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0-03 00:00:00 读后感,数学,简单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1

  本次暑期读书活动一共发了三本书,书一发下来,我的眼球就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简单教数学,这不正是我们一线教师苦苦追寻的么?一有空闲时间就迫不及待的读,想从书中学到一些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自己的教学。

  翻开目录,看到戴老师从简单教数学的六个三、简单教数学如何达成和简单教数学这么来达成三部分来阐述,里面的每个小点都分三个方面来讲,可以看到数学教师所特有的简洁美。

  “数学,简单地教,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学生的成绩,这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直接面对的现实。为了学生数学思维和素质的发展,这是每个一线教师都不可回避的教学目标。”戴老师就这样娓娓道来,真诚的话语拨动着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弦。

  众所周知,要达成以上两个目标,教室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靠“量”,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被动地学*;另一种是靠“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快乐的学*。就算我们教师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无奈的选择了第一种,其实在心里,哪个教师不想选择第二种呢?这样学生能够“快”“乐”的学*,我们教师自己也会轻松不少。认真的看了戴老师的书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将在下学期做以下三点尝试:

  一、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

  戴老师把学生的发展区细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能完成的学*任务,三是学生独立或合作都无法完成的学*任务。那么,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完成,学生能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教师的教只承担20%的任务就可以了。

  在以后的课堂中,面对新知,我要多说“你会吗?试试看。”鼓励学生去尝试,通过尝试,我就能比较准确的了解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有困难。其次,组织小组交流,让会的和不会的同学展开讨论,交流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而教师只要动脑经激发学生去完成那80%的任务,帮助他们掌握他们无法完成的20%的任务就可以了。如果坚持这样,相信教学会简单的多。

  二、教学环节“少”而实效

  教学环节“少”一些,可以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戴老师一般设计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导入,二是探究或讲解,三是练*。导入做到快而趣,探究做到慢而透,练*做到精而活。在时间上,戴老师是这样安排的:导入一般不超过3分钟,探究一般不超过15分钟,其他时间都用在练*和作业上。虽然我们小班一直在提倡把课堂的10到15分钟时间用在作业上,但是戴老师把半节课的时间用在作业和练*上,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这说明要学好数学,一定量的巩固练*是必须的,但为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我们要尽量压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把作业在课堂完成。其实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已经尝试让学生把《课堂作业本》在课内完成。优点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教师还能对学困生做个别辅导,批改学优生提前做完的作业,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每一个学生当堂的知识掌握情况。遇到的困难是怎样提高课内前20到25分钟的效率?戴老师的话,给了我一个方向,他说:应该尽快进入主题学*,探究的形式不易过多,应该追求纵而深入,做到“透”,而不是横向走过场。

  三、落实课内批改

  戴老师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们花在课后作业批改上的时间最多,这也是最无趣的一项工作,因为批改的作业是相同的,等于重复劳动。班级学生有多少个,教师一次就要批改多少份作业。如果教两个班,就有双倍的作业要批改。

  自从我们学校实施学生作业面批百分百以来,课内学生有10到15分钟的作业时间,我也有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做完一个批改一个。可是在大部分的课堂上,我只能改完一部分学生的作业,还有一部分做得慢的学生的作业根本就来不及批改,而且在批改的过程中,一看后面长长的批改队伍,就恨不得自己能变身。我们在这边热火朝天,可批完作业的学生却无事可做。

  戴老师的批改策略是:教师先改完第一个学生的作业,后面的学生作业就有两个人批改,当教师和第一个做完作业的`学生各自批改完后面两份作业时,就有四个人加入批改作业的行列……这样,只要全班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就完全有可能在下课前批改完全班学生的作业。戴老师的方法其实在我遇到之前的苦难时,也曾想到过,只是因为上学期评五星级学校,一直搞问卷调查,不太敢用,下学期值得一试。

  当堂批改的作业当堂更正,当堂更正的作业当堂返改,学生更正后的作业给批改的学生检查,如果还不对,就需要他的帮助,直到理解为止。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书中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戴老师是这样耐心的、毫无保留的指导我们去达成简单的教数学。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我们放在案边反复学*的好书,读了此书,一定会有收获。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2

  印象深刻的是戴老师讲的“三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媒体三个方面谈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

  一、教学目标“准”而实际

  “教什么”具体而言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如果定偏了,直接影响“怎么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也就是说,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目标,要从教材,从学情出发,基于课标要求去设计符合现实的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少”而实效

  教学环节“少”了一些,就可以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

  教学环节少,就是减去重复的不必要的环节,教学环节少,就是让教学更加连贯一些;教学环节少,就是让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难点有效突破。

  在*时听一些名师的课的时候,经常就会发现他们设计的教学环节很少,但是问题研究的很深,很透彻,原来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尽量减少教学环节,减少花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我在*时的教学中,有时候设计的题目会出现重复,或者层次不够清晰,而戴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让教学环节“少”而实效。

  三、教学媒体“简”而实用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一般指课件)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教师们慢慢地依赖上的了课件,学生也慢慢地离不开课件的演示了。

  但是,凡事都有优劣,只有分清楚了优劣,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在享受信息技术给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冷静地思考教学课件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要比课件演示的效果要好,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比动画演示效果要好,学生的直观印象更加深刻。

  在这本书中,戴老师将一节课四十分钟的分工划分的非常清晰。他多次强调,每节课都要给学生预留写作业的时间,当堂面批作业要比课后批改作业效果好。

  戴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他的教学“三环节”:一是导入,二是探究或讲解,三是练*。在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导入做到“快”而“趣”,探究做到“慢”而“透”,练*做到“精”而“活”。

  在时间的安排上,导入一般不超过3分钟,探究一般不超过15分钟,其他时间都用在练*和作业上。他说,这样的时间安排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注意力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前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思维相对活跃,后20分钟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应尽量在前20分钟完成例题的教学。二是要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新知学*上,因此应该尽快进入主题学*。三时探究的形式不宜过多,应该追求纵向深入。做到“透”,而不是横向走过场。四是20分钟的练*和作业时间能保证练*的量,前10分钟边练边讲,后10分钟独立作业,练*的题型和形式决定了练*的质量。

  这与我们学校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一节课40分钟,每节课到了30分钟的时候,铃声就会响起,提醒老师们让学生独立写作业的时间到了。戴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详细的教学环节指导,相信我们如果能严格按照他讲的去做教学设计,去把握好教学环节,怎么会教不好数学呢?

  在这本书里,戴老师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简单教数学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去做,才能更有效,比如,他提到了给学*较困难的学生补课,课前补比课后补效果要好,课前给学生补基础知识,再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更有自信学好数学。

  还有很多很好的教学案例,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内容直接补充到我们的教学设计当中去,很实用的课例。对于我来讲,读了这本书,真的受益匪浅,下一步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去实践,去做好自己的教学,让数学教学变得简单而有趣。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3

  阅读特级教师戴曙光的《简单教数学》一书。对于教学有了更深一刻的思考。本学期我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如何使学生审题更加透彻。戴老师本书的根本核心就讲教师如何教的简单,学生如何学得轻松。

  审题能力一直是班级孩子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孩子本身我也思考了很多方面,但是作为教师,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是否也真正的存在问题,这是我要进一步思考的。通过戴老师的书,我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首先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究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对这门课都不喜欢。那你就更不要谈让他们去学*了,思考问题就更谈不上。所以想让学生能提高审题能力。首先就要学会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喜欢我这个老师。这样学生才能更深一步地进行学*。

  其次,要使学生有所提高,不能只存在于简单的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作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本质的概念进行理解。通过思维图,脉络整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学*数学不可以让学生单独的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理解。更多的应该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所以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学*的品质。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要学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对题目产生好奇心,使他们能更加认真专注的思考问题,读题的过程要更加的细心,做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严谨性,拥有一个勇于探究的精神。这些都是作为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也是现在学生比较缺乏的。这些却是学生学好数学必备的一些条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多地会听到学生说:“哎,我怎么这么粗心?”“我做的题目都是会的,都是粗心才出现了错误”。其实这就是因为学生缺乏的这些必要的学*品质所造成的。其实这就是他们错误理解题意,没有读题,不会审题,题目意思还没有弄明白就下笔的而导致出现错误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培养他们学*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书对于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因此,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有了一定的目标,知道应该往哪方面进行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身体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学*和了解,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帮助他们提高学*数学的能力。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4

  *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日记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

  读后感虽然写完了,但《我就是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5

  一直以为数学课堂是理性的,缺少那份感性;数学课堂是淡味的,少了几份诗意;数学课堂只是枯燥的做题,没有那份情趣。当我读完《可以这样教数学》时,不禁想:原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欢声笑语,也能如此灵动,如水一般的自然清柔,又如山一样的伟岸巍峨,是那么得好玩,又是那么得智慧……

  让数学在动手中好玩。吴正宪老师的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适合孩子们的品味,让孩子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能学数学,她的“搭配的课堂教学实录”让自己耳目一新,让孩子清晰地领悟到,如何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在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

  整节课,孩子在动手连一连中,体会搭配,用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显示搭配,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数学的好吃,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这不由想起自己教这一内容时,不就是简单地让孩子动手画一画,发现规律,总结搭配方法,最后归纳出几种情况,是那样的枯燥啊!

  让数学在错误中好玩。华应龙老师的“解决连乘问题”的融错教育,让我体会到了如他所说的:师者若水。由铺垫问题到顺水推舟找准条件,自解自述例题思路到创设情境传播美好大爱种子,最后回马一枪,点破问题解决的关键,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学*的情趣,在错误中不断地成长,直至真正地感悟到连乘问题的关键之处。

  然而我们的课堂呢?这节课我们曾经集体备课过,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会任意地相乘,虽然结果正确,但孩子不一定会理解每步算式的含义,我们*惯性地读题,分析题意,解决问题,显得有点呆板,久而久之,学数学的兴趣将越来越淡。华老师的几个环节不仅让孩子理解,更是让孩子在一个个情境中有趣地学*,即使孩子犯了不该犯的错,老师依然让错误成为资源,让错误成为孩子不知不觉的学*,顿时让错误美丽起来。

  让数学在想象中好玩。孩子是鲜活的,给数学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个美丽而又有魅力的世界,丰富的想象力会使孩子对一切新鲜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

  周智雄老师的“让数学不再冰冷”,他尝试将数学知识融于故事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样是做题,可练*的形式不一样,孩子都成了神话世界里的英雄,新鲜又刺激,让班级也掀起了故事热,如此的数学孩子又怎能不爱呢?

  “因数教学实录”,周老师通过《“100”不敌“60”》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60同100相比,虽小但完全不必自卑,60也有自己的优势,(60拥有的因数较多),从而联想到生活,扬长避短,才能成功。

  可以这样教数学,一个个教学智慧,在自己的头脑中回荡,在心中回味,是那么得好玩,又是那很么得魅力,让我看到了数学课堂别样的风采!数学课堂,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孩子?数学,我们该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数学课堂?书读完了,而我在细细地回想着、回味着、思索着……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1

  本次暑期读书活动一共发了三本书,书一发下来,我的眼球就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简单教数学,这不正是我们一线教师苦苦追寻的么?一有空闲时间就迫不及待的读,想从书中学到一些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自己的教学。

  翻开目录,看到戴老师从简单教数学的六个三、简单教数学如何达成和简单教数学这么来达成三部分来阐述,里面的每个小点都分三个方面来讲,可以看到数学教师所特有的简洁美。

  “数学,简单地教,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学生的成绩,这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直接面对的现实。为了学生数学思维和素质的发展,这是每个一线教师都不可回避的教学目标。”戴老师就这样娓娓道来,真诚的话语拨动着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弦。

  众所周知,要达成以上两个目标,教室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靠“量”,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被动地学*;另一种是靠“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快乐的学*。就算我们教师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无奈的选择了第一种,其实在心里,哪个教师不想选择第二种呢?这样学生能够“快”“乐”的学*,我们教师自己也会轻松不少。认真的看了戴老师的书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将在下学期做以下三点尝试:

  一、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

  戴老师把学生的发展区细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能完成的学*任务,三是学生独立或合作都无法完成的学*任务。那么,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完成,学生能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教师的教只承担20%的任务就可以了。

  在以后的课堂中,面对新知,我要多说“你会吗?试试看。”鼓励学生去尝试,通过尝试,我就能比较准确的了解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有困难。其次,组织小组交流,让会的和不会的同学展开讨论,交流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而教师只要动脑经激发学生去完成那80%的任务,帮助他们掌握他们无法完成的20%的任务就可以了。如果坚持这样,相信教学会简单的多。

  二、教学环节“少”而实效

  教学环节“少”一些,可以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戴老师一般设计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导入,二是探究或讲解,三是练*。导入做到快而趣,探究做到慢而透,练*做到精而活。在时间上,戴老师是这样安排的:导入一般不超过3分钟,探究一般不超过15分钟,其他时间都用在练*和作业上。虽然我们小班一直在提倡把课堂的10到15分钟时间用在作业上,但是戴老师把半节课的时间用在作业和练*上,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这说明要学好数学,一定量的巩固练*是必须的,但为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我们要尽量压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把作业在课堂完成。其实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已经尝试让学生把《课堂作业本》在课内完成。优点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教师还能对学困生做个别辅导,批改学优生提前做完的作业,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每一个学生当堂的知识掌握情况。遇到的困难是怎样提高课内前20到25分钟的效率?戴老师的话,给了我一个方向,他说:应该尽快进入主题学*,探究的形式不易过多,应该追求纵而深入,做到“透”,而不是横向走过场。

  三、落实课内批改

  戴老师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们花在课后作业批改上的时间最多,这也是最无趣的一项工作,因为批改的作业是相同的,等于重复劳动。班级学生有多少个,教师一次就要批改多少份作业。如果教两个班,就有双倍的作业要批改。

  自从我们学校实施学生作业面批百分百以来,课内学生有10到15分钟的作业时间,我也有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做完一个批改一个。可是在大部分的课堂上,我只能改完一部分学生的作业,还有一部分做得慢的学生的作业根本就来不及批改,而且在批改的过程中,一看后面长长的批改队伍,就恨不得自己能变身。我们在这边热火朝天,可批完作业的学生却无事可做。

  戴老师的批改策略是:教师先改完第一个学生的作业,后面的学生作业就有两个人批改,当教师和第一个做完作业的`学生各自批改完后面两份作业时,就有四个人加入批改作业的行列……这样,只要全班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就完全有可能在下课前批改完全班学生的作业。戴老师的方法其实在我遇到之前的苦难时,也曾想到过,只是因为上学期评五星级学校,一直搞问卷调查,不太敢用,下学期值得一试。

  当堂批改的作业当堂更正,当堂更正的作业当堂返改,学生更正后的作业给批改的学生检查,如果还不对,就需要他的帮助,直到理解为止。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书中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戴老师是这样耐心的、毫无保留的指导我们去达成简单的教数学。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我们放在案边反复学*的好书,读了此书,一定会有收获。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2

  印象深刻的是戴老师讲的“三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媒体三个方面谈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

  一、教学目标“准”而实际

  “教什么”具体而言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如果定偏了,直接影响“怎么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也就是说,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目标,要从教材,从学情出发,基于课标要求去设计符合现实的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少”而实效

  教学环节“少”了一些,就可以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

  教学环节少,就是减去重复的不必要的环节,教学环节少,就是让教学更加连贯一些;教学环节少,就是让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难点有效突破。

  在*时听一些名师的课的时候,经常就会发现他们设计的教学环节很少,但是问题研究的很深,很透彻,原来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尽量减少教学环节,减少花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我在*时的教学中,有时候设计的题目会出现重复,或者层次不够清晰,而戴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让教学环节“少”而实效。

  三、教学媒体“简”而实用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一般指课件)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教师们慢慢地依赖上的了课件,学生也慢慢地离不开课件的演示了。

  但是,凡事都有优劣,只有分清楚了优劣,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在享受信息技术给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冷静地思考教学课件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要比课件演示的效果要好,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比动画演示效果要好,学生的直观印象更加深刻。

  在这本书中,戴老师将一节课四十分钟的分工划分的非常清晰。他多次强调,每节课都要给学生预留写作业的时间,当堂面批作业要比课后批改作业效果好。

  戴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他的教学“三环节”:一是导入,二是探究或讲解,三是练*。在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导入做到“快”而“趣”,探究做到“慢”而“透”,练*做到“精”而“活”。

  在时间的安排上,导入一般不超过3分钟,探究一般不超过15分钟,其他时间都用在练*和作业上。他说,这样的时间安排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注意力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前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思维相对活跃,后20分钟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应尽量在前20分钟完成例题的教学。二是要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新知学*上,因此应该尽快进入主题学*。三时探究的形式不宜过多,应该追求纵向深入。做到“透”,而不是横向走过场。四是20分钟的练*和作业时间能保证练*的量,前10分钟边练边讲,后10分钟独立作业,练*的题型和形式决定了练*的质量。

  这与我们学校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一节课40分钟,每节课到了30分钟的时候,铃声就会响起,提醒老师们让学生独立写作业的时间到了。戴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详细的教学环节指导,相信我们如果能严格按照他讲的去做教学设计,去把握好教学环节,怎么会教不好数学呢?

  在这本书里,戴老师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简单教数学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去做,才能更有效,比如,他提到了给学*较困难的学生补课,课前补比课后补效果要好,课前给学生补基础知识,再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更有自信学好数学。

  还有很多很好的教学案例,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内容直接补充到我们的教学设计当中去,很实用的课例。对于我来讲,读了这本书,真的受益匪浅,下一步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去实践,去做好自己的教学,让数学教学变得简单而有趣。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3

  阅读特级教师戴曙光的《简单教数学》一书。对于教学有了更深一刻的思考。本学期我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如何使学生审题更加透彻。戴老师本书的根本核心就讲教师如何教的简单,学生如何学得轻松。

  审题能力一直是班级孩子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孩子本身我也思考了很多方面,但是作为教师,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是否也真正的存在问题,这是我要进一步思考的。通过戴老师的书,我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首先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究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对这门课都不喜欢。那你就更不要谈让他们去学*了,思考问题就更谈不上。所以想让学生能提高审题能力。首先就要学会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喜欢我这个老师。这样学生才能更深一步地进行学*。

  其次,要使学生有所提高,不能只存在于简单的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作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本质的概念进行理解。通过思维图,脉络整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学*数学不可以让学生单独的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理解。更多的应该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所以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学*的品质。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要学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对题目产生好奇心,使他们能更加认真专注的思考问题,读题的过程要更加的细心,做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严谨性,拥有一个勇于探究的精神。这些都是作为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也是现在学生比较缺乏的。这些却是学生学好数学必备的一些条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多地会听到学生说:“哎,我怎么这么粗心?”“我做的题目都是会的,都是粗心才出现了错误”。其实这就是因为学生缺乏的这些必要的学*品质所造成的。其实这就是他们错误理解题意,没有读题,不会审题,题目意思还没有弄明白就下笔的而导致出现错误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培养他们学*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书对于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因此,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有了一定的目标,知道应该往哪方面进行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身体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学*和了解,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品质,帮助他们提高学*数学的能力。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4

  *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日记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

  读后感虽然写完了,但《我就是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5

  一直以为数学课堂是理性的,缺少那份感性;数学课堂是淡味的,少了几份诗意;数学课堂只是枯燥的做题,没有那份情趣。当我读完《可以这样教数学》时,不禁想:原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欢声笑语,也能如此灵动,如水一般的自然清柔,又如山一样的伟岸巍峨,是那么得好玩,又是那么得智慧……

  让数学在动手中好玩。吴正宪老师的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适合孩子们的品味,让孩子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能学数学,她的“搭配的课堂教学实录”让自己耳目一新,让孩子清晰地领悟到,如何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在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

  整节课,孩子在动手连一连中,体会搭配,用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显示搭配,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数学的好吃,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这不由想起自己教这一内容时,不就是简单地让孩子动手画一画,发现规律,总结搭配方法,最后归纳出几种情况,是那样的枯燥啊!

  让数学在错误中好玩。华应龙老师的“解决连乘问题”的融错教育,让我体会到了如他所说的:师者若水。由铺垫问题到顺水推舟找准条件,自解自述例题思路到创设情境传播美好大爱种子,最后回马一枪,点破问题解决的关键,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学*的情趣,在错误中不断地成长,直至真正地感悟到连乘问题的关键之处。

  然而我们的课堂呢?这节课我们曾经集体备课过,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会任意地相乘,虽然结果正确,但孩子不一定会理解每步算式的含义,我们*惯性地读题,分析题意,解决问题,显得有点呆板,久而久之,学数学的兴趣将越来越淡。华老师的几个环节不仅让孩子理解,更是让孩子在一个个情境中有趣地学*,即使孩子犯了不该犯的错,老师依然让错误成为资源,让错误成为孩子不知不觉的学*,顿时让错误美丽起来。

  让数学在想象中好玩。孩子是鲜活的,给数学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个美丽而又有魅力的世界,丰富的想象力会使孩子对一切新鲜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

  周智雄老师的“让数学不再冰冷”,他尝试将数学知识融于故事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样是做题,可练*的形式不一样,孩子都成了神话世界里的英雄,新鲜又刺激,让班级也掀起了故事热,如此的数学孩子又怎能不爱呢?

  “因数教学实录”,周老师通过《“100”不敌“60”》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60同100相比,虽小但完全不必自卑,60也有自己的优势,(60拥有的因数较多),从而联想到生活,扬长避短,才能成功。

  可以这样教数学,一个个教学智慧,在自己的头脑中回荡,在心中回味,是那么得好玩,又是那很么得魅力,让我看到了数学课堂别样的风采!数学课堂,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孩子?数学,我们该给孩子们留下什么?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数学课堂?书读完了,而我在细细地回想着、回味着、思索着……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老师如何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寒假我拜读了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学*氛围,首先要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进步了,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教小学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教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我教小学数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书中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书中那一个个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铺满了*凡而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足迹,更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她细致的教学艺术,更佩服她睿智的头脑与眼光。特别是书中讲述的“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的教育教学观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等、良好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过多的重视了知识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学*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这点,所以我的教学尽管很努力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教师的教学应该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作为主线,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所以,“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和宽容上。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论教,因材施教。真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儿童观,使得李烈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了这本书,我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行动,爱中融汇着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师学*,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

  “以会教会”是李烈老师从“以爱育爱”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学观。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

  而我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和教育素养等,都会对每一个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点点滴滴也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我们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马虎。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样,学生怎样也可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全部或者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而这个“会”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和各种学*能力,还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这本书中,李烈老师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揭示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学*、实践、研究、反思、总结,以自身的“会”引导学生“会”,提出了许多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特点、以及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她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扎实细致的实践作风。

  书中的这些教育观、教学观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来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从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所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因此,我将进一步把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又了些想法。

  李烈老师在文中指出,我们要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关键就是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减少时间浪费,使课堂更加的高效、有序。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著;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1、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自主积极的探索。

  3、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4、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学*的快乐。

  当然,这四点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坚持,去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天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能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是否做到这几点就是有效了?也不仅仅是,我们每节课必须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知识体系,让学生都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干什么。另外,还要注意课堂环节的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好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如何来解决?而这些都是我们在课下要精心准备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二要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实施对应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能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都能够深入的进行思考和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四要在学生的行为*惯养成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以及学*自信心,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五要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即能产生一个注重高水*的预设,又要注重在动态环境下的有效生成,使我们最终达到知识学*高效进行,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

  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场。

  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搬到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所用,这样知识不在单调枯燥,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孩子自己探索的场。

  二是设置问题,激发主动学*

  通过问题的设置,实际上这是在激发孩子去主动探求,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设置,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渗透到教材中,巧妙设计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然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激发,通过只是的从简到难,一点一滴培养孩子学*的自信心,充分吸引孩子自发的投入到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变得好学、乐学、愿学。

  四是要形成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但要注意明确组内人员的分工,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积极性,同时通过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也培养了孩子之间的协作能力。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引导孩子共同完成,教学是否真正有效起来,是需要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完善的。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教海漫记》读后感 (菁华5篇)

  一直听人介绍说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撰写的《教海漫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书。有人说:“读了书中的文章,你会感到*也有马卡连柯,也有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人说:“这本书不亚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果不其然,我一打开这本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是纯粹地说教、空洞的理论,让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半途而废,而是讲述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同时又得到不少启示。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手记,集中体现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点滴思考和智慧。书中内容十分*实,像是一位朋友与你娓娓谈心,其中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掩卷沉思,觉得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种历尽人生的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

  《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特殊”、“不易接*”、“不可学*”的感觉。本书的68篇文章,可以用一个“爱”字来串联,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在于老师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这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也是微笑着来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吧我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洋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学*的。

  当然,纸上谈兵是在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咯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再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心情依然澎湃。*实的语言,详实的案例,对于我们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真的是太大了。尤其是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一文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日常教学中也可以让写作指导无处不在。

  于老师说他认准了一个理儿,就是朱作仁教授所说的:“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少‘读书少,思考少,写的少’,尤其是写几乎没有。学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但这四者不是*起*坐的,以读写为主。因为学生进了学校就是学*规范的书面语言的,不读不写怎么能行?古人的‘熟读’,‘精思’,‘博览’,‘多做’的经验不能忘,要很好的继承。我想也正是因为于永正老师心中坚持这一理念,才会多角度,全方位挖掘课文中可以读写结合的点,巧妙而有艺术地进行写作指导。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学生“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语文能力。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初心和归宿。

  在本文中,于永正老师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种新颖巧妙的设计是艺术性的体现;为课文续写结尾,升华主题是艺术性的体现;适时补写,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是艺术性的体现;造段训练利用学生模仿的天性进行写作能力迁移是艺术性的体现;巧用文本,化单向为双向的话别训练也是艺术性的体现。虽然于老师罗列的课例只有5个,但我们确实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别具匠心,他每节课都是这样做的。就像中央教科所著名小语教学专家张田若先生在看了于永正老师《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所设计的“分别以大娘,和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这个写作训练的实录后所做的评析中所说的那样:“我早就说过,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于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但挤进去了,而且挤得很巧。语文教学一定要解决写的少的问题,让写占有一*之地。”

  文中的5个案例让我觉得堪称叫绝的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设计中,对于依托“饱经风霜”这个词所进行的外貌描写训练。于老师在学生读的很熟,对课文中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请学生写下来。学生的作品对车夫的外貌描写可以说是细腻而又富有情感。听课的老师有的说:“这个写的训练设计得很巧,它一举两得,第一,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第二,练*了写人物外貌。”还有的老师说:“这个写的训练化抽象为形象化的过程,既是想象的过程,又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说:“从教育心理学这个角度讲,它有新颖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而给我最大的冲击则是:如此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就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训练。我们每天和学生一起亲历的每一篇课文不都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词语组成的吗?套用罗丹的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就是:写作指导训练点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是缺少写作指导训练点,而是缺少发现。

  对照于永正老师的文章,反思自己的教学,不仅为之前教学中错失了一个个契机而懊悔。也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强写作指导的训练意识,能够敏感的发现并捕捉到这些训练点,用心去设计来全力弥补了。不得不说,学*在路上,提升,始终在课堂。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篇篇经典,常读常新,今天再一次隆重推荐给您。愿我们一起捧起他,阅读,反思,实践,为自己的华丽转身不断积淀;为学生的素养提升努力实践!

  一直听人介绍说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撰写的《教海漫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书。有人说:“读了书中的文章,你会感到*也有马卡连柯,也有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人说:“这本书不亚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果不其然,我一打开这本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是纯粹地说教、空洞的理论,让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半途而废,而是讲述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同时又得到不少启示。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手记,集中体现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点滴思考和智慧。书中内容十分*实,像是一位朋友与你娓娓谈心,其中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掩卷沉思,觉得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种历尽人生的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

  《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特殊”、“不易接*”、“不可学*”的感觉。本书的68篇文章,可以用一个“爱”字来串联,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在于老师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这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也是微笑着来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吧我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洋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学*的。

  当然,纸上谈兵是在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咯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翻开《教海漫记》的目录,可以看到本书分为四个篇章,首先是教育篇、其次教学篇,接下来是修养篇、最后是其他篇。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教育教学篇,开始研读。不知不觉中我仿佛进入了于老师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形象丰富,言语生动,琅琅书声不绝于耳,时而还发出阵阵笑声。此时此景,使人惊叹,发人深思:为什么于老师的语文课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呢?我想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两点,一是教育观念,二是教育艺术。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心里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使学生在掌握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于永正老师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印证了他的学生主体观、学生发展观和学生创造观。

  过去我们常说教学要“吃透两头”。吃透教材虽然不容易,但只要悉心钻研,教材是可以驾驭的。惟有“吃透学生”,一直是教学中的大难题。于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教案应烂熟于心,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就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怠时激励之。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

  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追求一种艺术化的境界。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要遵循规律,艺术要讲求审美,让学生在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精神愉悦中学*语言,发展语言,促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于老师说:“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干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寂照的内心体验。他认为,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心弦的波动,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存乎一心”。

  从于老师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看,于老师的教育观是渗透着、浸润着深深的爱的现代教育观。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们同唱、同跳、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默契。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于老师懂得宽容。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始教学生懂得怎样做人。于老师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种。”他还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可见,学生不可能齐步走,教育不应搞“一刀切”。我们要倡导“偏爱差生”,这也是一种高尚的宽容。

  读完《教海漫记》,才明白于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是他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集粹,是他教学生涯的纪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其中蕴涵着的理论活力和人格魅力,值得我继续认真研读。因为,这些正是我教育教学的追求所在。

  认真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反复咀嚼,受益匪浅,有感而发:

  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事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教海漫记》这本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作为一名入职二十年的老师,看了修养篇更是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老师,就得要做到教书育人,而且首先得育人,所以我最为关注的还是于老师写的教育篇。

  其中有一篇名为《忍耐·宽容》的文章让我记忆犹新,读了还想读。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养人,如果我们还以一种“叫、喊、打、骂”的高压政策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就失去了一大半。我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一个对教育事业缺乏信仰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学生有忍耐与宽容的,许许多多的著名教育家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忍耐与宽容应该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仔细思量,只要你对这个话题还感兴趣就行。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凡的地方。

  另外,我对教育篇中的《翘起大拇指》一文深有感触。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非常希望老师来表扬自己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无疑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老师表扬鼓励了自己,我们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还要好,要赢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而受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极少发生的事。

  依我看来,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了过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们的孩子翘起小尾巴的程度,大多数的情况是我们老师的大拇指竖得太少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却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

  教育是一门艺术。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尽管学生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就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了解到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积极、良好、*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烈的挑战。

  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此次拜读《教海漫记》,我深深地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数学书籍读后感 (菁华5篇)

  放寒假的前一天,丁老师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里,本来以为是因为数学考试太粗心要批评我了呢!结果老师借给我一本书《数学原来超有趣》。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的数学趣事。比如,大家众所周知的GOOGLE网站,传说是由GOOGOL误拼成的。GOOGOL是在1后面接上100个0的大数,本来这家公司想表达的是,可以用这个网站搜索到无数多的资料,结果由于公司负责人在开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时,错把GOOGOL拼学成了GOOGLE,才有了现在这个网站名。当然,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无法求证。这本书上还写了千载一遇的概率。"载"代表了10的44次方,千载当然是载的1000倍,那么千载一遇就是10的47次方分之一了。这个数字是不是小的无法想象呢!还有神秘的费波纳契数列,它举了这样的例子:有一位农夫把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子带回家,第一第二个月是兔子的成长期,到了第三个月它们生下了1对小兔子,这时农夫有了2对兔子。就是说,小兔子长到3个月就有了繁殖能力,以后每一个月都可以生出1对小兔子。我相信同学们都想到了,以这样的规律,开始是1对兔子,一个月后还是1对兔子,两个月后变成2对,三个月后变成3对,四个月后变成5对,五个月后变成8对…照这种情况,假设所以的兔子一直活着,我们得出以下规律:1+1=2;1+2=3;2+3=5;3+5=8…如此不断延伸下去,前两个数字的和正好会是下一个数字,这就是费波纳契数列。我们的大自然里也处处藏着这个数列。比如大多数花的花瓣都是3、5、8、13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还有许多趣事我就不多介绍了。总之这本书给我的寒假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数学原来不枯燥,我更喜欢这门学科了。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你心灵充实;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你明辨是非;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你有爱心、知礼仪。”让我们喜欢读书,热爱读书,从读书中获得快乐与幸福。这是我们第二实验小学师生们不断的追求。我最*读了《数学故事》这本书。本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以课本为依据,贯彻新课程的标准理念,从数字、运用、计算、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逻辑推理等方面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这里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这里的数学不在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活泼有趣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面的小板块也为它增色不少。

  就说神秘的数字1吧,先讲小故事,数字王国召开大会,主要是讲讲各个数字成员的用途。再说,是有着特殊含义的数字。我们大家都知道,排序的时候,就意味着第一位。而所谓第一位,就是大王或者头目,甚至班长、队长什么的。可是在衡量物品的数量或大小的时候,也被用作代表“很小”、“少”的意思。这时的1,和刚才所说的代表顺序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即使在一个很小的地方,也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大家听过“一字值千金”这句话吧?这里把“一”和“千”放在一起比较,更突出了“一”的力量。还有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一推十”这类的名句也足以证明的神奇之处。

  之所以数学里面的一些抽象的东西变成了活了的东西,数是数学学*的基础,数字是蕴藏智慧的精灵,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着有趣的故事。0是由谁创造的呢﹖无穷无尽的数字都有怎样的分类呢﹖数字之间会发生一些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数字王国的秩序如何维持﹖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有讲述。每一个*凡的数字背后都有一段不*凡的故事,这些故事会给我们打开一个完整不同的数学世界。在这里,数学不再枯燥,数字成了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精灵。有趣的数学问题,灵活的解题思路。它不要求你一定解出答案,而是希望你从这些故事中提炼出一种数学思维。奇数、偶数隐藏的秘密这个故事的后面考考你,韩信率部队屡克敌兵,于是赏三军,并且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左边的参赛人员是3个小兵和2个大兵,右边参赛人员是4个大兵和1个小兵。比赛之前人们都知道4个大兵的力气和5个小兵的力气相当,但左边那2个大兵是孪生兄弟,力气特别大,他们的力气是2个小兵加1个大兵的力气之和。还没比赛,韩信就说出了胜败,赛后结果正是韩信所说的。那么韩信到底是说哪边胜利呢﹖象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在故事中提炼出一种数学思维。还有休闲吧、思维拓展训练营、问题直通车等帮助理解数学知识。相信这本书将激励孩子告别普通与*庸,在轻松的故事中变得更加优秀。

  原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有这么大的用处:在《智斗蜘蛛精》里,八戒被4个女妖围在了中间他得先打死头儿蜘蛛精但他不知道她变换以后的位置,然而数学观察到了:位置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每变4次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根据这个规律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变阵的次数=n)n÷4=□…□这个余数是几,就是几号位置。

  还有一次在《悟空戏猕猴》那一集里,1~66报数,(以一、二、一、二的顺序报凡是报以的都有可能是自己,直到最后那个才是自己,不过悟空让数学猴不能报数)悟空要数学猴一次把自己指出来数学猴马上就说:“64号,你是悟空,你出来吧。”原来他是这样想的:有五只羊,9只羊一排,最后留下的一定是8号他的规律是2,4=2×2,8=2×2×2……对于66来说,具有最大特点的数就是64因为64=2×2×2×2×2结果这才找出了孙悟空。

  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

  此书是《数学史教程》的第二版,这本书还得到了诸多数学界有望人士的高度赞扬。嘉兴学院名誉校长,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此书惠赠了墨宝: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此外,吴文俊院士也在百忙中赶写了读后感,对《数学史概论》一书在数学史学科研究上的肯定,并称之“翻阅此书都会开卷有益并感到乐趣”。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积累性很强的学科,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所以说数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因此也有数学史家认为“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但是有些学科就像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

  作者是按如下的数学史分期为线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初等数学时期;

  1、古希腊数学,2、中世纪东方数学,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三、*代数学时期;

  四、现代数学时期。

  此书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印度、*,以至当代数学,对于数学的贡献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论和解说。在原始社会,从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随着计数的慢慢发展,出现了石子记数和结绳记事等记数方法;接着经验算术与几何法的发现;再在此基础上加工升华为具有初步逻辑结构的论证数学体系;随之发展而来的便是*代数学;之后数学的发展更是迅猛:微积分的创立,代数学的新生,几何学的变革......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总是那么枯燥乏味的,没有多大的兴致看完这本书。而此书中作者不仅对数学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还借助各种例子来让读者理解,甚至加入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及奇闻轶事,例如阿基米德解决皇冠难题的故事,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等等。读之趣味盎然,大大增强了书本的'可读性。书中还写到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并就其学术成就做了概括的介绍,尤其重要成就,不惜花了很多篇幅以详细说明。

  最后,作者还就数学与社会的关系及两者互相之间的影响发表了论述。他精辟地阐述为: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的影响。接着,作者从数学与社会进步,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数学的社会化三方面进行了展开说明。

  我想我本是数学系的学生,多少是得对数学史有所了解。虽没有过于仔细的拜读,但我想通过这次翻阅还是受益匪浅的。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记录了华老师的教学中的点滴,也有他听课的感受,让人读后能有思,有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生动,感人,又蕴涵智慧,读后回味无穷。

  华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文章中经常引古论今,从我国古代的名家到国外的学者;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而且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农民种地、打篮球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联系到数学。这些,都得益于他的喜读善思。一个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了如此多的书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现实中,我们自己总是抱怨没时间读书,时间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学上了。却不知道,我们*时的思考基本上是在做无米之炊。没有理论作指导,纵然想破脑袋,得出的也必然是肤浅的东西。

  华老师的心思却极为细腻,所作随笔大都从细处入手。从老师的教具掉地上,孩子捡起来交给老师,老师没有道谢。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到老师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么读分数……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会经常出现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读了华老师的这些随笔,对我太有启发了。是的,教育就是要从小细节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进步来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华老师在课堂上的成功,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后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再实践。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正是他这种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思索的精神,才成就了现在这个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让无数教师佩服,让无数学生喜欢的华老师。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以生动地形式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数学读物的读后感 (菁华5篇)

  数学,对我们来说一向都是一个枯燥无趣的学科,但是,当我在一次偶然读了《奇妙的数学王国》后,我对数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翻开《奇妙的数学王国》时,我会在第一页发现一个猪八戒和孙悟空,看到那里我在想,咦数学里怎样有了神话人物,这时我就会迫不及待好翻到目录栏,这时我又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奇妙的数学王国》、《猪八戒新传》等等。

  数学,许多人曾认为它枯燥、无聊、抽象,以前几何,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当我读过这本书后,我的观点来了个180度的转角,它使我开始热爱数学,让我重新认识数学。

  原先,数学是这么的搞笑、神奇啊!对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讲,枯燥无聊的*数字就像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上的运算好比音乐演奏一样,带给他无穷的乐趣。比起华罗庚,我就惭愧了许多,有时在写数学作业时,都会有些不耐烦。今后,我必须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透过阅读这本书,你将学到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就快来读吧!为了使我们的数学潜力提高,让我们一齐努力吧!也为了让我们热爱数学,加油!

  读了《奇妙的数学王国》,我不在认为数学无聊和枯燥了,也学*了许多数学知识,《奇妙的数学王国》真是一本神奇的书。

  《奇妙的数王国》是一部数学童话书,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和数学家李毓佩教授送给我们小朋友的一份礼物。

  这本书里一共有十个小故事,《奇妙的数王国》,《猪八戒新传》,《神秘数》,《长鼻子大仙》等等等等。但是,给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欢的,就要数《鹰击长空》了。

  故事是这样的.小鹰阿尔法长大了,离开了父母,独自飞向了蓝天,心里高兴极了。但是大雁却告诉他,要成为一只真正的雄鹰,不仅仅要有搏击长空的本领,还要会数学,要心中有数。阿尔法似乎明白了。就在这时,秃鹫说它要帮阿尔法,却接连三天吃掉了阿尔法捕获的食物,饿晕的阿尔法被好心的白天鹅救了,白天鹅狠狠地教训了秃鹫,并教会了阿尔法数学。此后,热心的阿尔法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忙海鸥妈妈斗败了强盗军舰鸟,结识了伯劳鸟,并在褐马鸡的帮忙下,再次和秃鹫决一死战,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打败了秃鹫,成了一只真正的雄鹰。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像小鹰一样执着,顽强......

  看完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数学是一项要努力才能学好的科目,所以我经常看关于数学的书。今天,我看了一本惊险有趣的书,名叫《数学小眼镜》。

  《数学小眼镜》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毓佩,李毓佩写的书,我大部分都看过,我觉得各个都生龙活虎,非常好看。我还从李毓佩的书里看到了认真、坚持。

  大家肯定会觉得奇怪,我是怎么知道李毓佩这个人的`呢?今天,让我告诉你吧,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吉培培,给我们班推荐了一本叫《李毓佩数学学*故事(上)》的书,于是我觉得应该很好看,便让妈妈给我买,买了之后,我经常看的是爱不释手、聚精会神,最后我把这整本书都看完了,我突然发现这一套其实有四本书,但其中只有三本书李毓佩写得,还有一本《数学城历险记》是一个姓苏的人写的。于是我让妈妈陆续给我买了《李毓佩数学学*故事(中)》和《李毓佩数学学*故事(下)》。每一本我都看了上100遍,下1000遍了,我觉得真是好看。妈妈看我那么喜欢的样子,书。最后妈妈看到了《数学小眼镜》……一套书,作者也是李毓佩,便毫不犹豫的定下了。三天后,这一套书在我家降落了。

  《数学小眼镜》里面一共有4个故事,有:《数学小眼镜历险》、《古堡里的战斗》、《黑森林遇险》、《沙漠小城的奇遇》。我最喜欢里面的《数学小眼镜历险》,因为这个里面有很多古代的数学家,比如:祖冲之、商高、刘微……。我最对祖冲之感兴趣,因为祖冲之说过:“我求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误差不超过一千万分之一。”我看过这本《数学小眼镜》的书后也开始会问数学问题了,比如:一个人有四只手,每只手分别拿狼牙棒、铁饼、莲花、贝壳,你知道他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吗?我知道,一共有24种。如果有十只手,就有3628800种。

  我觉得数学真是对人类有太大的作用,好似什么事情,都和数学挨得上边,所以我一定要努力、认真学*数学,让数学在深圳、在广东、在*、在世界、在各个星球、在宇宙发扬。

  数学是一项要努力才能学好的科目,所以我经常看关于数学的书。今天,我看了一本惊险有趣的书,名叫《数学小眼镜》。

  《数学小眼镜》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毓佩,李毓佩写的书,我大部分都看过,我觉得各个都生龙活虎,非常好看。我还从李毓佩的书里看到了认真、坚持。

  大家肯定会觉得奇怪,我是怎么知道李毓佩这个人的呢?今天,让我告诉你吧,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吉培培,给我们班推荐了一本叫《李毓佩数学学*故事(上)》的书,于是我觉得应该很好看,便让妈妈给我买,买了之后,我经常看的是爱不释手、聚精会神,最后我把这整本书都看完了,我突然发现这一套其实有四本书,但其中只有三本书李毓佩写得,还有一本《数学城历险记》是一个姓苏的人写的。于是我让妈妈陆续给我买了《李毓佩数学学*故事(中)》和《李毓佩数学学*故事(下)》。每一本我都看了上100遍,下1000遍了,我觉得真是好看。妈妈看我那么喜欢的样子,书。最后妈妈看到了《数学小眼镜》……一套书,作者也是李毓佩,便毫不犹豫的定下了。三天后,这一套书在我家降落了。

  《数学小眼镜》里面一共有4个故事,有:《数学小眼镜历险》、《古堡里的战斗》、《黑森林遇险》、《沙漠小城的奇遇》。我最喜欢里面的《数学小眼镜历险》,因为这个里面有很多古代的数学家,比如:祖冲之、商高、刘微……。我最对祖冲之感兴趣,因为祖冲之说过:“我求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误差不超过一千万分之一。”我看过这本《数学小眼镜》的书后也开始会问数学问题了,比如:一个人有四只手,每只手分别拿狼牙棒、铁饼、莲花、贝壳,你知道他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吗?我知道,一共有24种。如果有十只手,就有3628800种。

  我觉得数学真是对人类有太大的作用,好似什么事情,都和数学挨得上边,所以我一定要努力、认真学*数学,让数学在深圳、在广东、在*、在世界、在各个星球、在宇宙发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