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

首页 / 工作报告 / |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1

  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

  课题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撰写好研究报告是结题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撰写研究报告,可以组成“写作小组”,由他们拟出“报告的详细提纲”,提纲经研讨通过后再动笔写出初稿,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后,再成定稿,从而提高报告的质量。

  研究报告是整个教育实验结题的理论核心,也是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报告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推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编制,而且必须用科学的、学术的.方法来编制研究报告,所以研究报告中措辞应当是高雅而简洁明了,而不能使用抒情式的华丽辞藻。

  研究报告的大致结构是: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结果以及讨论与建议。

  —— 课题的提出部分要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尤其要说明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实验课题尤其要说明其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题的研究方法必须具体、科学,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必须的应用方法(对于教育实验就必须包括实验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结果是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也是一项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结果将决定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以“少年儿童行为*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例,可以从“研究中着力培养的*惯是否养成?这些*惯的养成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中积累哪些经验?发现了什么样规律?本项研究得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本项研究是否有所创新?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用定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定性分析“三结合”的方法说明教育的效果,围绕课题研究的假说、行动(培养*惯的方法)、*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方法,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进行理论阐述]

  ——问题讨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附件或附录(课题组人员名单、调查数据、问卷等);

  ——参考文献目录。

  (二)工作报告

  与研究报告不同,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

  ——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

  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三)其它

  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包括:

  论文和经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总结或论述,一般不超过3000字(这样便于发表);

  教育案例,其主要作用是选取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反映课题研究理念的,每个案例一般不超过1000字;

  调查报告,围绕着课题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活动设计,用课题研究理念为指导的活动设计(1000字以内);·校本教材,音像资料等;

  问卷、量表、学生作品等。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2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和培训,学*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12月—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3月—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相关资料,了解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在高中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每学年开实验课一节,并收集教案和课件,刻录光盘。

  7、设置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对实验学生进行成绩和思想表现的跟踪,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博客、邮箱等,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指导学生擅用网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9、课题组教师每学年撰写师生关系构建或和谐课堂教学的论文一篇。

  10、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写成阶段性总结,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总结阶段(8月—12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进展情况

  1、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xxxxxxxx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2、9月,为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3、9月10日,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构建师生关系活动。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开展吐露心声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拉*师生的心理距离;开辟学生心语,小报和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小报、学生心语、学生作文、学生黑板报、主题班会教案;刻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光盘。

  4、10月15日,召开课题推进会,邀请进修学校的莫云萍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5、11月6日,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并印发教师教师忌事忌语,应事应语的材料。以转变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6、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开家长会,改变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优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环境。

  7、根据我校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措施的实验,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两篇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8、3月开始,我校一方面通过学生心语、师生座谈、学生小报、社会实践、家长会等形式继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政治课堂和谐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来我校高中开展五步教学法实践,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9、4月—5月我校参加高中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高一政治教师以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和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片区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第一名的突出成绩。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辞、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尝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学生心语”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中理解。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4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和培训,学*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是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教育前沿课题,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 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课题从课题申请批复后,学校课题组立即组织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本着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主要参与人员中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能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巧,有理论和技术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

  (2)学*资源及案例的研究:具体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加强学*资源网站的建设,突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形成整合课的教与学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具体教学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设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对各类专题、子课题进行指导和管理。

  2.课题活动管理

  (1)课题核心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决策。

  (2)课题组全体成员每季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解决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组每学年组织2--3次大型探讨课活动,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学科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成果。重点、难点问题可集中力量攻关,课题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3.课题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课题组定期进行收集、整理。

  (2)各学科课题组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研究资料和成果提供给课题组。

  (3)实行资料信息网上共享,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人员都能够使用对方的资料。

  4.课题经费的管理

  本课题作为学校的中心课题,从学校科研经费中支付课题研究的正常开支。 课题研究过程中必然对校园网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将根据需要确保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到位,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对教师的培训费用应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按规定报销。 对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本着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使用,执行财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三、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

  (一)研究准备阶段

  1、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建立领导小组,深入学*讨论,更新观念,全面发动,造成舆论。设计论证实验方案,落实到各教研组,培养骨干教师,壮大科研积极分子队伍,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先后下发了20多篇理论文章和《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布鲁纳的发现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理论到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理论,从国内课程整合的最新信息到国外的发展情况,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材料都由课

  题组下发到课题组成员手中。校长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三次理论培训,从研究性学*到课程整合,从新课程理论到“3+x”改革。再到校本课程的开发。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统一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实验小结,交流实验心得体会,撰写实验论文和实验总结及经验。其中重点学*了《信息素养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案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课程整合培训教程》、《校校通工程---应用篇》等著作和相关教学理论。使实验教师在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理论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教学实验目标。为推进实验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东北师大联合组织的课题开题会议、在长春组织召开的课题辅导培训会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同时积极与兄弟学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学校、东北师大附中等探讨、交流、研究课程整合的实验工作,同时还邀请东北师大专家解月光教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刘晓中教授、刘茂森教授进行理论辅导和具体指导课题工作的开展。

  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

  首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以适应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 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目标: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在培训的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转变观念。

  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整合理论学*、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软件应用、教学素材的处理和开发、网络应用。

  活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针对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的不同和技术素质的不同,教师的培训划分四个层面,制定四项制度、坚持六个结合。四个层面:专业层、提高层、普及层、管理层;四项制度:课题组长负责制、学科课题组研究制度、结对研究制度、奖励制度等;六个结合:专家讲学与外出学*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体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培训与学科组培训相结合、典型引入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培训、考核、评比、奖励相结合。

  通过培训,使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努力向数字化校园迈进。通过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坚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为开展课程整合,实现信息化教育打下技术基础。

  3、开展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课程整合实验搭建研究*台。

  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积极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强化网络环境建设,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创全国百强示范校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组建了校园网络,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搭建了高水*的硬件*台。

  (首先建设千兆校园网;通过光纤连接教学楼、综合楼、艺体馆、实验楼,共计900余个节点,全校每个教师配备1**想P4电脑,形成了覆盖整个学校的校园网拓扑结构,保证了教学信息100M高速传输到桌面的需求;网络出口通过10兆宽带连接因特网,通过2兆数字电路连接教育科研网,保证教师高速、准确、快捷获取教学信息。

  其次组建四个学生微机室和一个电子资料室,全部配备联想P4电脑,可容纳240名学生同时上课;其中包括专门学*微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个体学*式机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功能的机房;开展研究型课程学*的机房等三种形式。

  再次为适应网络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学校50个教室全部进行多媒体化改造,安装电脑、视频展台、液晶投影仪、电视机、电动屏幕和音响设备等,全部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每一个教室,使之成为开放的课堂、广阔的教育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台。)

  以上仅供参考,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补充。

  4、多种渠道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台,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储备。 资源库建设原则:采购+网络下载+教师自建三结合的原则。

  为确保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我们首先采购了成套教学资源安装在服务器上供全校老师使用;同时各组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且进行分类保存,形成大量教研组教学资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学校教师通过培训,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根据教研组需要,分工合作,分单元划类型,自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网站,组内教师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通过以上三中途径组建了教学资源*台系统,保证校园网为教师学生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阅读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1)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菁选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1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 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和幸福, 我会用全部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 还需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静不下心来, 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惯就十分困难。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即使是**,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 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活动,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 才能更好地吸引。

  三、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自制一些玩教具如:软飞盘,树叶沾画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独立动手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注意力。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培养了 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这些有独特个性的自制玩教具体现了幼儿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老师们通过亲手制作形式各异的玩教具,体现出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动手能力、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幼儿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孩子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幼儿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好采取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孩子就会有一种亲*感,语言生动有趣则会最能够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听课热情,也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孩子的心,从而吸引住孩子。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声音都要有变化,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果一个教师注重突出重点,那么课前对于知识已经去粗取精,做了精加工,于是在孩子头脑中得到的印象自然就会既简单又清晰,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由于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骨架”部分,这对于孩子主动去添加知识的“肌肉”部分已经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从而更加有利于幼儿对学*注意力的保持和加强教师对于知识的显现缺乏深度,孩子

  所接受的知识就十分*淡浅显,这对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幼儿就会缺乏足够兴趣,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一个教师如果学问精深,又善于表达,能够深入浅出,使孩子觉得通俗易懂,就能够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知识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更利于知识掌握。总之课堂上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了孩子注意力,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才能够有幼儿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每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围绕活动所需来创设环境,不添加任何与本节活动无关的内容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中教师要巧妙地去引导幼儿的注意力,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换,同时授课的时间不宜太长,按标准的时间来上。上课中,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效的学*环境。好的学*环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主导的学*者,从而享受学*的快乐,避免注意力的转移,最终让幼儿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

  五、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教学改革虽已经进行多年,但却因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教材单一等。在幼儿课程教育中,有效地开展快乐教学法,以全新的途径来实现发展快乐教学法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和*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带动快乐教学法在幼儿课程教育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六 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无论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注意力集中,很投入、专注,幼儿也是如此。"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而兴致勃勃,当遇到困难时,也绝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如在区角活动中,有的孩子对智力拼图特别感兴趣(智力拼图属益智玩具,具有开发智力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功能,是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在操作智力拼图过程中,多次因遇到困难被迫终止,但幼儿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拆拼,每当解决一个困难时,幼儿都会开心地笑一笑,对于身边的小朋友则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 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授孩子知识时,教师应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如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数的概念或学*几何形体时,我们除了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采取游戏等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如通过"学做机器人"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兴趣同时逐渐形成稳定和集中的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幼儿注意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可根据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幼儿注意力。

  幼儿是认知主体,任何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学*质量与学*效率的提高。认知主义学*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主张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达到更理想的学*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

  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幼儿注意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 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人的良好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调动幼儿有效参与课堂认知的教学过程。可见,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效益,还能培养人的能力,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2

  一、 研究背景:

  *时我们都经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后来发现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着。

  现在学农的时候能提供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非常高兴,就参与了这项活动。

  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择了控制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学*,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动目标

  *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酸奶的事件,我们产生了恐惧与担忧。所以我们想通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与口感来源。

  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 分组分工,选取实验材料,制定活动方案。

  (2)、 材料

  1、发酵用的原料

  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

  2、工具及仪器

  RC-H2日创酸奶机(5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称量纸等。

  三、 实验原理:

  在42℃恒温环境下7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 -4 .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四、 实验的设计

  杯①用100ml香满楼鲜牛奶,倒入100ml反应杯,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④用100ml伊利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经发酵后品尝5杯酸奶的味道,比较5杯酸奶的酸度、颜色、香味、状态、口感的不同。

  实验步骤:

  1、煮开水,并将五个玻璃杯、五个盖子、量筒、烧杯清洗干净并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满楼鲜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纯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

  3、待奶粉冷却到室温,五个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

  4、酸奶机恒温42℃发酵7小时;

  5、品尝并比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总结。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3

  主体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 这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课题

  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

  写作时注意参考相关内容。

  (这一部分可以略写,也可

  以省略)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这部分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明课题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1.准备阶段。主要写本阶段做了哪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开题会等情况。

  2.进入研究阶段。主要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在各个实施阶段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采取的措施、开展的观摩教学、进行的研讨活动等。这部分在写作时,要注意参照“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3.总结结题阶段。主要写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获得的奖励等),研究档案建立的情

  况,进行结题的组织准备等。

  这三个阶段在课题研究方案中都作了规定,在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时要同研究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做法结合起来,真实地反映课题研究工作过程的.客观情况。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主要写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领导的重视和专家的指导情况及经费的投入情况等。

  (四)结尾

  概括地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署名和日期

  把报告单位(或个人)名称(或姓名)写在标题的正下方;在文章的末尾右下方注明报告的日期。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4

  让科学研究成为*惯,让文化成为品牌,让读书成为乐趣。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我校于20xx年11月成功报名参加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批立项,课题名称为思维导图在小学生思维训练中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xxB592,同年12月顺利开题。三年来,在湖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在桥口区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了所有的研究任务。学校不仅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还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发展,使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校走上科学研究兴学校的成长道路,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小学生思维培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训小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思维工具,广泛应用于欧美和香港台教师的中小学生思维训练。

  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本课题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了大胆研究和尝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思维训练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思维导图工具的`潜在价值,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时代特征。

  (一)相关概念

  思维,是一个既熟悉又难准确定义的概念。它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独有的特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思维发展史。思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时不在思维。在日常生活里,思维常被称为“思考”和“想”,是人大脑内部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依附于思维主体,它的核心要素便是人的大脑。

  *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被更广泛应用在学*及工作等方面,大大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绩效的提升,产生无法忽视的功效。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应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所谓思维导图,就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学*工具,包括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发散思维的原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的大脑潜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衡发展,从而提高学*的效率。

  广义的思维训练,是20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技术。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今天人们不仅掌握了有效开发头脑智能的方法,而且也形成了诸多的思维训练流派,其中以“思维工具”的传授和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思维训练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在这一领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托尼布赞和他的“思维导图”工具。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工具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特别是思维训练发展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小学阶段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开启小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思维导图将学生左脑的词汇、数字、逻辑、分析、顺序、线性感,以及右脑的节奏、想象、色彩、维度、空间感、完整倾向、白日梦等各种因素都调动起来,把一长串单调枯燥的文字信息变成高度组织性的、利于记忆的、彩色的图。类似的,人类大脑的思维也这样呈现出发散性的网状图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1、研究目标

  (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2)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思维训练的操作方法与策略

  (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思维训练的评价指标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研究了思维导图和思维训练的相关理论,还有思维导图用于思维训练的理论基础,思维训练的培养途径和基于思维导图学生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分析,这些文献的研究对课题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2)行动研究法

  这一研究方法始终贯穿在本课题的研究全过程中,主要运用实际行动,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过程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课堂,对基于思维导图的不同学科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常用的思维评价方法等进行实践和分析,所有的研究行动提供给本课题最好的事实研究依据。

  采取开放式问卷的方法,收集整理学生、老师对课堂教学现状观点看法,编制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对研究过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研究对象的分析,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实验结果的分析,都提供给本课题大量数字事实依据。

  (3)实验研究法

  以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前后对照组实验设计,结果说明该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学*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则进一步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充分发挥再现性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英语教师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与特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学*兴趣是提高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A purse》,我运用课件设计了一段动画小故事,钱包可以说话,有三个小朋友帮助它找小主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间集中,但却容易被形象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单词很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朗读或通过磁带的录音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这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通过观看专门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情景时,既可接受标准的读音训练,又能感知对话情境,通过反复看、听、读、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同时,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4. 利用多媒体创设巩固课堂内容的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为兼顾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总想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题的处理上,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这种创造性的、大密度快节奏的课堂结构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同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记忆深刻,学*效果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课文教学中在让学生读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适当的单词填空,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随后又利用多媒体显示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扩展知识面。由此可见,在巩固学*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大大减少写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接触多媒体的机会较多,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主要以六年级学生为主。

  四.研究构想

  现在有些教师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远远多过有意注意,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能光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当屏幕上的内容一幕一幕一闪而过,学生想记笔记恐怕都来不及,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又该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老师也不能进行启发诱导,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或者说多媒体上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再说,教师优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有着教强的感染力,精美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体现。这些都向学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它是师生间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

  2. 不可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独尊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一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将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幻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不要一味赶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发挥其应有的长处。

  3.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这是我们*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时常犯的问题。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也就是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语课堂上开头的导入或课堂中师生的口语交流,是训练学生听说的很好方式,而这一点计算机就无法做到。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课堂内容全部变为多媒体演示。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否则的话,教师一节课只是在点击电脑,如同一个机械的放映。

  4.不能一课多用,应鼓励学生参与制作

  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水*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对待课件不能用拿来主义,有些老师喜欢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外出听课时带来的课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课的班级使用,这纯粹是“以机代人”“以机代教”,由此,由于我们学生的提问、回答与课件设计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的中断,英语课会失去原有的流畅、灵动。这也是不承认与尊重学生的课堂劳动,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为制作课件往往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避免这种情况,也为给学生创造锻炼学*的机会,创设真实的语言学*环境,有时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或录制一个场景.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扫描到电脑中并录制了声音.在课堂上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录像,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倍感亲切、真实,兴致很高,很快便学会了,并要求老师下次一定要带他们也录一录,真是开心极了。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是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教育前沿课题,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 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课题从课题申请批复后,学校课题组立即组织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本着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主要参与人员中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能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巧,有理论和技术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

  (2)学*资源及案例的研究:具体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加强学*资源网站的建设,突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形成整合课的教与学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具体教学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设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对各类专题、子课题进行指导和管理。

  2.课题活动管理

  (1)课题核心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决策。

  (2)课题组全体成员每季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解决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组每学年组织2--3次大型探讨课活动,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学科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成果。重点、难点问题可集中力量攻关,课题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3.课题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课题组定期进行收集、整理。

  (2)各学科课题组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研究资料和成果提供给课题组。

  (3)实行资料信息网上共享,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人员都能够使用对方的资料。

  4.课题经费的管理

  本课题作为学校的中心课题,从学校科研经费中支付课题研究的正常开支。 课题研究过程中必然对校园网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将根据需要确保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到位,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对教师的培训费用应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按规定报销。 对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本着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使用,执行财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三、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

  (一)研究准备阶段

  1、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建立领导小组,深入学*讨论,更新观念,全面发动,造成舆论。设计论证实验方案,落实到各教研组,培养骨干教师,壮大科研积极分子队伍,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先后下发了20多篇理论文章和《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布鲁纳的发现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理论到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理论,从国内课程整合的最新信息到国外的发展情况,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材料都由课

  题组下发到课题组成员手中。校长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三次理论培训,从研究性学*到课程整合,从新课程理论到“3+x”改革。再到校本课程的开发。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统一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实验小结,交流实验心得体会,撰写实验论文和实验总结及经验。其中重点学*了《信息素养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案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课程整合培训教程》、《校校通工程---应用篇》等著作和相关教学理论。使实验教师在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理论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教学实验目标。为推进实验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东北师大联合组织的课题开题会议、在长春组织召开的课题辅导培训会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同时积极与兄弟学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学校、东北师大附中等探讨、交流、研究课程整合的实验工作,同时还邀请东北师大专家解月光教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刘晓中教授、刘茂森教授进行理论辅导和具体指导课题工作的开展。

  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

  首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以适应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 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目标: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在培训的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转变观念。

  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整合理论学*、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软件应用、教学素材的处理和开发、网络应用。

  活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针对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的`不同和技术素质的不同,教师的培训划分四个层面,制定四项制度、坚持六个结合。四个层面:专业层、提高层、普及层、管理层;四项制度:课题组长负责制、学科课题组研究制度、结对研究制度、奖励制度等;六个结合:专家讲学与外出学*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体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培训与学科组培训相结合、典型引入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培训、考核、评比、奖励相结合。

  通过培训,使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努力向数字化校园迈进。通过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坚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为开展课程整合,实现信息化教育打下技术基础。

  3、开展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课程整合实验搭建研究*台。

  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积极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强化网络环境建设,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创全国百强示范校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组建了校园网络,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搭建了高水*的硬件*台。

  (首先建设千兆校园网;通过光纤连接教学楼、综合楼、艺体馆、实验楼,共计900余个节点,全校每个教师配备1**想P4电脑,形成了覆盖整个学校的校园网拓扑结构,保证了教学信息100M高速传输到桌面的需求;网络出口通过10兆宽带连接因特网,通过2兆数字电路连接教育科研网,保证教师高速、准确、快捷获取教学信息。

  其次组建四个学生微机室和一个电子资料室,全部配备联想P4电脑,可容纳240名学生同时上课;其中包括专门学*微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个体学*式机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功能的机房;开展研究型课程学*的机房等三种形式。

  再次为适应网络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学校50个教室全部进行多媒体化改造,安装电脑、视频展台、液晶投影仪、电视机、电动屏幕和音响设备等,全部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每一个教室,使之成为开放的课堂、广阔的教育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台。)

  以上仅供参考,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补充。

  4、多种渠道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台,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储备。 资源库建设原则:采购+网络下载+教师自建三结合的原则。

  为确保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我们首先采购了成套教学资源安装在服务器上供全校老师使用;同时各组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且进行分类保存,形成大量教研组教学资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学校教师通过培训,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根据教研组需要,分工合作,分单元划类型,自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网站,组内教师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通过以上三中途径组建了教学资源*台系统,保证校园网为教师学生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学资源。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7

  一、基本信息:

  项目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传承研究

  内容摘要(不得少于400字)。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国经典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本应该是每位大学生必须了解的。可而今随着网络世界的愈发繁华,我们的经典文学正在被慢慢冷落。作为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中国经典文学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

  本课题以安徽科技学院各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研究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喜好情况和阅读动因;分析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学*情况及重视程度;探究我国经典文学逐渐被忽视的根本原因、解决办法以及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良好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方式,使中国经典文学能得到普及并发扬光大。

  二、项目论证: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

  1.课题组成员截至目前已学*了计算机基础,逻辑学等课程,正在学*大学语文、创造力理论与创新、信息检索等课程,我们想把自己大学所学课程联系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用实践去检验和锻炼自己。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工具,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加强我们对计算机的运用技巧;通过逻辑学的学*,使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加严谨,这为以后课题研究方式、过程等的安排提供了智力保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调查问卷;另外,我们想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传承研究帮助所有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观,这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及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都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为国家尽微薄之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本课题四个组员的选择都很有讲究。第一,四个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且对经典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第二,课题组成员许志刚同学拥有非常好的组织能力,为课题组四个成员今后的合作提供保障;第三,课题组成员姜军同学精通计算机,能高效地使用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软件;第四,课题组成员周敏同学善于交流,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能顺利完成实地采访工作;第五,课题组成员毛传莹同学语文功底扎实,擅长写作,对以后课题论文的撰写十分有利。

  3.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对中国经典文学抱有浓厚兴趣,面对身边同学对自己国家经典文学的漠然,我们想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案。力求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阅读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良好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方式,使中国经典文学能得到普及并发扬光大。

  4.本课题组成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课题组成员周敏:寒假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20xx、20xx年外国语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20xx年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

  (2)课题组成员毛传莹:20xx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移动课堂”课程论文被评为安徽科技学院优秀课程论文 .

  (3)课题组成员许志刚被评为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20xx年和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4)课题组成员姜军:《中国*代史纲要》优秀论文。

  (二)立项依据:本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创新点。(三部分逐项填写)

  1.本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

  (1)对于当今人们对传承经典文学的态度的研究。

  眼下读书界的“经典热”轰轰烈烈,不少人都主张重读经典。《文艺报》20xx年4月期指出:“珍视经典,而且正确地面对经典,才能扫除我们土地上太多的尘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协会副会长指出:当代人要摆正对经典文学的态度。

  (2)对于经典文学的传承途径的研究。

  张岂之先生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并且担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顾问。他认为:“关于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点来梳理写成普及性的读物,都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如果对历史尊重不够的作品,即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引起轰动,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它们的学术寿命是不会长的,随着读者水*的提高,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学术研究的那些东西倒是永恒的。

  汤一介先生说:”国学经典书籍中对现在依然有意义的道理,让现在的小孩子跟今天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完全是可以的。特别是我们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通过一些传统的东西,告诉小孩子们对于现代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这种普及工作是有意义的,过去我们做过,我想今后我们也会继续做的。

  方克立先生说:“经典的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过去的100多年,我们文化发展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我们过去的文化取向太过于向西方倾斜,年轻人感兴趣的都是西方的东西,我们传统的东西、特别是经典就更陌生了。青年人特别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对广大群众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普及。

  在这个物质社会,我们祖先留下的许多精神财富已被物质财富击败,人们深感当代人可贵精神的缺失严重,许多大家都开始研究如何能让经典文学走进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助他们找回迷失的自我。

  (三)前期准备情况:本单位所具备条件,查阅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本单位所具备的条件:课题组四个成员都对中国经典文学抱有浓厚兴趣,这为以后课题研究的开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次,课题组姜军同学精通计算机,能熟练、高效地通过一些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次,其他三位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都多次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查阅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朱维铮:《”国学“答问》 载《书城》20xx年第9期

  (2)张隆溪:《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第108页

  (3)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 载《学术研究》 20xx年第9期

  (4)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四)[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杨适。 原创文化与经典[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8)张杰:《高新技术时代经典文学的命运》,《社会科学期刊》,20xx年第3期

  (9)抗震、符均:《新文化格局与经典的命运》,《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四期

  (10)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利(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xx年第三期

  (四)研究内容和提纲

  1.研究内容:

  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情况。

  在英语和网络的强烈冲击下,经典文学逐渐被大学生冷漠,很多大学生甚至从来没有阅读过一本完整的经典著作,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调查方式详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情况。

  其次,实证分析语言学*者与非语言学*者对中国经典文学阅读情况(包括: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动机等)的差异性。

  通过调查问卷和图书借阅情况研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了解中国经典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分析语言学*者和非语言学*者阅读文学著作情况,探究二者阅读文学著作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对同一阶段的爱好经典文学者和非爱好经典文学者的语言学*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是否具有明显差异。

  再次,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深入探究影响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经典文学的主要因素,分析造成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漠然的根本原因,研究中国经典文学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营造良好的文学阅读氛围,调动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的积极性。

  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如文学知识竞赛、书评竞赛等;还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增加他们对经典文学的了解;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成立社团等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文学,解决他们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遇到的困难。

  2.研究提纲:发现问题(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传承远远不够)--找出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实证分析等方式找出根本原因)--解决问题(找出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帮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阅读观,使我国经典文学发扬光大,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借鉴他们的可取之处,反思他们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汲取经验。

  (2)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各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他们对经典文学的了解和阅读情况,找出影响他们传承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通过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实地采访法。在校园内随地随时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采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经典文学的态度,阅读量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采访,可以帮助被采访的同学树立更好的经典文学阅读态度,同时,也能为我们的研究收集有利的建议。

  (4)实证分析法。运用SPSS13.0统计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技术路线:

  提出问题-实证分析-解决方案

  ①提出问题:由于当今中国的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这对大学生的学*,特别是语言的学*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文学对一个不成熟的大学生的重要作用,让文学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指导我们前进,也让文学得到发扬光大。

  ②实证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工具,结合我校各专业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阅读的差异制定中国经典文学调查问卷表,对我校各专业学社开展问卷调查,在结合我校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及对学生的座谈、访谈记录,统计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情况,分析造成大学生忽视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探究语言学*者与非语言学*者对文学继承的差异性。

  ③解决方案:通过对各专业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情况的研究,找出大学生忽视中国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和阅读经典文学对语言学*者和非语言学*者的指导意义。以达到大学生重视继承中国经典文学的目的,并从课内外活动的开展中丰富大学生的文学生活,指导大学生的语言学*和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找出当代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量少的根本原因。

  2.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惯,是我国经典文学能被更好地传承;同时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和精神世界。

  (七)研究进度安排和中期成果(中期研究成果要量化)

  (1)20xx年3月~4月:准备阶段。召开课题组座谈会,确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分工,落实任务;研讨调查问卷设计,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

  (2)20xx年4月~6月:正式调研阶段。课题组对安徽科技学院各学院学生进行实际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调查影响他们经典文学阅读量少的根本因素,收集并整理调研资料。

  (3)20xx年7月~10月:实证研究阶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中各问题不同回答所占的百分比分析,找出原因,再深入探究解决方案。

  (4)20xx年10月~11月:分析与撰写论文阶段。整理调查资料和统计分析数据,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5)20xx年11月:综合研究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完成论文发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报送校科研处,接受验收检查。

  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预计中期效果:

  提交《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至科研处。

  (八)项目预期成果形式:

  (1)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学生为第一作者,并在文中标明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课题资助);

  (2)提交社会调查报告;

  (3)通过专家组答辩。

  (九)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语言学*能力,更能拓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眼界,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及工作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8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和培训,学*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9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往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

  2、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可以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非常快。如,我们在07年12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08年11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建议,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做出调整。

  六、研究实施步骤

  1、学*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学*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最优秀的骨干教师:庞晓明、孙玉杰、海振秀、孟婷婷、姜欣欣、孙琼、王爱霞、李冬梅、徐冰等负责基础活动的实施,办公室主任栗娜负责资料的整理。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负责人20xx.1------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20xx.3------20xx.4月实践阶段,各班选取民间游戏活动。课题组全体教师20xx.4------20xx.4月阶段总结,全园游戏展演,资料收集。课题组全体教师20xx.5------9月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巩固成果。常红喜、宿军、栗娜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

  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合适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情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七、研究成果

  我园于20xx年1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4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通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很快。我们已经制作游戏观察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xx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游戏》获“解读儿童游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学校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游戏、爱游戏形成幼儿园的特色。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十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后来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能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现在,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八、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助,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终于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经验,感谢董教授在课题研究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10

  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

  课题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撰写好研究报告是结题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撰写研究报告,可以组成“写作小组”,由他们拟出“报告的详细提纲”,提纲经研讨通过后再动笔写出初稿,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后,再成定稿,从而提高报告的质量。

  研究报告是整个教育实验结题的理论核心,也是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报告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推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编制,而且必须用科学的、学术的方法来编制研究报告,所以研究报告中措辞应当是高雅而简洁明了,而不能使用抒情式的华丽辞藻。

  研究报告的大致结构是: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结果以及讨论与建议。

  —— 课题的提出部分要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尤其要说明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实验课题尤其要说明其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题的研究方法必须具体、科学,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必须的应用方法(对于教育实验就必须包括实验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结果是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也是一项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结果将决定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以“少年儿童行为*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例,可以从“研究中着力培养的*惯是否养成?这些*惯的养成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中积累哪些经验?发现了什么样规律?本项研究得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本项研究是否有所创新?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用定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定性分析“三结合”的方法说明教育的效果,围绕课题研究的假说、行动(培养*惯的方法)、*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方法,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进行理论阐述]

  ——问题讨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附件或附录(课题组人员名单、调查数据、问卷等);

  ——参考文献目录。

  (二)工作报告

  与研究报告不同,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

  ——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

  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三)其它

  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包括:

  论文和经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总结或论述,一般不超过3000字(这样便于发表);

  教育案例,其主要作用是选取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反映课题研究理念的,每个案例一般不超过1000字;

  调查报告,围绕着课题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活动设计,用课题研究理念为指导的活动设计(1000字以内);·校本教材,音像资料等;

  问卷、量表、学生作品等。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两级分化极其严重。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语言时表现为力不从心,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整体构思,更不具备最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文体及格式错误,文章无重点,卷面书写不整洁,单词拼写错误,句子不完整,基本语言知识错误,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漏洞百出,致使他们讨厌写作,害怕写作。鉴于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和空间等建立起记忆链接。小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图像记忆的阶段,如果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英语书面表达指导中,我开始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聚点发散思考和丰富完善资料中找到更多的感觉,引领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强化识记,提升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同时增强他们学*的激情。

  二、目标与内容

  研究对象: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在聚点发散思考和丰富完善资料中找到更多的感觉,为小学高年级写作创造出快乐的学*氛围。

  2、通过研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收集好词好句的*惯,引领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强化识记。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提升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研究内容: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识记单词的数量和质量,激发他们的兴趣,化解难点,为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到了高年级耐力差,对词汇学*、机械记忆等多持排斥心理,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征,能增添小学高年级学生词汇学*的趣味性,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出快乐的学*氛围。

  2、加强课外英语绘本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大量课外英语绘本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素材的好词好句的收集和梳理、归纳整理以提高写作水*,另外还可加入形象的图片,这样一张融合了知识与趣味的思维导图必会为枯燥无味的收集过程增加乐趣。

  3、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作文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使写作更有逻辑性。利用思维导图直观性、结构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写作时能整体布局。在把握写作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搭建写作的框架结构。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恰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个案调查了解学生英语学*中存在的写作障碍,对学生的学*现状进行分析,借助思维导图,提出对策并进行改进。

  (2)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分类阅读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研究。

  (5)经验总结法: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不断的反思进行总结。

  2、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1)加强理论学*,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撰写心得体会。

  (2)运用案例研究法、调查法,对本校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障碍进行了解分析,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

  (1)运用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写作小练笔,展示同学们积累的优美词句。

  (2)运用经验总结法,在课后经常性反思,同时,认真听取英语组其他老师的意见,使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

  (3)收集资料,撰写论文,

  总结阶段

  (1)在总结阶段,正好是暑假阶段,继续加强对理论的学*,教育教学名著的学*,不断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识记单词的数量,从而树立起对英语写作的热情和自信心。同时学生掌握了利用思维导图对优美词句进行学*和梳理的方法。通过日积月累,广泛的课外绘本阅读,学得大量的单词、句子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对写作进行整体构思,使其更具逻辑性。我在总结反思后撰写的论文《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在省级刊物《文理导航》上发表。

  五、问题讨论与建议

  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有收获,但更有很多值得探讨,且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搜集整理耗工费时,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教学任务。所以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形成的学*成果,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制作的成果往往出现差异,所以老师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要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筛选,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20xx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国家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相关资料,了解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在高中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每学年开实验课一节,并收集教案和课件,刻录光盘。

  7、设置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对实验学生进行成绩和思想表现的跟踪,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博客、邮箱等,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指导学生擅用网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9、课题组教师每学年撰写师生关系构建或和谐课堂教学的论文一篇。

  10、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写成阶段性总结,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进展情况

  1、20xx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2、20xx年9月,为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构建师生关系活动。 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开展吐露心声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拉*师生的心理距离;开辟学生心语,小报和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小报、学生心语、学生作文、学生黑板报、主题班会教案;刻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光盘。

  4、20xx年10月15日,召开课题推进会,邀请进修学校的莫云萍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并印发教师教师忌事忌语,应事应语的材料。以转变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开家长会,改变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优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环境。

  7、根据我校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措施的实验,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两篇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8、20xx年3月开始,我校一方面通过学生心语、师生座谈、学生小报、社会实践、家长会等形式继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政治课堂和谐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来我校高中开展五步教学法实践,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参加高中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高一政治教师以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和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片区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第一名的突出成绩。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 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辞、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尝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学生心语”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中理解。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2)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十)份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

 【内容摘要】

  *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容乐观,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需要在学校期间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探讨数不胜数,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系统的研究,促进大家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指导,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实践,完善教育评价等活动,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与管理模式。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通过开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等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校实际和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六项子课题分类研究,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形成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较强的基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育人模式。

  2.课题研究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企业中人才素养的现状和对人才素养的期待,了解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培养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做到在行动中研究。

  (3)个案研究法。以学校各专业为例,把研究点分解到相关班级、学生和相关企业。

  (4)经验总结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德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规范的常规训练之中,寓德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等)、常规训练(3Q7S管理活动、道德实践周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行为*惯。

  (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必须开设的系列课程,如《人文素质系列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与表达》《中职生应知应会知识》《礼仪与人生》《艺术欣赏与美育》《健康与养生》《军旅、草原、校园歌曲演唱》等,并能在教学内容(有用、乐学)、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教学环境(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课时比例(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的比例)、教材应用(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的*台,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校园文化训导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营造一种特质校园文化,一个深厚的学校文化符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含着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热爱生活、敬重生命的生活理念,不计回报、生机勃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奋斗搏击、果决刚毅的思想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的建设,营造职业教育和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开阔的心胸,吃苦耐劳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崇敬生命和敢学、敢做的健康情怀。

  (四)心理健康教育推广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它兼有矫治、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但预防和发展重于矫治。通过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健康阳光、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评价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包括学业学分和德育学分的考评,这是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载体于一体,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考评内容体现了学生要努力的方向,考评结果反映了学生的达成状况。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表现及其发展水*,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达标程度,知识水*和技能状况,促进学生职业思想品质和职业知识技能全面提升。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命题

  1.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中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样重视,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不少中职生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恕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等不良品质。这些学生的职业素养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目前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中职生对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以为然,不能够认真对待职业技能训练时严格要求,职业素养表现令人堪忧。大众对中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期望比较高。如果学生毕业时很难就业,家长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人们对中职教育的不满势必会增加,这必然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职业素养教育是职校生就业和创业的深层次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家长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赋予了很高的期望。通过学*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中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之一。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为准则,但各个行业对求职者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过程中把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养中职生树立敬业精神并且养成奉献意识,使中职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伎命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各个职业的要求,进而成长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固的*台。

  (二)现状和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

  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

  (1)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也有待提高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有调查表明,目前大量高校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知之甚少,不知道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学生入职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环境,组织忠诚度较差,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职业院校学生求职过程还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如:夸学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意识比较淡薄、职业价值观模糊、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职业道德水*也有待提高。

  (2)职业观念不强

  从《职业》杂志等相关的调查来看,有52%的职校生从没有考虑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单位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还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时,有51.4%的人对“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感到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念不强,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还是为顺利毕业拿到文凭而努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3)职业心理素质较差

  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有时自视过高,当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就认为自己没用,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又定位太低,目标很轻松就达到了,这使他们又产生了自负心理。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不能很好地正视和处理这些问题,抗挫折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所遇到的挫折,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走向极端。种种现象,折射出职业院校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它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员工心理素质相去甚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如今,在学校里面,大多数同学失败时会认为是自己不具备取得好成绩的能力,这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由于一次的失败可能导致同学失去继续做某件事情的信心,长期下去大家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以至于有的人在一新事情的之前就会打起退堂鼓。正是这种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不少同学产生了对学*的厌恶感,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了迷茫。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社会上必然会影响就业。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

  *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容乐观,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需要在学校期间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探讨数不胜数,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系统的研究,促进大家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指导,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实践,完善教育评价等活动,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与管理模式。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通过开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等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校实际和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六项子课题分类研究,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形成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较强的基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育人模式。

  2.课题研究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企业中人才素养的现状和对人才素养的期待,了解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培养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做到在行动中研究。

  (3)个案研究法。以学校各专业为例,把研究点分解到相关班级、学生和相关企业。

  (4)经验总结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德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规范的常规训练之中,寓德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等)、常规训练(3Q7S管理活动、道德实践周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行为*惯。

  (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必须开设的系列课程,如《人文素质系列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与表达》《中职生应知应会知识》《礼仪与人生》《艺术欣赏与美育》《健康与养生》《军旅、草原、校园歌曲演唱》等,并能在教学内容(有用、乐学)、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教学环境(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课时比例(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的比例)、教材应用(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台,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校园文化训导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营造一种特质校园文化,一个深厚的学校文化符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含着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热爱生活、敬重生命的生活理念,不计回报、生机勃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奋斗搏击、果决刚毅的思想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的建设,营造职业教育和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开阔的心胸,吃苦耐劳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崇敬生命和敢学、敢做的健康情怀。

  (四)心理健康教育推广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它兼有矫治、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但预防和发展重于矫治。通过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健康阳光、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评价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包括学业学分和德育学分的考评,这是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载体于一体,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考评内容体现了学生要努力的方向,考评结果反映了学生的达成状况。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表现及其发展水*,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达标程度,知识水*和技能状况,促进学生职业思想品质和职业知识技能全面提升。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命题

  1.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中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样重视,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不少中职生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恕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等不良品质。这些学生的职业素养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目前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中职生对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以为然,不能够认真对待职业技能训练时严格要求,职业素养表现令人堪忧。大众对中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期望比较高。如果学生毕业时很难就业,家长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人们对中职教育的不满势必会增加,这必然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职业素养教育是职校生就业和创业的深层次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家长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赋予了很高的期望。通过学*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中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之一。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为准则,但各个行业对求职者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过程中把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养中职生树立敬业精神并且养成奉献意识,使中职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伎命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各个职业的要求,进而成长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固的*台。

  (二)现状和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

  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

  (1)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也有待提高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有调查表明,目前大量高校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知之甚少,不知道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学生入职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环境,组织忠诚度较差,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职业院校学生求职过程还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如:夸学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意识比较淡薄、职业价值观模糊、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职业道德水*也有待提高。

  (2)职业观念不强

  从《职业》杂志等相关的调查来看,有52%的职校生从没有考虑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单位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还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时,有51.4%的人对“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感到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念不强,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还是为顺利毕业拿到文凭而努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3)职业心理素质较差

  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有时自视过高,当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就认为自己没用,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又定位太低,目标很轻松就达到了,这使他们又产生了自负心理。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不能很好地正视和处理这些问题,抗挫折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所遇到的挫折,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走向极端。种种现象,折射出职业院校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它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员工心理素质相去甚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如今,在学校里面,大多数同学失败时会认为是自己不具备取得好成绩的能力,这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由于一次的失败可能导致同学失去继续做某件事情的信心,长期下去大家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以至于有的人在一新事情的之前就会打起退堂鼓。正是这种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不少同学产生了对学*的厌恶感,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了迷茫。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社会上必然会影响就业。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

  作为__省教育学会学*学委员会领导、__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朱__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活动科学化与学*素养养成”的子课题之一,本课题是由__市进修学校校长蔡__老师作为负责人向__省教育学会学*委员会申请的一个子课题,而我校作为这个子课题的实验基地校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贯穿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学**惯和教学质量。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素质低,学生的家教水*、学**惯和行为*惯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自主学*的能力,学*动机不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馈乏。

  2.课堂教学的形式僵化、教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的实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无法顾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学**惯不够科学有效。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这一基本的教育观下,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和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形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理想课堂。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的选题主要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隐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学*风格,结合学生现有的学**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减轻学生学*负担。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 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研究的对象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xx.7—20xx.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20xx.12)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xx.1—20xx.5)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集锦15篇)】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2-15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08-30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5篇)11-20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5篇11-20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11-17

课题结题报告02-23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篇08-30

课题结题报告集锦15篇11-16

课题结题报告(集锦15篇)11-05

【热】课题结题报告11-18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搜索国内期刊文献可知,国内79年至20xx年直接以"自制教具"为题发表的论文180多篇,20xx年至20xx年以此为题发表的论文约58篇。从这些文章来看,绝大多数是具体介绍如何去制作和运用特定的教具、学具,少数文章逐渐涉及自制教具的功能和价值问题。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也投入到自制教具、学具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些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正元的《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仪器 力学部分》(1978)、胡名章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1983) 、刘济昌与张国成的《自制教具的理论与实践》(1994)、刘炳升与冯容士编著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20xx)等等。

  在国外自制教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low cost experiment)"。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较高,但仍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物理教学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在新授课或者*题课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又很难满足这类实验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它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器材,甚至能够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还存在着取材较为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不符合自制教具的应用简洁、方便、安全易推广等原则,这也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了机遇。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获得亲身的体验,再结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学生思维中的困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学*物理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一学生。

  本课题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所在、开发相应的"自制教具",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制教具的实际教学效果,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提出以下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障碍究竟在哪里?

  2、如何开发"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其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11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

  第二阶段:20xx。12―20xx。01

  确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三阶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20xx。05―20xx。06

  确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五阶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20xx。09―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三篇与自制教具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2、一定数量的自制教具实物

  3、结题报告

  六、课题反思

  以上是对"自制教具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过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课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

  (1)目前开发自制教具的数量还很不够,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应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来发掘问题,并通过开发自制教具最终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和培训,学*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提出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是一种改善教学、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庐阳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作为一所高起点学校,硬件建设较好。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此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技能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学校资源设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环境,有利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另外,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庐阳中学年轻教师占87。5%以上,他们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应用还显不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已成为学校师资培训的现实需求。同时,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辅手段,由于条件及学科特点限制,现代教育技术不可能运用于每节课,传统教学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着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教师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达到预期效果谓之“有效”,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谓之“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过研修,能够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教学,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传统教育技能的拓展与创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以自主学*软件为载体的学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进教师掌握并有效运用教育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

  “实践——反思——发展”的研究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并为教学服务,我们以校本研究思想为指导,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学科组教师从学科特点入手、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在校“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大课题范围内共申报了六个校级子课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8

  本课题于20xx年三月立项,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学生改正作业的进取性提高了,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就课题做出总结。

  一、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的*惯

  (一)研究现状

  此刻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视听课和完成作业,往往都容易忽视订正作业这一环节。订正作业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成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小学数学组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惯为研究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经过前阶段的研究,我校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1、更改了现有的作业评价体系:2、更改了作业布置模式;3、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经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对自我的学*结果负职责,养成对作业中所产生的错误及时订正的好*惯,会到达对当前教学效果增值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好*惯养成了,会让他们的后续发展更为顺利。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思维本事和创新本事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订正作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惯”。*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惯。”因为良好的行为*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互助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小学数学组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惯”的研究。及时订正作业是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学*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及时订正作业是课外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并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作业的*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供给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应用多少,往往是经过作业来反馈、衡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景来看,一方面作业的资料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一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景,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题,学生在*时练*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二、概念的界定

  作业订正是学生在教师作业批改后,对自我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效率是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犹豫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难点该不该问?这个知识讲过没有?仅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

  1、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学*的时候就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

  2、就是有良好的*惯,好*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作业订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效果,减少错误累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及时订正: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得到批改后的作业,在他的第一时间改错,就叫及时订正。第二从学生本事来说,只要他把经过努力能订正的订正了,就叫及时订正。第三从学*态度的角度来说,如果他发现自我不懂的知识,能想各种办法主动去解决的,那更是叫及时订正作业。

  *惯:人的行为倾向,一种稳定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说,*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三、研究的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我学会学*,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本事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

  1、有效性理论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的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贴合活动主题需要的依据。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性必须研究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时间;收益可看做学*的结果,安全可看做学*体验,能够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性学*的三个重要指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我思维活动和学*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人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识调解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他核心意义是人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十分关键:第一,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者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两个成分,1、认识、了解、理解、分析等,2、这是一种监控活动,管理性活动。第二、这种活动的对象是思维活动和学*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学*活动,而是自我的。不是一般的学*活动,而是特殊的具体的学*活动。我们能够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结果的再认识,是对原先构成的认知结构的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发展区理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二胎发展的两种水*:一种是已到达的水*;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水*,表现为:儿童还能独一的完成任务,但在人的帮忙下,在团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发展区主要是智力而言,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存在最*发展区。教师应围绕“最*发展区”大做文章,经过联系薄、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期望,明确努力目标,获得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加速自我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资料,方法,对象

  研究的目标:

  1.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本事,增强学生的自觉纠错本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辨析本事,让学生的学*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到达“不犯同样的错误”的目的,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经过本项目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事。

  研究的资料:

  1、分析学生的订正作业现状与不及时订正作业的各种原因。

  2、讨论并制定出及时订正作业的要求。

  3、寻找各种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措施,培养过程中分层进行,持续观察各类型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

  研究方法:

  1、运用代币制原理,进行正面强化。

  2、分年级段研究,1-2年级为低段年级,三四年级为中段年级,五六年级为高段年级。

  3、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五、实施研究措施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惯,做好前测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实验尾声,进行实验后测,检验实验成果。

  六、研究结果

  在实施培养学生订正作业*惯的小课题中,给教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的学*行为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先说教师行为的一些变化。原先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及时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改错全凭学生自愿。学生能主动改错,教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能改错或不去改错也不会去深究。此刻教师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改错要求,会检查学生的改错结果。对于没有能按时完成改错的学生,会找寻原因,然后针对性地供给帮忙。在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有意识地查看前次作业的完成情景。这样在教师的坚持下,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再说学生行为的一些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自觉改错的*惯。他们养成了得到作业本后,先看教师的批改意见,发现有错及时改正。学*成绩本身比较差得学生改错困难极大,偶尔不能完成改错是自然的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改错要求,只要能把力所能及的那部分题完成了就算过关,不要给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里压力。

  最终说说教学效果的变化。因为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注重检查自我的教和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小看这样每一天改正一两道错题,久而久之,每一天都尽量地没有存留问题,所以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上期我校数学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片区的五校联考中,各个年级基本是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订正错题的*惯,就能够一劳永逸。事实证明,如果过一段时间,教师不在这方面提要求,学生的这个*惯会慢慢弱化的。所以小课题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学生订正错题*惯的培养还不能结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七、研究结论

  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惯呢?

  首先,要分析学生不及时订正的原因:

  1、不会订正,知识点不懂;

  2、忘记订正,或没时间;

  3、不想订正,反正教师未作要求,不检查。

  然后,要耐心细致抓实学生的订正,促使其养成*惯。我谈几点自我的做法:

  其次,强调及时订正的重要性,讲清订正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次学生作业前,提醒他们先订正再做。必要时,能够采取强制手段,或者小惩罚一下,让孩子们明白,作业错了必须要订正,否则就无法过关。

  最终,在作业或试卷讲评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用醒目的颜色笔如红笔进行订正,色彩比较鲜明,便于查对,也便于日后的复*。

  重视订正作业的批改,批改作业时先检查前一次的作业,如有未订正的,暂时不改,叫来学生当面补完订正再批改。我常问:“你是愿意认真订正呢,还是要教师罚你重新做一遍?”百分百,他们会选择前者。

  定期自查互查作业订正情景,一般我每隔两三周布置一次,能够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互查,或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互查,避免不订正作业越积越多的现象。

  这样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养成了及时订正的*惯。

  八、问题与反思

  1、存在的问题,以后注意订正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个别辅导要尊重个别差异。

  2、研究工作应进一步深入,应落实到提高教学成绩上来。

  九、参考资料

  姚玲芳新课程下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年03期

  李志自动作业“当堂订正法”《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12期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王先姣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xx年26期

  胡扬红小班化教育中学生订正作业*惯的养成之我见《江苏省教育学会20xx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xx年

  郑福芬论如何批改与订正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小学版)》20xx年7期。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区学生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学生作业出现困难无人辅导。久而久之,他们对作业、对学*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怎样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学*兴趣有待解决。

  本课题与20xx年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市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课题组成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作业,(主要是语数作业)兴趣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校地处较偏远山区,学生父母绝大多数外出打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寄养人监管,而绝大多数监管人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即使有极少数家长就*打工或在家务农,但由于他们没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只做简单的,或干脆不做作业。加之小学生的天性爱贪玩,学*主动性差,久而久之,他们由只做简单的作业到不愿意写作业,进而发展到不写家庭作业。随着写作业的兴趣和学*的兴趣渐渐地淡化,最后导致他们在学校也不愿意做作业。这种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严重的趋势,所以,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生存大计。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将大胆开展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山区的孩子献上一片爱心。同时,我们认为,如果此项研究有所成功,那将会为有类似情况的学校解决此类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开展此课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窗口,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反馈手段。由于小学生的贪玩天性,对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拖欠作业,所以完成作业需要靠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与辅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目的,从而端正学*态度,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谁做作业?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个样,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啃得动、吃得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在客观评价学生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学生在作业中若出现了较以往有进步的地方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后,自然就能树立起写好作业的信心,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惯。如果作业出错,切不可语言过激,挖苦讽刺,而是帮助他们分析眼影,指导纠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作业、爱做作业、自主作业的良好*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过于强调介绍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目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自然居住区域、年级高低、学*程度把他们编成不同的语数互帮互学兴趣小组,建立组长负责制,作业督查制。课题组定期组织各年级、各学*兴趣小组的语数作业展评,执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作业、认真作业、努力探究知识的学*兴趣。又依据《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业出错的学生。

  《小学教育学》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受同等的影响较大。所以,课题全体成员谨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拉*与学生的距离,进行手拉手帮扶,心与心教流。课题组成员还经常依据《小学生心理学》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中指出的认知改变法、心理训练法、心理修养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改变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学*态度。课题组老师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克服遗忘,从而帮助学生降低了作业难度,增强和提高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学风明显好转全校教师的明显改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新风尚在我校蔚然成风。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内容是:如何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校学生语数作业和学*兴趣不高,作业态度淡化的主要成因,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语文和数学。乐于做语文、数学作业,全面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风,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他具有和我校类似的学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问卷法:测试学生收集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与20xx年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语数作业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92张,结果是78人回家不做语数作业,44人不喜欢语数作业。

  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书,找出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进行整理分析。

  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关注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

  经验总结法:对活动中取得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此课题大致按3个阶段来划分完成: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这阶段小组召开座谈会,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小组成员分头与全校教师进行大交流,大走访,了解他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师反映的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状况,并走访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对全校各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完成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情况。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语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以及了解家长对学生的作用辅导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为实施研究提供依据和措施。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9月份起大致到20xx年5月份止。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研究小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找出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培养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对全校教师起到指导示范作用,使全校学生转变对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学*态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为总结经验结题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4月份起,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撰写论文,为验收结题做准备。

  历时*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9次,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数作业检查与展评12次,召开研讨会16次,上公开课12次,收集各种图片158张,博客点击200余次。

  四、研究结果 成效。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语数作业兴趣的路径和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等相处。

  2、适当使用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多与监护人沟通。

  4。适时适量给不同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语数作业。*一年时间课题组撰写论文8篇,教学案例4篇,教学反思5篇,教育叙事,随笔各5篇。通过研究,端正了全校学生的学*态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全校蔚然成风。

  五、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1、课题自身问题。

  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发现课题的研究对象空、大。于是我们及时在研究初期调整研究方案,把课题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养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上。但是当今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接着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其他作业兴趣。

  2、小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时间矛盾。

  课题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功在当今,利在长远。我们学校教师人员紧张,这就给开展研究带来了很大压力。

  3、区域学*小组成员的安全问题。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困难解决?在区域小组中,有时可能出现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成员之间发生摩擦,轻则影响团结,重则出现人身安全隐患。

  4、个别学生的学*兴趣出现反弹怎么办?

  解决思路:

  1、加强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网络,利用外出听课、校内研讨的机会,多学*,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化解自己的问题。

  2、多召开家长会,多进行家访,增进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

  3、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学*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和帮助。

  4、进一步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学*困惑,及时面对面进行辅导。

  5、进一步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6、继续深入开展对课题的研究,并拓宽研究领域和内容。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小学生心理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0

  一、课题的立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方式。并通过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其中的合作交流,不仅作为一种学*方式,也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被提出来了。由于其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且具有易操作性,而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可以说,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交流这一新的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且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活跃的课堂气氛,激烈的讨论,使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一言堂”现象。然而,在这看似可毒局面的背后,由于教师对于合作交流缺乏实质性的了解,从而导致合作交流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课堂散乱无序,教学效率低下,学*结果评价不当。这种所谓的“合作交流”只是流于形式,只注重合作交流的外在形式,而忽视合作交流的实质,从而导致合作交流的低效和无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合作交流的实施,影响教学质里,进而影响了新课改实施的效果。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只有教师对合作交流这一学*方式、教学策略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才能保证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但是,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的基本策略,卜匕如如何选择合作的主题和合作时机、如何制定合作的规则、如何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动机、如何对合作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评价等等,大多数教师可能还有误解、困惑,甚至茫然。因此,认识合作交流实施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合作交流提供借鉴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合作交流的基本涵义。

  本研究中的合作交流即指合作交流学*。合作交流学*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至今已有*三十年的研究历史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合作交流学*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合作交流学*的认识视角和实践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合作交流学*的概念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1 国外学者对合作交流学*的理解。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交流学*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所谓合作交流学*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优势”.杰克布斯等人则认为:“合作交流学*是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则和方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交流学*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他认为,合作交流学*的共同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小组目标;②责任到人。③公*的成功机会;④小组间竞赛;⑤任务专门化;必适应个别需要。嘎斯基对合作交流学*的看法是,从本质上讲,合作交流学*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的合作小组中一起从事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和互动的学*活动。加拿大的文泽认为:合作交流学*是由教师将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2 国内学者对合作交流学*的界定。

  山东体育学院基础部副研究员高艳认为,合作交流学*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达成学*目标的活动。内蒙古师范大学杨伊生教授对合作学*的界定是,所谓的合作交流学*指的是一种互动性学*方法,即以小组为学*单位,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对总的学*任务的某些方面负责,最终使本组的每个成员顺利完成学*任务。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的理解是,合作交流学*指的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将6名学生按性别、能力、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的学*团体。它具有十大特点,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②目标依赖,利益一致;③责任明确,义务感强;④参与度大,沟通面广;⑤集体奖励,共享成功;⑥公*竞争,合理比较;⑦角色轮换,分享领导;⑧既有“帮助”,又有“协同”;⑨过程评议,注重实效;⑩学生自主,教师促进。

  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所长则认为,合作交流学*的内涵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合作交流学*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②合作交流学*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③合作交流学*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④合作交流学*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⑤合作交流学*是由教师分配学*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因此,他将合作交流学*的概念进行如下表述:“合作交流学*”是以合作交流学*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综合以上各种有关合作交流学*的概念的表述,合作交流学*既是一种宏观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形式和学*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合作交流学*的概念应有广义和挟义之分。广义上的合作交流学*就是以学*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狭义的合作交流学*,笔者比较赞同王坦的表述,它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五个方面的基本内a.本文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研究提高合作交流学*效率的策略,因此主要是针对狭义的合作交流学*进行研究。

  (二)合作交流效率的涵义。

  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里。合作交流效率即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形式完成的学*任小学生合作交流效率是否得到提高,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合作小组成员的进步与发展。

  合作交流效率是否提高,最终将反映在学生身上,如果通过合作交流学*,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提升或发展,那么这样的合作交流效率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了;而如果在合作交流后学生的认知水*和情感态度并未得到明显的进步与发展或维持在合作交流学*前的水*上,那么这种合作交流效率就是没有提高。可见,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里合作交流效率是否提高的重要指标。评价是否提高合作交流效率,在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时,应是关注合作交流学*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合作交流中,如果小组内只有个别学生取得了进步与发展,也不能说是提高了其合作交流的效率。

  2 学生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指知识技能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也包含学生在情感、态度、意识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成功的教学策略,合作交流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中提高与人交住、团结协作的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动机。因此合作交流的目标不应仅仅局限在促进学生认识水*的提高与发展,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提高合作交流效率就要促使学*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中来,在合作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在相互配合中完成学*任务。还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使学生更愿意学*,更主动地学*。

  3 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指在课堂教学时间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教学目标实现的多少。合作交流可以通过学*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分角色共同完成一个学*任务的各个部分或是分别完成几个不同的学*任务,再通过交流汇报实现信息共享、知识共享。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合作地完成学*任务,因此对知识记忆得比较深刻,这也促使教学目标落得更实。提高合作交流效率就应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不应出现超时或教学任务未宪成的情况。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数学课程标准冲和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更新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低段小学生采用合作交流这一学*方式”的现I犬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利于激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主题研究;适合激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时机研究;适合教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形式研究;有利于激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有效评价研究。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ff数学课程标准冲和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更新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低段小学生采用合作交流这一学*方式”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利于激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主题研究;适合激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时机研究;适合激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形式研究;有利于教发低段学生合作动机的有效评价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a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行动研究法。即围绕合作交流学*实施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以各年级推进实施有效的合作交流为目的,通过教科研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共同合作,在教学中边实践,边检验,边反思,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借助实验对比,课堂观察,个别访谈,了解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师生对合作交流学*方式的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I犬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 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1)确定课题,制订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的有关理论研究,设计访谈内容。聘请专家论证课题研究可行性、科学性。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相关理论,了解支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体系,明确研究任务以及研究方法。

  2 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

  (1)组织相关人员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课堂实践。

  (2》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反思。

  3 总结阶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12月)。

  (1)全面总结、系统整理各种材料,通过分析,完成本课题研究论文。

  (2)组组成果展示与结题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一)调查分析了“合作交流”的现状。

  笔者采用课堂教学观察和访谈的方式,对本校以及其他学校的部分教师实施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随机听取了48节数学课教学。其结果如下:

  1“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方式之一的合作交流学*,也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重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策略,并希望借助这一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在对48节课的观察中发现,运用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有42节,占被调查总数的89.596,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策略运用得比较广泛。在一些教学比赛、汇报展示课中,合作交流的运用比例更大,几乎每节课教师都要安排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合作交流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多了起来,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

  2“合作交流”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发现,通过学*“合作交流”理论知识,开展合作交流实践,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正在发生转变。首先,在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更加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学*中体会快乐,在交往中有所收获。

  其次,“合作交流”使教师关注到学生的交往需要。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产生与同伴以及教师交流沟通的需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这种需要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更得不到满足。但通过开展合作交流学*,教师意识到学生的这种交往需求,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情境,使学生的交往需求在课堂上可以得到满足。

  第三,“合作交流”使教师的师生观得到了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因此师生关系是不*等的。在开展合作交流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比教师更丰富的知识资源,因此教师在合作交流中逐渐意识到要建立*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共同学*,共同进步。虽然教师对合作交流学*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教师这种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可嘉的,教师这种观念的转念是难能可蛊的。

  3“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更显主动。

  首先,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方式是被动接受,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学*的主动性,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在开展合作交流后,学生的学*更为主动了。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或自己发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本次调查中,有95.2%的教师认为合作交流学*是有效的学*方式,81.4%的教师认为合作交流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成绩,97.6%的教师认为实施合作交流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总之,合作交流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运用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都有了明显的转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改观,课堂教学发生了可毒的转变。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调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合作交流”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设计的合作主题没有价值。

  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很多时候合作交流的要求来源于教师的指令。对于教师设计的合作交流主题,学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要小组合作。因此,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合作交流的意义,无法真正体会合作交流的价值。

  (2)教师对合作时机把握不恰当。

  目前有一些教师因为新课标中提倡合作交流学*,于是就不管教学内容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中都安排了合作交流学*。这种合作交流仅仅流于一种表面形式。

  (3)教师创设的合作情境欠要当。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往往会绞尽脑汗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没有充分考虑教材的结构特点,所以精心设计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奎无感染力,从而也就导致学生觉得合作交流时机是聊天的大好时机。

  (4)合作交流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其一,对小组组建合理性,组内分工明确性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在对课堂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小组成员有分工的有35节,占83.396,在这35节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具体仅有4节,占所有运用合作学*课堂教学的9.596.由于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时经常会产生只顾自己、各自为政的现象,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其二,对合作学*结果进行的评价缺乏合理性。表现在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不能有机结合。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学生个体的学*成果,使学生产生浓郁的个体表现欲望,所以对合作不重视。有的教师在运用这种评价方式时过于强调小组的整体学*成果,从而使一些一直很优秀的学生由于无法显2个人的成绩,而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沮丧的情绪,合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其次是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不能兼顾。通过观察,发现教师以合作学*的结果作为评价小组学*优劣的标准,忽视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与质里,学生也忽视了合作的过程,“只要我们小组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哪怕由一个人代劳也可以”

  的急于获胜的愿望代替合作的意愿。也有少数教师则过于注重对合作学*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对合作学*的结果无所谓。有的小组得出的结论并不正确,但教师也未加以指出。这样的评价无法保证合作学*有效的实施。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学生采用合作交流这一学*方式多为被动性接受。为了应付教师,学生本着“老师要我合作我就合作”的心态进行合作,行为上缺乏积极性,以至于对问题的讨论与探讨只能是表面、浅显,无法深入下去。致使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收效甚微。合作的低效甚至无效,使得合作交流丧失实效性,流于形式化。

  (二)研究得出提高小学生合作交流效率的策略。

  针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课题组从“合作主题选择”、“合作时机确定”、“教学情境创设”、“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完善”等四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两年的探索,提出以下策略:

  1 选择有价值的合作主题。

  一般来说,让学生进行合作学*的主题可以是:

  (1)探索性的思考题。此类题目要求学生作出某种有价值的预3111发现,难度较大,学生个体解决有难度。

  (2)拓展性的训练题。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多方面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思路。而学生个体很难找到多种方法或找全解答的所有答案。

  (3)比较性的分析题。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多种答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答案。所以学生只有在相互交流答案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多种结果,从而进行对比。否则无法实现分析、比较的任务。

  (4)多步骤的操作题。这种操作题比较复杂,学生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分工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里才能完成。

  2 确定恰当的合作时机。

  (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2)教学探究时,学生意见产生分歧,从而导致解题思路不统一时,开展,J姐合作交流。

  (3)教学内容开放,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创设教发合作交流动机的情境。

  (1)创设任务情境。

  ①创设独木难行的任务情境。所谓创设独木难行的任务情境,即教师设计的实践情境必须几个人同时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同时操作,才能完成,缺一不可。

  我在执教《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时,这样要求孩子:“你能统计出1分钟经过上塘高架的不同车型的辆数吗?”

  “可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有什么问题吗?”见孩子们没什么动作,加问了一句。

  “没问题。”孩子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不再提示,点下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播放键。10秒,有孩子拿起了笔;20秒,有孩子皱起了眉;30秒,性急的孩子左顾右盼…0“1分钟后,肃静的课堂热闹非凡,孩子们再也忍不住,纷纷叫了起来:”老师,我连车型都没弄清楚,怎么统计?“”车速那么快,我怎么来得及?“”我才统计了一种车型的辆数,其余的就顾不上了“”二见时机成熟,我及时反问:“那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沉思片刻,几名孩子大叫起来:“要几个同学合作才行!”顿时,全班学生纷纷起身,自觉地几人a成一组,不一会儿,全班商里出三种合作的办法:“我们可以一人报车型,另外几个人每人统计一种车型辆数”,“我们只需要两个人,一个报车型,一个统计”,“我们四人,每人统计一种车型,统计完毕,四人将各自统计的内容合起来,就行了”.自觉地将任务分工后,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第二次统计中。

  必创设材料不全的任务情境。创设材料不全的任务情境,即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要给每位学生准备好与活动配套的完整的材料,可以将一整套材料分发给组中的四名学生,活动时,让学生感悟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拥有一套完整的材料。或者,分给每位学生的材料数里不足,学生也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将材料凑足。

  黄老师执教《观察物体》时,出示了一个几何形体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三幅*面图:

  教师:“你能根据上面三幅*面图,利用手中的立方体,搭出这个几何体吗?”

  孩子们纷纷动手操作。半分钟不到,孩子们发现自己手中的6个立方体,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于是,孩子们一商里,便主动地采用小组合作,将几人手中的立方体凑在一起,拼出了符合题意的几何体。

  由拼搭的过程中发现材料不够,但老师又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材料。怎么办呢?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利用同学间的材料,来共同完成任务是最佳选择。

  所以,合作是自发的,是“我”需要的,从而也是自然有效的。

  (2)创设成果体验情境。

  公让学生体验方法创新、创优的快乐。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为了集思广益,培养发散性思维,往往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作为学生个体,往往只能运用一、两种方法或只找到部分答案,但是在集体的讨论交流中,个人的思想因为碰撞而产生7智慧的火花,便能产生多种不同的方法或能找到全部的答案。

  如在梯形面积公式探究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并操作,能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有的用“补”的方法,把梯形“变”成*行四边形再计算;有的用“割”的办法,把梯形“分”成两个三个角形,计算梯形的面积变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孩子们趣昧盎然,课堂中不时进发出孩子们的惊呼声:“还可以这样推导!”“我还有新发现!”“噢,我成功了!”

  必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的快乐。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个性的展示,相互的配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通过这种有效的合作交流学*,有利于让小组成员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一次听某教师执教(制作牙膏盒)中,学生通过观察,利用空间想象,判断得出要制作出一个牙膏盒,可设计成以下几个*面图。

  教师:如果你是厂家,在制作大批里牙膏盒时,你觉得什么因素是需要考虑的?

  生1:我觉得制作起来越简单越好。这样同样时间内可以制作出更多的牙膏盒。

  生2:我认为如果是厂家,肯定是要考虑材料要用多少。

  教师:看来,这两个因素都是厂家需要考虑的。你会选取第几号方案大批里生产这种牙膏盒?为什么?

  生3:我们小组刚好四人,我们可以一人制作一个,然后比比哪个制作方便,时间少,用的材料少,就选用哪个。

  这个方案一提出,便得到全班的认可,于是,每个小组便分工合作开始制作。

  当孩子们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交流,并拿着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时,我从孩子的脸上读出了一种自豪感、成功感。

  4 有效利用监督、评价机制。

  (1)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对合作小组中的每个人确定一个职务,使人人有事做。《组长:分配任务;记录员:记录各种方法;监督员:维持交流时的规则;汇报员:代表小组汇报等》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给出相应的合作要求。

  ①低年级:分步提出要求、指令明确、板书简洁。

  ②中年级:整体给出清晰的操作步骤,指令明确。

  ③高年级:更多地关注方法的提供。

  (3)多渠道进行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合作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强有力的保证。对合作学*进行有效的评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既要对各学*小组在开展合作学*活动时的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个体在参与合作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集体评价关注的是学*小组整体的合作学*情况,如学*小组的观点、结论等。个人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在合作学*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只有将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才更能促进小组成员在积极合作、互动学*的同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使小组学*目标的达成。

  ②既要注重对小组内合作交流过程做出评价,也要对小组合作交流结果做出评价。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开展合作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技巧,结果评价则是对合作学*的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对学生的合作学*活动的评价全面而准确。

  ③多种评价方式互相结合。应当将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在合作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各小组及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的情况进行评价,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学*小组内的互评和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合作学*的要求,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些评价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互相交织、互相重合、交又进行的,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正确运用评价手段,这样才能够保证合作学*的公正性,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合作交往的技能技巧,提高合作交流学*的效率。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3)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十)份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是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教育前沿课题,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 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课题从课题申请批复后,学校课题组立即组织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本着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主要参与人员中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能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巧,有理论和技术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

  (2)学*资源及案例的研究:具体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加强学*资源网站的建设,突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形成整合课的教与学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具体教学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设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对各类专题、子课题进行指导和管理。

  2.课题活动管理

  (1)课题核心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决策。

  (2)课题组全体成员每季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解决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组每学年组织2--3次大型探讨课活动,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学科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成果。重点、难点问题可集中力量攻关,课题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3.课题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课题组定期进行收集、整理。

  (2)各学科课题组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研究资料和成果提供给课题组。

  (3)实行资料信息网上共享,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人员都能够使用对方的资料。

  4.课题经费的管理

  本课题作为学校的中心课题,从学校科研经费中支付课题研究的正常开支。 课题研究过程中必然对校园网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将根据需要确保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到位,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对教师的培训费用应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按规定报销。 对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本着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使用,执行财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三、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

  (一)研究准备阶段

  1、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建立领导小组,深入学*讨论,更新观念,全面发动,造成舆论。设计论证实验方案,落实到各教研组,培养骨干教师,壮大科研积极分子队伍,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先后下发了20多篇理论文章和《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布鲁纳的发现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理论到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理论,从国内课程整合的最新信息到国外的发展情况,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材料都由课

  题组下发到课题组成员手中。校长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三次理论培训,从研究性学*到课程整合,从新课程理论到“3+x”改革。再到校本课程的开发。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统一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实验小结,交流实验心得体会,撰写实验论文和实验总结及经验。其中重点学*了《信息素养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案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课程整合培训教程》、《校校通工程---应用篇》等著作和相关教学理论。使实验教师在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理论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教学实验目标。为推进实验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东北师大联合组织的课题开题会议、在长春组织召开的课题辅导培训会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同时积极与兄弟学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学校、东北师大附中等探讨、交流、研究课程整合的实验工作,同时还邀请东北师大专家解月光教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刘晓中教授、刘茂森教授进行理论辅导和具体指导课题工作的开展。

  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

  首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以适应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 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目标: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在培训的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转变观念。

  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整合理论学*、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软件应用、教学素材的处理和开发、网络应用。

  活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针对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的`不同和技术素质的不同,教师的培训划分四个层面,制定四项制度、坚持六个结合。四个层面:专业层、提高层、普及层、管理层;四项制度:课题组长负责制、学科课题组研究制度、结对研究制度、奖励制度等;六个结合:专家讲学与外出学*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体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培训与学科组培训相结合、典型引入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培训、考核、评比、奖励相结合。

  通过培训,使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努力向数字化校园迈进。通过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坚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为开展课程整合,实现信息化教育打下技术基础。

  3、开展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课程整合实验搭建研究*台。

  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积极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强化网络环境建设,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创全国百强示范校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组建了校园网络,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搭建了高水*的硬件*台。

  (首先建设千兆校园网;通过光纤连接教学楼、综合楼、艺体馆、实验楼,共计900余个节点,全校每个教师配备1**想P4电脑,形成了覆盖整个学校的校园网拓扑结构,保证了教学信息100M高速传输到桌面的需求;网络出口通过10兆宽带连接因特网,通过2兆数字电路连接教育科研网,保证教师高速、准确、快捷获取教学信息。

  其次组建四个学生微机室和一个电子资料室,全部配备联想P4电脑,可容纳240名学生同时上课;其中包括专门学*微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个体学*式机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功能的机房;开展研究型课程学*的机房等三种形式。

  再次为适应网络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学校50个教室全部进行多媒体化改造,安装电脑、视频展台、液晶投影仪、电视机、电动屏幕和音响设备等,全部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每一个教室,使之成为开放的课堂、广阔的教育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台。)

  以上仅供参考,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补充。

  4、多种渠道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台,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储备。 资源库建设原则:采购+网络下载+教师自建三结合的原则。

  为确保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我们首先采购了成套教学资源安装在服务器上供全校老师使用;同时各组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且进行分类保存,形成大量教研组教学资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学校教师通过培训,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根据教研组需要,分工合作,分单元划类型,自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网站,组内教师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通过以上三中途径组建了教学资源*台系统,保证校园网为教师学生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学资源。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2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和培训,学*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3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 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和幸福, 我会用全部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 还需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静不下心来, 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惯就十分困难。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即使是**,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 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活动,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 才能更好地吸引。

  三、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自制一些玩教具如:软飞盘,树叶沾画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独立动手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注意力。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培养了 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这些有独特个性的自制玩教具体现了幼儿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老师们通过亲手制作形式各异的玩教具,体现出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动手能力、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幼儿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孩子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幼儿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好采取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孩子就会有一种亲*感,语言生动有趣则会最能够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听课热情,也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孩子的心,从而吸引住孩子。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声音都要有变化,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果一个教师注重突出重点,那么课前对于知识已经去粗取精,做了精加工,于是在孩子头脑中得到的印象自然就会既简单又清晰,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由于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骨架”部分,这对于孩子主动去添加知识的“肌肉”部分已经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从而更加有利于幼儿对学*注意力的保持和加强教师对于知识的显现缺乏深度,孩子

  所接受的知识就十分*淡浅显,这对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幼儿就会缺乏足够兴趣,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一个教师如果学问精深,又善于表达,能够深入浅出,使孩子觉得通俗易懂,就能够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知识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更利于知识掌握。总之课堂上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了孩子注意力,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才能够有幼儿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每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围绕活动所需来创设环境,不添加任何与本节活动无关的内容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中教师要巧妙地去引导幼儿的注意力,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换,同时授课的时间不宜太长,按标准的时间来上。上课中,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效的学*环境。好的学*环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主导的学*者,从而享受学*的快乐,避免注意力的转移,最终让幼儿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

  五、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教学改革虽已经进行多年,但却因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教材单一等。在幼儿课程教育中,有效地开展快乐教学法,以全新的途径来实现发展快乐教学法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和*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带动快乐教学法在幼儿课程教育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六 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无论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注意力集中,很投入、专注,幼儿也是如此。"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而兴致勃勃,当遇到困难时,也绝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如在区角活动中,有的孩子对智力拼图特别感兴趣(智力拼图属益智玩具,具有开发智力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功能,是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在操作智力拼图过程中,多次因遇到困难被迫终止,但幼儿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拆拼,每当解决一个困难时,幼儿都会开心地笑一笑,对于身边的小朋友则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 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授孩子知识时,教师应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如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数的概念或学*几何形体时,我们除了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采取游戏等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如通过"学做机器人"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兴趣同时逐渐形成稳定和集中的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幼儿注意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可根据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幼儿注意力。

  幼儿是认知主体,任何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学*质量与学*效率的提高。认知主义学*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主张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达到更理想的学*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

  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幼儿注意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 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人的良好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调动幼儿有效参与课堂认知的教学过程。可见,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效益,还能培养人的能力,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4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往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

  2、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可以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非常快。如,我们在07年12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08年11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建议,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做出调整。

  六、研究实施步骤

  1、学*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学*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最优秀的骨干教师:庞晓明、孙玉杰、海振秀、孟婷婷、姜欣欣、孙琼、王爱霞、李冬梅、徐冰等负责基础活动的实施,办公室主任栗娜负责资料的整理。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负责人20xx.1------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20xx.3------20xx.4月实践阶段,各班选取民间游戏活动。课题组全体教师20xx.4------20xx.4月阶段总结,全园游戏展演,资料收集。课题组全体教师20xx.5------9月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巩固成果。常红喜、宿军、栗娜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

  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合适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情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七、研究成果

  我园于20xx年1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4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通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很快。我们已经制作游戏观察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xx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游戏》获“解读儿童游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学校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游戏、爱游戏形成幼儿园的特色。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十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后来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能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现在,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八、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助,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终于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经验,感谢董教授在课题研究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20xx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国家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相关资料,了解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在高中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每学年开实验课一节,并收集教案和课件,刻录光盘。

  7、设置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对实验学生进行成绩和思想表现的跟踪,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博客、邮箱等,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指导学生擅用网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9、课题组教师每学年撰写师生关系构建或和谐课堂教学的论文一篇。

  10、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写成阶段性总结,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进展情况

  1、20xx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2、20xx年9月,为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构建师生关系活动。 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开展吐露心声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拉*师生的心理距离;开辟学生心语,小报和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小报、学生心语、学生作文、学生黑板报、主题班会教案;刻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光盘。

  4、20xx年10月15日,召开课题推进会,邀请进修学校的莫云萍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并印发教师教师忌事忌语,应事应语的材料。以转变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开家长会,改变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优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环境。

  7、根据我校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措施的实验,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两篇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8、20xx年3月开始,我校一方面通过学生心语、师生座谈、学生小报、社会实践、家长会等形式继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政治课堂和谐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来我校高中开展五步教学法实践,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参加高中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高一政治教师以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和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片区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第一名的突出成绩。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 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辞、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尝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学生心语”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中理解。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6

  一、 研究背景:

  *时我们都经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后来发现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着。

  现在学农的时候能提供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非常高兴,就参与了这项活动。

  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择了控制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学*,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动目标

  *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酸奶的事件,我们产生了恐惧与担忧。所以我们想通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与口感来源。

  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 分组分工,选取实验材料,制定活动方案。

  (2)、 材料

  1、发酵用的原料

  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

  2、工具及仪器

  RC-H2日创酸奶机(5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称量纸等。

  三、 实验原理:

  在42℃恒温环境下7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 -4 .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四、 实验的设计

  杯①用100ml香满楼鲜牛奶,倒入100ml反应杯,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④用100ml伊利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经发酵后品尝5杯酸奶的味道,比较5杯酸奶的酸度、颜色、香味、状态、口感的不同。

  实验步骤:

  1、煮开水,并将五个玻璃杯、五个盖子、量筒、烧杯清洗干净并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满楼鲜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纯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

  3、待奶粉冷却到室温,五个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

  4、酸奶机恒温42℃发酵7小时;

  5、品尝并比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总结。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7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一、学*方面

  理论学*,是教师汲取精神食粮的必要途径之一,先进的理念,支撑着整个学校,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更能支撑起我们每个教师的精神世界。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和丰富文化积淀,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文化的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和教育科研能力。

  1、努力加强自身学*

  坚持学*,努力提高自己。积极学*各种理论,做好读书笔记。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与时俱进,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网络知识,学*制作课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2、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参加班级工作管理培训,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二、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工作仍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继续深化开展课题《低年级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策略。

  一个多学期来,围绕我的研究重点,就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我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认识。

  (1)、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尤其第一学段,表现更为突出。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

  (2)、要加强学生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涵泳体味,获得带有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要组织好关于对文本感悟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完善对文本的解读,达成阅读主体对文本意义的自我建构。

  三、教学方面

  1、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了解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学期虽然没有安排教材解读,但是我想要练就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就不能为解读而解读,所以本学期我仍很重视对每一主题的知识进行教材解读,重视幼儿已有的知识技能,系统的了解、分析教材,明确每一主题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考虑教法,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写好教学反思、随笔,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再上新台阶。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哪里做的不够好,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随时写下工作中的点滴,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留下宝贵经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业务水*再上新台阶。

  四、读书方面

  “让读书成为*惯”一直是我们学校所倡导的读书理念,其实,我自认为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每当遇到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非要一口气读完不可。我读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因为我始终相信,不管看什么书,只要开卷就有益。假期中,在书店买了很多书,除了《说文解字》这本比教难理解的书以外,其他的书籍都已经读完了,这些书,有关于教育问题孩子的《父母的教育为何没有效果》,有关于发现儿童才能的《特长早发现,天才早培养》,有学生的必读书目《爱的教育》、《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还有现代长篇小说《中国虎》、《藏獒》。

  读书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读书是为了给心灵一片宁静的天空,读书是为了自得其乐,作为我们教师,一份特殊的职业,这里面有太多压力与辛劳;也有太多的付出与心酸,如何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这一切,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也许你会发现,读书便会使你“禅定”,你会从书中找到乐趣。

  五、收获与反思

  学生升入二年级了,自主学*的主动性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初次教学二年级,对于教材的内容不熟,所以在教学时,还要多请教、多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锤炼自己。

  挥手之间,一学期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仿佛我还沉浸在无尽的想象和欢乐中时,新的学期就已经向我们招手了。没有决心,只有行动!下一学期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为工作步上新的台阶而继续努力。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充分发挥再现性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英语教师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与特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学*兴趣是提高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A purse》,我运用课件设计了一段动画小故事,钱包可以说话,有三个小朋友帮助它找小主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间集中,但却容易被形象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单词很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朗读或通过磁带的录音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这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通过观看专门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情景时,既可接受标准的读音训练,又能感知对话情境,通过反复看、听、读、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同时,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4. 利用多媒体创设巩固课堂内容的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为兼顾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总想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题的处理上,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这种创造性的、大密度快节奏的课堂结构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同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记忆深刻,学*效果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课文教学中在让学生读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适当的单词填空,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随后又利用多媒体显示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扩展知识面。由此可见,在巩固学*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大大减少写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接触多媒体的机会较多,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主要以六年级学生为主。

  四.研究构想

  现在有些教师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远远多过有意注意,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能光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当屏幕上的内容一幕一幕一闪而过,学生想记笔记恐怕都来不及,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又该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老师也不能进行启发诱导,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或者说多媒体上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再说,教师优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有着教强的感染力,精美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体现。这些都向学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它是师生间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

  2. 不可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独尊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一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将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幻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不要一味赶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发挥其应有的长处。

  3.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这是我们*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时常犯的问题。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也就是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语课堂上开头的导入或课堂中师生的口语交流,是训练学生听说的很好方式,而这一点计算机就无法做到。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课堂内容全部变为多媒体演示。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否则的话,教师一节课只是在点击电脑,如同一个机械的放映。

  4.不能一课多用,应鼓励学生参与制作

  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水*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对待课件不能用拿来主义,有些老师喜欢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外出听课时带来的课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课的班级使用,这纯粹是“以机代人”“以机代教”,由此,由于我们学生的提问、回答与课件设计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的中断,英语课会失去原有的流畅、灵动。这也是不承认与尊重学生的课堂劳动,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为制作课件往往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避免这种情况,也为给学生创造锻炼学*的机会,创设真实的语言学*环境,有时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或录制一个场景.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扫描到电脑中并录制了声音.在课堂上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录像,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倍感亲切、真实,兴致很高,很快便学会了,并要求老师下次一定要带他们也录一录,真是开心极了。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9

  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

  课题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撰写好研究报告是结题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撰写研究报告,可以组成“写作小组”,由他们拟出“报告的详细提纲”,提纲经研讨通过后再动笔写出初稿,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后,再成定稿,从而提高报告的质量。

  研究报告是整个教育实验结题的理论核心,也是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报告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推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编制,而且必须用科学的、学术的方法来编制研究报告,所以研究报告中措辞应当是高雅而简洁明了,而不能使用抒情式的华丽辞藻。

  研究报告的大致结构是: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结果以及讨论与建议。

  —— 课题的提出部分要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尤其要说明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实验课题尤其要说明其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题的研究方法必须具体、科学,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必须的应用方法(对于教育实验就必须包括实验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结果是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也是一项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结果将决定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以“少年儿童行为*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例,可以从“研究中着力培养的*惯是否养成?这些*惯的养成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中积累哪些经验?发现了什么样规律?本项研究得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本项研究是否有所创新?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用定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定性分析“三结合”的方法说明教育的效果,围绕课题研究的假说、行动(培养*惯的方法)、*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方法,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进行理论阐述]

  ——问题讨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附件或附录(课题组人员名单、调查数据、问卷等);

  ——参考文献目录。

  (二)工作报告

  与研究报告不同,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

  ——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

  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三)其它

  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包括:

  论文和经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总结或论述,一般不超过3000字(这样便于发表);

  教育案例,其主要作用是选取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反映课题研究理念的,每个案例一般不超过1000字;

  调查报告,围绕着课题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活动设计,用课题研究理念为指导的活动设计(1000字以内);·校本教材,音像资料等;

  问卷、量表、学生作品等。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10

  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

  课题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撰写好研究报告是结题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撰写研究报告,可以组成“写作小组”,由他们拟出“报告的详细提纲”,提纲经研讨通过后再动笔写出初稿,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后,再成定稿,从而提高报告的质量。

  研究报告是整个教育实验结题的理论核心,也是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报告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推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编制,而且必须用科学的、学术的方法来编制研究报告,所以研究报告中措辞应当是高雅而简洁明了,而不能使用抒情式的华丽辞藻。

  研究报告的大致结构是: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结果以及讨论与建议。

  ―― 课题的提出部分要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尤其要说明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实验课题尤其要说明其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题的研究方法必须具体、科学,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必须的应用方法(对于教育实验就必须包括实验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结果是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也是一项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结果将决定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以“少年儿童行为*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例,可以从“研究中着力培养的*惯是否养成?这些*惯的养成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中积累哪些经验?发现了什么样规律?本项研究得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本项研究是否有所创新?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用定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定性分析“三结合”的方法说明教育的效果,围绕课题研究的假说、行动(培养*惯的方法)、*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方法,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进行理论阐述]

  ――问题讨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附件或附录(课题组人员名单、调查数据、问卷等);

  ――参考文献目录。

  (二)工作报告

  与研究报告不同,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

  ――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

  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三)其它

  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包括:

  论文和经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总结或论述,一般不超过3000字(这样便于发表);

  教育案例,其主要作用是选取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反映课题研究理念的,每个案例一般不超过1000字;

  调查报告,围绕着课题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活动设计,用课题研究理念为指导的活动设计(1000字以内);・校本教材,音像资料等;

  问卷、量表、学生作品等。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4)

——儿童交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3篇

  一、关键词: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角色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儿自我意识强,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意识,不会和同伴分享、在游戏中不懂得谦让合作等。而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学*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资源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

  2、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超市、点心店等资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幼儿之间共同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多变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对象

  我主要选择4岁的小班幼儿共36人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1、资料搜集法;我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不同角色游戏对于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深刻了解,小班幼儿最为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小班幼儿能够从刚开始的争抢玩具,到最后分工合作,一起游戏。小班幼儿能够有一个明显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我将一些比较典型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出现的个案,进行跟踪、分析,然后进行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游戏指导。最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行为研究法;我将多种游戏(不仅仅是角色游戏)安排到小班幼儿的游戏中,然后进行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察、分析、反思,再行动,发现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起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观察法;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与评价都以此为依据。我们在角色游戏中等够清楚地看出,孩子的社会性水*如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排角色游戏活动。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制定活动方案

  2、实施阶段:结合日常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进行研究。

  3、结题阶段:整理资料,钻写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对每一个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都做了观察、分析整理,发现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合理分配角色,并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合作,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从零交流到难得交流到如今的正常交流合作,进步很大。

  九、反思

  从确定《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始,我就展开了收集资料,了解开展角色游戏的各种材料,并将材料尽可能的收集齐全,以利于幼儿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在幼儿游戏中,我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深入游戏中指导幼儿,引导幼儿进行各类角色游戏活动。在这过程中,我不断的观察、分析,反思活动,看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根据西安市第三保育院5—6岁幼儿人口学资料统计表明,这个年龄段的我园的幼儿95%都是独生子女。现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家庭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我们的家长与更是只注重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知识和技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忽略了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培养、教育。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自顾自的看电视,玩玩具,孩子与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没有了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意识,这种合作技能严重缺乏,合作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社会目标第二条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到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指南》中指出5—6岁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在幼儿园中教师就是要通过生活,学*,与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是让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顺利开展系列活动的基础,让每一个幼儿在合作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满足。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游戏了,所以根据以上理论我们选择研究5—6幼儿的交往过程中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这个课题。本课题组试图对本园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探求培养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培养研究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园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5—6岁幼儿要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因此对我们院5—6岁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幼儿以后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还是与别人的合作都是很有帮助的,为幼儿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我们在一日生活中,看到过幼儿不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学*,甚至是会发生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还会表现出一些不耐烦的情绪,不与同伴交流,自顾自的游戏,我们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过的丰富多彩,希望看到幼儿与小朋友学会合作,主动合作的场景。

  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来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分工合作。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培养他们的主动交往与合作意识,在以后幼儿慢慢的成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都是以后幼儿要面临的,社会能力必定是社会发展得必然要求,而幼儿时期是幼儿锻炼与学*的最佳时期,帮助幼儿从合作能力上来发展自己,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帮助幼儿寻找因,探讨与研究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的

  此次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西安市第三保育院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的调查、分析和培养研究,为西安市第三保育院的教师培养5—6岁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合作意识给与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更多幼儿与同伴之间合作能力的学*、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1.了解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引导幼儿合作的与幼儿的学*情况。

  2.调查幼儿自己对于合作的认识做好记录工作。

  3.教师进行学*一些相关的课题研究,对后期的调查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

  我们将从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从多方面进行培养与研究,例如游戏活动,绘画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园共育等方面具体的对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我们要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施,不断思索,不断反思,才能把课题研究出成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实施后,我们教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要从如影响幼儿合作的原因,是否给幼儿提供的合作机会较少,或者是幼儿合作的方法不对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反思,再进行教师的研讨,讨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阶段所有教师对自己的研讨的情况简要说明,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攥写课题论文与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记录法,个案分析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西安市第三保育院5—6岁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我们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观察记录法与比较法相结合,或者是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调整,有效的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使这个课题研究更具意义。

  六、研究结果与成效

  本课题研究小组抓住这个契机,借助小课题研究*台,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切实让幼儿在课题研究中获得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不断加深了都对此项课题的认识。

  (一)准备阶段

  1.切实制定实施方案

  20xx年9月接到西安市小课题申报通知后,成立了大班课题研究小组,形成了大班所有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热烈氛围,以《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指导,以《指南》中提出的幼儿学*的主要方式是游戏活动为依据,最后确定本次课题研究题目,内容,研究方法等。并明确课题负责人这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开题报告、申报课题和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2.教师进行培训学*,提高教师科研水*

  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应对教师进行大量的培训工作,并在课题研究中加以运用,我们积极指导一线教师,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开展活动,并根据这些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组织教师又进一步深化学*了《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以及一些关于课题的一些文章,通过学*和讨论,教师们对此课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重要性,更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顺利完成了课题前的准备工作,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3.教师对幼儿日常的交往合作,进行观察,并记录

  为了在开展研究时,有更多的资料,教师在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幼儿日常活动中—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教师都在观察幼儿的交往合作,并做好记录,为以后的具体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阶段

  *时我们注重过程管理,有计划,有总结,扎扎实实开展好研究工作。

  1.进行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调查我们制定了《5—6岁幼儿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家长调查问卷,幼儿调查问卷及教师访谈,家长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并把多种调查表进行了对照,分析,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并在各班展开观察记录工作。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活动设计,照片资料,幼儿活动等都及时整理上传。

  3.为配合这次的课题研究,我们教师结合集体教学,利用游戏活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活动。在这次幼儿秋季运动会时,教师结合课题精心准备了游戏项目《解救小动物》,幼儿从快乐的游戏中得到了一次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

  我们教师结合课题研究,与五大领域教材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课多研”的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合作。健康教育中的体育游戏活动《好玩的凳子》,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的同时,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家园合力,提升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与家长之间及时沟通信息,及时交流看法。利用家园联系栏,家访,电访等形式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交往合作的进步。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教师及家长通过各种形式,方法对幼儿的交往合作进行了了解,但是离我们预期实现的目标还有距离。

  (一)存在问题

  1.在课题研究中提到,使用个案分析法,比较法等形式研究,但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前期研究中没有完善这两种方法。

  2.我们是一所刚刚起步不久的新院所,初次参加课题研究的年轻教师较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活动有时开展的不是很顺利,不知从何入手。

  3.家园一致培养,幼儿的合作不是与同伴就能完成的,不单单是幼儿园教师的责任,老师的力量还是有限,因为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合作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解决思路

  1.在后期的课题研究中,教师可大胆运用个案分析法,比较法等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都可运用。

  2.多次组织大家学*幼教文章并进行研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帮助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难与不便,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做出调整。

  3.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合作会给孩子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今后发展有哪些帮助和影响。

  我们根据这次的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看到了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应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交往合作出现的问题,在这里提出解决方案,一同与老师们进行探讨与研究:

  1.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可以多以幼儿自主交往为主,教师一旁引导为辅的方式,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例如:请幼儿把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合作玩耍;等通过有针对性的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

  2.在我们幼儿园大一班开展的《爱心医院》特色区域中,幼儿能通过给病人挂号、取药、打针等等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区域活动现在是幼儿园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把区域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

  3.我们的老师也会多组织竞赛,表演,等等活动,让幼儿在各种游戏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例如:开展体育游戏《两人三足》,角色表演游戏等。

  4.通过家园联系册,家访,电访等多种形式,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幼儿园所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大胆的交往,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共同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喻小琴.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2]沈筱梅.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xx.

  [3]李宝花.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早期教育,20xx .

  [4]沈银珍.浅谈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20xx .

  [5]王丽娜.浅谈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发展,20xx.

  [6]曾爱明.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xx.

  一、关键词: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角色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儿自我意识强,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意识,不会和同伴分享、在游戏中不懂得谦让合作等。而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学*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资源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5)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9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兴趣、学*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兴趣、学*环境差异,对数学学*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xx.4—20xx.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

  (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xx.9—20xx.6

  (1)设计学生数学学*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

  (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xx.7—20xx.3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

  (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

  (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兴趣、学*环境差异对数学学*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兴趣、学*环境差异对数学学*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达到共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台

  xx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83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管理*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深入开展研究;这个*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确实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牛奶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嘉盛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袋装牛奶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知识。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青山公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活动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劳技教室重新进行了整理、配置,整洁敞亮的教室让人神清气爽,高标准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应俱全——这便算是有了“好马”。根据工作实际,木工小组由张晓娜、彭娟老师负责。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组的活动已经走上了正轨。整洁的活动室也渐渐热闹起来,在学生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制作的篮球架,有设计精巧的小木柜,还有省力的垃圾撮……他们给试验田制作的告示牌已经插到了地头上,引起了大人们的驻足观看;树上两个爱心鸟巢现在也住上了几只小鸟,成了它们温暖的小家;送给幼儿园小班的几个小茶几虽然制作很稚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孩子的用心、细心、耐心……

  (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压岁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合理计划地使用压岁钱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钱开支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孩子们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们在综合实践的大道上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五)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学生开始变得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都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学生学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例如,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学生买了科普读物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不但知道它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的作用,提高了他们保护花木的主动性,与以往的被动保护相比,他们是从心底里来爱护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在荣成市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制作、发明类作品参展,成为参展数量最多的学校,其中高处苹果采摘器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发明二等奖,预防*视椅、点滴报时器等获威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另有《蜗牛爬行的秘密》、《蚂蚁喜欢吃什么》等科技小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学生作文更是频见报端,学生写的《种菜小记》等7篇实践体验日记分别在《荣成时讯》、《小金星报》、《威海晚报》上发表;刘雅婷、徐丹等指导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通讯多次被《荣成时讯》、荣成市广播电台、威海电视台、山东卫视报道,xx年我校的课题成果还在中央国际频道播出;xx年上半年,分管课题具体工作的董琰彦主任写的《这边风景独好》先后被荣成教育网、新思考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采用,其点击率曾一度领先;宁宁老师的《标本制作活动,彰显科技魅力》论文获第四届山东省科技教导员论文二等奖;林英老师的论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获得威海市“中小学实践与创新”重点课题优秀成果;课题总负责人张金*校长撰写的《在“动”中体验,在“活”中收获》一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两次在市培训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过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xx年10月,荣成电视台还对我校的农田实践活动做了专题跟踪报道;同月,我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利用校外资源“世界勤俭日”开展的系列活动先后在荣成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栏目播出。

  xx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学校的参观学*活动8次,获得到校人员的广泛好评。我校共计接待威海市级以上领导的视察8次,其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妇儿办孙静珣主任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调研工作,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 “经验型”向 “学者型”、 “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提高教师理论水*。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学*、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己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己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自申报微型课题研究以来,我时刻把我的课题研究放在心中,*时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研究落实在自己*时的教学中。经过为期几个月的研究,我收获颇多。现将我的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发展自主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就将小组学*和小学英语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目前,我们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着小组学*模式的深入探索,以期找到符合学生以及学校教学实际的有着校本特色的小组学*模式和策略。小组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形式的前提下,以“小组学*”为中心,通过开展小组学*,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使得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英语交流合作的过程。本课题就将针对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学*的现状,对小学阶段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从而促进并完善该学*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组学*”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实验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改变学生原有的学*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方式。

  4.通过小组学*,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对比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整个过程都以实验研究为主,实验教师以常规教学为依据,以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为辅,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总结,讨论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03.15-20xx.04.30)

  加强理论学*,主要包括与小组学*和英语教学有关的书籍、论文及报核心期刊等,在此基础上,对本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就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以确立具有针对性并且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收集有关该问题的相关材料及他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学*和经验总结,进而明确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开题论证。

  1.对本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现状进行调查;

  2.学*理论,收集相关材料、制定课题计划;

  3.明确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xx.05.01-20xx.10.31)

  整理、研究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设计出具体的策略,据此进行实证性研究,记录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并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小组合作学*的策略,逐步形成研究体系。及时记录和收集研究过程的原始真实材料和数据,书写教学笔记。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行动反思,调整行动计划。

  1.教学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根据小组合作学*策略的实施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方法策略,逐步确定典型有效的教学手段,师生反复进行教学实践互动,逐渐形成教育教常态;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6)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菁选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3篇

  在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名称:《中学生主动学*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

  撰写:高兴星

  年级/班级:高二三班

  课题组长:吴淋淋

  指导老师:魏艳红

  课题组成员:李婷;吴琳琳,翁焰芳;高兴星;王硕东;翁武*;李永升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中学生学*英语普遍存在缺乏主动探求英语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真正调动、激发起来。针对中生学*英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开展了中学生主动学*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意在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形成主动学*英语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英语学*的主人,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利用它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学*和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担负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大部分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然而学生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下已经学了三到六年英语形成的“填鸭式”教学思维定式,他们的意识没有改变,学生等着老师去“灌”!我校现在高一,二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没有主动思维、主动提问的能力,只等着老师去“教授知识”,我想在我们中国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要领会的,“灌”只能灌知识,不能提高能力。所以,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构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到“我能学”的转变,培养学生提问及自主学*的能力,以致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我组将《中学生主动学*英语的态度形成的研究》作为课题,旨在通过结合我校学生的学*现状,研究并找出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的学*态度,为其终身学*和毕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我校学生现状特点,调查问卷得出的启示:

  (一)调查目的和方式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学*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他们的学*效果如何及他们当前英语学*主动性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对高山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共设问题18个(其中开放性问题3个),发放问卷共520份,收回508份,其中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97%。在问题设计上,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高中生在校的课内学*和课外的自主学*情况。题目分为三部分:关于学生英语学*情况的调查,学生学*英语的*惯及方式的调查,学生学*英语的心理特征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学生英语学*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3%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学*情况比较满意。但29%的学生外语学*效果不够理想;而在我们问及“你认为学英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时,占前两位的选项为“语法”和“单词”(分别占到40%和24%的比例)。这样的结果反映出,尽管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这些年来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我们试图从注重语法的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然而我校学生关注的重点还是停留在语法和单词这两方面,问及“你*时是否‘开口大声’地读英语”时,44%的学生有时,而35%的学生则很少,这充分说明“口语”和“听力”这些交际性技能不受关注。这也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能在这方面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2、中学生英语学*策略与学**惯

  在学生们的英语学*策略与学**惯方面,我们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5%的被调查学生会经常自觉预*,形成了良好的课前学**惯,36%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而另外24%则是老师要求才预*。但是学生课前预*的策略并不科学,其中29%和28%的学生分别“看一遍”和“记单词”(这两项的比例达到了57%)。少部分学生(35%)会找侧重点和难点。

  而在课堂上45%的学生会边听边记重点,说明他们有一个基本正确的学*策略,但是只有23%的学生会边听边思考,力争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仅仅注重“记”。其中53%的记重点,31%的学生会有时看笔记。这一结果同时也应证了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多数学生的英语学*方法不当,学*效果欠佳。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学生在课后英语学*的情况,50%的学生会经常主动检查并更正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调查中我们非常担忧地发现,课后64%的学生仅仅通过“做作业”来学*英语,34%的学生做*题集,30%的学生会阅读英语文章、报纸,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课外知识的扩展上有待提高。43%的学生有时会注意收集英语标识、广告,这样的数据说明:在有了几年外语学*经验之后,小部分的初中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外语“语言意识”,懂得“学以致用”,抓住身边可能的机会学*生活中的英语。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有利于中学生养成好的外语学**惯,巩固、提高外语水*。

  3、学生英语学*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所以问到“学*英语的目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4%的学生是为了学生他国文化,这说明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也有26%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也反映出他们应试学*的情况。48%的学生反映在上课刚开始的10分钟最能集中精力,而42%则是在课堂中间10分钟最能集中。37%的学生有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34%的学生很少参与,这也反映出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英语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养成良好*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最大化地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

  二、课题研究价值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学生一旦形成了主动学*的态度,将会在不同的学*环境中发愤图强,并能对不同环境下学*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判断,学*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某种学*期望和学*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

  1、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希望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现状,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学生,解决问题。

  2、期望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品质,提高学生主动的学*能力。

  3、希望能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老师们专业的理论化素养,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协助教师进一步构建有效课堂。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地处市区偏远地带,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教育教学力量相对薄弱,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困难,提高教师处理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四、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学*英语的现状以及他们英语学*存在的困难。(分析报告附在后面)

  2、分析研究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英语学*的心理特征。

  A、认识能力方面的特点

  ①感知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

  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而不是过去那样主要依靠机械记忆。

  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了初中,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它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成了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另外,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也有发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间的依存和联系。

  B、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

  初中生富有朝气,热情活泼,在感情上丰富强烈,常易激发冲动,情感上的两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总的说,初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半儿童的特点,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少年期身心发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矛盾。他们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两极分化的可能,向上可以冒尖成才,出类拔萃,向下,亦可能越轨犯罪,误入歧路。

  3、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学*英语的态度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学生对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生主动学*的前提

  首先,学生认识到学*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终身不断地进行学*。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

  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语言现象,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2)具体从三方面阐述:兴趣的培养;*惯的养成;学法的指导

  3)不论在教学哪个过程,都要对学生多赞美,鼓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对后进生,我们尤其要多鼓励,少批评,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他们。

  4、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给课题予以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学生英语学*态度和方法,以及主动学*的行为结果的调查,具体分析,不断修正实验方案。

  3、观察法:在教育的实践中,对学生主动学*的能力直接观察、记录、分析,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研究中注意理论探索和实际研究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1、本课题遵循理论学*-实践模式-评价改进-模式确立的研究过程,前一阶段研究为后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但每个阶段都构成自身独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总体上相互支撑。本课题主要是应用性的研究。

  2、本课题重视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相结合,重视案例收集和分析,重视教师的教育叙事,重视比较分析研究。

  七、研究过程回顾

  1、准备阶段:20xx、12——20xx、5

  (1)选题讨论,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理论,请校领导为教师提供培训。

  (4)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

  (5)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20xx、6——20xx、11

  实施研究计划。计划活动落实到人,运行操作。收集积累资料,改进研究方法。

  3、总结阶段:20xx、11——20xx、12

  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研究,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形成成果。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成:20xx、1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成果汇编,课例相片及光盘。

  八、研究成果概述

  (一)探索了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学生主动学*态度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而课堂是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是中学生生命生长的土壤,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除了学生区的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住宿的,只有周末和假期回家,而在学校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我们重点探索了“中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策略一:营造主动学*氛围,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如果没有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活动,主动学*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营造主动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用关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的合作者,“*等中的首*”。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赏的目光能使学生*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

  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等和蔼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

  3、发扬学生间的*等互助,尊重学友的精神。为了不让优生产生优越感,看不起后进生,也不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教学中可组成学*小组。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倾听别人发言,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教师评价小组整体学*进步与否而不是指向个人。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体验到愉悦和成功,从而产生主动学*的愿望。

  4、教师以*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

  策略二:培养学*责任感,激发参与动机。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是否有效、学生主动性学*品质能否发展的关键。

  1、激发学*兴趣,把学*当成一件乐事。如教师的导入语、课件的适当运用、游戏、辩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好一样事物非常重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怎么培养兴趣呢?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师可以“投其所好”,利用课外活动课给学生看他们喜欢的英语版影视,动漫,如《人猿泰山》,《狮子王》,《阿甘正传》等;听他们喜欢的明星的英语歌,如张靓颖的很多英语歌,学生也将很乐意查歌手的一些英语资料,写影视欣赏等;开展各类比赛,如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卡拉OK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做各种游戏,如“单词接龙”,“吊死鬼”,“DoandGuess”,“传话筒”等,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责任感,把学*当成自己的事。学*活动毕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初中学生很容易在课程适应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学*兴趣。显然,光靠直接兴趣维持学*是很不够的,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逐渐懂得学*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必须有意识、自觉的去对待学*,体现中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有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这是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学*上有追求。只有这样,强化着孩子们的学*动机,才能促使他们履行学*责任,形成责任感。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在学*新知识以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热情。

  4、以学科自身的知识价值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旧经验把新知识运用到实践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价值而增强学*的动机。学科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也能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如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5、适当开展竞赛,激发成就动机。竞赛是根据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来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成效。当然,竞赛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竞赛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学*态度外,还可以将个人竞赛与分组竞赛、团体竞赛、自我竞赛等方式结合起来用,以克服竞赛带来的消极影响。

  策略三:创设主动学*时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发挥师生榜样作用。实践证明,主动学*态度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示范给学生一些主动学*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中的主动学*榜样。如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主动学*故事、介绍预*方法等。

  2、大胆地“放”,精巧地“扶”。“放”是指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相信他们,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凭旧知探索新知,让学生摸索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无限乐趣。

  3、把学生放在活动中培养。因为人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人性得以丰富。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表演、竞赛等活动,把这些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之经常化。并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学*。

  策略四:传授学*方法,培养学**惯。

  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原因之一是“不会学”。因此,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学*,教师应该把学*方法做为礼物送给学生。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惯。

  1、在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会学*的人。如“送”给学生良好的预*方法。教师可针对学*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惯。

  2、在教学生方法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计划,按学*计划去实现学*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学法的指导落实在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A、课前的引导策略:

  1)要形成学生主动预*的态度,首先应该培养其学*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预*的内容以及方式。引导学生就各个单元的topic涉及的话题进行预*;对于*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其对课文的预*;英语词典不可忽略的作用。

  3)教师可以在*时对学生预*的情况进行检查,多鼓励学生。

  B、课中的引导策略:

  1)创造有利于学生学*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

  2)教师要注重自身积极教学和个人学*态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改变角色;微笑是至关重要的;多赞美,少批评。

  4)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多采用合作学*,培养合作精神。

  5)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6)防止“消极态度论”。

  C、课后的引导策略:

  1)帮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获得快乐。

  2)课堂之外英语词汇的自主学*。

  3)开展合作学*。

  4)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3、培养良好学**惯。好*惯,受益一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学*。初中是养成*惯的黄金期,*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书写,读音、朗读,笔记,作业,知识梳理,课外阅读等*惯。对于学生书写*惯的培养,老师要时刻放心上,*时就要纠正,推广好的作业,促学生私下交流,开展书法比赛,发挥榜样作用,老师要注意赏识和鼓励相结合。开展朗读活动,形成每模块的对话和短文学生以3-4人组到老师跟前朗读和展示,纠正学生读音,节奏等,培养朗读能力。笔记不时的检查,提醒,并展示好的笔记*惯,加以表扬。作业采用小组批改(老师收上来检查),和面批相结合。指导学生知识梳理,如比较两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学了多种时态后,利用“时间轴”多个时态加以对比,对比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这方面的能力。课外阅读方面,利用报纸指导学生阅读,制作自己的“词汇本”,赏识学生的“词汇本”。

  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预*作业外,主动增加预*内容,预*时,会用工具书解答疑难,独立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提出疑难问题;上课时,积极展示学*成果,经常主动请教,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作业时,独立完成,积极改错;复*时,积极自我检查,查漏补缺,评价反思,调控学*。

  (二)实践成果概述

  1、学生的主动性学*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学生主动学*态度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的自信心、学*的自觉性、学*的积极性、学*的策略性、学*的灵活性、学*的批判性、学*的自制性、学*的坚持性、学*的自控性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学*自信心有了长足的发展。喜欢提问的学生多了,常常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多了,把动脑筋当成一种乐趣,讲究学*方法,在没有外力束缚下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按计划学*的学生更多了。

  2、学生主动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学*方法得到了改善,主动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主动计划自己的学*,恰当合理安排学*和娱乐的时间;课前能主动预*课上能多感官参与学*;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掌握了多种记忆方法,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更有广度和深度;质疑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增强。总之,学生越来越“会学”了。学生学*质量日益显著,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邀请家长来校听讲座,观看学生作业、作品等,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这个对话*台上,让家长、教师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共商对策,分享成果。课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主动性的增强感到由衷的高兴,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很有价值。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有了明显转变。许多家长已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来指导孩子的学*,能用发展的眼光和自信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4、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等,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个人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也为以后的教学思考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研究存在的问题

  1)要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的“质”。反思我校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认为针对性还不够强。在一些我们常言的“术科”教学的研究上比较缺乏实践性。

  2)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寄宿学校,而学校网络及视听资源有限,有时布置学生的预*及查寻相关资料的条件有限,因为不能带player播放器,所以学生也没办法进行个性的、针对自己视听方面的练*,而回到家中父母大都也没时间辅导,而且*时相处时间也少,所以放松了相关指导,这给培养学生主动学*态度的形成带来了困难。

  3)但从整体上看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特色还不突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性做得不够,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还有待探究。

  4)专业理论不够丰富,研究的深度不够

  5)教师在整理自己的资料的过程中,*时不够注意素材的收集,总结材料缺乏基础材料的支撑,有些空乏。过程性的资料较少。特别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在各种资料的收集上还不够细,特别是教师的发言记录不够细致,闪光点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对创新来说是很可惜的。

  2、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研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如何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主动学*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2)探索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的作用。

  3)探索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过程中社会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

  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最重要的热点之一。

  这是我们课题组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方向最终定位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原因。

  1、建立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

  2、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和师生互动的评价内容。

  3、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模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二、确定研究的步骤及采用的方法

  1、准备阶段制订课题实验方案,设计各种实验表格,制订业务等级标准,成立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学*。制定评价方案。

  2、实验阶段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按“学*实践—诊断—反馈—反思—措施—再学*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操作,使被评价者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同时积累研究资料,完善实验方案。

  3、总结阶段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及各种评价工具,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和各种鉴定文档;请我区科研室对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召开结题会,向省规划办提请课题鉴定。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完成了有关论文和评价方案的制定。

  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充分的认识,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以奖惩为目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教师业务水*的发展和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施发展性评价,是社会转型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需要。

  2、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专业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科研水*,深化了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抽查,将教师的教学水*提高一个档次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被看得很重,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一般我们在课题研究报告中会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体现出来,根据论证方法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实证性研究报告、文献性研究报告和理论性研究报告三大类。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以上便是课题研究报告的种类,那么在写作课题研究报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过程和研究结果方面。

  课题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

  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研究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过程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

  在课题研究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

  首先在课题研究报告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

  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课题研究报告的组织管理、成员、各子课题研究学校及经费的支出使用等可放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中。

  一份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需要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等内容。

  1、标题——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2、署名——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3、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4、正文——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②课题研究目标。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③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④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⑤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5、结论——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6、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7、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课题研究已进行半年有余,通过同组教师的协作努力,课题顺利进行着,对此,本人特做出如下总结:

  一、本年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成果:

  1,教师理论水*等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全组教师共同努力,阅读了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学*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高效率,在实践的同时积极总结并撰写论文,确实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2,学生自主学**惯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氛围,通过课题研究与开展,学生能立完成只是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一次有效信息加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立体思维能力。

  3,加强了师生的协作,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光靠老师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积极自主的学*起来,俗话说“教学相长”,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渐渐自主的'培养起学*的积极性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以下是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

  王柳明《返璞归真的文本阅读谈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师角度》

  第十二届五四杯一等奖xx年

  邵秋芳《有效朗读,精彩课堂》xx年“金帆杯”二等奖

  二、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针对学生差异,在教师的有效课前指导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而对于学*能力强的学生,要重视整体知识的构建的运用,提升自己对知识有效加工的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有效指导过程中,要侧重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提供相关示范,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自主学*能力,增强学*的乐趣。

  4,积累教育资料,撰写案例和论文。

  三、感谢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助,特别是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引导,让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下去。特此表示感谢,本人将再接再厉。

  主体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 这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课题

  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

  写作时注意参考相关内容。

  (这一部分可以略写,也可

  以省略)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这部分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明课题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1.准备阶段。主要写本阶段做了哪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开题会等情况。

  2.进入研究阶段。主要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在各个实施阶段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采取的`措施、开展的观摩教学、进行的研讨活动等。这部分在写作时,要注意参照“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3.总结结题阶段。主要写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获得的奖励等),研究档案建立的情

  况,进行结题的组织准备等。

  这三个阶段在课题研究方案中都作了规定,在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时要同研究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做法结合起来,真实地反映课题研究工作过程的客观情况。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主要写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领导的重视和专家的指导情况及经费的投入情况等。

  (四)结尾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7)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菁选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20xx年9月,我校承担了研究课题《特殊幼儿教育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我们所做的工作

  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20xx年9月参加了县教育局课题组的首次会议以后,为了了解我镇的特殊幼儿教育情况,我们首先在九湾片几所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调查分析了特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其进行梳理、分类,写出了调查报告,并于20xx年3月15日参加了课题组在我镇组织的教师座谈会。在这期间,中心校领导来到我校进行调研,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分工、培训和指导,分发了有关特殊幼儿教育的学*材料。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学*,在20xx年度结束时,按要求完成了相关工作和研究报告册任务。

  20xx年3月12日,课题组领导在中心校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会上课题组成员及领导们就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作出了指示和安排,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基本要求。我们对课题组的研究思路、春季课题研究计划及相关工作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领会,明确了研究方向。回来后,我们首先根据要求,完善了相关资料,为研究人员配备了专用资料盒、学*记录本、会议记录本,要求各位研究人员写出切合实际的特殊幼儿教育方案,并把*时教学中的收获或不足记录下来,为特殊幼儿教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素材。其次,针对子课题分工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所授班级学生在学*中存在的的问题,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理清

  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根据研究计划对所授复式班级进行观察研究。

  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各位研究人员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留心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对现有各种条件下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去解决,同时留心采取措施前后学生行为的变化,做出观察记录。

  二、我们的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方案或新的教育理论。它主要通过论文、论著、研究报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活动方案、教具、学具等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教师的备课笔记、编写的讲稿(或教案)、教材基本上是限于利用现有的的材料,加以取舍、编排、整理,并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是便于教学和幼儿的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其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但如果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设计出与新理论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或者所设计的活动方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对本学科来说是新的东西的内容,则可以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

  三、课堂拓展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是用文字形式把科研成果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并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供参考和研究的基础。

  教育科研论文的作用既表现在其学术价值,也表现在其实践价值;既表现在其社会价值,又表现在其个人价值。论文的发表是对作者学术水*、专业水*的肯定。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对一个人来说,不亚于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它将成为作者在教学生涯中的里程碑。在自己岗位上默默石沉大海耕耘的教师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参与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并通过论文的发表受到激励,使理论水*和业务水*双提高。

  ⒈通过科研论文向社会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深思熟虑的观点、意见,启发人们关注与努力解决有关的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⒉通过科研论文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互相争鸣研讨,促进教育学术领域的繁荣及个人学术水*的提高;

  ⒊通过科研论文拟定过程本身,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对于研究者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研究报告是对研究工作的总结,应反映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它不仅表明研究成果,又说明研究者的观点、立场、方法,反映研究者的专业水*、创造力和研究能力。换言之,研究人员总结研究过程的本身也是研究工作的一个部分,是科研工作的最后环节,通过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可以训练的提高研究能力。好的研究报告应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一个有质量的课题研究如不能以社会所接受的表达方式和文字形式准确地反映研究成果,往往会使整个研究功亏一篑。因

  此,每个研究人员都应该了解研究报告的特点和撰写要求,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和教育水*。而进行教育研究则是幼儿教师自我充实,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要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不断地学*有关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又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而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教师的各种教育能力的提高;同时,进行教育研究,使教师能够注意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原来的做法进行反思,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研讨、总结、交流可以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进行教育研究还有利于教师把*时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有利于把长期积累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这有利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又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减少实践中的“盲从”和“盲目模仿”。

  注意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能够不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一般地说,当有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出现时,当有新的教育改革措施提出时,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质的教师能较好地、较快地理解和接受它们,能够避免简单的模仿,而把握住新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改革措施的精髓,从而将新的教育思想或改革措施,灵活且有实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将幼儿教育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年来,在幼儿理论领域出现了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可是真正被幼教实践者所采用,并能发挥指导效能的却很少。有时,理论一运用到实际中去就“变了味道”。结果,理论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完善,却无法在实践中找到应有的地位。理论陷入了不能被实践所认可的困境。究其原因,除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脱离实际的因素以外,幼儿园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养也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幼儿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养,一些人不愿意接受背后的思想,*惯于自己固定的教育模式,因而无法评价、选择新的理论,不能创造性地将教育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为了扭转这种情况的发生,从目前和长远来看,就要加强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

  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而进行教育研究,特别是进行教育科研有利于幼儿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培养。

  名师不仅要教得好,而且还要讲得好,写得好。只会教,不会讲,不会写,最多也只能算是个二流的优秀教师,是一部教书的机器,而不能算是一流的教师,更不能算是专家型教师。

  ⒋进行幼儿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而精神方面的追求较为强烈,荣誉感强,人生价值观念重,特别是当今青年教师,现代意识强,创新精神足,个个追求能干出一番事业。

  自申报微型课题研究以来,我时刻把我的课题研究放在心中,*时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研究落实在自己*时的教学中。经过为期几个月的研究,我收获颇多。现将我的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发展自主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就将小组学*和小学英语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目前,我们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着小组学*模式的深入探索,以期找到符合学生以及学校教学实际的有着校本特色的小组学*模式和策略。小组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形式的前提下,以“小组学*”为中心,通过开展小组学*,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使得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英语交流合作的过程。本课题就将针对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学*的现状,对小学阶段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从而促进并完善该学*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组学*”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实验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改变学生原有的学*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方式。

  4.通过小组学*,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对比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整个过程都以实验研究为主,实验教师以常规教学为依据,以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为辅,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总结,讨论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03.15-20xx.04.30)

  加强理论学*,主要包括与小组学*和英语教学有关的书籍、论文及报核心期刊等,在此基础上,对本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就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以确立具有针对性并且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收集有关该问题的相关材料及他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学*和经验总结,进而明确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开题论证。

  1.对本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现状进行调查;

  2.学*理论,收集相关材料、制定课题计划;

  3.明确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xx.05.01-20xx.10.31)

  整理、研究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设计出具体的策略,据此进行实证性研究,记录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并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小组合作学*的策略,逐步形成研究体系。及时记录和收集研究过程的原始真实材料和数据,书写教学笔记。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行动反思,调整行动计划。

  1.教学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根据小组合作学*策略的实施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方法策略,逐步确定典型有效的教学手段,师生反复进行教学实践互动,逐渐形成教育教常态;

  3.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并进行阶段小结,小结需从教师、学生和师生互动三方面入手,力求面面俱到,并据此进行综合评价。

  (三)总结阶段(20xx.11.01-20xx.12.31)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课题实践情况,总结、提炼硏究成果,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

  1.整理并分析研究实施以来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统计数据;

  2.结合基础教育理论和相关教研经验成果进行总结反思;

  3.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结题报告等资料,迎接专家组的鉴定验收。

  五、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在课题研究中,成功构建了小组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虽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小组成员之间的消极依赖或组间的竞争,容易造成后进生的惰性;合作的时间较难把握,影响教学进度。个人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探索的有机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学中小组学*策略的研究,并将已经构建的小组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校内加以推广,让实践对此模式进行检验,并不断的加以完善。

  多媒体对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这一点,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深深地体会得到。所以,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多媒体让英语课变得‘有滋有味’---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索与研究”这样的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并善用和擅用多媒体,使其发挥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进一步,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英语学*的兴趣,促进英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协调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召开了课题研究计划性的会议,有钱学*拟定课题计划,部署课题的每一步任务。这样,我们的课题就能够有目标、有方向,易于操作,易于管理和监控。具体课题计划如下:

  一,由沈晓丽负责收集整理知网上发表的有关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文章,交由课题组成员研究、思考,形成自己的与课题有关的教育灵感,从而形成自己的论文。

  二,课题组成员共11人。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主持人丁菊香负责课题的总体把握。副主持人沈晓丽起草课题计划,协助主持人完善课题的各方面的工作。钱学*协助主持人做好课题开会的通知、联络等方面的工作。

  三,课题成员具体分工:

  四,论文数目要求案例、课件评比、公开课等方面的计划。

  1、凡是课题组的成员,计划至少要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善于写论文或有精力写论文的同志应积极多写论文、尽可能多发表论文。

  2、当结题时,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总数至少要达到10篇以上。

  3、要有获奖的案例。

  4、要有获奖的课件评比。

  5、要有利用多媒体获奖的公开课、联谊课。

  6、要有利用多媒体获奖的考试分析或试卷分析。

  五、课题会议计划

  课题会议准备至少每学期要召集一次,通报各自的进展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该项工作请丁菊香负责拟订,沈晓丽负责通知。

  为了营造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我们并不限制论文等获奖的级别,希望该计划大家能积极贯彻执行。

  课题名称:《中学生主动学*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

  撰写:高兴星

  年级/班级:高二三班

  课题组长:吴淋淋

  指导老师:魏艳红

  课题组成员:李婷;吴琳琳,翁焰芳;高兴星;王硕东;翁武*;李永升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中学生学*英语普遍存在缺乏主动探求英语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真正调动、激发起来。针对中生学*英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开展了中学生主动学*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意在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形成主动学*英语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英语学*的主人,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利用它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学*和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担负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大部分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然而学生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下已经学了三到六年英语形成的“填鸭式”教学思维定式,他们的意识没有改变,学生等着老师去“灌”!我校现在高一,二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没有主动思维、主动提问的能力,只等着老师去“教授知识”,我想在我们中国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要领会的,“灌”只能灌知识,不能提高能力。所以,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构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到“我能学”的转变,培养学生提问及自主学*的能力,以致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我组将《中学生主动学*英语的态度形成的研究》作为课题,旨在通过结合我校学生的学*现状,研究并找出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的学*态度,为其终身学*和毕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我校学生现状特点,调查问卷得出的启示:

  (一)调查目的和方式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学*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他们的学*效果如何及他们当前英语学*主动性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对高山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共设问题18个(其中开放性问题3个),发放问卷共520份,收回508份,其中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97%。在问题设计上,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高中生在校的课内学*和课外的自主学*情况。题目分为三部分:关于学生英语学*情况的调查,学生学*英语的*惯及方式的调查,学生学*英语的心理特征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学生英语学*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3%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学*情况比较满意。但29%的学生外语学*效果不够理想;而在我们问及“你认为学英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时,占前两位的选项为“语法”和“单词”(分别占到40%和24%的比例)。这样的结果反映出,尽管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这些年来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我们试图从注重语法的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然而我校学生关注的重点还是停留在语法和单词这两方面,问及“你*时是否‘开口大声’地读英语”时,44%的学生有时,而35%的学生则很少,这充分说明“口语”和“听力”这些交际性技能不受关注。这也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能在这方面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2、中学生英语学*策略与学**惯

  在学生们的英语学*策略与学**惯方面,我们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5%的被调查学生会经常自觉预*,形成了良好的课前学**惯,36%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而另外24%则是老师要求才预*。但是学生课前预*的策略并不科学,其中29%和28%的学生分别“看一遍”和“记单词”(这两项的比例达到了57%)。少部分学生(35%)会找侧重点和难点。

  而在课堂上45%的学生会边听边记重点,说明他们有一个基本正确的学*策略,但是只有23%的学生会边听边思考,力争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仅仅注重“记”。其中53%的记重点,31%的学生会有时看笔记。这一结果同时也应证了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多数学生的英语学*方法不当,学*效果欠佳。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学生在课后英语学*的情况,50%的学生会经常主动检查并更正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调查中我们非常担忧地发现,课后64%的学生仅仅通过“做作业”来学*英语,34%的学生做*题集,30%的学生会阅读英语文章、报纸,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课外知识的扩展上有待提高。43%的学生有时会注意收集英语标识、广告,这样的数据说明:在有了几年外语学*经验之后,小部分的初中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外语“语言意识”,懂得“学以致用”,抓住身边可能的机会学*生活中的英语。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有利于中学生养成好的外语学**惯,巩固、提高外语水*。

  3、学生英语学*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所以问到“学*英语的目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4%的学生是为了学生他国文化,这说明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也有26%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也反映出他们应试学*的情况。48%的学生反映在上课刚开始的10分钟最能集中精力,而42%则是在课堂中间10分钟最能集中。37%的学生有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34%的学生很少参与,这也反映出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英语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养成良好*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最大化地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

  二、课题研究价值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学生一旦形成了主动学*的态度,将会在不同的学*环境中发愤图强,并能对不同环境下学*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判断,学*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某种学*期望和学*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

  1、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希望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现状,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学生,解决问题。

  2、期望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品质,提高学生主动的学*能力。

  3、希望能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老师们专业的理论化素养,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协助教师进一步构建有效课堂。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地处市区偏远地带,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教育教学力量相对薄弱,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困难,提高教师处理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四、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学*英语的现状以及他们英语学*存在的困难。(分析报告附在后面)

  2、分析研究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英语学*的心理特征。

  A、认识能力方面的特点

  ①感知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

  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而不是过去那样主要依靠机械记忆。

  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了初中,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它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成了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另外,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也有发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间的依存和联系。

  B、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

  初中生富有朝气,热情活泼,在感情上丰富强烈,常易激发冲动,情感上的两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总的说,初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半儿童的特点,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少年期身心发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矛盾。他们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两极分化的可能,向上可以冒尖成才,出类拔萃,向下,亦可能越轨犯罪,误入歧路。

  3、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学*英语的态度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学生对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生主动学*的前提

  首先,学生认识到学*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终身不断地进行学*。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

  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语言现象,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2)具体从三方面阐述:兴趣的培养;*惯的养成;学法的指导

  3)不论在教学哪个过程,都要对学生多赞美,鼓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对后进生,我们尤其要多鼓励,少批评,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他们。

  4、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给课题予以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学生英语学*态度和方法,以及主动学*的行为结果的调查,具体分析,不断修正实验方案。

  3、观察法:在教育的实践中,对学生主动学*的能力直接观察、记录、分析,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研究中注意理论探索和实际研究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1、本课题遵循理论学*-实践模式-评价改进-模式确立的研究过程,前一阶段研究为后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但每个阶段都构成自身独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总体上相互支撑。本课题主要是应用性的研究。

  2、本课题重视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相结合,重视案例收集和分析,重视教师的教育叙事,重视比较分析研究。

  七、研究过程回顾

  1、准备阶段:20xx、12——20xx、5

  (1)选题讨论,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理论,请校领导为教师提供培训。

  (4)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

  (5)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20xx、6——20xx、11

  实施研究计划。计划活动落实到人,运行操作。收集积累资料,改进研究方法。

  3、总结阶段:20xx、11——20xx、12

  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研究,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形成成果。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成:20xx、1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成果汇编,课例相片及光盘。

  八、研究成果概述

  (一)探索了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学生主动学*态度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而课堂是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是中学生生命生长的土壤,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除了学生区的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住宿的,只有周末和假期回家,而在学校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我们重点探索了“中学生主动学*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策略一:营造主动学*氛围,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如果没有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活动,主动学*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营造主动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用关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的合作者,“*等中的首*”。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赏的目光能使学生*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

  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等和蔼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

  3、发扬学生间的*等互助,尊重学友的精神。为了不让优生产生优越感,看不起后进生,也不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教学中可组成学*小组。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倾听别人发言,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教师评价小组整体学*进步与否而不是指向个人。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体验到愉悦和成功,从而产生主动学*的愿望。

  4、教师以*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

  策略二:培养学*责任感,激发参与动机。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是否有效、学生主动性学*品质能否发展的关键。

  1、激发学*兴趣,把学*当成一件乐事。如教师的导入语、课件的适当运用、游戏、辩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好一样事物非常重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怎么培养兴趣呢?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师可以“投其所好”,利用课外活动课给学生看他们喜欢的英语版影视,动漫,如《人猿泰山》,《狮子王》,《阿甘正传》等;听他们喜欢的明星的英语歌,如张靓颖的很多英语歌,学生也将很乐意查歌手的一些英语资料,写影视欣赏等;开展各类比赛,如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卡拉OK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做各种游戏,如“单词接龙”,“吊死鬼”,“DoandGuess”,“传话筒”等,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责任感,把学*当成自己的事。学*活动毕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初中学生很容易在课程适应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学*兴趣。显然,光靠直接兴趣维持学*是很不够的,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逐渐懂得学*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必须有意识、自觉的去对待学*,体现中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有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这是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学*上有追求。只有这样,强化着孩子们的学*动机,才能促使他们履行学*责任,形成责任感。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在学*新知识以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热情。

  4、以学科自身的知识价值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旧经验把新知识运用到实践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价值而增强学*的动机。学科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也能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如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5、适当开展竞赛,激发成就动机。竞赛是根据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来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成效。当然,竞赛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竞赛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学*态度外,还可以将个人竞赛与分组竞赛、团体竞赛、自我竞赛等方式结合起来用,以克服竞赛带来的消极影响。

  策略三:创设主动学*时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发挥师生榜样作用。实践证明,主动学*态度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示范给学生一些主动学*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中的主动学*榜样。如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主动学*故事、介绍预*方法等。

  2、大胆地“放”,精巧地“扶”。“放”是指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相信他们,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凭旧知探索新知,让学生摸索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无限乐趣。

  3、把学生放在活动中培养。因为人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人性得以丰富。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表演、竞赛等活动,把这些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之经常化。并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学*。

  策略四:传授学*方法,培养学**惯。

  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原因之一是“不会学”。因此,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学*,教师应该把学*方法做为礼物送给学生。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惯。

  1、在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会学*的人。如“送”给学生良好的预*方法。教师可针对学*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惯。

  2、在教学生方法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计划,按学*计划去实现学*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学法的指导落实在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A、课前的引导策略:

  1)要形成学生主动预*的态度,首先应该培养其学*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预*的内容以及方式。引导学生就各个单元的topic涉及的话题进行预*;对于*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其对课文的预*;英语词典不可忽略的作用。

  3)教师可以在*时对学生预*的情况进行检查,多鼓励学生。

  B、课中的引导策略:

  1)创造有利于学生学*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

  2)教师要注重自身积极教学和个人学*态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改变角色;微笑是至关重要的;多赞美,少批评。

  4)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多采用合作学*,培养合作精神。

  5)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6)防止“消极态度论”。

  C、课后的引导策略:

  1)帮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获得快乐。

  2)课堂之外英语词汇的自主学*。

  3)开展合作学*。

  4)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3、培养良好学**惯。好*惯,受益一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学*。初中是养成*惯的黄金期,*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书写,读音、朗读,笔记,作业,知识梳理,课外阅读等*惯。对于学生书写*惯的培养,老师要时刻放心上,*时就要纠正,推广好的作业,促学生私下交流,开展书法比赛,发挥榜样作用,老师要注意赏识和鼓励相结合。开展朗读活动,形成每模块的对话和短文学生以3-4人组到老师跟前朗读和展示,纠正学生读音,节奏等,培养朗读能力。笔记不时的检查,提醒,并展示好的笔记*惯,加以表扬。作业采用小组批改(老师收上来检查),和面批相结合。指导学生知识梳理,如比较两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学了多种时态后,利用“时间轴”多个时态加以对比,对比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这方面的能力。课外阅读方面,利用报纸指导学生阅读,制作自己的“词汇本”,赏识学生的“词汇本”。

  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预*作业外,主动增加预*内容,预*时,会用工具书解答疑难,独立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提出疑难问题;上课时,积极展示学*成果,经常主动请教,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作业时,独立完成,积极改错;复*时,积极自我检查,查漏补缺,评价反思,调控学*。

  (二)实践成果概述

  1、学生的主动性学*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学生主动学*态度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的自信心、学*的自觉性、学*的积极性、学*的策略性、学*的灵活性、学*的批判性、学*的自制性、学*的坚持性、学*的自控性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学*自信心有了长足的发展。喜欢提问的学生多了,常常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多了,把动脑筋当成一种乐趣,讲究学*方法,在没有外力束缚下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按计划学*的学生更多了。

  2、学生主动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学*方法得到了改善,主动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主动计划自己的学*,恰当合理安排学*和娱乐的时间;课前能主动预*课上能多感官参与学*;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掌握了多种记忆方法,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更有广度和深度;质疑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增强。总之,学生越来越“会学”了。学生学*质量日益显著,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邀请家长来校听讲座,观看学生作业、作品等,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这个对话*台上,让家长、教师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共商对策,分享成果。课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主动性的增强感到由衷的高兴,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很有价值。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有了明显转变。许多家长已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来指导孩子的学*,能用发展的眼光和自信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4、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8)

——儿童交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5)份

  一、在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根据园本特色我们将在区域活动中追踪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一:班级区域中的交往能力培养。

  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填写区域活动记录表:

  A、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每班设置5种以上的区域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区域活动。

  B、在班级区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会不定期的更换区域材料或投放新的材料。

  C、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大胆讲述自己对区域工作的独到见解。

  D、在区域中,幼儿可采用流动时方法,进行互换交流培养,例:体验厨房榨的果汁,可送到娃娃家等。

  E、在区域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并能在日常活动中,更好地与同伴相处。

  小结:通过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宽松适宜的环境,我们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幼儿对区域活动兴趣极高,从被动的交往到幼儿之间主动的交往。

  活动二:园所公共区域的培养

  A、我园对幼儿开放20多种公共区域。内容包含:图书区、棋区、创意画室、医院、话剧馆等,供孩子自由选择。

  B、分年龄段进行公共区域活动,更好地促进了除本班幼儿,幼儿与同年龄段幼儿进行语言及各种交往能力的培养。

  C、混龄段开放区域活动,更好地进行了大带小活动,帮助了幼小年龄段幼儿更好的语言及行为能力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结:园所公共区域的培养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提升。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育活动。采用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表演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交往的知识,教给交往的方法,创造交往的机会,指导幼儿进行交往,使幼儿建立交往的意识,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初步学*交往的策略。如在美术活动《好玩的泥》中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作品;语言活动《小猴过生日》,音乐活动《我们合作来跳舞》等等,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合作游戏的好品质,学会合作的方法。

  (2)生活活动。生活活动中发生的交往是真实的、自然的。如洗手、喝水、上厕所等是否按顺序进行,不抢先、不挤别人;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用动作、语言帮助他。

  (3)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纲要》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的重要影响,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过程他们学*的榜样。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重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在游戏中培养有的交往能力。游戏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内在需要,是促进幼儿社会的意识和交往的技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自愿的一种活动,在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和基本活动形式”,发现创造性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设了“娃娃家、民俗茶吧、超市、书吧、各个悟益智区、美发店、医院”等等,在这些活动区中,幼儿充当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幼儿去和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了合作、解决冲突的方法和良好的行为*惯。

  三、注重家园配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时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游戏、元旦家长与孩子一起包饺子活动,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式方法等,不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在现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1、对小年龄儿童进行个案观察培养时,幼儿往往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性格比较急躁,易哭闹,不能够很好地用语言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四、对于个别性格有些自闭的幼儿,家长不能够尽早的认识,不愿意协助我们进行调查,不能够及时对幼儿进行语言等交往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方法案:

  1、细心、耐心的与幼儿沟通,帮助幼儿解决在生活中、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成为孩子的朋友。

  2、帮助、引导孩子解决矛盾问题,让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独立解决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问题。

  3、对性格自闭的幼儿,开展个案追踪,调查分析的方法。

  4、对个别自闭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细心与家长交谈,介绍相关育儿知识方面的书籍,促进家园共育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20xx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国家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相关资料,了解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在高中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每学年开实验课一节,并收集教案和课件,刻录光盘。

  7、设置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对实验学生进行成绩和思想表现的跟踪,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博客、邮箱等,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指导学生擅用网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9、课题组教师每学年撰写师生关系构建或和谐课堂教学的论文一篇。

  10、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写成阶段性总结,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进展情况

  1、20xx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2、20xx年9月,为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构建师生关系活动。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开展吐露心声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拉*师生的心理距离;开辟学生心语,小报和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小报、学生心语、学生作文、学生黑板报、主题班会教案;刻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光盘。

  4、20xx年10月15日,召开课题推进会,邀请进修学校的莫云萍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并印发教师教师忌事忌语,应事应语的材料。以转变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开家长会,改变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优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环境。

  7、根据我校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措施的实验,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两篇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8、20xx年3月开始,我校一方面通过学生心语、师生座谈、学生小报、社会实践、家长会等形式继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政治课堂和谐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来我校高中开展五步教学法实践,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参加高中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高一政治教师以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和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片区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第一名的突出成绩。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辞、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尝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学生心语"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中理解。

  一、关键词: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角色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儿自我意识强,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意识,不会和同伴分享、在游戏中不懂得谦让合作等。而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学*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资源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

  2、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超市、点心店等资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幼儿之间共同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多变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对象

  我主要选择4岁的小班幼儿共36人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1、资料搜集法;我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不同角色游戏对于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深刻了解,小班幼儿最为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小班幼儿能够从刚开始的争抢玩具,到最后分工合作,一起游戏。小班幼儿能够有一个明显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我将一些比较典型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出现的个案,进行跟踪、分析,然后进行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游戏指导。最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行为研究法;我将多种游戏(不仅仅是角色游戏)安排到小班幼儿的游戏中,然后进行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察、分析、反思,再行动,发现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起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观察法;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与评价都以此为依据。我们在角色游戏中等够清楚地看出,孩子的社会性水*如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排角色游戏活动。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制定活动方案

  2、实施阶段:结合日常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进行研究。

  3、结题阶段:整理资料,钻写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对每一个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都做了观察、分析整理,发现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合理分配角色,并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合作,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从零交流到难得交流到如今的正常交流合作,进步很大。

  九、反思

  从确定《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始,我就展开了收集资料,了解开展角色游戏的各种材料,并将材料尽可能的收集齐全,以利于幼儿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在幼儿游戏中,我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深入游戏中指导幼儿,引导幼儿进行各类角色游戏活动。在这过程中,我不断的观察、分析,反思活动,看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1、在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根据园本特色我们将在区域活动中追踪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一:班级区域中的交往能力培养。

  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填写区域活动记录表:

  A、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每班设置5种以上的区域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区域活动。

  B、在班级区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会不定期的更换区域材料或投放新的材料。

  C、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大胆讲述自己对区域工作的独到见解。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通用5篇(扩展9)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精选五篇)

  今年来,我所在镇党委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完善政策、突出重点、规划管理、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我所在围绕乡党委、**做好中心工作的同时,认真加以落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年工作基本情况

  1、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镇28个行政村的一万余名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待遇人员进行生存认证,现已认证9000多人,认证率在百分之97以上,在这次生存认证**查出死亡人员400多人,重复参保人员11人。

  2、我所在今年的9月15日开始对全镇28个行政村进行逐村征收xx年养老保险金交费征收,现已征收养老保险金3927400元整,续保率达到百分之85以上。

  2、组织全镇28个行政村的返乡农民工和应往届高校毕业生130人参加县里的创业培训,所有资料全部上报到技工学校,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3、帮助农民工就业,为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农民工**等就业服务。

  4、配合局小额担保贷款中心为我镇有创业愿望的就业人员共发放贷款50万余元。

  二、20xx年工作安排

  1、重点排查现有60岁以上没有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上报信息,保证每月的10号上报该月应享受待遇人员信息和各种月报表。对于往年交费信息存在错误的,与行政村干部积极配合进行认真核对,及时修改。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领取养老保险金过程中对于部分少领,信息上报的同时和信用社人员逐一核查,保证他们及时领到保险金。以及xx年领取待遇人员未进行生存认证的逐人进行生存认证保证认证率达到百分之百,以减少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2、认真做好辖区内的私营企业等的用工登记,以及“两网化”建设,配合局劳动监_队对用工企业和工人签订了,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法律意识不够强,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配合局监_队依法查处。

  3、认真宣传就业方针和就业政策,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4、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维护劳动双方的合法权益。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离局领导的要求还很远,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思想观念不强,业务知识不强,服务意识还有待于提高。所以明年我们一定严格按照局党组制定年终考核目标开展全面工作,力争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

  二、调查时间

  20xx年6月至8月。

  三、调查范围

  武珞路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

  四、调查方法

  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问卷法:通过问卷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

  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

  (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4)还有不少人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惯。

  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

  (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不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

  (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六、分析

  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

  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4)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发扬光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担负起建设文明、繁荣祖国的重任,必须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首先就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我建议我们的长辈们,所有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起榜样来,让我们一起营造文明的氛围。

  理论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潜移默化地变成学生自身的素质。为此,响应锦里小学的号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教育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是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内容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我觉得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相结合,立足本土,在家乡现代化进程中寻找内容。活动内容除了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实践性之外,还要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可以是道德品质,健康生活的;也可以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还可以是动手动脑,培养生存能力方面的。总之,能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就是好内容。

  二、活动形式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例如1:我们组织小学生体验了乡村的田园生活,学会了自己动手、自我管理,加深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在活动中,还采用了摄影、写作等形式。摄下的一个个美好的镜头,写出的一篇篇优秀日记、作文,既是对话动的记录,也是对活动的总结。使他们认识了大自然,体验了乡村的田园生活。引导了学生回归自然,走进自然,认识了多种常见的花草树木。

  例如2: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组织了环保行动。可以开展旅行活动,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在游览过程中,每位同学手拿一个环保垃圾袋,捡起身边的垃圾,以自己的行动为奉献保护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做一名合格的小主人。也体验了环卫工人的伟大和艰辛,从小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好*惯。

  例如3:由于我校处于闹市区,更应加强交通安全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就利用星期天,通过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系,组织小朋友上街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社会秩序,打扫环境卫生,宣传交通卫生知识。通过这种实践,不仅让小朋友自己知道应该遵守交通,更是交通安全的积极宣传者。

  例如4:我们还通过社区青少年中心联系成都商报社,支持学生卖报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知道爸妈挣钱的艰辛。养成自己不浪费的*惯。同时也给孩子树立挣钱理财的思想。

  例如5:暑假其间,组织小朋友到社区福利院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表扬节目等。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三、社会活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的开展。

  安全问题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活动开始前,先到活动的地方踩点,下发的有明确的活动方案。在出发前强调了组织纪律,提醒了孩子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保证了活动圆满的完成,活动结束时,保证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体验实践的机会。

  一、调查目的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节约的行为*惯,最大限度减少食 品浪费。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节电节水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关水、关灯*惯,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现象。

  二、调查时间xx年寒假

  三、调查范围新郑市龙湖镇王许村4户居民。

  四、调查方法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每个家庭的用粮用水用电情况,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号家庭有3口人,家里有一台电脑、三台电视、一台电冰箱、一个微波炉、一个电饭煲等家电。*均每月水费22 元,128.4元,合计每月150.4元,*均每人水电费51元[我大多数不在]。用电、用水*惯:爸爸爱玩电脑,所以家里电脑一天到晚开着。周末,时常三台电视全部打开。我们常常会忘了随手关灯。洗菜的谁会用来冲厕所。2号家庭爷爷家有4口人,家里有一台电视、一台微波炉、一台洗衣机一台冰箱。*均每月水费17.6元,电费11***16 合计每月134.016,*均每人水电费33.504元。用水、用电*惯:*常他们两位是很节约的,夏天连电风扇都很少开,电视也不看什么,可我和我表妹来了以后,就开销大了,几乎每天晚上都开空调,还会看电视。上厕所冲马桶几乎都用废水。3号家庭外公家有4口人[外加一名3个月的婴儿]家里有四台电视、三台空调,*均每月水费30.8元、*均每人水电费43.224元。用电*惯:人走关灯、用节能灯、电视声音开的小。用水*惯:家里有个婴儿,要常洗尿布,水会比别人家多,刷牙洗脸,水龙头不是一直开。

  六、调查结论

  3号的水、电费都是最高的。其实用水,用电量跟家庭人数也有关系,2号家庭和3号家庭人数一样,但3号全是大人,2号有2个小孩,自然多了一些水费和电费。从每个家庭用水、用电情况来分析,都有环保意识,但因为每个家庭的电器不一样,情况也就不一样了。家庭的用水量与家中人口和家中人口用水*惯都有关系,养成好的节水*惯能决定用水的多少,能节约水。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节水节电在我们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下面给介绍几个节水节电小妙招。

  七.节水节电小妙招

  节水篇

  1. 洗衣,水可反复使用。

  2. 一水多用,环保节水法。

  3. 收集废水:家中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收集洗衣、洗菜的家庭废水冲厕所。

  4. 家庭浇花,易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5. 淋浴:如果关掉龙头擦香皂,洗一次澡,可节水60kg。

  节电篇

  1. 养成不使用或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的*惯。

  2. 冰箱存放食物要适量,以免影响冰箱内空气对流,影响保鲜效果,增加压缩机时间。

  措施:

  ①做到随手关灯。

  ②买冰箱时买节能型冰箱,即省钱又省电。

  ③刷碗时用一个大盆接着,不要让干净水白白流走。

  ④我洗澡时,站在一个大盆里,冲澡的水流在盆里可以冲厕所。

  20xx年寒假,学校结合教育局工作安排和学校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充分以寒假为契机,以“关爱、感恩、责任”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小事做起,为推进家庭和谐,出点力,让学生过一个文明、有益、健康、充实的寒假,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社会形势、了解民情民意、提高综合素质。假前召开了全校师生动员会,班主任适时做好指导,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经验,推动寒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助残帮孤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开阔学生眼界,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磨炼意志,愉悦身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为使以后学校活动开展的更好,确保活动顺利实施,特把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做以下总结: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学校对各班主任进行了工作布置。各班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每班自身特点,学生特点,进行活动安排,同时对活动内容进行讲解、指导。我们努力做到队活动与个体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放假前,少先大队辅导员老师把做“四好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做好动员工作,要求学生把参加活动的情况做好记载。努力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使学生完成“四好少年”活动内容,真正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感恩父母心,孝心无价。

  老师利用校讯通,提醒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寒假的中自制感恩贺卡赠送给父母,亲人、老师,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细味父母的唠叨,亲自为父母献上自己的感恩行动:高年级学生学着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低年级学生为父母泡一杯感恩茶,给父母送上自制的感恩礼物,说一句感恩话等形式。提示学生不仅要在特殊的日子像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等献上我们对父母的一份爱心,在*日里我们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父母的爱,懂得了知恩感恩,提高了道德素质。从身边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达到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目的。

  (三)、开展“送温暖”、“为春节添喜庆”等活动,在活动中组织学生深入孤寡老人家中,学生用真情和行动去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开展尊老爱幼、助残帮困、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把欢歌笑语送到需要帮助的人中间,受到了好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