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

首页 / 活动计划 / | 2023-02-21 00:00:00

小学活动课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活动课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活动课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活动课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活动课计划3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活动课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二、班级实际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的业余生活基本上以看电视为主,不爱好读书,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也不提倡孩子读课外书,给学生所买的书本基本上以“小学生作文”或试题精选等为主,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限制。同时,学校评估也是考试分数为主要导向,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不能保障。基于以上条件,特制定以下班内读书计划:

  三、时间安排:

  晨读时间7点40—8点20,每周上好阅读课,每天晚上背一首古诗,保持30分钟以上的分散读书时间。

  四、活动方式: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在班里成立“隐形图书角”。发动孩子们从家里拿来课外书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选出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对所有图书进行登记然后在班内借阅,使学生都能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4、布置学生每天读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书。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或写下自己的感受。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5、背诗大王:本学期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

  6、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充分保证阅读时间。除了阅读课外,每天把读书当成作业中的一项,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读书讨论会、赛诗会、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

  7、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讲明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体会,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8、定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并及时反馈。表现积极的孩子授予“读书小博士”的称号。

小学活动课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小学活动课计划6

  第一部分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现代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学*英语有利于人们在多元化社会中得到发展,有利于认知、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有利于创新能力、交往合作精神的发展。学*和掌握英语是21世纪非英语国家公民的必备技能之一,英语教育要为社会所需人才一作出实质性贡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教改的推进及人们观念的更新,20xx年秋季开始,在我国城市和县城全面开展了小学英语课程。为了指导英语教学,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要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英语教学目的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内容上要从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策略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手段方面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最后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不再停留在双基的基础上。然而迄今为止,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满堂灌、考试频频等现象。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仍然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英语,学生缺乏学*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忽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加之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手段等没有或基本没能给予教学以正确的监控作用;过多的测试题缺乏丰富的语境,只是考察学生零碎的语言知识,而没有考察他们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为了应付这样的试题,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知识或要求学生背、记英语知识。

  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改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说到底是因为学校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注重终结性评价。小学英语学科课程虽具有系统性、间接性、简约性、高效性等优势,但其学科分割、脱离生活、忽视技能等缺陷却难以克服。...........

  ............

  第二部分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理论探讨

  一、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一)概念

  综合以上活动课程的相关论述,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可以定义为: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以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通过师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开发,在自由开放、灵活多样的'英语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英语学*的兴趣爱好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新兴活动课程形态。

  (二)特征

  1.活动性

  活动性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一大基本特征,活动不仅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实施的方式,也是实施的内容,贯彻落实在实践中学*英语,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一系列实际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过程,在这些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相关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体验到相应的情感、感受到环境中的文化氛围。活动性这一特征将英语活动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从本质上进行区分,虽然英语学科课程教学中也包含活动的成分,但这个活动是围绕英语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的,仅仅是小学生吸收和巩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手段或者方式。

  2.主体性

  主体性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另一大基本特征,在英语活动课程中,小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过程中分析、尝试、探索与合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合作对象。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因此,小学英语活动课程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外部条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3.开放性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第三大特征是开放性。开放性在英语活动课程中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时空、课程实施方式的选用、课程评价手段等方面。英语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不会受到其他学科的限制,英语活动课程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领域,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需要,让英语活动课程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传统学科课程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虽然统一固定,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拓宽小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激发孩子们学*语一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未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需求。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出现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得到发展,其价值和功能还未来得及在我国课程教学中得到显著证明。多数学者将其归为校本课程的行列,但笔者以为,新形态的课程被人们接受、*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本着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行不懈的努力探索,笔者相信经历一段时间的尝试与推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英语活动课程是能够认可并赞扬的。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具有活动性、主体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它的开发和实施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内化和外化理论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语言*得理论、人的社会化理论等科学理论为基础。

  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主体性、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原则,课程设置要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和个性特征,注重活动设计、情境创设和教师的角色定位,最后要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实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协同效应。

小学活动课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活动课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推陈出新,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教学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推进环保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7、加强活动过程性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

  1、利用开学初时间,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各年级制定主题活动计划。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及时记录活动过程中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主题引领,不断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随时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2、分年级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求各年级的主题在任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发活动内容,切实引领学生进行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活动的体验、探究、总结、反思。做到活动主题教师明确、学生明确、人人明确。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1.制定学期计划。

  2.专题探讨:如何撰写主题案例。

  三月份:1.专题探讨:如何上“方法指导课”。

  2.完成区级案例撰写工作。

  四月份:市、区级说课比赛。

  五月份:1.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

  2.区级“学生成果、主题活动资料”评优。

  六月份:1.观摩市开放活动。

  2.总结学期工作。

小学活动课计划9

  新学期开始了,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学*美术的队伍更加壮大了,为了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美术的积极性,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美术,美术第二课堂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参加人员:

  三至六年级学生(分两组:三、四年级一组,五、六年级一组)

  二、活动时间:

  按学校规定每双周周二第七节课,一般情况下每单周周二第七节课也活动,小学美术活动课计划,其它教案《小学美术活动课计划》。

  三、活动内容:

  1. 吸收各班的美术爱好者和学*美术的佼佼者,以鼓励和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2. 多介绍课外的英语知识来丰富学生,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时能带动其他同学去学*美术。

  3. 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大量接触美术作品,培养美术尖子生,使部分同学对美术较精,能够参加美术的`各种比赛。

  4. 对个别的美术学的好的同学进行辅导,多参加一些比赛。

  以上就是我二课小组的安排,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开展活动,辅助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小学活动课计划10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小学活动课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活动课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活动课计划13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

  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 、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小学活动课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下午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早操、眼操、长跑、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远、扳手腕等。

  六、组织实施

  1、课间操,眼保健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课外活动由体育教师负责。

  2、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年级两个优秀班级)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班级。

  2、将该项活动的评定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之中。

小学活动课计划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1)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

小学活动课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活动课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活动课计划1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活动课计划2

  第一部分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现代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学*英语有利于人们在多元化社会中得到发展,有利于认知、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有利于创新能力、交往合作精神的发展。学*和掌握英语是21世纪非英语国家公民的必备技能之一,英语教育要为社会所需人才一作出实质性贡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教改的推进及人们观念的更新,20xx年秋季开始,在我国城市和县城全面开展了小学英语课程。为了指导英语教学,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要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英语教学目的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内容上要从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策略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手段方面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最后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不再停留在双基的基础上。然而迄今为止,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满堂灌、考试频频等现象。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仍然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英语,学生缺乏学*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忽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加之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手段等没有或基本没能给予教学以正确的监控作用;过多的测试题缺乏丰富的语境,只是考察学生零碎的语言知识,而没有考察他们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为了应付这样的试题,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知识或要求学生背、记英语知识。

  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改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说到底是因为学校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注重终结性评价。小学英语学科课程虽具有系统性、间接性、简约性、高效性等优势,但其学科分割、脱离生活、忽视技能等缺陷却难以克服。...........

  ............

  第二部分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理论探讨

  一、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一)概念

  综合以上活动课程的相关论述,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可以定义为: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以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通过师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开发,在自由开放、灵活多样的英语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英语学*的兴趣爱好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新兴活动课程形态。

  (二)特征

  1.活动性

  活动性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一大基本特征,活动不仅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实施的方式,也是实施的内容,贯彻落实在实践中学*英语,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一系列实际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过程,在这些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相关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体验到相应的情感、感受到环境中的文化氛围。活动性这一特征将英语活动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从本质上进行区分,虽然英语学科课程教学中也包含活动的成分,但这个活动是围绕英语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的,仅仅是小学生吸收和巩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手段或者方式。

  2.主体性

  主体性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另一大基本特征,在英语活动课程中,小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过程中分析、尝试、探索与合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合作对象。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因此,小学英语活动课程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外部条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3.开放性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第三大特征是开放性。开放性在英语活动课程中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时空、课程实施方式的.选用、课程评价手段等方面。英语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不会受到其他学科的限制,英语活动课程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领域,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需要,让英语活动课程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传统学科课程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虽然统一固定,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拓宽小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激发孩子们学*语一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未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需求。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出现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得到发展,其价值和功能还未来得及在我国课程教学中得到显著证明。多数学者将其归为校本课程的行列,但笔者以为,新形态的课程被人们接受、*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本着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行不懈的努力探索,笔者相信经历一段时间的尝试与推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英语活动课程是能够认可并赞扬的。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具有活动性、主体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它的开发和实施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内化和外化理论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语言*得理论、人的社会化理论等科学理论为基础。

  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主体性、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原则,课程设置要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和个性特征,注重活动设计、情境创设和教师的角色定位,最后要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实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协同效应。

小学活动课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小学活动课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下午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早操、眼操、长跑、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远、扳手腕等。

  六、组织实施

  1、课间操,眼保健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课外活动由体育教师负责。

  2、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年级两个优秀班级)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班级。

  2、将该项活动的评定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之中。

小学活动课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活动课计划6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小学活动课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活动课计划8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活动课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

  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 、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小学活动课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活动课计划11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图片展

  这次实践活动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在搜集图片、参观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二单元:写观察日记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把语文学*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惯。活动的内容是培育种子。让孩子们亲手培育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仔细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再观察一下大蒜、大葱是怎样长出幼苗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写好观察日记。

  第三单元:走进童话小屋

  这次实践活动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进行,是本组综合性学*活动的成果展示。展示的方式不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关于童话的手抄报,也可以创编童话故事集,也可以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目的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童话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第四单元:成语擂台赛

  因为本单元学*了关于小动物的四篇文章,日积月累中又出现了16个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所以这次活动就以寻找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为专题,组织学生搜集、归类。目的是丰富词语积累,激发使学生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惯。关于搜集资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搜集途径。可以从书报中的资料、门票、旅游手册等获取信息。

  建立专门的记录本。

  纠正不当做法,比如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等。

  第六单元:古诗词分类阅读

  了解诗歌的常见题材,有助于小学生弄懂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为了方便同学们的阅读,精选了一些佳作分类整理。比如写景诗《咏柳》《春晓》《绝句》《春夜喜雨》;山水田园诗《望庐山瀑布》《宿建德江》《竹里馆》《鹿寨》;边塞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在活动时,学生先按小组分类整理,然后在班上交流背诵。

  第七单元:成长进步展示台

  这次实践活动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的活动成果。目的是相互交流,分享成长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汇报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写信,可以是办手抄报,也可以排生活短剧。

  第八单元:我们的奇思妙想

  开展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次活动的话题是“我们的奇思妙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技知识,展开想象,畅谈自己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未来的方方面面。

小学活动课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二、班级实际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的业余生活基本上以看电视为主,不爱好读书,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也不提倡孩子读课外书,给学生所买的书本基本上以“小学生作文”或试题精选等为主,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限制。同时,学校评估也是考试分数为主要导向,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不能保障。基于以上条件,特制定以下班内读书计划:

  三、时间安排:

  晨读时间7点40—8点20,每周上好阅读课,每天晚上背一首古诗,保持30分钟以上的分散读书时间。

  四、活动方式: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在班里成立“隐形图书角”。发动孩子们从家里拿来课外书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选出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对所有图书进行登记然后在班内借阅,使学生都能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4、布置学生每天读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书。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或写下自己的感受。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5、背诗大王:本学期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

  6、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充分保证阅读时间。除了阅读课外,每天把读书当成作业中的一项,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读书讨论会、赛诗会、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

  7、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讲明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体会,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8、定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并及时反馈。表现积极的孩子授予“读书小博士”的称号。

小学活动课计划13

  新学期开始了,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学*美术的队伍更加壮大了,为了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美术的积极性,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美术,美术第二课堂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参加人员:

  三至六年级学生(分两组:三、四年级一组,五、六年级一组)

  二、活动时间:

  按学校规定每双周周二第七节课,一般情况下每单周周二第七节课也活动,小学美术活动课计划,其它教案《小学美术活动课计划》。

  三、活动内容:

  1. 吸收各班的美术爱好者和学*美术的佼佼者,以鼓励和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2. 多介绍课外的英语知识来丰富学生,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时能带动其他同学去学*美术。

  3. 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大量接触美术作品,培养美术尖子生,使部分同学对美术较精,能够参加美术的各种比赛。

  4. 对个别的美术学的好的同学进行辅导,多参加一些比赛。

  以上就是我二课小组的安排,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开展活动,辅助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小学活动课计划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活动课计划15

  为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活动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很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主动活动,手脑并用,激发创新力,想象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培养合格加特长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周六上午8:00—10:00

  四、活动地点:

  各活动室及8个教学班。

  五、活动内容:

  科学兴趣类:写作、英语、速算、计算机、奥林匹克数学

  文学艺术类:书法、通讯、横笛、竖笛、柳琴、手风琴、美术、摄影、素描、舞蹈、手工、演讲、管乐队、

  体育类:象棋

  六、活动步骤、要求

  活动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以学生的活和动为基础,既要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品质,陶冶其高尚情操,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学校要为活动课提供保证

  1、活动时间、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占用。

  2、没有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教师,各活动课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

  3、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和权力不受侵害。

  (二)辅导教师要认真做到:

  1、确保每节课的活动时间,未经学校同意不得串课、停课,提前或延长时间,不准迟到,早退。

  2、有长远、*期目标,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教案规范实用。

  3、确保学生的稳定性,帮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不断激发并巩固其兴趣。

  4、以特长、兴趣促进学生文化学*,忌降低文化课学*的积极性。

  5、任何辅导教师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买书、印发资料、吸收非本校学生或让他人代课等。

  (三)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们要目的明确,计划得当,因人而益

  1、辅导教师要研究时代特点,特别是新时代儿童心理特点,用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时代性体现在活动中。

  2、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目的,其目的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又避免活动大而空。

  3、辅导教师要设计出活动课计划,在每项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4、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以体现活动教育性。

  5、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要做到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样,环境诱人感人,气氛和谐,使学生感到新鲜,奇特,好玩,有兴趣而乐于参与达到轻松育人的境界。

  6、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充分调动和发挥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有岗位,有职责,以至手脑并作。

  (四)认真总结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写作,美术,书法,每学期至少有五项获奖作品,教师要有阶段性文字材料。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2)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

小学活动课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活动课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活动课计划1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活动课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活动课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活动课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下午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早操、眼操、长跑、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远、扳手腕等。

  六、组织实施

  1、课间操,眼保健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课外活动由体育教师负责。

  2、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年级两个优秀班级)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班级。

  2、将该项活动的评定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之中。

小学活动课计划5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图片展

  这次实践活动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在搜集图片、参观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二单元:写观察日记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把语文学*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惯。活动的内容是培育种子。让孩子们亲手培育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仔细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再观察一下大蒜、大葱是怎样长出幼苗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写好观察日记。

  第三单元:走进童话小屋

  这次实践活动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进行,是本组综合性学*活动的成果展示。展示的方式不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关于童话的手抄报,也可以创编童话故事集,也可以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目的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童话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第四单元:成语擂台赛

  因为本单元学*了关于小动物的四篇文章,日积月累中又出现了16个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所以这次活动就以寻找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为专题,组织学生搜集、归类。目的.是丰富词语积累,激发使学生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惯。关于搜集资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搜集途径。可以从书报中的资料、门票、旅游手册等获取信息。

  建立专门的记录本。

  纠正不当做法,比如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等。

  第六单元:古诗词分类阅读

  了解诗歌的常见题材,有助于小学生弄懂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为了方便同学们的阅读,精选了一些佳作分类整理。比如写景诗《咏柳》《春晓》《绝句》《春夜喜雨》;山水田园诗《望庐山瀑布》《宿建德江》《竹里馆》《鹿寨》;边塞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在活动时,学生先按小组分类整理,然后在班上交流背诵。

  第七单元:成长进步展示台

  这次实践活动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的活动成果。目的是相互交流,分享成长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汇报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写信,可以是办手抄报,也可以排生活短剧。

  第八单元:我们的奇思妙想

  开展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次活动的话题是“我们的奇思妙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技知识,展开想象,畅谈自己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未来的方方面面。

小学活动课计划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活动课计划7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小学活动课计划8

  一、课程性质

  为了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选择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美育教育中的影视艺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对于改善当代学生知识专一、知识面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影视欣赏课,通过对中外影视名著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

  ( 一 )知识目标

  1. 初步掌握影视艺术审美特征、审美基础和审美鉴赏的基本知识、理论;

  2. 了解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简史

  3. 结合影片进行佳作点评

  4. 能初步运用影视欣赏的知识进行作品鉴赏;

  ( 二 )能力目标

  1、了解影视艺术鉴赏内涵;

  2、提高审美鉴赏水*。

  三、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外影视发展史、影视艺术的特征、影视名作的欣赏,影视艺术的评论等。

  本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教学部分:(1)课堂教学:(2)佳作欣赏及点评;

  (3)课堂讨论;(4)作业。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1、观摩法。通过观看相关影片案例,学*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经典的案例,将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示;

  3、讨论法。小组讨论,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

小学活动课计划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活动课计划10

  为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活动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很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主动活动,手脑并用,激发创新力,想象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培养合格加特长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周六上午8:00—10:00

  四、活动地点:

  各活动室及8个教学班。

  五、活动内容:

  科学兴趣类:写作、英语、速算、计算机、奥林匹克数学

  文学艺术类:书法、通讯、横笛、竖笛、柳琴、手风琴、美术、摄影、素描、舞蹈、手工、演讲、管乐队、

  体育类:象棋

  六、活动步骤、要求

  活动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以学生的活和动为基础,既要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品质,陶冶其高尚情操,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学校要为活动课提供保证

  1、活动时间、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占用。

  2、没有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教师,各活动课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

  3、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和权力不受侵害。

  (二)辅导教师要认真做到:

  1、确保每节课的活动时间,未经学校同意不得串课、停课,提前或延长时间,不准迟到,早退。

  2、有长远、*期目标,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教案规范实用。

  3、确保学生的稳定性,帮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不断激发并巩固其兴趣。

  4、以特长、兴趣促进学生文化学*,忌降低文化课学*的积极性。

  5、任何辅导教师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买书、印发资料、吸收非本校学生或让他人代课等。

  (三)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们要目的明确,计划得当,因人而益

  1、辅导教师要研究时代特点,特别是新时代儿童心理特点,用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时代性体现在活动中。

  2、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目的,其目的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又避免活动大而空。

  3、辅导教师要设计出活动课计划,在每项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4、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以体现活动教育性。

  5、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要做到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样,环境诱人感人,气氛和谐,使学生感到新鲜,奇特,好玩,有兴趣而乐于参与达到轻松育人的境界。

  6、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充分调动和发挥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有岗位,有职责,以至手脑并作。

  (四)认真总结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写作,美术,书法,每学期至少有五项获奖作品,教师要有阶段性文字材料。

小学活动课计划11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活动课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的发展和提高。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与研讨,力争在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路子,为学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朱者赤,*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2、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3、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任何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课程资源这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如时间和空间、人力、物力、管理制度等等。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便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过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优质的课程资源作后盾。如学生活动基地的确立,就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校)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六月:1、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2、各年级整理资料,写好活动总结

  3、汇总活动成果,上报交流材料

小学活动课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推陈出新,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教学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推进环保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7、加强活动过程性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

  1、利用开学初时间,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各年级制定主题活动计划。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及时记录活动过程中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主题引领,不断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随时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2、分年级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求各年级的主题在任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发活动内容,切实引领学生进行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活动的体验、探究、总结、反思。做到活动主题教师明确、学生明确、人人明确。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1.制定学期计划。

  2.专题探讨:如何撰写主题案例。

  三月份:1.专题探讨:如何上“方法指导课”。

  2.完成区级案例撰写工作。

  四月份:市、区级说课比赛。

  五月份:1.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

  2.区级“学生成果、主题活动资料”评优。

  六月份:1.观摩市开放活动。

  2.总结学期工作。

小学活动课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小学活动课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

  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 、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3)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

小学活动课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活动课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活动课计划1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小学活动课计划2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小学活动课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二、班级实际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的业余生活基本上以看电视为主,不爱好读书,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也不提倡孩子读课外书,给学生所买的书本基本上以“小学生作文”或试题精选等为主,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限制。同时,学校评估也是考试分数为主要导向,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不能保障。基于以上条件,特制定以下班内读书计划:

  三、时间安排:

  晨读时间7点40—8点20,每周上好阅读课,每天晚上背一首古诗,保持30分钟以上的分散读书时间。

  四、活动方式: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在班里成立“隐形图书角”。发动孩子们从家里拿来课外书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选出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对所有图书进行登记然后在班内借阅,使学生都能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4、布置学生每天读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书。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或写下自己的感受。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5、背诗大王:本学期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

  6、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充分保证阅读时间。除了阅读课外,每天把读书当成作业中的一项,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读书讨论会、赛诗会、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

  7、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讲明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体会,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8、定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并及时反馈。表现积极的孩子授予“读书小博士”的称号。

小学活动课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活动课计划5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活动课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的发展和提高。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与研讨,力争在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路子,为学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朱者赤,*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2、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3、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任何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课程资源这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如时间和空间、人力、物力、管理制度等等。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便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过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优质的课程资源作后盾。如学生活动基地的确立,就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校)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六月:1、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2、各年级整理资料,写好活动总结

  3、汇总活动成果,上报交流材料

小学活动课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推陈出新,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教学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推进环保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7、加强活动过程性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

  1、利用开学初时间,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各年级制定主题活动计划。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及时记录活动过程中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主题引领,不断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随时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2、分年级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求各年级的主题在任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发活动内容,切实引领学生进行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活动的体验、探究、总结、反思。做到活动主题教师明确、学生明确、人人明确。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1.制定学期计划。

  2.专题探讨:如何撰写主题案例。

  三月份:1.专题探讨:如何上“方法指导课”。

  2.完成区级案例撰写工作。

  四月份:市、区级说课比赛。

  五月份:1.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

  2.区级“学生成果、主题活动资料”评优。

  六月份:1.观摩市开放活动。

  2.总结学期工作。

小学活动课计划8

  第一部分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现代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学*英语有利于人们在多元化社会中得到发展,有利于认知、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有利于创新能力、交往合作精神的发展。学*和掌握英语是21世纪非英语国家公民的必备技能之一,英语教育要为社会所需人才一作出实质性贡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教改的推进及人们观念的更新,20xx年秋季开始,在我国城市和县城全面开展了小学英语课程。为了指导英语教学,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要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英语教学目的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内容上要从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策略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手段方面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最后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不再停留在双基的基础上。然而迄今为止,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满堂灌、考试频频等现象。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仍然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英语,学生缺乏学*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忽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加之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手段等没有或基本没能给予教学以正确的监控作用;过多的测试题缺乏丰富的语境,只是考察学生零碎的语言知识,而没有考察他们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为了应付这样的试题,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知识或要求学生背、记英语知识。

  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改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说到底是因为学校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注重终结性评价。小学英语学科课程虽具有系统性、间接性、简约性、高效性等优势,但其学科分割、脱离生活、忽视技能等缺陷却难以克服。...........

  ............

  第二部分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理论探讨

  一、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一)概念

  综合以上活动课程的相关论述,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可以定义为: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以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通过师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开发,在自由开放、灵活多样的英语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英语学*的兴趣爱好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新兴活动课程形态。

  (二)特征

  1.活动性

  活动性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一大基本特征,活动不仅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实施的方式,也是实施的内容,贯彻落实在实践中学*英语,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一系列实际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过程,在这些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相关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体验到相应的情感、感受到环境中的文化氛围。活动性这一特征将英语活动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从本质上进行区分,虽然英语学科课程教学中也包含活动的成分,但这个活动是围绕英语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的,仅仅是小学生吸收和巩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手段或者方式。

  2.主体性

  主体性是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另一大基本特征,在英语活动课程中,小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过程中分析、尝试、探索与合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合作对象。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因此,小学英语活动课程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外部条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3.开放性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第三大特征是开放性。开放性在英语活动课程中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时空、课程实施方式的选用、课程评价手段等方面。英语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不会受到其他学科的限制,英语活动课程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领域,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需要,让英语活动课程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传统学科课程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虽然统一固定,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拓宽小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激发孩子们学*语一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未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需求。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出现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得到发展,其价值和功能还未来得及在我国课程教学中得到显著证明。多数学者将其归为校本课程的行列,但笔者以为,新形态的课程被人们接受、*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本着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行不懈的努力探索,笔者相信经历一段时间的尝试与推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英语活动课程是能够认可并赞扬的。

  小学英语活动课程具有活动性、主体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它的开发和实施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内化和外化理论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语言*得理论、人的社会化理论等科学理论为基础。

  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主体性、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原则,课程设置要符合小学生发展水*和个性特征,注重活动设计、情境创设和教师的角色定位,最后要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实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协同效应。

小学活动课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

  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 、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小学活动课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下午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早操、眼操、长跑、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远、扳手腕等。

  六、组织实施

  1、课间操,眼保健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课外活动由体育教师负责。

  2、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年级两个优秀班级)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班级。

  2、将该项活动的评定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之中。

小学活动课计划11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活动课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活动课计划13

  为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活动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很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主动活动,手脑并用,激发创新力,想象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培养合格加特长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周六上午8:00—10:00

  四、活动地点:

  各活动室及8个教学班。

  五、活动内容:

  科学兴趣类:写作、英语、速算、计算机、奥林匹克数学

  文学艺术类:书法、通讯、横笛、竖笛、柳琴、手风琴、美术、摄影、素描、舞蹈、手工、演讲、管乐队、

  体育类:象棋

  六、活动步骤、要求

  活动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以学生的活和动为基础,既要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品质,陶冶其高尚情操,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学校要为活动课提供保证

  1、活动时间、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占用。

  2、没有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教师,各活动课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

  3、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和权力不受侵害。

  (二)辅导教师要认真做到:

  1、确保每节课的活动时间,未经学校同意不得串课、停课,提前或延长时间,不准迟到,早退。

  2、有长远、*期目标,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教案规范实用。

  3、确保学生的稳定性,帮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不断激发并巩固其兴趣。

  4、以特长、兴趣促进学生文化学*,忌降低文化课学*的积极性。

  5、任何辅导教师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买书、印发资料、吸收非本校学生或让他人代课等。

  (三)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们要目的明确,计划得当,因人而益

  1、辅导教师要研究时代特点,特别是新时代儿童心理特点,用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时代性体现在活动中。

  2、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目的,其目的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又避免活动大而空。

  3、辅导教师要设计出活动课计划,在每项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4、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以体现活动教育性。

  5、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要做到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样,环境诱人感人,气氛和谐,使学生感到新鲜,奇特,好玩,有兴趣而乐于参与达到轻松育人的境界。

  6、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充分调动和发挥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有岗位,有职责,以至手脑并作。

  (四)认真总结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写作,美术,书法,每学期至少有五项获奖作品,教师要有阶段性文字材料。

小学活动课计划14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图片展

  这次实践活动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在搜集图片、参观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二单元:写观察日记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把语文学*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惯。活动的内容是培育种子。让孩子们亲手培育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仔细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再观察一下大蒜、大葱是怎样长出幼苗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写好观察日记。

  第三单元:走进童话小屋

  这次实践活动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进行,是本组综合性学*活动的成果展示。展示的方式不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关于童话的手抄报,也可以创编童话故事集,也可以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目的`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童话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第四单元:成语擂台赛

  因为本单元学*了关于小动物的四篇文章,日积月累中又出现了16个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所以这次活动就以寻找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为专题,组织学生搜集、归类。目的是丰富词语积累,激发使学生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惯。关于搜集资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搜集途径。可以从书报中的资料、门票、旅游手册等获取信息。

  建立专门的记录本。

  纠正不当做法,比如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等。

  第六单元:古诗词分类阅读

  了解诗歌的常见题材,有助于小学生弄懂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为了方便同学们的阅读,精选了一些佳作分类整理。比如写景诗《咏柳》《春晓》《绝句》《春夜喜雨》;山水田园诗《望庐山瀑布》《宿建德江》《竹里馆》《鹿寨》;边塞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在活动时,学生先按小组分类整理,然后在班上交流背诵。

  第七单元:成长进步展示台

  这次实践活动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的活动成果。目的是相互交流,分享成长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汇报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写信,可以是办手抄报,也可以排生活短剧。

  第八单元:我们的奇思妙想

  开展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次活动的话题是“我们的奇思妙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技知识,展开想象,畅谈自己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未来的方方面面。

小学活动课计划15

  一、课程性质

  为了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选择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美育教育中的影视艺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对于改善当代学生知识专一、知识面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影视欣赏课,通过对中外影视名著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

  ( 一 )知识目标

  1. 初步掌握影视艺术审美特征、审美基础和审美鉴赏的基本知识、理论;

  2. 了解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简史

  3. 结合影片进行佳作点评

  4. 能初步运用影视欣赏的知识进行作品鉴赏;

  ( 二 )能力目标

  1、了解影视艺术鉴赏内涵;

  2、提高审美鉴赏水*。

  三、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外影视发展史、影视艺术的特征、影视名作的欣赏,影视艺术的评论等。

  本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教学部分:(1)课堂教学:(2)佳作欣赏及点评;

  (3)课堂讨论;(4)作业。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1、观摩法。通过观看相关影片案例,学*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经典的案例,将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示;

  3、讨论法。小组讨论,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4)

——小学活动课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活动课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活动课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三、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四、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下午活动30分钟。

  五、活动项目

  早操、眼操、长跑、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远、扳手腕等。

  六、组织实施

  1、课间操,眼保健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课外活动由体育教师负责。

  2、值班老师要严密关注学生活动的安全。遇到突**况要及时妥当地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报请值班领导妥善处理。

  七、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一小时课外活动”专项评价活动,按比例(每个年级两个优秀班级)评选该项活动的合格、优秀班级。

  2、将该项活动的评定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之中。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5)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让我们一起来学*写计划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 钉纽扣

  三

  家政 缝沙包

  四

  家政 缝鞋套

  五

  家政 缝鞋套

  六

  家政 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xx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一、指导思想:

  秉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能力,对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两年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诚实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持久、稳定。三年级的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能力。他们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能够多体验生活,具备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上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呈现,每个“活动主题”的设计,按照问题解决的基本课程,分为“活动主题的生成”“制订活动方案”“展开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拓展应用”等阶段,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注重开放性和生成性,强调过程性和体验性。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贴*学生生活实际,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六、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

  (3)活动时间(每周一课时)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5)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教学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校内、外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学*,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

  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教师认真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教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7)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菁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学*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2、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学*和休息的时间。

  3、养成一个好的生活学*作息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在学校里有规律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无论在学校或在家里,学*和休息都交替进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安排好两者呢?

  二、学*新课

  1、明确一个六年级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学*时间和活动时间。提问:为什么要对学*和休息的时间进行那么严格的时间限制呢?

  2、读课文3—5小节,思考讨论。

  3、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总在进行紧张的学*,是不是会有好的'学*效果呢?

  4、谁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了解的有关同学的学*时间安排。

  5、为了合理地安排学*和休息,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6、讨论并小结:

  1)养成良好的学**惯;

  2)掌握学*的方法和技巧;

  3)列出学*计划表;

  4)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5)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文娱活动

  7、补充知识:小学生一日学*时间的标准。

  三、小结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教学内容:

  让我们在花开的季节,正确看待中学生恋爱,帮助同学们认识中学生恋爱的实质,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避免走入感情误区。

  教学重点:中学生恋爱的心理动机是什么,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课、讨论课

  教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用音乐短片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时间:10分钟)

  1、播放《老鼠爱大米》的视频音乐,让同学们一起思考,“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作为爱情的比喻,你是怎样理解的?

  2、引导:大米是老鼠不能缺少的事物。

  3、小结:爱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融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4、导入主题:青春期到来,少男少女们不知不觉中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现象,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少男少女们在性本能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好感、眷恋,以及想进一步亲*的欲望,这并不是丑陋,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二、游戏——摸摸那双手(时间:8分钟)

  1、规则,请男、女生各两位站在讲台上,再请一位男生蒙住眼睛摸四人的手,猜猜是男生的手还是女生的手。另外再请一位女生上台实践。

  2、问题:当你触摸女孩(男孩)的手和男孩(女孩)的手时,心理有没有不一样的感觉?当你的手被男孩(女孩)触摸时和被女孩(男孩)触摸时,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异性情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长大了,那么我们就需要来了解一下爱情是什么?

  三、爱情是什么?(时间:8分钟)

  1、我们先来看看一则故事:

  历史课上,阿力被一道不起眼的选择题卡了壳,他硬着头皮准备好挨老师的训。前排斜对面的娴悄悄回眸一笑,微微一伸拇指,示意他选A。阿力顺利过关,心中激情难*。他不时地打量着娴,回味她的微笑——怎么从来没发现娴的那么一笑会如此动人心魄?深夜,阿力无法入睡,他搂着松软的棉被,想着娴的红唇、笑容,似拥娴入怀,我爱上她了。阿力在心里低唤:“亲爱的娴。”

  2、讨论:阿力与娴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3、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共同建立在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相互关心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情。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4、小结:阿力与娴之间的'男女之情与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相比还差很远,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很可能喜欢上外表漂亮或帅气的异性,但这种感情是喜欢而不是爱,喜欢不同于爱!那这时候的我们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回答:有。

  四、初恋的美好(时间:10分钟)

  1、一个男孩的来信

  亲爱的老师:

  你好!

  我和一位温顺的女孩恋爱了。我们是中学生,明明知道恋爱不对,这个道理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讲过无数遍了。可是,感情到来的时候,想挡也挡不住。元旦那天,她父亲看到我送给她的贺卡知道了我们的关系,从此强行将我们分开。我们曾经山盟海誓,我相信我们彼此有很深的感情,我会依她父亲所言——等她5年。但我真的很害怕,人生有几个5年呀,5年,人的变化太大了,我怕山盟海誓也不顶用。

  2、讨论:这个男孩该怎么办?

  3、小结:初恋是美好而纯洁的,也许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许是绝对单纯的异性相吸,感情到来时挡也挡不住。我们对初恋的神往,使得初恋在我们的情感底片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但是,终成眷属的结局常常不是在初恋这块土地上孕育出来的。初恋的收获往往只是是丰富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同时初恋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五、布置作业:如果爱了,你会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同时播放《同桌的你》作为背景音乐)

  周围的社会环境充满了诱惑,它会把清泉与浊流一并倒给我们,我们要靠自身去战胜污泥浊水的冲击,只有了解自己青春萌动的特点,才能把握好青春的心绪。

  初恋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转眼就折断了。这花不会在记忆里凋零,只是突然间定了格:它永远是折断时那样美,它凝结着温馨痛苦的往事。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失恋:含珠的贝死了而珍珠不会死,珍珠会闪光。死去的贝就是爱情;留下的珍珠是记忆。每一个爱情故事都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完美的结合;二是痛苦的分手。而历史上留下来的爱情悲剧远远多于喜剧。

  所以同学们处理自己的感情时一定要理智,问问自己:我为什么去恋爱?我爱他她什么?我愿意和他她天长地久吗?

  性是重要的,但它并没有重要到可以涵盖整个人生;**也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比生存的欲望、发展的欲望、创造的欲望更加重要。

  祝愿同学们拥有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的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

  【过程与方法】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理解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正确看待追求与挫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难点】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桑兰的追求与挫折",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3、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4、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5、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种类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2、要让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学*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活动重点]

  1、认识不良情绪及影响。

  2、掌握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角色扮演《母女之战》、心理剧《抄作业》

  2、歌曲:《歌声与微笑》

  3、气球、白纸、笔[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绕口令》挑战自我

  (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

  二、教师导入

  同学们,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开心?是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哀惧,恐怕我们自己都记不清有过多少这样的体验了。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给我们*添了很多情趣。但是也正是因为它们,让人们控制不住自己,做错了很多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让我们共同欣赏角色扮演《母女之战》。

  教师:看了这个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生感想)教师:是的,这正是由于不良情绪即心情压抑、愤怒而引起的悲剧,情绪可以为人们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以使人走向极端,情绪实际上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心态是我们可以组织、引导和完全掌控的对象,同学们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吗?想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吗?那么就让我们当情绪的舵手,向生活的海洋大胆畅游吧。

  三、学生畅谈生活体验(课件显示)学生根据谈话内容做出答案

  四、小组讨论

  在生活中有哪些积极情绪哪些消极情绪?(课件显示内容)

  五、教师

  我们要提倡的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呢?当然是积极情绪了,因为积极情绪能使我们成功,而消极情绪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交流)(课件显示内容)

  六、喔,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的确太大了,当有了不良情绪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让我们欣赏心理剧《抄作业》

  七、看了这个小品,同学们,你们说,小红的'做法恰当吗?晓岚该不该宣泄她的不良情绪?她该如何宣泄呢?(学生讨论交流)(课件显示问题)

  八、教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调适情绪的方法,让我们来听一听心理学博士的看法吧!

  (课件显示内容:积极的情绪带动你,消极的情绪拖累你,就像自己身体里面的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两者并存,谁也没办法消灭谁,就看两者抗争的时候谁暂时占领先地位了,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自我的挣扎里很矛盾,人总不可能一辈子和机器人一样运作“活力四射”,身体需要休息,心灵需要蔚籍,在生活中让积极情绪占主动就好啦!先战胜了自己才能挑战更强更多的东西。学*需要拿出的是百分百的积极态度,不容消极的,可以改变学*的方法激发积极的态度。)

  九、同学们,我们有没有过不良情绪的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交流一下并找到合适的调适方法好吗?(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曾经有过的不良情绪写下来,贴在气球上互传,大家共同解决)。

  十、看来大家真的掌握了很多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在这里,我很想为大家讲一个“悲观者与乐观者”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十一、教师小结:同学们,生活的海洋中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乐观地面对生活,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相信生活会回报给我们更加灿烂的笑容,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好情绪的舵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课件显示内容)愿>伴随我们健康成长!大屏幕播放>(师生齐唱)

  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内容:

  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

  二、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交流对“H1N1”的了解。

  导语:最*有一种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这是什么病毒吗?

  (1)交流对“H1N1”的了解。

  (2)说说如何预防这种病。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一、前言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能够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当然,这三种界定方式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二、年龄特点

  幼儿的情绪,资料已相当丰富,一般**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的.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情绪调节潜力较弱。另一方面,第二学期的小班幼儿已能简单的辨别用心情绪和不良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因此,在小班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绪并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的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设计思路

  难点:情绪调节方法。

  重点: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学*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构成原因:幼儿年龄小,自我调节潜力弱。

  解决方法:情境创设策略、图示策略。

  目标:

  1、用心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明白要持续用心的情绪。

  2、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3、体验帮忙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准备:材料准备:音乐,汇总图,材料(皮球、书、油画棒等),三个大班幼儿。

  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圆形。

  线索:教学线:引题(拍手歌)――体验情绪――情绪调节――欢庆舞。

  心理线:心理适应期――心理体验期――心理调节期――心理释放期。

  过程:

  一、引题

  向老师问好。拍手歌圆圈上入坐。(帮忙幼儿适应陌生的人和环境,拉*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二、体验情绪

  1、体验。学学开心、生气、难过时的表情,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2、介绍三个小客人。(开门见山,立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情绪调节。

  帮忙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幼儿互相交流及与表演者的交流,教师及时记录方法,让幼儿产生自信心,体验帮忙别人后的快乐。汇总图使幼儿的经验汇总、归类,并能够时刻提醒幼儿,具有长期性。)

  四、欢庆舞(活动在活跃气氛中结束。)

  【活动设计的背景】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的指导,情绪心理是五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内容。这里面的情绪心理包括了解情绪、控制情感;改变不合理想法、走出情绪低谷;我的情绪我做主。这节课是情绪心理学*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游戏讨论让学生了解情绪,懂得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并悦纳自己的情绪,还有就是初步了解如何调控情绪。

  【授课对象】

  五年班

  【授课时间】

  十四周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悦纳自己的情绪。

  2、让学生懂得合理的情绪不合理情绪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3、初步了解如何妥善调控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了解、悦纳情绪

  认识情绪对我们身心的影响

  【教学方式】

  游戏、故事分享、小组讨论启发

  【课前准备】

  ppt课件、图片资料、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运动会吗?为什么喜欢?

  (2)刚刚结束的亚运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深刻美好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亚运会中的一些精彩、动人的场面。

  (3)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什么?这就是运动会的魅力。比赛场上形势千变万化,观众和运动员的什么也跟着变化?

  师:情绪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情绪,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有不同的情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身边最*发生的热点时事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出课题。

  二、思辨探知,初步了解情绪的特点

  活动一:猜猜我是谁

  步骤:

  1、把同学分成小组,每组由教师发给两个写有情绪词汇的卡片。

  2、请小组派代表根据词汇上台表演此词汇所表现的情绪。

  3、其他小组同学竞猜该同学所表演的是何种情绪。

  4、学生归纳情绪的特点:情绪是多样的;最基本的情绪有喜、怒、哀、惧四种。(课件显示)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8)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当地所产粮食,让学生认识各种粮

  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口语表达、动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好*惯。

  重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难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各种粮食,做手工粘贴画,上网查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调查活动情况

  1、指名说出当地所产粮食的名称。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种粮食,加强认识。

  3、个人展示搜集到的粮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4、媒体欣赏各种粮食及其用途和营养价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组内展示,选出一张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被选中的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所用到的粮食以及设计想法。

  四、媒体欣赏古诗《 悯农》。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课,大家认识了当地所产的粮食, 了解到了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六、课外拓展

  把这节课的收获、感受写篇小短文。

  《农家过春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农家过春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为了将四大领域有机融合、彼此渗透,整合形成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课,使他们走进社会、走进民间、走*电脑,了解民风民俗,体验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农家过春节》。

  一、说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充满了快乐和祥和的气氛,是每个人儿童时代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春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对于春节吃喝玩乐的表层体验上。为了让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使学生不仅爱过年更了解“年”,因此,我开展了“农家过春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春节的来历和起源、家乡的春节*俗,知道春节*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说活动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学得愉悦,学有所成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把学*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研究性学*为主导的学*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等多种学*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1、教师活动前了解情况,制定活动方案。

  2、教师先期收集有关的资料,初步确定活动展开的方面。

  3、确定研究的形式、范围以及工具。

  4、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给学生做借鉴。

  (设计意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教师通过先期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引路的工作。)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确立主题阶段

  2、制定方案阶段

  3、实施研究阶段

  4、整理成果阶段

  5、总结交流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成立小组

  第一步:游戏引入活动主题

  第二步:成立小组,确定子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阶段

  第一步:设计活动方案

  第二部:方案展示、修改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依据学生方案进行指点改进。教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以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主,也是小组进行《农家过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在此环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情况,教师要对一些问题给与指导)

  第四阶段整理成果阶段

  第五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在整个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调查表了解了学生活动主题的兴趣和研究需要。这为我后面的活动定位做好了充足准备,同时在课题的确立上也充分以学生为本,满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有了学生情况的调查,为我后面的导入主题做了准备,我可以提前做好课前预设,通过适当方式导入我的实际教学目标,这样就满足了以学生兴趣为主,还不会偏离实践活动的目标。

  在整理活动环节,我利用整理讨论会和优秀成果展示会的形式,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拓宽了学生整理的空间。在整个的活动我每个环节都亲身参与,并适当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师的重视,也亲*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活动毫无顾忌,完全放开了手脚。但在活动的实施环节,由于各组学生活动时间的冲突,我不能保证全程参加每个小组的活动,这是还需要协调解决的不足之处。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惯,对学生今后的学*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 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活动目的:

  通过认识“0”,变变“0”,说说“0”、演演“0”、使学生从观察中发现“0”,想象“0”,从而激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惯。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圆形的事物。

  2.每个学生准备3张大小不同的圆。

  3.录音带。

  4.有关头饰。

  活动过程:

  1.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戴着“0”头饰的3位同学跳着优美的舞姿走上讲台。

  (1)激趣引题——认识“0”

  4位同学一起问:“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1:你们是汉语拼音中的A、O、E的“喔”

  生2:你们是我们数学中的“零“

  生3:你们是英语教师的“欧“

  齐唱英语歌:A、B、C、D、E、……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0”既是汉语拼音中的“喔”,又是数学中的“零”,还是英语教师的“欧”,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名字呢,因为它是奇妙的“0”(板书课题:奇妙的“0”)

  师:现在我们来作一个比赛,瞧瞧,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看谁说得又快又对(优胜者奖一面红旗)

  学生回答:桌子、篮子、足球、乒乓球、太阳、桔子……

  师:同学观察得很仔细,生活中,圆圆的东西可多啦!

  戴:“0”头饰的一个同学站出来说:“不过,我们光秃秃一个圆,一点也不好看,同学们,你们能把我打扮得漂亮些吗?

  二、主动探索——变变“0”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手中的笔和我们准备好的4个圆开始画画,把它们打扮得漂亮一些好不好?(动手过程中播放音乐,教师走动观看5分钟后)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的小画家,想象力丰富极了,把一个个光秃秃的“0”打扮得真漂亮。

  三、自主参与——说说、演演“0”

  师:现在我们请小画家们把画介绍给大家。(分成四组,请出代表依依进行)

  第一组:

  生1:我在“0”上画了十二条短线还画了时针和分针,你们看,圆就杨了手表,它的作用可大啦。请看小品《珍惜时间》。

  师:同一年级的两个学生,在同一所学校读书长大后为什么A能杨为科学家,而B却没有成就。

  生2:因为A能珍惜时间,认真学*,而B却报着明日复明日的态度,只顾顽玩,浪费了学*的大好时光。

  师:这信同学说得真好,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很富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学*更多的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师:看第二组把“0”变成了什么?

  生1:人把零变成了乒乓球、篮球、足球,人最喜欢踢足球,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保国家运动员,长期以来,中国足球处于低谷状态,从未入选奥运,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给中国足球带来巨大机遇,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看见中国足球的身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现在我一定要努力学*,强健体魄,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添砖加瓦,圆2008年的北京足球梦。

  师:那第三小组又把“0”变成了什么?

  生1:大家看我把“0”变成了太阳,点子、篮子……那都是圆变的。我还在这圆的外面加两条弧线,嘿,圆就变成了一口井,请看表演《井底的小青蛙》

  师: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脸红了呢?

  生2:因为青蛙原来坐在井里夸自己的画得最棒,想单独介绍给大家.师:好,那我们一起来失常吧!

  生3:我在圆上用简笔画勾出我们班小朋友围成的圆状,变圆就像我们班的同学和中间的老师组成的团结向上的大家庭。

  师:对呀,我们的班级围成一个圈,我们的学校那么多班级围成一个大圆,我们的祖国、地球、宇宙围成一个更大、更奇妙的圆。(出示祖国、地球、宇宙、围成的图形。)让我们用智慧和才干建设美丽的家园,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会乘上火箭飞上宇宙,飞向美好的未来。

  全班齐唱:《跨世纪的一代》,4位同学上台伴舞。

  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通过听故事,使幼儿学会同情别人,学会安慰别人。

  2、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指套偶:小鸟,牵牛花,小草,凤仙花。

  2、卡纸,各种废旧材料,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看看,听听,说说:知道在别人痛苦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关心。

  1、观看手指套偶,听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

  (1)小鸟生病了,孤单单地躺在窝里,心里怎样?

  (2)大树下有谁?它们有没有帮助小鸟呢?凤仙花是怎样做的?

  (3)牵牛花看见了心里怎么样呢?

  2、继续观看纸偶表演

  (二),听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

  (1)是谁帮助了小鸟?

  (2)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3)牵牛花看见了小鸟的病好了,它怎样了?

  (4)牵牛花为什么很高兴?

  二、想一想,议一议:知道别人的痛苦,学会安慰别人的一些方法。

  (1)能告诉我们,你生病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感受,你又在盼望着什么?

  (2)当发现有的小朋友身体不舒服时会怎样帮助和安慰他呢?

  小结:哪怕是一句话,一张卡片,都是对别人最好的安慰和祝福。

  三、动手做做,体验关心别人后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

  今天×××小朋友生病了,你想用什么方法安慰他,祝他早日康复?(在不拘同一答案中进行分类,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区域活动。

  一、设计:爱心卡,提供卡纸,包装纸,彩带以及废旧材料等操作材料。

  二、准备录音机,磁带,帮助他们录制一句安慰的话和祝福语

  三、提供泡沫,铅丝、皱纸、彩带,制作花篮和水果篮。

  四、小小慰问团,自编几个小节目。

  活动延伸:让我们带着这些礼物和祝福去看望×××小朋友吧!

  (本活动设计获常熟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二等奖)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综合和探究性的学*活动,激发学*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学*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因此学*内容的开发与课题的设定都体现这一特征。《走进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能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自身的经验中获得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学生活动场面等,揭示了“综合实践”学*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对花卉进行观察,了解一些花卉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特点、作用。)而且通过本次活动,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方式研究自然界奇妙的事物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新知、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激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9)

——活动课小学作文范文5份

  今天下午,我们二年级全体同学在操场上进行背靠背夹球比赛和赶猪比赛。

  比赛是按顺序开始的,首先上场的是各班的前两个同学,只见他们夹着球一蹦一跳的往前走,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可是走起来很难,既要两个人保持*衡,又要保证球不被掉出来,而且速度要快, 同学们在操场上大喊加油,场面十分热烈。

  不一会,就轮到我和张亚鹏了,我们也是飞快地往前走,但是很可惜,我们摔倒了,张亚鹏还受伤了,我非常难过,心里想:我们要是走得慢点就好了,虽然得不了第一名,但是,张亚鹏就不会受伤 了。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比赛一会就结束了。

  今天的活动很有趣,但是,我的.好朋友却受伤了,我希望他早日康复。

  活动课上,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到操场上,开始自由活动。

  有的在跳绳,荡秋千,踢毽子,踢足球。你看,踢足球的小男孩们互相竞争。足球在他们脚下传来传去。他们都想把球踢进球门。他们有多凶。看,跳绳的小姑娘好有精神,两条小辫子荡来荡去,就像两只蝴蝶在飞。突然,操场上响起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我以为是“歌手”小黄英飞了进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几个青年学生在练*唱歌。

  学生们玩得很开心。

  今天下午,我们二年级全体同学在操场上进行背靠背夹球比赛和赶猪比赛。

  比赛是按顺序开始的,首先上场的是各班的前两个同学,只见他们夹着球一蹦一跳的往前走,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可是走起来很难,既要两个人保持*衡,又要保证球不被掉出来,而且速度要快, 同学们在操场上大喊加油,场面十分热烈。

  不一会,就轮到我和张亚鹏了,我们也是飞快地往前走,但是很可惜,我们摔倒了,张亚鹏还受伤了,我非常难过,心里想:我们要是走得慢点就好了,虽然得不了第一名,但是,张亚鹏就不会受伤 了。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比赛一会就结束了。

  今天的活动很有趣,但是,我的好朋友却受伤了,我希望他早日康复。

  活动课上,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到操场上,开始自由活动。有的在跳绳,荡秋千,踢毽子,踢足球。你看,踢足球的小男孩们互相竞争。足球在他们脚下传来传去。他们都想把球踢进球门。他们有多凶。看,跳绳的小姑娘好有精神,两条小辫子荡来荡去,就像两只蝴蝶在飞。突然,操场上响起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我以为是“歌手”小黄英飞了进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几个青年学生在练*唱歌。

  学生们玩得很开心。

  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的铃声响了,同学们向潮水一般涌向了操场,去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

  我们来到大操场荡秋千。我和小明跨上秋千,两手紧紧地抓住铁绳,两脚用力地蹬呀蹬呀。秋千越荡越高,简直成了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围观的同学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和欢笑声。同时在秋千旁的.荡桥上,一些大哥哥、大姐姐正在使劲的摇荡桥。他们摇得多么欢啊!只见荡桥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好像船儿在波浪中飘荡。

  荡桥旁的滚筒上,一个胖胖的小朋友抓紧铁杆,两脚慢慢地踩着。渐渐地他越踩越快,越踩越高兴,就像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

  我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小学活动课计划菁选(扩展10)

——小学音乐活动课教案优选【5】篇

  活动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兴趣,加强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生的特长展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一、搜集自己会唱的歌曲,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影视剧歌曲或流行歌曲,可用歌本抄好备忘。

  二、整理知识题卡,可用卡片投影片做好。

  三、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声中进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音乐吗?我想,大家最喜欢的可能还是唱歌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去遨游歌曲的海洋。(出示活动主题——歌曲大比拼)

  二、活动开始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推选出你们信任的评委、记时员、记分员和监督员,然后由评委宣读比赛规则。

  评委:下面我宣读比赛规则。活动分三个大项进行,即考考你的记忆力、比比你的储存量和试试你的'创造力。其中,考考你的记忆力为知识问答,比比你的储存量是歌曲竞唱,试试你的创造力是让我们进行特长展示,把你的绝活施展出来,贡献同学们的掌声。接下来,我们按照座位顺序将同学们分组。

  师;下面我宣布,音乐活动《歌曲大比拼》正式开始

  (一)考考你的记忆力——知识问答(基础分50分)

  知识问答包括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小组必答题五道,一题10分,抢答题一共十道,答对给分,答错不倒扣分。

  (二)比比你的储存量——歌曲竞唱(唱一首加10分)

  在一分钟内,看哪个小组唱得歌最多,可只唱一句,按照数量计分,一首计一分。

  (三)试试你的创造力——特长展示(满分100分)教师放不同音乐,学生自由选择所听到的音乐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创编活动,唱歌小组可用歌声演唱,器乐小组用乐器演奏,舞蹈小组创编蹈,综合小组可创作诗歌或散文朗诵或用图画表示。

  1、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准备

  2、 活动成果展示

  三、结果总评:评委公布各组得分情况及优胜小组

  四、活动小结

  师;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欣喜的看到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能踊跃,都在开心的活动中得到了音乐的熏陶,而且有的同学还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就连*时不爱唱歌的同学也有很好的表现,以后我们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希望大家有学*中不断积累,力争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好!音乐活动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组建了舞蹈兴趣小组,并力求整个活动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舞蹈兴趣小组的成员由1—3年级的舞蹈特长学生组成。由于学生较小,无基础也无舞台经验,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都是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是手脚并不听使唤,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这便需要我们老师策划出新颖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耐心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提高对舞蹈学*的能力。

  三、活动设想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四、活动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每次训练时间。

  2、热身运动:在训练的几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做一些轻松、简单的热身运动,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融洽的学校氛围,使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适应课堂训练的准备,避免用力过度。

  3、教学手段:影象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4、能够随着音乐做动作,节奏准确,充分表现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和学生的创造能力。

  5、排练1——2个精品舞蹈,通过这些组合来锻炼学生,同时为演出比赛做准备。

  五、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

  3、培养孩子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

  4、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5、培养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觉。

  六、参加人员:

  一(1)班:史佳宁、赵一冉、邹可可、陈文静等

  一(2)班:齐思雅、陈晓娜、杨欣颖、何海娟等

  二(1)班:彭凯欣、赵佩洁、姜玥含、师怡菲等

  二(2)班:王梦扬、王欢欢、郭宇轩、王梦瑶等

  三(1)班:唐博蕊、何一聪、潘玉敏、王若彤等

  三(2)班:赵玄冰、*梦颖、建怡爽、建怡炫等

  七、活动安排:

  1、辅导教师:XXX

  2、辅导时间:每周辅导一次,每次30分钟。

  3、辅导内容

  第1周

  扶把组合练*

  第2-3周

  1.练*队形,站立姿势。

  2.交待舞蹈的常规要求。

  3.随音乐协调地进行点头,耸肩等动作。

  4.复*手位,勾绷脚,点头,耸肩等活动组合。

  第4-5周

  1.手位组合练*。

  2.大众健身操一级练*。

  3.上学期两个成品舞蹈练*。

  第7-8周

  1.练*前压腿、旁压腿的动作。

  2.复*前踢腿,旁踢腿,能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3.锅庄舞教学。

  第9-10周

  1.练*压胯的动作,根据音乐协调地做压胯动作。

  2.舞蹈练*

  3.学*小碎步组合。

  4.学*在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第11-15周

  复*并排练汇报演出的舞蹈。

  第16周

  1.复*以前学的基本功及舞蹈。

  2.考核总结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中的唱名。

  2、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模唱小动物的歌{师:小鸡怎样叫?生:叽叽叽……(略)}

  (三)模仿小动物跳舞

  播放歌曲(老爷爷赶鹅)

  师:谁能说,我们模仿了那些小动物?(小狗、小兔、小鸭子等等)

  (四)课题导入

  师:讲故事(略)

  (五)大屏幕:小红帽

  师:这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歌曲中唱了怎样的一个小故事呢?

  (六)学唱歌曲

  1、师范唱

  师:喜欢这首歌曲吗?

  2、歌曲中唱了怎样的一个小故事?(小红帽带上糕点,去看望外婆……)

  3、师:小红帽非常懂事,而且善解人意,她悄悄对我说呀,要送给同学们礼物,想知道,小红帽的礼

  物吗?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礼物呢?小红帽说了,谁表现的最好最出色就能得到她的礼物,小红帽还说了,看谁听讲最认真,回答问题最积极,她要邀请这些同学一起跳舞呢

  (创编意图:让学生思考,小红帽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呀?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4、(1)出示节奏图——1条(8小节)(略)

  学生打击节奏

  (2)出示节奏图——2条(8小节)(略)

  学生打击节奏

  (3)出示节奏图——3条(8小节)(略)

  学生打击节奏

  师:小红帽说呀,要用比赛的形式读儿歌,你们愿意吗?

  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共三条)

  5、学唱名

  师:小红帽过生日这天呀,外婆为她做了七顶漂亮的小红帽,她还给这七顶小红帽取了好听的名字呢?请同学们认真听听这七顶小红帽的名字,它们真的很好听的。

  (1)师:弹琴( do re mi fa sou la xi )七个音符

  (2)师:你们说,它们的名字好听吗?(生——略)

  (3)师:我们再看看它们长的漂亮吗?

  粘贴:(小红帽贴图,音符 1 2 3 4 5 6 7 的写法)

  (4)师:小红帽说了,比一比谁的耳音最好,谁猜对了,就会把生日礼物送给他,请同学们注意听啊!

  6、学唱旋律

  (1)师:弹琴

  (2)师:教唱数遍

  (3)纠正难唱乐句

  7、学唱歌词

  (1)按节奏读歌词

  (2)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3)纠正难唱乐句

  (4)熟悉歌词

  (5)师 提问A:小红帽给外婆送糕点,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自豪)

  师:唱1,2乐句要唱的轻快

  提问B:小红帽高高兴兴为外婆送糕点,路上,她最怕遇到谁?(大灰狼)

  师:唱3,4乐句要唱出小红帽担心的样子。

  提问C:小红帽凭借自己的机智,躲过了大灰狼,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小红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甜蜜梦乡)

  师:唱最后的乐句时,要唱的轻快、愉悦、渐弱。

  提问D小红帽用智慧躲过了大灰狼,这样的结果同学们满意吗?(满意)

  提问E在生活中你们如果遇到了像大灰狼这样的坏人,会怎样做?(略)

  (5)齐唱歌曲《小红帽》

  (6)独唱歌曲

  (七)歌表演

  师:小红帽要和同学们一起表演,你们高兴吗

  (1)分组表演

  (2)师指导

  (3)成果展示

  (八)小结本课

  师: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度一段快乐的时光,我希望同学们要想小红帽学*,做一个善良、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九)听音乐走出音乐教室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的特产。(新疆)

  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山之音》,即新疆音乐。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内容——新疆***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

  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