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1

  一、导言

  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时,在大学生的生活、学*环节中居于首位。大学生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在宿舍里,他们朝夕相处,在密切的交往中,成员间各自的思想特点,个性爱好,品行修养得到充分暴露,也使别人获得深入的了解,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相互的影响。宿舍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宽松的场所,乙是信息沟通最不受拘束的渠道,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行为与情感的晴雨表。*年来,由于宿舍内部关系不和谐造成的众多高校惨案,使得宿舍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目前大学生宿舍的关系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的程度如何?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03-1班《郑州市大学生宿舍内部人际关系》调查小组专门做了此次调查。

  二、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方式与方法)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郑州市大学生群体,其中抽取了郑州市四所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重点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理工类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文史类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医类大学),作为我们的抽样范围。所有样本从这四所大学中抽取,采用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调查员即我们的组员。我们每人根据工作安排在这四所大学内发放问卷,当场发当场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

  (二)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已选定的四所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住校大学生中抽取的。我们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占问卷总数的,由于问卷数量有限,我们只将填答不全的问卷设置缺失值,并未当作无效问卷。所以有效率就等于回收率。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97人,一年级学生42 人,二年级学生197人,三年级学生137人,四年级学生 21人 ,其他5 人。独生子女64 人,占总数的16.2% ,非独生子女 332 人, 占总数的83.8% 。主要性格内向的184人,外向的 204人。

  (三)资料收集方法与过程

  1、研究的主要变量

  本文考虑的是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因变量)的影响。所考察的自变量主要有:

  性别:分为男、女,直接从问题1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年级: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其它,直接从问题2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序变量。

  城乡差别: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直接从问题4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独生子女:分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直接从问题6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主要性格:分为外向、内向,直接从问题7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2、资料收集过程

  我们首先确定郑州市四所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再从每一所大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共抽取学生400名,这些学生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由我们组员发给被随机抽取的学生,染他们当场填答,填答完后仍由调查员收回。实发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 。未收回问卷主要是因为被调查者私自收藏所致。从总的情况看,学生填答问卷是很认真的,问卷质量较高。

  三、资料介绍与分析

  (一)资料分类

  1、统计资料

  有效问卷396份,其中男生199人 ,女生197人。一年级学生42 人,二年级学生197人,三年级学生137人,四年级学生 21人 ,其他5 人。独生子女64人,占总数的16.2% ,非独生子女 332人, 占总数的83.8% 。主要性格内向的184人,外向的 204人。

  2、典型资料

  由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未发现很典型的案例,所以这项资料暂无。

  (二)资料分析

  1、我们调查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设中认为宿舍成员的性格对宿舍的关系影响很大,性格外向的与宿舍成员的关系较和谐,反之,结果也相反。下面是调查后统计的资料

  表1中显示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的比例分别是29.9%和18.7%。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他们的比例分别为58.9%和57.7%。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一般的比例低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比例。他们的比例分别为0.96%和21.3%。根据表1分析可知性格外向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较好,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宿舍成员关系则较一般。

  2、下面再看一下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及其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有无影响。

  表2

  表2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8.6%,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6.9%,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2.9%。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5.5%。由此可看出家庭状况中等、一般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最好,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次之,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最差。

  3、再看一下学生对宿舍能否做到团结的看法

  表3

  由表3可看出认为宿舍完全可以做到团结的有174人,占总数的43.9%,认为有可能做到团结的有172人,占总数的43.4%,认为不可能团结的只占总数的9.6%。由

  此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宿舍关系的看法还是很积极的。

  四、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根据此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什么巨大的利益冲突,无外乎一些生活琐事,如对宿舍成员的生活*惯以及日常行为的观点不一致引发的一些小争执,这些现象表现在女生身上更为明显。还有一个现象是调查中发现的,那就是我们调查的四所学校中都存在异性留宿的情况,且比例还有挺大(12.3%)。

  (二) 思考

  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宿舍人际交往中没有万全之策。若在保持自身人格完整的同时,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别人沟通。*等真诚地对待朋友,将心比心,培养自己的角色互换心理,就能消除隔阂,获得真正的友谊。建立起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2

  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大学生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过关系紧张的现象。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事例

  案例一:某同学来自某大城市一个富裕家庭,是独生子女,入学一年,与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很差,因为有一位同学晚上睡觉打呼噜吵到她,她就跟那位同学发生了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擅自用了他的电脑,她又跟那位同学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说她不节省,浪费电,她又跟她吵起来了,等等,现在跟班里的同学关系也弄得很差。

  案例二:某位同学反映,她跟宿舍里的其他三位同学相处的很不愉快,跟宿舍三位同学都发生了矛盾。一次,她跟外校的男朋友打完电话后,宿舍的同学就七嘴八舌的跟她说,她每次打电话的时间很长,经常霸占了电话,说电话的声音很大声,经常吵到她们学*,她一时气不过,就跟她们吵起来了,以后打电话就特意把那个声音提高,时间拖长,跟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

  案例三:有位同学反映,宿舍有四个人,但有两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在别人打扫卫生时还在一边说风凉话,而且也很不节省,经常浪费电,浪费水,跟他们商量时,他们就说不是经常在宿舍,不关他们的事,要不就是假装听不到。有时班里有活动的时候,那两位同学也会找借口推托,然后就不参加班里的活动。

  案例四:有位同学反映,他们宿舍有一位同学,说他经常在学校自修,所以每月交电水费时他就只交20%,这样还不算,他在宿舍时,我们所有人都不可以吵闹,要是吵到他了就骂我们,在宿舍里好像个皇帝那样子,任何人都要迁就他。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部分的同学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第二: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第三: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相处。

  第四:有害羞自卑的心理。有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

  第五:讨好行为,功利主义。有一部分的同学为自身利益着想,就会很刻意的去亲*某一位同学,或老师。这样与被亲*的人之间也建立了虚伪的人际关系,让同学认为此人是一个谄媚主义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好。

  第六:个性张扬,无拘无束。有一部分的同学在学校里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奇装异彩的,主张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第七:性格决定问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互相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和生活是有益的,紧张、消极、敌对的不良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工作、学*、生活是有害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为将来步入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里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一般来说,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第三,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立场,真诚待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交往中不能过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当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的对待,不被同学接纳时,要学会宽宏豁达,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任何一个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万人迷”;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过街的老鼠”。只要我们保持着一份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更差的人际关系都一定可以改善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3

  [ 摘要 ]在大学校园里,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本文通过对造**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大学生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过关系紧张的现象。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事例

  案例一:某同学来自某大城市一个富裕家庭,是独生子女,入学一年,与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很差,因为有一位同学晚上睡觉打呼噜吵到她,她就跟那位同学发生了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擅自用了他的电脑,她又跟那位同学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说她不节省,浪费电,她又跟她吵起来了,等等,现在跟班里的同学关系也弄得很差。

  案例二:某位同学反映,她跟宿舍里的其他三位同学相处的很不愉快,跟宿舍三位同学都发生了矛盾。一次,她跟外校的男朋友打完电话后,宿舍的同学就七嘴八舌的跟她说,她每次打电话的时间很长,经常霸占了电话,说电话的声音很大声,经常吵到她们学*,她一时气不过,就跟她们吵起来了,以后打电话就特意把那个声音提高,时间拖长,跟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

  案例三:有位同学反映,宿舍有四个人,但有两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在别人打扫卫生时还在一边说风凉话,而且也很不节省,经常浪费电,浪费水,跟他们商量时,他们就说不是经常在宿舍,不关他们的事,要不就是假装听不到。有时班里有活动的时候,那两位同学也会找借口推托,然后就不参加班里的活动。

  案例四:有位同学反映,他们宿舍有一位同学,说他经常在学校自修,所以每月交电水费时他就只交20%,这样还不算,他在宿舍时,我们所有人都不可以吵闹,要是吵到他了就骂我们,在宿舍里好像个皇帝那样子,任何人都要迁就他。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部分的同学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第二: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第三: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相处。

  第四:有害羞自卑的心理。有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

  第五:讨好行为,功利主义。有一部分的同学为自身利益着想,就会很刻意的去亲*某一位同学,或老师。这样与被亲*的人之间也建立了虚伪的人际关系,让同学认为此人是一个谄媚主义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好。

  第六:个性张扬,无拘无束。有一部分的同学在学校里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奇装异彩的,主张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第七:性格决定问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互相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和生活是有益的,紧张、消极、敌对的不良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工作、学*、生活是有害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为将来步入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里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一般来说,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第三,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立场,真诚待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交往中不能过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当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的对待,不被同学接纳时,要学会宽宏豁达,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任何一个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万人迷”;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过街的老鼠”。只要我们保持着一份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更差的人际关系都一定可以改善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4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5

  一、导言

  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时,在大学生的生活、学*环节中居于首位。大学生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在宿舍里,他们朝夕相处,在密切的交往中,成员间各自的思想特点,个性爱好,品行修养得到充分暴露,也使别人获得深入的了解,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相互的影响。宿舍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宽松的场所,乙是信息沟通最不受拘束的渠道,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行为与情感的晴雨表。*年来,由于宿舍内部关系不和谐造成的众多高校惨案,使得宿舍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目前大学生宿舍的关系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的程度如何?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03-1班《郑州市大学生宿舍内部人际关系》调查小组专门做了此次调查。

  二、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方式与方法)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郑州市大学生群体,其中抽取了郑州市四所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重点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理工类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文史类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医类大学),作为我们的抽样范围。所有样本从这四所大学中抽取,采用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调查员即我们的组员。我们每人根据工作安排在这四所大学内发放问卷,当场发当场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

  (二)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已选定的四所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住校大学生中抽取的。我们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占问卷总数的,由于问卷数量有限,我们只将填答不全的问卷设置缺失值,并未当作无效问卷。所以有效率就等于回收率。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97人,一年级学生42人,二年级学生197人,三年级学生137人,四年级学生21人,其他5人。独生子女64人,占总数的16.2%,非独生子女332人,占总数的83.8% 。主要性格内向的184人,外向的204人。

  (三)资料收集方法与过程

  1、研究的主要变量

  本文考虑的是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因变量)的影响。所考察的自变量主要有:

  性别:分为男、女,直接从问题1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年级: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其它,直接从问题2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序变量。

  城乡差别: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直接从问题4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独生子女:分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直接从问题6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主要性格:分为外向、内向,直接从问题7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2、资料收集过程

  我们首先确定郑州市四所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再从每一所大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共抽取学生400名,这些学生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由我们组员发给被随机抽取的学生,染他们当场填答,填答完后仍由调查员收回。实发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 。未收回问卷主要是因为被调查者私自收藏所致。从总的情况看,学生填答问卷是很认真的,问卷质量较高。

  三、资料介绍与分析

  (一)资料分类

  1、统计资料

  有效问卷396份,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97人。一年级学生42人,二年级学生197人,三年级学生137人,四年级学生21人,其他5人。独生子女64人,占总数的16.2%,非独生子女332人,占总数的83.8% 。主要性格内向的184人,外向的204人。

  2、典型资料

  由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未发现很典型的案例,所以这项资料暂无。

  (二)资料分析

  1、我们调查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设中认为宿舍成员的性格对宿舍的关系影响很大,性格外向的与宿舍成员的关系较和谐,反之,结果也相反。下面是调查后统计的资料

  表1中显示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的比例分别是29.9%和18.7%。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他们的比例分别为58.9%和57.7%。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一般的比例低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比例。他们的比例分别为0.96%和21.3%。根据表1分析可知性格外向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较好,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宿舍成员关系则较一般。

  2、下面再看一下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及其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有无影响。

  表2

  表2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8.6%,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6.9%,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2.9%。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5.5%。由此可看出家庭状况中等、一般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最好,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次之,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最差。

  3、再看一下学生对宿舍能否做到团结的看法

  表3

  由表3可看出认为宿舍完全可以做到团结的有174人,占总数的43.9%,认为有可能做到团结的有172人,占总数的43.4%,认为不可能团结的只占总数的9.6%。由

  此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宿舍关系的看法还是很积极的。

  四、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根据此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什么巨大的利益冲突,无外乎一些生活琐事,如对宿舍成员的生活*惯以及日常行为的观点不一致引发的一些小争执,这些现象表现在女生身上更为明显。还有一个现象是调查中发现的,那就是我们调查的四所学校中都存在异性留宿的情况,且比例还有挺大(12.3%)。

  (二)思考

  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宿舍人际交往中没有万全之策。若在保持自身人格完整的同时,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别人沟通。*等真诚地对待朋友,将心比心,培养自己的角色互换心理,就能消除隔阂,获得真正的友谊。建立起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扩展1)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1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

  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xx年代以前,*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

  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为主要任务*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

  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2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大学校园里,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潜意识里,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大学生跳楼、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导致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造**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调查目的:

  (1)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2)大学生自杀或被同学投毒导致死亡,究竟出于什么原因。

  2、调查方式:采取的是对武汉大学学生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三、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案例

  1、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20xx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认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因为林来自农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最终因为与室友关系不和,而导致自我与他人的毁灭。

  2、还记得1994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金属铊盐中毒的事件吗?如今因为复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风尖浪口上,但至今也还没有得到满意答复。

  四、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分析显示,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自己很满意;37.50%的认为关系一般过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很失败。 68.7%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性格不内向;问及“当你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子后,你还愿意去结识新的朋友么?”68.7%的人选了愿意,另外31.3%的同学也选了视情况而定,没有人选择“不愿意”和“没想过”。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性格还是比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态和主动性去结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际关系的。只要我们抓住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有机会让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大学生与朋友、家人的联系偏少 问卷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通过短信和上网聊天来联系朋友。所以设置了关于短信发送量和上网时间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短信发送量在300条以下。你可能觉得这比较多,但是大学生卡一般有短信套餐500条,只用300不到、甚至低于50条,确实说明大学生和朋友联系的不多。根据本人自身经验,大一时每月要用*千条短信,现在大二却只需150条足矣。说明随时间推移,和朋友们联系少了,心态不够积极。同家人的联系也一样,只有极少数人主动联系家人,很多人甚至极少和家人互相联系。家该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是最亲*的人,都应该记得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互相问候和关心也好。大学生能比较好的适应寝室的生活 寝室是除了教室和图书馆,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学校里的家。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创造出比较和谐的寝室氛围。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惯,但是都能调节和互相适应。

  大学生的心理自卑和孤僻现象还比较严重,影响交往主动性 不少的学生常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即使身边有室友有伙伴。这体现出当代学生对交谈技巧的缺乏,在交际中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孤单一人,不能和别人进行很好的沟通。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是极其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畏首畏尾,不敢主动出击,人际交往的主动性被残酷地压抑。自卑者常感不安,从而限制自己在狭小的人际交往圈中,极少主动进行人际交往。孤僻等不良情感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性产生重大影响。孤僻表现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惯上的某种怪僻而使人难以接受,交往的主动性本来就不强,继而遭到交往人群拒绝的暗示或明示,在心理上造成更深的自信危机,从而愈演愈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交往的主动性变得很弱,难以自拔。

  正对大学生的自杀或他杀行为,正是由于因为嫉妒或学*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同学、室友得关系,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第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

  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里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

  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

第三,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立场,真诚待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交往中不能过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当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的对待,不被同学接纳时,要学会宽宏豁达,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调查 这份调查问卷调查的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问卷从大学生与同学、网友、家人的关系方面设问,考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希望能了解大学生的交往心理,能够借此得出相应结论或对策。

  第1题 您的性别:

  A.男 B.女

  第2题 您的学历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 其他

  第3题 现在就读年级

  A 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第4题 您的性格是否内向

  A是B否

  第5题 在你的人际交往中,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如何?

  A关系不错,我很满意 B关系一般,勉强过的去 C关系很糟,觉得自己很失

  败 D 不清楚

  第6题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你是否经常怀念以前的老朋友?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D不知道

  第7题 大学里舍友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惯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你认为:

  A差别不大,能适应 B差别大,但是能相互忍让C差别很大,无法适应

  第8题 你和朋友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A写信 B电话 C短信 D上网聊天 E登门拜访

  第9题 一个月发多少短信?(如:一般150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题 经常上网么?每天*均上多久?

  A 0-2小时 B 2-5小时 C 5小时以上 D 8小时以上

  第11题 你觉得网友与现实中的朋友相比,给你的感觉如何

  A现实中的朋友更真实可靠B网络中的朋友更开放,谈得来 C各有优点 D没有网友,不知道

  第12题 会觉得孤单和失落么?

  A经常感到孤单。只有自己一个人 B偶尔孤单失落 C很少,有很多朋友一起 D忙于学*或工作,没时间孤单

  第13题 当你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子后,你还愿意去结识新的朋友吗?

  A愿意 B不愿意 C视情况而定 D没想过

  第14题 除了本班的同学你还和其它专业的同学有来往吗?

  A还好,和其它专业的有些联系 B根本就不认识其它专业的人,更别说来往 C知

  道是一个院的,但具体的就不了解了 D自己班的同学都不是很熟悉

  第15题 上了大学,离家比较远,您和家人一般谁主动联系对方?

  A自己 B家人 C都比较主动联系 D很少与家人联系

  第16题 和室友关系融洽吗?

  A好 B一般C不好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3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交往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xx年代以前,*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为主要任务*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

  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扩展2)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10)份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1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剧增。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学*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只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发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后相关的文章也有论及,但均重视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进行研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人际关系展开详细调查的尚不太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关注和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各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当中大多在每年秋收、春节等时候才能见到父母,有的甚至是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写本文的调查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困难。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儿童的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息息相关,留守儿童是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特殊群体,其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更应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研究大多只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某一方面出发讨论,缺乏整体性。同时很多观点笼统地认为留守处境带给儿童的是不利影响,造成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心理发展状况相比普通农村儿童更差。客观现实中,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进一步验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大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本文着重调查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状况,以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浙江省遂昌县农村高坪乡中心小学,9岁~15岁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共107人,所有调查对象均来自有相同生活背景的农村。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过专门统一的量表培训,采用正确、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三)研究工具:

  1.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采取2级评分制。该量表是郑日昌教授根据中国儿童的特点而编制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各因子得分在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说明有轻度人际交往问题。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说明有中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说明有严重的人际交往的问题。

  2.访谈法:调查深入到各村,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有针对性(根据自编量表)进行询问和调研。

  3.自编人口统计学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班级、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评分,测查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人口学资料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参见表1,本次调查是在浙江省遂昌县高坪乡中心小学进行,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认字程度和理解能力,故排除在调查之外,将全校的二年级到六年级共四个班的小学生全部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小学生共107人,回收问卷107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的总人数为98人,其中男生59人,占总人数的60%,女生39人,占总人数的40%。留守儿童38人,占总人数的39%,非留守儿童60人,占总人数的61%。独生子女39人,占总人数的40%,非独生子女人数59人,占总人数的60%。孤儿人数2人,占总人数的2%,非孤儿儿童96人,占总人数的98%。

  表1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二)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其中:

  1.a是0~8分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22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8%。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相处得不错。而且,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2.b是9~14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7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25%,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2%。得到的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

  3.c是15~20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8%,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4%。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4.d是2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4%。得到的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三)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其中:

  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不善于交谈,只有在极需要的情况下才同别人交谈,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单独的话题感兴趣。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6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38%,留守儿童的比例为30% 。得分在3~5分之间,说明交谈能力一般,会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条理清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但还是做得不够。如果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往往表现得拘谨与沉默,不大愿意跟对方谈。但这种局面一般不会持续很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锻炼,可能会主动与同学搭话,同时这一切来得自然而非造作,此时,表明交谈能力已经大为改观,在这方面的困扰也会逐渐消除。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2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7%,留守儿童的比例为9%。得分在0~2分之间,说明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成功。这些优势仅为学*与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心境,而且常常有助于成为伙伴中的领袖人物。

  (四)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4问卷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其中:

  表4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31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得分在6分以上,则表明在社交活动与交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行为困扰。比如,在正常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比大多数伙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或老师存在的场合,往往感到更加紧张而扰乱思绪;往往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孤独的境地。总之,交际与交友方面的严重困扰,陷入“感情危机”和孤独困窘的状态。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5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9%。得分在3~5分之间,则往往表明在被动地寻找被人喜爱的突破口。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呆着,需要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大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而且,心有余悸,生怕在主动行为后的“冷”体验。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14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6%。得分0~2分之间,则表明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总之,人际关系和谐,在这些问题上不存在较明显持久的行为困扰。

  (五)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5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其中:

  表5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得分在6分以上,则往往表明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也许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过分地羡慕别人以致内心妒忌别人。因此,其他一些同学可能回报的是冷漠、排斥,甚至是愚弄。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24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0%。得分在3~5分之间,则往往表明是个多侧面的人,也许可以算是一个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评价。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但却极喜欢另一个或被另一个人所喜欢。朋友关系某些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却是紧张的、恶劣的。因此,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不*衡,常常处于矛盾状态。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71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6%,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7%。得分在0~3分之间,表明较尊重别人,敢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常常以你的真诚、宽容、责任心强等个性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同。

  (六)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6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的分析,其中:

  1.a5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22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2%。得分在5分以上,说明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也许存在着过分的思慕异性或者对异性持有偏见。这两种态度都有它的片面之处。也许是不知如何把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扰之中。

  2.b3~4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7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2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得分在3~4分,表明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行为困扰程度一般,有时可能会觉得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一种愉快的事,有时又会认为这种交往似乎是一种负担,不懂得如何与异**往最适宜。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9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3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0%。得分是0~2分,表明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对异性同学持公正的态度,能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与他们交往,并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许多从同性朋友那里不能得到的东西,增加了对异性的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可能是一个较受欢迎的人,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多数人都较喜欢你和赞赏。

  表6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冷漠性和攻击性,女孩多封闭自己,男孩多挑衅他人,不利于友谊的建立与维持。在与**的交往中,留守儿童大多不爱说话,关系不够融洽。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研究指出,早期没有形成依恋关系的儿童缺乏对人的基本信任,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

  (一)本研究通过对107名小学生的自编儿童家庭现况问卷和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比了父母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人际关系状况差别,考察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其人际关系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的发现:

  1.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在人际关系四个维度上均无明显差异。

  2.母亲在家照料显著有利于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发展。

  3.初次留守年龄在10岁以上的儿童相较与其他年龄组的儿童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显著更差;留守时间不到一年的儿童相较时间更长者亲子关系显著更为消极。

  4.与父母联系和采用多样化联系方式有利于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发展。

  (二)通过对高坪乡中心小学107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家访,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交往不适,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学*和生活,表现在对学校的学*生活适应不良,成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大部分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的愿意参加。

  2.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心态

  留守儿童有的是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有的是好友监护,还有少数是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5.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

  6.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心理帮助、情感的依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引导,对于留守儿童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正是缺少了这种关乎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持源。

  (一)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

  1.农村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的匮乏

  留守儿童一般出现在农村或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一是无相关心理援助机构或心理教师。教育经费短缺致使众多农村学校没有条件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即使建立起来,其硬件与软件条件也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心理教师”是政教处、教导处的教师或政治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课程的学*和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对留守儿童所发挥的心理支持的效果甚微。二是大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农村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升学率,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学*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甚至有些学校会放弃对他们的管教,较少从学校或教师层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或情感需求予以关注。

  2.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情的缺失

  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时间父母亲情的缺失,这种缺失引起的“心理留守”的消极效应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出现。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情感的满足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所有情感之中,父母亲情是最基本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调查的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祖辈或亲戚代为“看管”,亲子双方接触与沟通的时间有限,代为“看管”的暂时监护人难以替代留守儿童情感的寄托或需求。作为祖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迈加之代际的隔阂,对孙辈的教养,是一种“长辈溺爱”;作为亲戚,本身无直接的“教育”责任,再加上考虑到儿童“寄人篱下”的感觉,亲戚的“教育”尺度很难把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外合住和无人监管的儿童,这部分儿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上比较独立,而且较为自由,要么会培养出儿童的独立性,要么就会出现学*、生活上无人过问的情形。无论何种形式的“生活”,留守儿童始终处于家庭教育的边缘,缺乏父母情感的关爱。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抚慰与关怀,往往表现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一旦形成了不良心理,之后的家庭教育也失去了“及时性”。

  3.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停留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层面,未涉及到留守儿童的亲情的需求。

  首先,乡镇**没有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出现了乡镇**教育责任逐步弱化的局面,大多采取撒手不管的策略,较少过问学校的事情,学校提出的需要乡镇**解决的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其次,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多停留于口号。目前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心理发展较为关注,也号召学校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对于学校实际操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却较难落实,如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教师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的报酬等。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过程中,教育部门的实际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提出如下预防与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倡导对留守儿童“弱势地位”去标签化的研究取向和大众意识。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更新家教观念,优化家教方式,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农村儿童家长养育观念教育,促使其在决策外出时能慎重考虑子女的教养问题。

  3.各农村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的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树立起对人际关系上的自信心,对部分焦虑现象异常严重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4.开展心理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接受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砺。营造农村社区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扬长避短,让儿童继续受益于发展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子。

  5.重点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上的一些不良*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养。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2

  一、导言

  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时,在大学生的生活、学*环节中居于首位。大学生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在宿舍里,他们朝夕相处,在密切的交往中,成员间各自的思想特点,个性爱好,品行修养得到充分暴露,也使别人获得深入的了解,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相互的影响。宿舍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宽松的场所,乙是信息沟通最不受拘束的渠道,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行为与情感的晴雨表。*年来,由于宿舍内部关系不和谐造成的众多高校惨案,使得宿舍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目前大学生宿舍的关系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的程度如何?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03-1班《郑州市大学生宿舍内部人际关系》调查小组专门做了此次调查。

  二、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方式与方法)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郑州市大学生群体,其中抽取了郑州市四所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重点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理工类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文史类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农医类大学),作为我们的抽样范围。所有样本从这四所大学中抽取,采用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调查员即我们的组员。我们每人根据工作安排在这四所大学内发放问卷,当场发当场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

  (二)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已选定的四所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住校大学生中抽取的。我们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占问卷总数的,由于问卷数量有限,我们只将填答不全的问卷设置缺失值,并未当作无效问卷。所以有效率就等于回收率。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97人,一年级学生42 人,二年级学生197人,三年级学生137人,四年级学生 21人 ,其他5 人。独生子女64 人,占总数的16.2% ,非独生子女 332 人, 占总数的83.8% 。主要性格内向的184人,外向的 204人。

  (三)资料收集方法与过程

  1、研究的主要变量

  本文考虑的是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因变量)的影响。所考察的自变量主要有:

  性别:分为男、女,直接从问题1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年级: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其它,直接从问题2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序变量。

  城乡差别: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直接从问题4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独生子女:分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直接从问题6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主要性格:分为外向、内向,直接从问题7的答案得到该变量为一定类变量。

  2、资料收集过程

  我们首先确定郑州市四所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再从每一所大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共抽取学生400名,这些学生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由我们组员发给被随机抽取的学生,染他们当场填答,填答完后仍由调查员收回。实发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 。未收回问卷主要是因为被调查者私自收藏所致。从总的情况看,学生填答问卷是很认真的,问卷质量较高。

  三、资料介绍与分析

  (一)资料分类

  1、统计资料

  有效问卷396份,其中男生199人 ,女生197人。一年级学生42 人,二年级学生197人,三年级学生137人,四年级学生 21人 ,其他5 人。独生子女64人,占总数的16.2% ,非独生子女 332人, 占总数的83.8% 。主要性格内向的184人,外向的 204人。

  2、典型资料

  由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未发现很典型的案例,所以这项资料暂无。

  (二)资料分析

  1、我们调查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设中认为宿舍成员的性格对宿舍的关系影响很大,性格外向的与宿舍成员的关系较和谐,反之,结果也相反。下面是调查后统计的资料

  表1中显示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的`比例分别是29.9%和18.7%。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他们的比例分别为58.9%和57.7%。性格外向的学生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一般的比例低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比例。他们的比例分别为0.96%和21.3%。根据表1分析可知性格外向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较好,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宿舍成员关系则较一般。

  2、下面再看一下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及其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有无影响。

  表2

  表2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8.6%,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6.9%,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2.9%。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在比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5.5%。由此可看出家庭状况中等、一般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最好,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次之,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与宿舍成员的关系最差。

  3、再看一下学生对宿舍能否做到团结的看法

  表3

  由表3可看出认为宿舍完全可以做到团结的有174人,占总数的43.9%,认为有可能做到团结的有172人,占总数的43.4%,认为不可能团结的只占总数的9.6%。由

  此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宿舍关系的看法还是很积极的。

  四、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根据此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什么巨大的利益冲突,无外乎一些生活琐事,如对宿舍成员的生活*惯以及日常行为的观点不一致引发的一些小争执,这些现象表现在女生身上更为明显。还有一个现象是调查中发现的,那就是我们调查的四所学校中都存在异性留宿的情况,且比例还有挺大(12.3%)。

  (二) 思考

  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宿舍人际交往中没有万全之策。若在保持自身人格完整的同时,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别人沟通。*等真诚地对待朋友,将心比心,培养自己的角色互换心理,就能消除隔阂,获得真正的友谊。建立起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3

  [ 摘要 ]在大学校园里,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本文通过对造**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大学生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过关系紧张的现象。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事例

  案例一:某同学来自某大城市一个富裕家庭,是独生子女,入学一年,与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很差,因为有一位同学晚上睡觉打呼噜吵到她,她就跟那位同学发生了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擅自用了他的电脑,她又跟那位同学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说她不节省,浪费电,她又跟她吵起来了,等等,现在跟班里的同学关系也弄得很差。

  案例二:某位同学反映,她跟宿舍里的其他三位同学相处的很不愉快,跟宿舍三位同学都发生了矛盾。一次,她跟外校的男朋友打完电话后,宿舍的同学就七嘴八舌的跟她说,她每次打电话的时间很长,经常霸占了电话,说电话的声音很大声,经常吵到她们学*,她一时气不过,就跟她们吵起来了,以后打电话就特意把那个声音提高,时间拖长,跟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

  案例三:有位同学反映,宿舍有四个人,但有两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在别人打扫卫生时还在一边说风凉话,而且也很不节省,经常浪费电,浪费水,跟他们商量时,他们就说不是经常在宿舍,不关他们的事,要不就是假装听不到。有时班里有活动的时候,那两位同学也会找借口推托,然后就不参加班里的活动。

  案例四:有位同学反映,他们宿舍有一位同学,说他经常在学校自修,所以每月交电水费时他就只交20%,这样还不算,他在宿舍时,我们所有人都不可以吵闹,要是吵到他了就骂我们,在宿舍里好像个皇帝那样子,任何人都要迁就他。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部分的同学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第二: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第三: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相处。

  第四:有害羞自卑的心理。有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

  第五:讨好行为,功利主义。有一部分的同学为自身利益着想,就会很刻意的去亲*某一位同学,或老师。这样与被亲*的人之间也建立了虚伪的人际关系,让同学认为此人是一个谄媚主义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好。

  第六:个性张扬,无拘无束。有一部分的同学在学校里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奇装异彩的,主张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第七:性格决定问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互相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和生活是有益的,紧张、消极、敌对的不良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工作、学*、生活是有害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为将来步入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里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一般来说,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第三,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立场,真诚待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交往中不能过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当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的对待,不被同学接纳时,要学会宽宏豁达,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任何一个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万人迷”;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过街的老鼠”。只要我们保持着一份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更差的人际关系都一定可以改善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4

  一、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

  1、报告调查的原因

  在实*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年来中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如:某中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刀将另一学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学一高高中生临*高考,面对高考及父母的压力,精神崩溃,为寻求解脱的办法,其结果是将他亲生母亲杀死在家中。另外,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忧解”热线传来消息,青少年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期咨询的热点。咨询员反映,*一段时间,试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的话题少了,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电话逐渐增多,几乎每天都有。咨询者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年龄约为17岁至25岁。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社会、对所处环境充满敌意,抱怨人与人之间太虚伪、互相欺骗,很难与同学同事沟通,对生活感到厌倦、绝望等等。而悲剧的发生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与父母间的情感沟通。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务

  第一阶段

  1月4日-

  1月20日

  1、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1月20日-

  2月10日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向兄弟学校学*、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2月10日-

  2月24日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

  1.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高凯《浅谈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河南沁阳师范学校关淑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浅析》、

  3.江苏省射阳中学吴运友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

  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在银泰实*了5个月,我接触了各种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人,都被一条线连着——关系。常常听人说,有关系好办事,以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让人不齿,更羞于看着自己身边的人托关系。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因为,关系,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人降生于世界上,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人与人之前的联系,就叫人际关系。

  其一,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不知道。因为很多。比如亲人间的,情侣间的,还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书上写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六个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相同的爱好,甚至于相同的遭遇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我总是认为,人际关系是很奇妙的。本来是不相交的*行线,往往因为千丝万缕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话说“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天意”就是指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几大类: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脉。所谓一度人脉,是指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人,像亲人间,同学间,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一度人脉,这类人脉通常是需要经常联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这个是绝对必须的。

  2.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指和与自己亲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经过与自己相熟的人为媒介,可以认识的人。一般来说,二度人脉也许不如一度人脉联系密切,但多认识点朋友总是没错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脉可以发展为一度人脉,可以认识更多的三度人脉和四度人脉以至于更多的关系。

  二.按阶级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不仅仅指的是领导和员工,还有的是长辈和小辈,学长和学弟学妹,老师和学生。

  三.在人际关系中最特别的,陌生人关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单向认识的人付出很多。那个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灵的寄托,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于庙堂,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只是让人心安。而现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实人物,有的是虚拟的人物,他们的粉丝为他们组成了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因而可以成为另一种人脉关系。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相当奇妙的,有时无意识的成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自己建立人际关系都是不会错的,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点要素:

  1.倾听。边听边想边分析,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针对他/她的个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满意的回答,从而和他/她成为朋友。

  2.从兴趣或者其他东西入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像“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顺便聊到各自的兴趣上,然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也可以说是双向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别人讨厌的事,不说他人讨厌的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说出令他人厌恶的话,还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有时候,一点点小错误也会导致别人的讨厌。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与别人交往,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人。

  5.主动交往。不主动出击,怎么会有收获?试着和他人接触,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经历,邀请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朋友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交到的。

  6.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温暖人的心;当遭人背叛时,不要暗暗诅咒,学会宽容,对于困境一笑置之,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际关系。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节假日时别忘了发短信送祝福,心里有这个人,这无疑是最让人感到欣慰和感动的。

  人际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虚拟飘渺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多个朋友就是多条人脉,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实感。一个没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落单的人,一个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发人欲望的因素,如果一个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所以,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要研究这门学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社会经验,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将不言而喻了。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5

  [ 摘要 ]在大学校园里,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本文通过对造**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大学生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过关系紧张的现象。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事例

  案例一:某同学来自某大城市一个富裕家庭,是独生子女,入学一年,与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很差,因为有一位同学晚上睡觉打呼噜吵到她,她就跟那位同学发生了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擅自用了他的电脑,她又跟那位同学争吵;因为有一位同学说她不节省,浪费电,她又跟她吵起来了,等等,现在跟班里的同学关系也弄得很差。

  案例二:某位同学反映,她跟宿舍里的其他三位同学相处的很不愉快,跟宿舍三位同学都发生了矛盾。一次,她跟外校的男朋友打完电话后,宿舍的同学就七嘴八舌的跟她说,她每次打电话的时间很长,经常霸占了电话,说电话的声音很大声,经常吵到她们学*,她一时气不过,就跟她们吵起来了,以后打电话就特意把那个声音提高,时间拖长,跟宿舍的同学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

  案例三:有位同学反映,宿舍有四个人,但有两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在别人打扫卫生时还在一边说风凉话,而且也很不节省,经常浪费电,浪费水,跟他们商量时,他们就说不是经常在宿舍,不关他们的事,要不就是假装听不到。有时班里有活动的时候,那两位同学也会找借口推托,然后就不参加班里的活动。

  案例四:有位同学反映,他们宿舍有一位同学,说他经常在学校自修,所以每月交电水费时他就只交20%,这样还不算,他在宿舍时,我们所有人都不可以吵闹,要是吵到他了就骂我们,在宿舍里好像个皇帝那样子,任何人都要迁就他。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部分的同学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第二: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第三: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相处。

  第四:有害羞自卑的心理。有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

  第五:讨好行为,功利主义。有一部分的同学为自身利益着想,就会很刻意的去亲*某一位同学,或老师。这样与被亲*的人之间也建立了虚伪的人际关系,让同学认为此人是一个谄媚主义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好。

  第六:个性张扬,无拘无束。有一部分的同学在学校里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奇装异彩的,主张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第七:性格决定问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改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互相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和生活是有益的,紧张、消极、敌对的不良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工作、学*、生活是有害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为将来步入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里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一般来说,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第三,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立场,真诚待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交往中不能过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当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的对待,不被同学接纳时,要学会宽宏豁达,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任何一个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个“万人迷”;任何一个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过街的老鼠”。只要我们保持着一份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更差的人际关系都一定可以改善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6

  一、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

  1、报告调查的原因

  在实*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年来中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如:某中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刀将另一学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学一高高中生临*高考,面对高考及父母的压力,精神崩溃,为寻求解脱的办法,其结果是将他亲生母亲杀死在家中。另外,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忧解”热线传来消息,青少年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期咨询的热点。咨询员反映,*一段时间,试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的话题少了,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电话逐渐增多,几乎每天都有。咨询者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年龄约为17岁至25岁。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社会、对所处环境充满敌意,抱怨人与人之间太虚伪、互相欺骗,很难与同学同事沟通,对生活感到厌倦、绝望等等。而悲剧的发生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与父母间的情感沟通。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务

  第一阶段

  1月4日-1月20日

  1、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1月20日-2月10日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向兄弟学校学*、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2月10日-2月24日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

  1.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高凯《浅谈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河南沁阳师范学校关淑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浅析》、

  3.江苏省射阳中学吴运友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

  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在银泰实*了5个月,我接触了各种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人,都被一条线连着——关系。常常听人说,有关系好办事,以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让人不齿,更羞于看着自己身边的人托关系。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因为,关系,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人降生于世界上,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人与人之前的联系,就叫人际关系。

  其一,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不知道。因为很多。比如亲人间的,情侣间的,还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书上写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六个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相同的爱好,甚至于相同的遭遇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我总是认为,人际关系是很奇妙的。本来是不相交的*行线,往往因为千丝万缕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话说“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天意”就是指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几大类: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脉。所谓一度人脉,是指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人,像亲人间,同学间,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一度人脉,这类人脉通常是需要经常联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这个是绝对必须的。

  2.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指和与自己亲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经过与自己相熟的人为媒介,可以认识的人。一般来说,二度人脉也许不如一度人脉联系密切,但多认识点朋友总是没错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脉可以发展为一度人脉,可以认识更多的三度人脉和四度人脉以至于更多的关系。

  二.按阶级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不仅仅指的是领导和员工,还有的是长辈和小辈,学长和学弟学妹,老师和学生。

  三.在人际关系中最特别的,陌生人关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单向认识的人付出很多。那个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灵的寄托,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于庙堂,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只是让人心安。而现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实人物,有的是虚拟的人物,他们的粉丝为他们组成了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因而可以成为另一种人脉关系。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相当奇妙的,有时无意识的成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自己建立人际关系都是不会错的,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点要素:

  1.倾听。边听边想边分析,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针对他/她的个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满意的回答,从而和他/她成为朋友。

  2.从兴趣或者其他东西入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像“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顺便聊到各自的兴趣上,然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也可以说是双向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别人讨厌的事,不说他人讨厌的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说出令他人厌恶的话,还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有时候,一点点小错误也会导致别人的讨厌。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与别人交往,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人。

  5.主动交往。不主动出击,怎么会有收获?试着和他人接触,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经历,邀请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朋友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交到的。

  6.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温暖人的心;当遭人背叛时,不要暗暗诅咒,学会宽容,对于困境一笑置之,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际关系。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节假日时别忘了发短信送祝福,心里有这个人,这无疑是最让人感到欣慰和感动的。

  人际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虚拟飘渺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多个朋友就是多条人脉,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实感。一个没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落单的人,一个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发人欲望的因素,如果一个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所以,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要研究这门学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社会经验,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将不言而喻了。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7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都有这样的观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确实,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衡、结构失调的问题。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就是要通过了解大学生们对于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处理方式、表现态度等,来调查并认识现代大学生对如何正确并有效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我们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衡、结构失调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现了许多。比如说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恋爱心理;在异性较多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不能较好的认知自我,不能摆好自身的位置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在同性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处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为数不多的异性的注意时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这里,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在其身边出现的男女比例不*衡问题,如何博得他人的认可喜欢,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变得尤其的重要,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中寻找优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学业、完成我们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社会化”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爱、理解的`愿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种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 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在我们文科班,女生人数往往是男生人数的两倍,她们大多数十分灵秀,在温柔文静之余又有一些活泼,一向备受青睐,何况,女生还容易在学*成绩、文娱活动等方面独领风骚,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当理科男生羡慕我们被"花团锦簇"包围时,我们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的万般无奈状。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压得抬不起头来,唉,忍辱负重的心情,我们自然觉得不满。”

  “我们班的那几位大哥,的确,他们几个一米八几的个,又剪了头比较流行的发型,往校园里一站,算得上一道风景,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几个家伙被捧的,就差没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们女生一般都不会主动和他们讲话,或许你不相信,我到现在还没和我们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说过话呢,虽然就那么几个男生,呵呵。”

  这是在我们作调查时摘录的一位文科类的男生和一位文科类女生的话。男生的言语看起来似乎在像我们诉苦,而女生则似乎只是*淡地在回答我们的问题,又似乎带有一点的“怨”。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上,一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一般的同学都不会把处理好人际关系看得很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过好了就没什么问题了。不知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所谓的“自己过好”也包括自己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要懂得与他人交流,懂得让他人了解你、信任你、喜欢你。

  当然,我们可以猜想,这些男生和女生们或许也会有“为什么我受不到别人的欢迎”、“我如何与其他同学更好地沟通”、“怎样让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突现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的待人处事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们对于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态度怎样,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所运用的方法怎样,他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多吸收经验、教训,要多学*方法,要多勇敢地与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有一本书叫做《你是最受欢迎的人》,它就从心理学的某些观点出发,讲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际交往,让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大学生在校园中更完美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在*时的学*、生活中,我们大学生都应该时刻注意讲什么话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别人开玩笑,对陌生人要不吝啬赞美等;应该懂得怎样拒绝人最不会得罪人、怎样说话最能避免难堪、怎样说话最能取得别人的谅解、怎样说话最有利于沟通并且正确区别对待别人对你的嘲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要尽量为他人帮忙;遇事不能过于冲动,要合理解决,尽量防止与他人产生冲突;能懂得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视“关系网”的维护;当然,也应该善于**之美、注意保持谦逊,摈弃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类院校的男生都是宝,理科类院校的女生都是花?”、 “为什么文科的女生倾向与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倾向于喜欢文科的女生?”这些又是调查中一些同学发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稳重,踏实,有一颗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聪明;理工科的男生,会有很强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对感情专一,不会轻易移情别恋;理工科男生的动手能力很棒……”这是一个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从这里,我们就会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不健康恋爱心理已经或多或少、可轻可重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

  我们不能拘泥于这样的观点,的确,文理结合可以互补,但这并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结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吸引对方,我们不能将这种观点极端化,不然很容易产生极端化的表现,从而出现不可想象的问题,甚至出现另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知道: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并且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图个一时的消遣、满足解除自己一时的孤单情绪等,只有把态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观念也摆正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身的情感问题,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长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期间要受到家庭情况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学校的影响、师友伙伴的影响、所接触文化范围或文化方向的影响等等,而学校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是人接受社会化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学校培养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世方式等,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铺垫作用,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就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点”,在现在的学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衡的典例下,更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他人的正确的实践经验,依靠自身的不断加油、努力,将学*与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铺*!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8

  人际关系是值得每一个人一生思索和研究的课题,人离不开人,但同时人又是人的制约。不论你是刚升入大学的 freshman ,还是已在大学生活过一两年甚至是即将毕业离去的人,都面临着带有一定阶段性特征的人际交往的困惑。

  大一:新鲜中的迷茫

  新生可能一方面还留恋于中学阶段的交际群体,另一方面也试图建构新的朋友圈。怎么度过这个过渡时期,每个人都在摸索。走极端的人自然是有的,譬如有的同学仍然沉浸于以前的人际交往带给他的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所以频繁地与父母、亲人或者老同学联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来获得远方的情感支持,而对身边的新同学却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式,不对他们表示关注,也不期待得到他们的关注,甚至敌意地看待别人的关心,结果弄得谁都不开心,实质上这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挫折体验,因为主动表示友善的一方的交往积极性被无情地打击,而被动交往方却由于无法正确反馈对方而丧失了拓展自己的一个机会。人人都对现状不满意,打不开新局面,也只能退回到自我封闭或者老乡会之类的群体中来自我保护,恶性循环!无论是固执于以往的人际情感,还是找不到与新的人际交往圈进行情感沟通的途径,都可能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大二――大三:稳定中的冲突

  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和生活,同学开始努力接纳现在的自己,也努力接纳现在在自己身边的人和环境,心态日趋*和、成熟,因此可以比较有建设性地在大学这个大环境中发展自己,并尽量与它取得和谐一致。当然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人际交往的困扰。在宿舍或班级之间的了解加深之后,彼此价值观的冲突突显出来,看不顺眼、容不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在各方面稳定下来的情况下,恋爱也就成了值得考虑和重视的生活内容,怎样追求和维持一份美好的爱情,怎样使自己的爱情不成为其他不相干人等的麻烦,譬如煲电话粥照顾到同宿舍同学的需要,都是有待于用心处理的人际交往课题。

  大四:分流中的`矛盾

  此时大家的走向开始分流,基本上分成考研、保研、出国、找工作四个亚群体,彼此时间和精力安排都不一样了,矛盾也就孕育其中。心里不*衡的、不能体谅人的,各个火气都不小,压力大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生活了三年都觉得无大碍的事情现在却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了,搞得大家都很委屈、窝火,反倒破坏了三年来培养和维系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过了这一段时间,回头再想想也觉得其实没什么啊,但当时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相对已经即将成为过去式的人际交往圈里危机或隐或现,而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个新的人际交往圈子。考研或保研的要适应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心理变化,重新在那个圈子里开辟一片天地;出国的要想着为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方式作准备;找工作的要学*怎样更好地处理同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微妙,没有人总能处理好各种情况下的人际关系,反之也一样,没有人总不能胜任人际交往。只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主动去理解和接纳自己及他人,积极适应环境,每个人都会有好人缘的。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9

  一、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

  1、报告调查的原因

  在实*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年来中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如:某中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刀将另一学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学一高高中生临*高考,面对高考及父母的压力,精神崩溃,为寻求解脱的办法,其结果是将他亲生母亲杀死在家中。另外,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忧解”热线传来消息,青少年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期咨询的热点。咨询员反映,*一段时间,试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的话题少了,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电话逐渐增多,几乎每天都有。咨询者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年龄约为17岁至25岁。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社会、对所处环境充满敌意,抱怨人与人之间太虚伪、互相欺骗,很难与同学同事沟通,对生活感到厌倦、绝望等等。而悲剧的发生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与父母间的情感沟通。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务

  第一阶段

  1月4日-1月20日

  1、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1月20日-2月10日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向兄弟学校学*、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2月10日-2月24日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

  1.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高凯《浅谈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河南沁阳师范学校关淑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浅析》、

  3.江苏省射阳中学吴运友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

  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在银泰实*了5个月,我接触了各种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人,都被一条线连着――关系。常常听人说,有关系好办事,以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让人不齿,更羞于看着自己身边的人托关系。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因为,关系,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人降生于世界上,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人与人之前的联系,就叫人际关系。

  其一,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不知道。因为很多。比如亲人间的,情侣间的,还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书上写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六个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相同的爱好,甚至于相同的遭遇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我总是认为,人际关系是很奇妙的。本来是不相交的*行线,往往因为千丝万缕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话说“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天意”就是指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几大类: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脉。所谓一度人脉,是指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人,像亲人间,同学间,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一度人脉,这类人脉通常是需要经常联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这个是绝对必须的。

  2.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指和与自己亲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经过与自己相熟的人为媒介,可以认识的人。一般来说,二度人脉也许不如一度人脉联系密切,但多认识点朋友总是没错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脉可以发展为一度人脉,可以认识更多的三度人脉和四度人脉以至于更多的关系。

  二.按阶级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不仅仅指的是领导和员工,还有的是长辈和小辈,学长和学弟学妹,老师和学生。

  三.在人际关系中最特别的,陌生人关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单向认识的人付出很多。那个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灵的寄托,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于庙堂,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只是让人心安。而现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实人物,有的是虚拟的人物,他们的粉丝为他们组成了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因而可以成为另一种人脉关系。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相当奇妙的,有时无意识的成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自己建立人际关系都是不会错的,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点要素:

  1.倾听。边听边想边分析,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针对他/她的个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满意的回答,从而和他/她成为朋友。

  2.从兴趣或者其他东西入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像“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顺便聊到各自的兴趣上,然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也可以说是双向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别人讨厌的事,不说他人讨厌的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说出令他人厌恶的话,还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有时候,一点点小错误也会导致别人的讨厌。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与别人交往,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人。

  5.主动交往。不主动出击,怎么会有收获?试着和他人接触,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经历,邀请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朋友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交到的。

  6.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温暖人的心;当遭人背叛时,不要暗暗诅咒,学会宽容,对于困境一笑置之,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际关系。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节假日时别忘了发短信送祝福,心里有这个人,这无疑是最让人感到欣慰和感动的。

  人际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虚拟飘渺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多个朋友就是多条人脉,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实感。一个没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落单的人,一个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发人欲望的因素,如果一个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所以,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要研究这门学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社会经验,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将不言而喻了。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10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剧增。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学*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只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发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后相关的文章也有论及,但均重视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进行研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人际关系展开详细调查的尚不太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关注和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各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当中大多在每年秋收、春节等时候才能见到父母,有的甚至是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写本文的调查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困难。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儿童的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息息相关,留守儿童是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特殊群体,其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更应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研究大多只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某一方面出发讨论,缺乏整体性。同时很多观点笼统地认为留守处境带给儿童的是不利影响,造成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心理发展状况相比普通农村儿童更差。客观现实中,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进一步验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大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本文着重调查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状况,以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浙江省遂昌县农村高坪乡中心小学,9岁~15岁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共107人,所有调查对象均来自有相同生活背景的农村。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过专门统一的量表培训,采用正确、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三)研究工具:

  1.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采取2级评分制。该量表是郑日昌教授根据中国儿童的特点而编制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各因子得分在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说明有轻度人际交往问题。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说明有中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说明有严重的人际交往的问题。

  2.访谈法:调查深入到各村,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有针对性(根据自编量表)进行询问和调研。

  3.自编人口统计学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班级、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评分,测查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人口学资料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参见表1,本次调查是在浙江省遂昌县高坪乡中心小学进行,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认字程度和理解能力,故排除在调查之外,将全校的二年级到六年级共四个班的小学生全部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小学生共107人,回收问卷107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的总人数为98人,其中男生59人,占总人数的60%,女生39人,占总人数的40%。留守儿童38人,占总人数的39%,非留守儿童60人,占总人数的61%。独生子女39人,占总人数的40%,非独生子女人数59人,占总人数的60%。孤儿人数2人,占总人数的2%,非孤儿儿童96人,占总人数的98%。

  表1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二)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其中:

  1.a是0~8分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22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8%。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相处得不错。而且,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2.b是9~14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7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25%,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2%。得到的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

  3.c是15~20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8%,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4%。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4.d是2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4%。得到的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三)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其中:

  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不善于交谈,只有在极需要的情况下才同别人交谈,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单独的话题感兴趣。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6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38%,留守儿童的比例为30% 。得分在3~5分之间,说明交谈能力一般,会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条理清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但还是做得不够。如果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往往表现得拘谨与沉默,不大愿意跟对方谈。但这种局面一般不会持续很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锻炼,可能会主动与同学搭话,同时这一切来得自然而非造作,此时,表明交谈能力已经大为改观,在这方面的困扰也会逐渐消除。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2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7%,留守儿童的比例为9%。得分在0~2分之间,说明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成功。这些优势仅为学*与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心境,而且常常有助于成为伙伴中的领袖人物。

  (四)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4问卷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其中:

  表4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31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得分在6分以上,则表明在社交活动与交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行为困扰。比如,在正常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比大多数伙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或老师存在的场合,往往感到更加紧张而扰乱思绪;往往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孤独的境地。总之,交际与交友方面的严重困扰,陷入“感情危机”和孤独困窘的状态。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5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9%。得分在3~5分之间,则往往表明在被动地寻找被人喜爱的突破口。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呆着,需要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大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而且,心有余悸,生怕在主动行为后的“冷”体验。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14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6%。得分0~2分之间,则表明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总之,人际关系和谐,在这些问题上不存在较明显持久的行为困扰。

  (五)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5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其中:

  表5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得分在6分以上,则往往表明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也许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过分地羡慕别人以致内心妒忌别人。因此,其他一些同学可能回报的是冷漠、排斥,甚至是愚弄。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24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0%。得分在3~5分之间,则往往表明是个多侧面的人,也许可以算是一个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评价。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但却极喜欢另一个或被另一个人所喜欢。朋友关系某些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却是紧张的、恶劣的。因此,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不*衡,常常处于矛盾状态。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71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6%,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7%。得分在0~3分之间,表明较尊重别人,敢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常常以你的真诚、宽容、责任心强等个性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同。

  (六)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6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的分析,其中:

  1.a5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22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2%。得分在5分以上,说明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也许存在着过分的思慕异性或者对异性持有偏见。这两种态度都有它的片面之处。也许是不知如何把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扰之中。

  2.b3~4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7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2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得分在3~4分,表明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行为困扰程度一般,有时可能会觉得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一种愉快的事,有时又会认为这种交往似乎是一种负担,不懂得如何与异**往最适宜。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9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3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0%。得分是0~2分,表明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对异性同学持公正的态度,能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与他们交往,并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许多从同性朋友那里不能得到的东西,增加了对异性的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可能是一个较受欢迎的人,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多数人都较喜欢你和赞赏。

  表6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冷漠性和攻击性,女孩多封闭自己,男孩多挑衅他人,不利于友谊的建立与维持。在与**的交往中,留守儿童大多不爱说话,关系不够融洽。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研究指出,早期没有形成依恋关系的儿童缺乏对人的基本信任,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

  (一)本研究通过对107名小学生的自编儿童家庭现况问卷和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比了父母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人际关系状况差别,考察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其人际关系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的发现:

  1.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在人际关系四个维度上均无明显差异。

  2.母亲在家照料显著有利于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发展。

  3.初次留守年龄在10岁以上的儿童相较与其他年龄组的儿童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显著更差;留守时间不到一年的儿童相较时间更长者亲子关系显著更为消极。

  4.与父母联系和采用多样化联系方式有利于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发展。

  (二)通过对高坪乡中心小学107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家访,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交往不适,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学*和生活,表现在对学校的学*生活适应不良,成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大部分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的愿意参加。

  2.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心态

  留守儿童有的是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有的是好友监护,还有少数是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5.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

  6.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心理帮助、情感的依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引导,对于留守儿童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正是缺少了这种关乎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持源。

  (一)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

  1.农村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的匮乏

  留守儿童一般出现在农村或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一是无相关心理援助机构或心理教师。教育经费短缺致使众多农村学校没有条件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即使建立起来,其硬件与软件条件也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心理教师”是政教处、教导处的教师或政治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课程的学*和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对留守儿童所发挥的心理支持的效果甚微。二是大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农村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升学率,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学*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甚至有些学校会放弃对他们的管教,较少从学校或教师层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或情感需求予以关注。

  2.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情的缺失

  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时间父母亲情的缺失,这种缺失引起的“心理留守”的消极效应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出现。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情感的满足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所有情感之中,父母亲情是最基本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调查的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祖辈或亲戚代为“看管”,亲子双方接触与沟通的时间有限,代为“看管”的暂时监护人难以替代留守儿童情感的寄托或需求。作为祖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迈加之代际的隔阂,对孙辈的教养,是一种“长辈溺爱”;作为亲戚,本身无直接的“教育”责任,再加上考虑到儿童“寄人篱下”的感觉,亲戚的“教育”尺度很难把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外合住和无人监管的儿童,这部分儿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上比较独立,而且较为自由,要么会培养出儿童的独立性,要么就会出现学*、生活上无人过问的情形。无论何种形式的“生活”,留守儿童始终处于家庭教育的边缘,缺乏父母情感的关爱。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抚慰与关怀,往往表现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一旦形成了不良心理,之后的家庭教育也失去了“及时性”。

  3.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停留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层面,未涉及到留守儿童的亲情的需求。

  首先,乡镇**没有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出现了乡镇**教育责任逐步弱化的局面,大多采取撒手不管的策略,较少过问学校的事情,学校提出的需要乡镇**解决的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其次,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多停留于口号。目前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心理发展较为关注,也号召学校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对于学校实际操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却较难落实,如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教师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的报酬等。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过程中,教育部门的实际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提出如下预防与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倡导对留守儿童“弱势地位”去标签化的研究取向和大众意识。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更新家教观念,优化家教方式,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农村儿童家长养育观念教育,促使其在决策外出时能慎重考虑子女的教养问题。

  3.各农村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的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树立起对人际关系上的自信心,对部分焦虑现象异常严重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4.开展心理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接受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砺。营造农村社区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扬长避短,让儿童继续受益于发展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子。

  5.重点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上的一些不良*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养。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扩展3)

——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范本5份

  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1

  1、报告调查的原因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2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3

  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努力学*、勤奋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我认真学*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学*各种交通法律法规和驾驶方面的知识,使自已的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钻研技术,安全行驶

  认真学*驾驶知识,不断提高驾驶技能。在工作中,努力树立“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做到了对车辆的及时检查、维修,确保每次安全出车,文明驾驶。

  三、严格自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坚持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保证无论刮风下雨都随叫随到,从小事做起,听从领导安排,自觉维护公司和个人形象。

  四、爱护车辆,勤俭节约

  认真做到车辆的“三检”、“一保”制度,坚持保持车辆的完好与整洁,确保不滴不漏,勤俭节约。

  通过这一年的学*与实践,使自己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领导和同事们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谦虚谨慎,努力学*,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争取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4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都有这样的观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确实,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衡、结构失调的问题。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就是要通过了解大学生们对于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处理方式、表现态度等,来调查并认识现代大学生对如何正确并有效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我们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衡、结构失调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现了许多。比如说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恋爱心理;在异性较多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不能较好的认知自我,不能摆好自身的位置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在同性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处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为数不多的异性的注意时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这里,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在其身边出现的男女比例不*衡问题,如何博得他人的认可喜欢,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变得尤其的重要,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中寻找优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学业、完成我们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社会化”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爱、理解的愿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种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 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在我们文科班,女生人数往往是男生人数的两倍,她们大多数十分灵秀,在温柔文静之余又有一些活泼,一向备受青睐,何况,女生还容易在学*成绩、文娱活动等方面独领风骚,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当理科男生羡慕我们被"花团锦簇"包围时,我们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的万般无奈状。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压得抬不起头来,唉,忍辱负重的心情,我们自然觉得不满。”

  “我们班的那几位大哥,的确,他们几个一米八几的个,又剪了头比较流行的发型,往校园里一站,算得上一道风景,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几个家伙被捧的,就差没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们女生一般都不会主动和他们讲话,或许你不相信,我到现在还没和我们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说过话呢,虽然就那么几个男生,呵呵。”

  这是在我们作调查时摘录的一位文科类的男生和一位文科类女生的话。男生的言语看起来似乎在像我们诉苦,而女生则似乎只是*淡地在回答我们的问题,又似乎带有一点的“怨”。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上,一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一般的同学都不会把处理好人际关系看得很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过好了就没什么问题了。不知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所谓的“自己过好”也包括自己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要懂得与他人交流,懂得让他人了解你、信任你、喜欢你。

  当然,我们可以猜想,这些男生和女生们或许也会有“为什么我受不到别人的欢迎”、“我如何与其他同学更好地沟通”、“怎样让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突现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的待人处事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们对于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态度怎样,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所运用的方法怎样,他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多吸收经验、教训,要多学*方法,要多勇敢地与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有一本书叫做《你是最受欢迎的人》,它就从心理学的某些观点出发,讲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际交往,让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大学生在校园中更完美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在*时的学*、生活中,我们大学生都应该时刻注意讲什么话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别人开玩笑,对陌生人要不吝啬赞美等;应该懂得怎样拒绝人最不会得罪人、怎样说话最能避免难堪、怎样说话最能取得别人的谅解、怎样说话最有利于沟通并且正确区别对待别人对你的嘲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要尽量为他人帮忙;遇事不能过于冲动,要合理解决,尽量防止与他人产生冲突;能懂得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视“关系网”的维护;当然,也应该善于**之美、注意保持谦逊,摈弃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类院校的男生都是宝,理科类院校的女生都是花?”、 “为什么文科的女生倾向与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倾向于喜欢文科的女生?”这些又是调查中一些同学发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稳重,踏实,有一颗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聪明;理工科的男生,会有很强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对感情专一,不会轻易移情别恋;理工科男生的动手能力很棒……”这是一个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从这里,我们就会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不健康恋爱心理已经或多或少、可轻可重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

  我们不能拘泥于这样的观点,的确,文理结合可以互补,但这并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结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吸引对方,我们不能将这种观点极端化,不然很容易产生极端化的表现,从而出现不可想象的问题,甚至出现另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知道: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并且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图个一时的消遣、满足解除自己一时的孤单情绪等,只有把态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观念也摆正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身的情感问题,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长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期间要受到家庭情况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学校的影响、师友伙伴的影响、所接触文化范围或文化方向的影响等等,而学校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是人接受社会化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学校培养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世方式等,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铺垫作用,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就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点”,在现在的学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衡的典例下,更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他人的正确的实践经验,依靠自身的不断加油、努力,将学*与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铺*!

  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5

  人降生于世界上,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人与人之前的联系,就叫人际关系。

  其一,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不知道。因为很多。比如亲人间的,情侣间的,还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书上写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六个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相同的爱好,甚至于相同的遭遇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我总是认为,人际关系是很奇妙的。本来是不相交的*行线,往往因为千丝万缕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话说“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天意”就是指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几大类: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脉。所谓一度人脉,是指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人,像亲人间,同学间,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一度人脉,这类人脉通常是需要经常联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这个是绝对必须的。

  2.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指和与自己亲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经过与自己相熟的人为媒介,可以认识的人。一般来说,二度人脉也许不如一度人脉联系密切,但多认识点朋友总是没错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脉可以发展为一度人脉,可以认识更多的三度人脉和四度人脉以至于更多的关系。

  二.按阶级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不仅仅指的是领导和员工,还有的是长辈和小辈,学长和学弟学妹,老师和学生。

  三.在人际关系中最特别的,陌生人关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单向认识的人付出很多。那个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灵的寄托,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于庙堂,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只是让人心安。而现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实人物,有的是虚拟的人物,他们的粉丝为他们组成了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因而可以成为另一种人脉关系。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相当奇妙的,有时无意识的成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自己建立人际关系都是不会错的,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点要素:

  1.倾听。边听边想边分析,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针对他/她的个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满意的回答,从而和他/她成为朋友。

  2.从兴趣或者其他东西入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像“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顺便聊到各自的兴趣上,然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也可以说是双向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别人讨厌的事,不说他人讨厌的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说出令他人厌恶的话,还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有时候,一点点小错误也会导致别人的讨厌。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与别人交往,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人。

  5.主动交往。不主动出击,怎么会有收获?试着和他人接触,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经历,邀请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朋友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交到的。

  6.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温暖人的心;当遭人背叛时,不要暗暗诅咒,学会宽容,对于困境一笑置之,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际关系。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节假日时别忘了发短信送祝福,心里有这个人,这无疑是最让人感到欣慰和感动的。

  人际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虚拟飘渺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多个朋友就是多条人脉,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实感。一个没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落单的人,一个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发人欲望的因素,如果一个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所以,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要研究这门学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社会经验,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将不言而喻了。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扩展4)

——大学生调查报告6篇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

  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调研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研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研,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研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

  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到浅阅读时代。

  三、出现浅阅读的原因

  1、进行“浅阅读”是缓解无聊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为闲聊的笑料。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小罗说道:“现在女大学生们都喜欢看《瑞丽》《昕薇》这样的时尚杂志,*时上网多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站论坛,的确不严肃,但读来十分有趣,大家都爱看。”

  2、没有时间进行“深”阅读,只好“浅”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就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考几个证书,英语过几级,要做多少兼职,似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好书。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这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及专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3、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让人费解,不得已放弃。目前大学生扎堆看小说的势头很强。我们在走访大学图书馆时发现,许多流行小说已被翻阅得十分陈旧,而不少学术性著作却有八成新。为何少人读?大学生感叹,上课所用的课本就已经够枯燥了,怎么还敢碰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

  4、学校没有读名著的氛围。如今信息蜂涌,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无法静下心喝着午后茶翻看传统的名著。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型的,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语上花大力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忙于准备各种证件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一系列现实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工夫安心读“经典”呢?

  四、浅阅读带来的危害

  浅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轻视与亵渎,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导致读者思维的钝化;浅阅读对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不利;浅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

  1、从社会方面来说。

  ⑴出版人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

  ⑵出版社的编辑在搞选题策划时,要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杜绝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出版行为。要有明确的出书思路,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搞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努力在创造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精品。

  ⑶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拒绝浅出版。当读者的某些需求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出版社应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把自己的图书降格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从学校方面来说。

  (1)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可以通过读书评书活动,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等部门共同主办,来提高学生阅读健康书籍的兴趣。

  (2)鼓励大学生有计划的阅读鼓励学生参与办好图书馆阅读宣传栏,简明扼要、丰富多彩,及时地通告到馆新书、名家书评等。⑶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开设系统的阅读课,阅读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酌情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来阅读。改善阅读环境,方便大众阅读。

  (3)进一步解决图书馆各种类书籍资源,让图书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生的天堂。

  3、就大学生本人来说。

  ⑴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使我们增添人文素养,增长知识和内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和写作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都有极大的帮助。

  ⑵培养深度阅读的*惯,尝试着阅读一些名著,用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去阅读它,体验书中的深刻内涵,品味别样的阅读乐趣。⑶多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抄下一些美丽的词句,为写作增添素材,积少成多,你自然会体会到深阅读的好处。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在现阶段考证、做兼职固然重要,可是阅读是不能被忽视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惯是一种长期投资,目前可能没有明显的收益,可是其长远利益是非比寻常的。多关注一些好书推荐栏目,选择有内涵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是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体现。大学生是沿着书籍筑起的阶梯,攀登知识高峰的社会新人。除专业学*外,课外阅读是大学生业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发展的形成中,具有不稳定性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的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一个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理应用课外阅读随时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世界正在由厚变得更厚,阅读是深还是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浅阅读时代,你是要随波逐流还是重拾经典,勇攀书峰,这全在于你的智慧!只是别在暮年孙儿膝绕在你身旁充满期待的看着你的时候,你却没有什么可以讲。这时,请不要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一、前言

  电脑及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发达,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网络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学*、工作、提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工具,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上网成了紧跟时代步伐的新潮时尚,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学生们,自然是上网族中的主力大军。

  大学生们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网络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但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甚至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从而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异常,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

  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生活模式存在着怎么样的影响,又是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具体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上网情况,我利用这次机会对我学校的学生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及调查形式

  (一)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号―8号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及历史数据查询比较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中,样本总量为200份,实获有效样本195份,有效问卷率为97.5%。

  (三)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共涉及青岛科技大学不同年级、专业的200名学生,60%为男生。其中艺术学院学生40名,经济与管理、传播与动漫、自动化与电子工程、机电工程、数理、中德科技、外语等8个学院160名学生。

  三、大学生上网状况及总结

  (一)大学生上网条件比较成熟,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

  (1)大学生上网率已达到100%

  78%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虽然另外22%的同学没有电脑,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手机,通过手机也可以完成上网的需求,也就是大学生网普及率已达到100%。

  (2)学校上网环境比较优越

  82%的学生上网地点是宿舍,另外在家中上网的学生15.9%,在网吧及其他地点上网的学生仅占仅占2.1%。据可靠数据显示在20xx年,大学生在网吧上网的占到80%,学校上网占了10%。这个数据充分说明,在这4年的时间里,高校的网络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为大学生生提供了良好的上网环境,使得大部分学生选在舒适的宿舍上网而非嘈杂的网吧。

  (3)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

  68%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32%的同学使用电脑上网,还有14%的同学使用多种工具上网。根据数据分析,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人们以往主要依赖报纸、电视的信息接受方式。如今电脑及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校园网络环境的优越及手机上网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的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对大学生来讲,寻求信息的深度性并不是他们的唯一要求,恰恰信息的广博和便捷才是他们的追求。因此,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

  (二)大学生上网时间分配不合理

  每天上网的时间在1-3小时的65%,3-5小时的占18%,1小时以下占12%,5小时以上占5%;数据显示78%的同学会利用空余时间上网,11%的同学是利用晚上睡眠时间上网,还有11%的同学是利用旷课、开会、集体活动时间上网。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节假日期间,学生会选择与家人及朋友玩耍,因为上网条件比较成熟,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然而在工作日中,学生会把分散的时间用来上网。这样就会导致大学生*时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后学*的时间太少。11%的同学是利用晚上睡眠时间上网,这样会使该部分学生休息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二天的学*效率及效果,在我们学校大一新生要上早操,大一的学生由于上网而影响休息的话会影响到早操的出勤情况。

  (三)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娱乐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上网做的第一件事情,81%的学生是打开QQ、微信、飞信等聊天交友工具,游戏、看电影或听歌;12%的同学浏览新闻;7%的同学登陆购物或团购网站。几乎没有同学上网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阅学*资料。

  调查显示,学生上网的目的,53%是为了聊天娱乐;19%为了查阅学*资料;16%是为了了解新闻;12%是为了购物。

  通过对上网第一件事情及上网目的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但网络知识*凡,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真正利用网络来获得更多知识的还是较少。对网络的利用还是比较贫乏,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完全是为了打发时间,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上网来做什么的。这也正好跟学生上网打发课余时分散的时间相吻合,

  (四)大学生上网的潜在花费在增长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每个月上网的流量费用,100元以下为30%;40-100元占52%;100元以上占18%。每个月网上购物或团购花费,300-500元为69%;500-1000元为25%;1000以上占6%。

  虽然大学生上网所花费的流量费用并不是很高,但是通过上网后的其它潜在消费,比如购物、团购美食等费用远远高出了上网的流量费,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模式。

  (五)大学生网上交友趋向于理性化

  调查显示90%的同学不会为了结交网友而可以上网。3%的同学赞成网恋;对于网恋49%的同学表示反;48%表示无所谓 。

  从上述数据中了解到,网恋并不是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他们对网恋的成功率和可信度也持怀疑态度。大学生使用聊天工具的主要目的是跟同学朋友交流情感,了解信息,与陌生人的交流较少。对于心智成熟的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影响是有限的,尤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面对网络,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态度是理性的 四、针对大学生上网现状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四、通过本次调查,针对现状,调查者拟提出以下对策:

  (一)倡议*应该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监督,净化上网环境

  目前*对那些低俗的、甚至不堪入目的信息的管制始终成效甚微。腾讯网的部分图片信息已经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尤其对青少年的心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部门应该对各个网络媒体工作人员以及监管人员实行问责制,设法屏蔽一些不良信息,布不良信息的人进行责罚。调查对民众的知情权表现出充分的尊重,这才是*部门的责任所在。当然,仅仅有网络媒体和*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提高网络交友类工具及其附带网络信息的质量,任重而道远,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大学生自身都要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全民努力为大学生甚至所有网民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从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聊天工具入手,提高信息的品味及深度性

  既然腾讯QQ和微信是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聊天工具。腾讯网的消息大多转自纸媒,缺少原创性,应该加强自己的记者队伍,采写具有独家或者独创性较高的新闻。对于一些重大的国家事件、民生事件,网络媒体应该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报道,不仅可以做文字报道,还可以配以视频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同时,新闻内容应该担负起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任,选择适当的新闻事件,于潜移默化中向大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相关部门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行为,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选择和识别健康网站。网络在大幅度拓宽大学生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增加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倡导网络之间的责任意识。还网络世界一片纯净的天空。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高校应充分发挥内部的造血功能,努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以社团为点,带动学生的面,培养大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现实交往的快乐。同时,开展竞赛、讲座等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发掘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乐趣,让大学生脱离机器的束缚,不再被困网中央。

  (五)开设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方面的专门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方面的专门课程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主页,学*相关的流行软件等,以提高上网技能。大学生对目前多数高校网站的现状很不满意,认为其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较乱。他们认为,高校网站应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中树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建设好高校网站,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注重对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时事和社会焦点、热点的报道;其次要与学生的学*进程相结合,在网站中设立学*和答疑专栏,介绍课程的学*方法,并有老师在网上高层次地分析和阐述学术问题或发表学术论文;第三,高校网站要有不同观点,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利用网络沟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言的机会,可以向校长直接反映心声。最后,加强对留言板和BBS的管理。毕竟校园是一方净土,高校网络应不同于大众BBS,应提倡校园网络文明的发展。总之,高校网站应该建设成为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学校沟通的一条畅通的桥梁。

  一.经济类:

  1.科学发展观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调查研究

  1.电子网络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查分析

  2.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薪酬情况的调查

  3.家庭收支状况(不同层次、地位、职业)的调研

  4.开拓农村市场调查

  5.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

  6.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分析

  7.加入WTO与*的经济发展调查

  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因素调查分析

  9.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

  10. 当前我国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11. 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

  12. 商业保险问题调查与研究

  13.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4. 市场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

  15. 城镇就业形势调查

  16.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调查

  17.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调查分析

  18. 人民币汇率变化调查

  19.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

  二.教育类;

  1.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2. 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

  3. 当价大学生值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4.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5. 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调查研究与分析

  6.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7.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8.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9.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10.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研究

  11.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调查

  12. 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

  13. 当前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14. 当前中学新课改的跟踪调查

  15. 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16. 当代大学生有关诚信教育的调查

  三.社会学类:

  1.城市的资源及环境保护调查

  2.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3.电子网络发展对社会影响调查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5.社会安全感现状和问题调查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7.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中变化及其心态调查

  8.私有企业职工在改革中变化及其心态调查

  9.当地就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

  10.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调查

  11. 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

  12. 社会诚信度现状调查

  13. 当前社区服务问题调查

  14. 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15. 当前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16. 目前企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

  17.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影响调查

  18. 城乡居民闲暇生活调查

  19. 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20.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调查

  四.法律类:

  1.*实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际调查

  2.“三农”问题有关立法争议问题调查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法律问题调查

  4.当前*法律援助的实践调查

  5.当前*《劳动法》实施调查

  6.加入WTO后有关法律的修改调查

  五.信息类:

  1.信息咨询服务业调查

  2.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3.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扩展5)

——女大学生调查报告

女大学生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女大学生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给当代的中国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相关性。女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群新兴力量,她们既有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共同点,又有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角色变化、历史传统等在女大学生心理上的积淀和反映,所以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

  (一)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性格

  生活是一个存在着多方面因素的过程,有苦有甜。重要是如何看待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大学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氛围不仅使女大学生有机会领略科技革命的大潮、接受丰厚的精神文化熏陶,同时也使她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现代观念和思潮。而女大学生自身的年轻和敏锐则往往使她们成为某些观念和行为的先行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中,50%的女大学生认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为一般,25%的女大学生满意现时生活,15%的女大学生认为现时生活很糟糕。在女大学生自身性格中,70%的女大学生为外向性格,30%为内向性格。这也影响了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看法,大多数外向性格的女大学生对现时生活感到满意,而内向性格的女大学生对现时生活感到糟糕。尽管这个不是绝对,但是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一个因素。

  (二)对于前途的担忧

  *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大学生攸关重要的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艰难,受到传统历史以及固定模式的影响,用人单位有着更偏向招收男大学生的倾向,这无疑加重了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在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对于压力的来源中,85%的女大学生认为就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10%的女大学生认为学*和人际交往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所见,对于前途和就业情况是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中包括女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不能正确的树立择业观念、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潜力与缺点和依赖性过重。这些都会是加重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条件。

  (三)对于自尊自强的理解

  从整体上说,女大学生是好强上进、勤奋刻苦、富有朝气的,她们凭着自身的实力走进高等学府,又以自己的聪慧、刻苦和努力与男大学生展开一轮的竞争。比起一般的女性,女大学生更为自尊、自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清高和孤傲。对于自己的学*,她们大多抱着“尽力而为”的态度(占50%),当“发现自己的学*成绩在后面”时,65 %的女大学生表示要“发奋追赶”。特别是当她们面临外部的压力、歧视或批评时,女大学生的自尊和好强表现得尤为强烈。当听说有些单位不欢迎女大学生时,53 %的女大学生表示将“更加发奋,以实力证明自己”,35 %的女大学生表示“感到气愤但又无可奈何”,“觉得女的就是倒霉”的仅占3.1%。所以有此看来,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对于自尊自强都有着正确的认识,但仍然存在少部分女大学生认为对于自尊自强的认识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压力。

  二、缓解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心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成才和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女大学生要成就事业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和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知识女性挑起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还因为女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的障碍和弱点。这即是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所以要树立好正确的两性观念,不断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心,让其自身认识到本身的价值所在。

  (二)锻炼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因素欠佳是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获得事业上成功的。许多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在心理素质上不某些不足却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她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和抗干扰能力差。女大学生在中学时期,一般学*成绩比较优异,倍受老师、家长的宠爱和呵护。一帆风顺的经历、相对优越的地位和要强好胜的心理,使她们很难面对失败的阴影,不良心境持续的时间比男大学生要长一些。她们常常被莫名的恐惧和焦虑所困扰,害怕在失败、再次受挫,从而畏惧不前。所以女大学生自身要积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这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使女大学生在成就动机上不容易发生动摇、在事业追求上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精神。

  总之,我们要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注重文化的整合,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女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个重要的人群,我们不仅要关注她们而且要激发女大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女大学生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女大学生在健康的校园、社会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锻炼自身的自信心,提高女大学生对于生活的积极度。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20xx随着*段时间里大学生失联事故频发,20岁重庆女大学生错上陌生人车遇害,江苏19岁女大学生遭到抢劫遇害,21岁浙江女大学生被尾随遭到杀害,3位湖南女大学生出去游玩卷入传销被控制,20岁芜湖女大学生在去外地与朋友会面途中失踪。这些事例让无数在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心惊胆战,这不仅对遇害者本人及其家庭是一场悲剧,对于国家的未来也是一项损失,同时也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出游安全意识相对较薄弱。社会的关注焦点再一次聚集在大学生身上。离家读书的大学生们,脱离了家长的监管和看护,出行安全便成为了很大的问题。最*发生的多起黑车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确保自身的出行安全,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希望在交大开展关于出行安全的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是否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并且在校园内普及关于外出的安全措施。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分放1000份,收回90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的问卷与女生相当。调查表

  三、问题分析

  1、你一般多久外出一次?

  通过一题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学校同学外出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有44%同学一周外出1—2次、33%的同学两周外出1—2次。因此,大学生外出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2、外出时,你一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71%、女生81%外出会选择乘公交,其他人不同程度的选择了其他方式。虽说乘公交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我们大学生外出还是应该注意公交上的一些盗窃等事件,有少部分同学选择坐黑车外出,这种方式比较危险,我们应该避免。

  3、你通常出行的目的是?

  女生有72%外出是为了购物,在这里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时候要注意防范诈骗呢等一些危险行为的发生,男生43%为了购物、32%是外出办其他的事,男生自卫能力虽然比女生强,但是面对犯罪团伙还是会无能为力,所以外出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高对他人的防范意识。

  4、你最晚什么时候回寝室?

  男生、女生都有43%晚上10点回宿舍,男生40%、女生41%晚上11点回宿舍。10点或11点回到宿舍是较安全的,但有部分同学凌晨回宿舍,这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犯罪分子多在这时作案,因为这时候求救方式比较少。

  5、您离校外出搭车时是否考虑过安全问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生77%外出搭车经常考虑安全问题,这一点有利于我们的外出安全,而男生只有46%经常考虑,43%很少考虑,受害者与性别无太大关系,男生同样要考虑外出搭车的安全性。

  6、您认为搭黑车是否安全?

  71%的女生坚决不搭,28%的女生认为没事。而53%的男生坚决不搭,46%的男生认为应该没事。这说明女生的安全意识比男生要高一点,但是不管男女我们都应该不搭黑车,以减少被害几率。

  7、在陌生的地方,是否会搭无营业执照的出租车(黑车)节省时间?

  有63%的男生、80%的女生不会搭黑车以节省时间,对于黑车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有何种原因都不要搭,我们应该乘坐有营业执照的车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外出安全。

  8、当您迷路了,有人热情的主动带路,您是否相信并跟随?

  有67%的男生、76%的女生不会跟随主动带路的人,33%的男生、24%的女生会跟随主动带路的人。跟随迷途上的陌生人比较容易被犯罪分子领进犯罪场所,这也是大学生外出遇害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迷路了要请求警察等相关人员。

  9、您是否经常在假期旅行?

  从表中我们看出:73%的男生经常在假期旅行,71%的女生经常在假期旅行。在假期旅行的人还是很多的,旅行时候我们要注意人身安全。

  10、您是否会在没有关系很好的朋友或亲戚不在的情况下在外宿醉?

  有93%的女生不会在没有关系好的朋友或亲戚时候在外宿醉,73%的男生不会,但有25%的男生会在没有关系好的朋友或亲戚时候在外宿醉,这样在没有好友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是隐性存在。

  3月30日,山东人才网联合当地都市女报举办了一场女性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当天共有152家单位参会招聘,为女大学生提供了2800多个岗位。排在前三位的热门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技术、贸易行业,热招职位主要为销售、生产/营运/工程、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人事/行政/后勤、公关/广告等。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第四位,而“晋升深造机会”位列第一。刘谦分析认为,这说明女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生涯长远规划,说明她们对。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更多是隐性存在。

  3月30日,山东人才网联合当地都市女报举办了一场女性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当天共有152家单位参会招聘,为女大学生提供了2800多个岗位。排在前三位的热门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技术、贸易行业,热招职位主要为销售、生产/营运/工程、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人事/行政/后勤、公关/广告等。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

  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39.7%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2.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15.6%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学认为学*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生活。其中4.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5.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10.2%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55.8%的同学正在恋爱的,58.4%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92.4%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1%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上往往会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8.0%,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

  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和特点要求必须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对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个专业高职院校女毕业生招聘的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调查分析,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根据女性就业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根据专业方向拓展女生就业市场,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

  就业市场需求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何树莲(1975-),女,广东顺德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和就业教育;梁少群(1984-),女,广东江门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教育。(广东广州511450)

 热点,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毕业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年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也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其中不少研究者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类研究中,多数研究者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而以用人单位实际招聘条件作为调查和研究对象较为鲜见。本研究对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个专业5163名高职院校女毕业生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对其实际提出的招聘条件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高职女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和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2521家用人单位招聘对象为包括财经、旅游、公共事业、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艺术设计与传媒等六大类42个专业,提供的职位类型包括行政事务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推销和展销人员等共30类。2521家用人单位所在行业主要分布在商贸、金融、信息技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见表1),可见第三产业是高职女生的主要就业市场。

  按照招聘条件被用人单位提及的次数作统计,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提出的招聘条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专业对口、沟通能力等方面,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被用人单位提及的招聘条件中,职业道德、表达能力、计算机水*、形象、性格、沟通能力占据前六位。

  职业道德的受重视程度与众多研究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职业道德始终是被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

  表达能力位居第二,尤其是语言的要求,有741家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女生能讲流利的粤语和国语,占了57%。女生拥有语言优势,而用人单位在此方面对女生亦抱有期望。

  形象位居第三,也是令人深思的问题。一万面的确是岗位的需要,如酒店管理等行业,另一方面则与用人单位在当前可选择范围较大的情况下,也将此方面作为选择的条件。用人单位对形象方面提出的条件并不太明确,一般除了对身高有严格标准外,其他大多是“形象好”“气质佳”等弹性较大的要求。

  计算机水*位居第四,说明计算机操作等动手能力也是备受用人单位关注的。

  性格(本研究主要包括抗压能力和自信水*)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关注。随着*年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养尊处优的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的信心不足,使自信心与抗压能力都成为用人单位的判断依据,可见用人单位是有备而来的。

  沟通能力位居第六,也是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岗位特点提出的要求。

  专业对口也有部分单位看重,但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而不仅是专业对口,因此专业对口所居位置并不靠前。而外语水*也只是部分岗位所需,因此也排名靠后。经验虽然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但毕竟招聘的是毕业生,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有时会忽略这一项。

  二、基于用人单位需求对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审视与思考

  就业竞争力一般可以理解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是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也反映社会和用人单位人才选择的尺度。当前虽然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但调查也发现,就业实力强的女大学生选择的余地仍然较大,仍然是“实力=发言权”。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要成为人才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的就业市场对女大学生需求的特点,对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

  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高职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形式,其中女大学生人数占据学生人数半壁江山,要使她们受到市场的欢迎,要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要来“生产”。加强对就业市场需要的研究并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和培养学生,一直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是,对决定女大学生就业出路——女性就业市场需求的研究却少有专门研究,尽管高职女生的分布在高职院校中的分布也有所侧重,但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结果,而非高职院校根据女性就业市场设置专业的自觉行为。因此,应加强对女生就业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并据此对学生专业选择和挥业作合理引导。从本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面向高职女生招聘2521家企业多分布在现代服务业、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而*年我国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众多企业也改变经营模式,这也为女性就业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可抓住机遇设置合适的专业,以提高女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

  根据女生

  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的需求、高校的专业设置等,而女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是决定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提高女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是女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及创业等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女大学生就业之本。女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坚持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的学*领域为内容,以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多元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在教学每个环节都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要注意采用项目化、实*、实训、顶岗实*等实践教学形式.加强女大学生动手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女大学生步人岗位即能自如开展工作。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分布较多的专业及其优势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但文科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及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是薄弱环节,以至许多文科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因此,要注意切实加强文科专业教学的实践实训环节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2.优势能力的培养。男女两性由于生理构造不同以及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形成各有优劣的职业能力特点。相对而言,女大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相对优势表现为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亲和力。从前面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不少用人单位也正是因为岗位特点和女生的优势而提出招聘女生的要求的。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女生此方面的优势能力,如通过选修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女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训练,同时加强良好职业女性形象和素养的塑造,使其优势成为女生就业竞争的强大支持。

  3.求职能力的培养。目前,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学校都普遍重视开展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很少考虑根据女性就业特点开展其求职能力培养。事实上,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着与男生不同的困惑和问题,其中以下三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根据女性职业生涯发展形态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年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却鲜有就业指导人员针对男女差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现实中,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形态有别于男性,比如在生育期,其生涯发展形态处于低潮状态,这一特点必须在开展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予以考虑。

  二是强化女生就业自信心的训练。在仍然以男生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中,在仍然相当程度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现实中,尤其是面对女生在就业中的相对弱势,女生的自信和成功期望往往受到无形的削弱和伤害。因此,开展求职能力的培养时应予女生自信的训练,以使她们更好应对就业的挑战。

  三是开展自立自强的教育。女性自立自强教育虽然早不是新命题,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让越来越多的女生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因此,开展自立自强的教育,帮助女生树立主体意识,确立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走向成功的信念也非常有必要。

  (三)根据女生专业方向开拓女生就业市场

  根据女生专业方向开拓女生就业市场是提高女大学生竞争力的关键。*年各类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开辟了就业渠道,但现有就业市场中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往往并非都适合女大学生就业,而一些用人单位即使碍于有关规定表面上不拒绝女大学生,但实际上女生基本上难以得到录用机会,这样就导致女大学生求职成本的浪费。同时,一些想招聘女生就业的用人单( )位在综合性就业市场上却招不到合意的人选,招聘效率不高。所以,有必要开拓和建设女生就业专门市场,为需要招聘女生的用人单位举办专场,不仅大大节约女生求职成本,提高成功率,也使企业的招聘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除了建设专门化女生就业实体市场外,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作用,为女生就业搭建无形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展示的便捷渠道,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效率,而且为女大学生提供网络查询招聘信息、网上发布求职信息、网络面试等,是节约求职成本,提高求职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四)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

  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根据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特点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创业,就业竞争中另辟蹊径,也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年女大学生创业现实来看,不少女生具有创业意向,如中华女子学院对本校女生所作调查显示,考虑过创业的女生*六成。然而,女大学生尽管有创业意向,但对创业这一领域却又显得陌生,亟待接受相关的教育和训练。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注意把握两方面。

  一是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尤其对经常自觉不自觉被灌输追随意识的女大学生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虽然目前有许多女大学生有创新的意向,但这种意向依然是模糊的,甚至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因此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创新能力状况,对是否具备创业条件作理性思考,并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把握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特点。女大学生由于专业分布、个人特点等因素影响,在创新需求上有自身特点,比如在创业形式上,超过一半的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形式,其次才是合伙创业、家庭创业等其他形式。在创业领域方面,女大学生希望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及餐饮等第三产业领域创业的人最多。因此,在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业知识教育和能力训练,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扶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女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邓金龙,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20xx(7).

  柯羽.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江苏高教,20xx(5).

  周华珍,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3).

  侯典牧,王淼,在校女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需求调查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1).

  张英.高职院校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

  调查题目:女生卫生巾市场调查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在不断的加快,女性的身体素质需要改善和提高。而与女性关系密切的卫生巾尤为重要。卫生巾将伴随女性一生约30-40年时间。每位女性朋友一生要用15000片左右的卫生巾。而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全球80%的妇女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其中63%的妇科疾病是由于女性在经期使用劣质卫生巾造成的。 在潮湿、温暖的条件下,当卫生巾使用15-18分钟后,细菌便很容易在上面繁殖。而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是很虚弱的,在此期间再受到细菌感染,便很容易得妇科疾病。

  调查目的及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学女生对卫生巾都处在比较羞涩的阶段,大家都不愿意提起,对卫生巾的质量问题都处在自身使用和朋友的推荐的状态。在选择卫生巾上都是凭着经验,对卫生巾的效果,比如透气性、吸收性、包装、卫生巾的功效都没有系统的了解。因此,这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女性患有妇科疾病。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所在,并且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企业在卫生巾推广方面有所借鉴。

  调查内容:通过问卷的形式作出反映当代大学女生对卫生巾选购与接受新事物的程度的问题来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学院江东校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问卷调查法

  下面将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首先,对各专业各学院在四个年级中所占的比重进行绘图分析,如下表:

  对照此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此次调查钩深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的10级和XX级所占比重最大,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和机械与工程学院所占比重较小,这是我们调查过程中的不到位之处,对学院之间的分布没有做到很好的规划,造成目前数据的两极分化较严重,对数据的准确度还有待考量。

  超薄型/ 丝薄型39.0%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精选五篇)(扩展6)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班级:230111姓名:许涛学号:23011110

  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上网与网络道德问题,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所存在的问题,做出能够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水*的对策,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调查对象: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大一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调查内容: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一、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

  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

  意性。10.4%的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聊兴趣爱好,19.3%聊生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

  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调查显示:1***%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没有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

  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 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二、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

  调查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7.7%的学生在2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2-5小时,25.1%的学生为5-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名大一的男生还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肩部、腰部经常疼痛。

  2、上网环境差。

  45.9%的学生在校内上网,44.3%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9.8%。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网吧,都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方米。

  3、学校的教育不到位。

  31.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30.2%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26.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1.2%;同时,对于学校举办网络知识讲座,仅有17.4%的学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时间就去的学生占57.9%,不感兴趣的同学占24.7%。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

  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

  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5.2%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24%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8%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12%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浪漫,36%的学生是为了赶新潮。除此之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22.8%的学生认为刺激过瘾,24%的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25.3%的学生没玩 过而无法判断,27.9%的学生认为无聊。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XX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的网站也接*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0%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0%,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0%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

  五、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

  前言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数字化生存方式已逐渐凸现,人们的工作、学*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入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全日制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调查问卷为载体,以学生街对大学生随机发书面调查填写为主,以网上问卷调查为辅,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书面问卷调查50份,回收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2%。此外,还有48个人做了网上的问卷调查,回收48份,回收率100%。

  经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以3~5小时的居大部分,而上网的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此外论坛、贴吧讨论热门话题跟帖灌水、聊天交友、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更新博客、网上电子商务、看电影、听歌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就数据本身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是呈良性发展的,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由于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并没有与这个社会有多深接触,人生的经验及价值认识还不够丰富和成熟,所以我们经常思想偏激、自控能力不够强、易受外界诱因影响的特点。所以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广大大学生带来的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网络道德失范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虚拟性导致了人格的虚

  伪和交际障碍,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等等。

  (二)调查问题分析

  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内在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的压力。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生寄托感情的港湾,*时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在这里得到宣泄。

  (2)猎奇好胜,寻求刺激。目前,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后,喜好自我表现,显露才能,因而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过程中充当网络“黑X”,他们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更改一些网页。另外,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他们无所适从,只能通过网上发泄心中的苦闷。

  (二)外在原因

  1、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网络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观、信息观、时空观、实体观、并产生了新的认知模式。学校教育管理对比情况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的有效手段和办法。

  2、家庭和学校管理的缺失。据了解,大学生宿舍中的电脑,真正用于学*的并不多,绝大多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打网络游戏、聊天、看网络电影等娱乐活动。家长为大学生购买电脑,以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或复*计算机课程,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父母的愿望严重不一致,这与缺少来自家长的必要约束不无关系。

  三、解决对策

  1、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面对新时期日益严重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封”、“堵”、“截”等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转变新观念,大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①.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

  学校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借助于道德的力量,依靠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养,防止网络越轨的发生,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的网络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大力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文明修养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培养爱国爱校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形式多样、稳定、良好的沟通桥梁

  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因势利导,加强大学生的上网教育和引导。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站建设,创建德育主流网站和网页,吸引学生来访问。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实现德育与网络技术的密切结合。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匿名制的特性与大学生实现思想互动,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我们可以针对网络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深入其心灵深处,帮助其矫正不健全的网络道德观。

  ③.引导大学生健康地发展网络和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对于痴迷于网络的大学生,我们应当采取“大禹治水”的方法,积极地“导”而不是一味地“堵”。大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和探索欲特别强烈,网络道德感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得到很好的引导。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网络和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2、科教兴国的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压力和学*压力。大学生网络道德感的弱化与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和生活

  中的压力也有很大的因果关系。很多大学生因为不堪学*和生活的压力,所以才到网络中寻找暂时的放松,在网络中以破坏和欺骗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郁闷情绪,求得心理上的*衡。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缓解生活和学*压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可以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座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帮助大学生释放心中的压力,正视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对大学生开展挫折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的困难时,我们应该拒绝他们的求助,让他们在自我奋斗中磨练意志,通过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尽快成长,具备应对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网络,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入手,倡导道德自律和自制能力,帮助他们增强网络文明意识和抗干扰力,从而实现自觉诚信上网,健康上网,养成良好的学*和生活*惯。

  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体系建设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而尚未成熟的时期,易受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的困扰和影响,而引发心理变异。因此,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心理问题,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一方面,家长和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只有努力学*网络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变化,注重启发和引导他们自觉接受心理帮助与服务的能动性,引导他们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要建立网络心理教育系统。通过开展网络沙龙、开辟网络论坛、举办网上征文等网络心理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之间直接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还应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校园网中设立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设立专业学术主页,这样大学生就会利用更多时间用于专业学*,网络性心理障碍发生的可能就会减少。

  3、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课余文化生活氛围

  学校对大学生的课余休闲活动的引导和设施不足也是导致学生无节制上网的一个原因,所以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硬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的管理和学*的压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年轻人追求自由、叛逆的天性,他们需要通过某种渠道进行发泄,这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的。如果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单调陈旧,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年轻人参与,那大学生的注意力势必就会被网络新奇、快捷、自由的特点完全吸引过去。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硬件的建设,如体育运动场所和器材的配套建设、图书馆的建设、各类文艺体育社团的建设等等,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其次,用丰富多彩、充满新意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本人认为不仅要举办时尚性比较强的文体活动,同时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比如围棋、书法等活动,通过普及这些文艺爱好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修养。此外,聆听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的报告会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把大学生从网络世界中拉回现实世界,这对于让大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形成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加强校园网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本人在关于“大学生对校园网的态度”的调查中发现,超过2/3的大学生是很关心自己的校园网建设的,希望从校园网获得更多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但是对于目前的校园网建设持不满意态度的大学生也高达57.8%,所以加强校园网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人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①.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

  *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十一部与信息网络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规范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信息潮流的严峻挑战和大学生上网率的迅速增加,这些法律法规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必须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规定》、《校园网络管理细则》等管理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

  ②.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本身是一种技术、一种载体,要做到趋利避害,关键就在于加强管理。在网络管理方面,学校应当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开发能够滤除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软硬件,加强对国际互联网出入口通道的管制和监督,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适时有效地对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监督控制,及时过滤筛选过时的和不真实的信息,防止垃圾信息、非法信息、骚扰信息和病毒信息的传播,严把校园网站信息的质量关,净化校园的网络环境。③.强化法制意识,规范上网行为

  学校要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法律基础课等渠道,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学生的网上行为,增强学生在网上的自律性;强化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在上网时要注意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在虚拟世界中同样要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

  总之,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也不例外。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社会进步、信息丰富、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道德滑坡、人性异化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在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的提升和张扬的同时,也使很多人的焦虑和浮躁情绪逐渐蔓延。物欲的实现,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心性与修养的同步提高。网络病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但说到底,这一切都不是网络的功劳或过错。它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媒介、一个工具而存在。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用不好也可以遗害无穷。关键是看怎样利用它。所以,与其说我们在关注网络,毋宁说是在关注我们自身。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古老话题并没有也不可能因为网络的异军突起就简单明朗起来。但愿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不要伤害自己,也不要去伤害别人。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我们大学生已走过的人生旅途大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而目前对外界的了解只能是很肤浅的,但是我们能不能等到走出校门后再去深入地了解社会?显然不应该。如果我们带着僵硬的书本知识走向社会,必定四处碰壁,耽搁我们大好的青春年华。大学期间进工厂实*以及接触社会是很必要的。只有我们对实际的东西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才能更有意识地在大学期间多学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东西,从而我们走出社会后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20xx年4月10号,我们高分子03-1班便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周的工厂实*。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构成的消费观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但却能在一定层面体现这个群体的社会性格。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生存能力培养,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思考向前的大学环境,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插上稳健、硬朗、执着的双翅。

  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上网与网络道德问题,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所存在的问题,做出能够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水*的对策,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调查对象: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大一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调查内容: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一、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

  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

  意性。10.4%的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聊兴趣爱好,19.3%聊生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

  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调查显示:1***%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没有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

  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 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二、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

  调查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7.7%的学生在2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2-5小时,25.1%的学生为5-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名大一的男生还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肩部、腰部经常疼痛。

  2、上网环境差。

  45.9%的学生在校内上网,44.3%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9.8%。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网吧,都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方米。

  3、学校的教育不到位。

  31.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30.2%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26.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1.2%;同时,对于学校举办网络知识讲座,仅有17.4%的学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时间就去的学生占57.9%,不感兴趣的同学占24.7%。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

  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

  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5.2%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24%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8%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12%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浪漫,36%的学生是为了赶新潮。除此之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22.8%的学生认为刺激过瘾,24%的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25.3%的学生没玩 过而无法判断,27.9%的学生认为无聊。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XX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的网站也接*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0%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