记》等,王晓棠在这树上打过秋千,刘晓庆在树林中流连忘返......。

  境内的瑞丽江、大盈江是风景名胜区,自然奇观很多。秀美的瑞丽江、亚热带雨林奇观—扎朵河的雨林瀑布、圆你发财梦的南菇河淘宝场、全国的树—榕树王、橡胶母树、迷人的凯滨亚湖、全国物种保留多的森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只有探险家才能攀登的大娘山等等。

  德宏的美还不尽如此。区内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多姿多彩、独特奇异的边疆民族风情,让您目不暇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的大包头等,将使您耳目一新(详见民族风情)。边境贸易的发展,使来到这里的游客能买到世界上美而且便宜的珠宝玉器;您可以看到一座城市、一条街、一个院坝,分属两个国家的奇观。来源:考试大

  潞西市(芒市)为州府所在地,是州内人口多的城市,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胜古迹众多,盛产优质大米,“芒市谷子遮放米”自古称道。与省会昆明陆距778公里,空距427公里。

  畹町市是全国小的县级市,仅1万人口,是祖国西南边关重镇,口岸。与缅北重镇九谷隔河相望,畹町——九谷大桥跨越两国边境。

  瑞丽市是我国的陆地口岸,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犬牙交错,与缅甸的木姐,南坎形成“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座城市”的地缘景观。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陇川是阿昌族和景颇族相对集中的县,热情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让人深刻难忘。章凤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省级口岸。

  盈江是全州面积宽、坝子,国境线长的县,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境通道,明代古关遗址故地。大盈江旖丽多姿,凯浜亚湖山光岚影,虎跳石落水洞雄奇险峻,铜壁关热带雨林古朴迷离,尽展原始自然生态景观。

  梁河县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明清两代中缅贸易的必经商道。有重点文物——全国一保存完好的古宫殿式土司衙门“南甸土司衙门”。

  金沙江、澜沧江和溜筒江在德钦县境内形成的“三江”高山深谷地貌是迪庆州壮丽河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下许多神秘、险奇的景观,人类数千年的活动遗迹,表现出人类在*乎险恶而又充满魅力的大自然面前的强大的生存能力。德钦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中段,金沙江、澜沧江夹峙云岭山脉的褶皱地带,东西横距在30―68公里之间。

  由于变质作用显著,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且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印度板块的强大推挤,形成了高山耸立、深谷险堑、江流汹涌的景象。澜沧江在德钦境内流程150公里,形成澜沧江深谷断裂地带,也就是澜沧江最险要的地段。这里谷地海拔高差4734米以上,从江面到顶峰的坡面距离为14公里,每公里*均上升337米,使峡谷被面呈*垂直状态。再加上极大的流水落差悬殊,真可谓“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

  澜沧江峡谷内的各种自然景观,使游历之人大开眼界。德钦县佛山乡溜筒江村的溜筒江渡,是澜沧江艰险的古渡口,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建国前漫长的年代里,人们靠蔑索桥过往这凶险之江。过桥的工具为一个大竹筒,倚此在蔑索上滑过,江流因此又称“溜筒江”。

  从天生桥下流过的硕多岗河也被**们赋予了顽强的性格。传说,硕多岗河和从中甸城流过的那曲河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俩。她俩伙了投奔大海,从雪山上同时出发。来到天生桥时,被坚固的石崖挡住了去路,姐姐那曲河退缩了,改道流向大中甸草原,妹妹硕多岗河不畏艰险,冲破石崖向前奔流……

  天生桥是茶马古道上最强劲的纽带,也是一个磁场,一级古代,一级现代,散发着让人盘桓流连的磁力,敏感一点的心灵罗盘都会在这里感应强烈。天生桥景区那层层叠起的石片,仿佛是记载着香格里拉厚重历史的一本本巨著,为世人提供了一种破读茶马古道的密码。

  在天生桥南端摩崖上刻有一首出自清乾隆年间的诗,对天然的天生桥景观竭尽描绘感叹。这足以说明在很早以前,天生桥就在迪庆地域范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了。

各位团友:

  大家好!

  我叫×××,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由我带大家游览的是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世博园,心里非常高兴。说到这呢,我就把世博会的有关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主办或由**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科学技术成就展览活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非交易性博览会。

  世界园艺博览会属于专业性世博会,分为A1、A2、B1、B2四个等级(其中A1和B1指的是大型国际博览会;A2和B2指的是区域性的博览会)。

  我们的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最高级A1类的专业世博会。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的150多年间,至今呢已举办了50多届了。

  昆明世博园的位置靠*昆明市北郊的金殿风景区,占地面积216公顷,会期从9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共184天;共有9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半年内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943万人,在园区面积、筹展时间、参展单位、参观人数等方面创造了8项吉尼斯记录。

  纵观世博园,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

  一个主题: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

  二个标志:会徽和吉祥物“灵灵”

  三大展区:国际、国内、企业展区

  四大广场:迎宾广场、世纪广场、华夏广场、艺术广场

  五大展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国际馆

  七大专题园:竹园、茶园、盆景园、药草园、树木园、蔬菜瓜果园、外花艺石园

  世博园游览路程共十多公里,大约需要6-8小时左右的时间.好了,下面团友门根据我的介绍自由游览吧!

  龙门是昆明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往我们都是用历史、诗词歌赋的眼光去欣赏它,现在我们不妨换个方式,从风水的角度去观察龙门。

  何为“风水”?从表面上看,是指风和水,即自然界中的现象,因此古往今来对“风水”一词又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历史上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而《辞海》对于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风水,也叫勘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他们认为风水是古人在还不懂得现代很多科学道理的情况下,讲究的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工程学!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龙门的风水:

  一、龙门为什么要修建于山上?

  提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人哑然失笑。云南94%的地方是山区,*地都拿来盖楼房了,龙门当然要修在山上啦!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古时候在修建一个建筑物时都喜欢去看风水,看风水首先要看“龙”。龙即是龙脉,风水中以龙的变化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其中的主山为“来龙”,由山顶蜿蜒而下的山梁叫“龙脉”,也称去脉,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山脉有不同的走势,因此龙也有不同的姿势。风水学把龙势分为五种,即:

  1、南北走向的'称为正势;

  2、由西向东的称为侧势;

  3、逆水而上的称为逆势;

  4、顺水而下的称为顺势;

  5、首尾相顾的叫回势。

  这里顺便说一下,龙的侧势为什么是“由西向东”,为不是“由东向西”呢?风水师常以我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称为三大干龙。长江以南的山脉为南龙,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山脉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的山脉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仑山,昆仑山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所以这里要说“由西向东”。把龙门修建于昆明西山上,正是考虑到风水中“龙”的讲究。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

  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丽江古城观赏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登高凭胜,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二、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7)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优选【10】份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爽爽的贵阳,西安有大雁塔,武汉有黄鹤楼,成都有望江楼,昆明有大观楼一样,而我们贵阳有甲秀楼,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现在我们去参观贵阳市的标志。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甲秀楼始建于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的交界处,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神奇风光,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所以它也是中国26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的美誉。整个梵净山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37公里,总面积567*方公里,整个景区山势雄伟,溪流纵横。

  各位团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龙宗禅寺,也是该景区的入口,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去进入这块圣地。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儿,从2020年4月份开始,梵净山的索道已经正式开通,有7897级石阶的旅游胜地梵净山不再高不可攀,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索道缆车俯视梵净山,放眼望去,我们可以将梵净山秀美的风光尽收眼底,同时我们还可以俯视森林中的各种奇花奇树和珍禽异兽,因为在这里有许多国家珍稀的动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他被誉为“世界独生子”,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梵净山冷杉和各种鸟类。其实我们出来旅游就是为了体验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刺激感和成就感,所以走万步云梯到达梵净山山顶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我们徒步登山山顶,会有一中“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其步道全长有26公里,它的修建都取材于山石、鹅卵石,还有一些用是用水泥填补的,这些水泥可都是当地的居民一袋一袋背上来的,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为我们的安全起了保障作用,大家看旁边秀美的农庄田间,我们真不愧是集徒步和观光为一体的享受。

  梵净山是著名的“古佛道场”,大家眼前的承恩寺就是最好的见证,承恩寺占地面积达1200*方米,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也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齐名,佛教寺庙始于南宋,曲折发展于元朝,初兴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前后距今至少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自开辟以来香火就极为旺盛,信奉朝拜的人也非常多

  杜鹃长廊是梵净山春季的主打,值得人们到此一游,至于红云金顶可算德上梵净山的一绝,人们拉着锁链一步一步爬上爬上梵净山的次峰——红云金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既需要很大的勇气又是一次挑战。它从梵净山通地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称“擎天一柱”,顶上分别建有弥勒佛殿和释迦牟尼殿,传说是这两位佛祖结伴云游至此,见此绝顶,都想占为己有,后经玉皇大帝调解无效,一气之下掏出金刀将金顶劈为两半,于是两位佛祖一人一边,互不争吵,共享人间烟火,也因此有了一个巧夺天工的作品——剪刀峡和一经典古桥——天上桥,要是我们爬上这金顶拜一拜,肯定会快乐似神仙,您们要加油哦。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这是贵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游客来到这里,立即就会感悟到悠悠古韵。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日"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_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时人称为"王城"音译汉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是今青岩城的雏形。土城居高踞险,原青岩堡内寨民为避兵祸,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贵阳,西入*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寨。经数百年历史沧桑,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于今青岩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在那亘古不变的狮子山下,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寺庙、楼阁无不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

  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总给人以悠悠古韵。新建的古镇商业街更使古镇遗风韵味得以弘扬。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马岭河峡谷景区两个入口中的一个,这个地方叫“打柴窝”,是一个原生态的地名,没有任何改动。可能是因为这里曾经山林茂盛,是我们兴义人砍伐柴禾的地方。通过前面这个隧道,我们就可以一览马岭河峡谷的庐山真面目了。

  现在隧道里面展示的是峡谷不同季节的图片。包含了瀑布群流,岩页壁挂,以及马岭河峡谷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景区万峰林及万峰湖,还有就是我们兴义出土的贵州龙化石,在1957年7月,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兴义顶效镇绿荫村考察时在发现了距今大约2.4亿年的贵州龙,它的出现让兴义得名了“龙的故乡”,也印证了兴义的地质属于三叠纪海相地层,这也说明,在2.4亿年前我们整个兴义都处于古地中海的汪洋大海之中。

  通过刚才的百米画廊,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马岭河峡谷的核心景区——天星画廊,全长1.7公里。

  在进入峡谷之前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马岭河的游道都是按照黔西南州现存的明代古驿道规格建成,大部分是沿袭秦朝的“五尺道”,因此都比较狭窄,但这在当时可是官道,起码要是像你们这样的领导干部才能走咧。大家行走时注意安全。

  二、由于峡谷的瀑布分布范围较广,飞扬的流水从悬崖顶部直接流下,游道都比较湿滑,请大家要注意脚下,千万别摔倒了,所谓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在最佳拍摄点xx会提醒大家拍照的,

  三、我们的天星画廊从这儿下500多级楼梯然后游览到另一个出口出去,是不走回头路的。因此,大家紧跟我的步伐听我的讲解。

  现在我们是在一个天然的大氧吧里面行走,峡谷植被丰富,一年四季常青,有很多种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大家可要多多的呼吸新鲜空气了。一路走下来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一个休息*台了,叫做大白岩,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石头就是三叠纪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了,它的断层结构非常明显,都可以清晰的看到有流水冲刷的痕迹。6500万前,地壳急剧抬升,使已经形成的地下暗河迅速下切,顶部陷落,造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两壁河谷地裂的景象。

  遵义凤凰山位于遵义市区中部的森林公园,园内林木苍翠,鸟语花香,山回路转,泉水清洌;牌坊上“凤凰山公园”五字为刘海粟手书。

  凤凰山在市区中部,巍峨矗立着一座苍翠的高山,它就是被誉为“绿色明珠”的凤凰山。由小龙山(又称红军山,山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螺蛳山、狮子山等20多个大小山头组合成,面积约3.5*方公里。山峦起伏,湘江绕山麓穿城而过。登上海拔1057.9米的主峰,全城尽收眼底。

  凤凰山林木葱茏,蔽日遮天,草木畅茂,鸟兽繁殖,为天然公园。区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井泉如珍珠镶嵌于林海之中,著名的有高山龙泉、双眼凤井、金银井、红沙井、白沙井、青沙水、洗经池和金刚塘,人称“凤山八泉”。凤凰公园修建在凤凰山西南坡,依山靠水,与红军烈士陵园相邻,和遵义公园隔江相望,面积800余亩。

  公园大门牌楼,彩绘龙凤栩栩如生;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的“凤凰山公园”五个描金大字十分醒目;一对大石狮守卫大门。牌楼两侧配建古朴典雅的水榭、曲桥、壁廊等园林建筑,小巧玲珑,相映成趣,似在欢迎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

  我的家乡在都匀,这里有一条美丽的剑江河,这条河清澈得像一面镜子一样,把都匀美丽的景色全都倒映在了水面上。

  “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系五层木塔。当时认为都匀东、西、北三面皆有山峰,唯独正南面缺少一峰,造成水口散漫,故在此建塔,作为水口关键,并以南应文明之象。

  文峰塔的木塔年久倾毁,仅存塔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都匀人士、甘肃按察使陶廷杰于任上致书于家,捐银一千两作建塔资金。都匀知府陈西桥、知县钟海门又集士绅募银二千两,于原塔基上修建石塔,并改名文峰塔,塔为七级密檐式,下有正方形青石塔台,塔底直径9.5米,塔高33米,是贵州唯一载入《中国古塔》图册的石塔。1999年,黔南州、都匀市在塔周征地85亩,以塔为主题修建文峰园。

  深夜的文锋园,凉风徐徐。陶延皋曾作有《南楼夜月》,诗云:“天风吹我上南楼,皓月当空景最幽。百尺豪情怀韵士,三分夜月小扬州。”南楼即百子桥楼。月漠于东,挂于塔角,陶延皋定是面朝文峰塔作出此诗。他也许不知道,如今的文锋园于都匀迄止是“三分扬州”。

  上百亩的绿地倔强地依偎着文峰塔,被剑江河水拥抱,仅一桥相连像皇家大院的士兵站在大门外,隔离道路的喧嚣,人世的烦尘——俨然一副都匀的缩影。那座泛黄石塔和清馨的绿地就像是园中散步的老夫妻,用安静和不言来阐释忠诚的含义。巍巍文峰塔有些沧桑,有些憔悴,窍过记忆的石斑,它顽强地挺立,七级凌宵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倒下过,又再次站

  起来。最后,文峰塔守护着绿地,绿地奉献给文峰塔,相老终生。

  各位游客,大家好!

  贵州是云贵高原的心跳,是华夏神州的多彩乐园。喀斯特地貌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形态,山川秀丽是贵州人民得天独厚的财富纽带。欢迎您走进多彩贵州,热情好客的贵州人将与你一同领略风格迥异的黔中山水人文。我是导游员小代,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黄果树----天星桥风景区。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区是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天星桥。它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下游6公里处,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天然园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主要观赏的是山水、林洞、根藤、石瀑的美妙结合。天星桥玲珑秀美,“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的这幅对联,点出了天星景区的神韵。

  首先我们进入天然盆景区。它由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和水石盆景组成。这里水上有石,石中有水,水中又生树,比起云南的石林更多了一份灵气。漫步其中,可谓是人在画中游。现在我们看见散落在水中的石头共有365块。正好暗合了一年的周期,它蕴含了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日,您可以从第一步开数,因为每块石头上都刻有日期。当数到你生日的时候,看看四周的景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你彻底放松,而这里,得名“数生步”。景区内还有一棵代表性的“根抱石”自然景观——美女榕。这是个巧夺天工的杰作,有人说她像敦煌的飞天,也有人像一个跳水女王。它是由一块岩石,像雕塑家般用自己坚硬的身躯去塑造这颗榕树的根。使其变化发展,粗细得体,最后生成一个如同美女的身姿。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片开阔的湖面就是天星湖,这里是西游记中的高老庄猪八戒背媳妇的拍摄点,继续走下去,就来到了天星洞,洞内有多个巨大洞厅和众多喀什特洞穴景观。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水上石林。它是天星景区的下段,景区内水流蜿蜒曲折,石林星罗棋布露于水面。奇妙的是石上竟有奇特植被生长。如石笋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小灌木。重重叠叠的仙人掌,星星点点的小花,美不胜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银链坠潭瀑布。它只有十余米高,上面呈漏斗状,水落下来像一张张下覆的莲叶,交错搭连,又似千千万万条银链,是黄果树瀑布群中号称形态最美的瀑布。

  好了,朋友们,天星桥景区到这里就画上句号了。在短短的时间里与各位相识,现在就要和各位说再见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说再见又怎能更好的相见了!所以为了证明这句话,我们会再见的。希望在这景区的短短相识和景区的美丽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江大峡谷景区旅游,我是景区导游xx,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游览神奇多彩的南江。在此,提醒各位游客,参与到我们的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行动中来,有环保问题可直接拨打“12369”环保投诉电话,参与到我们“讲文明树新风”行动中来,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刻乱画,自觉排队购票、上车、上船,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理性消费、理性**。我将竭诚的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各位能够在南江玩的开心、吃的舒心、一切都顺心。

  南江景区全程8.5公里,整个游程大约需要三个小时。我们先乘观光车到达倒车坝。车程约8分钟。

  各位游客朋友请下车,换乘游船继续观光。在我们面前的是南江大峡谷的三大标志性景观之一的水落亭台。它一半嵌在崖内,一半露在外面,悬挑3米多,好像半壁亭阁,流水自亭顶泻下,形成瀑布,故曰“水落亭台”。再向上看为“一线天”,因**山峰对峙而成,又称“南江地缝”。

  眼前的“世外桃源”就是我们的梯子岩度假村。那掩映在翠竹绿树之间的茅屋农舍,那隐约可闻的犬吠、人声,那充满民俗风情特色的苗族吊脚楼和布依寨石板房,无一不令人流连忘返,大家游览完景区以后也可以回到这里就餐,品尝我们南江的特色菜肴…….

  南江景区三大标志性景观之一的南江大佛就在梯子岩度假村的正前方,笑容可掬,慈祥的眼睛,微笑的嘴唇,似乎在为您祝福,祝您鹏程万里,*安幸福。

  我们即将看到的是长在石头上的森林,没有土壤,干旱缺水,然而却坚韧不拔,生机盎然。正如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眼前这棵树叫“长寿树”,其树龄在520xx年以上,过往行人都会抚摸祈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好了,放松你的心情,放轻你的脚步,感受全国最长的悬空木栈道—一八Ο栈道。栈道全部悬空于峡谷绝壁,如飞龙,如天梯,行走其上,河水奔腾,雾霭缭绕,如入仙境

各位游客,大家好!

  贵州是云贵高原的心跳,是华夏神州的多彩乐园。喀斯特地貌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形态,山川秀丽是贵州人民得天独厚的财富纽带。欢迎您走进多彩贵州,热情好客的贵州人将与你一同领略风格迥异的黔中山水人文。我是导游员小代,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黄果树----天星桥风景区。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区是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天星桥。它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下游6公里处,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天然园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主要观赏的是山水 林洞 根藤 石瀑的美妙结合。天星桥玲珑秀美,“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的这幅对联,点出了天星景区的神韵。

  首先我们进入天然盆景区。它由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和水石盆景组成。这里水上有石,石中有水,水中又生树,比起云南的石林更多了一份灵气。漫步其中,可谓是人在画中游。现在我们看见散落在水中的石头共有365块。正好暗合了一年的周期,它蕴含了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日,您可以从第一步开数,因为每块石头上都刻有日期。当数到你生日的时候,看看四周的景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你彻底放松,而这里,得名“数生步”。景区内还有一棵代表性的“根抱石”自然景观——美女榕。这是个巧夺天工的杰作,有人说她像敦煌的飞天,也有人像一个跳水女王。它是由一块岩石,像雕塑家般用自己坚硬的身躯去塑造这颗榕树的根。使其变化发展,粗细得体,最后生成一个如同美女的身姿。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片开阔的湖面就是天星湖,这里是西游记中的高老庄猪八戒背媳妇的拍摄点,继续走下去,就来到了天星洞,洞内有多个巨大洞厅和众多喀什特洞穴景观。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水上石林。它是天星景区的下段,景区内水流蜿蜒曲折,石林星罗棋布露于水面。奇妙的是石上竟有奇特植被生长。如石笋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小灌木。重重叠叠的仙人掌,星星点点的小花,美不胜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银链坠潭瀑布。它只有十余米高,上面呈漏斗状,水落下来像一张张下覆的莲叶,交错搭连,又似千千万万条银链,是黄果树瀑布群中号称形态最美的瀑布。

  好了,朋友们,天星桥景区到这里就画上句号了。在短短的时间里与各位相识,现在就要和各位说再见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说再见又怎能更好的相见了!所以为了证明这句话,我们会再见的。希望在这景区的短短相识和景区的美丽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的交界处,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神奇风光,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所以它也是中国26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的美誉。整个梵净山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37公里,总面积567*方公里,整个景区山势雄伟,溪流纵横。

  各位团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龙宗禅寺,也是该景区的入口,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去进入这块圣地。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儿,从2020年4月份开始,梵净山的索道已经正式开通,有7897级石阶的旅游胜地梵净山不再高不可攀,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索道缆车俯视梵净山,放眼望去,我们可以将梵净山秀美的风光尽收眼底,同时我们还可以俯视森林中的各种奇花奇树和珍禽异兽,因为在这里有许多国家珍稀的动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他被誉为“世界独生子”,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梵净山冷杉和各种鸟类。其实我们出来旅游就是为了体验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刺激感和成就感,所以走万步云梯到达梵净山山顶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我们徒步登山山顶,会有一中“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其步道全长有26公里,它的修建都取材于山石、鹅卵石,还有一些用是用水泥填补的,这些水泥可都是当地的居民一袋一袋背上来的,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为我们的安全起了保障作用,大家看旁边秀美的农庄田间,我们真不愧是集徒步和观光为一体的享受。

  梵净山是著名的“古佛道场”,大家眼前的承恩寺就是最好的见证,承恩寺占地面积达1200*方米,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也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齐名,佛教寺庙始于南宋,曲折发展于元朝,初兴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前后距今至少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自开辟以来香火就极为旺盛,信奉朝拜的人也非常多

  杜鹃长廊是梵净山春季的主打,值得人们到此一游,至于红云金顶可算德上梵净山的一绝,人们拉着锁链一步一步爬上爬上梵净山的次峰――红云金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既需要很大的勇气又是一次挑战。它从梵净山通地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称“擎天一柱”,顶上分别建有弥勒佛殿和释迦牟尼殿,传说是这两位佛祖结伴云游至此,见此绝顶,都想占为己有,后经玉皇大帝调解无效,一气之下掏出金刀将金顶劈为两半,于是两位佛祖一人一边,互不争吵,共享人间烟火,也因此有了一个巧夺天工的作品――剪刀峡和一经典古桥――天上桥,要是我们爬上这金顶拜一拜,肯定会快乐似神仙,您们要加油哦。


留园导游词优选【10】份(扩展8)

——江苏留园的导游词(精选五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都知名的古典园林。

  在古老的苏州古城中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叫“留园”。它是古代帝王度假的场所,这儿鸟语花香、花红柳绿、亭台楼阁,在此人们会有身处画中的感觉。

  在一个风和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导游等人来到了这个世界闻名的园林,在留园里我似乎看见了古人为了建造这座工程巨大的园林付出的辛勤劳动。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所以叫做“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前面的墙上好像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还我读书处”便是主人的书房,不过,它在揖峰轩的后边。

  (站在鸳鸯厅前)

  揖峰轩东边的这座大型的厅堂,就是留园著名的鸳鸯厅,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额“东山丝竹”四个字。为什么叫“东山丝竹”呢?是不是刘恕是东山人的缘故呢?这几个字也说明了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主题的重要性。其实,“东山”也有一个典故,《晋书》上讲,谢安在浙江东山隐居,朝廷几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动心。所以后人就用“东山”或“东山高卧”指代隐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天井外边原来是盛家的戏厅,在这里听戏品曲,好不惬意!置身于此,能说园主不是“东山高卧”吗?

  而这“鸳鸯厅”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鸳鸯本是水鸟名,因为它们雌雄偶居总不分离,所以中国民俗中常把配对的事物用“鸳鸯”称之。大家请随我一起来看看鸳鸯厅有哪些特点。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大家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厅,北边是男厅。那么,有人就会问了,男厅、女厅怎么区分呢?过去,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来比较一下,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方,且精雕细刻;而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饰,就连地面上的方砖男厅的都比女厅的大。如果还分不清的话,大家不妨看一看,哪边的风景漂亮那边就是男厅,这儿当然是朝冠云峰这边风景好了。除了“鸳鸯厅”名字外,它还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银杏屏门上的这篇《冠云峰赞》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写的,还有全景图后的《留园记》也是俞樾写的,俞樾与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欢留园的山水景色,这些文章使得留园更加迷人。

  (走进曲廊)

  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进入可亭)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这条花街尽头就是远翠阁,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为什么叫“濠濮亭”呢?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庄子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庄子说:“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门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地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地寿宫,即十三陵中地定陵。范仲淹地后代范允临是他地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地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地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地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地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地颐和园以及承德地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地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地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地。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地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地官僚所建地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地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地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地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地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地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地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地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地。在全景图地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地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地。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地《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地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地“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地。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地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地。为了避免造景上地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地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地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地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地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地“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地立体国画地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地单纯地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地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地话,那么这里地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地主要目地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地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地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地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地立体地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地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地,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地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地期望,保护好我们地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地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地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地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地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地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地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地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地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地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地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地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地同时,可使窗外地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地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地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地园景,随着游人脚步地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地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地同时,花窗本身地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地丰富墙面审美内容地效果。另外,在不同地光影照射下,花窗地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地落影,为古朴地园林*添了几份活泼地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地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地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地临水敞轩。它地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地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地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地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地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地处世哲学。这里地“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地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地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地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地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地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地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地“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地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地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地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地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地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地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地诗意来命名地。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地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地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地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地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地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地佳例。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地高与低地视觉差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地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地气势却远在水地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地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地拙政园中部地山与水在审美上地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地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地规制筑于水池地中央,但夺人眼目地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地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地一种道具。山成了水地陪衬,水地灵秀往往超过了山地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地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地实廊与离墙地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地光线和地势地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地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地纽带,是一条天然地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地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地“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地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地“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地“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地“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地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地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地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地书条石就成了留园地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地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地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地湖石在桂花树地掩映下,显地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地香气。这里地“动”字用地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地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地。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地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地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地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地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地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地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地灵璧石制成地。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地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地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地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地手法,使静止地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地大小,地理位置地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地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地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地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地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地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地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地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地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地功能外,还巧妙地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地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地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地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地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地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地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地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地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地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地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地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地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地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地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地方方面面。

  (走进曲廊)

  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进入可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