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1

  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那样让人喜欢,可现在各类不同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人不由叹息啊!从教多年来,我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失败,这就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所以目标培养很重要。

  2、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艺术,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在乎学生学*,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又如何快乐的学*;不仅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生是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会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厌学的现象应该是能够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新的学*需求,从而拓宽他们的广阔视野。视野大了,兴趣更广泛了,教师随即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中来,从而提高学*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失败,这就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所以目标培养很重要。

  2、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艺术,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在乎学生学*,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又如何快乐的学*;不仅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生是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会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厌学的现象应该是能够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新的学*需求,从而拓宽他们的广阔视野。视野大了,兴趣更广泛了,教师随即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中来,从而提高学*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3

  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都是被喜欢的,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问题,让人唏嘘!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几个原因:

  第一,自身的性格因素

  小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活泼、抑郁、冷静、偏执等。,都有自己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引导不同的孩子,就会造成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药方。但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班级太大了,这种经典的教育方式很难或者不可能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去管理,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第二,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没有固定的父母监管等。,会使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惯,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正常群体的孩子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第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儿童。但在我们的教育机制中,学生成绩的接力棒很难换,老师更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和性格差异。可想而知,老师对学生的成绩是用简单的方法对待的,不同性格、不同学*情况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

  第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与同龄人相处最多,同龄人之间的攀比和威胁会在孩子心中造成压力。

  第五,社会因素

  至于社会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会让这些刚刚建立了辨别是非能力的小学生产生恐慌。他们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会迷茫,会焦虑,会模仿,会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失衡或者疾病。

  如何处理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我们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有: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的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设定自己的阶段目标,不仅会让孩子的生活和学*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带来动力,让他们学会克服困难,享受成功的快乐,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实现目标时也会有失败。这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困难的机会。所以,目标训练很重要。

  2、教师应该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教师,我们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学生的特点。因此,时代要求我们提高教育的艺术,21世纪我们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关心学生的学*,而且更注重学生如何学*,如何快乐地学*。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注意学生是否以合适的方式学到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厌学情绪才会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开动脑筋,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新的学*需求,开拓学生的广阔视野。视野更广,兴趣更广,老师马上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上,从而提高学*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更有效地学*。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4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5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20xx年10月5日——11月15日,我对我校店子二小四——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xx小学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级 30 30 100%

  五年级 30 30 100%

  六年级 30 30 100%

  总数 90 90 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学*上存在问题的 集中在:学*方法,学**惯、注意力不集中、马虎、自主性、厌学情绪等。根据统计,这一类学生达到41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占4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是社交障碍。在调查过程中,这类学生有2人,占2.2%。主要反映在不会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爱主动与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为主。缺乏自信也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类人群有5人,占5.5%,主要表现在胆子小,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发言,不敢与老师沟通。排在后面的是个性问题15人,考试焦虑15人,挫折适应问题7人,青春期教育问题8人,情绪问题12人,感觉无助的有2人,情感缺失和适应障碍各1人。总体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占全校的2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社会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班,加重了学生的学*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的目的。

  五、解决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学校层面,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生活中。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1)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1

  一、调查目的

  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除了具有很多共性外,还有某些特点,例如:职业教育是集文化提高、职业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形式;学生绝大多数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心理上、身体上尚不成熟,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完成学业后面临直接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

  所有的这些特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没有普通高中学生们的升学压力,但他们也比同龄人更早地面临着社会的挑战与考验。特殊的学*、特定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会使得他们在观念上、心理上产生了一些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的新变化和新矛盾,给职教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掌握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使职业教育工作者做到有的放矢,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

  2、访谈法。

  三、调查时间

  20××年3月7日至20××年5月12日,共计67天。

  四、调查地点

  阳信县职业中专。

  五、调查对象

  对阳信县职业中专的全体学生(190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824份,回收820份,有效问卷800份(问卷附后)。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五种心态:

  1、既有升学的愿望,又有升学、求职两落空的担心。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始从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招取考生以来,许多一度对高考失去信心的学生,又萌生出升学的念头。有40%的学生选择职业中专的目的希望继续升学,但又担心自己成绩差考不上大学;少数学生自信经过本人努力升学有望,却又顾虑家穷无力负担日后的读书费用;一部分学生同时还担心因准备升学而失去较好的求职机会,因而显得有些忧心忡忡。57.6%的学生最大的困惑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毕业后找工作信心不足,认为自身素质差,社会轻视职业学校毕业生,难以战胜他人的竞争。毕业班的学生在此方面的心理负担尤其严重,他们希望社会和学校多提供一些就业信息,老师多进行求职指导,以便出校门后尽早找到一份工作。

  2、有较高的理想和追求,但大多缺乏振奋精神。

  有*一半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努力工作,在某一行业出类拔萃,为社会创造财富,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虽然他们比高中生缺少深造的机会,但同样渴望成才,期望将来能够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他们却怕吃苦,怕困难,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52%的学生对未来工作要求过高,如环境舒适、报酬高、自在等,有点不切实际;有部分学生甚至存在非现实的奢望和幻想,梦想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便可“住洋楼、坐名车”。 3、自我意识充分发展与社会适应性差相矛盾。

  职业学校学生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能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渴望早日独立,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建设,然而,面对着即将进入的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世界,他们却常觉茫然和无所适从,独立处理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比较低。有一部分学生为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不安;许多学生渴望异性的友情,却又不知道如何沟通和交流,女生尤甚。正如某位女同学所说:“我最怕离别和适应新环境,每想到要离开好友和同学,走到另一个新地方,我就忧伤烦闷。”他们渴望老师家长多传授一些为人处世的知识和技巧,教会他们学会与别人打交道,帮助他们适应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建立挑战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4、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与学生本人实际水*有差距,从而造成心理的自卑及困扰。

  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是因中考竞争失败而进入职校就读的。由于原有知识基础薄弱和学*能力差,在职业学校学*中,他们面对专业化的理论和技能更觉有心无力、困难重重,从而感到前途渺茫。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读书有自卑感,有负父母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而某些教师对学生的嘲讽轻视更是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加重了自卑感。此外,也有些学生自言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纯属屈从于家长意见,读书索然无味,厌学甚至常常逃学。所有的职业学校学生均呼吁老师多些爱心,家长多一点跟自己的沟通和交流。

  5、思想活跃,但明辨是非能力较差。

  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压力小,课程也较轻松,课外活动时间相对普通高中生宽俗,自由活动的空间相对较宽阔,故而接收的社会信息比一般普通高中生多,获得的知识更加纷繁复杂,思想更加活跃,但由于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缺乏对社会信息的辨析能力,以致优劣兼收,容易受到错误观念思潮的影响,甚至思想混乱,导致行为出轨。例如,在艺术品位上,60%的职业学校学生倾向于欣赏港台流行歌曲,崇拜歌星影星,女生最爱看港台言情小说,男生则沉迷于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11%的职业学校学生沉湎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

  七、思考与对策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现有的特殊心理,我建议有关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谆谆善诱,以获得最佳教育效果。

  1、爱字当头,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自信自强的心态。

  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如果他们长期被自卑困扰,就会逐步丧失自信心和进取心,而动摇成才信念,阻碍其人生奋斗;而且,背上自卑包袱的学生更易用灰色眼光看待人生,从而悲观失望,甚至走上逃学、弃学、绝望轻生之路。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满怀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轻易挖苦、讽刺和批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之不足,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承认差别,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是有所作为的,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自强不息。另一方面,教师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在学*中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方法,侧重专业的技术性和使用性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发展学科才能。

  2、强化竞争意识,开展就业指导。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充满竞争。职业学校学生要在社会中站住脚,就必须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学校在新生入学伊始,就要强化他们的竞争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勇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同时,教会学生竞争的方法,学会战胜他人,学会排除竞争中的困难,敢于承担竞争的压力,树立敢为天下先、勇夺桂冠的决心,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竞争心理基础。具体可在班级工作中,组织一些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竞赛、劳动竞赛、球类竞赛、棋类竞赛或模拟市场竞争等对学生进行训练。此外,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求职指导。学校和教师要热情主动地做好学生的参谋,寻找和提供多种职业信息,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支持和便利。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意愿和职业能力倾向,扬长避短,有目的地择业,特别是多传授一些求职技巧方面的知识。例如,进入工作单位前要进行调查研究,警惕上当受骗;学*职业道德和有关法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实*时要注意自身形象和自我推荐艺术等等,使学生形成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3、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防微杜渐。

  由于明辨是非水*低、自制能力较差,*年来职校学生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应随时注意他们的行为变化,及时防微杜渐,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建立以学校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多渠道、多功能教育和防护网络。首先,学校要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德育活动和法制教育落到实处,通过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分辨***和假恶丑,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建立家校教育网络,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生活状况,客观地对待子女的学*和思想问题,联手形成育人合力,减少学生违纪违法的诱因,做到防患于未然。还有,学校要密切联手街道、派出所、公检法、共青团、教育等社会部门,积极创设社会全方位的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问、出门有人管、人人齐关心的一条龙教育防范网络。

  4、重视学生心理卫生保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比普通中学生更为频繁,人际关系不和谐,易受挫、焦虑、自卑、环境适应性不良、攻击性行为、青春期性意识的困惑等表现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和妨碍其学业和生活,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职业学校应科学地组织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途径,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信箱,与得“心病”的学生磋商,交换意见,以提高其现有认识水*、思想修养水*,提高其容忍能力,逐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烦恼。要教会他们有关的心理知识,使其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从根本上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往问题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3

  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那样让人喜欢,可现在各类不同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人不由叹息啊!从教多年来,我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失败,这就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所以目标培养很重要。

  2、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艺术,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在乎学生学*,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又如何快乐的学*;不仅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生是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会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厌学的现象应该是能够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新的学*需求,从而拓宽他们的广阔视野。视野大了,兴趣更广泛了,教师随即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中来,从而提高学*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4

  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

  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

  张聪沛最*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

  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

  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

  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5

  我们对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

  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6

  调查步骤:

  1、 向全体初二学生发放《当代中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

  2、 根据调查的情况仔细分析,找出造成当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3、 通过和一些典型的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心理压力的症因所在,进行疏通,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压力过大的困惑。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压力,6%的学生不确定。事实上,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学生多用好烦、太沉重、好辛苦、非常郁闷等字眼来形容心理压力,这表明学生的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了。

  2、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人际关系及环境方面。

  首先,学*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试;成绩排名;学*方法。

  (1)当谈到考试时,67%的学生的反应是:紧张、害怕、厌烦、讨厌、想逃避等消极情绪,1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常心。考试时适当的紧张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过于紧张或害怕等情绪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在考试中发挥正常的水*,树立自信心。

  (2)考试结束后,70%的学生认为最关心的是成绩,65%的学生认为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绩排名。成绩是学*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却畏惧成绩排名。成绩排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沉重的心理压力。

  (3)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方法,学生感到苦恼、无助,带来心理压力。

  其次,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父母*时对孩子过问很少,一旦出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对待;父母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以家长权威压服孩子;父母爱将孩子与他人比较……41%的学生认为这些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继而带来心理压力,59%的学生则认为与父母的关系是和谐的。

  (2)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30%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为此深感烦恼。

  (3)相对而言,82%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为和谐,而老师的批评、老师不公*对待、评价不当或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则容易在师生关系上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再次,环境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

  5、我们应该利用学生这股热情引导他们成为未来时代的先驱!然而,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暴力和**网络等不良影响的抵制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显刻不容缓。网络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开办心理网站,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诚然,必要的压力是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为全面发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须承担的压力。但是,当前中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许多是不应该背负的, "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7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xx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xx县*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所,随机选取每个学校每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95.0。

  2、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3、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的初步结果

  1、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均分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焦虑得分最高(M=8.02),处在异常焦虑水*(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焦虑(57.8,384人)、身体症状(22.3,148人)、过敏倾向(19.4,130)、自责倾向(17.5,116人)、对人焦虑(9.5,61人)、恐怖倾向(6.5,43人)、冲动倾向(4.4,29人)、孤独倾向(2.3,15人)。

  表1664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

  学*对人孤独自责过敏身体恐怖冲动总焦虑

  焦虑焦虑倾向倾向倾向症状倾向倾向倾向

  *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

  标准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

  检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

  在被调查的664名学生中,41.41的学生(275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56.93,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11人,占被测学生数的1.66,处于高焦虑水*,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订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要重点辅导。

  2、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余六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个说明女生的总体焦虑程度要高于男生。

  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值

  MSDMSD

  学*焦虑7.422.998.552.61-5.1670.000

  对人焦虑4.292.194.971.99-4.1890.000

  孤独倾向2.782.142.741.990.2810.779

  自责倾向4.992.115.732.17-4.4320.000

  过敏倾向5.342.195.872.09-3.1750.002

  身体症状4.953.045.682.55-3.3800.001

  恐怖倾向2.802.463.812.53-5.2260.000

  冲动倾向3.082.323.372.14-1.6680.096

  总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值表示显著性,如果值小于0.05,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

  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具体比较可见表3

  表3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值

  MSDMSD

  学*焦虑8.432.777.492.874.2650.000

  对人焦虑4.972.144.251.204.3850.000

  孤独倾向2.832.112.661.991.0680.28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702.075.522.561.0160.310

  身体症状5.522.885.112.701.8500.065

  恐怖倾向3.512.563.122.511.9680.049

  冲动倾向3.352.293.082.141.5270.127

  总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时,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学*焦虑方面,初三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学生;在对人焦虑方面高一、高二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初三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初一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三学生要高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量表上,初三的学生要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初一学生要高于高一学生。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初三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多发期。

  4、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4不同学校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职(n=136)三中(n=121)云中(n=150)

  MDMSDMSDMSDMSD

  学*焦虑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

  对人焦虑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

  孤独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

  自责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

  过敏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

  身体症状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

  恐怖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

  冲动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

  总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对数据的统计后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可见表4。

  对五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五个学校在学*焦虑(F=4.98,<0.01=、对人焦虑(F=6.98,<0.001=、自责倾向(F=7.94,<0.001=、恐怖倾向(F=3.65,<0.01=以及总量表(F=4.72,<0.01=上存在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学*焦虑上,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学生,而职高的学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职高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恐怖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的学生;而在总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学生的问卷(占了所有被调查学生的8),并对畲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可见表5。

  表3不同民族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汉族(n=611)畲族(n=53)T值值

  MSDMSD

  学*焦虑8.002.648.252.64-0.5900.556

  对人焦虑4.662.124.682.03-0.0780.938

  孤独倾向2.782.092.551.670.7800.436

  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过敏倾向5.602.155.922.13-1.0670.286

  身体症状5.352.825.302.770.1120.911

  恐怖倾向3.402.572.622.072.1430.032

  冲动倾向3.222.183.422.71-0.6240.533

  总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

  从上表可以得知,汉族学生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方面存在差距,汉族学生在该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畲族的学生。这说明汉族学生对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惧感要强于畲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畲族学生的样本不足所引起的无差异的假象,这个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调查结果分析

  1、xx县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41处于低焦虑水*,而有56.93处于中等焦虑水*,而有1.66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xx县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很深刻。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初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

  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4、不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总体上,云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其他几个学校较好。这个可能是因为xx中学和其他几个学校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调查的汉族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上存在差异,汉族学生要高于畲族学生。这个可能是由于当前的家长给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恐怖倾向的产生大多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直接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社会环境。就学校因素来说,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的标准,只顾考试课程而随意增加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试科目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数教师自身人格偏异及不健康的教学行为,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就家庭因素来说,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或者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观地给孩子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或者把孩子奉为“上帝”,使孩子拥有无限的权利。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就社会来说,功利主义的主导性倾向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因素,使青少年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们要面临升学、就业、交友、休闲等各种生活压力,特别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发展的性心理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协调。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在冲动、自责、过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对学*、对考试的一种焦虑反应,中学生的学*负担和困扰,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生活、学*、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中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上海等地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初二年级是性教育的关键期,从这是开始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有计划的延伸到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阶段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8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9

  我们对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

  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10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实*的一所镇中学的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紧张而又快乐的实*生活结束了,这次实*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村镇高中,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22个班。该校在兴宁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四,但*年来生源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附*的济*中学增设了高中。由于经济的影响,梅州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差,设备落后,教室没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 我自己在实*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

  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 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 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课文。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语文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

  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 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粤教版的新教材的内容难以体会。我觉得教材较多地针对大城市的学生,与发达城市的学生的经历比较接*,山区学生的体会较少,难以把握个中情感。

  该校放学时间为4点20分,由于较早,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事事。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时课间课后厚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2)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1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

  一、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

  二、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

  三、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

  四、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一、交际困难因素:通过调查显示,交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大学比高中的人际范围更广,大学校需要交往的范围也更广,有些想试着跟别人交往,却交往失败,导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语,有些是因为从小的教育导致其自私,在集体环境中充分暴露,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状况;

  二、依赖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实中交际出现问题于是在网络中寻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影响人正常的认知,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三、角色转换适应不来:有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边的同学换了,学*的环境换了,学*的模式也换了,无法去适应,进而导致成绩与预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抑郁;

  四、学*和生活的压力:大学学*没有高中的高强度,但是自我学*能力要很强,有的学生学*方法不当,或者各类考证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五、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

  六、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

  三、解决建议

  一、学*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自学、讲座等途径,学*并掌握好心理知识,有益于大学生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丰富业余生活:加入感兴趣的校园业余社团,丰富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

  三、学会自我调节:合理使用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合理宣泄、目标取代等办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四、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大学生只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好的处理现在和将来的各种问题,这样,社会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

  [摘要]: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贫富差距拉大,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增多。在“高校贫困生”群体中,他们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因此,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贫困生在缺乏基本的学*、生活条件和身心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学业上感到困难和吃力,他们或者因四处奔波打工学*时间不能保障,或者因身心压力和生活困顿而不能集中精神学*,由此学业受损而影响其长远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不可轻视的问题,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及其人格发展,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一、调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意义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通过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使他们理性地对待贫穷,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确看待贫富和义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提高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辅导和行为指导等步骤,分析学生无助、困惑、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顺利地完成大学学*生活,让贫困大学生懂得只有摆正心态,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自我完善,才能报效祖国,才能最终彻底摆脱贫困的道理,所以,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为此,我调查了长春市奋进乡兴华村、太*村、隆西村、隆北村、一间村。访问了18―25岁的相对贫困的大学生120名。

  二、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其分析

  (1)自卑心理

  表现为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与那些衣食无忧、大把花钱的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贫困生的贫困虽然并非其个人造成的,但是贫困却常常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学*、生活与就业,有些同学大部分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学*时间不够充足,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也相对较少,导致学*成绩不理想,综合水*弱。此外,由于在中学时代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训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直接导致贫困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自惭形秽、自我封闭、不相信自己。

  (2)焦虑心理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由于深知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父母的艰辛,知道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贫困生虽然身在学校,却始终惦记在远方的家庭,总为家里担心。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面对未来,他们经常考虑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忧虑、彷徨随之而来。他们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来改变贫困的生活,为家里减轻负担,然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读书的成本和就业的预期收入产生很大矛盾,因此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诸如此类问题,使他们容易产生对个人的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持续的焦虑心理,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甚至产生对未来的恐惧感。

  (3)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挑战困难与憧憬未来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线。在大学学*生活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现状,他们既有想进一步学*深造的考虑,又有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担忧。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再加上在*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大学生各种社会关系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客观上会造成各种的不*等,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并不是太好,然而毕业之后却能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不错的工作,容易使他们产生“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三、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学*和生活,甚至有些学生不堪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最终走上自杀之路,为了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健康快乐的过好大学生活,本人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措施,具体如下:

  1.家庭方面

  贫困大学生家庭中,家长尽量不要给贫困生过高的期望,这样会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双方要多理解宽容,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幸福不但是靠钱累积起来的,没钱但是相互支持理解同样可以幸福。

  贫困生应该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就学和就业。贫困大学生上学期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增加资本,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不是像部分大学生那样昏昏度日。

  2.学校方面

  学生工作既是服务学生也是教育学生,是促进学生成材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学生工作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学生成材教育联系起来,也必须和学生的家庭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学生工作应该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原因在于,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是和广大同学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问题的了解是最直接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未有实质性进步,这是所有做学生工作的同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大多不是心理学专业或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毕业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缺乏专业知识,甚至有的采取轻视的态度来对待。由此,我认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必须不断地学*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和修养,当好学生的先导和楷模,大胆创造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3

  摘要:*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多数苦读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学校门无疑是一件喜事。而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心态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大学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往往在各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活矛盾心理健康

  一、主题简介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活动日程

  1. 7月1-9日:准备阶段

  组员集中,分配任务,内部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谈论自己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看法,提出问题,制作调查问卷。

  校内调查:(1)口头询问,在宿舍、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作为初步参考资料。(2)问卷调查,在校园内随机派发问卷进行调查。

  校外调查:将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其他大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实地调查,分小组行动并且讨论调查情况。

  4. 8月24-25日:咨询阶段

  将通过调查总结出的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咨询相关的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信息汇总。

  5. 8月26-28日:总结汇报阶段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整理材料,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大学生活,我们也确实面临着学*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调查目的

  我们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向大家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大家提出一些适当有效的生活学*以及情感建议,帮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现在我们多姿多彩大学生活中的小阻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与信心。

  3.调查对象

  本校的同学和江苏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学生。

  4.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网络以及实地调查两个方面进行实施。

  5.数据分析或问题与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氛围和生活*惯上,大学的学*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较差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正面影响,学*的动力b.没影响c.有点影响,影响情绪d.负面影响,无心学*

  分析:有58%的同学认为压力是一种正面影响是他们学*的动力,这表明这些同学面对压力是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但并不严重,这样说明他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处理压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丧,10%的同学认为压力是负面影响,会导致他们无心学*,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4)当您出现学*效率底下的情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不会

  分析:调查表明有63%的同学认为偶尔会,20%的同学认为很少会,7%的同学认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地处理自己的学*问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10%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会觉得心烦气躁,他们需要加强锻炼。

  (5)您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学*?

  a.非常有利b.比较有利c.一般d.比较不利e.非常不利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没有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25%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32%的同学认为一般,而38%的同学认为比较不利,5%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氛围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图书馆或者自*室学*。

  (6)您是否对学校或者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d.没有e.未考虑过

  分析:调查发现15%的同学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50%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只有20%的同学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13%的同学从未不满,5%同学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7)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让你感到压力?

  a.经常会b.偶尔会c.根本不会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有12%的同学经常会有压力,说明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但出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友谊表示不满,有60%的同学偶尔会存在压力,这说明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学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说明他们在交际上都是很乐观,总体来说同学们的交际交友都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8)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知心朋友c.专业人士

  分析:据调查有42%的同学遇到困难会找家长,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的,缺乏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学认为找知心朋友更好,这类同学适应性比较强,自我生活能力比较强,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赞成b.不赞成c.有时好就可以谈了d.完全没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学赞成谈恋爱,他们觉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62%的同学认为有时好就可以谈了,这说明这部分同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来决定谈与不谈,而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学*,应该把学*放在首位,而且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谈恋爱需要花费,也会浪费学*的时间,影响学*。

  (10)您失恋后会伤心吗?

  a.不会b.会c.看情况d.无所谓或一点都不伤心

  分析:对大学生失恋问题,13%的同学不会,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一点不伤心,谈恋爱只是在找异性朋友,失恋也许是对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点,而42%的同学认为会伤心,毕竟双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一起还是很难过的,40%的同学认为要看情况。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心理素质方面,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无策、茫然,面对学*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不能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

  2.人际关系方面,冲动、不能*静地考虑问题是许多大学生的共同问题,缺乏沟通,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也是一部分同学的困难所在。

  3.情感方面,当面对学*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时,许多同学都会出现不良情绪,有些人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们,而有些人却会因此造**生的悲剧。同样在大学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恋爱问题中,有些同学可能无法面对失恋最终自我堕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

  1.客观原因

  1)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大学更加强调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像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跟随。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进入大学,宿舍成为主要的生活区,生活需要自理,对于那些没有寄宿经历和依赖父母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惯、语言、*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环境。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除了学*之外,还需要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学面对这些倍感压力。

  2.主观原因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考上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来,一方面大学里没有了中学里的学*压力,另一方面许多同学自认为中学里自己是个佼佼者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知大学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与失宠感。很多同学都觉得目前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因此产生了失落感,同时在大学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与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也不免觉得有些失宠。

  3)畏首畏尾。面对崭新的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很多同学此时却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6.解决方法

  (一)开展相关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

  校方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大家过去的错误观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走出心理阴影,沐浴阳光。

  (二)积极参加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快乐隐藏在生活中的许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需要相信:快乐是自己寻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快乐与快乐都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困难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失落时寻求朋友的安慰,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降低压力,促进良性竞争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满载梦想与希望的园地,大学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们不断积累,在这里我们不断成长,在这里我们不断感悟,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视一切困难,坚定自己的决心与信心,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为自己的未来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受益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这十天里的经历却是一分宝贵的财富。

  十天里锻炼的是我们的能力。在实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例如遇到有些同学的不配合,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等等,但是我们都认真耐心地去解决这些小困难。我们总是带着诚恳的微笑去与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进行交流,我们总是心*气和地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这十天我深刻地意识到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台,沟通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沟通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磨合的润滑剂。与朋友的沟通,与陌生人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面对不同的对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无论怎么样,真诚的心*静的态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钥匙。这十天我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力量,团队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学校体现在班级里,它还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考验。作为小组的小组长,我担负着使组员默契配合的重要责任,团队里既要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要发挥每一位组员的能力。

  十天里帮助我们树立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都是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对于*年来频繁发生的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我们也深有感触,自杀、伤害他人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的事,只因为同学们的一念之差而酿成了千年之恨。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调查,大家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以及自己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了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心灵对于自我生活学*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4

  一、主题: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问卷调查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衡性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

  (2)消费的主导性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娱乐方面的支出。学*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5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往问题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3)

——学生学*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学生学*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1

  我们对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

  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学生学*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

  我们对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

  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学生学*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学生学*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4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学生学*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5

  一、问题提出

  学*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迁移等。笔者于20xx年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研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研结果

  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5%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21%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或对学*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或对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有将*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2%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30%的学生还没有考虑。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几点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4)

——当代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菁华3篇)

  一、调查背景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大幅度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达到所需的物质,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满足子女们的要求;有些家长整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与生活,只能在经济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难免对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们产生刺激和误导作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批“出手大方”、满身名牌、追求享受攀比的小款爷、小公主。在热闹非凡的大超市里,孩子们大肆购物,家长在旁边忙不迭地付钱;在香气扑鼻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孩子们大啃鸡腿汉堡,家长们坐在一旁喝着矿泉水;在新潮的名牌运动休闲鞋帽商场里,孩子驻足不前,家长紧皱双眉;在富丽堂皇的饭店酒楼里,孩子过生日喝五吆六,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情景发人深省,又令人担忧……*期我们在扬州市区范围内,以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消费状况、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调查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时的消费*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调查对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数。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60%)。

  此外,花费在为孩子买衣服、外出吃饭和娱乐的支出分别占34%、8。5%和12。7%。调查中,72%以上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到西餐厅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带孩子吃西餐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在双休日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电影或外出游玩。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五)小学生的消费偏好特征明显

  当被问到“有了零用钱时最爱做的事是什么”,有60%以上的同学表示会进行储蓄,三分之一的同学会为自己添置图书或玩具,只有少数人会想买零食或者花钱出去玩。可见不少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财观念,也有自己的消费偏好。

  在购买文具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在对家长“开学初为孩子购买文具费用” 的调查中,花费50—150元的家长占64%,26%的家长会花费150元以上,只有17%的家长花费在50以内。在调查时我们发现, 一些小学生追求文具新、奇、特的外观,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花在了文具收集上,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相互攀比和高消费的现象。

  在同学过生日时,有62。5%以上的的同学会送一件自己或好朋友喜欢的物品作为礼物,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送书籍,有10%左右的同学会选择一顿美餐或零食。在过生日的形式上,60%以上的小学生都会邀请同学去肯德基等餐厅聚餐,有35%以上的同学会在生日这一天带蛋糕到班级庆祝,并向本班同学赠送学*用品或小礼物以作纪念,以送生日卡、唱生日歌等简单形式庆祝的'同学只有不到5%。

  (六)父母对子女的消费指导不容乐观

  在被调查48位对象中,对于压岁钱或零用钱有计划花费的有34人,其他16人从没有制订过计划,消费完全随意。在有关父母是否过问孩子零用钱的花费问题上,回答“经常过问”的家长占29。8%,偶尔过问的占44。7%,有25。5%的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如何花费从不过问。从家长那里我们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小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同学有的东西,他们也很想得到,而且一定要比同学的更好,父母亲对此无能为力,多半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认为,父母大多不愿子女受委屈,同时由于现代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们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很少过问的原因。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时的消费*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调查对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数。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60%)。

  此外,花费在为孩子买衣服、外出吃饭和娱乐的支出分别占34%、8.5%和12.7%。调查中,72%以上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到西餐厅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带孩子吃西餐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在双休日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电影或外出游玩。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一、调查背景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大幅度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达到所需的物质,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满足子女们的要求;有些家长整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与生活,只能在经济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难免对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们产生刺激和误导作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批出手大方、满身名牌、追求享受攀比的小款爷、小公主。在热闹非凡的大超市里,孩子们大肆购物,家长在旁边忙不迭地付钱;在香气扑鼻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孩子们大啃鸡腿汉堡,家长们坐在一旁喝着矿泉水;在新潮的名牌运动休闲鞋帽商场里,孩子驻足不前,家长紧皱双眉;在富丽堂皇的饭店酒楼里,孩子过生日喝五吆六,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情景发人深省,又令人担忧*期我们在扬州市区范围内,以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消费状况、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调查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时的消费*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60%)。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五)小学生的消费偏好特征明显

  当被问到有了零用钱时最爱做的事是什么,有60%以上的同学表示会进行储蓄,三分之一的同学会为自己添置图书或玩具,只有少数人会想买零食或者花钱出去玩。可见不少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财观念,也有自己的消费偏好。

  在同学过生日时,有62.5%以上的的同学会送一件自己或好朋友喜欢的物品作为礼物,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送书籍,有10%左右的同学会选择一顿美餐或零食。在过生日的形式上,60%以上的小学生都会邀请同学去肯德基等餐厅聚餐,有35%以上的同学会在生日这一天带蛋糕到班级庆祝,并向本班同学赠送学*用品或小礼物以作纪念,以送生日卡、唱生日歌等简单形式庆祝的同学只有不到5%。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5)

——小学生*视眼状况调查报告菁选

小学生*视眼状况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视眼状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视情况及引起*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视?

  a、是的 b、不是

  2、你是如何*视的?(不*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其它

  3、你*视多少度?

  a、100以下 b、500以下 c、更高

  二、调查分析:

  导致眼睛*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视大增的主因。

  1、看电视距离太*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不合理饮食

  9、看激光

  10、在车厢里看书

  11、遗传因素

  1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视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视度加深。

  五、体会

  为有效预防*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几年,我们班*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班里的同学看不清板书的同学,还要去看别人抄的板书;*视还会影响学*和智力。

  后来我发现不光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戴眼镜,一年级多么可爱的小学生鼻梁上也戴上了眼镜,一看有多少同学都戴上了眼镜,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会戴眼镜?

  造成小学生*视的原因,应该怎样去预防,据我所知,我国现在盲人有500多万人,*视的有1000万人,全国小学达20%-30%,初中达到40%-50%,高中达60%-70%,大学生达到80%-90%。这个结果与全国*均水*相当:小学生40%,初中生60%,高中生70%,大学生76%,患有人数6000万,居世界首位。据我统计4-6年级调查:

  四年级共120人;

  四年级*视40人;

  五年级共200人;

  五年级*视61人;

  六年级共251人;

  六年级*视75人。

  这么多人都*视了,这是为什么?

  我又在网上找到原因:

  1、遗传因素:高度*视和遗传有关,多数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黄昏的时候写字一定要开灯,不能在昏暗的`地方写字。

  3、营养及饮食:体质弱时或重病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如用眼时间长,容易发

  生*视。儿童*视与糖、蛋白质、钙摄入量以及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如铬、锌、铜、钠)等有一定关系。

  4、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城市比乡村学生*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自然,空气新鲜,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

  建议和体会:

  现在科技在发达,生活在不断更新,不要让小学生钻进电脑里,写作业感到疲劳时,要看看绿色,让眼睛得到缓解,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这个学期的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身体检查。报告单出来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视眼。我给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视眼调查报告来调查我们班*视眼的主要原因。

  调查

  我拿了我们班同学的报告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调查法,图表说明法,访谈法,关察法,归纳法。

  分析

  大多数人都是*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视的。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太长等等。是现代儿童*视大增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学生*视的发生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无*视有密切关系,高度*视基本上是由遗传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视的儿童应该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视的重点对象。

  结论

  1、看电视的距离太*。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写作业的姿态不正确。

  4、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

  5、长时间在电脑前。

  6、看激光。

  7、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8、在车厢里看书。

  9、不合理吃东西。

  10、遗传因素。

  建议

  为有效预防*视等眼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合理吃东西,锻炼身体,保鄣身心健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视情况及引起*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五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6)

——小学生*视眼状况调查报告优选【5】篇

  调研时间:20xx.7.23——20xx.8.6

  调研地点:河南省新乡县大召营镇店后营村

  调查对象:店后营村小学生

  调查主题:了解小学生*视的情况,调查小学生*视的

  调查人员:王天宇

  原因与防治,宣传保护视力健康的重要性

  前言

  经过网上调查,我国低视力人数达*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领导对此高度关注,要求加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据20xx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我国学生视力状况不容乐观,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和16-18岁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分别高达40.89%、67.33%和79.20%。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惯造成的吗?怎样才能改善中小学生的视力呢?为了解小学生*视情况及引起*视的相关因素,展开了这次社会调查。希望小学生及家长能因此了解眼睛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科学用眼的好*惯,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一、调查情况概述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找出同学们*视的'原因,让小学生及家长意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卫生用眼*惯。向大家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观察及访问。

  调查过程:制定计划,设计问卷

  发放问卷

  向小学教师、医生、家长以及学生进行访问;

  观察小学生们的生活、学*的*惯

  进行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搜集相关资料归纳总结

  调查结果: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的*视率比较高,原因除小学生学*课业重外,大多数小学生经常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没有重视科学、卫生地用眼。通过对如何保护眼睛的宣传,能够了解更多*视眼带给同学们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同学们不仅仅是意识到眼睛健康的重要性,更要让小学生能真正的健康用眼,能够健康的成长。

  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设计问卷

  第二阶段:向小学生的家里发放调查问卷和,向家长进行访问调查,对视力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收回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第三阶段:向一些教师,眼科医生进行访问

  第四阶段: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希望得到更多关于保护视力的知识

  第五阶段:整理所有内容,对这次调查报告作最后的总结.

  调查问卷表

  关于小学生*视情况问题的问卷调查

  1、你是否为*视

  a、是b、不是

  2、你认为有良好的视力对你是否重要

  a很重要b一般c无所谓

  3、是否知道*视对自己有很多不利(当兵,飞行员)

  a、是b、不是

  4、你连续看书的时间大概为:

  a1小时一下b1-2小时c2小时以上

  5、你一周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

  a5小时以下b5~10小时c10小时以上

  6、你是否知道正确看书、写字的姿势

  a、是b、不是

  7、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你是不是认真地做眼保健操

  a、是b、不是

  8、你是否经常在光线太暗或阳光强烈的地方、公交车上、步行时看书学*

  a、是b、不是

  请*视的同学回答:

  1、你*常看书、写字时是否有这些姿势,比如趴在桌子上,躺在床上

  a、是b、不是

  2、你的父母是否有*视现象

  a均是b其中一人c无

  3、父母、老师是不是经常强调自己要健康用眼

  a、是b、不是

  4、你是不是经常不洗手就去揉眼睛

  a、是b、不是

  5、是否挑食

  a、是b、不是

  6、你是否喜欢*距离看电视,爱玩电脑

  a、是b、不是

  对您的积极配合表示感谢,祝您学*进步!

  小学生*视率调查表

  对于问卷调查的前2~10的统计表

  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小学生的*视发病率在逐年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同学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认为良好的视力对自己非常重要,但是还不知道*视对自己有哪些不利影响。

  二、大部分小学生们都知道看书、写作业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但是通过对学生家长及老师的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时候孩子们学*的时候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学*,眼睛距离书本太*。一些孩子喜欢在路途中看课外书。回家后很多孩子喜欢爬在床上看书。

  三、对小学生进行访问的时候了解到,虽然学校给学生减负了,但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仍旧使现在的小学生学*任务比较重,*时的作业练*比较多,暑假还是要上各种补*班,每天的学*时间大都超过了两个小时。长时间的看书写字后,他们大都并没有及时的缓解视力,比如,不能坚持做眼保健操,没有进行过及时的远望,闭眼休息等。

  四、小学生用眼知识太贫乏,揉眼睛之前不*惯于先洗手。喜欢长时间并且*距离的看电视,一些小学生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玩电脑的时间比较长久。

  *几年,我们班*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班里的同学看不清板书的同学,还要去看别人抄的板书;*视还会影响学*和智力。

  后来我发现不光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戴眼镜,一年级多么可爱的小学生鼻梁上也戴上了眼镜,一看有多少同学都戴上了眼镜,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会戴眼镜?

  造成小学生*视的原因,应该怎样去预防,据我所知,我国现在盲人有500多万人,*视的有1000万人,全国小学达20%-30%,初中达到40%-50%,高中达60%-70%,大学生达到80%-90%。这个结果与全国*均水*相当:小学生40%,初中生60%,高中生70%,大学生76%,患有人数6000万,居世界首位。据我统计4-6年级调查:

  四年级共120人;

  四年级*视40人;

  五年级共200人;

  五年级*视61人;

  六年级共251人;

  六年级*视75人。

  这么多人都*视了,这是为什么?

  我又在网上找到原因:

  1、遗传因素:高度*视和遗传有关,多数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黄昏的时候写字一定要开灯,不能在昏暗的地方写字。

  3、营养及饮食:体质弱时或重病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如用眼时间长,容易发生*视。儿童*视与糖、蛋白质、钙摄入量以及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如铬、锌、铜、钠)等有一定关系。

  4、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城市比乡村学生*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自然,空气新鲜,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

  建议和体会:

  现在科技在发达,生活在不断更新,不要让小学生钻进电脑里,写作业感到疲劳时,要看看绿色,让眼睛得到缓解,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这个学期的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身体检查。报告单出来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视眼。我给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视眼调查报告来调查我们班*视眼的主要原因。

  调查

  我拿了我们班同学的报告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调查法,图表说明法,访谈法,关察法,归纳法。

  分析

  大多数人都是*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视的。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太长等等。是现代儿童*视大增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学生*视的发生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无*视有密切关系,高度*视基本上是由遗传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视的儿童应该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视的重点对象。

  结论

  1、看电视的距离太*。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写作业的姿态不正确。

  4、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

  5、长时间在电脑前。

  6、看激光。

  7、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8、在车厢里看书。

  9、不合理吃东西。

  10、遗传因素。

  建议

  为有效预防*视等眼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合理吃东西,锻炼身体,保鄣身心健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这个学期的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身体检查。报告单出来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视眼。我给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视眼调查报告来调查我们班*视眼的主要原因。

  调查

  我拿了我们班同学的报告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调查法,图表说明法,访谈法,关察法,归纳法。

  分析

  大多数人都是*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视的。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太长等等。是现代儿童*视大增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学生*视的发生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无*视有密切关系,高度*视基本上是由遗传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视的儿童应该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视的重点对象。

  结论

  1、看电视的距离太*。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写作业的姿态不正确。

  4、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

  5、长时间在电脑前。

  6、看激光。

  7、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8、在车厢里看书。

  9、不合理吃东西。

  10、遗传因素。

  建议

  为有效预防*视等眼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合理吃东西,锻炼身体,保鄣身心健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篇四:小学生*视眼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我们班有两个同学眼睛特别*视,一个是程晨,另一个是赵文滔,由于他们视力不好,给学*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程晨同学在上体育课时很多活动都不能参加,因为他害怕眼镜掉了。赵文滔同学因为视力不好的原因长期坐在离黑板很*的地方。从他们两个身上看到了*视对我们小学生的严重危害,这也许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以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对同学*视的情况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看看小学生的视力下降主要涉及到哪些因素,同时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对那些眼睛不*视的同学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有关书籍,了解一般人是怎么*视的。

  2、询问班上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视的。

  3、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班上*视情况。

  三、调查问卷

  关于小学生*视问题的调查问卷

  1、你现在的视力是多少?

  A.5.0或以上 B.4.5至4.9 C.4.4及以下

  2、你*视吗?带眼镜吗?

  A.*视不带眼镜 B.*视带眼镜 C.都不是

  3、你从几岁开始*视?

  A.6岁及以下 B.7岁至9岁 C.10岁及以上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7)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

  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

  张聪沛最*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

  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

  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

  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调查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1、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

  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xx县*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所,随机选取每个学校每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

  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95.0。

  2、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

  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

  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3、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的初步结果

  1、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均分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焦虑得分最高(M=8.02),处在异常焦虑水*(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

  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焦虑(57.8,384人)、身体症状(22.3,148人)、过敏倾向(19.4,130)、自责倾向(17.5,116人)、对人焦虑(9.5,61人)、恐怖倾向(6.5,43人)、冲动倾向(4.4,29人)、孤独倾向(2.3,15人)。表1664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学*对人孤独自责过敏身体恐怖冲动总焦虑焦虑焦虑倾向倾向倾向症状倾向倾向倾向*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标准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检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在被调查的664名学生中,41.41的学生(275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56.93,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11人,占被测学生数的1.66,处于高焦虑水*,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订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要重点辅导。

  2、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余六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个说明女生的总体焦虑程度要高于男中学生。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男生(n=309)女生(n=355)T值P值MSDMSD学*焦虑7.422.998.552.61-5.1670.000对人焦虑4.292.194.971.99-4.1890.000孤独倾向2.782.142.741.990.2810.779自责倾向4.992.115.732.17-4.4320.000过敏倾向5.342.195.872.09-3.1750.002身体症状4.953.045.682.55-3.3800.001恐怖倾向2.802.463.812.53-5.2260.000冲动倾向3.082.323.372.14-1.6680.096总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P值表示显著性,如果P值小于0.05,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

  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

  具体比较可见表3表3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P值MSDMSD学*焦虑8.432.777.492.874.2650.000对人焦虑4.972.144.251.204.3850.000孤独倾向2.832.112.661.991.0680.286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过敏倾向5.702.075.522.561.0160.310身体症状5.522.885.112.701.8500.065恐怖倾向3.512.563.122.511.9680.049冲动倾向3.352.293.082.141.5270.127总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同时,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学*焦虑方面,初三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学生;在对人焦虑方面高一、高二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初三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初一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三学生要高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量表上,初三的学生要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初一学生要高于高一学生。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初三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多发期。

  4、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表4不同学校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职(n=136)三中(n=121)云中(n=150)MSDMSDMSDMSDMSD学*焦虑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对人焦虑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孤独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自责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过敏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身体症状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恐怖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冲动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总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对数据的统计后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可见表4。对五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五个学校在学*焦虑(F=4.98,P<0.01=、对人焦虑(F=6.98,P<0.001=、自责倾向(F=7.94,P<0.001=、恐怖倾向(F=3.65,P<0.01=以及总量表(F=4.72,P<0.01=上存在差异。

  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学*焦虑上,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学生,而职高的学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职高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恐怖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的学生;而在总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学生的问卷(占了所有被调查学生的8),并对畲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可见表5。表3不同民族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汉族(n=611)畲族(n=53)T值P值MSDMSD学*焦虑8.002.648.252.64-0.5900.556对人焦虑4.662.124.682.03-0.0780.938孤独倾向2.782.092.551.670.7800.436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过敏倾向5.602.155.922.13-1.0670.286身体症状5.352.825.302.770.1120.911恐怖倾向3.402.572.622.072.1430.032冲动倾向3.222.183.422.71-0.6240.533总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从上表可以得知,汉族学生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方面存在差距,汉族学生在该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畲族的学生。

  这说明汉族学生对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惧感要强于畲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畲族学生的样本不足所引起的无差异的假象,这个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调查结果分析

  1、xx县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调查显示,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41处于低焦虑水*,而有56.93处于中等焦虑水*,而有1.66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xx县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

  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

  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很深刻。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初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4、不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由调查结果可知,总体上,云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其他几个学校较好。这个可能是因为xx中学和其他几个学校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分析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调查的汉族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上存在差异,汉族学生要高于畲族学生。这个可能是由于当前的家长给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

  恐怖倾向的产生大多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直接关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社会环境。

  就学校因素来说,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的标准,只顾考试课程而随意增加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试科目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数教师自身人格偏异及不健康的教学行为,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就家庭因素来说,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或者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观地给孩子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或者把孩子奉为“上帝”,使孩子拥有无限的权利。

  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就社会来说,功利主义的主导性倾向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因素,使青少年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们要面临升学、就业、交友、休闲等各种生活压力,特别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发展的性心理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协调。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在冲动、自责、过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对学*、对考试的一种焦虑反应,中学生的学*负担和困扰,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生活、学*、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

  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

  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应将中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

  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上海等地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初二年级是性教育的关键期,从这是开始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有计划的延伸到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

  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这个对处于紧张学*阶段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情况

  学*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三、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四、情感交际情况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往的情况调查中显示,2/3的同学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学对自己的感情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34%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感情状况一般,极少同学觉得自己感情状况比较糟糕。调查还显示,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极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较糟糕。由此部分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校园情感交际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消极现象也很普遍,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8)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五)份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个性、情感、态度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和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健康的心理是幼儿成长的基石。由于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家长、教师,多注重幼儿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躯体疾病和智力水*,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认识不到位或不重视。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为了了解当前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我园于20xx年9月成立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我园对4~5岁的幼儿做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发出调查问卷197份,收回有效问卷165份。

  家长反馈中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幼儿占20%。反映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性格情绪问题占60%、社会行为方面占18%、人际交往问题占12%、认识方面的占7%、突出表现为任性、胆怯、懒惰、脾气暴躁、感情脆弱、自私、独立性及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差等不良个性。

  另据正安精神卫生中心对正安县3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

  8.8%的幼儿有不良*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

  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人意,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将可能成为他们今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

  (一)家庭中的幼儿心理教育

  一是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抚爱。包含体贴、关心、爱护、依赖等。它能带给幼儿满足与温暖,使幼儿体会到生活充满幸福与光明,从而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并且会深切真挚地去爱别人。爱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动力。母爱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母爱不适当主要表现在溺爱上,对孩子一味迁就,缺乏严格要求,结果造成孩子骄横成性,散漫无羁,对父母及其他人漠不关心。

  二是应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的。有恰如其分的学*、劳动,有适当的游戏、娱乐。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除在吃穿上给予满足外,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少关心。有的家长望子成才心切,过多安排孩子学*,致使孩子精神紧张,兴趣偏狭,生活能力差,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是应为孩子营造和谐*稳的环境。即和谐的家庭环境、顺利的学*环境及必要的物质生活。比较*稳、少曲折的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冲击力较小,幼儿容易适应。不至于产生不健康心理。反之处于逆境中的孩子往往缺乏教育引导,而在心理上受不住冲击,出现反常心理。美国霍尔姆等人曾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生活变动量大会出现较高心理发病率。例如:父母吵闹、离婚等会使幼儿发生心理变态,产生紧张、焦虑、悲伤、恐惧、消极、自卑等心理。不过,若能加以正确 2

  的引导,给予精神及物质的支持,培养他们以较强的意志、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挫折,那么孩子也能身心健康的成长。甚至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二)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教育目标相对应。一方面,教育目标要通过教育内容才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也必须以教育目标依据。如:在培养幼儿关心父母、长辈方面,教育设计语言活动“孔融让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座”等活动,增强幼儿对亲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幼儿爱人之心。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个别差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相符合,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幼儿知、情、行、意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教育内容,并注意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形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实际性,坚持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协调发展,切忌从主观意愿出发,无视幼儿个体差异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3、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幼儿一日生活。主体性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教师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幼儿在主体参与中来构件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人格的健康发展。如利用区角活动指导幼儿主动交往,克服胆怯心理;幼儿在玩游戏是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自觉收拾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等等。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所受社会影响同步。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利用家庭、社区以及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如:利 3

  用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长学*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并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统一方法。

  (三)社会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作量大的社会教育工作,必须发动和依靠社会的力量,包括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宣传和新闻部门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健康知识的获得、健康态度的形成及健康行为的培养的过程,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作用,才能正确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编织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心理健康网络,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尽管幼儿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没有一套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加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较分散、零乱,许多幼儿园只是简单地就*借鉴其他中小学或邻*学科的经验进行教育,因此收效甚微。

  (二)在操作层面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高等园校和科研园所的研究人员虽然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多以报告、论文的形式出现,与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没有很好的结合。对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来说,它 4

  们多是以实验的形式进行的,而这种实验往往只是涉及幼儿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缺乏系统性。

  (三)目前,我国对幼儿健康维护的有关教育和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医学模式上。尽管在理论上非常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但由于诸多原因,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将重点放在幼儿的身体方面,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水*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教育协调整合模式的转变。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化,常常借鉴中小学校甚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来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四)对家长来说,大部分家长能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他们比幼儿教师更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能力,把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推到幼儿园。有的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模糊,一方面希望孩子听话就好,一方面又鼓励孩子发展自我,甚至放纵和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使幼儿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表现出冷淡、自卑、执拗、吝啬、孤僻、胆怯等心理特征。

  四、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看到。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各级部门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与途径,使各幼儿园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知道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同时,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联系,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合一的教育环境。

  幼儿哭闹现象是幼儿在园时经常表现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不但会影响到幼儿自我情绪的正常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幼儿的情绪稳定及教师组织正常的活动。为了找到减少幼儿哭闹次数和哭闹时间的.办法,让幼儿的良好情绪得到发展,我以自己所教的中班的4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幼儿哭闹现象的观察。

  一、哭闹现象的类型

  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岁左右,虽然他们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哭闹的现象还是不少的。根据我的观察记录,我班幼儿的哭闹类型分为依赖情绪型(新入园、换老师、分离焦虑等)、交往不利型(语言沟通不畅、争抢玩具等)、需要得不到满足型(喝水、上厕所等)、受到挫折型(完不成任务等)、受家庭环境影响型(父母离异、父母吵架等)、身体受到伤害型、被外界因素干扰型(其他幼儿哭闹等),其中依赖情绪型占8%,交往不利型占40%,需要得不到满足型占10%,受到挫折型占8%,受家庭环境影响型占6%,身体受到伤害型占18%,受外界干扰型占10%。

  二、现象产生的原因

  依赖情绪型:一般来说,中班幼儿不应再出现这种现象,但是由于幼儿的性格或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偶尔也会出现哭闹现象。相对来说,这种类型的哭闹持续的时间很短,教师稍加干预即可;交往不利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于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与别人沟通。但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十分严重,致使他们在交往中频频出错,所以在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类型的哭闹只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或幼儿及时加以调整,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需要得不到满足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儿胆小或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受到挫折型 :幼儿是一个个体,他们需要成功,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学*方式、现有水*不同,有的幼儿达不到统一的要求,从而产生哭闹。但是,同伴之间的帮助或教师的指导都能够减少这种哭闹现象;受家庭环境影响型: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家庭的和睦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情绪,父母离异与吵架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这种类型的哭闹持续时间长,一般在两小时以上,教师的劝说很少起作用,只有等幼儿自己自然停止;身体受到伤害型:这是一种必然性的现象,幼儿对于痛觉表现得非常敏感,所以只要他们被碰就会马上有反应,从而导致哭闹。但是这种类型的哭闹会伴着注意力的转移而停止;被外界干扰型:幼儿的自制力比较差,容易被外界刺激,所以其他幼儿的哭闹会影响到他们。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幼儿的哭闹现象,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避免幼儿由于对幼儿园的“恐惧”而害怕大人离去;二是创设和谐、温馨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自由地相互沟通。在活动前,对他

  

  一、 调查目的

  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思维活跃,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和探索材料,从中获得科学经验。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其语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频繁发生,有力地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材料不仅是幼儿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条件,更是幼儿心智发展水*的重要物质支柱。教师在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以及对材料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以“XXXX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分析”为题开展调查,旨在提升材料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二、调查背景

  著名婴幼儿潜能开发专家程淮在20xx年就已经指出:微环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他认为,真正能够影响儿童发展的微环境,应当是适宜的、互动的微环境。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微环境的影响,而是具有主动选择环境的能力和倾向。只有适宜的环境刺激,才能打开儿童心灵的窗口,使其接受环境的影响,才能使儿童与环境之间产生互动,进而促进儿童发展。因此,适宜性与互动性,构成了微环境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机制。

  然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使因材施教变为可能,也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笔者在嘉兴一幼北京城幼儿园进行了为期八周的教育实*,在此期间,该幼儿园也重点在做区域活动的工作,为本调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调查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选材水*

  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利用度。

  3、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一主题活动的相关性。

  (三)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对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作用。

  3、 对幼儿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的作用。

  3、 对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的作用。

  四、 调查范围和对象

  调查范围:XX幼儿园。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随机选取XXXX幼儿园中的6个班(小、中、大班各2个)的区角活动。同时,还向XXXX幼儿园的多名教师进行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五、 调查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调查结果分析

  (一) XX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要求正在提升

  从与幼儿园领导们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这个阶段的幼儿园年检和省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XX幼儿园的教师对区域活动有不同看法

  在访谈过程,出现了两种观点:第一,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续”、是“分组活动”;第二,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性活动”。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到:区域活动 (area 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刘焱教授认为:“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的潜能。

  三) 各年龄段投放的材料内容无显著差异,具有随意性,无层次性。 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87.1%的教师能依据区角的特性投放品种较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班特点,每个班的区角内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优选【五】篇(扩展9)

——社会状况的调查报告(五)份

  现将有关社会实践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背景

  1、调查目的:现在的大学教育将实践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实践就是要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许多大学生选择做兼职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大学生大多都有从事或有意向从事兼职工作的事实,我在周末通过校园问卷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兼职状况做了一次调查,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兼职的看法和目的,以及兼职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对其将来工作的潜在引导性,最终收回问卷120份,男女人数基本持*,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兼职的目的、收入、类型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2、调查对象: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白云校区在校生调查过程

  1、调查过程:

  (1)分发调查问

  (2)回收调查问卷

  (3)统计回收的调查问卷

  (4)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5)讨论问卷

  (6)得出结果

  2、调查数据:为了深入了解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生兼职的情况,本次调查进行自填问卷式调查:

  ⑴调查人数: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⑵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调查说明

  此次调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的内容及结果,是对整个调查内容的说明。其中又对一些重要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各种围绕兼职的话题数据将在此统计概括,使人们看到大致的趋势和形势。

  第三部分:问题的解决,针对兼职中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一说明,并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第四部分:小结

  第五部分:附件-问卷

  一、调查内容及结果

  (一)大学生兼职的兴趣取向

  1、兼职目的

  (1)获取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更好的融入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做好准备

  (2)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改善人际交往,从而丰富了自身的人生阅历

  (3)赚取自己的零花钱,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

  (4)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通过兼职来赚取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

  (二)兼职类别

  (三)大学生兼职的信息获取

  1、兼职信息来源

  (1)校园招贴:作为传统宣传形式的校园招贴仍然是大学生获得兼职信息的主要来源,但其中也有一些虚假信息需要分辨。

  (2)兼职网站:这些网站对兼职信息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需要引导大学生通过正规有效的兼职渠道获取兼职信息。

  (3)学校机构: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市场部,对一些公司的招聘进行了更为规范的招聘步骤,同时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利益。

  (4)中介:由于中介机构基本以纯营利性为目的,收费高、办事效率低、不负责任,导致大学生对中介机构的信任度不高。

  (5)熟人介绍:安全系数高。对于接收工作的学生来说,较为熟识的老师同学的介绍会提升此份工作的安全系数。联系方便直接,不用经过面试,而且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兼职的各种情况

  2、兼职信息收费

  (1)观点一:应该,支付一定费用给服务机构才可以支持这些来源于学生、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并更好的持续发展

  (2)观点二:不应该,从大多数大学生经济状况来考虑,大部分人认为没有支付能力就不应该支付费用。

  (四)大学生兼职的时间及偏爱的形式

  1、兼职时间

  (1)大一:大一新生兴趣高涨,热情好动;

  (2)大二:大二时间充足,成为兼职主流

  (3)大三:大三的同学忙于考研和专业课,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兼职

  2、兼职形式

  (1)固定工作,时间间断: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周末,认为周末兼职不仅利用了课余时间还可以作为日常学*生活的调剂,而一份固定的工作也免去了找工作之忧。

  (2)固定工作,时间连续:在暑假或寒假这样较长的时间里,有一部分同学在外打工,赚取来年的费用

  (3)随即工作,时间不定:这种情况一般是刚来大学的新生,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先尝试做一下兼职,大部分时间用在适应大学生活上。

  (五)大学生兼职的薪酬要求

  1、实际待遇

  2、期望待遇

  (六)兼职中遇到的问题

  1、兼职与课程的冲突:兼职同学基本上还是以学业为重的。另外,也有一些学生“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说明了大学生对学*的认识不太到位,迫切需要用金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大学兼职现象增多,甚至出现为兼职逃课的现象。

  2、安全问题: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大学生兼职的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3、兼职与专业的相关度较低:据调查,较大比例的大学生对兼职是否与专业相关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比较迷茫。

  4、权益保护意识薄弱: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学生通过与雇主交谈来寻求解决的办法,有些大学生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但仍有同学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忍气吞声,而不是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这些学生没有一个想到报警。这暴露了有一部分学生的权益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有待加强。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锻炼实践及改善生活是成为大学生兼职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最吸引大学生加入兼职队伍的因素是“锻炼自我,社会实践”(占45%),其次是“改善经济”(占30%),再下来是作为生活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兼职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改善人际交往,从而丰富了自身的人生阅历;而“改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成为了今年大学生选择兼职的第二种因素,社会的发展,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和物价的时涨,社会的攀比,校园间的攀比,同学间的攀比,或多或少会逼迫自己改善生活质量。当然这种方式是不应该提倡的,而它又的确是社会现实的一种表现。我们更希望大学生加强实践,国家做出贡献

  (二)宣传类、促销类、展示类倍受大学生青睐

  调查显示,大学生所关注的兼职中,宣传、促销类3***%,家教类22.6%、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展示类(模特、礼仪等)10.6%。大学生的兼职心态少了一些保守,多了一些活跃。大学生们走出校园,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自我是一种肯定。提早适应社会变化,为以后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准备!

  (三)校园招贴和同学转告、网站信息是大学生获取兼职招聘信息的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传统宣传形式的校园招贴仍然占据兼职招聘形式相当大的比例(占29.99%),但是这种形式所造成的隐患也非常明显,“上当受骗”已经成为学生在求职时最担心的问题。而网站信息18.74%排在第三。同时也说明大学生们对待兼职时存在更多选择更多理性。而作为专业的兼职网站,信息方面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引导大学生通过正规有效的兼职渠道获取兼职信息。

  (四)不应该交取兼职信息服务费

  调查结果显示,77.42%的同学认为“不应该收取费用,学生没什么经济能力”。18.70%的同学认为应该向服务机构支付费用,在费用方面应考虑学生的经济能力。从结果上分析来看,大部分同学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认为没有支付能力就不应该支付费用;而另一部分同学已经明白,支付一定费用给服务机构才可以支持这些来源于学生、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并更好的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我们大学生服务!

  (五)大学生对待兼职更理性

  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周末,认为周末兼职不仅利用了课余时间还可以作为

  日常学*生活的调剂。调查中排名第二的选项寒暑假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学生还是想利用寒暑假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想从事兼职时期主要为大二时期。其次是大一,大四只占6.07%,这也反映出今年的就业形势。

  摘要:

  为了解小学生的学*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我进行了“小学生学*和生活现况与期望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问卷40份。调查对象涉及小学四年级学生。调查发现,*年来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数小学生能够认同当前的学*和生活状况。

  他们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基本素质、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认同。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对考试及成绩排名等心情矛盾、对父母和教师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师和父母素质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

  调查、教师素质、信任、考试

  一、问题的提出:

  现实生活中制约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经常听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时间陪自己学*或游戏,独自去外面玩,反而给他们买很多的考卷做,感觉极不*衡。在家享受不到乐趣,在学校还是一样,整天被作业包围,经常考试,考不好还得接受批评,孩子觉得压力很大。今年来,不时有报道,有些学生因学*压力大而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三、研究结果的思考与分析:

  1、多数小学生认同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

  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大量重复课本内容;8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大部分是灵活多样的;90%小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内容既能传授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可见,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还是比较关注的。

  我认为:教师应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将精神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贯穿新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新课改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惯,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进行学*,勤奋的思考,不断的对所学*的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消化吸收,获得新知识。

  2、大部分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普遍希望缩短作业时间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多年,但小学生的学*负担依然沉重。调查发现,无论是*时还是周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间上的超标比例均超过一半。根据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四、五、六年纪的作业量应在60分钟内完成。而现在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依然有增无减。

  对于“你希望每天多长时间完成作业”有38%的小学生希望在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有53%小学生希望在一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10%小学生希望在二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虽然有一半学生的愿望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可见,他们实际的作业时间要远远超过期望的时间。说真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让孩子们负担加重,另外买了许多考卷让孩子们完成。时常听到学生的埋怨。其实,作业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点、要点就够了。老师上课时也不愿看见他们老是打着哈欠,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觉睡不好,学*更无能为力。

  3、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

  社会的变动,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家庭的领地,导致产生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贫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这形形色色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调查显示,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

  在问卷中得出,小学生最喜欢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说话算话(23%)、给我辅导功课(37%)。另外,小学生对父母不满的是:说话不算话(35%)、对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将(40%),以上数据说明孩子们希望父母给他们安静的学*环境,做孩子们学*的榜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数父母的共同目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儿童教育专家还认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源于对大人的耳闻目染。“我们应当用行动去教育儿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卢梭。不要在家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从小就在受尊重的环境下成长,他就会自然地尊重他人。

  4、对成绩排名各抒己见,一半学生认为成绩是个人隐私,另一半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应该公开

  对考试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绩排名的态度上,调查显示,对“成绩是个人隐私,不应该公布”这一观点,有25%的小学生非常赞同,有40%的小学生比较赞同,有12%的小学生比较反对这一观点,有23%的小学生非常反对。

  可见,在成绩排名这一问题上,小学生的态度也是很矛盾的,对成绩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小学生竞争的强烈需求,但同时又承受极大的压力。教育行政部门也曾明文规定不允许根据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但从学生强烈的竞争需求来看,单靠教育行政部门的硬性规定往往以奏效,需要与教育的深层问题配套解决。就本人所在教学区域,经常会进行抽测,进行学校及班级的排名,无形中加重教师的压力。当然,最终还得让学生付出。我想,学生也是不堪重负、苦不敢言。还是让“成绩排名”早点散去。

  四、建议:

  1、提高学生父母的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家长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时为家长朋友传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长、学校两方面配合。

  2、学校方面应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班主任进修、各科教师展示课、各种培训等。

  3、作为家长应经常和教师在一起交流,从实际出发去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4、提高全民素质,让整个社会都增强意识,让人们都去关心下一代。

  5、教育部门应及时、适时关注教育动态,以实际行动去关注下一代。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20xx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xx年增加85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20xx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文件。6月3日,***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08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20xx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20xx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09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09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正式签约比例仅为10.3%,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9.4%,两者合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20xx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35.6%的整体就业率,但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力争0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湖南科技大学江主任反映,本校应届毕业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明显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20xx”(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20xx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屡屡报道,就目前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

  3、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到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湘潭大学谢处长表示,由于金融海啸*卷全球,该校英语、国际金融贸易、证券等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往年房地产行业是招聘大户,但是今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严峻;而房地产部门表现不佳又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设计行业的不景气,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遭遇到以往没有的“冷遇”;法学、中文、数学等传统专业表现较差;生物、化学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稳定,最热门的专业是市场营销。

  由于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到20xx年,使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县医院原则上要达到二甲医院水*,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所以今年医卫类专业就业比往年好很多。

  农村的医疗改革使许多医疗机构起死回生,因此医卫类专业就业不但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所好转,成为09届毕业生中的幸运者。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曾老师介绍,今年本校有医卫类毕业生2374人,已签约和达成就业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许多专业望尘莫及。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

  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余老师介绍,虽然本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1,但是建筑行业都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20xx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20个百分点。

  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与就业*台。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