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6篇

首页 / 故事 / | 2022-09-28 00:00:00 故事

李白的故事1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xiū)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的故事2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诗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更是流传千古。

李白的故事3

  桃花潭,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的上游(今泾县水车公社境内),是个风景幽美的地方。这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唐朝时候,桃花潭边,有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人,名叫汪伦。汪伦家贫读不起书,但很爱听诗书;每次到田里干活,经过村头的私塾,见老先生讲诗书,总是悄悄地在窗边听一会。当时,诗人李白已名扬天下,汪伦很喜爱他的诗。他常常想:要是我能亲眼见到李先生一面,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这一年春天,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下来到泾县城边的水西。当时,水西是泾县的风景胜地: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绕寺前。李白很喜欢这个地方,在此玩赏了数日,作了不少诗,还恋恋不想离开。

  李白来到水西,不知怎么被汪伦知道了。他非常高兴,驾一叶小舟,顺着青弋江的碧波来到了水西。他上了岸,一眼就看到一个风流儒雅文士,站在古寺前观赏烟霞,浏览风光。他从旁边一个游客口中得知,这人就是李白。他欣喜地走上前去,倒身就拜:

  “先生,久仰了!”

  李白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俏后生,他眨眨眼想了想说:

  “年轻人,你找错人了吧?”

  “没有,”汪伦咧开嘴笑了,“我找的就是你,李青莲先生。”

  “哦,找我有什么事?”李白含笑问道,他觉得这青年人很有趣。

  汪伦又打了一躬,说:“我叫汪伦。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今特来奉告,有一个好去处,不知先生可愿前往?”

  李白一听,正中下怀,急忙问道:“在什么地方?快告诉我。”

  汪伦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在这条江的上流,我就住在那里;那里有一个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真的?”李白到泾县数日,还不曾听说有这么个好地方,于是他怀疑地问道:“果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千真万确。”汪伦点点头,“不知先生可想去游一游?”

  李白从汪伦那诚实的眼神中看出,这个青年人决不会撒谎,于是欣然应道:

  “去,我一定去!”

  “那好。先生,请上船吧。”

  就这样,青弋江的流水,把李白送到了桃花潭边。

  当时,桃花潭边是很荒凉的。二人弃船上岸。李白抬头看去,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见潭水悠悠,野渡舟横。岸上只有一树桃花,孤零零地开着,桃花树边,有一个茅店,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斜挑着一面杏黄色的酒旗,在春风中“哗啦啦”地飘舞。

  李白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汪伦说的桃花潭。正想找他问个明白,汪伦却含笑不语,拉他进了小酒店,拣了个座位坐下,向店家要了一壶陈窖老酒,几碟山鲜野味,汪伦这才举起酒杯对李白说:

  “先生,山野荒村,无甚招待,千万莫要见怪。”

  李白也端起酒杯,呷了一口,疑惑地问:

  “这就是你说的桃花潭?”

  汪伦笑道:“是啊,这就是桃花潭。”

  “你骗了我,”李白放下酒杯不悦地站了起来,“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有啊。”汪伦依然微笑道,“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边山,这小店门前的那棵桃花,不是‘十里桃花’吗?”

  “那‘万家酒店’呢?”李白又问道。

  “先生,你看。”汪伦指着窗外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那不写得清清楚楚。”

  李白朝那酒旗瞅了一眼,上面果真写了“万家酒店”四个大字——

  原来酒店主人姓万。

  李白这才恍然大悟,“噗哧”一声,刚进口的酒喷了一地,他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汪伦这才把心底话儿全掏了出来:“先生,我是个山野鲁莽之人,*时很喜欢你的诗,也很想见你一面。这次听说你到了水西,一心想请先生到寒舍作客,又怕先生嫌我们家贫,不肯光临,因此想了这么个主意。晚生该死,欺骗了先生,请先生宽恕!”说罢,纳头便拜。

  李白顿时被汪伦的一片诚心实意感动了,他双手扶起汪伦,深情地说:“你要早说明,我也会来的。我很喜欢你,我俩交个朋友吧。”

  汪伦万万没想到这位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会同自己这样一个布衣*民交朋友,他激动地拉住李白的手,热泪滚滚而下,滴落在李白的衣袖上……

  就这样,李白在桃花潭边住了十多日,受到汪伦和村人的热情款待。李白临走那天,汪伦恋恋不舍,唱着山歌为他送行。他很感动,诗兴大发,口占一首绝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船远了,他回过头来,看见汪伦还站在岸边,朝他不住地挥手,挥手……

李白的故事4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李白的故事5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古老的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的风云人物。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诗人李白。

  李白小时候十分聪明。李白的爸爸李客在李白很小时就发现了他的作诗和*武的天赋,便很用心的教导李白读书、作诗与练武。李白因此博览群书,武功了得。因为李白饱读诗书,所以他便立志要做一个像诸葛亮、司马相如一样可以为百姓造福的好官。他也常常把自己比作大鹏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展翅高飞。为了实现远大志向,李白踏上了他的求官之路。

  大家肯定没听说过李白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呢?因为李白的爸爸李客是一个商人。在当时,商人的儿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就说明李白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通过考试来获得当官的机会,也说明李白的求官之路将更加困难。可就算这样,也没能打破李白的梦想。他决定踏遍千山万水,来到天子脚下的长安城来寻求做官的途径。这一路相当不容易。

  历尽坎坷,受尽小人算计后,李白并没有世俗中。在一些能人志士的帮助下,李白的文采终于被皇帝所赏识。在他四十二岁时,他被皇帝召入皇宫做了官,官至翰林供奉。可是在皇宫的这些日子,李白发现他并不能为百姓做好事,使百姓生活得更好。再加上小人的设计陷害,李白被赐金还乡,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李白万般的无奈。难道他就这样放弃理想了吗?不,他没有。在离开长安的路上,他写了《行路难》,他用豪放的诗词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么一个豪放的李白,大家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呢?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课堂中学*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吧!

李白的故事6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呆会再说,他大概料定杨妃读书少,历史读得更少。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颜值到底如何?《汉书》(下同)载:“孝成赵皇后,……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按惯例,某女生得好,史家会交代,没交代,就说明容貌**。

  赵飞燕舞技出众,对颜值自有补益。比如她多半会“芭蕾跳”,显得体态轻盈,所以人送外号“飞燕”;她打小学歌舞,不会胖,当然也未必瘦弱,毕竟舞蹈也是体力活儿,“掌中舞罢箫声绝”,那是文学夸张。汉成帝为她倾倒,缘于青春年少及优美舞姿的可能性较大,无关颜值。

  从实际宠幸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娣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就是说,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时间非常短,完全像“三分钟热度”的那种,热过了,给个名分,每月支付点赡养费。至于夫妻义务,想起来,履行一下,想不起来,你也别不服!对小姨子赵合德,他反而表现出了异常的痴恋,“姊娣颛(专)宠十余年”,怕是爱屋及乌的说辞,他连死都要死在赵合德的住处,可见赵飞燕的颜值诱惑远不及其妹。

  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倚新妆”,是否也包括穿新衣服呢?汉初服装尚黑,女子穿黑色裙裾,给人以混夜店的感觉,不会太美;元封改制后,服色尚黄,华贵了许多,可是内命妇的着装也多了不少条条框框,随便穿着,不容易了。颜值一般的赵飞燕,就算穿上新,化个“新妆”,又能有多美?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命真的好吗?可以说,很不好!因为是女孩,因为家里穷,她刚出生就沦为弃婴,“三日不死,乃收养之”,顽强的生命力救了她。在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名为宫女,跟奴婢也差不离儿。嫁了皇帝老公,结果被妹子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她知道宫廷水深,姐妹之间不能*,否则早杠上了。肚皮不争气,或许是她最大的命苦,如果她有儿子,其家族乃至西汉末期的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不明白?回家查史料去,不能啥都推给我吧,短短千字文,实在容纳不了。

  公元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谋夺继承人位置,其祖母傅太后行贿赵飞燕姐妹,使得这哥们顺利成为太子。成帝也不是没儿子,只是生一个,死一个,有的无端夭折,有的被赵合德害死了。关于这个公案,哀帝即位时,司隶解光上的一道奏章说得清清楚楚。此君不愧是搞刑侦的,凶手,被害人,时间地点,证人证言,甚至赵合德的原话,汉成帝的态度,各种细节,他都查实了,然后话锋一转,“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此时赵合德已然自杀,解光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若非议郎耿育上疏辩护,赵飞燕在劫难逃。饶是如此,新城侯赵钦、成阳侯赵?等亲属,还是丢了爵位,驱至辽西郡安置。

  如果哀帝活得长一些,哪怕活四十岁,赵飞燕“命好”的野史说法也还是可以成立的。这哥们跟姓王的没啥交情,对赵飞燕,却是感恩的,尊为皇太后加以保护。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他刚死,民间就流传童谣,诬陷赵飞燕偷汉子,还将赵合德的罪行加于赵飞燕头上,“燕啄皇孙”之典故即出于此。一个月后,赵飞燕自杀,也许入殓前会给化个新妆。

  这首写给杨贵妃的诗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得罪高力士,那是野史,正史里没说原因。只说玄宗很礼貌地送了一些钱物给他,然后拜拜。我个人倒是认为,杨妃拿到赞美诗,必然研究一下赵飞燕。她又不傻,结果可想而知。枕头风一吹,小脾气一发。玄宗又不能将这事儿公开,只好心照不宣,撵走李白以慰佳人。


李白的故事6篇扩展阅读


李白的故事6篇(扩展1)

——李白的故事9篇

李白的故事1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

李白的故事2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李白的故事3

  今天上古诗课的时候,老师教了一首李白的诗,读着读着,我就来到了唐朝,看见了中年时期的李白。他长发飘逸,一身布衣,高高的个子。

  那时我有三十多岁,个子和李白差不多高。在这个年代里,李白领着我走了许多地方,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名山大川。刚出来时,我和李白来到了峨眉山,我就在那里看那些看不够的风景,可是李白看着看着就作了一首诗,是《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当时我觉得很怪,看着峨眉山,李白就想到了三峡,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又过了四个月,我和李白来到了武当山。到了武当山我的收获很大,李白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从此,我和李白成了好朋友。

  后来我们到了唐朝的首都长安,住在客栈里。住到客栈里的第二年,八月十五到了,我看出来李白很想家,于是我就出去买回来两坛子酒,让他多喝些酒,安慰他别想家。可是谁知道李白他借酒浇愁愁更愁,更想家了,喝着喝着就诗兴大发,吟起诗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哈哈,真没想到啊,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有我的功劳啊。此后,我和李白的感情更深了。

  李白的性格很开朗,也很*易*人,他*时总和我开玩笑。但是有时心事也很重,每当这时,就跟我谈他小时候在家乡的那些事,他的家乡情很深啊,有时李白都流泪了。他对我很信任,就像对待亲弟弟一样亲热。

  想着想着,老师来到我面前,惊飞了我的白日梦。我多么想见到李白,跟他走一回呀!

李白的故事4

  李白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一心期望能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给皇上、后妃们写诗作赋,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闷酒。

  蔑视权贵的李白这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原来李隆基和杨贵妃正在花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

  李白看到如云似锦的牡丹衬托着美色倾城的贵妃,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清*调》。李隆基看了十分高兴,便叫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自己吹笛,宫女们演唱,其中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使杨贵妃听得如醉如痴,高力士和杨国忠更是竭力讨好皇上。

  李白看了,觉得十分恶心,便借着酒劲,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来,给我脱靴!”高力士哪受过这种羞辱?但此刻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高力士知道此刻惹不起他,只得忍气把他的两只长靴脱下来。

  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了一下旁边的杨国忠,向李隆基磕了个头说:“皇上,我听说杨国舅研的墨很好,不如让国舅爷研墨,我把《清*调》重新抄写一遍,好吗?”

  李隆基连头都没回,就说:“行!”这可把杨国忠气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白竟敢戏弄自己。但皇上都答应了,他不敢争辩,只好忍着气,强装笑脸,慢慢研起墨来。

  高力士、杨国忠受了这种羞辱,向杨贵妃说:“《清*调》里面有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分明是把娘娘比作汉朝成性的赵飞燕。赵飞燕最后被汉成帝废黜,由此可见李白用心叵测呀!”杨贵妃听了,气得脸色发白。于是李白逐渐遭到了排挤,而李白早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便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李白曾写过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力地说出了自己蔑视权贵的心声。

李白的故事5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呆会再说,他大概料定杨妃读书少,历史读得更少。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颜值到底如何?《汉书》(下同)载:“孝成赵皇后,……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按惯例,某女生得好,史家会交代,没交代,就说明容貌**。

  赵飞燕舞技出众,对颜值自有补益。比如她多半会“芭蕾跳”,显得体态轻盈,所以人送外号“飞燕”;她打小学歌舞,不会胖,当然也未必瘦弱,毕竟舞蹈也是体力活儿,“掌中舞罢箫声绝”,那是文学夸张。汉成帝为她倾倒,缘于青春年少及优美舞姿的可能性较大,无关颜值。

  从实际宠幸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娣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就是说,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时间非常短,完全像“三分钟热度”的那种,热过了,给个名分,每月支付点赡养费。至于夫妻义务,想起来,履行一下,想不起来,你也别不服!对小姨子赵合德,他反而表现出了异常的痴恋,“姊娣颛(专)宠十余年”,怕是爱屋及乌的说辞,他连死都要死在赵合德的住处,可见赵飞燕的颜值诱惑远不及其妹。

  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倚新妆”,是否也包括穿新衣服呢?汉初服装尚黑,女子穿黑色裙裾,给人以混夜店的感觉,不会太美;元封改制后,服色尚黄,华贵了许多,可是内命妇的着装也多了不少条条框框,随便穿着,不容易了。颜值一般的赵飞燕,就算穿上新,化个“新妆”,又能有多美?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命真的好吗?可以说,很不好!因为是女孩,因为家里穷,她刚出生就沦为弃婴,“三日不死,乃收养之”,顽强的生命力救了她。在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名为宫女,跟奴婢也差不离儿。嫁了皇帝老公,结果被妹子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她知道宫廷水深,姐妹之间不能*,否则早杠上了。肚皮不争气,或许是她最大的命苦,如果她有儿子,其家族乃至西汉末期的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不明白?回家查史料去,不能啥都推给我吧,短短千字文,实在容纳不了。

  公元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谋夺继承人位置,其祖母傅太后行贿赵飞燕姐妹,使得这哥们顺利成为太子。成帝也不是没儿子,只是生一个,死一个,有的无端夭折,有的被赵合德害死了。关于这个公案,哀帝即位时,司隶解光上的一道奏章说得清清楚楚。此君不愧是搞刑侦的,凶手,被害人,时间地点,证人证言,甚至赵合德的原话,汉成帝的态度,各种细节,他都查实了,然后话锋一转,“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此时赵合德已然自杀,解光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若非议郎耿育上疏辩护,赵飞燕在劫难逃。饶是如此,新城侯赵钦、成阳侯赵?等亲属,还是丢了爵位,驱至辽西郡安置。

  如果哀帝活得长一些,哪怕活四十岁,赵飞燕“命好”的野史说法也还是可以成立的。这哥们跟姓王的没啥交情,对赵飞燕,却是感恩的,尊为皇太后加以保护。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他刚死,民间就流传童谣,诬陷赵飞燕偷汉子,还将赵合德的罪行加于赵飞燕头上,“燕啄皇孙”之典故即出于此。一个月后,赵飞燕自杀,也许入殓前会给化个新妆。

  这首写给杨贵妃的诗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得罪高力士,那是野史,正史里没说原因。只说玄宗很礼貌地送了一些钱物给他,然后拜拜。我个人倒是认为,杨妃拿到赞美诗,必然研究一下赵飞燕。她又不傻,结果可想而知。枕头风一吹,小脾气一发。玄宗又不能将这事儿公开,只好心照不宣,撵走李白以慰佳人。

李白的故事6

  首次入赘望族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是“倒插门”。他的朋友及崇拜者魏颢,在其所撰写的《李翰林集序》中对此曾有记录:“(李)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27岁,婚姻的对象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为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杀了人遭贬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相当兴旺的。

  李白何以能够高攀上这一门亲事呢?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猜测起来,有多种可能。从许家角度讲,一是可能许氏形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结婚将有老死闺中的危险;二是李白条件不错,会剑术,会做诗写文章,相貌堂堂。从李白方面讲,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身的机会。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西蜀,身世不详,来历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胡人(陈寅恪先生有此说)。用今天的话说,他几乎是外星人(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也许就包含这个意思)。要想跻身唐王朝的统治集团,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他要通过婚姻改变身份,取得通行证,同时也能拥有一份像样的入仕人际关系资源——从后来的情况看,李白的这一动机基本上是落了空的。

  李白跟这位许氏夫人大约生活了十年,生有一女一儿。女儿名*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唐开元年间(约736年),许氏夫人不幸病逝,这可是对李白家庭上的重大打击。时年36岁的李白,骤然间感到了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他是很难再呆在安陆许家了,匆忙间携儿带女,移居到东鲁(山东)之地。后来李白跟友人提及这段艰难的岁月,诗中言: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造了石头房子,开垦出山田。耕种之余,每天读读书,时常呼朋唤友一起赋诗、饮酒。应该说,日子过得挺滋润。估计前半段时间,夫妻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后半段时间,李白忽然频繁离家外出,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做官机会,有时候是为了寻访名胜古迹。合理想象一下,李白夫妻的关系可能有了变化。

  这一段婚姻,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入赘一事。入赘,在*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

  《汉书·贾谊传》有“家贫子壮则出赘”的话,可知是穷人家孩子的一种不得已的出路。即使他是胡人,传统观念相对淡薄一些,但是,从李白内心讲,显然是不情愿的。

  这种烦恼心思,他的一些诗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诗的“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邺中赠王大人》一诗中的“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英豪”、“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等诗句,都不难品味出李白的苦恼心情。

  刘姓妇人不浪漫

  许氏病故之后,李白带着儿女移居东鲁。李白自己说移居东鲁的原因是“学剑”。这当然是诗人在吹牛,实际情况应该是为了生计,投靠亲友。李白的家族,大部分定居在山东。到了山东不久,李白一位名叫李冽的堂弟(当时做着兖州长官佐副的官职),帮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

  这位刘姓妇人,不是个浪漫之人,她对李白的诗歌完全不感兴趣,对李白整天只知道饮酒做诗、高谈阔论而不懂得挣钱养家,让她过上吃香喝辣的生活,很快就感到了不满乃至厌恶,二人关系,终于以离婚了结。

  跟刘氏的这一段婚姻生活,李白无疑是很郁闷的。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山水之乐,一定都曾经遭受刘氏无数次的数落、嘲笑和痛骂——后来他在诗中把刘氏比做*朱买臣妻子,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李白的痛苦也曾多次在诗篇中流露出来。从《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等诗句可以看到,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举止,遭到了鲁人的讥笑。《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四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显然是跟刘氏离婚之后,李白郁闷心情的一次大释放。这是天宝元年(742年)的事,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一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借着这一首诗,发泄了胸中积蓄的恶气。

  自由恋爱纳一妾

  李白的第三段婚姻,妇人只是妾,并未扶正。这位妇人原来是李白的一个邻家女子,可能是李白看上她的姿色之后,再想办法纳为妾的。李白有一首《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诗,表现了诗人对这女子的爱慕之情。诗如下: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从这首诗看,李白很可能经历了一个暗恋、苦恋、追求的恋爱过程。如果把这一段婚姻理解为李白的自由恋爱,未尝不可。之所以是纳妾,而不是娶为正室,原因可能是这位邻家女子只是普通民女,按照唐律,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李白不得将其娶为妻子。

  这位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的妾,下落如何,是一直跟着李白生活,还是离婚了,都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她给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颇黎。

  终得偕老之人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他们结婚的地点在宋州(河南商丘一带),时间应是天宝十二载(753年)之前,李白50岁左右。

  今天可以看到不少李白写给这位宗氏妻子的诗歌体书信和他代替妻子写给自己的诗歌,仅天宝十四载就有《秋浦寄内》、《自代内赠》、《秋浦感主人寄内》等,诗中饱含着思念之情。由此不难想象,宗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妇人,李白对她是相当有感情的。

  宗氏妇人基本上是跟李白偕老了的。安史之乱期间,两人离多聚少。李白因为曾从永王李璘,被关进监狱,定为叛逆罪,长流夜郎。其间,宗氏夫人利用其家族关系,设法搭救。李白被赦免返回之后,两人曾经重逢聚首。

  李白61岁那年,曾亲自送宗氏去庐山拜访尼姑。宗氏跟李白一样,都是狂热的道教信徒,两人都向往得道成仙,可谓志同道合。比较而言,李白跟宗氏夫人在一起的十来年时间,应该是比较和谐的。

李白的故事7

  首次入赘望族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是“倒插门”。他的朋友及崇拜者魏颢,在其所撰写的《李翰林集序》中对此曾有记录:“(李)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27岁,婚姻的对象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为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杀了人遭贬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相当兴旺的。

  李白何以能够高攀上这一门亲事呢?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猜测起来,有多种可能。从许家角度讲,一是可能许氏形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结婚将有老死闺中的危险;二是李白条件不错,会剑术,会做诗写文章,相貌堂堂。从李白方面讲,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身的机会。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西蜀,身世不详,来历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胡人(陈寅恪先生有此说)。用今天的话说,他几乎是外星人(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也许就包含这个意思)。要想跻身唐王朝的统治集团,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他要通过婚姻改变身份,取得通行证,同时也能拥有一份像样的入仕人际关系资源——从后来的情况看,李白的这一动机基本上是落了空的。

  李白跟这位许氏夫人大约生活了十年,生有一女一儿。女儿名*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唐开元年间(约736年),许氏夫人不幸病逝,这可是对李白家庭上的重大打击。时年36岁的李白,骤然间感到了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他是很难再呆在安陆许家了,匆忙间携儿带女,移居到东鲁(山东)之地。后来李白跟友人提及这段艰难的岁月,诗中言: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造了石头房子,开垦出山田。耕种之余,每天读读书,时常呼朋唤友一起赋诗、饮酒。应该说,日子过得挺滋润。估计前半段时间,夫妻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后半段时间,李白忽然频繁离家外出,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做官机会,有时候是为了寻访名胜古迹。合理想象一下,李白夫妻的关系可能有了变化。

  这一段婚姻,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入赘一事。入赘,在*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

  《汉书·贾谊传》有“家贫子壮则出赘”的话,可知是穷人家孩子的一种不得已的出路。即使他是胡人,传统观念相对淡薄一些,但是,从李白内心讲,显然是不情愿的。

  这种烦恼心思,他的一些诗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诗的“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邺中赠王大人》一诗中的“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英豪”、“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等诗句,都不难品味出李白的苦恼心情。

  刘姓妇人不浪漫

  许氏病故之后,李白带着儿女移居东鲁。李白自己说移居东鲁的原因是“学剑”。这当然是诗人在吹牛,实际情况应该是为了生计,投靠亲友。李白的家族,大部分定居在山东。到了山东不久,李白一位名叫李冽的堂弟(当时做着兖州长官佐副的官职),帮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

  这位刘姓妇人,不是个浪漫之人,她对李白的诗歌完全不感兴趣,对李白整天只知道饮酒做诗、高谈阔论而不懂得挣钱养家,让她过上吃香喝辣的生活,很快就感到了不满乃至厌恶,二人关系,终于以离婚了结。

  跟刘氏的这一段婚姻生活,李白无疑是很郁闷的。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山水之乐,一定都曾经遭受刘氏无数次的数落、嘲笑和痛骂——后来他在诗中把刘氏比做*朱买臣妻子,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李白的痛苦也曾多次在诗篇中流露出来。从《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等诗句可以看到,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举止,遭到了鲁人的讥笑。《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四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显然是跟刘氏离婚之后,李白郁闷心情的一次大释放。这是天宝元年(742年)的事,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一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借着这一首诗,发泄了胸中积蓄的恶气。

  自由恋爱纳一妾

  李白的第三段婚姻,妇人只是妾,并未扶正。这位妇人原来是李白的一个邻家女子,可能是李白看上她的姿色之后,再想办法纳为妾的。李白有一首《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诗,表现了诗人对这女子的爱慕之情。诗如下: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从这首诗看,李白很可能经历了一个暗恋、苦恋、追求的恋爱过程。如果把这一段婚姻理解为李白的自由恋爱,未尝不可。之所以是纳妾,而不是娶为正室,原因可能是这位邻家女子只是普通民女,按照唐律,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李白不得将其娶为妻子。

  这位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的妾,下落如何,是一直跟着李白生活,还是离婚了,都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她给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颇黎。

  终得偕老之人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他们结婚的地点在宋州(河南商丘一带),时间应是天宝十二载(753年)之前,李白50岁左右。

  今天可以看到不少李白写给这位宗氏妻子的诗歌体书信和他代替妻子写给自己的诗歌,仅天宝十四载就有《秋浦寄内》、《自代内赠》、《秋浦感主人寄内》等,诗中饱含着思念之情。由此不难想象,宗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妇人,李白对她是相当有感情的。

  宗氏妇人基本上是跟李白偕老了的。安史之乱期间,两人离多聚少。李白因为曾从永王李璘,被关进监狱,定为叛逆罪,长流夜郎。其间,宗氏夫人利用其家族关系,设法搭救。李白被赦免返回之后,两人曾经重逢聚首。

  李白61岁那年,曾亲自送宗氏去庐山拜访尼姑。宗氏跟李白一样,都是狂热的道教信徒,两人都向往得道成仙,可谓志同道合。比较而言,李白跟宗氏夫人在一起的十来年时间,应该是比较和谐的。

李白的故事8

  在唐宋时期,众多的笔记小说、杂著中都保存有李白故事,如唐五代时期的《松窗杂录》《酉阳杂俎》《唐遮言》,宋代的《太*广记》《青琐高议》《侯鲭录》等①,一些文言小说也开始铺写李白故事,这说明唐宋时期李白故事已有多种多样的流传。进入元代后,李白故事进入了“戏曲化时期”。

  元代有6 部关于李白题材的杂剧,其中3部亡佚,保存下来的3 部为:马致远《孟浩然踏雪寻梅》,写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友;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其中李白只是配角,形象并不鲜明;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堪称最早的李白戏,已基本具备李白故事的主要情节。亡佚的杂剧作品有石君宝《柳眉儿金钱记》、无名氏《采石矶李白捉月》、郑光祖《李太白醉写秦月楼》。

  到明代,李白题材的作品呈现高度繁荣的态势,明代李白题材的作品有杂剧3 种、传奇7 种、白话小说1 种(杂剧今存1 部,传奇今存3 部)。其中杂剧《李太白醉写*夷书》《捶碎黄鹤楼》已佚,只有朱有燉《孟浩然踏雪寻梅》今存,7 部传奇中保存至今:无名氏《沉香亭》,吴世美《惊鸿记》、屠隆《彩毫记》,佚失的作品有戴子晋《青莲记》传奇、李岳《采石矶》、许次纾《合壁记》和佚名《李白宫锦袍记》。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方面,明代有冯梦龙改编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保存在《警世通言》中。这一作品最为大众所熟知,算是李白故事中最知名的作品。

  清代的李白题材作品有10 部,其中6 部是传奇,分别为薛旦《九龙池》(亡佚)、李玉《清*调》(亡佚)、洪升《沉香亭》(亡佚),孙郁《天宝曲史》、蒋士铨《采石矶》、谢堃《十二金钱》。另外4 部短小的杂剧是尤侗《清*调》(又名《李白登科记》)、张韬《李翰林醉草清*调》、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黄之隽《饮中仙》。这其中,蒋士铨的《采石矶》影响最大②。

  李白故事在流传中,早期多以文人笔记、笔记小说的形式流传,但从元代以后,戏曲成了李白故事流传的主力,且往往同一个题材,会有多部戏曲。古代文人不厌其烦地敷演李白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现象或文化现象,可能还带有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因素。

李白的故事9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李白的故事6篇(扩展2)

——李白的作文9篇

  与李白对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带出了李白的思念。“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衬出了李白的孤独与寂寞。

  躺在床上,背着李白的.诗,不知不觉的沉入梦乡。隐隐觉得有是么人在呼唤着我,是妈妈吗?可是声音又不像,雄浑而又响亮。“兄台,兄台。”是谁?是谁在叫我?模模糊糊的,眼皮好沉重,在我睁开眼的时候,一道柔和的光射入眼中。定睛一看,哇塞,好美的景色,微风徐徐,柳花飘,美啊。可是这是哪里?我像一只没头苍蝇四处乱转,这才发现这里的人怎么都穿着唐朝的衣服,难道……是我穿越了?不知不觉的走到湖边,看着湖中的我,哇,我还是女扮男装啊!有趣。

  “兄台,兄台,请等等。”看着远处向我跑来的人离我越来越*,最后停到我面前。“额,请问你是在叫我吗?”“嗯,胡兄,这么健忘啊!我们上个月还见过,你你还帮我记录诗文呢!”“呃……那个,不好意思,你?你是?”“哈哈哈哈,胡兄那你还记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句诗吗?”“啊,是李白,真的是你吗?好高兴,我终于见着活的了,你知道吗?我特崇拜您,特喜欢您,我可是您的忠实粉丝啊。尤其是您那豪迈的情怀着实令人羡慕啊。”

  “哈哈,既然胡兄喜欢,那我就现场做一首好了。”“真的吗?太好了,我这就记录下来。”其实我也不知道哪来的笔和纸,反正就是记下来了啦。“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声音渐渐变得模糊了,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等我回过神来,哎,李白怎么走了啦?李白李白等一下啊,我还想要你给我签名啊!李白不要走!

  猛然的一阵疼,眼睛一睁,第一反应,屁股好痛,呀?我怎么睡在地上啊!李白呢?哦,原来是一场梦啊!

  李白的诗不会忘,世代流传,成为千古绝唱。

  李白我崇拜您。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诗仙之美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公元701年,出生于陇西成纪随叶河畔一户商人家里。他五岁随家人迁居到现在的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县的青莲乡;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因为李白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所以家庭环境十分优越,他五岁识字,十分聪明,文章只要教一遍他就能学会。

  有一天,李白的父亲要出去做生意,临走前他嘱咐李白要好好学*。李白读着读着突然感觉头昏脑胀,便出去走了走,他自言自语的说:“原来外面这么舒适啊!”李白的父亲一回来,便把李白送到书院读书,李白天资聪慧,一学就会。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很难,李白心想:“与其在这儿做作业,还不如出去玩会儿。”李白趁先生不注意便溜走了。

  路上经过一遍树林,他见一个头发雪白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个铁锥在磨刀石上磨,便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老婆婆回答:“我要把这铁锥磨成针?”李白惊讶地说:“这么粗的铁锥也能磨成针?”老婆婆头也不抬地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李白想:磨针就像读书,需要天天读,需要恒心和毅力。

  想到这儿,李白连忙跑回书院刻苦读书,从此以后,不管先生布置了多少作业,李白都认真的完成。后来,他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诗仙。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对,就是诗仙李白,字太白,唐朝伟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写了很多很多的诗,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都会背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博学多才,充满智慧的大诗人,我也想像李白一样,写出美好的诗篇,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我听过李白的一个故事,“铁杵磨成针。”今天,我分享给大家。李白小时候不爱学*,总喜欢在外面玩。他父亲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偷偷地溜出去玩了。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好羡慕啊!

  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chu),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你可真会骗人!”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磨,肯定会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每天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学大师!”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我们也要学*白的那种精神,好好学*,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李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诗,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引领我走进知识的海洋;他的诗,是一本山水画,带我游览名胜古迹;他的诗,是一本意味深长的书,教给我胸怀远大。

  李白对*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写下最灿烂辉煌的一页,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瑰宝。

  时势造“英雄 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来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李白。

  唐代是*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唐代是*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失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于是我们了然失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昔乘匹马,今驱万乘来”,自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的悲。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

  唐朝不乏出类拔萃的诗人,我却独钟于你——谪仙人李白。钟情于你不拘一格、别具匠心的诗篇,钟情于你豪迈洒脱、自由奔放的性情。我心中的你,绝不止于课本上对你寥寥数言介绍的形象,而是另一番模样。

  一首诗

  我会背诵的第一首诗,便是你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让儿时的我百读不厌。正是这首诗,让我认识了你。

  后来,我又逐渐学*了你更多的诗篇。“笔落惊天地,诗成泣鬼神。”连诗圣杜甫都对你有如此高的评价,我又怎能不为你折服?

  一斗酒

  你也爱酒,并为此挥毫了不少笔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首《将进酒》,正是酒醉微醺时所作,“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同为酒后所作,《月下独酌》却写出了另一种意境。也许饮酒后,你诗兴大发,才让你得以写出如此精美绝伦的诗句。

  一曲长歌

  与你相处的时光,永远那么美好。你带我游遍大好河山,赏尽人间百态。你让我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险峻蜀道。你让我看到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看到了“深坐颦蛾眉”的美人。读你的诗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尽管岁月悠悠,也冲不淡墨痕。

  一剑天涯

  你是诗仙,亦是剑仙。你既在文坛上才华横溢,也是一个侠肝义胆的行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首《侠客行》,充分的表现出你对侠客的倾慕与对*江湖的向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厌恶权贵的你,在官场上道出了你内心的感慨。*江湖的你,才是真正的青莲剑仙。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就是我心中的你,卓尔不凡、桀骜不驯、侠肝义胆的李白!我读着诗,细品那一千三百多年前,你那段略有遗憾的人生。

  我眼中的李白是为人豪爽、很正义、很有才华、而且很自傲的人。

  他豪爽是因为他的酒量很大,在他的诗中就描写了很过关于他喝酒的事,比如说,“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等等等等,都描写了李白与酒有关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他很豪爽。

  我觉得他很有正义感是因为他有一次自己出钱,用三十万来救济那一些的落魄公子(书生、文人),让他们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

  我觉得他有才华是因为他写的诗都非常有气势,而且他喝醉酒后,接着被冷水一泼,就会立马反应过来,一挥手就写出来一首诗,而且他是因为有才华才会被皇上(唐玄宗)召进长安宫中,当上了翰林待诏,为皇上写诗,让皇上高兴,也因此而出了名。

  李白自傲是因为他成天想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终于,他进了长安,当了翰林待诏,可还不满意,偏想当宰相,而且他老是把自己比作是姜太公等一些著名的人物。李白就是因为自己的狂、自己的自傲而成就了在诗歌中的才华,但也因为自己的狂和自傲成就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堕落。

  李白的身上还有很多谜团,这要让我们一一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29个光芒四射、硕大无比的脚印正在夜幕中一步一步地迈向奥运主会场——鸟巢。这千古奇观惊动了正在瑶池饮酒赋诗的诗仙李白。它起身俯视,奇曰:“银河落九天乎?”

  满腹狐疑的李白飘然下凡,恰好落在正在鸟巢观看奥运开幕式的我身边。开幕式上的一个个饱含科技含量的镜头,把李白惊得瞠目结舌。当李宁手持火炬,飞身上天,在鸟巢上空、在月亮剪影中飞奔时,他更是喃喃自问:“李宁亦仙乎?”热心的我立即为他答疑解惑:“火炬不灭、空中飞奔、月影漂移……这一切都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最新科技成果。”

  李白摇头:“科技胜神仙了?非也,非也!”我笑嘻嘻地说:“现在的*科技水*已非往日可比,不信,您跟我走一遭吧!”

  来到我所居住的二十层大厦下,李白翘首仰望,惊叹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说:“现在,我们都跟仙人住得一样高了!”随即,我把他扶进电梯,电梯“嗖嗖嗖”地飞速上升,眨眼工夫,来到了二十层楼。李白赶紧问道:“这是什么宝物?我在天宫都没有看到呀!”我告诉他:“这个宝贝叫电梯,眨眼工夫就能够把你送到你想去的楼层。*的高楼大厦都装上了它。”

  进了屋,李白又一次目不暇接:薄薄的液晶电视挂在墙上,放映着一出出精彩好戏;开关一摁,空调便“喔喔喔”地送来冷气,家里凉爽无比;微波炉一转,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出现在李白的眼前……

  我打开电脑,李白的大作便一首又一首地在我们耳边响起:“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又一次指着电脑惊呼:“奇哉,怪哉。”我笑答:“这是电脑,它不但内容丰富,多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而且能够在几秒内跨过万水千山,连通世界各地。即使对方远在天涯,也能让人感觉*在咫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早已成为历史了。”

  “此时只应人间有,天上能得几回闻?”李白震惊良久,叹息良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在*不论学问深浅,没有人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的诗歌被唐文宗御封为“三绝之一”,与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并列,他本人更是被后人誉为“诗仙”。这是一个集浪漫主义,狂放色彩于一身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浪漫与狂放,才有了*文坛上那辉煌的一页。

  李白是个诗人,也是个侠客。具《野史》上记载,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拔刀相助的侠士,从他以后的诗文当中也可以感受到丝丝剑气。而

  他的狂放不羁,他的宁折不弯也与这有关。想当年在京中,皇帝曾为他亲手调羹,贵妃曾为他研墨,权臣高力士曾为他脱靴。而李白没有因为他们的地位尊贵而去尽力讨好,相反,他所表现出来的让人感到他就应该如此被对待。杜甫的《饮中人仙歌》对李白的狂放不羁有了很形象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浪漫仿佛不是人间应有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等浪漫诗句,又有几人能吟。不说诗句,就是他的死也是一首浪漫的诗。夜已深,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要了,就要酒。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连死,也是一首诗。

  李白,一个将浪漫,狂放,爱恨情仇,寂寞与离苦,梦与醒交织一起,集于一身的人。他豪情义气,又浪漫痴狂。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歌。


李白的故事6篇(扩展3)

——描写李白的作文6篇

  李白,盛唐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在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法上,都有独特的创造,在过去许多诗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新的境界。李白才气奔放,提起笔就用各种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忧郁、苦闷、愤慨的情绪,而以游仙和饮酒作为自己的外衣。李白的诗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但是挟泥沙以俱下,我们绝不要以泥沙来代表李白。

  刚开始喜欢李白,是因为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予我无穷的精神力量,还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每次读到这句,都有悲怆之感徒然袭来,似乎千百年前青莲居士的杯中酒,都化作天涯尽头泠泠霜雪,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怎样无人理解的孤独,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无花马,千金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里愁”,让千百年后的人读来都为之莞尔。李白虽然浪迹天涯,却仍然怀着自由潇洒的精神,他超然世外,独爱美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先”。正因有了这份豁达,李白才能塑造出那么多经典的浪漫主义诗篇,也在唐诗领域上取得极高成就。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追月逆江河,包黑斩龙顺民心。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首诗出自《寻李白》,余光中先生可谓是李白的忠实粉丝了。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却是李白的霜雪!

  月,早已趁人不注意时爬上那灰色的夜,孤星也披露在窗棂。

  这朦胧的夜,使人徘徊。我从梦中惊醒了,心里思潮起伏,怎么也睡不着了。树叶静静的随风掉落,梦里闪烁这花火。我的生活被寂寞贯彻。突然,吹来一阵风,其中带着几丝寒意,床上挥洒不去余温。

  这寂静的夜似乎被什么打破了——墙角的猫在漆黑的角落述说这什么。没人会明白的,这夜,这寂,似乎一些人永远也体会不到,也不属于任何人。唉,心里总是空空的,但当我去翻看心底的那些东西时,泪,莫名地落——我想念家乡了。

  霜也披上了大地,白得是那样的诡异,大地的一切,披上霜后,是那么的神圣、凄凉、甜蜜……

  情不自禁,我想用双手去摸这冰凉的霜。咦——如此冰凉厚重的霜怎么变得那样轻盈?哦!这原来是皎洁的月光,我恍然大悟。

  又忍不住望月亮一眼,这明亮的月光我再熟悉不过了。这种意境不属于任何人,也许这种和敬清寂是每个人向往的,但我也许想摆脱这样的生活,却力不从心。一个人的时候难免会想到家乡,那些痛苦,那些甜蜜……这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为当我离开家乡时,才发现我的根是死死扎根在家乡亲人心里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的灵魂也越来越迷茫。啊!我的家人,我的心!灵感至此,我随口吟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文坛沉寂了几百年,玉帝沉不住气了。命令诗仙李白,重回人间,振兴文坛。

  李白打算投到一户高教家庭,父母都是博士,生出来的孩子还不叱咤风云!毫不犹豫的进入了这个家。

  自从李白投胎,他母亲每天都念唐诗宋词给李白听,连晚上也不忘放个耳机在肚子上。

  李白出生了,他终于不用在肚子里受气了,父母还让李白读唐诗宋词,李白已经读怕了诗词,一见唐诗就头晕,小小年纪就得了头晕症。

  父母还让李白学英语,凭借着李白的那聪明劲,一下子就学会了。父母又给他报了十几个兴趣班,还美名其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哦!”

  小小的李白纵然是天才,也被父母折磨的残废了。好不容易考了个普通中学,碰上了几个小混混,带着李白泡网吧。

  很快到了而立之年,李白还没有出路。玉帝在梦中点拨了一下李白,问:“李白你忘了你来人间的目的吗、?”“忘了。”“你难道忘了振兴文坛的重任吗?”“对啊,可我现在哪有振兴文坛的根基啊?”

  玉帝突然想到一句话:“李白斗酒诗百篇。”对啊!李白喝了酒才能写出诗来。

  玉帝让李白喝酒,李白敞开肚皮,大喝特喝。

  当阳光照进房中的第一刻,李白离开了人世。李白气冲冲地来质问玉帝:“为什么你提出让我喝酒的馊主意?”“我也不知道你喝的是假酒啊!”

  “唉!”两人长叹一口气。

  傍晚,海上悬着一轮明日,李白坐在芦苇荡旁的石上,缓缓念道:“日如鸿光,胜似星辰千万光辉。”他站起身,感叹道:“烈日如此,万千光辉融一物,永不熄,照辉长江千万里,实为人间之神物也。”

  此时,在李白后面,传来一阵袅袅歌声:“婉约之辉,柔和似纱,轻抚万f怀万物,柔情似水。”李白有些不满道:“如此烈日,何来‘柔’字?它不失雄壮、宏伟,胜过千万光辉。”李清照一笑,道:“您是?李白大诗人?”李白抚了抚须,答道:“正是,久仰易安芳词。”

  李清照柔情一笑,轻艳万物,美绝芳华。道:“傍晚时分,烈日之宏已失。最烈时,应为正午。但此时,婉约之气环绕,为甚。”李白指着江水,笑道:“看,因日之光辉,将此江水镀上了一层层碎金,颇为有些耀目。如此景观,怎不宏伟?”

  谈论间,忽然,一个老者走来,将渔竿抛出。太白走上前去,问之曰:“老人家,依您之见,此明日是为雄壮?还是婉约柔情?”他希翼地看着老者。老者盯着那轮即将沉没的明珠看了一会,才说:“它既为雄壮,照耀无垠大海,但它亦可婉约柔情,皆为美。万物皆有道,因果循环,又何来对错之分?易安有婉约之柔美,汝有气势之俊朗,或明或柔,各有其光辉。”

  李白恍然大悟,作揖曰:“太白受教了。”

  从此,李白真正成为了一位心中有日月和大情怀的诗人。

  今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就上床与周公约会去了,模模糊糊中,我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眼前是绿树红花,清亮的湖水荡起一圈圈波纹,是个好地方.忽然,一个五尺高的人飘在我面前,口中念到:“春眠不绝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呀,这人莫非是“诗圣”李白?我走进一看,果然是他!

  我连忙上前做了个揖,说:“久仰先生大名,晚辈有礼了”

  李白一看我,说:“你怎么认识我?”我说:“在21世纪,您的大名谁不知呀!

  ”李白听我一说,叹了一口气:“要是皇上能向你们一样赏识我就好了,我明天就要去白帝城了!”

  呀,一首新诗《早发白帝城》马上就要谱成了!

  我暗想着,李白又拍了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你们21世纪的人是不是不尊重祖国了?”

  “怎么可能?我们学校还开有历史课呢!”我反驳道。

  “那么,古诗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你们乱改古诗不是不尊重祖国吗?”

  经他一说,我想起了以前我们班曾经“流行”的一首诗:“春眠不绝晓,处处蚊子咬。撒下敌敌畏,蚊虫死多少?”想到这,我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因为我也“歌颂”过这“诗”。

  “小伙子,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乱改古诗是不尊重祖国的表现,以后,不要乱改古诗了,我们的祖国还要靠你们来建设,回去吧!

  ”李白说完这话,就化做青烟飘走了。 “张润!

  起床了!

  ”我从梦中醒来,眼前是白白的

  墙壁,可李白说得那些话,却铭记在我心中。

  坐在书桌旁,翻开唐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阅读着它,眼前出现了一片雄伟壮观的景色,心中十分赞叹!

  忽然眼前出现一道闪耀的光,让我无法睁眼等我使劲睁开眼,我不是坐在书桌旁,而是站在庐山脚下的瀑布边,这时我看见了一位风度翩翩,穿着古代衣服的人站在那儿?我大声问他:“您是谁呀?”他回答道:“姓李,名白。"啊!他真的是那个唐代的浪漫主义诗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人李白。

  之前他鼎丁的凝望着庐山风轻轻的吹着时前她的衣服随风飘舞着远处的瀑布波光粼粼,李白伸出手去抚摸那瀑布下的水潭,*静的湖面,一轮一轮的波浪分散开来只听李白吟诵道: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我忍不住的想靠*他。

  "你为什么要跟着我?”李白疑惑的问。

  我说不出话来,只感到开心与激动,只想与大诗人共赏这瀑布。

  太阳从后山升起,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这瀑布犹如一条银色的绸带从高崖上飞腾直落,仿佛有千尺,让我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落到人间来了。

  风机吹着四周的小草向一边倾倒,有一天说不清楚的感觉,我忽然走过去,想要抓住它的衣角时,却发现他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呆呆的站在山前。

  一个人的夜晚,我遇见了李白。一声:“起床了!"让我忽然清醒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李白的故事6篇(扩展4)

——李白的诗歌6篇

  念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作者:余光中

  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

  从前你被囚了六十二年

  你追求的仙境也不在药炉

  也不在遁身难久的酒壶

  那妙异的天地

  开阖只随你入神的毫尖

  所有人面鸟心得孩童

  远足一攀到最高峰

  就觉得更远的那片锦云

  是你仿佛在向他招手

  现在你已经完全自由

  列圣列贤在孔庙的两庑

  肃静的香火里暗暗地羡慕

  有一个隐者自称楚狂

  不饮已醉,一醉更狂妄

  不到夜郎已经够自大

  幸而贬你未曾到夜郎

  愕然回头儒巾三千顶

  看你一人无端地纵笑

  仰天长笑,临江大笑

  出门对长安的方向远笑,低头

  对杯底的月光微笑

  而在这一切的笑声里我听到

  纵盛唐正当是天宝

  世人对你的窃笑,冷笑

  在背后起落似海潮

  唯你的狂笑压倒了一切

  连自己捶胸的恸哭

  你是楚狂,不是楚大夫

  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

  儒冠三千不敢再笑你

  自有更新的楚狂犯了庙规

  令方巾愕然都回顾

  戏李白

  作者:余光中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涛涛入海

  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

  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作者:余光中

  刚才在店里你应该少喝几杯

  进口的威士忌不比鲁酒

  太烈了,要怪那汪伦

  摆什么阔呢,尽叫胡姬

  一遍又一遍向杯里乱斟

  你应该听医生的劝告,别听汪伦

  肝硬化,昨天报上不是说

  已升级为第七号杀手了么?

  刚杀了一位武侠名家

  你一直说要求仙,求侠

  是昆仑太远了,就*向你的酒?

  去寻找邋遢侠和糊涂仙吗?

  啊呀要小心,好险哪

  超这种货柜车可不是儿戏

  慢一点吧,,慢一点,我求求你

  这几年交通意外的统计

  不下于安史之乱的伤亡

  这跑天下呀究竟不是天马

  跑高速公路也不是行空

  限速哪,我的谪仙,是九十公里

  你怎么开到一百四了?

  别再做游仙诗了,还不如

  去看张史匹堡的片子

  咦,你听,好像不祥的*

  追上来了,就靠路旁吧

  跟我换一个位子,快,千万不能让

  交警抓到你醉眼驾驶

  血管里一大半流着酒精

  诗人的形象已经够坏了

  批评家和警察同样不留情

  身份证上,是可疑的[无业]

  别再提什么谪不谪仙

  何况你的驾照上星期

  早因为酒债给店里扣留了

  高力士和议员们全都得罪光啦

  贺知章又不在,看谁来保你?

  六千块吗?算了我先垫

  等[行路难]和[蜀道难]的官司

  都打赢了之后,版税到手

  再还我好了:也真是不公*

  出版法哪像交通规则

  天天这样严重地执行?

  要不是王维一早去参加

  辋川污染的座谈会

  我们原该

  搭他的老爷车回屏东去的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赏析】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象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象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激”是激荡、激励,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扶桑,是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祛(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挂住的究竟是谁呢?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非常难受。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肯象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非常相*。

  《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读完此诗,掩卷而思,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象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奋飞,那渺小的树杈,终究是挂不住它的,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翱翔,为后人所瞻仰。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梨)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赏析】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从巴蜀东下。十五年,在湖北安陆和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襄阳离安陆不远,这首诗可能写在这一时期。它是李白的醉歌,诗中用醉汉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用更带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

  诗一开始用了晋朝山简的典故。山简镇守襄阳时,喜欢*家花园喝酒,常常大醉骑马而回。当时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接(离),一种白色帽子。李白在这里是说自己象当年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起满街的喧笑。

  可是李白毫不在乎,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此时,他酒意正浓,醉眼朦胧地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象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诗人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后面还跟着车子,车上挂着酒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觉得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不是被秦二世杀掉吗,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你)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还有晋朝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碑纪念。见到碑的人往往流泪,名为“堕泪碑”。但这碑到了今天又有什么意义呢?如今碑也已剥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哪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呢!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象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适意!

  诗的尾声,诗人再次宣扬纵酒行乐,强调即使尊贵到能与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铛(chēng称)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这首诗为人们所爱读。因为诗人表现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支配全诗的,是对他自己所过的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诗人用直率的笔调,给自己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醉汉形象。诗里生活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强烈戏剧色彩,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一面。

  这首诗一方面让我们从李白的醉酒,从李白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中,领受到一种精神舒展与**的乐趣;另一方面,它通过围绕李白所展开的那种活跃的生活场面,能启发人想象生活还可能以另一种带喜剧的色彩出现,从而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全篇语言奔放,充分表现出富有个性的诗风。

  1

  黄鹤楼上登高望远

  大浪淘沙天地间

  黄鹤一去不复返

  留下多少诗人兴叹

  崔颢李白的诗篇

  光灿灿

  百读不厌

  2

  八十多岁的贺翁请客吃饭

  解下金龟推杯换盏

  拈须吟诵李白新篇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直夸是谪仙人下凡

  3

  天子翰林召见


李白的故事6篇(扩展5)

——李白的诗词

李白的诗词

  峨眉山月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下独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春夜洛城闻笛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登金陵凤凰台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处: 李白《关山月》

  2)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出处: 李白《清*调其三》

  3)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出处: 李白《妾薄命》

  4)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出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出处: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出处: 李白《春思》

  7)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处: 李白《峨眉山月歌》

  8)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处: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9)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10)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出处: 李白《三五七言 》

  11)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出处: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2)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出处: 李白《玉阶怨》

  13)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出处: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14)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出处: 李白《妾薄命》

  15)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出处: 李白《送友人》

  16)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出处: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17)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出处: 李白《客中行 》

  1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19)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20)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2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出处: 李白《上李邕》

  2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23)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处: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4)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出处: 李白《秋浦歌》

  25)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出处: 李白《怨情》

  26)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27)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出处: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28)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出处: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29)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出处: 李白《长相思其一》

  30)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韵译】

  春风吹柳花扬,酒店美酒飘香,吴国美女斟酒,殷勤劝客品尝。

  金陵年青朋友,都来为我送行,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干。

  敬请诸位朋友,问问东去流水,它比离情别绪,到底谁短谁长?

  【赏析】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多少笔墨来表现!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不能不佩服李白的才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时,店中简直就是柳花的世界。柳花本来无所谓香,这里何以用一个“香”字呢?一则“心清闻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同时又暗暗勾出下文的酒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

  首句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能舍此而去呢?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沈德潜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唐诗别裁》)。因为诗人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诗中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表现了诗人青壮年时代丰采华茂、风流潇洒的情怀。(沈熙乾)

  他字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一生放荡不羁,不为世事所困;他笔下的诗词豪放又不失细腻,受世人所敬仰。他,就是李白。

  手中的笔狂舞着,一首首诗词流淌千年,成了世世相传的经典。“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笔落经风雨,诗成泣鬼神”都是李白的至交好友杜甫的评价。的确,李白作诗风格豪迈、清新飘逸,如月般温情,又如日般火辣,看似*庸的字却被他谱写成了千古佳句。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都出自李白笔下。有人说,他不是神却胜似于神,说他是诗仙当之无愧。在他手中,纸为地,墨为物,而李白就是手持灵笔的造物主,造就了一首首无与伦比的人间绝美。

  人们把他捧得像神一样高,但他的一生也历经坎坷。多少次对夜独醉,向月倾诉自己的满腔苦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竟能将借酒消愁之事写得如此荡气回肠,托现出他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傲岸精神。如此豪情,是只有李白才有的吧?

  但,即使是放肆无忧的人生也有结束的时候。李白,一生留下了许多贤诗圣词,他终年六十二岁,留下了他在人世最后一首词——《临终歌》。寥寥几笔引得多少人潸然泪下,为李白之死痛感悲憾。人们只记得他留下的不朽文明,可又有多少人记得,他经历的心酸悲愤、痛楚忧肠?踏进青山西麓,石上刻着的字壮观却又悲凉。北风呼啸,一阵阵刺骨的寒意,伴随着滴滴雨珠打落在碑上。越下越大的雨,仿佛在为谁哀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岁月悠悠,花开花落,流年似水,时光的年轮辗转千年,耳边的一首歌万般悠扬“对饮东篱三两盏,何妨轻佻?把酒问月姮娥可好……”

  我们不会忘记,大唐盛世,有那么一个人,挥笔成诗,流传千古千世。愿他,能够永生清乐。

  1、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2、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

  4、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梁甫吟,

  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山儿屼当安之

  6、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的故事6篇(扩展6)

——诗仙李白的故事(五)份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小编收集诗仙李白的故事,欢迎阅读。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漒鳚鞯氖澜纾?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

  公元762年,年过花甲的李白已百病缠身,他已忘记了人世的悲欢,只图一醉方休。他一生醉过太多次,但这是最后一次了。他恍恍惚惚去邀水中之月,不幸溺水,抱月长眠。

  李白一生豪放浪漫,连死都如同一首诗。可谁又知道这光鲜的外表下,淤积了多少难以言状的愤懑和悲伤?

  悲伤的李白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游侠,写下不少游侠诗,并且胸中也怀有远大的抱负,曾自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25岁便辞亲远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游历名山无数,纵情山水之间,提笔写下无数好诗,春风得意,名噪一时,但他志向却不在此。他秉承儒家教诲,是个用心的入世者,立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他一向在等,等长安天子的召唤。他终究是等到了,42岁那年,由一个道士引荐,他**入京。

  那时,他感觉自己化为一个任情恣意的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就是他那时最好的写照。他作文曾让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但好景不长,在长安的第三年,他正因不能放下自己的个性,受权贵排挤,被流放出京。

  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李白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全化为泡影,“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总是受挫,在幻想的完美和现实的残酷中,他也只能承受这巨大的落差了。

  这一次,李白是真的悲伤了。

  悲伤的李白也只能“举杯消愁”,却得到了“愁更愁”的结果。他终日与酒为伴,尽情释放内心的悲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高歌取醉欲安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他终究是不能放下心中的理想,然而朝廷耽于声色犬马,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当道,官场一片黑暗,他永远也回不去了。时光飞逝,自己却功业无成,他,也只能写下“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等悲愤填膺的诗句了。

  李白幸运,生于盛唐;李白不幸,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历史的不可测之处也就在于,他们造就了李白的悲伤,却也让一个不老的诗仙——悲伤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传奇。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武,专门学*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

  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

  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

  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

  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

  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