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庙导游词(五)份

首页 / 导游词 / |

  岳王庙导游词 1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就是岳王庙的门楼。石柱上“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楹联是原***长张爱萍题写的,出自于岳飞的词作《满江红》。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为“智果观音院”旧址,后改为“褒忠衍福禅寺”,明代景泰年间改称“忠列庙”,现存建筑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1979年进行了全面整修,历时一年,花费人力5.6万工,耗资40万元人民币。门楼右侧的碑记记载了当时重修时的情况。

  进入岳庙的庭院,便是长22.88米的石铺甬道,直通忠烈祠大殿。两侧分别是东庑和西庑,东庑是祭祀烈文侯张宪的,西庑是祭祀辅文侯牛皋的,可惜都已移作它用了。张宪和牛皋都是岳飞的部将,跟随岳飞转战南北,战功卓著,但他俩先后也被秦桧所害。张宪墓在仙姑山下,牛皋墓在栖霞岭上,它们和岳飞一样,同为湖山增辉。

  忠烈祠是岳王庙的主体建筑。重檐间悬挂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说的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预拟的假供上画押,岳飞裂裳袒背,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满腔悲愤之中,连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连何铸等人也大为感动。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报国之心,可昭天日,万古不朽。***元帅为此故亲自改写成这块横匾。

  大殿正门两侧和内廊柱上,镌刻着许多楹联,表达了人们对爱国英雄的无比爱戴,对**奸佞的无限愤怒。进入约400*方米的正殿,正面看到的就是岳飞的坐像,高4.54米。只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双目正视,态度严正,英气勃勃,斗志昂扬,令人肃然起敬。在坐像上端,悬挂着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字横匾,它是这位民族英雄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此时此刻,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高吟《满江红》的英雄气概。

  岳飞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相传,他诞生时,恰有大鸟从房上飞鸣而过,因而取名为飞,字鹏举。他从小在母亲的训导下,时时不忘“尽忠报国”,并在名师周侗指导下,武艺日见精通。宣和四年(1122年)从军,因作战勇敢,常用出奇制胜,深得名将宗泽赞赏。在长期的抗金战斗中,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精悍善战的抗金队伍——岳家军。岳飞坚持抗战,力图收复失地,是符合民族利益的,但却与宋高宗、秦桧所坚持的议和投降政策不能相容,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年仅39岁。他的长字岳云、部将张宪同日被害于众安桥,家属全部流放到岭南。

  在大殿后面的墙上,绘有1981年创作的八幅大型彩色壁画,忠实地记录了这位民族英雄气壮山河的一生。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解一下:“勤奋学*”讲的是,岳飞自幼好学,喜读《孙子兵法》等书,爱听历史英雄人物故事,少年时就能拉开150多公斤的强弓。他先向陈广*武,后跟周侗学射,练就了奋勇杀敌的本领。“岳母刺字”讲的是,岳飞早年丧父,全仗母亲抚育。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岳母送子参军,临行前,岳母为了让岳飞牢记爱国家、爱人民,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收复建康”讲的是,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部移驻宜兴。第二年春,岳飞从宜兴出击迎战,连战连胜,斩敌数千,缴物万件,一举收复建康(今南京)。“联结河朔”讲的是,岳飞善于团结抗金力量。绍兴二年(1132年),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先后投归,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体,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我河山”讲的是,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从临安返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登高远眺,北望故土,激情满怀,无限感慨,写下了“还我河山”四字,抒发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郾城大捷”讲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术调集精兵,向郾城作殊死进攻。岳飞出城迎战,全军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斩敌首,下砍马足,金兵大败,狼狈溃逃,岳家军乘胜追击,先锋部队直达朱仙镇,距汴京22.5公里。岳家军凯旋,百姓敲锣打鼓欢庆祝捷。“被迫班师”讲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取得重大胜利,高宗赵构苟安乞和,与秦桧共同策划,一日内连下12道金牌,岳飞扼腕而泣,仰首悲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被迫班师。归途中,中原父老遮道恸哭,诉苦拦师。“风波冤狱”讲的是,高宗、秦桧在加紧乞和的同时,阴谋陷害岳飞。他们收买叛徒,制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岳飞下狱。绍兴十一年(1141年)一月二十七,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

  最后请大家看一下大殿顶上的天花板,绘有“百鹤图”。这300余只姿态不同的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之中,象征着岳飞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性格。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精忠柏亭”。这看上云仅剩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喻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之说。亭内陈列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是生长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变为化石,僵而不倒达600余年。后人把这些化石惧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其实,这几段化石并不是南宋古柏,是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年龄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约在1.2亿年以上,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木”。

  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柏树化石都没有树皮,显得十分光滑。这还留有一段传说呢!当年太*天国反抗腐败的清朝**,攻入抗州后,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来,由于请医无效,很快传染到全军。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又苦思无计,不觉伏案昏昏睡去。在蒙胧中,一阵阴风过后,只见案前站着一位头戴金盔、身穿白袍的威武将军,只说了“若要兵将身痊愈,请上风波取树皮”两句话,用力一推,李秀成惊醒过来。他立即派人往风波亭取来树皮熬药,众将士喝了以后果然药到病除。不久,清军也得了同样的病,争先恐后地取来树皮熬药,结果当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高兴地说:“是岳老爷又显圣了”。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岳飞的仰慕之心和怀念之情。

  在岳飞墓前甬道的南北两廊,共陈列了碑石125方。北廊是岳飞手书的墨迹刻石、奏折、表章等,最为著名的是《满江红》词和岳飞录写的前后《出师表》等。南廊为历代名人凭吊岳飞诗词和岳庙历次重修的历史文献。其中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满江红》词,尖锐地指出高宗是谋杀岳飞的主谋人。院落东面照壁上,有“精忠报国”四个朱红大字,是明人洪珠所书。请注意这个国字恰恰少了一点,是当时南宋国土尚不完整,所以洪珠才故意漏写了这一点。穿过院落,就是岳飞墓阙,前面的小拱桥叫“精忠桥”,桥侧一小井,名“忠泉”。进入门楼,便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墓。

  岳飞被害后,大理寺有个名叫隗顺的狱卒,出于义愤,冒死偷出岳飞的遗体,埋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今杭州昭庆寺附*),又用玉环为陪殉,墓前种了两株枯树,立一块“贾宜人墓”碑,既作为标志,又用以遮人耳目。后来宋孝宗下诏恢复岳飞官职,并以礼改葬岳飞遗骸于现址,时距岳飞被害之日已21年了。那时,隗顺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临死前把营葬岳飞经过和葬地详细告诉儿子。因此,人们才准确无误地找到这位含冤屈死的英雄的遗骸。

  现在这座古朴的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格设计的。岳飞墓坐西朝东,墓上封土圆形,用条石砌砖圈,泥顶上青草离离。墓前有石栏围护,墓碑上书“宋岳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宁宗于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害63年后追封的。左侧为岳云的墓,墓碑上书“宋继忠侯岳云墓”七字。“继忠侯”是宋宁宗于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恰逢岳云被害70周年。

  墓道两旁陈列三对明代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马、羊、虎)。这是源于《周礼》一书,说是要驱赶一种名叫“方良”的动物,唯有种柏树和塑老虎才能达到目的。到了秦代,有一位将军阮翁仲,打仗所向无敌,人们为借助他的勇猛用以守卫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牺牲。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马、羊、虎、狗分别代表忠、孝、节、义,岳飞墓前缺少狗(义),是因为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其实,从封建等级制度来看,宋代有过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坟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现在的石望柱是最*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名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书。整个墓园古柏森森,气象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各位游客,请回头年看墓阙下门洞两侧铁栅栏内,面对岳墓、反剪双手跪着的便是遭万代唾骂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个奸贼的铸铁像。自明正德八年(1513年)以来,已经历过八次补毁、九次重铸。四奸人中秦桧是宋高宗的宰相,谋害岳飞的主凶。王氏是秦桧的妻子,传说在秦桧苦于找不到证据,不敢贸然下毒手,犹豫不决、危坐终日之际,恶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须有”罪名,并怂恿说“缚虎容易纵虎难”,促使秦桧最终下决心杀害岳飞。万俟卨、是南宋大理寺的主持,他秉承秦桧意图,用严刑逼供、编造假供词等手段,制造了千古奇冤。而张俊虽是南宋将领,出于私人的利益,为了诬陷岳飞,故意诱使岳飞部将作伪证,终于使岳飞身陷囹圄。这四个奸臣的滔天罪行,激起了老百姓的切齿痛恨,遭到了历代人民的唾弃,他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长跪在民族英雄岳飞墓前,真是遗臭万年了。就像墓阙门框上写的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非隶非篆、出自陆维钊先生手笔的楹联,道出了百姓们爱憎分明的心声。

  各位游客,参观了岳庙和岳墓后,或许会给大家留下几许惆怅,几分思索,或许您还沉浸在满腔悲愤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的悲剧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岳飞抗金救国的功绩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千秋万代留传下去,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各们朋友投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岳王庙导游词 2

  岳王庙导游词(一)

  岳王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元时庙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正德八年(1513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现在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1918年)大修。1961年3月4日,********批准公布杭州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秋岳墓被毁,岳庙亦破旧不堪。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花人工五万六千余,币四十万元,重修岳庙,重建岳墓。一九八○年修复岳飞墓时,发现基道两侧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飞的墓穴虽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条石已经发现,明岳飞墓穴在此。一九八一年***题词:“国花百万建岳庙,重在教育后人”。并书:“心昭天日”。岳飞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的字样。左侧为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岳云墓》字样。

  杭州西湖岳飞墓庙,历代为人们瞻仰拜谒之处。南宋亡国时,有太学生徐应镳率二子一女在岳飞墓前集体自焚,以示亡国之痛。清代一位姓秦的文士拜谒岳墓时,因感秦桧之恶责,耻于姓秦,故联诗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现岳飞墓庙每天拜谒的国内外人士,多的到一万多人。

  岳王庙导游词(二)

  岳王庙去了好多次,但是感觉自己的讲解还是不够丰富,闲暇整理一番,在此和大家分享。

  岳王庙的讲解思路,墓庙的'由来-->忠烈祠-->启忠祠岳飞纪念馆-->岳飞墓区-->结束讲解.

  岳飞墓位于杭州的西北部,西湖之畔,背靠栖霞岭.这里是历代人民凭吊,瞻仰岳飞的纪念圣地.

  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遇害在杭州{当时叫临安}大理寺.狱址在杭州湖滨的庆春路西端的小车桥附*.

  相传,南宋的时候有座风波亭位于大理寺之中,当年岳飞就是被害于风波亭中.据<金山志>等文献记载,绍兴年间,岳飞赶往杭州的路上做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梦,随即他到了金山寺问高僧道月,梦到两犬抱头而言,不知是凶是吉?道月说,二犬著一言,乃是个"狱"字,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岳飞道谢之后,乘船离去的时候,道月赠了岳飞一首诗,"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备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岳飞当时并没有明白道月诗中的深意,直到被冤如狱的时候,岳飞看到大理寺当中有座亭子,上面挂一横匾"风波",见到风波二字,岳飞顿悟了高僧道月诗中的深意.

  岳飞死后,按照南宋的的规定,岳飞的遗体应该埋葬在大理寺的墙角下.岳飞生前坚决抵制民族侵略反而被害,引起广大的军民强烈不满,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说白了就是FANS挺多。当时有个狱卒叫傀顺,非常敬佩岳飞的正直为人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岳飞被害后,傀顺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夜里把岳飞的遗体背到了杭州城外草葬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辨认,他把岳飞生前佩戴的一个环玉陪葬,然后再坟前种了两颗橘子树,立了块假碑,假称"贾宜人坟".傀顺怕秦桧等刽子手迫害,一辈子没敢声张,直到快死了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岳飞死后的二十年,宋高宗退位,宋孝宗为了*息广大军民的不满,笼络人心,以太上皇的名义下诏为岳飞**昭雪,"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十月十六日,朝廷以正式的文告,宣布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的生前官衔。同年十一月,朝廷还下诏追复岳飞的儿子岳云的左武大夫,忠州防御史,并以礼葬于岳飞墓旁。这就是杭州岳飞墓的由来,1979年重修岳飞墓的时候,曾在墓道的两侧地下,发掘了两具南宋石佣,是当年以礼改葬岳飞遗骸于今址的实物见证。

  现在我们看到的岳王庙,基本上是清康熙年间重新修建的风貌,虽然到现在经过几次大修,但还是保留了清朝建筑的风格,整体格局和风格还是延续清代时期的特点。

  岳王庙导游词 3

  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戎,岳母于其背刺以“精忠报国”四字训诫。《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王庙位于杭州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岳王庙是历代眷念民族好汉岳飞的场合。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栖霞岭南麓,有一组古朴雄伟、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岳飞墓庙。这里背枕青山,面临西湖,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长眠之地,也是我国规模较大的纪念岳飞的名胜古迹之一。800多年来,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斗志。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天子赵慎下诏为岳飞**,将岳飞尸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嘉定十四年,宋宁宗天子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好事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扬岳飞的好事。

  元时庙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警,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诏书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宦官麦秀重建。正德八年(1513年),都批示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因为游人悔恨这些民族莠民,后采竟被击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往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此刻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构筑,经民国七年(1918年)大修。1961年3月4日,******核准发布杭州岳飞庙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门楼:这重门楼,檐角飞翘、斗拱叠彩,为清代歇山重檐式建筑,悬挂着一块黑底镏金的“岳王庙”竖匾,门楼前是*年重修恢复的庙前广场和“碧血丹心”石牌坊,这座屡毁屡建的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原为智果观音院,建庙后名为“褒忠衍福寺”,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虽经几次大修,仍保留着浓郁的清代风格,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公布岳飞墓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和1995年岳飞墓先后被杭州市和浙江省授予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又被国家教委等六个部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基地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达15700*方米,建筑面积*3000*方米,主要由墓区和庙区二部分组成。

  忠烈祠:进入门楼往右请继续参观。庭院内的参天古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巍峨屹立的六百年樟树既是岳飞墓庙八百年历史沧桑的最好见证,又是杭州市的市树。现在的岳王庙占地23.5亩,建筑面积2793*方米,总体布局上可分为墓园区、忠烈祠区和启忠祠区三大部分。青石板通道的尽头就是忠烈祠正殿,忠烈祠正殿飞檐斗拱,庄严雄伟,面积500多*方米,也是清代重檐歇山顶建筑。大家请抬头看,檐前悬挂着的一块“心昭天日”横匾,出自***元帅的手笔。“心昭天日”四字,取材于岳飞临死前在狱案上写下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袒露了岳飞光明磊落的一生,苍天可鉴。

  请大家进入殿内参观。我们正面看到的就是新塑的岳飞戎装座像,像高4.75m,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右手握拳,左手握剑,显出正气凛然、胸怀韬略、尽忠报国名将的非凡气慨。这座像是1979年由原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陈长庚等所创作,既有元帅的英勇气慨,又有儒将的潇洒风度,坐像上端悬挂着岳飞亲笔手书“还我河山”四字横匾,表示出这位民族英雄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岳飞的生*,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的农家,相传他出生时,有大鹏飞临屋上,因而取名为飞,字鹏举,他是宋代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十二世纪初叶,世居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推翻辽王朝,建立金国,不断举兵南侵,对宋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所掳,“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同年5月,赵构在应天称帝,史称南宋,金军继续南侵后,南宋定都杭州。尚处于早期奴隶制社会的女真进入中原后,给高度发展的宋朝封建文明带来了极度大的破坏,部分被占地区甚至出现了经济、文化的大倒退,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不甘忍受奴役和蹂躏纷起反抗,从黄河流域到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在宋金两国之间燃起民族战争的时候,出身寒微的岳飞以“尽忠报国、还我河山”为一生心愿,积极投身于抗金保家的卫国战争,并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他英勇善战,用兵有方,逐步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出类拔萃的名将,他率领“岳家军”转战大江南北,与其它抗金将领一起,扭转了南宋在军事上的败局,阻挡了金军将战争火焰燃向长江以南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但最后,年仅39岁的岳飞被宋高崇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南宋大理寺狱,酿成了千古奇冤,成为了一个历史的悲剧。

  各位游客,请看大殿内还有许多匾联都是出自当代书法家之手,象沙孟海、启功、刘海粟等,他们从各个角度赞扬了这位民族英雄。大殿天花板上还绘有“百鹤图”,白鹤象征长寿,这200多只形态各异的丹顶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间,象征着岳飞的爱国精神万古长青。

  在大殿后面的墙上,绘有1981年创作的九幅大型彩色壁画,记录了岳飞气壮山河的一生,它们分别是岳飞少年时代的“勤学苦练”;岳飞以收复中原为毕生追求的“还我河山”;岳家军第四次北伐中的辉煌胜利“郾城大捷”;收复中原胜利在望却终为投降派所破坏的“被迫班师”;岳飞面对权贵诬陷迫害而不屈不挠的“风波冤狱”;体现岳飞杰出军事思想的“联结河朔”;传说中的“岳母刺字”;描绘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锦绣大地的“大好河山”。各位游客如果有兴趣,可以仔细欣赏一下。

  参观完了正殿,请到东西两庑继续参观,东西两庑是分祀牛皋、张宪的辅文候祠和烈文候祠。牛皋、张宪都是岳飞的部将,跟随岳飞转战大江南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两个也同时被秦桧所害。

  精忠柏亭:顺着台阶往前走,大家请看在右边的围墙上有爱国将领冯玉祥于1936年题写的“民族英雄”石刻,再往前行,有一依墙而筑的半亭,这就是精忠柏亭了。

  亭内陈列着八段柏树的化石,它就是“精忠柏”。根据清代文献记载:“精忠柏”原是南宋大理寺风波亭畔的一棵古柏,在岳飞受冤遭难之日突然枯死,坚如铁石,僵立不倒。人们认为这是岳飞“尽忠报国”精神和坚贞不屈民族气节的象征,故称之为“精忠柏”,清朝的官员把这些化石收集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其实柏树变为化石,是整个地质史,生物发展史的重要见征,是一亿多年前的事,800多年来,广大人民崇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民国故事、历史传说,以此来歌颂岳飞、纪念岳飞,“精忠柏”的传说,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

  亭前还有一座“精忠柏台图”碑,上面是清同治年间司狱吴廷康亲自绘镌的精忠柏图,碑阴有清代著名经学大师、教育家俞樾撰稿并书写的“精忠柏台记”,喜欢文物古迹的游客可得仔细欣赏一番。现在大家来到了墓园区。在通往岳飞墓的甬道两侧,共陈列着127块碑刻,这些碑刻大多为历代所留下的,也有部分是根据拓片新刻的。北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扎、手书和岳飞《满江红》词碑,《满江红》词是岳飞的代表作,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岳飞热烈的爱国情怀和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词本身所体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它在艺术上所达到的完美境界,使它成为千古绝唱。在众多奏扎碑中有岳飞不顾身卑职微,力谏刚即位的宋高宗,组织军民北伐抗金,反对弃都南逃的《南京上皇帝书》;有宋金第一次“绍兴和议”达成后岳飞授意幕僚张节夫起草的《谢讲和赦表》,表面上祝贺宋金达成和议,其实是公开表示对“和议”的不满,坚决抗金到底;还有第四次北伐中上的《乞止班师诏奏》,是岳飞不肯放弃统一祖国的大好时机,反抗朝延命其班师的诏令,而在郾城前线向朝延提出最后决战请求。此外,北碑廊还有相传为岳飞手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

  南碑廊陈列的是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及后人重修岳庙的碑文。其中有明朝苏州名士文征明的《满江红》词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宋高宗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元凶,还有乾隆御诗碑和乾隆皇子的诗碑,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院落东面照壁上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仍为洪珠所书。

  绕过“**桧”,走过“精忠桥”,穿过墓阙重门,大家便来到了岳飞墓。

  岳飞墓坐西朝东,与四周的古柏青松交相辉映,墓前立“宋岳鄂王墓”碑。岳飞生前是湖北武昌的宣抚使,那里简称“鄂州”,“鄂王”是南宋嘉泰四年朝延追封的爵号,现存的墓碑为明朝的遗物。岳飞墓的左前侧是他的长子岳云墓,后被追封为“继忠候”,他和大将张宪都是与岳飞同日被害的。墓道两旁陈列着三对石翁仲和石虎、石羊、石马,是明代的遗物,它们象征着岳飞生前的仪卫,墓前的望柱上,新刻着一副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书的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会判伪真”。

  岳飞的墓起先不在这里,当时岳飞被害后,有一个善良忠直的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出他的遗体,将他偷偷地埋葬在钱塘门外的九曲丛祠,就是今天的少年宫宝石山一带。以岳飞带佩的玉环殉葬,上面种了两棵枯树体为标记,墓碑上刻着“贾宜人墓”。岳飞死后20年,宋孝宗即位,为了*息民愤,下诏恢复岳飞生前官职,并将遗骸迁葬到栖霞岭现在这个地方。

  大家可以看到,面对岳飞墓跪着四个残害岳飞的奸臣,他们分别是秦桧、秦王氏、张俊、万俟卨四奸像从明正德八年以来,八次补毁,九次重铸,广大人民因痛恨这四凶,常常动手打它以泄愤,四奸像屡毁屡建,一直沿革至今。

  四奸人中秦桧是当时的宰相,他为主向金求和,残害爱国志士,是杀害岳飞的主凶。王氏,秦桧的老婆,她助纣为虐,在秦桧欲杀岳飞而又苦于找不到罪证时,她嘲笑秦桧缺乏果断,并警告秦桧说:“捉虎容易,纵虎难”,王氏的提醒,使秦桧下了杀害岳飞的决心。万俟卨是当时的御史中丞,秦桧的死党,他秉承秦桧的旨意,主审岳飞,用严刑逼供,岳飞不从,就叫人编造假供词,制造了千古奇冤。张俊,是南宋初期的“中兴四将”之一,他气量狭小,妒功忌贤,岳飞曾是他的部下,后因岳飞屡建战功,位将相与他*起*坐,他心中愤然不*,从而追随秦桧,参与陷害岳飞,成为对忠臣义士投井下石的可耻罪人。这四奸人反剪双手,赤身而跪,面目可憎。这正如墓阙门框上写的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它的意思是说,青山非常有幸地埋上了忠臣的遗骨,白铁没有罪孽却浇铸了四个奸臣。这副亦隶亦篆,出自陆维钊先生手笔的楹联,写出了百姓们爱憎分明的心愿。

  岳王庙导游词 4

  从西湖乘船回到岸上后,我和爷爷奶奶就去吃了午饭,然后便去了这次上海之旅的第十一站——杭州岳王庙。

  一进庙门,两棵香樟树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据说它们应经有五百多岁了,是岳飞出生入死的好伙伴。步入正殿,一尊威武的雕像就赫然显现在我的眼前,想必他一定就是岳飞了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高大威武,紫盔紫甲,身披战袍,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神情威严,手握一柄闪闪发光的宝剑。雕像的上面还有一块岳飞亲自写的金匾,“还我山河”四个大字写的铿锵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熠熠生辉,充分体现出了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坚定决心和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庙的两侧还有许多壁画,在向我们讲述着岳飞和将士们抗击金兵的故事,庙顶的天花板上,绘画着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白鹤,一只只都在展翅高飞,非常壮观。

  我们又走进了“岳飞纪念馆”,纪念馆里有着关于岳飞的邮票、书籍等等,我还知道了岳飞是民族英雄,遭人诬陷遇害时年仅三十六岁,让人为岳飞悲惨的命运而感到悲哀。纪念馆的墙壁上,还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抄写的《满江红》,看完后,我感觉热血沸腾。

  再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岳飞的墓园里。墓园中间是岳飞坟墓,两边是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女婿张宪的坟墓,这两人也为光复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也和岳飞一样遇害于奸臣的手中。岳坟的对面有一道栅栏,里面跪着三个坏人的雕像,一个是大奸臣秦桧,一个是心如蛇蝎的秦桧的老婆,还有一个就是臭名昭著的万俟卨,我心里感到气愤极了,大宋皇帝竟然那么昏庸无道,岳飞一家对大宋立下了无数功劳,可他却听信奸臣秦桧的谎话,多么令人气愤,多么可悲啊!

  从岳王庙里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岳飞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我们应该世世代代敬仰他,他在我们的心里会永垂不朽!

  岳王庙导游词 5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您们的导游xx,很荣幸为大家服务。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岳飞了吧?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以“尽忠报国,还我河山”为一生心愿。他英勇善战,用兵有方,是宋代很厉害的抗金大将呢!可惜他被秦桧等人陷害,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岳王庙庙门。这是一座清代风格的两层建筑,正中间有一块龙凤盘绕,黑底镏金的竖匾,上面写着“岳王庙”。这座建筑有十二根红漆柱子,中间两根上写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步入山门,穿过甬道,我们来到了忠烈祠门口。走进大门,能看见岳飞坐像。他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左手握拳,右手按剑,很是威武。他昂首挺胸,凝视前方,眉宇间透着威严和正气,仿佛正在思考怎样挥师北上收复失地,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头顶上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还我河山”。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岳飞的事迹,有“岳母刺字”、“刻苦学*”、“郾城大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等。现在我们抬起头,能看见372只仙鹤。它们有的在低头饮水,有的展翅高飞,还有的单脚站在水里。372幅仙鹤图,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它们象征着岳飞高洁的品格。

  走出忠烈祠,绕过精忠柏亭,就是碑廊了。碑廊的尽头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走出碑廊,就是岳飞墓了。墓坐西朝南,左边是他长子岳云的墓。墓道旁有三对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马,他们是岳飞生前的仪卫。岳飞墓的对面有四座跪像,他们是千古罪人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各位游客再见。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阅读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1)

——岳王庙导游词

岳王庙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岳王庙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岳王庙导游词1

  杭州西湖から遠くないところに、お経を唱えて仏を唱えたり、悠然と鐘を鳴らすお寺がありません。それは岳王廟です。学校の秋のピクニックに乗って、憧れの地に行きました。

  早く本から岳飛は抗金の名将だと分かりました。彼は知謀にたけていて、勇敢でよく戦い、率いる軍隊を「岳家軍」と呼んでいます。「岳家軍」の規律は厳しく、「凍死して家を解体せず、餓死して略奪しない」。金兵は非常に恐れ、「山易を揺るがし、『岳家軍』を動かすのは難しい」と嘆かざるを得なかった。その後、秦桧の裏切りにあって、岳飛はひどい目に遭いました。後代の人はこの民族の英雄を記念するために,この岳王廟を建設し,万人の敬慕に供する.

  岳王廟は雄大で荘厳で,気勢が雄大である。大門の真上には金色に輝く指輪金の大きな字、岳王廟があります。門のそばには「百鶴図」があります。上には371羽の鶴が描かれています。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るだけで、感心させられます。二道門内は本堂で、岳飛の像が祀られています。塑像の高さ4。54メートル、周りに12本の鉄柵があります。岳飛は頭に赤い立派な兜を被り、紫色の大蛇の長衣を身にまとい、片手で握りこぶしを握りしめ、もう一方の手で宝剣を押しています。彼は体が大きくて、厳粛な表情をしています。長い間砂場を経て、支配者に向かっている将帥の姿が見えます。「還我河山」という金の額が岳飛の塑像の上に掛けられています。この雄渾で力強い大字は岳飛の手書きであり、英雄岳飛の「精忠報国」の大志を十分に体現している。殿の両側の壁の壁画には、岳飛と将兵たちの抗金の事跡が記されていて、粛然としています。傍らには秦檜など4人の国賊がひざまずいている。彼らは天理を乱すと,必ず万世から唾を浴びせられる。一正一邪で,鮮明なコントラストをなしている。国のために身を犠牲にした英雄は必ず名を残す。国を売って栄耀を求める奸賊は永遠に悪名を残すに違いない。私は?もちろん前者を慕い、後者を唾棄する。私は知っています。今の勉強は将来のためにもっといい国のためになると思います。国家の興亡は一人の夫にも責任がある。岳王廟を拝見するのは、愛国心を一層刺激し、報国の志を樹立すること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頭は切れるが、血は流れるが、民族の気風は失われてはいけない」という、岳飛の凛とした呼びかけのもとに立てられた誓いです。

  岳王廟を離れて、岳飛の威武的な英雄像が頭に浮かんでいます。彼は私を永遠に前進させ、屈服させません。

岳王庙导游词2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岳王庙的主建筑物忠烈祠,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的大殿。各位请抬头看,忠烈祠正中间悬挂着一块“心昭天日”的横匾。这里面有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预先准备好的假供词上画押,岳飞万般无奈之中,他脱去上衣,让何铸等人看了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满腔愤怒的在供词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意思是说天上的太阳是明亮的,我的心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我抗金报国的心境只有苍天才明白,我的冤案总有一天会得到**昭雪的。据说当时何铸也大为感动,悍然泪下。我国已故的***元帅根据这个故事写下了“心昭天日”这块匾,然而叶帅却没有在这块匾上落款,那是他为了表示对岳飞的敬仰之情,自谦自己不能和岳飞相提并论而没有签名。

  东西庑:东庑是奉祀张宪的地方而西庑是奉祀牛皋的地方。他们早年跟随岳飞抗击金兵, 死后也都葬于杭州。南宋景宁2年1261年,张宪被追封“烈文侯”牛皋也同时被追封为“辅文侯”。 迎面看到的就是岳飞的坐像,高4.75米,是1979年由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在的中国美院的师生创作的。只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蹬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目光炯炯,英姿飒爽。大家注意,岳飞的帅盔,金甲,武靴体现了武将的风采而蟒袍则是王者的打扮,这是因为岳飞虽为武将,但死后被追封为鄂王,官至一品,官服为紫色,绣3条蟒袍。各位再看坐像上端,有一块“还我河山”的草书横匾,这是岳飞的亲笔手书,它是这位抗金英雄毕生奋斗的目标。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岳飞的生*:他字鹏举,1103年生于河北省汤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他所处的时代是12世纪初,当时我国北方境内的女真族割地为王,建立了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1127年攻入北宋的首都东京(今天河南开封),俘虏了徽宗,钦宗2个皇帝,后举兵男下,占领了大片河山。在这样的背景下,20的岳云**入伍,后来成为南宋的一位名将。由于他作战英勇,纪律严明,善于用兵,所以屡次打败金兵,金兵见岳飞率领的军队所向披拟,于是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然而岳飞坚持抗战,力图收复失地的主张,却遭到了以宋高宗赵构,丞相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的反对,最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遇害时他年仅39岁,同时遇害的还有他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 前四幅画像:(1)勤学苦练 图中白衣少年就是岳飞,只见他手拉3000余斤的强弓,坐在大树下的白胡子长者是岳飞的师傅周侗,他是岳飞的同乡,特别是精于远射,曾是梁山好汉

  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师傅。岳飞从小练就了一身杀敌的本领为他以后奋勇杀敌,打下了基础。真可谓“自苦英雄出少年”(2)岳母刺字 相传岳飞充军后失去了父亲,他母亲姚氏对他的影响很大。“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岳母送他参军。临行前,岳母为了让他牢记要爱国家,爱人们,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激励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 (3)收复健康 南宋建炎3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举南侵,赵构一路南逃渡过钱塘江,流亡东海,直到温州,后因台风大做而偃旗息鼓。第2年春,金兵逐步北移,返回健康(今南京)。岳飞得到这个消息后,在没有等到上级张俊的命令前,主动出击给于金兵予以打击,一举收复健康这个军事重地。这是岳飞独自率军抗金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4)连结河朔 壁画正中的这个将军就是岳飞,站在他对面的那位便是河朔忠义民兵的首领。河朔中的河指的是黄河,朔的北的意思,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当时,河朔人民深受金兵的奴役之苦和亡国之耻,纷纷进行对金的武装反抗。岳飞善于团结所有的抗金力量,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先后投奔他的部队,使得河朔民兵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力,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岳王庙导游词3

  「髪の毛が怒って冠を突いて、欄干にもたれて、しとしと雨を降らせて休んでいます。目を上げて、天を仰いでうなり…」「満江紅」という言葉を持ち出した時、岳飛という抗金名将を思い出しました。今回の秋の旅行は私達があの有名な岳王廟に行きます。

  私たち一行はまず玉泉に行きました。そこの美しい景色を見に行きました。それから、私たちは岳王廟に歩いて行けます。「あそこ!着きました!」と興奮している学生がいました。頭を上げてみたら、やはりあの雄大な岳王廟が見えました。左右の二本の柱に岳飛の言葉が刻まれています。三十功名の塵と土、八千里路雲と月。これは私が『満江紅』を暗唱した時に一番しっかりした二つの文を覚えています。

  私達は門の前に行って、敷居を跨ぎ、岳飛の彫像を見ました。彼は右手に剣を持ち、鎧を身に着け、左手に拳を握っています。目がきらきらと輝いています。私が一番印象深かったのは岳飛の若い時に岳母が彼の背中に「精忠報国」という四つの字を刺しました。この四つの字のおかげで、岳飛が抗金名将になるように励まし続けました。

  見ていて、私の目の前に思わず黄砂の満天の戦場が浮かびました。岳飛は軍隊を率いて恐れずに敵軍に向かって突進してきました。彼らを殴って頭を抱えて逃げました。

  それから、私たちは岳飛墓に行きました。彼のお墓の前に立って、胸を張って、心の中で彼に敬意を表します。岳飛、金の名将に抗して、祖国のために漢馬の功労を立てて、最後に奸臣の秦の檜に“あってはならない”の罪名を立てられて死んで、本当に憎らしいです!あの憎らしい秦桧の銅像はそばにあります。岳飛の墓の前で永遠にひざまずいて、彼の悪行のために代価を払います!

  秦檜の子孫の話を思い出しました。昔から檜は少ないです。像の前で秦と申します。

岳王庙导游词4

  岳王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0___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

  元时庙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正德八年(1520___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20___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现在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1920___年)大修。1961年3月4日,******批准公布杭州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秋岳墓被毁,岳庙亦破旧不堪。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花人工五万六千余,币四十万元,重修岳庙,重建岳墓。一九八○年修复岳飞墓时,发现基道两侧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飞的墓穴虽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条石已经发现,明岳飞墓穴在此。一九八一年***题词:“国花百万建岳庙,重在教育后人”。并书:“心昭天日”。岳飞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的字样。左侧为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岳云墓》字样。

  杭州西湖岳飞墓庙,历代为人们瞻仰拜谒之处。南宋亡国时,有太学生徐应镳率二子一女在岳飞墓前集体自焚,以示亡国之痛。清代一位姓秦的文士拜谒岳墓时,因感秦桧之恶责,耻于姓秦,故联诗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现岳飞墓庙每天拜谒的国内外人士,多的到一万多人!

岳王庙导游词5

  从西湖乘船回到岸上后,我和爷爷奶奶就去吃了午饭,然后便去了这次上海之旅的第十一站——杭州岳王庙。

  一进庙门,两棵香樟树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据说它们应经有五百多岁了,是岳飞出生入死的好伙伴。步入正殿,一尊威武的雕像就赫然显现在我的眼前,想必他一定就是岳飞了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高大威武,紫盔紫甲,身披战袍,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神情威严,手握一柄闪闪发光的宝剑。雕像的上面还有一块岳飞亲自写的金匾,“还我山河”四个大字写的铿锵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熠熠生辉,充分体现出了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坚定决心和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庙的两侧还有许多壁画,在向我们讲述着岳飞和将士们抗击金兵的故事,庙顶的天花板上,绘画着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白鹤,一只只都在展翅高飞,非常壮观。

  我们又走进了“岳飞纪念馆”,纪念馆里有着关于岳飞的邮票、书籍等等,我还知道了岳飞是民族英雄,遭人诬陷遇害时年仅三十六岁,让人为岳飞悲惨的命运而感到悲哀。纪念馆的墙壁上,还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抄写的《满江红》,看完后,我感觉热血沸腾。

  再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岳飞的墓园里。墓园中间是岳飞坟墓,两边是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女婿张宪的坟墓,这两人也为光复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也和岳飞一样遇害于奸臣的手中。岳坟的对面有一道栅栏,里面跪着三个坏人的雕像,一个是大奸臣秦桧,一个是心如蛇蝎的秦桧的老婆,还有一个就是臭名昭著的万俟卨,我心里感到气愤极了,大宋皇帝竟然那么昏庸无道,岳飞一家对大宋立下了无数功劳,可他却听信奸臣秦桧的谎话,多么令人气愤,多么可悲啊!

  从岳王庙里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岳飞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我们应该世世代代敬仰他,他在我们的心里会永垂不朽!

岳王庙导游词6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您们的导游xx,很荣幸为大家服务。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岳飞了吧?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以“尽忠报国,还我河山”为一生心愿。他英勇善战,用兵有方,是宋代很厉害的抗金大将呢!可惜他被秦桧等人陷害,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岳王庙庙门。这是一座清代风格的两层建筑,正中间有一块龙凤盘绕,黑底镏金的竖匾,上面写着“岳王庙”。这座建筑有十二根红漆柱子,中间两根上写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步入山门,穿过甬道,我们来到了忠烈祠门口。走进大门,能看见岳飞坐像。他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左手握拳,右手按剑,很是威武。他昂首挺胸,凝视前方,眉宇间透着威严和正气,仿佛正在思考怎样挥师北上收复失地,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头顶上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还我河山”。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岳飞的事迹,有“岳母刺字”、“刻苦学*”、“郾城大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等。现在我们抬起头,能看见372只仙鹤。它们有的在低头饮水,有的展翅高飞,还有的.单脚站在水里。372幅仙鹤图,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它们象征着岳飞高洁的品格。

  走出忠烈祠,绕过精忠柏亭,就是碑廊了。碑廊的尽头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走出碑廊,就是岳飞墓了。墓坐西朝南,左边是他长子岳云的墓。墓道旁有三对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马,他们是岳飞生前的仪卫。岳飞墓的对面有四座跪像,他们是千古罪人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各位游客再见。

岳王庙导游词7

  西湖から船で岸に帰りました。おじいさんとおばあさんと昼ご飯を食べに行きました。今度の上海旅行の第11駅、杭州岳王廟に行きました。

  お寺の門に入ると、2本のクスノキの木がまず目に入りました。彼らは五百歳を過ぎたと言われています。岳飛の命を捨てたいい仲間です。本殿に入ると、威武の彫像が突然私の目の前に現れました。彼はきっと岳飛であると思います。想像していた通りの大きさで、武威が高く、紫兜の紫甲で、軍服を身に着けています。彫像の上には岳飛が自ら書いた金の額があり、「山河を返せ」という四つの大きな字が力強く書かれています。太陽の光に照らされて、岳飛将軍の「精忠報国」の確固たる決心と気迫を十分に表しています。寺の両側にはたくさんの壁画があります。岳飛と将兵たちが金兵に抵抗する話を話しています。頂上の天井にはたくさんの生き生きとした白鶴が描かれています。一匹は全部飛んでいます。とても壮観です。

  私たちはまた「岳飛記念館」に入りました。記念館には岳飛に関する切手や書籍などがあります。岳飛は民族の英雄であることも分かりました。被害を受けたのは36歳で、岳飛の悲惨な運命を悲しみました。記念館の壁には、有名な書道家の沙孟海さんが写した「満江紅」があります。

  また中に行くと、岳飛の墓園に来ました。墓の中は岳飛の墓で、両側は岳飛の息子の岳雲と娘婿の張憲の墓で、この2人も光復のために宋に汗馬の功労を立てましたが、最後に岳飛と同じように奸臣の手の中に殺害されました。岳坟の向こうには柵があり、中には三人の悪人の像がひざまずいています。一つは大奸臣の秦桧です。一つは心蛇蝎のような秦桧の妻です。もう一つは悪名高い万待つことです。腹が立っています。大宋皇帝はなんと無知で、岳飛一家は大宋に対して無数の功労を立てましたが、彼は秦桧の嘘を信じています。腹が立つなんて、悲しいことだろう。

  岳王廟から出てきました。私の気持ちは長い間落ち着いていません。岳飛は偉大な英雄です。私達は代々彼を敬うべきです。彼は私達の心の中で永遠に不滅です。

岳王庙导游词8

  観光客の皆様、こんにちは、私はあなた達のガイドの呉と申します。

  岳飛さんのことはみんな聞い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よね?彼は子供の時、家が貧しかったですが、「忠義を尽くして国に報い、我が山河を返せ」と一生の願いを込めました。彼は勇敢で戦いが上手で、兵を使う方がいて、宋代のすごい抗金大将です。残念ながら彼は秦桧などに陥れられて、皇帝に「あってはならない」という罪で殺されました。

  今は岳王廟門に来ました。これは清代風の二階建ての建物で、真ん中に龍鳳がぐるぐる回っていて、黒底の指輪金の縦額に「岳王廟」と書いてあります。この建物には12本の朱塗りの柱があります。中二本には三十功名の塵と土、八千里路雲と月が書いてあります。山門に入り、路地を通って忠烈祠の入り口に来ました。玄関に入ると岳飛の坐像が見える。彼は頭に赤い葉の立派な兜をつけています。紫色の大蛇の長衣を着ています。腕には金の甲が現れています。足は武靴に登り、左手には拳を握って、右手には剣を押しています。とても威武的です。彼は胸を張って前を見つめ、威厳と正気をみなぎらせ、どうやって北上して失地を回復し、人民を水の中に救うかを考えているようだった。彼は頭のてっぺんに横額をかけていて、「還我河山」と書いています。両側を見て、周りの壁に岳飛の事跡が描かれています。「岳母刺字」、「骨身を惜しまず勉強する」、「郾城大捷」、「強制的に班師」、「波乱冤罪獄」などがあります。今は頭を上げて、372羽の鶴が見えます。彼らは頭を下げて水を飲み、あるものは羽ばたき、あるものは片足で水の中に立っています。372枚のツルの絵は、その二つと同じものはありません。それらは岳飛の高潔な品格を象徴しています。

  忠烈祠を出て、精忠柏亭を回ったら、碑廊です。碑の廊下の果てに大きな石碑があり、その上に岳飛の言葉が刻まれています。

  碑の廊下を出ると、岳飛の墓があります。墓は西に座って南に向かい、左に長男の岳雲の墓があります。墓道のそばに三組の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馬があります。彼らは岳飛の生前の儀衛です。岳飛の墓の向こうには4つの跪座像があります。彼らは千古の罪人である秦檜、王氏、万等待協と張俊です。

  今日の観光はこれで終わります。観光客の皆様、さようなら。

岳王庙导游词9

  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戎,岳母于其背刺以“精忠报国”四字训诫。《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王庙位于杭州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岳王庙是历代眷念民族好汉岳飞的场合。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栖霞岭南麓,有一组古朴雄伟、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岳飞墓庙。这里背枕青山,面临西湖,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长眠之地,也是我国规模较大的纪念岳飞的名胜古迹之一。800多年来,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斗志。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天子赵慎下诏为岳飞**,将岳飞尸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嘉定十四年,宋宁宗天子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好事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扬岳飞的好事。

  元时庙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警,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诏书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宦官麦秀重建。正德八年(1513年),都批示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因为游人悔恨这些民族莠民,后采竟被击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往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此刻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构筑,经民国七年(1918年)大修。1961年3月4日,******核准发布杭州岳飞庙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门楼:这重门楼,檐角飞翘、斗拱叠彩,为清代歇山重檐式建筑,悬挂着一块黑底镏金的“岳王庙”竖匾,门楼前是*年重修恢复的庙前广场和“碧血丹心”石牌坊,这座屡毁屡建的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原为智果观音院,建庙后名为“褒忠衍福寺”,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虽经几次大修,仍保留着浓郁的清代风格,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公布岳飞墓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和1995年岳飞墓先后被杭州市和浙江省授予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又被国家教委等六个部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基地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达15700*方米,建筑面积*3000*方米,主要由墓区和庙区二部分组成。

  忠烈祠:进入门楼往右请继续参观。庭院内的参天古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巍峨屹立的六百年樟树既是岳飞墓庙八百年历史沧桑的最好见证,又是杭州市的市树。现在的岳王庙占地23。5亩,建筑面积2793*方米,总体布局上可分为墓园区、忠烈祠区和启忠祠区三大部分。青石板通道的尽头就是忠烈祠正殿,忠烈祠正殿飞檐斗拱,庄严雄伟,面积500多*方米,也是清代重檐歇山顶建筑。大家请抬头看,檐前悬挂着的一块“心昭天日”横匾,出自***元帅的手笔。“心昭天日”四字,取材于岳飞临死前在狱案上写下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袒露了岳飞光明磊落的一生,苍天可鉴。

  请大家进入殿内参观。我们正面看到的就是新塑的岳飞戎装座像,像高4.75m,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右手握拳,左手握剑,显出正气凛然、胸怀韬略、尽忠报国名将的非凡气慨。这座像是1979年由原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陈长庚等所创作,既有元帅的英勇气慨,又有儒将的潇洒风度,坐像上端悬挂着岳飞亲笔手书“还我河山”四字横匾,表示出这位民族英雄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岳飞的生*,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的农家,相传他出生时,有大鹏飞临屋上,因而取名为飞,字鹏举,他是宋代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十二世纪初叶,世居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推翻辽王朝,建立金国,不断举兵南侵,对宋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所掳,“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同年5月,赵构在应天称帝,史称南宋,金军继续南侵后,南宋定都杭州。尚处于早期奴隶制社会的女真进入中原后,给高度发展的宋朝封建文明带来了极度大的破坏,部分被占地区甚至出现了经济、文化的大倒退,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不甘忍受奴役和蹂躏纷起反抗,从黄河流域到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在宋金两国之间燃起民族战争的时候,出身寒微的岳飞以“尽忠报国、还我河山”为一生心愿,积极投身于抗金保家的卫国战争,并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他英勇善战,用兵有方,逐步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出类拔萃的名将,他率领“岳家军”转战大江南北,与其它抗金将领一起,扭转了南宋在军事上的败局,阻挡了金军将战争火焰燃向长江以南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但最后,年仅39岁的岳飞被宋高崇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南宋大理寺狱,酿成了千古奇冤,成为了一个历史的悲剧。

  各位游客,请看大殿内还有许多匾联都是出自当代书法家之手,象沙孟海、启功、刘海粟等,他们从各个角度赞扬了这位民族英雄。大殿天花板上还绘有“百鹤图”,白鹤象征长寿,这200多只形态各异的丹顶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间,象征着岳飞的爱国精神万古长青。

  在大殿后面的墙上,绘有1981年创作的九幅大型彩色壁画,记录了岳飞气壮山河的一生,它们分别是岳飞少年时代的“勤学苦练”;岳飞以收复中原为毕生追求的“还我河山”;岳家军第四次北伐中的辉煌胜利“郾城大捷”;收复中原胜利在望却终为投降派所破坏的“被迫班师”;岳飞面对权贵诬陷迫害而不屈不挠的“风波冤狱”;体现岳飞杰出军事思想的“联结河朔”;传说中的“岳母刺字”;描绘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锦绣大地的“大好河山”。各位游客如果有兴趣,可以仔细欣赏一下。

  参观完了正殿,请到东西两庑继续参观,东西两庑是分祀牛皋、张宪的辅文候祠和烈文候祠。牛皋、张宪都是岳飞的部将,跟随岳飞转战大江南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两个也同时被秦桧所害。

  精忠柏亭:顺着台阶往前走,大家请看在右边的围墙上有爱国将领冯玉祥于1936年题写的“民族英雄”石刻,再往前行,有一依墙而筑的半亭,这就是精忠柏亭了。

  亭内陈列着八段柏树的化石,它就是“精忠柏”。根据清代文献记载:“精忠柏”原是南宋大理寺风波亭畔的一棵古柏,在岳飞受冤遭难之日突然枯死,坚如铁石,僵立不倒。人们认为这是岳飞“尽忠报国”精神和坚贞不屈民族气节的象征,故称之为“精忠柏”,清朝的官员把这些化石收集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其实柏树变为化石,是整个地质史,生物发展史的重要见征,是一亿多年前的事,800多年来,广大人民崇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民国故事、历史传说,以此来歌颂岳飞、纪念岳飞,“精忠柏”的传说,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

  亭前还有一座“精忠柏台图”碑,上面是清同治年间司狱吴廷康亲自绘镌的精忠柏图,碑阴有清代著名经学大师、教育家俞樾撰稿并书写的“精忠柏台记”,喜欢文物古迹的游客可得仔细欣赏一番。现在大家来到了墓园区。在通往岳飞墓的甬道两侧,共陈列着127块碑刻,这些碑刻大多为历代所留下的,也有部分是根据拓片新刻的。北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扎、手书和岳飞《满江红》词碑,《满江红》词是岳飞的代表作,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岳飞热烈的爱国情怀和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词本身所体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它在艺术上所达到的完美境界,使它成为千古绝唱。在众多奏扎碑中有岳飞不顾身卑职微,力谏刚即位的宋高宗,组织军民北伐抗金,反对弃都南逃的《南京上皇帝书》;有宋金第一次“绍兴和议”达成后岳飞授意幕僚张节夫起草的《谢讲和赦表》,表面上祝贺宋金达成和议,其实是公开表示对“和议”的不满,坚决抗金到底;还有第四次北伐中上的《乞止班师诏奏》,是岳飞不肯放弃统一祖国的大好时机,反抗朝延命其班师的诏令,而在郾城前线向朝延提出最后决战请求。此外,北碑廊还有相传为岳飞手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

  南碑廊陈列的是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及后人重修岳庙的碑文。其中有明朝苏州名士文征明的《满江红》词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宋高宗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元凶,还有乾隆御诗碑和乾隆皇子的诗碑,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院落东面照壁上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仍为洪珠所书。

  绕过“**桧”,走过“精忠桥”,穿过墓阙重门,大家便来到了岳飞墓。

  岳飞墓坐西朝东,与四周的古柏青松交相辉映,墓前立“宋岳鄂王墓”碑。岳飞生前是湖北武昌的宣抚使,那里简称“鄂州”,“鄂王”是南宋嘉泰四年朝延追封的爵号,现存的墓碑为明朝的遗物。岳飞墓的左前侧是他的长子岳云墓,后被追封为“继忠候”,他和大将张宪都是与岳飞同日被害的。墓道两旁陈列着三对石翁仲和石虎、石羊、石马,是明代的遗物,它们象征着岳飞生前的仪卫,墓前的望柱上,新刻着一副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书的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会判伪真”。

  岳飞的墓起先不在这里,当时岳飞被害后,有一个善良忠直的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出他的遗体,将他偷偷地埋葬在钱塘门外的九曲丛祠,就是今天的少年宫宝石山一带。以岳飞带佩的玉环殉葬,上面种了两棵枯树体为标记,墓碑上刻着“贾宜人墓”。岳飞死后20年,宋孝宗即位,为了*息民愤,下诏恢复岳飞生前官职,并将遗骸迁葬到栖霞岭现在这个地方。

  大家可以看到,面对岳飞墓跪着四个残害岳飞的奸臣,他们分别是秦桧、秦王氏、张俊、万俟卨四奸像从明正德八年以来,八次补毁,九次重铸,广大人民因痛恨这四凶,常常动手打它以泄愤,四奸像屡毁屡建,一直沿革至今。

  四奸人中秦桧是当时的宰相,他为主向金求和,残害爱国志士,是杀害岳飞的主凶。王氏,秦桧的老婆,她助纣为虐,在秦桧欲杀岳飞而又苦于找不到罪证时,她嘲笑秦桧缺乏果断,并警告秦桧说:“捉虎容易,纵虎难”,王氏的提醒,使秦桧下了杀害岳飞的决心。万俟卨是当时的御史中丞,秦桧的死党,他秉承秦桧的旨意,主审岳飞,用严刑逼供,岳飞不从,就叫人编造假供词,制造了千古奇冤。张俊,是南宋初期的“中兴四将”之一,他气量狭小,妒功忌贤,岳飞曾是他的部下,后因岳飞屡建战功,位将相与他*起*坐,他心中愤然不*,从而追随秦桧,参与陷害岳飞,成为对忠臣义士投井下石的可耻罪人。这四奸人反剪双手,赤身而跪,面目可憎。这正如墓阙门框上写的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它的意思是说,青山非常有幸地埋上了忠臣的遗骨,白铁没有罪孽却浇铸了四个奸臣。这副亦隶亦篆,出自陆维钊先生手笔的楹联,写出了百姓们爱憎分明的心愿。

岳王庙导游词10

  岳王廟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に位置し、南宋嘉定十四年に建立されました。年、南宋隆興元(1163年)、孝宗皇帝趙慎下詔を岳飛のために冤罪し、岳飛の遺体を九曲から祠から転出し、「孤儀」をもって栖霞岑下に葬りました。嘉定十四年、宋寧宗皇帝は岳飛の墓のそばにある「智果観音院」を功徳院に改築しました。すなわち「褒忠誘福禅寺」で、岳飛の功徳を表彰します。

  時節廟廃墟明洪武四年(1371年)に再建され、宣徳間は火災によって破壊され、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は修復された。明英宗天順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馬偉等は岳飛のために寺を建ててください。聖旨は準建屋で、天順三年(1459年)、馬偉は「褒忠誘福禅寺」を「岳王廟」に改築し、兵火に毀損し、宏治間**麦秀は再建します。正徳八年年)、李隆を指揮して鋳鉄で秦檜、王氏、万等待南三を鋳造して岳飛の墓の前にひざまずいて、遊覧客がこれらの民族の敗者を痛恨したため、後には破壊され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には、総督の御使胡宗憲が岳廟を修復し、再び像を鋳造したが、撃破された。万暦二十二年(1594年)には范滆再鋳を観察し、張俊の跪像を増鋳し、以後清代に至り、順治八年(1651年)には、巡撫都御使范承殘、康煕二十一年(1732年)には二淮が羅文瑜を転運させ、康煕三十一年は知府李鐸、康煕五十四年(1720洱年)総督の范時崇、雍正九年(1731年)総督の李衛などは何度も修復しました。現在の岳王廟は清の時代の建築物が多く、民国七年(1920__uu年の大修理。1961年3月4日、国務院***は杭州岳飛廟を全国重点文化財保護機構として公布することを承認しました。

  1966年に秋岳墓が破壊され、岳廟もぼろぼろになりました。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は人工五万六千余、貨幣四十万元を使い、岳廟を再建しました。一九八〇年に岳飛の墓を修復した時、基道の両側にはそれぞれ石俑がありました。その中の一つは完備されていて、岳飛の墓穴はまだ整理されていませんが、墓石の周りの条石はすでに発見されました。明岳飛の墓穴はここにあります。1981年葉剣英は「国花百万丈の岳廟を建立し、後世を教育することに重きを置く」と題している。「心昭天日」と併書する。岳飛の墓碑には「宋岳鄂王墓」と書いてあります。左側は岳雲墓、墓碑には「宋継忠侯岳雲墓」と書いてあります。

  杭州の西湖岳飛の墓廟は,歴代人々のために拝謁の場所を拝観した.南宋が国に亡くなられた時、太学生の徐さんは二人の息子と娘を連れて岳飛の墓の前で集団自滅し、亡国の痛みを示しました。清代の秦という文士が岳の墓に参拝した時、秦桧の悪い責任を感じて、秦という姓を恥じました。だから詩を連ねて言いました。岳飛の墓廟を現して毎日拝謁する国内外の人士、多いのは1万数人に着きます!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2)

——岳王庙导游词 (菁华3篇)

岳王庙导游词1

  从西湖乘船回到岸上后,我和爷爷奶奶就去吃了午饭,然后便去了这次上海之旅的第十一站——杭州岳王庙。

  一进庙门,两棵香樟树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据说它们应经有五百多岁了,是岳飞出生入死的好伙伴。步入正殿,一尊威武的雕像就赫然显现在我的眼前,想必他一定就是岳飞了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高大威武,紫盔紫甲,身披战袍,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神情威严,手握一柄闪闪发光的宝剑。雕像的上面还有一块岳飞亲自写的金匾,“还我山河”四个大字写的铿锵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熠熠生辉,充分体现出了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坚定决心和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庙的两侧还有许多壁画,在向我们讲述着岳飞和将士们抗击金兵的故事,庙顶的天花板上,绘画着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白鹤,一只只都在展翅高飞,非常壮观。

  我们又走进了“岳飞纪念馆”,纪念馆里有着关于岳飞的邮票、书籍等等,我还知道了岳飞是民族英雄,遭人诬陷遇害时年仅三十六岁,让人为岳飞悲惨的命运而感到悲哀。纪念馆的墙壁上,还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抄写的《满江红》,看完后,我感觉热血沸腾。

  再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岳飞的墓园里。墓园中间是岳飞坟墓,两边是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女婿张宪的坟墓,这两人也为光复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也和岳飞一样遇害于奸臣的手中。岳坟的对面有一道栅栏,里面跪着三个坏人的雕像,一个是大奸臣秦桧,一个是心如蛇蝎的秦桧的老婆,还有一个就是臭名昭著的万俟卨,我心里感到气愤极了,大宋皇帝竟然那么昏庸无道,岳飞一家对大宋立下了无数功劳,可他却听信奸臣秦桧的谎话,多么令人气愤,多么可悲啊!

  从岳王庙里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岳飞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我们应该世世代代敬仰他,他在我们的心里会永垂不朽!

岳王庙导游词2

  离杭州西湖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听不到念经颂佛,也听不到悠然钟响的庙宇,它,就是岳王庙。乘学校秋游,我有幸去了神往已久的这处“似庙非庙”的名胜之地。

  我早从书上得知,岳飞是一代抗金名将。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兵非常害怕,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后来,由于奸相秦桧的出卖,岳飞被惨遭毒手。后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兴建了这座岳王庙,供万众瞻仰。

  岳王庙巍峨庄严,气势雄伟。大门正上方是金光闪闪的镏金大字——岳王庙。门旁有一幅“百鹤图”,上面画着371只鹤,只只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二道门内便是正殿,里面供奉着岳飞的塑像。塑像高4。54米,周围有12根铁栏杆围护着。岳飞头戴红色帅盔,身披紫色蟒袍,一只手紧握拳头,另一只手按着一把宝剑。他身材魁梧,神态庄严,显现出一个久经沙场、所向披麾的将帅风度。一幅“还我河山”的金字匾额挂在岳飞塑像的上方。这雄浑刚劲的大字是岳飞的手书,充分体现了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宏愿大志。殿两侧墙上的壁画,记载了岳飞和将士们抗金的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旁边跪着秦桧等四个*。他们伤天害理,势必遭万世唾骂。一正一邪,形成鲜明的反差。为国捐躯的英雄必然流芳百世,卖国求荣的奸贼肯定遗臭万年。我呢?当然仰慕前者,唾弃后者。我知道,现在的求学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瞻仰岳王庙,不就是要进一步激发爱国之心、树立报国之志吗?“头可断,血可流,民族气节不可丢”,而这,正是我在岳飞凛然正气的感召下所立下的誓言。

  离开岳王庙,我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岳飞威武的英雄形象,他将激励着我永远前进,永不屈服。

岳王庙导游词3

  岳王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0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

  元时庙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正德八年(1520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20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现在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1920年)大修。1961年3月4日,**批准公布杭州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秋岳墓被毁,岳庙亦破旧不堪。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花人工五万六千余,币四十万元,重修岳庙,重建岳墓。一九八○年修复岳飞墓时,发现基道两侧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飞的墓穴虽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条石已经发现,明岳飞墓穴在此。一九八一年*题词:“国花百万建岳庙,重在教育后人”。并书:“心昭天日”。岳飞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的字样。左侧为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岳云墓》字样。

  杭州西湖岳飞墓庙,历代为人们瞻仰拜谒之处。南宋亡国时,有太学生徐应镳率二子一女在岳飞墓前集体自焚,以示亡国之痛。清代一位姓秦的文士拜谒岳墓时,因感秦桧之恶责,耻于姓秦,故联诗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现岳飞墓庙每天拜谒的国内外人士,多的到一万多人!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3)

——五岳泰山的导游词3篇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3号导游员,名字叫田一涵。

  欢迎你们来泰山旅游,很荣幸今天由我来带你们领略泰山的美好风光。希望你们能玩得开心,高兴面来满载而归。请记住我的联系电话,号码是xxx。

  泰山素有“五岳之尊”之称,它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势挺拔。气势磅礴。总面积420多*方公里,海拔1545米,仅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于第三位,它有庄重威严的气势,吸引着无数游人到此一游。

  现在,我带领大家一边攀登一边观赏。泰山名胜古迹很多,第一处就是岱庙,文物集中在此地,是一个宫殿式的建筑群,*书法艺术都在这里集中。

  我们现在来到了岱庙的主体建筑前,殿高223米,长48.7米,宽19.79米。大殿共9间,雕梁画栋,黄瓦盖顶,金碧辉煌。

  玉皇顶是泰山最高峰,我们在那里可以观云海,赏日出,看奇峰,望黄河,真是美不胜收呀!

  我的介绍就先到这里,请大家随我观赏大饱眼福吧,希望在泰山的这几天里,能够玩得开心,成为你来这几天内最美好的回忆。

  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好!

  欢迎来到泰山。很荣幸当上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解导。下面,由我带大家一起游览泰山。

  泰山位于泰安市,有六千多级台阶。它是五岳之首,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它那高大雄伟的气势吸引了众多游客。

  泰山为什么是五岳之首呢?传说,*开天辟地后,头顶着天,脚踏着地。最后*被累死了,高高隆起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它是五岳之首。

  这里的草木众多,所以空气异常清新,大家可以尽情呼吸。现在正在中天门,不远处会有一条小瀑布,大家可以休息一会儿,在瀑布前拍照。有山有水的地方美极了,抓紧时间,我们马上集合,继续前进。

  现在正在半山腰上。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石壁上有很多的字。这都是古人上山时刻的。几乎每个朝代的帝王都来过这儿。泰山被称为华夏神山,石壁上的字,什么句子都有,全都是赞美泰山高在雄伟的气势和语句。

  走到这儿,我们已经到了泰山最陡的地方——十八盘。大家一定觉得小腿在打颤吧!忍耐一下,你们会感到泰山雄伟的气势的。大家看这块石壁上的字“五岳独尊”,多能体现泰山的气势呀!它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给大家一会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马上出发,向山顶进军。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海拔一千二百五十米的高空中。这里有一个特点:石碑金。这一块石碑,是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了。这一块石碑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雕刻完成。上成有十一个大字:“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是在泰山申遗成功以后立的,请不要错过这个拍照的机会。

  再向上走就是玉皇顶了,这是泰山的最高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泰山的全景。下如杜甫所说的那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游览到此结束。拜拜了,欢迎您再次参观气势宏伟的泰山。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做你的导游,让我们一起领略泰山风采。

  泰山海拔1545米,顶级玉皇顶——玉皇峰。面积426*方公里。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又称东岳,*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壮丽,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先后有十二位皇帝去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的千古绝唱。

  来到日观峰,大家就像坐在云彩上一样,太阳忽有忽无,站在这里可以迎接太阳也可以目送太阳,好像大家与太阳*在咫尺,一伸手就可以碰到,目送太阳很容易,在山上待到傍晚就可以目送太阳缓缓落下山去,但迎接太阳就不太容易了,如果不知道太阳升起的时间和上山需要的时间就很难看到日出。在向山上走就看的“五岳独尊”四个大字,这四个看似普通的字,如果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会发现,我们五元人民币上就画着五岳独尊。来倒玉皇顶,工作人员会发你一条红绳,这里有一棵大松树,如果你把绳系在树的上面说明你是努力向上的人,如果你系在树的下面说明你是个不求上加的人。

  各位游客,游完泰山有没有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4)

——尧庙导游词 (菁华3篇)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异常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听说是唐初建设。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另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楼、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构筑,机关紧凑,木雕风雅,红墙绿瓦,分外精明。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实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此生涯齐备。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5)

——临汾尧庙导游词实用5份

  10月16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七人,就在导游的带领下赶往尧庙。尧庙坐落在临汾市区南三公里处。从停车场步行到山门,只见门额正中镶嵌着“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这两个词出自《史记》:“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为人们依附尧帝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尧帝如五谷盼甘霖。

  从山门走入,里面是石刻的二十四节气。《史记》记载:尧王命羲氏、和氏勤勉地顺应昊大的天象,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制定了历法,推演出了二十四节气,设置了闰月,这就是农历的前身。直到四千多年后的今天,农历仍然有着指导农业的现实意义,这是尧帝最最卓越的贡献之一。

  山门往里约百十米,为仪门。仪门高大而庄严,这是古代帝王朝拜尧庙时整理衣冠的地方。“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怎么能不讲礼仪呢?我也郑重地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跨过了仪门。从仪门一直往里,过五凤楼到广运殿,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正中是连续的龙凤图案。导游姑娘说,龙凤代表吉祥,让我们都在图案上走走。走在宽阔的甬道上,我却有点不忍踩踏这中华民族曾经的伟大图腾,尧帝在位期间,融合了数不清的有各自图腾崇拜的小氏族,实现了空前的伟大融合。然后把这些部族各自的图腾进行组合,才有了“龙”和“凤”。这些氏族在尧帝的统一领导下,和谐相处,*等相待。甬道的两边展示的是襄汾丁村出土的尧时期陶器,当然,其中不少是仿制品,也是为了让当代人更多地了解旧石器晚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快到五凤楼下时,一块篆刻的石头吸引了我,凭借仅认识的几个篆字,我居然认出上面镌刻的红字是《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传说尧帝在位时期,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在田间击壤而歌,歌词反映出的是当时人们的太*、和谐的生活,他们过得无忧无虑:太阳出来就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他们自食其力,自得其乐,似乎帝王的统治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其实,这首诗恰恰反映出帝尧确实是一代圣君,他不派赋税、不增徭役、不逞威、不扰民。通过无为而治,让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而又都过上了自给自足、恬静安逸、陶然而乐的日子。难怪许多氏族都愿意依附尧帝、追随尧帝,这首歌被收入了《诗经》。

  五凤楼已经*在眼前了,仰望雄伟的无法那个楼,能看到楼顶有直立的陶人三十多个,陶狮为中。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故名“五凤楼”。尧虽是部落首领,可他从不以首领自居,依然过着*凡而普通的生活。《韩非子》有载: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体,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这大概也是他不仅受帝王追崇,也被后代民众景仰的原因。

  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这是一个六角星楼阁小亭,小巧玲珑。它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为了民众不受河川水量限制亲手所掘。相传尧井下可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一口小小的水井,同样能看出处处为民众着想,把民众的需要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尧井亭旁边是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一些奇树。

  尧井亭后面的尧宫,也叫广运殿。它是尧王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是庙内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宽敞。导游姑娘说这是唐代建筑,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大殿内,有一尊高二米八的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他们一个个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尧宫前左右各立一根木柱,这就是著名的诋毁木,是当年尧王为广开言路,博纳众谏,听取民众意见。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两根诋毁木。随着时代的推移,诋毁木演变成了雕刻精美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而一个个鲜活的柬臣形象,却永远载入了史册。邹忌用自己的亲历的“美我事件”告诫齐王,对自己说好话的人一定是有所顾虑,一定要广开言路,才能多听到批评意见;而唐代的魏征敢于直言进谏,被唐太宗称作是一面镜子。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难道仅仅是在警示封建时代的帝王?不也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来此的游客要听得进忠言,交得起诤友吗?

  在广运殿左右分别是舜帝和禹帝的宫殿。尧到了晚年,问众人,谁可以顺应天时继承帝位?大家先向他推荐他的儿子丹朱,尧认为丹朱愚顽又喜欢争功,不可以担当重任;大家又向他推荐共工,尧认为共工善于言辞,用意斜僻,表面恭敬,罪恶滔天,更不能用。最后他让四方诸侯推荐隐没在乡间的人才,诸侯们都向他推荐舜。舜用孝义来对待不守德义的盲人父亲、凶狠毒辣的继母和狂傲无理的弟弟,使他们上进从善,不至于奸恶。尧于是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让她们观察舜的言行。经过二十年砺利,他才把帝位禅让给了舜。任人不唯亲,以德能取之。一切为部落联盟利益着想,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这就是后人心中光明磊落的尧帝。我不知道后世帝王参拜尧庙的时候,有没有对着尧帝的塑像扪心自问,有没有为自己争权夺利、贪图享受而惭愧;也不知道今天来参拜尧庙的人中有多少是为了救赎灵魂而来。站立在伟大的尧帝和舜帝面前,一切灵魂都是自私的、渺小的,是需要忏悔的。

  广运殿后是寝宫,内塑尧王和夫人像。据说尧王的夫人叫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传说,尧王出访姑射山,差点被蟒蛇伤害,多亏鹿仙女相救。于是,二人一见钟情,定了终身。不久,他们以鹿仙女洞为新房,举行婚礼。当晚,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耀眼,照得仙洞如同白昼一般。后来人们便称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婚后,尧忙于治理部落事务,鹿仙女经常在射姑山关照牧马场。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个男孩,尧很高兴,为他起名为“朱”。

  从寝宫出来,我们又分别去了安放着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鼓楼和“华帝尧钟”的钟楼。鼓名“敢谏鼓”,同诋毁木一样,旨在张扬尧帝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的功绩。鼓用整张牛皮做面,直径有三米多,据说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钟高366厘米,直径240厘米,由12个齿组成。分别喻一年有366天、24个节气、12个月。旨在赞誉尧帝缔造钟鸣鼎盛的尧天圣日。

  尧庙的最后一个经典是“尧典壁”,伫立在300米的“尧典壁”前,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聆听着一代代帝王,一个个名人、学者对尧帝丰功伟绩的赞颂。“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没有哪颗星星的光芒可以和太阳相比,没有谁的功绩可以超越尧帝。

  尧帝——每一个后人都需仰望而见。

  临汾市是山西首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宏伟高大的山峰,清亮奔涌的泉水,罕有贵重的动植物。在广泛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就相等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惠临汾旅游首要是为了浏览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自己的景点则是以汗青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汗青上第一个有笔墨记实的帝王——尧的国都,由此可知,在好久早年,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合。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附*泛起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中国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华夏大移民的荟萃出发地;明代牢狱(又称苏三牢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掘客出旧石器期间人类化石而有名中外;丁村*惯博物馆,原为典范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惯文化的场合;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期间晋国国都新境地址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地方建筑了尧庙。所在地叫尧庙村,由于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据说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 . 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功德无量,众民爱戴。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两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修建,不断扩大。庙内前面有东西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面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东西两边还有许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规模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亭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据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以前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屋子里。《韩非子 . 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体,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生活十分艰苦。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的像。据说尧王的夫人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十分罕见。其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日,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十分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据说是唐初创建。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坊、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格外醒目。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载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今保存完好。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6)

——天水伏羲庙的导游词范本5份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12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的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12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的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12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中**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12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中**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伏羲庙,原来被叫做“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347年,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10座古建筑,以及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建筑,现占地面积6000多*方米,庙宇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主体建筑前后排列在主轴线上,布局相当严谨规则。

  大门前的这座“开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3年建造的。当初匾额上本来是“太昊宫”三个字,后来遗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宁道杨应琚进京觐见后返回路过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请他书写“开天明道”匾额,补了空缺,这块牌坊檐楼三架庑殿顶,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表示对伏羲的尊敬。一会路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虔诚哦。

  大门又称门坊,现在有5间,上面“与天地准”的匾额,是明代甘肃著名学者胡缵宗的手笔。门柱上还有副对联,现在呢,保密,一会啊,要考考大家谁理解的最好。

  重头戏来了。伏羲庙的主体在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7米。这里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里的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长胡子,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的`“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几经重修,却依旧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大殿里面,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呢,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看,另一个版本吧)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动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天随人愿啊。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大家可要抓紧机会啦。

  还有很多很多的景点,等我们到了再一一介绍。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庙里的古树了。相传院里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只剩下37棵了。这些古柏苍劲挺拔,被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珍品。一会啊,大家就会大饱眼福了。

  总之呢,伏羲庙浓浓的人文气息,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7)

——尧庙导游词(精选5篇)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中国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和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心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中国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大禹殿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中国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中国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中国地形立体微缩图位于华表广场的中国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中国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石刻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清徐县尧庙

  在清徐县尧城村,元至正中年建,有无梁殿、塑象,为文物保护单位清泉寺在清徐县北五里*泉村,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建,群峰环抱,风景颇幽。古人赞曰“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

  古帝尧陵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

  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岳王庙导游词(五)份(扩展8)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本5份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xx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xx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