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

首页 / 导游词 / |

  黄帝故里导游词 1

  周六早上,我们全家收拾完东西,开始向黄帝故里前进。

  黄帝故里位于新郑的轩辕路。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每年的三月三日是黄帝的拜祖大典举行日。在三月三日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要祭奠黄帝,来表示我们对皇帝的尊敬。

  进入景区,我的'注意力被一些小商店所吸引,这些小商店都是卖一些有关于姓氏的东西:有扇子、项链、钥匙链、戒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挑了一会儿,爸爸给我买了一把扇子和一本有关于“张”这个姓的传说,让我好好看看。

  往广场中心走去,就是每年拜祖大典的举行点。广场正中央有一棵美丽的金树,再往前就是一尊轩辕黄帝的石像,后面有三卷摊开的竹简书,两条飞龙在黄帝的左右两边翩翩起舞,别提多壮观了!

  从“大书”后面穿过,又来到了一座殿堂。踏入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坨”“巨无霸”树根,有上百根树根交错着伸展。看介绍说是蟠榕树的根,原来两只主根分别象征着炎黄二帝,曲曲弯弯的小根是要我们炎黄子孙团结互助。另一个展台是一把轩辕乾坤剑,全长是蟠榕树的根3.3米,意为黄帝统一天下。剑柄上刻着一条神龙,有56片鳞,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互助。

  今天学到的东西真不少,我为我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

  黄帝故里导游词 2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新郑、欢迎你们来到皇帝的故里!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上午!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80亩,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组公德,*年来,新郑市人民**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请大家放眼望去,扩建后的黄帝故里规模多么宏大,气魄多么雄伟!

  黄帝故里景区共分六个区域:广场区、故里前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祠前广场。大家看,那棵枣树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但依然牢牢地立在那里;那棵古老的槐树枝叶茂盛,遮天蔽日;那棵银杏树历经百年,风采依旧。轩辕桥下姬水河河水清澈,缓缓流动。绿树环绕,小河淙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大家再往前走,这里是故里祠,祠中有前门、正殿、配殿,正殿中央塑有轩辕黄帝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姆母像。点上一柱香,拜一拜始祖,会保佑你**安安,心想事成!

  请大家跟我来到鼎坛区。这里建有黄帝宝鼎坛,它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另外还有其它八鼎,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大家伸出手来,一个一个摸上一遍。有的能保佑你和和美美,有的能保佑你寿比南山,有的能保佑你财源滚滚,有的能保佑你一生*安……

  怎么样?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黄帝文化的魅力,不能不感恩始祖的功德,不能不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

  黄帝故里导游词 3

  各位朋友:我们脚下站立的正是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新郑黄帝故里。它是中国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亿万华人前来拜谒我们的

  祖先——轩辕黄帝。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姓氏?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什么我们确认轩辕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那么今天在我们祖先的故乡叩问我们的祖先,答案是什么。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这个广场是今年新建的,大家看看四周,谁能告诉我那是什么树?哎,对了,那就是被称作是“活化石”的水杉。这里共有960棵,象征着中国有960万*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说到形式广场,不能不提到让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姓氏,姓氏起源很多,并不断发展,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的姓氏有2.3万多个,已经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的约1800个。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个。万姓同根,根在人祖。史载,黄帝族后裔繁衍600多个姓,炎帝族繁衍247个姓氏,炎黄二支与其它民族融合中总共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从姓氏上说,后世子孙共尊炎黄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想必前两个问题大家已经知道答案了吧,现在我们进入故里祠来认识下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和了解50XX年前发生的故事。故里祠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大殿供奉的是轩辕黄帝,东西配殿供奉的是他的夫人“先蚕”嫘祖和“先织”嫫母。黄帝一生功绩显赫,大殿的八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每幅图的背后都有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先看其中的几幅,50XX年前这里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首领为少典,他娶有胶氏附宝为妻,生黄帝轩辕,这幅图为黄帝诞生。再来看看这幅图,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大家看中间的这辆车是指南车,上面安装了一个木头人,无论车行到什么地方,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这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的雏形。

  接着这幅图则为炎黄结盟,五千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兴起了许多氏族和部落,当时居住在陈丘一代的炎帝部落势力逐渐强大,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与炎帝部落进行了三次激烈交战最终打败了炎帝,从此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这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咱们中华子民共尊黄帝为我们的始祖,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咱们再去做边看一下,当炎黄结盟时,东方九黎族部落兴起,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所向披靡。黄帝与他大战九次都不能胜,因为蚩尤能在作战中吞云吐雾,使人迷失方向,后来皇帝就用我们刚才看到的指南车破了蚩尤的大雾,彻底打败了他,这就是“征战蚩尤”。黄帝*定蚩尤后,威名远震,各部落对他钦佩的五体投地,一致拥戴他为万家部落首领,然后黄帝率部族回归故里昭告天下,定都有熊,也就是今天的新郑,在此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登基,此后民间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黄帝建都有熊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民族统一的龙旗,这龙图腾为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组成,也就是个部落图腾的统一体,之后龙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成为龙的传人。

  好了,朋友们,我们之前遗留的问题有了答案了吧,现在留给大家充裕的时间观赏这几幅画,之后我们同去东西配殿拜谒两位伟大的夫人。谢谢大家!

  黄帝故里导游词 4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们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预祝本次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新郑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我们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在新郑市下高速,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

  现在我们车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黄帝故里了,此刻围绕在我们四周的是郑州市市区,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郑州:郑州古属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汉铁路大**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我们马上要经过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没有使人们失望,现已引领着河南的经济发展并是中崛起的领头军,郑州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

  黄帝故里导游词 5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该广场是07年(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建的,它长宽各130米,是一个正方形广场。广场四周种植着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这960棵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我们60万新郑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有什么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请多指教。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希望大家有机会再来河南,再来黄帝故里。谢谢大家!

  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同一棵开枝散叶的大树,虽纷繁冗杂,但脉络清晰。每个姓氏都是这棵生命之树的春华秋实。每个炎黄子孙都不该忘记这棵生命之树,都应该记住自己是这棵大树上的哪根枝条,哪片树叶。这就是修建中华姓氏广场的根由。

  矗立在我们面前便是中华姓氏鼎坛,这个气势恢弘、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鼎坛高3.9米,宝鼎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为“天下第一鼎”。

  我们穿过马路这座便是仿汉阙,是最古老的门。用石雕刻而成的阙,是用来记官爵、功绩和装饰。阙的主要功能是挂旌(劲)旗、贴告示用的。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阅读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1)

——黄帝陵导游词9篇

黄帝陵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被誉为世界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也可以叫我X导。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帮助大家。祝大家旅游愉快!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约1公里的桥山上,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号称“天下第一陵”。全国多处都有黄帝陵,但只有黄陵县的黄帝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四周古柏成林,历代*对保护黄帝陵的古柏树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帝陵的指示或通令。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请大家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大方。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这座亭叫碑亭。这里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一首祭词。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左侧第一通为*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第二通为*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该石出土于黄陵东南的郭洼。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脚印石旁有栅栏围护。据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在轩辕殿前左侧,有一株柏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据传,公元前l09年,汉武帝北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所以叫挂甲柏,也叫将军柏。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现在,映人我们眼前的建筑叫轩辕殿。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进入大殿,映人我们眼前的是半浮雕黄帝像。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

  轩辕庙北端坐落着20xx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xx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行祭典活动。

  好了,轩辕庙就参观到这里。下一步我们将登山,拜谒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冢,被称为“天下第一陵”。196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陵家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上。

  黄帝陵有一绝叫“桥山古柏”。不论您从哪个方向进人县城,都可以看见面积5800亩的桥山,满山翠柏,葱郁一片。目前,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 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这真是“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 这些古柏可都是无价之宝,因此,我国历代*都高度重视黄帝陵古柏的保护。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陵园大门,请大家向门外左侧看,这个高20米的圆锥土台,叫“汉武仙台”。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而今,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朋友们,前方这座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该陵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1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桥山龙驭”碑前还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好了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黄帝陵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参观,半小时后我们门口集合,请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黄帝陵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皇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被称为“天下第一陵”,轩辕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我们来缅怀轩辕黄帝。

  踏过龙池上的轩辕桥,就来到了轩辕庙,进入庙门,一棵遮天蔽日的古柏映入眼帘,那是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树干粗大,听说七个大人手拉手合抱都围不过来呢!古柏群中还有一棵汉武帝甲柏,汉武帝曾在上面挂过铠甲。黄帝脚印石上的脚印特别大,让我们想象黄帝是个多么威武的英雄啊!走出古柏群,就来到轩辕殿,轩辕殿前有鼓台、钟台、56面龙旗和青铜牛鼎。轩辕殿有一个圆天窗,这就是天圆地方的景象。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就会来到这里,祭祀轩辕黄帝。可惜我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壮观的情景。

  接着,我们乘车上山去黄帝陵。

  我们沿着石阶爬山,两旁还有许多明星栽的柏树苗,到了黄帝陵的陵墓前,许多人都在这里祭祀。黄帝的陵墓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者“黄帝陵”三个大字,还是郭沫若写的呢!

  我们绕着黄帝的陵墓走了一圈,旁边有许多柏树,是全国最大的柏树林。两棵龙角柏好象已经死去,但导游说却是有生命的,太神奇了!它们像龙一样,直插云霄。真让人景仰。

黄帝陵导游词3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

  他用玉作武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夫人能养蚕,其史官仓颉缔造了笔墨,其臣大挠缔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建造了乐器。我国其后能巍然挺立于天下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处罚险恶,初次同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听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时代,溘然好天一声轰隆,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义务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路去世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哀求下驾安慰臣民。苍生黎民闻讯从四周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鼓舞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韩语导游词,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频频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可是也有人说,黄帝身后就埋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方公里,山川围绕,林木葱郁。旅行者达到桥山山顶,起首望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峻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头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头即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回来时,祭祀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内里另有一些构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庞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汗青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尚有一株高峻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宏伟绚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华美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尚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4

  中华民族汗青悠暂,毫光光耀,有五千年的文亮史。这五千年的文亮史次要从黄帝合国(修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合首等于“中华合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今传,造制指北车,仄定蚩尤治,全国文亮,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世界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乘上载:“夏历两月”"初两”",在沮水河畔(古黄陵县沮水河)沮源闭的升龙峡生下黄帝,今后就有了两月两龙仰头”凶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画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全,长而敦敏,成而聪亮”。可见,黄帝从出生到生长就没有是日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入地子位,黄帝仄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同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修立起全国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中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亮今后合始了。所之后寡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亮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收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他出生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族次要行为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去世后安葬于古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修庙祀典以去,这里一向是历代王朝入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修立后,每年清亮、重阳节均在此举行祭祀典礼,出格是清亮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侨民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收布其为齐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回护双位,编为“今墓葬第一号”,号称“世界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修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匿历代帝王御造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今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今柏群。庙内乱争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今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仙游”,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齐貌及周围今乡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口亭沿中轴线南行即到诚口亭。该亭面阔五间,入深一间,面积约85仄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亮间北南二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剜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二幅楹联:“观乾坤”"生物”"气象,读今古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口祭神州女儿情”。亭前东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书生骚人,古代*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裔、外籍华侨,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口亭整衣冠,备礼品,仄静口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入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叙尽头,便步进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建有绵亘没有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今色今香。整个陵园,北南约210米,器材约72米(前严42米,后严81米)。陵园门有二个,分立汉武仙台器材二侧。从东门入进陵园,走没有了几步,右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亮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北唐琦书”。此台始修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乡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乱争。整块石头约一仄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单,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气,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凶大利如此。”

黄帝陵导游词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从黄帝开国(建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开首就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心亭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道尽头,便步入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整块石头约一*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俗,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云云。”

黄帝陵导游词6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7

  欢迎人人去到这里,上面我去为人人介绍一下!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乡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本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首创中华民族文亮的先人。他用玉做兵器,制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造制了文字,其臣大挠造制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造做了乐器。我国厥后能巍然屹立于全国四大文亮今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没有合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初次同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进史籍。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升。它对黄帝说:“您的使命已经完成,请您以及我一块女死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公民闻讯从大江北南赶去,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敦慌忙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几回再三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来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等于”"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去。但是也有人说,黄帝逝世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仄方千米,山水环抱,林木葱郁。观光者抵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上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口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去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内乱里还有一些修建、今柏以及石碑等文物。跨入庙门,右边有一棵伟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古已有4,000多年的”"汗青”"了。庙门南有一过厅以及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另有一株高大的今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悬梁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二端有华美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另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8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Huangdi;YellowEmperor)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陕西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和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陵前的“黄帝手植柏”树龄高达五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新*成立后,**亲自批示,请**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黄帝陵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是历史上历朝历代国家大祭的场所,成为历史上一项政治制度。历史上从汉代先后有历代皇帝亲临祭祀或者祭文,如汉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等,*代有孙中山、蒋介石、*、*、*、*等*的亲笔祭文和题词。以及连战、*、*等爱国人士。

  2014年,国家*决定将黄帝陵保护上升为国家法规,由国家*牵头制定黄帝陵保护行政法规。目前正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帝陵导游词9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将黄帝陵发布为世界第一批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号称“全国第一陵”。黄帝陵墓之前的“黄帝陵”三个大字为蒋介石所提。黄帝陵古称“桥陵”,为*历代帝王和著绅士士祭奠黄帝的场合。据记实,最早进行祭奠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陵区景点包罗:全国第一陵、轩辕桥、陵墓区、轩辕庙、黄帝手植柏、恳切亭、挂甲柏等。

  乔山山体浑朴,气魄宏伟,山下有沮水环抱。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序常青,郁郁葱葱。整个陵区弘大磅礴。全国第一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高视睨步。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配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

  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奠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黄帝庙前区气魄恢宏,面积约10000*方米的进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黄帝手植柏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秀,冠盖蔽空,叶子四序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庞大的绿伞。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天下上最迂腐的柏树。内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2)

——写鲁迅故里导游词优选【5】份

  写鲁迅故里导游词 1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参观绍兴鲁迅故里。我们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周家大院。他儿时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家道中落。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1000万字,***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今天,非常荣幸能做大家的导游陪您一同参观。我是这次带大家游玩鲁迅故里的导游,叫潘星言,大家可以叫我小潘。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大家能度过愉快的一天。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儿时乐园,希望这里能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一幅巨幅壁画,画中那位慈眉清目的老人就是鲁迅先生,只见他身穿长袍,手执一根烟悠然地抽着,给人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敬佩之感油然而生。壁画塑着几个小孩嬉戏玩耍的造型,一下子让我们回想起鲁迅先生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童年画卷来。

  鲁迅故里是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往前走,一阵阵香味迎面而来,原来是臭豆腐、霉干菜、香糕等绍兴特产香味四溢……靠左侧走就是著名的"三味书屋"了。走进细看,迎面中堂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三味书屋"四个大字,下面则是一副松鹿图。小屋角落是鲁迅先生儿时读书曾用过的桌子,桌子右上角清晰的刻着一个"早"字。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有一天先生有事,上学迟到了,被老师用戒尺批评。后来先生就刻了这个"早"字,时刻提醒着自己。

  走出三味书屋,穿过对面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继续往前走,经过大堂左侧,再往里走,穿过小弄,就来到了曾给鲁迅先生童年带来无限欢乐的百草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这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看见了小鲁迅在这生机勃勃的百草园中嬉戏的快乐场景!

  与鲁迅故居排成一字形的是旁边的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首建于1972年,后于20xx年重建,占地面积6000*方米,分为展览区、辅助区、办公区、服务区和休闲区五个功能,它与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在这里可以深深领略到鲁迅当年的生活场景和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各位游客朋友,鲁迅先生是一位驰名中外的文学巨匠,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今天他不仅是绍兴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位中国人的骄傲!相信通过今天的参观,您对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大家的光临,希望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期待您再次光临!再见!

  写鲁迅故里导游词 2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写鲁迅故里导游词 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凯雯,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但其实是一个菜园,*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写鲁迅故里导游词 4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可以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现在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20xx*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这里玩耍嬉戏。

  这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

  写鲁迅故里导游词 5

  大家好,我是4(10)班的学生。今天由我带大家参观鲁迅故里。说起鲁迅大家都知道,他原名叫周树人,他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我现在带大家游览的是鲁迅小时候成长和学*的地方。

  走进鲁迅故里,一幅清末民初时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穿过东昌坊口老街,来到了鲁迅祖居周家台门。进门有个小天井和厅堂,厅堂后面是鲁迅小时候住的地方。楼房后的一小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井里种着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往北走是厨房,三个灶眼,一应炊具。厨房北首,隔一小天井有三间*房,再后面就是百草园。想必大家都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的就是这里。百草园占地20xx*方米,有大小二个园,那是鲁迅儿的玩耍的地方。

  离开故居100米左右,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房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房内摆设了方桌和椅子。那就是鲁迅先生学*的地方,他的课桌上至今还刻了个“早”字呢!

  时间过的真快,鲁迅故里的介绍就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光临!谢谢大家!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3)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五)份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 1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将黄帝陵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墓之前的“黄帝陵”三个大字为蒋介石所提。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陵区景点包括:天下第一陵、轩辕桥、陵墓区、轩辕庙、黄帝手植柏、诚心亭、挂甲柏等。

  乔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整个陵区宏大磅礴。天下第一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

  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黄帝手植柏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 2

  欢迎人人去到这!我是您们的导游,我姓x,人人可以或许叫我小x。为了便于人人观光游玩,上面我首祖先人介绍一下。

  皇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乱争,被称为“世界第一陵”,轩辕黄帝是我们的先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以是我们去缅怀轩辕黄帝。

  踏过龙池上的轩辕桥,就去到了轩辕庙,入进庙门,一棵遮天蔽日的今柏映进眼帘,那是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树干粗大,风闻七个大人手拉手开抱都围没有过去呢!今柏群中另有一棵汉武帝甲柏,汉武帝曾在下面挂过铠甲。黄帝脚印石上的脚印出格大,让我们想象黄帝是个何等威武的英雄啊!走出今柏群,就去到轩辕殿,轩辕殿前有鼓台、钟台、56面龙旗以及青铜牛鼎。轩辕殿有一个圆天窗,这等于天圆地方的景象。每年清亮节,海内乱争外的炎黄子孙就会去到这里,祭祀轩辕黄帝。惋惜我不机会亲眼目睹壮观的情景。

  接着,我们搭车上山往黄帝陵。

  我们沿着石阶爬山,二旁另有许多亮星栽的柏树苗,到了黄帝陵的陵墓前,许多人都在这里祭祀。黄帝的陵墓前有一块石碑,下面刻者“黄帝陵”三个大字,仍是郭沫若写的呢!

  我们绕着黄帝的陵墓走了一圈,旁边有许多柏树,是齐国最大的柏树林。二棵龙角柏好象已经逝世往,但导游说却是有生命的,太神偶了!它们像龙同样,直插云霄。伪让人景俯。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 3

  陕西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华第一陵,是民族圣地。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此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

  黄帝陵,地处黄陵桥山,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四季青翠,环境幽雅。山下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祭亭中央的高大石碑上刻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的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陵墓前数十米处有一高台,相传汉武帝征朔方还,来这里祭奠黄帝,筑台祈仙,故称“汉武仙台”。

  轩辕庙,呈四方形,庙门朝南,气势雄伟。庙院内有大殿,门额上悬挂着“人文初祖”大匾。大殿中间安放着巨大的黄帝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庙院内的“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4000余年。巨柏高米,树干下围10米,有谚语称:“七搂八扎半,圪里圪哒不上算”,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另有一株高大古柏相传为汉武帝“挂甲柏”,又名“将军柏”。庙内碑亭,有碑石约50通,内容主要是历代帝王的“御制祭文”和历代修葺陵庙的记载。其中有孙中山、***亲笔撰写的祭文。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面积28*方公里。划分为东湾、西湾、马山、印台山、黄花沟、桥山镇6个景区。黄帝陵陵寝圣地,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雪、龙湾晓雾、凤岭春烟、汉武仙台、轩辕古庙等被誉为黄陵八景。桥山现有古柏8万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多万株,面积86 7公顷,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古柏林。高者参天,低亦拂云,常青不凋,树姿优美。

  黄帝陵经过大规模整修,一、二期工程已经竣工。新建轩辕庙山门、黄帝陵祭祀大殿、庙前广场、轩辕桥、桥南广场,拓宽改造了陵区道路,并广植松柏花木,绿化美化陵区。山下修建了印池,水面约12公顷,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游船悠悠。规划修建“三皇五帝”展览馆,印台山海外华人墓园,以实现炎黄子孙叶落归根的夙愿。

  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的桥山之巅。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他率先民奠定了中华民族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为***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分类第一号,堪称“华夏第一陵”。

  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合力的圣地。陵在山顶正中。面朝南,高3.6米,周长48米。山上816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它在沮水回绕,群山环抱之中,有花岗岩路可通山顶,路旁有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祭亭,红柱绿瓦,四角飞檐,亭中石碑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字。亭后一石碑,是明代嘉靖年间立的“桥山龙驭”,道明此地是黄帝乘龙升天之处。陵园中一株高19米古柏,相传为黄帝所植,有5000多年了,被称为“世界柏树之父”。

  黄帝陵园景区由陵园区和轩辕庙区组成。山环水绕,建筑恢弘大气,充分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开拓者——黄帝的敬仰和爱戴。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清明节、重阳节在此进行祭礼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国家大典。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 4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皇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被称为“天下第一陵”,轩辕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我们来缅怀轩辕黄帝。

  踏过龙池上的轩辕桥,就来到了轩辕庙,进入庙门,一棵遮天蔽日的古柏映入眼帘,那是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树干粗大,听说七个大人手拉手合抱都围不过来呢!古柏群中还有一棵汉武帝甲柏,汉武帝曾在上面挂过铠甲。黄帝脚印石上的脚印特别大,让我们想象黄帝是个多么威武的英雄啊!走出古柏群,就来到轩辕殿,轩辕殿前有鼓台、钟台、56面龙旗和青铜牛鼎。轩辕殿有一个圆天窗,这就是天圆地方的景象。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就会来到这里,祭祀轩辕黄帝。可惜我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壮观的情景。

  接着,我们乘车上山去黄帝陵。

  我们沿着石阶爬山,两旁还有许多明星栽的柏树苗,到了黄帝陵的陵墓前,许多人都在这里祭祀。黄帝的陵墓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者“黄帝陵”三个大字,还是郭沫若写的呢!

  我们绕着黄帝的陵墓走了一圈,旁边有许多柏树,是全国最大的柏树林。两棵龙角柏好象已经死去,但导游说却是有生命的,太神奇了!它们像龙一样,直插云霄。真让人景仰。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 5

  中华民族汗青悠暂,毫光光耀,有五千年的文亮史。这五千年的文亮史次要从黄帝合国(修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合首等于“中华合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今传,造制指北车,仄定蚩尤治,全国文亮,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世界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乘上载:“夏历两月”"初两”",在沮水河畔(古黄陵县沮水河)沮源闭的升龙峡生下黄帝,今后就有了两月两龙仰头”凶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画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全,长而敦敏,成而聪亮”。可见,黄帝从出生到生长就没有是日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入地子位,黄帝仄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同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修立起全国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中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亮今后合始了。所之后寡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亮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收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他出生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族次要行为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去世后安葬于古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修庙祀典以去,这里一向是历代王朝入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修立后,每年清亮、重阳节均在此举行祭祀典礼,出格是清亮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侨民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收布其为齐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回护双位,编为“今墓葬第一号”,号称“世界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修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匿历代帝王御造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今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今柏群。庙内乱争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今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仙游”,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齐貌及周围今乡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口亭沿中轴线南行即到诚口亭。该亭面阔五间,入深一间,面积约85仄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亮间北南二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剜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二幅楹联:“观乾坤”"生物”"气象,读今古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口祭神州女儿情”。亭前东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书生骚人,古代**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裔、外籍华侨,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口亭整衣冠,备礼品,仄静口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入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叙尽头,便步进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建有绵亘没有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今色今香。整个陵园,北南约210米,器材约72米(前严42米,后严81米)。陵园门有二个,分立汉武仙台器材二侧。从东门入进陵园,走没有了几步,右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亮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北唐琦书”。此台始修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乡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乱争。整块石头约一仄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单,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气,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凶大利如此。”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4)

——鲁迅故里导游词10篇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那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能够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我上学不迟到刻下的。

  那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那里玩。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此刻我的面前,那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

  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能够去参观一下。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那里的事情。.鲁迅故里已经游完了,一天也结束了。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可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可以发现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这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这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这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今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各位游客好!今日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大家保管好自我的财物。跟着我一齐走进绍兴吧——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此刻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能够看出鲁迅家原先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老台门,我们来参观下鲁迅纪念馆,那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他写的文章意义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之后,我们来畅游一下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除了那棵显眼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依旧葱郁一片,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我们似乎还能在这个角落里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

  最终,我们一齐去看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三味书屋。那里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爹爹,上学迟到被先生责骂,于是,下定决心在椅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我不要再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之后伟大的革命事业。

  我很高兴为大家导游绍兴鲁迅故里,期望你们把绍兴的文化和土特产带给你们的朋友,欢迎下次再来绍兴,多谢大家的观赏!

  大家好,我叫余诗涵,是北海小学4(10)班的学生。今天由我带大家参观鲁迅故里。说起鲁迅大家都知道,他原名叫周树人,他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我现在带大家游览的是鲁迅小时候成长和学*的地方。

  走进鲁迅故里,一幅清末民初时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穿过东昌坊口老街,来到了鲁迅祖居周家台门。进门有个小天井和厅堂,厅堂后面是鲁迅小时候住的地方。楼房后的一小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井里种着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往北走是厨房,三个灶眼,一应炊具。厨房北首,隔一小天井有三间*房,再后面就是百草园。想必大家都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的'就是这里。百草园占地20xx*方米,有大小二个园,那是鲁迅儿的玩耍的地方。

  离开故居100米左右,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房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房内摆设了方桌和椅子。那就是鲁迅先生学*的地方,他的课桌上至今还刻了个“早”字呢!

  时间过的真快,鲁迅故里的介绍就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光临!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游客们,你们好!

  我姓储,大家可以叫我储导,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首先,你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霉干菜和热腾腾的黄酒等,里面的土特产究竟好不好吃?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这是不是真的?大家不妨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 ,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让你大饱口福,因此,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细细游赏吧!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我们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与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先源所有。

  我们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与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与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这里是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与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跟着我一起走进绍兴吧。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可以看出鲁迅家原来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老台门,我们来参观下鲁迅纪念馆,这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他写的文章意义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接着,我们来畅游一下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除了那棵显眼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依旧葱郁一片,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我们似乎还能在这个角落里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们一起去看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三味书屋。这里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爹爹,上学迟到被先生责骂,于是,下定决心在椅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后来伟大的革命事业。

  我很高兴为大家导游绍兴鲁迅故里,希望你们把绍兴的文化和土特产带给你们的朋友,欢迎下次再来绍兴,谢谢大家的观赏!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可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凯雯,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但其实是一个菜园,*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5)

——鲁迅故里导游词9篇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那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能够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我上学不迟到刻下的。

  那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那里玩。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此刻我的面前,那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

  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能够去参观一下。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那里的事情。.鲁迅故里已经游完了,一天也结束了。

各位团友:

  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各位游客好!

  今天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跟着我一起走进绍兴吧——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可以看出鲁迅家原来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老台门,我们来参观下鲁迅纪念馆,这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他写的文章意义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接着,我们来畅游一下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除了那棵显眼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依旧葱郁一片,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我们似乎还能在这个角落里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们一起去看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三味书屋。这里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爹爹,上学迟到被先生责骂,于是,下定决心在椅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后来伟大的革命事业。

  我很高兴为大家导游绍兴鲁迅故里,希望你们把绍兴的文化和土特产带给你们的朋友,欢迎下次再来绍兴,谢谢大家的观赏!

  亲爱的游客们,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我们即将游览的是绍兴的鲁迅故里。游览时请游客们保管好自我的贵重物品,不要乱扔垃圾,多谢。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曾亲笔题下“鉴湖越台名仕乡”。其中,鲁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有几个石像,那是鲁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进了大门,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鲁迅纪念馆”。馆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诗篇,家喻户晓的是“冷媒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了纪念馆,就来到“周家老台门”。那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鲁迅先生的故居在当时是相当气派、宏伟。灶台、后院、床铺、庭院、书桌,一样不少。原先鲁迅先生就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下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百草园。那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此外,就是浓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据说,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和伙伴们经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会和伙伴们捉知了。那里是他们的乐园。

  绍兴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期望你有时光再慢慢游览!

  大家好,这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欢乐的一天,大家能够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能够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方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此刻,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方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个性的'故事呢!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6)

——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 (菁华3篇)

  大家好,我是方导,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就随我一起去观赏西施故里的美景吧!

  我们首先来到大门口,映入眼帘的当然就是门旁的大石头了石头上雕刻着“西施故里”,这四个红大字,大门里的`两旁花繁叶茂,绿树成荫,让人有个好心情。

  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大大的荷花池,池里的荷花五颜六色,白如雪,红如火,粉如霞,绿如玉,朵朵荷花像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站在荷花池里,再往前走,就上了弯如月的拱桥。

  请往右边看,那里有几个石像人,他们在做不同的事情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在玩耍,有的在淘米,还有的在晒谷,这不仅会让我们想起西施娘娘,她可是我们*四大美女之一,她美若天仙。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还特意照了几尊石像。

  在往前看,那可是历代名媛馆,名人馆里有许多英雄的照片和雕像,如花木兰等。历代名媛馆是像四合院那样的结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

  在往里走,就来到了美食街,美食街上有很多商铺,有的是珍珠店,可以去那买洁白的珍珠,有的是茶楼可以去那喝喝茶,有的是麻糍店,在那可以买到上好的麻糍。在这儿最有名的就数做豆腐了,做豆腐色香味俱全,看一看,闻一闻就可以让人口水直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去品尝一下呢!

  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了,我要回去了,再见!

  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乡——诸暨,大家可以叫我汤导。

  现在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西施。她生于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当时越国与吴国大战,越王勾践大败,回国后发誓雪耻,便使用美人计。从此之后,吴王整天不务正业,越王终于打败了吴王,越国终于东山再起了。介绍完西施,我就为你们介绍一下西施故里最有名的景点——名媛馆。

  名媛馆占地面积有6521*方米,共有100多个*古代女性人物。分成两大类,有巾帼英雄、才情淑女等。大家跟我过来,这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俗话说,西施有沉鱼落雁之美。果然,刚刚在水中玩耍的鱼儿看见了西施,都躲了起来。

  我的介绍已经结束了,下面请你们自已参观,请记住不要乱丢垃圾,下午一点时请大家到这里集合。

  欢迎来到我们诸暨的风景名胜区——西施殿,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我们进入西施殿,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西施的雕塑,被尊称为荷花神,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有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称)。她姓施,名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下,居西村,故得西施。艺术家们将她的容貌刻制得栩栩如生,使西施如仙女下凡一般。

  接下来我们到了古越台,古越台中屹立着范蠡、勾践和文种三人的雕像。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子;勾践,越王,最后称霸中原;文种,也作文仲,字会、少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

  下面我们到苎萝山,又名罗山,碑廊南面是苎萝山的最高点,上建一亭,名“苎萝亭”。亭为八角三重檐造型,内置三层,可逐级登陵,一共40个碑。

  跟我走,我们到了西施长廊这儿有很多石碑,石碑上都有画,是用刀子刻上去的,石碑的左下角各写有绝世双娇、国人争观、大义为重、以身许国……的字样,个个都是那么富有诗意。

  穿过桥,我们到了西施故里,它们都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将本区域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进入名媛馆,名媛馆的西施不同于西施殿里那个供奉着香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纤弱女子。名媛馆里展示了威严的女皇武则天、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情深意重的虞姬……白驹过隙,她们早已随落花飘散红尘中。

  我们这次的旅游结束了,欢迎下次参加。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7)

——鲁迅故里的导游词通用十篇

  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可以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现在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2000*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这里玩耍嬉戏。

  这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

各位游客:

  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别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他。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这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多谢大家。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绍兴鲁迅故里参观旅游。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东连宁波西接杭州,总面积8000多*方千米,人口*500万,现辖越城区、上虞区、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县。市花是兰花,市树为香樟。绍兴古称“越州”,南宋取“绍祚中兴”之意。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越剧之乡、书法之乡和名士之乡。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2年,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说到水乡,绍兴河网纵横,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0%以上,有湖泊30多个,又以鉴湖最为著名。有水的地方就有桥,在绍兴境内有一万多座桥,其中建于南宋的我国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八字桥”就在绍兴老城内。说到酒乡,绍兴是黄酒的故乡,根据含糖量的不同分为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四种类型。说到越剧之乡,绍兴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代表曲目有《红楼梦》《五女拜寿》《梁祝》等。说到书法之乡,东晋时绍兴郊外的兰亭因“曲水流觞”而闻名于世,又因王羲之酒后挥笔书写的《兰亭集序》而成为书法圣地。说起名士之乡,这还是*****当年对绍兴的称誉,因为绍兴从古至今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其中有思想家王充、唐代诗人贺子章、南宋诗人陆游、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青藤画派鼻祖徐渭;*现代以来更是群星璀璨,有教育家蔡元培、思想家鲁迅、革命家秋瑾等。整个科举时代,绍兴走出了2238位进士;在清代“绍兴师爷”遍及中央朝廷和地方衙门,成就了“无绍不成衙”的美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鲁迅故里景区。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笔名。1881年出生于绍兴周家台门,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8岁那年去南京读书,之后又去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54岁。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等,整个参观游览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这是一组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群,也是鲁迅祖上世居之地,已有260年的历史。大家请看,门口挂着翰林的匾额,因为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经是钦点的翰林。老台门建筑分为四进,第一进是轿厅,也就是台门斗;第二进是客厅德寿堂,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第三进是香火堂,这里存放着周氏历代祖先的牌位;第四进是座楼,也就是周家族人的生活区,现在把它改建成了“绍兴民俗陈列馆”,展示清末时期当地的风土人情。

  从鲁迅祖居出来,过一个小桥就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后在这里读书。说到这里的主人寿镜吾,鲁迅评价他“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对鲁迅有极大的影响。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所谓“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就是说,读书的味道像吃米饭、佳肴和调味料一样层层递进,渐人佳境。大家注意看墙角这边有一张书桌,这是鲁迅当年的课桌。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严厉责罚,于是鲁迅就在桌角刻上了一个“早”字,鞭策自己不能再迟到。对于这件事,鲁迅直到晚年还记忆犹新,并在一次闲谈中告诉了夫人许广*。1956年,许广*来到绍兴,特意去了三味书屋,借助手电筒在昏暗的角落里找到了鲁迅当年亲手刻下的“早”字。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也叫周家新台门。鲁迅在这里出生并生活到18岁。在这18年中,亲身感受了整个家族由显赫走向败落的过程,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18年,已经在北京工作的鲁迅与族人商量将这个房子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隔壁的朱姓人家。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保留下来。这里有个天井叫作桂花明堂,种植着两棵桂花树,鲁迅小时候,经常坐在桂花树下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水漫金山”“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穿过桂花明堂,左手边是鲁迅从日本回来后在绍兴的学堂任教时的卧室兼书房,他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屋子后面就是百草园,占地约2000*方米,是鲁迅童年时玩耍的乐园。请大家在这里游览20分钟。

  大家好!我是导游黄欣裕,大家可以叫我黄导。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游览我们的鲁迅故里。鲁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知识青年,是作家,医生,政治家,革命家这次旅行,包括四个景点:鲁迅的先生的家──寿家台门,鲁迅的前辈的家——鲁迅祖居(周家台门),鲁迅的家──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和鲁迅纪念馆。

  现在快到鲁迅故里了。有些物品可以存放在车上,请带好随身物品,有小孩管好小孩,不要在景区里吃东西。景区里有卖纪念品的店,我们会预留时间去让大家购物

  (几分钟后)现在大家可以下车了,跟着我走。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东门口有一块高4。5米,长15米的花岗岩石墙,上面有着鲁迅的*面像和鲁迅故里的整体图。这边就是少年鲁迅先生,他朋友闰土,老师寿镜吾先生的青铜像。

  往里走,再左转,就是寿家门台了。走过一条青石板小路,就是他们家的大客厅,是举行小活动,招待客人的地方。再往里走,就是小前堂,也就是小客厅,用于接待亲戚,、学生,右边是主人的卧室,左边是主人的书房。书房里左边的墙上,放着许多箱子,专门放书的。再往下,我们就要去大名鼎鼎的三味书屋,为什么叫三味呢?原来,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鲁迅的座位在东北角,他在这里读书长达五年之久。桌子的右下角有一个早字。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寿镜吾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之后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以此勉励自己。

  从寿家台出来,我们来到鲁迅祖居。它是由四进院组成,占地三千多*方米。第一进是台斗门,第二进是德寿堂,是用作小型活动等的场所。第三进是香火堂,用来祭祖。左边是佛堂和餐厅,右边是主人卧室和书房。第四进是二层小楼。

  继续向前走,便来到鲁迅故居。这是鲁迅的出生地,在这里他度过了整个童年。而后面的的百草园,便是他小时候的乐园。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上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花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最后,我们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的一层主要讲述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二层是鲁迅长大后在全国各地学*工作和去日本留学的故事。

  现在大家可以去购物了,十分钟以后东门集合。今天上午的行程到此结束了,现在我们去饭馆吃饭了。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绍兴游玩。我是快乐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陈,大家能够叫我陈导。这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绍兴鲁迅故里。

  此刻我们来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

  沿着长廊,向后走去,令人豁然开朗,你会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百草园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虽然那里没有奇花异草,但是它是鲁迅童年的乐园。大家看,这是一口小井,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同学们在小井上跳上跳下。在冬天下雪时,他经常来那里捕鸟……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桌面右边有一个鲁迅亲手刻下的“早”字。一次鲁迅上课迟到,受到先生的严厉责备,他就在自我课桌的右边桌沿上刻了这个“早”字,时时提醒自我,此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

  亲爱的游客们,由于时光关系。鲁迅故里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期望透过这次旅游,你们能够喜欢上绍兴,欢迎大家以后带着自我的家人朋友再来游玩!

  大家好!我是导游黄欣裕,大家可以叫我黄导。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游览我们的鲁迅故里。鲁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知识青年,是作家,医生,政治家,革命家这次旅行,包括四个景点:鲁迅的先生的家──寿家台门,鲁迅的前辈的家——鲁迅祖居(周家台门),鲁迅的家──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和鲁迅纪念馆。

  现在快到鲁迅故里了。有些物品可以存放在车上,请带好随身物品,有小孩管好小孩,不要在景区里吃东西。景区里有卖纪念品的店,我们会预留时间去让大家购物

  (几分钟后)现在大家可以下车了,跟着我走。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东门口有一块高4.5米,长15米的花岗岩石墙,上面有着鲁迅的*面像和鲁迅故里的整体图。这边就是少年鲁迅先生,他朋友闰土,老师寿镜吾先生的青铜像。

  往里走,再左转,就是寿家门台了。走过一条青石板小路,就是他们家的大客厅,是举行小活动,招待客人的地方。再往里走,就是小前堂,也就是小客厅,用于接待亲戚,、学生,右边是主人的卧室,左边是主人的书房。书房里左边的墙上,放着许多箱子,专门放书的。再往下,我们就要去大名鼎鼎的三味书屋,为什么叫三味呢?原来,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鲁迅的座位在东北角,他在这里读书长达五年之久。桌子的右下角有一个早字。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寿镜吾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之后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以此勉励自己。

  从寿家台出来,我们来到鲁迅祖居。它是由四进院组成,占地三千多*方米。第一进是台斗门,第二进是德寿堂,是用作小型活动等的场所。第三进是香火堂,用来祭祖。左边是佛堂和餐厅,右边是主人卧室和书房。第四进是二层小楼。

  继续向前走,便来到鲁迅故居。这是鲁迅的出生地,在这里他度过了整个童年。而后面的的百草园,便是他小时候的乐园。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上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花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最后,我们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的一层主要讲述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二层是鲁迅长大后在全国各地学*工作和去日本留学的故事。

  现在大家可以去购物了,十分钟以后东门集合。今天上午的行程到此结束了,现在我们去饭馆吃饭了。

各位团友:

  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游客们,你们好!

  我姓储,大家可以叫我储导,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首先,你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霉干菜和热腾腾的黄酒等,里面的土特产究竟好不好吃?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这是不是真的?大家不妨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让你大饱口福,因此,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细细游赏吧!

  各位旅客朋友们,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5份(扩展8)

——丽水的导游词范文5份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缙云仙都来游玩,我是仙都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称我为"小沈",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您度过愉快的一天,也能让您真正感受到仙都这个仙人都市的魅力。

  仙都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廓,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整个仙都的核心鼎湖峰。鼎湖峰壮如春笋,又像一把利剑,直刺云天。它高170.8米,底部面积为2468*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相传轩辕黄帝在这儿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芙蓉峡。芙蓉峡越往里走,峭壁越高,山谷越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叫铁门峡。仙都的美景真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小沈”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在这得到美的享受,祝您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丽水又誉为“浙江绿谷”,是“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市”,获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的地级市。她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总面积1.73万*方公里(占浙江省陆地面积的1/6),人口为251.4万人(占浙江省总人口1/18.6),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人口相对较稀的地级市。

  丽水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遂昌好川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丽水古称“处州”,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是州、郡、路、府驻地,是浙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xx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设立地级丽水市,同时撤消县级丽水市,设莲都区,为我省最后一个撤地建市的地区,下辖一区一市七县,即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缙云、云和、庆元、遂昌、松阳、景宁7县,市**设在莲都区。

  到了丽水看“山头”。山是丽水的一大特色,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7%,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特征。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境内有江浙第一高峰黄毛尖(海拔1929米)和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林木总蓄积量占全省的1/3(38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1%,远远高于全国*均水*,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素有“浙南林海”之誉。

  莽莽林海使丽水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市”。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出版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2348个县(市、市区)评价中,丽水市九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均处于全国前五十名,位居前十名的有四个县(市),分别是: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庆元县是我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丽水成了众多动植物的乐园,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木本植物134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2种,我市仅有的百山祖冷杉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已知的野生动物618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华南虎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年又重现丽水境内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丽水是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和福安江“六江之源”,水质优良,江河湖泊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Ⅰ、Ⅱ类标准。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占全省水能资源的4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3.5倍,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水利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丽水的山美、水美、人亦美,是城市人向往的旅游休闲胜地。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面积1.73万*方公里,总人口250万。全区现辖丽水、龙泉二市及缙云、青田、遂昌、云和、庆元、景宁、松阳七县,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地区。丽水市古称处州,始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至明洪年间,演成处州府。现行政公署驻地:丽水市城关镇,因其形酷似莲花,故称莲城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丽水市山清水秀、古迹众多。龙泉的.凤阳山、庆元的百山祖、遂昌的九龙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缙云仙都的鼎湖峰、铁城、青田的石门洞、丽水的通济堰、龙泉的哥窑大窑遗址、松阳的延庆寺塔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是一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避暑胜地。丽水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瓯江水系横贯全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其中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物等四大资源均占全省首位。

  丽水市物产十分丰富,著名的香姑、笋干、木耳、惠明茶、白莲、黄花菜、晒红烟、柑桔、雪梨等农副产品,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多块金牌。龙泉宝剑、青瓷、青田石雕等工艺美术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金笔、羽绒制品、鸟笼、木制玩具、洗涤用品、鞋革等新兴工业产品和工艺产品深受中外顾客的赞誉。丽水市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金温铁路已经开通运行,330国道横贯境内,丽浦、丽龙等11条省道干线组成骨架,已形成高级和次高级公路为主干的公路运输网络。丽水拥有两座500吨泊位的温溪港,货轮可直达全国各大港口和香港、澳门。丽水机场也正在筹划当中,良好的交通条件正在形成。

  丽水市的邮电通讯已实现传输光缆化、电话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实现全省、全国漫游。556座各类电站的供电和华东大电网的并入,使得全区供电稳定可靠。

  龙川不大,一条街缘水行。如果说这条水路是鱼的脊梁,两边的巷子就是横向排列的鱼骨了。很多老建筑和游玩景点,就在巷子里等着游人去发掘发现。沿水两边,有众多小商铺,一如全国众多古镇的模样。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小桥横跨水面,既沟通了**,又是水乡不可或缺的美景。

  我们从公路下来,顺着河右边漫步。一个箭头指向胡柄衡故居。我心里一动,这不是上任领导祖父的家嘛。赶紧去看看,没想到吃了个闭门羹。嘿嘿,扬州东圈门的几间老宅子,也是常年关着,不对游人开放,可以理解。这座宅子,一定有上好的风水。它现在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外面转转,没看到什么。

  说到风水,不能不说在水街乡贤馆里看到的说明和导游讲述的故事。龙川从很古老的时候,就有为官作宰之人士。乡贤馆有一个长长名录。这名录到了明朝忽然一下子茂密繁盛起来,据说这样的发达,便是缘于风水先生的指点。龙川的居民,除了一户姓丁外,全部姓胡。沿着水的龙川地形,很像一条船。船儿会漂浮。丁姓人家便是定住不让船漂浮的守护。一棵古老的大榆树,是船的篙。好几百年根深叶茂的老树,稳稳掌控,船儿自然不会动了。老树边上,还栽种了一篷竹子,那是和老树一起定船的篙。

  据说经过明代这位风水先生指点后,龙川愈发兴旺。有趣的是,那位姓丁人家,代代单传,已经达十六代。即便是独生子女时代,依旧生的是男丁。故事和传说,增加的是游人的兴趣。可是期间有关风水的讲究,我们不懂。古人对于这些,应该是天人合一的感应吧。

  离开胡柄衡故居。远远一座巨大的牌坊高高矗立。恩荣“奕世尚书坊”,三门四柱五楼。主人是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和他的族叔胡富。胡富是户部尚书,胡宗宪是兵部尚书。除了这牌坊,文征明亲笔撰写的“奕世尚书”、“奕世宫保”等字,一直保留到今天,具有很重要的文物价值。胡宗宪相隔他的族叔胡富一个甲子考中进士,成为当地佳话。奕世尚书坊牌坊,是对他二人的褒奖。牌坊石质,彰显徽派石雕艺术的精湛。大大的恩荣,无言诉说往日的荣光。胡家两代尚书,恩荣了家族几百年。一道小桥的那边,还有一座少保坊,看上去少了尚书坊的古旧与豪华,同样是当年了不起的记录。

  胡氏宗祠,是水街最大的看点。绩溪龙川的胡氏祖宗,追寻到遥远的古代。高大的歇山重檐建筑,令人望而顿生敬仰之心。这宗祠,有“江南第一祠”的称号。它始建于宋朝。明代胡宗宪又做了大修扩建。高大宏丽的梁柱,一进一进展示出来的纵深感,华美的雕刻等,为宗祠特有的肃穆和祭祀先人的庄严,创造了最好的氛围。为胡家光宗耀祖的先人排位,一排排立在那里,他们看得到后代更加的辉煌吗?正中央两排,是胡家先祖的神位画像,其中有一位女将军,精神焕发地位立其中。她打破了女子不入宗祠的传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巾帼。可惜在战斗中受伤,二十七岁便以身殉国。胡家的女子也了不起!

  大厅中的木雕,荷花荷叶随风荡漾,荷塘里的鸳鸯交颈亲爱。大鹿小鹿母慈子孝,下山的狮子威风凛凛。梁勾处的蟠龙、孔雀等祥瑞栩栩如生。这多年保存依旧完好的木雕,实在不容易。据说这座宗祠四百多年间,没有一只蜘蛛。这是解不开的谜。没有了蜘蛛,便没有灰尘朦胧。宗祠得以清清爽爽,造化之功。

  转出宗祠,外面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正是油菜开花时节。满眼的金黄蜂飞蝶绕,游人们走出严肃的宗祠,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开怀畅笑。扑面而来的芬香在阳光下愈发明显。这难道不又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表现?

  水街,四水归堂。徽商最关注的便是水。沿着水街的所有,是胡家特有的选择。水街不仅仅是水。水街上有故事有传奇还有解不开来的谜。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宁波游览参观。

  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城市的情况,大家来到宁波也不例外,那么我呢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城市的情况及风土人情。宁波位于浙江的东北部,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的中部,是浙江的第二大城市,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单列市和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和文化名城。全市共辖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鄞县、宁海、象山三个县,市区分江东、江北、北仑、镇海、海曙五个区,市区面积1033*方公里,人口120余万。宁波简称”甬”,是一个象形字,上如钟钮,下如钟形,中间两横如钟带,因宁波境内有一山峰似覆置大钟,故名。早在周朝就有了”甬”地的称谓。宁波古时称明州,因有四明山得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朝廷置明州,州治在今鄞县鄞江镇,到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一个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宁波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均温度16摄氏度,四季分明,春夏两季雨水较多,但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秋季凉爽,东无严寒。

  来到宁波,我们要从什么角度去了解它?它又是怎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呢?我们可以概括的认为宁波共有四张名片。

  我们先打开第一张名片,这张就是宁波装,俗话说:”云想衣裳花想容”,中国人用”衣食住行”来概括生活的最基本内容,而衣拍在最前面。韩非子说:”人无羽毛,不衣则犯寒”,到了现代社会,服装不仅仅是人类用来御寒护体的.,更是人类智慧文明最直露和最实用的审美物化体现,自1998年中国首家服装博物馆在宁波诞生,人们已经在讨论”北有大连,南有宁波”的话题,中国自有龙袍以来,有意义的服装变革大抵只有两次,一次为公开实用的胡服骑射,二为作宣言的中山装。从前的人们除他们的住宅外,都是靠衣服来表示地位的尊卑,完全限制了个性特征,而西服的出现却能体现出人类对于健全体魄的憧憬,在“五口通商”后,外出谋生的宁波裁缝,用高超的祖传手艺,给外国人(当时称红毛人)制作西服,因此,”红帮裁缝”应运而生,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到中国的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都出自宁波人之手。宁波服装在”红帮”的培育下,由小树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20世纪90年代,宁波服装步入了它的黄金期,现有1600余家企业,年服装生产力占全国的12%左右。宁波的服装业被认为是未来中国服装业中最有希望与中国服装业一争高低的一个板块。好,现在大家都各自检查一下,各位身上穿的是否有宁波的服装,如果没有,晚上等我们住下来后,大家赶快去买,因为在将来,也许你会因穿有宁波服装而骄傲,(开个玩笑)。宁波服装名牌可以说是群星灿烂,”雅戈尔”、”杉杉”、”罗蒙”20xx年的服装节上,国际服装界巨子—77岁高龄的皮尔。卡丹先生动情地说:”我被宁波迷住了!”还惊叹在中国竟有这么好的服装企业,而”杉杉”却在天一阁,上演了一台”天一夜宴”,在世界名模陈娟红、马艳丽等的超凡演示下,把江南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