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2-09-28 00:00:00 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1

  不到两个月的实*阶段我在。初中实*,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研究性学*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1

  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2

  萍乡实验中学 708 王靖欢

  我是二组的队员。我们组的课题为“中学生上网好不好?”。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迷恋上网,导致学*成绩下降;而有的同学利用上网,学到了很多知识。针对这个课题,我们对中学生上网课题进行研究。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曾几次进行讨论,制定了计划,并进行了调查。我们觉得课题重点与难点是“中学生上网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决定对这个难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我们发现,上网有利也有弊。其中: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⒈开阔视野

  ⒉加强对外交流

  ⒊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⒋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⒉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⒊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⒋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我们采访了一位专家,他说:“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的确,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我们还发现,如果将上网用于学*,则利大于弊;如果将上网用于聊天、游戏,则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在上网和学*之间找到*衡。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网有利的结论:在现在,是信息时代,光抱着书本死啃是没出息的。网上有许多益智的资讯,对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很有帮助;上网有弊的结论:中学生沉迷网中不能自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还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最后,我想说,只有更好地利用电脑,才能使电脑对我们有利而无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指导老师:赖艳青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3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中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学生的学*、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20xx年11月、12月,对学校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调查问卷,测查结果如下:

  高一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26% 、17%、 16.7% 、65% 、33% 、25% 、26% 女生 11%、1 0%、 22.2%、 76%、 11% 、11% 、37%

  高二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72%、 44%、 35% 、20% 、50% 、38.7% 、27% 女生 60%、 1.2% 、50.5%、 48% 、12%、 55% 、22%

  高三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87% 、57% 、36.7% 、25.7% 、53.3% 、35% 、23% 女生 67% 、3.2% 、34.2%、 66% 、12.1% 、27.1% 、21.8%

  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4、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3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27-34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5、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

  6、上网的经济来源,65%的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选择其它,不愿细说。

  7、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只有38%;对于学生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学生上网。

  二、对策

  (一)从学校方面出发

  1、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学生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中学生由于年轻,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自律,就是让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著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作用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因此,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真正让痴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自拔却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对学生加强自律,进行自我教育外,还必须让他们进行他律,对他们的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

  2、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学生:

  ①不进网吧玩游戏;

  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

  ③上网要上健康网。

  3、以爱感染学生 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场所,无论学生在家庭中有多么特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等的,一视同仁的。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拟定教育方案,加强爱的教育,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生活、学*、同学交往上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对于弱势群体,老师应组织活动小组,在他们的生日开展祝贺活动,赠送生日礼物;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气氛的形成。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科学教育学生,给学生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因为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转换教师角色 据调查研究,部分学生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中出了问题。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那些学*上不成功,受老师训斥比较多或缺少朋友的学生,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对生活、学*成功的学生则不会有太大影响。*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因此,我们江夏一中开设了“江夏一中师生论坛”,提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台,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的引路人,正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5、转变学*方式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时代冲击着教育,以前相对简单的讲和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趋失去其主导地位。利用网络,优化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人灌或人机灌,而是可以自由且自主的寻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明确自己的学*目的。网络,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涵,我们教育者积极倡导把网络当作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应让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发展和综合发展得以实现。

  6、丰富课外活动 现在的中学生,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学*还是学*。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希望学校:拓展学生学*、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学校的电脑房每星期六应对学生开放,应有专门老师指导,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应组织了许多兴趣组:如学生们喜欢的航模、绘画、书法、弹琴、舞蹈、手工制作等,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从家庭方面出发

  1、正确对待网络 从问卷前测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网络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见网色变,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对此现象,我们和班主任一起组织一次主题家长会--网络时代中的家庭教育。为了防止高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和生活,家长应该与学生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①善于在网上学*,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别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随意相信网友。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虚拟的游戏时空。

  ⑤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

  ⑥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

  2、做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家长、老师都把自己的成功种植在学生身上,希望通过学生的出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学生,背负着重压,除了学*还是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要求学生,他们有着很大的不满与反抗,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人倾诉、被人理解、得到真正的关心(包括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家长不管多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了解学生,做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家长绝不要老以一种我是家长,你必须服从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另外,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

  3、掌握网络技术 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入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7%的家长根本不懂网络的有关知识,只有16%的家长比较熟悉。好多家长为了我们的学*,省吃俭用买了电脑,却发现我们这些学生玩游戏入迷,好不痛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家长首先要熟悉网络,帮助孩子安全使用网络,这也有助于改变自己的消极形象,消除与孩子的代沟。作为家长,只有熟悉网络知识,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父母可以与学生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可以增进父母与学生的亲子关系。

  (三)社会提供环境

  社会—中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应该以育人为主,培养健康一代为主,不妨多提供给他们学*、活动的场所,如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青少年活动场所越来越少,街头网吧却一家连一家,网吧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喜人的是***于20xx年9月29日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63号令,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共分5章37条,已于20xx年11月15 日开始施行了。该条例规定:从11月15日起,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者将受到罚款、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条例还规定: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要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供文化行政部门、*机关依法查询。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该《条例》的实施,可以说是给青少年一个希望的春天。可是由于现在直接管理部门还没到位,有些混乱,致使一些网吧老板浑水摸鱼,趁机昧着良心赚钱。我们真诚地期望着文化、*等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工作力度,把《条例》落到实处,使网吧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还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对于学生上网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首先要统一观点,加强管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教师、网吧老板等大人,统一认识,既要支持、鼓励学生上网,又要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引导疏通的义务,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更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互联网上其它异彩纷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游戏和聊天。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5

  在现代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中学生肯在网上学*是一件好事,因为网上的确有许多许多有用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这是善用网络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对此鼓励和支持。

  调查主题:中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20xx年x月——20xx年x月

  一、课题背景

  随着电脑的普及风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已成为网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添了许多烦恼。我们今天的研究课题是--------中学生上网情况。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

  二、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

  三、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四、调查方法

  1、网上搜集、查询

  2、查阅报刊、杂志

  3、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五、研究成果报告

  改革的春风催人欲醉,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已经成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民众获取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沟通的必然选择。互联网,好比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对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即由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如今,网络犯罪在21世纪的案例中占了重大比例,可见,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根据网络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学生是电脑网民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大部分。而且,中学生犯罪的比例也随之增多,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所产生的问题中,大多是由网络引起的。在*几年中,网络所引起的犯罪的速度也是变的比以前快。可见,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不是骇人听闻。这应该引起大家对网络问题的关注。因为 网络早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青少年的上网地点:48.5%的青少年在家上网;31.5%的青少年在朋友家或亲戚家上网;11.2%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在学校 上网占8.8%

  二、青少年的上网目的:玩游戏占48%;聊天的占24%;查资料占16%;其他占12%

  三、青少年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青少年用户*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

  互联网的正面影响:网络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而且网上的东西丰富多彩,对我们中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所查的内容很广泛,让我们有“足不出户,始于足下”的感觉,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东西,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互联网为我们学生提供了学*和求知的*台;互联网为我们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因为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五项技能之一。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防治网络弊端的建议:

  1、坚决抵制不健康网站,不浏览暴力、**等不健康网站。

  2、控制上网时间,适度上网。

  3、加大宣传力度,让网络的利处得以发扬。

  4、明确上网目的,不沉迷网络游戏。

  总结: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与人类生活越来越密切,上网已成为一种潮流,中学生更是成了这股潮流的主力军。因此,上网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双刃剑,人们也在关注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由于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总是不加选择地上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电脑真正为我们所用。就要从上网开始研究。以下是我对中学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结果:

  (一)中学生上网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复杂混和而成的。

  1.自身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并且容易上瘾。

  2、社会方面的.原因。一些网吧老班为了赚钱,根本不管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学校管理不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不到位。文化稽查部门对黑网吧的管制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网吧钻了空子,大肆接纳未成年人。

  (二)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

  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而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9.5%的家长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宽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提高了学*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学*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还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费,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易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4、诱发中学生犯罪。为了解决上网费用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小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都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学生上网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方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加强*管理。要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对非法网吧只是罚款了事,更不能就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制力度。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阅读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1)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菁华5篇)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1

  我是二组的队员。我们组的课题为“中学生上网好不好?”。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迷恋上网,导致学*成绩下降;而有的同学利用上网,学到了很多知识。针对这个课题,我们对中学生上网课题进行研究。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曾几次进行讨论,制定了计划,并进行了调查。我们觉得课题重点与难点是“中学生上网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决定对这个难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我们发现,上网有利也有弊。其中: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⒈开阔视野。

  ⒉加强对外交流。

  ⒊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⒋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⒉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⒊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⒋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我们采访了一位专家,他说:“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的确,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我们还发现,如果将上网用于学*,则利大于弊;如果将上网用于聊天、游戏,则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在上网和学*之间找到*衡。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网有利的结论:在现在,是信息时代,光抱着书本死啃是没出息的。网上有许多益智的资讯,对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很有帮助;上网有弊的结论:中学生沉迷网中不能自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还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最后,我想说,只有更好地利用电脑,才能使电脑对我们有利而无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2

  不到两个月的实*阶段我在。初中实*,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研究性学*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1

  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3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网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4

  萍乡实验中学 708 王靖欢

  我是二组的队员。我们组的课题为“中学生上网好不好?”。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迷恋上网,导致学*成绩下降;而有的同学利用上网,学到了很多知识。针对这个课题,我们对中学生上网课题进行研究。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曾几次进行讨论,制定了计划,并进行了调查。我们觉得课题重点与难点是“中学生上网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决定对这个难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我们发现,上网有利也有弊。其中: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⒈开阔视野

  ⒉加强对外交流

  ⒊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⒋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⒉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⒊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⒋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我们采访了一位专家,他说:“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的确,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我们还发现,如果将上网用于学*,则利大于弊;如果将上网用于聊天、游戏,则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在上网和学*之间找到*衡。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网有利的结论:在现在,是信息时代,光抱着书本死啃是没出息的。网上有许多益智的资讯,对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很有帮助;上网有弊的结论:中学生沉迷网中不能自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还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最后,我想说,只有更好地利用电脑,才能使电脑对我们有利而无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指导老师:赖艳青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5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中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学生的学*、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20xx年11月、12月,对学校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调查问卷,测查结果如下:

  高一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26% 、17%、 16.7% 、65% 、33% 、25% 、26% 女生 11%、1 0%、 22.2%、 76%、 11% 、11% 、37%

  高二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72%、 44%、 35% 、20% 、50% 、38.7% 、27% 女生 60%、 1.2% 、50.5%、 48% 、12%、 55% 、22%

  高三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87% 、57% 、36.7% 、25.7% 、53.3% 、35% 、23% 女生 67% 、3.2% 、34.2%、 66% 、12.1% 、27.1% 、21.8%

  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4、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3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27-34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5、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

  6、上网的经济来源,65%的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选择其它,不愿细说。

  7、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只有38%;对于学生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学生上网。

  二、对策

  (一)从学校方面出发

  1、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学生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中学生由于年轻,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自律,就是让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著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作用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因此,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真正让痴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自拔却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对学生加强自律,进行自我教育外,还必须让他们进行他律,对他们的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

  2、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学生:

  ①不进网吧玩游戏;

  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

  ③上网要上健康网。

  3、以爱感染学生 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场所,无论学生在家庭中有多么特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等的,一视同仁的。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拟定教育方案,加强爱的教育,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生活、学*、同学交往上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对于弱势群体,老师应组织活动小组,在他们的生日开展祝贺活动,赠送生日礼物;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气氛的形成。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科学教育学生,给学生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因为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转换教师角色 据调查研究,部分学生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中出了问题。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那些学*上不成功,受老师训斥比较多或缺少朋友的学生,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对生活、学*成功的学生则不会有太大影响。*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因此,我们江夏一中开设了“江夏一中师生论坛”,提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台,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的引路人,正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5、转变学*方式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时代冲击着教育,以前相对简单的讲和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趋失去其主导地位。利用网络,优化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人灌或人机灌,而是可以自由且自主的寻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明确自己的学*目的。网络,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涵,我们教育者积极倡导把网络当作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应让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发展和综合发展得以实现。

  6、丰富课外活动 现在的中学生,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学*还是学*。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希望学校:拓展学生学*、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学校的电脑房每星期六应对学生开放,应有专门老师指导,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应组织了许多兴趣组:如学生们喜欢的航模、绘画、书法、弹琴、舞蹈、手工制作等,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从家庭方面出发

  1、正确对待网络 从问卷前测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网络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见网色变,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对此现象,我们和班主任一起组织一次主题家长会--网络时代中的家庭教育。为了防止高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和生活,家长应该与学生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①善于在网上学*,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别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随意相信网友。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虚拟的游戏时空。

  ⑤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

  ⑥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

  2、做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家长、老师都把自己的成功种植在学生身上,希望通过学生的出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学生,背负着重压,除了学*还是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要求学生,他们有着很大的不满与反抗,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人倾诉、被人理解、得到真正的关心(包括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家长不管多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了解学生,做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家长绝不要老以一种我是家长,你必须服从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另外,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

  3、掌握网络技术 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入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7%的家长根本不懂网络的有关知识,只有16%的家长比较熟悉。好多家长为了我们的学*,省吃俭用买了电脑,却发现我们这些学生玩游戏入迷,好不痛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家长首先要熟悉网络,帮助孩子安全使用网络,这也有助于改变自己的消极形象,消除与孩子的代沟。作为家长,只有熟悉网络知识,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父母可以与学生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可以增进父母与学生的亲子关系。

  (三)社会提供环境

  社会—中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应该以育人为主,培养健康一代为主,不妨多提供给他们学*、活动的场所,如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青少年活动场所越来越少,街头网吧却一家连一家,网吧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喜人的是***于20xx年9月29日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63号令,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共分5章37条,已于20xx年11月15 日开始施行了。该条例规定:从11月15日起,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者将受到罚款、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条例还规定: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要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供文化行政部门、*机关依法查询。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该《条例》的实施,可以说是给青少年一个希望的春天。可是由于现在直接管理部门还没到位,有些混乱,致使一些网吧老板浑水摸鱼,趁机昧着良心赚钱。我们真诚地期望着文化、*等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工作力度,把《条例》落到实处,使网吧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还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对于学生上网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首先要统一观点,加强管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教师、网吧老板等大人,统一认识,既要支持、鼓励学生上网,又要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引导疏通的义务,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更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互联网上其它异彩纷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游戏和聊天。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2)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菁华5篇)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1

  我是二组的队员。我们组的课题为“中学生上网好不好?”。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迷恋上网,导致学*成绩下降;而有的同学利用上网,学到了很多知识。针对这个课题,我们对中学生上网课题进行研究。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曾几次进行讨论,制定了计划,并进行了调查。我们觉得课题重点与难点是“中学生上网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决定对这个难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我们发现,上网有利也有弊。其中: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⒈开阔视野。

  ⒉加强对外交流。

  ⒊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⒋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⒉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⒊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⒋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我们采访了一位专家,他说:“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的确,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我们还发现,如果将上网用于学*,则利大于弊;如果将上网用于聊天、游戏,则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在上网和学*之间找到*衡。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网有利的结论:在现在,是信息时代,光抱着书本死啃是没出息的。网上有许多益智的资讯,对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很有帮助;上网有弊的结论:中学生沉迷网中不能自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还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最后,我想说,只有更好地利用电脑,才能使电脑对我们有利而无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2

  不到两个月的实*阶段我在。初中实*,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研究性学*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1

  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3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网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4

  萍乡实验中学 708 王靖欢

  我是二组的队员。我们组的课题为“中学生上网好不好?”。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迷恋上网,导致学*成绩下降;而有的同学利用上网,学到了很多知识。针对这个课题,我们对中学生上网课题进行研究。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曾几次进行讨论,制定了计划,并进行了调查。我们觉得课题重点与难点是“中学生上网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决定对这个难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我们发现,上网有利也有弊。其中: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⒈开阔视野

  ⒉加强对外交流

  ⒊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⒋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⒉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⒊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⒋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我们采访了一位专家,他说:“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的确,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我们还发现,如果将上网用于学*,则利大于弊;如果将上网用于聊天、游戏,则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在上网和学*之间找到*衡。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网有利的结论:在现在,是信息时代,光抱着书本死啃是没出息的。网上有许多益智的资讯,对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很有帮助;上网有弊的结论:中学生沉迷网中不能自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还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最后,我想说,只有更好地利用电脑,才能使电脑对我们有利而无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指导老师:赖艳青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5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中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学生的学*、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20xx年11月、12月,对学校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调查问卷,测查结果如下:

  高一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26% 、17%、 16.7% 、65% 、33% 、25% 、26% 女生 11%、1 0%、 22.2%、 76%、 11% 、11% 、37%

  高二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72%、 44%、 35% 、20% 、50% 、38.7% 、27% 女生 60%、 1.2% 、50.5%、 48% 、12%、 55% 、22%

  高三年级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性别 人数比率 上网主要地点 上网主要目的 网吧 校电脑房 其他 打游戏 聊天交友 资料查询 男生 87% 、57% 、36.7% 、25.7% 、53.3% 、35% 、23% 女生 67% 、3.2% 、34.2%、 66% 、12.1% 、27.1% 、21.8%

  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4、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3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27-34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5、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

  6、上网的经济来源,65%的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选择其它,不愿细说。

  7、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只有38%;对于学生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学生上网。

  二、对策

  (一)从学校方面出发

  1、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学生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中学生由于年轻,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自律,就是让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著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作用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因此,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真正让痴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自拔却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对学生加强自律,进行自我教育外,还必须让他们进行他律,对他们的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

  2、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学生:

  ①不进网吧玩游戏;

  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

  ③上网要上健康网。

  3、以爱感染学生 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场所,无论学生在家庭中有多么特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等的,一视同仁的。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拟定教育方案,加强爱的教育,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生活、学*、同学交往上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对于弱势群体,老师应组织活动小组,在他们的生日开展祝贺活动,赠送生日礼物;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气氛的形成。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科学教育学生,给学生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因为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转换教师角色 据调查研究,部分学生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中出了问题。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那些学*上不成功,受老师训斥比较多或缺少朋友的学生,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对生活、学*成功的学生则不会有太大影响。*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因此,我们江夏一中开设了“江夏一中师生论坛”,提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台,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的引路人,正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5、转变学*方式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时代冲击着教育,以前相对简单的讲和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趋失去其主导地位。利用网络,优化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人灌或人机灌,而是可以自由且自主的寻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明确自己的学*目的。网络,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涵,我们教育者积极倡导把网络当作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应让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发展和综合发展得以实现。

  6、丰富课外活动 现在的中学生,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学*还是学*。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希望学校:拓展学生学*、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学校的电脑房每星期六应对学生开放,应有专门老师指导,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应组织了许多兴趣组:如学生们喜欢的航模、绘画、书法、弹琴、舞蹈、手工制作等,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从家庭方面出发

  1、正确对待网络 从问卷前测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网络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见网色变,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对此现象,我们和班主任一起组织一次主题家长会--网络时代中的家庭教育。为了防止高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和生活,家长应该与学生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①善于在网上学*,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别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随意相信网友。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虚拟的游戏时空。

  ⑤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

  ⑥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

  2、做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家长、老师都把自己的成功种植在学生身上,希望通过学生的出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学生,背负着重压,除了学*还是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要求学生,他们有着很大的不满与反抗,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人倾诉、被人理解、得到真正的关心(包括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家长不管多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了解学生,做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家长绝不要老以一种我是家长,你必须服从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另外,家长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

  3、掌握网络技术 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入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7%的家长根本不懂网络的有关知识,只有16%的家长比较熟悉。好多家长为了我们的学*,省吃俭用买了电脑,却发现我们这些学生玩游戏入迷,好不痛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家长首先要熟悉网络,帮助孩子安全使用网络,这也有助于改变自己的消极形象,消除与孩子的代沟。作为家长,只有熟悉网络知识,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父母可以与学生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可以增进父母与学生的亲子关系。

  (三)社会提供环境

  社会—中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应该以育人为主,培养健康一代为主,不妨多提供给他们学*、活动的场所,如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青少年活动场所越来越少,街头网吧却一家连一家,网吧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喜人的是***于20xx年9月29日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63号令,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共分5章37条,已于20xx年11月15 日开始施行了。该条例规定:从11月15日起,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者将受到罚款、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条例还规定: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要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供文化行政部门、*机关依法查询。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该《条例》的实施,可以说是给青少年一个希望的春天。可是由于现在直接管理部门还没到位,有些混乱,致使一些网吧老板浑水摸鱼,趁机昧着良心赚钱。我们真诚地期望着文化、*等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工作力度,把《条例》落到实处,使网吧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还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对于学生上网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首先要统一观点,加强管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教师、网吧老板等大人,统一认识,既要支持、鼓励学生上网,又要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引导疏通的义务,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更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互联网上其它异彩纷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游戏和聊天。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3)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6篇3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与人类生活越来越密切,上网已成为一种潮流,中学生更是成了这股潮流的主力军,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因此,上网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双刃剑,人们也在关注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由于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总是不加选择地上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电脑真正为我们所用。就要从上网开始研究。以下是我对中学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结果:

  (一)中学生上网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复杂混和而成的。

  1.自身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并且容易上瘾。

  2、社会方面的原因。一些网吧老班为了赚钱,根本不管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学校管理不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不到位。文化稽查部门对黑网吧的管制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网吧钻了空子,大肆接纳未成年人。

  (二)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

  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而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29.5%的家长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宽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提高了学*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学*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还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费,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易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4、诱发中学生犯罪。为了解决上网费用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小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都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学生上网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方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加强*管理。要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对非法网吧只是罚款了事,更不能就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制力度。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中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学生的学*、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20XX年11月、12月,对学校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调查问卷。

  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

  3、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4、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3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27-34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5、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

  6、上网的经济来源,65%的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选择其它,不愿细说。

  7、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只有38%;对于学生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学生上网。

  对策:

  (一)从学校方面出发

  1、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学生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中学生由于年轻,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自律,就是让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著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作用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因此,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真正让痴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自拔却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对学生加强自律,进行自我教育外,还必须让他们进行他律,对他们的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

  2、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学生:

  ①不进网吧玩游戏;

  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

  ③上网要上健康网。

  3、以爱感染学生

  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场所,无论学生在家庭中有多么特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等的,一视同仁的。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拟定教育方案,加强爱的教育,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生活、学*、同学交往上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对于弱势群体,老师应组织活动小组,在他们的生日开展祝贺活动,赠送生日礼物;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气氛的形成。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科学教育学生,给学生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因为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转换教师角色

  据调查研究,部分学生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中出了问题。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那些学*上不成功,受老师训斥比较多或缺少朋友的学生,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对生活、学*成功的学生则不会有太大影响。*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因此,我们江夏一中开设了“江夏一中师生论坛”,提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台,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的引路人,正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5、转变学*方式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时代冲击着教育,以前相对简单的讲和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趋失去其主导地位。利用网络,优化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人灌或人机灌,而是可以自由且自主的寻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明确自己的学*目的。网络,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涵,我们教育者积极倡导把网络当作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应让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发展和综合发展得以实现。

  6、丰富课外活动

  现在的中学生,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学*还是学*。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希望学校:拓展学生学*、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学校的电脑房每星期六应对学生开放,应有专门老师指导,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应组织了许多兴趣组:如学生们喜欢的航模、绘画、书法、弹琴、舞蹈、手工制作等,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从家庭方面出发

  1、正确对待网络

  从问卷前测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网络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见网色变,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面,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对此现象,我们和班主任一起组织一次主题家长会——网络时代中的家庭教育。为了防止高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和生活,家长应该与学生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①善于在网上学*,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诚实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别人。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随意相信网友。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虚拟的游戏时空。

  ⑤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

  ⑥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4)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6篇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②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③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遇到好天气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低出门散步,我也不例外。我在南湖公园做了一次观察,发现沿河路上没有多少车,空气质量较好,上游湖中几乎没有多少漂浮物,湖中没有排放污水,湖水比较清澈,下游湖中漂浮物较多,生活污水排放较大,特别是沿河洗衣服的人很多,湖水下的泥土都是黑色的,寸草不生。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污水的处理不是很正确,特别是沿河的居民直接把带有洗涤剂的洗菜水和洗衣服水倒入湖中。据统计,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因淡水被污染而找不到可饮用水资源,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淡水,人们就会遭遇几乎是灭顶之灾。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沿海地区城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市场的发展对劳动生产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工不断的涌向沿海地区.那么这些农民工在外面的生活怎么样呢?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将其简而化之,并合壁而*化:一方面,将物质的生活归结为具体的生活,并且对她进行着重的探讨;,另一方面将科学,教育,文化等归纳为虚拟的生活.因此,本文拟从具体生活的探讨和虚拟生活的探讨两个主要地方面来探讨。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对村领导班子进行了党的路线、文化知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再培训;积极从创业致富能手、回乡知青、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形成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抓工作的领导核心;同时充分发扬党员“带头富”和“带领富”的先锋模范作用。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心,改变以往处事的陋*,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助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不断完善,消费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但在中学生消费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已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倾向,让人们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消费状况,引导中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消费道路!我组作了这次主题为“中学生的消费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格如下。

  父母收入

  家里几个孩子

  几个在上学

  每周零花钱多少

  占家庭收入多少

  钱花在了哪里

  第一位

  1000左右

  2

  2

  30

  3%

  吃饭,买零食

  第二位

  XX左右

  2

  1

  30

  3%

  吃饭

  第三位

  3000左右

  1

  1

  100

  3%

  吃饭,买零食,上网

  第四位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5)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6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有所提高,我们中学生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消费也越来越高,大手大脚的消费似乎成为一种*惯

  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也越来越多。导致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变得自卑,和为了所谓的攀比,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作为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所用的都是父母所勤劳赚来的血汗钱,因此本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情况。

  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消费情况,以及中学生的消费观念。

  研究内容:调查中学生的零花钱用途、来源、数量

  研究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了解

  研究对象:临高二中高一年级学生

  二、 调查问题及结果

  问题一:你每个月零用钱是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结果 :a、40% b、25% c、20% d、15%

  问题二:你每个月零花钱的来源

  a、父母给的 b、勤工俭学 c、新年的储蓄款 d、亲戚的资助

  结果 :a、50% b、25% c、10% d、15%

  问题三:零用钱的用途

  a、购买学*用品 b、去游戏厅 c、存储起来 d、其他

  结果 :a、45% b、30% c、5% d、20%

  问题四:当你购买一件商品时,你最关心的是

  a、实用性 b、外观包装 c、是否符合潮流 d、价格

  结果 :a、20% b、40% c、30% d、10%

  三、 调查分析:

  根据问卷的整理,了解到中学生大多都是父母给的,还有中学生的消费很高,大部分中学生的用处是购买学*用品,但也有不少的中学生把零用钱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当代的中学生的依赖性还是较强,大部分都是依赖父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自赚零用钱,但即使如此,中学仍是高消费人群。中学生的消费意识还是很淡薄,不懂得赚前的幸苦。

  提倡:中学生应去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以增强中学生的简朴的生活观念,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xx二中高一(1)班

  活动内容

  xx一日行

  活动目的

  活动人员

  活动时间

  总结与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组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感触,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芳香,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呵护大自然,歌唱大自然让每个角落不再有污染物、废弃物;让大自然永远绽放它的美丽,散发出它独特的芳香,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组的每一个人都互相有了深入的了解,觉得用学之间并不是那么陌生,而是缺乏互相交流,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组的友谊关系进一步增强,直至最好。

  xx二中学生早餐情况调查

  x年x月x日九位学生的早餐情况:

  项目对象

  馒头

  方便面

  海南粉

  烧饼

  豆浆

  鸡蛋

  其它

  学生1

  √

  √

  √

  学生2

  √

  √

  学生3

  √

  学生4

  √

  √

  √

  学生5

  √

  学生6

  √

  √

  学生7

  √

  √

  学生8

  √

  √

  学生9

  √

  √

  x年x月x日学生的早餐情况汇总:

  项目对象

  馒头

  方便面

  海南粉

  烧饼

  豆浆

  鸡蛋

  其它

  学生

  30%

  5%

  10%

  10%

  20%

  10%

  5%

  一 研究课题:中学生的消费情况调查

  二 课题组长:符xx

  成员

  三 调查时间:20xx年03月15日至20xx年06月30号

  四 调查目的

  1.了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

  2.提高实践能力

  五 研究方法

  1.上网查阅 2.问卷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学生的消费水*也不断提高,高中生尤为突出。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学技术发达的新世纪,加上宁波市人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出现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露这一现象,警示有这种行为的人,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我展开了对本校及兄弟学校高中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在对本次调查所获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研究结果和建议:

  研究结果:

  一、消费状况

  (一) 高中生消费水*太高

  据统计,海口市中学生20xx年的*均压岁钱为1549元,其中少于500元的占20.6%,500-1000元的占33.2%,1000-20xx元的占29.5%,20xx元200以下的学生占8.8%,200-300元的占20.0%,300-400元的占50.1%,500元以上的占21.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目前拥有手机的高中生较多,占62.6%,而且他们的手机费用都不低,*均话费为每月67元。且根据所调查对象反馈的信息: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配备手机的高中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认为没有必要和很没必要的学生只占23.4%。在拥有手机的学生中,手机由父母亲戚给的占83.8%,自己买的占13.9%,朋友送的占2.3%。

  在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宁波市高中生的消费持快速增长趋势,即使是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有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的二分之一。

  (二) 消费日趋多元化,但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精神投资少得可怜。据调查,宁波市高中生零用钱用途中排在首位的是“买零食”,其次是迫于学*压力而购买学*资料,购买课外书报的比重较低。此外,5.3%的男生和2.9%的女生选择了“请客送礼”。

  在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高中生也染上了不少不良*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取向。根据调查,宁波市目前有10.8%的男生和2.3%的女生吸烟,29.5%的男生和17.8%的女生饮酒,甚至6.5%的男生和1.1%的女生参与赌博。

  二、形成因素

  (一) 主观因素

  1.中学生消费意识差,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吃、穿、用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更显高档,这样就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目的是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之风,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2.从众心理在作怪。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有”。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有;别人有MP3我也要有;别人有电脑我也要有;别人有……,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二) 客观因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逐渐提高,随之出现一些出手阔绰的贵族,于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人们便不惜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社会中流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中学生也马不停蹄的追赶潮流。

  2.父母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太阳,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性格。

  3.学校教育还存在弊端。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惯养成的教育。

  4.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在此不一一列举。

  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会理财、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要把钱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加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来之不易的。

  2.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还也要科学合理,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听之认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惯。

  调查背景:

  *几年来,*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也提高了,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其中春节期间中学生压岁钱的消费问题也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很多家长的行动都反映了“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尽管是高消费,最后还是给钱。而有些人虽然不富,也许是受周围的人的影响,也向父母要钱去买高档的东西。春节期间,压岁钱频频而来,那么我的同龄人的消费也是这样吗?为此,我开始展开关于中学生压岁钱消费情况的调查。

  调查过程:

  在调查中,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被访人都不太合作。用调查纸调查时,他们大多都是应付的,随随便便填完就算,可能不如亲自访问好,所以我又采访了几位中学生。在这次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很多同学都是避而不答的,也许他们怕我问到他们的家庭情况或心理上的情况,所以不好意思说,只有少部分人乐意而热情的接受了我的访问。为此,我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要多访问些人,从中找出多一些认真回答我的问题的人。以下纪录的是其中四位同学的回答:

  问:请问你有压岁钱吗?大约多少?

  答:(1)有。每年几乎都在1000元以上。

  (2)有。大约7、8百吧。

  (3)有。也就是1000多元。

  (4)有,可是不多,2、3百元吧。

  问:那么,这些钱都用来做什么呢?

  (1)买衣服啊。有时去买书,买漫画,剩下的存起来。

  (2)请同学大吃一顿。剩下的交学费。

  (3)买衣服、游戏或点卡。这几年我准备存起来,以后好上高中啊。

  (4)存到银行。

  问:你们有没有想过用于捐助贫困山区或是用于其他内容?

  答:(1)想过。

  (2)没有。但是我想过给同学办个生日会。

  (3)有啊,可是不知道怎么捐,所以有时就用来旅游了。

  (4)没有。但我经常用它交学费。

  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我发现,现代中学生春节的压岁钱主要消费于饮食、衣着、娱乐三个方面:

  1、衣着消费大约占了总消费的一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据分析调查得出,这些学生他们互相攀比,追求名牌,例如:一对的名牌运动鞋至少要花去四五百块,多至一千多块;一件的衣服要上百块;一条裤要百多块。

  2、娱乐消费大约占总消费的1/4。有些人总是追潮流,赶时髦,佩带随身听,甚至手机等。这些都是一些高消费品,

  3、用于饮食的消费大约也占总消费的1/4。有些人每当有节日都去庆祝,每当有同学生日、也都去开生日派对,还有诸如此类的派对。

  以上三点是绝大多数消费方式。然而,用于其他消费的只有那么一点。在这一点中,有的用于学*的,剩余的是用于搭车。这样高的消费,花费这样多的压岁钱,到底他们的钱是来自何方呢?经多方调查,他们的钱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他们的长辈。

  在这次调查当中,我还对同学的节俭态度的问题,做出了调查,其中的80%表示想过节俭,在这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落实了。

  调查建议:

  通过这次研究性的调查,我对初中生的压岁钱消费情况和对节俭的态度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建议,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善而从之,建议如下:

  1、多用来买有用的书。这一点是我推荐认为最好的,因为有益的书,你从书中学会了知识,知识就是你的了。

  2、用于储蓄。把钱存起来,积少成多,等以后有用时再用。

  3、少买零食等。吃零食不仅浪费,还不利于健康,为什么要买呢?

  4、资助贫困山区。把多余的钱资助给需要帮助的人。

  5、不要与人攀比。如果这样,会使家庭富有的孩子感到优越,会使家境贫穷的孩子感到自卑,两者都有坏处。

  6、这一点是针对于家长的。在*时中,有许多孩子的压岁钱大多由家长保管。如果孩子向家长要压岁钱当作零用钱,而家长既不想拒绝孩子的要求,又怕孩子拿到钱以后乱花,常会感到左右为难,不知所措。那么,家长到底要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呢?我这里就有几个好点子,不如说出来吧。家长首先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买书、买练*本,家长就应适当满足孩子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兴趣,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那些不合理要求,家长要严辞拒绝,并向孩子讲明道理。总之,家长要牢记的一点就是千万不可对孩子有求必应,纵容孩子花钱。否则,让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惯,到头来会后患无穷。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最终,我提醒大家,学会节俭吧!你会受益无穷……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而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来了解中学生在学*、饮食、娱乐和其他各方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从而对次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观。从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二、*朱者赤,过墨者黑

  古人云:“*朱者赤,*墨者黑”。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也往往受大人的影响。在波涛汹涌的经商大潮中,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在还青少年的心目中占据地位越来越突出,“有钱就可以得到一切”,“有钱就不会被人看不起”的金钱价值观正在日趋形成,它们侵蚀着还需少年纯洁的心灵。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朦胧中被他们所接受,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的责任心、义务感和社会道德观念日趋淡化。

  三、羡慕与攀比

  羡慕,是一种往上看的感觉。当一个人拥有了你一直想拥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时,你理所当然的会羡慕。别人有了私家车,你会羡慕;别人有了自己的房你会羡慕;别人的车子比你的档次高,你也会羡慕;别人的驻扎比你的豪华,你还会羡慕。这是一种抬头仰视的感觉。这种仰视会给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带来打击。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这样说,攀比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一个人攀比的对象各有不同、攀比的内容五花八门罢了。但不管怎样的攀比,其结果却很有限:一是把攀比变成一种发奋图强的动因,进而赶上和超过攀比对象;二是把攀比变成不满和牢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三是把攀比变成不切实际的想象,空中建楼阁,想入非非;四是把攀比变成诋毁别人的理由,无中生有,以求心理*衡; 五是把攀比变成自我解脱的理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人不如人,不如不比人;六是把攀比变成对亲人的一种伤害,别人能怎样,你却不如何;七是把攀比变成劝进的一种方法,人家有作为,你也能成才; 八是把攀比变成一把双刃剑,欺己损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或者是别人的无能; 九是把攀比变成依附于人的偏见,摇尾乞怜; 十是把攀比变成诱发性的因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

  四、反思后的疏导

  面对中学生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如果不认真疏导,必将成为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顽症。因此,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包括中学生自己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充分认识到,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出来的金钱主义思想是不容忽视的,理应为学样工作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应提到日程上来,并且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严格要求孩子,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

  1、 完全决策权:指中学生能完全支配所占有的金钱,如买书、光碟、衣服、体育用品、卫生用品、零食、小型电子产品等金额较小又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的商品时所拥有的决策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才是完全的商品消费者,一般所指对中学生的消费分析也即指对拥有完全决策权的中学生的消费分析。

  2、 参与决策权利:关于这一部分的消费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高,使个体的消费决策权降低,家庭的权力开始增加。比如购买电脑及其他贵重电子产品、个人旅游、出国留学等情况。此时中学生个体的决策权力下降,最终决定将受家庭影响,但我们看到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仍然以中学生为中心。因而纵使我们不能把此时的中学生作为完整的消费客体研究,但还是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3、 决策参考权:很多时候,当家庭一些消费决策与中学生个体关系虽然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大时,家长仍会征求子女意见,在减少决策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家庭成员的广泛支持,如买房、买车、购买高档家电,在中学生所能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决策参考权最不具有决定权,除农村市场以外,这一层面中学生参与的消费活动一般不会引起商家的注意。

  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我们小组制定出调查问卷专门针对我校的高一学生对于消费观的.看法进行调查,针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消费,支配金钱的方法,生活的基本费用进行调查。

  在这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寻资料法、总结分析法。并且,我们小组在研究时有明确的分工,以方便调查。

  我们按照研究性学*的一般过程:

  (1)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2)进行分工

  (3)确定研究方法

  (4)进行问卷制作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5)对问卷进行统计并针对某些问题分析

  (6)进入活动后期的整理分析及总结

  结题感受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培养了我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群体协作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行动的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口才能力,对于消费方面的相关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探索,使我们对原有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通过研究性学*,使我们懂得了对问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实施手段。

  我们这次研究性学*的成功进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和师生们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这次研究性学*的成果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体现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对同学们的建议

  中学生应正确消费观念,它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不断完善,消费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但在中学生消费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已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倾向,让人们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消费状况,引导中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消费道路!我组作了这次主题为“中学生的消费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格如下。

  父母收入

  家里几个孩子

  几个在上学

  每周零花钱多少

  占家庭收入多少

  钱花在了哪里

  第一位

  1000左右

  2

  2

  30

  3%

  吃饭,买零食

  第二位

  XX左右

  2

  1

  30

  3%

  吃饭

  第三位

  3000左右

  1

  1

  100

  3%

  吃饭,买零食,上网

  第四位

  XX以上

  2

  2

  50

  2.5%

  吃饭,买零食,玩

  第五位

  3000

  3

  3

  30

  1%

  吃饭,买零食

  第六位

  1000左右

  1

  1

  30

  3%

  吃饭

  第七位

  3000以上

  3

  2

  60

  2%

  吃饭,买零食,玩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6)

——中学生调查报告6篇

  一、中学生早恋的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逐渐严重,中学生早恋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体力、对学*造成了影响。而且,中学生的恋爱观尚不成熟,不能够清晰深入的认识"爱"的含义,常常因为对异性的好感误以为是一种爱,给他们带来了感情上的困扰,从而造成了心里的伤害。关于中学生早恋这一现象,已经受到了家长,老师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使中学生认识到早恋对学业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的成长和心理方面的影响。

  二、中学生早恋的调查调查结果

  我们通过网上搜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早恋对中学生自己所带来的影响;

  1、影响学*:

  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体力,造成影响学*,而中学生阶段是整个学*生涯中最需要“拼”的时期,不单单是中考、高考,而且,对其学**惯,学*观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2、浪费金钱:

  谈朋友要消费,中学生没经济收入,加之消费观的不成熟,不理智。常常盲目消费,并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

  3、对中学生成长不利:

  中学生应该广交善友,而非把情感交流仅仅限于“早恋”,这样对于个性发展,人脉结交不利。此外,中学生性格比较单纯,对爱情缺乏成熟,理智的认识,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受到伤害,这样的话,对其成长更不利。

  三、中学生早恋的调查报告后感

  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认识到中学生早恋是弊大于利。使我们明白中学阶段应该以学*为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学*当中,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刚到菜市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热闹的叫卖场景。买菜的、卖菜的,过往的人流、车流穿梭不息,好不热闹,这些叫喊声伴着来往车辆的喇叭声,人们讨价还价声、笑声,构成了一曲奇特的交响乐。

  菜市场里菜品比较齐全,还划分了菜类的区域。一些绿油油、红澄澄的各种新鲜蔬菜整齐地排放在台面上,比起以前那凌乱的菜场强多了。但是在这次的调查中,我要说的是:菜市场的地面卫生可不咋地,到处都是污水、烂菜垃圾,还有那溢出来的养鱼水与地上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更是臭不可闻。我想这么脏的市场谁都不愿意多逛,更是不情愿来的。

  我真希望今后卖菜的人们都有一个实物净化机,可以将垃圾处理成能够直接利用的肥料,这样又能美化菜市场的环境,那不是一举多得吗?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这一愿望,也许正等待着我们去实现、去发明、去创造??

  调查目的:生活中的水是否被污染。

  调查地点:碧浪小区碧浪湖。

  调查人员:沈璐娇、张思成

  调查工具:两个杯子、放大镜、捞网、石头、线、鱼竿。

  调查经过:

  先用捞网捞一点水上来倒在杯子里,再取一杯干净自来水,放在阳台上仔细观察。我们用放大镜发现碧浪湖里的水和自来水完全不同。碧浪湖里的水比自来水脏多了:碧浪湖里的水里面有点蓝藻,有很多油渍,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的脏东西。自来水却没有一点油渍。我们有用石头、线、鱼竿又做了一个跟钓竿差不多的东西,并在线上标好了刻度。于是,我们把鱼竿伸长往河中心一扔,就开始往外伸线,直到感觉石头已经到河底了,我们又把线收回来,看看石头,上面全都是一些很脏的污泥。

  我们觉得导致碧浪湖受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是因为人们都乱扔垃圾。

  调查建议:我们希望每一位碧浪小区的居民们都能保护碧浪湖的环境,因为我们要保护碧浪湖,民民有责!

  一、调查时间:

  8月

  二、调查地点

  xx市各大超市

  三、调查对象:

  各超市店长及消费者

  四、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

  五、调查小组:

  xx

  六、调查小结:

  (一)经营者部分

  1.规模比较:调查的几家超市中25%为小型居民生活型超市,50%为普通综合型超市,25%为大型超市。

  2.管理方式比较:100%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考察,具备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3.经营策略:市场调查结果显示:

  ①地理位置:25%处于交通要道,25%在居民区附*,50%商业区附*。

  ②超市形象:50%具有人工储物部和自动储物柜,50%只有人工储物部。75%有休息长凳,25%无休息长凳(小型居民型超市)。100%店内有音响设备,有购物音乐。100%有清晰的购物区招牌。75%购物设备单一,25%有多种类的购物篮﹑购物车,方便各类消费者。

  ③服务:100%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察。75%注重责任心(小型超市和普通综合型超市),25%注重导购力(大型超市),50%注重亲和力(小型和普通综合型超市),0%注重信息素养。

  ④宣传:75%利用报刊式广告宣传过,25%没有(小型超市)。

  4.金融危机的影响:

  ①营业额:50%下降(普通综合型超市),50%不变。

  ②下降的原因:100%认为家居生活用品和休闲娱乐用品销量下降。

  ③不变原因:100%认为良好的信誉使得消费者在物价上涨的时候愿意选择他们。

  ④采取的促销手段:100%特价商品,25%购物赠礼或抽奖(大型超市),50%提供贵宾卡会员卡来刺激消费(普通综合型超市和大型超市)。

  综上所述,由于大型超市货物种类齐全,可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小型超市贴*人民生活,经营的商品以生活必

  需品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并不大。而普通综合型超市没有主要销售的产品,此时就很难均衡盈亏。对于金融危机,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少的状况,商家都选择价格为主的促销手段来吸引顾客,基础雄厚的大型超市会有购物赠礼或抽奖的辅助手段来刺激消费,为其增光不少。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发放贵宾卡和会员卡的促销手段(尤其是团购),这样可以吸引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个固定的消费群体,可以成为商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也使得进货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库存量,增加流动资金使用量,算是不错的促销手段。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小型超市加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适时的搞一些购物活动;普通综合型超市可以在这段时间突出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买卖,注重宣传,增加固定消费群体数量;而大型超市在店员的态度上多下功夫。此外,各超市都应注意培养店员的信息素养,把握消费者心理,这会增强超市的运营效果

  一.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调查报告《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日里我们中学生是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

  最*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惯(上网的*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点情况:

  1、读书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5、阅读的选择类型

  三、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也要懂得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气氛。

  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数据分析后,我小组成员认为当今中学生阅读量是十分大的。同学们都认为阅读对于自身的消遣娱乐和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十分喜爱杂志,因为它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且迎合了中学生对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说、中外名著虽然内容充实、文化底蕴颇深,对中学生素质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因为书中所讲内容通常陈旧,离同学们生活甚远,难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但这种忽略经典文学、优秀作品的现象是不容小觑的,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还不成熟,在文化多样性的现今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中男生更侧重于科幻、武侠、军事、体育等书刊。而女生则侧重于言情、少女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四、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阅读目的多趋向自娱

  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或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且大多在课外时间阅读。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且带有极大的阅读向往和兴趣。从文学名著中可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探索生命的价值,培养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品质。

  2、阅读范围、数量极为有限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

  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结果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3、阅读愿望因课业负担而受到影响

  4、阅读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对名著选择上,仅有10%的学生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选择的; 17%的高中生是通过父母、老师的指导去选择的;16%的学生是根据报刊推介而作出选择的。从这里看出,老师、家长、各种传播媒介宣介文学名著,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

  在阅读名著时,作笔记的高中生占7%;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会使用相关方面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的高中生有0.8%。偶尔与同学探讨所读过的名著的学生只有占7%。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经常将时间放在阅读上的非常有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休闲性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则是愿意去泡网吧娱乐。

  五、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遗留的精品。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沐浴在春风中,让人心旷神怡,读者与作者仿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面对面地在交流,在这种感召下,读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可能会伴随读者一生。

  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心理、思维等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去创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应努力去弘扬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2、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潜动力,其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所以,学校、老师、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在旁指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去选择图书或杂志,学会有自己的主见,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同时学校还可以多举办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家长、还要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

  3、中学生自身要学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外,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难发现,现在的书店、报刊亭、书摊等出售图书的地方,不乏有粗制滥造的图书,但却堂而皇之的摆出来卖,可见图书市场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难保思维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不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制力度,规范图书市场的运行。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此熏陶中学生的性情,为中学生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公共图书馆、图书室。

  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买书者多,借书者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区缺少相关设施。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要做到买和借并举才是正确的阅读途径,单凭书籍封面介绍或粗略的浏览一遍就决定购买,会很容易出现买后后悔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钱,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所以建设正规的图书馆、图书室是非常重要的。受益的不单是中学生,还有广大市民,对建设先进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作为一名中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拒绝、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作品。要在阅读中多思考、多记笔记,虚心向老师、家长请教,或者运用工具书来解答疑问。自身不单要学会自律、自制,还要帮助其他的同学正确地进行阅读。

  与同学多交流阅读心得,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也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对方,从而达到互相学*的目的,促进了自身的修养和文学素养。

  伴随着革命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中学生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消费水*也越来越多,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很多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满足孩子的要求。中学生的开销结果∶

  一、中学生的零花钱一般很大程度都是自主开销,尤其能够体现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倾向。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型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累计占70.2%,排第一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体育娱乐方面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手机,以及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累计占48%,排第三位)。

  二、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中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惯,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去。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五、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 中学生的消费,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庭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

  (二)给学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中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中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中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中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惯的社会人才。

  (四)给在校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7)

——中学生调查报告菁选

中学生调查报告(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感恩”调查报告?中学生“感恩”调查报告?胡大翠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物质条件的优越,让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丢失了感恩情怀,以为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应当。类似如下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新生入学,父母大包小包的背着行李来送孩子,孩子则像一个没事人;没有几个人记得父母的生日,却在同学过生日时花父母的血汗钱买生日礼物,开生日派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穿不离名牌,攀比之风猖獗;就连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也会强行向家长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常大发脾气、顶撞父母;对老师的教诲,轻则不听,重则顶撞;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因和家长或老师怄气,而自残、自杀或作出暴力行为…… ?感恩的缺失,让孩子们本应纯净可爱的心灵变得麻木不仁。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容推卸的共同责任,感恩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刻不容缓!?一、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及多次座谈结果显示如下:

  1、只有7%的学生偶尔做家务,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很差。

  2、85%的学生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并由此产生感恩意识。

  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很少有人会思考该怎样从行动上予以回报。

  4、同学遇到困难时绝大多数同学愿意帮助,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持久的热情和耐心。

  5、不爱读悲悯情怀的文学作品,故表现不出“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情怀,相反却喜欢看暴力影片、玩暴力游戏。

  6、对重大的灾害性事件能表现出同情,也能偶尔参与募捐活动,但事后其关注程度有所减弱,情境化现象较为明显。

  7、有些学生虽然对“感恩”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行动。比如问到“十一”、“五四”、“七一”、“八一”等节日你们怎么过时,学生大多数回答的是“一切照常”,只有16%的学生选择“看相关电视节目”来庆祝或纪念,3%的同学选择“主动找资料学*”。

  调查显示,感恩情怀的缺失在现代中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普遍,多数学生的感恩意识不够明确,感恩行动欠缺,感恩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掉。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感动,更不知道如何去感恩,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即使是对最关心他们的父母,学生普遍不了解父母的苦衷,因此与父母没有共同的语言,很少一起聊天,彼此缺乏交流,日积月累,隔膜越来越大,感情的漠视让人心寒。是什么导致了现代中学生感恩情怀的日益缺失,我们又该如何扭转这可怕的局面呢?

二、青少年不懂感恩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不足?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备受宠爱,什么家务也不让孩子干,几代人都*惯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学*,对其思想、情感、心理等问题极少过问。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已经*惯了“包办”,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孩子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性格。

  父母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倾注给孩子,而从来没有要求孩子在爱的方面回报自己。教育孩子光有对他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教育和引导他爱别人。面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让孩子为所欲为,不懂得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以至于长大后变得无能又无情,自私自利,别人对他付出的再多,在其眼里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2、学校教育的失误?重智育、轻德育,这种急功*利、本末倒置的教育,导致了孩子“唯分是图”。反思我们中国的教育,向来都是分数至上,学校关心的是分数,老师关心的是分数,父母关心的还是分数。因此,孩子最关心的也是分数。成绩好的学生以为学*好,就是对家长和老师的全部回报,成绩差的学生甚至因此和家长、学校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作出了一些过激行为,让人扼腕叹息。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人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让尚缺乏道德判断的青少年学生深受其害。初中生正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对“感恩教育”构成了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中学生德育的一个瓶颈。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如何帮助学生体会感动、学会报恩?

1、榜样引导?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教师、家长的感恩行为是学生的榜样模范,同时也要注意挖掘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

  2、生活培养?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将其有机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题班会、写作实践、“我为父母做件事”等家庭实践作业,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有利契机。

  3、情感熏陶?解决感情弱化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文学这一剂良药。悲悯情怀是文学的一个古老和永恒的命题,是人类离不开的意识形态。鉴于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情感熏陶的深远作用,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引导学生的阅读取向。同时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也应有意地向学生进行感恩情怀的渗透,注重对学生崇高品格的培养。

  4、专题讲座? ******就要求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感恩无疑是建设的一大块内容。当谈及感恩的意义时,很多同学表示不清楚,德育课作为一门不可取代的.课程,要切实行动起来,再不能只是一个摆设。通过一系列主题讲座,让孩子们真正明白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感恩,是人们对社会和对人世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图报的态度。

  5、社会实践?社会和学校有责任通过组织一些“修身立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以志愿者、社会义工的身份)到孤老病残家中送爱心,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伟大,增强学生的爱国、爱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遭遇重特大灾害时的募捐活动,也是对孩子进行感恩培养的良好切入口。

  6、节日祝福?教育学生别忘了父母的生日,在母亲节、父亲节为他们送去祝福;经常去拜访曾给你教诲的师长,在教师节送去你的问候;用宽容的心去维系真诚的友情,对于帮助过你的朋友说声“谢谢”。当你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里有没有想起周围的邻居、亲友、同学以为种种原因快乐不起来,带着你的微笑和关切去看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父母的生日、教师节、元旦……这些特殊的日子,是教孩子们表达感恩的最好时机。当然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孩子们不要争相购买物质礼物,一句问候、一条短信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礼物。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和家长、学校都不应忽视对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力求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使青少年健康、幸福地成长。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感恩是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唯有学会感恩,

  他们才能以*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凡普通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因为,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他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才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义深远,势在必行!?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中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日里我们中学生是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最*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惯(上网的*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点情况:

  1、读书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5、阅读的选择类型

  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也要懂得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气氛。

  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数据分析后,我小组成员认为当今中学生阅读量是十分大的。同学们都认为阅读对于自身的消遣娱乐和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十分喜爱杂志,因为它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且迎合了中学生对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说、中外名著虽然内容充实、文化底蕴颇深,对中学生素质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因为书中所讲内容通常陈旧,离同学们生活甚远,难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但这种忽略经典文学、优秀作品的现象是不容小觑的,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还不成熟,在文化多样性的现今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中男生更侧重于科幻、武侠、军事、体育等书刊。而女生则侧重于言情、少女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阅读目的多趋向自娱

  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或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且大多在课外时间阅读。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且带有极大的阅读向往和兴趣。从文学名著中可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探索生命的价值,培养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品质。

  2、阅读范围、数量极为有限

  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结果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3、阅读愿望因课业负担而受到影响

  4、阅读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对名著选择上,仅有10%的学生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选择的; 17%的高中生是通过父母、老师的指导去选择的;16%的学生是根据报刊推介而作出选择的。从这里看出,老师、家长、各种传播媒介宣介文学名著,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在阅读名著时,作笔记的高中生占7%;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会使用相关方面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的高中生有0.8%。偶尔与同学探讨所读过的名著的学生只有占7%。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经常将时间放在阅读上的非常有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休闲性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则是愿意去泡网吧娱乐。

  (三)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遗留的精品。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沐浴在春风中,让人心旷神怡,读者与作者仿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面对面地在交流,在这种感召下,读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可能会伴随读者一生。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心理、思维等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去创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应努力去弘扬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2、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潜动力,其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所以,学校、老师、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在旁指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去选择图书或杂志,学会有自己的主见,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同时学校还可以多举办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家长、还要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

  3、中学生自身要学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外,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难发现,现在的书店、报刊亭、书摊等出售图书的地方,不乏有粗制滥造的图书,但却堂而皇之的摆出来卖,可见图书市场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难保思维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不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制力度,规范图书市场的运行。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此熏陶中学生的性情,为中学生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公共图书馆、图书室。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买书者多,借书者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区缺少相关设施。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要做到“买”和“借”并举才是正确的阅读途径,单凭书籍封面介绍或粗略的浏览一遍就决定购买,会很容易出现买后后悔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钱,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所以建设正规的图书馆、图书室是非常重要的。受益的不单是中学生,还有广大市民,对建设先进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作为一名中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拒绝、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作品。要在阅读中多思考、多记笔记,虚心向老师、家长请教,或者运用工具书来解答疑问。自身不单要学会自律、自制,还要帮助其他的同学正确地进行阅读。与同学多交流阅读心得,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也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对方,从而达到互相学*的目的,促进了自身的修养和文学素养.

  一、中学生早恋的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逐渐严重,中学生早恋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体力、对学*造成了影响.而且,中学生的恋爱观尚不成熟,不能够清晰深入的认识"爱"的.含义,常常因为对异性的好感误以为是一种爱,给他们带来了感情上的困扰,从而造成了心里的伤害.关于中学生早恋这一现象,已经受到了家长,老师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使中学生认识到早恋对学业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的成长和心理方面的影响.

  二、中学生早恋的调查调查结果

  我们通过网上搜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早恋对中学生自己所带来的影响;

  1、影响学*:

  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体力,造成影响学*,而中学生阶段是整个学*生涯中最需要“拼”的时期,不单单是中考、高考,而且,对其学**惯,学*观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2、浪费金钱:

  谈朋友要消费,中学生没经济收入,加之消费观的不成熟,不理智.常常盲目消费,并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

  3、对中学生成长不利:

  中学生应该广交善友,而非把情感交流仅仅限于“早恋”,这样对于个性发展,人脉结交不利.此外,中学生性格比较单纯,对爱情缺乏成熟,理智的认识,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受到伤害,这样的话对其成长更不利.

  三、中学生早恋的调查报告后感

  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认识到中学生早恋是弊大于利.使我们明白中学阶段应该以学*为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学*当中,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视情况及引起*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视大增的主因。

  看电视距离太*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不合理饮食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从当今的语文教学来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靠教材是不够的,教材中只是提供了各种体裁的优秀范文,是阅读的指针,但提供的阅读范围并不宽泛,因此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便成了中学生的必修课。可是,纵观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读书时间少。

  据调查,一个初中生*均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足十分钟,不读课外书的学生也比比皆是。一位母亲道出了个中缘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女儿的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地变化,她喜欢画画、唱歌,更喜欢看课外书,可哪有时间?回到家里就写作业,有时到半夜,还有精力看课外书吗?”

  二是读书目的不明确。

  孩子们的随意性很大,又是为了赶时髦,凑热闹,随波逐流,昨天韩寒热,捧住韩寒的书不放;今天杨红樱的校园系列小说很畅销,看了一本有一本;明天还不知是谁在这块阵地独领。

  三是读书不得法。

  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而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品读等方法,多数学生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眼下,许多中学生读书不做笔记,不注意积累,没有养成利用各种工具书的*惯。

  四是读书功利色彩浓。

  为迎接中考、高考,许多学生不得不读各种复*资料。为了提高作文的分数,又必须找一些作文来读和背。五是读科技类读物的少,读通俗类读物的多;读长篇名著的少,读短篇的多;读诗歌、散文的少,读小说、人物传记的多。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学生本身不乐意读;家长、老师不支持读;学校无场地,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重。

  初中阶段要开设八九门课程,学生除了上课、完成作业外,一天时间所剩无几,沉重的学*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闲暇时就想轻松一下,谁还愿意去读书?

  二是家长对读课外书有三怕。

  一怕占时间,认为课外书是“闲书”,只有关于教学的书才是正宗;二怕会变坏,不少图书良莠难辨,怕把孩子引入歧途;三怕乱花钱,如今薄薄的一本书动辄十几元、几十元,家长们要掂量掂量。

  三是无场地或无书可读。

  部分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阅览室;即使有,也是一些旧书,学生没兴趣,老师不愿看。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干脆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能“望书兴叹”,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关闭了他们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

  四是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电视、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画面吸引着学生。据调查,大多数的中学生以看电视、打电脑来打发休闲时光。如今,许多文学名著也被搬上了荧屏。但是,看电视剧并不等同于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再创作的过程,阅读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家长和教师应大力支持,还孩子一块自由阅读的领地,因势利导,给他们开列书目清单,并予以指导:哪些需略读,哪些要精读,哪些只是浏览一下即可。学校要彻底为学生松绑,还孩子们的“双休日”,让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阅读,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场地,如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成立“读书小组”、“书友会”、“文学社团”,举办文学知识讲座等。全社会都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把孩子们的眼球吸引到书籍中来。

  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不会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让书籍充实我们的灵魂,完善我们的人格,增强我们的能力吧!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书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美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大流乡中学)

  伴随着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中学生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消费水*也越来越多,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很多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满足孩子的要求。中学生的开销结果∶

  一、中学生的零花钱一般很程度都是自主开销,尤其能够体现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倾向。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

  一屎买书型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累计占70.2%,排第一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于用于购买学*辅助书籍的支出;

  二屎买体育娱乐方面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手机,以及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

  三屎买零食/饮料(累计占48%,排第三位)。

  二、经济的非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中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

  如果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惯,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去。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1、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

  2、饮食方面开销。无论是否僻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僻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僻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五、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 中学生的消费,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和以后的生活。

  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庭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

  (二)给学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中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中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中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中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惯的社会人才。

  (三)给在校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学生没有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僻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僻生们作为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僻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僻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僻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中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加强对学生消费意识,提高健康水*。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将随着其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和满意的时候,他们才会把钱花在体育上,因此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消费观。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教育学生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中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中学生学业成功追求。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惯。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研究关于当代中学生绿色消费情况结题报告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而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来了解中学生在学*、饮食、娱乐和其他各方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从而对次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观。从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二、*朱者赤,过墨者黑

  古人云:“*朱者赤,*墨者黑”。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也往往受大人的影响。在波涛汹涌的经商大潮中,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在还青少年的心目中占据地位越来越突出,“有钱就可以得到一切”,“有钱就不会被人看不起”的金钱价值观正在日趋形成,它们侵蚀着还需少年纯洁的心灵。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朦胧中被他们所接受,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的责任心、义务感和社会道德观念日趋淡化。

  三、羡慕与攀比

  羡慕,是一种往上看的感觉。当一个人拥有了你一直想拥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时,你理所当然的会羡慕。别人有了私家车,你会羡慕;别人有了自己的房你会羡慕;别人的车子比你的档次高,你也会羡慕;别人的驻扎比你的豪华,你还会羡慕。这是一种抬头仰视的感觉。这种仰视会给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带来打击。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这样说,攀比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一个人攀比的对象各有不同、攀比的内容五花八门罢了。

  但不管怎样的攀比,其结果却很有限:

  一是把攀比变成一种发奋图强的动因,进而赶上和超过攀比对象;

  二是把攀比变成不满和牢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

  三是把攀比变成不切实际的想象,空中建楼阁,想入非非;

  四是把攀比变成诋毁别人的理由,无中生有,以求心理*衡;

  五是把攀比变成自我解脱的理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人不如人,不如不比人;

  六是把攀比变成对亲人的一种伤害,别人能怎样,你却不如何;

  七是把攀比变成劝进的一种方法,人家有作为,你也能成才;

  八是把攀比变成一把双刃剑,欺己损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或者是别人的无能;

  九是把攀比变成依附于人的偏见,摇尾乞怜;

  十是把攀比变成诱发性的因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

  四、反思后的疏导

  面对中学生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如果不认真疏导,必将成为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顽症。因此,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包括中学生自己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充分认识到,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出来的金钱主义思想是不容忽视的,理应为学样工作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应提到日程上来,并且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严格要求孩子,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

  1、完全决策权:

  指中学生能完全支配所占有的金钱,如买书、光碟、衣服、体育用品、卫生用品、零食、小型电子产品等金额较小又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的商品时所拥有的决策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才是完全的商品消费者,一般所指对中学生的消费分析也即指对拥有完全决策权的中学生的消费分析。

  2、参与决策权利:

  关于这一部分的消费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高,使个体的消费决策权降低,家庭的权力开始增加。比如购买电脑及其他贵重电子产品、个人旅游、出国留学等情况。此时中学生个体的决策权力下降,最终决定将受家庭影响,但我们看到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仍然以中学生为中心。因而纵使我们不能把此时的中学生作为完整的消费客体研究,但还是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3、决策参考权:

  很多时候,当家庭一些消费决策与中学生个体关系虽然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大时,家长仍会征求子女意见,在减少决策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家庭成员的广泛支持,如买房、买车、购买高档家电,在中学生所能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决策参考权最不具有决定权,除农村市场以外,这一层面中学生参与的'消费活动一般不会引起商家的注意。

  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8)

——中学生调查报告菁选

中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调查背景

  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面对现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从中西方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2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3学会分析和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4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研究方法

  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

  研究流程

  一:以资料的收集和调查为主,由负责。

  二:以资料的撰写和总结成果为主,由负责。

  (1)时间(有关要求:最后的资料,由整理员将所有资料有条理的整理完毕后,交于撰写员,进行最后的整理和收尾,与此同时,各位组员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组员心得。

  三:以组员形成的心得,形成结题报告为主。

  本课题的表达方式:论文

  附: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

  一、节日

  节日:古代农历的所谓节,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逐渐变化分成像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农历上的节日本意仅指节日的相交之日,并无民俗意义上的节日含义,在历法所定的年岁,季节交替的节日期间,举行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注入或文化的,或政治的,或经济的内涵,相传相袭,年复一年,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俗节日。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他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不是宗教的国家,但也有许多自己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春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文化的内涵。例如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西方的传统节日

  三、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亦具有生产、生活及宗教三大类型,但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节日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从而让位于宗教性节日。例如万圣节。

  万圣节的由来: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

  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游走于村落间。

  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万圣节的节日活动: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巫婆,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

  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在各式各样的装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专卖万圣节用品的店铺也特别准备这类衣饰出售,以迎合大众所需;与此同时,生产商每年更会把当年大热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场,务求令更多人投入这西方传统节日的热潮里,如在电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师造型,已是许多孩子必选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万圣节巡游﹝greenwichvillagehalloweenparade﹞始于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员mrralphlee发起,据说最初他带着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邻居处**,后来渐渐演变成整个村的大型活动,而活动中当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时,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所以即使人们只是抱着想看热闹的心态,当你踏进村子里,很快便会被邀请参与巡行,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纽约市的万圣节巡游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纽约人和游客参加,而巡游会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village﹞举行,各队伍约在夜晚上七时从第六大道与春天街交界﹝6thavenuespringstreet﹞起步,一直**至第二十三街﹝6thavenue23rdstreet﹞为止,全程大概多个小时。

  无论是来自亚洲,南美,非洲,欧洲,以至中东地区的参观者,都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亦可带备简单乐器,即时演奏本土的独特音乐,融合***的风土文化。可能我以前从未参加过万圣节的活动,更莫说这么精彩的巡游,所以特别觉得有新鲜感。

  早于十月中,曼哈顿市已开始闹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见四处悬挂起万圣节的鬼怪装饰,很多百货公司也忙着把应节礼品及衣物堆放在橱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驻足观看,而超级市场及街市亦摆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卖,供市民买回家布置家园或制作南瓜灯之用,当然嘛,也有主妇烹煮南瓜作菜肴或糕饼,完全依足节庆传统。

  四、从中西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传统节日形成的历史渊源与各自特征

  二、中西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上有各自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带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等级制、家族式,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2)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颇受人民的重视。那一天,每户门前都要挂上一盏南瓜灯,人人都穿上奇装异服,据说有辟邪之用。其实,作为先进的发达国家,人们对于鬼怪已不再迷信,他们多半是为了寻开心而已。同时,人们还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他们可以任意去左邻右舍讨吃的,绝不会受到惩罚。在中国,传说中元节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这一天,地府里的小鬼会出来游荡,迷信色彩浓厚的中国人,对鬼神是极为敬惧的。那一天,他们会当街烧香祭祖,祈求鬼神不要降祸于他们。于是,中元节这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产物逐渐被淘汰了。

  五、中西节日文化的交融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令,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从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及外国人过中国节,我们感到中西文化交流加快的脚步。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深化,中西传统节日逐渐被双方人民相互包容接纳,又有此消彼长的现象。

  研究成果

  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增强我们的团队意识,让我们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是多么的雄伟壮观,同时了解西方的外来节日,增加了我们的知识面。

  结论与建议

  同学们,当今中国,传统节日中充斥着商业驱动,作秀泛滥,面对这个物质严重挑战精神的世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青年,你们应当全面正确地把握节日的概念和内涵,理性看待节日这个文化载体,将一个民族的风俗*惯、宗教信仰、道德风尚,更重要的是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薪火相传!希望当代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学*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现今的社会每天都在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我,与时俱进。阅读是了解过去和现在最好的途径。在本次实*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洪家二中在每个星期都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七八年级展开了一次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以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围绕课外阅读设计相关的问题,挑选7个班级,随机分发问卷,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问卷,然后进行统计,归纳饼简单分析。

  2、个别访问

  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随机抽取10个学生做个别谈话,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的类型及阅读的各种情况,以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

  二、问卷整理

  本次调查问卷在洪家中学七八年级展开,一共发出100张问卷,收回99张,回收率为99%。本次调查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因此只能掌握大概的情况。

  三、问卷调查的内容及结果简析

  1、你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吗?

  A、应该(84%) B、不应该(1%) C、随便(15%)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很注重阅读的,在参与调查的100名学生中高达84%的学生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

  2、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喜欢(64%) B、不喜欢(7%) C、一般(29%)

  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还是很有兴趣的,大多数人都喜欢阅读,只有少数人不喜欢,而且都是成绩较差,喜欢玩的学生,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的态度很随便,只是凭一时的兴趣决定。

  3、你是否经常看课外书?

  A、是(58%) B、否(42%)

  虽然喜欢课外的学生较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并没有经常看课外书,学校和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帮助他们增加阅读。

  4、一周内共看几小时课外书?

  A、两小时以下(44%) B、三小时(29%) C、四小时以上(27%)

  现在的中学生阅读的时间极少,即使学校每星期安排一节阅读课,还是有44%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只在两小时一下,但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的阅读量就特别高,一般都超过4小时。

  5、你经常看什么类型的书?

  A、小说;B、散文;C、传记;D、漫画;E、报纸、杂志

  对中学生来说,小说是最受欢迎的。报纸、杂志等比较比较时尚的书也较受欢迎,男生则较喜欢漫画。但散文、传记等文学性较强的书籍就比较冷门,只有少数喜欢文学的学生喜欢看。

  6、你经常去书店吗?

  A、是(36%) B、否(64%)

  虽然有较多的人喜欢阅读,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不经常去书店淘宝,很多学生喜欢看别人推荐的书籍,可以减少寻找的时间。

  7、你一般多久去一次书店?

  A、一周一次(16%) B、两周一次(22%)

  C、一月一次(18%) D、很少(44%)

  经过进一步的了解,经常去书店的学生大部分也是两周去一次,每周去书店的学生只有16%,而44%的学生都很少去书店,也就是说他们很少去关注书籍的更新。

  8、你爱***名著还是外国名著?

  A、中国名著(74%) B、外国名著(26%)

  现在的中学生对名著的关注度不算太高,有一部分的人对外国名著较欣赏,但大约74%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阅读中国的名著,比如四大名著,老舍,鲁迅,沈从文等名家的作品。

  9、你看过几本《中学生必读名著》?

  A、0—2本(40%) B、3—4本(32%) C、5本以上(28%)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都很少阅读名著,甚至从来没有读过,实在有待加强。而还有28%的学生经常阅读名著,使得自己的知识水*显著提高。

  10、你喜欢看流行小说吗?

  A、是(70%) B、否(30%)

  流行小说即是现在最受欢迎的小说,对中学生中尤其流行,调查结果显示的确如此,高达70%的学生喜欢阅读流行小说。女生一般喜欢言情小说或者是校园小说,而男生则更偏爱玄幻小说。

  11、你喜欢看网络小说吗?

  A、是(53%) B、否(47%)

  网络是现在最流行的小说阅读途径。网络小说一般比较全面,有言情、穿越、玄幻、鬼怪小说等等。学生对于阅读的书籍的选择存在很大的偏向性,很少选择去课文知识相关的书籍。

  12、你认为课外阅读对学*有帮助吗?

  A、有帮助(90%) B、没有帮助(7%) C、妨碍学*提高(3%)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对学*有帮助,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这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妨碍学*的提高。

  13、老师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态度?

  A、支持(47%) B、不支持(20%) C、中立(33%)

  大部分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都是支持的,但也有一些老师怕学生的课外阅读会影响正常的课堂,因此对此持反对意见。而33%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只是采取中立的态度。

  14、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

  A、支持(51%) B、不支持(10%) C、中立(39%)

  家长总体上来说还是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的,但是少数管教很严的家长怕孩子课外阅读会占用了学*的是时间,因此不支持。而39%左右的家长因为本身的工作过于繁忙,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他们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是采取中立的态度。

  15、课外阅读会影响自己的学*吗?

  A、是(14%) B、否(86%)

  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还是很有分寸的,所以他们不会觉得课外阅读会影响自己的学*,而少数的学生不会控制自己或根本没有进行阅读,因此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学*。

  四、情况分析

  1、从学生课外阅读类型来看:

  学生偏向于小说阅读,尤其是流行小说和网络小说的阅读。虽然这些小说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中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只在于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而很少去注意其优美的描写。杂志和报纸也是很多学生的选择,这有助于了解时事,但很多学生更偏向于时尚杂志和娱乐报纸,对于学*并没有多大帮助。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牢记要以学*为首要目标,虽然可以适时放松,但不可沉迷于对学*没有帮助的东西。

  2、从课外书籍的选择来看: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阶段,他们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和选择能力,因此他们对于书籍的选择会全凭自己的兴趣。在他们的选择中偏向于时尚的网络小说,因为没有人给他们正确的指导,他们的家长在这种选择中往往是缺*的。

  3、从阅读的目的看:

  除少数专心于学*的学生是为了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为了消遣,因此他们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说去阅读。

  4、从阅读时间看:

  即使是看自己喜欢的小说,很多学生也不愿花很多时间,经了解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花在看电视剧或是玩游戏上,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帮助。

  5、从阅读的环境看:

  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因为工作太忙或者是本身文化的缺乏,他们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甚至是学*都是采取放任,即中立的态度,而老师虽然支持学生,但很少会加以引导,他们一般不会去管学生看的书籍,以及看后的感受。家长与老师这样的态度使得孩子们对课外的阅读的态度变成了无所谓,即使是看了很多书,也学不了多少的知识,渐渐的孩子们就只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消遣,完全没有了学*的动力。

  6、从阅读方法看:

  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应该随时记录,把看到的好句记录下来,慢慢积累词汇,做到看书时“笔不离手”。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这样的.阅读才能把他人的知识真正的转化成自己的。

  五、关于课外阅读的意见

  (一)对教师的意见: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应给予引导和鼓励。教师可在课前5分钟和课间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时也课推荐学生一些有益的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里的书籍也最好一段时间更新一次。每一周课布置看一些课外书,并要求记录好词好句,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

  (二)对家长的意见:

  1、鼓励孩子看课外书,激发孩子的学*积极性。

  2、孩子在阅读时应给予指导,教会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学*情况引导孩子阅读对学*有帮助的书籍,但绝不能强制孩子看不喜欢的书,这样会出现反效果。

  3、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带孩子到新华书店看书,让孩子接触最新的书,开拓孩子的眼界,以激发孩子的学*兴趣。

  (三)学生自身的态度:

  提高阅读的品味,不要局限于言情小说或其他网络小说,扩大阅读的范围,阅读的书籍可涉及各个方面,拓展自己的眼界。此外,要把握自己课外阅读和课堂的联系,要摆正自己的身份,把学*作为目前的首要目标。*时在阅读时注意要做笔记,写心得。

  这次的调查虽然只是小范围的,但是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在对待课外阅读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都要更加重视,尤其是老师应好好利用阅读课,让学生仔细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做笔记,写心得。但现在的阅读课,学生只是在随便翻阅,甚至有些学生只是把这样的阅读课当成聊天的课。因此,老师在这些方面应该加强,而学生也应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多加注意。

  一、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学校中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词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解词汇,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拓展词组,模仿背诵,造句翻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学生则忙于笔记而减少了思考和运用。这种教学强调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视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使学生处于被动学*的地位,学生学*词汇很死板,不会灵活运用,也造成学生词汇学*压力大,遗忘率高和哑巴英语的窘境。面对这些现象,想通过对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以话题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枢纽,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在运用中轻松掌握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词汇教学的效率。为了获得词汇学*研究的事实依据,全面了解学生词汇*状况,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在七,八,九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围绕学生对英语词汇学*状况、方法,存在问题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20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共发出125份问卷,收回有效份数12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对英语单词学*感兴趣吗?

  A、有兴趣(56.7%)

  B、一般(35%)

  C、没兴趣(8.3%)

  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还是不浓,说明我们的教学模式陈旧,激不起学生的学*欲望。

  2、你了解学*单词的方法吗?

  A、了解,但我一般不采用这些方法(41.7%)

  B、了解,并且我会经常用这些方法(36.7%)

  C、不了解(21.6%)

  刻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结果,忽视了学*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3、你的英语单词的主要来源是。

  A、课本(95.5%)

  B、课外阅读材料(3%)

  C、词汇书(0%)

  D、词典(0%)

  E、听力材料(0%)

  F、英文原版电影电视(1.5%)

  农村中学学生学*英语的渠道单一,信息闭塞,缺乏学*氛围。

  4、你认为当前英语课本的单词量?

  A、过多(20%)

  B、刚刚好(66.7%)

  C、太少(8.3%)

  D、不清楚(5%)学生依赖课本,认为把课本上的单词掌握就行了,满足与现状。

  5、你背诵单词目的是。

  A、提高自己的词汇量(35.8%)

  B、为了以后的学*(44.2%)

  C考试(20%)大部分学生对词汇学*有正确的看法,我们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6、你认为有必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去学*单词吗?

  A、有必要(58.3%)

  B、不清楚(25%)

  C、没必要(16.7%)

  大部分学生渴望学*单词的好方法,少部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四分之一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学*单词的方法。

  7、你同意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成绩的保证吗?

  A、非常同意(16.7%)

  B、不清楚(4.2%)

  C、不同意(16.7%)

  D、同意(54.2%)

  大部分学生认为词汇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成绩。

  8、老师在单词表里教完新单元所有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后,你会

  A、很好地记住大部分单词的意思(59.2%)

  B、很难记住单词的意思(29.2%)

  C、其它(11.6%)

  折射出我们教学之后有40%的学生根本没掌握,也许两极分化就再这慢慢形成了。

  9、你认为你现在掌握的单词量足够应付你日常英语学*的需要吗?

  例如在听,说,读,写方面。

  A、足够(13.3%)

  B、可能足够(36.7%)

  C、不清楚(4%)

  D、不够(46%)

  靖乎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还是不够的,说明我们的教学局限与课本,拓展词汇方面有待改进。

  10、你认为你所上的英语单词方面的课能够让你提高你学*单词的兴趣吗?

  A、能(53.3%)

  B、也许能(33.3%)

  C、不能(6.7%)

  D、不清楚(6.6%)

  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理念在变,但在课堂实施中力度不够或教学方法单一。

  11、每天你会花多少时间在单词学*上

  A、少于30分钟(62.5%)

  B、多于一个小时(37.5%)

  C、多于两小时(0%)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6篇(扩展9)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精选10篇)

  我是二组的队员。我们组的课题为“中学生上网好不好?”。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迷恋上网,导致学*成绩下降;而有的同学利用上网,学到了很多知识。针对这个课题,我们对中学生上网课题进行研究。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曾几次进行讨论,制定了计划,并进行了调查。我们觉得课题重点与难点是“中学生上网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决定对这个难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我们发现,上网有利也有弊。其中: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⒈开阔视野。

  ⒉加强对外交流。

  ⒊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⒋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⒉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⒊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⒋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我们采访了一位专家,他说:“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的确,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我们还发现,如果将上网用于学*,则利大于弊;如果将上网用于聊天、游戏,则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在上网和学*之间找到*衡。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网有利的结论:在现在,是信息时代,光抱着书本死啃是没出息的。网上有许多益智的资讯,对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很有帮助;上网有弊的结论:中学生沉迷网中不能自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还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最后,我想说,只有更好地利用电脑,才能使电脑对我们有利而无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不到两个月的实*阶段我在。初中实*,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研究性学*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1

  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网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与人类生活越来越密切,上网已成为一种潮流,中学生更是成了这股潮流的主力军,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因此,上网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双刃剑,人们也在关注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由于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总是不加选择地上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电脑真正为我们所用。就要从上网开始研究。以下是我对中学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结果:

  (一)中学生上网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复杂混和而成的。

  1.自身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并且容易上瘾。

  2、社会方面的原因。一些网吧老班为了赚钱,根本不管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学校管理不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不到位。文化稽查部门对黑网吧的管制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网吧钻了空子,大肆接纳未成年人。

  (二)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

  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而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9.5%的家长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宽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提高了学*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学*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还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费,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易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4、诱发中学生犯罪。为了解决上网费用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小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都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学生上网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方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加强**管理。要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对非法网吧只是罚款了事,更不能就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制力度。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惯亦随变化。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关于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学生上网呢,对此,我通过网上调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于20xx年4月10日至20xx年4月27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