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

首页 / 古诗 / | 2022-12-02 00:00:00

梅花古诗文1

  元代: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解读

  细读词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等语,可以明确作者是有意拿梅雪来比较的。到底是抑雪扬梅,还是扬雪抑梅,对这首词的解读,则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抑雪扬梅说:

  这首词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浙江卷的语文试卷中,共两小题,第一题要求写出词中的“两种”和“一家”所指的意思,第二题要求简析这首词的手法和情感。其参考答案是:“两种” 指梅花与雪花,“一家”指大自然;采用的手法是对比(反衬),表达的情感是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厦门大学黄拔荆先生选注的《元明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版)就认为这首词是抑雪扬梅,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比,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

  扬雪抑梅说:

  *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学泰先生则认为这首词是扬雪抑梅。他在王筱云主编的《*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词曲卷(二)辽、金、元、明、清(词)》(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中对这首词评析说:“雪与梅花相同之点是颜色、形状和俱在寒天开放,但梅花毕竟不如雪花那样耐寒。这首词虽然题作《雪中看梅花》实际上是‘梅花零落之时看雪花’。天风吹得梅花四处飘落,它的惟一的优势——香,也零落殆尽,而雪花比梅花更厚实、更能随意飞舞、傲啸于天地之间。”

  简析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梅花古诗文2

  南北朝:阴铿

  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赏析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了其高风幽韵所沉醉。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读后不禁和诗人一样为雪中的梅花所陶醉。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属性。“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春天虽将迫*,严冬的寒气尚存,雪花仍在飘舞,这时梅花早已盛开,可谓是“冰雪独相宜”。这里,诗人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万花敢向雪中开”的无畏品格。可以想见,那一树树傲然开放的梅花,或红或白,或粉或黄,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色彩会是多么分明。这梅花,充满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怎不令人顿生敬意。难怪历代诗人和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美它那“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的精神;或赞美它“畏落众花后”的积极进取精神;或赞美它那“凌厉冰霜节愈坚”的高洁品格。

  三、四两句,诗人是在写雪,也是在写梅:“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春天风大,被刮落的梅花随着春雪在春风中飞舞,景象真是美妙极了。或是白梅,那飘落之花与雪花齐风飞舞,难以辨认,真是“开时似雪,谢时似雪”;或是红梅,那鲜红的花瓣与如玉的雪花交相飘洒,红白分明的色彩,奇妙变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这与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的“不随群艳竞芬芳,独自施朱对雪霜”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残雪融化了,而留在枝头上依然微笑的梅花显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别有一番神韵。观赏此花,怎不心旷神怡。

  五、六两句,则分别写梅之花、叶情状。“叶开随足影”形容梅放叶的时间。梅先花后叶,当花儿凋谢之时,叶子才逐渐长出,这是仍是暮春之时,“随足影”用词极为巧妙,“花多助重条”一句,形容梅开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却繁花满缀。这一句写得极为逼真。

  最后两句则形容梅花多变,不断给人以新貌。“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一树树梅花,今天所见和昨天所见有异,早上与晚上有别,描写出梅花由花苞逐渐开到完全开放的不断变化。“向晚判胜朝”言其梅花越开越美,不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小诗,语言*易朴实,然而又给人清新明快之感。状物写景都极为细腻,以梅花傲雪开放到随风与雪飘落,以及花落放叶之状、花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作者观赏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给人不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梅花古诗文3

  南北朝:何逊

  收起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创作背景

  公元507年(梁武帝天监六年)旧历四月,抚军将军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何逊迁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不离左右。这首诗即写于第二年早春。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1)

——古诗文的作文 (菁华3篇)

古诗文的作文1

  陈老师几星期前颁布了“圣旨”,让我们把《小学生优秀古诗文诵读手册》里所有的诗全部背下来!里面有200多首诗呢!更可笑的是老班别出心裁,制定了五个等级:1、“钻石”级脑瓜;2、“黄金”级脑瓜;3、“白银”级脑瓜;这第4级“脑瓜”就不太值钱了,叫“玻璃”级脑瓜;还有那更损的第5级,你猜会叫什么“脑瓜”?谅你绞尽脑汁,猜得头发花白都猜不到,哼哼,告诉你吧:“豆腐脑”级脑瓜!!不过我不怕,因为我不熟的也就六、七首。怕临阵磨枪,不快也不光,于是这几天中午,发奋努力把它们全背了下来。

  终于到检查背诵的时候,和往常不同的是:还没打上课铃,大家就坐在自己的位上,叽里呱啦地磨起枪来。难怪,谁想弄个“豆腐脑”回家呀?听,教室里朗朗的背书声中,还不时地夹杂着:“哎呀,这首我还不会!”“完了,这次要遭殃了!”我也心跳如打鼓,手里“哗啦哗啦”不停地翻书,生怕有个别的诗和我捉迷藏,被我遗漏了。

  等了半天,老班笑吟吟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顿时“唉――”声一片,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陈老的到来不亚于“死神”的来临。聪明剔透、眼睛有X光射线般穿透能力的她当然知道我们是什么意思,只见她指挥若定,大手一挥,不顾我们哀求的眼神,下达了“开始”的军令。

  我们同桌面对面互相监督,然后老师说题目,我们一齐背诵。我想里面大概也少不了心存“浑水摸鱼。

古诗文的作文2

  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古诗和散文朗诵会。

  演出开始了。今天有15场演出,我们班节目排名第12。我和我的同学唐旭是我们班级节目的伴奏。虽然离演出还有很长时间,但我的心脏一直在狂跳。一方面,我怕自己玩不好会出丑,毁了班级成绩。另一方面,我也很期待早点上台,让大家知道我们班有多厉害。恐怕只有上过舞台的同学才能理解和体会这种复杂的心情。偷偷摸摸的,有很多和我差不多的人。

  舞台上的节目各有千秋。特别喜欢初三学生安排的《菊韵》。一群戴着菊花头饰,手里拿着菊花画(听说手里的菊花画还是自己的作品)的小女孩组成了一个美丽的菊花丛。过了一会儿,几只可爱的小蝴蝶和小蜜蜂来了。他们穿梭在菊花之间,翩翩起舞,既可爱又有趣,就像一只蜜蜂蝴蝶在玩菊花的画面。更神奇的是他们背的诗。有这么多的诗,有些甚至我们的高年级学生也未必能背得动,但他们却背得那么流利。它们太棒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是第十期节目了。大家争先恐后地给我换衣服,一个个跑到后台。

  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上了舞台,好紧张。我坐在琴凳上不敢动,怕观众发现我的小动作。朗诵开始了,我和唐旭的伴奏响起。伴随着《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舒缓优美的旋律,我的心沉浸在音乐中,慢慢忘记了紧张。在我们节目的最后,马骁和尹兆伟拿着一个大生日蛋糕慢慢地走着。一瞬间,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我们的表演获得了成功。

  “好事多磨”。最后公布了奖项,我们班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我太激动了,十几天的努力终于带来了今天的收获。

  这次古文朗诵不仅精彩,而且锻炼了我们的勇气,展示了我们的风格和力量。

古诗文的作文3

  *的古代文学就如一颗明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千古诗词,从周至今,诗与词都是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下滚滚奔泻,走向成熟。千古诗词,历经岁月的磨练,依然华风不减,这两朵奇葩,灿烂夺目,芬芳绚丽。

  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巍晋,南北朝民歌,诗都在以向上的趋势蓬勃发展。到了唐朝,诗仿佛受到了良田沃土的栽培,春风雨露的滋润,就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李白的自饮自酒,终于绘出了一幅最终不得志的政治蓝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何等悲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即沧海,又是何等豪情。世不懂我,也只能拿出一杯老酒,继续那骑马似乘船的飘荡浪迹生活。

  我曾用“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而感到无比伤哀。秋风吹过无丈原,代表了蜀的逐渐灭亡,又回想当年的“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又怎能不生感慨呢?在诗中我能够看到唐的由盛转衰,一个个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样,我还喜欢光临两宋盛景,体验宋词的绝妙之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每个字都深怀思念之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又是字字现真情。

  宋词,足以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它织成了无数美丽的锦绣,是其风格永不改变的经典。词人敢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挚的描写更为其锦上添花。柳永、晏殊、秦观、苏轼……伟大诗人的相继出现,更为宋词的色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千古诗词,千古全传唱。它们所代表的已经不再是诗人,而是诗词的中华魂。千古诗词,千载流传,在岁月的沉淀中,它们大放异彩,令人着迷。

  灿烂夺目的千古诗词,我们慢慢捧起来,来一段毫无喧闹的精神旅程。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古诗文 (菁华3篇)

小学古诗文1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学古诗文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途径。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我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古诗教学,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一、结合作品背景,挖掘古诗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望》,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捕,在长安城里,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伤感,所以诗人的忧国思家之心就跃然纸上。教学中只有比较详细地介绍作品背景,才能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二、抓住诗眼,挖掘古诗内涵。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的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要重视古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那该如何做呢?就应该有必要抓诗眼知感情了,即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想象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的艺术接受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小学古诗文3

  古诗文是一种审美文化,一种艺术文化,是浸透着礼乐精神的文化。*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可以引领他们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造贫乏和*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诗歌,要进行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四古诗《江雪》的学*中,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还可以用复*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将两首诗整合对比学*,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二、重视诵读,把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推向高潮

  为了优化古诗文的外部环境,我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古诗文朗诵会”,学生或配乐朗诵,或浅吟低唱,教师则负责评选优秀。“古诗文游戏”,师生在拍手和跳牛皮筋的活动中把《望天门山》《如梦令》《三字经》等古诗文当口令吟唱。“演唱古诗文”,将已经有人谱曲的古诗文歌曲在校广播中反复播放,并在音乐课中由音乐老师教唱。对于其他的古诗请校音乐老师谱曲后再指导学生演唱。另外,还有“个人背诵”“合作表演”“现场作诗”等活动,把古诗文的诵读积累推向了高潮。

  三、要求学生品读体会,教师也需适度地讲解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3)

——梅花古诗文通用5篇

  梅花古诗文 1

  南北朝:阴铿

  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赏析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了其高风幽韵所沉醉。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读后不禁和诗人一样为雪中的梅花所陶醉。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属性。“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春天虽将迫*,严冬的寒气尚存,雪花仍在飘舞,这时梅花早已盛开,可谓是“冰雪独相宜”。这里,诗人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万花敢向雪中开”的无畏品格。可以想见,那一树树傲然开放的梅花,或红或白,或粉或黄,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色彩会是多么分明。这梅花,充满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怎不令人顿生敬意。难怪历代诗人和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美它那“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的精神;或赞美它“畏落众花后”的积极进取精神;或赞美它那“凌厉冰霜节愈坚”的高洁品格。

  三、四两句,诗人是在写雪,也是在写梅:“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春天风大,被刮落的梅花随着春雪在春风中飞舞,景象真是美妙极了。或是白梅,那飘落之花与雪花齐风飞舞,难以辨认,真是“开时似雪,谢时似雪”;或是红梅,那鲜红的花瓣与如玉的雪花交相飘洒,红白分明的色彩,奇妙变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这与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的`“不随群艳竞芬芳,独自施朱对雪霜”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残雪融化了,而留在枝头上依然微笑的梅花显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别有一番神韵。观赏此花,怎不心旷神怡。

  五、六两句,则分别写梅之花、叶情状。“叶开随足影”形容梅放叶的时间。梅先花后叶,当花儿凋谢之时,叶子才逐渐长出,这是仍是暮春之时,“随足影”用词极为巧妙,“花多助重条”一句,形容梅开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却繁花满缀。这一句写得极为逼真。

  最后两句则形容梅花多变,不断给人以新貌。“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一树树梅花,今天所见和昨天所见有异,早上与晚上有别,描写出梅花由花苞逐渐开到完全开放的不断变化。“向晚判胜朝”言其梅花越开越美,不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小诗,语言*易朴实,然而又给人清新明快之感。状物写景都极为细腻,以梅花傲雪开放到随风与雪飘落,以及花落放叶之状、花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作者观赏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给人不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梅花古诗文 2

  宋代: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译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壶中,供人玩赏。

  创作背景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满怀报国雄心,渡江投奔南宋,然而南宋朝廷的所作所为,使他大失所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的仁人志士屡遭投降派、主和派的打击。辛弃疾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章,主力抗金,反而受到当权者的猜疑。辛弃疾看到了在寒风中盛开的重叶梅时,他赞叹重叶梅不畏严寒的精神,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梅花古诗文 3

  (一)梅花

  朝代:唐朝

  作者: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二)梅花落

  朝代:唐朝

  作者: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三)十月梅花书赠

  朝代:唐朝

  作者:卢僎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自从迁播落黔巴,

  三见江上开新花。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春候飒惊楼上梅,

  霜威未落江潭草。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红颜白发云泥改,

  何异桑田移碧海。却想华年故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傥知巴树连冬发,

  应怜南国气长春。

  (四)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

  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

  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五)梅花二首

  朝代:唐朝

  作者:王初

  应为阳春信未传,固将青艳属残年。

  东君欲待寻佳约,剩寄衣香与粉绵。

  迎春雪艳飘零极,度夕蟾华掩映多。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六)春日咏梅花二首

  朝代:唐朝

  作者:王初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青帝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七)山驿梅花

  朝代:唐朝

  作者:李群玉

  生在幽崖独无主,溪萝涧鸟为俦侣。

  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谢深山雨。

  (八)初识梅花

  朝代:唐朝

  作者:崔涂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燕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梅花古诗文 4

  1、山园小梅

  唐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2、梅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3、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4、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5、早梅

  南朝 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6、江梅

  唐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7、杂咏

  唐 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8、忆梅

  唐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9、江上梅

  唐 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0、庭梅咏寄人

  唐 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11、梅花

  唐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2、梅花

  唐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梅花古诗文 5

  1、赠范晔

  陆凯南朝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江梅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3、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4、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依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5、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6、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7、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8、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9、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4)

——古诗文作文9篇

  古诗文是美丽的,她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古诗文是博大的,她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之所以喜欢这句诗,是因为这样的一件事。

  一年级时,我在心里斗争了无数次,终于咬咬牙,硬着头皮跟着妈妈去东方红广场学骑自行车了。我骑的虽然还是带有两个安全轮的小自行车,但由于不熟练,只能在广场上歪歪扭扭地骑着,小心翼翼地避开来来往往的人们。

  妈妈看我自己能骑了,就去看“周末大舞台”的节目了。但刚骑上没几步,我就摔倒了。妈妈不在身边,幼小的我呆呆地坐在地上,看着周围的陌生人,揉揉摔疼了的脚,放声大哭起来。

  这时,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把我扶起来。我本以为是妈妈,扭头去看,没想到却是一位陌生的大姐姐!看我惊讶的样子,她微笑着问我:“小妹妹,你怎么了?”她的声音很轻,像一缕温柔的阳光。

  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一边给我揉着脚,一边耐心地听着。我问她:“大姐姐,我又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要帮我?”大姐姐嫣然一笑,说道:“我也有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妹妹,我希望她在外面玩的时候,遇到麻烦,也会有人帮助她。”

  正说着,妈妈回来了,得知刚才发生的事后,她一个劲儿地感谢大姐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么高尚的境界,多么美好的希望!

  我抬起头,看着大姐姐,她也温柔地看着我,笑靥如花。

  古诗文大赛

  吃着清凉爽口的西瓜,享受着阳光的照耀,享受着微风的抚慰,它们正微笑着对我说:“你看,夏天是多么美好,夏姑娘是多么美丽呀!”我们是刚发芽的小苗,正在着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今天,我们学校检查每个班级的古诗文背诵情况。上午,老师利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看着我们练*了两三遍。后来老师听说别的班都排了队伍,效果比较好,就慌慌忙忙地给我们也排了队。啊,领导到我们班来了,同学们如青松般笔直地站立着。在两位主持人的带领下,我们用响亮高昂的声音背诵着。会背的同学都抬着头挺着胸,深情的微笑着背诵着;而其他一些不会背或背的不熟的同学,也小声地跟着对嘴形。我们用了七八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诵读比赛。领导笑了,那是对我们的夸赞;老师笑了,那是对我们表现的满意;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们也笑了,是因为我们认真努力的做好了一件事。

  努力就会有胜利,相信我们的成绩不会差的。我们不再是娇嫩的.幼苗,我们已在阳光雨露中长大,努力让自己变为一棵苍天大树!

  你是一位轻柔的女子,为我掬起一杯清泉;你是一个遒劲的汉子,为我撑起一片知识的晴空。你是智者,是朋友,帮助了我很多,教会了我很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你是我的朋友。你苦恼,宫廷里那些卑鄙的小人紧握皇权;你愁苦,“乌台诗案”的错乱让你遭受贬官,可是你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更坚强,更勇敢,你“左牵黄,右擎苍”的`志气使你变成了浴火重飞的凤凰,你身上的熊熊火焰,使你熠熠生辉,使我们为之敬仰。

  “酒入豪肠,七分醉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绣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你是我的朋友,你快乐,游走在山水之间越发的精神;你兴奋,把酒言欢举杯对月越发的豪迈,朝廷的腐败,你不在意,依旧逍遥的过着自己的人生。“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你越发的高贵。不知不觉中,你的豪气,你所追求的生活使我们为之向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你是我的朋友,你幸福,你与赵明诚一起骑马奔驰在草原之上;你美丽,你那清瘦的脸庞让世人所钟爱。可是后来,你的丈夫走了,你的心醉了,有了“人比黄花瘦”的忧愁!你日日夜夜思念着你的丈夫,也越来越消瘦了,不知何时,你的忧愁让我们为之心醉,让我们为之同情。

  殊不知,我早已爱上了古诗文中的人物,早早的爱上了古诗文。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一样的素不相识。十年之后,我认识了你,你属于了我,我们是朋友,从此我爱上了你。”

  古诗文,你将伴我走过一生一世!

  高考临*了,许多教师和考生都在为考场作文的写作准备素材,但是又常常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一是方向模糊,一是范围太大,怎么办?不断有考生留言询问,我想这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也算是对大家有一个交待。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底蕴.使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xx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xx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xx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xx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xx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xx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xx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xx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20xx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xx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经典古诗文传承下来的是先人对人生处事的态度,做法和对文化的理解。人们在学*古诗文时,大多喜欢品味诗人在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但我读古诗文喜欢揣摩不同诗人在同一地方留下不同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千古佳句。

  在面对沙漠奇异景观时,王维在塞上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宏伟壮观的句子。范仲淹在此则感叹“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奇异景观。我随着诗人的脚步,闭上眼,眼前仿佛出现诗中描述的景象。我能够领略诗人当时的心情,感悟诗人不同的情感。

  在烟雨下的西子湖,苏东坡曾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杨万里则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机,而在此时我撑着伞走在西湖边,它的美丽让我惊叹,在风中摇摆的荷花如粼波荡漾的湖水,都使人在不在意再看几眼,因为这烟雾笼罩下的堤岸散发着别样的美丽,这明灭可见的景色,只有亲身经历才能领会,只有自己跋涉才会发现潋滟湖光在烟雾下的多姿。

  在三峡奔涌而下的江水前,李白在这里吟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而郦道元更是记下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奇特。这里,半壁是文人墨客缠绵的情怀,半壁则充斥着纷飞的战火与硝烟。

  ……

  在这些古诗词中,我们读懂了诗中的含义,读懂了作者的心绪,更读懂了它对我们的启发。在这里有一心要报效朝廷的苏轼,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更有思想豪迈的李白……他们就是古诗文中不同的精彩。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些千古名句,尽是古代前辈所赋。*诗词文化颇为深奥,我每每流连在其间,都会深深被其折服。那曼妙的文字,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令我永生难忘。但在浩如烟海的诗文中,我却最喜《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诗人周敦颐所做。这首古文表达了周敦颐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我读这篇古文时,只是在六岁而已,看他以莲自喻,“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又以牡丹喻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又叹惜那些像菊花一样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的隐士。我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像菊花难道不好吧?找一个世外桃源,悠哉游哉地度过一生,逍遥自在,多么美呀?牡丹更是花中之王,虽有些艳俗,但也可以太*过上一生呀!为何作者偏要爱莲呢?我心中有些疑惑,但那时年纪尚小,这点事也不萦于怀,慢慢把这点小小的疑问给忘却了。

  今年暑假,我又遇《爱莲说》,为了解开当时的不解,我就翻阅古诗集,寻找周敦颐写这篇文章的背景。终于,我在一本《新编中学生古诗文》中找到这篇文字的倩影,原来在周敦颐做这篇文章时,因当时北宋官场腐败,贪污的官员比比皆是,许多人为谋取官位,不惜千金,更有甚者,在上司面前拍马屁。有些正直,但没有太高地位的人,没办法管理朝廷腐败之士,便在山边做了隐士。有些正直之人,性格坚毅,也曾劝过皇帝,但苦于当时就是一个“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局面,皇上也贪图享乐,不理政务,这些人也只好无奈地退出政治舞台了。周敦颐就是其中一位。他辞官后,一天与友人共同赏莲,想到莲花种种特点,竟与自己的处境大为相似,心中感慨,大笔一挥,做下《爱莲说》这首千古绝唱。

  了解完背景,我再次读《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着读着,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周敦颐站在莲花池边,观赏一池荷花,看那一朵朵荷花正自怒放,那白的雪白如雪,仿佛一个个白衣仙子,从天而降,在为人间悄悄增添一细幽香;那红的犹如雪中梅花,顶酷暑兀自开放……好一个雪白如仙,烈红如梅!周敦颐见了,心中赞美荷花,便作下了《爱莲说》这首绝句……

  我想得如痴如醉,不察日已偏西,这经典诗文一路伴我行走,对我的文学素养有着潜移默化之功,我会再次邂逅经典诗文,让自己的写作水*更上一层楼!

  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文朗诵会。

  演出开始了。今天的演出节目共有15个,我们班的节目排在第12位。我和同学唐煦担任我们班节目的伴奏。虽然离演出还早得很,可我的心已经彭彭的跳个不停,一方面,生怕上了台,弹得的不好会出丑,让班级的演出砸锅。另一方面,却又盼着能早一点儿上台,让大家知道我们班的厉害。那复杂的心情,怕只有上过台的同学才能明白和理解。偷偷看看大家,有好多人也和我差不多呀。

  台上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我特别喜欢三年级同学编排的《菊韵》,一群头戴菊花头饰,手捧菊花图的小姑娘,,组成了一个美丽菊花丛。不一会儿,来了几只可爱的小蝴蝶和小蜜蜂,他们在菊花丛中穿梭着,翩翩起舞,既可爱又有趣,就像一幅蜂蝶戏菊图。更让人叫绝的,还是他们朗诵的.诗篇。那么多首诗,有一些,连我们这些高年级的同学也未必会背,他们却背诵的那么流利,他们太棒了。

  时间飞快,转眼间,已是第10个节目了。大家手忙脚乱地换好衣服,一个一个陆续向后台奔去。

  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上了台,好紧张啊,坐在琴凳上,一动不敢动,生怕被台下的观众发现我的小动作。朗诵开始了,我和唐煦的伴奏也响起来了。随着《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那舒缓优美的旋律,我的心也沉浸到了音乐中,慢慢忘记了紧张。我们的节目进行到最后的时候,马骁和殷兆威推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缓缓地走来,一瞬间,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我们的演出成功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评奖揭晓,我们班的节目获得一等奖,太兴奋了,十多天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收获。

  这次古诗文朗诵会,不仅节目精彩,而且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展示了我们的风采和实力。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xx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xx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xx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xx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xx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xx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xx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xx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5)

——古诗文作文6篇

  我常常想,中华浩瀚5000年历史中所创造的最美妙的东西莫过于文字了吧,而文字中最让人陶醉的`大概就是古诗文了吧!从小时候开始,古诗文就是我的挚爱我爱它。

  爱它的图画美,读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总能想起荷花亭亭静植,荷叶一碧万顷的湖光山色;读着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仿佛看到了雪挂满枝头,恰如梨花开遍枝头秀丽景象;读着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簇簇花,一朵挨着一朵,一瓣挤着一瓣的繁盛,读的读着我躁动心也变得*静下来,只留下满眼的奇丽景色

  爱它的意境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刘禹锡带给我们永久的回味,秋日万物萧条的凄凉,也被这排云而上的鹤群冲刷得一干二净,《渡津门送别》的“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则向我们描绘了月光皎皎,明月如镜,云雾缭绕,海楼奇幻的景象。纵使他们所写迥乎不同,但这样意境都是广袤而深远的,美的让人不可尤物,以致我无法制止自己去喜欢它。

  更爱它的人情美,一封家书一句问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千金难求,无数迁客骚人只能寄情于诗,像刘禹锡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词;李白《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都情深意重,这样的思念与情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是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不由自主的想与他们在一起,体会在优美韵律下的惆怅……

  古诗文的美无穷无尽,花开正好,微风不躁,捧一本书吟一首诗,那是多么惬意呀!我爱古诗文,爱读它,爱它的力量。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xx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xx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xx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xx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xx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xx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xx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xx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20xx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xx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经典古诗文传承下来的是先人对人生处事的态度,做法和对文化的理解。人们在学*古诗文时,大多喜欢品味诗人在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但我读古诗文喜欢揣摩不同诗人在同一地方留下不同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千古佳句。

  在面对沙漠奇异景观时,王维在塞上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宏伟壮观的句子。范仲淹在此则感叹“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奇异景观。我随着诗人的脚步,闭上眼,眼前仿佛出现诗中描述的景象。我能够领略诗人当时的心情,感悟诗人不同的情感。

  在烟雨下的西子湖,苏东坡曾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杨万里则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机,而在此时我撑着伞走在西湖边,它的美丽让我惊叹,在风中摇摆的荷花如粼波荡漾的湖水,都使人在不在意再看几眼,因为这烟雾笼罩下的堤岸散发着别样的美丽,这明灭可见的景色,只有亲身经历才能领会,只有自己跋涉才会发现潋滟湖光在烟雾下的多姿。

  在三峡奔涌而下的江水前,李白在这里吟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而郦道元更是记下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奇特。这里,半壁是文人墨客缠绵的情怀,半壁则充斥着纷飞的战火与硝烟。

  ……

  在这些古诗词中,我们读懂了诗中的含义,读懂了作者的心绪,更读懂了它对我们的'启发。在这里有一心要报效朝廷的苏轼,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更有思想豪迈的李白……他们就是古诗文中不同的精彩。

  在我很小很小刚刚能够说话时,爸爸妈妈就教我背唐诗,不过,那时我并不了解唐诗的意义,只是跟着爸爸妈妈的音调,咿咿呀呀地念着朗朗上口而富满童趣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我上幼儿园了。这时,我不仅能够解释出昔日“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的意思,而且还知道了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诗,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类思乡抒情的唐诗,每当老师考我们时,我虽然不了解诗的含义,但也会装模作样地吟上几句,这时,就会投来许多羡慕的眼光。从这开始,我就更加喜欢唐诗了。

  小学低年级时,从“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到“停车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景致的诗,我又更进了一步。这时才知道,原来唐诗里还有很多深刻的道理等我们来探索,而且,读唐诗也提升了我的阅读写作能力,使我受益绯浅。

  慢慢地,到了高年级,不知不觉,我发现唐诗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伤心时,唐诗就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敬亭山那样静静地陪伴着诗人似的`静静地陪伴着我,在我高兴时,它就象“*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舟似的,载着我遨游天地见。其实,它一直守护着我,它就象一个朋友,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看事的哲理,它已经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一个一直守护着我的朋友。

  渐渐地,我已经长大了,可是,唐诗却没变,每一个字符,每一句诗段,都照映着我童年的每一个脚印,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座指南针。

  我喜欢古诗。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象一条条丝带,就象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6)

——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菁华5篇)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同志说:“*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诵读古诗文,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接受人文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对象

  西水地小学一年一班全体学生。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⑴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⑵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⑶提升学生语文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⑷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

  方面的素养。

  ⑸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五、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以及《弟子规》等。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

  (4)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5)诗文集锦

  让学生把自己已经能够背诵的诗词或读到的诗人有关知识摘录在本子上,配上简单的画面进行装饰,积累成有关于诗文知识的小册子。

  (6)办诗文手抄报

  让学生多读书、多搜集材料,增强设计能力。将自己了解的诗文知识、故事、名篇佳句办成小报。间周一期手抄报,

  (7)诗文知识竞赛、背诗大王、小朗读家评选,每学期举行一次,并做好期末总评。

  七、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天评价”、“每学期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天评价

  (1)、正常评价:评价的范围是前一天的进度。评价时间最好在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当天读经班长。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2)、特殊评价:凡通不过组长检测者,由老师特殊处理。(在一般状况下,念过一百遍而不能熟背的人极少)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著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评价。考核内容为诵读内容(随机抽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多背多诵读。

  八、具体实施方案

  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教师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学生们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

  (1)每天早晨安排3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诵读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4)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5)语文老师可以共同进行诵读活动。

  (6)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7)

——古诗文名句及作者出处 (菁华3篇)

  1、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子》)

  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刘勰《文心雕龙》)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行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7、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

  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汉书)

  12、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1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15、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晏子)

  1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尚书》)

  1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

  20、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21、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刘勰《文心雕龙》)

  22、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2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2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2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2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2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3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chá,苛刻)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3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34、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果策.秦策》)

  35、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3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37、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39、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40、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41、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李白《与韩荆州书》)

  42、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黄石公《黄石公三略》)

  43、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大学》)

  44、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4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46、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4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4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武《孙子兵法?变篇》)

  49、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50、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51、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52、香饵之下,必有死鱼。(《三略?上略》)

  5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55、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唐书》)

  56、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旧唐书》)

  57、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

  58、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

  59、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6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6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6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6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6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6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6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6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6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6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7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7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7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7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涉江》

  7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77、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汉书》

  7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7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8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说苑》

  81、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8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8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86、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8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88、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9、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欧阳修《秋声赋》

  90、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论语集注》

  91、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

  9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2、问君能有几回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李清照《武陵春》

  5、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文名句--劝学

  6、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宋王安石《赠外孙》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5、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8)

——古诗文作文300字 (菁华3篇)

  寂静的夜晚,诗人张籍在小院前,抬头看着渐圆的.月亮。深秋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默默地俯视着大地。想想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人月团圆的日子,自己却孤身一人客居洛阳城,不禁感慨万千。

  一阵瑟瑟的秋风吹来,令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回到屋里,拿出临行前母亲给他缝制的棉袄。不禁想起年迈的母亲,想起了离别已久的家乡。浓浓的思乡情绪,深深地萦绕着他。

  提起笔想给家人写信,有千言万语却又无从下笔。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倾诉,有太多太多的事想知道。张籍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的离别之情。信写好了,张籍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静。梦里,他回到了那日夜思念故乡,见到了年迈的母亲……。

  第二天,日出东方,张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信差处,将信交到信差手中。并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将信完好地送到家人手里。正当送信人准备启程时,忐忑不安的张籍急忙向信差拿回了信。小心打开,仔细再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有未交代清楚的事情。这才小心地将信交给信差。

  信差侧身上马,扬鞭而去。张籍目送着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从我认识了《中华经典诵读》后,就像推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穿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之中,尽情地去领略那些文人墨客们带给我的种种意境和美景。并被那丰富的文化底蕴所影响想着。

  当我激情高昂地读着《诉衷情》时,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当我委婉低吟《咏怀诗》时,总被那浓浓的忧郁和悲伤所包围着。而《望月怀远》虽然语言朴素,却让我看到了张九龄那寄托深远的人生慷慨……

  你更让我徜徉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每次朗朗诵读时,犹如身临其境般奇妙。看——刚从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篱笆旁走过,又来到了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林中,来感受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美景。既从“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美丽中感觉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也从“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坠床”中看到了当时农村破落的凄凉景象……

  我从你那里不但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警言,还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真理,更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中找到了学*的`方法。你让我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韵。你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好朋友。同学、书籍、动物,对了,还有一个最友好的朋友——古诗文。

  故事是我小时候交的第一个好朋友。在我才开始认字的时候,妈妈就把优美的古诗文讲给我听,我听的是津津有味、》念念不忘。《咏鹅》描写了鹅在水里游泳的情景;《静夜思》诉说了家人想念家乡的情感;《劝学》提醒了我不要浪费时间,勤奋学*;《望庐山瀑布》描绘了一幅壮观无比的景象。

  后来,我渐渐地对古诗文失去了兴趣,我有幸在小学一年级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美丽漂亮的马老师,她既像我们的妈妈,有时我们知心的好伙伴,她的脸上总是笑吟吟的,令人感到亲切和温暖。她对我们提出了每天背诗的严格要求,开始时有许多同学多不太理解,我也不是很理解老师的意图,马老师为了鼓励我,提出了要与我比赛背诗,看谁背得最多。老师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背诗非常快,我按照老师的样子背诗,渐渐的,我对背诗越来越感兴趣了。在老师下,我已经背过143首诗了,在四年级背诗大王竞选中,获得了背诗大王第三名的光荣称号。现在,我对背诗更加感兴趣了,我从背诗这件事中得到了许多指示,还学到了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废的精神。

  我爱古诗文,更爱我的马老师。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9)

——描写夏天的优美古诗文 (菁华3篇)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5、《初夏且幽庄》

  唐·卢照邻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6、《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7、《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8、《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纳凉》

  宋·秦观


梅花古诗文 (菁华3篇)(扩展10)

——高考语文古诗文菁选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主要结合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为考生准备了“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高考频道提醒考生,考前可以多看一些文言文范文,扩大对课本以外的浅显的文言文阅读。下面请看正文:

  《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几年的中考、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类的题目时有出现。那么我们该从那些角度来鉴赏呢?

  1.欣赏诗歌的韵律美。

  欣赏诗歌时,尤其是古代诗歌,要善于把握诗歌的节奏,细细品味诗歌音韵和谐的音乐美。古代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是选字注意*仄;我国的格律诗十分讲究声调的高低升降、强弱长短;②是每句有一定的节奏,不同的诗往往鸣秦出不同的节奏,或刚现出诗人愉快的心情,缓慢的节奏则衬出诗人悲哀凄凉的心境,而高昂的有力的节奏则倾诉着诗人热烈奔放的激情;③是一般都要押韵:*仄交替,讲究节奏,注意押韵,三者结合起来,读起来就会琅琅上口,和谐悦耳。

  而在欣赏现代诗歌时却又要注意如下的特点:①押韵自由,现代诗歌往往押宽韵。(押韵有严韵与宽韵之分 高考。)有些篇章甚至就不押韵;

  文言文背诵五板斧

  背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就有不少规定的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占了绝大部分,体现了新教材编写者对背诵特别是文言文背诵的重视。这样,如何提高背诵文言文的速度和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高中生面前的重要问题。虽然说根本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熟读成诵,但是若能掌握一些背诵的技巧,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不一试?下面根据本人背诵和教学文言文的经验和体会,结合高一新教材中的背诵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邹》文”)来谈谈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背诵文言文。

  一、利用比较整齐的句子来速记成诵。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来记忆它们,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比如《邹》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几处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忆。

  二、比较相关相似语句的异同来速记成诵。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语句,它们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用求异的方法来分别记住它们。比如《邹》文第一段中有邹忌和妻妾客问美、回答的几句话,它们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很快找到它们的差异。邹忌的三次问话,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与……”这种句式,区别在于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个“城北”;第三句用的是“……与……孰……”这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而三人的答话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种反问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说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话纯属敷衍,所以用了一个语气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辨清了差别,记忆自然要方便得多。

  另外,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句子,它们也有一些用语上的区别,对这些区别加以辨别,也将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三、巩固中间段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处于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记住,而对处于不明显位置的东西则总难有深刻的印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首尾两段是突出的段落,在精力分配*均的情况下,我们对它们记得要相对牢固一些,而中间的段落由于受到来自前后的干扰,记忆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我们可以在对全篇记得较熟之后,把中间的段落抽出来专门记忆一下,这样背诵中的薄弱环节就能得到加强,对文章就算不能倒背如流,起码也能“正背如注”了。

  四、强记段首、段尾的标志语和转换语。背诵文言文,由于缺少丰富的语感和对内容理解得不够深透,使得我们虽然熟记了每段文字,但在由一段转到另一段时,总是好忘记下一段开头的语句,因一句而误了一篇,实在可惜,而且要是在课堂上卡了壳,那场面也很难堪。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当然有的。那就是在熟记了每段之后,把每段开头和结束的语句串起来,组成一个全文的框架。对《邹》文,可以给它搭起一个这样的“怪”架子:“邹忌修八尺有余……欲有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王之蔽甚矣。王曰……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战胜于朝廷。”对这个框架专门记忆一下,再去背诵全文的时候就不至于上下段脱节,上气不接下气了。

  五、利用提纲来提示背诵的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提纲对强化记忆和提示背诵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把《邹》文的内容提炼为“朝(zhāo)服问美——暮寝思美——讽王以美——齐五纳谏”,不仅能让我们在背诵时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尝试背诵时会成为一条鲜明的线索,提示自己的思维往下一个内容转换,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背诵的效率。

  想知道这几招倒底灵不灵?那就赶快试试吧!

  1.《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