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

首页 / 范文 / | 2023-02-20 00:00:00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1月——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

  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高效完成个性化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从而实现终身学*。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促进学*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方式,要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观摩学*、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空间,增添学*资料、加强教研学*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3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如课前预*、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愧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20xx年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20xx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中”。在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过程符合个性化学*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高,制作课件的水*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通过学*,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20xx.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20xx.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xx、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6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复*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或者复*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7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呼涣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课题在总体上以现有教材为教材,但现有未参加课程改革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陪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可行条件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层面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

  2、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途径、策略。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进行比较研究。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进行。

  1、形成阶段

  ①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2、研究阶段

  定期举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优秀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4、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结题报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8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于20xx年12月27日向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20xx年安庆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练*课与复*课中更是以练*为主,可以说,练*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本课题中所指的练*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如书面练*,口头练*,动手练*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原则: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

  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

  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3、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殷振中

  殷振中:枞阳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张启好、王传兵

  张启好:枞阳中心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王传兵:枞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xx—20xx年度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安庆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鲍晨霞、童*飞、朱学清、王菊香

  鲍晨霞:枞阳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童*飞: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朱学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王菊香: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9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4)练*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2、改变学生学*方式(由被动学*到主动参与),

  3、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惯。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6)

  1、申请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20xx.9--20xx.12)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边实验边思考,边学*边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集中辅导学*。

  主讲内容主讲人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王新甫

  数学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误区沈宗标

  数学生活化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陈玉红

  数学生活化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技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新甫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着力研究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

  负责人

  数与代数杨艳、郝玉

  统计与概率吕春红、吴晋、

  空间与图形周科源、郝名华

  4、整理实验材料。

  (三)总结评定阶段(20xx.3--20xx.6)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七、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1)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1月——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呼涣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课题在总体上以现有教材为教材,但现有未参加课程改革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陪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可行条件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层面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

  2、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途径、策略。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进行比较研究。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进行。

  1、形成阶段

  ①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2、研究阶段

  定期举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优秀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4、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结题报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3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复*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或者复*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4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于20xx年12月27日向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20xx年安庆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练*课与复*课中更是以练*为主,可以说,练*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本课题中所指的练*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如书面练*,口头练*,动手练*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原则: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

  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

  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3、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殷振中

  殷振中:枞阳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张启好、王传兵

  张启好:枞阳中心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王传兵:枞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xx—20xx年度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安庆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鲍晨霞、童*飞、朱学清、王菊香

  鲍晨霞:枞阳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童*飞: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朱学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王菊香: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5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如课前预*、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6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4)练*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2、改变学生学*方式(由被动学*到主动参与),

  3、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惯。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6)

  1、申请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20xx.9--20xx.12)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边实验边思考,边学*边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集中辅导学*。

  主讲内容主讲人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王新甫

  数学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误区沈宗标

  数学生活化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陈玉红

  数学生活化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技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新甫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着力研究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

  负责人

  数与代数杨艳、郝玉

  统计与概率吕春红、吴晋、

  空间与图形周科源、郝名华

  4、整理实验材料。

  (三)总结评定阶段(20xx.3--20xx.6)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七、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

  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高效完成个性化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从而实现终身学*。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促进学*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方式,要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观摩学*、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空间,增添学*资料、加强教研学*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20xx年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20xx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中”。在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过程符合个性化学*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高,制作课件的水*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通过学*,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20xx.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20xx.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xx、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愧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2)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1月——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2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复*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或者复*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3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如课前预*、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4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呼涣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课题在总体上以现有教材为教材,但现有未参加课程改革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陪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可行条件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层面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

  2、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途径、策略。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进行比较研究。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进行。

  1、形成阶段

  ①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2、研究阶段

  定期举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优秀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4、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结题报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5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于20xx年12月27日向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20xx年安庆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练*课与复*课中更是以练*为主,可以说,练*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本课题中所指的练*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如书面练*,口头练*,动手练*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原则: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

  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

  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3、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殷振中

  殷振中:枞阳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张启好、王传兵

  张启好:枞阳中心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王传兵:枞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xx—20xx年度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安庆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鲍晨霞、童*飞、朱学清、王菊香

  鲍晨霞:枞阳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童*飞: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朱学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王菊香: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

  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高效完成个性化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从而实现终身学*。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促进学*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方式,要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观摩学*、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空间,增添学*资料、加强教研学*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愧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8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4)练*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2、改变学生学*方式(由被动学*到主动参与),

  3、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惯。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6)

  1、申请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20xx.9--20xx.12)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边实验边思考,边学*边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集中辅导学*。

  主讲内容主讲人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王新甫

  数学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误区沈宗标

  数学生活化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陈玉红

  数学生活化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技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新甫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着力研究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

  负责人

  数与代数杨艳、郝玉

  统计与概率吕春红、吴晋、

  空间与图形周科源、郝名华

  4、整理实验材料。

  (三)总结评定阶段(20xx.3--20xx.6)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七、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20xx年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20xx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中”。在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过程符合个性化学*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高,制作课件的水*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通过学*,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20xx.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20xx.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xx、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3)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呼涣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课题在总体上以现有教材为教材,但现有未参加课程改革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陪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可行条件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层面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

  2、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途径、策略。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进行比较研究。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进行。

  1、形成阶段

  ①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2、研究阶段

  定期举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优秀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4、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结题报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2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复*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或者复*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愧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4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1月——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

  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高效完成个性化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从而实现终身学*。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促进学*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方式,要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观摩学*、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空间,增添学*资料、加强教研学*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6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于20xx年12月27日向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20xx年安庆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练*课与复*课中更是以练*为主,可以说,练*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本课题中所指的练*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如书面练*,口头练*,动手练*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原则: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

  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

  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3、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殷振中

  殷振中:枞阳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张启好、王传兵

  张启好:枞阳中心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王传兵:枞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xx—20xx年度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安庆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鲍晨霞、童*飞、朱学清、王菊香

  鲍晨霞:枞阳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童*飞: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朱学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王菊香: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20xx年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20xx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中”。在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过程符合个性化学*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高,制作课件的水*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通过学*,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20xx.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20xx.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xx、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8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4)练*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2、改变学生学*方式(由被动学*到主动参与),

  3、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惯。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6)

  1、申请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20xx.9--20xx.12)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边实验边思考,边学*边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集中辅导学*。

  主讲内容主讲人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王新甫

  数学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误区沈宗标

  数学生活化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陈玉红

  数学生活化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技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新甫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着力研究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

  负责人

  数与代数杨艳、郝玉

  统计与概率吕春红、吴晋、

  空间与图形周科源、郝名华

  4、整理实验材料。

  (三)总结评定阶段(20xx.3--20xx.6)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七、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9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如课前预*、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4)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1月——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

  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高效完成个性化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从而实现终身学*。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促进学*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方式,要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观摩学*、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空间,增添学*资料、加强教研学*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3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和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如课前预*、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愧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课、新授课、练*课、讲评课的.练*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有哪些有效练*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的,单周写出练*题的设计及练*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氛围良好,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20xx年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20xx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中”。在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过程符合个性化学*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高,制作课件的水*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通过学*,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20xx.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20xx.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xx、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6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复*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或者复*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7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呼涣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课题在总体上以现有教材为教材,但现有未参加课程改革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陪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可行条件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层面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

  2、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途径、策略。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进行比较研究。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进行。

  1、形成阶段

  ①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2、研究阶段

  定期举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优秀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4、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结题报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8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于20xx年12月27日向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20xx年安庆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练*课与复*课中更是以练*为主,可以说,练*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策略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本课题中所指的练*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如书面练*,口头练*,动手练*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可以出质量,但练*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不进行重复的练*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对学生的学*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的时间,减少练*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让课堂练*(包括复*练*、对新知的针对性练*、巩固性练*、综合性练*、拓展性练*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的设计的策略、练*的结构与层次性、练*的形式、练*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原则: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

  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

  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3、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殷振中

  殷振中:枞阳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张启好、王传兵

  张启好:枞阳中心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王传兵:枞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xx—20xx年度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安庆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鲍晨霞、童*飞、朱学清、王菊香

  鲍晨霞:枞阳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童*飞: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朱学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王菊香: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9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4)练*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2、改变学生学*方式(由被动学*到主动参与),

  3、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惯。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6)

  1、申请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20xx.9--20xx.12)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边实验边思考,边学*边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集中辅导学*。

  主讲内容主讲人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王新甫

  数学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误区沈宗标

  数学生活化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陈玉红

  数学生活化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技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新甫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着力研究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

  负责人

  数与代数杨艳、郝玉

  统计与概率吕春红、吴晋、

  空间与图形周科源、郝名华

  4、整理实验材料。

  (三)总结评定阶段(20xx.3--20xx.6)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七、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6篇

  一、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观,教给他们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与自觉钻研数学的*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生活*惯。好*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形成良好的*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4月中旬,我有幸参与了县上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会场在中心小学举行,而看课活动的主要形式——同课异构,更是让我们基层教师从中获益匪浅。通过我镇的教师XX县上的名师同上一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名师的风采,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备课、上课的技能,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看课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而这些思考,也一直伴随我回到了单位。可能是第一节看的是数学吧,所以县上王老师和我镇的张老师同上的数学三年级下册《比一比》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感悟也叫颇多。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

  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笨拙见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那么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名”。

  数学概念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感官的直接认识。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二、创设求知情境,导人新课

  从教育心理学中知道,“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内在的动机,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的一种内部动力,离开了这种动力,学生在学*过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动进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说不上积极思维,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

  三、精心设计练*,巩固、深化概念

  课堂练*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可以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很好的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一、体现一个“主”字

  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二、抓住一个“思”字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直接影响着学*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使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方法,教会学生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三、突出一个“活”字

  这里所说的“活”字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因此,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而精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重视一个“练”字

  必要的练*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更不容忽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练的*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还要精心设计*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讲究一个“创”字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需要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对新教材我们怎样结合学生实际活化教材?怎样选择恰当的内容呈现方式?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学*的情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创新,讲究教学艺术。教学创新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所以,我们要不断学*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潜心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数学生活世界。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而又促进学生发展的创新之路。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因为创新而更加有效,会因为创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学生也会因为创新而更加爱数学,在数学的课堂上他们将得到更大的收获,得到更好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

  笔者所在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实施课改已*五年,对于小组合作学*,教师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这一课题里已“破茧而出”,飞向“自由王国”。然而,还有些教师仍处于“量”的积累之中,未生成“质”的飞跃。他们对小组合作学*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合作学*的实施技巧运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为此,作为教研员,笔者*来听课后都要与老师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进行合作研究和共同反思。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现状

  (一)、小组合作学*中学生的“表现”

  1.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刘老师的诉说:

  “小组合作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多次尝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学生间的合作不够和谐。我将全班分成15个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组都有推选的或指定的组长。我要求组长督促组员轮流发言,针对问题一起思考想法解决,细心倾听和热心帮助别人发言,使小组学*在互帮共学、和谐发展中进行。但是孩子们做起来就不一样了,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全班有5个小组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就不能顺利开展了。”

  “其次,班级人数过多指导困难。我班共有60名学生,编为15个学*小组,一节课合作学*的时间少则5分钟,最多12分钟。在我深入到一个组指导时,其他没几个组在继续进行,每次指导3组就得‘收兵’了。从学生的课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无奈地望望班里的学生,除了刚被指导的那个小组的学生在看着我外,其他小组学生都各忙各的,好不尽兴。”

  2.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诉说:

  “知道合作学*很重要,想多尝试,让学生从中受益,使师生双方都喜欢它,可往往事与愿违,当我提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

  “一是爱说的使劲说,不说的始终不说。有的组只有一人在发言,其他人默默地听,产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6)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菁选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课堂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4月19日早上,在教科局教研室陈维贵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人,奔赴仁怀市参加“遵义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此次活动由遵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由仁怀市教科局承办,具体举办单位在仁怀市周林学校。活动在4月20日全天进行,分别由三位老师执教小学数学课堂,然后由三位教研员进行了三堂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却使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红花岗区东风小学陈健老师执教了一节三年级数学《*均数》,陈老师的课堂充分将教材中的例题内容进行重组,他真正是在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重视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使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他的课堂让我感觉很亲切,让我对数学教材的文本解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红花岗区教培中心的唐光恂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均数一课的思考》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在备课时,不能只从口头上说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他的讲座真正诠释了如何去备教材,就拿*均数一课为例,备课时,首先要站在统计的角度了解*均数的概念、性质,在确定目标时以计算为本还是以统计为本,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设计什么问题,渗透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给我们讲到了小学统计教学的基本策略:1.密切联系生活,体现统计价值2.经历统计过程,强调内心体验;3.重视结果运用培养决策能力。

  我们一直在提倡数学课堂应当从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仁怀市教研室的王棉端老师在他的讲座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1.高效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2.高效的课堂是合作交流的课堂;3.高效的课堂是智慧生成的课堂;4.高效的课堂是给教材美容塑身的课堂;5.高效的课堂是老师恰当评价激励学生的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为高效呢?下午,遵义市文化小学副校长陈明泰老师为我们作了专题讲座《注重专业成长 建设高效课堂》,他认为要使自己的课堂高效,首先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预设教学目标,即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彰显艺术魅力,即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第三要关注课堂生成,持续健康发展。

  一天的活动很快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匆匆忙忙又一学年,本学期的各项工作都画上了句号。*心静气坐下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一学年的时候,由于刚接触教学不知道怎么去备课,一切都是依据教师用书上的方法为准,但是这学期我在备课上有了自己的想法,知道了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可以说,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拿课本的应用题来考学生,保证他们都会,但为什么测验时他们有时就是解不出来呢?《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给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复*是乏味的,几节课下来,学生都跟跑了气的.气球一样,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没有一点生机。看在眼里,我是好生气,也好同情孩子们。我仔细思索了一下,一个好办法涌入心头。就来个老师,学生大变身。让学生们来做老师,我来提问,让他们能在娱乐中,更好的复*。这个方法真不错,刚一提出来,学生们就兴奋了。一个个都来个精神,争先恐后的上台,都想过过做老师的瘾。一个人上去,下边就一堆问题,接踵而至,小老师们讲的还真不错,我在台下,也当了次好学生,一直问他们问题,遇到不容易解决的,我便上台为他们慢慢讲解,学生们听的都很认真,这样,大家就都能再复*一下。而且,他们不会感觉到累,反而每个都很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适当的娱乐,能给学生增加学*的兴趣,并且,能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以后,我要多去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能开开心心的去接受科学知识,并且能把科学知识加以运用。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地去问其他的老师,他们都会不厌其烦的去给我讲解。给我的帮助非常大。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五、培优扶差。

  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六、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在作业、测试卷中,增加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己对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因为有的只是由于考试粗心导致的,让他们自己担任试卷讲评的小老师,并给予指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想,只要我付出双倍的努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开学至今,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究和反思,现将所做的点点滴滴加以总结如下:

  1、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就是心算,它是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二年级上学期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学*,加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口算训练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口算训练。

  2、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

  为使学生更好内化和理解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的学*热情和学*兴趣、重视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时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时充分运用了网络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帮助教学。

  3、重视学具的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具的辅助作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易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现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4、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

  运用先进的评价理念,进步就是优秀,每天进步一点点,个个都有新变化,运用递进式评价,将学生的点滴变化充分体现在展板上,用以激励学生的学*。

  5、重视学生们的合作交流。

  建立互助组,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的目标。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6、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确恰当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是青岛版教材非常重视的一个内容,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是本教材的特点之一。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问题的解决。

  7、课堂作业的布置精心设计。

  在教学时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分层设计作业,使作业的布置更注意实效。

  8、加强学生听课*惯的训练。

  采用丰富的教学情境和严格要求学生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听课*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努力加强理论学*。

  认真学*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在理论学*的基础上还观看了一些名师课堂,学*吴正宪老师、魏书生老师、马云鹏教授等名师的教学风格,领会他们的课堂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个人自学与集体学*,必读内容与选学内容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定期认真学*有关专著和文章。同时还让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作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及基本规律。在组织集中学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对有关研究性学*的理论著作和实际案例进行自学,对相关信息进行摘录,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本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以大学年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三、扎实研究

  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活动课中,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的位置与方向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备课生活化

  我认为学生的学*材料不能只依赖于现有教学教材,而应开辟教材、拓展教材,把教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知。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如:教学《统计》时,我就向提供了我班学生出生月份的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统计。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又让学生收集相关年月日的信息资料,课堂中再反馈。这一部分的材料提供相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要简单,但对学生而言它更具有吸引力,而且调查者本身更是一种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

  3、对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课堂练*是教师检测学生学*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的前提就是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要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的形式要多样化。

  我觉得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运用于生活。从这个作业中看到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利用已学的知识加以计算,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觉得教师设计的*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尽量避免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无意义的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四、研究成效

  1.优化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于是我们采用对话、图文、表格、信息、漫画、游戏等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学生的生活,使原先感觉较模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转变了学生的学*方式,提高了数学学*的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材,构建以学*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逐渐进入学*数学的角色。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可以获得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3.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

  通过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对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设计意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从实际出发进行重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通过课题研究过程,培养了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富有教改意识,热心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他们已成为我校的科研的中坚力量。

  五、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我能根据在课题研究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极在上完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写了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当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自己的教育理论有待提高。自己发现了一些问题,却没有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使一些可贵的发现就从身边溜走了。

  2、缺少丰富的活动充实研究。

  3、数学生活实践课的开展要走向课堂外、走向社会,那么如何取得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4、在研究中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目前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总觉得这种形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能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刺激,让学生感觉好奇和新鲜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生内心需求,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使学生进入一种内在的、不由自主的学*和探究状态。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课题组成员有决心和信心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在上学期开展了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人与数学的关系来看:人不是为数学服务的,而要让数学为人服务。因此,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条件,让学生在学*数学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案中尝试、感受、自主探索,领会理解。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升华、建构。基于对数学教育方法的认识,我们认真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备课组的教学感受,以及今天早上余蔓茜老师的课例《勾股定理》和大家一块交流一下:

  一、设计好学案(预*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是新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预*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学案,明确学*的目标,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在学*中思考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学*知识。问题的设置要贴*教材,要在学生的预*中给予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以勾股定理这份学案来说,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魅力,作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结论,它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

  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

  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又实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美国学者史韦兹(F.Swetz)认为,用历史来丰富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一个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了解一些早期数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到问题提出的时代,反映当时人们所关心的数学主体.学生在解决源于数世纪以前的问题时,会经历某种激动和满足.让学生预*,收集整理验证勾股定理的各种方法,选择最喜欢的验证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证明的过程,有助于消除学生一向对证明的恐惧,使数学学*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以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课上的预*检测是对学生预*成果的展示,我们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提问等形式进行,并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二、抓住疑难,解决问题(精讲多练)

  学生在预*检测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充分地展现了自学成果。但也暴露了学生在预*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教师要调整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善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知识。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所教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哪怕是一小部分或是那些不能完成的部分,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组织演示、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老师的“精讲”,目的就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思考,去开拓思维。因此,教师的“精讲”要真正做到课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教师当导演角色。传统的讲授教学讲究教学环节的完整、知识传授的完美,淡化学生主动思维,学生坐等享受教师打来的“猎物”,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则是倡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师的精讲,只要讲清方法、学法,把学*上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印证发挥。如: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所揭示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之后,余老师及时进行思维点拨,对勾股定理的运用技巧、使用中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精讲是少讲的升华,精讲也是为了给学生多练的机会,余老师在学案里设计了A、B、C三组题。A组题是最基础的填空判断题,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以及书写格式、表示方法等,B组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C组题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30°的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这样的练*能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三、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和问题

  在课改的实践和应用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思维活动明显多于以前的课堂,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疑惑例如:

  1、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如何更合理的设计预*提纲,让学生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现在学生的作业太多了,很多学生为作业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预*,在实践中我们甚至发现有部分学生抄别人的学案。

  2、如何把握和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检测地完成和及时的反馈。

  3、怎样对待课堂讨论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比如,“讨论不起来”、“不会提问题”、“不敢发言”等等,是学生在“传统方式”教学中形成的不良*惯造成的,怎样逐渐培育敢争善辩的学风是我们老师最想学*的一个问题。

  4、怎样防止老师依赖学案而忽略备课。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和校本教学改革的开展,集体备课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台,为教师共同面对、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

  每人负责一章的中心发言、学案、周练和测验,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同时我

  们也对集体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争议和质疑。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一个教学环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些问题和见解恐怕是永远都不能达成统一的。也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而目前的集体备课呢,就好像把大家往一个笼子里赶,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还有集体备课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学案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只是简单的从网上下载学案,或者上课时完全照搬学案里设定的内容,那么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5、是否会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

  6、容易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数学教学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不懈的追求。即使学生离开学校后会忘记数学知识,但留在心中的数学观念是永恒的,这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了新的教学改革给我们学生带来的转变和提高,同时看到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江门市第九中学教育的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感受着暖暖的阳光,我们在董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莒县教师研修中心参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本次大会由莒县教研员翟老师主讲,全县各学校业务校长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翟老师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分别从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这次研讨学*,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翟老师讲到,20xx年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将依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以“促进学生间的多向互动,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为总奔向,围绕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取后续学*必备知识的同时获取学*的方法,提高相应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惯。要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新课标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容量既不要太大,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要太小,降低课堂效率。翟老师还提出了10条学**惯的要求,让我注意到了在以后的课堂上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更要多关注学生的*惯养成。

  其次,翟老师阐述了教学设计中优化问题设计的基本策略。如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知识特点、重难点设置问题,要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预设,在学生的`认知障碍处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应是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空间不能太大,让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能空间太小,指向性不强,缺少思维含量等,并结合《三角形的认识》、《分数的基本认识》等课例具体示范了了如何来优化问题设计。听到这里我茅塞顿开,一阵兴奋。在过去一年多的教学中,我一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困惑:为什么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总是讲不完?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课堂上提的问题存在着问题,有些问题提的太过简单,学生不加思考便能回答,起不到引发新思考的作用,而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指向性不强,导致学生很茫然,一直找不到思考问题的方向,导致了时间上的浪费,降低了课堂效率;再一个就是我知道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复*导入要短、*、快,新知建构后的巩固练*要较新知建构过程的节奏加快些,合理的分配各环节的时间比例能让课堂更张弛有度。

  最后,翟老师讲了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策略。她提到了以下几点:第一,促进学生深刻思考的基本策略;第二,促进生成,灵活驾驭的基本策略;第三,充分交流的基本策略;第四,开展各种教学评比活动的基本策略等。翟老师尤其对对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重点进行了强调。我也意识到了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要重视口算,做好笔算。针对我教的二年级,我打算现阶段通过口算大赛、口算接龙、神算手、心算大王等竞赛活动调动学生进行计算的积极性,把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练透练熟,,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学*,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对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困扰着我的一些问题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一定会将这次学*到的这些宝贵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快乐轻松的学*和成长,同时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也得到提升,提高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记得日照一位教育局领导说:外出培训学*是对教师最好的福利,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让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我定会努力汲取新理念、新知识,不辜负学校的期望,成就孩子的梦想,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功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兴趣比较浓厚。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潜能生。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xx年11月2—3日我有幸到沂南双语学校听名师观摩课,两天***听了8节,通过这次听课学*,让我又一次学到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让我看到课堂上课的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极其深厚丰富、幽默的教学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通过两天的听课学*,我学到了很多*常时候学*不到的东西。我觉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他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无论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还是时间的分配,都要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中我发现上课的老师都对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准备,而且都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他们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且比较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新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掌握了新知。

  三、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四、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通过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日常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后我将抓住学校给我的外出学*机会和本校相互听课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的方法,努力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周礼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与众不同。我们*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

  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周礼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 ,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朱国荣老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练*,巩固本课中的知识点?

  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这是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加法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在教学中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省略号、用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和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鼓励,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惠林老师执教的“二十四时记时法”,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种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丰富的学*活动,如猜一猜,说一说,做游戏,表演动作,听故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

  四、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周礼老师在执教 “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整体把握教材,不但难点找得准,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当。如引导学生理解“趋势”和“幅度”这两个词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体会增加、减少、不变,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势的比划,感受增加一点,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点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

  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美好的未来,从自己内心到对数学教学有以下反思:

  一、何谓“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一、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的做法

  1、转变教学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真正将教学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的事业来做,才能将工作做好,才能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去。

  2、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利用多种适合的教学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将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有机的、整体的、有计划的、分步骤地编写制定,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主用,也就是教师的助学作用、评学作用、督学作用和同学作用。

  4、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师,善于将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将教材内容转变成为教学内容,并改造成为学生的学*内容。变“教材”为“学材”。

  5、教师精讲点拨。高效课堂,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精讲,要求达到“精确、精炼、精彩”。

  6、抓好课前预*。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的基础之上的课堂,变厌学为乐学、被动学为主动学。

  7、抓好学情反馈。抓好学情反馈和反馈后的归纳总结,使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难点、疑点、困惑点,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8、注重环节意识。高效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环节意识,要求丝丝相扣,承转自然紧凑。导入、过渡、承转、小结、提问、讨论、训练、讲评等课堂环节,要求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9、转变教学方式。高效课堂,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由单纯的教为教与学并重,由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由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和能力并重,真正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10、营造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愉悦的竞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让学生的眼亮起来,让学生的手举起来,让学生的嘴动起来,让学生的脸笑起来。

  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预*效果

  1、动手翻。针对新的学*内容,有计划的翻以前学过的课本,复*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的间的联系,为学*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

  2、动手划。 我们在预*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标志,比如“ ̄ ̄ ̄”“??”等;

  3、动手做 预*时我们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动手画一画,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4、动脑想 我们在预*时要养成勤于动脑的`*惯。我们要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5、动笔练 即要求我们能针对新知识,自己从课后的*题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可是低于书上难度的基本题,甚

  至有的预*的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进行练*。

  三、落实合作学*

  1、科学分组

  合作学*强**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

  2、合理分工

  合作学*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分工分别是:合作小组长——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精心管理,维护小组学*纪律;记录员(1名)——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小组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方法;检查员(1名)——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1名)——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3、有效合作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合作学*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学生掌握了合作学*的方法,实现有效合作

  4、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

  5、每个学*小组内四位成员轮流换岗,协调后每人一岗,岗位定期更换,责任轮流承担。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拓展思维空间,积极动手动脑,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本学期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情感态度和数学思考及价值观等方面与课堂有效性的关系上,现在把研究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如下: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在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中,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呢?

  一、建立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解除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帮助有心理困扰和学*有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数表现为后进生。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起自信。教师要和他们交朋友,建立*等的师生关系,拉*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试问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宽松、自在的气氛中学*,学生怎会不对他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呢。要学生亲*老师,老师必须首先热爱自己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能引起学生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积极的情绪体现,引发学生学*的兴趣且能转化为学*动机,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二、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愿望

  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学*素材,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愉快地参与学*活动!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良好的开始,激起了学生积极学*的情绪。就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设计《旋转与*移》一课时,我就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我精心录制了转盘、观光车,缆车,电梯等视频来揭示课题。然后呈现游乐园的照片,让孩子们在其中去寻找旋转和*移现象。接着让孩子观察水龙头,风车,陀螺等实物。并欣赏录像《生活中的旋转》,将孩子们带进“旋转和*移”的世界。最后还让学生玩玩具,去发现并制造出旋转与*移现象,让抽象的数学和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的数学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讨论、交流,展现自我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7)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优选【十】份

  一、课题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程改革。其中强调改变学生方式的学*方式,倡导学生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不断扩大,反思学*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学会学*、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几年来,指导学生反思成功之处,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学*正确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反思和研究这一活动,探索学*反思的恰当方法和策略,及时对现有方法作出调整或完善,使学生的反思学*更科学、更有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二、课题的涵义

  “学生学*反思”指学生在开放的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学*动机上自己产生学*的欲望和冲动,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积极参与创设学*的环境、自我寻找学*的机会,对自己的学*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学*进度、学*心理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为中心的学*活动,主动地学会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的学*方式。学*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认知特征,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探索“指导学生培养学*反思的方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研究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学*落实效益: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反思学*,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落实效益。

  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提出多种设想、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促进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际互动与资源共享:学*反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协作与沟通的良好空间,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能学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资源共享。

  4、通过多元评价,改进反思方法: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从而改进反思方法。

  5、养成科学态度和精神:学生在学*反思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培养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与学生的反思学*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学生的反思学*是培养创新意识较为有效的途径。

  7、培养自我反思、自我学*的*惯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和终身发展服务。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学科实施“学生学*反思”关键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出发,唤起生反思意识,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意系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建构、自我提升。根据学生反思学*发展的特点,此过程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不同层面的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教师应遵守“学生反思学*三原则”,积极创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四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反思意识、反思学*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认识学生学*反思中相互联系的五个发展阶段。“学生学*反思”从理论上讲应有五个发展层次,即“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发展阶段。自我认识是研究的基点,它可唤起学生反思意识的萌芽;自我调节是学生学会按自己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的内容、进度、方式,以适应自已兴趣、爱好和认知方式等,以协调兴趣爱好、个性情感与学*目标之间的矛盾;自我监控指学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学*作为和*惯,使学*的潜能充分发挥;自能发展是反思学*的最高水*和终极目的,从而达到“学会反思学*”的研究目的。

  2、确立数学学*反思“三个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反思必然使一些学生充分展显出自己个性和发展情况,也有一些学生的发展因素是潜在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已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是开展学*反思活动的第一原则。

  (2)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原则

  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的内驱力在学*主体的内部。学生对数学学*的内容、进度、方式有自己决定和选择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问题,并自行设计或活动。教师不能强行让学生去做某项活动,或不能做某项活动,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学生的对数学学*的兴趣,向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主动地参加某项数学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而是强**师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导、建议和激励的原则

  在数学学*反思过程中,教师重视创设数学学*环境,设计各种诱发学生兴趣的数学学*活动,不断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建议、帮助,进行恰当的激励。

  3、建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反思环境。

  (1)开放反思。指有开放的教育思想,有开放的教学方法,有开放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开放的数学学*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多的选择机会,学生才会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学*。

  (2)互动反思。指数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实现积极的交流互动反思,注重教学过程中多层次的互动评价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全班互动等。多层面的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表露出的他们的兴趣、喜好和个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反思性地学*。

  (3)合作反思。指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其它人员之间共同完成反思性学*任务的一些活动。合作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自身的能力和水*,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作自我调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学生在数学学*中学会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方式,也是开展学*反思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以上四个方面在教学中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4、实施学生学*反思的策略

  (1)认识反思让学生认识学*反思的重要性和让学生学*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学*事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学会反思学*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的反思性的学*,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导和反思*惯形成是关键的一环。学会如何反思要点,如何合理确定反思过程,恰当使用反思方法。

  (3)目标反思让每个建立适应自己发展的学*目标体系,进行自我导向,让学生不断向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引导学生学*反思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建立自我奋斗目标,形成自我小组师生三层次互动的反思性目标学*。

  (4)活动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动激发反思意识。学生反思意识的唤醒和形成需要兴趣和动机的引导,需要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保持其学*兴趣,强化其动机,因此有必在针对数学教学的特点设计各种学*反思的兴趣活动。

  (5)情境反思。学*反思需要民主、*等、和谐教学情境。学生学*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绪的制约。创设学生敢于说话表达,勇于反思的教学情境,创设富有情感体验的情境,创设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数学“学*反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发现合作反思点拨创新

  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切入口,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反思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2)自悟自评自馈

  此模式以自得自评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结果的互动反馈。

  (3)质疑探究反思发现

  此模式以悬念和质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

  (4)创新评价反思点拨

  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然后开展各层次的评价的活动,引导反思,教师在各环节中仅作点拨。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2、调查法:搜集有关学生学*反思现状调查及历史材料,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二)实施步骤课题实验时间三年: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学*讨论,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观念,确定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学校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调查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自主反思学*的现状,包括师生对学*反思的认识与观念、现有的学*方法、学**惯,分析对现状对研究的影响。制定更有效的学*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3、实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研究数学学生学*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研究学生学*反思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研究数学“学*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结题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六、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杜恩臣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杜恩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李星: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工作

  张以起: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高孟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成书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师论文、案例分析等,学生探究、反思小论文、图片资料等。

  美国教育界特别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美国的大、中、小“以项目为中心的学*”(project-based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problem-basedlearning)逐渐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

  日本学者把“课题学*”英译为“problemsituationlearning”,实质上就是问题解决的深化。大阪教育大学松宫哲夫先生还提出了crm(compositerealmathematics)型课题学*,他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现实性,积极主张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进行课题学*。他们提出了“湖水中的数学”、“田径上的数学”、“交通安全中的数学”、“铁路运输中的数学”、“高层建筑中的数学”等课题,并结合中学生的数学水*的实际,开展了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将成绩目标分成几大块并据此安排数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中学数学体系,明显的体现了注重应用这一特点。它不仅将“运用和应用数学”单独列为一项成绩目标,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运用和应用数学”十分注意面对解决实际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设计任务、作出计划、收集信息、选用数学、运用策略、获得结论、检验和解释结果等环节,而不是局限在书本上现成的“问题”。例如,为研究最好的储蓄方式(或地点),就要去调查各家银行不同存款形式、期限的利率;研究公用电话的位置等。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课题学*多是以研究性学*的方式来进行的。

  目前,对数学课题学*的研究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或操作)层面的探讨显得不足,理论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国内的不少数学教育期刊在*年都开设了数学知识应用和数学建模的专栏,*几年的中考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题已成为稳定的出题内容。一批面向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的入门读物相继问世。但是与国外相比,如果进行一下资料的搜索和比较分析的话,可以看出,在我国面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杂志是最多的,但如果统计一下一年里发表的文章,用于应用数学的篇目不到2%,特别是教师应该怎么做和做什么,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实践研究的范围还比较小,层次比较单一,目前这些研究还只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有的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地挖掘,有的还有待于更加科学的检验,因此,对数学课题学*的研究虽然已经起步,但还是很不成熟,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

  研究意义:

  课题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学现状,改“学数学”为“做数学”,与国际教学接轨的一项举措,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展数学课题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大众化普及数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较好手段之一。我认为“课题学*”虽然在教材的整个课时中占的比例不大,却为满足学生以上需要搭建了一个*台,而且它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深远。这应该是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美国教育界特别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美国的大、中、小“以项目为中心的学*”(project-based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problem-basedlearning)逐渐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

  日本学者把“课题学*”英译为“problemsituationlearning”,实质上就是问题解决的深化。大阪教育大学松宫哲夫先生还提出了crm(compositerealmathematics)型课题学*,他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现实性,积极主张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进行课题学*。他们提出了“湖水中的数学”、“田径上的数学”、“交通安全中的数学”、“铁路运输中的数学”、“高层建筑中的数学”等课题,并结合中学生的数学水*的实际,开展了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将成绩目标分成几大块并据此安排数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中学数学体系,明显的体现了注重应用这一特点。它不仅将“运用和应用数学”单独列为一项成绩目标,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运用和应用数学”十分注意面对解决实际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设计任务、作出计划、收集信息、选用数学、运用策略、获得结论、检验和解释结果等环节,而不是局限在书本上现成的“问题”。例如,为研究最好的储蓄方式(或地点),就要去调查各家银行不同存款形式、期限的利率;研究公用电话的位置等。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课题学*多是以研究性学*的方式来进行的。

  目前,对数学课题学*的研究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或操作)层面的探讨显得不足,理论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国内的不少数学教育期刊在*年都开设了数学知识应用和数学建模的专栏,*几年的中考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题已成为稳定的出题内容。一批面向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的入门读物相继问世。但是与国外相比,如果进行一下资料的搜索和比较分析的话,可以看出,在我国面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杂志是最多的,但如果统计一下一年里发表的文章,用于应用数学的篇目不到2%,特别是教师应该怎么做和做什么,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实践研究的范围还比较小,层次比较单一,目前这些研究还只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有的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地挖掘,有的还有待于更加科学的检验,因此,对数学课题学*的研究虽然已经起步,但还是很不成熟,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

  研究意义:

  课题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学现状,改“学数学”为“做数学”,与国际教学接轨的一项举措,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展数学课题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大众化普及数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较好手段之一。我认为“课题学*”虽然在教材的整个课时中占的比例不大,却为满足学生以上需要搭建了一个*台,而且它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深远。这应该是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数学的兴趣和学*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兴趣和克服学*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方法不适应数学学*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初中三年的学*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和学*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初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初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热情高,好奇心强,学*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20xx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20xx.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20xx.9--20xx.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20xx.10.—20xx.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20xx.4-20xx.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题目: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中合作这种学*方式的确很重要。

  应用价值: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主体合作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 学*快乐、快乐学* 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出现了合作学*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是目前国内对合作学*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什么是主体合作学*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 、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 、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 荣辱与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形式亟待改变。

  主体合作学*在学*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

  引导学生合作学*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小组学生合作学*评价对象和方法。

  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态度、合作精神、学*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作为系统的学*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评价机制能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与合作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与小组合作学*相融合转变观念是学*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者学*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的教师队伍。

  研究视角 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2、实验法:在学*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 合作 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 合作 学*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 合作 学*方式的理论依据。

  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xx年4月— 20xx年5月):

  ⑵实施过程(20xx年6月— 20xx年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一、研究实验的课题

  总课题:课本导读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子课题:

  A、如何阅读概念、定理、公式、例题、应用题。

  例子:两次购买同一种物品,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策略,第一种是不考虑物品价格的升降,每次购买这种物品的数量一定;第二种不考虑物品价格的升降,每次购买这种物品所花的钱数一定,哪种购物方式比较经济?能把所得结论作一些推广吗?

  设第一次和第二次购物时的价格分别为p1,p2,按第一种策略,每次购nkg,按这种策略购物时,两次*均价格是:

  B、课本*题的变式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C、在课本导读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探讨研究。

  二、课题的意义与目的

  教学艺术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它永恒的主题。吹尽黄沙始现金,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实现真正意义的与时俱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有了载体。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想通过课本导读法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自主学*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学*有效的数学学*方式。

  三、课本研究的理念依据

  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变“学会”为“会学”的今天,还学生“读书”的权力,多让学生读书,使学生形成阅读数学教材的*惯,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已越来越重要。课本导读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后进生“不是补*,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的基础,多读能提高理解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对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惯,使他们能逐步地独立获取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阅读课本的能力和*惯,自己不会读书,教师的课讲得再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不十分理想的。课本导读教学模式的内涵其实就是回归课本、利用课本、挖掘课本、拓宽课本。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教学模式研究的实践中,探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的困惑与疑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如何适时引导,有效地让学生在阅读读本把握课本的主旨;数学阅读又与我们*时的语言阅读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如何用问题来牵引学生的阅读;如何高效挖掘教材的内容,实施数学课堂的总目标。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积极创设促进学生读书的情景,使学生对需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让他们为探究问题,发现知识去阅读数学课本,激发起读书的动机 五、课题研究目标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 课堂教学目标

  1、 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在交流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的过程。

  2、 收集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的兴趣。

  3、 变式问题情景,整合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再次阅读重点内容,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4、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学*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 独立解决课后*题,反复阅读教材,寻找变式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6、 主动探求个性化的学*方式。

  (二) 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的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 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大批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 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并且摸索出一套个性化的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 坚持数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原则,坚持在阅读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 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 可操作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菁选(扩展8)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精选5篇)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单进行了预*,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 “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谈有效。

  练*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经过这次理论学*,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具体场景,促使学生情感的体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等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去创设。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的吸引力。创设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尝试,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几个方面:(1)真实性,不能为了教学的需要而创设一些虚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虚无漂渺,教学情境和现实情境并不相悖。(2)数学性,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紧要的信息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去创设情境的意义。情境创设要紧扣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设定。(3)发展性创设情境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如缺乏主观感感觉可以用多媒体,需要深化认识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动手操作的,决不能简单替代。(4)趣味性,创设情景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生的自觉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贴进生活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在联系生活实际时要注意选取现实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进行加工作为教学素材。同时要注意开放性的多元性,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的学*过程。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不是圣人,每一堂课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教到老,学到老,特别是面对新程改革,很多教师都面临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用才方法解决。所以我们在上完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课堂的情境设计,教学导入引用实例,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生的学*效果等方面都要进行总结,找出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断地反思,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取长补短,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乐于学*,体会到学*数学的美和趣味。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开拓学生的学*思路,发掘学生的学*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 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参加了南京市规划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 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行?”在多数学生得出*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 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 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