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

首页 / 故事 / | 2022-08-08 14:55:39 作文,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1

  自从上次小村庄被洪水冲走后,人们被洪水淹没了,房子给洪水冲走了。小村庄的人在伤心难过后也后悔极了。今日的悲痛全是人们为了图一己之利,把村庄砍的砍,挖的挖所造成的。

  经过人们的努力,*的关心,现在的小村庄又建起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就这样,*又叫人们种树。并说:“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吧!”现在的小村庄,人们都听*的话再也没有砍树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绿油油的,美丽的花漂亮极了!现在的人住在小村庄可幸福了,热天的夜晚,人们吃饱饭坐在大树底下,一边聊天一边扑扇子,晚风吹来,大树和扇子为人们疏风散热,萤火虫也带着照明灯过来凑热闹,听着人们述说着村庄神奇美丽的故事,等人们散会时,萤火虫会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到了冬天,村里的人们又会围在用炭烧的火炉旁取暖,并谈论今年大丰收的经验,和来年春耕的计划,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露出开心的笑脸。

  小村庄变了,变得如此美丽,如此让人流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2

  洪水过后,小村庄的幸存者回到家园。他们看见眼前是一片飞沙走石的荒漠,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朵花。只有沙只有土。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一个人说:“人们的家园毁灭了,有一颗种子已经很幸运了。”“对,我们一定要种好它”另一个人说。于是,他们埋下了这颗种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增多,荒漠不断消失。他们不停种呀种呀。山坡上的树林不断扩大,空气慢慢变清新,变甜润。村前的小溪溪水越来越清澈,小鸟的歌声动人。小村庄就像时光倒流一样,变回了从前的样子,甚至比以前还美。

  人们高兴地说:“我们救回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一定会把家园变得更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

  就在小村庄被冲走的一个月,小村庄的村民们再次回到了家乡。村长说:“我们当时无节制地砍伐树木,造成我们无家可归,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在村长的带领下,小村庄的村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种树。一个月过去了,山坡上有了一棵棵小树苗,那一点点的绿意带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30年过去了,村庄被树森林包裹着。小村庄又有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又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又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又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这里,看到了高大挺拔的树木,有名贵的杂木;有带香气的香樟树-----。商人找到了村长,想出高价钱买下这片森林,可村长说:“这是全村人的**子,它是无价之宝,多少钱也不能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扩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扩展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3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

  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

  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过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过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课文通过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可爱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冲毁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衡。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依据文本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材虽短,但语言朴实,含义深刻,所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应作为教学重点。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观察、谈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本课主要的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

  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此作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的“美丽”给自己带来的那种震撼的感觉。后来小村庄被砍伐、被洪水冲走的情景,也都设置了图片,让学生心灵与村庄的前后情景进行心灵碰撞,这些情境图片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板块二:感情朗读,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确,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感受小村庄的毁灭”这个板块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有全班读,男女生读、个别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其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悟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保护环境。

  板块三:加强词句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的许多句子含义深刻,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句式训练,在训练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体会,树立了环保意识。两次句式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村民们对树木的随意砍伐,从而造成最终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结果。

  板块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把语文学*引向生活中。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剩下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启发呢?”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争相发言。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读读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观看我收集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学生情感的波澜汹涌澎湃时,我鼓励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在最后的课后作业,我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把这节课的学*引向了课外,让语文学*和生活连在了一起。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林郁郁葱葱

  (空气清新甜润)

  小河清澈见底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天空湛蓝深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扩展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精选五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 1

  就在小村庄被冲走的一个月,小村庄的村民们再次回到了家乡。村长说:“我们当时无节制地砍伐树木,造成我们无家可归,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在村长的带领下,小村庄的村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种树。一个月过去了,山坡上有了一棵棵小树苗,那一点点的绿意带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30年过去了,村庄被树森林包裹着。小村庄又有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又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又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又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这里,看到了高大挺拔的树木,有名贵的杂木;有带香气的香樟树-----。商人找到了村长,想出高价钱买下这片森林,可村长说:“这是全村人的**子,它是无价之宝,多少钱也不能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 2

  就在小村庄被冲走的一个月,小村庄的村民们再次回到了家乡。村长说:“我们当时无节制地砍伐树木,造成我们无家可归,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在村长的带领下,小村庄的村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种树。一个月过去了,山坡上有了一棵棵小树苗,那一点点的绿意带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30年过去了,村庄被树森林包裹着。小村庄又有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又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又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又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这里,看到了高大挺拔的树木,有名贵的杂木;有带香气的香樟树-----。商人找到了村长,想出高价钱买下这片森林,可村长说:“这是全村人的**子,它是无价之宝,多少钱也不能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 3

  这场洪水过后,居然还有两户人家幸存了下来。他们很后悔,不再乱砍树木,拼命种树。一天天一年年,山上的树木不断增加,裸露的土地不断减少。因为只有两户人家,力量有限不能种很多树但他们很有耐心,还是拼命命地种树,从来没有间断过。山坡上终于呈现出片绿色,到处是绿色树木。对面的一座山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被咆哮的洪水卷过来十几户人家和他们一起种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了把村庄变成美丽家园有人给树治病,有人植树,有人浇水有有人找种子……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靠着大家的力量,山坡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海洋,小村庄又恢复了原来的美丽,天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河里鱼儿欢蹦乱跳,仿佛在庆幸小村庄又出现了往日的美丽一排排小树苗随风摇摆,好像在跳着欢庆的舞蹈。小村庄的人们为自己美丽的家园而感到自豪。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 4

  洪水过后,一些幸存下来的村民回到了家园,看到了灰蒙蒙的天空,山坡上有了沼泽地,河水不再清澈,而且脏兮兮的,还散发着恶臭,鱼也都死了,所有的房屋不知道被洪水卷到何处。这些村民心里想:“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吗?难道这个小村庄就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啦?可恶,我们真是太愚蠢了!”

  忽然,有一个人说:“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最主要的.是要赶紧种树苗,这样才能挽救大局。”大家二话不说,都赶忙去找小树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些。山坡上没有肥沃的土地,所以大家每天辛勤培育 ,裸露的土地不断减少。第二年春天,村民们上山一看,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树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村民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他们体会到树木的重要性,于是不再砍伐树木,不断种树。很快,裸露的土地消失了,现在的小村庄又和以前一样了: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

  过了几年,洪水又来了,这一次,村民们再也不怕咆哮的洪水,树木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抵挡了洪水,小村庄毫发无损。村民们立了一个规矩,砍伐一棵树木,就要被赶出村庄。 村民们人人遵守规则,小村庄永远像从前那样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作文 5

  这场洪水过后,居然还有两户人家幸存了下来。他们很后悔,不再乱砍树木,拼命种树。一天天一年年,山上的树木不断增加,裸露的土地不断减少。因为只有两户人家,力量有限不能种很多树但他们很有耐心,还是拼命命地种树,从来没有间断过。山坡上终于呈现出片绿色,到处是绿色树木。对面的一座山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被咆哮的洪水卷过来十几户人家和他们一起种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了把村庄变成美丽家园有人给树治病,有人植树,有人浇水有有人找种子……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靠着大家的力量,山坡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海洋,小村庄又恢复了原来的.美丽,天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河里鱼儿欢蹦乱跳,仿佛在庆幸小村庄又出现了往日的美丽一排排小树苗随风摇摆,好像在跳着欢庆的舞蹈。小村庄的人们为自己美丽的家园而感到自豪。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扩展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第七课,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感知全文

  1、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主要内容。 板书:美丽 卷走]

  (设计意图:同过网上浏览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

  三、学*第4段:

  1. 那小村庄被洪水卷走时的情况怎样呢? 轻声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3.哪句话写出了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结合重点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1)指读自己画的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a重点理解“没喘气儿”、五天五夜、才”的意思。

  b边理解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过渡:谁还对其他句子有体会。

  (2)“可是,小村庄却被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3)(录像:洪水)咆哮的洪水来了你们快看

  (4)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自己读、找人读 、齐读。

  4.这年的雨是很大,可是每年在我们这里也有过下大雨的现象,但是……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找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同时也交给学生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利用洪水的录像,让学生更身临其境的感受洪水的咆哮,为更好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过渡:是呀,为什么会形成洪水,为什么洪水又无情的卷走了小村庄?请读二、三段,结合阅读提示看看能不能自己把问题解决。

  四、学*2、3段

  1. 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2、3段

  (2)找一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句子,读一读。

  (3)和小组交流感受

  2.汇报:谁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裸露的土地”

  a读句子说理解

  b人们除了盖房子、造犁砍树外,还在什么时候去砍树

  谁家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c 你也砍,他也砍,大家都在砍树,(板书:砍树)孩子们,砍断的仅仅是树吗?还砍断了什么?

  d多么令人痛心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自读、指读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课件)读句子说理解 。

  b再读读,通过变色的词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小结:多少树木消失了,多少资源浪费了。

  c感受真好,快读出来吧。自己读、指读 、引读。

  (3)“一年年,一代代……”

  a(课件)看,这就是裸露的土地,能把“裸露”换个词吗?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土地?

  b漫长的时间过去了,风不停的吹在土地上,看,土地裸露的越来越多(演示土地的变化)。

  c多么令人痛心的场面,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段形式设计多样,通过想象说话、变色词语的体会、课件演示裸露的土地以及裸露土地不断扩大的情景、换词体会等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体会出树木被砍伐的情景十分严重,这也正是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过渡: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斧头下了,那曾经是一个多么美丽迷人的地方,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丽的地方。

  五、第1、5段

  第一段

  1、(课件:美景)看,这就是先前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有什么感受?

  2、(出示文字)读读这段话,看看结合课文中的描写你又有怎么的体会?能把这么美的景读出来吗?齐读

  3、想象:这么美的画面中,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4 、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把你想象的朗读出来。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感受、朗读谈体会、想象说美景,回忆小村庄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五段:

  1.可是这美丽的一切,再也看不到了。(课件)

  2.树木没有了,房子没有了,还有什么没有了。(填空)

  3.多么悲惨的场面呀。齐读第5段。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感受小村庄的荒凉,与小村庄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反差,然后通过说话练*“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让学生在语言中进一步体会小村庄的荒凉,朗读中感悟小村庄的悲惨。)

  六、总结:

  1.读了这凄惨的故事,看了这悲凉的画面,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些什么?村里的人们醒醒吧。

  2.在我们的周围除了乱砍树木这种破坏环境的做法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破坏环境的做法,打开网站,进入资料袋,去看看。

  a选印象最深的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b全班交流

  3.看完这些资料,你又想提醒人们什么?或今后想怎么做呢?[把感受写在留言板上]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板书: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向小村庄的人们说话,体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是对学完课文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同时,上网浏览破坏环境的做法,把学生由课文引到生活中,切身体会周围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留言板上的留言,更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是以此结合课文的小练笔,为写作做铺垫。)

  七、拓展练*:

  在网上还有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你们可以继续登陆这些网站,(打开一个网站)浏览更多的环保知识,关注我们的家园。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的空间,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学*的空间更广阔。)

  板书: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砍树 土地裸露

  美丽 卷走

  保护环境(红色)

  【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抽读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

  (一)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村庄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

  2、品读句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想法,准备带你们走出教室,去一个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庄看一看,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老师,你们高兴吗?好!老师现在就先让你们对这个小村庄的远古时代,进行一些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村庄,看后,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会儿告诉老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充分讲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环境确实很美!相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里,那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那里的环境现在还跟原来一样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把昨天你预*时勾画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做到尽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再请小朋友们你把刚才读会的生字、词语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如果还有读不来的,问一问你的同桌。 小结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情况怎么样?

  检查自学情况:分别出示小课件: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

  2、把词语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

  3、现在咱们再来玩个抢读生字的游戏。如果你能读准所有生字的读音,那你就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人!(师指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

  过渡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接着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按下面的自学提示进行:(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以下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标一标,你不理解的句子或问题,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帮你解决。

  3、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咱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课文的哪个地方,告诉你的?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⒉再指名进行交流。

  3、当学生说出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时,相机让学生读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4、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找到原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扩展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本节课一开始,我板书课题后,就用语言描述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接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子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兴趣。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如学*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最后,通过写话练*,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一篇环保教育很好的题材,在课中李老师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读了之后,通过两幅画,引导孩子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然后与课文后部分形成对比。

  接着让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与画中体会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再引导孩子看图进行语言训练,“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的说“瞧,这里空气清新,树木郁郁葱葱。”有的说“瞧,这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小河清澈见底。”这时再让孩子想象“如果这时你就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你闻到了什么?”“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借助插图和表达,孩子已经理解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感觉比画图理解的更准确。又引导孩子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先让孩子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孩子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学*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时孩子们理解得很好。我抓住“谁家”问孩子,“你家想干什么?”孩子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两个“谁家”,孩子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这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还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最后理解“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时,继续追问刚才回答“你家想干什么”时的孩子们,“你家的新房子呢?”“你家的家具呢?”“你家的工具呢?”“你家的柴火呢?”“你家的木棚呢?”这样的追问,孩子们很形象地理解了“一切”。

  最后一个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虽然在引导孩子理解前面的内容时,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不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让学生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进而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去体验村民的心情,并让学生提环保建议,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感受的。李老师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 “柃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和节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东西,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着这种感悟、情感去读书,能读不好吗?因此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以、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节课最大的一个优点是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做到个个开口,人人动脑,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同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感染、受教育。随着活动的慢慢推进,感情的培养水到渠成,朗读自然到位。没有过多的生硬的朗读技巧的指导,真正是“润物无声”。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在*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听了这节课,我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个*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等,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展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景象和洪水来临后的变化课件。在学生观看完后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发洪水了,小村庄里的房子、大树都被洪水冲走了。”“我还发现就连斧头也被洪水冲走了,洪水退去的时候,小村庄不见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学生踊跃回答:“太可惜了,那么美的一个村庄竟然会在一场暴风雨中消失,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感到很难过,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庄怎么那么经不住洪水的侵袭呢?”趁学生心有疑问之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那就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细读课文,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我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把课文读上几遍。学生置身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讲授,先听课文或看课文视频——再说说你听懂或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渎课文,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再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衡。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我展开了教学,其中最令我满意的环节是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我们都知道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当学生走进文本后,我设计了多元解读教材的环节: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对村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学生们对于我的问题做出了各种回答:有的同学对村民们的行为表示谴责,有的学生则对村民们以后的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还有的学生对村庄的毁灭表示可惜。(通过这一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这基础上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我收集破坏环境图让学生选出自己想说的图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同时自如走出文本,有效地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新课标理念。

  整节课我和孩子们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为美丽的村庄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为了让孩子们从阴霾中走出来,看到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若干年以后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学生看到这一题目时,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看到这一现象,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结果可想而知,若干好的小村庄变得更加美丽了。

  教学的惊喜有时候是在课内,但也还有课外的延伸。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倡议孩子们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做点小事。没有想到周末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设计并制作了有关环保的广告语和广告牌,分别放在了人们破坏环境严重的地方。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悦的涟漪。

  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的精粹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二是如果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谁来说说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后呼应,加强了整体,感觉会完美点。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因为是借班授课,没有办法更多的了解学情,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三年级学段的了解,学生通过预*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一是城市孩子对农村的农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二是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采用三步教学法,即“预学---共学----延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统领性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辅以多媒体辅助法层层推进教学。依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主要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读读、划划、品析词句、读思结合等方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

  教学中我从题目入手。在板书课题之后,我以“第一次读课文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读题质疑,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俗话说“好题半文”,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读题目,从读题目开始思考,养成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惯,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期待。三年级上学期是低段到中段的转折期,字词教学还应扎实,同时课前预*是中年段学生所要学*并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我把检查预*放在初读阶段,这既是是对预*成果的巩固和加深,也同时通过检查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为后面的精读打好基础。在实际授课中,我发现学生预*特别深入,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没有预想的那么难,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把学*聚焦在关键句的感悟和读出感情上。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是“跳一跳摘桃子”,所以学生学*兴趣高,表现的比较主动。

  “精读文本,感受语言魅力”是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一段,作者精调彩墨,以赞美之情,用“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四字词语描绘了一幅山谷里一个小村庄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第一段的学*我主要是品析字词、悟情美读,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设计基于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以无限惋惜的情感,讲述了小村庄的一切被洪水卷走的悲剧。我由第一段直接跨到最后两段,从美丽到毁灭,强烈冲击让学生情感形成巨大的落差,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一句子训练中抓住两个“不断”,让孩子体会锋利的斧头破坏之大,此处作者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我利用文章的补白设计了句式训练。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既进一步体现了人文性,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通过对文字的充分理解,学生对村庄的消失的原因的已全然了解,此时积蓄的情感急需释放,为最后一段的学*做好了铺垫。最后一自然段语言意味深长,含义深刻。由于前文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朗读感悟,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最后一段抓住“一切”、“锋利的斧头”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是水到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作业不能偏离语文的学科特性。基于以上考虑,我布置了三项作业,既有积累运用,又能通过续写和调查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保意识。

  整堂课结束,很多学生都恋恋不舍,有的干脆大声喊:“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还没上够呢!还想继续上这样的课呢!”有的.跑到我面前问我什么时候还可以再次给他们上课,说实话,这样的课堂有种教学相长的感觉。当然,也有不少的遗憾,比如有的问题已经明确,我却再次让学生交流,看到那么多学生积极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忍不住多找了些同学发言,这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自我感觉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作为参赛者,我深知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交流、反思提高的机会,虽然还不知道比赛结果如何,但我欣赏学*到了其它老师精彩的讲课,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反方向,我想这是这次比赛的意义所在。经过这次活动,我强烈地体会到学*、积累与反思地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怎样才能做的以学定教,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多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扩展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本节课一开始,我板书课题后,就用语言描述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接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子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兴趣。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如学*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最后,通过写话练*,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一篇环保教育很好的题材,在课中李老师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读了之后,通过两幅画,引导孩子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然后与课文后部分形成对比。

  接着让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与画中体会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再引导孩子看图进行语言训练,“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的说“瞧,这里空气清新,树木郁郁葱葱。”有的说“瞧,这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小河清澈见底。”这时再让孩子想象“如果这时你就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你闻到了什么?”“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借助插图和表达,孩子已经理解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感觉比画图理解的更准确。又引导孩子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先让孩子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孩子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学*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时孩子们理解得很好。我抓住“谁家”问孩子,“你家想干什么?”孩子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两个“谁家”,孩子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这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还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最后理解“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时,继续追问刚才回答“你家想干什么”时的孩子们,“你家的新房子呢?”“你家的家具呢?”“你家的工具呢?”“你家的柴火呢?”“你家的木棚呢?”这样的追问,孩子们很形象地理解了“一切”。

  最后一个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虽然在引导孩子理解前面的内容时,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不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让学生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进而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去体验村民的心情,并让学生提环保建议,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感受的。李老师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 “柃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和节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东西,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着这种感悟、情感去读书,能读不好吗?因此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以、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节课最大的一个优点是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做到个个开口,人人动脑,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同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感染、受教育。随着活动的慢慢推进,感情的培养水到渠成,朗读自然到位。没有过多的生硬的朗读技巧的指导,真正是“润物无声”。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在*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听了这节课,我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个*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等,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展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景象和洪水来临后的变化课件。在学生观看完后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发洪水了,小村庄里的房子、大树都被洪水冲走了。”“我还发现就连斧头也被洪水冲走了,洪水退去的时候,小村庄不见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学生踊跃回答:“太可惜了,那么美的一个村庄竟然会在一场暴风雨中消失,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感到很难过,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庄怎么那么经不住洪水的侵袭呢?”趁学生心有疑问之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那就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细读课文,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我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把课文读上几遍。学生置身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讲授,先听课文或看课文视频——再说说你听懂或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渎课文,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再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衡。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我展开了教学,其中最令我满意的环节是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我们都知道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当学生走进文本后,我设计了多元解读教材的环节: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对村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学生们对于我的问题做出了各种回答:有的同学对村民们的行为表示谴责,有的学生则对村民们以后的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还有的学生对村庄的毁灭表示可惜。(通过这一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这基础上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我收集破坏环境图让学生选出自己想说的图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同时自如走出文本,有效地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新课标理念。

  整节课我和孩子们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为美丽的村庄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为了让孩子们从阴霾中走出来,看到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若干年以后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学生看到这一题目时,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看到这一现象,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结果可想而知,若干好的小村庄变得更加美丽了。

  教学的惊喜有时候是在课内,但也还有课外的延伸。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倡议孩子们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做点小事。没有想到周末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设计并制作了有关环保的广告语和广告牌,分别放在了人们破坏环境严重的地方。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悦的涟漪。

  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的精粹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二是如果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谁来说说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后呼应,加强了整体,感觉会完美点。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因为是借班授课,没有办法更多的了解学情,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三年级学段的了解,学生通过预*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一是城市孩子对农村的农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二是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采用三步教学法,即“预学---共学----延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统领性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辅以多媒体辅助法层层推进教学。依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主要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读读、划划、品析词句、读思结合等方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

  教学中我从题目入手。在板书课题之后,我以“第一次读课文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读题质疑,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俗话说“好题半文”,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读题目,从读题目开始思考,养成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惯,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期待。三年级上学期是低段到中段的转折期,字词教学还应扎实,同时课前预*是中年段学生所要学*并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我把检查预*放在初读阶段,这既是是对预*成果的巩固和加深,也同时通过检查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为后面的精读打好基础。在实际授课中,我发现学生预*特别深入,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没有预想的那么难,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把学*聚焦在关键句的感悟和读出感情上。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是“跳一跳摘桃子”,所以学生学*兴趣高,表现的比较主动。

  “精读文本,感受语言魅力”是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一段,作者精调彩墨,以赞美之情,用“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四字词语描绘了一幅山谷里一个小村庄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第一段的学*我主要是品析字词、悟情美读,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设计基于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以无限惋惜的情感,讲述了小村庄的一切被洪水卷走的悲剧。我由第一段直接跨到最后两段,从美丽到毁灭,强烈冲击让学生情感形成巨大的落差,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一句子训练中抓住两个“不断”,让孩子体会锋利的斧头破坏之大,此处作者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我利用文章的补白设计了句式训练。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既进一步体现了人文性,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通过对文字的充分理解,学生对村庄的消失的原因的已全然了解,此时积蓄的情感急需释放,为最后一段的学*做好了铺垫。最后一自然段语言意味深长,含义深刻。由于前文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朗读感悟,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最后一段抓住“一切”、“锋利的斧头”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是水到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作业不能偏离语文的学科特性。基于以上考虑,我布置了三项作业,既有积累运用,又能通过续写和调查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保意识。

  整堂课结束,很多学生都恋恋不舍,有的干脆大声喊:“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还没上够呢!还想继续上这样的课呢!”有的.跑到我面前问我什么时候还可以再次给他们上课,说实话,这样的课堂有种教学相长的感觉。当然,也有不少的遗憾,比如有的问题已经明确,我却再次让学生交流,看到那么多学生积极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忍不住多找了些同学发言,这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自我感觉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作为参赛者,我深知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交流、反思提高的机会,虽然还不知道比赛结果如何,但我欣赏学*到了其它老师精彩的讲课,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反方向,我想这是这次比赛的意义所在。经过这次活动,我强烈地体会到学*、积累与反思地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怎样才能做的以学定教,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多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作文续写3篇(扩展6)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道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美丽的小村庄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课题: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把你们的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集体读一下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从你们读题的声音中老师就听出来了,你对这个小村庄感兴趣。快点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学生翻书。

  师:打开了吗?(打开了)那么你在读课文之前,有没有给自己提一些读书要求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也把你们要学*的内容写在大屏幕上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好,老师从你们端正的坐姿就知道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是吗?(是)

  那课文中的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吗?(认识)好,可是这些生字朋友很调皮,它们交了朋友变成了一个个词语宝宝,你们还认识吗?(认识)老师已经把我们的这些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中,看看谁能喊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2:出示词语

  指名读。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跟这些词语宝宝交上朋友,我们开火车来读读吧!

  小火车,谁来开?

  开火车读。

  同学们真棒,都和这些词语宝宝交上了朋友。

  出示课件:

  师:(出示课件)这是哪儿?

  生:小村庄

  师:对,这个小村庄怎么样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美丽)板书:美丽

  这么美的小村庄里面有哪些景物呢?快来在大屏幕中找一找。

  森林,河水,天空,

  这些词语宝宝中有很多很美的词,能不能找一个来形容这么美的森林?

  生:郁郁葱葱

  师:这就是郁郁葱葱的景象.

  “郁郁葱葱”(生跟读),读得再静一点,再美一点,郁郁葱葱的森林。

  生(轻柔齐读):郁郁葱葱的森林。

  师:你知道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什么作用吗?

  (美化环境,呼出氧气,防止水土流失)

  是啊,正是有了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村前的河水才会(),天空才会(),空气才会()。

  那这些美丽的词语宝宝组合的句子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呢?

  对,就是第一自然段,谁有信心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众生评议。

  小村庄这么美丽,谁再来读一读,带着大家走进美丽的小村庄?

  师:你们听的真认真。

  同学们,这一段中要求大家写的字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字,它的结构非常特别,是“森林”的“森”。注意到了没有,这是什么结构的字啊?(品字形结构)没见过这种结构的字吧!它和品、亮晶晶的“晶”结构是一样的。三个同样的字以这种结构组合在一起,叫品字型结构。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写这个特殊的字,举起我们的小手。三部分,上面这部分写扁一点,下面这部分写的一小一大,是左小右大,而且右面这部分写的是最大的一个,对不对?(对)

  教师板书森字。

  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这一段,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

  (师生合作读)

  读书就应该这样,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读。

  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你喜欢住在这里吗?(喜欢)

  师:谁来说说,美丽的小村庄里面还会有什么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二、品味小村庄的最终命运(课件出示被破坏后的小村庄图片。)

  请注意看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即将发生突然变化----(课件出示现在小村庄的样子)发现什么?

  师:有个女同学坐得较*,刚才吓了一跳,谈谈你对小村庄现在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

  现在小村庄的情形藏在了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中呢?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指名说。谁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

  师:我听出了你心中的沉痛,怀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就能把这段读好,但还稍微显得高亢了一点,谁再来试试?

  生:读课文

  师:好孩子。精彩,本来我还想给大家示范一下,你读了我不敢读了,该快的快,该慢的慢,让人听了一种心碎心痛的感觉,把声音放得低一点,心放得凉一点,速度放得慢一点就能读出他那种效果。

  生:全班齐读。

  板书:消失了

  三、总结

  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板书:?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作业吧!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

  什么都没有了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路】

  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 认读词语:

  森林 郁郁葱葱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盖房 造犁裸露 扩大 一栋栋 柴烟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喘气儿 黎明

  3、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