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0-03 00:00:00 读后感,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不足在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不要去挖苦别人。《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一陶一铁,骄傲的铁罐因为陶罐易碎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一直不停地克制自己不要发火。不久王朝覆灭了,它们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过了好几年代,人们挖出了陶罐,而陶罐时时想念着自己的兄弟—铁罐,但是人们怎么也找不到铁罐。

  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兴冲冲地跑下楼去打乒乓,但我没学过,不如别人,向别人学*。但是他们抓住了我不会打乒乓常常责骂我真是个丑、呆、笨、蠢的女孩,打我踢我,还抢走了我上百元的乒乓板……我却默默地走开了,我的心像一只花瓶砰地被人摔在地上。如果世上的人能学会找出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那该有多好呀!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2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中间有个故事叫《陶罐和铁罐》。我感觉这故事挺有哲理的,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国王的御厨里: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不再理会。时光飞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弃了,被泥土掩埋了。许多年后的一天,人们找到了当年御厨里的陶罐,却找不到铁罐。原来铁罐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氧化了,早就无影无踪,不见了。

  这种事是不是很多呢?

  有一次,一个人总觉得他自己地位很高,常常奚落人。爸爸知道了,就给那人一个木炭,又让他用木炭砸十米远的一块布。那个人想,不就是一块布嘛!他砸呀砸呀,因为太远了,所以只砸到一点,爸爸给他一面镜子。那个人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是全身黑了。只有牙齿还是白的。

  听了这种事,你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呢?其实,这样的事很多,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地位高于一切,更不能奚落别人,就像文章里的铁罐一样,常常奚落陶罐,到头来还是因为年代太久,氧化了。而陶罐,虽然很生气,但不做声,最终以自己的强项战胜了铁罐,还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例如在学*中,如果你成绩比人家好,不能嘲笑别人,而应该更上一层楼。

  读了这个故事,它给我许多启迪,你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3

  在一个清晨,我翻着一本故事书,一个叫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吸引了我。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也不会生气,而是和铁罐讲道理。铁罐不听,陶罐就不再理会铁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了那只陶罐。掏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pǔ)素(sù,美观。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阅读了这个故事,我心想:铁罐好骄傲啊,只看见自己的优点,而忘记了自己的缺点。陶罐又那么谦虚,看的见自己的缺点,从不外扬自己的优点,会在正确的角度看事情、解决事情。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记得我和小伙伴比赛,可是还没比完,她就说她厉害,我很不服气,说:“如果还没比就说是你厉害,那么,我可以说我比你厉害啊!”就这样,我们吵架了。事情过后,我心想:是我不对,想起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铁罐都那样侮辱他,小伙伴有没有侮辱我,我何必再生气呢!然后,我去找她,向她道歉,她说:没关系,是我不好,以后不会再和你吵架了!”

  如果我们都像陶罐那样谦虚,那彼此之间,还会吵架吗?我们只要学会将心比心,那么,世界将海阔天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4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中间有个故事叫《陶罐和铁罐》。我感觉这故事挺有哲理的,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国王的御厨里: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不再理会。时光飞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弃了,被泥土掩埋了。许多年后的一天,人们找到了当年御厨里的陶罐,却找不到铁罐。原来铁罐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氧化了,早就无影无踪,不见了。

  这种事是不是很多呢?

  有一次,一个人总觉得他自己地位很高,常常奚落人。爸爸知道了,就给那人一个木炭,又让他用木炭砸十米远的一块布。那个人想,不就是一块布嘛!他砸呀砸呀,因为太远了,所以只砸到一点,爸爸给他一面镜子。那个人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是全身黑了。只有牙齿还是白的。

  听了这种事,你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呢?其实,这样的事很多,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地位高于一切,更不能奚落别人,就像文章里的铁罐一样,常常奚落陶罐,到头来还是因为年代太久,氧化了。而陶罐,虽然很生气,但不做声,最终以自己的强项战胜了铁罐,还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例如在学*中,如果你成绩比人家好,不能嘲笑别人,而应该更上一层楼。

  读了这个故事,它给我许多启迪,你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5

  昨天,我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宽容,但铁罐却很骄傲、奥慢。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但陶罐很谦虚,但对铁罐的蔑视,陶罐勇敢的争辩。而铁罐却盛气凌人,对陶罐傲慢、无礼,轻视它无法长久,一碰就碎。最后它们被遗弃在废墟里,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发现了陶罐,但却连铁罐的影子都找不见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不足在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不要去挖苦别人。《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一陶一铁,骄傲的铁罐因为陶罐易碎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一直不停地克制自己不要发火。不久王朝覆灭了,它们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过了好几年代,人们挖出了陶罐,而陶罐时时想念着自己的兄弟—铁罐,但是人们怎么也找不到铁罐。

  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兴冲冲地跑下楼去打乒乓,但我没学过,不如别人,向别人学*。但是他们抓住了我不会打乒乓常常责骂我真是个丑、呆、笨、蠢的女孩,打我踢我,还抢走了我上百元的乒乓板……我却默默地走开了,我的心像一只花瓶砰地被人摔在地上。如果世上的人能学会找出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那该有多好呀!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2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中间有个故事叫《陶罐和铁罐》。我感觉这故事挺有哲理的,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国王的御厨里: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不再理会。时光飞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弃了,被泥土掩埋了。许多年后的一天,人们找到了当年御厨里的陶罐,却找不到铁罐。原来铁罐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氧化了,早就无影无踪,不见了。

  这种事是不是很多呢?

  有一次,一个人总觉得他自己地位很高,常常奚落人。爸爸知道了,就给那人一个木炭,又让他用木炭砸十米远的一块布。那个人想,不就是一块布嘛!他砸呀砸呀,因为太远了,所以只砸到一点,爸爸给他一面镜子。那个人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是全身黑了。只有牙齿还是白的。

  听了这种事,你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呢?其实,这样的事很多,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地位高于一切,更不能奚落别人,就像文章里的铁罐一样,常常奚落陶罐,到头来还是因为年代太久,氧化了。而陶罐,虽然很生气,但不做声,最终以自己的强项战胜了铁罐,还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例如在学*中,如果你成绩比人家好,不能嘲笑别人,而应该更上一层楼。

  读了这个故事,它给我许多启迪,你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3

  在一个清晨,我翻着一本故事书,一个叫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吸引了我。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也不会生气,而是和铁罐讲道理。铁罐不听,陶罐就不再理会铁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了那只陶罐。掏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pǔ)素(sù,美观。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阅读了这个故事,我心想:铁罐好骄傲啊,只看见自己的优点,而忘记了自己的缺点。陶罐又那么谦虚,看的见自己的缺点,从不外扬自己的优点,会在正确的角度看事情、解决事情。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记得我和小伙伴比赛,可是还没比完,她就说她厉害,我很不服气,说:“如果还没比就说是你厉害,那么,我可以说我比你厉害啊!”就这样,我们吵架了。事情过后,我心想:是我不对,想起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铁罐都那样侮辱他,小伙伴有没有侮辱我,我何必再生气呢!然后,我去找她,向她道歉,她说:没关系,是我不好,以后不会再和你吵架了!”

  如果我们都像陶罐那样谦虚,那彼此之间,还会吵架吗?我们只要学会将心比心,那么,世界将海阔天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4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中间有个故事叫《陶罐和铁罐》。我感觉这故事挺有哲理的,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国王的御厨里: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不再理会。时光飞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弃了,被泥土掩埋了。许多年后的一天,人们找到了当年御厨里的陶罐,却找不到铁罐。原来铁罐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氧化了,早就无影无踪,不见了。

  这种事是不是很多呢?

  有一次,一个人总觉得他自己地位很高,常常奚落人。爸爸知道了,就给那人一个木炭,又让他用木炭砸十米远的一块布。那个人想,不就是一块布嘛!他砸呀砸呀,因为太远了,所以只砸到一点,爸爸给他一面镜子。那个人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是全身黑了。只有牙齿还是白的。

  听了这种事,你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呢?其实,这样的事很多,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地位高于一切,更不能奚落别人,就像文章里的铁罐一样,常常奚落陶罐,到头来还是因为年代太久,氧化了。而陶罐,虽然很生气,但不做声,最终以自己的强项战胜了铁罐,还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例如在学*中,如果你成绩比人家好,不能嘲笑别人,而应该更上一层楼。

  读了这个故事,它给我许多启迪,你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5

  昨天,我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宽容,但铁罐却很骄傲、奥慢。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但陶罐很谦虚,但对铁罐的蔑视,陶罐勇敢的争辩。而铁罐却盛气凌人,对陶罐傲慢、无礼,轻视它无法长久,一碰就碎。最后它们被遗弃在废墟里,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发现了陶罐,但却连铁罐的影子都找不见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3篇

  在上课前,我在班里问了一下孩子们,你们觉得哪篇课文最有趣,孩子们都觉得《陶罐和铁罐》最有趣。所以我选择了这篇课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一定会有长进的。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趣”激情,以“读”明理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角色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处事之理。铁罐、陶罐的对话充分体现出“傲慢”和“谦虚”,具体生动的人物神态、动作,使形象更加鲜明饱满。教学时,我着眼于“趣”,动之以“情”,把握好“读”,晓之以“理”,循序渐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热情。纵观整节课教学,作为执教者个人认为此次教学以下几个方面拿捏得比较到位:

  一、把握教材特点,落实教学目标。

  寓言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教学中,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故事王国,稚趣童真自然流露。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步步到达中心意图。

  三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有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第一节课学*,孩子们已经对“奚落”、“和睦相处”、“轻蔑”等词语意思有所了解,在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到铁罐和陶罐各自性格特点的基础之上,通过问题“谁在奚落谁?”导入新课,让孩子们通过“找一找,划一划,圈一圈,读一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再次走入文本,又一次整体感知铁罐和陶罐的不同个性,通过老师的引领达到层层递进、逐步生发。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体的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等句子来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比方说个人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表演读等方式来理解铁罐对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就这样,领着学生在文本情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完全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抓住教学主线,重视主题精讲。

  教学中采用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淡化对课文的分析,效果很好。首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利用了“神情”进行主题精讲。如在学*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抓住每次陶罐的回答的语气谦虚、争辩、*静体会陶罐的心情。引导学生补充想象“陶罐、铁罐还有怎样的神情?”课堂上有学生就能用“生气的说,发怒的说……”补充铁罐,用“亲切、轻声、温柔”的词来形容陶罐,体会它们的情感变化,不断丰盈铁罐、陶罐的形象。

  三、强化朗读训练,做到引生入胜。

  有效的朗读应该是“内化性朗读”,即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通过“润物无声”的语言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能有效性的朗读。在这堂课上,我注重朗读的训练,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表演感知了事物的特点等方法去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过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神情”为朗读教学的落脚点,感悟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与学生们一起化身为陶罐和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确实不敢碰你……”在老师一拨学生一答的交替对话中,老师就是铁罐,学生就是陶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绪也自然转换,在朗读读对话时做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总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之后,总有或多或少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方面。

  比如在引领孩子,在驾驭整体文本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神情”背后的“心理活动”还有待深入。在我看来,本课对话教学的主题恰恰应该是“心理活动”。只有挖掘心理活动,才能将对话主题往“如何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逼*。正所谓“语文,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而教!”因此,为了内化性朗读,还需要多一点教师的“追问”。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反馈的学*情况,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实现“有效学*”的指导策略。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在指名读铁罐说的话时,老师可以这样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铁罐,你干嘛这么生气?”“陶罐的什么话激怒你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瞧不起陶罐?”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从而达到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另外,小学生正处于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可塑性非常的强,所以在类似的文章教学同时,老师可依据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孩子开展适时的教育,引导学生善的理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从故事中让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话故事人物的对话居多,而且透过对话,能让学生领会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就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课堂上放手,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棒,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要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本课中我与学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领悟陶罐的价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体验文本。这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三、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这节课,我着重让学生领悟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神情、动作、语言,透过语言文字理解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学*作者这种要想表达人物思想的就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描绘,在学生熟读、感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深刻,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透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述,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资料简单易懂,生动搞笑,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透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齐,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能够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透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能够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二、以比较、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那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以前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这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用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教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路子。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我作为记者采访学生。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了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对课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还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能看见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当然这种“看见”并非亲眼目睹,这是意象上一种的感受,是“仿佛看见”了。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活生生的,虽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见”清晰,却更为丰富,更为贴*儿童,而且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淡化内的分析理解,强调独特的体验。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一、读中悟“奚落”

  二、悟中感“奚落”

  再好的课堂也难免有遗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品质不偏不倚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繁杂。这是在今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继续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无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实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来认真解读文本,把握语文的命脉,寻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吧!

  《陶罐与铁罐》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渐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陶罐与铁罐的心理变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奚落”这个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成三个小板块,理解铁罐和陶罐的三次对话,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让他们逐步了解陶罐与铁罐的语气,心理变化,并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品质,然后直奔文章的结局,了解他们的结局。让学生找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说说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陶罐和铁罐?”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时容易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铁罐的朗读指导上,结果使得学生对陶罐的品质认识不够丰满。我教学设计,以认识铁罐和陶罐的品质入手,直截了当,不偏不倚,使学生对陶罐谦虚、宽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质有了较深的认识,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机。至少,这样的教学我们就不能称之为“高效”了。我觉得教学过程中,预设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探讨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陶罐跟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课文读后感 (菁华5篇)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陶罐和铁罐》。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课文讲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分别是陶罐和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互相碰撞的,说道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而我却永远留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管子留在厚厚的土里,捧起陶罐,倒掉土和擦干净。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了第13课《花钟》。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我知道了牵牛花是在早上四点开花;蔷薇花在五点开;睡莲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已经七点了;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从暮色中醒来;月光花七点左右开;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同学们睡觉的时候八点;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也明白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自然中,植物有着一定的生理节律。它受约于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可能控制花的开放,香味和花蜜的产生,不同花的香味和开放时间也是为了吸引不同时间活动的传粉者,让植物遍布天涯海角。还有一位植物学家,把不同的花种在一起,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是几点了。

  这课是不是很有趣?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种花都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比如:鸡冠花、蛇麻花、紫茉莉等等……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托托的头怎么变大了,头大的好处又是有哪些,还说了托托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

  托托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的时候要专心认真,千万不要三心二意。托托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才导致成绩不好的。

  故事中大头托托也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男孩子当了国王、八只猴子在开会……最后,他来到了木木市,那里的人都非常粗心,把车门都装到车底下了。托托离开了这个怪怪的城市后,他路过了一个果园,牌子上写了——知识果园。托托看见树上结了很多奇怪的果子,他吃了一个,立刻觉得自己变聪明了,但是头却变大了。托托不知所措,急忙找园丁老爷爷求救帮忙。老爷爷交给他一个任务,只要他完成了,头就会自动变小。这真是一个既有趣又奇幻的历险啊!

  通过这本书我读懂了很多道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也赶快看看这本书吧!

  玩耍经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消磨时间的行为。实在很多伟大的发明就是从玩耍中产生的。

  就像荷兰的列文虎,他在望大门的时候常常玩镜片。他把厚厚的玻璃的周围磨薄,做成了放大镜,用来望细微的东西或者读字小的书籍。

  后来列文虎经由仔细琢磨,终于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显微镜。显微镜可以观察我们*时望不见的世界,那是“小人国”那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多得多。

  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当真地往探索往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成。玩也是一样,只要你当真往探索往发现,你会知道它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疑。

  春暖花开,花园里的花可多啦!有午时花、啤酒花、牵牛花、蔷薇花、龙葵花、芍药、莲花、半枝莲……可你知道这些花开放的时间吗?如有不知的朋友请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午时花开在中午,啤酒花开在清晨三点,牵牛花开在四点钟,蔷薇花开在五点钟,龙葵花开在六点钟,芍药开在七点,莲花开在八点,半枝莲开在十点钟。怎么样,你知道这些花的神奇了吧?我们如果能知道所有花儿开放的`时间,就能发明一种花钟。钟面上的数字换成花儿,那可就算上不错的高科技了。

  多么可爱的“花钟”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