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

首页 / 导游词 / | 2022-09-28 00:00:00 导游词

南锣鼓巷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_。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南锣鼓巷图1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___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南锣鼓巷导游词2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南锣鼓巷导游词3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 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 “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0___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20___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1420___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___年建成,1420___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20___年“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南锣鼓巷导游词4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在*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的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南锣鼓巷导游词5

  “呵呵,今天一定要好好的玩一回。”“嗯,对,不能空手而归的!”“就是,就是,不能白来一趟!”“那你们可要看好自己的钱,小心花完了回不去了,那里听说很贵的!”“呵呵呵!”这一*话便出自我们四个女生之口。这一次的目的地便是“传说”中的南锣古巷。到了车站来来*的坐了几趟公交才到了目的地。

  我们四个女生走在小巷中,感受着古巷的魅力与气息。没有高楼大厦,长宽公路,只有由红砖砌成的小四合院,狭窄的小巷。行了几步便到了南锣鼓巷。我们从左边开始,只要是开着们的店我们基本都逛了一遍。

  听说这里有一家全国最好吃的奶酪店。我们便慕名而来。我们早早的就在店门前排队,随着开门时间的一点点离*,人也随之多了起来,门口已排成了长龙。当我们走进店中,发现这里并不像其它家店,没有过多的装饰,没有漂亮的墙纸,只是一个柜台,一个电冰箱两张桌子,外加8个椅。当然有一样和其它家是相同的,那便是价格贵得出奇。一小盒奶酪10元钱,两片奶酪卷10元钱。就这样20元钱便从我们的手中飘走了

  我们四个女生肩并肩手里捧着奶酪走在古巷中。午后的阳光撒在我们的身上,十分的惬意。看看身边的三位好友,突然让我发现3年时间过的好快,再有一年,我们便会各自分开了,奔向自己的理想,时间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记,那个印记便是成长。我们都长大了,为了学*在不停的努力,没有当初那单纯的想法。好想好想我们四个就这样肩并肩的走下去。

  南锣鼓巷,一次难忘的旅行……

南锣鼓巷导游词6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里坊是*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直的街巷,犹如棋盘。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扩展阅读


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扩展1)

——南锣鼓巷导游词 (菁华5篇)

南锣鼓巷导游词1

  北京的秋天是大家公认的最美的季节,没有了阴霾和闷热,一切变的清澈。仰起头你能看着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流动、流动,一直飘到你想送去祝福的远方的朋友那里!

  西山的红叶是北京秋天最美的景致之一,但观赏红叶还要等到深秋季节呢,美丽的风景总是转瞬即逝,深秋的红叶可以等待,秋阳下京城古巷的特别韵味是可遇不可求啊,不要让这美丽的秋色从指尖滑过,今天就跟着俺来到京城最古老的街巷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胡同院落区——南锣鼓巷。

  你听南锣鼓巷这名字就觉得热闹吧。可不是吗,据说从明清以来,南锣鼓巷已经是“富人区”,住着些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现如今作为京城胡同的热门景点,许多的院落和房屋都就用了街店或酒吧,使其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京城的又一条酒吧街,不过此次俺是来享受秋阳下的南锣鼓巷的,至于月色中的南锣鼓巷赶明儿有机会再领略吧。

  虽然此时到南锣鼓巷南来北往的人不少,但她却不像前门大街那样的喧闹,住在胡同里的人依旧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事,像俺一样的游客们则充满好奇地从巷子的这头一扇门挨着一扇门地走到巷子的那头。

  秋色中的太阳是暖洋洋的,秋阳下的南锣鼓巷是安逸的,自然的像缓缓的流水。街道两边街店中的物品时空交错、五花八门,但脱不了京城的时代气息,相信不同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不同时代的回忆和感受。

  朋友啊,当你走过南锣鼓巷之后,一定也会不由自主地被什么触动一下吧……

南锣鼓巷导游词2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 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 “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0___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20___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1420___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___年建成,1420___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20___年“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南锣鼓巷导游词3

  游过南锣鼓巷的人大都会用这样几个字来形容它“有感觉!”感觉是触动心灵的东西,是再多的珠光宝气也无法匹敌的。西单王府井带给人们的是数字上的震撼,而它带给大家的是记忆的回温。感情是买不来的,但感情也是人最难割舍最放不下的,感觉南锣鼓巷“卖”的最多的就是感情。它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能让人的某份感情找到寄托。

  像“一朵一果”中被那些天南海北的游客留下的句子,不管是对未来的祝福还是让人唏嘘的对往事的回忆,都带给人一份感动。我也忍不住写了一张,看着快被贴满的墙壁和书橱,看着那么多心里最放不下的那份感情,让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这个世界“多情人”还是比较多的。

  除了那些小纸条外,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就是店里老板写给女儿的那本成长纪念册。看着一张张抓拍下来的小孩子的照片,读着父母给孩子的话,心里暖暖的。两个孩子一个叫朵朵,一个叫果果,一朵一果就是个温馨的小店。

  店门口贴了对联,一边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边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虽然不是一个出处,也不押韵,但带着一种落寞与历经沧桑后的淡定,鼓励着人们带着心中那份永不消逝的美好,继续前行。即使前方袭来寒风冷雨,也有最初的感动温暖着你。我想起来了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南锣鼓巷导游词4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南锣鼓巷导游词5

  “呵呵,今天一定要好好的玩一回。”“嗯,对,不能空手而归的!”“就是,就是,不能白来一趟!”“那你们可要看好自己的钱,小心花完了回不去了,那里听说很贵的!”“呵呵呵!”这一*话便出自我们四个女生之口。这一次的目的地便是“传说”中的南锣古巷。到了车站来来*的坐了几趟公交才到了目的地。

  我们四个女生走在小巷中,感受着古巷的魅力与气息。没有高楼大厦,长宽公路,只有由红砖砌成的小四合院,狭窄的小巷。行了几步便到了南锣鼓巷。我们从左边开始,只要是开着们的店我们基本都逛了一遍。

  听说这里有一家全国最好吃的奶酪店。我们便慕名而来。我们早早的就在店门前排队,随着开门时间的一点点离*,人也随之多了起来,门口已排成了长龙。当我们走进店中,发现这里并不像其它家店,没有过多的装饰,没有漂亮的墙纸,只是一个柜台,一个电冰箱两张桌子,外加8个椅。当然有一样和其它家是相同的,那便是价格贵得出奇。一小盒奶酪10元钱,两片奶酪卷10元钱。就这样20元钱便从我们的手中飘走了

  我们四个女生肩并肩手里捧着奶酪走在古巷中。午后的阳光撒在我们的身上,十分的惬意。看看身边的三位好友,突然让我发现3年时间过的好快,再有一年,我们便会各自分开了,奔向自己的理想,时间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记,那个印记便是成长。我们都长大了,为了学*在不停的努力,没有当初那单纯的想法。好想好想我们四个就这样肩并肩的走下去。

  南锣鼓巷,一次难忘的旅行……


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扩展2)

——台州导游词6篇

  酷爱的旅客们,各人好!我是天马观光社的解新跃,本日我带各人去游览江南长城。

  江南长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各人在游览的时辰留意文明,不要乱扔垃圾,自觉地维护景区的整洁。

  各人昂首看,宏伟壮观的江南长城就在我们眼前。江南长城位于拥有久长汗青的临海古镇,为国度4A级旅游区(点)。它原长6000余米,现只存5000米,它矫若巨龙,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蜿蜒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依山就势,俯视大江,气魄磅礴,又称“江南八达岭”。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加了一分江南的婉约和灵秀。

  旅客们,此刻我带各人一路登上人称“江南八达岭”临海古长城。史载,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时代,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缔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遗存之今,其在规格、形制、结构上与北京古长城相似,是北京古长城。各人一边走,一边可以抚玩一下长城的构筑特色。

  江南长城在汗青上最首要的浸染是御敌。明朝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增强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除了御敌的成果之外,它尚有一个异常重要的.浸染,就是防洪的成果。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处,江水与潮流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大水的攻击。

  旅客们,在这呢,汇报各人一个好动静,临海市每年城市举行“江南长城节”,时代将有美食款待各人,接待各人降临。本日我就为各人讲授到这里,祝各人有个舒畅的旅途,感谢!

  各位游客朋友,仙居县位于台州的西部,“仙居”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居住之地。相传在唐宋年间,有个名叫王温的人,*时救危济贫,乐善好施。方圆几百里都十分有名气,据说连天上的神仙都知道王温的美名。于是神仙点化王温一家,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典故的由来。皇帝宋真宗赵恒听了这一奇事后,欣然下旨,就把永安县改名为仙居县。仙居神仙居景区由西罨寺、韦羌山和聚仙谷三大部分组成。北部西罨寺景区,南部聚仙谷景区,这里有*八大神秘文字中唯一未解的蝌蚪文,期待人们去破;中部韦羌山景区主要是火山熔岩形成,多石泡流纹岩。三大景区由北海、南天两条索道有机连接,整个游程需要三个小时。2015年,仙居神仙居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现在我们即将进人西罨寺,据说在北宋年间,高僧雪崖禅师曾经在这儿主持修筑了一座寺庙,叫做西罨寺,当时规模十分的庞大,里面住着好几百的僧人。但到民国末年,由于年久失修而倒塌。我们现在眼前看到的这片空地,就是西罨寺的旧址。走过问仙桥,再往前走几步就能看到将军岩,只见将军的五官轮廓十分分明,高挺的鼻梁,自然张开的嘴巴,惟妙惟肖,自然雕琢,可所谓大自然的杰作。俗话说得好,英雄难过美人关,将军正在注视着对面山崖上的一个睡美人,只见一个姑娘正躺卧在山脚边,她的头、颈、胸、身体线条惟妙惟肖,甚至连眼睛上的睫毛都清晰可见,“美人”跟“将军”正好是遥遥相对,两两相望。

  民国期间,仙居是全省15个产茶区之一。1933年出版的《*实业志》记载,仙居茶园面积有1750亩,年产茶叶3000多担,茶树均系野生。

  目前,仙居有茶叶基地25000亩,是*有机茶之乡,仙居名茶有:仙居碧绿、仙居云峰、仙龙香茗。其中仙居碧绿曾获*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及*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仙居云峰曾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仙龙香茗曾获*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金奖。喜欢喝茶的朋友不要忘了买些仙居名茶回去尝尝。

  这边便是聚仙亭,站在这个亭子里往前方看,前面是连续不断的三折瀑,远处我们可以看到聚仙台。我们转过身来往下看,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诗情画意,青山奇石美景层出,鸟语花香世外桃源。层层青山把十一泄飞瀑半隐半掩,时藏时露,仿佛有一种“不识如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各位朋友,神仙居的游览已全部结束了,相信我们的情谊并没有结束。我衷心地希望神仙居的奇山奇水、美景美色、神话传说、历史文化能给您一种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记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此祝各位朋友,在接下来的旅途中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再见!

  现在我们乘着缆车进人韦羌山景区。韦羌山地势高远,山势险峻,原来很少有人能够来到山顶。2009年,一群勇敢的开拓者历经三年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和索道,才能让我们的游客轻松上山,饱览这里的美景。大家注意到了吗?崖壁上有许多球星的石泡,有的像篮球那么大,有的像乒乓球那么大,这就要说到地质构造了,这里和雁荡山一样,属于火山流纹岩地貌,岩浆冷却后形成了这样的地貌特征。

  最后游览的是聚仙谷景区,在聚仙谷景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就是观音峰了。只见眼前的山峰仿佛是一尊坐着的观音,梳着高高的发髻,眉眼十分逼真,双手合十正在向前方默默祈祷。最神奇之处是观音峰的海拔刚好是919米,正好印证了观音成道的日子农历九月十九,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神仙居景区的宣传logo正是这座观音峰。

  现在我们可以坐缆车下山。大家请看远处的那块岩石,上面有很多奇怪的纹路,人们称它为蝌蚪文,是我国存在的八种神秘的文字之一。那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央视的地理*栏目组,带领地质专家曾经来到这里,*距离的拍摄蝌蚪岩上的图案,并对仙居的其他岩石群落,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初步证实,蝌蚪文其实并不是人为的书写上去的,而是一种地质演变的现象。因为这里的两种岩石成分的不同,所以抗风化的能力也不同,经过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凹凸不*的层次,从山脚遥遥远眺像极了蝌蚪的形状,这就是蝌蚪文的真正来历了。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到台州神仙居来观光旅游。台州位于美丽的东海之滨浙江沿海中部,依山面海。有“山海台州”之称。现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台州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其陆地面积9411*方千米,大陆架海域面积80000*方千米。这里*原丘陵相间,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格局。台州市树为樟树,市花为梅花和桂花。

  台州历史悠久,先秦时为瓯越之地,唐武德五年置台州,因为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从此形成。台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名人辈出。台州是海洋资源大市,港口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港口15处。台州市*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获得*模具之乡、*塑料制品之都和*工艺礼品之都等称号。在台州现代名人里数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最为有名。台州的民俗文化很有特色,至今还保留着“正月十四闹元宵,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俗,据说这就与抗倭名将戚继光和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有关。台州拥有两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一天台风景名胜区和仙居风景名胜区;两处国家地质公园临海桃渚国家地质公园和温岭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台州的物产可以概括成“两水”资源:一指水产,有三门青蟹、对虾、大黄鱼、带鱼等;二指水果,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许多优质水果,其中临海是*无核蜜橘之乡,玉环楚门为文旦之乡,仙居为杨梅之乡等。

  台州是*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最南翼。台州市中心处东径122度,北纬28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市区设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下辖临海、温岭两市,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全市陆地面积9411*方千米,海洋面积8万*方千米,人口546万。其中市区面积1536*方千米,人口140万。

  台州历史悠久,是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下汤文化的发祥地。秦始皇统一*后设立回浦乡,汉朝(公元前85年)设立回浦县,三国时期(公元257年)置临海郡,唐朝(622年)起称台州市。新*建立后一直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8月经*批准设立台州市。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历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称。台州是浙江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是*第一个水稻亩产超千斤、超两千斤的地方。台州也是*主要的水果之乡,名果黄岩蜜桔和玉环文旦中外驰名。台是*主要渔区之一,拥有辽阔富饶的东海渔场,渔业产量居浙江首位。

  台州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是*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改革开放20年来,台州人民思想**,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寻找到一条适合市情的发展经济之路,初步建立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使一个比较落后的纯农业地区较快地完成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进入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行列。

  台州交通便捷,通信先进。海门港历来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公元230年最早开通大陆与台湾的航线。今天的台州,拥有港口、机场、104国道、沿海高速公路,已初步建成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台州自古学风兴盛,为文化之邦。民风淳厚,社会安定。山海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教育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物华天宝,为*黄金海岸带上的富庶之地。

  1999年,经*批准,台州市确定为浙江省城市化格局中的大城市和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台州市委、市*提出了“发展大工业、开发大港口、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的战略目标,把台州定位于繁荣、文明、优美的现代化港口大城市。

  台州第二次腾飞的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台州多山滨海,风景山海兼备。汉晋以降,道佛两教特盛,崇山幽谷之中寺观迭起,增添众多人文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开辟一批风景区。全区风景名胜,大体可分三类:以在台山和括苍山为主的山岳风景名胜,包括黄岩市、温岭县境内诸山,天然风景与众多古迹融为一体;以临海市桃渚为主,以及三门县蛇蟠岛与仙岩洞、温岭县石塘渔村、玉环县大鹿岛、椒江市大陈岛等沿海风景名胜,开发潜力很大;各市县城厢或*郊风景名胜,大多已辟为公园。其中天台山于1985年8月经省人民*公布为省级名胜区,1988年8月经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渚风景名胜区,清代冯賡雪《台南洞林志》已有记述,80年代开始引起注意,并有众多新发现。全区各地尚有不少风景胜地有待开发。


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扩展3)

——家乡导游词6篇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唐山神舟旅行社欢迎大家,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是神舟旅行社的一名在职导游,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就由我来为大家服务,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我们唐山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和抗震纪念馆,从现在算起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约还需15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唐山,使大家对唐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唐山呢是一座新型发展的城市论经济我们呢比不上广东上海,论文化呢我们呢比不上北京,但是我们唐山呢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经济收入已居河北省首位了,可以说唐山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明亮的。

  说道唐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其实我们唐山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与北京,天津相临,东于秦皇岛接壤,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被誉为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因南临渤海1988年被*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唐山因市区中部的大城山而得名,此山原名唐山,18*改名唐山镇1938年建市,全唐山占地13472*方公里,拥有714。5万人口,市区面积3874*方公里拥有299万人。

  唐山交通十分便捷,京沈津唐\唐港三条高速公路环市而过,北京与唐山和建的京唐港已对全国150多个港口通行已跻身于全国港口20强。这是唐山形成了已铁路为骨干,公路为经络,海岸运输为外延的交通运输网络。

  唐山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素有:"**代工业摇篮":"北方瓷都"之美誉,**代: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眼现代化矿井;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都在这里诞生。

  唐山气候温和,地貌多样,是多种农副产品的富集产区,北部地区盛产板栗,核桃,苹果,红果等干鲜果品。中部*原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农副产品。南部沿海既是渤海湾的重要渔场,又是原盐的集中产区,南堡盐场是亚洲最大的盐场。

  说过了这些以后我们也和大家讲讲我们唐山的文化,"不食周栗","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一些典故都发生在这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籍是我们唐山丰润人。

  **的先驱,*也是我们唐山乐亭县人。唐山是我们评剧的发祥地,唐山的"评剧"乐亭大鼓"和"皮影"和称我们冀东文艺三枝花说了这么多我们的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呢是新华道,也是我们唐山的主干道,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说道街道在唐山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我们唐山呀称东西走向的为"道"南北走向的为"路"由于是震后重建我们的道路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所以您到我们唐山一定不会迷路的。

  好了今天我们要参观的纪念碑广场就到了,请大家拿好贵重物品,随我来!

各位同学们:

  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你们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你们去游览攀枝花美丽的格萨拉,了解格萨拉的风俗,体验格萨拉的风情,欣赏格萨拉的风景,祝你们旅行愉快!

  首先我们要步行走到饮马池,一路上会有许多美丽的的野花,可以慢慢欣赏,比比谁认得花多。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格萨拉特有的花——杜鹃花,彝语称杜鹃花为“索玛”,即迎客之花。野生花卉以杜鹃(彝语称“索玛花”)为最,计有30余种,每年3至7月,繁花似锦,铺天盖地。并且,不少杜鹃由于生长上千年而未受到砍伐,已长成须一至二人才能围住的大树,奇特无比。再加上有的杜鹃开花时能同时开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更是引人入胜,争芳斗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又名映山红,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是我国三大天然名花之一,古代诗人就留有“水蜂岩蝶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的佳句,索玛花花色洁白中透着粉红,被称为“高山玫瑰”。

  这里就是刚刚提起的“饮马池”,可以亲身体验彝族民族的风情,常有彝族姑娘围在这里跳舞,也常有彝族汉子牵着自家养的马,来这里遛几圈。让马在这里饮水,蓝天白云、马儿和人,多么优美的一幅图片一幅图片啊!

  再往前走是格萨拉最为奇特的天坑,天坑在盐边岩口、洼落一带300多*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1000余个直径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积较大的约5000余*方米,深度约30多米,小的面积约400余*方米,深度不一,一个个凹凸不*,特别奇妙。还有前方的溶洞,一号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竖洞投石10秒后,方听得訇然水声,约有155米深,其周围5个大小不等的溶洞,如灵泽洞,洞中的岩溶景观别致新颖,有“观音殿”、“罗汉群”、“骆驼峰”、“狮子山”、“罗汉群”等,一个个若隐若现,令人遐想,在格萨拉时,你们是不是真正的见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奇妙呢?

  本次的旅游即将结束,让我也深深被感动,这就是独特的攀枝花,这就是奇妙的大自然,这就是美丽的格萨拉,民俗风情和彝族文化的色彩,这里群山高耸入云,居住着热情、纯朴、善良的彝族人民,原始的自然风貌远离都市的喧嚣而未受到人为的破坏,古朴的民俗民风一直延续而流传至今,峰回路转间,绵延的草原和原始森林与深蓝的.天空连成一线。万亩杜鹃花开的时节,这里就是花的海洋,衣着艳丽的彝族阿咪子(年轻女子)在花众中翩翩起舞,放声高歌,是人与自然完美地结合。下次再来攀枝花尽情体会大自然吧!

  谢谢大家!

  今天,我来做我家乡的小导游,介绍我美丽的.家乡!

  首先来到第一站,就是家乡前面刚睡醒的小河,开春了,小河里面的谁清澈见底,小河旁边有两排柳树,柳枝垂吊在水面上,好像在照镜子,又好像在召唤水中的鱼儿玩耍,柳树上面有几只鸟展翅高飞,柳树下面有几块青石板,村里的阿姨和奶奶都在这洗衣服,夏天,小朋友在这条河里捕鱼、捉虾,河水声、小朋友的欢笑声、微风声汇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小河里老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然后来到第二站,就是小河旁边的山,山的顶部尖尖的,山里有很多小动物:小松鼠、鹿、小鸟……这些动物经常都会跟我玩捉迷藏。山里还有一片果树,等到了秋天,人们纷纷来摘果实,梨子黄黄的,远远望去,树上就像挂满了金子,山楂红红的,像小妹妹红红的脸蛋……

  最后来到第三站,就是我家乡的田野,秋天,稻谷成熟了,金黄黄的,远远望去,地上像铺满了金子,稻谷此起彼伏,天空中的小鸟喳喳地叫,好像在说:“丰收了!丰收了!”农民伯伯都来收割了。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大家好,欢迎来到红色农场参观,我叫露露,姓周。这次我有幸担任大家这次旅游的导游,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难就请与我联系,我的电话号码是,就叫我小周吧!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美丽可爱的家乡——红色农场。

  我们现在来到了桔林。它的面积有3000亩,每年大约生产桔子5000吨,以每千克1·2元计算,这里单单桔子这一项,每年产值大约1千万元。

  离开桔林,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河边,小河清澈见底,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在骄阳的照射下,小河显得更加迷人。河底的小鱼真可爱真可爱。有的在水里吐泡泡,有的在水里一动不动,好像在产卵,有的在自由自在的游着。这里数量最多的鱼,就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黄叫鱼。

  接下来,我带你们去学校看看,那里有宽阔的操场、崭新的学生宿舍,温馨的教师宿舍楼、高大挺拔的教学楼,充满爱心的园丁,和蔼可亲的教师、厨师,活泼可爱的同学。

  好了!我们今天的旅行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机会,希望大家再来红色农场细细游赏!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东东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

  今天由我首次带大家去游览我的家乡广东惠东县*海镇的南门海。南门海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海,也是这片海域中最干净的一个海湾。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到处都是茂盛的大树,这些树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了,依然苍劲有力地守护着大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里的人们非常勤劳,每当太阳刚露出一点点笑脸的时候,他们就会赶到这里打紫菜。打紫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紫菜是生长在海浪拍打得到的岩石上,要想刮到紫菜,先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绑上结实的麻绳,另一个人则在岩石上面想尽一切办法把绳子固定好,甚至要把绳子绑在自己的身上,等海浪退下去的时候才能把下去打紫菜的人放下去。这时,打紫菜的人动作敏捷地把长在岩石上的紫菜刮下来装进篮子里,等潮水再次涌上来之前,上面的人立刻把绳子一拉,就把在下面打紫菜的人拉了上来。有时候潮来了,在上面固定绳子的人没来得及拉上在下面打紫菜的人,那个打紫菜的人就会被海水淹死。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甚至有时一年里会有好几个人为了打紫菜而被海水冲走。

  由此可见,紫菜是多么珍贵呀!它是人们用勤劳和勇敢,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现在是自由观景时间,大家可以去周围游玩,要注意安全,下午三点在这里集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我有令自己骄傲而感到自豪的家乡。下面就让我带领你们去参观吧!

  在邵阳有一个名列前茅的公园——紫薇公园。一走进大门,眼前就呈现出五颜六色的花姑娘,就像无数个微笑的娃娃脸。继续向前走,大家踏上由千层石架而建立的石梯,向下面一望,那就是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旁边还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拍照留念,你还会看见生机勃勃的小草呢!走着走着,面前出现了一片清澈的湖流,还有两个庞大的水车呢,身旁的石头上刻着一句句有名的诗句。从前面的石阶上向上一望,你就能看见那两条名副其实的巨龙!它们可是两条千变万化的变色龙,不信你瞧;春天,它们被绿色的枝叶包围着,是两条绿龙;夏天,它们百花齐放,是两条花龙;秋天,树叶上的绿叶已经变成了黄色的枯叶,秋风一吹,全都飘洒在那两条巨龙身上,这告诉我们冬天要到来啦!这时它们是两条金龙;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纷飘落,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全都枯萎了,只剩下两条雄伟的白龙,它们就像保卫者一样,不论炎寒,还是酷暑,都一直守卫着我们的家乡!

  再给大家介绍家乡的特产吧。每到逢年过节,家乡总是大鱼大肉,这些我都不喜欢,最令我回味已久的是那香喷喷的腊肉!从表面上看来,腊肉黑不溜秋的,没有一点儿食欲,可它炒出来,那完全就是美味佳肴呀!首先,腊肉要经过火熏黑,然后再过滤,每当过节时,爷爷、奶奶就会将腊肉清洗干净,再把它们切成小块,放进锅里先焖上十几分钟,然后盛进碗中,接着再倒进锅里,反复的翻炒几遍,最后出锅!第一次品尝时,我被这香味迷惑了,马上拿起筷子,夹起那色味十足的腊肉细细的品尝起来。“啊!好香呀,这真是人间的第一美食!”我感叹道,它口感软软的,嫩嫩的,很合我口味,真恨不得把整碗吞进嘴里呢!

  那这就是我的家乡,那美丽的家乡,我只想就这样静静地享受家乡带来的恩赐!


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扩展4)

——岳麓山导游词6篇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胜景。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岳麓山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宫、名泉、名木于一体,自然风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观独、特、亮、丽,清风峡、爱晚亭、麓山寺、白鹤泉、蔡锷墓、黄兴墓、禹王碑、云麓宫、岳麓书院等*百处景点,处处诱人。

  清风峡

  现在,来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区——清风峡。这里林木繁茂,绿树成阴,溪涧绕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夹秀,令人陶醉。从清风峡到山顶,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种,其中555种为野生种子植物,奇花异草,随处可见。

  爱晚亭

  在白云深处,在谁也不知道的'某一个地方,看看那些起伏的枫林,仿佛走了很长的路才到达这里,此生再不敢忘记。爱晚亭像一个温雅的女子,在山的怀抱,藏着一段她最纯洁的爱情,在晚风与红叶飘零的秋天她是一个寂寞的舞者,用孤独,踏着秋天所有美丽的叶片,在自然古老的风中写满等待消息与誓言,怎么、那一个唯一能读懂自己的诗人还不到来!还不到来!原来它等的那个人就是你们,你们终于来了!终于来了。

  古麓山寺

  古麓山寺周围古木参天,更显得古寺幽深而宁静。在这座观音阁前,有两棵罗汉松。据传这株较大的是创建麓山寺的时候栽的,故名“晋松”,也叫“六朝松”,是岳麓山中最高龄的树木,也是麓山寺悠久历史的见证。过去有两棵晋松,因为虬枝交错,枝叶繁茂,就像武士守护着关隘一样守护着观音阁,所以又有“松关”之称。后来其中一株在清朝乾隆年间被风雨倾覆了,才补种这较小的一棵。

  白鹤泉

  白鹤泉水还有一绝,那就是将硬币*放在水面可以浮而不沉。这是因为泉水水质好、比重大、水面具有一定张力所致。许多游客朋友来到这里,总要投下一枚枚硬币,许下心愿,希望梦想成真,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祝福泉”。

  蔡锷墓

  顺着羊肠小道拾阶而上,来到了蔡锷墓。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早年人长沙时务学堂就读,师从梁启超,后赴日本求学。清朝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蔡锷任云南新军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武昌起义后举兵响应,任云南总督。1915年*阴谋称帝,他通电讨袁,组织护国军,成为著名的护国英雄。*死后,蔡锷任四川总督兼民政署长,1916年赴日本治病,同年11月病逝日本,1917年国葬于岳麓山。

  黄兴墓

  现在,我们从蔡锷墓来到了黄兴墓。黄兴原名黄轸,字*,湖南长沙人,1874年出生。黄兴早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后赴日本宣传革命。清朝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895年,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宋教仁等成立华兴会并任会长。次年拥护孙中山成立*同盟会,黄兴被选为庶务,积极参与反清斗争,先后组织参与了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赶往武昌领导战斗,被任命为总司令。南京临时*成立后,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南京留守,同年担任改组后的*理事。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赴南京主持讨袁事宜,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逃亡日本,随后旅居美国,继续领导反袁斗争。1916年黄兴回上海继续为革命事业与孙中山并肩奋斗。1916年10月黄兴病卒于上海,1917年国葬于麓山。

  观光长廊

  顺着山脊公路向北走,我们来到了观光长廊。它修建于1997年,全长140米,集休闲、娱乐、登高于一体。登上观光台,我们可以饱览星城长沙风光。大家请看,岳麓山下就是日夜北去的湘江,江中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内河绿洲——橘子洲,远处则是日新月异的长沙城区。山、水、洲、城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山虽然不高,但确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山上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岳麓山。我是宝岛旅行社的导游王寄卓,今天我将带着大家游玩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面。我们来到岳麓山脚下,走过拱形的大门,走着脚下的鹅卵石,就来到了美丽的爱晚亭。

  爱晚亭顶上是由绿色的琉璃瓦筑成的,红色的柱子,绿色的栏杆。柱子上还有*写的对联呢!一阵风吹过,爱晚亭两旁翠绿的柳树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爱晚亭前的大胡也泛起了层层波纹,这个湖十分美丽,翠绿的湖面像一块碧绿的玉一样,清澈见底。爱晚亭中央还有许多座位和棋盘,供游客们休息和下棋。

  走过爱晚亭,往一条小山路走去就来到了清风泉。

  清风泉中有一个小井似的洞,接泉水的人们可以把水罐放在小洞里接水,泉水冰冰的,像从冰箱里拿出来似的,水十分清澈,听说喝下清风泉的水可以越活越年轻。

  沿着清风泉旁的小山路上去,就可以到鸟语林里去游玩。鸟语林里有成百上千只稀有小鸟,比如猫头鹰,金钢鹰鹉,大嘴鸟等等,全是我们*常很难见到的鸟。

  经过鸟语林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岳麓山的最顶峰了,站在岳麓山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大河西,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游客们这次岳麓山之游就结束了,岳麓山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点,没有去过得朋友们有时间一定要去欣赏哦。

亲爱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欢迎大家来到古城长沙的风景名胜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总面积36*方公里,它属五岳之一南岳衡山的一部分,南岳有七十二座山峰,以湖南衡阳市的回雁峰为首,相传北雁南来,从秋到春,不再向南飞过这座山峰,就在这个温暖如春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季,一直等到春天到来再往北返,因而故名回雁峰。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诗句。大家都知道衡阳市有雁城之称,雁城得名就是这样来的。岳麓山的麓字在古语里的解释就是山脚下的意思,岳麓山就是因为它是南岳七十二座山峰的最后一座山峰而得名。

  岳麓山海拨不高,最高峰只有300来米,名气却是大得很,主要是在它的山脚之下有全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得名。

  一代伟人*也跟爱晚亭大有渊源:早在1913年到1921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期间就经常跟他的师友、尊长、革命同志在岳麓山下爱晚亭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谈革命理想。建国后,于1952年*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的邀请手书爱晚亭三个字,现在,爱晚亭上的匾额就是*的手迹。

  好了,祝大家玩得愉快!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青年旅行社的蒋承佚。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去欣赏岳麓山美丽的景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脚下,沿着这条历史悠久的路,来到了东方红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的是我们伟大的*雕像,*穿着风衣,目光凝视远方。

  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现在来到了著名的景点爱晚亭。远远望去,三面环山的爱晚亭周围,枫树成林,参天古树,红叶满山。有的是金黄色,有的红似火,还有的是嫩嫩的浅黄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秋天的画呀!爬上山丘,来到了爱晚亭前,爱晚亭的外面是由四根花岗岩的石柱撑着,里面是四根朱红的大柱。大爱再看,亭内有一块红底镶金的匾,上面写着爱晚亭三个大字,这可是*亲笔所为。亭子中央立着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的是*《沁园春。长沙》诗句。

  过了爱晚亭就是陡峭的山路了,考验大家的时候开始了,大家可不要掉队了!接着我们先后游览了金九先生修养处、黄兴墓、禹王碑、电视塔最后来到了岳麓山的山顶,这里有一个鸟语林,这是一个鸟的天堂!到处都是鸟影,到处都是鸟声,进入这个天堂中,这里有各式各样的鸟,有驼鸟、锋鸟、大嘴鸟,还有非常稀的鸟——火焰鸟……这边还有鸟的“表演场”一定让大家大饱眼福。

  岳麓山还有很多观赏不尽的美景,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希望岳麓山的美给你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湖南省首批审列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的湘江*,总面积36*方公里,由麓山、天马山、桃花岭、石佳岭四个景区及新民学会旧址、南津城士城头二景点组成。

  麓山景区为全区精萃所在,面积6*方公里。主峰海拔300。8米,年*均气温17℃,年降水量1200—1400毫升。岳麓山濒临湘江,依江面市,交通便利,湘流环境,桔洲横前,古城相望,山、江、洲、城浑然一体,实为天作之胜。兹山荟萃湘楚文化精华,素以名胜古迹众多,植物资源丰富,革命烈士墓葬群集,风景优美,且集儒释道为一体,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群峰朝拱如骏奔”即是赞其天然雄浑之势。岳麓山群峦叠翠,古木参天。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亦座落在山中;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亦座落在山中;道家的二十涧真虚福地云麓道宫,亦建在此山顶;建于清乾隆57年地处青枫峡的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更是风景绝佳之地,也是*同志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诸如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

  大家好!很高兴能陪伴大家一起游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长沙市面上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胜景.岳麓册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宫、名泉、名木于一体,自然风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观独、特、亮、丽,清风峡、爱晚亭、麓山寺、白鹤泉、蔡锷墓、黄兴墓、禹王墓、云麓宫、岳麓书院等*百处景点,处处诱人。

  现在,来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区——清风峡。这里林森繁茂,绿树成阴,溪涧绕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夹秀,令人陶醉。从清风峡到山顶,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种,其中555种为野生种子植物,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据专家统计,山中有许多古树名木,稀有濒危树种有皂夹、银杏等。整个岳麓山上,树龄最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的一株罗汉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次是云麓宫旁边的古银杏,树龄超过1000年;季军则是古麓山寺前门的元代樟树,树龄在700年左右。另外,在爱晚亭周围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枫树。最有文化特色的当属岳麓书院里的古桑树和古槐树,因为古代人将读书的地方称为“桑槐之地”,因此院内遍栽这两种树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据统计,长沙市的氧气供应量,有五分这一来自岳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册虽然不高,但确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名山,山上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在清风峡口,高耸着*中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国营企业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十分切全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确,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叶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可以看到爱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东,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古典攒尖顶亭子。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垫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来厚重下沉的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和工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起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发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曾经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

  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扩展5)

——*导游词6篇

  *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百年。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这三个*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面示意图上看到,*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三义庙"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张爱萍、*、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大门上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叫它为*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过这样一首“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由来名位输勋业,蜀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本来的名称了。

  好了,我们就一起进去领会诸葛亮的魅力吧。昨天带大家参观了杜甫草堂,锦里等,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另一个而比较有意义的地方,那就是成都*。*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成都*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

  现在我们来到了*的门口,门口旁边有一个景点的简介,大家可以先看一看,了解了解,然后我们就一起进去参观,还是重复一下我每天都在说的,注意安全,文明参观,谢谢大家的配合,好了,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去吧。现在看到的就是刘备殿了,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现在我们到了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里面还有很多值得观赏的地方,大家可以自由观赏一下,现在是10点半,我们11点半在门口集合,然后去吃午饭。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佳佳,欢迎大家到*观光游览!*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南阳*,有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的入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拜殿,它是*的主体建筑。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它纶巾羽扇,风度庄严。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它的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碑额,这些碑额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好了,下面是游客们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注意,不要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物品,集合的时间是十一时,集合的地点是*门前。祝大家参观愉快。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请大家下车,我们依次排队进入景区。排队这个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好了,现在大家跟我我,我们一起进去。可以抬头看看这里的大门,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很多朋友又会问了,既然这里是祭祀刘备的庙宇,有为什么会叫*呢,启示是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里面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比如说三绝碑、二门、前后出师表、文臣武将廊,刘备殿,诸葛亮殿,然后还有桂和楼以及我们的刘备墓。愿意听我讲解的朋友就跟我走,想要自己游览的朋友可以自由参观,我们11点30分在这个地方集合。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张爱萍、*、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三义庙:

  出诸葛亮殿往后,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资料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状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资料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张爱萍、*、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三义庙:

  出诸葛亮殿往后,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资料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0xx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xx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状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资料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张爱萍、*、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三义庙:

  出诸葛亮殿往后,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资料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0xx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xx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状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资料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著名人物诸葛亮都不会陌生吧,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纪念他的祠堂——成都*。

  *是纪念三国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武侯,所以后人便称他为武侯。可能会有人问,*建于何时?恩,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中描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判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有*了。而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体。明末,祠庙毁于战乱,现在大家要是去成都的话,看到的是清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上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叫它为*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过这样一首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由来名位输勋业,蜀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和这座庙本来的名称了。

  好了,我们就一起进去领会诸葛亮的魅力吧。


南锣鼓巷导游词6篇(扩展6)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 (菁华5篇)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中旅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陈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一月*均气温为10.5℃,最热七月*均气温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府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落的万倾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还有福州著名的寿山石和软木画,各色各样的福州小吃。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为什么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个叫刘涛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孙皆为郎官,所以叫此巷为郎官巷。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严复晚年的居所——严复故居。严复是**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严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严复译述《天演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巷,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的一支黄氏家族入闽后,聚居于此,开始有了黄巷的地名。该巷以小黄楼著称。

  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衣锦坊的水榭戏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中旅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陈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一月*均气温为10.5℃,最热七月*均气温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府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落的万倾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方公里;总人口48O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6℃,最冷1月*均气温为10.5℃,最热7月*均气温为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