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

首页 / 故事 / | 2022-10-03 00:00:00 名人故事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1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2

  清朝的康熙皇帝亲政的时候,还不到20岁,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事。当时有个叫吴三桂的汉军首领,因为为清朝夺取全国立了大功,被封为*西王,势力越来越大,后来又野心勃勃,以西南为基地发兵谋反,要与清朝争夺天下。他的军队人多,又得到了其他地方的支持,气势汹汹。当时清朝刚刚稳定下来,对吴三桂作战,兵力、财力有很多困难。有的大臣就劝康熙皇帝不要派兵镇压,而是议和为上,实在不行,就把长江以南的地区让给吴三桂,实行南北分治。如果真那样,就又要出现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了。

  康熙皇帝坚决不同意。他说,不管有多大难处,也要派兵*定叛乱,南北分治是绝对不许可的。于是,他亲自调集各种军队,和吴三桂叛军较量,又采取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孤立首要,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顶住了叛军的大规模进攻,继而开始反攻。

  吴三桂没想到年轻的小皇帝这么果断坚决,而且他自己又是名声极坏的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仗越打越糟,最后自己先病死了,叛乱也被*定了。事实证明,康熙皇帝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完全正确的。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3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在*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贫弱,*看不起*,在悬挂的万**中,故意不挂***。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和绝食以示*。

  学校当局在*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4

  1、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

  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药,比西方的麻*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邓亚萍:苦练球技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

  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7、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8、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古代名人励志爱国的故事

  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9、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10、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11、卡莉·菲奥里纳: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5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xx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1)

——*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

*爱国名人故事1

  1949年新*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爱国名人故事2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名人故事3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人们。之后他父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几句真心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钱赎身或理解腐刑。司马迁家里没钱。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人被割掉生 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类的人。这对司马迁是多大的打击呀!有的人认为他不该怕死贪生,甘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日地写作。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这时候,他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手里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心中埋没。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甘受屈辱。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

*爱国名人故事4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行改革开放,许多外国人到*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国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礼貌,尊重人家的国格,尊重人家的各种*惯。另一方面也要维护我们的国格国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那里讲一个冯玉祥将军对待外国人的故事。

  冯玉祥是的爱国将领。他当年担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次接待了两个外国人。他很有礼貌地请他们坐下,谈话。两个外国人打开旅行袋。拿出一块新鲜的野牛肉,要送给冯玉祥。冯玉祥问:“哪里弄来的野牛肉?”外国人回答:“是我们在终南山打猎打来的。野牛凶得很,不好打。”冯玉祥皱起了眉头:“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领过许可证吗?”外国人忙说:“我们打的是野牛,没有主人,用不着和谁打招呼。”冯玉祥沉下脸说:“终南山在我们*,是我国的领土。野牛生在那里,自然归我国所有,怎样说没有主人?你们不经允许,私自猎牛,这是犯法的!我作为地方官,有保护国家*的职责。你们在*就要守*的规矩,不能蛮不讲理!”两个外国人理屈词穷,只得承认做了错事。

*爱国名人故事5

  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主要是在欧洲和美洲,虽然并没有自己的祖国,但是犹太人是一个凝聚力十分强的民族。

  德国大诗人海涅就是个犹太人。他写的诗充满爱国激情,但是有些人正因他是犹太人而对他抱有成见。有一段时刻,他在公共场合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侮辱和攻击。

  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对他说:“告诉你一件个性的事情,我发出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齐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2)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范本5份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1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

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2

  名人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爱国名人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 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 败无能的清**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 书,在血 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 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中,故意不挂中国**。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 课和绝食以示**。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3

  1:曹操烧信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汤显祖泪著《牡丹亭》

  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

  一天中午给他送饭,书房里竞空无一人,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也毫无影踪,后来忽然发现柴房里隐隐传来痛哭声,夫人进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恸。 原来(《牡丹亭》写到(《忆女》一场,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园祭奠死去三年的杜丽娘,悲从中来,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罗裙,恰是丽娘生前穿过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说:“我正写到,‘赏春香还你旧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 汤夫人把他从柴堆上拉起来,又是埋怨又是关切地说:‘快回去吃饭,你这个人呢,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直到这时,他才发觉肚子咕咕作响了。

  由于汤显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使《牡丹亭》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搬上舞台后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3:汤显祖谜讽狂士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联。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况眼下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就回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说完,汤显祖先去了寿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其中一位远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汤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以为然。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满以为汤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汤显祖只是在结尾空白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是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写的是一字谜,这一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4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5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鲁售公三十三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3)

——爱国名人故事6篇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北*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很出名气了。厥后他出国深造。在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予给他一只装满故国土壤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陪同着他19年。

  1849年秋日,萧邦病重告急。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当局不会容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故国去。”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4)

——外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1913年,华沙成立放射学院,居里夫人回国祝贺,波兰的妇女界为自己的英雄代表举行盛大宴会。

  *间,居里夫人发现有一位满头银发的女士,觉得就是她十岁时那位小学校长西科尔斯卡。她立即站起来,穿过一个餐桌,来到这位老校长面前。她象当年做学生时领取奖品后那样,俯下身子,满怀深情地吻了老态龙钟的校长。

  当人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后,既为老校长感到骄傲,又为居里夫人的尊师品德所感动,宴会厅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被*称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有很多与人相亲的故事。斯汤达的巨著《巴尔玛修道院》出版后,巴尔扎克十分赞扬该书刊滑铁卢战役的描写。次年,巴尔扎克又写了《斯汤达研究》,对《巴尔玛修道院》给予了充分肯定。

  1839年,巴尔扎克决定向法兰西学士院申请做院士候选人,这时,他得悉雨果也要被提名做候选人,便撤销了自己的申请。他认为雨果比自己更合适。他和雨果有多年的友谊,他了解雨果,更了解他自己。在巴尔扎克弥留人世之际,雨果专程去看望他。雨果后来回忆说,离开的时候,"我心中暗自将死与不朽两相比较着"。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结婚的时候三十二岁。他的妻子娜塔清泉喷涌,每写好--首诗,就兴致勃勃地跑到娜塔丽亚面前朗诵,征求她的意见,可是娜塔丽亚没有诗歌修养,又不理解丈夫的事业;地压恨儿就不懂这些东西。她的兴趣只在舞会上,她一门心思都在研究怎样用最入时的服装打扮自己,怎样参与上流社会的交际。普希金为了她债台高筑,特别是,耗费许多宝贵时间陪她跳舞、赴宴、出入上流社会,普希金感到有一种难言的痛苦,他曾忧虑地给朋友写信说:

  "对于生活的忧虑,使我无暇感到寂寞。但是我失掉了写作的那种自由独身的生活闲暇。我的妻子总是打扮入时地在社会里混……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竟因妻子几乎停止了一切创作。

  由于普希金屡屡写诗鞭打沙皇*,沙皇*便利用娜塔丽亚的弱点,说她和一个军官私通。普希金被激怒了,和那个军官决斗,结果被枪杀。这位年轻的诗人,曾以他的勇敢和智慧使敌人发抖,但在爱情面前却失去理智,不幸早逝,不亦悲乎·!
 

  爱迪生没有上过大学,上小学也只有几个月,但他正式登记的发明却有一千三百件之多。爱迪生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大发明家,追根溯源,是和他的妈妈南希分不开的。

  爱迪生从小喜欢问这问那,南希理解孩子的心理,总是尽可能给孩子满意的答复,并且启发他再想,再问。在他五岁那年,有一次他问妈妈: "**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干啥?"南希告诉他,这是鸡妈妈怕蛋着凉,给它们暖和暖和。爱迪生又问: "蛋为什么要暖和呢?"南希回答说这是为孵小鸡。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后想,母**蛋放在屁股底下可以孵出小鸡来,我也把蛋放在屁股底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呢?他决心试试看,便找了一些鸡蛋,躲到邻居家的仓库里,做了一个小窝,把蛋放在里面,自己蹲在上面孵起小鸡来。

  爱迪生失踪了,家里人很着急,找了好几个钟点才在仓库里找到他。但是,南希并没有因此责怪和取笑儿子,爱迪生好问好学的积极性更大了。

  爱迪生曾上过几天小学,因为问老师为什么二加二等于四,惹得老师发怒,南希便把他领回家去自己教。南希给儿子讲罗马帝国的盛衰,讲英国的演变;教他念文学名著。以后,又让他读电学家拉法弟的著作,使他增加了不少电学知识。南希看到儿子兴趣在物理、化学方面,便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这里面讲了许多物理和化学实验,有简要说明和详细插图。爱迪生一看就入了迷,凡能做的实验,都要去做一做,做不成不罢休。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发明家。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5)

——爱国名人名言 50句菁华

1、有了*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任继愈——任继愈

2、*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人才真有进步。

3、爱国反倒受穷,谁还敢去爱国?——蒲柏

4、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5、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马克思

6、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7、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8、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9、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10、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11、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1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4、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拿破仑

15、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永远是孤独的、——尤今

1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18、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19、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

20、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21、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永远是孤独的。尤今

22、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23、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阿·托尔斯泰

24、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6、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2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8、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此刻行动中。——凯洛夫

29、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0、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

31、*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人服务、 —— 吴仲华

32、我们都是*人,都有*魂,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申宝峰

33、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34、如果一个人没国家民族观念,即使富有,也实在令人惋惜。——李嘉诚

35、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车耀先

36、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拜伦

37、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38、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39、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4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41、背弃祖国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莺。——*尔族

42、所谓多极,*算一极。*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43、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44、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奥尔丁顿

45、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荷马

46、国家的心脏,就在百姓的胸中。——白族谚语

47、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48、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49、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容国团

5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6)

——*古代爱国名言 30句菁华

1、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2、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10、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11、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12、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1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6、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1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18、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19、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20、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1、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2、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23、虢国夫人承主恩,*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2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5、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2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8、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29、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0、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 (菁华5篇)(扩展7)

——爱国名人事迹(精选5篇)

爱国名人的事迹650字

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却比黄金更宝贵。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爱国名人的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的名人事迹优秀作文1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着作。

爱国的名人事迹优秀作文2

这个泳者不是别人,他正是一代匡世伟人***。

“我要去黄河,你们作些准备。”***一回到“浴场一号”住所,便激奋地说道。

“去黄河?**,你去黄河干什么?”***简单明了的吩咐中往往蕴涵着深邃含义,对此身边工作人员已很*惯,但面对这个似乎是刚从大海里“捞”出来的斩钉截铁的决定,他们仍感到十分突然。

“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呐!”稍顷,***扳着指头接着又说,“这次我要带一个智囊团去。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气象、土壤、化学、地质、肥料、水利、电力等等一大批专家,要像李四光这一级的专家。你们给我准备一些应付艰苦生活的东西。我们大家都骑马,沿黄河逆流而上,去寻找黄河的源头,把这条河从头了解起,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民族造福。我还可以到黄河里去游泳啊!”

说完,***便不再言语了,仿佛这条母亲河正在他胸中奔腾流淌。

熟读经书的***,他深知黄河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治国良臣管子就曾说过,“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五害之中水为大。”千百年来,黄河多少次漫流失控,尸漂四野?频繁的洪水灾害,直接危及中国大片精华疆土,直至成为历代王朝霸业兴衰、**更替的导火索。正因如此,汉武帝率众堵口黄河岸,宋太祖御诏疏通黄漕运,忽必烈钦令察河源,康熙帝亲览修黄淮……

可是,中国革命胜利了,黄河洪水还没有被驯服。面对危如累卵的国之忧患,作为这个东方大国的最高领袖,他怎能不兴起制伏洪灾、安流息波的强烈愿望呢!

正是这种多重情感的驱使,当天下大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出京巡视便选定了黄河。从古城开封到悬河岸边,从邙山之顶到引黄渠畔,他一路察看防洪形势,询问治黄方略,展望大河前景,活跃的思维一刻也没有离开这条大河。

爱国的名人事迹优秀作文3

***: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教官、参谋、副团长。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同年加入***。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人民革命***(***)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副**,*****副**,***副**兼***部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第三、四届***副委员长。是**第七、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十二届***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爱国的名人事迹优秀作文4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爱国的名人事迹优秀作文5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爱国名人事迹 3

屈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一颗闪耀着光辉的明星,屈原是一位心有博大志向却因遭小人毒害的公正之人。千古的疑问,千古的传承,千古的叹息,就在屈原投入汨罗江之后融入了历史之中,那从如今的角度去看屈原,又会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国名人事迹的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爱国名人事迹的作文篇一

“诗人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这首诗道出了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的成长历程。

陆游的一生曲曲折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令人惊叹的千古奇遇;更没有千古不忘的王道霸业;有的只是那道出世间冷暖、饱含诗人情感的九千多首诗篇,也就是这九千多首千古传颂的诗篇和那坎坷却又多彩的感情历程深深的感动了我,令我钦佩。

幼时——困苦——坚强

陆游生在一个战乱动荡的苦难年代,他的幼年是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困苦中度过的,金兵南下到处烧杀抢掠,使陆游从小就尝够了国难之苦,在这兵荒马乱、人人自危的年代,他却凭借着一颗坚强不屈的幼小心灵坚强的活了下来,只是在不经意间,在陆游有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精忠报国的种子。

他的坚强令我钦佩。

早年——悲痛——坚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听,陆游在沈园壁前和唐婉爱情的绝唱,这不光是生离死别的哀乐,也是两人爱情悲剧的永叹……

早年的陆游和唐婉彼此深爱着,但因为社会的压力、亲人的分割,两人被无情拆散,唐婉也改嫁,两曲钗头凤刚刚出世还未相见时,唐婉便在无助和抑郁中撒手人世,陆游的悲痛之情我们可以想像,但幼年时内心中精忠报国的种子却在此时发芽,他把悲痛全部化为坚毅,毅然离家,决心为国效力。

他的坚毅令我钦佩。

中年——征战——精忠

“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中年陆游投笔从戎的自信与自豪。

在唐婉死后,陆游化悲痛为力量,踏上了他从小就向往已久的地方——战场。

上了战场。陆游身披铁甲,手持长枪,身骑战马,带着寥寥数名士兵,沿着崎岖的山路,风餐露宿,往来于前线的的各个据点之间。虽然军旅的生涯艰苦又危险,但精忠的陆游每天都怀着一腔热血,他的汗水洒满了狭窄却修长的山路……也就在这时,《秋波媚》、《初见庐山》等等一首首从军诗由陆游的笔下传出,成为千古名诗。虽然不久陆游便被调往他处,但他到老都忘不了这短短的军旅生涯和那向往的沙场。

他对国家的热爱和精忠把我感动。

晚年——至死——不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这一生中最后作的一首別世诗,短短的四十七个字却反映出了诗人一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作完了这首生命的绝唱,使人徐徐闭上双眼。一代才华超群的使人陆游怀着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的悲愤与世长辞。也许他一定不会猜到,他心中已长成苍天大树的精忠报国的信念扎根在他那九千多首诗篇上犹存至今,他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永垂不朽!

爱国名人事迹的作文篇二

在遥远的南宋,曾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是进士出身,却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打击;他为收复失地投身军旅,并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诉诸诗文;他曾写过《钗头凤》这样的感人词文,也题过《示儿》这样的爱国诗篇。他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陆游。

我喜欢陆游,因为赞赏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

陆游生活在一个饱经散乱的年代。在陆游一岁时,他的父亲陆宰被罢去了精细转运副使的职务。而与此同时,又发生了靖康之难。金人入侵中原,陆游一家不得不开始逃亡。幼时的逃亡生活持续了8年之久,直到他9岁时,他和家人才回到老家山阴。在逃亡时期,小陆游受到了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产生了以身报国思想的萌芽。

陆游在少年时刻苦读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成年时,南宋和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这时的南宋,已经残破不堪。陆游闻得此事,心痛不已。不久,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我喜爱陆游,因为他是一个深情的人。他对国家一腔热血,对自己的亲人也是一往情深。

青年时,陆游娶了他的表妹唐婉为妻,并在此时写下了广为人知的《卜算子咏梅》。可他们在一年之后就被母亲拆散。后来,陆游在沈园又与唐婉相遇。陆游在伤心之余,在园中壁上题下一首哀怨的《钗头凤》,来纪念那段逝去的美好爱情。直至去世前,他仍对唐婉念念不忘。

我喜爱陆游,因为他在逆境中始终不言放弃。

而立之年,陆游进入仕途,并在39岁被赐进士出身。陆游始终始终坚持抗金。可掌权的大臣多为主和派。他们怕陆游说服皇上抗击金朝,便不断打击排斥他。陆游刚入朝一年,就被罢官,排挤出朝廷。可陆游没有自暴自弃,他在耳顺之年又投身军旅生活。在这期间,他积累了许多有关爱国的写作题材,并写出了一首首千古诗篇。

晚年时的陆游过着*凡的乡野生活,在这时他也写作了一些关于农村生活的诗篇。可衰老的陆游没有忘记祖国,他的爱国之情始终不渝。这时他创作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表现了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有9600多首诗传世,成为至今存世最多的诗人。

陆游已去世了800余年之久。可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肉身早已逝去,但他对国家、对亲人的深情仍深深感染着我,虽相隔*一个世纪,但我仍然感受到他那一颗赤诚之心。他的诗篇给我们以激情、以享受、以启迪。他离我并不遥远。

爱国名人事迹的作文篇三

红酥手,黄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风吹过,撩起绦绦的杨柳,吹皱了一池的春水。江南烟雨婆娑,沈园故地无语,我凝望着壁上的《钗头凤》,亦无语。不觉,南宋诗人陆游走了过来,提笔又在壁上写着什么?原来是《沈园二首》。于是,我悠悠地吟哦出最后两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他转身,喜悦的眼神刚看到我,就黯了下去,口中喃喃道:“不是婉儿,不是婉儿……”问道:“你如何知道这两句诗?”我说:“我知道你和唐氏。”“哦!一起走吧!”

“莫要太伤感。”“恩!婉儿走了有一年了吧!我有分寸的,儿女情长不是我生命的主题,国家现在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方是我心中的一大痛处啊!”“务观,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你不负这句话。”

跟随陆游,看着他戎马的生涯,看着他意气风发,热血报国的笑;跟他谈论到国家大事,收复失地,他饱怀壮志。看到他遭人排斥,跟他谈到奸臣乱国,皇帝昏庸,他满怀激愤,感慨万千,但不变的是对国家,对皇帝的赤胆忠心。

营帐外,务观仗剑而歌。“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务观!”他看见我来了,停止了长啸,却大叹道:“唉!奸臣误国啊!不许收复失地,苟避于临安,是何道理?!”怅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壮志未酬,处处受人排斥,终归乡林。一生万余诗作,大部分皆为国为民而写。如今弥留之际,仍不忘国家安危。我站在他床头,他念叨着:“想当年,意气风发,吟诵着黄金错刀白玉装……”咳嗽声不断,手帕上绽开了一朵鲜艳刺眼的花。“我知道,我知道!”“也许,也只有你知道我了。还记得你说的那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我不配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念着,老泪纵横,这是饱经岁月沧桑,有壮志未酬,为国为民的愤恨之泪啊!

一代爱国诗人,陆游,走了。

爱国名人事迹的作文篇四

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屈原是忠臣,所以每年炎黄子孙都来祭祀他。然而我认为他的忠诚固然可贵,但他的才华也同样不可忽视。屈原本身是贵族,因而怀王让他担任朝中左徒。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宦官外戚掌权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覆亡,唯有屈原与卫青不同。这只能说明一点:屈原是个十分有才的大臣。《史记》中记载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政治才华之高。正因为他的政治才华“王甚任之”。为了保护生态*衡,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国家颁布了退耕还林,禁止捕杀动物等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我相信大自然你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越来越漂亮。只可惜屈原虽然也有文学才华,但他的这两种才华并没有相结合在一起,并不像韩愈等忠臣那样上书直谏君王的过失。相反,他在遭诬陷后只是自己做《离骚》来表达内心的忧苦。这一举动,我认为是不明智之举。不过好在《离骚》的文学成就很高,因此还是受到世人们的赞扬。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能的出一个结论:屈原的《离骚》是被逼出来的。我们假设没有奸臣的陷害,那么屈原也就不会诉冤诉苦。换句话说,若不是楚国的那个社会环境,自然也不会出现楚辞。

楚辞中的“楚”便有力地证明了楚国国君之昏庸。 我们赞扬屈原是歌颂他作为臣子对国家与君王的忠诚。鞠躬尽瘁的精神是我也赞同的,但是我却不赞同他自尽的这种做法。这种做法表面看起来是与国共存亡,但其实也表现了屈原的软弱:愧对现实而逃避。楚国灭亡之时,他应主动去承担责任。我认为他应这样就更忠于国君了:免官后先隐居不出,等到秦国入侵时便再向国君**做官,并表明自己尽忠于国家的决心。这样国君任用他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这样,即使楚国亡国了,那么屈原也只是死于秦人之手,而非死于自己之手。人们就更加认为屈原是尽忠之臣,屈原也能完成自己效忠的心愿了。不过我这一切都是空想,可能没有考虑到当时的楚国社会环境与屈原的心情。而且屈原要是按我所云去做的话,后人也不会用赛龙舟与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了。 屈原确实是伟大的,尽管有些事他做得并不好,但这一点也不能遮住他的忠诚与才华横溢。他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

爱国名人事迹的作文篇五

他就是这样站在我们面前,犹如一株开花的树,缀满鲜花,浑身饰物闪烁夺目,散发着兰花的清雅。整个春天,我仰望他,像凝望一株心灵丰富而姿态美好的树,用梦幻一般的花朵抒写生命的颂词。

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活下去的时候,死就背负起意志和尊严的神圣使命。屈原以他的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著名的范例:华丽的词汇,飘逸的诗心,无边的寂寞,挚情的闪烁;不会等到敌国军队的俘获之后,屈辱地死。他的心中,羞辱他就是羞辱他的楚国。不如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而独立的死。

曾是一位身居要职的大夫。他的身份和他的心灵形成强烈反差:有奇特的性格,有巨大的矛盾。世俗对他不能相容,指责、唾骂、丢官:他的唯美染上了难言的凄苦。然而他的本性已是既定,就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对自己这种的难以改变,他非常清楚,所以他说“虽九死其犹未悔“。

但他依然痛心而生怨。这痛这怨,让人品咂不尽;这痛这怨,让他一生追随,不舍昼夜。与其说他是内心刚强,还不如说他心存执拗。但他是因执拗而强大,又因强大而生出不尽的怨诉。这种怨诉只有死亡才能让其停止。至此,他脱离了惯常的规则,从渺小之中脱颖而出,走进一种永恒的伟大。

他的柔弱与刚强,使他充满矛盾。他不仅有怨诉,还自我申辩;又一再强调和自诉自己的忧愁烦闷和失意不安,特别强调自己的孤独和贫困。然而,害怕贫穷一直作为一种时代倾向,深深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但他却言辞铿锵:即使马上去死,也不做媚俗的事以求苟安和富贵。

淹死诗人的常常是世俗的浊水。楚地多水,汨罗幽深。世俗之水流转不息。但它所裹挟的却是一位千载难逢的人物。在浊流中,他能俯仰自如,情感之火不可遏止地燃烧,燃烧情感徐徐延展为一条闪亮的生命痕迹。

他的独特远不止于正直、抱负、强烈的道德感之类,而是难以囊括的丰富与神秘,是一个伟大灵魂的全部——不可思议的清澈,强大的自恋,对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惋惜,连叹息都散发着芬芳;集一切美妙、孤傲、钟情、哀怨之大成,是纤细的豪放,是柔弱的顽强。沉浸在晶莹的清流芬芳的花蕊之中,他满怀希望地开始,忧心忡忡地踌躇……

苍凉不安的心情,无法言说的愤懑,让他忘情装扮,装扮那份深藏于心、尽情绽放的唯美之树。江山、社稷、国家、民生,一切都太过沉重与巨大。他一再昂然的勃发,又一再遭遇沉重的打压……但是,依然挺立成一株开花的树!

屈原,那唯美的心花,在冷冷的风中,在凄凄的雨里,开得凄美而繁华!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爱国名人事迹 5

清华大学袁丽萍同学:两年前,我是新闻学院本科四年级一名普通的学生,后来担任清华大学首届文科国防班的辅导员,与19名国防生相聚到一起,深受他们的感染。去年11月份,我正式成为清华在研究生阶段转为国防生的第一名同学。我认为现在国防建设需要我们青年人投身其中,我也渴望着能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清华女生,我爱红装,但我更爱那身代表着守卫国土重任的绿色军装。我们清**防生愿追寻前辈的足迹,投身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在绿色军营中实现以身许国的梦想,踏踏实实为祖国工作50年。

*****称赞说,袁丽萍同志将来要做一名国防战士,这是非常光荣的。我希望你把自己献身国防事业,守卫祖国的安全,守卫人民的安宁。你一生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的,是值得骄傲的。你在清华这些年学*的收获,一定会用到你今后的工作中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