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

首页 / 导游词 / | 2022-10-03 00:00:00 导游词

蓬莱阁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蓬莱阁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美好时光。

  从东而来,这是"人间仙境"的大匾,是苏东坡的手迹。这里是隐仙洞。相传这里是吕洞宾精心修炼的山洞。

  这儿是天桥。能从瞭望口瞭望大海。现在我们所处于戚继光雕像范围内。戚继光是著名的大将军,蓬莱是他的故里。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此处雕刻了他的雕像。

  现在我们在古船博物馆。这儿有着古代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们来到了避风亭,这儿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风猛烈,亭里却依旧烛火旺盛。虽然它表面看起来很奇异,可其中也有科学道理。因为亭内无窗,空气不能对流,就形成了这种景象。

  这儿是八仙殿,殿里充盈着神秘。八仙有吕洞宾,张果老,荷仙姑------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主体建筑蓬莱阁为双层歇山并绕以回廊,上悬书法家铁保手书的匾额,给人浑重而不失亮丽的感觉。这里自古就是名人学士的雅集之地。

  蓬莱,是有灵气的地方。今天感谢大家前来游赏。祝你们事业发达,学业有成!欢迎各位下一次再来旅游!

蓬莱阁导游词2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人间仙境蓬莱,我是咱们此行的导游刘X ,很荣幸为大家导游工作,希望大家玩的开心。在我们到达蓬莱阁之前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蓬莱。

  关于蓬莱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说与汉武帝有关,为了长生不老药,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听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来到这里站在海边的小山头上眺望,结果并没有看到仙山,但为求长生不老,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为蓬莱,所以蓬莱一名由此而来。

  蓬莱是山海名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成为“仙境”,这可能与海市蜃楼有关,海市蜃楼是蓬莱吧十大仙境之一,当地人叫做“神仙现市”一般吃现在春夏两季,不知诸位是否有亲眼目睹的幸运。

  蓬莱的蓬莱阁驰名中外,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他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四大古楼,至今己有940 年的历史了,蓬莱阁古建筑群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扩建到现在的规模,它主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蓬莱阁六大建筑群,共一百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错回应,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现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现在我们到已到达目的地,我们拾级而上,开始游览仙境。

  好,朋友们跟着我往上走,我们来到的就是蓬莱阁内的唯一的一佛教建筑“弥陀寺”,始建于唐代。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这里便是弥陀寺的前殿了,右边的是密迹金刚,左边的是那罗延金刚,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先看左手边的祖师殿,供奉的是慧远法师。他曾在庐山的西林寺的东面建起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则就是净土宗的祖师了。站在他右手边的陶渊明,慧然,左手边的是刘遗民,恒伊,我想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诗人陶渊明会在这,大家有知道的么?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隐居过庐山,他好交贤士,不避官民,而慧远是得道高僧,学问渊博,陶渊明自然要与她交往啊,他俩亦师亦友,开启了名士名僧交往的先河。好,我们接着看看右手边的`关公殿。相信大家对关公都很熟悉,他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使关羽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旁边供奉的是关公的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王甫,周仓和赵累。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间的便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手边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胸前有一“万”字符,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大家现在可以自由的参观欣赏一下弥陀寺。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是“ 丹崖仙境坊” ,“ 丹崖仙境” 四个字是*在1964 年8 月来这里时亲笔所书,为什么叫做“ 丹崖” 呢?那是因为蓬莱阁所在的这个小山崖上的石头是红色的,所以叫做“ 丹崖” ,那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设一道“ 丹崖仙境仿” 呢?这主要是因为蓬莱阁被称为 “ 仙境” ,而这素有先仙境之门之称,也就是说,过了这座们,我们就真正进入丹崖仙境了,怎么样?大家是不是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呢?我有个建议,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希望给各位现任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各位仙人请看,我们面前的就是龙王宫了。他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广大渔民祈求海上*安的。龙王宫包括山门,前殿,正殿 后殿,。走进龙王宫前殿,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是龙王的守护神,正殿保持的是宋代的建筑风格,看起来庄重朴实,屋顶为芜殿顶,在古时的宫殿庙宇中只有最最贵的建筑物才能使用,可见当时龙王在人们心中的德地位非常高。正殿里供奉的事东海龙王敖广,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能够兴风布,所以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加希望神龙能怜悯人间的苦衷给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出没风浪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传家,在我们蓬莱沿海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年农历正月13 是渔灯节,这天人们会敲锣打鼓,鸣鞭放炮,载歌载舞的道海边为龙王送灯。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 千里眼,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顺风耳。风婆。雨神。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大家现在可以细细欣赏一下。

  大家跟我这边走,一会我们将走到闻名的天后宫了,六个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天后宫了,天后宫供奉的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台湾一带被称为“ 妈祖” 现在我们在天后宫的前殿,两位门神,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他们都是保护天后的神将,我们前面的这座们叫垂花门,由们上两个倒垂花蕾而得名,古时只有皇族内眷才用这种饰物,可见天后娘娘的地位之高,步入垂花门就是天后宫正殿了,供奉的事天后娘娘,的她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据说她刚刚被生下来的时候红光满室,异气飘香,生下来到满月都没哭,默默无声,所以其父亲取名为林默娘。于是她就在海边经常帮助渔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难,不幸的是她二十八岁那一年在海上遇难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海边建起了供奉她的庙宇。据说她非常的灵验,阿有求必应,所以这里是整个蓬莱阁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后殿是天后的寝殿,门上的匾额;福锡丹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心我题写的—— 意为天后娘娘吧福气赐给每一位来丹崖山的人。现往我们带着海神娘娘的福气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主阁了,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顶,有人提” 登山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 蓬莱阁经宋明清不断扩建至现在的规模,蓬莱阁有四面回廊,立有明珠16 跟,正门上悬“蓬莱阁”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铁报所写,大家在蓬莱阁上远眺,既可以鸟瞰莱是的市容市貌,还能观赏渤海黄海的惊涛骇浪,蓬莱阁底层北墙上镶嵌有“海不扬波”“碧海清波”“环海镜清”等子,“碧海清波”是清代书法家露琪光的字迹,弥足珍贵,

  这就是避风亭了。避风亭坐南朝北,冬季任凭北风呼啸,在里面感觉不到一丝风,过去传说每逢这里狂风大作,就会有一个身穿红肚兜的童子嘴衔避风珠坐在这里,为此,避风亭充满了神奇色彩,其实避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亭前有齿状的矮城墙,城墙下面是成弧形的悬崖绝壁,风从海面吹来,随即又悬崖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十因为亭内单面无窗,恰形成空气死流角,空气不能对流。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来着曾写到: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生动描绘了避风亭的神奇避风效果。

  下面的这个祠堂是苏公祠显而易见是为了纪念苏轼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他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好了下面我们要去的就是蓬莱阁中道教的主要建筑三清殿了。它的门神是谁呢?对了,就是哼哈二将,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神仙,是道教的最高统帅。中间的为原始天尊,右边为灵宝天尊,左边的是道德天尊。

  好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大家集合。

蓬莱阁导游词3

  人道仙境在蓬莱,我们在去蓬莱的路上。蓬莱尚是远景。而车窗外的蓝天、白云、以及飘摇的大海、静泊的轮船才是我们眼中的*景;还有一座座跨野桥梁、阳光下的山村、美丽的山包、苹果园、葡萄园、秋意绵绵的田野、褐色脸膛的果农、粉红灯笼的苹果,如一幅长轴画卷随我们的临*慢慢舒展,又快速移去。

  当一片片乌云被我们丢在身后,蓝天越来越浩瀚,大地越来越辽远,此时,大海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当我们终于看到了那高高举在空中的——蓬莱阁,八仙过海口,戚继光故里,三仙山,韩菲乐园,海洋极地世界,东方瀚时,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此时,太阳已稳居蓝天正中了。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蓬莱这个中学时就从李白的诗文中知道的地方,一直如一个美丽的梦地,让我神往。而一旦真的身临其境,就希望真的看到一两个神仙,或者逢一处海市也好。可是,可是我们过仙人桥,登蓬莱阁,上田横山,一路连神仙的影子都不见,那么大的海风哪里会有海市蜃楼,飘渺的仙境更是与真实淡淡疏离,无缘一遇。不知道神仙们都躲到哪座岛上演绎新的传奇去了。那些美丽的传说又写在哪里呢?我站在猎猎风中,看不到千年前访仙寻药的秦始皇,也看不到明朝威武如仪的戚家军,所见的都是熙来攘往来此凭吊的俗世大众,和一座在浩海蓝天之间巍峨耸立的尚未散尽硝烟的蓬莱水城。

  但是,可极目远望。站在蓬莱水城,你想看出多远,海空就有多远,这同样得力于你尚好的视野;当你的眼睛模糊不清,天空的色彩更有一层人为的认识。何况还有描述上的差异。遥望大海,不禁要为大海的浩阔苍茫而暗自兴叹。也时常低头细思,我们所追思的遗迹,我们所探寻的事例到底是真是假呢?那些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那些笔墨记载的历史,哪个更接*事实的真相。历史总被无情戏说了,许多东西来到我们面前早已似是而非,人为杜撰的成份太多。

  但是,蓬莱仙阁尚在,蓬莱水城尚在,那么人们所想往的仙境也是存在的,海市蜃楼是存在的,海上仙山也在。站在苍松翠柏间和巍峨的蓬莱阁上远望大海,串串岛屿如美丽耀眼的珍珠,在碧波荡漾之中若隐若现。

蓬莱阁导游词4

  蓬莱阁在山东烟台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与水城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蓬莱阁同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虎踞丹崖山巅,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89万*方公里。

  这里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观景处。最佳旅游时间蓬莱阁地处山东烟台,在夏季天气更加干爽凉快,冬季空气更加温润。全年*均气温12℃左右,四季皆宜旅游。

  历史文化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极顶,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东西两壁挂有名人学者的题诗。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

蓬莱阁导游词5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兴云布雨,印证了古人屈服于惊涛骇浪、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因此造出一个能够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希望神龙能体恤人间的苦衷,给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那些出没风浪里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船家。蓬莱沿海民俗,农历正月十三为渔灯节,至今每年的这一天渔民们都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到海边为龙王送灯。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副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龙王体念苏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苏东坡果然见到了海市。此对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宝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给四海龙王加了封号,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北海广泽王、西海广润王,从此这龙王庙便又名东海"广德王祠"了。

  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蓬莱阁导游词6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身处的就是蓬莱阁景区了,这是蓬莱阁的正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軾的手迹,我们游览的路线是正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拾级而上,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弥陀寺就是为祭祀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也叫三门。左边这尊白面善相、手持宝杵的叫密迹金刚;右边这位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将,两位一左一右形成护卫寺庙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弥陀寺的东、西厢。西厢,又叫祖师殿,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左边为刘遗民、桓伊,右边为陶渊明、慧然。东厢,也叫关公殿。中间主尊为关公,右为关*、王甫,左为周仓、赵累。

  关公,大家都知道,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那佛家本是“六根清静”之地,世俗的关公怎么会到佛寺里,成为佛界的神明?相传晋代高僧智者大师居当阳玉泉寺里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中显灵大呼“还我命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显灵说法,关公闻法后,愿做佛教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的伽蓝殿。这段看自己发挥)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振,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各地纷纷修建关帝庙,在北方更被尊为“武财神”,进入所有的商家之家。

  正前方就是弥陀寺正殿,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对这位至高无上的教主的敬称,意思是说佛的法力无边。大雄宝殿中间三尊为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左右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共称十八罗汉。阿弥陀佛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的极乐世界,又叫“接引佛”。阿弥陀佛是观世音的父亲,他和弟弟大势至菩萨一起跟释迦牟尼出家,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的名字便是释迦牟尼起的,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也被成观音,现在寺庙里的观世音菩萨纯粹是男性形象,这是从佛经传来的,佛经里说观世音可以随机应变,用各种化身拯救众生,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形象和名称。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他们在和尚之上,菩萨之下,和尚经修行,得了道,便可以升为罗汉,罗汉后来有多少,说法不一,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一百零八罗汉,五百罗汉,还有一千二百五十罗汉等,常见的是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两种说法。

  出了弥陀寺我们右手方向走,在我们左手方向有一块碑。这是感德碑亭。清康熙换地曾下旨免了点赋税,地方官员为拍马屁而建成的。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拾阶而上,我们来到丹崖仙境坊。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副*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那跨过这座牌坊我们也就意味着得道成仙了,那各位仙友我们继续游览。

  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安无事。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这也是守护蓬莱阁的第二到山门。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也是最受渔民喜爱的一位。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是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出了龙王殿,我们往左手方向走,就来到了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子孙殿门上书“熊罴赐梦”的匾额。“熊罴赐梦”是祝人生子的吉祥语。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安的地方。送子娘娘身边供奉的是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所属的院落。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方米。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戏楼,戏楼系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木石结构。每年正月十六日为天后宫庙会,相传这天是天后娘娘的生日,蓬莱百姓从宋朝开始就把这天当作节日来庆祝。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组织各种民间活动,并在戏楼上献演各种精彩戏剧,歌舞,给天后娘娘祝寿,戏楼一层南北向有门可通行,二层南半部为演员化装候场和休息用,北半部为戏台,四根石柱支撑垂珠帘容,北檐下悬“观止矣”匾额。即“叹为观止”。意思是说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学政、大书法家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墙上。后来知府张酋认为六尊巨石排列形状象极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称为“坤爻石”。这六尊巨石,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作为装点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供的前殿,又叫马殿。内塑有两尊护法神像,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后来改邪归正成为保护天后的神将。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块刻石,东为草体“寿”字,西为花体“福”字。均为五代道教名士陈抟所书。这个“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天后宫二进院落与三进院落之间,面对这一单脊双出檐侧开山木结构的建筑,称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请看这棵千年古槐-----唐槐。随说他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了,但仍然枝繁叶茂,只是树干已经中空。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于是浓荫蔽日,凉风**,好不逍遥。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天后宫失火,烧毁宫观30余间,位于咫尺之间的这棵唐槐却安然无恙,实在四令人称奇!

  看完唐槐,我们去天后宫正殿看看。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各地称呼不一样,福建、台湾称妈祖,天津一带称天妃,一般渔民称她是海神娘娘。据说,天后却有其人,姓林,名默娘,福建兴化府湄州岛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由于她生下后从未啼哭过,父亲给她取名“默娘”。默娘自幼聪明过人,襁褓中见神像,即“手作欲拜”状。5岁能诵,〈观音经〉,16岁得“天书”于枯井中,因而通晓变化,妙用玄机,并常能“乘*渡海”、“乘云游岛屿间”,多次在海上保护遇难渔民和商船。

  默娘28岁时,初夏的一天,父兄同船出海,突遇巨风狂浪,默娘手足若有所失,急赴海中,救兄生还,而父亲却遭灭顶之灾。默娘在大海中遍寻父尸,三日后负父尸归来,默娘悲哀日甚。九月九日。突然山头羽化,因常常显灵于海上,救苦救难,人们尊她为神。后来,历代皇帝均有赦封。宋徽宗给神女提写匾额,封为“崇福夫人”,南宋又封为“灵惠妃”,元世祖晋封为“天妃”。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封为“天后”。

  天后宫正殿为庙宇式建筑,长1*3米,进深14.61米。中央高台上三面大水纹木格总的金身塑像为海神娘娘坐像,高约三米,侍立于左右的为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东侧为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是传达天帝旨意的文官和手持万法归宗的文官。西侧为西海广泽王、北海广润王,另外两位是传达天后娘娘旨意的文官和掌管文印的文官。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又称寝殿。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正中供奉的为天后娘娘,侍女侍立两侧。东西两间设有木雕垂帘式寝床,是天后娘娘的卧室。二层是天后娘娘的梳洗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的主阁。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极顶,也就是前面所讲的龙王宫旧址。始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有人称蓬莱阁为“江北第一阁”,并题有:“登上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的诗句。蓬莱阁历经宋、明、清的`修缮扩建,逐渐形成今日的规模。蓬莱阁东西两侧为耳房、偏房,对称分布,这些台阶直接通往阁顶。蓬莱阁底层四面回廊,立有明柱十六根,正门上悬“蓬莱阁”的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蓬莱阁二层四面建有回廊,明柱十六根,环有木栅栏、木屏风,北面开窗。大家可以凭栏远眺蓬莱市容市貌,也可以观赏黄渤海的惊涛骇浪。我们现在就亲身登临感受一下。大家从左手方向上阁,右手方向下阁。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1)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蓬莱阁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1

尊敬的各位游客: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后殿是天后的卧室。

  门上的匾额"福锡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心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2

  蓬莱阁广场东海岸的“八仙渡海口”旅游区“火树银花不夜城”工程全面启动。景区中分五个层次可观可览可娱可游。海岸区新建两座牌坊,以花岗岩为材料,三神山为主要故事,雕凿成八仙渡标志性入口建筑。同时,新建两个广场,以供停车,导游,环保小火车站之用。通往景区的八仙桥为十一孔仿古建筑,是唯一入景通道。前景区主景建筑为建在水池中的三层望海楼,水下一层为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的大型旅游餐厅。墙面为透明玻璃建筑,可观赏水中海豹、海豚、海狮等海洋动物及楼上人造瀑布景色。

  二层为工艺品展厅,三楼为大型露天*台,开设茶座,对面有表演舞台,可聘请艺术团体、泰国民俗风情表演及海洋动物表演等。夜间,在沿景区建筑装饰五彩缤纷的灯光辉映下,观赏海上客轮灯光莺火的流动,品茗赏舞。沐浴在夏日凉爽飒飒海风之中,使你得到神仙般的享受。两侧钟楼、鼓楼建筑,让你挥锤击鼓撞钟,咚咚的鼓声和铛铛的钟声,撼你心扉,使你精神振奋,一扫郁闷心情。

  中景区为八仙祠、内院、厢房组成,是人们上香抽签、祈福的地方。后景区由八仙阁、八仙台、水浪池、环廊、小亭、八仙渡海处等组成。八仙台为八层梯形建筑,台上建有30米高的八仙阁,八仙台里以九宫八卦阵设立迷宫,内里修建八仙洞、塑八仙雕家,展示八仙过海的神奇故事,游人进八台入仙迷宫阵,非超人智慧者,必须由导游引路方可进出。八仙池下大型水池1.2万*方米,水深4米,与外部海水相接,随潮涨潮落。采用现代技术净化海水,使池中海水碧蓝清澈透底,池中放养鱼、虾、贝类、藻类海洋生物,放置珊湖礁石、假山,设置最先进安全的潜水工具,可供游人下池与鱼同游,享受人与海洋生物亲密无间,回归自然的无限妙趣。

  八仙渡海口为景区通往大海的出口,也是八仙渡海处出口。建有碑记,设置旅游艇,可供游人摄影,海上旅游观光,直通蓬莱阁。附属景区为园林建设,环景区设置奇石林,珍稀绿化美化植物,以及为之配套的服务设施。来此旅游,必引你渐入到“火树银花不夜天,丝竹笙歌舞蹁跹“的琼花瑶池境界。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3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后宫,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当地人称她“妈祖”,因而天后宫又叫妈祖庙。林默生于北宋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终身未嫁。她经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极受渔民爱戴。她自幼喜欢佛法,并得高人指点,据说极通灵性。有关她的传说很多,说她出生之日,屋内红光满堂,香气四溢,而且到满月都未有哭声,所以起名为默。她16岁时村中闹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发现病死的老鼠。更为神奇的是说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鱼,而她在家中织布时突然神情大变,似昏睡过去。醒来后告诉她母亲说父兄在海上遇险,哥哥已死,父亲无恙。果然不久其父归来,说海难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脱险。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体。在她27岁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乐齐鸣,彩云飞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说她能降魔伏妖,破敌免灾,并能在海上狂风中为渔船指引方向,法力无边,请皇帝对她进行加封。在这种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庙宇越来越多,使之成为海上渔民的保护神。历代君王为了巩固海防,对她的封号也步步升级,直封到天后。

  蓬莱阁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庙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边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龙王,这是十分少见的。究其原因,据说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龙王,但因为他们长的丑陋,又喜怒无常,渔人都不喜欢他们。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丽,在海上遇到大风,危难之中救他们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龙王,因而回朝时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为“顺济夫人”,慢慢取代了龙王的地位。后来随历代加封,女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四海龙王都要听她调遣,在民间还有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间八仙的传说中龙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现的,于是四海龙王在蓬莱便成了站官的。现在,渔民对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宫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4

  值得一提的是蓬莱阁西侧的避风亭,又名海市亭或避风阁。大门敞启,所有窗子打开,纵然外面海风呼啸,但室内点燃蜡烛不灭,甚至纹风不动。有人作过测试,火柴点燃后火苗依然;抛纸屑原地下落。到室外一抛。纸屑立即随风刮到不知去向。百试百灵,实为蓬莱阁一大奇迹。

  亭前有短堞筑于绝壁,大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上陋,适从亭檐之上吹过,亭无南窗,恰成气流死角,因有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而实际上是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巧合。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壁合,堪称三绝。另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亦属十分珍贵之墨宝。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5

尊敬的各位游客:

  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蓬莱阁古建筑群占地32800*方米,由弥陀寺、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六部分组成,面积1.89万*方公里。

  这里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观景处。整个古建筑群亭台楼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因势布景,协调壮观。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

  蓬莱阁下,有一座蓬莱水城。水城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为我国现存古代海军基地之一,又名备倭城,原为宋代边防水寨"刁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势构筑城墙,引海水入内,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6

  在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积有32800*方米。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这一切统称为蓬莱阁。自从宋嘉裕年间起,历代都进行了扩建重修,秦始皇访仙求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给蓬莱阁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古来即有“仙境”之称。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成于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顶,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的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景佳处所。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东西两壁挂有名人学者的题诗。

  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形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琳琅满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

  蓬莱阁前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一诗,这正是“海市蜃楼”奇景的生动描写。蓬莱阁下,还有一座蓬莱水城。水城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为我国现存古代海军基地之一,又名备倭城,原为宋代边防水寨“刁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势构筑城墙,引海水入内,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

  蓬莱水城周长约1.8公里,面积25*方米,整个城池只有南北两门,北门叫水门,门上建有栅闸,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门为振阳门,与陆地相连,供车马行人出入。北门设有两座炮台,分列东西,控制附*海面。水城进可攻,退可守,实为一严密的海上防护体系,在我国海港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7

  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阁,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自古就充满了神秘色彩,是传说中道教的神仙居住地;而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中之山,也被称为“三座神山”。据说秦始皇嬴政曾派人到此求仙问药,想要找到“长生不老”的仙丹;家喻户晓的传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是起源于此。

  蓬莱阁是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蓬莱阁景区位于蓬莱市北部海边丹崖山上,总占地面积约32800*方米。整个景区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处主要景观及其附属建筑组成,是集楼、殿、亭、台为一体的大规模古代建筑群。

  蓬莱阁最著名的景观要属“海市蜃楼”,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此欣赏这一海上奇观。海市蜃楼的美轮美奂,又为原本就具有神仙色彩的蓬莱阁又添加了一股“仙气”。

  除了海市蜃楼,蓬莱阁还有两处景观非常值得一看,它们就是仙阁凌空和渔梁歌钓。所谓仙阁凌空,正是因蓬莱阁在山崖顶,而下面就是悬崖峭壁和碧波海雾,这种景观就像蓬莱阁倒挂于海面之上,意欲乘风归去一般。

  蓬莱阁除了有仙境般的美景,蓬莱阁内也是充满了书香气,这里的楹联石刻、文人墨宝多不胜数。夏季正是蓬莱阁旅游的好时节,快快行动吧!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2)

——山东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3篇)

山东蓬莱阁导游词1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我是本次为你服务的导游员。

  蓬莱阁位于烟台的蓬莱市内。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的山海风光,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和《封禅书》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派出探险家出海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等。据史料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山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为蓬莱*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了。

  现在的蓬莱阁景区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是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地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89万*方公里。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四大名楼”。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2月24日蓬莱阁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好了,说着我们已经到了蓬莱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蓬莱阁的正门前,大家请看“人间蓬莱”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心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来看到的是弥陀寺,始建于唐代,这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座佛教寺庙。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的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面是大势至菩萨。

  大家现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额“丹崖仙境”四个字是*提写的。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过了显灵门我们往西走,就到了龙王宫。龙王宫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走进龙王宫的正殿,中间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东边站立的分别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电母。西边的分别是赶鱼郎、顺风耳、风神和雨神。

  继续前行,我们已经走进了天后宫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有一个字,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对,“寿”字,只不过这个寿字和普通的寿字不同,它是由我国五代老祖陈抟所书的,它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分别是“富”、“弗”、“林”组成了一个“寿”字,意思是告诉我们:要想富,要想长寿,就一定要多种树。

  再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台湾一带被称为“妈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据说她刚刚被生下来的时候不会哭,所以她父母便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聪明,五岁时就会诵经,十二岁时对海事感应非常灵验,于是她就在海边经常帮助渔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难,不幸的是她二十八岁那一年在海上遇难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海边建起了供奉她的庙宇。据说她非常的灵验,有求必应,所以这里是整个蓬莱阁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继续前行,在我们左手边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冯玉祥先生写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字呢?据说,19xx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占我国,蒋某某不但不主张抗日,而且还挑起内战,冯玉祥被蒋某某挟制,不能参加抗日,情绪非常低落。中另外一个爱国将领李烈钧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请冯玉祥到蓬莱游玩,共商抗日之计,当时李烈钧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联是: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让冯玉祥出一个横批,于是冯玉祥就提笔写下了“碧海丹心”这四个字,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四个字刻在了这里。

  大家再往这边看,这就是主体建筑“蓬莱阁”了,它与我国的岳阳楼、黄鹤楼以及滕王阁 并称为*的四大名楼。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莱阁”三个字是由清代的书法家铁保所书。现在一楼是一些蓬莱的风景图片展览,二楼留有八仙醉酒的蜡像。

  穿过蓬莱阁,来到后面。

  避风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严泰修建。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璧合,堪成称三绝。另外还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属十分珍贵之墨宝。不过我要说的神奇迷离之处并不在此,而是避风亭的建筑高踞山巅,面临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样的风,你在亭内点燃一支蜡烛,火苗也会纹丝不动。朋友,你不觉得这很神秘吗?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这其中的奥秘吧,避风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墙,城墙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当北风吹到弧形墙壁时,便形成了一股强烈气流,急剧上升。飞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内便无风可入。再加上亭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墙壁,只有北面留有门窗,空气不能对流。因此,尽管海风呼啸,门窗洞开,亭内却风丝不动,烛光不惊。

  继续往东走来到的是卧碑亭。它是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说神仙仙境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有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继续前行我们便来到了苏公祠,苏公祠是了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广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这个叫做宾日楼,又称望日楼,登楼远望,视野开阔,使观日出的好地方。当年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背景,该片开头的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旁边的就是蓬莱阁标志性建筑普照楼,我们从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过去是指示航标的灯塔。

  我们站在这儿看一下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是我国古代第一港,东方的门户。汉代以来就被列为军事重镇。宋庆历二年,当时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这座寨城就叫“刀鱼寨”。明洪武九年,明朝*为了防止倭寇的侵袭,就在刀鱼寨的基础上修建了码头,形成了今日水城雏形。水城有两个门,北门叫水门,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门叫振阳门,与陆路相通。这也是戚继光操练水师的地方。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是吕祖殿,吕祖就是吕洞宾,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们分别是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蓬莱阁的最后一个景点——白云宫。相传呢白云宫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好了,以上就是蓬莱阁主要的景点了,大家现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钟后,我们在此集合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

山东蓬莱阁导游词2

  世界著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蓬莱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时期,此阁又经过多次重修,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四大名楼。这实际上是一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8900*方米,有6个主体建筑和其他辅助建筑。主体建筑分别是: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对联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书画作品。

  当来到丹崖仙境坊,我们发现“丹崖仙境”4个汉字,是由原国家副**参观蓬莱阁时题写的。蓬莱阁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闻名。进入丹崖仙境坊,我们就似乎进入了仙境。您也许感觉到似乎成了神仙。

  龙王宫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扩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个庭院:大门,前殿和后殿。

  传说龙能潜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事实上龙只是先民虚构的作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们期望龙的存在能够对世间困难和苦难表示同情,并能够帮助苦难者。因此,首先祭祀龙王的是渔民和船家。根据蓬莱风俗,农历正月十三日渔灯节,渔民敲锣打鼓放鞭炮,给龙王送灯。

  前殿中间的坐像是东海龙王敖广,两边各有护法一尊。东西两侧塑有8位站官负责风、雨、雷、电等。

  后殿是龙王寝室。在古代干旱时,人们来这里向龙王求雨。他们头戴柳条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龙王塑像游街。不管他们走到哪儿,居民都给他们洒水。这种办法还真奏效,不久就会下及时雨。

  戏楼是当地渔民唱地方戏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宫都要举办庙会。当地渔民在戏台上演出山东地方戏。

  天后是海员和渔民的保护神,受到大多数沿海居民的爱戴。据统计,*大约300多个县、市建有天后宫。甚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宫殿。蓬莱的天后宫是*北方此种宫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组成。

  前殿内站立两尊塑像,名叫嘉应和嘉佑。据说他们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现在他们站立于此负责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东西两边站立的是龙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相比,蓬莱的天后宫与众不同。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龙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们成为天后的手下。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一种说法是,历代以来海神经过层层晋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为天后,能够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辖远远超出了龙王的范围,因此,四海龙王不得不听他调遣。另一种说法是天妃曾经降服过东海龙王。

  后殿是天后的寝室。据说她单日睡东屋,双日睡西屋。

  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们举行重大的仪式来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经制定了祭祀标准和祭祀器具。远*的男女同时来到天后宫跪拜祭祀天后。

  蓬莱阁是蓬莱阁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主阁朝南,飞檐起翘,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阁南的横匾上“蓬莱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另有许多其他名家的真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这些碑刻都是对海山奇观的生动记述,讴歌了仙阁胜景。

  一楼为重要人物参观蓬莱阁时的摄影资料展。

  二楼再现了八仙醉酒的场景。八仙依次为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各持宝物,神态各异,所以后来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八仙过海的传说源于蓬莱。

  这里是海市蜃楼的最著名的观赏地。海市在一些科学家的科技书籍和作家的文学著作中都有描述。众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海市》。

  避风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颠,面临大海,任凭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是纹丝不动。过去传说亭内有避风珠阻止风吹进来。然而,其实原因在于它那独特的建筑结构,可以说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北边是短墙,其下是弧形悬崖。海风由海面吹来时随即由弧形悬崖急剧上升,飞跃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内就无风可进了。

  卧碑亭内横卧一通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两面的碑文都是苏东坡的手迹。内墙上嵌有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弥足珍贵。

  苏公祠是为纪念宋代的苏东坡而建。据说苏东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为当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诗文。而且,当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议加强登州海防和减轻当地人民负担,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地人民感激苏东坡,所以建祠纪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土壤。因此,这三尊神在*广为人知。

  吕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地方。八仙过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什么单单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吕洞宾呢?原因是吕洞宾被尊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风流倜傥,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山东蓬莱阁导游词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东接烟台、威海,风光秀丽,北与庙岛群岛和辽东半岛的大连市隔海相望。

  区划:蓬莱是烟台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市人民*所在地登州镇,距烟台市区73公里。

  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蓬莱旧称登州,历史上人杰地灵,文官武将名人辈出,因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而得名。蓬莱又是新兴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蓬莱港旧称登州港,唐代时就与泉州、扬州和交波(即宁波)并称为*四大古港,*代是*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蓬莱也是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胜地。有“海市蜃楼”的奇观和“八仙过海”的美传,在山东省“儒、岱、仙、海”四大旅游资源体系中,蓬莱独占据仙、海合一的优势。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蓬莱阁、蓬莱水城、戚氏牌坊,均属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3)

——天一阁导游词6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谢谢大家来参观天一阁,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文物,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游客!祝大家玩得开兴,让这一天成为你们人生中美好的记忆!

各位游客:

  现在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花轿厅、秦氏支祠和南园。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富丽堂皇的花轿,这个轿子呢叫做万工轿,它是我们宁波花轿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何要叫做万工轿呢?据说造这么一个轿子,当时要花一万个左右的工人来做,所以就取名为了万工轿。好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氏支祠。我们先来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说呢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为何变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儿子,所以在秦家没有什么地位,当时他要在这建个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为了从秦家分支出来的祠堂——秦氏支祠了。在这里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于这个戏台是祠堂里的戏台,所以戏台前面是过世的祖宗们看戏的地方,中间不能站人,而人们看戏一般是站在两侧的。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秦氏支祠非常的富丽堂皇,我们可以猜一下当时建造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当年秦君安建造这个祠堂的时候花了20多万银元,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有1780多万。当时这里呢在外面都涂了一层铂金,非常的昂贵,但是后来在革命的时候很多都被毁掉了,所以现在外面都是用朱金木漆漆上去的。好了,这里呢我们主要来留意一下戏台的这个顶,这个顶呢叫做鸡龙顶,因为它的形状像我们宁波当地关鸡用的鸡笼子。这个顶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扩音的作用,因为在以前的时候没有麦克锋,所以上面的人唱戏就靠个顶来扩大音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是扩大空间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古代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武戏就得在上面翻跟斗,如果上面的顶是*的话就很容易碰到,所以就造成了这样,起到了一个扩大空间的作用。那么看完了这里呢我们再到后面看一下,这里呢也是秦氏支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被改成了*现存藏书楼陈列馆,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大家好。俗话说得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现在,我们就前往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距今月四百多年历史,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人自豪的书香文明星座。

  现在我们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雄踞大门了,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的老艺人胡善成。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可以看到天一阁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他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

  天一阁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天一阁的主人叫范钦,他爱书成癖,喜欢收藏古代典籍。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了一池与月湖相通,蓄水备用。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成“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

  现在共藏书三十万余卷,主要收集的是明代的地方志、科举录、家谱,这是它的特色所在。来宁波,天一阁是值得看一看的,希望大家来宁波看看。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分享到:宁波著名景点

  天下玉苑(4A)北斗湾漂流白溪漂流凤凰山主题乐园(4A)梁祝文化园九峰山网岙(4A)溪口(5A)五龙潭(4A)东钱湖(4A)东钱湖小普陀更多>>宁波旅游注意事项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4)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谢谢大家来参观天一阁,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文物,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游客!祝大家玩得开兴,让这一天成为你们人生中美好的记忆!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导游自我介绍)。 宁波藏书文化是浙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的浙东人文培育和促进了宁波藏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占地2.6万*方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是明代兵部省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

  天一阁是一个饱经风雨的老人,440多年来经受了人间的沧桑,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真是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的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却是宁波一颗闪亮的“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 天一阁就象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所有的书籍都是主人自己喜欢并精心收藏,每个书柜就是一段历史。书籍的排列显得很有条理,按书籍的目录,你可以查找你所需要的图书,颇有现代目录检索的味道。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但是几百年来,能真正登上天一阁的也只有寥寥十余人。现在的天一阁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一饱眼福,也使楼阁中的珍贵藏书“古为今用”。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成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

  西大门

  现在我们到的是天一阁的西大门了。宽大的奔马墙面石雕是天一阁欢迎各位朋友最好礼物,整个天一阁的风格从进门开始就定下了它的古朴基调。大家先看大门两侧,它是一对清代石狮。这木结构大门也是清代的构筑,门厅外侧有一匾额,上面写者“南国书城”这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于1962年所书。大门两侧还有一幅对联,不知各位能不能把这副对联读一下?...... 还是让我告诉大家吧!这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种文字――钟鼎文,读作“天一遗行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所写。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楼悠久的历史,下联讲的是第一个外姓族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以后的感慨心情。他当时感慨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堆塑

  各位团友,现在请跟随我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又字安卿,号东明,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没有什么财富和政治背景的家庭,完全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奋学*。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之后就在各地为官,三九年(1561)升任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在同年十月,辞官回乡。他为官二十八年中,足迹他边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范钦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做官后,到处留意购书,一地留心收集,广泛购抄,罗致海内奇书,尤其注意收集当时各地出版的地方志和明代科举文献,因此,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也就特别多。范钦不仅竭尽全力收藏书籍,而且勤于研读校勘,手自题笺,精细详审。他刻书、论书则是有清鉴而无妄作,最终聚藏高质量的书籍达七万卷。 在范钦后面有一幅堆塑――溪山逸马图。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馆内还有其它很多的作品。

  大家看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我们从右边的洞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大家会发现在照壁上有似麒麟的怪兽,有一个龙角,一张牛嘴,它叫“獬豸”。它可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

  东明草堂

  在天一阁建成之前这里就是范钦的藏书处了。因为创始人范钦的号是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作为会客厅,也是重要领导休息的地方。

  范氏故居

  范钦宅第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作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精心安排的。请大家注意了:在这道小黑门和门上“禁止烟火”几个字,千万不要带火入内。 “历年二百书无恙,天下储xx此家”。天一阁能历经440多年保存完好,这与范钦生前作了周密安排,定下严格的规矩是分不开的。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是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了两份,一是白银万两,还有一份则是全部藏书。结果,大儿子大冲体察老父心情,继承了藏书,被后人传为佳话。此后,天一阁所藏的书籍不再作为财产分配,而归家族共同所有。

  “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要看书必须各房子孙云集,方能开锁入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至今,天一阁里仍保存着禁牌:禁牌一烟酒切忌登楼。禁牌二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摒逐不得与祭。这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做法,也不为是防止藏书流失的一个好方法

  据传,清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才女。她听说范氏家族有很多珍贵的藏书,为求登楼看书,就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尝了,不料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凡是都有变通,更何况登阁看书呢!第一位破格登楼看书的是清初黄宗羲。黄宗羲的人格,气节,学问在当时受到各界的钦佩。他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范氏族人的帮助下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各房的同意登阁阅览。六年之后,着《天一阁藏**》,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家看这就是书橱,“前后有门,两面书橱,取其透风”。房屋、书橱的通风,是一个创新。而保护古籍最令人瞩目之处,当推芸香避蠹、英石吸潮。不只大家有没有闻到一股香味?这就是芸香草,是古人通常采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物。范钦在藏书中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术,但所用之草有独创性,是产于广西的一种灵香草。而“橱下各置英石一块,以收潮湿”,这更是范钦独创,还没见有其他藏书楼运用此方法。 天一阁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柱子也是黑!在五行五色中,黑就是水,水就是黑。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这九狮一象在哪呢?各位不妨到处找找!看还有美女照镜子呢,这个美女就是钱绣云了。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在漫漫历史长途中先后经历了许多次浩劫。虽说乾隆年间的进呈对于修《四库全书》来说是贡献巨大,进呈的638种珍贵的古籍真正得到归还的寥寥无几。乾隆虽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和索要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但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和地方官员,这对天一阁藏书是一次较大的打击。

  清道光,十年(1840年)英军侵占宁波,闯进天一阁,掠取舆地方数十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军进驻宁波前后,当地的小偷乘混乱之际拆毁阁后墙垣潜运藏书,论斤贱卖给奉化造纸商人,还雇佣窃贼薛继渭潜入阁内,早上在梁上睡觉以枣充饥,晚上就偷书,这样他窃去藏书1000多部,后来商务印书馆搜集了数百种,放在东方图书馆涵芬楼内。上海“一·二八”事变以后,不幸涵芬楼遭到日本轰炸而被毁,这批散出的文献也就被毁。经过数次浩劫,加上零星的散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除清代新增的《古今图书集成》外,只剩下1.3万多卷,仅及原藏书的1/5左右,而不少还遭受虫蛀霉烂,成了断编残简。

  民国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933—1935),天一阁被台风吹倒东墙,藏书危在旦夕,范氏族人已无力维修这座文化宝库。宁波地方人士组成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筹款维修天一阁,并将原在府学内的尊经阁连同当地保存下来的历代碑石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建立了“明州碑林”。以后范氏后裔和地方人士组成“天一阁管理委员会”,开始了天一阁的公共管理。

  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

  共计有碑石173方,其中*90仿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一九三三年九月,天一阁遭台风袭击,东垣倾圮,宁波地方人士发起募捐,成立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维修工程历时三年告成,其间,移建宁波府学尊经阁于天一阁后园,又搜集碑碣八十余方,罗列尊经阁之北,署称《明州碑林》。 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宁波古称明州,人文荟萃,碑碣不少。一九二八年拆除城垣,出土宋元碑石多种,有宋《楼公告记》、《耕织图诗》、《能仁院新佛殿记》、元《庆元绍兴等处海运达鲁花赤千户所记》、《唐刺史吴侯庙碑》、《张循王庙碑》、《移建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记》等残碑。自宁波府学改建公共体育场,旧存碑碣倾覆土中,雨淋日炙,剥蚀严重。上述碑石后来都移到明州碑林,才得到保护。 千晋斋

  1927—1931年间,宁波拆毁城墙,改建马路。在拆城过程中,出土了大量汉晋以来的古砖。北大教授马廉等人纷纷拣选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砖加以珍藏和研究。马廉教授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然用这个名字。目前尚存五百余枚。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取名为明池,与园名相合为范钦的号东明。园内那只千斤重的铁牛和一对石虎,皆为古时候的遗物。 百鹅亭

  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在古代大族清明祭祀的时候,要杀很多鹅来祭天,祭地,祭祖宗,所以称它为百鹅亭。

  凝晖堂

  凝晖堂原来在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1986年迁建于此地。它是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明代四明书法家薛晨、薛选父子的“千字文”等等。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现代中国社会,麻将这种娱乐方式可谓是家喻户晓,但说起麻将的起源,我想几乎没有人知道,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麻将陈列馆了。在这里我们能真正了解麻将的起源和历史,国内唯一介绍介绍麻将历史的专门陈列馆。

  现代麻将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博戏,骰子、诗牌、叶子戏是博戏的主要构成,其中的叶子戏发展到后来的“马掉”,又称“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发展成麻雀纸牌,即现代麻将的雏形。然而原先的纸牌抓拿不便,特别是在船上风大玩时极为不顺,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咸丰年间结合纸牌和骨牌的特点,制成了流传至今的现代麻将。

  此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1998年6月18日麻将已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1998年6月15日《中国麻将竞赛规则》正式编写完成。麻将运动在我国广大的城乡更是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 麻将与宁波文化息息相关,还与航海密不可分很多术语皆由宁波话改变而来。“麻将”本是“麻雀”的宁波方言;和牌的“和”念“hu”,也是宁波音; 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麻将中的许多术语与航海有关:“索”象征船的缆绳和鱼网;“筒”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吃”渔民开饭就是吃,“朋(碰)”就是两船相碰。等等。

  陈列馆里还引用了多位名人对于麻将的评说,***说,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是中医、麻将、红楼梦。梁启超称,惟有打麻将才能忘记读书,惟有读书才能忘记打麻将。

  在*和堂有个麻将局坐在中间那位就是传说中麻将的发明者宁波人陈政钥(字鱼门)。铜像中一左一右各坐着一个英国人(英国驻宁波理事)和一个普通的日本商人,明显就是“三缺一”。不过不管谁坐上这个空位,都要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祖师爷他已经赢了这胡牌了。

  花轿厅

  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着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是村姑的母亲是个大嘴巴,把小康王与她女儿之间的暗号给泄露了。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何称为支祠呢?秦君安是颜料商,常往返于上海与宁波之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商人以低廉的价格把刚从德国运来的优质颜料卖给秦君安,大战结束,颜料成倍上涨,秦君安变成了富商。但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秦君安因为是偏旁所生,还是遭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甬上能工巧匠,耗银20余万两,建造了这个祠堂,名“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穹行藻井由千百块经过雕刻板榫搭接构成,其制作工艺之精,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它还具有大音响的作用呢,演员在戏台唱戏不用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并且音色很好!

  它于1981年被宁波市人民**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由国家***拨款110万元人民币进行维修,历时三年,已按原貌修复,并于1994年5月向社会开放。XX年作为天一阁的扩展部分升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书画馆不定期展出天一阁收藏的历代书画精品和当代书画家的佳作,并为宁波文化艺术的研讨与交流提供活动场所。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动土,用了两年的时间,园主要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水北阁

  原先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海曙区西门外花池18号。徐时栋,字定宇,好谵斋,别号西湖外史,又号柳泉。他的读书处原在月湖旁,一开始的名字叫恋湖楼,又称烟屿楼,积书六万卷,毁于咸丰十一年(1862年)。同治三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继续收集藏书。因藏书楼在河之北,故命名新书楼为“水北阁”。新中国成立后,于1984年10月26日被公布为海曙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居民众多,存在火险等隐患。1993年,在宁波旧城改造中,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保护,在对原屋进行丈量、拍摄等技术处理后,全屋落架,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占地面积242.2*方米,建筑面积523.3*方米,耗资30余 万元,并配套建设了水池、假山、绿化植被等。现为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司马第

  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各位游客,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今天天一阁之游肯定不虚此行,谢谢大家来天一阁参观游览!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了。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浙江宁波天一阁呢?那是因为浙江宁波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浙江宁波天一阁。但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浙江宁波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1982年天一阁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xx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9个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拟确定为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进行公示,其中,天一阁在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导游。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就等于没有到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建嘉靖(公元1561——1566)之间,是明代兵部首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历经440多年,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走进天一阁,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古朴的建筑,优雅的园林和恬静的环境,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是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156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在他为官的二十八年中,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海内奇书,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5)

——天一阁的导游词(精选5篇)

各位游客:

  现在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花轿厅、秦氏支祠和南园。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富丽堂皇的花轿,这个轿子呢叫做万工轿,它是我们宁波花轿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何要叫做万工轿呢?据说造这么一个轿子,当时要花一万个左右的工人来做,所以就取名为了万工轿。好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氏支祠。我们先来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说呢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为何变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儿子,所以在秦家没有什么地位,当时他要在这建个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为了从秦家分支出来的祠堂——秦氏支祠了。在这里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于这个戏台是祠堂里的戏台,所以戏台前面是过世的祖宗们看戏的地方,中间不能站人,而人们看戏一般是站在两侧的。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秦氏支祠非常的富丽堂皇,我们可以猜一下当时建造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当年秦君安建造这个祠堂的时候花了20多万银元,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有1780多万。当时这里呢在外面都涂了一层铂金,非常的昂贵,但是后来在革命的时候很多都被毁掉了,所以现在外面都是用朱金木漆漆上去的。好了,这里呢我们主要来留意一下戏台的这个顶,这个顶呢叫做鸡龙顶,因为它的形状像我们宁波当地关鸡用的鸡笼子。这个顶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扩音的作用,因为在以前的时候没有麦克锋,所以上面的人唱戏就靠个顶来扩大音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是扩大空间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古代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武戏就得在上面翻跟斗,如果上面的顶是*的话就很容易碰到,所以就造成了这样,起到了一个扩大空间的作用。那么看完了这里呢我们再到后面看一下,这里呢也是秦氏支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被改成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馆,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导游。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就等于没有到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建嘉靖(公元1561——1566)之间,是明代兵部首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历经440多年,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走进天一阁,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古朴的建筑,优雅的园林和恬静的环境,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是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156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在他为官的二十八年中,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海内奇书,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过了天一阁的西大门、前庭及东明草堂,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这里原来是范钦后人居住的地方。我们来看,这里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也叫做防火墙。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的生活区,一边是藏书楼。当时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在这里呢,我们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去参观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了。请大家抬头看,在上面的匾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就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本书,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天一阁”。现在请大家抬头看这儿的天花板,上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火。

  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天一池里的水是与西边的月湖相通的。

  天一阁还有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东园、凝晖堂、麻将馆、花轿厅、秦氏之祠、南园……这些都是天一阁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游览完了。它是宁波人引以自豪的文明星座。请大家记住它的宣传口号: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谢谢大家!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赵霞涛,你们可以叫我小赵。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这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确实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则是宁波的一颗“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这些木结构的大门,是清道光年间造的。“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而“古阁藏英”则是由大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天一阁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书库和阅览室)。可以看见天一阁的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但细分下来,这是一个龙角、牛嘴的“獬豸”,是正义的象征。

  天一阁藏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就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它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范钦27岁时)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权臣严世藩,为了避祸,辞官还乡。回到宁波后,就建造了藏书楼。范钦爱书成癖,在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总是留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买到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较重视当代著作和文献的收藏。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明人诗文集及历代科试士录,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贴,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一池与月湖沟通,蓄水备用。当时宁波有许多藏书楼,但先后遭受兵火破坏,范钦想,兵灾无法避免,火灾可以防止。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范钦不但将藏书楼改了名,还规定抽烟喝酒后切忌登楼,不准擅领亲朋好友开门入阁及留宿阁内,更不准擅自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违者处以不能参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惩罚。天一阁的主人连取名时都考虑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见其用心良苦。

  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时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大冲体察老父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据记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求得登阁读书的机会,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了,但万万没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妇的她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遗命夫君将她葬于阁边,愿以芳魂与书作伴,了却她另一种“青灯黄卷”的夙愿……这一悲剧足以说明禁约的严格。

  原来藏书楼四周都是花园,以防附*一旦发生火灾不会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时,范钦的曾孙范文光请来名匠垒起玲珑假山“九狮一象”、“福禄寿”等。由名匠大师堆砌造就的玲珑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许多动物,大家不妨数一数共有几只?主人为了保护藏书楼而制定了极为森严的规定,同时作为一份私人财富,藏书楼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规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黄宗羲由于他的道德、文章、学识、气节在当时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佩。在范氏族中曾做过嘉兴府学训导的范友仲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原来范钦后代为防止藏书失散,还议定藏书由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作出了贡献。

  天一阁是一座古代藏书楼,各类藏书丰富齐全。而藏书楼历经430多年,饱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其本身就是一部史书。天一阁原有藏书七万卷,在历史上饱经了沧桑。首次浩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决定编写《四库全书》,为此下旨各省加意采访遗书进呈备用,乾隆还颇知属下的弊端,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私索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是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然而范钦第八世孙范懋柱进呈的638种珍贵的古籍真正得到归还的寥寥无几,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地方官员。这次进呈对于修《四库全书》来说是巨大的贡献,因为这600多种都是稀有的藏本,其中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有96种,列入存目的有377种,居于全国各家藏书之冠。乾隆皇帝对于范氏进呈的藏书之功倒是念念不忘,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4年)六月特颁旨嘉奖天一阁武英殿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后又赐给《*定回部得胜图》、《*定金川图》各一套。《古今图书集成》今在天一阁内还保存8300多卷。《*定图》的16幅画的作者为意大利籍的画家郎世宁,每幅画上都有乾隆题诗,并盖有御印,此图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天一阁中。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位游客,我们即将到达的景点是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畔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年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占地26000*方米,它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眼前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在古代,只有官府及官宅门前才能摆放。木结构的大门,是迁移重建的清代建筑。大家顺我的手指看去,“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的对联是钟鼎文,由当代版本目录学泰斗顾廷龙先生所作,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登天一阁后曾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后面一幅对联则为*代文学家、原***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各位游客现在请跟我进去游览。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6)

——人间仙境——蓬莱阁优选【五】份

  早就听说,新安江上夏日奇雾美如人间仙境,为了一睹新安江奇雾的风采,我早早地起了床。一走出家门,便朝着江边飞奔而去。到江边,我惊呆了:天地之间,全被雾色所罩,宛如仙境。

  沿着江边道路拾阶而下,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周边被乳白色的雾包围,所有的景物都若隐若现,神隐于浓雾之中,人顿感清凉,那种感觉直沁肺腑,让我精神为之一抖。往江面望去,浓雾把月亮岛包裹的严严实实,还不停地缓慢旋转着,飘散着,一片朦朦胧胧的感觉。沿着江边向前行进,耳边不停传来江水流动发出的清脆响声“咕咚,咕咚”,给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份神秘,给人一种一探究竟的盼头。

  新安江的雾,变幻莫测。一会儿飘散,一会儿凝聚;一会儿升腾,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像个调皮的小精灵,钻进你的衣服里,使你神清气爽,一会儿又像个慈祥的母亲,轻轻抚摸着你的头发…….

  在这幻如仙境的雾里,仿佛隔绝了一切声音。望着这美如世外桃源的景色。我不禁吟道:“新安奇雾醉人间,幻如仙境美风景,清凉湿润直沁心,流连忘返是游人。”

  太阳出来了,浓雾渐渐扩散,缓缓的从江上飘扬而上,到一定高度后快速散去,似乎也在追着太阳而去。这时,再看江面,会发现江面和雾似连非连,似断非断,在阳光的照耀下,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雾,真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精灵,它以乳白色的本色飘荡在江上,给人间创造了一个仙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杭州,苏州跟天堂一样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家乡美景——杭州西湖!

  杭州的春天美丽无比,春风一吹,路旁一些小草骨碌骨碌的都冒出了“小脑袋”,路边,柳树也冒出“点点滴滴”的小嫩芽,似乎呢刚刚“睡醒”穿上漂亮的绿衣裳哩!

  西湖边的桃花也徐徐开放,争奇斗艳,一枝桃花一枝柳树,构成了一副美丽的水彩图画,早晨,春风徐徐吹过了你的脸蛋,感觉真是心旷神怡。

  魅力无比的,还是“夏弟弟”了,看睡莲从睡梦中苏醒,荷叶也撑开了‘小绿伞’哩,真不愧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这时,柳树荫下真是凉爽,翠绿的柳枝垂落在地上,给你搭建了一个舒适“凉棚”,柳树荫下空气弥满着绿的清香,呆一会就精神饱满。

  瞧,“秋姐姐”随风飘来,一阵风儿送来阵阵的桂花香味,一片片落叶在秋风中轻巧的跳着“华尔兹”,风停了,落叶落在地上,仿佛变成一片“金色的地毯”扑在软绵绵的地下哩,并且轻微传来了:“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捡片柳叶,会发现柳叶细长,细长的,像那少女弯弯的眉毛。

  哦,“冬哥哥”来了,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袄”,在这白色世界里,梅花、腊梅也欣然怒放,也似乎“雪上添花”,添加一些生机呢!

  我曾去过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传说那是八仙过海的地方。

  站在蓬莱阁顶端,那虽不是至高点,却能俯瞰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听闻海鸥归来的鸣叫,感受轻柔温和的海风。

  蓬莱阁边的海水就只有一个词——清澈。沙滩上,那沙子松软无比,就像是那八位神仙路过时留下来的仙气笼罩在沙滩上,久久不得消去,才使其柔软得出奇。而走进海域,雾气弥漫,却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海中的小螃蟹,阳光照射下来,云母闪闪发亮。不论是谁,站在浅海域,都能透露出一种神秘和美丽。

  我站在蓬莱阁顶端,看那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八仙。只见那八仙围在一起,坐在一张桌子前,脸上露出欢喜的表情,是在庆功,还是欢聚?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谈情说笑,又好像看到了他们斗智斗勇过大海的情景,好像闻到了桌子上酒的香气,感觉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距离我最*的便是蓝采和与铁拐李,他们并没有围在酒桌前,而是趴在椅子上和坐在地上小憩,铁拐李累了,与他的葫芦相随。而那一身大海颜色的蓝采和仿佛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距离我远一些的,有吕洞宾等人。吕洞宾安详地坐在椅子上,一副自信的样子。曹国舅和汉钟离一副醉了的样子,曹国舅说:“来呀,再来一碗。”高昂地举起酒碗,咧开大嘴,呵呵地笑。曹国舅喝不下去了,低下头,手拍着桌子,看来是醉熏了。韩湘子低头倒酒,而何仙姑就在一旁端详着他们,各有各的神情。

  这次蓬莱之游,美丽的海滩让我流连忘返,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艺精湛更令我永生难忘。

  你知道著名的风景区,人间仙境——九寨沟吗?顾名思义,它是由九个藏族村寨组成。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水真好看!

  在藏龙山上,五彩池随处可见,池水五彩斑澜,有黄色、绿色、蓝色、紫色……每个池子都有各自的颜色。

  为什么池水五颜六色?传说是王母娘娘在化妆的时候把化妆盒打翻啦!化妆盒里的颜料掉落在山上的水池里把水变成了五彩的池水。

  它们形状不一,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有像葫芦的……样子也各不相同,有方的,有圆的,还有不规则图形的池子,它们顺着山势,倚山而上。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它们深浅不一,浅的只有小拇指那么浅,深的,就如同万丈深渊。

  为什么池水五彩斑斓呢?明明是清水,却在水池里显出不同的颜色。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九寨沟的长海有一棵独臂老人松,它的左边枝繁叶茂,右边却是光秃秃的。传说这个地方有个无恶不作的恶魔,欺压百姓。有一天,有位老人练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本领去找恶魔对抗,可是恶魔太厉害了,砍去老人一只手臂,可老人没有放弃努力,一直与恶魔对抗,终于把恶魔赶跑了。

  ……

  九寨沟的美景说不尽,道不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今天,我和爸爸去客家庄给叔叔庆祝生日。这是一座围屋。哦,你们还不知道围屋的长相和用途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围屋是由很多间房子围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房子,门朝里只有小小的窗户朝外。只要小偷一出现,只用把大门一关,小偷就进不来了。而且,这种围起来的屋子也不容易爬。走进大门,在围屋底部靠右的地方有一口井,在这个水份充足的井里,住这一条自由的小金鱼。这条小金鱼是红白相间的很可爱。

  好了,再顺着井往前走吧。那里是一个牧场,在这里生活着一群鸭子,有白色的、棕色的。在这群鸭子中间,有一个水潭。呼,水面刮起了微风,几片叶子飘进了*静的水面。在这些鸭子中,有的游泳,有的在岸上玩儿。哦,你们还不知道鸭子是怎么样下水游泳的吧!鸭子只要啪啪翅膀脚一蹬,扑,扑,扑,就一下子飞进了水里。在这群鸭子旁边,住着一群被围起来的母鸡,你一定会问:“公鸡到那里去了呀?”别着急把你的目光移到右边的笼子里,哦,公鸡被关在笼子里呀,在公鸡旁边还有三只鸽子呢!因为在一起生活了很久了所以感情也很好。但你千万要小心脚下,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踩到一陀鸭便便的。不过不踩到鸭便便还不算幸运,要是你能看到它下蛋才叫幸运呢!哎!可惜我没看到鸭或鸡下蛋。

  在大门前有一个小池塘。池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面上倒映着池边的一草一木,水中的倒影跟池岸上的植物连在一起,美极了!

  这里不光有牧场和池塘还有农场呢!农场里种了葱、番薯、麻菜、卷心菜……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7)

——蓬莱仙洞导游词优选【五】篇

  蓬莱仙洞内钟乳累累,绚丽多彩;仙洞胜景,神奇幽幻。尤以巨幅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四绝”著称。

  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该洞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等,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

  历史文化

  蓬莱仙洞,坐落于石台县仁里镇杜村境内,距县城9公里。该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王母瑶池”是全洞的最佳景点,只见粉红色的钟乳石上端坐着一位体态丰腴的女子,她薄施粉黛,身着金缕玉衣,娥眉轻舒,面如满月,宛如刚刚出浴的王母娘娘。“娘娘”身边摆着一幅罩着纱巾的铜镜,身后是笼着白纱的玉床,线条柔和,洁白透明,酷似天宫中的罗纱帐;身旁月牙形的池内,一群仙女正在嬉水沐浴,风姿绰约,栩栩如生。这一由白色透明碳酸钙结晶组成的奇景,因造形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纯净,为国内其他溶洞所不及,与洞内的立体国画“山水浮雕”和如银似玉的“天丝”一起被称为“蓬莱三绝”。

  蓬莱仙洞内钟乳累累,绚丽多彩;仙洞胜景,神奇幽幻。尤以巨幅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四绝”著称。

  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该洞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等,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

  历史文化

  蓬莱仙洞,坐落于石台县仁里镇杜村境内,距县城9公里。该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王母瑶池”是全洞的最佳景点,只见粉红色的钟乳石上端坐着一位体态丰腴的女子,她薄施粉黛,身着金缕玉衣,娥眉轻舒,面如满月,宛如刚刚出浴的王母娘娘。“娘娘”身边摆着一幅罩着纱巾的铜镜,身后是笼着白纱的玉床,线条柔和,洁白透明,酷似天宫中的罗纱帐;身旁月牙形的池内,一群仙女正在嬉水沐浴,风姿绰约,栩栩如生。这一由白色透明碳酸钙结晶组成的奇景,因造形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纯净,为国内其他溶洞所不及,与洞内的立体国画“山水浮雕”和如银似玉的“天丝”一起被称为“蓬莱三绝”。

  蓬莱仙洞内钟乳累累,绚丽多彩;仙洞胜景,神奇幽幻。尤以巨幅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四绝”著称。

  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该洞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等,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

  历史文化

  蓬莱仙洞,坐落于石台县仁里镇杜村境内,距县城9公里。该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王母瑶池”是全洞的最佳景点,只见粉红色的钟乳石上端坐着一位体态丰腴的女子,她薄施粉黛,身着金缕玉衣,娥眉轻舒,面如满月,宛如刚刚出浴的王母娘娘。“娘娘”身边摆着一幅罩着纱巾的铜镜,身后是笼着白纱的玉床,线条柔和,洁白透明,酷似天宫中的罗纱帐;身旁月牙形的池内,一群仙女正在嬉水沐浴,风姿绰约,栩栩如生。这一由白色透明碳酸钙结晶组成的奇景,因造形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纯净,为国内其他溶洞所不及,与洞内的立体国画“山水浮雕”和如银似玉的“天丝”一起被称为“蓬莱三绝”。

  蓬莱仙洞,又称罗汉洞,旧名沈家洞,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溶洞。其位于石台县城东9公里,距九华山164公里。洞全长3000多米,总面积达两万多*方米,呈立交结构,分天洞、中洞、地洞、下河四层,内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蟾宫、银长廊、瑶池、南海和送客厅等景点。

  洞内景观奇特,洞外山青水秀,内外景致交融,确实令人陶醉。蓬莱仙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大约4.5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内部运动,海水下降,陆地崛起,溶蚀成现在的洞体和千姿百态的钟乳石。

  据初步考证,洞体的形成距今已有9000多万年的历史。地洞中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有三条地下河。还有南海、东海龙宫、迎客厅、送客厅等景区。其中,以巨幅自然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海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等罩主为绝。洞中石壁上,有明代以来的题咏石刻多处。蓬莱仙洞内钟乳累累,绚丽多彩;仙洞胜景,神奇幽幻。尤以巨幅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四绝”著称。

  石台的蓬莱仙洞坐落于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距县城9公里。该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

  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距县城9公里。该洞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婵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厅等10多个景点,精彩纷呈。地洞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淙淙不绝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钟乳“落地金钟”宏伟壮观;中洞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绮丽,曲折幽深,景观奇异。

  蓬莱仙洞,又称罗汉洞,旧名沈家洞,位于石台县贡溪乡杉山下,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溶洞。其位于石台县城东9公里,该地为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的故乡。洞全长3000多米,总面积达两万多*方米,呈立交结构,分天洞、中洞、地洞、下河四层,内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蟾宫、银长廊、瑶池、南海和送客厅等景点。洞内景观奇特,洞外山青水秀,内外景致交融,确实令人陶醉。蓬莱仙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大约4。5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内部运动,海水下降,陆地崛起,溶蚀成现在的洞体和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据初步考证,洞体的形成距今已有9000多万年的历史。地洞中有形态各异的巨石,有三条地下河。还有南海、东海龙宫、迎客厅、送客厅等景区。其中,以巨幅自然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海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等罩主为绝。洞中石壁上,有明代以来的'题咏石刻多处。

  距九华山164公里。蓬莱仙洞内钟乳累累,绚丽多彩;仙洞胜景,神奇幽幻。尤以巨幅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层层叠叠的千佛山、洁白晶莹的天丝“四绝”著称。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8)

——蓬莱阁的导游词汇总5篇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啊!欢迎来到具有“人间仙境”美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希望大家玩的开心愉快。

  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内,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文化和大好山河,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后来,从蓬莱又传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蓬莱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上;整个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而成。因为蓬莱阁的景色十分壮观而又美丽,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统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于2006年12月24日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大家请看“人间仙境”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仙境”四个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

  接下来看到的是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中间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这儿是神秘的八仙殿,当年八位神仙: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再看白云宫,相传白云宫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当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的门,就算回到了凡间。

  蓬莱是个有灵气的'地方。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玩耍了,但是不能破坏风景,不可乱涂乱写乱画,注意安全,要小心哦。祝大家玩得愉快。

  烟台蓬莱阁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蓬莱阁。提起蓬莱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楼。海市,本是一种大气光学折射、反射现象。但在古代,人们无法解释其成因,便生出许多奇妙的幻想和美丽的传说。据说秦始皇东巡来到蓬莱,见到海市,误认为那时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于是派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访长生不老药。以后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临眺望过神山。汉武帝多次寻求蓬莱仙境不得,只好将丹崖山叫做蓬莱,聊以自 -慰。这也是蓬莱名称的由来。当然,海市的神秘、朦胧、飘渺,也确如仙境一般。历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异常神奇。同时八仙过海的传说也为它抹上一层仙气。传说八仙去给王母娘娘拜寿途中,在蓬莱阁上喝醉了酒,为显示自己的本领,相约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铁拐李乘葫芦,汉钟离坐扇子,张果老坐纸驴,吕洞宾踏宝剑,曹国舅站云板,韩湘子乘洞箫,何仙姑坐荷花,蓝采和则坐在花篮中,飘洋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山脚下,还有八仙出海时留下的脚樱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传,使蓬莱阁“人间仙境”的美名到处流传。古往今来,蓬莱仙境引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们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莱阁建筑面积为32800*方米,分布在丹崖山上。阁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当时的郡守朱处约看到这里山势雄伟,风光秀丽,便修建高阁以供游览。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了。明万历17年(15***),山东巡抚李戴又在附*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统称为蓬莱阁。清朝嘉庆24年(1819年),再一次扩建,形成现有规模。**后,经过多次修缮,古老的建筑既保持了原有的风韵又焕发了盎然生机。整个建筑以高阁为主,从山巅到山脚分中东西三个院落,上中下三个层次,依山构成。主要有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弥陀寺等六组建筑组成。100多间楼阁殿宇,参差错落。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后宫,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当地人称她“妈祖”,因而天后宫又叫妈祖庙。林默生于北宋 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终身未嫁。她经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极受渔民爱戴。她自幼喜欢佛法,并得高人指点,据说极通灵性。有关她的传说很多,说她出生之日,屋内红光满堂,香气四溢,而且到满月都未有哭声,所以起名为默。她16岁时村中闹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发现病死的老鼠。更为神奇的是说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鱼,而她在家中织布时突然神情大变,似昏睡过去。醒来后告诉她母亲说父兄在海上遇险,哥哥已死,父亲无恙。果然不久其父归来,说海难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脱险。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体。在她27岁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乐齐鸣,彩云飞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说她能降魔伏妖,破敌免灾,并能在海上狂风中为渔船指引方向,法力无边,请皇帝对她进行加封。在这种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庙宇越来越多,使之成为海上渔民的保护神。历代君王为了巩固海防,对她的封号也步步升级,直封到天后。

  蓬莱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庙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边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龙王,这是十分少见的。究其原因,据说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龙王,但因为他们长的丑陋,又喜怒无常,渔人都不喜欢他们。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丽,在海上遇到大风,危难之中救他们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龙王,因而回朝时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为“顺济夫人”,慢慢取代了龙王的地位。后来随历代加封,女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四海龙王都要听她调遣,在民间还有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间八仙的传说中龙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现的,于是四海龙王在蓬莱便成了站官的。现在,渔民对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宫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高阁就是蓬莱阁了。它高踞丹崖山顶,丹崖山虽不高,但面临大海,海阔烘托出山的气势,使蓬莱阁气势恢宏。其他建筑围绕着它,又成众星捧月之势,使它分外壮观。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全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阁楼建筑,有鲜明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特色。正厅高悬一块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雄浑大字,笔力遒劲,阁上原有“九万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风”楹联,道尽高阁的气势。阁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凭栏远眺,时有海雾飘来,使人有腾云驾雾,超凡出世的感觉。这便是蓬莱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阁凌空”。《老残游记》第一回中就生动描写了这一景观:“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边看城中人家,烟雨万户;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万里。”阁底有十六根大红楹柱环列,显得气势非凡。阁内设置精致,布满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东西两壁悬挂着***和***元帅的题诗,阁后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环海境清”大型题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贵,更为古阁增添了光彩。

  蓬莱阁后有一避风亭,它比蓬莱阁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严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学,既烘托了主阁,又别有情趣。避风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凭室外狂风大作,亭内门户大开,却静谧无风。在亭内擦一根火柴,火焰会纹丝不动。这时你如取一张纸条,在护墙外侧一撒手,纸条会盘旋而上,越亭而过,不能不令人叫绝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我是本次为你服务的导游员。

  蓬莱阁位于烟台的蓬莱市内。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的山海风光,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和《封禅书》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派出探险家出海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等。据史料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山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为蓬莱*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了。

  现在的蓬莱阁景区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是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地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89万*方公里。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24日蓬莱阁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好了,说着我们已经到了蓬莱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蓬莱阁的正门前,大家请看“人间蓬莱”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心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来看到的是弥陀寺,始建于唐代,这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座佛教寺庙。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的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面是大势至菩萨。

  大家现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额“丹崖仙境”四个字是***提写的。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过了显灵门我们往西走,就到了龙王宫。龙王宫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走进龙王宫的正殿,中间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东边站立的分别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电母。西边的分别是赶鱼郎、顺风耳、风神和雨神。

  继续前行,我们已经走进了天后宫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有一个字,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对,“寿”字,只不过这个寿字和普通的寿字不同,它是由我国五代老祖陈抟所书的,它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分别是“富”、“弗”、“林”组成了一个“寿”字,意思是告诉我们:要想富,要想长寿,就一定要多种树。

  再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一带被称为“妈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据说她刚刚被生下来的时候不会哭,所以她父母便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聪明,五岁时就会诵经,十二岁时对海事感应非常灵验,于是她就在海边经常帮助渔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难,不幸的是她二十八岁那一年在海上遇难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海边建起了供奉她的庙宇。据说她非常的灵验,有求必应,所以这里是整个蓬莱阁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继续前行,在我们左手边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冯玉祥先生写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字呢?据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占我国,蒋某某不但不主张抗日,而且还挑起内战,冯玉祥被蒋某某挟制,不能参加抗日,情绪非常低落。中另外一个爱国将领李烈钧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请冯玉祥到蓬莱游玩,共商抗日之计,当时李烈钧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联是: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让冯玉祥出一个横批,于是冯玉祥就提笔写下了“碧海丹心”这四个字,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四个字刻在了这里。

  大家再往这边看,这就是主体建筑“蓬莱阁”了,它与我国的岳阳楼、黄鹤楼以及滕王阁 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楼。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莱阁”三个字是由清代的书法家铁保所书。现在一楼是一些蓬莱的风景图片展览,二楼留有八仙醉酒的蜡像。

  穿过蓬莱阁,来到后面。

  避风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严泰修建。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璧合,堪成称三绝。另外还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属十分珍贵之墨宝。不过我要说的神奇迷离之处并不在此,而是避风亭的建筑高踞山巅,面临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样的风,你在亭内点燃一支蜡烛,火苗也会纹丝不动。朋友,你不觉得这很神秘吗?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这其中的奥秘吧,避风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墙,城墙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当北风吹到弧形墙壁时,便形成了一股强烈气流,急剧上升。飞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内便无风可入。再加上亭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墙壁,只有北面留有门窗,空气不能对流。因此,尽管海风呼啸,门窗洞开,亭内却风丝不动,烛光不惊。

  继续往东走来到的是卧碑亭。它是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说神仙仙境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有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继续前行我们便来到了苏公祠,苏公祠是了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广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这个叫做宾日楼,又称望日楼,登楼远望,视野开阔,使观日出的好地方。当年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背景,该片开头的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旁边的就是蓬莱阁标志性建筑普照楼,我们从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过去是指示航标的灯塔。

  我们站在这儿看一下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是我国古代第一港,东方的门户。汉代以来就被列为军事重镇。宋庆历二年,当时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这座寨城就叫“刀鱼寨”。明洪武九年,明朝**为了防止倭寇的侵袭,就在刀鱼寨的基础上修建了码头,形成了今日水城雏形。水城有两个门,北门叫水门,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门叫振阳门,与陆路相通。这也是戚继光操练水师的地方。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是吕祖殿,吕祖就是吕洞宾,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们分别是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蓬莱阁的最后一个景点——白云宫。相传呢白云宫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好了,以上就是蓬莱阁主要的景点了,大家现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钟后,我们在此集合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啊!欢迎来到具有“人间仙境”美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希望大家玩的开心愉快。

  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内,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文化和大好山河,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后来,从蓬莱又传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蓬莱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上;整个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而成。因为蓬莱阁的景色十分壮观而又美丽,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统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于2006年12月24日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大家请看“人间仙境”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仙境”四个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

  接下来看到的是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中间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这儿是神秘的八仙殿,当年八位神仙: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再看白云宫,相传白云宫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当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的门,就算回到了凡间。

  蓬莱是个有灵气的地方。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玩耍了,但是不能破坏风景,不可乱涂乱写乱画,注意安全,要小心哦。祝大家玩得愉快。

  各位朋友,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八仙过海旅游景区游览观光,我是导游员__,我很荣幸为各位导游,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各位请看,迎面这座牌坊上的“八仙过海口”五个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做登州太守时所题八仙过海口顾名思义就是八仙过海之地,大家现在就已经到了八仙过海的地方。

  (带领大家走过牌坊后)

  大家请回头看,牌坊上的“人间仙境”四个大字是苏轼(苏东坡)同期所题,这片海面上经常出现海市蜃楼,景象十分神奇,所以蓬莱自古以来有人间仙境的美誉。

  (带领游客向前走至距桥南端三分之一处)

  八仙过海景区就象一只宝葫芦横卧在海上,传说当年八仙在此各凭宝器过海时,铁拐李将宝葫芦向大海一抛,乘此宝器过海以展神威,后来这个地方就化成了形状象宝葫芦的仙岛。


蓬莱阁导游词 (菁华6篇)(扩展9)

——晴川阁导游词(精选五篇)

  晴川阁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晴川阁坐落在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晴川阁整个占地约一万*方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

  晴川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禹稷行宫(禹王宫),本名大禹庙,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修建,1984年按“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

  修缮一新的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脊吻、坐兽等。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晴川阁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晴川阁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晴川阁坐落在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晴川阁整个占地约一万*方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

  晴川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禹稷行宫(禹王宫),本名大禹庙,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修建,1984年按“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

  修缮一新的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脊吻、坐兽等。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晴川阁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的是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获批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着“三楚胜境”之称的晴川阁风景区。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相得益彰,蔚为壮观。

  晴川阁风景区由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包括主楼、禹稷行宫和铁门关。

  晴川阁主楼,又称晴川楼。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维修,其间遭受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天国运动中,太*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晴川阁的历史悠久,这里的视野极好,楼台的造型也好,无愧于“楚国晴川第一楼”的冠誉。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重,虽未全毁,但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到了1934年,一场大飓风吹塌了晴川阁。1983年,武汉市**在重修黄鹤楼的同时,依照清光绪年间的样式修复了晴川阁。阁名是由当时的中国佛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居士所书。从此,晴川阁与黄鹤楼再次雄踞大江南北,楼阁对峙,交相辉映,成为江城一大旅游胜景,有“三楚胜境,千古巨观”之美誉。请大家与我一起去登阁远眺,真切的去体会一番临江而立,纵览晴川全景的独特感受吧。大家可以在此凭栏远眺,前后龟蛇之巅黄鹤楼、电视塔赫然在目。

  晴川阁现在名称:晴川阁;用途: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地址:汉阳晴川街;设计:武汉市建筑设计院;施工:云梦县第四建筑公司;结构:石木;层数:2层;建成时间:1864年。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功矶上,始建于明嘉年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所增建,取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晴川阁与武昌黄鹤楼隔江对峙,有"三楚胜景"之称。晴川阁与禹稷行宫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六七次,清同治三年汉阳郡守钟谦重建。

  1935年晴川阁被风吹倒,禹稷行宫幸存。1983年武汉市人民**组织修葺禹稷行宫后,重建晴川阁。晴川阁按原样重建,规制略有扩大,高台砌筑,二层石木传统结构,重檐歇山,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

  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禹稷行宫按"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修缮一新的禹稷行宫,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脊吻、坐兽等。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的是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三楚胜境”之称的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清顺治年间文人程封在其《登晴川阁》诗中写道:“凭栏高倚半江秋,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用“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晴川阁由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包括主楼、禹稷行宫和铁门关。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去领略一番这座历史上与黄鹤楼齐名的古建筑群的风采吧。

  晴川阁主楼,又称晴川楼。它始建于明代初年,为当时汉阳知府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维修,其间遭受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天国运动中,太*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重,虽未全毁,但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到了1934年,一场大飓风吹塌了晴川阁。1983年,武汉市**在重修黄鹤楼的同时,依照清光绪年间的样式修复了晴川阁。阁名是由中国佛协**、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从此,晴川阁与黄鹤楼再次雄踞大江南北,楼阁对峙,交相辉映,成为江城一大旅游胜景,有“三楚胜境,千古巨观”之美誉。请大家与我一起去登阁远眺,真切的去体会一番临江而立,纵览晴川全景的独特感受吧。大家可以在此凭栏远眺,前后龟蛇之巅黄鹤楼、电视塔赫然在目。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其他的景点,此时映入眼帘的是“荆楚雄风”碑,碑上的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荆南观察使李振义所书。“荆楚”是指古代楚国大地,“雄风”本意是指楚国人的那种英勇顽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在这里则主要是赞颂晴川阁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的磅礴气势。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连接龟山的古代城门就是铁门关。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它背倚龟山,俯控江浒,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下至*代的武昌辛亥革命,其间三国时期的争战最为激烈。据史料载,孙吴军为扼守龟山这一军事要地,依山傍水修筑这铁门关,北可防曹魏南下,西可挡蜀汉东进,其关雄峻险固,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孙权曾先后令陆涣、陆逊、诸葛谨领兵驻守,以抗魏、蜀。从三国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经历多次攻守激战,声名日噪,又被称为“虎豹关”。唐玄武德年间,汉阳建砖城,铁门关军事要隘的作用渐退,逐渐成为汉阳城对外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这一历史遗迹也成为人们游览的场所。铁门关在明代初期、中期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它的军事作用日渐削弱,但其文化、旅游、观赏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明代末年,铁门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清兵南攻,明王朝摇摇欲坠,而统治者又迷信风水,轻信凿断龙脉便可保江山。因明从“火”,清从“水”,水能克火,而龙则是水中精灵,要使大明朝不灭,须凿断龙脉。于是,他们在武昌蛇山南楼处开山凿洞,在汉阳龟山铁门关处毁关挖山,称之为“龟断颈,蛇断腰”。然而,此举并未保住大明江山,却使得一代名关铁门关毁于一旦,仅剩一段段土基墙座。清代,有人在铁门关的土基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相传,三国英雄人物关羽曾在龟山东麓长江边洗过他的赤兔宝马,故而将此地命名为洗马口。到民国初年,由于战乱,铁门关仅剩的遗迹连同庙宇等都一起成为废墟。 1990年铁门关开始复建,于1993年元月竣工。从此,一座气势巍峨、雄姿英发的铁门关又展现在江城人民面前。复建后的铁门关为三拱城门形制,与北京***城门内拱相比,此处的铁门关要高出一倍,它比南京挹江门之拱也要高出三分之一。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且比历代的铁门关都要宏伟壮观。关上有二层楼,一层厅内陈列有《三国演义》中人物塑像。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禹碑亭。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蜂,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此以后,禹碑闻名天下,被摹刻于全国各地的名山之中,大江之畔。晴川阁的禹碑就是清朝著名文人毛会建历尽千辛万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但晴川阁的原碑已毁,现在的这块是从西安碑林摹刻于此。历经了百转千回,才得以呈现于此。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