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

首页 / 方案 / |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 1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的提高,金钱越来越来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而,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养成了看不起小钱;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让孩子们形成了不正确的的价值观,也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惯,以及会养成孩子们相互攀比的坏*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挣钱很辛苦,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惯,我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培养良好的金钱观,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对零花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

  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活动形式

  ⑴、组织形式

  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⑵、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②研究、设计和劳动③小组合作交流④规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最*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就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实践活动课上,我让同学们看这情景,发现同学们也都有同样的疑问,因此我决定以此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⑴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用途

  制定完计划,一组几位同学对中高年级的2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同学们发现在调查的200人当中有194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200位同学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完后,同学们都惊讶不已。

  ⑵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而且父母给的钱还不是少数,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父母很少问他们用来干什么,好像这点钱不放在眼里一样。我们采访小组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零花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情况调查

  在放学后,采访小组成员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后进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几个小组的同学反应:在调查的过程中被调查的同学都认为零花钱来的很容易。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本班的同学大多数也都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说不出赚钱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呀,体验赚钱。”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建议下,自己去赚钱,体验零花钱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挣钱的辛酸。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等。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

  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四、活动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成长。”

  1、学生的评价(见附件三)

  2、教师评价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活动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力求把学生生活的环境变成一个大课堂,让学生在对零花钱的调查和自己挣钱的过程中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评价上,本活动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时一些学*成绩差,但又聪明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采访、调查、设计统计图,遇到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显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能邀请家长参与这次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更使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 2

  为切实加强小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培养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并使其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为此,我校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当地特点,发挥当地优势,于本学期开展了“走进特色农业了解科学种植”的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种植产业,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学*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社会实践体验,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意义:

  1、让小学生们亲*社会、学*知识、开阔眼界;

  2、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3、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改变学生学*方式,拓展学*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5、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18日

  四、活动主题:

  “走进特色农业了解科学种植”

  五、活动地点:

  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康尔莱生态基地

  六、参加人员:

  杭锦后旗陕坝镇五星中心校3—6年级学生

  七、出行方式:

  步行到达,步行参观。

  八、安全负责人:

  各班班主任及搭班老师

  九、领队:

  总领队: 刘彩云

  各班领队:各班班主任

  十、社会实践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准备充分:

  1、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详细的活动方案;

  2、通过校委会及召开班主任会议对活动进行宣传,并强调相关要求;

  3、相关人员多次商讨,考虑细致,为活动做准备;

  (二)、组织有序:

  1、活动前集中强调相关要求,使学生有秩序地行进;

  2、每班有一位班主任、两位搭班老师跟班,学生一律排成两列行进,使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到达目的地;

  3、到达目的地后又集中强调要求,校长讲话也使得学生更为有序;

  4、各班主任及两位搭班老师做到前中后跟班,确保学生行进安全;

  (三)活动有效:

  1、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且情绪高昂;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真观察,并做了记录;

  3、有一些学生,在活动前就准备了相关问题,记录在小本上;

  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好多同学,每到一处都要询问有关人员问题,如,在村委,有些同学看到中南渠村村委的**与我校的不一样,就去询问村委马**那**升降是自动的还是手的;走进种植大棚,好多同学就向农户询问什么时间种植,什么时间收获,亩产多少等等问题;

  5、活动中,学生有序遵纪,即使进入棚区,也没有一人踩踏、摘取农作物,更没有农户提出反响;

  6、活动后,学生写了观后感,不论是篇幅,还是内容,都充实了许多。

  7、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各班主任及各教师的`配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顺利进行,且所有学生安全回校。

  十一、需改进的地方:

  1、今后在开展活动时,还要在活动前进行更为详细的实地查看,以备活动更为顺利的开展;

  2、今后还需与班主任多接触、多商量,更好的管理学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我校教学风采,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特点特色,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 3

  一、活动目的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为了让小学生们亲*社会、学*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八里庄小学特举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三、活动的时间、地点、班级及人员安排

  1、时间: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

  2、地点:打扫社区、街道、卫生院等

  3、参加人员: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生代表

  四、活动所需物品的准备工作

  1、清洁用具

  2、照相机,队旗

  五、安全注意事项

  1、每班为一个小组,每组设组长1人,负责纪律。

  2、学生行进过程中不许打闹,不得私自离队。带队老师负责全程的活动安全。

  六、活动步骤:

  活动前谈话

  1、教师讲解垃圾对人类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2、教师向学生明确今天活动的目的。

  举行打扫社区、街道、卫生院活动。

  1、教师讲述今天的活动目的以及打扫卫生的各种注意事项。

  2、进行打扫卫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打扫卫生并注意安全。

  返校

  1、清点人数一次,学生按秩序返回学校。

  2、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洗手。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 4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局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 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建立学生评价表,对每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做好详细记录,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 5

  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具体做法是:

  全班48个同学就自觉地分成4大组,并推选出组长。我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于是,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并归类,提炼出调查研究课题

  (活动准备是开展活动成功的前提,它包括筹划、分组、制定方案等,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评出说最具合作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去电脑房查找的同学上网,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活动前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培训:

  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

  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学生通过此阶段活动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收集查阅资料。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谁最能利用有效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整理

  “我和蔬菜交朋友”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蔬菜的种类、*性探秘汇报

  第2小组:蔬菜营养价值汇报

  第3小组:蔬菜的烹饪搭配方法汇报

  第4小组:蔬菜的烹饪技巧汇报

  各个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上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面对一大堆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可能会茫然所措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将照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按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优胜小组。

  第四阶段:倡议、体验、评价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汇报作品。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汇报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

  (二)成果预设: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要经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有了一定的收获。

  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

  为了获取与蔬菜有关的材料,同学们往返与图书室,到网上搜寻,到市场搜集。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扩展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菁华3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1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的目标

  将*传统文化、节日风俗*惯、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等知识内容合理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方法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

  2.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组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调查与访谈技巧,提高规划安排能力,学会整理与分析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讨实施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mei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学生学*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的调查点:

  1、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

  1、认识*传统节日文化

  (1)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

  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告资料。

  5.班级趣味活动

  ①动手品味*传统节日风俗——包粽子、做汤圆

  学生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包粽子、做汤圆,在动手劳动中深入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乐趣,品尝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篇章,在朗诵比赛中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③我是辩论小能手——外国节日与*传统节日谁更好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他们收集与辩题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辩论过程中端正学生对中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表达交流及临场反应等能力。

  6.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7.成果总结交流及宣传展示

  ①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总结。小组在班级汇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组的互动提问并进行答辩,完善结题报告。做好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反思指导工作。

  ②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

  在学校及街道社区举行成果展示活动,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2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的提高,金钱越来越来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而,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养成了看不起小钱;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让孩子们形成了不正确的的价值观,也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惯,以及会养成孩子们相互攀比的坏*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挣钱很辛苦,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惯,我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培养良好的金钱观,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对零花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2)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

  ②研究、设计和劳动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规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最*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就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实践活动课上,我让同学们看这情景,发现同学们也都有同样的疑问,因此我决定以此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1)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用途

  制定完计划,一组几位同学对中高年级的2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同学们发现在调查的200人当中有194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200位同学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完后,同学们都惊讶不已。

  (2)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而且父母给的钱还不是少数,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父母很少问他们用来干什么,好像这点钱不放在眼里一样。我们采访小组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零花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情况调查

  在放学后,采访小组成员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后进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几个小组的同学反应:在调查的过程中被调查的同学都认为零花钱来的很容易。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本班的同学大多数也都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说不出赚钱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呀,体验赚钱。”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建议下,自己去赚钱,体验零花钱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挣钱的辛酸。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等。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

  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四、活动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成长。”

  1、学生的评价(见附件三)

  2、教师评价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活动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力求把学生生活的环境变成一个大课堂,让学生在对零花钱的调查和自己挣钱的过程中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评价上,本活动培养学生的勤俭节

  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时一些学*成绩差,但又聪明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采访、调查、设计统计图,遇到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显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能邀请家长参与这次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更使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3

  一、实施目的:

  (一)体验生活,优化知识建构过程。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吸收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突破原来的认知模式,呈现为多渠道、全方位和信息化的态势,这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到不可否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学生的这种知识建构架空了经历感受、思考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积极发展。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撼动原有的教育观念、内容、方法乃至体系,又积极地修补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足,起到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二)引导实践,培养探究意识。

  尽管学科的文本教学现在也强调促进学生的参与实践,体验感受。因受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实践面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如综合实践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按规定学好学科课程,初步具备了由“通才“向”特才“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就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可选择的学*空间。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四)更新观念,勤于探究,提高育人水*。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引导着实质性地教育改革。通过学*理论,学*外地先进校的教改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认真而又慎重的思考,构建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新方案,认真落实,强势推进。在本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一步树立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强化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动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逐步探索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列内容和实践方法。

  二、实施原则:

  (一)回归生活。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前课改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生活实践性的问题、事件、角度来设计课程内容。

  (二)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在关注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来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以达到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探索欲望。

  (三)立足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有别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更侧重于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经历体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实践场景,让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实验、讨论等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促进自主。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在辅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发挥其自主性。

  (五)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由学生来自主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达到学生学*方式的真正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等。在每一项活动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多渠道搜集资料,认真调查考察,积极实验观察,乐于表演交流,善于反思答辩,勤于笔记整理。

  四、主要措施:

  (一)选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开展,研究专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专题确定须经历由教师提供选题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渡,同时研究专题又是动态生成的,即在研究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目前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以下范围的选题,供学生选择。

  1、在劳技教育中提炼活动主题。

  2、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3、在网络环境中提炼主题。

  4、在社会生活中提炼主题。

  (二)分年级开展探究。

  三年级:

  1、队员生活小体验。

  2、校园绿化的养育与呵护。

  四年级: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

  2、果树的栽培与管理。

  五年级:

  1、网络环境下学科知识的拓展学*。

  2、本地水资源现状的调查。

  六年级:

  1、不良生活行为*惯的调查。

  2、环保小卫士。

  以上是分年级研究课题,所在年级的各班可分列出子课题进行活动研究。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

  (1)健全组织,学*理论。

  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外地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先进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组织实施,设立负责人和实验班老师。

  (2)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对照实施目标,明确实验任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实施纲要。

  (3)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

  以贴*生活、学科综合、学会学*、学会生存为指导思想,编辑教学内容。以形式课堂为主,向非形式课堂延伸,使学*来自生活,又把学*与实践相联系。

  (4)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和检查,是再提高新的起点,有利于完善机制,提高质量。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扩展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实用5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1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

  一、课程背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三、活动步骤

  1、制定《墩欢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分层次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3、召开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5、分年级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四、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农科站农业技术员)、xx(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员)、xx(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五、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学生培训工作,并负责协助各年级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时的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j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4

  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追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追求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进一步优化教师指导,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1、加强学*,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⑴继续引导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对学生活动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任务、方式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⑵组织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及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认真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学*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把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⑶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2、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的管理、实施和研究。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针对学生活动各环节进行指导、并承担相关组织协调考评等职能的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具体实践活动方式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在分组活动或大型集体活动中承担组织管理责任的协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要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⑵认真制定并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⑶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3、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选题、策划——活动展开——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活动,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⑵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获取和使用信息、沟通交流、计划与监控、方法选择、资料整理与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反思、操作与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⑴各学段继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方法指导的序列化、生活化”、“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⑵各教研协作片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小学、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或观摩活动。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随堂听课至少一次。

  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中小学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针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总结和提炼师生活动的基本规范,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水*的同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台,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加强生命教育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5、活化交流,努力促进区域课程实施的均衡化。

  ⑴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的建设,促进互动和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丰富各种形式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交流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体会、问题与困惑。

  ⑵继续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⑶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导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学科教师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其在专业上有大的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扩展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5)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1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吃瓜果的卫生。

  2、让学生懂得吃不干净的瓜果有害健康。

  教学重点:

  生吃瓜果必须要洗干净。

  教学难点:

  生吃瓜果必须要洗干净。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你们爱吃水果吗?吃水果前洗不洗手?削不削皮?

  二、探究新知

  1、吃瓜果有什么好处呢?

  瓜果的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有助于消化,人人都喜欢吃。

  2、生吃瓜果为什么要彻底洗干净呢?

  3、吃了不干净的水果有什么危害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小结:

  瓜果蔬菜在生长中除了需要阳光、水分外,还需要很多的粪便和农药,粪便中有很多的细菌、虫卵,很容易污染瓜果蔬菜,农药也残留在上头。另外,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也易被病菌污染。假如我们生吃这些食物时没有洗干净,很容易把细菌、虫卵及残留农药吃到肚子里,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其他疾病。

  所以,当我们生吃这些食品时,必须要用流动水彻底洗干净,能削皮的削皮,不能削皮的用热水烫一烫。道“病从口入”,像肠炎、痢疾、肝炎、蛔虫病等,就是嘴巴这个唯一的入口吃进去的,所以,当我们伸手去拿西红柿、黄瓜、苹果、桃子、杏、梨等瓜果时,先要问问自我“我们的手是不是彻底洗干净了?这些瓜果是不是洗干净了?”必须保证洗净手、洗净瓜果再吃。

  6、吃瓜果什么时间吃有利于健康呢?

  7、一次能不能吃太多呢?为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9、教师小结:

  瓜果中有丰富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而瓜果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所以,应在饭后吃适量的瓜果利于食物的消化。但不可在饭前把水果当零食吃,更不可过量,以免影响正常进食。

  有胃病的学生要少吃或不吃含酸性较多或带刺激性的水果,如杨梅、李子、柠檬等。经常大便干燥的学生要少吃莲子、苹果,而应多吃香蕉和梨。对因维生素C缺乏而常有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或伤口不愈合的学生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鲜枣、山楂、柑、柠檬、草莓等。天气炎热可吃西瓜、黄瓜解署。

  三、巩固练*

  1、吃水果时要注意什么?

  2、吃水果前你是怎样做的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2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中国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的目标

  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风俗*惯、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等知识内容合理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方法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

  2.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组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调查与访谈技巧,提高规划安排能力,学会整理与分析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讨实施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mei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学生学*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的调查点:

  1、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中国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

  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

  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告资料。

  5.班级趣味活动

  ①动手品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包粽子、做汤圆

  学生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包粽子、做汤圆,在动手劳动中深入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乐趣,品尝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篇章,在朗诵比赛中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③我是辩论小能手——外国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谁更好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他们收集与辩题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辩论过程中端正学生对中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表达交流及临场反应等能力。

  6.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7.成果总结交流及宣传展示

  ①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总结。小组在班级汇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组的互动提问并进行答辩,完善结题报告。做好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反思指导工作。

  ②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

  在学校及街道社区举行成果展示活动,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局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建立学生评价表,对每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做好详细记录,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4

  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追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追求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进一步优化教师指导,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1、加强学*,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⑴继续引导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对学生活动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任务、方式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⑵组织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及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认真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学*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把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⑶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2、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的管理、实施和研究。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针对学生活动各环节进行指导、并承担相关组织协调考评等职能的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具体实践活动方式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在分组活动或大型集体活动中承担组织管理责任的协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要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⑵认真制定并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⑶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3、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选题、策划——活动展开——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活动,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⑵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获取和使用信息、沟通交流、计划与监控、方法选择、资料整理与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反思、操作与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⑴各学段继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方法指导的序列化、生活化”、“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⑵各教研协作片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小学、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或观摩活动。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随堂听课至少一次。

  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中小学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针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总结和提炼师生活动的基本规范,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水*的同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台,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加强生命教育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5、活化交流,努力促进区域课程实施的均衡化。

  ⑴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的建设,促进互动和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丰富各种形式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交流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体会、问题与困惑。

  ⑵继续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⑶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导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学科教师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其在专业上有大的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5

  一、背景提出

  当代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姐妹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被长期娇惯的孩子,他们很少用心去体会父母的感受和辛酸。为此,我特准备这样一个活动让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并让他们深入了解父母劳作的辛苦。

  二、活动时间:

  一周

  三、活动地点:

  学校家里父母的朋友和同事家邻家

  四、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能够通过向父母的学*,鼓励中小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通过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去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成就感,享受共同探究、合作、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积极性和培养学*兴趣。

  3)通过这次活动后,能形成深深地感受父母、体谅父母的辛酸,能充分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

  知识目标:

  1)知道父母的兴趣爱好

  2)了解父母对家庭、社会和自己所做的贡献

  3)从心底知道父母的辛苦

  4)能客观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和父母深刻的谈话能够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和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2)通过和周围邻居、父母的朋友及同事的谈话,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在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处事方面搜集资料时,可以培养深入思考、独立处理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5)通过相互交流和展示,能够互相学*、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活动条件:

  活动没有限制,适用于中小学的每一个学生。

  六、活动实施过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几个同学一组共同构思问题,单独完成提问部分,再集体讨论得出总结)

  1、准备阶段

  1)由老师事先联系一个本班学生家长较多的村

  2)设计好向父母提问的问题

  3)做多份问卷调查给邻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

  4)构思好几个关于父母劳作作时的问题给父母的朋友和同事作答

  2、活动阶段

  1)老师带领同学们去观察,*距离地观察父母劳作,体会父母劳作之辛苦

  2)晚上,父母回家后和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状况

  3)周末,就和邻居、父母的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更进一步地了解父母的处事态度、原则和工作风范

  4)自己也写下对父母的感受和印象

  5)自己亲手做两张致谢贺卡给父母

  6)学会做一件简单地家务

  3、总结阶段

  归总讨论:回归到每组交流、讨论,互相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和对自己生活和学*的关心

  七、活动意义:

  这次活动主要是加强父母和子女的交流,让当代新的一代能够深切体会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不易,让他们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为父母着想、为父母分担。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扩展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篇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在大自然中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我校将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确保这次活动能*安、顺利、有效地开展,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组织:

  1、总负责:

  【(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

  2、各班负责老师安排:

  班级 班主任 语文老师 带队老师 拍摄

  二、活动地点:人家小区外围

  备注:如活动当天下雨,活动地点则改为各班教室,上午第四节照常上课,活动提前至1:00起,请负责老师及时到位。

  三、活动时间(已修改):

  1、12月17日(周五)提前至第四节课用餐(11:00起:一至三年级用餐;11:10起:四至六年级用餐)

  2、11:50学校天井集中。

  3、12:00按班级秩序出发,徒步至活动地点。

  注:一至三年级出校门后统一向西(校门往右)走;四至六年级出校门后统一向东(校门往左)走。

  4、13:40开始返校,到校后告知门卫返校情况,之后各班集中教育,14:00左右放学。

  四、活动要求及准备事项:

  1、注意学生形象,佩戴好红领巾、校徽、穿好校服。

  2、所带食品及茶水不宜太多,并自备垃圾袋、餐巾纸和桌布。

  3、各班由班主任、带队老师全面负责管理学生以及安全、礼仪、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4、各班自主选择合适的场地。(场地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能容纳本班学生开展活动即可,可由家住小区的学生介绍、推荐。)

  5、确定场地后,各班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一年级自定主题,二至六年级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结束后将班队活动方案整理成文,并于活动后上交至德育处,参与评选。

  注:不允许带剪刀、小刀等危险用品,不带MP3、MP4、手机等贵重娱乐用品。

  五、活动注意事项:

  1、过路口时井然有序,不在路边打闹,不做危险动作,不允许私自登高、下水等。

  2、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

  3、文明有礼,不大声喧哗,不触碰小区居民的物品:如晾晒的衣物等。

  4、爱护公物,保持活动场地整洁。

  5、每位老师的手机都要求保持畅通,以防出现紧急情况可及时联系。

  注:其他未尽事宜另外通知。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栽培方法等。

  2.让学生亲*自然,热爱大自然,并动手实践,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法:观察法,询问法,上网查询,实验法等。

  活动对象:二年级2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一大自然的馈赠_____认识各种蔬菜(分组进行)

  1.让学生走*大自然,搜寻身边有哪些蔬菜?(包括名称及基本形状)

  2.收集各种蔬菜的图片(也可以画下来),并向有经验的老农询问其生长过程(最好是自己能从始至终观察一种蔬菜的生长),写下观察日记或了解到的内容。二我和蔬菜交朋友____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统计大家最喜欢的蔬菜。

  1.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蔬菜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让同学们能认识更多的蔬菜,了解关于蔬菜更多的知识。

  2.游戏:猜一猜出示一些蔬菜的图片或特征,让同学认一认,猜一猜。

  3.统计”最喜欢吃的蔬菜”性别茄子黄瓜白菜番茄红萝卜冬瓜南瓜扁豆空心菜土豆生菜男生女生

  4.上网查询:它们的营养价值(分组查询→汇报,交流)提示:要多吃蔬菜,促进健康!

  三、实践活动:今日我当家

  1.根据蔬菜的食用方法,选择一样或几样蔬菜来烹饪一种食品(主要是拼盘等简单的菜,要在父母帮助下进行)

  2.品尝并请父母指导评分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烹饪经过和自己做菜的感受。

  四、活动总结反思五、师生评价:

  1.是否积极去参与实践(观察,询问,查询)。

  2.是否能积极与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的提高,金钱越来越来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而,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养成了看不起小钱;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让孩子们形成了不正确的的价值观,也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惯,以及会养成孩子们相互攀比的坏*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挣钱很辛苦,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惯,我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培养良好的金钱观,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对零花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

  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活动形式

  ⑴、组织形式

  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⑵、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②研究、设计和劳动③小组合作交流④规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最*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就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实践活动课上,我让同学们看这情景,发现同学们也都有同样的疑问,因此我决定以此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⑴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用途

  制定完计划,一组几位同学对中高年级的2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

  一),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同学们发现在调查的200人当中有194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200位同学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完后,同学们都惊讶不已。

  ⑵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而且父母给的钱还不是少数,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父母很少问他们用来干什么,好像这点钱不放在眼里一样。我们采访小组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零花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情况调查

  在放学后,采访小组成员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后进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几个小组的同学反应:在调查的过程

  中被调查的同学都认为零花钱来的很容易。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本班的同学大多数也都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说不出赚钱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呀,体验赚钱。”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建议下,自己去赚钱,体验零花钱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挣钱的辛酸。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等。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

  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四、活动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成长。”

  1、学生的评价(见附件三)

  2、教师评价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活动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力求把学生生活的环境变成一个大课堂,让学生在对零花钱的调查和自己挣钱的过程中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评价上,本活动培养学生的勤俭节

  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时一些学*成绩差,但又聪明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采访、调查、设计统计图,遇到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显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能邀请家长参与这次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更使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附件一: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问卷

  1、你每一天的零花钱大约是()

  A、一元以下B、一元 C、2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是怎样得来的()

  A、父母给的B、自己向父母或长辈要的

  C、用压岁钱D、自己通过劳动赚的

  3、用自己的零花钱都买些什么()

  A、文具B、零食或玩具

  C、上网或打游戏 D、买课外书

  4、你认为自己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

  A、合理B、不合理

  5、你觉得一元钱来得容易吗()

  A、容易 B、不容易

  6、你试过自己赚零花钱吗()

  A、试过 B、没试过

  综合实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在设计和实施时要特别关注五个环节: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以及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要求等。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

  所谓“设计问题”就是设计“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内容。好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现实性;二是开放性;三是综合性;四是实践性。四者之中,现实是前提,开放性是保障,综合性是基础,实践性是根本。

  比如《估算玉米收入》

  1、学生课前做好调查种玉米的一些相关知识和信息。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扩展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菁华5篇)

  一、主题名称:

  我与蔬菜交朋友

  二、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的主题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三条线索。我校本学期四年级的研究性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走进社区调查采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让学生学会制订小组活动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学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锻炼自己的活动能力。通过活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惯。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学*,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任务,养成在活动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惯。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在整个活动中,集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融观察、实践、学*于一炉,真正达到各个领域的统一。

  三、主题设定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要依据现有资源,而且要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我校的现有资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我与蔬菜交朋友”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蔬菜、认识蔬菜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学生厌食、偏食的不良*惯,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惯,并使学生通过活动,学*知识,掌握能力,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满街的烧烤小吃,肯德基、麦当劳芳香四溢,吸引了许多的小学生。餐桌上的蔬菜与之相比,不及其香、不及其脆。因此许多小朋友都有不爱吃蔬菜、偏食的*惯。通过“我和蔬菜交朋友”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蔬菜的种类;通过咨询查阅、收集资料,了解蔬菜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爱吃蔬菜、用蔬菜创造生活的好*惯。

  五、主要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认识市场上的各种蔬菜,蔬菜有哪些营养。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的活动设计方式,并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蔬菜的认识与探究,使学生了解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初步树立科学食用蔬菜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六、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研究、设计。小组合作和交流,规划表达和反思。

  七、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第八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九周、第十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十一周。

  八、活动过程:

  (一)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

  2、自主探究、分组合作阶段;

  3、资料汇总、整理阶段;

  4、汇报、倡议、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的目标

  将*传统文化、节日风俗*惯、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等知识内容合理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方法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

  2.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组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调查与访谈技巧,提高规划安排能力,学会整理与分析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讨实施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mei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学生学*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的调查点:

  1、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

  1、认识*传统节日文化

  (1)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

  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告资料。

  5.班级趣味活动

  ①动手品味*传统节日风俗——包粽子、做汤圆

  学生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包粽子、做汤圆,在动手劳动中深入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乐趣,品尝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篇章,在朗诵比赛中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③我是辩论小能手——外国节日与*传统节日谁更好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他们收集与辩题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辩论过程中端正学生对中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表达交流及临场反应等能力。

  6.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7.成果总结交流及宣传展示

  ①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总结。小组在班级汇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组的互动提问并进行答辩,完善结题报告。做好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反思指导工作。

  ②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

  在学校及街道社区举行成果展示活动,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局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 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优选【5】篇(扩展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方案实用10篇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增进学生的彼此了解,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 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懂得团结互助,友谊之花才会开放得更加灿烂。

  3、 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4、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建立集体观念。

  二、活动准备:

  1、 椅子排成圆圈。课室适当布置得轻松欢乐,黑板上写“友谊在我心中”四个大字,并配些图画。

  2、 录音机,磁带。

  3、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组织学生排演有关小品。

  三、活动过程:

  (一)开场(3分)

  甲:一棵茁壮的小树苗,从小要把根扎正。

  乙:一个懂事的孩子,从小要有美好的心灵。

  甲:集体中怎样生活,

  乙:同学间怎样相处,

  (合):我们都应该弄懂。

  (合):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有时并不真正清楚自己和集体的关系。

  乙: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班里将会冷酷无情。

  甲:如果人人都献上一份爱心,班里将会充满阳光。

  合:《友谊在我心中 》 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我们的班会开始前,请和你的最要好的朋友坐在一起,一起感受我们班会的精彩。(放《朋友》音乐开场。)

  (二)乙:请中队长讲话:(1分)

  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中,在生活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都需要别人帮助。所以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只有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大家团结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事情办好。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两年多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却没说过几句话,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大家会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一定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乙):今天,我们的活动就从《三个和尚》的故事开始吧。(2分)

  动画片《三个和尚》片段。

  甲: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回答3--4人)(2分)

  (四)下面请看诗歌表演《团结力量大》

  (五)甲:我们在与同学、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如果不谦让,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请看两个短剧(6分)

  (小品1:坐在后面的某位同学,课上向前推桌子挤了你的椅子,两人你推我挤,打了起来,还撕破了作业本。

  小品2:排队集合时后面的同学挤了前面的同学,结果两人大吵起来。)

  甲:“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他们来了(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乙:“为什么换种想法,换个‘位置’,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合: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甲):(2分)

  (乙):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友谊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下面我们来听诗歌联诵——《真正的友谊》。

  乙:一条金色的纽带,把我们一颗颗水晶般透明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下面请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说说你们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大约3-4对朋友)(3分)

  乙:请听歌曲《找朋友》(3分)

  (六)甲: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适度赞美别人,不仅能使自己进步更快,同时会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朋友。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七)甲:身体的接触可以拉*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融洽,对朋友的信任可以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你对朋友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的点滴相助会对他产生不能忘却的记忆。生活中、学*中,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牵手。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信任走。(5分)

  (放歌曲《永远是朋友》)

  乙:请辅导员老师讲话:(2分) 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谊”。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请记住:友谊之光如同荧光,周围越黑,显得越亮!祝愿你们和你们的朋友,从现在起能手拉手,心连心,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班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我们的班级一定是温暖的,一定是团结的,你也会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快乐地成长,成为人人喜爱的人。!下面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请我们的同学们换换座位,坐在曾经和你发生过矛盾或者是经常发生矛盾的同学坐在一起,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位同学曾经对你有过什么样的点滴帮助,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感恩的心,手牵手)(3分)

  乙:请来宾讲话。

  合:让我们在一曲《友谊地久天长》中结束我们的主题班会。(齐唱)( 2 分)

  四、感想

  对朝夕相处的住宿班的孩子来说,友谊为主题的班会非常有实效性。班会上孩子们真挚的话语、动情的倾听,拉*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化解了曾经的矛盾,更多地想到了他人对自己曾经的点滴帮助,学会了感恩,让同学们在欢声和笑语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明白了理解和宽容是友谊的真谛,也使学生知道如何积极主动地关心、帮助别人,乐于接*周围人,做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学期,学校总会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这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小,经验少,社会阅历浅,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害性不甚了解或认识不足,加上他们天生好奇而不怕冒险,所以常常会在校园内遇到或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学*、生活问题。我们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让学生了解学校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并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提醒自已和他人注意安全,关爱自己的生命。

  本次活动分为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调查校园内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安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设计其它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一、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准备

  表1: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

  表2: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二)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1、成立调查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将学生分成三大组。

  ①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及设施。

  ②事故调查组:到学校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学校里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组:让学生搜集各种安全警示的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①实地考察

  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藏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了解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如:下雨天,特别滑的路段: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使用大型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暴露在外面的电源插座或电线:即将倒塌的墙壁……填写《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可出示照片辅助介绍学校安全隐患情况)

  ②事故调查

  向学校医务室、教导处调查了解过去一年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方。

  第二环节: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阶段对学校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调查,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家愿意继续研究有关校园安全的问题吗?(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学生触手可及的、感兴趣的、并具有实际意义的,正是由于选择了学生普遍关注的、又切切实实具有现实作用的研究内容,才使学生从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后面的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果汇报展示

  下面请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①请实地考察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报在校园内发现的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图片)

  ②请事故调查组的组长汇报*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大致情况。(表格)

  (前期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研究学校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亲身感受校园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小组合作研究学*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大家分工合作,用眼睛看,用心记,用相机拍,对校园安全隐患与安全事故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加上老师相机指导,使师生投入到共同研究的氛围中。)

  ④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同学们分工合作,通过采访调查,发现了许多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和全校同学引起注意,从而避免或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⑤各小组讨论后各自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下讲话”说安全、开个安全小故事会、写安全主题倡议书、张贴受伤同学照片、晨会课学安全规则、开展主题中队活动、评比安全先进班级、出安全主题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安全知识、开展安全主题班会、进行安全知识竞赛、设置校园安全网页、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技能培训班、成立校园安全巡警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设想了*二十种校园安全警示活动。当学生真正投入到活动中时,学生智慧犹如一缕缕金光照亮了课堂。)

  ⑥教师引导:同学们的金点子真不少。大家知道本学期我们开展“我与安全同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口号是:“心系安全,关爱生命”。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你们比较喜欢的,在这节课上又能办到的校园警示方式是哪一种?如果小组成员中有不同意见的不必强求,要尊重他本人的意见。

  ⑦教师征求学生的设计意向。

  (通过收集资料和共同讨论,在交流中,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学*,对各种不同的警示活动有了清晰的概念,学生对研究校园安全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商讨提供了许多校园安全警示活动的方式,并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校园安全警示活动。为下面的凸现自我,展示个性设计活动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各小组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1)如果你想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标志、标语,那么请大家参考搜集来的标志,选择好校园隐患设置点(出示幻灯提供帮助)设计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老师建议大家:设计的标志、标语要美观、醒目。

  (2)动手制作。

  各小组取出材料:白纸、铅笔、彩色笔等。

  各小组选定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标志设计地点。

  小组成员全作制作安全警示标志,要求醒目、美观。

  (3)展示设计成果

  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作品放置地点。

  请采取其它方式警示校园安全的同学上台说说你的创意。

  (从设想形式多样的警示活动到设计安全警示标志、标语,这是学生在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创造,无论是构画草图,还是相象开展其他警示活动,无不体现着孩子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发展了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品尝了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尽管学生的作品不是尽善尽美,但又有谁能够说那不是创造的结晶、成功的果实呢?)

  (四)安置安全警示标志(课后延伸)

  请同学课后把自己做的安全警示标志安置到相应的地方。如果是墙壁、玻璃、活动器具等可粘贴在上面,如果是地面上的,可用小木棍插在地面上,要求指向明确。下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继续研究其它校园安全问题。

  二、活动评价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认识、分辨安全警示标志含义、作用。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一、活动意义: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文明的行为举止,构建和谐校园,我校把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惯”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在校学*礼仪、走向社会实践礼仪、带动百万家庭传播礼仪”,来形**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我校德育教育工作水*,形成德育工作特色。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惯,使学生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2、通过文明礼仪测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让校园洋溢文明之风。

  三、组织机构:

  组长:林惠芬(校长) 副组长:游敏峰(主任) 罗建华(副主任) 陈永中(副主任)

  组员:全体老师

  四、活动安排:

  1、宣传学*阶段

  A、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

  B、利用晨会、**下讲话、校园广播站、学校网站、校宣传橱窗,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礼仪素养。

  C、班级内设立固定的文明礼仪宣传阵地。

  2、行动实施阶段各班结合学校方案,开展有关活动。

  (1)利用教师业务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

  (2)利用课堂、晨会、班队对学生“课堂礼仪、行进礼仪、问好礼仪、**礼仪”等进行强化训练。

  (3)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如课前课后起立,进入办公室称谓等)

  (4)各班多渠道、多手段、多方位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讲身边的礼仪小故事、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

  (5)召开文明礼仪主题队会(501班负责)。

  各班要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教育读本,扎实开展各类文明礼仪教育图书诵读活动,要从“坐、站、行”、排队出教室、礼貌用语、行为*惯等入手,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养成文明的举止。

  (6)每节课安排文明礼仪服务队员站岗(楼梯转角处)。

  3、考核评比表彰阶段

  (1)对学生文明礼仪进行测评,通过同学(班干、队干部)、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着正确的认识。

  (2)根据测评得分对达到要求的同学授予本学期“文明学生”。

  (3)根据各班开展情况和效果表彰文明礼仪班级(高段:1个班,中段:2个班,低段:2个班),评出文明礼仪之星每班20%,在学校公示栏公示。

  (4)学校“文明礼仪”检查组对学生不定时检查,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公示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五、总结:

  1、要求各班全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以书面形式于201x月底上交。

  2、在六一节期间表彰文明礼仪班级,文明礼仪之星。

  一、活动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展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学期,南阳小学开设了航模和魔方创客特色课程,并邀请专业老师授课。旨在以创客活动为载体,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开放的活动氛围。通过竞赛、展示、交流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展示成果的*台。

  创客教育并非只是为了培养发明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应该是一种“普惠教育”。创客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回归自然,在玩中学,在玩中充满动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到舒适和愉悦。创客教育就是抓住孩子的兴趣,并为其提供实现创意想法和大胆自由创造的条件。

  二、活动目标。

  (一)鼓励把创意转化为作品,促进学生对科技的应用。

  (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交流和沟通。

  (三)开阔科技视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三、活动过程。

  (一)方案所涉及的对象和人数:本次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为二至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共计60人。

  (二) 器材配置:

  魔方,航模器具,三间专门的教室。

  (三)课程安排

  1、魔方训练时间:周五下午三四节课。

  2、航模训练时间:周二、周三下午4:40——5:40。

  (四)内容安排

  1、科学小制作。

  科学课上,给孩子们尽可能地播放一些科学小制作的视频,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意识,鼓励孩子们课下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成功经验、遇到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2、创客乐园。

  我们通过综合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想象力及年龄特点,初步找出爱好创客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进入社团试听学*,在几次试听课结束后,会让真正有兴趣的孩子留下来,再根据学情来设立课程,才最为合理有效。

  学校会把做创客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孩子,传递给家长,让孩子和家长都认识创客教育,注重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局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 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建立学生评价表,对每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做好详细记录,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广大学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和社会的关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改善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活动内容

  活动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服务家庭;感谢老师教育之恩,尊敬师长,勤奋学*;感谢他人帮助之恩,关爱他人,服务他人;感谢祖国,努力学*,报效祖国等为主要内容。活动坚持贴*实际、贴*生活、贴*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三、活动时间:

  五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活动形式

  1、一、二年级举行“感恩教育”讲故事比赛。时间不超过7分钟,超时在总分中扣1分。

  2、三、四年级举行“感恩教育”征文比赛。

  3、五年级举行“感恩教育”演讲比赛。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历程,充分反映学校德育教育和德育专题研究的成果。演讲内容要求积极健康,情感真实,内容具体。演讲时间不超过7分钟,超时在总分中扣1分。

  4、六年级举行“感恩教育”书信比赛。

  五、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各年级要充分认识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组织,认真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营造开展活动的强大气势。加强感恩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加强学科“感恩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感恩教育的洗礼,实现学校感恩教育在操作模式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3、征文严禁抄袭、下载,一经发现此现象,成绩作0分处理,取消评比资格,并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批评。

  4、以年级为单位设奖,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听评课制度: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3、阶段性总结制度: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4、评价制度: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

  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中国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的目标

  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风俗*惯、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等知识内容合理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方法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

  2.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组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调查与访谈技巧,提高规划安排能力,学会整理与分析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讨实施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媚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过程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学生学*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的调查点:

  1、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中国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

  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

  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告资料。

  5.班级趣味活动

  ①动手品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包粽子、做汤圆

  学生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包粽子、做汤圆,在动手劳动中深入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乐趣,品尝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篇章,在朗诵比赛中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③我是辩论小能手——外国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谁更好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他们收集与辩题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辩论过程中端正学生对中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表达交流及临场反应等能力。

  6.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7.成果总结交流及宣传展示

  ①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总结。小组在班级汇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组的互动提问并进行答辩,完善结题报告。做好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反思指导工作。

  ②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

  在学校及街道社区举行成果展示活动,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一、背景提出

  当代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姐妹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被长期娇惯的孩子,他们很少用心去体会父母的感受和辛酸。为此,我特准备这样一个活动让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并让他们深入了解父母劳作的辛苦。

  二、活动时间:

  一周

  三、活动地点:

  学校家里父母的朋友和同事家邻家

  四、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能够通过向父母的学*,鼓励中小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通过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去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成就感,享受共同探究、合作、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积极性和培养学*兴趣。

  3)通过这次活动后,能形成深深地感受父母、体谅父母的辛酸,能充分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

  知识目标:

  1)知道父母的兴趣爱好

  2)了解父母对家庭、社会和自己所做的贡献

  3)从心底知道父母的辛苦

  4)能客观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和父母深刻的谈话能够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和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2)通过和周围邻居、父母的朋友及同事的谈话,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在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处事方面搜集资料时,可以培养深入思考、独立处理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5)通过相互交流和展示,能够互相学*、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活动条件:

  活动没有限制,适用于中小学的每一个学生。

  六、活动实施过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几个同学一组共同构思问题,单独完成提问部分,再集体讨论得出总结)

  1、准备阶段

  1)由老师事先联系一个本班学生家长较多的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