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

首页 / 方案 / | 2022-10-03 00:00:00 方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方案1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及阜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太和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以及关集镇中心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结合我园,特制订《关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使我园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幼儿初步感知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农村幼儿适应并融入现代化社会的脚步,拉*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之间的距离。到20xx年,我园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将迈进全镇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我园幼儿教育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三通两*台”(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空间人人通;两*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幼儿园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建设为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示范校,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

  为了稳步推进我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园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级建设。

  1、工程建设进度

  为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强县”创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20xx年秋季开学起,到20xx年暑假间,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作如下分解。

  从本方案制定至20xx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段。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目标达到或接*C级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阶段,努力实现B级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阶段,为完善升级阶段。根据我园具体情况,进一步升级,把幼儿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打造智能化校园。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向高一级教育信息化标准升级。

  (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台建设

  加强教育资源库和关集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台建设,积极完善幼儿园配置急需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幼儿园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

  目标:

  1。配合中心校教育资源*台建设,参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每年要开发我园优质教学资源,完成3节以上课例的学科审查、拍摄、制作和向中心校推荐上报工作。

  具体措施:

  1、我园积极配合中心校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中心校信息处。

  (三)、网络工程建设

  目标:到20xx年底完成我园互联网宽带升级。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

  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我园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

  (一)信息化的领导班子队伍培训

  目标: 积极参与中心校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

  (二)教育技术能力骨干队伍培训

  积极参加中心校开展的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通过三年培训,我园达到县、镇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1人。

  (三)电教管理员队伍培训

  每年参与一期电教管理员培训,使我园电教管理员达到1人。

  (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根据皖教秘〔20xx〕489号《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实现我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建立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师包园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具体措施:

  1、培训任务。20xx年培训1人以上的学科教师,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下同);20xx年培训学科教师人数达4人以上;20xx年达5人以上;20xx年完成全部培训任务。

  2、培训年度计划。20xx年1人,20xx年4,20xx年4,20xx年3人,总计12人。

  3、校本学科教师培训。按照《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合理规划培训安排。

  五、信息化应用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幼儿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评课、专题讨论、专题报告等研修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课、评选应用新星等研修活动。

  (三)学校管理信息化

  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学校形象。

  六、推进策略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

  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班带园、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应用实验。幼儿园则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制定推进工作计划。

信息化建设方案2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鹏、贺东

  成 员: 王锋、孙雪峰、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xx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台。20xx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xx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方式。

  五、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3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水*。按照市人口与*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人口与*WIS建设标准要求,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综合决策和综合服务水*为目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推动WIS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框架,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搭建五个应用*台,即计划生育信息*台、宣传教育*台、生殖健康信息*台、优惠政策信息*台和流动人口信息*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计划生育统计、人事、财务、生殖保健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行数字化计生,实现一库三服务目标。

  三、项目内容

  根据国家、省、市人口与*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局机关建立办公局域网,配备必要的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办公局域网,实现局机关内部相关文件、信息、资料交流的共享,全面推进办公业务数字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2、建立计生局站,构建计生公共信息服务*台。依托区*公众信息网,建成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政务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计划生育网站。

  3、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实现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文件资料的传输。区计生局要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及时向市人口与*反馈、传递各种信息资料,各镇办要利用专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政务信息、新闻图片,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传输数字化、政务信息、新闻图片报送网络化。进一步在村级推广使用信息量涵盖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报告单》,随月报表按时上报,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5、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区、镇办两级要成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做到办公地点、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要按照定员、定岗、协管的要求为区级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镇办至少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其工作变动必须征得区计生局同意,落实微机操作人员最低标准每月50元的防辐射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镇办必须在微机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数据备份、信息上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数据质量检查、信息保密制度及计算机人员《工作日志》、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等规范,并建立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逐级建档备案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6、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保密工作。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确需使用必须征得微机操作员同意。区、镇办两级涉密计算机必须全部安装物理隔离卡,内部网络信息的采集实行专网下载、专人管理,严格履行有关保密审批程序,不得向其他部门提供原始个案信息,确保涉密信息得到有效管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5月21日10月30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

  1、局机关实行局域网自动化办公,并开通计划生育网站。

  2、按照要求落实计算机操作人员定员、定岗、协管制度和建档备案制度。

  3、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检查录入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每月初10日前通过内网将更新好的数据上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建立全区育龄妇女信息库。

  4、通过专网上报报表、信息稿件、新闻图片。

  5、加大对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力度,建立各种应用资料档案。

  6、按照项目内容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经常性工作。

  第三阶段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建设,各级必须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计生局成立以张夏珍为组长,王军民、孙晓灵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落实此项工作。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使此项工作的推进达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任务落实。

  2、加强培训,提高微机操作员业务技能。区计生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微机操作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各镇办要积极为微机操作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们抓好岗位学*,使其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和工作技能。

  3、做好考核,强化检查激励机制。区计生局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力度,加大考核分值,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对按时完成阶段性及全年工作任务的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工作任务。

信息化建设方案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xx年9月*副*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以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和《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方针,在我校"让每一名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现状分析

  1、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移动电教车9部,信息技术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学校现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各教室没有固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如:《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

  3、学校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管理科学、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组织建设

  成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具体人员工作职责,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常态化。

  四、制度保障

  1、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等。

  2、建立健全《学校门户网站管理制度》、《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办公室信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保管制度》、《资源制作及存储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等。

  3、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校园网络安全制度》。

  五、建设内容

  1、20xx-2015年学校教育资源开发计划

  ①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充分发挥网络传输信息及时快速的功能,以校园网为*台,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课后辅导,学生个性化学*,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环境。

  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在教师中推行电子教案。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探索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和协作性学*。鼓励教师开展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情况分析和学业评价的探索。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学校将组织教师采用论坛、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便捷、实效。

  ②班级管理的数字化

  以校讯通、班级博客为基础,指导学生家长学*应用学校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班集体建设,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参与学校及学生的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和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

  ③学校管理的数字化

  学校的学校的校务、教务、德育、总务等各类管理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其中包括教职员工、工作学*记录、学生的学籍信息、学业管理信息、评价信息等。

  ④网站建设的多元化

  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使校园网站充分发挥体现展示学校形象、集成教育资源、彰显师生发展、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活动的风采。完善学科教学主页,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交流。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的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校级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①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从思想上促使学校全体人员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新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②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活动的场所。

  请专家作讲座,为教师讲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挖掘校本培训资源,针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应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训。

  3、完善学校信息化设施条件,为共享区级优质资源创造条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为每名教师人手配备一部笔记本电脑;

  ②各教室(含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③建设1个多媒体会议厅,1个电子阅览室,1个电子语音室,以及1个符合高中现代化建设标准的信息技术教室。

信息化建设方案5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是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台。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通知》(浙农专发〔20xx〕76号)精神,我县将在8-9月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为确保这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内容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列入工作考核。凡钉载耳标、采集录入信息的能繁母猪,将作为享受*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及理赔和申报畜牧项目的依据,作为明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5、加大督查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督查制度,及时组织力量对数据质量进行核查,严防数据的虚报、漏报,严禁不钉载耳标、只采集信息的行为,确保输入上报的数据正确。县畜牧管理中心要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1)

——信息化建设方案9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1

  一、基本情况

  华容县北景港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教职工96人,学生739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2000*方米,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20兆宽带网络进了校园,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网络接口,并且都能够上网;每个教室都装有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建立了拥有一整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有1个学生计算机室,台式电脑50台,本期为教师购置手提电脑78台。

  学校现有教师75人,98%的教师具有信息高级技术证,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中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教师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规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凸现出巨大优势。

  三、建设目的

  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的基本工具,发挥教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组织领导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圣桂

  成员:戴昱、施湘*、夏勇、蔡君发、唐创、钟磊彬

  向阳、王大伟、肖必星、姚建民、薛为宏、张梦阳。

  专家指导小组:县技术中心技术员

  (二)工作小组:

  (1)管理应用创新推动工作组:

  施湘*: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

  唐创: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台”、“领信教育业务管理*台和学校管理*台”等电子OA管理系统的建设。协助人员:张梦阳

  ①*台模块数据的上报,*台新增模块及更新学校各类基本数据

  ②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管理。含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

  ③各项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电子备课的指导)。

  ④建立教师试卷分析系统。

  ⑤加强教师培训。在“领信教育”*台上开通教师技术培训专栏,分层次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常用软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等培训,内容以信息化理念、教师岗位技能、资源利用、教学*台应用等方面为主。

  (2)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工作组:

  肖必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教学教研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张梦阳、洪权遇

  ①由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课堂、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

  ③开辟“同步课堂”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各学科教研组空间,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学科资源。

  钟垒彬: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资源的收集。

  ①加强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网上主题征文活动、网上主题征画比赛、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班标等各类班级评比活动。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台实施“家校沟通”服务,使学校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绿色电话”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服务。

  (3)服务应用创新工作组:

  夏勇:负责硬件建设和经费筹措、后勤管理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姚建明

  王大伟: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协助人员:薛为宏

  向阳:负责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建设内容和步骤

  1、通过市县级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教师占总数的95%以上、通过送培和校本培训实现。

  2、通过送培方式使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均须通过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

  3、高起点建设校园网络,使校内主干速率达到20Mbps,桌面终端连接速率不低于独享2M。

  4、采用宽带光纤连接互联网。

  5、建设具备以下功能的校园网,连接校园内所有计算机,并在每个教室和办公地点,以及校内其他公共场所均设有网络终端。

  (1)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如:

  Internet连接访问代理文件传输Web浏览

  通过上级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校内BBS和CHAT在市或县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保持更新维护。

  (2)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查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注册、奖惩管理、分班管理、升级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等;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补课调课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3)建有图书自动化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和查询、检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电子阅览室: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购置的各种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同时可以上网浏览;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备课提供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提供*台基础;

  (5)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网络化*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

  (6)与学生、家长、社区沟通的*台建设

  采用“领信教育*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沟通。

  (7)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条例。

  六、经费保障:争取上级支持为主,自筹为辅。

信息化建设方案2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开发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设计系统,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用户难以接受系统。

  2.2 部分企业领导受先进国家技术至上主义的影响,不顾自身企业实际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盲目设定过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盲目投入大量资金,过于乐观地估计实施过程中将要付出的各个方面的代价, 因而当实施不成功时,造成较大的挫折和损失,甚至造成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2.3 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希望开发者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学*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竞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展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2.4 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与系统相悖的要求,甚至仅仅把开发者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开发者应该马上完成。开发者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中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对开发过程的整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MIS建设是不会成功的。

  2.5 系统开发完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管理业务原已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觉察并设法改革,从而便谋求对管理信息系统修修补补,随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频频修改,抱怨也随之产生,企业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开发者或从此将管理信息系统弃之不用。

  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解决方案探讨

  3.1 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 “一个目标、三大原则”来进行。所谓一个目标就是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跟风”。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很大,如果在前期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发现上了信息系统后,其收益还不如投入大,那么就不如不上。当然,这种收益是个综合性收益,包括收入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等。 “三大原则” 就是指“管理升级、技术支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统一标准、互联互通”。首先是管理模式的优化,然后再去选择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技术(软硬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将优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化。其次是需要 “总体规划”。基于正确的信息化总体框架,然后要分步进行实施。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很复杂,若几个系统同时上,很可能会出错,影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而且,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基于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实施一个信息系统是要考虑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应用,留好接口;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上一个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和技术规范。

  3.2 开发者要与企业领导充分沟通,利用丰富的实施经验,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理清企业当前具备的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间的差距,根据企业能够承受的实际投入和对变革的实际承受能力,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和实施步骤,从基础规模做起,在顺利达到基础目标的同时逐步加强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的规模,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信息化革命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企业领导要统一认识,提前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技术进步的幅度越大,组织变革就越深刻,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使用MIS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决策性的活动,处理计算机系统不能智能化处理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高素质的员工是信息管理化流通企业管理中最积极的因素,被MIS**出来的员工必须加强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水*,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做好了就会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与手工作业真正顺利、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接。

  3.4 企业各级管理者制定关键岗位行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新建的MIS与新建的工作流程的良好结合,保障新的工作秩序的高效运作。

  3.5 最后一点就是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信息化建设方案3

  根据*《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 *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信息化建设方案4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年来,我区食品安全各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部分信息系统还在规划中。如:自治区卫生厅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国家级)、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正在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自治区商务厅已建成生猪屠宰监测系统,正在建立生猪屠宰视频监控系统,规划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自治区工商局已建成食品流通许可登记系统和食品检验信息录入系统;广西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已建成出口食品化妆品信息通报核查管理系统、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管理及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原辅料使用备案管理系统;自治区质监局建成了金质工程食品生产监管系统、食品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正在建设食品安全“三抓手”重要数据报送溯源监管系统。

  (二)存在问题。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未统一规划布局。 目前全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做到统一的受理和处置。二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累计14750万元,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仅为20xx万元,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已建成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应急联动能力薄弱。商 务、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建成的其他信息化系统一般局限于本部门的许可登记、信息备案、现场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单一,互不兼容。

  二、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的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台。建设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和覆盖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 保健食品等品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汇集全区各 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对食品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

  三、规划布局

  自治区建设全区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台、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置系统、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和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纵向上与国家级相应的系统对接,下与市、县级*台(系统)联通;横向与相关部门的子系统建立联系,整合现有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市、县(市、区)相应建设本级*台(系统)。

  四、工作任务

  (一)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台。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台建设。*台设计为分布式的应用*台网络,由1个自治区级*台、14个市级*台和109个县(市、区)级*台组成,纵向每级节点与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横向联系网络。*台建设充分考虑各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对接,以及数据的融合,为现有系统留有接口。自治区级*台重点承担综合管理功能,汇集来自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同时也作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台,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台建成后可以 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信息发布,有关数据实时入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重要支撑作用。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通过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视频扫描技术、手机短信*台以及人工监测等手段,重点开展对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手机短信等的舆情监测,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评估预警、下架召回、食物中毒、人畜疫情、重大事件、专家建议等动态信息;查阅专业期刊和文献,密切跟踪科技前沿、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评价等研究成果。实现多角度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处理、预警、上报等功能,并定期形成《食品安全动态》、区内外、国内外食品 安全形势分析等。在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的统一协调下,建设自治区级舆情监测中心系统,各级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分系统,自治区级与各级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系统,充分了解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重点,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和舆论引导。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三)建设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明确承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构和相应职责,对外增挂“自治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牌子,落实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启用全区统一的 12331 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并与工商 12315、质监 12365、商务 12312 等部门举报系统对接,实现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四统一”, 即统一受理页面和编码、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分类处理方法、统一信息报表和数据分析格式,确保“统一受理”数据和“分口办理”数据能够实时衔接。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四)建设电子追溯系统。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手段的建设,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建立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生产、流通、存储、消费各环节的追溯系统,并逐步拓展到其它重点食品品种领域。整合各监管部门现有系统,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通过推行食品标识和食品生产档案电子化、推进食品索证索票购销台 帐电子化、建立生产环节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系统、网络终端食品信息查询和投诉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实现追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统一归集到自治区食品安全监控机构。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五)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在*门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收集与食品污染和健康危害信息,科学评价广西不同食品的安全状况和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卫生厅,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六)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在南宁市青秀区餐饮服 务单位开展电子化实时监控试点工作。建立餐饮服务试点单位的 电子地图,安装数据采集客户端软件和监控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并逐步推进。

  责任单位:南宁市*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药品*。

  (七)建设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在食品安全监控机构的整体框架下建设高科技、功 能全面的自治区、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联动网络*台和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与处置系统和移动指挥应急系统,包括应急通讯、图像监控、风险监测、预警发布、问题产品紧急核查与召 回等模块,具备信息传输、综合研判、指挥协调、资源调配、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的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能力。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 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八)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安排信息化工作人员到区外学*考察,请专家到广西来进行讲课、培训,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建立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水*。

  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五、工作进度

  (一)20xx-20xx 年。

  1.在正在建设的 12331 投诉举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区食 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建立自治区级舆情监测系统。

  3.建立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

  4.初步搭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信息*台。

  5. 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初步搭建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二)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2.完成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3.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4.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台,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5.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完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三)20xx 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级。

  3.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台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4.完成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5.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系统。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食品安全办承担日常工作。 各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程 序做好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资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要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科学测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积极向国家申请项目资金,争取给予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更多支持。自治区财政要落实好国家项目配套资金,合理确定自治区与市、县财政分担比例。

  (三)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验收方案。各地各部门把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检查和督导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信息化建设方案5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审判工作的价值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应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判效率。

  一、提高重视,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二、加大投入,构建高标准信息工作*台:

  我院在20xx年为四个基层法庭接通了光线,并完成了和法院的局域网连接,为审判工作构建了高标准的信息化工作*台。*年来,讷河法院对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自筹资金40万元,用于公判庭建设,一个数字法庭建设,整体改造机房,办公楼综合布线,安全监控,审委会系统建设,多功能会议室(含视频会议室)建设。院内建设了网络专线,与法庭、上级法院间实现了网络互联,建立了讷河法院网站,保证了全院的信息化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强化落实,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学*,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办法,切实提高法院审判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清除思想障碍,更新观念,制定并落实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日常工作,要按照“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办公、办案效率,认真履行法院审判职能,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

  二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必须要有足额的经费保障。我院将通过制定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争取财政拨一点,办公办案经费挤一点,千方百计,力争信息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20xx年,该院共购置了新电脑45台,庭长以上人员全部实现手提电脑办公,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

  三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加强干警技术应用培训。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招聘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把技术精通、有责任心和热爱法院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法院中来,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法院干警的信息化素质。另外,通过定期不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给全院干警授课,使全院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切实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

  四是加强网络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在日常办公、办案工作中,要求干警统一运用电子化设备,特别是庭审速录、立案录入和档案管理。除此之外,网络的安全性是法院计算机局域网的生命性,安全的网络是我们进行应用的基础。为此还要求加强保密工作,通过对法院审判业务案件内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审判信息数据的安全,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

  五是加强各类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完善。目前,我院已经使用了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干警考勤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正在开发和完善局域网、立案录入系统、庭审速录系统等等,逐步改变了以往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不明,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现象,切实提高了政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四、放眼长远,做好信息化建设前景规划

  首先,继续加强法庭建设,自筹资金40万元,为四个基层法庭的审判庭购买审判台及旁听桌椅,并设计背景墙,铺设地板。

  其次,完成机房、审委会以及多功能会议室的改造。进行楼体综合布线,并且完成四个基层法庭和本院的监控系统建设,并对接。实现四级语音联网。

  再次,狠抓制度建设,落实奖惩措施。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流程的制定依据。要把现行管理规范和网络运行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建章立制,对信息化建设运用规范化,从制度层面对操作运用提出明确要求,为确保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把各部门和干警支持、协助法院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各庭室的年终目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信息化网络建成后,将建立完善案件立案、审理、执行期限和审判监督,后勤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业务协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具体考核指标,按照*常个人业绩录入的基本数据,从流程管理中考核、考评干警中的成绩或错误等数据,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到个人档案。

  根据讷河市委政法委信息化建设的总要求,结合审判管理工作的实际,对现代化信息管理,最终实现“无纸化办案”,讷河市法院有一个初步构想。即:依托一个*台,围绕一个中心,实现四大目标,结合讷河市法院的大工作特色,把*、执行、审判无缝式连接,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上述目标,使讷河市法院的信息化水*达到全省一流。

信息化建设方案6

  儿童免疫接种是当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防治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免疫接种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各接种点之间的资料无法共享,儿童异地接种不便,接种门诊儿童接种数据的登记、报表的统计汇总,监督考核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滞后。改革目前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技术,免疫接种档案信息实行网络管理已势在必行。

  二、内容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本地的免疫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管理工作,建立全县免疫接种中心数据库,负责全县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存储,负责对辖区内各接种点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查询、校正儿童免疫接种档案信息资料,上传、下载数据。

  2、乡镇防保站(包括各预防接种点):及时录入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委托负责发放“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卡”,定时上传数据。

  3、由专业软件公司提供《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负责软件的本地化修改、提升、升级、安装、调试、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

  三、时间安排

  1、20xx年4月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首先使用预防接种金卡,20xx年6月前全县全面推广使用。

  2、各接种门诊将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全部录入电脑。

  四、其它

  因为免疫金卡的使用需要系统支持,即免疫接种系统的维护工程投入较大,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以知情自愿的形式,所收取每位儿童档案信息服务费,按照物价部门审批的标准执行。

信息化建设方案7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2292名学生,107名教职员工,现有学生用电脑66台、办公用电脑20台、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1台、7间多媒体教室,构成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网络环境建设已初步形成,学校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会熟练应用教学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
二、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应用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本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
三、工作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未来二年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3.加强资源建设,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完善管理*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
  4、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5、开展课堂教学应用研讨活动,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逐步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四、工作推进策略
  1、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结合学校教学综合楼、实验综合楼的建成与即将建成,整体布局学校信息网络,并做必要的调整,做到基础建设优良,一步到位。
  2、整合资源,逐步完善
  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3、骨干带头,管理跟进
  要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老师的作用,让其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网络使用等方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师进行辅导、示范、指导;学校领导小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部署好、指导好、管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1、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信息化评比活动。
  (二)组织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成立领导小组。
具体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经费保障:落实学校信息化技术项目开展需求预算,确保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的经费。

信息化建设方案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xx年9月*副*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以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和《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方针,在我校"让每一名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现状分析

  1、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移动电教车9部,信息技术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学校现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各教室没有固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如:《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

  3、学校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管理科学、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组织建设

  成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具体人员工作职责,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常态化。

  四、制度保障

  1、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等。

  2、建立健全《学校门户网站管理制度》、《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办公室信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保管制度》、《资源制作及存储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等。

  3、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校园网络安全制度》。

  五、建设内容

  1、20xx-2015年学校教育资源开发计划

  ①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充分发挥网络传输信息及时快速的功能,以校园网为*台,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课后辅导,学生个性化学*,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环境。

  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在教师中推行电子教案。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探索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和协作性学*。鼓励教师开展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情况分析和学业评价的探索。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学校将组织教师采用论坛、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便捷、实效。

  ②班级管理的数字化

  以校讯通、班级博客为基础,指导学生家长学*应用学校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班集体建设,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参与学校及学生的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和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

  ③学校管理的数字化

  学校的学校的校务、教务、德育、总务等各类管理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其中包括教职员工、工作学*记录、学生的`学籍信息、学业管理信息、评价信息等。

  ④网站建设的多元化

  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使校园网站充分发挥体现展示学校形象、集成教育资源、彰显师生发展、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活动的风采。完善学科教学主页,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交流。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的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校级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①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从思想上促使学校全体人员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新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②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活动的场所。

  请专家作讲座,为教师讲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挖掘校本培训资源,针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应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训。

  3、完善学校信息化设施条件,为共享区级优质资源创造条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为每名教师人手配备一部笔记本电脑;

  ②各教室(含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③建设1个多媒体会议厅,1个电子阅览室,1个电子语音室,以及1个符合高中现代化建设标准的信息技术教室。

信息化建设方案9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是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台。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通知》(浙农专发〔20xx〕76号)精神,我县将在8-9月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为确保这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内容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列入工作考核。凡钉载耳标、采集录入信息的能繁母猪,将作为享受*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及理赔和申报畜牧项目的依据,作为明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5、加大督查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督查制度,及时组织力量对数据质量进行核查,严防数据的虚报、漏报,严禁不钉载耳标、只采集信息的行为,确保输入上报的数据正确。县畜牧管理中心要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2)

——信息化建设方案6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1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传统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转变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的重要途径。

  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工作重在建设,根本在推广应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审判管理网络化。适应审判流程管理的需要,利用诉讼管理系统,对每一起案件,从立案、审理、结案、评查、执行、归档、统计等各个环节都在网上运行,通过程序设定和对应输入审判要素的规定,实现对案件的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管理,实现外网和内网的有机结合。

  2.庭审活动科技化。不断提升对审判法庭的科技含量,充分优化和整合信息网络资源,依托数字化监控体系和现成的网络基础,建成科技审判法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法庭”。科技审判法庭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音视频技术、多媒体图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台,构建成一个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可视性好,能适合各类证据举证的庭审证据展示系统。它能够进一步拓展科技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使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环流,构成了法院各类资源齐全、充分共享的应用*台。

  3.人事管理数字化。为了科学识别人才,建立开发《法院人事管理和评价系统》,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等要素以文字和声像方式存入微机;建立测试题库,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对干警的综合素质、智能特点和工作能力量化测评,测评参数作为任用干部的客观依据之一,初步实现人事管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为法院干警的分类管理、使用和定向培养打下基础。

  4.机关办公无纸化。推行“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取消纸质文件的内部发放。各种材料的起草、签发、印制和政务信息以及下发通知、安排任务全部在网上运作、公布,全面实现办公无纸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办公经费,降低办公成本。另外,建成GPRS移动办公系统,外出人员可以利用GPRS终端通过法院单独的APN访问本院网络,进行移动办公。

  二、增强信息化建设核心竞争力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这就需要各级法院协调和解决机构和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运行程序、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程序,应该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和管理手段水*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台和载体。

信息化建设方案2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 鹏 贺 东

  成 员: 王 锋 孙雪峰 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xx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

  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台。20xx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xx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

  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方式。

  五、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

  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3

  根据*《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 *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信息化建设方案4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及阜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太和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以及关集镇中心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结合我园,特制订《关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使我园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幼儿初步感知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农村幼儿适应并融入现代化社会的脚步,拉*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之间的距离。到20xx年,我园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将迈进全镇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我园幼儿教育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三通两*台”(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空间人人通;两*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幼儿园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建设为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示范校,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

  为了稳步推进我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园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级建设。

  1、工程建设进度

  为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强县”创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20xx年秋季开学起,到20xx年暑假间,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作如下分解。

  从本方案制定至20xx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段。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目标达到或接*C级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阶段,努力实现B级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阶段,为完善升级阶段。根据我园具体情况,进一步升级,把幼儿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打造智能化校园。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向高一级教育信息化标准升级。

  (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台建设

  加强教育资源库和关集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台建设,积极完善幼儿园配置急需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幼儿园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

  目标:

  1。配合中心校教育资源*台建设,参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每年要开发我园优质教学资源,完成3节以上课例的学科审查、拍摄、制作和向中心校推荐上报工作。

  具体措施:

  1、我园积极配合中心校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中心校信息处。

  (三)、网络工程建设

  目标:到20xx年底完成我园互联网宽带升级。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

  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我园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

  (一)信息化的领导班子队伍培训

  目标: 积极参与中心校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

  (二)教育技术能力骨干队伍培训

  积极参加中心校开展的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通过三年培训,我园达到县、镇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1人。

  (三)电教管理员队伍培训

  每年参与一期电教管理员培训,使我园电教管理员达到1人。

  (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根据皖教秘〔20xx〕489号《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实现我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建立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师包园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具体措施:

  1、培训任务。20xx年培训1人以上的学科教师,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下同);20xx年培训学科教师人数达4人以上;20xx年达5人以上;20xx年完成全部培训任务。

  2、培训年度计划。20xx年1人,20xx年4,20xx年4,20xx年3人,总计12人。

  3、校本学科教师培训。按照《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合理规划培训安排。

  五、信息化应用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幼儿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评课、专题讨论、专题报告等研修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课、评选应用新星等研修活动。

  (三)学校管理信息化

  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学校形象。

  六、推进策略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

  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班带园、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应用实验。幼儿园则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制定推进工作计划。

信息化建设方案5

  儿童免疫接种是当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防治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免疫接种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各接种点之间的资料无法共享,儿童异地接种不便,接种门诊儿童接种数据的登记、报表的统计汇总,监督考核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滞后。改革目前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技术,免疫接种档案信息实行网络管理已势在必行。

  二、内容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本地的免疫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管理工作,建立全县免疫接种中心数据库,负责全县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存储,负责对辖区内各接种点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查询、校正儿童免疫接种档案信息资料,上传、下载数据。

  2、乡镇防保站(包括各预防接种点):及时录入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委托负责发放“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卡”,定时上传数据。

  3、由专业软件公司提供《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负责软件的本地化修改、提升、升级、安装、调试、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

  三、时间安排

  1、20xx年4月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首先使用预防接种金卡,20xx年6月前全县全面推广使用。

  2、各接种门诊将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全部录入电脑。

  四、其它

  因为免疫金卡的使用需要系统支持,即免疫接种系统的维护工程投入较大,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以知情自愿的形式,所收取每位儿童档案信息服务费,按照物价部门审批的标准执行。

信息化建设方案6

  根据*《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 *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3)

——信息化建设方案9篇

  一、基本情况

  华容县北景港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教职工96人,学生739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2000*方米,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20兆宽带网络进了校园,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网络接口,并且都能够上网;每个教室都装有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建立了拥有一整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有1个学生计算机室,台式电脑50台,本期为教师购置手提电脑78台。

  学校现有教师75人,98%的教师具有信息高级技术证,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中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教师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规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凸现出巨大优势。

  三、建设目的

  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的基本工具,发挥教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组织领导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圣桂

  成员:戴昱、施湘*、夏勇、蔡君发、唐创、钟磊彬

  向阳、王大伟、肖必星、姚建民、薛为宏、张梦阳。

  专家指导小组:县技术中心技术员

  (二)工作小组:

  (1)管理应用创新推动工作组:

  施湘*: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

  唐创: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台”、“领信教育业务管理*台和学校管理*台”等电子OA管理系统的建设。协助人员:张梦阳

  ①*台模块数据的上报,*台新增模块及更新学校各类基本数据

  ②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管理。含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

  ③各项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电子备课的指导)。

  ④建立教师试卷分析系统。

  ⑤加强教师培训。在“领信教育”*台上开通教师技术培训专栏,分层次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常用软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等培训,内容以信息化理念、教师岗位技能、资源利用、教学*台应用等方面为主。

  (2)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工作组:

  肖必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教学教研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张梦阳、洪权遇

  ①由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课堂、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

  ③开辟“同步课堂”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各学科教研组空间,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学科资源。

  钟垒彬: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资源的收集。

  ①加强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网上主题征文活动、网上主题征画比赛、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班标等各类班级评比活动。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台实施“家校沟通”服务,使学校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绿色电话”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服务。

  (3)服务应用创新工作组:

  夏勇:负责硬件建设和经费筹措、后勤管理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姚建明

  王大伟: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协助人员:薛为宏

  向阳:负责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建设内容和步骤

  1、通过市县级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教师占总数的95%以上、通过送培和校本培训实现。

  2、通过送培方式使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均须通过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

  3、高起点建设校园网络,使校内主干速率达到20Mbps,桌面终端连接速率不低于独享2M。

  4、采用宽带光纤连接互联网。

  5、建设具备以下功能的校园网,连接校园内所有计算机,并在每个教室和办公地点,以及校内其他公共场所均设有网络终端。

  (1)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如:

  Internet连接访问代理文件传输Web浏览

  通过上级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校内BBS和CHAT在市或县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保持更新维护。

  (2)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查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注册、奖惩管理、分班管理、升级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等;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补课调课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3)建有图书自动化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和查询、检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电子阅览室: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购置的各种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同时可以上网浏览;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备课提供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提供*台基础;

  (5)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网络化*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

  (6)与学生、家长、社区沟通的*台建设

  采用“领信教育*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沟通。

  (7)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条例。

  六、经费保障:争取上级支持为主,自筹为辅。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开发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设计系统,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用户难以接受系统。

  2.2 部分企业领导受先进国家技术至上主义的影响,不顾自身企业实际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盲目设定过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盲目投入大量资金,过于乐观地估计实施过程中将要付出的各个方面的代价, 因而当实施不成功时,造成较大的挫折和损失,甚至造成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2.3 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希望开发者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学*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竞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展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2.4 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与系统相悖的要求,甚至仅仅把开发者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开发者应该马上完成。开发者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中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对开发过程的整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MIS建设是不会成功的。

  2.5 系统开发完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管理业务原已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觉察并设法改革,从而便谋求对管理信息系统修修补补,随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频频修改,抱怨也随之产生,企业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开发者或从此将管理信息系统弃之不用。

  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解决方案探讨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4)

——信息化建设总结3篇

  随着我县教育现代化、高水*、高质量区域均衡发展的逐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被重视,硬件建设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建设每年都增加投入。有了这样好的发展基础,我们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纳入规划,并逐步落实。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为我校教育教学深入开展带给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为全面推进学校发展发挥极大的功能。一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健全组织制度,保障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

  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用心促进作用。由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确保了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保证和支持。职责明确,强化过程,制度约束。健全的规章制度,推进了我校信息化工作,使我校的信息化水*得到进一步深化提升。

  二、完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学校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就是有限经费做到有效投入,那就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建设。

  本年度为教师办公电脑第三次全面更换已完成90%,以进一步适用信息化建设。购买*1T的教学资源库,完成对教室多媒体电脑的更新完善。

  三、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学校把加强对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潜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是,学校拿出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确保了专任教师培训合格率为100%。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我们经常组织本校教师的校内培训相关信息技术育培训,学校领导及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为老师做计算机应用培训,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本学年我校相继开展了:白板软件应用、云空间建设、影视制作、微课制作、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多次培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四、建网建库,共享资源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校园网建设为抓手,云空间为基础,用心搭建教学*台、管理*台、信息交流*台,建立全校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研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本年度建成了校园无线网络,方便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发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开发,与本年度完成了我校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

  目前,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络作用,利用视频进行爱国主义专题片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少先队及学校各大型活动、家长会等直播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努力方向是:教师空间与校园网的连接互动,搭建视频直播*台,使校园网与视频直播*台的整合和利用,实现内网与外网的互联与整合。

  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透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盼学校信息化建设更完美的未来。

  为全面落实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要求,集团公司按照“适应企业长远发展、打造自主研发品牌”的规划和“顶层设计、自主研发、协同建设、分步推进、全面应用、持续优化”的原则,以业财融合为基础,采取自上而下、部门联动、多措并举、综合用力等手段,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综合系统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机房改造、网络扩容、网站改版等方面做了超多工作,利用信息化优势逐步改变了传统工作方法,快速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增强了集团管控水*,为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强化组织,充实力量

  今年,集团公司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调整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完善了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增加了信息中心人员配置,信息中心人员从原先的1名专职人员增加到此刻的3名专职人员和2名兼职人员,为全面开展信息化工作带给了有力保障。

  (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

  根据股份公司信息化相关制度、规范、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信息化暂行管理办法》、《信息化制度暂行管理办法》、《信息化项目建设暂行管理办法》、《信息网络暂行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制度,健全了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精心研发,构建*台

  按照信息采集格式化、事项处理程序化、系统集成模块化、流程控制自动化、管理工具表单化的原则,确立了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台“四大系统”、“二十五个模块”、“六大目标”和“一条主线、两个基础,三个转变、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制定了以全面预算为龙头、集中管控为核心、资金支付为关口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台建设规划方案。

  经过一大批财务、业务及软件公司人员日夜奋战、不懈努力,目前,*台“四大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初步建成,综合办公、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正在建设,其中部分模块已经具备上线试验条件;全面预算、资金管理、经费管控、集中核算、报表大厅、企业外网、档案管理、电子商务等模块上线运行;职责成本、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资产、办公自动化、移动办公等模块明年初将全面投入运行。“六大目标”阶段性实现,初步到达了业务财务一体化、数据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共享,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再提升。

  (四)深化应用,发挥功能

  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上线的思路,集团公司机关信息中心、工程、物资、经管、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围绕信息化建设,紧密配合,协同开发,各部门、各单位给予了超多支持,在集团机关、太原、大西、广西沿海等地多次集中人员进行业务研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系统运行带给了基础和条件。透过机关相关部门的用心配合,加快了信息*台建设与应用的步伐,推动了信息*台及时上线应用,促进了业务与财务协同管控、规范运行,初步实现了零时差、零距离管理和一站式、标准化服务,解决了集中管控与远程服务的问题,推动了业务人员从事务型主角向管理型主角转变,经济运行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五)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及应用取得突破

  在视频会议系统方面,重点完成了康远新材料公司、南方公司第二会议室、两个局管项目部、三公司MCU及下属四个项目部、四公司广西沿海项目部、北方公司贵广项目部10个点的建设工作。目前除竣工项目外,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能够连通10个子分公司、五公司柳州基地、南方公司第二会议室、三公司四个项目、五公司五个项目和三个局管项目部共计24个点。全年集团公司召开各类视频会议20余次,参会人数5000多人次,保障了会议精神实时、全面、有效的传达,节约了超多交通、住宿、会议等费用。

  (六)机房建设有序推进

  为实现集团公司中心机房规范化、标准化,信息中心组织对中心机房进行了改造,包括空间布置、线缆、温湿度调节、消防、防尘等。改造后机房空间布置更加合理,线缆排列有序,温湿度持续稳定,为各软件系统运行带给了更稳定的环境。

  (七)网络运行质量逐步提升

  组织对集团公司机关网络进行了扩容,在原有联通10M、移动20M、电信30M的基础上,透过比较选取了对性价比高的移动网络带宽进行增加,现集团公司机关网络总带宽为240M,其中联通10M,移动200M,电信30M。

  (八)网站建设有效改造

  组织对现有门户网站进行了版面改造,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资料,增加了电子杂志等个性化版块。改版后不论是版式风格、还是文字资料等都比原先有了较大的'提升。

  (九)日常维护常态加强

  组织对集团公司机关办公计算机、服务器、应用软件、网络等故障维护600余次,保障了集团公司日常办公的正常、有序、稳定。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个别单位对信息化工作重视还不够,信息化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兼职人员多,导致信息化工作向下传达不通畅,安排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2、对信息安全方面认识不够,信息安全对企业和个人来讲尤为重要,目前在整个集团公司范围内在上网或日常办公中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操作不规范,信息保护不严格等问题。

  三、20xx年的主要思路和工作重点

  紧跟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用心开展相关系统的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流程、标准,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步伐,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20xx年信息化主要工作如下:

  (一)完善系统模块,持续优化功能。加强部门配合,加大系统开发力度,确保各模块按预期目标上线;完善已经上线和准备上线的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适用效果,确保阶段节点目标实现。提前部署上线的经管、物资、合同、收入等模块,完善功能,持续优化,确保满足各部门实际工作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一是围绕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系统运转、业务操作等,整体安排,统一培训。二是根据业务资料,组织本系统专业培训,促进各业务工作。三是举办多期实务操作培训,全面覆盖,力争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到到达一次培训。透过全面培训,确保让全体业务人员到达熟练操作程度,切实体现系统运行效果和提升业务管理水*。

  (三)加快上线运行,全面推广应用。明年元月起,已经建立系统全面上线运行。一是根据业务管理需要,结合系统应用,进一步梳理相关制度、流程,完善管理台账、内部报表。二是固化制度、流程、业务表单,统一标准,植入系统。三是认真组织,精细操作,将各个模块的基础数据植入系统,确保质量。四是强化统一使用,各部门、各单位目前使用的各种软件系统,除经审定统一接入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共享*台以外,其他各单位不得擅自建设、使用相关系统。

  (四)做好相关工作,力推信息化工作。一是继续推广应用股份公司统建的企业应用中心、人力资源系统、IT预算系统、规制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团青管理系统、工会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蓝信系统等信息系统。二是继续完善集团公司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使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推广视频会议系统,争取使所有子分公司和较大的项目部全部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开展集团公司门户网站、综合管理信息*台等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了解了生命的可贵与坚强。这场与疫情的战斗,让我们延期开学,晚了*一个月,也让我们体会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本学期信息化建设,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我校做了很多实践工作。下面从以下几点总结本学期的信息化教学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疫情防控不放松

  寒假期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疫情防控工作事关重要,数据收集工作较为繁琐与反复,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重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教导处和德育处、总务处密切合作,配合校长室沈淼副校长做好学生、教师相关信息的上报工作,以及开展各种网络、线上会议,如线上教研组长会议,线上教师,线上年级组交流会等。疫情期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部门间沟通,以及师生交流,充分体现的信息技术在实际的运用。

  二、开设网络课堂,师生停课不停学

  在疫情期间,各年级、各班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培训活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钉钉*台在线直播,保证学生在家期间,依然能够提前学*。开学以后,为防止疫情出现交叉感染,学校专用教室暂停开放,教学都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其中,深受影响的课主要是信息技术课,学生缺少上机操作实践。信息教研组克服困难,即使在教室上课,也认真备课。课堂上,在数字化一体机上,给学生观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配套课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课后布置一个小作业,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家完成任务。借助*台的力量,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学*任务。疫情的考验,注重教师专业化水*、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疫情使原来的一些教学手段从线下变成了线上,但这不影响老师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热情。美术老师滕金辅导的多位学生在各类电脑绘画比赛中得奖。

  三、开展网络研训,提升教科研能力

  由于疫情,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多以网络培训为主。我校积极参加常州市、天宁区组织的各项在线培训,还有网络自主研修。如市教科院组织的“拥抱技术变革教学”网络培训、剪映APP手机视频制作、同屏软件的使用、常州市“数字化学*”云端学术培训活动等。参加培训的老师通过学*,总结资源,给学校的其他老师进行培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提升,需要教师不断的去学*,去探索,去更替。

  四、深入教学研究,加强建设与应用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5)

——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菁华5篇)

  我局的规划信息化工作起步于xx世纪初,经过xx多年时间的发展,在机关各科室和各兄弟单位的协助下,秉承“为百姓服务、为建设业主服务、为规划审批服务”的宗旨,以“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基本实现了总体设计合理、数据种类齐全、管理功能完善的“数字规划”体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应用的拓展,就规划信息化工作如何适应规划审批、规划理念的新常态?xxxx年我局大胆尝试,提出了“分步实施,共建共享,科学决策,全面应用”为总体纲领,逐步建成以规划数据资源为基础,以拓展应用为导向,深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度挖掘利用和服务管理创新,全面形成了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批后监管、公众服务的新型管理方式,提高规划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提升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社会化服务水*的总体目标并逐步实施。

  一、xxxx年工作思路

  主要以完成“一套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一个数据中心”、“多个应用系统”相互支撑、协作的一体化*台建设为工作思路。

  二、xxxx年主要完成工作

  (1)夯实“一套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一个数据中心”为基础数据是规划信息化的基础和支撑,我们坚持数据先行,注重各类数据的采集、更新和集成。针对信息数据多源、异构、海量等问题,我们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数据入库标准》《x市规划道路网数据入库标准》《x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等xx个地方标准,同时建立了动态更新机制。全年完成了地形图、红蓝线、放验线数据入库更新项目xxxx个,还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卫星影像更新和疑似违法建设图斑数据入库工作。

  (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争当行业先行者今年以来,我局除了完成门户网站、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数据更新等工作外,还完成了微信公众号、电子数据防伪签章系统、规划网上自助报建系统、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法律规范查询APP、上网行为监管等x个子系统的研发,并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善了OA考勤系统、x市规划移动执法信息*台x个子系统。涵盖了网上报建、规划审批、批后管理、规划一张图、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进行了规划管理“一次性办结”和“多规合一”信息*台的研究和初步技术方案编制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我局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

  (3)改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随着“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完善,完成了市局与四分局一馆的内网物理连接工作,打造了办公内网全覆盖的物理环境,实现了规划审批业务信息化、网络化、全覆盖、无死角。

  (4)信息化手段助推工作作风开启上网行为监管和“指纹+刷脸+联网”的考勤模式。利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互联网带宽、数据流量以及可以访问的网站进行控制;屏蔽工作人员访问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基金股票、网络聊天等网站和服务;自动记录工作人员的上网情况,做到发现问题有据可查。对上网行为的'监管,将杜绝工作人员访问与工作无关的网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审批效能,转变工作作风。

  领导班子带头运用“指纹+刷脸+联网”的考勤模式,将考勤数据直接接入OA办公系统中,适时显示干部职工打卡考勤的情况,自动统计迟到、早退以及未打卡职工的详细数据。

  (1)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划及政务信息x市城乡规划局微信公众号和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手机APP上线使用。将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数据库发布到手持终端上,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终端,查询和下载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x市城乡规划局微信公众号能快速有效的将重要信息送达至公众眼前,获得公众的认同,接受群众监督。

  (2)组织学*交流,增强行业影响力xxxx年派出相关人员参加了“*城市规划年会”“ *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多个学术会议。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还同x、x、x等多地的信息中心进行了规划信息化方面的交流。还完成了“城市违法建设治理与规划批后监管的信息化技术研究”“关于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于更新和完善我市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信息数据的建议”及“关于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则有关情况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撰写了研究报告。

  (3)获得多项奖项“x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获得x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应用工程银奖和x省城乡规划学会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x市城市规划三维互动电子校核系统项目”获得x省城乡规划学会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组队参加了“x省第五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x市选拔赛”,获得工程测量项目团体第一名,还代表x市参加了全省的选拔赛。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紧盯全国规划信息和研究工作的最新动向,以数据标准的完善、数据的建设、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规划审批“一次性办结”和“多规合一”信息*台建设工作,做好我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工作计划

  (1)全面启动规划审批“一次性办结”工作。我局按照市里要求,并学*了x的“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和模式,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对目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规范了申请资料,开展了网上申请受理,并结合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手段增加了标准化模块、标准化表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规范了审批流程。

  (2)x市“多规合一”信息*台建设。分阶段完成“多规合一”信息*台前期调研、前期准备以及*台的建设工作。

  (3)进一步做好规划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工作。确保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持续稳步的发展,进而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做好x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坐标系统转换为国家xxxx大地坐标系统工作。

  (5)进一步完善电子数据加密系统。在条件成熟下引入CA认证功能。实现对涉密数据、U盘以及移动设备的有效管理,防止涉密数据外泄。

  (6)探索调研在“三维电子辅助报批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三维报建。实施以建设项目为基础,构建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形成空间数据与属性指标一致的三维成果。

  我局的规划信息化工作起步于xx世纪初,经过xx多年时间的发展,在机关各科室和各兄弟单位的协助下,秉承“为百姓服务、为建设业主服务、为规划审批服务”的宗旨,以“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基本实现了总体设计合理、数据种类齐全、管理功能完善的“数字规划”体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应用的拓展,就规划信息化工作如何适应规划审批、规划理念的新常态?xxxx年我局大胆尝试,提出了“分步实施,共建共享,科学决策,全面应用”为总体纲领,逐步建成以规划数据资源为基础,以拓展应用为导向,深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度挖掘利用和服务管理创新,全面形成了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批后监管、公众服务的新型管理方式,提高规划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提升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社会化服务水*的总体目标并逐步实施。

  一、xxxx年工作思路

  主要以完成“一套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一个数据中心”、“多个应用系统”相互支撑、协作的一体化*台建设为工作思路。

  二、xxxx年主要完成工作

  (1)夯实“一套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一个数据中心”为基础数据是规划信息化的基础和支撑,我们坚持数据先行,注重各类数据的采集、更新和集成。针对信息数据多源、异构、海量等问题,我们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数据入库标准》《x市规划道路网数据入库标准》《x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等xx个地方标准,同时建立了动态更新机制。全年完成了地形图、红蓝线、放验线数据入库更新项目xxxx个,还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卫星影像更新和疑似违法建设图斑数据入库工作。

  (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争当行业先行者今年以来,我局除了完成门户网站、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数据更新等工作外,还完成了微信公众号、电子数据防伪签章系统、规划网上自助报建系统、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法律规范查询APP、上网行为监管等x个子系统的研发,并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善了OA考勤系统、x市规划移动执法信息*台x个子系统。涵盖了网上报建、规划审批、批后管理、规划一张图、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进行了规划管理“一次性办结”和“多规合一”信息*台的研究和初步技术方案编制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我局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

  (3)改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随着“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完善,完成了市局与四分局一馆的内网物理连接工作,打造了办公内网全覆盖的物理环境,实现了规划审批业务信息化、网络化、全覆盖、无死角。

  (4)信息化手段助推工作作风开启上网行为监管和“指纹+刷脸+联网”的考勤模式。利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互联网带宽、数据流量以及可以访问的网站进行控制;屏蔽工作人员访问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基金股票、网络聊天等网站和服务;自动记录工作人员的上网情况,做到发现问题有据可查。对上网行为的监管,将杜绝工作人员访问与工作无关的网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审批效能,转变工作作风。

  领导班子带头运用“指纹+刷脸+联网”的考勤模式,将考勤数据直接接入OA办公系统中,适时显示干部职工打卡考勤的情况,自动统计迟到、早退以及未打卡职工的详细数据。

  (1)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划及政务信息x市城乡规划局微信公众号和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手机APP上线使用。将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数据库发布到手持终端上,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终端,查询和下载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x市城乡规划局微信公众号能快速有效的将重要信息送达至公众眼前,获得公众的认同,接受群众监督。

  (2)组织学*交流,增强行业影响力xxxx年派出相关人员参加了“*城市规划年会”“ *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多个学术会议。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还同x、x、x等多地的信息中心进行了规划信息化方面的交流。还完成了“城市违法建设治理与规划批后监管的信息化技术研究”“关于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于更新和完善我市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信息数据的建议”及“关于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则有关情况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撰写了研究报告。

  (3)获得多项奖项“x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获得x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应用工程银奖和x省城乡规划学会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x市城市规划三维互动电子校核系统项目”获得x省城乡规划学会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组队参加了“x省第五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x市选拔赛”,获得工程测量项目团体第一名,还代表x市参加了全省的选拔赛。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紧盯全国规划信息和研究工作的最新动向,以数据标准的完善、数据的建设、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规划审批“一次性办结”和“多规合一”信息*台建设工作,做好我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工作计划

  (1)全面启动规划审批“一次性办结”工作。我局按照市里要求,并学*了x的“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和模式,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对目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规范了申请资料,开展了网上申请受理,并结合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手段增加了标准化模块、标准化表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规范了审批流程。

  (2)x市“多规合一”信息*台建设。分阶段完成“多规合一”信息*台前期调研、前期准备以及*台的建设工作。

  (3)进一步做好规划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工作。确保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持续稳步的发展,进而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做好x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坐标系统转换为国家xxxx大地坐标系统工作。

  (5)进一步完善电子数据加密系统。在条件成熟下引入CA认证功能。实现对涉密数据、U盘以及移动设备的有效管理,防止涉密数据外泄。

  (6)探索调研在“三维电子辅助报批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三维报建。实施以建设项目为基础,构建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形成空间数据与属性指标一致的三维成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紧密围绕《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实施纲要》、《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规划》要求,积极发展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二、总体目标

  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充分运用学校校园网,进行资源共享,并将改建中考英语人机对话口语考试室,电脑数与学生人数比为1:8,满足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需要,使远程教育资源初具规模。

  进一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在每备课组配备一台电脑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己购买笔记本,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以构建教育信息化网络为基础,全力开发、应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为重点,以促进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在规划期间建立起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能进行教学和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

  三、具体目标

  (一)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45周岁以下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率100%,通过教育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达标率95%以上,(由于产假等原因未能及时参加)坚持持证上岗,并与评先、评职考核挂钩。

  2、提高40周岁以下教师制作、应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的能力和水*。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对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3、建好网络教室,做到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人机比达1:1。进一步购置新电脑和更换旧机。学校申报苏州市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提高学生用机的配置。

  (二)加强网络建设,提高资源共享及办公现代化的效率

  1、网络建设。学校建立校园网,将学校通过网络介绍给社会,将网站建设趋向规范完整。各教研组都需在网站布置栏目,校园新闻定期更新,各教研组共同网上备课,实行资源共享,筹备学校教学教育资料库。至20xx年前,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实行信息化,人事、教务、德育、总务、财务、资料均上网管理,让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交流沟通、实现互动的主要*台,成为教师备课及实施教学的主要*台。

  2、课程开设。按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高标准、高要求的上好课,充分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从网络攫取知识的能力,搞好新一轮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将教师信息化技能列入考核,搞好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教师运用网络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逐步实行电子备课,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教研活动。

  3、制度创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提高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

  1、校园网硬件设施初步建成,作为广大教师,他们有使用现代化工作的需求,但又怕用不好,学校应该为他们创设*台,搭好大框架,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施展才华,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继续进行网管人员和对教师进行校园网应用的两级培训,使教师知道校园网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的网络应用环境。

  2、继续对4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教师都能制作个人网页。学校在现有多媒体的数量的前提下,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做到班班都有多媒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3、建好学校网站

  分学科多途径(互联网、书籍、报刊、光盘等)收集资料,语、数、英分年级,有专人负责整理,其他教师配合收集。内容可分为优秀教案、作业、个案分析、课外读物、作文、好人好事。其他学科按照各科的特点,搜寻资料,然后根据筛选添加至网站。对网站进行定期更换、补充,及时发布信息。

  4、构建学校行政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无纸化办公,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

  三、落实规划

  1、注重预算,保证投入。

  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的转移。为落实硬件建设,应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力争*的大力支持,同时动员社会其他力量。我校拟在今年投入50万元,今后每年有10万元的投入。外加社会及*的投入,对于硬件的建设,我们充满着信心。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建立一套有领导挂帅、各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发挥群众智慧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责职及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相应的评估机制。

  3、培训在先,建设队伍。

  逐步完成教师培训工作。办好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的专题讲座及交流,对作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深入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管理模式研究、资源建设模式研究以及创新教育模式研究等,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网络建设及利用。

  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设置阻挡黄毒等有害信息的软件。

  4.完善机制,加强考核。

  将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作为全校40周岁以下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并列入师训、职评、评优评先工作的必备条件。鼓励各科教师以提高教学时效为目的,运用网络教学,运用率符合学校量化标准。

  我局的规划信息化工作起步于xx世纪初,经过xx多年时间的发展,在机关各科室和各兄弟单位的协助下,秉承“为百姓服务、为建设业主服务、为规划审批服务”的宗旨,以“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基本实现了总体设计合理、数据种类齐全、管理功能完善的“数字规划”体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应用的拓展,就规划信息化工作如何适应规划审批、规划理念的新常态?xxxx年我局大胆尝试,提出了“分步实施,共建共享,科学决策,全面应用”为总体纲领,逐步建成以规划数据资源为基础,以拓展应用为导向,深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度挖掘利用和服务管理创新,全面形成了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批后监管、公众服务的新型管理方式,提高规划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提升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社会化服务水*的总体目标并逐步实施。

  一、xxxx年工作思路

  主要以完成“一套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一个数据中心”、“多个应用系统”相互支撑、协作的一体化*台建设为工作思路。

  二、xxxx年主要完成工作

  (1)夯实“一套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一个数据中心”为基础数据是规划信息化的基础和支撑,我们坚持数据先行,注重各类数据的采集、更新和集成。针对信息数据多源、异构、海量等问题,我们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数据入库标准》《x市规划道路网数据入库标准》《x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等xx个地方标准,同时建立了动态更新机制。全年完成了地形图、红蓝线、放验线数据入库更新项目xxxx个,还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卫星影像更新和疑似违法建设图斑数据入库工作。

  (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争当行业先行者今年以来,我局除了完成门户网站、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数据更新等工作外,还完成了微信公众号、电子数据防伪签章系统、规划网上自助报建系统、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法律规范查询APP、上网行为监管等x个子系统的研发,并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善了OA考勤系统、x市规划移动执法信息*台x个子系统。涵盖了网上报建、规划审批、批后管理、规划一张图、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进行了规划管理“一次性办结”和“多规合一”信息*台的研究和初步技术方案编制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我局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

  (3)改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随着“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完善,完成了市局与四分局一馆的内网物理连接工作,打造了办公内网全覆盖的物理环境,实现了规划审批业务信息化、网络化、全覆盖、无死角。

  (4)信息化手段助推工作作风开启上网行为监管和“指纹+刷脸+联网”的考勤模式。利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互联网带宽、数据流量以及可以访问的网站进行控制;屏蔽工作人员访问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基金股票、网络聊天等网站和服务;自动记录工作人员的上网情况,做到发现问题有据可查。对上网行为的监管,将杜绝工作人员访问与工作无关的网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审批效能,转变工作作风。

  领导班子带头运用“指纹+刷脸+联网”的考勤模式,将考勤数据直接接入OA办公系统中,适时显示干部职工打卡考勤的情况,自动统计迟到、早退以及未打卡职工的详细数据。

  (1)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划及政务信息x市城乡规划局微信公众号和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手机APP上线使用。将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数据库发布到手持终端上,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终端,查询和下载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x市城乡规划局微信公众号能快速有效的将重要信息送达至公众眼前,获得公众的认同,接受群众监督。

  (2)组织学*交流,增强行业影响力xxxx年派出相关人员参加了“*城市规划年会”“ *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多个学术会议。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还同x、x、x等多地的信息中心进行了规划信息化方面的交流。还完成了“城市违法建设治理与规划批后监管的信息化技术研究”“关于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于更新和完善我市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信息数据的建议”及“关于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则有关情况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撰写了研究报告。

  (3)获得多项奖项“x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获得x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应用工程银奖和x省城乡规划学会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x市城市规划三维互动电子校核系统项目”获得x省城乡规划学会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组队参加了“x省第五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x市选拔赛”,获得工程测量项目团体第一名,还代表x市参加了全省的选拔赛。

  三、xxxx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紧盯全国规划信息和研究工作的最新动向,以数据标准的完善、数据的建设、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规划审批“一次性办结”和“多规合一”信息*台建设工作,做好我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工作计划

  (1)全面启动规划审批“一次性办结”工作。我局按照市里要求,并学*了x的“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和模式,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对目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规范了申请资料,开展了网上申请受理,并结合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手段增加了标准化模块、标准化表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规范了审批流程。

  (2)x市“多规合一”信息*台建设。分阶段完成“多规合一”信息*台前期调研、前期准备以及*台的建设工作。

  (3)进一步做好规划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工作。确保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持续稳步的发展,进而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做好x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坐标系统转换为国家xxxx大地坐标系统工作。

  (5)进一步完善电子数据加密系统。在条件成熟下引入CA认证功能。实现对涉密数据、U盘以及移动设备的有效管理,防止涉密数据外泄。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6)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通用10篇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以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又将人们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迫切地要求我们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现有的畜牧业,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是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

  什么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真正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访问价值大的网站并不多。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定,需求与供应之间,始终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经常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

  建立畜牧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例如,美国建立了畜牧信息数据库系统,包括饲料、活畜和畜产品的价格、销售、库存、运输和进出口等很多动态信息,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研究所、大学、企业、饲料厂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转变了**职能,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加速推进畜牧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台,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畜牧信息网络体系,并使畜牧信息网络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大户及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发布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场动态”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畜牧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积极推进畜牧信息化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可使饲养户了解市场信息,产销结合,使需求与供应之间保持*衡,避免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也是**转变职能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服务,必须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依靠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改造现有的产业,才能使之适应国际经济大环境,并融入其中参与竞争。

  干部管理信息化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年来,*县委组织部坚持“科学定位、夯实基础、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在干部信息库建设上狠下功夫,既有效地推进了干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又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夯实基础,确保干部信息真实

  1、高起点谋划。部务会抓住上级关于组织系统干部信息化建设的契机,明确干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总体目标,重点对科级干部信息库建设进行了认真谋划,确定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标准要求,建设好集干部任免、考核、奖惩、培训于一体的科级干部信息库。同时,投资3万元添置了设备。

  2、严标准审核。我们把干部信息审核作为信息库建设的重中之重。对照干部人事档案,将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职级即:年龄、党龄、工龄;学历、经历;职级作为审核重点,细化审核内容,统一审核标准,规范审核程序,明确审核责任,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汇报、及时研究、及时处理,确保干部信息的真实可靠。

  3、快速度录入。通过明确信息录入的标准、要求和纪律,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对信息录入员实行资格准入,保证了干部信息录入工作地顺利进行,保障了干部信息录入工作的圆满完成。科级干部信息库录入了副科级以上单位103家,科级干部1495人,基本实现了干部信息的统一管理。

  二、规范管理,维护干部信息完整

  1、日常维护规范。我们按照相关组室认定审核,干部信息组统一管理维护的思路,切实加强对干部信息库的维护管理。尤其是将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作为做好干部信息维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以干部“三龄两历一职级”为审核重点,保障了干部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

  2、信息交流畅通。对全县负有干部监督职能的单位进行认真梳理,确定县纪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县人事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计生局等职能单位为干部信息交流成员单位,构建起跨部门的干部信息交流体系。

  3、安全保密严格。我们按照保密工作的规定,建立了干部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配备了干部信息库专管员,充分利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定期做好干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检测维护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科学合理地划分了相关组室干部信息的查看和使用权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干部信息库的安全与保密。

  三、优化服务,利用干部信息快捷

  1、干部工作基础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坚持把干部信息库建设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础性环节来抓,在干部信息库建立了35

  岁以下正科级干部、30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妇少非科级干部、20名25岁左右的党政战略年轻人才、50名80年后优秀人才等五个方面干部信息*台。在*年县直单位主职调整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干部信息库信息,协助干部组、部务会议查询干部信息、提供《干部基本情况表》136份,为选准人、用好人提供了全面、准确、真实、可靠的依据。

  2、干部选拔任用效率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坚持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干部信息库的“自动化”效益。实现干部个人基本信息查阅自动化,《干部任免名册》生成自动化,《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制打印自动化。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便捷、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效率。

  一、我院信息化各系统总体建设,应用和管理情况

  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 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二、信息技术在科技强院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三、我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四、我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相对比较成熟,全面。下一步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两点: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的网站,架起了**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xx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

  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

  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台后,各级**、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

  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而*年来,中央把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们深入乡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区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截止,通电话的乡镇39个,行政村448个,电话覆盖率100%,已连接光纤宽带网的乡镇38个,行政村254个,宽带覆盖率57%,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

  在区委、区**的领导下,凉州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我区第一个与涉农各单位及乡镇相连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区上成立了农村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网络建设。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站正式启动。网页内容已全部添加完毕,并对涉农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地采集、发布,对网页内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区38个乡镇和13个涉农部门已基本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了信息员。网页内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争取为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好设备、培训好信息员专兼职信息员、制定好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处于初始阶段,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

  区农村信息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调换频繁,农村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的提高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农村信息也不是单纯的种养业信息,需要所有涉农部门、乡镇及媒体单位的通力协作。但目前部门协作不畅,严重限制了农村信息化水*的提高:一是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区各涉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受部门职能的限制,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也较片面。二是协作单位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

  (四)传输渠道不完善,影响农业信息交流的时效性

  虽然目前每个乡镇都有农村信息站,但在农村信息的收集、储备、传播、反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由于部分镇村干部、企业协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不会使用互联网,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不能直接传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三是区农村信息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兄弟县市、涉农机构、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对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建议**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乡镇、村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我区农村信息工作现状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村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村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区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和大户等在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上设立专页, 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区、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采取***材、统一管理、分级培训的办法,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结合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

  充分行使农业部门主管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职能,整和气象、电信、科技、教育、广播、电视等部门的网络、媒体、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共同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三级*台(区、乡、村)、建设三张网络(通讯、电视、报纸)、实施“三电合一”(电话、电视、电脑)。一是加强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村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三农”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

  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市场供求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推广“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现有网络和网站为基础,加强与电视台合作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及制作水*,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充分发挥电信设施便捷、易推广的特点,利用电话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三是配合我区农村远程教育的需要,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重点产业,制作出高质量的农业科教片,为农民提供一批直观生动的先进实用技术资料。四是进一步抓好“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和“一站通”推广工作。大力推广运用供求信息发布*台,促进我区农产品流通。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而*年来,中央把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们深入乡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区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截止,通电话的乡镇39个,行政村448个,电话覆盖率100%,已连接光纤宽带网的乡镇38个,行政村254个,宽带覆盖率57%,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

  在区委、区**的领导下,凉州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我区第一个与涉农各单位及乡镇相连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区上成立了农村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网络建设。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站正式启动。网页内容已全部添加完毕,并对涉农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地采集、发布,对网页内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区38个乡镇和13个涉农部门已基本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了信息员。网页内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争取为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好设备、培训好信息员专兼职信息员、制定好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处于初始阶段,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

  区农村信息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调换频繁,农村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的提高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农村信息也不是单纯的种养业信息,需要所有涉农部门、乡镇及媒体单位的通力协作。但目前部门协作不畅,严重限制了农村信息化水*的提高:一是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区各涉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受部门职能的'限制,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也较片面。二是协作单位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

  (四)传输渠道不完善,影响农业信息交流的时效性

  虽然目前每个乡镇都有农村信息站,但在农村信息的收集、储备、传播、反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由于部分镇村干部、企业协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不会使用互联网,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不能直接传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三是区农村信息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兄弟县市、涉农机构、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对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建议**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乡镇、村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我区农村信息工作现状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村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村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区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和大户等在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上设立专页, 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区、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采取***材、统一管理、分级培训的办法,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结合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

  充分行使农业部门主管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职能,整和气象、电信、科技、教育、广播、电视等部门的网络、媒体、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共同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三级*台(区、乡、村)、建设三张网络(通讯、电视、报纸)、实施“三电合一”(电话、电视、电脑)。一是加强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村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三农”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

  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市场供求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推广“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现有网络和网站为基础,加强与电视台合作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及制作水*,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充分发挥电信设施便捷、易推广的特点,利用电话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三是配合我区农村远程教育的需要,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重点产业,制作出高质量的农业科教片,为农民提供一批直观生动的先进实用技术资料。四是进一步抓好“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和“一站通”推广工作。大力推广运用供求信息发布*台,促进我区农产品流通。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xx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

  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

  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台后,各级**、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

  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xx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

  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

  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台后,各级**、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

  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年来,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三网合一”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三位一体”等应用理念正在形成和完善,我院信息化建设水*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应用相比,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还远不能适应检察工作的需要。下面仅就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几点看法。

  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人数编制105人,现有计算机数量146台,其中,服务器3台,台式机99台,便携式44台,102台正常使用中。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注重硬件建设,忽略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的配置

  信息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我院的局域网早已建成,但在网上运行的软件只有两套案件统计软件和一套邮箱软件,大量的基础性应用和检察业务软件都没有开发和实施。比如局域网主服务器未安装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检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OA 办公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全院干警 E - mail未建立等等。也就是说硬件投入比较重视,而软件投入不足。应该说,硬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软件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则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在目前硬件建设基本已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要实现队伍管理、案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想提高办公,办案的质量和效率,靠什么?要靠软件的支持,没有软件一切都无从谈起。就像一个人有健全的身体,强健的四肢,但没有头脑和思维,这个人就是一具僵尸。

  如果我们的局域网没有象OA办公软件、案件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等等应用软件,局域网就没有价值,再先进的设备也都是白投入,就如同“高速公路修好了,没有车跑”一样。

  2、软件开发水*有待提高,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需要解决。

  上下级院的各种交互式应用软件的开发(比如案件管理软件、文件收发软件、统计报表软件等),必须由高检或者省级***统一开发研制,如果由基层院自行开发,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形成信息孤岛。这种大型网络软件的开发,无论其内容的设臵、安全性还是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都需要在软件发布后,在大范围内测试使用 2-3年,并在此期间不断修改完善,使之内容合理,安全顺畅并能够与其他软件一起在同一台服务器和同一台工作站中使用——这是软件开发的一个常识。而我省的软件开发却违反这一科学规律,例如现在正在推广使用的案件管理系统,在甘肃等地小范围测试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据我们实地考察了解到,现在还十分不成熟,便急于在全省全面铺开,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和不兼容情况的发生,竟然要求为其单独配备一台服务器,浪费巨大(一台低配臵服务器价格在 20000 元以上,为了这一个软件,全省要额外投入* 200 万元)。

  3、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远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院存在的客观情况是检察干警计算机水*普遍不高,检察业务实践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相对滞后,电脑使用效率不高,操作熟练程度较差,故障率、误操作率相对偏高,大部分人只能缓慢打打字,使用鼠标玩玩游戏,更有甚者连开关机都不会。虽然通过考试招聘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位设臵和编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4、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存在隐患。

  由于计算机应用在检察工作中的时间还不长,有的干警安全意识谈薄,曾经存在内外网共用工作站的现象,没有完全物理隔离;很多干警对电子信息保密的意识还不强,存在由于无知而泄密的隐患。如有些人由于不知道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会泄露秘密信息,计算机工作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而难免给他人提供窃密的机会。有些人由于不知道计算机软盘上的剩磁可以提取还原,将曾经存贮过秘密信息的软盘交流出去,也会在无意中造成泄密。有些人因事离机时没有及时关机,或者未采取屏幕保护加密措施,使各种输入、输出信息暴露在界面上。在过去没有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时,存在机房管理不严格,无关人员可以随意进出机房。当机器发生故障时,随意找朋友或者雇人进院维修,或者将发生故障的计算机送修前既不做消磁处理,又不安排专人监修,更容易造成秘密数据被窃。操作人员对涉密信息与非涉密信息没有分开存储,甚至将所有的文件都放在一个公共目录里,也没有进行加密处理,使涉密信息处于无密可保的状态,等等。

  三、要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7)

——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实用5份

  1、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实施场所,为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公共使用场所。

  2、多媒体教室配有多媒体连网计算机、音响设备、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录音座等设备,供教学使用。

  3、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应按教学计划及教务处课程安排,提前一周填写使用登记表,交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安排,使用安排以先登记先安排为原则。

  4、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应首先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爱护设备。

  5、使用中发现故障要及时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或教务处申请报修。

  6、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不得自行在计算机上安装和卸载软件系统。

  7、根据教学要求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系统须向多媒体教师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教务处派专人进行安装。

  8、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按教学管理规范管理上课学生。

  9、使用多媒体教室要服从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管理。

  10、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使用完毕应填写多媒体教师使用记录表。

  学校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拓展学科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兴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为使我校在教育教学应用和管理应用方面尽快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学校根据管理要求使用信息管理*台对学校进行管理,做到“校务、政务公开”网络化。

  二、学校建设好自己的校园专题网站,开通个人博客。能够围绕课堂学*,通过一线通实现教师和家长交流,起到协助家长指导学生学*的作用。通过建邺区德育网络管理*台,建立健全班级主页。

  三、学校领导率先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

  四、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区各项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五、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定期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特色活动。

  六、教师应该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使现有设备在*时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每个教师要根据自身水*制订计算机操作提高计划,每个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自制多媒体课件比赛。

  七、对投影机、电脑等常规电教器材,应经常性地使用,尽量的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八、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按学校规定完成信息化教学应用课时。

  九、全体教师的论文、计划、总结、备课、试题等各方面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活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十一、积极为学校教育资源提供各种优质教学资源,每学期将获奖课件、案例、论文等上传至学校网站,让教师们互相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明确一名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负责信息化系统应用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二、信息化人员每年都要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应用水*,使自己能跟上时代信息技术的变化。

  三、把信息化培训作为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落实。分批、分层次对师生进行培训,追求培训实效。

  四、负责信息化的主要领导应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培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有关计算机的法律、法规;网络中心、计算机室基本功能;网络安全基本常识等。

  六、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主动与师生交流,解决其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七、按要求参加上级组织的计算机培训班,并负责对全校师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坚持在岗自学,鼓励加强自修,不断提高岗位技能。

  八、定期对村级信息采集人员进行培训,对村级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和督促。

  九、信息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因工作需要变动的,应先办理信息化建设文档资料、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软件、设备等的移交,做好人员及各项衔接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之内,必须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帮助开展不同的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制度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制度建设策略以及创新策略,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讲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采取不同的策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制约因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在实际管理推进的过程当中,一些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往往会过于强调制度创新,对于一些细节化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由此看来,必须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并且不断创新。

  一、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制度

  不断建设并且完善顶层设计制度至关重要。主体运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对教育信息化制度的不同方面以及不同层次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就应该明确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保证处于一种优先发展的位置。找到关键特征,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明确实现教育公*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教育质量,并且不断地推进教育创新。保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不同领域当中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后,应该不断地转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动方式。提高不同主体自身的信息素养,养成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惯,从而激发不同层次以及不同领域工作人员的参与意识。强调不同主体信息化教育的积极作用。做好从设计工作机制的不断转变,释放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力量,落实相应的机制和方法,从而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不断完善主体关系制度

  明确不同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形成一种协作机制。明确**的主体责任以及工作内容,并且在具体执行过程当中,理清一些工作关系,其中包括**的财政关系,以及教育部门相关关系等,形成教育合力。要理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的领域相比较,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也需要企业的不断支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入市场主体,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形成综合治理体系,能够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创新理论非常重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其他的协作体共同治理,责任分担,并且共同协商一些政策和工作,丰富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软件资源以及硬件资源。

  三、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在整个教育系统当中,学校是一个基本的单元,是组织学生学*和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为模式,并且存在一定的封闭性。通过调查研究,使用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方式,与此同时,有利于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新型的教育服务体系非常重要,包括学校的教学任务以及存在问题,学校制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输,并且形成信息共享空间,这样能够促进学*空间更加立体。与此同时,有效解决传统教育系统的一些制约问题,保证现代教育系统适应这种智能化的特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我国的一些教育相关人士也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之上,持续发展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推进信息化教育进程。就应该建设并且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机制。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之下,学校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学校组织必须积极面对一些发展消极因素,进行主动的变革。从组织方面以及制度方面来适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统筹信息技术,并且进行有效的整合。除此之外也应该制定发展规划工作,保证变革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建立相应的机制,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另外,形成并且完善信息技术支持的校际互动机制。不同种类教育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沟通,形成一种互动机制。这样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共享资源,并且形成一定的交流*台,保证学校组织形成有机的整体。不断地优化学*空间,保障校际互动更加稳定的运行。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开放一定的缺陷,这样有利于开展校际互动机制活动,也应该不断地转变自身的观念,形成立体化的发展机制。最后,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个方面一体化的机制。三种教育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保证教育系统的完整性。打破学校制度的封闭特点,并且改善家庭传统教育的方式观念,加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活动。这样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技术,将学*者放置到社会系统当中,这样能够提供更加立体化的服务,所以建立相应的制度非常重要。综上所述,在教育过程当中,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这对于学校自身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全完善和数据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项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职能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生产技术系统信息化管理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公司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审查《信息化工程方案》,审核《信息化设备的配置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公司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办公室是公司信息化管理常设机构。负责组织拟定公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承办公司信息化设备的采购、调配与回收,组织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负责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0a系统)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统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培训。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分别负责权限内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软件系统维护及信息收集、汇总、整理、申报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章软硬件管理

  第九条公司因工作需添置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应先根据项目情况和公司计划管理规定编写《信息化配置需求计划》,计划应详细说明使用目的、使用软件情况、配置计算机及外设数量、设备设施配置标准。提交到办公室审核后,履行公司及中煤龙化公司采购计划审批程序。

  第十条需求计划经批准后,公司权限内采购依据公司管理分工和采购规定,硬件设施采购由办公室负责办理,软件由申请部门会同办公室办理,所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型号、性能数据、厂商、供货商、购买日期等详细数据及软件信息,各使用部门均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各使用部门应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含软件)的管理,落实专责制,严禁私自处置。

  第十二条公司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算机及辅助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在使用期内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计算机及辅助设施在使用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损坏,损失由当事人所在的科室进行赔偿或由当事人赔偿。


信息化建设方案 (菁华5篇)(扩展8)

——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校本研修方案实用五份

  有幸参加了20xx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拓展视野。

  二、研修目标:

  1、通过此次培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了解。

  2、通过培训掌握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培训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自主合作。培养学生树立学*的新理念。

  4、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研修的措施:

  1、积极主动的学*珍惜国培的机会。每天按时学*,保证学*的时间和质量。遵循学*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笔记,及时完成学*作业。利用*台积极更各位教授、老师、各位同仁学*交流。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并在*时的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条件,掌握白板,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四、研修的内容: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性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性。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备课时,要认真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思考教材定论以外的"变数",在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中找到教学目标,在"变数"中找到创新点。

  再者,现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信息技术教材,在发下来几周后,有很多学生就基本上找不到这本书在哪了。这里既是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本身的原因,深层次来说还有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要学生自己看书后进行相关操作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看帮助,以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更过的是要他们自己通过书籍,资料,在线帮助等获取。因此,老师的引导还是必要的,教材的引导也是必要的,当学生年龄到了一定的时候,而且知识水*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时候,我们才去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看帮助等途径来获得新知,这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关注基础水*和认知特点差异。

  鼓励个性化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水*,关注学生的学*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目标和多样的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

  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

  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心得,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惯。

  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科学研究水*。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根据上级关于提升工程2.0的意见及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围绕我园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提升我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探索混合学*和智慧学*环境,促进教师在学*和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为指引,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文化素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好地为现代化教育发展服务。

  二、研修目标

  (一)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能力点,寻求技术解决策略。

  (二)提升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信息素养的转变,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理念、应用*惯、信息思维、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三)在独立研修学*的基础上,参加区、校、学科组的研修,通过组内协作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

  具体目标如下: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能力

  (1)了解学生的学*风格

  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认知方式和学*风格,学*动机和学*态度,学生的学*过程和学*错误。

  (2)分析其形成原因

  以便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更好的把握和操作教学过程。

  提高教师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1)掌握制作和应用PPT等网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水*和操作水*。

  (2)明确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

  提高教师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分享,提升学生维护信息安全的能力。

  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1)了解“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意义。

  (2)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优化微课程的内容结构,提升学生学*成效的目标

  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

  (1)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意义;

  (2)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步骤和环节。

  提高教师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能力

  (1)掌握“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内涵”;

  (2)掌握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操作步骤和环节。

  三、研修重点

  根据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本年度重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如下: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10.档案袋评价

  C 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四、信息化教学探索

  本学期我们将围绕“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环境”、“智慧学*环境”这三方面的学*收获来开展研*活动,通过学* ——实践——反思——再实践——内化——迁移的途径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具体探索内容如下:

  1.潜心学*。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培训,潜心学*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利用好每次的学*机会,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深入实践。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所得的信息技术能力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互相学*,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幼儿园实际,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3.坚持反思。认真备课,扎实组织一日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利用自我实践、观摩学*的机会,见贤思齐,反思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4.内化于心。将所学、所研、所得有意识地运用到一日活动的组织中,强化新授能力点,逐渐内化于心,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惯、信息思维,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5.开展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教学探索。利用“约课堂”及“新教师三研”等教学展示活动开展“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教学” 探索,教师迁移所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的客观规律,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幼儿的探索能力为核心,调动幼儿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

  五、研修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幼儿园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成立园长组长、园长助理与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的信息化教幼儿园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分工如下:

  园长:徐蕾

  园长助理:陆俊燕

  教科室主任:朱晓琳

  (二)加强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本学年校本研修的重点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理论水*,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我园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在大力开展“提升工程2.0”的同时有意识地参加信息技术类的培训,为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搭建学*的*台,时常开展“经验分享”,以点带面,促进园部信息化教学水*的发展。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

  幼儿园研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学*相关技术,并切实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扎实开展“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活动,促进幼儿学*方式的变革。

  做好课程的选学工作。充分运用线上培训的课程,做好教师选学以及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在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引领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以提升工程2.0培训为抓手,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计划,整合上级制定的《提升工程2.0研修方案》的具体安排,明确教研组活动的目标,细化实施过程。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研读、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幼儿园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教研活动要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主题、内容和主讲人,加强集体研讨、教学再设计以及教后反思。全体教师每人本学期须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或一节体现信息技术应用的录播课。

  通过开展线上学*,线下应用,形成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研修氛围,做到真学*、真应用,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

  2.高效完成“提升工程”2.0的研修要求,优化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

  认真参加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集中研修活动,教师根据自己所选的能力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与实践活动,争取创新、创优,在实践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幼儿园着力开展创优·评优工作,集体推选优质学*资源,共学*、同发展。

  3.借助“提升工程2.0”的项目学*,提升幼儿园课题研究质量。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园本教研中的实践,寻找可以提升幼儿园课题研究质量的能力点,重点开展研讨,以教科研促发展。

  组建信息技术提升园内课题研究团队,拟开展的服务于课题研究的能力点为:

  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

  (1)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契约、档案袋、思维导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开展自评和互评,记录幼儿的成长。

  (2)制定自评与互评活动实施细则,鼓励幼儿参与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高教师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教师利用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幼儿学会迁移经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师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能力

  (1)建立“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研究小组,探索信息时代“个别化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专家讲座的方式,提高教师提出问题、数据采集、解读数据、指导方案设计、结果评价的能力。

  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

  (1)明确电子档案袋评价目标、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评价标准等;结合“一起长大”*台数据,进行“幼儿成长档案”的资料收集。

  (2)收集资料实施评价,在记录中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通过寻找提升幼儿园课题研究质量的能力点学*,促使课题研究更具活力和专业性。我们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在活动中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个别指导、关注全面评价。我们不断探索信息时代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

  (五)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为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的教学要求,幼儿园借助提升工程2.0培训规划,根据本园实际,组织和安排好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确保提升工程2.0培训有序开展。幼儿园组织教师依据幼儿园制定的目标,做好线上选课学*、线下实践应用。

  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及信息技术特长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园部为他们创造学*条件,搭建发挥作用的*台,引进新鲜经验,带动全校教师整体水*提高。

  利用共享*台及各种云*台建立园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台,建立信息时代本园学*型、创新型的学*团队。

  一、学校发展愿景与目标

  1.形成学校五年信息化规划文本,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教育、教学、教研、学生管理,评价等多领域呈现创新发展,信息化水*得到显著提升。

  2.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实现资源整合,建立数字资源库,实现系统化,体系化的教学资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