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

首页 / 对联 / |

  经典端午节对联 1

  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

  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

  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

  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汩罗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经典端午节对联 2

  1、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2、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3、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4、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5、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6、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7、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8、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9、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0、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11、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2、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13、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14、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1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6、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17、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18、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19、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0、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21、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22、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23、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24、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25、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26、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27、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28、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29、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30、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经典端午节对联 3

  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

  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

  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

  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

  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

  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经典端午节对联 4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经典端午节对联 5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扩展1)

——端午节的对联

端午节的对联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对联吧,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你所见过的对联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对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的对联1

  端午节诗词与端午节对联,是端午节文化的一大传承。在节日的盛宴中,我们品位端午节诗词、端午节对联的绝妙,与古往今来的看文人墨客在不同的时空**度端午节。

  端午节诗词锦集

  五月五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粽子飘香,赛龙舟,品端午节诗词。欢度端午节其实还可以贴对联来欢庆,在文字中找寻端午节的气息,感受对屈原的'纪念之情。

  端午节对联锦集

  1、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3、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4、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5、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8、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9、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缅贤良;插艾蒿,饮黄酒,悬祭钟馗驱妖魔。

  10、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1、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12、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13、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4、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15、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

  16、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17、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18、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端午节的对联2

  1、上联:钗符艾虎;下联:蒲剑蒿人

  2、上联:天中令节;下联:地腊良辰

  3、上联:日逢重五;下联:节序天中

  4、上联:兰汤试浴;下联:蒲酒盈眉

  5、上联:抚辰逢地腊;下联:建午届天中

  6、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7、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8、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9、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10、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1、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2、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13、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14、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15、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端午节的对联3

  1、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2、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3、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4、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5、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6、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7、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8、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9、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0、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11、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2、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13、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14、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1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6、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17、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18、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19、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0、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21、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22、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23、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24、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25、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26、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27、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28、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29、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30、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31、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端午节的对联4

  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 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 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的对联5

  1、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3、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4、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5、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6、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7、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8、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9、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10、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1、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2、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3、上联:千古诤臣罹祸;下联:尔今屈子开颜。

  14、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15、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16、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17、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18、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19、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20、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21、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2、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23、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24、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5、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26、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27、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28、上联:酒酌金卮满;下联:盘盛角黍香。

  29、上联:海国天中节;下联:江城五月春。

  30、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31、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32、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33、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34、上联:钗符艾虎;下联:蒲剑蒿人。

  3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36、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37、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38、上联:日逢重五;下联:节序天中。

  39、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40、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41、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42、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43、上联:天中令节;下联:地腊良辰。

  44、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45、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46、上联:天中节;下联:地腊辰。

  47、上联:保艾思君子;下联:依蒲祝圣人。

  48、上联:抚辰逢地腊;下联:建午届天中。

  49、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50、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51、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52、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53、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54、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55、上联:忆曹娥兮江上;下联:吊屈子乎湘潭。

  56、上联:九子粽;下联:五彩丝。

  57、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58、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59、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60、上联:兰汤试浴;下联:蒲酒盈眉。

端午节的对联6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五月五日 和端午 已酉端午

  (梅 尧 臣) (张 耒) 贝 琼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竞渡深悲千载冤, 风雨端阳生晦冥,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忠魂一去讵能还。 汨罗无处吊英灵。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国亡身殒今何有, 海榴花发应相笑,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只留离骚在世间。 无酒渊明亦独醒。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线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 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

  午日观竞渡 午日处州禁竞渡

  五日(选一) 边 贡

  汤 显 祖 陈子龙

  共骇群龙水上游, 独写菖蒲竹叶杯, 吴天五月水悠悠, 不知原是木兰舟。 蓬城芳草踏初回。 极目烟云静不收。 云旗猎猎翻青汉, 情知不向瓯江死, 拾翠有人卢女艳, 雷鼓嘈嘈殷碧流。 舟楫何劳吊屈来。 弄潮几部阿童游。 屈子冤魂终古在, 珠帘枕簟芙蓉浦,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对联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龙舟竞渡,

  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年。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端午节的对联7

  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汩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1、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3、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14、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15、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端午节的对联8

  1、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汩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1、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3、芳草美人屈子赋

  冰心洁玉大夫诗

  14、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5、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端午节的对联9

  上联:饮雄黄挂蒿草吟咏橘颂

  下联:食香粽划龙舟赋诗端阳

  横批:五月端午

  上联: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下联:赛龙舟号子声声传四海

  横批:日逢重五

  上联:天中令节

  下联:地腊良辰

  横批:节序天中

  上联:保艾思君子

  下联:依蒲祝圣人

  上联:辰振逢地腊

  下联:建午届中天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渐不识丁

  上联:旗艾招千福

  下联:香囊耀五丝

  上联:一盏雄黄扶正气

  下联:几窗蒲剑镇妖魔

  上联:志远胸忧悲楚仕

  下联:辞扬赋恨叹离骚

  上联:荷旁惬意秋千荡

  下联:草畔欢喜纸鹤飞

  上联:端阳解粽龙舟竞

  下联:门户插蒲虎艾威

  上联:屈子英灵来远古

  下联:曹娥孝道感清江

  上联:兰汤试浴千家惠

  下联:蒲酒盈眉万户欢

  上联:钗符艾虎悬神兽

  下联:蒲剑蒿人斩妖邪

  上联:艾草飞香午门纳福

  下联:龙舟竞渡万水欢歌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结艾钦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乘龙

  上联:海国中天魂招屈子

  下联:江城五月笑看龙舟

  上联:绿艾悬门添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溢芬芒

  上联:艾叶电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村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节启朱明榴花献瑞

  下联:盘陈角黍蒲酒怀贤

  上联:代代龙舟竞渡追怀屈子

  下联:年年角黍投江祭奠诗魂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

  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上联:天中节,重阳有序端荷盏

  下联:地腊辰,祭祖驱邪悼故人

  上联:龙舟竞渡,鼙鼓擂时千棹动

  下联:雪浪雄飞,锦标举处万人欢

  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

  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保艾思君子

  下联:依蒲祝圣人

  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端午节的对联10

  1、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2、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3、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4、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5、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6、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7、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8、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9、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0、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11、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12、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13、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14、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15、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端午节的对联11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的对联12

  1、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2、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3、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4、日逢重五,节序天中。

  5、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6、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7、抚辰逢地腊,建午届天中。

  8、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

  9、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10、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11、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12、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

  13、榴裙萱黛增颜色,艾酒蒲浆记岁年。

  14、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15、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16、节启朱明榴图南瑞,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17、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8、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9、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20、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端午节的对联13

  九子粽;

  五彩丝。

  天中节;

  地腊辰。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天中令节;

  地腊良辰。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海国天中节;

  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满;

  盘盛角黍香。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五月端阳春穗黄;

  八月中秋月儿圆。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青粽嘉旬称益智;

  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池莲花解语;

  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华。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

  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令节届天中,处处辉增艾绶;

  良辰逢地腊,家家乐饮蒲觞。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 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 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念故人 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 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 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的对联14

  1、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2、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3、上联: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下联: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4、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5、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6、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7、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8、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9、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0、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11、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2、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13、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4、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15、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16、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17、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18、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19、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20、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1、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22、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23、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24、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2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26、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27、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28、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29、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端午节的对联15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年。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抚辰逢地腊;建午届天中。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海国天中节;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满;盘盛角黍香。

  五月端阳春穗黄;八月中秋月儿圆。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生子兴宗王镇恶;良辰竞渡屈灵均。

  冰盘错出仙人掌;珠履频窥处士星。

  青粽嘉旬称益智;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裙萱黛增颜色;艾酒蒲浆记岁华。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汩罗

  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扩展2)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范本十份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1

  1、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3、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4、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5、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6、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7、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8、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9、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10、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1、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2、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3、上联:千古诤臣罹祸;下联:尔今屈子开颜。

  14、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15、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16、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17、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18、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19、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20、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21、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2、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23、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24、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5、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26、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27、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28、上联:酒酌金卮满;下联:盘盛角黍香。

  29、上联:海国天中节;下联:江城五月春。

  30、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31、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32、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33、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34、上联:钗符艾虎;下联:蒲剑蒿人。

  3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36、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37、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38、上联:日逢重五;下联:节序天中。

  39、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40、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41、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42、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43、上联:天中令节;下联:地腊良辰。

  44、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45、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46、上联:天中节;下联:地腊辰。

  47、上联:保艾思君子;下联:依蒲祝圣人。

  48、上联:抚辰逢地腊;下联:建午届天中。

  49、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50、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51、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52、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53、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54、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55、上联:忆曹娥兮江上;下联:吊屈子乎湘潭。

  56、上联:九子粽;下联:五彩丝。

  57、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58、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59、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60、上联:兰汤试浴;下联:蒲酒盈眉。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2

  端午节诗词与端午节对联,是端午节文化的一大传承。在节日的盛宴中,我们品位端午节诗词、端午节对联的绝妙,与古往今来的'看文人墨客在不同的时空**度端午节。

  端午节诗词锦集

  五月五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粽子飘香,赛龙舟,品端午节诗词。欢度端午节其实还可以贴对联来欢庆,在文字中找寻端午节的气息,感受对屈原的纪念之情。

  端午节对联锦集

  1、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3、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4、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5、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8、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9、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缅贤良;插艾蒿,饮黄酒,悬祭钟馗驱妖魔。

  10、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1、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12、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13、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4、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15、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

  16、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17、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18、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3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千古诤臣与屈子,皆指屈原。联意在于赞颂今日之政治清明。上下联相补充,属于流水对。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曹娥,东汉时期的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女。其父于五月五日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曹娥沿江哭号十七日,昼夜不绝,父尸不出,遂自沉于江而死,三天之后,父尸浮上水面。有人认为,沿以成俗的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她。当然和她争这一荣耀的,还有屈原和伍子胥。此联的妙处在于将两个争名的对手,黏合在一起,和谐共存了。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灵均是屈原的字。联中与屈灵均并举的王镇恶,是东晋名将,其祖父就是前秦名相王猛。王镇恶生于五月五日,家人欲弃之。王猛援引孟尝君亦此日生的故实,认为王镇恶将会是振兴家族之人。后事亦正如王猛所言。屈原与王镇恶相隔千年,一文一武,因端午结了姻缘,做了上下联,实为趣事。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夏日酷热,食冰解暑,自然是畅快之事。冰块短长不一,若数量为五,其状实在颇似人的手掌。故有上联句。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用“仙人掌”,并不指今人熟知的耐旱植物,而是指华山之一峰。此峰亦因状若手掌得名。下联出自唐人罗隐《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一诗,此句意在赞誉隐士之为人仰慕。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这也是一副端午节所用对联。上联切端午节时间,下联切端午节民俗。五月初正是榴花灿烂的时节,“朱明”,夏季。“朱明节”,立夏节。汉代时候,皇帝在立夏日在南郊迎夏神,唱《朱明》歌,故称。端午节,又称“蒲节”,届时人们在门口插艾蒲,在小儿衣服上系香袋,吃粽子、喝雄黄酒,以期穰灾疫,去虫毒。“绿醑(xu音许)”,绿色的美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联语极为切题,“榴花”与“蒲叶”,为植物名相对,“朱”与“绿”,则是颜色词相对,等等,对仗值得称道。

  九子粽;

  五彩丝。

  此联虽仅有六字,所明者实乃端午的两大风俗,以之涵括端午丝毫不显简陋。《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对欧回说:“祭品虽然很好,可惜常被蛟龙吃掉。烦劳施以恩惠,用练树叶包裹,五彩丝缠绕。因为这二物是蛟龙所忌惮的东西。”欧回依言而行,此人重现致感谢之意。据此,端午节的这两大风俗都与屈原有关。也有其它的说法,姑列其一。应劭《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则五彩丝不用于粽子,而用于人。聚讼纷纷,不知孰从。然而无论哪一种为正解,都不妨碍此联的妙处。

  天中节;

  地腊辰。

  唐宋以来以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也叫重五节、浴兰节。端午节是后来的称呼。至于地腊,乃是道教加于此日的名称。上下联皆为点明时令。这种对联一是为了避免落入俗套,另一是为了对举的工稳,且富于人文,遂援引并不*用的称呼,点明节日。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故此端午节又名浴兰节,端午兰汤沐浴的*俗其来颇久。蒲酒,赌博饮酒,意指端午节嬉戏娱乐,眉展颜开。或者蒲指菖蒲,酒指雄黄酒,端午有挂菖蒲剑与喝雄黄酒的*俗。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钗符,即钗头符,端午节所用的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Z为虎,粘以艾叶,佩以辟邪。上联截取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词句“儿女纷纷新结束,时样钗符艾虎”。蒲剑,菖蒲叶,其形似剑,故名。旧俗于农历五月初五,悬菖蒲叶于门上,谓可以治邪。故而端午节亦称蒲节。上列三词都贴切于端午的*俗,“蒿人”与此联系颇远。之所以用“蒿人”,意在以“蒿”对“艾”、“蒲”。“蒿人”可有三解,一为反用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意在表达其人混迹草莽、优游岁月的通达情怀。一解则典出《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蒿目,举目远望之意。庄子意在批评此种无事生非者,此联可能反用其旨,欲褒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者。最末一解出自《周礼》,据之,“蒿人”乃为宾客供给食物的小吏。三者不妨共存,以添此联意绪之丰富。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据传此联为明末屠户徐五所撰。他于端午节题午时书(端午对联又名午时书)贴于门楹,联曰:“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当朝名臣曹学�缏饭�,一见此联,大为赞赏。遂叩门拜谒,二人结为朋友。此联之所以妙,端在于其幽默。在分析其何以幽默前,须先解释门上“题午”的讽刺意味。这是出自宋人范正敏所著《遁斋闲览》的谐语:一士子拜谒一富人,富人不想见,推脱已外出,士子知其欺己,遂在富人门上大书一“午”字而去,人问其故,士人答到:“牛不出头耳”。盖士子用“午”字讽刺富人是个缩头蠢牛。此联曰“门幸无题午”,其中的`一层意思,正从这一诙谐而来。也正为此,曹学铨才毫无忌讳的叩门攀交。另外一层意思是用“午”代指“午时书”。明明午时书贴于门上,却说“门幸无题午”;对联写得如此讲究工整,却说“人惭不识丁”。其中的幽默诙谐,令人回味无穷。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悬艾草于门上,以辟邪攘毒,端午*俗之一。由于艾草迎分招展,其状若旗,故联中曰“艾旗”。蒲剑,前已有解,指菖蒲剑。此联旨在辟邪纳福,盖与人们看待端午的观念有关。先秦之人就颇以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后世固守其藩,未尝变革。于是古人千方百计辟邪祛灾,兰汤沐浴、系五彩丝、挂菖蒲、悬艾草等之类,渐成*俗,时至今日,流风遗韵,依然可闻。此联数目对数目,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妥贴工稳。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此联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将君子比作艾草,一则将圣人比作菖蒲。人们以为端午节邪祟流行,多用菖蒲与艾草辟邪祛祟。想来君子动静举止方廉,浩然正气,存于一身,圣人经天纬地,备物致用,保养万民,虽与艾草菖蒲功绩固有大小之别,其正身佑民则同。由物及人,由小及大,蕴意幽远,此其长也。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4

  端午节诗词与端午节对联,是端午节文化的一大传承。在节日的盛宴中,我们品位端午节诗词、端午节对联的'绝妙,与古往今来的看文人墨客在不同的时空**度端午节。

  端午节诗词锦集

  五月五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粽子飘香,赛龙舟,品端午节诗词。欢度端午节其实还可以贴对联来欢庆,在文字中找寻端午节的气息,感受对屈原的纪念之情。

  端午节对联锦集

  1、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3、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4、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5、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8、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9、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缅贤良;插艾蒿,饮黄酒,悬祭钟馗驱妖魔。

  10、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1、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12、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13、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4、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15、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

  16、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17、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18、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5

  1、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2、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3、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4、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5、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6、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7、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8、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9、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0、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11、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12、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13、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14、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15、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6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年。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抚辰逢地腊;建午届天中。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海国天中节;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满;盘盛角黍香。

  五月端阳春穗黄;八月中秋月儿圆。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生子兴宗王镇恶;良辰竞渡屈灵均。

  冰盘错出仙人掌;珠履频窥处士星。

  青粽嘉旬称益智;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裙萱黛增颜色;艾酒蒲浆记岁华。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汩罗

  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7

  1、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2、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3、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4、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5、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6、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7、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8、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9、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0、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11、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2、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13、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14、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1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6、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17、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18、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19、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0、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21、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22、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23、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24、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25、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26、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27、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28、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29、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30、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31、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8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千古诤臣与屈子,皆指屈原。联意在于赞颂今日之政治清明。上下联相补充,属于流水对。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曹娥,东汉时期的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女。其父于五月五日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曹娥沿江哭号十七日,昼夜不绝,父尸不出,遂自沉于江而死,三天之后,父尸浮上水面。有人认为,沿以成俗的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她。当然和她争这一荣耀的,还有屈原和伍子胥。此联的妙处在于将两个争名的对手,黏合在一起,和谐共存了。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灵均是屈原的字。联中与屈灵均并举的王镇恶,是东晋名将,其祖父就是前秦名相王猛。王镇恶生于五月五日,家人欲弃之。王猛援引孟尝君亦此日生的故实,认为王镇恶将会是振兴家族之人。后事亦正如王猛所言。屈原与王镇恶相隔千年,一文一武,因端午结了姻缘,做了上下联,实为趣事。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夏日酷热,食冰解暑,自然是畅快之事。冰块短长不一,若数量为五,其状实在颇似人的手掌。故有上联句。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用“仙人掌”,并不指今人熟知的耐旱植物,而是指华山之一峰。此峰亦因状若手掌得名。下联出自唐人罗隐《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一诗,此句意在赞誉隐士之为人仰慕。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这也是一副端午节所用对联。上联切端午节时间,下联切端午节民俗。五月初正是榴花灿烂的时节,“朱明”,夏季。“朱明节”,立夏节。汉代时候,皇帝在立夏日在南郊迎夏神,唱《朱明》歌,故称。端午节,又称“蒲节”,届时人们在门口插艾蒲,在小儿衣服上系香袋,吃粽子、喝雄黄酒,以期穰灾疫,去虫毒。“绿醑(xu音许)”,绿色的美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联语极为切题,“榴花”与“蒲叶”,为植物名相对,“朱”与“绿”,则是颜色词相对,等等,对仗值得称道。

  九子粽;

  五彩丝。

  此联虽仅有六字,所明者实乃端午的两大风俗,以之涵括端午丝毫不显简陋。《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对欧回说:“祭品虽然很好,可惜常被蛟龙吃掉。烦劳施以恩惠,用练树叶包裹,五彩丝缠绕。因为这二物是蛟龙所忌惮的东西。”欧回依言而行,此人重现致感谢之意。据此,端午节的这两大风俗都与屈原有关。也有其它的说法,姑列其一。应劭《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则五彩丝不用于粽子,而用于人。聚讼纷纷,不知孰从。然而无论哪一种为正解,都不妨碍此联的妙处。

  天中节;

  地腊辰。

  唐宋以来以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也叫重五节、浴兰节。端午节是后来的称呼。至于地腊,乃是道教加于此日的名称。上下联皆为点明时令。这种对联一是为了避免落入俗套,另一是为了对举的工稳,且富于人文,遂援引并不*用的称呼,点明节日。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故此端午节又名浴兰节,端午兰汤沐浴的'*俗其来颇久。蒲酒,赌博饮酒,意指端午节嬉戏娱乐,眉展颜开。或者蒲指菖蒲,酒指雄黄酒,端午有挂菖蒲剑与喝雄黄酒的*俗。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钗符,即钗头符,端午节所用的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綵为虎,粘以艾叶,佩以辟邪。上联截取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词句“儿女纷纷新结束,时样钗符艾虎”。蒲剑,菖蒲叶,其形似剑,故名。旧俗于农历五月初五,悬菖蒲叶于门上,谓可以治邪。故而端午节亦称蒲节。上列三词都贴切于端午的*俗,“蒿人”与此联系颇远。之所以用“蒿人”,意在以“蒿”对“艾”、“蒲”。“蒿人”可有三解,一为反用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意在表达其人混迹草莽、优游岁月的通达情怀。一解则典出《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蒿目,举目远望之意。庄子意在批评此种无事生非者,此联可能反用其旨,欲褒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者。最末一解出自《周礼》,据之,“蒿人”乃为宾客供给食物的小吏。三者不妨共存,以添此联意绪之丰富。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据传此联为明末屠户徐五所撰。他于端午节题午时书(端午对联又名午时书)贴于门楹,联曰:“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当朝名臣曹学佺路过,一见此联,大为赞赏。遂叩门拜谒,二人结为朋友。此联之所以妙,端在于其幽默。在分析其何以幽默前,须先解释门上“题午”的讽刺意味。这是出自宋人范正敏所著《遁斋闲览》的谐语:一士子拜谒一富人,富人不想见,推脱已外出,士子知其欺己,遂在富人门上大书一“午”字而去,人问其故,士人答到:“牛不出头耳”。盖士子用“午”字讽刺富人是个缩头蠢牛。此联曰“门幸无题午”,其中的一层意思,正从这一诙谐而来。也正为此,曹学铨才毫无忌讳的叩门攀交。另外一层意思是用“午”代指“午时书”。明明午时书贴于门上,却说“门幸无题午”;对联写得如此讲究工整,却说“人惭不识丁”。其中的幽默诙谐,令人回味无穷。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悬艾草于门上,以辟邪攘毒,端午*俗之一。由于艾草迎分招展,其状若旗,故联中曰“艾旗”。蒲剑,前已有解,指菖蒲剑。此联旨在辟邪纳福,盖与人们看待端午的观念有关。先秦之人就颇以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后世固守其藩,未尝变革。于是古人千方百计辟邪祛灾,兰汤沐浴、系五彩丝、挂菖蒲、悬艾草等之类,渐成*俗,时至今日,流风遗韵,依然可闻。此联数目对数目,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妥贴工稳。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此联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将君子比作艾草,一则将圣人比作菖蒲。人们以为端午节邪祟流行,多用菖蒲与艾草辟邪祛祟。想来君子动静举止方廉,浩然正气,存于一身,圣人经天纬地,备物致用,保养万民,虽与艾草菖蒲功绩固有大小之别,其正身佑民则同。由物及人,由小及大,蕴意幽远,此其长也。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9

  九子粽;

  五彩丝。

  天中节;

  地腊辰。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天中令节;

  地腊良辰。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海国天中节;

  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满;

  盘盛角黍香。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上联:保艾思君子;

  下联:依蒲祝圣人。

  上联:海国天中节;

  下联:江城五月春。

  上联:酒酌金卮满;

  下联:盘盛角黍香。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抚辰逢地腊;

  下联:建午届天中。

  上联:千古诤臣罹祸;

  下联:尔今屈子开颜。

  上联:忆曹娥兮江上;

  下联:吊屈子乎湘潭。

  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

  下联:八月中秋月儿圆。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生子兴宗王镇恶;

  下联:良辰竞渡屈灵均。

  上联:冰盘错出仙人掌;

  下联:珠履频窥处士星。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

  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

  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经典端午节的对联 10

  上联:饮雄黄挂蒿草吟咏橘颂

  下联:食香粽划龙舟赋诗端阳

  横批:五月端午

  上联: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下联:赛龙舟号子声声传四海

  横批:日逢重五

  上联:天中令节

  下联:地腊良辰

  横批:节序天中

  上联:保艾思君子

  下联:依蒲祝圣人

  上联:辰振逢地腊

  下联:建午届中天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渐不识丁

  上联:旗艾招千福

  下联:香囊耀五丝

  上联:一盏雄黄扶正气

  下联:几窗蒲剑镇妖魔

  上联:志远胸忧悲楚仕

  下联:辞扬赋恨叹离骚

  上联:荷旁惬意秋千荡

  下联:草畔欢喜纸鹤飞

  上联:端阳解粽龙舟竞

  下联:门户插蒲虎艾威

  上联:屈子英灵来远古

  下联:曹娥孝道感清江

  上联:兰汤试浴千家惠

  下联:蒲酒盈眉万户欢

  上联:钗符艾虎悬神兽

  下联:蒲剑蒿人斩妖邪

  上联:艾草飞香午门纳福

  下联:龙舟竞渡万水欢歌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结艾钦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乘龙

  上联:海国中天魂招屈子

  下联:江城五月笑看龙舟

  上联:绿艾悬门添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溢芬芒

  上联:艾叶电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村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节启朱明榴花献瑞

  下联:盘陈角黍蒲酒怀贤

  上联:代代龙舟竞渡追怀屈子

  下联:年年角黍投江祭奠诗魂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

  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上联:天中节,重阳有序端荷盏

  下联:地腊辰,祭祖驱邪悼故人

  上联:龙舟竞渡,鼙鼓擂时千棹动

  下联:雪浪雄飞,锦标举处万人欢

  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

  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保艾思君子

  下联:依蒲祝圣人

  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扩展3)

——端午节对联9篇

  端午节诗词与端午节对联,是端午节文化的一大传承。在节日的盛宴中,我们品位端午节诗词、端午节对联的绝妙,与古往今来的看文人墨客在不同的时空*度端午节。

  端午节诗词锦集

  五月五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粽子飘香,赛龙舟,品端午节诗词。欢度端午节其实还可以贴对联来欢庆,在文字中找寻端午节的'气息,感受对屈原的纪念之情。

  端午节对联锦集

  1、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3、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4、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

  5、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8、我为他哭屈落水,他为我辈壮升天。

  9、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缅贤良;插艾蒿,饮黄酒,悬祭钟馗驱妖魔。

  10、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11、不畏汨罗河水深,甘冒东海浪涛激。

  12、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13、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4、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15、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

  16、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17、端午池莲花解语,夏晨岸柳鸟能言。

  18、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千古诤臣与屈子,皆指屈原。联意在于赞颂今日之政治清明。上下联相补充,属于流水对。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曹娥,东汉时期的人,是*古代著名的孝女。其父于五月五日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曹娥沿江哭号十七日,昼夜不绝,父尸不出,遂自沉于江而死,三天之后,父尸浮上水面。有人认为,沿以成俗的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她。当然和她争这一荣耀的,还有屈原和伍子胥。此联的妙处在于将两个争名的对手,黏合在一起,和谐共存了。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灵均是屈原的字。联中与屈灵均并举的王镇恶,是东晋名将,其祖父就是前秦名相王猛。王镇恶生于五月五日,家人欲弃之。王猛援引孟尝君亦此日生的故实,认为王镇恶将会是振兴家族之人。后事亦正如王猛所言。屈原与王镇恶相隔千年,一文一武,因端午结了姻缘,做了上下联,实为趣事。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夏日酷热,食冰解暑,自然是畅快之事。冰块短长不一,若数量为五,其状实在颇似人的手掌。故有上联句。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用“仙人掌”,并不指今人熟知的耐旱植物,而是指华山之一峰。此峰亦因状若手掌得名。下联出自唐人罗隐《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一诗,此句意在赞誉隐士之为人仰慕。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这也是一副端午节所用对联。上联切端午节时间,下联切端午节民俗。五月初正是榴花灿烂的时节,“朱明”,夏季。“朱明节”,立夏节。汉代时候,皇帝在立夏日在南郊迎夏神,唱《朱明》歌,故称。端午节,又称“蒲节”,届时人们在门口插艾蒲,在小儿衣服上系香袋,吃棕子、喝雄黄酒,以期穰灾疫,去虫毒。“绿醑(xu音许)”,绿色的美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联语极为切题,“榴花”与“蒲叶”,为植物名相对,“朱”与“绿”,则是颜色词相对,等等,对仗值得称道。

  九子粽;

  五彩丝。

  此联虽仅有六字,所明者实乃端午的两大风俗,以之涵括端午丝毫不显简陋。《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对欧回说:“祭品虽然很好,可惜常被蛟龙吃掉。烦劳施以恩惠,用练树叶包裹,五彩丝缠绕。因为这二物是蛟龙所忌惮的东西。”欧回依言而行,此人重现致感谢之意。据此,端午节的这两大风俗都与屈原有关。也有其它的说法,姑列其一。应劭《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则五彩丝不用于粽子,而用于人。聚讼纷纷,不知孰从。然而无论哪一种为正解,都不妨碍此联的'妙处。

  天中节;

  地腊辰。

  唐宋以来以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也叫重五节、浴兰节。端午节是后来的称呼。至于地腊,乃是道教加于此日的名称。上下联皆为点明时令。这种对联一是为了避免落入俗套,另一是为了对举的工稳,且富于人文,遂援引并不*用的称呼,点明节日。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故此端午节又名浴兰节,端午兰汤沐浴的*俗其来颇久。蒲酒,赌博饮酒,意指端午节嬉戏娱乐,眉展颜开。或者蒲指菖蒲,酒指雄黄酒,端午有挂菖蒲剑与喝雄黄酒的*俗。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钗符,即钗头符,端午节所用的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綵为虎,粘以艾叶,佩以辟邪。上联截取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词句“儿女纷纷新结束,时样钗符艾虎”。蒲剑,菖蒲叶,其形似剑,故名。旧俗于农历五月初五,悬菖蒲叶于门上,谓可以治邪。故而端午节亦称蒲节。上列三词都贴切于端午的*俗,“蒿人”与此联系颇远。之所以用“蒿人”,意在以“蒿”对“艾”、“蒲”。“蒿人”可有三解,一为反用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意在表达其人混迹草莽、优游岁月的通达情怀。一解则典出《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蒿目,举目远望之意。庄子意在批评此种无事生非者,此联可能反用其旨,欲褒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者。最末一解出自《周礼》,据之,“蒿人”乃为宾客供给食物的小吏。三者不妨共存,以添此联意绪之丰富。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据传此联为明末屠户徐五所撰。他于端午节题午时书(端午对联又名午时书)贴于门楹,联曰:“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当朝名臣曹学佺路过,一见此联,大为赞赏。遂叩门拜谒,二人结为朋友。此联之所以妙,端在于其幽默。在分析其何以幽默前,须先解释门上“题午”的讽刺意味。这是出自宋人范正敏所著《遁斋闲览》的谐语:一士子拜谒一富人,富人不想见,推脱已外出,士子知其欺己,遂在富人门上大书一“午”字而去,人问其故,士人答到:“牛不出头耳”。盖士子用“午”字讽刺富人是个缩头蠢牛。此联曰“门幸无题午”,其中的一层意思,正从这一诙谐而来。也正为此,曹学铨才毫无忌讳的叩门攀交。另外一层意思是用“午”代指“午时书”。明明午时书贴于门上,却说“门幸无题午”;对联写得如此讲究工整,却说“人惭不识丁”。其中的幽默诙谐,令人回味无穷。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悬艾草于门上,以辟邪攘毒,端午*俗之一。由于艾草迎分招展,其状若旗,故联中曰“艾旗”。蒲剑,前已有解,指菖蒲剑。此联旨在辟邪纳福,盖与人们看待端午的观念有关。先秦之人就颇以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后世固守其藩,未尝变革。于是古人千方百计辟邪祛灾,兰汤沐浴、系五彩丝、挂菖蒲、悬艾草等之类,渐成*俗,时至今日,流风遗韵,依然可闻。此联数目对数目,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妥贴工稳。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此联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将君子比作艾草,一则将圣人比作菖蒲。人们以为端午节邪祟流行,多用菖蒲与艾草辟邪祛祟。想来君子动静举止方廉,浩然正气,存于一身,圣人经天纬地,备物致用,保养万民,虽与艾草菖蒲功绩固有大小之别,其正身佑民则同。由物及人,由小及大,蕴意幽远,此其长也。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千古诤臣与屈子,皆指屈原。联意在于赞颂今日之政治清明。上下联相补充,属于流水对。

  忆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曹娥,东汉时期的人,是*古代著名的孝女。其父于五月五日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曹娥沿江哭号十七日,昼夜不绝,父尸不出,遂自沉于江而死,三天之后,父尸浮上水面。有人认为,沿以成俗的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她。当然和她争这一荣耀的,还有屈原和伍子胥。此联的妙处在于将两个争名的对手,黏合在一起,和谐共存了。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灵均是屈原的字。联中与屈灵均并举的王镇恶,是东晋名将,其祖父就是前秦名相王猛。王镇恶生于五月五日,家人欲弃之。王猛援引孟尝君亦此日生的故实,认为王镇恶将会是振兴家族之人。后事亦正如王猛所言。屈原与王镇恶相隔千年,一文一武,因端午结了姻缘,做了上下联,实为趣事。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夏日酷热,食冰解暑,自然是畅快之事。冰块短长不一,若数量为五,其状实在颇似人的手掌。故有上联句。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用“仙人掌”,并不指今人熟知的耐旱植物,而是指华山之一峰。此峰亦因状若手掌得名。下联出自唐人罗隐《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一诗,此句意在赞誉隐士之为人仰慕。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这也是一副端午节所用对联。上联切端午节时间,下联切端午节民俗。五月初正是榴花灿烂的时节,“朱明”,夏季。“朱明节”,立夏节。汉代时候,皇帝在立夏日在南郊迎夏神,唱《朱明》歌,故称。端午节,又称“蒲节”,届时人们在门口插艾蒲,在小儿衣服上系香袋,吃棕子、喝雄黄酒,以期穰灾疫,去虫毒。“绿醑(xu音许)”,绿色的美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联语极为切题,“榴花”与“蒲叶”,为植物名相对,“朱”与“绿”,则是颜色词相对,等等,对仗值得称道。

  九子粽;

  五彩丝。

  此联虽仅有六字,所明者实乃端午的两大风俗,以之涵括端午丝毫不显简陋。《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对欧回说:“祭品虽然很好,可惜常被蛟龙吃掉。烦劳施以恩惠,用练树叶包裹,五彩丝缠绕。因为这二物是蛟龙所忌惮的东西。”欧回依言而行,此人重现致感谢之意。据此,端午节的这两大风俗都与屈原有关。也有其它的说法,姑列其一。应劭《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则五彩丝不用于粽子,而用于人。聚讼纷纷,不知孰从。然而无论哪一种为正解,都不妨碍此联的妙处。

  天中节;

  地腊辰。

  唐宋以来以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也叫重五节、浴兰节。端午节是后来的称呼。至于地腊,乃是道教加于此日的名称。上下联皆为点明时令。这种对联一是为了避免落入俗套,另一是为了对举的工稳,且富于人文,遂援引并不*用的称呼,点明节日。

  兰汤试浴;

  蒲酒盈眉。

  《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故此端午节又名浴兰节,端午兰汤沐浴的*俗其来颇久。蒲酒,赌博饮酒,意指端午节嬉戏娱乐,眉展颜开。或者蒲指菖蒲,酒指雄黄酒,端午有挂菖蒲剑与喝雄黄酒的*俗。

  钗符艾虎;

  蒲剑蒿人。

  钗符,即钗头符,端午节所用的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綵为虎,粘以艾叶,佩以辟邪。上联截取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词句“儿女纷纷新结束,时样钗符艾虎”。蒲剑,菖蒲叶,其形似剑,故名。旧俗于农历五月初五,悬菖蒲叶于门上,谓可以治邪。故而端午节亦称蒲节。上列三词都贴切于端午的*俗,“蒿人”与此联系颇远。之所以用“蒿人”,意在以“蒿”对“艾”、“蒲”。“蒿人”可有三解,一为反用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意在表达其人混迹草莽、优游岁月的通达情怀。一解则典出《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蒿目,举目远望之意。庄子意在批评此种无事生非者,此联可能反用其旨,欲褒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者。最末一解出自《周礼》,据之,“蒿人”乃为宾客供给食物的小吏。三者不妨共存,以添此联意绪之丰富。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据传此联为明末屠户徐五所撰。他于端午节题午时书(端午对联又名午时书)贴于门楹,联曰:“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当朝名臣曹学佺路过,一见此联,大为赞赏。遂叩门拜谒,二人结为朋友。此联之所以妙,端在于其幽默。在分析其何以幽默前,须先解释门上“题午”的`讽刺意味。这是出自宋人范正敏所著《遁斋闲览》的谐语:一士子拜谒一富人,富人不想见,推脱已外出,士子知其欺己,遂在富人门上大书一“午”字而去,人问其故,士人答到:“牛不出头耳”。盖士子用“午”字讽刺富人是个缩头蠢牛。此联曰“门幸无题午”,其中的一层意思,正从这一诙谐而来。也正为此,曹学铨才毫无忌讳的叩门攀交。另外一层意思是用“午”代指“午时书”。明明午时书贴于门上,却说“门幸无题午”;对联写得如此讲究工整,却说“人惭不识丁”。其中的幽默诙谐,令人回味无穷。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悬艾草于门上,以辟邪攘毒,端午*俗之一。由于艾草迎分招展,其状若旗,故联中曰“艾旗”。蒲剑,前已有解,指菖蒲剑。此联旨在辟邪纳福,盖与人们看待端午的观念有关。先秦之人就颇以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后世固守其藩,未尝变革。于是古人千方百计辟邪祛灾,兰汤沐浴、系五彩丝、挂菖蒲、悬艾草等之类,渐成*俗,时至今日,流风遗韵,依然可闻。此联数目对数目,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妥贴工稳。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此联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将君子比作艾草,一则将圣人比作菖蒲。人们以为端午节邪祟流行,多用菖蒲与艾草辟邪祛祟。想来君子动静举止方廉,浩然正气,存于一身,圣人经天纬地,备物致用,保养万民,虽与艾草菖蒲功绩固有大小之别,其正身佑民则同。由物及人,由小及大,蕴意幽远,此其长也。

  1、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2、上联: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3、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4、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5、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6、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7、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8、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9、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0、上联: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下联: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11、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12、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13、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14、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15、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16、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17、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18、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19、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20、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21、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22、上联: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下联: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23、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24、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25、上联: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26、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27、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28、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29、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30、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31、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1、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2、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3、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4、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5、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6、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7、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8、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9、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0、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11、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12、上联: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13、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14、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15、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艾旗招百福

  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念故人 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 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 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 痴心不改九章出

  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 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1、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汩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1、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3、芳草美人屈子赋


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扩展4)

——端午节经典诗歌(精选五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 渡 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明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两千年前

  你带着满腹的惆怅

  纵身跳进汨罗江

  从此

  楚国失去了砥柱

  奸佞失去了顾忌

  怀王失去了谏臣

  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

  在长城内外、运河**

  在大海之滨、高山脚下

  纪念你——也向你诉说

  你可曾看到

  而今的中国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而今的'社会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而今的百姓

  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你可曾看到

  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立足基层辛勤工作

  他们积极进取奋勇开拓

  他们甘于奉献服务祖国

  他们没有燕赵之士的慷慨激昂

  他们没有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

  他们没有震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但是——

  他们有竹的坚韧挺拔高风亮节

  他们有梅的坚贞自守优良品质

  他们有兰的高雅圣洁淡泊自足

  他们

  不因误解而困惑

  不因清贫而卑谦

  不因褒扬而得意

  不因誉满而骄傲

  他们

  服务社会无怨言

  总把奉献当甘甜

  他们忠诚tt乐于奉献

  他们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他们依法tt严守秘密

  他们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这是他们的品格和操守

  这是他们的信念和追求……

  作者:心曼.墨香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年年五月五

  岁岁是端阳

  龙舟水上竞

  粽香思念长

  荆楚战乱时

  屈公苦荐倡

  忧国忧民兮

  抱负付潇湘

  同流不合污

  你醉我独醒

  洁身旧官场

  如今世人警

  诗人随波去

  文章万古芳

  爱国谱乐章

  世人应弦扬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扩展5)

——经典的端午节祝福语优选【5】篇

  1.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压抑我的狂躁,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端午快乐!

  2.拌好甜美如意馅,披挂吉祥好运衣;扎紧健康*安线,放进幸福大蒸笼;出锅开心欢乐粽,散发满堂祥和气。愿君快乐过端午!

  3.花开花落又一季,日出日落又一天。变换的是世间景象,不变的是心中挂牵。端午节临*,问候抢个先。发出的是文字,编辑的是诚意,收到的是惊喜,读出的是心欢,打开的是好运,储藏的是幸福。在此祝你合家庆团聚,万事都顺达,幸福到永远!

  4.万水千山“粽”是情,少了粽子真不行。枣泥豆沙凤梨馅,甜甜蜜蜜好滋味。蛋黄肉松肉儿馅,幸福快乐一生伴。祝你端午快乐!

  5.虽然你身体很好,但屈原说:多锻练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愿老爸粽子里来健康伴,端午里来幸福长!

  6.你是雄鹰,我是小鸟;你是大树,我是小草;你是我老爸,我是你那位特调皮捣蛋的孩子,今天特意发短信给您过节呢!

  7.天长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颗栆,幸福美满一片叶,缠缠绵绵一条线,开开心心包成棕,羞羞嗒嗒送给你,愿亲爱的你端午添欣喜。

  8.若一粒米代表想你,我愿是一把米,时时刻刻想着你;若一颗枣代表爱你,我愿是一颗蜜枣,分分秒秒甜着你。端午我要长长久久包着你!

  9.绿绿粽叶裹吉祥,喜庆节日又端阳;清清江水游龙舟,淡淡黄酒解烦忧;喜气祝福好友送,填满真诚情意重。祝:端午快乐,万事吉祥!

  10.粽子,有棱有角,有个性;龙舟,有拼有搏,有激情;美酒,有香有辣,有人生;朋友,有你有我,有风景。端午时节,祝你快乐入怀,幸福随行!

  11.微风带来轻盈,清水带来温柔,薄雾带来朦胧,大海带来宽容,太阳带来热情,明月带来温馨,我带来真心的祝福,祝端午节快乐、事事如意,全家幸福!

  12.祝福不断连连的,真情实意绵绵的,包成粽子圆圆的,吃在嘴里黏黏的,味道总是咸咸的,化在心里甜甜的。祝甜甜的你,过个甜甜的端午!

  13.划龙舟,挂菖蒲,前途事业不用愁;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一生一世避邪毒;过端午,吃粽子,中华传统永长久。端午快乐!

  14.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发短信,发前动心,发中开心,发后不烦心。愿你端午节吃得香,玩得乐!

  15.粽子神功:欲练神功,水火来攻。第一层,粽叶附体,嫁衣神功;第二层,糯米擀皮,打包神功;第三层,鲜肉作馅,肉丸神功。端午节,祝你马到成功!

  16.端午闻见粽叶香你我欢喜买来尝。红线拴着贵如银,吉祥如意好心情。蓝线拴着福如海,团团圆圆好家庭。绿线拴着寿如山,活力四射好身体。

  17.年年岁岁过端午,岁岁年年粽飘香。一年一年又一年,五月初五难忘掉。龙舟湖上来竞渡,黄酒祭奠为故人。古往今来*和俗,千万大众普同庆。端午节到了!

  18.端午至而念朋友兮,发短信以祝福。龙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乐而少愁。衣袂飘而人美兮,诸事顺而体硕!端午快乐!

  19.你的眼睛弯弯,你的笑容甜甜,你的声音美美,你的身姿恋恋…我天天期盼着与你相见。今天端午节,再不送我粽子,我就…我就…一直骚扰你!

  20.一样的水,沏出不一样的茶;一样的糯米,制出不一样的粽香;一样的美酒,品出不一样的味道;一样的端午节,祝福却不一样:愿快乐天天敲击你的小心脏!

  21.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22.万水千山“粽”是情,没有粽子行不行?端午佳节就来到,少了粽子真不行。枣泥豆沙凤梨馅,甜甜蜜蜜好滋味。蛋黄肉松肉儿馅,幸福快乐一生伴。

  23.走过山山水水,脚下高高低低;经历风风雨雨,还要寻寻觅觅;生活忙忙碌碌,获得多多少少,失去点点滴滴,重要的还是端午开开心心!

  24.五月初五是端午,千山万水送祝福:香囊帮你*安护,拥有如意不胜数;龙舟助你强身体,疾病永远不靠*;粽子甜蜜你心情,笑容总是轻盈盈;彩线缠绕运道来,一条丝线一种情;短信给你来传递,我的关心最实际。这个端午请你一定要和幸福在一起!

  25.艾叶又飘香,时间*端阳;低头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问候送心上;届时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尝一尝,瑞气满口香。

  26.把祝福做成一个粽子,包成快乐的样子,顺着好运的路子,带上成功的点子,穿过思念的巷子,在端午走进你的小日子,祝你幸福一辈子。

  27.糯米价格坚挺,端午粽子走高。朋友短信送粽子,欲与天公试比高。祝你眼光有点高,手段高上高。烦恼不长高,事业步步高。血压不升高,快乐高乐高!

  28.端午到,惊喜到!愿看短信的你,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吃粽子,得甜蜜;看龙舟,好运收;饮雄黄,逐小人;转短信,好运势。

  29.“端”起夏日的清凉,“午”动快乐节拍;“端”起美味的粽子,快乐随风而“午”;“端”起祝福的酒杯,喜悦满天飞“午”。

  30.端午节就要到了,我提前送你一个好运粽子。采天地灵气,集世间荣华,专门为你量身定制,还是快乐的调料,还是幸福的味道,愿你尽情品尝,保你事业成功,身体健康,*安吉祥,精彩的日子长又长!

  31.端午节幸福守则:以休息放松为中心,把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心情舒畅是关键,游山玩水当调节,逛街购物是消遣,问候祝福是甜点,别忙别闲,端午快乐!

  32.送你一个开心粽,带着我的祝福;送你一个幸福粽,映着我的问候;送你一个甜蜜,浸透我的关怀;送你一条端午短信,传递我的祝愿,祝端午节快乐!

  33.送上三角粽,万事稳妥顺顺顺。送上四角粽,*安健康好好好。送上白米粽,心境*和久久久。送上七彩粽,财运滚滚旺旺旺。粽子来了,接粽福喽!

  34.端午节,粽子吃法大普及。蚕食法,细水长流口水流,一个粽子吃一天。囫囵法,囫囵吞粽不识味,消化不良找江中。鲸吞法,吃粽不剥粽叶,吃肉不吐骨头!

  35.层叠叠的粽叶层叠叠的香,粘稠稠的米饭粘稠稠的思,红通通的枣儿红通通的运,热乎乎的粽子热乎乎的情,喜庆庆的端午喜庆庆的过哦!

  36.蓝天代表着渴望,绿树代表着清幽,鸟儿代表着欢笑,风儿代表着我从你身边慢慢的走过,朋友啊!端午节将至,我把幸福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

  37.端午即到,提醒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的朋友们,工作抓紧干,以免节日来加班;三餐拼命减,粽子咱好多吃点;祝福朋友要提前,蹭饭掌握主动权。记得请我哟!

  38.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39.粽子香香,引来好一切美好。龙舟划划,赶走所有烦恼。大家齐聚,共度欢乐时刻。快乐日子,祝福多多,愿你端午节快乐,好运粽在身边,幸福满舟围!

  40.别动,你已被端午喜气包围,马上放下烦恼,向快乐投降,根据指控,本庭判你节日快乐,没收全部忧愁,流放开心岛,由好运监督执行!

  41.粽香淡淡,细细品味总有一丝丝的甘甜;脚步浅浅,徐徐走来总有一点点的经验;人生漫漫,默默回忆总有一缕缕的温暖;岁月匆匆,静静体验总有一些人值得想念。在这个充满怀念味道的节日里,祝我最怀念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42.一片艾叶,渗透情意的芬芳;一条龙舟,搏出热情的高涨;一个粽子,裹满生活的蜜糖;一声问候,愿你心情飞扬。端午快乐!

  43.洗个艾叶澡,泡个艾叶脚,舒舒服服烦恼都赶跑;对你“爱也”真,对你“爱也”深,生活有你就不闷。端午佳节挂艾叶,愿我们的爱直到天荒地老。

  44.《红豆》寄相思,《糯米》呈祝愿,《大红枣》报*安,《土鸡蛋》爱装满,《荷叶》打个包,祝你端午吉祥如意,合家美满,顺顺利利!

  45.提前送你一个粽子:幸运铺满清新的叶,快乐裹成美味的馅。闻起来是温馨,吃起来是甜蜜,咽下去是幸福,回味着是美满,端午节快乐!

  46.端午就是5+5,朋友10心10意、十万火意送祝福:祝你情人浪漫,十步芳草。兄弟情深,十指连心。掌控机会,十拿九稳。写意生活,十全十美!

  4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粽”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要吃“粽”,祝你“粽”横四海,“粽”是走运!端午节快乐!

  48.龙舟一盏,乘八方幸福之风,破四海好运之浪;龙粽一串,连四季幸福滋味,裹一年健康希望。端午节到了,祝您粽是快乐,粽是幸福,粽是惬意,粽是*安!

  49.端午短信莫要藏,我的眼睛贼雪亮,美好祝福快呈上,没准备的拖下堂,板子先打小手掌,又送粽子蘸白糖,不许吃来只闻香,哈哈,看你下次还敢把我忘!

  50.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叶是清凉的装束,龙舟是吉祥的快递,香囊是快乐的包裹,端午炎热的天气,已被欢乐屏蔽,你当然乐不思“暑”!

  51.等端午,盼端午,传统佳节最有福。享端午,品端午,粽子美味填饱肚。迎端午,闹端午,祝你快乐不胜数!

  52.端午好,好端午,端盘端蛋端粽子;端午好,好端午,端*端安端吉利;端午好,好端午,端福端贵端祥瑞。端午节,端出好心情,端出好生活!

  53.“粽”有说不完的思念,“粽”是为你祝愿,端午到,愿你“粽”是快乐,“粽”是好运,“粽”是成功,“粽”是健康,“粽”是幸福!

  54.洗个艾叶澡,泡个艾叶脚,舒舒服服烦恼都赶跑;对你“爱也”真,对你“爱也”深,生活有你就不闷。端午,帮你挂艾叶,能爱你真好!

  55.每逢佳节“粽”思你,好友之间“粽”是情,端午节,“粽”言“粽”语祝福你,愿万事“粽”顺利,生活“粽”快乐,样样“粽”美好。一键送

  56.端午节,吃粽子,生活“粽”是那么甜蜜,身体“粽”是那么健康,心里“粽”是那么晴朗,幸福“粽”是那么满溢,成功“粽”是那么耀眼,好运“粽”是那么准时,短信“粽”是那么达意,祝福“粽”是那么深厚,祝愿你度过一个欢乐汇“粽”的端午节日!

  57.端午节到了,我送你一座后花园,园子里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幸运桥,祝你好运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5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至而念朋友兮,发短信以祝福。龙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乐而少愁。衣袂飘而人美兮,诸事顺而体硕!端午快乐!

  59.在每个特殊的日子,被牵挂的人总是开心的,被思念的人总是快乐的,被感动的人总是幸福的,被祝福的人总是幸运的。短信只是形式,祝福只字片语,重要的是把你惦记。端午节快乐!

  60.时至五月五,喜庆在端午。满纸肺腑言,送你真祝福。事业展宏图,如日在当午。财源滚滚来,金钱不胜数。身板硬朗朗,赛过小老虎!

  1、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端午节快乐!

  2、米饭和包子打架,见包子就打,粽子被逼到死角,情急之下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

  3、采一束避邪的艾叶,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打一壶馥郁的醇酒,把我的祝福与你一同分享端午时光。

  4、端午节到了,虽然你身体很强壮,但屈原说:多锻炼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胃口好,吃嘛嘛香,天天健康。

  5、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给朋友,祝端午节快乐!

  6、端午节,我好想请你去体验一下ktv!知道什么是ktv吗?就是k你一顿,再t你一脚,最后我再做个v的手势!耶!祝端午节快乐!哈哈!

  7、一条短信息,祝福一串串:端午节到了,祝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团团圆圆,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8、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端午节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9、在这个日子里,你是否想起我。去掉你的外衣,你是那样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我的至爱!

  1.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日月彩云间;梦成真,福禄全,祝愿开心每一天!

  2.愿幸福就像一根粽绳,紧紧地缠住你;愿快乐就像一片片粽叶,团团地围住你;美满就像一阵阵粽香,久久地环绕你。衷心祝你端午节幸福、快乐、美满!

  3.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远,但知心的朋友却一辈子难忘;人生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愿你昨天值得回忆,今天尽情发挥,明天充满机会!预祝各位朋友端午节快乐!

  4.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常常联络,但一定放在心上;身为朋友的我,祝你端午节快乐。

  5.收到这条短信,你就是粽经理;阅读,你就是粽督;保存,你就是粽管;转发,你就是粽裁;删除,你就是粽统。粽之,端午快乐!

  6.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7.端午至而念朋友兮,发短信以祝福。龙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乐而少愁。衣袂飘而人美兮,诸事顺而体硕!端午快乐!

  8.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9.幸福就象一根根粽绳,紧紧的绑住你,快乐就像一片片粽叶,团团的围住你。愿您的生活就像一阵阵飘香的粽子,永远幸福甜蜜。祝您端午节快乐!

  10.端午节,五月五,美好短信来祝福:“五”忧“五”虑好舒服,“五”病“五”痛好筋骨,“五”灾“五”难好生活,“五”波“五”折好蓝图!端午节幸福!

  11.我拿我对你的祝福与龙舟赛快慢,结果弄得赛舟的人都说:“小伙子,你行!”岸边的姑娘:“真给力啊!”看到我的祝福,你笑了吗?端午节快乐

  12.打开你的手机,接收我的这条短信。然后你慢慢闭上眼睛,再想想我,再想想粽子,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哈哈!朋友端午节快乐哦!

  13.端午节,将来到,送个粽子问声好,祝你:工作勤奋“粽”顺利;事业兴旺“粽”成功;生活惬意“粽”美满;万事无忧“粽”好运。预祝:端午节快乐!

  14.时至五月五,喜庆在端午。满纸肺腑言,送你真祝福。事业展宏图,如日在当午。财源滚滚来,金钱不胜数。身板硬朗朗,赛过小老虎!

  15.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16.看着那蜜蜂花丛间盘旋,看着那蝴蝶树林间跳跃,孤单的我对你倍加思念,发条短信传递我的思念,顺带问句:端午快到了,粽子啥时候给我快递过来?

  17.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18.笑一下没忧愁,快快乐乐往前走;笑二下烦恼抛,欢欢喜喜唱小调;笑三下人不老,靓靓丽丽精神好;笑四下朋友多,热热闹闹喝美酒;笑五下薪水高,潇潇洒洒去旅游;笑六下吃粽子,香香甜甜舌尖绕;祝端午节快乐!

  19.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0.粽子神功:欲练神功,水火来攻。第一层,粽叶附体,嫁衣神功;第二层,糯米擀皮,打包神功;第三层,鲜肉作馅,肉丸神功。端午节,祝你马到成功!

  21.金色的粽子,金色的情,金色的祝福送给你;金色的节日,金色的你,金色的财运宠着你!愿你走金色的阳光大道!行金色的好运!有金色的好心情。端午快乐。

  22.蒲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蒲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呵呵,你那儿可以看到赛龙舟吗?祝你端午节快乐!

  23.端午闻见粽叶香,你我欢喜买来尝。红线拴着贵如银,吉祥如意好心情;蓝线拴着福如海,团团圆圆好家庭;绿线拴着寿如山,活力四射好身体。端午节快乐!

  24.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5.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经典端午节对联优选【五】篇(扩展6)

——快乐的端午节_端午节作文优选【五】篇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描述的正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往江中投粽子,鱼虾吃饱了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了,相传龙舟竞赛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的。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买来粽叶和糯米,还有一些瘦肉、咸蛋、红枣以及豆子等材料。洗好粽叶、浸泡好糯米,腌制好肉类,等全部准备就绪后,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以前只要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拿着小板凳在旁边观看。这次妈妈说要教我包粽子,边说边演示,我看得可仔细了。只见妈妈拿着粽叶,把它卷成像漏斗一样的形状,接着妈妈在卷好的粽叶里放入糯米以及其它馅料,再用手压实这些材料,然后将上面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糯米,用手捏出尖角,再次用粽叶的尾部包裹好粽子,不留缝隙,最后用粽绳把粽子包扎好,这样三角粽就完成了。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学着包粽子,随之,我一连包了好几个。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浓浓的香味飘过来,让我馋涎欲滴。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又香又软,真好吃!

  这个端午节真开心,我不仅吃到了粽子,而且还学会了包粽子。

  我再也在床上待不住了,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馋得我直咽口水。

  我赶忙坐下来,顾不得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馅,我再也受不了种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鲜肉粽,我感觉还没解到馋,又剥开了一个我最爱吃的白粽,轻轻沾上一点糖,然后大口咬进嘴里,哇!那甜蜜的感觉直浸肺腑,真是绝世精品呀!

  刚一上山,我就被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苍青色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边无尽伸到遥远的天边。还有黄灿灿、红艳艳的小花从草里冒出来,在山坡上一簇簇喷放。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红艳艳的太阳射在山尖上,把山顶的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人们拿出准备好的毛巾,开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传说端午这一天,当太阳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脸可以除灾袪百病。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自然很高兴,但我又想到了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粽子这种食品。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不但没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屈原一气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民为了纪念他,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江中。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舟。

  端午节的传统*俗是吃粽子,每到节日来临之时,奶奶早早的准备好芦苇叶,糯米,红枣,红豆,先将芦苇叶放在锅里煮一煮,然后把糯米,红枣。红豆分别放在水里洗一洗。等芦苇叶凉了,就开始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可好看了。她先取三片芦苇叶卷成一个小漏斗然后放点糯米,再放点红枣,红豆,再盖上糯米,再用芦苇叶裹起来,要裹紧噢。最后用绳给扎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再放到水里煮一煮,香喷喷的粽子就可以吃了。

  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有很多*俗。在我的家乡,端午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娃娃节”到了这一天我可高兴了,奶奶会用艾叶煮的水给我洗澡,穿上妈妈买的新衣裳,手上,脚上带上五彩的丝线可好玩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俗过着快乐的端午节。吃粽子,门插艾,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文秀写的。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吃粽子,看赛龙舟。你知道我是怎样度过端午节的吗?

  一大早,我就起了床。到了楼下,我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在包粽子。怎么回事呢?哦!我想起来了,今天是端午节。于是,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呀?”

  妈妈慈祥地说:“说到端午节,就会提到屈原。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十分爱国,可是国君不听他的意见,最后导致楚国灭亡。屈原知道后,跳江身亡……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把他跳汨罗江的那天作为端午节。”

  “哦,我明白了。”我说。

  我跟着妈妈包起了粽子,先拿起竹叶,把它折成一个三角锥,再把米饭放了进去,接着把红枣“请进”粽子里,然后找来了几根绳子,把粽子“绑”起来,最后,把粽子放进了大锅里,等上几分钟,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

  中午,我们去看赛龙舟,这里的龙舟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红的、白的、紫的……它们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开始比赛了,龙舟们一个个你追我赶地游了起来,人们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加油!加油!加油……”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在人们的加油声中,白队获得了胜利!

  正是如此,我喜欢独特的端午节。

  从甜甜的睡梦中醒来,我伸了伸懒腰,一想到今天是端午节。我兴奋得从床上蹦了起来,冲到厨房里找妈妈。

  “妈妈,今天是端午节,我可是要吃粽子的呀!”一进厨房,我就嚷到。只见妈妈好像变魔术似的,从袋子里“变”出了一串又肥又大的粽子。那粽子散发出阵阵浓香,把我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巴不得马上就拿一个来解解馋。

  妈妈就好像我肚子里的小蛔虫,指着我的小鼻子说:“小馋猫,我现在就弄点给你吃。”妈妈用剪刀剪开扎着粽子的绳子,剥开包着的两层竹叶片。粽子好像跳水运动员翻了个身,落在妈妈早已准备好的碗里。一块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呈现在我眼前,只见那粽子是黑红黑红的,上面点缀着黑色的蘑菇,又白又红的肉,白色的鸡蛋,粒粒糯米,就好像颗颗小小的珍珠。这些糯米你粘着我,我粘着你,就好像七兄弟。

  我秋风扫落叶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粽子就被我扫了个精光。

  我还觉得不过瘾,还想再吃一个,就对妈妈说:“妈妈,再来一个粽子。”妈妈看了看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连眼泪都流了出来,我看妈妈笑成了一团,摸不着头脑,跑到镜子前一看,呀,我就好像马戏团里的小丑,成了个大花脸。甚至连眉毛也不能“幸免于难”。我连忙用毛巾把脸洗了一干二净。

  我又重新回到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起第二个粽子。

  这个端午节真有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