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0)份

首页 / 读后感 / |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1

  今年9月,我们学校选取了罗树庚老师的新书《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来学*。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籍,这本书给我的一些迷茫带来了新的启发。认真读完、梳理清楚后写了这篇感受。

  这本书是罗树庚老师总结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明晰了教师快速成长必备的六大素养,即内驱力、学*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反思力。这本书可以帮助那些不甘*凡的、不放弃成长的老师少走弯路,让更多的教师摆脱成长困境,突破成长瓶颈,成为高效能的幸福教师。

  这本书的特点是,在书中不是讲这些素养的道理,也不是光讲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而是用一个个他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来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快速成长。在罗老师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的见解,如"以始为终""系统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于"分数"这样的常态事物有自己的新思考,可以看到他有"火红花、尖毛草和毛竹"等生活实物引申出独特的教育观点。读完这本书,有种获得向上的力量。

  这本书贴*我们的生活。因为在书中罗老师承认老师的忙碌,承认老师需要面对太多没完没了的杂事、毫无意义的培训和名目繁多的检查,承认老师的收入低有待于提高,认为老师面对家长、社会的多元需求手忙脚乱是正常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我们要干什么,而是和我们并肩而战,告诉我们该干什么。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教师成长来自内驱力。通过本书的学*我们知道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内驱力。一辆发动机未启动的轿车,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气再大,也永远跑不赢启动发动机,开得很慢的汽车。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快速成长原自觉醒,源自向上生长的内驱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但不知最好的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奋斗来的。如果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那说明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要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就得学会"逼"自己,"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要经常与自己过不去,试着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要想做一名不*凡的老师,就得从内部找原因,要有向上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

  教师成长来自行动力。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这些策略,让你领悟到一个人即使把目标定得再高,措施计划订得再好,如果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所制订的措施计划就无法执行到位,所定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每天前进半步,一年就能前进180步,十年就有可能把别人甩开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行动的力量。所以我也要学会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注,所以卓越。只要行动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也是成功。所以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参加了共同体的学*,希望自己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教师成长来自研究力。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做一名善于教育观察的老师""留痕,让你与众不同""要多一些实证研究"中,罗树庚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要视自己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而不是执行教材的工作者,把教学过程做成一个观察、思考、改进、创生过程。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建立知识体系,使繁多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初中历史六本的知识就像一片知识海洋,如果将这片海洋有结构的表示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掌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利用思维导图使教师从总体上梳理教学框架,也能兼顾细节讲解,提高教师教学水*;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能力。

  教师成长来自反思力。反思即自我比较,反思在于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罗树庚老师用"抓住灵感""学会系统思考""信息时代,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告诉我们:教学随笔与反思是我们逐渐成长的台阶,不断的积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最后的认识就是:思想改变了,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能力就会改变。能力有了,我们就逐渐具备了"融入、改变环境"的力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经历了、努力了,为之而奋斗了,就是成功者。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2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是罗树庚老师 总结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这本书很大的特点是,他在书中不是讲这些素养的道理,也不是光讲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而是用一个个他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引发自己的思考、感想和议论。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教师的快速成长原自觉醒,源自向上生长的内驱力。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有了目标,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使一个人的行为变成有内在联系的有意义的行动。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要学会目标管理法,用一个一个小目标铺设自己的成长、成功之路。有梦想,并朝着一个个目标努力,你一定会成功。只要有目标、梦想,不管什么时候上路都不晚。

  人是被逼出来的。人的本性里,大都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喜情趣,厌刻板;喜自在,厌强迫。固步自封,顺其自然,其实从某种角度讲是对自己的一种溺爱。突破自我,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逼迫。每个人都应该尝试逼自己一把,否则,你就不会知道,自己还可以成长得更优秀。

  输不起,你就长不了。我们每个人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我们的路。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只有敢于直面失败与挫折,我们才能越挫越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输不起,我们就成长不了。

  对于我来说,从一名普通教师迈步进入班主任工作中,其实就是在逼自己一把,逼自己一把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提升。记得在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对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非常迷茫,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餐厅卫生总是打扫不彻底,总有扣分现象,我便向有经验的任志澍老师进行请教,对于细节性问题需要指派学生专门进行负责,检查要彻底,通过他的帮助,班级餐厅卫生一直很好。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从一个一个小目标开始做起,一个学期下来班级整体表现都很突出。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有挫折也有失败,但只要认定目标,努力去实现,一定会成功。

  我们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经历了、努力了,为之奋斗了,就是成功者。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3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的作者罗树庚老师,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把教师成长这个大主题说得非常明朗。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阅读此书,都能得到启发。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岗位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我非常庆幸在前辈的推荐下阅读了此书,这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更强的动力和更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六大要素:内驱力、学*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内驱力,教师的快速成长源于自我内心的觉醒。当我看到内驱力这一章时,有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你在为谁工作?”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就想起某一次讲座上听到的另外一个相似的问题:“是你需要这份工作,还是这份工作需要你?”

  因为教师工作的繁琐,我听到过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这么多的杂事,抱怨这份教师工作远不是外人看来那样轻松,仿佛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仿佛是在为别人而工作。其实,就像书里说的,“不论是从养家糊口赚取工资的角度,还是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角度出发,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说到底,我们不是为学校工作,不是为家长或者学生工作,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第一是拥有强大内驱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太阳”型的教师。

  就像一个小太阳,每天的状态都很稳定,自带能量,走到哪里哪里亮。这样的教师不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想要有强大的内驱力,我们必须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凡、普通、琐碎的工作与责任感、担当精神紧密联系,让自己成为一台发动机,如此才能像太阳那样,拥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第二种核心素养是学*力,这包括了学*动力、学*毅力和学*能力。

  学*是一个默默积累的过程。书中形象地用两种植物做类比,其中一种是火红花。在火红花最初成长的八个月里,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红花就像着了魔法,它的枝叶花冠一天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火红花便能迅速覆盖一亩地的面积,并绽放出光芒四射的大红花。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我们个人的成长学*也就像火红花的沉潜。作为教师,我们的沉潜就是苦练基本功,博览群书,醉心教学。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学*速度。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学*、阅读,那么只能面临与时代脱节的命运。

  第三是行动力,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去做,就不算太迟。

  书中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模仿是成长的开始”。模仿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是一段永远无法完全复制的奇妙旅程。就算拿着一样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师个人因素,因为学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来的课一定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而言的行动力,还有“留心收集学生的学*轨迹、思维轨迹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务,虽然总是在做事情,但是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会觉得不知这样忙碌的意义何在。

  第四点是沟通力,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师生、生生间群体生活时情感的激荡、真情的体验。我们最怕遇到“特殊”学生或是家长,遇到了就会有所抱怨。其实,与特殊学生、家长打交道,对于老师来说,正是成长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机。既然已经遇到问题了,那么不如坦然一些,将解决问题当做研究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收获。

  交流的基础是学会换位思考,重点是不要把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意识到家长与教师是教育观念产生了不同的认知,而不能上升到双方在情感上产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第五是研究力,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研和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带着研究的情态去工作: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反思总结。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某一门学科,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最后是内省力,有这样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镜子前面,外面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你。”现在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新教师,我每天都面对着班上四十多面“镜子”,我时刻都在从这些“镜子”里反观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从这面“镜子”中我也获取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这本书实在是让我受益良多,不禁感叹真的要坚持阅读,要选好书阅读。“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但是我愿意以书做舟,不断实践、反思,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舒展地成长!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4

  拿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封面的一句话“献给不甘*凡、不放弃成长的老师们”。我知道这本书是写给希望成长的老师们的,写给不甘*凡的老师们的。

  翻开书的前言,就被罗老师的文章吸引。

  “从教马上就快30年了,一路走来,我时常被一批又一批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感染者、激励着。他们如同深邃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在我孤独夜行时,给我光亮与力量;他们如同茫茫大海里忽明忽暗的航标灯,给我方向与希望。寄去着他们的力量,我跌跌撞撞蹒跚前行。”我没有罗老师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但八年的教学历程,一路走来我也要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位给我以帮助的老师,感谢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给我的帮助;感谢他们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了方向,给予我勇敢前行的力量。

  随着年岁的增长,教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未知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觉得教育这项事业的责任之重,使命之大。这让我愈发觉得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从刚入职时的茫然,面对学生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有了那一点点的成就,但是我从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成长极其缓慢的教师,我要努力成长,不负社会和家长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许。所以我不断学*,练口语,网上学*慕课课程,阅读教学书籍。我想这就是罗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师向上生长的内驱力,学*力。

  但是还有一点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那就是反思。罗老师在书中说得很形象,说许多老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蝼蚁一般忙的团团装,整个教育循环圈就是“实践-实践-实践”。而专家、学者型教师则是“实践-反思-提升”。我知道要想让自己摆脱蝼蚁般的生活方式,不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就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惯。

  愿这本书成为我成长的翅膀,助我在教师成长的路上一起飞翔。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5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见到这本书的封面,被封面上的一句话“献给不甘*凡,不放弃成长的老师”所吸引,这是写给希望成长的老师们,当机就买了下来。虽然书的名字叫《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听起来更适合于新手教师,而自己已经从教六年,但是我那时想,成长不管什么时候上路都不算晚。拿到书,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罗树庚老师把教师成长这个主题阐述的非常明朗,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阅读此书都会深受启发。

  罗老师的这本书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更像是一篇篇随笔汇编而成,他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来教我们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心贴心的告诉我们该干什么?怎么干?让我们这些不放弃成长的教师少走弯路,帮助我们摆脱成长困境,所以深受感触,收获满满。

  感悟之一:富有诗书气自华。老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的我们已经意识到一桶水已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池水,或者是那源源不断流动的活水,可活水从哪来?罗老师在书中指出了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学*力,而阅读是学*力的一部分。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何况我们年轻教师,所以读书应该是日常,而不是感觉应该读书时或者知识贫乏时才读书,不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执行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行。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

  感悟二:0.1永远大于0。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等这些策略让我知道,即使设定了再好的目标,没有执行,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因为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总比没有结果强。读到这里,不仅想到前不久安康市教研室副主任李志老师为我们做的“扎根基层,愿为基层献青春”的专题讲座,他也是围绕乡村教师如何成长做了深刻阐述,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就是:“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个人目标,每天只需努力一点点,几年之后就会甩开别人一大截”。想想也是,我们工作在农村,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就可以自主管理,只要朝着既定的目标,只要开始行动,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是成功。今后的成长中,我们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以苦为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属于自己的盛典,相信成长不必闹市,乡镇教师也有春天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6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的作者罗树庚老师,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把教师成长这个大主题说得非常明朗。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阅读此书,都能得到启发。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岗位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我非常庆幸在前辈的推荐下阅读了此书,这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更强的动力和更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六大要素:内驱力、学*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内驱力,教师的快速成长源于自我内心的觉醒。当我看到内驱力这一章时,有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你在为谁工作?”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就想起某一次讲座上听到的另外一个相似的问题:“是你需要这份工作,还是这份工作需要你?”

  因为教师工作的繁琐,我听到过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这么多的杂事,抱怨这份教师工作远不是外人看来那样轻松,仿佛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仿佛是在为别人而工作。其实,就像书里说的,“不论是从养家糊口赚取工资的角度,还是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角度出发,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说到底,我们不是为学校工作,不是为家长或者学生工作,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拥有强大内驱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太阳”型的教师。

  就像一个小太阳,每天的状态都很稳定,自带能量,走到哪里哪里亮。这样的教师不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想要有强大的内驱力,我们必须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凡、普通、琐碎的工作与责任感、担当精神紧密联系,让自己成为一台发动机,如此才能像太阳那样,拥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第二种核心素养是学*力,这包括了学*动力、学*毅力和学*能力。

  学*是一个默默积累的过程。书中形象地用两种植物做类比,其中一种是火红花。在火红花最初成长的八个月里,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红花就像着了魔法,它的枝叶花冠一天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火红花便能迅速覆盖一亩地的面积,并绽放出光芒四射的大红花。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我们个人的成长学*也就像火红花的沉潜。作为教师,我们的沉潜就是苦练基本功,博览群书,醉心教学。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学*速度。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学*、阅读,那么只能面临与时代脱节的命运。

  第三是行动力,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去做,就不算太迟。

  书中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模仿是成长的开始”。模仿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是一段永远无法完全复制的奇妙旅程。就算拿着一样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师个人因素,因为学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来的课一定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而言的行动力,还有“留心收集学生的学*轨迹、思维轨迹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务,虽然总是在做事情,但是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会觉得不知这样忙碌的意义何在。

  第四点是沟通力,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师生、生生间群体生活时情感的激荡、真情的体验。我们最怕遇到“特殊”学生或是家长,遇到了就会有所抱怨。其实,与特殊学生、家长打交道,对于老师来说,正是成长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机。既然已经遇到问题了,那么不如坦然一些,将解决问题当做研究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收获。

  交流的基础是学会换位思考,重点是不要把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意识到家长与教师是教育观念产生了不同的认知,而不能上升到双方在情感上产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第五是研究力,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研和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带着研究的情态去工作: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反思总结。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某一门学科,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最后是内省力,有这样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镜子前面,外面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你。”现在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新教师,我每天都面对着班上四十多面“镜子”,我时刻都在从这些“镜子”里反观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从这面“镜子”中我也获取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这本书实在是让我受益良多,不禁感叹真的要坚持阅读,要选好书阅读。“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但是我愿意以书做舟,不断实践、反思,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舒展地成长!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7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教什么、无论教多久,永远要保持一个学*的状态。在工作中总是会碰到新问题,那么如何不断强大自己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了罗树庚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给我很大启发,他用"可以看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人是逼出来的

  人的本性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故步自封是对自己的溺爱,何不突破自己,挑战自我?从入职到现在,参加过许多培训,每次培训中聆听名师的讲座、课堂或者个人分享,每个名师背后都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地修改教案,无数次地磨课。甚至有的名师细致到查阅多种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对比,常常对一个数学概念"耿耿于怀".何不学学他们,逼一逼自己,回头看看,这也是一次成长。

  所以,像罗树庚老师所说;当下,对于年轻教师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路径是用现代技术追赶大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教育下,多多学*新技术、与时俱进,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需要"糖衣炮弹"盐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因为重要,就直接用勺子舀着吃。同样,知识很重要,但我们不能直接灌给孩子们。我们要给知识包上一层甜甜的糖衣,让孩子们喜欢这枚包着糖衣的炮弹。

  常常羡慕这样的老师,说话幽默,童心未泯,和孩子们在一起像活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第一年接手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抓住一年级小朋友们的心?从同办公室的周老师那学*了一些,从物质的奖励、真心的夸赞到有趣的课堂。努力把自己变成一枚糖衣炮弹,创设有趣的情境,它犹如一把领着孩子进门的金钥匙。

  关心每一位学生

  成为一名好教师、特别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会理解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做一名好老师,关心学生,不能只表现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就具有了凝聚力。

  尊重每一位学生

  成为一名好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了解每一位学生

  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只有获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老师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让他们在学*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的快乐和成功。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一路前行,我们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为寻找更好的自己。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加油!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8

  在读书活动中,有幸读到罗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罗老师的语言*易*人,文笔通俗易懂,通过一篇篇的小文章来描述我们身边的事例,让我们学到了教师快速成长需要具备的六大素养。其中感触最深的一篇是素养一里的《人是被逼出来的》。

  为了赶写一篇论文,你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吗?为了备好一节公开课,磨好一节示范课,你有拒绝手机诱惑,强迫自己苦苦钻研的经历吗?为了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你有过一年半载拒绝参与娱乐活动的经历吗?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就是我们曾经或现在正在经历的吗?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做学生思想工作、参加教研活动等等,也许已经疲惫不堪,也许已经筋疲力尽。但如果不逼自己再挤出点时间,你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论文吗?如果不逼自己反复的研课、磨课,你能上出一节让大家公认的优秀示范课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本性里,大都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喜情趣、厌刻板;喜自在、厌强迫。故步自封,顺其自然,其实从某种角度讲是对自己的一种溺爱、一种顺从;突破自我,尽其当然,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逼迫。

  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躁,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穷则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9

  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就像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壶水。而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就好比烧水的柴火,是有限的。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造就成功者。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将其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在职业的征途中不断奋进。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有许多“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的典范。京剧梅派艺术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一生心心念念、身体力行的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京剧艺术后继有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50年如一日,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举不胜举的事实告诉我们,专注造就成功。在教育界,同样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教育名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有多次机缘可以调离教育系统,但她一生钟爱教育,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她的座右铭。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了当老师,6年里向上级提交了150多份申请报告。他说:“我是为教育而生的。”数十年来,他痴心教育,醉心改革,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尝试教育的创始人邱学华,对小学数学教学痴心一片,创立了“尝试教学法”,建构了“尝试教育理论”。

  今天,我们选择了当老师,从事教书育人这项事业。既然选定了教师这壶水,我们就应该集中火力把教师这壶水烧开。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三三个班的物理。大家都知道,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孩子们只能在网上听课,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家长的重视不够,从而使孩子们的学*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都不了解,计算能力更是一塌糊涂。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壶水,而且是一壶冰冷的水。所以我只能在上课过程中一边讲新知识,一边联系旧知识。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集中精力去烧这壶水,不管我能不能把这壶水烧开,如果能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得到家长的认可也不枉“教师”这个称呼。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10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有时候,为了给孩子创设一种氛围,也会装装样子,但一般读不到心里去。但拿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个个贴合实际的案例,一件件发生在身上的困惑,在书中都可以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所以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并且及时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一、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教十余年,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工作。生活的*淡无奇,没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更没有和同仁们好好磨一节课,看到别人有什么成就,会羡慕一天两天,过后又成了云烟随风飘走,继续着往常。我从来没有逼过自己,没有挑战过自己,我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我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作为底气。

  读了罗老师的这本书,我时刻监督、鼓励自己,从一节课开始改变,多多观看教育大家的优秀课例,不仅仅看历史这一科目的,集思广益,全面学*,最初阶段,哪怕是拿来主义,拿的完美也可以,因为罗老师说过,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备课方面,原来准备三个历史材料,现在要准备十个,认真努力筛选,哪个更和课文课标相符,用哪句话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课中、课后及时写出反思,作出调整,以备来年可以再利用,这样既能给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迹,也能积累丰厚的材料,当机会来了,才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敢于挑战。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我们身边的学生,有优秀的让人羡慕,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他,也有调皮捣蛋让人讨厌,感觉无可救药的,学*了罗老师的文章,我的心态*静了很多,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善待学生,更需要我们谨小慎微。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语,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迈进211重点大学的校门,我们更多的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老师要有广阔的胸怀,高规格的人生格局,那才叫真正的师爱,我们需要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不能局限于他要背过哪个题目,更应该教他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屈服,不抑郁。

  三、做有书卷气的老师

  书是最高档次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罗老师简单通俗又富有哲理的话语中,看出一个老师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读书可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读书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行,所以读书应该是日常,而不是感觉应该读书时,或者知识贫乏时再读书,我希望以此读书活动为契机,净化自己的心灵,打开心扉,提升自己,走进学生,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增添一笔亮色。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我希望我可以。我希望我儿子可以遇到一个有趣、博学的老师,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更关注他们的成长。我一直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0)份扩展阅读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0)份(扩展1)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3篇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有时候,为了给孩子创设一种氛围,也会装装样子,但一般读不到心里去。但拿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个个贴合实际的案例,一件件发生在身上的困惑,在书中都可以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所以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并且及时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一、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教十余年,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工作。生活的*淡无奇,没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更没有和同仁们好好磨一节课,看到别人有什么成就,会羡慕一天两天,过后又成了云烟随风飘走,继续着往常。我从来没有逼过自己,没有挑战过自己,我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我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作为底气。

  读了罗老师的这本书,我时刻监督、鼓励自己,从一节课开始改变,多多观看教育大家的优秀课例,不仅仅看历史这一科目的,集思广益,全面学*,最初阶段,哪怕是拿来主义,拿的完美也可以,因为罗老师说过,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备课方面,原来准备三个历史材料,现在要准备十个,认真努力筛选,哪个更和课文课标相符,用哪句话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课中、课后及时写出反思,作出调整,以备来年可以再利用,这样既能给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迹,也能积累丰厚的材料,当机会来了,才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敢于挑战。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我们身边的学生,有优秀的让人羡慕,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他,也有调皮捣蛋让人讨厌,感觉无可救药的,学*了罗老师的文章,我的心态*静了很多,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善待学生,更需要我们谨小慎微。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语,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迈进211重点大学的校门,我们更多的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老师要有广阔的胸怀,高规格的人生格局,那才叫真正的师爱,我们需要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不能局限于他要背过哪个题目,更应该教他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屈服,不抑郁。

  三、做有书卷气的老师

  书是最高档次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罗老师简单通俗又富有哲理的话语中,看出一个老师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读书可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读书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行,所以读书应该是日常,而不是感觉应该读书时,或者知识贫乏时再读书,我希望以此读书活动为契机,净化自己的心灵,打开心扉,提升自己,走进学生,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增添一笔亮色。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我希望我可以。我希望我儿子可以遇到一个有趣、博学的老师,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更关注他们的成长。我一直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2

  数学名师孙维刚说过—教学工作没有那么复杂,你只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就可以了。

  一、学生在哪里?

  二、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三、我准备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

  说起来很简单,落到实处就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进行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背学生。这需要我们在*时教学、测试、练*过程中不断积累对学生基础的认知。据学生的情况,我们确定在课堂中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即背教材、背目标。据教学目标我们合理利用教材,简化学*任务,在提高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背教学设计。当我们选择“怎么教”时,一定要做好情景预设,利用多种方式顺利让学生学到知识。

  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就是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3

  时光匆匆,一年过去了,站在讲台的这些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这一年的时间,从开始的迷茫到初步掌握教学工作,回头看看自己,犹如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慢慢长大、慢慢适应。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教什么、无论教多久,永远要保持一个学*的状态。在工作中总是会碰到新问题,那么如何不断强大自己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了罗树庚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给我很大启发,他用"可以看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人是逼出来的

  人的本性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故步自封是对自己的溺爱,何不突破自己,挑战自我?从入职到现在,参加过许多培训,每次培训中聆听名师的讲座、课堂或者个人分享,每个名师背后都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地修改教案,无数次地磨课。甚至有的名师细致到查阅多种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对比,常常对一个数学概念"耿耿于怀"。何不学学他们,逼一逼自己,回头看看,这也是一次成长。

  所以,像罗树庚老师所说;当下,对于年轻教师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路径是用现代技术追赶大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教育下,多多学*新技术、与时俱进,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需要"糖衣炮弹"盐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因为重要,就直接用勺子舀着吃。同样,知识很重要,但我们不能直接灌给孩子们。我们要给知识包上一层甜甜的糖衣,让孩子们喜欢这枚包着糖衣的炮弹。

  常常羡慕这样的老师,说话幽默,童心未泯,和孩子们在一起像活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第一年接手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抓住一年级小朋友们的心?从同办公室的周老师那学*了一些,从物质的奖励、真心的夸赞到有趣的课堂。努力把自己变成一枚糖衣炮弹,创设有趣的情境,它犹如一把领着孩子进门的金钥匙。

  关心每一位学生

  成为一名好教师、特别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会理解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做一名好老师,关心学生,不能只表现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就具有了凝聚力。

  尊重每一位学生

  成为一名好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了解每一位学生

  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只有获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老师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让他们在学*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的快乐和成功。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一路前行,我们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为寻找更好的自己。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加油!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0)份(扩展2)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 (菁华3篇)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的作者罗树庚老师,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把教师成长这个大主题说得非常明朗。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阅读此书,都能得到启发。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岗位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我非常庆幸在前辈的推荐下阅读了此书,这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更强的动力和更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六大要素:内驱力、学*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内驱力,教师的快速成长源于自我内心的觉醒。当我看到内驱力这一章时,有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你在为谁工作?”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就想起某一次讲座上听到的另外一个相似的问题:“是你需要这份工作,还是这份工作需要你?”

  因为教师工作的繁琐,我听到过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这么多的杂事,抱怨这份教师工作远不是外人看来那样轻松,仿佛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仿佛是在为别人而工作。其实,就像书里说的,“不论是从养家糊口赚取工资的角度,还是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角度出发,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说到底,我们不是为学校工作,不是为家长或者学生工作,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拥有强大内驱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太阳”型的教师。

  就像一个小太阳,每天的状态都很稳定,自带能量,走到哪里哪里亮。这样的教师不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想要有强大的内驱力,我们必须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凡、普通、琐碎的工作与责任感、担当精神紧密联系,让自己成为一台发动机,如此才能像太阳那样,拥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第二种核心素养是学*力,这包括了学*动力、学*毅力和学*能力。

  学*是一个默默积累的过程。书中形象地用两种植物做类比,其中一种是火红花。在火红花最初成长的八个月里,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红花就像着了魔法,它的枝叶花冠一天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火红花便能迅速覆盖一亩地的面积,并绽放出光芒四射的大红花。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我们个人的成长学*也就像火红花的沉潜。作为教师,我们的沉潜就是苦练基本功,博览群书,醉心教学。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学*速度。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学*、阅读,那么只能面临与时代脱节的命运。

  第三是行动力,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去做,就不算太迟。

  书中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模仿是成长的开始”。模仿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是一段永远无法完全复制的奇妙旅程。就算拿着一样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师个人因素,因为学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来的课一定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而言的行动力,还有“留心收集学生的学*轨迹、思维轨迹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务,虽然总是在做事情,但是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会觉得不知这样忙碌的意义何在。

  第四点是沟通力,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师生、生生间群体生活时情感的激荡、真情的体验。我们最怕遇到“特殊”学生或是家长,遇到了就会有所抱怨。其实,与特殊学生、家长打交道,对于老师来说,正是成长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机。既然已经遇到问题了,那么不如坦然一些,将解决问题当做研究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收获。

  交流的基础是学会换位思考,重点是不要把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意识到家长与教师是教育观念产生了不同的认知,而不能上升到双方在情感上产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第五是研究力,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研和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带着研究的情态去工作: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反思总结。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某一门学科,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最后是内省力,有这样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镜子前面,外面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你。”现在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新教师,我每天都面对着班上四十多面“镜子”,我时刻都在从这些“镜子”里反观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从这面“镜子”中我也获取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这本书实在是让我受益良多,不禁感叹真的要坚持阅读,要选好书阅读。“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但是我愿意以书做舟,不断实践、反思,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舒展地成长!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2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有时候,为了给孩子创设一种氛围,也会装装样子,但一般读不到心里去。但拿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个个贴合实际的案例,一件件发生在身上的困惑,在书中都可以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所以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并且及时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一、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教十余年,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工作。生活的*淡无奇,没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更没有和同仁们好好磨一节课,看到别人有什么成就,会羡慕一天两天,过后又成了云烟随风飘走,继续着往常。我从来没有逼过自己,没有挑战过自己,我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我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作为底气。

  读了罗老师的这本书,我时刻监督、鼓励自己,从一节课开始改变,多多观看教育大家的`优秀课例,不仅仅看历史这一科目的,集思广益,全面学*,最初阶段,哪怕是拿来主义,拿的完美也可以,因为罗老师说过,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备课方面,原来准备三个历史材料,现在要准备十个,认真努力筛选,哪个更和课文课标相符,用哪句话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课中、课后及时写出反思,作出调整,以备来年可以再利用,这样既能给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迹,也能积累丰厚的材料,当机会来了,才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敢于挑战。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我们身边的学生,有优秀的让人羡慕,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他,也有调皮捣蛋让人讨厌,感觉无可救药的,学*了罗老师的文章,我的心态*静了很多,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善待学生,更需要我们谨小慎微。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语,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迈进211重点大学的校门,我们更多的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老师要有广阔的胸怀,高规格的人生格局,那才叫真正的师爱,我们需要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不能局限于他要背过哪个题目,更应该教他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屈服,不抑郁。

  三、做有书卷气的老师

  书是最高档次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罗老师简单通俗又富有哲理的话语中,看出一个老师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读书可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读书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行,所以读书应该是日常,而不是感觉应该读书时,或者知识贫乏时再读书,我希望以此读书活动为契机,净化自己的心灵,打开心扉,提升自己,走进学生,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增添一笔亮色。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我希望我可以。我希望我儿子可以遇到一个有趣、博学的老师,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更关注他们的成长。我一直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3

  这本书是罗树庚老师总结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明晰了教师快速成长必备的六大素养,即内驱力、学*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反思力。这本书可以帮助那些不甘*凡的、不放弃成长的老师少走弯路,让更多的教师摆脱成长困境,突破成长瓶颈,成为高效能的幸福教师。

  这本书的特点是,在书中不是讲这些素养的道理,也不是光讲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而是用一个个他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来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快速成长。在罗老师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的见解,如"以始为终""系统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于"分数"这样的常态事物有自己的新思考,可以看到他有"火红花、尖毛草和毛竹"等生活实物引申出独特的教育观点。读完这本书,有种获得向上的力量。

  这本书贴*我们的生活。因为在书中罗老师承认老师的忙碌,承认老师需要面对太多没完没了的杂事、毫无意义的培训和名目繁多的检查,承认老师的收入低有待于提高,认为老师面对家长、社会的多元需求手忙脚乱是正常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我们要干什么,而是和我们并肩而战,告诉我们该干什么。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教师成长来自内驱力。

  通过本书的学*我们知道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内驱力。一辆发动机未启动的轿车,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气再大,也永远跑不赢启动发动机,开得很慢的汽车。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快速成长原自觉醒,源自向上生长的内驱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但不知最好的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奋斗来的。如果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那说明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要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就得学会"逼"自己,"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要经常与自己过不去,试着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要想做一名不*凡的老师,就得从内部找原因,要有向上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

  教师成长来自行动力。

  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这些策略,让你领悟到一个人即使把目标定得再高,措施计划订得再好,如果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所制订的措施计划就无法执行到位,所定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每天前进半步,一年就能前进180步,十年就有可能把别人甩开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行动的力量。所以我也要学会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注,所以卓越。只要行动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也是成功。所以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参加了共同体的学*,希望自己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教师成长来自研究力。

  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做一名善于教育观察的老师""留痕,让你与众不同""要多一些实证研究"中,罗树庚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要视自己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而不是执行教材的工作者,把教学过程做成一个观察、思考、改进、创生过程。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建立知识体系,使繁多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初中历史六本的知识就像一片知识海洋,如果将这片海洋有结构的表示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掌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利用思维导图使教师从总体上梳理教学框架,也能兼顾细节讲解,提高教师教学水*;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能力。

  教师成长来自反思力。

  反思即自我比较,反思在于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罗树庚老师用"抓住灵感""学会系统思考""信息时代,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告诉我们:教学随笔与反思是我们逐渐成长的台阶,不断的积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最后的认识就是:思想改变了,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能力就会改变。能力有了,我们就逐渐具备了"融入、改变环境"的力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经历了、努力了,为之而奋斗了,就是成功者。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0)份(扩展3)

——《中国教师》读后感范本10份

  读着《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这本书,我的思绪万千;合上《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这本书,我的心潮起伏,书中栩栩如生的殷雪梅老师奋力救学生的那一幕,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她的英勇事迹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

  整篇文章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淡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是很不*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李新孝老师扎根“天上队小学”32年不动摇;在祖国西部的大山里乡村老师王政明二十年来一直拿着每月40元的工资,他教过的学的学生一拨一拨地长大了,他也渐渐地变老了,可是工资依然如旧,乡村老师李建新已经十多年没有给两个孩子添上一件衣服……等等事例,这些老师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的爱,像清风,似细雨;像朝露,似晚霞,看似空远,实则恒在,每个人无不孕育其中。老师的爱,是母爱的升华,是亲情的继续,是社会期待的`化身,如果没有了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教师,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师爱是最凝重的爱、最崇高的爱。用什么语言能定义殷雪梅老师的生命价值呢?用什么金钱能衡量李新孝老师的奉献?用哪些礼物能回报王政明、李建新老师的付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不是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抱守终生?

  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应具备四种身份即:“严父”、“慈母”、“同志”、“朋友”。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首先就要以爱学生作基石,如果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相互的爱,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书中的这些教师吧!多献出一点爱,去打开学生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说来羞愧: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闭塞再加之性格内向“一心只教书,两耳不闻事”,所以直到前天看到学校贴“征文比赛通知”才知贵报刊的存在。看都没看过怎么写读后感呢?听同事说“可以到网上找到中国教师报的电子书”,于是学着上网。

  看得第一篇文章《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顿感震撼!

  老师有很多害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学生。但最害怕的`还是教不好学生!

  大千世界,人如沧海一粟,有时自感一个小学教师是那么的卑微!但看到“中国教师报”能采用此文,如此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可见贵报刊敢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能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也让教师们深感慰藉!《行走在乡村教育道路上》一文就动情的叙述了作为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是如何需要这样的精神安慰和指引。

  类似《数学教师黄老》这样的文章用生动的事例传授了“教学智慧与方法”。新教师或年轻教师只会照着教案,一遍遍地讲道理,讲方法,一次次地让学生练*。教学成绩不好时也难意识到“机械练*的低效性”,反而怨学生不够认真不够努力。而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说,他们的课却有趣有效的多。

  你看黄老的数学课便有许多的特别:讲余弦时,他会双臂伸展,优美地上下舞动,在教室绕一圈,然后让学生猜表演的是什么。学生说是大雁、雄鹰……黄老说:对!可是在数学王国里这代表着余弦。他讲区间和补间时,会在黑板上画上一幅绿色的长方形,又擦去一小角,然后模仿赵忠祥的声音说:这本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大草原,可是由于过度的放牧,它已经不是完整的大草原,成了需要补间的大草原……看到一位学生趴在桌上打瞌睡。黄老不动声色地走上前,拍一下那位学生的肩膀。学生一下子惊醒,正要忐忑不安地等待惩罚,就听黄老说:请你去做第3题,因为这题非你莫属。学生一听非他莫属,顿时来了劲,到黑板前刷刷刷地答好了题。黄老写下一个大大的100分,然后说:我替这位同学解释一下刚才为何打瞌睡……教室里便爆发出友好的笑声。—如此上课学生会不喜欢吗?成绩会不好吗?

  课堂象“魔术”那样吸引学生可以说是每位教师梦寐以求地,可是其中的“技巧与奥妙”从何而来?一般教师在身边是很难学到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工作量大,去听经验教师的课少:即使去听了,也未必能刚好听到你想学*的精华:况且同行就是竞争对手,一般教师们都不喜欢别人去听他的课,更别说传授“技巧与奥妙”了。而专业的报刊杂志就成了最好的学*引领。

  之前也看过一些报刊杂志,象《江西教育》、《小学教学研究》。可能是我的研究水*不够吧,总觉太过深奥。而“中国教师报”却让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正如贵报刊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是啊,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象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因为尊敬的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的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有着大量的“缄默性教育教学知识”:首先他们已经对教材了如指掌,有时间来考虑比“如何讲明白”更高一层的“如何讲生动”的问题。其次他们有了丰富的经验储备,能够很快地对学生的需要有所回应和即兴发挥,一句话,他们有了给学生“点穴”的本领。因为“共同成长,共同分享”让教师们爱不释手!

  “中国教师报”理解、帮助、引领老师。我毫不犹豫地在“教师论坛注了册”,做好了长期学*的打算。希望《中国教师报》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

  说来羞愧: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闭塞再加之性格内向“一心只教书,两耳不闻事”,所以直到前天看到学校贴“征文比赛通知”才知贵报刊的存在。看都没看过怎么写读后感呢?听同事说“可以到网上找到中国教师报的电子书”,于是学着上网。

  看得第一篇文章《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顿感震撼!

  老师有很多害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学生。但最害怕的还是教不好学生!

  大千世界,人如沧海一粟,有时自感一个小学教师是那么的卑微!但看到“中国教师报”能采用此文,如此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可见贵报刊敢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能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也让教师们深感慰藉!《行走在乡村教育道路上》一文就动情的叙述了作为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是如何需要这样的精神安慰和指引。

  类似《数学教师黄老》这样的文章用生动的事例传授了“教学智慧与方法”。新教师或年轻教师只会照着教案,一遍遍地讲道理,讲方法,一次次地让学生练*。教学成绩不好时也难意识到“机械练*的低效性”,反而怨学生不够认真不够努力。而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说,他们的课却有趣有效的多。

  你看黄老的数学课便有许多的特别:讲余弦时,他会双臂伸展,优美地上下舞动,在教室绕一圈,然后让学生猜表演的是什么。学生说是大雁、雄鹰……黄老说:对!可是在数学王国里这代表着余弦。他讲区间和补间时,会在黑板上画上一幅绿色的长方形,又擦去一小角,然后模仿赵忠祥的声音说:这本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大草原,可是由于过度的放牧,它已经不是完整的大草原,成了需要补间的大草原……看到一位学生趴在桌上打瞌睡。黄老不动声色地走上前,拍一下那位学生的.肩膀。学生一下子惊醒,正要忐忑不安地等待惩罚,就听黄老说:请你去做第3题,因为这题非你莫属。学生一听非他莫属,顿时来了劲,到黑板前刷刷刷地答好了题。黄老写下一个大大的100分,然后说:我替这位同学解释一下刚才为何打瞌睡……教室里便爆发出友好的笑声。—如此上课学生会不喜欢吗?成绩会不好吗?

  课堂象“魔术”那样吸引学生可以说是每位教师梦寐以求地,可是其中的“技巧与奥妙”从何而来?一般教师在身边是很难学到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工作量大,去听经验教师的课少:即使去听了,也未必能刚好听到你想学*的精华:况且同行就是竞争对手,一般教师们都不喜欢别人去听他的课,更别说传授“技巧与奥妙”了。而专业的报刊杂志就成了最好的学*引领。

  之前也看过一些报刊杂志,象《江西教育》、《小学教学研究》。可能是我的研究水*不够吧,总觉太过深奥。而“中国教师报”却让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正如贵报刊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是啊,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象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因为尊敬的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的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有着大量的“缄默性教育教学知识”:首先他们已经对教材了如指掌,有时间来考虑比“如何讲明白”更高一层的“如何讲生动”的问题。其次他们有了丰富的经验储备,能够很快地对学生的需要有所回应和即兴发挥,一句话,他们有了给学生“点穴”的本领。因为“共同成长,共同分享”让教师们爱不释手!

  “中国教师报”理解、帮助、引领老师。我毫不犹豫地在“教师论坛注了册”,做好了长期学*的打算。希望《中国教师报》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

  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受值得尊敬之职业。教师是智者,是人之师者,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是孩子们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导师。

  今天如何做老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今天每一位师者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知和亲身体验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更不能称为优秀的教师。这是赵国忠老师所主编的《中国教师的奇迹》序言中所写的一小段话。

  我通过阅读《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我知道了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王金战;有“中国的雷夫”常丽华;有创造“诗教”奇迹的苏静;有课堂不唱“独角戏”的新型教师王春易;有打动教育部长的小学教师桂贤娣;有创造完美教室的俞玉萍;有两周教完一本教材的韩兴娥;有吹响作**命号角的管建刚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就是极为经典的范例。

  我们走进了八位创造中国教育奇迹的老师的人生:“奇迹再现”让我们深入名师的真实世界,零距离地认识它们,反观自我;“奇迹画面”让我们见微知著,通过细节品读名师成功,启迪自我超越的途径;“奇迹其人”让我们更立体地发现名师,理解名实,进而调整状态,为自我成长助力;“奇迹感悟”让事实说话,让奇迹教师为中国教师领跑,为中国教育领航。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中发现自我,在发现中发展自我,在发展中创造自我,在创造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在超越中创造出教师的奇迹。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了这扇窗,使我感动于他们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创造精神;我更感动于他们追求教育理想的那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过程。透过这扇窗他让我懂得了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步步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但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

  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

  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必须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一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一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那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能够让我激情满怀。有你,总是能够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必须会更出色!必须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

  《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初次接触后再到走*并爱上她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光阴不长但却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这份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和他们心灵互通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爱孩子是心灵撞击出的爱的火花;是初春时细雨对幼苗哺育的无私;是花苞吐蕊漫人间的芬芳……

  还记得初睹《中国教师报》芳颜是在一个舒服的秋天。那是我刚走上教师的岗位没多久,在一次例行的会议前,我随手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一叠报纸悠闲地翻阅起来。在右手一上一下地摆动中,我的心渐渐地被她所深深吸引。眼前的她就像江南的女子般情感细腻,文风朴素悠长,没有过分的夸夸其谈,曼妙的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实在道理。每逢完成了工作的茶余饭后,我便会走进空荡的会议室里,和她进行心灵的交流。于是在安静的氛围里我慢慢熟悉了她的风格:《教师教育》、《新课程。课堂》、《班级在线》、《杏坛春晓》……从这里我走出了校园,走向了世界。

  我从《中国教师报》中不仅了解到基本的教育政策还读到了许多震撼心灵的文章。如在《老师,我可以唱歌了吗?》一文中,从简单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善良的教师的“机智巧妙”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一个智障的孩子,一颗无法约束自己的心,看着看着,我落泪了,在过多追求分数和课堂纪律的今天,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人性迸发出的光辉;而在《晓风轻拂,时光淡淡——读<张晓风的国学讲坛>》里,让我知道在被各种低级无聊毫无内涵的所谓流行充斥的现在,更应该拂去尘嚣静下心来去品读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啊!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我们总是心安理得认为会永远属于我们,从不曾想过走进它、品读它、理解它、升华它。殊不知在自以为拥有中错过了欣赏许多人类的辉煌。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已经离经典的国学越来越远了,还能指望那些熟悉周杰伦、李宇春的孩子们去记起孔子、孟子们的声音吗?当曾经优美的《高山流水》、《阳春三月》被如今的《双节棍》等流行歌曲所取代时,我们是该高兴时代的进步还是担心文化的流逝?《中国教师报》让身为语文教师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今后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中国教师报》陪我度过了日落星升、花开叶落的岁月。是她让我在工作的迷茫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是她引领着我在浩瀚的天宇中尽情地翱翔;是她陪伴我度过寒冷的雪季;是她教会我如何拥有一颗与学生灵犀的心……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温暖的家!

  九百多万,这是目前中国中小学教师的人数,这是个庞大的数字。但是很少有教师体会到做教师的快乐。总觉得作为中国教师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看了黄燕的《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心情陡然沉重了许多。

  翻开目录看见赫然几个大字:

  第一部分 缺乏爱

  第二部分 缺乏服务意识

  第三部分 缺乏生命意识与等待意识

  第四部分 缺乏理想与激情

  第五部分 缺乏创造

  第六部分 缺乏健康与关怀

  很早以前就有人把教师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我们在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早已没有了那种光辉感、自豪感,我们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

  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师,我看到我的同事们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在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辛勤劳作着。他们很多人在教育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他们跟进的脚步慢了一些。因为他们对当前的教育都有自己见解。尤其是在这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他们步履显得蹒跚了,因为他们有了一些困惑和矛盾。素质教育如何推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不是不要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靠什么?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要摒弃的吗?……还有一些让中国教师头痛不已的问题是学生普遍厌学现象和社会一直在滋生的读书无用论。

  谁说我们的教师缺少爱?我们爱每个孩子。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出来的时候,那些学困生始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还能爱得起来吗?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嫌弃他们,经常抽空给他们补课,但是人的能力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就是在文化课的学*上差些。可是我们的'教育评价却是按照学生的学*成绩来评价老师的。导致教师对学困生产生厌弃情绪,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教师身上吗?

  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学生,教师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也是教育终极的目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教育就是为孩子服务,为家长服务的。这一点教师们都有共识。现在教师最大的忧患是教育的无奈。我们的教师都知道社会对教师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给教师的权利太少。一则“班主任有教育学生的权利”的新闻在教育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只要是教师都对学生有教育的权利,怎么只有班主任有这个“特权”呢?难道教育学生还要谁来批准吗?面对那些在新型教育下出现的“异类”,教师除了无奈还有一丝担忧“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担当重任吗?”

  有人指责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是教师的惰性造成的。其实你可曾看见我们的教师是在怎样条件下上课的?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仅此而已。创新需要动手、动脑。可是一个六七十人的班级,你能让多少学生有动手、动嘴的机会?

  当我们在一味追求教师的改变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改变,能够改变?是否所有的教师都需要改变?是否需要改变教师的所有,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教师形象?因此,我们在对教师提出种种要求之前,我们更应该理智地分析一下,教师到底缺少什么?需要改变什么?

  冷静地看完《中国教师缺什么》,我心底满是辛酸。我觉得,现如今教师最缺少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关爱。正如文章在第六部分所说“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质,憔悴也不是教师的本色。……教学不应是师生共难,教学应是相得益彰;管理不能只是检查与考核,管理应是*等和谐的交流与对话。那种只顾给教师下指标、压任务,只想把教师的自由空间挤占、挤占再挤占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赚取教师的‘今天’,预支教师的‘明天’,只能使教育的活力丧失,使教学的灵气泯灭。”

  最*,老师们纷纷在博客里发表暑假里的读书心得,看着老师们的日志,暑假里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的感受又一一在脑中重现。吴放老师文笔流畅,言语朴实,所用的书信形式更是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文中的小故事、小案例,读来让人感觉是那么的真,那么的*。

  书中的第37封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我产生了共鸣。信中说:我们做老师的大概没有谁不与家长打交道的,也没有谁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曾遇到过让人“头疼”,甚至睡不着觉的问题的。做幼儿园管理这么些年了,在这方面真是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尤其在我们这个地区,外来打工人员快速增长,因此来园就读的外来民工子女也不大断增加,而且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省市,家长们都有着不同的观念和素质,家长工作非常难做,一不注意就会引起误会。另外,在我们本地区往往是六一现象严重,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面都是比较放任的,家长们是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什么委屈,所有,一旦老师对他们不够热情,他们就会误会老师。记得前两年,在一天的放学后,我就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说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好,看不到老师的笑脸,对他们家长也爱理不理,而我们的老师则觉得这个家长无理取闹,误会就变得越来越深。可以说吴放老师的经历,与我们老师碰到的是何等相似,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像吴放老师一样,在与家长的解释中,尊重家长、能从家长的心理出发,关注到家长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家长接受你,配合你。

  读了这封信,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沟通中,首先要尊重家长。比如,孩子刚来小班,家长不放心的心理也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他们会利用各种事件偷偷来观察孩子和老师,假如他总是看见老师板着脸,对孩子的态度不够温柔或者亲切的话,产生误会是理所当然的了。那么作为老师,你就必须与家长作好沟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老师是需要严肃的,老师的严肃并不能代表老师就不喜欢孩子了,也可以先前向家长说明一下自己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可让家长有一些心理准备,沟通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等关系。吴放老师的一个比喻打的好,他说:我们不是总要强调与家长的沟通吗?想想看,要让一个“沟”能够“通”,使“水”能够畅流无阻,关键就是要保证它各部分都在同一个水*面上,这就相当于我们说的*等关系。没有这个基本条件,“水”就会窝在低洼的地方,弄不好还会造成“洪水灾害”呢!不错,我们是老师,其实家长也是老师,我们在对家长表达你的教育意见的时候,不妨也耐心听听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意见,有时候或许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教师对家长要报喜也报忧。正像吴放老师说的,很多时候,孩子们有了问题,我们的老师很快就会想到要“找家长”。其实,如果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或者取得了一点小成绩,我们的老师马上利用各种通信工具告诉家长,或者孩子的什么有趣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们会非常乐意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信息,那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也就简单了,相反,经常告状,家长就会怕看到信息,配合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和孩子一起跳舞》这本书,真值得我们细细研读,它适时地为我们架设了一座桥梁,那些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想到,又时时令我们困惑的问题,经吴放深入浅出的解剖和分析,变成了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蕴含着教育智慧的生动案例,引导着我们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并为之不断进取。

  好老师就是一本书,站在学生面前,将自己这本书打开,让学生读懂这本书,读懂什么叫做真诚、幸福、崇高。老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通俗来讲就是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灵魂。该如何育人呢?我认为,在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时候,老师也要先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某些学生就是某些的老师的缩影,你会看到,如果一个老师是以某种要求对待学生,那么他班级中的班干就是那样要求学生的。所以,老师要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应只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的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有创造、有执行力的人。

  做一名思考者。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思考的人,那么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是固定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那么你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跟别人不一样。从我自身来讲,本身信息技术这门课就很特殊,它接触的是最前沿的技术。我们要思考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不曾涉及的知识;思考如何以最佳的方式达到目标;思考在一些研究上,如何做到持续的推进,找寻创造点。

  做一名创造者。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所做的,都要经过思考,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是简单有效的。学生在完成某个任务时,他们用到的方法可能就是一步一步往下做,而我们要教授给他们的就是,如何让这个任务富有效率的完成。同一个任务,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去改变,去创造新的做法。我们要有创造力,做出杰出的表现。

  做一名执行者。任何事,只有做,才有结果。如果只是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往往都有一种惰性,常常会拖延事情,到了必须干的时候,才会将它完成。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将事情办好呢。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学生的楷模。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

  最*,老师们纷纷在博客里发表暑假里的读书心得,看着老师们的日志,暑假里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的感受又一一在脑中重现。吴放老师文笔流畅,言语朴实,所用的书信形式更是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文中的小故事、小案例,读来让人感觉是那么的真,那么的*。

  书中的第37封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我产生了共鸣。信中说:我们做老师的大概没有谁不与家长打交道的,也没有谁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曾遇到过让人“头疼”,甚至睡不着觉的问题的。做幼儿园管理这么些年了,在这方面真是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尤其在我们这个地区,外来打工人员快速增长,因此来园就读的外来民工子女也不大断增加,而且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省市,家长们都有着不同的'观念和素质,家长工作非常难做,一不注意就会引起误会。另外,在我们本地区往往是六一现象严重,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面都是比较放任的,家长们是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什么委屈,所有,一旦老师对他们不够热情,他们就会误会老师。记得前两年,在一天的放学后,我就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说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好,看不到老师的笑脸,对他们家长也爱理不理,而我们的老师则觉得这个家长无理取闹,误会就变得越来越深。可以说吴放老师的经历,与我们老师碰到的是何等相似,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像吴放老师一样,在与家长的解释中,尊重家长、能从家长的心理出发,关注到家长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家长接受你,配合你。

  读了这封信,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沟通中,首先要尊重家长。比如,孩子刚来小班,家长不放心的心理也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他们会利用各种事件偷偷来观察孩子和老师,假如他总是看见老师板着脸,对孩子的态度不够温柔或者亲切的话,产生误会是理所当然的了。那么作为老师,你就必须与家长作好沟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老师是需要严肃的,老师的严肃并不能代表老师就不喜欢孩子了,也可以先前向家长说明一下自己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可让家长有一些心理准备,沟通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等关系。吴放老师的一个比喻打的好,他说:我们不是总要强调与家长的沟通吗?想想看,要让一个“沟”能够“通”,使“水”能够畅流无阻,关键就是要保证它各部分都在同一个水*面上,这就相当于我们说的*等关系。没有这个基本条件,“水”就会窝在低洼的地方,弄不好还会造成“洪水灾害”呢!不错,我们是老师,其实家长也是老师,我们在对家长表达你的教育意见的时候,不妨也耐心听听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意见,有时候或许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教师对家长要报喜也报忧。正像吴放老师说的,很多时候,孩子们有了问题,我们的老师很快就会想到要“找家长”。其实,如果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或者取得了一点小成绩,我们的老师马上利用各种通信工具告诉家长,或者孩子的什么有趣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们会非常乐意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信息,那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也就简单了,相反,经常告状,家长就会怕看到信息,配合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0)份(扩展4)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优选【10】篇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的追求,也是普通教师的追求。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这一章节后,我深受启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严谨,缺少幽默感;与学生沟通时总是感觉到方法单一。与同事交往时,缺少交往艺术;对待孩子教育上缺少系统的方法……,看完肖川教授的这一段文章后,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更加知道了知识结构对一个老师的必要性,因此,我先从剖析自己开始,来完成自己的职业构想:

  首先,教学视野上缺少通识性知识的支撑,突破这一瓶颈的方法,就是接受肖川教授的建议: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与经典为友。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这是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内涵,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源泉。

  其次,“我的身份”不到位。读了肖川教授的关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后,我明白了: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应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应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只有这样,教师在应对学科教学时才能方法科学,方式多样。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块”,我的最短的一块在哪?读了肖川教授的这一段文章后,我深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于老师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知学生所想,洞学生所思,查学生所趣,方知劲往哪里使,力往哪里出,劲、力怎样出,才能得到最大效益。

  行动着,美丽着,让我们从这里起步,发现教学中的乐趣,用小笔头记录这一个个闪光点,用教师的眼光去发现,用理性的眼光去叙事,用学者的眼光去加工,或许,属于我们的幸福就这样迎面扑来。

  在朋友冬雪春雨的博客上,转载了这篇文章,内容不长,寥寥数语,却让人豁然开朗。把它置顶,放在打开博客就能看到的地方,算是警醒。

  其中“教育写作”让我感慨良多。对于自己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反思都可以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剖析,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也信誓旦旦地坚持写,可后来繁杂的事情多了、身体健康也出现了各种不太良的信号,想到的好多事情都不能坚持记录下来。每每想起来都感觉遗憾,也许这就是普通人跟名师专家的区别,一件事情,坚持去做跟偶尔做,效果不会相同。

  “专业阅读”,*常也属于比较爱读书的——可阅读的时间总是不能保障,一本书读好久,有时还会中途停止……于是深知自己的底蕴不够深厚,老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特别是这次在济南参加研修,晚上研讨时组长的一个调查“说说你都读过哪些专业的书籍”——交流之下,更觉惶恐。当晚在亚马逊订了四本书,现在已陆续收到,看着那四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读的第一本用报纸小心地包了书皮,现在已经开始阅读,在读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不读书时所没有的……

  “偶像”,记得多年前,我还刚刚二十几岁,第一次在录像上看到吴正宪老师讲的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被吴老师课堂上的那种激情和亲和力深深打动,吴老师的课堂是那么有趣、那么有味道、那么受孩子们欢迎,就像有一种魔力一样,深深吸引着上课的孩子们,也吸引着听课的老师。那时我还刚刚教数学不久,因为是幼师毕业,身上天生有一种当好“孩子王”的愿望——打实*时,就感觉自己的生命中有一种力量,我会用我的爱去善待每一个孩子,我要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充满力量、快乐成长……当看到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时,才意识到要能让课堂上充满爱,绝对不是只有心中的冲动,更多的应该是赶紧让自己汲取能量,才有可能做一个像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真正让爱洒满自己的课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参加多种培训活动努力学*,以后陆续又听过好多专家的课,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很多学*活动中,都能现场看到吴老师执教,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向她学*的信念。读了这篇文章才明白,对偶像除了热爱和崇拜,还要研究,研究偶像的言行、教学实践——这样才能进步得快!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从现在开始,读吴正宪老师的书、研究吴老师的课堂,向她学*,哪怕只能进步一点点……

  最*几天我阅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深深感受到“肖川博士文字的优美、自然、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思想火花。”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很欣赏书中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起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我们随时都会被学生、家长“打搅”,随着时间的流逝,像我这样一个任教十八年的老师,也已经开始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倦怠。反思肖川教授书中提出的: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幸福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回想那一个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由于安海的交通如此地拥挤,你也只能乖乖的多享受点“日光浴”。也正是这样,才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那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所谓的幸福吧!一群疏通管道的工作人员,我不知道他们在这样的烈日下已经工作了多长时间,当我经过他们的身边时,他们刚好完成了任务,只见一位工作人员高高举起了他的一只手,向对面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另一位工作人员打出胜利的'手势,那会心、朴实的笑容让人至今无法忘怀。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不也是有幸福围绕吗?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在你的指导下进步了;一个违纪的学生在你的教导下改正了;由于你的点拨,使学生想出了更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由于你的帮助,使学生变得积极进取了;由于你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课堂上精彩的发言;操场上那一声声“老师好”,……当你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车里被不知名的家长喊着教师好时,毕业多年后学生打来的电话,生病时学生悄悄放在办公桌上的一盒金嗓子;拔河比赛胜利时与学生共同庆祝比赛的胜利……原来幸福无处不在。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相信只要我们拥有阳光般的心态,我们的心灵每天就都会开出一朵花,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爱上自己的职业,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学生……

  让我们拥有阳光般心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慢慢地,我被书里的30位优秀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回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真面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学生,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

  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以下思维方式即可。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赞美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既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教育艺术,希望它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一书,仔细寻找着《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的亮点,才慢慢的被其吸引,寻找到几个关键词句:

  1、幸福感悟:

  幸福其实只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一种体悟;幸福可以是一种*淡,能享受*淡的人便是享受着幸福的人;幸福源于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无形的、意味深长的东西,幸福是一种信仰,

  2、 “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关涉到学校发展的一个核心话题,其幸福指数的高低突显出教师生存状态的好坏。

  教师的真正意义的幸福最终必须回归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来!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3、拒绝倦怠。书中引用了苏轼的“此生归路愈茫然”的词句表明了他迷茫;困惑的心境。不可否认,失志不俞的追求固然可贵,也深知“有志者、事竟成”的含义,但是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当竞争、挑战和压力迎面袭来,当期望和落差不期而遇时,人便会觉得倦怠。做教师尤其感到如此。亲眼目睹很多老师天天都有批不完的作业、天天都有不听话的问题学生出现、天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去处理,分身乏术。

  而与此同时,每月、每天甚至每秒都有新的理念需要去学*,多如牛毛的培训和考核等待着我们去完成。

  讲不完的遇到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战役”,一次战胜自我的“战役”。我甚至一度非常怀疑和后悔为什么当初会考师范。但是每次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真的无话可说,我释怀了,站在讲台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只是想尽可能的把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们,尽可能的把话说的规范些、严谨些,因为,我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多么信 任老师,那么多双期盼的眼睛看着我们,或寄托、或向往、或渴求。

  联想自己的老师,治学非常严谨,孜孜不倦,培养一代一代国家的栋梁。而每次看到他们以自己的学生而骄傲时,我的精气神就油然而生。他们是不能割舍的一份责任,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珍惜、我爱戴、我奋发、我进取。

  教书育人是幸福的吗?我想对于大部分和我一样的老师来说,与孩子心心相通、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的那一刻应该能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经常听到老师说,能够静心教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喜欢孩子的老师也应该是喜欢自己的职业的。但是也经常听更多一线老师们说:没有幸福的感觉,精神压力大,体力脑力上都太累了。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状。经济发展的制约、社会公德的取向、教学条件的限制、来自各级的压力不是靠我们自我控制就能够解决的。读了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使我深受感触。知道了所谓幸福,首先是内心的*和舒畅,自主地面对生活,而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当我们被社会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而又以挑剔的眼光评价时,拿着微薄的薪水,感觉用挂在嘴边的职业幸福来形容自己的老师一定是非常高尚的人。我认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要善于捕捉*时点滴幸福的感觉并及时放大迁移,净化自己的心灵,将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这两道最美丽的光环送达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家庭、每个孩子。

  也想起自己曾经感受过的幸福:扶起跌倒的孩子,听他们真心而羞涩地说“谢谢老师”;陪运动场上的孩子一起奔跑加油,携手欢呼来之不易的胜利;接受他们轻如鹅毛却深情无邪的礼物;读孩子的日记,陪他们单纯看世事,或者为他们保守小秘密……大概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更多的幸福感来自与孩子们相通的.语言文字中。其实分享一个人的感情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而作为班主任,大班额、多杂事,没有足够时间去细心问候每个孩子。于是只有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查阅,那里有他们生动真实的另一面。在那里我发现了他们的喜悦更发现了他们的悲伤,小贤说她爷爷为了去给她买糖人,挤了很长时间的公交车,晚上回家脑血管爆了,她很想念爷爷,希望不吃糖人让爷爷醒来……小宇是个上课经常走神的孩子,写作文时写到了自己想要变成小磊——虽然学*不好但是至少不会被人欺负,还有要为妈妈变成一棵摇钱树,那样妈妈就不会那么辛苦了……看着学生,我常想到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虽然得到较多的物质关爱,但是家长普遍忙于工作,情感上他们是非常孤独的。我们需要多给他们一些指导和陪伴,我们需要有欣赏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头脑和宽容的心。

  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让我们把名利看淡些,走*孩子,走进“座中多英豪”的生命化教育,幸福感就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了。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日,我阅读了由张万祥老师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该书选编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分为“遨游网络的海洋”、“修炼自身的素养”、“把握命运的脉搏”与“沉迷教育的世界”等四个部分。文字的叙述采用了作者自述的方式,行文格式没有严格的统一体例,篇幅参差错落,颇有随性而作之意。因此,读起来很是轻松,我花了没几天时间就看完了全书。

  掩卷之际,心中颇不宁静。书中的每个案例的案主专业成长的道路迥异,但我又分明感受到他们身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热爱教育

  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或是自己选择,或是阴差阳错,或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们都有“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得最好”的感怀。他们脚踏实地,开展着属于自己的草根化实践,或成功,或失败,他们坚信“只要在做着,那就是一种学*”。

  二、永不服输

  我发觉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股韧劲,他们不轻言放弃。对于命运的不公,对于同事的取笑,对于学生的刁难,他们抱怨过,他们愤怒过,他们伤心过,但他们还是艰难地挺了过来,最终在风雨后见到了美丽的彩虹。

  三、笔耕不辍

  印象最深的是那则关于“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开业启示。公司承诺,只要投保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若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即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则启示虽充满了调侃的色彩,但确让许多人从中受益,书中这些年轻的案主多半是其践行者。

  四、做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辛苦,这是每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明白的。但从痛苦中能坚持下去并能有所思考,你一定可以收获别人所没有的感悟与成长。上苍其实是很公*的,他在你面前撒下绵绵阴雨的同时,往往会在你身后升起一片灿烂的阳光。遗憾的是,我们总喜欢在阴雨中自怜,却常常错过了身后的那片阳光。

  90后学生的教育,已不是我们现有模式与以往经验所能够应付的。我们变得空前的无助与茫然。走出茫然,从无助感中彻底摆脱出来,或许只有一条道路,那便是直面这些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心恐惧感,将自己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找寻与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的追求,也是普通教师的追求。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这一章节后,我深受启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严谨,缺少幽默感;与学生沟通时总是感觉到方法单一。与同事交往时,缺少交往艺术;对待孩子教育上缺少系统的方法……,看完肖川教授的这一段文章后,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更加知道了知识结构对一个老师的必要性,因此,我先从剖析自己开始,来完成自己的职业构想:

  首先,教学视野上缺少通识性知识的支撑,突破这一瓶颈的方法,就是接受肖川教授的建议: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与经典为友。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这是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内涵,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源泉。

  其次,“我的身份”不到位。读了肖川教授的关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后,我明白了: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应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应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只有这样,教师在应对学科教学时才能方法科学,方式多样。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0)份(扩展5)

——成长的天空读后感实用10篇

  整个暑假陪伴着我的都是一本书,一本叫做《成长的天空》的书,我想我是爱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成长的天空》,这本书和我形影不离,是我的好伙伴,是我的小老师,他教会了我许多课外知识,如:怎样预防铅中毒、做事要有计划……我最感兴趣的文章叫做“做自己心灵的天使”。

  这篇文章讲的是小军总喜欢欺负别的女同学,小军妈妈知道了,很气愤问起小军为什么这样做,小军一扭头,倔强地说:“谁要她不给我看,我就偏要看!她再不给我看,我要让她也没得看!”

  小军脾气暴躁,喜欢挑衅他人,时常被老师留下来批评,所以和老师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对于老师和同学,他总觉得他家对他很不公*,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怨气,心想:老师反正讨厌我们这种差生,学*好的同学待遇就越好,跟我们没得比!

  妈妈总是耐心的教导:“那个女生是个怎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你就一直欺负她?”小军很生气地说:“谁让她惹我!自以为是,觉的自己成绩好,人长得漂亮就看不起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最烦这种人了!

  小军是一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懂谦让,敏感而固执,总是觉得错不在自己,都是别人。在小军的话中,很多次都提到了坐在他前面的女生,其实,小军本来希望跟她做朋友的。要让小军明白道理,得让小军体验一下那个不断**扰、欺负的女生,要来一个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小军当一下那个女生。

  经过游戏,小军终于明白了那个女生的感受,他也觉得:如果有人用这种方式和他交朋友,他也一样不愿意,很烦,一点也不高兴,他也觉得自己应该改一改。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些坏*惯,如:打架、作业不做、人际关系不好……在我们的成长中,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小毛病,当我们学会打开自己的心窗时,便能找到指引我们方向的明灯,这些坏毛病都会自然而然地改掉。

  《成长的天空》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而我,以后将会安排好自己每天的计划,让自己过得更加的充实和美好。

  最*,老师发了一本《成长的天空》,我读后觉得它是我忠实的朋友。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如:预防肥胖知识、如何处理伤口知识等。但令我最感兴趣的是还是坦然面对挫折。在学*和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和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不顺心。可是命运似乎总喜欢作弄人,常常给人以更多的挫折和痛苦。记得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那个蛹带回家,要看蛹如何孵化成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很长时间,身子好像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一个小孩看到蝴蝶痛苦的样子后十分不忍心想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和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的消失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挫折是对人的磨练,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当问题来了,我们不能选择逃避,更不能让自己在问题面前无力自拔,应坦然面对它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长的天空》给了我许多的启发,我明白该怎样防胖,怎样处理被动物咬伤的伤口。学了这些知识后,我懂得了怎样保护好自己,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在正确道路上快乐成长。

  在我的书包里,放着许多书。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教课书,还有超帅的《游戏王》。不过,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我的生活小宝典《成长的天空》。

  翻开《成长的天空》首页,便是目录。目录上每个题目都像一块块磁铁般吸引着我的眼球,勾起我的好奇心。在这本书中,让我感悟颇深的.是《坦然面对挫折》这篇文章。

  文章里讲述了一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一头驴不幸跌落在一口枯井中,它的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怎么才能把驴从枯井里救出来呢?大家你望我我望你,谁都没有良策。为了减轻驴的痛苦,主人只好将枯井填掉。当驴知道主人的决定后,非常痛苦。与其在此等死,不如拼死一搏。驴抖了抖沾在身上的沙土,居然堆成了一个小沙堆,驴站在这个沙堆上,猛地一跃,竟然跳出枯井了,这真是一场有惊无险,化险为安的喜剧。这头驴在生死关头非常镇定,没有丝毫惊慌失措,才能安然脱险。

  有些人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总是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这样结局就会很惨。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我们的成长之路是精彩的,遇到挫折时,要镇定,不慌张。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要多一分勇气,少一分畏惧;多一分乐观,少一分忧愁。挫折是前进路上的荆棘,我们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成长的天空》是我人生的道路上的指明灯,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喜欢它。

  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我最*也读了一本好书——《成长的天空》。

  我在这本书的“陶治心性”栏目中读到了一篇文章: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不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感恩的三条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倒霉,笔记本忘带了”“天哪我的手机被小偷偷走了”“真不幸,刚才摔了一跤”……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开心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是念念不忘。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弄得很烦燥,把别人也弄得很不安。

  其实,我们不必抱怨这些小事情,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好坦然接受,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当前应该做的事情。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感恩只是一种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地感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最*,老师发了一本《成长的天空》,我读后觉得它是我忠实的朋友。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如:预防肥胖知识、如何处理伤口知识等。但令我最感兴趣的是还是坦然面对挫折。在学*和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和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不顺心。可是命运似乎总喜欢作弄人,常常给人以更多的挫折和痛苦。记得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那个蛹带回家,要看蛹如何孵化成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很长时间,身子好像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一个小孩看到蝴蝶痛苦的样子后十分不忍心想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和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的消失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挫折是对人的磨练,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当问题来了,我们不能选择逃避,更不能让自己在问题面前无力自拔,应坦然面对它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长的天空》给了我许多的启发,我明白该怎样防胖,怎样处理被动物咬伤的伤口。学了这些知识后,我懂得了怎样保护好自己,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在正确道路上快乐成长。

  最*,老是发给了我一本书,书名叫做《成长的.天空》,这本书和我形影不离,是我的好伙伴,是我的小老师,他教会了我许多课外知识,如:怎样预防铅中毒、做事要有计划……我最感兴趣的文章叫做“做自己心灵的天使”。

  这篇文章讲的是小军总喜欢欺负别的女同学,小军妈妈知道了,很气愤问起小军为什么这样做,小军一扭头,倔强地说:“谁要她不给我看,我就偏要看!她再不给我看,我要让她也没得看!”

  小军脾气暴躁,喜欢挑衅他人,时常被老师留下来批评,所以和老师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对于老师和同学,他总觉得他家对他很不公*,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怨气,心想:老师反正讨厌我们这种差生,学*好的同学待遇就越好,跟我们没得比!

  妈妈总是耐心的教导:“那个女生是个怎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你就一直欺负她?”小军很生气地说:“谁让她惹我!自以为是,觉的自己成绩好,人长得漂亮就看不起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最烦这种人了!

  小军是一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懂谦让,敏感而固执,总是觉得错不在自己,都是别人。在小军的话中,很多次都提到了坐在他前面的女生,其实,小军本来希望跟她做朋友的。要让小军明白道理,得让小军体验一下那个不断干扰、欺负的女生,要来一个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小军当一下那个女生。

  经过游戏,小军终于明白了那个女生的感受,他也觉得:如果有人用这种方式和他交朋友,他也一样不愿意,很烦,一点也不高兴,他也觉得自己应该改一改。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些坏*惯,如:打架、作业不做、人际关系不好……在我们的成长中,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小毛病,当我们学会打开自己的心窗时,便能找到指引我们方向的明灯,这些坏毛病都会自然而然地改掉。

  《成长的天空》给了我很多启发,告诉了我在暑假一天每个时间要干什么,让我更好得规划时间、告诉了我盲目节食就是危害大,可能导致很多不良后果、还告诉了我要坦然面对挫折,……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怎么做一个好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不让爸爸妈妈失望!

  这个学期,我阅读了名叫《成长的天空》一书。读完之后,我发现了自己身上有许多毛病。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健康生活;快乐成长;陶冶心性,但主题都是健康与成长。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快乐成长,因为里面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就拿预防铅中毒来说吧。读完这一章之后,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我基本上天天闲着无聊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文具盒中的一枝笔“津津有味”地啃咬笔头,貌似正在美美地享受一顿大餐(因为表面涂了一层黄黄的东西,好像“美味佳肴”)。有同学看见了,警告我:“唉,你就别在那儿啃笔尖了,再啃的话,铅笔就要被你啃光了。”“是啊,再啃下去就铅中毒了。”老师对我说。可我就是不听,因为我已经啃了四年了,也没有出现铅中毒。但读了这章之后,我再也不敢咬铅笔头了。

  我*时极爱吃爆米花,但从这章中我知道了传统的爆米花制作机内涂了一层铅锡合金,因此制作出来的爆米花铅污染严重,长期进食会引起铅中毒的危险。还有,长期吃带皮的水果也可以引起铅中毒,因为果农会向果树喷洒杀虫剂(农药),而杀虫剂里含有铅,因此水果表皮层含铅量也很高,所以长期吃没削皮的`水果也会导致铅中毒。

  虽然咬铅笔头是我一个不良的*惯,我自己身上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但我有一个建议:希望厂家能把铅笔表面的那层漆改成绿色或蓝色,因为黄色或红色让人感觉梨、苹果就在自己眼前,顿时食欲大增,不由得张开嘴巴,“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绿色或蓝色则会让人食欲减少,从而慢慢戒掉咬笔头这个坏*惯。

  《成长的天空》是我的良师益友,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健康快乐地生活。

  在我的书包里,放着许多书。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教课书,还有超帅的《游戏王》。不过,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我的生活“小宝典”――《成长的天空》。

  翻开《成长的天空》首页,便是目录。目录上每个题目都像一块块磁铁般吸引着我的眼球,勾起我的好奇心。在这本书中,让我感悟颇深的是《坦然面对挫折》这篇文章。

  文章里讲述了一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一头驴不幸跌落在一口枯井中,它的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怎么才能把驴从枯井里救出来呢?大家你望我我望你,谁都没有良策。为了减轻驴的痛苦,主人只好将枯井填掉。当驴知道主人的决定后,非常痛苦。与其在此等死,不如拼死一搏。驴抖了抖沾在身上的沙土,居然堆成了一个小沙堆,驴站在这个沙堆上,猛地一跃,竟然跳出枯井了,这真是一场有惊无险,化险为安的喜剧。这头驴在生死关头非常镇定,没有丝毫惊慌失措,才能安然脱险。

  有些人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总是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这样结局就会很惨。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我们的成长之路是精彩的,遇到挫折时,要镇定,不慌张。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要多一分勇气,少一分畏惧;多一分乐观,少一分忧愁。挫折是前进路上的荆棘,我们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成长的天空》是我人生的道路上的指明灯,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喜欢它。

  《成长的天空》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它教会我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很喜欢它。

  翻开这本书,首页便是目录。目录上每个题目都像一块磁铁般吸引着我,勾起我的好奇心。这本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坦然面对挫折》这篇文章。

  有一头驴不幸跌落在一口枯井里,它的'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家都没有办法把它救上来。为了减轻驴的痛苦,主人要把枯井填掉。

  当驴知道主人的决定后,非常伤心,心想:与其在此等死,不如奋力一搏。驴抖了抖身上的沙土,居然堆成了一个小沙堆,驴站在沙堆上,猛地一跃,竟跳出了枯井。

  这真是一个有惊有险、化险为夷的喜剧。这头驴在生死关头非常镇定,没有丝毫惊慌失措,才能安然脱险,这个小故事浅显易懂,意义深刻。

  我们的成长之路是很曲折的,但也充满了精彩,如果面对挫折与困难,总是愁眉苦脸,这样的结局就会很惨。

  舅舅告诉我:在人生的路途中,要多一分勇敢,少一分畏惧;多一分乐观,少一分忧愁。挫折是人们前进路上的障碍,我们要披荆斩棘,勇往之前。

  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我最*也读了一本好书《成长的天空》。

  我在这本书的陶治心性栏目中读到了一篇文章: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不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感恩的三条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倒霉,笔记本忘带了天哪我的手机被小偷偷走了真不幸,刚才摔了一跤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开心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是念念不忘。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弄得很烦燥,把别人也弄得很不安。

  其实,我们不必抱怨这些小事情,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好坦然接受,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当前应该做的事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