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2-01 00:00:00 读后感,教育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1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2

  最*我读了《新教育之梦》,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我们*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教育不只是一串*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3

  最*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工作总结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菁华3篇)(扩展1)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菁华5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

  前一段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让每个学生体验学*的成功、享受学*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2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

  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阅读*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3、共写随笔

  如果前面是读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写。“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随笔这种形式,并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产生读书写作的气氛,感染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我认为,共写随笔不仅让写作成了一件极其简单有意义的事,而且更是一场师生自我思想反复斟酌与提升的过程,它将成为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益的工具。读书写作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是促进了师生共写随笔的发展。

  4、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非常抽象的,是缥缈的感觉,是情感上的愉悦。它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创造*的人格。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要尽可能的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绩上表现的多么没有希望或者是无可救药,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灵里总会存在点滴的优点。心灵的沟通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教育者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爱能拉*彼此心理距离的对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3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

  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阅读*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3.共写随笔

  如果前面是读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写。“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随笔这种形式,并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产生读书写作的气氛,感染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我认为,共写随笔不仅让写作成了一件极其简单有意义的事,而且更是一场师生自我思想反复斟酌与提升的过程,它将成为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益的工具。读书写作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是促进了师生共写随笔的发展。

  4.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非常抽象的,是缥缈的感觉,是情感上的愉悦。它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创造*的人格。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要尽可能的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绩上表现的多么没有希望或者是无可救药,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灵里总会存在点滴的优点。心灵的沟通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教育者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爱能拉*彼此心理距离的对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4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5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菁华3篇)(扩展2)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菁华3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学生的我们总喜欢在课后谈论我们的老师们。“×老师太严肃了,没一点幽默感。”“×老师人挺好的,知识面好象缺乏了点。”“今天这道题连老师自己也解不了呢。”……于是,放学后的我就把这些同学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讲给母亲听,母亲听后说了什么我已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她问:“你们这些孩子,怎么净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啊,那你倒说说看你们理想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我哑然。

  后来,我也自己思考过,还和同学讨论过,罗列了一些好教师的“标准”:要知识渊博、要有爱心、要有责任心、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幽默、作业不能布置太多……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如今工作了,踏上了这三尺讲台,自己也成了一名教师,母亲的这个问题竟变得严肃而重要起来。是啊,理想的教师到底是怎样的呢?寒假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让我感受颇深。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以上这每一个方面,都是新的形势下,新的教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教育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活动,要想对学生的全部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就不仅要遵循育人的科学规律,而且要善于运用各种灵活多样、深入人心的艺术手法。教育不仅要讲究理性,而且要讲究感情;不仅要讲究逻辑,而且要讲究形象;不仅要讲究抽象,而且要讲究具体,不仅要讲究一般,而且要讲究特殊;不仅要讲究有形,而且要讲究无形;不仅要讲究说服,而且要讲究感染……人们总说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但没有理想又怎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个理想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学*、充实自我,努力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可能。为了那一个共同的理想的教育之梦,我愿不断努力,努力成为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自信自强、勇于挑战自我、善于合作、有人格魅力、尊重同事、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勤于学*、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理想的教师。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2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在拜读这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理想的美育这章。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女儿,要是自己的女儿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3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

  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阅读*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3.共写随笔

  如果前面是读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写。“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随笔这种形式,并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产生读书写作的气氛,感染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我认为,共写随笔不仅让写作成了一件极其简单有意义的事,而且更是一场师生自我思想反复斟酌与提升的过程,它将成为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益的工具。读书写作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是促进了师生共写随笔的发展。

  4.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非常抽象的,是缥缈的感觉,是情感上的愉悦。它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创造*的人格。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要尽可能的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绩上表现的多么没有希望或者是无可救药,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灵里总会存在点滴的优点。心灵的沟通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教育者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爱能拉*彼此心理距离的对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菁华3篇)(扩展3)

——《*宣言》读后感1000字3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宣言》读后感1000字(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马克思诞辰201周年之际,重读《*宣言》,依然感到冥冥之中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撼动着你的心魄,心底由衷生出对伟人的无限敬意。在人类文明史上,传世名著数不胜数,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宣言》那样在全世界人民心中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也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宣言》那样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赴汤蹈火改变世界。西方的列宁,东方的*、*以及现在的*,用他们的伟大理论和实践,一次又一次验证了《宣言》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合著《*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出来。

  当然,历史上,社会主义曾被认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对垒。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尽管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出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资本主义到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70年代以后陷入了困境。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东欧发生巨变,一夜之间地球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旗帜倒了一片,有人说社会主义走到了尽头,马克思的理论不吃香了,如火如荼的国际*运动一时沉寂下来。一些伧俗势利小人趁机发难,声讨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罪恶”,欢呼马克思对*美好理想的预言已被历史宣判为失败。之所这样,是他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的。然而,以新*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压力,坚持了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采用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刚发表时,被欧洲称为“幽灵”,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敌对势力。马克思分析了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出现及其相互关系。资产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封建主义衰落后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间,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经济危机,无产阶级也日益成为一种可以与资产阶级相抗衡的势力。无产阶级的壮大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者,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党就是*。*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她的出现,使无产阶级的世界出现的新的曙光,给无产阶级带来了理论的指导和革命的指引。

  《宣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它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和*、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只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世界还没有到来,我们就会继续读《宣言》。

  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村官党员,尽管在大学入党的时候学*过许多党的知识,但提起《*宣言》,这本对于我国有着重大意义的纲领来说,我却了解不多。2018年是《*宣言》发表170周年。刚刚过去的4月份,**就《*宣言》及其时代意义进行集体学*。**在主持学*时强调,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人的必修课。响应**的号召我对《*宣言》进行了粗略的阅读,有了自己的一点感想。

  这部宣言从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人、社会主义的和*的文献和*人对各种*派的态度这四个方面以历史为纵线、以世界为横线,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代表各国*人,公开说明了自我的观点、自我的目的、自我的意图,并且以此对抗了关于*幽灵的神话。《*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宣言》给了当时的旧*一个希望,给了新*一个希望的火种。在黑暗的旧*,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宣告成立。**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为代表的**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新*成立后,在以*和*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群众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人民生活水*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是对150年国际*运动史和**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在*召开之后,恰逢迎来了《*宣言》发表170周年,**点明了《*宣言》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没有**,就没有新*和改革开放的这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潜力联系在一齐的.。“*思想”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菁华3篇)(扩展4)

——朱永新的新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学*。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一书。读后,感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带我缓缓上升,我感觉自己站得高了,视野更开阔了。经过反复阅读后,我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新教育实验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最最显著的特点是帮助教师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和构筑理想课堂。这六大行动,意在推动整个的数字教育推进,推动教师的成长。

  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初始阶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出理论。事实上,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构建。现在,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这些理论不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而且呈现出思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说,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新教育,让孩子们快乐地读书,健康地成长,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真正的学*不是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而是今后的学*的能力与阅读的*惯。

  这本书读完后,面对着新的一轮的教学,我又有了一股子大干一场的劲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开心。当然也有课上得不理想,孩子调皮捣蛋、不认真学*的时候,但那时的自己总有更多的耐心,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跌倒了爬起来的力量。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和孩子同行,一起去晨诵,一起去读,去写,去绘,一起去融入诗歌,融入童话,融入每一个课堂。在路上,我们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幸福。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相信家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在假期里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这本书。什么是新教育实验?我觉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特别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开始就自觉地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相对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认为: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新教育重读书,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是有多么的重要。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第一个行动便是营造书香校园,那么什么才是书香校园?其实我的理解是“书声琅琅,翰墨飘香。”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在我们的学校,每天清晨,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诵读诗歌,领略优美的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午,我们要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学校安排20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儿童读物;暮醒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利用晚上时间自己写点东西,学生可以写读*录卡,老师可以向学生家长写一封信或发个短信,甚至写个教育小故事。这些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比较难。但我想坚持下去,那将会是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教室里,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阅读了吗?”“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等警句时刻提醒着孩子们阅读。这学期,我和孩子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同地阅读了《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新书,酣畅淋漓地阅读时,我顿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确心走起来很艰难,但是这条路值得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提到师生共写随笔。包括师生一起来写班级的趣事,写学校的活动,写师生的情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这就达到了共写的目的。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到了孔子,的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教育永远是不成熟的教育,永远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教育。一个人很可能是教了一年书,重复了三十年,重复了一辈子。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两年,就认真教了两年,他认真教了五年,就很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师,而成就这个年轻人的必定就是读书和写作,因为真的就是“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另外,我的学生已经写了三年日记了,我觉得写日记是个好*惯,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

  书中提到了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每一天早上常老师的新教育都是用一首诗开始的,有孩子过生日都是用一首诗送给他,而且她把的名字嵌在诗歌里面。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共读《老鼠阿贝漂流记》,06年9月21号她写了一张便签,其中的默默数言便把爸爸妈妈们也带进了读书的世界。这样一天又一天,五年时间常老师和班里的孩子共读了524本书,有人曾说新教育开100本书太多了,但是对我们常老师这个班级又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人问: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新教育不能提高成绩早就被抛弃了。常老师五年时间所有的课都是全校第一,她还被评为新教育十佳教师。她说过:“孩子们走向哪里我不知道,但我会尽我的全力带他们走想走的路。心*气和不抱怨,我像一个农夫,静静的抵挡风雨,侍弄自己的农田,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常老师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榜样,我们也要想她那样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这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

  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在新教育下,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己“开出一朵生命的花”。为了祖国的花朵有新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菁华3篇)(扩展5)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实用10篇

全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一、理想中的教育氛围

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剖析、总结了现行的“五育”中存在的盲点和缺陷;以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论证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华。

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作者怀着对教育的无限挚爱,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尽管作者将“五育”和“五种角色”安排在各自的篇目中,加以深层次的阐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五育”和“五种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枝独秀”,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切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交融、糅合在一起的“合体”。而这个“合体”的血液便是:“以人为本、以学*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客观地分析了现行教育的现实和困惑之后,作者理智地批评了旧观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了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城墙。

《新教育之梦》既没有空泛地说教,也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神秘,作为教育理论专著,这是极为难得的。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以独特的眼光从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谛,并运用通俗的手法表达出来,催人反思。

粗读全书,可以观赏到新颖的教育理念。细读全书,可以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品读全书,又可以在教育观念上感受到巨大冲击,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震撼。回味全书,则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成功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在这个假期中,我有幸拜读了这一本书,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在阐述教育理念的同时配以生动的实例,深深地吸引了我。所讲的内容能够真切地反映出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人深思。我边读边想,也逐渐明白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接下来,我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我的理解。

  本书一开始就从课堂教学入手,深入浅出的点出了课堂教学时教育改革的起点,也点出了我要讨论的重点——素质教育。这样一种现象出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课堂上:刚上小学的孩子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年级越高举手的学生越少,到了高中基本上没人举手回答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觉得不答不会错,万一答错了可能会被批评,这反映了教师在反馈方法上的不当,另一方面,在我们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提出问题并不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得到许多不同的答案,或者说求同存异,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这使得学生听到问题时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是揣测教师提问的意图,来回答教师心中的答案,那这样学生的思考范围就逐渐囿于教师教的内容里,没有发散性思维,没有创造能力。所以说我们现在常态的教学模式是接受性教学,它追求标准的答案,追求升学率,是非常功利性的。

  在今天,教师要逐渐清醒,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圆满的教授规定的教学任务,追求升学率、优秀率这些数字,更应该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问题,能思考,学生才会创新,才敢创新,才能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类的书籍多的数不胜数,在教育岗位的这几年也读了不少关于教育的书籍,比如:《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很多优秀的教育类书籍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让我感慨最深的是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理想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要有“激情”。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过一句精彩的话:“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读完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也是无时让你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要充满自信,不断挑战自我,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我们要富有激情,“教学表演”用激情去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能得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会很有成效。

  二、要有“爱心”。要有奉献精神。有人说“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教师也会找到教学过程中的乐趣,也会取得教育上的成功。

  三、要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四、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意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同时,我们也要把学*的基本自由还给孩子们:**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他的眼睛,使他能看;**他的嘴,使他能谈;**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他的时间,不逼他,不和家长联合夹攻作业,给他一些消化的时间,干些他想干的事情。他才渴望知识,主动求学问。

  五、要有“健康的个性”。自古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在这五个素质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她的全部力量,把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用爱造句》一文的作者曾深情地将教师描述为: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这是一首描述教师的小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又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曾经因为孩子3天都忘了作业被我罚他在教室前面面壁一节课。站了一节课他一直噘着嘴。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我也生气一节课,后来一提起还是会来气。因为我没有深思过这会给孩子带去什么样的影响。在我读完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后,我,想做一位理想的教师。这是我的一个追求。而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逾越一切。我想说:“为何我不再给他一次机会,而不是罚站?”教师爱学生,首先要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本人在这一观点上业已获得很多好处。我碰到过好几个被老师吓怕了的学生,面对老师,他们犹如置身于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不知风浪何时会至。这样的学生你给他再多的练*,也不会挖掘出他半点的潜能。只有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时时的表扬与鼓励下,他的潜能才有可能被释放出来。所以我想说,不要再让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在老师的所谓爱的训斥中磨灭。只有你爱他们,他们有什么事才会告诉你,避免出现措手不及的问题。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读完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心中充满了激情与温暖,充满了向往。假如真如书中所言,我们的社会处处都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里拥有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校长领导着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进行着理想的德育教育,再加上全社会都重视起来,每个学生都有理想的父母,那么,培养的必定是理想的学生。如此下去,理想的社会还远吗?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做一名对教育永远都保持最好的理想状态,充满爱心,让心灵的阳光普照着每个孩子的理想老师。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

  以后不管他在学*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是夜,拜读完了朱永新之作——《新教育之梦》,掩卷而思,心底还是心潮澎湃!

  以往,对于有关教育的著作,我往往是硬着头皮在那边啃,自己对自己说:“为了自己的教育技艺能够更进一步,读吧!读多了就能理解了。”而这次,我在读此本著作时,我的心随着朱永新的文字,随着他的理想,随着他的笔意而怦怦直跳!我的心是那样得激动!我也想着去劝我身边的朋友来看看这本书,也想着按书上构建的创办个书香般的班级,书香校园不敢,就从我的书香班级开始了。我也想着在即将的开学之际,我要怎么做?我要怎样地让我的学生去写学*日记,让我的学生也用心地去记录着每天的成长?在我读的时候,我还随时地把我自己突然冒出来的点子记在日记本之后,以便开学能够付之行动!我还想着能够马上进入新教育论坛也去发发帖子,哪怕是看看逛逛读读也行。我还想着自己去来个实验课题研究呢!

  我急着与我的老师交流,于是,写下此文。哈哈,见笑了!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一直怀揣的梦想,难道就是人生的枷锁?放弃梦想,却又心有不甘。谁能够告诉我们,这种悲壮的坚守,价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其实,学*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他们都认为学*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按照这些关于学*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也是一种旅行。

  旅行既要费钱,很多时候还很费力,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旅行从来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选择。那么,什么时候,学生的学*能够像旅行一样,让学生再苦再累也愿意主动投入呢?我们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但是对于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和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推动孩子探索和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大都是形式上的改变,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和保持学生持续的学*兴趣。那么,学生的学*兴趣应该来自哪里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内容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知识内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打开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中获得丰富与充实,这种兴趣与快乐才具有持续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够将这种乐趣保持一生。当一个人能够终身坚持下去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达到极致,达到那个领域最顶级的水*。

  爱是因为喜欢,喜欢是因为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在语文、历史、经济、政治、哲学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中,背诵,默写,抄写,填空,照本宣科的讲解,标准化的试题答案,我们看到了这些扼杀学生学*兴趣,只是有助于直接提升考试分数的方式成为经验大行其道的时候,就可以明白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课堂,越来越不喜欢学*。即使被迫坐在教室里,做出了学*的姿态,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学*。也许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让学*真正地发生?

  在哲学课堂上,我给学生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提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不仅仅只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而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学*的开始。有学生惊叹说:那这辈子岂不太痛苦了!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如果对学*是痛苦的体验,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分数,这种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进。对于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指导下,我们认定学*本来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于是不断强化学生这种痛苦的体验。

  西方成功学曾经有一个理论,是说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这种业余时间的学*往往效果特别好,因为是在用中学,而且出于自己心甘情愿,没有任何人强迫。

  在互联网、在线教育、各种社群爆炸的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学*渠道、学*资源了,可以选择的学*方式非常多,而且门槛还很低。这个时候,只要你想学*,机会随时就在你手上。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学*,学*的过程是不是快乐而有真正的收获。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手机互联网的时代,可是我们的教育确实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的传授,方式的训练,已经越来越失去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我们的教育需要进入通过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的*惯,让学生感受学*的充实与快乐,以激活学生学*与成长的内在动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暑假期间因为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学*,徐美展老师的一句话“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每天穿梭在人才招聘市场,他们无时不刻在想着明天的归宿,难道这些人都没有我们在座的各位优秀吗?”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得不再次思考我的职业优越性,不得不思考我如何在岗位不负家长和学生的期望,我的教学理念如何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此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当下新教育的实施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教育局面,然而如何才能领会精髓,发挥其能,在教学中用运自如呢?我用心在书本中寻找答案。

  有幸阅读到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有困难,学**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