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导游词9篇

首页 / 导游词 / | 2022-09-28 00:00:00 导游词

黄帝陵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被誉为世界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也可以叫我X导。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帮助大家。祝大家旅游愉快!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约1公里的桥山上,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号称“天下第一陵”。全国多处都有黄帝陵,但只有黄陵县的黄帝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四周古柏成林,历代*对保护黄帝陵的古柏树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帝陵的指示或通令。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请大家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大方。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这座亭叫碑亭。这里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一首祭词。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左侧第一通为*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第二通为*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该石出土于黄陵东南的郭洼。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脚印石旁有栅栏围护。据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在轩辕殿前左侧,有一株柏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据传,公元前l09年,汉武帝北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所以叫挂甲柏,也叫将军柏。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现在,映人我们眼前的建筑叫轩辕殿。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进入大殿,映人我们眼前的是半浮雕黄帝像。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

  轩辕庙北端坐落着20xx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xx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行祭典活动。

  好了,轩辕庙就参观到这里。下一步我们将登山,拜谒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冢,被称为“天下第一陵”。196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陵家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上。

  黄帝陵有一绝叫“桥山古柏”。不论您从哪个方向进人县城,都可以看见面积5800亩的桥山,满山翠柏,葱郁一片。目前,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 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这真是“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 这些古柏可都是无价之宝,因此,我国历代*都高度重视黄帝陵古柏的保护。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陵园大门,请大家向门外左侧看,这个高20米的圆锥土台,叫“汉武仙台”。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而今,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朋友们,前方这座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该陵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1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桥山龙驭”碑前还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好了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黄帝陵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参观,半小时后我们门口集合,请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黄帝陵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皇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被称为“天下第一陵”,轩辕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我们来缅怀轩辕黄帝。

  踏过龙池上的轩辕桥,就来到了轩辕庙,进入庙门,一棵遮天蔽日的古柏映入眼帘,那是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树干粗大,听说七个大人手拉手合抱都围不过来呢!古柏群中还有一棵汉武帝甲柏,汉武帝曾在上面挂过铠甲。黄帝脚印石上的脚印特别大,让我们想象黄帝是个多么威武的英雄啊!走出古柏群,就来到轩辕殿,轩辕殿前有鼓台、钟台、56面龙旗和青铜牛鼎。轩辕殿有一个圆天窗,这就是天圆地方的景象。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就会来到这里,祭祀轩辕黄帝。可惜我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壮观的情景。

  接着,我们乘车上山去黄帝陵。

  我们沿着石阶爬山,两旁还有许多明星栽的柏树苗,到了黄帝陵的陵墓前,许多人都在这里祭祀。黄帝的陵墓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者“黄帝陵”三个大字,还是郭沫若写的呢!

  我们绕着黄帝的陵墓走了一圈,旁边有许多柏树,是全国最大的柏树林。两棵龙角柏好象已经死去,但导游说却是有生命的,太神奇了!它们像龙一样,直插云霄。真让人景仰。

黄帝陵导游词3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

  他用玉作武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夫人能养蚕,其史官仓颉缔造了笔墨,其臣大挠缔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建造了乐器。我国其后能巍然挺立于天下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处罚险恶,初次同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听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时代,溘然好天一声轰隆,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义务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路去世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哀求下驾安慰臣民。苍生黎民闻讯从四周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鼓舞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韩语导游词,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频频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可是也有人说,黄帝身后就埋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方公里,山川围绕,林木葱郁。旅行者达到桥山山顶,起首望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峻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头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头即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回来时,祭祀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内里另有一些构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庞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汗青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尚有一株高峻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宏伟绚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华美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尚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4

  中华民族汗青悠暂,毫光光耀,有五千年的文亮史。这五千年的文亮史次要从黄帝合国(修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合首等于“中华合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今传,造制指北车,仄定蚩尤治,全国文亮,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世界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乘上载:“夏历两月”"初两”",在沮水河畔(古黄陵县沮水河)沮源闭的升龙峡生下黄帝,今后就有了两月两龙仰头”凶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画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全,长而敦敏,成而聪亮”。可见,黄帝从出生到生长就没有是日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入地子位,黄帝仄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同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修立起全国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中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亮今后合始了。所之后寡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亮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收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他出生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族次要行为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去世后安葬于古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修庙祀典以去,这里一向是历代王朝入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修立后,每年清亮、重阳节均在此举行祭祀典礼,出格是清亮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侨民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收布其为齐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回护双位,编为“今墓葬第一号”,号称“世界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修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匿历代帝王御造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今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今柏群。庙内乱争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今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仙游”,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齐貌及周围今乡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口亭沿中轴线南行即到诚口亭。该亭面阔五间,入深一间,面积约85仄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亮间北南二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剜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二幅楹联:“观乾坤”"生物”"气象,读今古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口祭神州女儿情”。亭前东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书生骚人,古代*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裔、外籍华侨,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口亭整衣冠,备礼品,仄静口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入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叙尽头,便步进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建有绵亘没有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今色今香。整个陵园,北南约210米,器材约72米(前严42米,后严81米)。陵园门有二个,分立汉武仙台器材二侧。从东门入进陵园,走没有了几步,右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亮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北唐琦书”。此台始修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乡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乱争。整块石头约一仄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单,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气,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凶大利如此。”

黄帝陵导游词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从黄帝开国(建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开首就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心亭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道尽头,便步入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整块石头约一*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俗,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云云。”

黄帝陵导游词6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7

  欢迎人人去到这里,上面我去为人人介绍一下!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乡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本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首创中华民族文亮的先人。他用玉做兵器,制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造制了文字,其臣大挠造制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造做了乐器。我国厥后能巍然屹立于全国四大文亮今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没有合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初次同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进史籍。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升。它对黄帝说:“您的使命已经完成,请您以及我一块女死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公民闻讯从大江北南赶去,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敦慌忙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几回再三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来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等于”"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去。但是也有人说,黄帝逝世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仄方千米,山水环抱,林木葱郁。观光者抵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上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口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去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内乱里还有一些修建、今柏以及石碑等文物。跨入庙门,右边有一棵伟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古已有4,000多年的”"汗青”"了。庙门南有一过厅以及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另有一株高大的今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悬梁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二端有华美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另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8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Huangdi;YellowEmperor)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陕西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和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陵前的“黄帝手植柏”树龄高达五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新*成立后,**亲自批示,请**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黄帝陵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是历史上历朝历代国家大祭的场所,成为历史上一项政治制度。历史上从汉代先后有历代皇帝亲临祭祀或者祭文,如汉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等,*代有孙中山、蒋介石、*、*、*、*等*的亲笔祭文和题词。以及连战、*、*等爱国人士。

  2014年,国家*决定将黄帝陵保护上升为国家法规,由国家*牵头制定黄帝陵保护行政法规。目前正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帝陵导游词9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将黄帝陵发布为世界第一批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号称“全国第一陵”。黄帝陵墓之前的“黄帝陵”三个大字为蒋介石所提。黄帝陵古称“桥陵”,为*历代帝王和著绅士士祭奠黄帝的场合。据记实,最早进行祭奠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陵区景点包罗:全国第一陵、轩辕桥、陵墓区、轩辕庙、黄帝手植柏、恳切亭、挂甲柏等。

  乔山山体浑朴,气魄宏伟,山下有沮水环抱。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序常青,郁郁葱葱。整个陵区弘大磅礴。全国第一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高视睨步。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配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

  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奠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黄帝庙前区气魄恢宏,面积约10000*方米的进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黄帝手植柏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秀,冠盖蔽空,叶子四序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庞大的绿伞。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天下上最迂腐的柏树。内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黄帝陵导游词9篇扩展阅读


黄帝陵导游词9篇(扩展1)

——黄帝陵导游词 (菁华6篇)

黄帝陵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被誉为世界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也可以叫我X导。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帮助大家。祝大家旅游愉快!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约1公里的桥山上,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号称“天下第一陵”。全国多处都有黄帝陵,但只有黄陵县的黄帝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四周古柏成林,历代*对保护黄帝陵的古柏树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帝陵的指示或通令。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请大家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大方。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这座亭叫碑亭。这里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一首祭词。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左侧第一通为*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第二通为*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该石出土于黄陵东南的郭洼。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脚印石旁有栅栏围护。据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在轩辕殿前左侧,有一株柏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据传,公元前l09年,汉武帝北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所以叫挂甲柏,也叫将军柏。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现在,映人我们眼前的建筑叫轩辕殿。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进入大殿,映人我们眼前的是半浮雕黄帝像。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

  轩辕庙北端坐落着20xx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xx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行祭典活动。

  好了,轩辕庙就参观到这里。下一步我们将登山,拜谒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冢,被称为“天下第一陵”。196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陵家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上。

  黄帝陵有一绝叫“桥山古柏”。不论您从哪个方向进人县城,都可以看见面积5800亩的桥山,满山翠柏,葱郁一片。目前,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 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这真是“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 这些古柏可都是无价之宝,因此,我国历代*都高度重视黄帝陵古柏的保护。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陵园大门,请大家向门外左侧看,这个高20米的圆锥土台,叫“汉武仙台”。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而今,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朋友们,前方这座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该陵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1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桥山龙驭”碑前还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好了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黄帝陵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参观,半小时后我们门口集合,请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黄帝陵导游词2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黄帝陵导游词3

  黄帝陵,号称“中华第一陵”。从西安到黄帝陵大约需要4个半小时左右,沿途路过于右任的故乡三原县、“药王”孙思邈的故乡铜川市,以及在*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洛川会议”的召开地洛川。洛川的苹果也是天下闻名的。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是距今502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号有熊氏。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

  在原始社会后期,黄河中游地区生活着两大部族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东部生活着东夷太昊部族,南方生活着苗蛮蚩尤部族。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蚩尤率领以九黎部落为核心的苗蛮部族大举进攻炎帝部族,炎帝因战败求助黄帝。黄帝与炎帝联合,与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州)展开决战,蚩尤战败并被擒杀。接着,黄帝与炎帝两部又为逐鹿中原而兵戎相见,在今河北阪泉境内展开对决。结果以炎帝战败融入黄帝部族而告结束。至此,炎黄两部落融为一体,并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因此中华后裔都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之后,黄帝开始了统一华夏的战争,“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黄帝被尊为天下共主。

  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说到黄帝的贡献,就不得不提《黄帝内经》。在5020___年前,黄帝就写下了人类第一部中医中药著作《祝由科》(祝由,古代治病方法之一,以祝祷方法治疗疾病,即祝说病由,不劳针石)。当地群众对它的评价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药。”黄帝的这部医学著作是怎样写成的呢?黄帝时期,人们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活资料十分缺乏,经常遭受野兽的伤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时在打猎的过程中还不断出现跌打损伤等事故。因此,因病伤而死的人越来越多。黄帝经常为此事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时候,没有人懂得用药物治病,更不懂得预防。人一得病,只有听天由命,谁也没有办法。有一次,黄帝带领一支队伍进山狩猎,一只老虎突然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没有射中要害,箭头从虎背穿皮而过,受伤的老虎逃走了。几天后,有人发现它在一片树林里专门寻找一种长叶草吃,而且边吃边用舌头舔背上的伤口。虎背上的伤口没有血迹,也没溃烂。黄帝听到这个情况。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并一再叮呼不许杀害老虎。察看人回来也说:“受伤的老虎吃了这种长叶草,伤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黄帝听后,沉思一会儿,便派人把老虎吃的这种长叶草采集回来,专门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受伤流血的人吃了这种长叶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黄帝兴奋地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它们受伤后,知道吃草治伤,我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有一次,黄帝手下驯养动物能手王亥在训练一只熊时,由于这只熊不听指挥,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将它的一只后腿打断。这时,有人主张将熊杀掉吃肉;有人却说:“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条命,也许还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后一种意见,把这只断腿的母熊放了。这只母熊一蹎一跛地钻进了树林,不料又被几个猎人发现。其中一个猎人正准备用箭射它,忽然看到这只熊的一条后腿吊着,正在树林的草丛里寻什么。猎人便隐藏起来仔细观看,原来这只熊用前掌在草丛里刨一种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阵,然后吐出来,再用前掌轻轻地敷在被打断的后腿上。猎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没有惊动这只受伤的母熊,回去后把在树林里看到的情景报告给黄帝。黄帝听后,又派人去树林里察看。谁知,去的人找了三天,也没有发现这只熊的踪影。十几天以后,当有人在另一片树林里发现这只熊时,它的断腿不知什么时候长好了。一见猎人,就飞快地逃得无影无踪了。人们把熊刨过的这种草根从地里挖出来捣烂以后贴在损伤筋骨的人身上,结果都治愈了。黄帝从这两件事上受到很大启发。知道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由黄帝把它正式整理出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医案》和《本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祝由科》就这样产生了。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不断增补,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

  关于黄帝埋在哪里?现在有很多说法。但是,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历代*的态度上看,大家马上就要看到的黄帝陵就是黄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寝之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明确说“黄帝崩,葬桥山”。而黄帝陵历史上就称为“桥陵”,1944年才改称今名。在*古代文献记载中,黄帝是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的,后人们将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另外,黄帝陵一带被考古证明曾经是这一带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黄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批准,更名为黄陵县。1993年,陕西省人民*把黄陵定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6月,黄帝陵被*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20___年的悠久历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全长66米,宽8。5米,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___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请大家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

  大方。据旧中部县志记载:司马迁为写《黄帝本记》曾来黄帝陵考证过。此事过后,地方就创建了“轩辕庙”。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正式建庙于城北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因河水侵蚀,又把庙址从西山麓移到东山麓,这就是现在的“轩辕庙”址。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语说:“汉代立庙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黄帝陵导游词4

  黄帝陵,素有全国第一陵的称谓,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陵古称“桥陵”,为*历代帝王和著绅士士祭奠黄帝的场合。据记实,最早进行祭奠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向是历代王朝进行国度大祭的场合。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我国其后能巍然挺立于天下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高视睨步。

  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配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陆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黄帝庙前区气魄恢宏,面积约10000*方米的进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每到晴朗时节,来自天下各地的炎黄子孙,常到这里拜祭。

黄帝陵导游词5

  黄帝陵,号称“中华第一陵”。从西安到黄帝陵大约需要4个半小时左右,沿途路过于右任的故乡三原县、“药王”孙思邈的故乡铜川市,以及在*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洛川会议”的召开地洛川。洛川的苹果也是天下闻名的。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是距今502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号有熊氏。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

  在原始社会后期,黄河中游地区生活着两大部族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东部生活着东夷太昊部族,南方生活着苗蛮蚩尤部族。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蚩尤率领以九黎部落为核心的苗蛮部族大举进攻炎帝部族,炎帝因战败求助黄帝。黄帝与炎帝联合,与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州)展开决战,蚩尤战败并被擒杀。接着,黄帝与炎帝两部又为逐鹿中原而兵戎相见,在今河北阪泉境内展开对决。结果以炎帝战败融入黄帝部族而告结束。至此,炎黄两部落融为一体,并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因此中华后裔都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之后,黄帝开始了统一华夏的战争,“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黄帝被尊为天下共主。

  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说到黄帝的贡献,就不得不提《黄帝内经》。在5020___年前,黄帝就写下了人类第一部中医中药著作《祝由科》(祝由,古代治病方法之一,以祝祷方法治疗疾病,即祝说病由,不劳针石)。当地群众对它的评价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药。”黄帝的这部医学著作是怎样写成的呢?黄帝时期,人们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活资料十分缺乏,经常遭受野兽的伤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时在打猎的过程中还不断出现跌打损伤等事故。因此,因病伤而死的人越来越多。黄帝经常为此事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时候,没有人懂得用药物治病,更不懂得预防。人一得病,只有听天由命,谁也没有办法。有一次,黄帝带领一支队伍进山狩猎,一只老虎突然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没有射中要害,箭头从虎背穿皮而过,受伤的老虎逃走了。几天后,有人发现它在一片树林里专门寻找一种长叶草吃,而且边吃边用舌头舔背上的伤口。虎背上的伤口没有血迹,也没溃烂。黄帝听到这个情况。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并一再叮呼不许杀害老虎。察看人回来也说:“受伤的老虎吃了这种长叶草,伤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黄帝听后,沉思一会儿,便派人把老虎吃的这种长叶草采集回来,专门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受伤流血的人吃了这种长叶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黄帝兴奋地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它们受伤后,知道吃草治伤,我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有一次,黄帝手下驯养动物能手王亥在训练一只熊时,由于这只熊不听指挥,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将它的一只后腿打断。这时,有人主张将熊杀掉吃肉;有人却说:“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条命,也许还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后一种意见,把这只断腿的母熊放了。这只母熊一蹎一跛地钻进了树林,不料又被几个猎人发现。其中一个猎人正准备用箭射它,忽然看到这只熊的一条后腿吊着,正在树林的草丛里寻什么。猎人便隐藏起来仔细观看,原来这只熊用前掌在草丛里刨一种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阵,然后吐出来,再用前掌轻轻地敷在被打断的后腿上。猎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没有惊动这只受伤的母熊,回去后把在树林里看到的情景报告给黄帝。黄帝听后,又派人去树林里察看。谁知,去的人找了三天,也没有发现这只熊的踪影。十几天以后,当有人在另一片树林里发现这只熊时,它的断腿不知什么时候长好了。一见猎人,就飞快地逃得无影无踪了。人们把熊刨过的这种草根从地里挖出来捣烂以后贴在损伤筋骨的人身上,结果都治愈了。黄帝从这两件事上受到很大启发。知道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由黄帝把它正式整理出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医案》和《本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祝由科》就这样产生了。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不断增补,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

  关于黄帝埋在哪里?现在有很多说法。但是,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历代*的态度上看,大家马上就要看到的黄帝陵就是黄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寝之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明确说“黄帝崩,葬桥山”。而黄帝陵历史上就称为“桥陵”,1944年才改称今名。在*古代文献记载中,黄帝是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的,后人们将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另外,黄帝陵一带被考古证明曾经是这一带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黄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批准,更名为黄陵县。1993年,陕西省人民*把黄陵定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6月,黄帝陵被*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20___年的悠久历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全长66米,宽8。5米,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___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请大家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

  大方。据旧中部县志记载:司马迁为写《黄帝本记》曾来黄帝陵考证过。此事过后,地方就创建了“轩辕庙”。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正式建庙于城北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因河水侵蚀,又把庙址从西山麓移到东山麓,这就是现在的“轩辕庙”址。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语说:“汉代立庙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黄帝陵导游词6

  中华民族汗青悠暂,毫光光耀,有五千年的文亮史。这五千年的文亮史次要从黄帝合国(修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合首等于“中华合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今传,造制指北车,仄定蚩尤治,全国文亮,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世界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乘上载:“夏历两月”"初两”",在沮水河畔(古黄陵县沮水河)沮源闭的升龙峡生下黄帝,今后就有了两月两龙仰头”凶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画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全,长而敦敏,成而聪亮”。可见,黄帝从出生到生长就没有是日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入地子位,黄帝仄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了榆罔,克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同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修立起全国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中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亮今后合始了。所之后寡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亮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收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他出生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族次要行为于陕南黄土高本,黄帝去世后安葬于古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修庙祀典以去,这里一向是历代王朝入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修立后,每年清亮、重阳节均在此举行祭祀典礼,出格是清亮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侨民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收布其为齐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回护双位,编为“今墓葬第一号”,号称“世界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修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匿历代帝王御造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今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今柏群。庙内乱争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今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仙游”,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齐貌及周围今乡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口亭沿中轴线南行即到诚口亭。该亭面阔五间,入深一间,面积约85仄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亮间北南二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剜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二幅楹联:“观乾坤”"生物”"气象,读今古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口祭神州女儿情”。亭前东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书生骚人,古代*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裔、外籍华侨,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口亭整衣冠,备礼品,仄静口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入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叙尽头,便步进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建有绵亘没有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今色今香。整个陵园,北南约210米,器材约72米(前严42米,后严81米)。陵园门有二个,分立汉武仙台器材二侧。从东门入进陵园,走没有了几步,右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亮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北唐琦书”。此台始修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乡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乱争。整块石头约一仄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单,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气,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凶大利如此。”


黄帝陵导游词9篇(扩展2)

——海南导游词9篇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要到达*最南端的热带海滨城市三亚市,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三亚的概况。

  三亚别称“鹿城”,市花是三角梅,市树是酸豆树,酸豆树树体巨大、枝叶茂盛,树姿宏丽,是非常珍贵的草坪孤立风景树。

  三亚不仅是我国天然大温室,是南繁育种和冬季瓜菜基地,更是避寒冬泳和开展潜水旅游的绝佳之处。

  三亚古称崖州,由于交通闭塞,人烟罕至,被封建统治者当作流放贬官谪臣的蛮荒之地。“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唐代杨炎的这首诗,便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三亚的感受。

  三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环境、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和热带田园风光等众多旅游资源为一体,可以说三亚是海南热带自然景观最美,人文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

  三亚热带海滨的主要观光点和度假胜地有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蜈支洲岛等。它们不仅阳光明媚、沙滩细白、椰风摇翠、海韵迷人,而且都处在纯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

  朋友们,三亚市已经到了,让我们放松身心,去融入古时被称为“极地异域”,如今正朝着国际海滨旅游城市方向前进的热土和海水吧。

  旅客们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非常高兴我们能在一起渡过这海南五日游。

  今天下午,我们将坐飞机去海南岛省会海口,明天一早乘巴士去兴隆。

  兴隆有“热带植物王国”之称,那儿有许多棕榈科的树,比如槟榔树、酒瓶椰树、海南椰树等。最大的椰树就是酒瓶椰树,一般有10米高,有一个电线杆那么粗。最大的有二三十米高。最小的也有3米高。等下就去亚龙湾。

  亚龙湾是*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与“天涯海角”齐名,并享有“天下第一湾”之美誉。199X年10月,经*批准为*唯一具有热带风情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亚龙湾属低纠度热带季候风海洋性气候,全年长夏无冬,阳光充足,冬可避寒,夏可消暑。集休闲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和绿色于一体。亚龙湾的开发不仅是海南省旅游业的重点项目,而且是促进海南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环,因此受到海内外的热切关注。 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亚龙湾开发股份(香港)有限公司控股,由*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其最大股东为香港鹏利集团。公司以经营土地综合开发、旅游娱乐业为主,同时兼营房地产开发、旅游产品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亚龙湾公司由*授权对度假区进行“统一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招商、统一建设”。首先开发用地18.6*方公里,其规划项目有:海滨浴场、豪华别墅、会议中心、星级宾馆、度假村、主题娱乐园、海上活动中心、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

  昨天,前天大家都没看到海吧。来海南就是看海的吧。今天我们要去亚洲最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我们要去亚洲最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我们要去亚洲第一湾亚龙湾。那里的沙滩白里有黄。那里的海水清蓝清蓝的,清澈见底。白浪一个接着一个的翻,从海中心一直扑到海岸。浪大的时侯,人都会被浪冲上岸,足有一米高。

  今天我们又要去国家AAA级景区,东山岭有海南第一山之称。有很多巨石。还有的石头像人,像一些动物。我们要去国家AAAA级景区猴岛。那里四处都可见猴子。那猴子可调皮了,有可能它会跳上你的肩膀摘掉你的眼镜,抢掉你的照相机。俗话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以今天我们还要去国家AAAAA级景区南山。南山里面有许多观音菩萨。有海拨108米的观音、金玉观音、南山寺里的观音。南山风景也很好,一面对着陆地一面对着大海。

  今天是本次旅程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将由三亚乘巴士返回海口,再由海口的美兰机场返回长沙的黄花机场。希望下次旅游我们也能在一起!

  古称“鳌山”,位于*海南岛的南端,山高约500米,形似巨鳖。1200年前,*唐代闻名的大僧人鉴真法师,在他第五次东渡东瀛鬼子遇险后漂泊到南山,在南山栖身一年半之久,在此间制作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终获乐成。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是国度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业成长优先项目”。它位于*独一的热带海滨都市三亚市的西部,是世界有数的超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园区筹划面积五十*方公里,个中海疆面积十多*方公里,由美国纽约国际都市计划公司统筹筹划,美国经济咨询公司提供可行性陈诉。项目内容筹谋别离由*释教文化研究所、**惯学会、*汗青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情形科学院、*科学院生态中心完成。该项目是海南省的重点建树项目,同时被海南省授予“海南省生态建树树模工程”、“海南省生态旅游树模景区”,并获得了中央有关部分、释教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它的建成弥补了海南汗青文化旅游的空缺,进一步突出海南大生态旅游上风,为*旅游增光添彩。

  游南山,还未及园区内,便可瞥见一座门楼高耸,古色古香、巍峨岸然,它就是具有南北朝时期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情景稀奇,朝气勃勃的南山景区大门——"不二"窍门。何故"不二",现为先容:

  听说在佛家内里一共有八万四千个窍门,而不二窍门为第一窍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逾越了存亡的涅地步便可以成佛了。虽然这只是从头脑地步上而不是从空间上来说的。窍门可以领略为一种门道或途径,全部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绝—便可以得到正果。既然说它是一种头脑地步,它又浮现了什么样的头脑呢?不二是一种很是深奥的理念,全讯网,也不是我们言语可以说清晰的,简朴的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互相的别离就是不二。释教以为天下上的万事万物尽量在征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别离的,只不外是人缘拼凑,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

  传说古印度有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释迦牟尼门下闻名的居士,也是一位各人菩萨,维摩诘与其他菩萨差异的是,其他菩萨都没有家室,而维摩诘却不只有娇妻美妾,并且拥有大片的庄园境界,是内地的一位大亨,但他即虔心侍佛,吃苦修行,同时也起劲介入世俗的勾当,他这种即出家又不出家的举止其实令人捉摸不透。有一次他声称病了,释尊便派学生文殊等前来探病,与他举办了一场佛法真理的大辩说,维摩诘以他高妙的佛学秘闻和超人的谈锋答复了世人的提问。他以为只要心中清净,佛土也就清净了,固然他有家族良田,但他的心却不为贪念所蒙蔽,固然他的举动差异于其他菩萨,但他其实是在追求佛道真理。以是统统都不必拘于情势,而在于本身心田怎样把般若伶俐运用于糊口中去,于是他便证实了出家和在家的不二。谈到最后,文殊菩萨又问维摩诘:"那么你以为到底什么才是不二呢?"维摩诘听后闭上了眼睛,什么是也不说。文殊惊叹道:"妙啊,没有笔墨、言语者是真正的不二。"同此我们可以相识到不二自己就是虚无,是绝对的真理。它是云云的深奥,若想真正的弄大白它,只有依赖我们去逐步参悟了。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位于的西沙群岛中的永兴岛,永兴岛是一座珊瑚岛,行政上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永兴岛东西长1850米,南北宽1160米,陆地面积2。13*方公里,是西沙群岛和整个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的主要景点有西沙海洋博物馆、西沙将军林、收复西沙纪念碑、西沙军史馆等。永兴岛位于*西沙群岛东部的宣德群岛中部,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永兴岛地势*坦,*均高约5米,最高为8。3米。四周为沙堤所包围,中间较低,是泻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洼地掘井取水方便,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食用,只能用来洗涤。永兴岛岛屿面积大,植物茂盛,淡水充足,中央低地不积水,且有高大沙堤防风,故本岛是南海诸岛中地理环境最优越的一个岛。永兴岛上有超市、邮政营业厅、人民医院、图书馆、工商银行等,还有宾馆、饭店、发廊、烧烤吧和一个KTV,但受条件所限,不具备大规模接待能力。永兴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周围被海包围且陆地面积小,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空气洁净,阳光明媚,紫外线格外强烈。

  在历史上*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数据文献对该岛均有记载。宋朝曾派海军巡视,并将南海诸岛划归宋朝版图。元代时,地理学家郭守敬曾在南海进行天文测量。明朝郑和下西洋,标绘过南海诸岛地理位置。清朝宣统皇帝年间,曾派广东海军赴西沙群岛查勘,刻碑升旗。现在大家可以自行游览30分钟,30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希望各位游客朋友们游览愉快。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要到达*最南端的热带海滨城市三亚市,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三亚的概况。

  三亚别称“鹿城”,市花是三角梅,市树是酸豆树,酸豆树树体巨大、枝叶茂盛,树姿宏丽,是非常珍贵的草坪孤立风景树。

  三亚不仅是我国天然大温室,是南繁育种和冬季瓜菜基地,更是避寒冬泳和开展潜水旅游的绝佳之处。

  三亚古称崖州,由于交通闭塞,人烟罕至,被封建统治者当作流放贬官谪臣的蛮荒之地。“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唐代杨炎的这首诗,便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三亚的感受。

  三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环境、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和热带田园风光等众多旅游资源为一体,可以说三亚是海南热带自然景观最美,人文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

  三亚热带海滨的主要观光点和度假胜地有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蜈支洲岛等。它们不仅阳光明媚、沙滩细白、椰风摇翠、海韵迷人,而且都处在纯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

  朋友们,三亚市已经到了,让我们放松身心,去融入古时被称为“极地异域”,如今正朝着国际海滨旅游城市方向前进的热土和海水吧。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十大风景资源,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市面积1919.58*方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方公里,蜈岐洲岛1.05*方公里。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

  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2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东邻陵水县,西接乐东县,北毗保亭县,南临南海及三沙市,陆地总面积1919.58*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000*方公里,人口68.5万,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三亚是*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如今三亚境内的亚龙湾一带,海边没有沙滩,紧靠海面的是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在紧邻海边的高山上,住着几十户黎族人家。得大海风光的滋润和山野美景的厚泽,这里的姑娘容貌如花似玉,眼睛晶亮清澈,皮肤白净如雪。身段如婀娜多姿的槟榔树,个个美似天仙。其中一位叫吉利的姑娘皮肤白得耀眼,眼睛亮的赛星星,向她表示爱情的小伙子不下几十个,可她偏偏只爱穷苦渔民阿祥。

  一日,十几个仙女下凡,到这里的海中洗澡,忽见吉利和她的女伴走来,她们惊叹人间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在自叹不如的哀怨声中,她们一个个沉入了海底,不敢和吉利她们媲美。从此,仙女们再也不来这里沐浴。

  仙女们回到天宫,把她们在人间看见美女的事告诉她们的哥哥,并撺掇她们的哥哥下凡取吉利和她的女伴为妻。

  七位英俊潇洒的仙子听仙女们说凡间竟有赛似天仙的女子,怦然动了凡心,他们手牵手踩着云朵来到海边,等了一天一夜才见吉利和她的女伴背着腰篓朝海边走来。果然名不虚传,七位仙子的眼睛发直了。他们忘了文雅,忘了礼节,一人朝一位姑娘吹了口气,就有七位姑娘脚底像踩了风似的随他们朝深山峻岭跑去。其中一位是吉利。

  这当儿阿祥和他的伙伴们出海捕鱼回来。见吉利她们跟着七个男子往深山里跑,气不打一处来,他们跳下船就追,可就是追不上。他们喊叫,也没谁理他们。他们惊叹女人变心比闪电还快。早上他们出海时还好好的,傍晚回来她们就变了心。

  吉利和她的六个女伴随七位仙子来到深山,七位仙子不走了,彬彬有礼地向七位姑娘求爱,七位姑娘说,她们都有心上人了,不能接受他们的求爱。七位仙子这才想起婚姻是月下老人主管的,不能强求。他们无不遗憾地瞥了姑娘们一眼,然后朝她们吹了口气,见姑娘们安全地回到家门口,七位仙子便飘然回到了天宫。

  吉利她们回到家中,见她们的未婚夫都白了头,感到非常奇怪。她们向未婚夫细说了她们所遇到的事,并提出立即和未婚夫完婚。但是,她们的未婚夫没有一个愿意娶她们。原因是他们怀疑她们已经不是黄花闺女了。

  七位姑娘的未婚夫冷淡了她们;七位姑娘的父母冷淡她们;七位姑娘的兄弟姐妹冷淡她们;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冷淡她们。

  七位姑娘跪在大海边,求大海作证,她们是清白的,大海不语……

  七位姑娘跪拜苍天,求苍天作证,她们是干净的,苍天无声……

  七位姑娘悲愤地走进海里,她们以死证实自己的清白。这时,山呼海啸,雷声翻滚,大雨倾盆,在呼呼的狂风和轰轰的雷声中,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不断地往后退,整个海边出现了一个月牙形的湾口,紧挨湾口出现了一条*缓延伸的、长达七公里的沙滩,其沙白如雪,软如棉,细如面。湾内的海水湛蓝如玉,能见度达十米之深。

  外面的变化,七位姑娘的亲人们在屋子里没有一点感觉,其实,他们的屋子也随着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往后退出,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不退了,他们的屋子也不退了。

  七位姑娘走进海里时,他们的未婚夫正在后山上砍柴。闪电在他们的眼前掠过,雷声在他们的头顶炸开。阿祥对天大喊:“这是怎么回事?”说时迟,那时快,这当儿闪电送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告诉他们:“吉利她们是贞洁的,她们受不了这种委屈,投海自杀了。”她们明亮的眼睛融在海水里,使海水变得更加清澈,她们洁白的身体被海水冲到岸边,高山峻岭自叹不如立即让路。由于天上神仙的点化,她们的身体变成了洁白的沙滩。

  风停了,雨止了。阿祥他们痴了般朝海边跑去,果然,一大片洁白如玉的沙滩出他们眼前。再看那海水,的却比以前清澈。他们倒在沙滩上痛哭不已。他们痛悔自己的过失,痛悔无端的猜疑既害了他们的未婚妻,也害了他们自己。

  在海湾的旁侧,层峦叠嶂的山峰和蓝天相连。阿祥他们真诚的忏悔感动了天帝,他命他们的手下打开天门。顿时,霞光万丈,海鸥盘旋,彩蝶飞舞,吉利等七位女子款款从天门走出,踏上山顶。阿祥他们喜出望外,奔跑着冲上山顶,七位女子悠悠地后退。她们告诉他们,她们并没有死,七位仙子将她们的凡眼和海水融为一体,把她们的肉体点化成了沙滩,而她们的灵魂都升入了天堂。她们七个都变成了仙女。她们还告诉他们,这海湾属南海龙王第五个儿子牙龙管辖,这海湾应叫亚龙湾。

  直到,亚龙湾仍美丽似仙境。凡是到过亚龙湾的人无不兴奋地说:“三亚归来不看海,三亚归来不看海!”因为亚龙湾那湛蓝如明珠的海水,那白如雪、软如棉、细如面的沙滩,那美似青纯少女的自然风光,给人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旅客们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非常高兴我们能在一起渡过这海南五日游。

  今天下午,我们将坐飞机去海南岛省会海口,明天一早乘巴士去兴隆。

  兴隆有"热带植物王国"之称,那儿有许多棕榈科的树,比如槟榔树、酒瓶椰树、海南椰树等。最大的椰树就是酒瓶椰树,一般有10米高,有一个电线杆那么粗。最大的有二三十米高。最小的也有3米高。

  昨天,前天大家都没看到海吧。来海南就是看海的吧。今天我们要去亚洲最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我们要去亚洲最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我们要去亚洲第一湾亚龙湾。那里的沙滩白里有黄。那里的海水清蓝清蓝的,清澈见底。白浪一个接着一个的翻,从海中心一直扑到海岸。浪大的时侯,人都会被浪冲上岸,足有一米高。

  今天我们又要去国家AAA级景区,东山岭有海南第一山之称。有很多巨石。还有的石头像人,像一些动物。我们要去国家AAAA级景区猴岛。那里四处都可见猴子。那猴子可调皮了,有可能它会跳上你的肩膀摘掉你的眼镜,抢掉你的照相机。俗话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以今天我们还要去国家AAAAA级景区南山。南山里面有许多观音菩萨。有海拨108米的观音、金玉观音、南山寺里的观音。南山风景也很好,一面对着陆地一面对着大海。

  今天是本次旅程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将由三亚乘巴士返回海口,再由海口的美兰机场返回长沙的黄花机场。希望下次旅游我们也能在一起!

  海南岛以其独特迷人的热带风光,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奇特绚丽的海洋资源,质朴淳厚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她宛如一位清纯美丽的仙女,令人神往、喜爱。又如一颗亮丽、璀灿的明珠悬挂在祖国南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0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大岛。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周围负5米至负10米的等深地区达2330.55*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海南岛热带面积占全国热带总面积的42.4%。

  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从岛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仅约220海里,从岛南的榆林港至菲律宾的马尼拉航程约650海里。

  海南人口743.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有黎族,苗族和*。各少数民族有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民族文化风情及民间传统节日,如海南国际椰子节、苗族"三月三"、正月十五府城"换花节"、儋州中秋歌节等,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和多姿的民族风貌。

  海南岛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为特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岛内植物种类繁多,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20多种。盛产国内著名的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

  岛内有丰富得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腰果、咖啡、胡椒、油棕、可可、剑麻等;热带水果品种独特,色鲜味美,主要有椰子、香蕉、芒果、番石榴、菠萝、荔枝、龙眼、柑桔、杨桃、菠萝蜜、榴莲、红毛丹、人参果等,一年四季可供旅游者大饱口服和眼福。


黄帝陵导游词9篇(扩展3)

——十三陵导游词 (菁华3篇)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区天寿山,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建长陵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它用一条总神道、一座石牌坊、一组石像生,把整个陵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和一名江西术士前往北京一代卜选陵址。大概两年后,选中了今昌*区康家庄楼子营一带。这一带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北面的“龙脉”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至此三峰并峙,山前一马*川,蟒山绕其左,虎峪踞其右。外围重峦叠嶂,如“万骑簇拥,千官侍从”。正是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只有帝王才配享用的宝地。朱棣亲临阅视后十分满意,封其山为“万寿山”,选择吉日,动工兴建。永乐十一年玄宫建成后,从南京迎皇后徐氏的棺椁北上,择吉入藏,并将陵寝命名为“长陵”。此后长陵的附属建筑仍在逐步营建,直至宣德二年,长陵工程在大体完工,历时18年,加之陆续建成的神道等设施,到长陵最终建成,共历时130余年。

  朱棣在北京建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政治原因。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朱允炆在宫内大火中不知所终。朱棣登基后一直心有不安,除了派人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外,又制造的“壬午殉难”,大杀朱允炆朝臣,但人心终究不服。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他登基之初便计划迁都北京。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次是战略原因。明朝初年,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长期威胁。而南京鞭长莫及,难以控制北方的局势。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而这一举措也确实对明朝疆域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正统年间,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这是就有人建议迁都南京,反对者就说“怎么能弃祖坟于不顾,丢给敌人呢?”这一道理保住了大明江山。

  清朝时对明陵进行了管理、修葺,并找到了明皇室的直系后裔朱之琏,封他及其后代为一等延恩侯,世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

  从第一代朱之琏开始,朱氏侯爵的身份延续了11代。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被民国*委以明陵保管员之职,但他不但白拿钱不干活,还有监守自盗的`嫌疑。民国*下令撤销其职位,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县管理。从此明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的明十三陵面积约80*方千米,陵内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皇贵妃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一座太监墓(王承恩)。现在明十三陵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于20xx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陵神道总长约7。3米,走向随地形变化而回转起伏。在这条神道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

  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我国现存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石牌坊。此牌坊用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其结构为“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其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南北方向上,牌坊中门正对着天寿山主峰,东西方向上与龙山、虎山相应。陵区南侧,龙、虎山相距稍远,欲连未连,石牌坊建在这里,正可弥补空间上的不足,使其地势贯通。

  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位于龙、虎山之间,距石牌坊1。25千米。其规制为单檐庑殿顶,红墙黄瓦,开券门3洞。明朝时门两侧建有红墙,红墙上设有左右随墙门以便日常出入。门前左右立下马碑两方,正反面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8字。大红门正门为帝后棺椁及神御物品的通道,左门为皇帝谒陵时行走,右门为大臣们谒陵时行走。

  穿过大红门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为重檐歇山顶,四面辟门,正方形,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汉白玉华表。碑亭内便是神功圣德碑。

  长陵神功圣德碑上为盘龙碑首,下为龟趺驮碑,碑首上刻“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9字。“神功圣德”指的是对帝王历史地位的评价。石碑的正面是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3000余字的碑文,其余三面原来没有文字,清乾隆时期在碑的背面刻了御制诗《哀明陵三十韵》,后又在碑的左侧刻御制诗一首。清嘉庆时期在碑的右侧刻了御制文一片,讲的是明朝亡国的教训得失。

  穿过碑亭,走在神道上,可看到两侧的石像生。陵墓前设置石像生始于秦汉,是用来象征死者生前的仪仗用的。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了明孝陵的规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望柱开始,望柱呈六边形,底为须弥座,柱雕云纹,顶为云龙纹柱帽。石望柱之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兽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两立两卧。这些石像生分别是:

  狮子:象征威武 獬豸:象征公*正义 骆驼:象征运输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大象:象征力量和祥瑞 麒麟:象征太*和祥瑞 马:象征皇帝的御用仪仗 将军: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将军 品官: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 功臣: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功臣。

  走过神道,迎面可见的是棂星门。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中间各饰火焰宝珠,故又称火焰牌坊,也叫龙凤门。棂星门象征着天宫之门,宫殿、坛庙、陵寝中的棂星门均有尊天子宫寝之门为天门的意思。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一百二十余*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十三位皇帝陵墓分别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全年适宜,但是春秋天气最佳,北京的春秋不冷不热,气候适中,是理想的旅游季节,尤其是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

  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长眠于此,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逝者去,陵犹在。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朱翊钧年号万历,意思是要做一万年的皇帝,虽然没有实现,但也创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项记录,即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10岁继位,22岁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建地宫。整个工程历时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他在位48年,几乎不理朝政,终日沉缅于后宫,他好饮酒,经常酒醉**,死后葬在了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孝靖皇后死时只是一个贵妃,按明朝规定,皇贵妃死后不能入地宫,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皇太子继位后,追封孝靖为皇太后。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去世后,有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地宫。所以地宫中葬有一帝二后。定陵的地下宫殿于1957年被打开,出土文物3000余件,举世轰动。

  目前,定陵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

  整个陵园原来由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明楼前的左右配殿组成。历经*400年的苍桑,原来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已毁,仅存基座。由于定陵的明楼为石质,不怕火烧、故至今保存完好。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陵恩门及陵恩殿遗址。各位,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即为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定陵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在清兵入关时曾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为了拢络*,重新修缮十三陵,但大多缩小了规模。据说乾隆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来的粗大木料等运往清西陵及清东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缩小规制,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说法。

  前面东西两个配殿内是十三陵出土文物展,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了皇帝棺椁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谥宝、谥册、金冠、玉带、金银器皿、丝织品等。第二陈列室主要展出自两位皇后的棺椁中出土的文物,随葬品,包括凤冠、头饰、宝石及其它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现在各位可以免费参观,请不要在展室内拍照,摄像,谢谢大家的合作,咱们十分钟后在明楼前集合。

  (在明楼下)

  各位请看,这就是定陵的明楼,明楼是一个陵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个陵的最高建筑,为什么定陵的明楼能保存如此完好呢?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座明楼看起来斗、拱、梁、枋俱全,再加上油漆彩绘象是木结构的,但实际上完全是石制的,故不怕火烧,不怕日晒雨淋,所以保存相当完好。明楼的两侧连接环绕着周长800米的围墙,它叫宝城,在宝城的正中的高大土丘被称为宝顶,在宝顶下方即是地宫了。现在,请各位随我上宝城,我给大家讲一讲定陵发掘的经过。各位朋友,请到这里来,大家肯定很关心当年发掘定陵地宫的情况,这得从1955年说起。当时北京市委的几位领导及我国著名的学者吴晗、郭沫若、沈雁冰等人联合上书*,建议发掘明陵,以研究明史。经*的批示后,成立了发掘委员会,发掘队长是年仅29岁的赵其昌。发掘工作于1956年5月正式开始。

  各位请看!发掘队首先从宝城西侧了一条探沟。很遗憾,一无所获。后来又挖了一条更长,更宽的探沟,当挖到7.5米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字样。发掘队按小石碑提供的线索,在正对明楼的中轴线上又挖了第三条探沟。于1957年5月在隧道的尽头发现了金刚墙。拆开金刚墙进入与地宫的过渡的隧道券,当然大家兴奋极了,一年的汗水和心血终于有了回报。突然,人们一片沉寂,怎么了?原来呀,在大家面前赫然出现两扇巨大的坚闭的汉白玉石门。每扇石门高有三米三,宽有一米八,有四吨重,门上有青铜门梁,用人力无法推开。更糟的是,人们发现在石门的背后还有一块长条小石碑似的“顶门杠”,死死地顶在门后,怎么办?危难之处总会有人显身手。忽然,有人说:“让我来试试!”大家回头一看,哟!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信不信由你,他只用了一根木条及一些铁丝,不到5分钟便打开了大门,真神了!就这样,这座沉睡了337年的地宫被打开了,那么到底那位年轻人是怎么打开地宫大门的,地宫内有什么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揭开地宫秘密。

  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区北部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圆80*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还有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丛葬宫女等。营建时间前后达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墓葬群。

  明成祖朱棣选定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政治方面。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从他登基起,就计划者迁都北京,故而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战略方面。明朝初年,蒙古等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胁。若身处南京,未免有些鞭长莫及,难以达到控制北方局势的目的。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这对明朝疆域的巩固也的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永乐五年(公元l07年),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水先生等人前往北京一带开始选择万年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都不满意。后来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的推荐下,选中了昌*这块风水吉壤。整个陵区东,西,北三面群山如拱似屏,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构成天然门户。陵区大宫门正好建在两山之间,门里是一片开阔的盆地。整个陵区以长陵位关键,以大宫门一一长陵一线为中轴线。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面有蟒山,西面有虎峪,正和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再加陵区内温榆河从西北蜿蜒流向东南,形成陵区的抱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自永乐七年(公元l409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了二百多年,从没间断。十三陵以时间先后,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除以上十三位皇帝外,陵内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1座太监墓。由于十三陵中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一一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因此长陵的中轴线也就是自然成为整个陵区的中轴线。

  (今日十三陵)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持续了4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于嘉靖十九年(公元l540年),是陵区的标志。石牌坊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体量巨大,其结构为五间六柱十一楼。其高14米,宽28.86米,是我国现存营造时间最早,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的图案。

  (大红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俗称大红门”。门向南,分三洞,是陵区的总门户。它位于虎山,龙山之间一高岗上,距石牌坊1.25千米。门口左右立下马碑二方,正面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字。当时奉旨官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由步行进入陵区,否则以大不敬论罪。《大明律》还规定,陵区内一草一木都不得擅动,否则以谋毁山陵”论罪,且山岭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配从军”。

  (长陵神功圣德碑)

  沿中轴线向北距大宫门0.6千米,就是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是重檐歇山式建筑,正方形,四面劈门,高约三丈,建于宣德十年(1435年)。亭内是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的神功胜德碑。碑身正面刻的是明成祖长子一一仁宗朱高炽撰写德神功胜德碑文,碑文有3000多字。碑的背面刻有的是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清高宗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记述了长陵,水陵,定陵,思陵几座陵墓的残破状况。碑东侧刻有清*修明陵的花费记录。碑西侧刻有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清仁宗论述明亡国的教训得失。长陵的神功胜德碑是十三陵唯一刻有碑文的陵碑,其他各陵碑都均没有刻字。

  碑亭四隅各立一座高10.81米的汉白玉华表。这四座华表为墓前标志,也是附属碑亭的装饰性建筑。

  大宫门后的大道叫神道,又称陵道。神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3公里,向北直达长陵陵门。在碑亭北侧,各有一列石雕群,统称石像生。在陵墓前设置石像生的仪制始于秦汉,以象征死者生前仪卫。此后历代君王沿用不绝,只是神兽形象和数量有所不同。

  (石像生)

  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明孝陵的规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石望柱开始,其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有石兽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狮子,獬豸(xiezhi),骆驼,麒麟,马,象,各四匹,两卧两立分左右排列在神道两侧。石狮的形象威武雄壮,凛然不可侵犯。陵前置狮子为镇物,用以驱区避邪;獬豸是传说中象征公*正义的神兽,它被认为能辨曲直”,有触不直者”的能力,在此也起着保护帝王的作用。骆驼为沙漠之舟,象征运输。大象聪明温和,力大无比,象征祥瑞,且帝王生前仪仗也多用大象。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如有麒麟出现,则是帝王有圣德,天下太*的象征。在神道上设置麒麟有歌功颂德之意。石马多被置于陵墓前,原因是皇帝生前仪仗中必有仗马。石人6对,文臣,武臣,勋臣各四人,分别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将军和有功之臣。这些石声像建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


黄帝陵导游词9篇(扩展4)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精选五篇)

  欢迎人人去到这!我是您们的导游,我姓x,人人可以或许叫我小x。为了便于人人观光游玩,上面我首祖先人介绍一下。

  皇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乱争,被称为“世界第一陵”,轩辕黄帝是我们的先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以是我们去缅怀轩辕黄帝。

  踏过龙池上的轩辕桥,就去到了轩辕庙,入进庙门,一棵遮天蔽日的今柏映进眼帘,那是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树干粗大,风闻七个大人手拉手开抱都围没有过去呢!今柏群中另有一棵汉武帝甲柏,汉武帝曾在下面挂过铠甲。黄帝脚印石上的脚印出格大,让我们想象黄帝是个何等威武的英雄啊!走出今柏群,就去到轩辕殿,轩辕殿前有鼓台、钟台、56面龙旗以及青铜牛鼎。轩辕殿有一个圆天窗,这等于天圆地方的景象。每年清亮节,海内乱争外的炎黄子孙就会去到这里,祭祀轩辕黄帝。惋惜我不机会亲眼目睹壮观的情景。

  接着,我们搭车上山往黄帝陵。

  我们沿着石阶爬山,二旁另有许多亮星栽的柏树苗,到了黄帝陵的陵墓前,许多人都在这里祭祀。黄帝的陵墓前有一块石碑,下面刻者“黄帝陵”三个大字,仍是郭沫若写的呢!

  我们绕着黄帝的陵墓走了一圈,旁边有许多柏树,是齐国最大的柏树林。二棵龙角柏好象已经逝世往,但导游说却是有生命的,太神偶了!它们像龙同样,直插云霄。伪让人景俯。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将黄帝陵发布为世界第一批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号称“全国第一陵”。黄帝陵墓之前的“黄帝陵”三个大字为蒋介石所提。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绅士士祭奠黄帝的场合。据记实,最早进行祭奠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陵区景点包罗:全国第一陵、轩辕桥、陵墓区、轩辕庙、黄帝手植柏、恳切亭、挂甲柏等。

  乔山山体浑朴,气魄宏伟,山下有沮水环抱。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序常青,郁郁葱葱。整个陵区弘大磅礴。全国第一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高视睨步。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配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

  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奠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黄帝庙前区气魄恢宏,面积约10000*方米的进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黄帝手植柏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秀,冠盖蔽空,叶子四序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庞大的绿伞。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天下上最迂腐的柏树。内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从黄帝开国(建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开首就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心亭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道尽头,便步入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2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整块石头约一*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俗,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云云。”

  黄帝陵相传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乡南的桥山顶上。

  本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首创中华民族文亮的先人。他用玉做兵器,制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造制了文字,其臣大挠造制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造做了乐器。中国厥后能巍然屹立于全国四大文亮今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没有合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初次同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进史籍。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东巡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升。它对黄帝说:“您的使命已经完成,请您以及我一块女死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公民闻讯从大江北南赶去,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敦慌忙下,西北地区,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几回再三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来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等于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去。但是也有人说,黄帝逝世后就安葬在桥山。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行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合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以及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今史乘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合始形成一种造度。黄帝陵园最早修于秦代。秦同一六国后,又划定天子的坟墓一概称做“陵”,日常庶民坟都称做“墓”。汉代又划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修立大汉后,汉朝早期就在桥山西麓修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举行了用时两年重建扩修,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合宝两年,因沮河水连年腐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发火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升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这等于当今人们前去拜谒的轩辕庙。在来后的元,亮,清各朝和辛亥革命先后直至当古,都对黄帝陵庙举行过多次建缮以及扩修。

  千百年去传播在当地民谣说:

  汉朝立庙唐扩修,到了宋朝把庙迁,

  没有论谁去坐皇帝,登基都没有忘先人。

  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

  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每到清明时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常到这里拜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