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总结

首页 / 工作总结 / | 2022-11-12 00:00:00 [db:标签-标题]

送教下乡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教下乡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xx学校,各校教师参加了观摩。做为送课教师我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我,使我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经实践检验,我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瑞廷乡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我本人的研究信心。我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我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邹主任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为了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我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让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的潜能。

  三、认识到自己教学的践行者、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我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我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四、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偏远山区,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进修学校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总结扩展阅读


送教下乡总结(扩展1)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10篇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1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听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两所片小——岩头山学校和高山坪学校,每所学校各送教3节(岩头山学校为六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五年级体育,高山坪学校为五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五六年级合班开一节音乐课)分两天完成,第一天送教岩头山学校,第二天送教高山坪学校。两所学校的所有教师参加了观摩。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学校教师与领导评课各抒已见,既改变过去教研课领导评课“一言堂”的局面,又让听课者得到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学校领导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骨干教师,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送教教师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促进了年轻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z在高山坪学校,集合五六年级学生亲自上了一堂示范课不但让山里的孩子学会了音乐知识更让所有的听课教师得到学*加深了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孩子们在下课后边走边哼张副校长所教的歌的场景感动着高山坪及工作组一行的每一位教师。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高年级语文组长李小山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后,他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自己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

  经实践检验,他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条件偏远的片小,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他本人的研究信心。高年级数学教研组长z也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他认真钻研教材、反复修改教学方案,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示范课。体育教研组长唐国宏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不但把一节体育课上得很成功还把一种体育拼搏精神传给山里的孩子们,高年级语文年级组长z、数学年级组长z精心准备并出色的完成了本次授课任务,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教学风采和良好的教学素养展现给所有的听课教师,受到了老师们的啧啧称赞。送教下片小活动为受教学校送去的不仅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更是学校领导对边远片小的一份关爱、一份鼓舞,并以此为*台让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听课、观摩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李小山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阅读课《自然之道》,由于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的潜能。刘冬梅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课文《十年后的礼物》一课。能以由词引领,以学定教,由课题的.解读入手,在读了两遍课文后由学生自己提问,如为什么十年后才收到礼物?是什么样的礼物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刘老师能将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所提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去学*,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能较好的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王志刚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学情,顺学而导,让自己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中心学校与各片小交流的桥梁,建立了中心与片小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让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杨小玲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那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山区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活动后教学副校长张景慧、教科室主任谭华林、副主任王必早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教学副校长张景慧在评课中说道:“来送教的骨干教师都是学校的培养加自己*时的学*而成长起来的,希望各位教师在今后多学*、多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得与失,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学水*更强。教科室主任谭华林在评课活动中对各位送教教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不无感慨地说:“在这次活动中要感谢陈仕国校长对活动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感谢张景慧副校长亲自上示范课来推动一线教师工作,给他们以信心、力量和鼓舞”。

  四、送教教师的现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片小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李小山老师执教《自然之道》,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王志刚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着称。他送教四年级《笔算乘法》一课时,他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体现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化水*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五、因地制宜开展送教活动凸显实效性

  由于地域差异,中心学校与片小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是教科室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个内容。本次语文、数学和综合学科认真筛选送教骨干教师,我们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干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并针对具体的送教地点,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不用多媒体,而且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得来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陈仕国校长在活动总结中对两所片小的所有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本次送教活动只能以点带面给所有听课教师一个相互学*的机会,希望能给各位今后的工作有一点启示,一点帮助,活学活用,更期盼两所学校教师让我们不虚此行!在课堂教学方法中有所突破,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以上只是市浦中心完小送教下片小活动的几个侧面,随着我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教科室成员将继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把基层学校的需要作为我们教研的工作目标,及基层所急,送基层所需,以切实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水*,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促进我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偏远山区,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各学科教研员在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基层之需;通过看课评课——深入了解师资队伍现状;通过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与讲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过大家开动脑筋,精心筹划,踏实工作,真诚服务,小学部的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教研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 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两个乡镇-------吉洞乡和八会镇,语文五节,数学五节。两个乡镇的 名教师参加了观摩。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学科孙轶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曾经多次送教,课后,她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我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经实践检验,她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语文科的陈立贺老师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李鹤老师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数学科金玲、唐*和徐岩三位教师在翟金环和李春凌两位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务。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陈立贺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阅读课《陶罐和铁罐》,由于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的潜能。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孙轶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课《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关于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词句训练是四年级年段训练的重点。 “你是从哪个具体的词句看出来的?”和“看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狮子的可爱。”的提问,紧扣年段训练重点。在接下来的学*中,学生的学*活动紧紧围绕结合课文词句,理解爱尔莎的特点展开。这两问环环相扣,统领学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学*,引领学生展开整洁课堂的学*活动。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滴溜溜直转”“把我扑倒在地”“张开嘴让我看”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小狮子是一只可爱、乖巧、懂人性、淘气、可怜……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课前对狮子的印象与书中小狮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给小狮子的话写下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孙轶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山区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看法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课后的教研员李春凌和李鹤两为老师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

  四、 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语文学科首山乡中心小学马晓晶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

  数学学科金玲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 年级《 》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金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 唐*和徐岩两位老师,她们分别送教的年级《 》和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的课堂上,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化水*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五、因地制宜开展送教活动,凸显实效性。

  由于地域差异,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是教研员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个内容。

  本次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认真筛选送教骨干教师,我们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干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并针对具体的送教地点,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不用多媒体的尽量不用,而且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试讲,做到心中有数,用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得来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以上只是小学部送教下乡活动的几个侧面,随着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小学部全体成员将继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把基层学校的需要作为我们教研的工作目标,及基层所急,送基层所需,以切实提高我县小学教师专业化水*,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促进我县教育的全面发展。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3

  本人非常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旬阳初中语文“送教下乡”研修学*活动。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通过这次研修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一、专心听课,我收获听了专家的授课,被授课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所吸引。聆听了邱俊老师所讲的短文两篇《蝉》、《贝壳》。我的思维真可谓豁然发散,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短篇课文“两课一上”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邱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让我耳目一新,这种精心备课提炼精华,虽容量小、但质量高,这种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让我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吃透文本,做到设计优化、课堂精讲,给学生减负,使自己的课堂高效。

  二、总结反思,我提升本次培训中,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听、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还写了心得体会和感悟,使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通过观摩吴老师的《石壕吏》、梁老师和符老师的《三峡》、周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学到了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些美文和名篇尽量要学生背过;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途径,对于翻译,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在此基础上,该替换的要替换,该删减的要删减,力求合乎现代汉语*惯;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上能恰当的点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很有帮助;注重渗透文言知识,文言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必要的词汇积累外,还应适当地渗透其它的文言知识,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虽然有一些知识不是初中的必考内容,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文言文,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渗透。

  通过学*和反思,我还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我们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三、积极研讨,我进步本次研讨严格按照自主备课、集体研磨、微课展示、组内互评、形成预案这五个流程进行。为确保研讨有序进行陈老师还特提出了五条详实的活动研讨要求。每节课结束后都有说课、小组研讨交流,让我感到“天光云影共绯徊”,在交流感悟中进步。

  组长组织研讨,大家对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说课堂教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冷场“现象,是教师的备课功夫不到位,问题设计过难,如果出现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稳住阵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提问要全面一点,激励性评价要真诚,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各抒己见,这样的研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研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观摩我丰富了自己;因研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通过岗位实践,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一线教学,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下次国培,我还来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今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积极主动参加“国培送教下乡”这样的观摩、研讨、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惟其如此,我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偏远山区,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各学科教研员在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基层之需;通过看课评课——深入了解师资队伍现状;通过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与讲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过大家开动脑筋,精心筹划,踏实工作,真诚服务,小学部的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教研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 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两个乡镇-------吉洞乡和八会镇,语文五节,数学五节。两个乡镇的 名教师参加了观摩。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学科孙轶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曾经多次送教,课后,她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我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经实践检验,她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语文科的陈立贺老师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李鹤老师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数学科金玲、唐*和徐岩三位教师在翟金环和李春凌两位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务。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 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孙轶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山区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看法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课后的教研员李春凌和李鹤两为老师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

  四、 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语文学科首山乡中心小学马晓晶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5

  20xx年11月27日、12月4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师范科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利用周六时间举行。由区县教研室命题,备课展示,然后由全体听课教师共同讨论。我参加了初中语文阶段的送课活动,分别参加了xx县、xx两场活动。

  起初,接到通知很轻松,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上过多次了,也有点底气了。但当接到xx县送来的课题时,我的脑袋一下子就大了起来,执教文言文《山市》。蒲松龄的《山市》是初一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生疏的文言字词较多,翻译方面饶有难度。况且,这是一篇描绘海市蜃楼的文章,学生又未曾见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出新点、亮点?这真是个很大的挑战。曾在省、市优质课堂上听过这节课,但由于文章所限,基本无精彩案例。怎么办?啃硬骨头吧。

  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了研课的漫长过程。说实话,每次上公开课,都是一次炼狱,如同蜕一次皮。每当这时,我总是自我安慰,权当凤凰涅槃重生了!付出总会有收获!我先是背诵了文章,详细备教基本资料,然后再搜集有关《山市》的教学设计吸收借鉴。我发现所有的资料大同小异,没多少出奇之处,只搜集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海市蜃楼”图片。于是,我又去读了《聊斋志异》的有关文字介紹。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山市》属于自然小品文,虽然讲述的有关鬼怪的幻象,但归根结底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哦?恰巧,这篇文章被选入了课本的“科学探索”单元。那么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山市、探索山市,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科学探索之兴趣。这个突破口,应该算有别于文学评析的角度,有新意,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有了这个小小的把手,教案的设计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堂课,我就带学生去“找鬼”去,让他们边读边品析山市之“鬼”,进而引导他们去探鬼——发掘生活中的鬼现象,也可以推荐去阅读鬼书《聊斋志异》。“一字剖析”、“一线串珠”,这正是我喜欢的课堂。

  备课后,尽管有自己的新得,但总是忐忑不安。学生的情况也不熟悉,学**惯也未合拍,不知课堂效果如何呢?听课老师又是否会认同这种公开课的效果呢?一切不可预测,顺其自然吧。

  终于到了“丑媳妇见公婆”的那天。我随市教育局师范科的xx科长、市实验学校的xx老师,一同到xx县去上课。尽管忐忑不安,但看到牺牲休息时间来上课的学生,尤其是面对他们那双双明亮的眼睛时,我的心顿时*静了。教师的职责,就是上课,就是与学生交流,就是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和能力。上课铃响了,我进入了课堂,也进入了状态。一切出奇地顺利,学生的反应也很出色。当结束这节课堂时,我整个人如释重负,立时轻松起来,终不辜负几日的辛劳。

  上完课后,才开始静心与众位听课教师评课。第一节是张xx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那是一篇“文质彬彬”的文言文,张老师也是个很有气场的老教师。读着她的课堂,*易*人,正如她所阐述的追求的境界“实”——*实、踏实、真实。最令我震撼的是,在备课时,张老师特地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苏轼的诗文,对文章也颇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突破,引起了共鸣,评课的时候,很多xx县的老师也畅谈了有关“闲人”的感受与见解。那一时刻,我有种很幸福的感觉。这么多的人,这么用心地在研读一篇文章,如同在品尝一道美味佳肴,如何不幸福呢?更妙的是,各有滋味在心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真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有这样的情境!

  第二周,我们又去了xx一中,执教的是同一堂课。这是xx科长为照顾我们的精力而力争的“福利”,不再再背新课了。由于有上节课的经验在前,稍微调整的这堂课更流畅了,教学效果也不错。只是这次教学活动,却显得有些拘谨,xx的老师颇有礼貌,多提优点,很少提缺点,让我和张老师有点抱憾而归。因为出一堂课真的很不容易,真想听听“旁观者清”的意见。我记得每次听课都有些感受的,我相信那些老师一定有自己的意见,只是在这种场合,怕我们尴尬没有直接提出而已。这也是唯一的遗憾!

  经历了两周的忙碌,我仿佛轻松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我们所做的真有很多很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语文课堂,挚爱!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6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使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校长和王校长亲自带队,9月25日来到叶赫中学,我区中学送课教师是四*二中的张微老师, 张微老师上了一节 “在WORD文档中制作宣传画”这一课,效果非常好,课后,我讲了“在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讲座,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学*、交流,听课教师普遍感到开课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驾驭等有很多值得学*的东西,因而收益匪浅。会后,双方还交换了今后联系的方式。

  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么的问题。

  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镇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来说,要使老师们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势汹涌,不可阻挡。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从我区目前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比较薄弱的学校情况看,它们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学硬件上的投入,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不高,而这种水*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二、怎么送的问题。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如下的几个方法:

  1、观摩课。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较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目前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尽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来增进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断力。

  2、专题讲座或评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观摩课虽然具有直观性和可摩仿性的特点,但它带给听课者的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点明或提示,更会显得是云里雾里。所以,观摩课配以专题讲座或评课,将有助于教师对这些观念和方法的内化,帮助他们把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具有针对性,即所讲内容要和活动主题相吻合,使听者感到所讲内容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部份,是活动主题的提炼和浓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经验介绍。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可能同目睹一堂优秀的观摩课来得一样重要。因为它能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来自第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最具说服力的,最易激起听课教师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如果我们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经验介绍,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后的延续问题。

  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今后要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联系,如果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真正达到了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7

  为充分施展新一轮(20xx—20xx年)广东省中学名教师工作室的师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乡教导相互联动和匆匆进机制,晋升乡村子学校教师的教导教授教化才能,在广东省教导研究院教研员杨计明和韶关市教导研究院教研员梁志荣等多方领导的鼎力大举帮忙下,XX工作室一行共16人于20xx年12月13日至16日组织开展了到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南雄市的送教下乡运动。本次运动的内容主要分三类:初高中的同课异构研讨、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植物分类学专业学*和华南虎滋生驯养参看学*。下面就运动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

  一、初高中的同课异构研讨

  本次同课异构课分手在韶关市仁化实验中学(初中)和韶关仁化中学(高中)进行,讲课的内容及讲课支配如下表:

  郭建瑞先生在设计《接受作用》时,对课本进行了处置惩罚,由本来教参中设计的两个课时改成一个课时完成。环抱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这个重难点,郭先生设计了多个环节来进行突破:第一个环节是通过挂图来进行观图阐发条件,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对烧苗现象的阐发巩固条件,第三环节通过糖拌番茄再考察同学对这个知识点的控制环境。在问题的设计方面,郭先生一针见血,然则层层递进,例如,通过察观到水少了的现象,设问水去哪里了?如何来说明这种现象?郭先生应用了多种教授教化手段,例如挂图、实验察观、小组互助等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也培养学生了的察观才能、阐发问题的才能、阅读才能、表达才能。

  叶秀球先生通过让学生回首《接受作用》第一课时的内容进入第二课时的讲授,本课时的重点是无机盐的接受和对植物生长的紧张性。叶先生主要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和理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紧张性,并结合仁化县是种植县的实际,让学生明白学好本节课对本身生活和将来工作的紧张性。叶先生扎实的语言驾驭才能和讲堂掌控才能值得我们学*。

  邓彩霞先生的通过板书教授教化目标,使教授教化目标异常明确,并牢牢环抱本节课的教授教化目标展开教授教化。邓先生对每个紧张知识点都设计了问题串,而且问题的设计异常相符当地学生的思维程度,既能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又很好引导学生从不合角度阐发教授教化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和表达才能。邓先生的语言精练,板书异常工致有层次,可以观出教授教化基础功异常扎实。

  梁晓敏先生在本节《种群数量变更温*课》中,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一是落实讲义的知识,赞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观点、条件、特点与实例,突破此中“λ”“K值”等相关观点的理解与利用等难点。二是实现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诞生率、死亡率、进化、生物防治等跨章节跨模块的知识,梁先生借助知识回首或演*讲评赞助学生加以整合。三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才能、答题规范性,进步学生的解题才能、语言表达才能。通过讲练结合,进步学生的解题才能,实时关注、反馈学生在答题历程中呈现的问题并实时矫正、点拨;通过强化学生对曲线图的阐发,及曲线中横纵坐标的树立,进步学生的曲线阐发才能;通过“开仗车”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做“小先生”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进步学生语言表达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四是将模型建构的措施在学*中加以利用,由于本节课涉及模型建构的知识点,因此在讲堂上要体现出模型建构的措施,并加以利用。通过将模型建构的措施与实验探究步骤进行比较,明确两种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进而应用模型建构的措施进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更的阐发,并借助板书上构建的观点图进一步阐明模型建构可以机动运用到*时的学*中。

  纵看这些课,尽管课的内容不合,但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授课先生们的.风度,并且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员学*的地方,如教授教化目标如何突出、教授教化重难点如何突破、如何做到教授教化思路清晰、如何培养学生的才能等。

  二、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本次送教下乡运动除了进行了同课异构外,我们还举办了多个不合内容的专题讲座,而专题理论讲座是集中办理教师教导教授教化思想看念的紧张形式。我们在本次运动中开展了以下的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杨计明教研员的讲座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偏向、道路,二是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教授教化设计。杨先生觉得教授教化设计应以学生为本,设计可以从学生的介入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方面斟酌;另外,还得斟酌教授教化设计的“时空看”和“质能看”,即要给予学生成长科学思维的光阴、给予学生成长科学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形成生命看念的物质、给予学生加强社会责任的能量等。

  梁志荣教研员针对韶关初中实验的开展实际环境,觉得在新中考下教师首先要看重生物实验教授教化,因为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紧张构成部分;其次,积极做好初中生物学实验教授教化的筹备工作,根据课标,明确考试内容,并且尽早盘点本校现有的实验器材是否足以满足教授教化,如果不敷,尽快上报学校要求学校购买,而且作为生物教师必须纯熟控制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技能;第三,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地开展生物实验教授教化,可以采取分类整合、螺旋推进、用好资源、减负增效等策略。

  郑曙烁先生从微课制作、整合课例、资源库扶植、自制教具模型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中学生物教授教化资源与信息技巧整合。此中郑先生谈到,目前市场上的教具陈腐,很难找到适合好用的教具,他想到应用3D打印机设计教具,并且考试测验做了一些教具,后果很好。这让人印象深刻,值得考试测验和推广。

  梁剑章先生注意介绍了科组校本课程研发和课题引领与配合发展。此中科组校本课程研发的思路是学科角逐与校本课程研发并进,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立异精神以及学科素养,一是通过社团、选修、学科角逐,培养立异精神,拓宽学生的生物学视野,二是通过校内一系列的角逐培养学生的思维,如高一寒假的讲义重点插图创意临摹比赛,高二的知识网络构建、高三的生物思维导图比赛等。

  薛艳芳先生获从什么是获取信息才能、解答获取信息试题的措施、培养获取信息才能的策略等三个方面讲述获取信息才能的培养。此中,薛先生觉得解答获取信息试题的措施可以分步进行:第一步是断定信息题,提醒本身信息题的题干篇幅往往较大,信息题往往是区分度很大的试题,值得你慢下来好好作答;第二步是息种类不合,处置惩罚的措施也不一样,如果是翰墨信息,而且翰墨多内容繁杂,则可以进行信息转换,换成简图或流程图,如果是图表信息,则可以进行变量阐发;第三步是新信息要与课本考点结合进行解答试题。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8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使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校长和王校长亲自带队,9月25日来到叶赫中学,我区中学送课教师是四*二中的张微老师, 张微老师上了一节 “在WORD文档中制作宣传画”这一课,效果非常好,课后,我讲了“在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讲座,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学*、交流,听课教师普遍感到开课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驾驭等有很多值得学*的东西,因而收益匪浅。会后,双方还交换了今后联系的方式。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么的问题。

  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镇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来说,要使老师们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势汹涌,不可阻挡。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从我区目前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比较薄弱的学校情况看,它们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学硬件上的投入,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不高,而这种水*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二、怎么送的问题。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如下的几个方法:

  1、观摩课。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较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目前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尽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来增进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断力。

  2、专题讲座或评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观摩课虽然具有直观性和可摩仿性的特点,但它带给听课者的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点明或提示,更会显得是云里雾里。所以,观摩课配以专题讲座或评课,将有助于教师对这些观念和方法的内化,帮助他们把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具有针对性,即所讲内容要和活动主题相吻合,使听者感到所讲内容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部份,是活动主题的提炼和浓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经验介绍。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可能同目睹一堂优秀的观摩课来得一样重要。因为它能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来自第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最具说服力的,最易激起听课教师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如果我们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经验介绍,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后的延续问题。

  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今后要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联系,如果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真正达到了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9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使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校长和王校长亲自带队,9月25日来到叶赫中学,我区中学送课教师是四*二中的张微老师, 张微老师上了一节 “在WORD文档中制作宣传画”这一课,效果非常好,课后,我讲了“在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讲座,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学*、交流,听课教师普遍感到开课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驾驭等有很多值得学*的东西,因而收益匪浅。会后,双方还交换了今后联系的方式。

  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么的问题。

  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镇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来说,要使老师们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势汹涌,不可阻挡。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从我区目前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比较薄弱的学校情况看,它们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学硬件上的投入,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不高,而这种水*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二、怎么送的问题。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如下的几个方法:

  1、观摩课。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较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目前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尽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来增进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断力。

  2、专题讲座或评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观摩课虽然具有直观性和可摩仿性的特点,但它带给听课者的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点明或提示,更会显得是云里雾里。所以,观摩课配以专题讲座或评课,将有助于教师对这些观念和方法的内化,帮助他们把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具有针对性,即所讲内容要和活动主题相吻合,使听者感到所讲内容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部份,是活动主题的提炼和浓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经验介绍。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可能同目睹一堂优秀的观摩课来得一样重要。因为它能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来自第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最具说服力的,最易激起听课教师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如果我们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经验介绍,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后的延续问题。

  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今后要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联系,如果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真正达到了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10

  根据全市20xx年教师培训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承担了市教研院开展的送教下乡的工作。为使本次活动做到实效性强,效果好,活动双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选派了学校各学科最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送教教师,在9月27、28日两天在杨xx校长亲自带队下于早晨5点出发,驾车来到了讷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规定课时外,结合授课进行了学科交流以及学科专题讲座,同时此行我们还带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和各学科各年级的《问学案》共计60多本,得到了讷河市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双方教师在活动中教育教学水*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一、精心筹备高度重视。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首先结合送教学校提交的《培训需求调研表》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同时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确保所送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乡镇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送教教师还考虑到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每节课分别按有课件和没有课件两种情况进行备课,同时由于送教的是两所不同的学校,教学进度还不同,送教教师又分别按照各校的进度进行了备课,每位教师相当于备了4节课,为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们事先印好了每节课学生的练*题,带到了送教学校。由于物理有实验内容,刘雄姿老师从实验室准备了十多套实验器材,每件实验器材都事先做了认真的检查,确保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预备会,为此次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杨xx校长的带领下于9月27日7点到达了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进修学校王交发副校长一行人的热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后我们就立即赶往了第一所支教学校——讷河市xx中心校。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操场,干净的教室,热情的教师们。送教老师到达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几位老师又根据学校实际对授课内容做了调整,努力使课堂收到最好成效。在授课过程中几位送教老师分别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展现了四十五中教师的教学水*,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问学案”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一向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乡镇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镇学生在与城区教师的对话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课例研讨,城乡师师对话。

  课后几位任课教师与送教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课例研修、互动研讨,几位送教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既务实,又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的市级骨干教师——赵xx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很强的亲和力,给每位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专业发展团队的作用发挥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浅谈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制“数学笔记”——问学案》、《注重校本教研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

  9月28日我们又驱车大约一小时来到了讷河市xx中心校,这是一所中小学在一起的农村中学,我们根据在xx中心校地教学情况,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切合实际,使讲座更有针对性。

  五、收获与反思。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城乡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回顾本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在学*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做好与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交流,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送教下乡总结(扩展2)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教下乡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农村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20xx年,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在侯马市教科局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前沿的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使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相互学*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均得到显著提升。

  侯马五中的英语教师张俊玲到高村中学上了一节英语课,课后高村中学的老师普遍反映张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就是高,表达清楚、准确,感染力特别强,给他们很对的启发,他们决心像张俊玲老师一样用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去赢得学生们的认可。而张俊玲老师却说,这次下乡我觉得也很有收获,高村中学条件这么艰苦,可高村中学的老师却一点也没有怨言,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辛勤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学学科教师冯艳阳,是民办学校的一位老师,虽然精益学校条件相对要差一些,但是她的课一点也不逊色,当她的课在张村的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后,大家惊异的发现,这是多么优秀的一堂课呀,其专业水*一点不必公办学校的差,甚至更胜一筹,其语言、简练、准确、专业程度令人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刘小战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村里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四、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数学学科邢丽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六年级《比例的应用》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邢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村里的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和广大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还很少,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下乡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师送到学校去,让全市教师的都能从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送教下乡总结(扩展3)

——送教下乡总结通用5篇

  送教下乡总结 1

  一、活动概况

  为进一步推进我名师工作室研讨交流,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工作室年度计划安排,20xx年10月21日,xx数学“名师工作室”xx中心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为xx中心校的数学老师们献上了2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空间与几何领域教学课以及课堂教学点评和教学小专题讲座。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工作室成员教师专业成长、对xx中心校数学教学教研活动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

  在送教期间,xx中心校校长xx、教务主任金新喜亲临活动全程参与,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成绩和特色

  1、导向明确,精彩纷呈。工作室围绕今年开展的.研修小专题“空间与几何领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在空间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所以本次送教下乡进行献课的2位老师均选择了空间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

  来自五小的殷建萍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课堂上殷老师以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

  年轻教师闫丽娜在执教《周长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有四条边;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认识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2、参与积极,研讨认真。在本次送教活动中,刘丽华、窦文新、崔玉霞等工作室成员以及xx中心校的高凤华等数学老师们分别就当天的送教课堂教学进行了精要的点评,他们的评课有理有据言简意赅,或赏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或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既有理性的分析和热情的赞扬,也有客观的指正和真诚的帮助,表扬而不虚美,指瑕也不掩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闪光点,从学理的角度分析改进点,为完美的目的提出生长点,让参加研讨活动的教师深受启迪。

  在送教活动中,工作室成员窦文新老师以空间与几何教学的实践为主题,做了题为《关于空间与几何教学的一点思考》,讲座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窦老师的实践思考,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参加观摩活动的教师以极大的启发。

  3、辐射带动,意义深远。此次“送教下乡”活动,时间短,任务重,效果好。首先,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次活动呈现的2节现场课是真实和朴实的,自然也是可以学*和模仿的;课后的互动式的课堂点评让老师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其次,这次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锻炼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整个活动有理论学*、教学设计、课堂试教、课后研究、教学反思、改进提高等,工作室成员参与其中,提升了理论水*,提高了教学素养,同时也明确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再次,“送教下乡”的成功开展,为我工作室搭建了城乡教育有机联系的桥梁,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问题与思考

  1、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次呈现出的2节课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比如,有些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不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准备不足,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有的教师不能把课堂生成作为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学科功底和教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2、由于受场地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在听课后的讨论交流环节,主要是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点评和讲座,听课的xx教师没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互动不够。送教活动最为珍贵的成果应该是听课教师的思考和体会,应该组织他们交流分享。

  3、由于多方面原因,本次送教活动参与的教师不够多,辐射影响不够广,今后的活动中需要多多联合其他工作室及临*学校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

  送教下乡总结 2

  按照区教育局进修校的安排,“送教下乡”教师于20XX年4月26来我乡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是优秀教师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旨在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既使作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韩培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学的刘芬兰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榆次区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我们就召集各校领导商讨,最后确定,将送教教师集中于郭家堡中学授课,全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学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郭家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三、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本次来我乡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凤老师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韩雅萍三名教师,涉及到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主要形式为我乡的三名教师和送教的三名教师同课异构,内容以初三复*课为主,课上送教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送课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乡送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四、加强交流,促进联动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阔了教师的课程视野。

  五、促进沟通,提升能力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送教下乡总结 3

  本人非常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旬阳初中语文“送教下乡”研修学*活动。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通过这次研修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一、专心听课,我收获听了专家的授课,被授课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所吸引。

  聆听了邱俊老师所讲的短文两篇《蝉》、《贝壳》。我的思维真可谓豁然发散,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短篇课文“两课一上”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邱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让我耳目一新,这种精心备课提炼精华,虽容量小、但质量高,这种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让我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吃透文本,做到设计优化、课堂精讲,给学生减负,使自己的课堂高效。

  二、总结反思

  我提升本次培训中,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听、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还写了心得体会和感悟,使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通过观摩吴老师的《石壕吏》、梁老师和符老师的《三峡》、周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学到了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些美文和名篇尽量要学生背过;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途径,对于翻译,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在此基础上,该替换的要替换,该删减的要删减,力求合乎现代汉语*惯;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上能恰当的点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很有帮助;注重渗透文言知识,文言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必要的词汇积累外,还应适当地渗透其它的文言知识,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虽然有一些知识不是初中的必考内容,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文言文,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渗透。

  通过学*和反思,我还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我们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三、积极研讨

  我进步本次研讨严格按照自主备课、集体研磨、微课展示、组内互评、形成预案这五个流程进行。为确保研讨有序进行陈老师还特提出了五条详实的活动研讨要求。每节课结束后都有说课、小组研讨交流,让我感到“天光云影共绯徊”,在交流感悟中进步。

  组长组织研讨,大家对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说课堂教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冷场“现象,是教师的备课功夫不到位,问题设计过难,如果出现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稳住阵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提问要全面一点,激励性评价要真诚,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各抒己见,这样的研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研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观摩我丰富了自己;因研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通过岗位实践,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一线教学,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下次国培,我还来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今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积极主动参加“国培送教下乡”这样的观摩、研讨、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惟其如此,我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送教下乡总结 4

  为了更好地发挥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促进结对园所幼儿教育的发展,20XX年4月24日上午,XX区第一幼儿园教师一行3人在教学副园长高婷的带领下,来到延支山幼儿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此次XX区第一幼儿园选送了两节教育活动课程,第一节是李会娟老师执教的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选材适宜、设计巧妙,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感受磁铁的奥秘!李老师通过生动的情景导入,吸引幼儿注意力;紧接着出示实验表格,让幼儿先猜测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然后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实验获得正确答案;最后小结,想想生活中需要用到磁铁的地方,体会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幼儿参与性极高。第二节是保教主任吴芬老师带来的小班语言活动《爱吃水果的牛》,吴老师亲切的话语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奶牛头饰吸引幼儿注意,直接进入主题,整堂课通过观看图片、听故事、说一说、想一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老师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大胆说,整堂课气氛活跃,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延支山幼儿园也积极组织老师听课、评课,相互交流与反思。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不仅加强了帮扶结对园之间的交流与学*,更有效顺应了当前幼教均衡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幼儿教育理念。

  送教下乡总结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偏远山区,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各学科教研员在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基层之需;通过看课评课——深入了解师资队伍现状;通过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与讲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过大家开动脑筋,精心筹划,踏实工作,真诚服务,小学部的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教研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两个乡镇——吉洞乡和八会镇,语文五节,数学五节。两个乡镇的名教师参加了观摩。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学科孙轶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探索和,探索出预*,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曾经多次送教,课后,她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我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经检验,她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语文科的陈立贺老师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李鹤老师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数学科金玲、唐**和徐岩三位教师在翟金环和李春凌两位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务。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陈立贺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阅读课《陶罐和铁罐》,由于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的潜能。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孙轶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课《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关于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词句训练是四年级年段训练的重点。“你是从哪个具体的词句看出来的?”和“看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狮子的可爱。”的提问,紧扣年段训练重点。在接下来的学*中,学生的学*活动紧紧围绕结合课文词句,理解爱尔莎的特点展开。这两问环环相扣,统领学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学*,引领学生展开整洁课堂的学*活动。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滴溜溜直转”“把我扑倒在地”“张开嘴让我看”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小狮子是一只可爱、乖巧、懂人性、淘气、可怜……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课前对狮子的印象与书中小狮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给小狮子的话写下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孙轶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山区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看法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课后的教研员李春凌和李鹤两为老师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

  四、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语文学科首山乡中心小学马晓晶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

  数学学科金玲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X年级《XXX》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金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唐**和徐岩两位老师,她们分别送教的X年级《XXX》和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的课堂上,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化水*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五、因地制宜开展送教活动,凸显实效性

  由于地域差异,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是教研员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个内容。

  本次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认真筛选送教骨干教师,我们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干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并针对具体的送教地点,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不用多媒体的尽量不用,而且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试讲,做到心中有数,用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得来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以上只是小学部送教下乡活动的几个侧面,随着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小学部全体成员将继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把基层学校的需要作为我们教研的工作目标,及基层所急,送基层所需,以切实提高我县小学教师专业化水*,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促进我县教育的全面发展。


送教下乡总结(扩展4)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9篇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当具备的语文知识、自身基本素质和修养,而要培养这些能力,读书是关键。所谓“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语文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读中触发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读中积淀和感悟,在读中进行美的享受,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语文素养概念中,要求语文教学具有较高的质量。合理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篇课文都隐含作者独有的思想情感,要想与作者产生共鸣,需要学生精读文本,读文产生感情,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xx老师在教学《绒毛小熊》时,整堂课富有童真童趣,孩子们在老师亲切的引领下,带着对生活的感受以及丰富的情感领略了语言的魅力、课文的精彩。尤其是当孩子们上台分享自己和玩具相处过的快乐时光时,我觉得很有意思。这说明xx老师的这节课唤醒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仿照课文的例子把情感和生活变成了修饰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想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有如此出彩的`表现,与老师本身的魅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整堂课“读”的环节居多,xx老师善于抓住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们带着生活和情感融入文本中去品读。我想:只要学生的思想能够融入文本中,并同生活实际产生联系,情感就一定会波动,素养一定会提高。再来,孩子如果能在每节课当中都能感受到语言文字后面的生活和情感,那么,他的学*是很快乐的。

  语文素养的培养基于课堂却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仅靠课堂传授的那点知识显然是杯水车薪的,应在课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是文化底蕴的积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并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组织学生将自己*段时间阅读的课外书,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有感想的读物讲述给同学听。我将此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效果颇佳。从刚开始的“难以启齿”到后来的“滔滔不绝”,甚至有些学生介绍的书籍成为课后班级炙手可热的读本。

  在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落实“读”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激**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让语文素养“读”出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偏远山区,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各学科教研员在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基层之需;通过看课评课——深入了解师资队伍现状;通过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与讲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过大家开动脑筋,精心筹划,踏实工作,真诚服务,小学部的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教研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 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两个乡镇-------吉洞乡和八会镇,语文五节,数学五节。两个乡镇的 名教师参加了观摩。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学科孙轶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曾经多次送教,课后,她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我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经实践检验,她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语文科的陈立贺老师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李鹤老师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数学科金玲、唐*和徐岩三位教师在翟金环和李春凌两位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务。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陈立贺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阅读课《陶罐和铁罐》,由于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的潜能。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孙轶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课《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关于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词句训练是四年级年段训练的重点。 “你是从哪个具体的词句看出来的?”和“看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狮子的可爱。”的提问,紧扣年段训练重点。在接下来的学*中,学生的学*活动紧紧围绕结合课文词句,理解爱尔莎的特点展开。这两问环环相扣,统领学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学*,引领学生展开整洁课堂的学*活动。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滴溜溜直转”“把我扑倒在地”“张开嘴让我看”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小狮子是一只可爱、乖巧、懂人性、淘气、可怜……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课前对狮子的印象与书中小狮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给小狮子的话写下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孙轶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山区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看法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课后的教研员李春凌和李鹤两为老师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

  四、 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语文学科首山乡中心小学马晓晶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

  数学学科金玲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 年级《 》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金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 唐*和徐岩两位老师,她们分别送教的年级《 》和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的课堂上,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化水*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五、因地制宜开展送教活动,凸显实效性。

  由于地域差异,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是教研员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个内容。

  本次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认真筛选送教骨干教师,我们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干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并针对具体的送教地点,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不用多媒体的尽量不用,而且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试讲,做到心中有数,用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得来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以上只是小学部送教下乡活动的几个侧面,随着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小学部全体成员将继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把基层学校的需要作为我们教研的工作目标,及基层所急,送基层所需,以切实提高我县小学教师专业化水*,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促进我县教育的全面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农村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20xx年,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在侯马市教科局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前沿的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使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相互学*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均得到显著提升。

  侯马五中的英语教师张俊玲到高村中学上了一节英语课,课后高村中学的老师普遍反映张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就是高,表达清楚、准确,感染力特别强,给他们很对的`启发,他们决心像张俊玲老师一样用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去赢得学生们的认可。而张俊玲老师却说,这次下乡我觉得也很有收获,高村中学条件这么艰苦,可高村中学的老师却一点也没有怨言,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辛勤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学学科教师冯艳阳,是民办学校的一位老师,虽然精益学校条件相对要差一些,但是她的课一点也不逊色,当她的课在张村的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后,大家惊异的发现,这是多么优秀的一堂课呀,其专业水*一点不必公办学校的差,甚至更胜一筹,其语言、简练、准确、专业程度令人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刘小战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村里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四、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数学学科邢丽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六年级《比例的应用》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邢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村里的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和广大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还很少,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下乡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师送到学校去,让全市教师的都能从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使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校长和王校长亲自带队,9月25日来到叶赫中学,我区中学送课教师是四*二中的张微老师, 张微老师上了一节 “在WORD文档中制作宣传画”这一课,效果非常好,课后,我讲了“在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讲座,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学*、交流,听课教师普遍感到开课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驾驭等有很多值得学*的东西,因而收益匪浅。会后,双方还交换了今后联系的方式。

  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么的问题。

  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镇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来说,要使老师们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势汹涌,不可阻挡。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从我区目前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比较薄弱的学校情况看,它们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学硬件上的投入,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不高,而这种水*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二、怎么送的问题。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如下的几个方法:

  1、观摩课。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较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目前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尽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来增进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断力。

  2、专题讲座或评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观摩课虽然具有直观性和可摩仿性的特点,但它带给听课者的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点明或提示,更会显得是云里雾里。所以,观摩课配以专题讲座或评课,将有助于教师对这些观念和方法的内化,帮助他们把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具有针对性,即所讲内容要和活动主题相吻合,使听者感到所讲内容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部份,是活动主题的提炼和浓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经验介绍。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可能同目睹一堂优秀的观摩课来得一样重要。因为它能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来自第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最具说服力的,最易激起听课教师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如果我们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经验介绍,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后的延续问题。

  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今后要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联系,如果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真正达到了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为了探究教学教研新的途征,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 “县名师送课下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从20xx年3月17日到3月23日,得到了学校、学校、中心学校和张佳坊学校的大力支持。县教研室成文辉主任、教研员积极与学校做好协调勾通工作,组织上课和评课,更由于他们出色的组织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为此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才使整个活动开展得井井有条,取得了圆满成功。回顾几天的教学活动和我聆听到的同行的肯定和建议,我更感到收获不少。现就此作如下总结。

  本学期开学初,县教研室就传达了送课下乡的信息。要求我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与说话教学中选取两种课型准备好两节课。虽说几年都没有教低年级了,这项任务让我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但这是我第一次以名师的身份参加送课下乡活动,这项任务既艰巨又光荣,不能怠慢。于是我立即行动,选定一年级的《识字4》和二年级的《日月潭》作为教学内容,精心准备。

  我根据课标理念,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反复斟酌,认真备好课。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情景图、识字卡片和风光短片课件。

  在临*活动的前一天,教研室孙老师通知我,学校的校长说他们的老师很想听一堂识字课,于是我做好了上识字课的充分准备。识字课讲的是一首描写小动物在夏天里活动情形的儿歌,以及十一个带虫字旁的会认字和两个带虫字旁的会写字。一进课堂,孩子们就被这幅美丽清新的夏日风景图和可爱的小动物图片深深吸引住了,自然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入到了学*的情境中。课堂上,孩子们对认识小动物的名字、帮小动物找家等识字形式非常感兴趣,对“发现生字的结构特点”“给字加偏旁”“找朋友”等巩固识字的活动积极性也很高。整堂课气氛较为活跃,识字效果也还不错。

  之后,我在其他各所学校也是讲授同一内容。但各校的情况不同,学生的表现不同,因而我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方面,我每到一个班级,都先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惯和兴趣爱好以及编组情况,以便我在教学中尽量能够适应孩子们,做到因材施教。在这一点上,让我得到锻炼,得到了提高。

  每堂课后,我都进行了反思。虽然我每次都是按照熟读儿歌,学*生词;寻找规律,教给方法;深化朗读,培养语感;学练结合,拓展升华这几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同时把游戏引进课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反馈中,同行老师也对我组织教学、钻研教材、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的有效性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每一堂课都难得做到尽善尽美。由于个性的原因,我的教态还不是很亲切,与学生的亲和力还不够;在指导学生识字方面还不是十分到位,在书写指导方面考虑得得不是很周全。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还需多加学*,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更加精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农村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20xx年,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在侯马市教科局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前沿的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使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相互学*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均得到显著提升。

  侯马五中的英语教师张俊玲到高村中学上了一节英语课,课后高村中学的老师普遍反映张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就是高,表达清楚、准确,感染力特别强,给他们很对的启发,他们决心像张俊玲老师一样用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去赢得学生们的认可。而张俊玲老师却说,这次下乡我觉得也很有收获,高村中学条件这么艰苦,可高村中学的老师却一点也没有怨言,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辛勤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学学科教师冯艳阳,是民办学校的一位老师,虽然精益学校条件相对要差一些,但是她的课一点也不逊色,当她的课在张村的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后,大家惊异的发现,这是多么优秀的一堂课呀,其专业水*一点不必公办学校的差,甚至更胜一筹,其语言、简练、准确、专业程度令人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刘小战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

  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村里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四、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数学学科邢丽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六年级《比例的应用》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邢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教师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村里的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和广大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还很少,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下乡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师送到学校去,让全市教师的都能从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一、活动概况

  为进一步推进我名师工作室研讨交流,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工作室年度计划安排,20xx年10月21日,xx数学“名师工作室”xx中心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为xx中心校的数学老师们献上了2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空间与几何领域教学课以及课堂教学点评和教学小专题讲座。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工作室成员教师专业成长、对xx中心校数学教学教研活动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

  在送教期间,xx中心校校长xx、教务主任金新喜亲临活动全程参与,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成绩和特色

  1、导向明确,精彩纷呈。工作室围绕今年开展的研修小专题“空间与几何领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在空间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所以本次送教下乡进行献课的2位老师均选择了空间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

  来自五小的殷建萍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课堂上殷老师以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

  年轻教师闫丽娜在执教《周长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有四条边;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认识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2、参与积极,研讨认真。在本次送教活动中,刘丽华、窦文新、崔玉霞等工作室成员以及xx中心校的高凤华等数学老师们分别就当天的送教课堂教学进行了精要的点评,他们的评课有理有据言简意赅,或赏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或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既有理性的分析和热情的赞扬,也有客观的指正和真诚的帮助,表扬而不虚美,指瑕也不掩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闪光点,从学理的角度分析改进点,为完美的目的提出生长点,让参加研讨活动的教师深受启迪。

  在送教活动中,工作室成员窦文新老师以空间与几何教学的实践为主题,做了题为《关于空间与几何教学的一点思考》,讲座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窦老师的实践思考,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参加观摩活动的教师以极大的启发。


送教下乡总结(扩展5)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菁华6篇)

  为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区教育局“送教下乡”文件安排,我校作为活动教研点,于10月17日、20日承担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目的送教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活动,我校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和颇有成效的实施,具体总结如下:

  一、组织严密,活动规范

  针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时效性,我校在区教育局安排下,进行了认真地准备工作。提前安排了讲课教师、学生,准备了活动所需场所、设备,为送教教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中,严格按照“示范教学、听课评课、专题讲座、教研指导”的程序进行,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凝神细听,认真记录,“评课”、“讲座”和“集体备课”环节老师们则积极踊跃地与学科带头人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次送教下乡的均是*年来的省、市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师生合作探究气氛和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能结合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无论是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还是老师们的点评,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给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研讨中,大部分老师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

  二、交流机会增多,教研氛围浓厚

  开展此次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一个相互学*、相互交流的*台。从本次活动的情况看,已实现了初衷。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说明:

  (1)教师备课具有研究性。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要上好课,备好课是关键。在备课方面老师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我校参与讲课的几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反复修改;上完课以后都能认真地对自己所教的课进行反思、总结,并积极地请听课教师对自己的课进行评议,虚心地听取同行的意见。

  (2)学科带头人评课、集体备课具有导向性。他们的评课、备课指导都能紧紧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有的从整体上予以分析解构,有的从细节处精雕细琢,有的站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度去论述,让听课老师们受益匪浅。

  (3)各学校的老师都能踊跃地去听课,多吸收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又能真诚向上课的老师提出问题。他们的问题有的'涉及教学理念,有的关乎教堂效益,有的关注学生表现,有的指向课堂结构……总之,在这次活动中,全体教师听课和研究之风甚浓。

  为期一天半的送教活动虽然短暂,但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增进了城乡教师同行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形成了教育合力。也实现了教师间的教学互助,使双方教师共同成长。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 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学校,各校教师参加了观摩。做为送课教师我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我,使我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经实践检验,我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瑞廷乡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我本人的研究信心。我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我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邹主任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为了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我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让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的潜能。

  三、认识到自己教学的践行者、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我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我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四、 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偏远山区,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进修学校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根据全市20xx年教师培训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承担了市教研院开展的送教下乡的工作。为使本次活动做到实效性强,效果好,活动双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选派了学校各学科最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送教教师,在9月27、28日两天在杨xx校长亲自带队下于早晨5点出发,驾车来到了讷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规定课时外,结合授课进行了学科交流以及学科专题讲座,同时此行我们还带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和各学科各年级的《问学案》共计60多本,得到了讷河市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双方教师在活动中教育教学水*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一、精心筹备高度重视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首先结合送教学校提交的《培训需求调研表》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同时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确保所送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乡镇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送教教师还考虑到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每节课分别按有课件和没有课件两种情况进行备课,同时由于送教的是两所不同的学校,教学进度还不同,送教教师又分别按照各校的进度进行了备课,每位教师相当于备了4节课,为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们事先印好了每节课学生的练*题,带到了送教学校。由于物理有实验内容,刘雄姿老师从实验室准备了十多套实验器材,每件实验器材都事先做了认真的检查,确保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预备会,为此次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杨xx校长的带领下于9月27日7点到达了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进修学校王交发副校长一行人的热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后我们就立即赶往了第一所支教学校——讷河市xx中心校。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操场,干净的教室,热情的教师们。送教老师到达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几位老师又根据学校实际对授课内容做了调整,努力使课堂收到最好成效。在授课过程中几位送教老师分别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展现了四十五中教师的教学水*,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问学案”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一向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乡镇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镇学生在与城区教师的对话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课例研讨,城乡师师对话。

  课后几位任课教师与送教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课例研修、互动研讨,几位送教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既务实,又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的市级骨干教师——赵xx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很强的亲和力,给每位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专业发展团队的作用发挥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浅谈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制“数学笔记”——问学案》、《注重校本教研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

  9月28日我们又驱车大约一小时来到了讷河市xx中心校,这是一所中小学在一起的农村中学,我们根据在xx中心校地教学情况,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切合实际,使讲座更有针对性。

  五、收获与反思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城乡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回顾本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在学*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做好与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交流,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按照区教育局进修校的安排,“送教下乡”教师于2013年4月26来我乡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是优秀教师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旨在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既使作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韩培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学的刘芬兰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榆次区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我们就召集各校领导商讨,最后确定,将送教教师集中于郭家堡中学授课,全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学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郭家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

  三、 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本次来我乡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凤老师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韩雅萍三名教师,涉及到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主要形式为我乡的三名教师和送教的三名教师同课异构,内容以初三复*课为主,课上送教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 送课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乡送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过程*同提高着。

  四、 加强交流 ,促进联动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阔了教师的课程视野。

  五、 促进沟通 ,提升能力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一、活动概况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乡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新一轮(20xx—20xx年)省中小学幼儿园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XX名师工作室成员于20xx年11月29日到普宁市兴文中学开展了“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促进了工作室成员教师专业成长、对兴文中学化学教学教研活动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与兴文中学化生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双方各选出一位化学老师作为代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两位老师以《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为授课内容向大家展现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本次活动得到了兴文中学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学校领导亲切热情的接待和交流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学校“根深实遂”的文化底蕴。校长陈大逸、副校长黄海茸、教务主任李伟辉、副主任蔡俊豪、副主任王泽仕全程陪同参与,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活动环节

  1、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在人选安排时,是以工作室和兴文中学各选出一位代表作为“同课异构”的上课老师。一方代表工作室,一方代表兴文中学。为了呈现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双方分别进行了集体备课。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堂是双方“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成果碰撞。集体备课活动既确保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让老师们在交流中相互促进,拓宽了教学思路和眼界,使老师们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2、同课异构——思想的交换,智慧的碰撞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台。

  本次活动两位老师上课的内容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李燕老师以“36。5gHCl气体中含有多少个HCl分子?其占体积为多少?”引入关于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式,突出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李老师教态自然,循序渐进,整节课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XX老师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引出物质的量作为“中转站”的重要性,师生互动密切,以思维引导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自我价值,整节课节奏把握恰到好处,学生在课堂上所呈现的素养也让我们钦佩不已,改变了我们对农村学校的认识。

  3、听课评课——切磋教艺、研教并重

  听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针对本次活动两节课,各位老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工作室各位成员各抒己见,兴文中学生化组老师们也是倾情交流,相互探索。

  XX老师认为:课堂上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要敢于引导学生去挑战难点的内容,在不断的挑战与应用中,学生才会适应这种过程,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效果。

  XX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去体验各种解法不同之处,在这种体验中,学生自己会发现哪种解法更有优势,然后选择这种解法进行强化,而不是帮学生做决定,这样效果则不佳。

  杨锐钦老师则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解题规范化,做好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示范极为重要,如果教师都不能做好,学生更加不可能达到要求。

  XX老师则对两节课的特点做了分析:李燕老师的课是传统教学中的极致,在*题设计上花了大量心思,所有知识和技巧都从解题中获得,层层递进,构思巧妙,是一节标准的示范课;王锦荣老师的备课则具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在备课中积极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采用探究式教学,并对教材重新进行解读,挖掘素材应用于课程中,是一节有思考,有发展的课。

  最后,XX主任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课的节奏无须过于紧张,学生的思维是上课的主线路,适当的时间给予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前提,本节课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整合安放到化学方程式中,所以题不在于多,在于解题规范性地养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可故意呈现一些陷阱给学生,让学生来纠正,从逆向思维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概念,这样他们的印象将更为深刻。”

  三、活动意义

  本次“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参加教师的人数达到43人,历经集体备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多个环节。通过“一节课,带动一个面”。其意义在于以下三点:


送教下乡总结(扩展6)

——音乐送教下乡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20xx年10月26日 ,星期三,漳州市十佳优秀教师“下乡送课“活动在南靖第一实验幼儿园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

  第一节课:漳州市幼儿园赖老师带来的大班艺术教学活动《兔子与狼》,这堂课是选用大班教参上册的艺术活动,根据流行歌曲创编的,以律动游戏引入,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让幼儿通过图谱理解歌词,从而让幼儿发挥想象创编动作。整堂课设计思路鲜明、新颖,还导入了现实生活,让幼儿在歌曲中体验现实生活的乐趣。

  第二节课:龙文实验幼儿园李老师带来的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诗歌“摇篮”》,设计思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用“摇篮”导入,采用欣赏――理解――讨论――朗诵四个环节,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诗歌,用多种朗读方法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兴趣。整堂课贯穿着幼儿思想感情,孩子们犹如回到自己爸爸妈妈的怀抱,让幼儿在诗歌中再感受一次爸爸妈妈的爱。

  第三节课:龙文实验幼儿园王老师带来的中班科学教学活动《学*“6”的数》。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很新颖,很有创意,用动物导入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再从动物做客―请客―超市购物,整个流程鲜明,层次分明,激发孩子乐意帮忙,愿意与同伴合作,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三节课设计思路都很新颖、很鲜明、很有创意,能结合现实生活,让幼儿体会现实生活的乐趣。教师的表情很到位,课堂气氛非常有活跃,让幼儿爱好很高。从中我也发现我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觉得自己要向他们好好学*,进步自身的素质。

  通过这次的听课我也有一些体会:

  第一点,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创意,让幼儿体会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幼儿才有爱好听你上课。

  第二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幼儿学*起来有兴趣,不但要教师选材好,预备充分,使用教具公道。 第三点,教师能创设宽松的学*氛围,为学生留有充分的学*时间与空间。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一切还只是个开端,今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将是布满挑战性和意义性的,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往学*、往观摩、往实践,我想只要有这样的一份恒心,万事是难不到我的! 经过这次听课学*,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本人在11月14日至29日参加了修水县国培送教下乡培训班的学*,收获巨大,现在将收获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机会难得,学*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专注,老师们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观念

  11月15日听省特级教师刘小兵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的口才,佩服他的自信,佩服他的敏锐,佩服他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学*就是这样,要让读书学**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11月21日上午听了散元中学周峰老师、修水二中赖春龙老师和省特级教师陈晓明老师三人的同课异构课,周峰老师独辟蹊径采用动画的形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兴趣。赖春龙老师按照高校常态课的要求,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学生受益良多。陈晓明老师综合了前两位老师的优点,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教学,获得了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培训学*虽然就快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让我们树立终身学*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4 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清源镇中沙小学举行的语文送教下乡暨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城区发展街小学魏玉琴老师《两只小狮子》、清源学区刘泽华老师《称象》 两节一年级语文课。两位优秀教师上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一年级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使我受益匪浅,现将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首先,两位老师语言亲切和蔼,取消了学生对陌生老师的心理隔阂,它能有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魏玉琴老师课堂语言充满童趣,极富感染力,她用自己的亲切的语言带着学生感受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通过多种方法识字,读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由浅入深,自然而然掌握了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切感受识字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能做学*中的有心人,善于总结,就能认识很多很多的字。而刘老师讲授的《称象》,让我豁然开朗,心想:这一课原来可以这么上,可以这么活泼生动趣味盎然啊。

  其次,教师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语文教学,做到“先教后写、师导和学生自读练写生字相结合,这是魏玉琴老师所执教的《两只小狮子》一课的给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如,我们在《两只小狮子》的课堂上,就看到了老师每次朗读指导扎实有效,相当到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学生真的是学有所得。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利用一切学*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今年,我参加了市教育局和进修校组织的送教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首先我要感谢教育局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教育局能给我们这次学*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各个乡镇教办的领导、老师。

  这次送教下乡,根据进修校的安排,我到过四个乡镇,不同的地方,却是一样的。每到一处,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标语、版报,总会吸引我的目光。在河西小学,还未走进大门,就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声,让我一下子身感轻松心情愉悦。就在那一节课,我改变了原先设计的课前谈话内容。我说,孩子们,你们的笑脸真灿烂,老师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笑得这么灿烂,因为你们有漂亮的教学楼,整洁的校园,动听的歌声,你们还有慈祥的老师。这样的谈话是由衷地,来源于一种感动,是教办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学氛围创设的那种细心感动了我。

  更让我感动的是听课的老师和孩子们。在送教老师到达之前,老师们就早早等候了。在一些比较远的地方,也许等的时间更长。他们在听课时,用心地听着,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学生们也让我收获了不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到永录小学送教。那次,我带去一节作文课――抢橡皮。在写比赛后的心情时,孩子们一个个主动站起来读自己写的。一个女孩儿因为两次都输了,可能感觉有些伤心,她说道,我的对手两次都赢了,看他那得意的样子,好象得了世界冠军一样。这样的语言多么生动,多么真实,多么富有创造性呀!其实,孩子的语言不是教出来的,只要你创设那种情境,去激活他们内在的表达,他们就会创造出最美的语言。由此,我感悟到教师责任的另一种含义。

  让我感动的还有评课的那种氛围。其实,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在三甲镇讲《・凯勒》一课,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有个副板书:课前猜字谜,“聪明”的“聪”,在讲到海伦・凯勒不幸命运时,把其中的“耳、两点、口”去掉,在讲到海伦成就时再把“聪”补充完整。我的意图是要让孩子们明白,海伦虽然听不到,看不见,说不出,但她用勤奋变得聪明。其中有位老师在评这个细节时说,去掉“耳、眼、口”是说海伦的身残,老师结尾处又加上,是说海伦志坚。“身残志坚”,这一语使课文主题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使我豁然开朗。

  还有我们每次跟队的点评老师,也让我十分感动。他们每次听课记录都十分详细。评课一语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在河西小学讲《月光启蒙》,因为听课老师多,后排的同学淹没在了老师中间。课堂上,前面的学生都非常活跃,可我忽略了后排的同学。点评的李文敏老师留意到了这一点,非常幽默地用一句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笑声中,我吸取了教训,在以后的课上,我总会注意不再让有被遗忘的角落。在评这一课时,申老师提出如果发挥范读的作用,效果会更好。下午去原村乡上这一课时,我就改变教法,加上了自己的范读,效果确实不一样。这种细致入微的评课,给老师提出了更具体的做法,更高的要求。说是送教下乡,其实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

  通过参加送教下乡的听课活动,我受到了许多启发,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数学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

  第三、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和研究数学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

  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你真聪明、你真棒","你说的观点很有创意,非常可贵",等等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本次活动的听课学*,让我对自己*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D�D"寓教于乐"。

  过这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本次培训安排了专家解读、名师范讲、同课异构、同伴交流等多种形式的项目,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对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新手受益匪浅,特别是名师范讲环节,对比自己*时工作情况,寻找差距,学*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迎头赶上。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语文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文化大餐”!

  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做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语文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教学方法,体现语文课的灵魂,使语文课上出“文化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通过这些天的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