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3-07 00:00:00

《词两首》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词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并背诵这两首词。

  2.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典故,发挥联想和想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用典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典故,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意境。

  用法指导

  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预*案,要求书写整洁,美观,认真读文,独立思考,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

  一、了解写作背景,注意题目的`含义

  1.认真阅读两首词的注释,将有助于理解词意的信息勾画出来。将你读完注释后的新发现写在下面。

  我的发现:

  2.看两首词的题目,将你从题目中发现的信息,整理在下面:

  二、朗读这两首词,注意读音和断句。

  1.读音:倩何人唤取( )佛狸祠下( )

  2.断句:封狼居胥

  三、再读这两首词,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将你理解有困难的词句写在下面。

  四.背诵这两首词

《词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6、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苏东坡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诗二千七百余首,词三百四十余阕,文四千余篇。苏轼如同一块兀立不动的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绘画”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东坡肉)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背景资料: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常识,成为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他在政治中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话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苏轼被捕下狱,受尽严弄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弄。最后,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苏轼住在黄州东城,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体现了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气度。)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黄州附*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三、诵读赏析、探究

  1、解题,初读,放录音。

  (1)解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目的还在于“写今”。

  (2)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

  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

  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学生自由诵读,同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作,然后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3)放录音,朗读提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提示:“东去、千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多少”写奇景,重读动词、喻体,音调高,语速稍快。“大江、浪淘尽、风流人物、江山、一时、豪杰。”写壮景发慨叹,语调较高,语速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叙述,语调*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提示:前急后缓,前高后低,声音变化表现二人的反差,重读划线部分。

  (4)补充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是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大江东去:介词,向东

  淘:淘洗

  风流:英俊潇洒,事业有成

  穿空:向上,刺破青天

  拍:击,打

  英发:卓越不凡,英姿勃发

  灰飞烟灭:像……(灰,烟)一样

  多情应笑我:倒装,应笑我多情

  尊:通樽装酒的器皿

  2、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

  【明确】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③“大江”二字应缓势低起,“东去”重读且拖长,“东”字音调渐扬至高,“去”字音调本为仄音,应慢慢转入降调,似有极目远眺、不舍逝去之恋;“浪淘尽”语速稍快,“尽”字重读,似有无力挽狂澜之势,“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千古”“风流”二词渐渐加重语气,“风流”拖长,应充满对英雄的歌颂、缅怀之情。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明确】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这两句中速、较为*直、客观的叙述性语气朗读即可。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明确】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千堆”等最具表现力。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②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③这三句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

  【明确】①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②本句紧承前句急促紧凑的语速之后,渐渐转入舒缓,充满豪迈之情。

  (5)小结上阕。

  3、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遥想一直到“灰飞烟灭”。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位古代英雄形象。

  【明确】请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形象。若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更好,可结合小说与词作以及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充实,可适当地加入一些战争场面的描绘,力求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周瑜的英雄形象。

  (4)“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

  【明确】“遥想”二字为领起词,故应稍缓、延宕,有追忆之感;“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以比较*直、舒缓的叙述性语调语气朗读;“雄姿英发”语调上扬,重音在“雄”和“英”上,充满仰慕歌颂之情;稍事停顿之后,“羽扇纶巾”渐入*直,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语调渐升,充满豪情与歌颂。

  4、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对主题的理解以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没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明确】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来看,诗人在上阕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江山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其实更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下阕又集中笔力刻画出少年英雄的周郎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早成的周郎的仰慕、向往,借此表达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

  【明确】语速放慢,语调稍低沉,充满感慨、缺憾、喟叹之情,但不可太过低沉悲伤。

  (4)小结全篇。

  5、五读“找规律,寻方法”

  (1)怀古诗常见情感:借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寄寓忧国伤时的情怀,感慨昔盛今衰的兴替。

  (2)怀古诗常见结构及手法: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抒己志

  手法: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3)鉴赏思路:

  读懂注解,弄清历史背景(作者“怀”什么“古”)

  知人论世,领会作者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深入分析,体悟作者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总体把握,分析艺术手法(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6.《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体味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1)教师提供以下诗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

  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比较阅读《雨霖铃》与《念奴娇》

  (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明确】先是描绘一幅雄伟奇峻的赤壁江山图;接着塑造了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梦”的苍凉慨叹,以及“一尊还酹江月”的豪举,融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和谐意境,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放录音,师生齐背全词。)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仔细品味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

  2、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词作中描绘赤壁景物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景散文,或者将刻画周瑜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人的记叙类短文。字数200以上。

  第二课时《定风波>

  一、复*、交流、检查

  1、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指名背诵)

  2、交流短文。(自由交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再来学*他被贬黄州时的另外一首词《定风波》。

  三、放录音,交流初读印象

  1、请翻译前面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即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据《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2、朗读并试背诵全词,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理解词意。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轻逸,洒脱,从这句就能看出作者的心情极好,又是雨中漫步树林,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这句显示出了作者期望缓步慢行的心态,仿佛不想迅速离开,又好像还有某种思念和想法在心头。“谁怕?”作者怕什么呢?从后句可以看出是怕雨水打湿了衣服,但是作者却有“一蓑烟雨任*生”,也就是有雨衣,“蓑”就是雨衣的意思,我有雨衣在身这一生又何怕这朦朦细雨呢?这一句好像是在说作者的身世,作者一生不得志,却从不气馁,大有“何怕浊烟迷人眼,我有正气存人间”之势!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句交代了作者喝过酒,有些微醉。而且交代了时间--春天,依我看好像是在一个春天的早上,早上的春风会比较冷,从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可以看出树上已经有叶子了,又是下雨,应是清明前后了。(这是我自己推断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初春会比较干旱,所以有“春水贵如油”一说,但是清明前后会雨量充沛,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句诗,而且清明前后的雨就是纷纷小雨。所以这首词描绘的时间应该是在清明前后的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清晨。作者微醉却被夹着凉意的春风吹醒,发现太阳已经从山后升到山头斜照着欢迎他了。此处就是雨过天晴了。从这句“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迎”字也可以理解出是在早晨。早晨都是太阳相迎,而黄昏则是日落相送。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就不难理解了,“回首向来萧瑟处”说明作者已经走出了竹林,开始回家了。“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说这天气是正好了,细雨刚过太阳初生,正好赶路。但是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将来的日子会比较*淡,道出了作者想实现自己理想却不得志的内层含义。

  4、请学生交流预*阅读本词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问。

  四.阅读探讨,深入探究。

  ⑴整体感知:

  上片:风雨中,我自踏雨吟啸,怡然自乐。写冒雨徐行的心境;

  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一片云淡风清。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⑵阅读思考:

  ①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明确】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静、旷达、超脱。

  ②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明确】“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谁怕,有什么可怕的。*生,指*日、*素。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轻”字亦同。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此际我且吟诗,风雨随它去吧!]

  ③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不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质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

  ④学生自由讨论: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首词对你有何启迪?

  【明确】从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去谈。写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阐发人生哲理。

  ⑤你认为上下片的重点句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关键句)

  上片:一蓑烟雨任*生。--镇定从容,洒脱旷达。

  下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⑥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归。(超凡脱俗)

  ⑦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手法)

  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

  以小见大:生活小事--人生哲理

  人生态度:旷达超脱

  五、再次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感情。

  六、归纳小结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苏轼自是有“兼济天下”的雄才大略,然而在政治生活中却屡屡受挫。是什么让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让他依然能微笑面对生活?我们在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是不是微不足道?虽然隐居江湖并非他的本意,但是他能够勇敢的接受现实,并且乐观快乐的生活。这种旷达的胸襟足以让我们受用。(多媒体展示)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七、作业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洒脱,是否还可以且行且歌?学完苏轼的《定风波》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400字的心得体会。

  2、背诵《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两首》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预热】

  (参见《优化探究》第37页“双基集萃”。)

  辨别字形,辨识词义,分析掌握词中特殊句式,积累名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背景资料: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黄州附*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三、诵读赏析、探究

  1、放录音。

  2、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自由诵读,同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作,然后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明确】

  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3、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

  【明确】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③“大江”二字应缓势低起,“东去”重读且拖长,“东”字音调渐扬至高,“去”字音调本为仄音,应慢慢转入降调,似有极目远眺、不舍逝去之恋;“浪淘尽”语速稍快,“尽”字重读,似有无力挽狂澜之势,“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千古”“风流”二词渐渐加重语气,“风流”拖长,应充满对英雄的歌颂、缅怀之情。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明确】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这两句中速、较为*直、客观的叙述性语气朗读即可。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明确】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千堆”等最具表现力。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

  ②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③这三句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

  【明确】①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

  ②本句紧承前句急促紧凑的语速之后,渐渐转入舒缓,充满豪迈之情。

  (5)小结上阕。

  3、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遥想一直到“灰飞烟灭”。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位古代英雄形象。

  【明确】请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形象。若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更好,可结合小说与词作以及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充实,可适当地加入一些战争场面的描绘,力求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周瑜的英雄形象。

  (4)“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

  【明确】“遥想”二字为领起词,故应稍缓、延宕,有追忆之感;“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以比较*直、舒缓的叙述性语调语气朗读;“雄姿英发”语调上扬,重音在“雄”和“英”上,充满仰慕歌颂之情;稍事停顿之后,“羽扇纶巾”渐入*直,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语调渐升,充满豪情与歌颂。

  4、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对主题的理解以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没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明确】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来看,诗人在上阕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江山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其实更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下阕又集中笔力刻画出少年英雄的周郎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早成的周郎的仰慕、向往,借此表达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

  【明确】语速放慢,语调稍低沉,充满感慨、缺憾、喟叹之情,但不可太过低沉悲伤。

  5、五读“评词作,知手法”

  (1)教师提供以下诗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

  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明确】先是描绘一幅雄伟奇峻的赤壁江山图;接着塑造了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梦”的苍凉慨叹,以及“一尊还酹江月”的豪举,融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和谐意境,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放录音,师生齐背全词。)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仔细品味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

  2、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词作中描绘赤壁景物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景散文,或者将刻画周瑜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人的记叙类短文。字数200以上。

  第二课时

  一、复*、交流、检查

  1、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指名背诵)

  2、交流“联想与想象”短文。(自由交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再来学*他被贬黄州时的另外一首词《定风波》。

  三、放录音,交流初读印象

  1、请翻译前面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

  2、请学生交流预*阅读本词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问。

  四、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下阕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五、鉴赏分析,探究交流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明确】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静、旷达、超脱。

  2、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明确】“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3、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不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4、学生自由讨论: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首词对你有何启迪?

  【明确】从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去谈。写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阐发人生哲理。

《词两首》教案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准备

  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他的什么意思?

  7、练*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词来赏读,你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情趣。

  板书设计

  9

  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渔歌子》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具准备

  文中的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1、指明背《如梦令》

  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4、检查预*。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

  二、出示挂图,感知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

  三、读通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1、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

  2、全班齐读。

  3、自由读。

  4、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

  5、教师总结,范读。

  6、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

  四、理解词文,深入体会意境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

  (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逐题反馈。

  (1)词意:

  不须归: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体会意境。

  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

  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

  五、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

  1、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3、教师介绍张志和的个人境遇。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词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鹭、花、水、鱼、风、雨

  人:渔翁垂钓

《词两首》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4、学*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方法

  自读预*与课堂学*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

  第一课时《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课前预*相关知识

  二、检查课前预*

  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词的知识(可要求学生朗读)

  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3、关于《望海潮》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扫除字音和词义的障碍

  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天堑无涯: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重湖叠巘清嘉:秀丽

  异日图将好景:把杭州的美景画下来

  2、学生齐读课文:这首词的韵脚是什么?

  明确:本词押“a”韵

  3、分别找几名学生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的韵律美

  四、合作探究

  朗读文回答下面问题: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明确: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明确:民——————乐官——————愉(板书)

  5、整首词给你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明确:“人间天堂”(板书)

  6、仔细阅读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五、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问题设计:

  1、《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可见婉约派的词人不一定只会写婉约风格的词作。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此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染”: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总结艺术特色: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染、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小结:作者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将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荡,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的确是从中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受,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文字运用的精炼。在诗词鉴赏中,把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也是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

  附:板书设计

  望海潮柳永

  景美人惊叹杭形胜间

  民乐赞美州繁华天

  官愉堂羡慕

  第二课时《雨霖铃》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2、鉴赏意象,掌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怀

  3、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导入:

  关于离别的诗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二、词牌及背景

  1、“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2、柳永《雨霖铃》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正字音,把握节奏。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骤雨初歇:又急又大的雨,一阵暴雨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越去越远

  2、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这首词的韵脚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3、分别找几名学生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提问:①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②这三句描写,在整首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

  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③按诗歌的类别分这是一首什么诗?总体感情基调是什么?上下两片各写什么内容?按时间划分情节分几层?

  明确:

  内容:离别。点破句:多情自古伤离别

  感情:凄切。点破句:寒蝉凄切

  层次:上片写长亭送别的情景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情节:别前别时别后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

  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有什么作用?

  明确:凄凉、沉寂哀婉、悲伤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景与情虚与实

  3、本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写情?先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在书上画出。然后思考:

  词中那些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按照抒情方式归纳(诵读、讨论、问答)

  明确:直接抒情

  (1)都门帐饮无绪兰舟催发难分难舍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奈眷恋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忧伤失意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寂痛苦

  其中(1)又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态:“留恋处”→不忍离别;“兰舟催发”→必得离别

  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景句,哪是别前景,哪是别后景?

  明确:

  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明确: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4、景与情的特点以及景与情的关系探讨

  明确:景是黯然销魂之景——清秋节寒蝉骤雨初歇傍晚

  情是难舍难分之情——执手相看泪眼关系:景情交错,情景分合

  4、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确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5、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意象景情

  别前寒蝉、长亭、骤雨实悲戚

  别时兰舟、泪眼、不舍愁苦

  别后烟波、暮霭、楚天孤寂

  杨柳、晓风、残月虚落寞

《词两首》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这两首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

  二、新课导入

  三、诵读感悟

  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

  一、课前预*

  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这两首词。

  二、新课导入

  请大家欣赏歌曲《菊花台》,歌词中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家可能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铺满皇宫的菊花象征着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所以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惯,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三、诵读感悟首先请同学们听名家诵读,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和断句,请大家自由诵读,我们齐读一遍,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

  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

  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资料,再补充明确:

  李清照的生*:

  1、父李格非工于词章,苏轼门生,又在朝中为官,官职不低;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善文学。所以少女时期的她衣食丰厚,无虑无忧;

  2、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故此时新婚燕尔的她嫁得才俊,缠绵婉柔;

  3、不久,丈夫就因为求学、为官等原因长时间在外,李清照饱尝甜蜜的相思之苦,此时和丈夫感情很深厚、新婚长别的李清照觉得夫觅封侯,相思成愁;

  4、公元1127年,金破汴京,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四十多岁的她无奈经历了金强宋弱,避乱江南;

  5、李清照在南渡初期,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了有名的《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后赵明诚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此时她满腹才情、一腔报国热血却不得不经历夫去国破,凄寂晚年;

  6、丈夫死后李清照孤身流离在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所以人们评价婉约词宗,一生多舛。

  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醉花阴》中的黄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烟雾,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声声慢》中的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写于晚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1)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2)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

  《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

  总结: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明确: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

  五、课堂小结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

  六、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词两首》教案7

  [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与创作;

  2、体味两首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

  3、反复诵读,背诵这两首词。

  [学*方法]诵读、探究、质疑。

  [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把酒(拿起杯子喝酒)

  莫道(不要说)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将息(调养、保养)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堪摘(能够、可以被摘下来)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光景、状况)了得(概括得了)

  2、摘录其他不懂的词语向身旁同学请教

  二、整体感知

  1、这两首词的中心句(词眼)分别是哪句?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醉花阴》孤独寂寞(轻);

  《声声慢》凄惨悲凉(重)。

  3、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三、局部探究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首词作于什么时节?有哪些时令特点?

  重阳佳节(“佳节又重阳”);天气转凉(“半夜凉初透”),秋风渐起(“帘卷西风”),喝菊花酒(“东篱把酒”),观赏菊花(“人比黄花瘦”)

  2、除了“重阳”之外,词中还有三个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请找出来。

  “永昼”;“半夜”;“黄昏”。

  3、在这三个时间里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愁”“凉”“消魂”,程度不断加深;说明对丈夫的思念不断加深。

  4、名句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拟人、夸张和衬托;用艺术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之深。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中的“愁”和《醉花阴》中的“愁”相比,含义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醉花阴》中的“愁”只是丈夫外出,词人独处,无人陪伴共度重阳佳节之愁,是一种生离之愁,相思之愁;而《声声慢》中的“愁”却是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无嗣种种变故,晚景凄凉之“愁”,是一种死别之愁,身世之愁,它的含义更丰富,更厚重,更悲凉。

  2、这首词中的时节和《醉花阴》中的时节是否一样?为什么?

  一样;《醉花阴》写的是重阳佳节,时值秋天;《声声慢》写的同样是秋天,由“满地黄花(菊花)堆积”一句可知。

  3、这首词主要的抒情方式和《醉花阴》相比,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醉花阴》主要是在叙事和写景中抒情,属间接抒情;《声声慢》更多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首尾两句。

  4、名句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直抒胸臆,叠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统领全篇。

  四、质疑解难

  对这两首词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难问题?如果有,请写在下面,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帮你解答。

  五、拓展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两首词也是李清照的作品,一首作于早期,一首作于晚期。你知道哪首早期,哪首晚期吗?有何依据?

  《一剪梅》早期,《武陵春》晚期;《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说明此词当为李清照思念赵明诚所作,所以是早期;《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总括国破、家亡、夫死、无嗣种种变故,所以是晚期。

  2、这两首词在写“愁”的时候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还能不能举出其他古典诗词中类似的例子?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之物为有形之物;形象生动易感可知;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六、自我评价

  从自主性、合作性、积极性和精彩度四个方面给自己的表现评分,最高五颗星。

  自我评价组长评价

  自主性

  合作性

  积极性

  精彩度

  七、课外提升

  从《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四首词中任选一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提示:可从意象、意境、手法等方面入手)

《词两首》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

  2、理解所学词的创作的主题内容。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方法:阅读与感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人。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约在崇宁二年,赵明诚出仕。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后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返回临安。晚年,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关心国家大事。

  2、创作: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3、词风:其词善用白描,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意蕴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她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诗有《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序》,有文艺评论《词论》,后人辑录《漱玉词》。

  一、导入:同学们,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女性来表情达意,总是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就是要说自己的话。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那么,我们今天走进词中,体会词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情感。

  二、整体感悟

  醉花阴

  一、同学们多读,具体感受词人的情感,然后概括出来,大家一起来品味。

  教师明确:感情基调是忧郁,孤寂。这首词是此人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的是重阳佳节独守闺房的,思念丈夫的寂寞和孤寂的愁绪。

  二、引导:同学们从哪些句子或字词中获得的信息呢?

  赏析:例如:1、词的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笼罩了词人的心头。“愁永昼”-------天为什么不黑呢?这都是因为心情的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过的漫长。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安好,愁不知何日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我们不难想象词人的形象。

  2、如“佳节又重阳”的“又”字,它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词人看来,这个重阳节无疑再一次的勾起了自己对远在他乡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

  3、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本来赏菊喝酒是极为愉悦之事,可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这酒就成了消愁之酒,把酒消愁愁更愁,如何能消的了呢?

  4、这绵长的思念,词人会如何呢?到底这思念有多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全词的高潮,愁思本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以帘外之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境况相类,形神相似,创镜极美。同时作者用黄花的凋落,比喻女子容颜的老去,这都要归属于那绵绵无期的相思。看时写花,写人,却写的是佳节勾起来的独守闺房、思念丈夫的寂寞和愁绪。

  5、如下片,不着一个“菊”字,却整片在写菊花。菊花的艺术形象:孤傲,高洁,品性高远,超拔脱俗,以黄花自比。

《词两首》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情感目标: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海潮》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来学*宋词。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

  四、写作背景: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五、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明确:①太*、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②:“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③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2、课文分析。

  (1)先看词的题目。

  明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阕”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结合文本分析词的上阕。

  明确:“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杭州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自“烟柳”一句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人烟稠密。“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怒涛”两句,写钱塘江潮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月观潮,历来称为盛况,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极写杭州的繁华。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市民家家户户罗绮盈箱。只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富,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繁华和奢侈的一面。

  (3)上阕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那么,下阕围绕西湖,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请结合本文来说说。

  明确:“重湖”三句写了西湖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色,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如此美丽,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词人笔锋一转,从自然写到人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4)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结尾处词人描写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①问: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②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不是游离于主题之外,而恰恰相反,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因为本身这首词就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奉承。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5)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望海潮》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另外,这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阕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和舒缓,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6)总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第二课时《雨霖铃》

  一、导入新课:

  听了课件中的音乐,下面大家请看以下名句,请问它们共同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由此可见,离愁别绪,已经成为文学永恒的话题。刚刚我们已经点出了今天要学*的课文《雨霖铃》,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体会诗人是如何将“离愁别绪”融进诗词当中的。

  二、点题:

  《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词牌名。(课文注释)取自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

  三、课文诵读: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本词的理解,带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请学生闭眼,认真听朗诵,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朗诵者的停顿及音调上的变化,从中感悟本词的感情,体会词的音韵、节奏之美。

  3。学生跟着朗诵一起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风格及作品的意境。

  四、课文赏析:

  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主要写离别后的情景。

  上阕分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话,一眼看去,就是一句写景的文字。就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仅仅是为了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和的叙述语气来读这句话(师用“叙述语气”范读),这样来诵读好不好?说明理由。

  明确:这句话虽然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但是句中的每一处景色无不透露出“悲”“凉”的感觉,凄凉的寒蝉叫声,傍晚时的雨后长亭,这些凄凉的环境,触动作者的离情别绪,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的感觉,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所以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学生自行体会这句词的感情,现场模拟情景)

  明确: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明确: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下阕分析: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确: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2、接下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在于它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词人本指望一醉解千愁,却不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醒之后越发空茫茫愁绪更浓,这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呢?)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你要出门了,要到遥远的地方去,我来为你送别,我不送你金银,也不送你珠宝,我就折一条青青杨柳枝送给你,表示我希望你能留下来。所以唐代李白在《劳劳亭》中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北宋贺铸在《更漏子》中说:“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而元代无名氏的《水仙子》中则说:“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把杨柳枝都给折光了,可见留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些都是借杨柳抒离情的例子。正因为有这种*俗的存在,所以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别绪。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3、现在我们来看最后几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明确: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五、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词人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4、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①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②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5、本词的写作特色

  明确: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2)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阕重点在记别,下阕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阕想象部分与上阕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

  (3)白描的艺术手法: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六、总结:

  我们学完了柳永的两首词,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我们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建议大家多去品味词的意境美,增强自身对美的感悟。

《词两首》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

  2.写作背景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4.关于《定风波》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及目标完成过程

  1.教师范背《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生划出节拍,按范背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

  2.思考、讨论:谈谈词人在赤壁所见所想。

  【明确】上片写所见之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见锦绣山河中产生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垒”两句点出赤壁所在,点出所想之人:周郎。“乱石”三句转为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宵,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句是在这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又转到写人。

  下片将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扩展。美景美女衬英雄,更见周瑜潇洒英姿,“羽扇”三句写周瑜战场上的从容儒雅,词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难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来扭转乾坤。“多情”后四句,是词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几何,何苦烦忧,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一位旷达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浑然为一。

  3.【提问】《念奴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以景衬人,以他人衬自己,是这首词中的两层衬托。词的主旨也在衬托中得以强调。

  4.【提问】《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明确】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5.【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明确】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主语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像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大多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细究词意,我们还是认为第二种理解更为确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6.【提问】如何理解《定风波》所抒发的感情?

  【明确】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7.【提问】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总结、扩展

  句不离篇,并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篇因句而生辉。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两首词,进一步体味词中意蕴。

  2.完成“研讨与练*”一、二、三。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所见:大江 淘浪 风流人物

  乱石 惊涛 多少豪杰

  所思:周郎(雄姿英发) 自己(早生华发)

《词两首》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鹧鸪天·桂花

  【导入语】

  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后来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即李清照47岁时,丈夫病死建康。在旧时代,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了丈夫,就可以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多年的背井离乡,使李清照那颗心已经残碎了,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李清照一生都没有子嗣,原因在于赵明诚不能生育,而且赵明诚和他的几个妾也没有留下子嗣。因此,李清照的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优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夫君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瑞脑:香料 金兽:香炉 纱厨:纱帐”。

  【译文】

  色泽暗淡,颜色是轻黄色的桂花体态秉性柔美轻盈,情怀疏淡,足迹幽远,只是把花香留在世上。哪里需要一定是浅绿色或轻红色的花朵才叫美丽呢,(像桂花这样的花),自然是花卉中名列第一的。(与桂花相比),梅花定会嫉妒,菊花也应羞惭,桂花在雕饰有绘画的栏杆边开放的时候,是秋天花卉中百花之首。屈原可说是太没有情致了,不然,为什么当年桂花没有被收录在他的作品中呢?

  【词作欣赏】

  1、 在这首词中,词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描写桂花?

  明确: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2、 哪些句子是在进行描写?写出了桂花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在进行议论?作者分几个层次进行议论?议论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二句是在进行描写,写出了桂花的四个特点,第一,颜色并不艳丽,“暗淡

  轻黄”,第二,体态秉性柔美轻盈,风韵独特,第三,情怀疏淡,足迹幽远,说明她的社会声望很一般,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第四,芳香浓郁。

  除了第一二个句子外,其余的句子全部都是议论,作者分为三层进行议论。第一层,“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认为,只要味香性柔,何必需要浅绿色或轻红色这些外在的华美东西呢?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因而作者肯定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第二层,“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梅和菊兼具内外美,但在桂花面前都自叹不如,产生羞愧和妒忌的心理,所以作者定论:桂花是众多秋季名花之冠。第三层,“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者抱怨屈原在《离骚》中没有提到桂花,可说是太没有情致了,对屈原的抱怨,更突出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小结】

  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但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不乏形象,议论也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者评论古人,从多层面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

  永遇乐

  【译文】

  落日好像熔化的黄金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像合围的璧玉一样艳丽,可是我在哪里呢?(我在流浪漂泊)。绿柳如烟,笛子吹着悠扬的《梅花落》曲子,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在这元宵佳节里,天气温暖融合,但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诗酒朋友们乘著名贵的车马来招呼我去看元宵佳景,但我谢绝了她们。在中州的盛世日子里,闺中有很多闲暇时间,记得那时很看重元宵节。女伴们戴上翡翠帽子和金丝雪柳,插着很多首饰争相斗艳。如今容颜憔悴,头发散乱斑白,懒得在夜间出去。不如在窗帘底下,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所写。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

  【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属于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

  明确:后期。

  2、借助注释,个体朗读,概括词作内容。

  明确:述说元宵节日,她不是与来邀的朋友去外面游玩,而是宁可待在家里听人家笑语。(教师引导,前面学的《鹧鸪天·桂花》中,“鹧鸪天”是词牌名,“桂花”是题目,词作写的是桂花。而在这首词中,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如果给这首词加上一个题目,那应该是什么题目呢?这首词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元宵。写了元宵节的什么事情)

  【词作欣赏】

  1、上阕中描绘了元宵节一幅怎样的景象?在这样的景象中,作者心情怎样?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明确:上阕中描绘了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绿柳如烟、笛声飞扬,天气晴朗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漂泊流离、迷惘痛苦,无心赏景、凄苦怀旧,世事难料、惧怕横祸突来的心情,这是一种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伤感,是历尽沧桑后的悲凉心境,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正因为作者心情不好,所以她的`诗酒朋友们来邀请她去看元宵佳景时,她拒绝了她们。

  乐景 以乐景写哀情 哀情

  人在何处?

  夕阳娇艳 漂泊流离

  晚云瑰丽 迷惘痛苦

  春意知几许?

  绿柳如烟 无心赏景

  笛声飞扬 凄苦怀旧

  天气晴朗

  次第岂无风雨?

  世事难料

  惧怕横祸突来

  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伤感,历尽沧桑后的悲凉心境

  结 果

  拒绝邀请

  2、下阕中作者写了哪两个时段的元宵?各自的情况怎样?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中州盛日

  兴致浓

  多暇、重三五:安定自在、无忧无虑

  对比

  铺、捻、争:心情欢快、精心打扮

  凄凉生怯

  今日情形

  憔悴、风鬟霜鬓:充满忧患

  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心灰意冷、孤独失落

  【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①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作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②用他人与“我”作对比。在今年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③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的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2、以乐景写哀情。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的情感。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就是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哀情。

  【小结】

  本词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词两首》教案12

  一、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二、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课文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堤沙()天堑()珠玑()罗琦()豪奢()重湖()叠巘()羌管()钓叟()千骑()乘醉()骤雨()凝噎()暮霭()今宵()那堪()

  2、填空

  (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代表作家有、等)和(代表作家有、等)。

  (4)柳永(约987—约1053),词人。原名,字,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3、阅读《望海潮》,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4、阅读《雨霖铃》,回答以下问题:

  1)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六句写了什么内容?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四、课堂练*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凝噎哽咽揶揄奖掖

  B、罗绮犄角枸杞掎角之势

  C、参差差遣差劲差强人意

  D、豪奢舍弃赊账设身处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语凝咽通霄达旦暮霭沉沉字字珠矶

  B、星辰寥若辰星良晨美景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参差罗绮竟豪奢

  D、繁琐要言不烦东南形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三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晚(傍晚)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

  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A、对∕长亭∕晚B、杨柳岸∕晓风∕残月

  C、更∕与何人∕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6、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

  7、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五、拓展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学案答案

  一、课文阅读

  1、略

  2、略

  3、1)《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2)“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5)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6)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4、

  1)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4)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5)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6)1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2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

  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3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7)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二、1、C(A yē yè yé yè B qǐ jī qǐ jǐ C cī chāi chà chā D shē shě shē shè)

  2、D(A无语凝噎通宵达旦字字珠玑B寥若晨星良辰美景C竞豪奢)

  3、B(“三秋”译为“秋季”)

  4、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D(“小调”改为“小令”)

  6、C(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

  7、 C(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

  8、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

  三、1、C(不是“不忍”,而是不能回家)2、D(不是山河破败)3、C(本词所写之景为萧瑟秋景,所抒之情为思乡怀人。)

《词两首》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二.教学重点:

  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三.教学难点:

  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四.学法指导: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金戈()

  狼居胥()可堪()佛狸祠()遥岑()

  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

  风流:

  寻常:

  草草:

  北顾:

  可堪:

  自主学*

  阅读全词,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3.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

  4.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吗?

  点拨:下片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探究:

  1.作者写了哪几个典故?

  2.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

《词两首》教案14

  一、学*目标:

  1、了解词及柳永的生*。

  2、深入词中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3、感悟词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二、学*重难点:

  重点: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难点: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三、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讨论法

  四、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学时安排:2课时

  六、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要点]:

  1、了解词及柳永的生*。

  2、感悟《望海潮》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一、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诗、词、曲)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1、词的起源: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所以又叫“曲词”或“曲子词”、“长短句”,后来也跟乐府诗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跟音乐分离开来,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诗余”。

  2、词的构成:词牌和标题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即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及*仄声韵,一般与词的内容无关。

  标题,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一般是对内容的提示或补充,可用可不用。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按风格可分为两类: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缠绵婉转,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如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柳永的生*简介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他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俪俗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流行的程度远远超出了现在歌坛上的“四大天王”。他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柳永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约30岁)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说我没考上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喝酒唱歌。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三、学*《望海潮》

  1、听《望海潮》朗诵。

  2、朗诵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阙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3、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完颜亮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城市景观美丽无比。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雄阔景象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何花。”

  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流露出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

  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的轻快婉转。

  (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夜泛菱舟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也是完颜亮心驰神往的理想社会。

  (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5、小结:这首词写于宋真宗咸丰末年,当时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叫孙何,与柳永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一首《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官民同乐的和谐景象。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

  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打动了完颜亮,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6、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柳永怎样的情怀?

  明确:踌躇满志,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激情四射……

  7、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东南形胜 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 都市繁华之美

  钱塘自古繁华 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作业设计:

  [板书]: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 2、从历史传统上看 惊叹

  经济繁荣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赞美

  生活安定 4、从市井面貌上看 艳羡

  5、从百姓生活上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感悟《雨霖铃》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2、理解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回顾导入

  一首《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然而,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接下来我们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时期的一首词《雨霖铃》。

  二、学*《雨霖铃》

  1、指导《雨霖铃》朗读。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诵词作,边读边思考:《雨霖铃》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离愁别绪,情人间的伤离别。

  3、整体感知:不难看出,词的上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对离人离别的过程,下阕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今宵酒醒处”和“此去经年”后的场景。全词通过时空的延伸来展示他的离愁别绪:两人离别之时——(联想)今宵酒醒处——(想象)此去经年后。

  4、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教师引导归纳:

  (1)、“寒蝉……歇。”

  “寒蝉” ——听觉感受,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蝉叫声凄厉,这凄厉的叫声不仅打破离别环境的寂静,更刺激着离别人的敏感神经,令人难以忍受,加重凄凉感受。

  “长亭”——送别地点,浸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天色已晚,暮色渐起,人要回家鸟要归巢,我却要与心爱的人分离去浪迹江湖,前途未卜,迷茫失落,加重愁情。

  “骤雨初歇”——矛盾的心情: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雨停,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去远方寻求新的发展了;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再看恋人几眼,再多说几句绵绵的情话。

  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2)、“都门……催发”

  这是离别时的场景描写。面对美酒没有情绪,内心充满的是无限的依恋与不舍。为什么要喝酒?一为饯别,二为借酒浇愁,三也可能是驱除心寒。“无绪”一是没有好心情,二是心绪纷乱如麻,想走又不舍得走,矛盾痛苦可见一斑。“留恋处”是有情人依依不舍,“兰舟催发”是船家偏偏不断地催促上船;多么尖锐的矛盾。一方怨时间过的太快,一方嫌时间耽搁太久。一急一缓,两相映衬,生动地刻画了分别时不同人物的心理神态,突出离人的不舍、无奈和隐隐的对船家催促的烦恼。——用字经济,手法高明。

  (3)、“执手……凝噎。”

  写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开始由表及里逐层揭示离人的内心世界。此是特写镜头,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执手”之精妙: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能否换成握、牵)。“竟”字之妙:竟然,为什么竟然说不出话来?这是对词人心境最真实的描摹:本来有千言万语可此时不知从何说起,唯闻哽咽声,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之间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难舍难分。互相保重可离人要去漂泊前途未卜;早日团聚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知何日能聚;祝愿离人愿望实现可江湖凶险无法预知……所以这里边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个人的担忧。“无语凝噎”是写出了最后必须要动身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态,情到极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极言依依惜别和缠绵悱恻之情。真是 “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孟郊《古怨别》)悲伤、难舍、痛苦到了极致。

  (4)、“念去去……阔。”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路上又思念佳人,离恨无限,顿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痛苦凄凉。“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云烟暮霭,使人透不过气,给人无限压抑,其离愁之深前途之茫茫,可以想见。也令人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同时也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的迷惘惆怅,景无边而情无限。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这不仅抒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几个意象组合的画面色调灰暗,低沉压抑,传达出词人苦闷孤独压抑迷惘的情感。

  (5)、“多情……节。”

  直接抒情。“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作者似乎在自我安慰,实则突出自己的伤别更重。“清秋节”一辞,照应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开拓了词的`境界,深化主题,极写离别之痛。

  (6)、“今宵酒……残月。”

  千古丽句。离别之际想酒醒后身在何处,是虚写之景。“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酒醒无异于愁醒,更加惆怅。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顿时怅然若失、落寞凄凉。“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前路是“千里烟波”空阔的千里楚天,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又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顿觉迷惘无助,这种羁旅行役中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这正是:“杨柳留人不可留,晓风扑面寒心头,残月照人影孤单,酒醒之后愁更愁。”

  (7)、“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

  词人进一步设想一年之后的情况。一年之后,诗人仍羁旅他乡,形单影只,纵使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繁华无限,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的风情万般的情意也因无人共语而倍感痛楚(无人倾诉因你不在身边,不知道古汴河畔的女子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了吗?)。“更”和“纵”使情感更进一层,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结尾问句,更留有无穷意味,将离情推向高潮。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5、小结:

  (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2)、柳永的一生是充满抑郁和失意的,一首《雨霖铃》道尽了仕途失意,落拓江湖,辞别情人,把酒浇愁愁更愁的痛苦等等真切的感受。

  此词不单写一对恋人的分离,而是柳永借助分离这个话题来深刻表达他人生的况味。

  三、了解柳词的风格特点

  阅读讨论: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俞文豹《吹剑录》

  问题:你认为从以上形象的评论中(选择的不同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可以看出柳永的词有何特点?

  明确:1、具有轻柔凄恻的婉约美。具体表现:

  (1)、景物 具有轻、柔、纤的特点。

  (2)、情感 具有阴柔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婉缠绵。

  (3)、意境 具有婉约之美。景为冷落的秋景,情为伤感的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情景交融。

  2、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1)、“别”生情: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别赋》

  (2)、“秋”伤情: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3)、“酒”乱情: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四、迁移训练

  我们通过学*《望海潮》读出了青年柳永的情怀,在《雨霖铃》中我们体味了中年柳永复杂的人生滋味。请你写一段《读你》,表达你对柳永情感或形象的认知,50-80字即可。

  [附]:1、倜傥豪放柳三变,少有奇才功名恋。三赴科场葬流年,满腹牢骚鹤冲天,奉旨填词风流现,晓风残月别情倩,宦海浮沉诗情拈,金鹅峰下月枫念。

  2、暮霭沉沉,孤柳独立,晚风催得雨声碎。寒秋时节,谁怜落花卷霜帷。只守驿外,何时揽得乌纱归?佳人翘首,才子归去。蝉鸣引出离别泪。枉断空肠,酒香却道离别怅。长亭一别,纵是那时雁过也心伤。

  3、告别了杨柳岸的晓风残月,你踏上兰舟向着暮霭沉沉的楚天驶去。依稀可望见的孤舟遥影在茫茫水天之际若隐若现。岸上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拭不去的泪水迷茫了整个江岸,连同这个令人伤感的秋。

  4、忘不掉那一双泪眼中凝聚的爱意,拂不去被晓风吹在脸上的发丝。滔滔江水,清秋千里,你孤独漂泊的影子如惊鸿一般短暂,转瞬即逝般消失在梦中人的眼里。

  5、犹记得当年意气风发十年寒窗夏雨冬雪,无奈你却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从此你便因为一时的少年豪气而踏上了一生的颠簸流离。你选择了词,词也选择了你,于是凡有井水处便得歌柳词。

  6、他是个罪人,不仅写下了《望海潮》,让觊觎江南的完颜亮更加觊觎,更用多情细腻的笔触,让痴情的女子更加痴情。

  7、水墨城镇,是他生活的底色,和着微风,就着夕阳,写下瑰丽的词句。灯红酒绿,是歌女们穿梭的小巷,伴着琴弦,踏着舞步,他的词曲在神光离合中窜腾。天纵的才情,奈何年少轻狂,失了一生所向的仕途。只好怅然行走天下,醉那无用之酒,钟那无用之情,把酒黄昏,作别伊人。榨尽一生的辛酸悲凉,成那一声声歌女口中词。

  五、作业

  [板书]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情景交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虚实相生)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题解答

  一、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参考答案:《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安定、富庶、和乐的都市生活画卷。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从自然条件上说,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上说,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稠密;从百姓的生活上看,人民安居乐业,笙歌处处。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和羡慕之情。

  二、此题目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试着体会全词的意境。

  参考答案:《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黯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惆怅以及日后无人述说的孤独、无聊。词的上片主要写了离别时和离别前的情景,下片是对离别后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三、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诗词的不同风格和情调。

  参考答案:可根据题干的例句指出的“悲壮”与“凄苦”的不同情调和风格,联系学过或读过的词作进行比较鉴赏。

  教学反思:

  首先是柳永词两首。

  引导学生一起回忆了有关“词”的知识,然后介绍柳永和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些环节基本都是我完成的。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承认我声音不够有震慑力,精神也略显疲惫,讲这么些用了一二十分钟,耗去了我大多数的体力,到分析全词的时候,我已经明显的力不从心了。

  采用的还是之前我惯用的方法,我讲学生背,讲得吃力,背得也不轻松。《望海潮》,《雨霖铃》,本来那么优雅生动两首词,竟然讲到有那么多学生昏昏欲睡,我真的很悲催。这样的一节课,真的很让人郁闷。

  想想,根本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我的组织。

  诗词类,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去理解,少讲多读,老师多组织,学生多行动。

  下节课,预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让学生来完成,可以采用小组计分的形式,每组一个问题,只给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也只给别组一次补充和订正的机会。然后教师的适当有效的点拨。

  还要注意的问题是,学生要讲什么都应该有非常详细的规定,问题越模糊,学生就越无从下手。

  这类诗词,可以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分析,一是思想和感情,二是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包括文字表面提到的关键词句,也要根据作者和背景进行分析。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好词妙句的赏析,使用修辞的效果,以及表现手法的妙处。这二者往往是相辅相成,互有融合。所以,可以单独来讲,也可以融为一体来说。

  学生可以以资料为依据,更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要言之成理,句子通顺。如果评分,那么后者要给加分。

  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可以就全词,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问题有创意,答案有个性,可以给加分。设计问题的原则如上所说,要紧扣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这样做起来可能很难,可以让学生先一步一步走,教师再一步一步引导和纠正。避免教师给示范,学生照着来,这样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这样的形式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始终不要忘记的是,除了语文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面对高考,因此,必须把每篇古诗词当作试卷上的诗歌欣赏题,让学生从命题和答题的规范上去应对这样的题目,学会思考问题,组织答案,并完美表达。

  因此,也想到一个问题,老师之所以感觉沉重,是因为背负了一些自己不该背负的东西,这些是学生的就应该还给学生。选择哪些是不应该背负的内容,这个选择的过程也是老师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掌控的标准一定不能丢却重点,舍弃难点,也不能拘泥于教材和资料。既然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创造者,就应该给他们创造的机会。

  总之,这样的课,绝对不能一言堂,因为我们不是百家讲坛,一定要让学生人人都是发言人,主持者。这样才能使诗词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

《词两首》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词》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词》教案菁选(扩展1)

——识字学词的教案菁选

识字学词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学词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识字学词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和12个词语。

  2、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认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培养学生认字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字形、字音相*的字。

  2、正确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中经常会遇到同音字,这些同音字是音同字不同,但多数字形相*。

  今天我们就来学*几组既同音又*形的字,借助汉字构成规律学*生字。

  二、学*新课。

  3学*生字

  老师板书生字,指名由学生读。

  看哪个同学读得准,如果读错了,其他同学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3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字形。

  3 学生自己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小组讨论。

  ③指名回答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形。

  翅膀:翅,可用部分记忆加形象记忆结合的方法来记忆,“支”右边加上羽毛的“羽”;膀,偏旁加熟字记忆,“月”字旁右边是旁边的“旁”。

  蜜蜂:蜜,宝盖头下边“心”加一撇,“虫”字底。蜂也有“虫”,因为蜜蜂是昆虫的一种,所以有“虫”字。蜂左部是反文头下边为“丰”。

  峰:与蜂都是形声字。将蜂的虫字旁换成“山”。

  铺:“金”字旁。

  蒲公英:蒲与铺为形声字。

  沙:利用偏旁加熟字记忆,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少字

  纱窗:纱与沙是形声字,窗,穴宝盖头,大口框上加一撇,里面是“夕”。

  祥:偏旁加熟字记忆。

  详:偏旁加熟字记忆。

  2)巩固字形。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

  蜜蜂 纱窗 翅膀 蒲公英 慈祥

  详细 傍晚 山峰 铺路 沙滩

  2、写。

  3 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的位置。

  ②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③在书上描一描,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一气呵成。

  翅:“支”的最后一笔捺要写的长些,“羽”字要全部放在捺上。

  膀:左边窄,右边宽。

  傍:左右要紧凑。左右一样高。

  蜜:三部分一样宽,要紧凑些,必和虫写得扁一些。

  蜂:“虫”字旁细长,右边比左边宽高。

  峰:“山”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宽,丰的竖压田字格虚线。

  铺:左右一样高,右边宽,左边窄。

  蒲:“草”字头横要长,与下边的字同宽。

  英:上下部分要紧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撇要冒出头。

  沙:右边宽,一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纱: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些。

  窗:宝盖头要宽,盖住下边的部分。

  祥:左边窄右边宽,“羊”的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详:左边窄,右边宽。

  3、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特点。

  (2)在书中练*描写。

  (3)照范字写词。

  三、巩固复*。

  学生小声读句子,理解字在词、句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翅膀 蜜蜂 铺路 沙滩 慈祥

  傍晚 山峰 蒲公英 纱窗 详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学重点

  1、复*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学难点

  1、复*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巩固字词。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3、说说你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膀——傍 蜂——峰 铺——蒲 沙——纱 祥——详

  二、读句子。

  1、自由读,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大家评读,看看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三、用词说句子。

  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自愿从本课中选词说句子。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而且丰富学生的句子。

  2、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同音字或读音相*,分别用它们组成词语。如果有能力,可以试着用你组的词语说一句话(自愿)。

  列——陈列——自然博物馆陈列着许多生物标本。

  烈——猛烈——风猛烈的刮着,但这并不能阻止勇敢的水手继续前进。

  坐——坐下——妈妈刚下班回家,我马上端来茶水请妈妈坐下喝茶。

  座——座位——一位老爷爷带着小女孩上车了,我连忙起身把座位让给他们坐。

  ……

  四、小游戏:

  找朋友: 旁 少 羊

  帮他们找不同的“朋友”,使他们与新朋友一起组成新字。

  旁——傍,膀,(滂,磅 ……)少——沙,纱(砂,铩……)

  羊——祥,详(样,洋……)

  五、完成课后第三题。

  1、看懂四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说一说。要说完整话。

  3、动笔写下来。

  蜜蜂、蒲公英、山峰、翅膀

  4、反馈。同桌之间互相订正。如果有学生写错,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并且讨论该如何改正,更加准确的识记。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看拼音写词语,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六、打开课本完成第四题。

  (1)读题目,明要求。

  (2)学生小声读句子,比较一下,后一个句子比前一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量词“一座”,使“古塔”形象起来。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形容词“远处的”。

  (3)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呢?

  加上这些词语后,句意更加明确了,表达更加生动了,内容更加具体了。学生要学会使用形容词和量词来修饰句子中的名词。

  (3)读一读第三句话。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练*扩句子。

  天上有鸽子。

  模仿书上的例句,请同学试着加上一些词语使这句话更加具体明确。

  蓝蓝的天上有鸽子。

  蓝蓝的天上有一只鸽子。(蓝蓝的天上有一群鸽子。)

  蓝蓝的天上有一只洁白的鸽子。

  (5)教师小结:

  在句子中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增加魅力。

识字学词的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14个生字,认识8个词语。

  2、认识8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激**绪,导入 新课

  出示8种树木的图片,请学生简单说一说这些树木的名称。

  二、认识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8个词语

  过渡语: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树,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树的名称,还要知道他们的特点。愿意吗?

  1、出示8种树的图片:谁认识这些树,准确说出树的名称。

  板书: 杨树、松树、柏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认读8个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了解8种树木的特点

  (一)了解杨树的外形特点

  1、请你认真观察杨树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杨树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这就是杨树的外形特点。)

  2、师小结:我们观察杨树的树干和树叶就能抓住杨树的特点,下面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分别观察其它几种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了解其它树的外形特点

  1、自己看图找出各种树的特点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学*情况

  柏树:树干长得直高,树叶小,是鳞片状,一年四季常绿。

  松树:树干笔直,树叶尖尖,像一根针一样,四季常绿。

  (让学生拿出图或者实物,通过比较区别松树与柏树的叶子。)

  桦树;树干直,树皮白色,叶子成卵形 。

  枫树:树干不高,红色的叶子通常三裂,叶子的边有齿。

  榕树: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常绿。

  梧桐树:枝杈多,叶子掌状分裂,花黄绿色。

  木棉树:树干浅绿色,花红色,种子的表皮有白色纤维,可用来做枕心。

  4、除了这些树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树,它们有什么特点。

  5、出示表格,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6、学*儿歌,理解意思

  (1)小声读儿歌。边读边想,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2)两人互相说说

  (3)指名说说儿歌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梧桐树叶像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吗?

  (5)齐读儿歌

  7、你能不能也编一首儿歌,说说其它树的特点

  如:银杏树叶像扇子,柳树叶子辫子长,槐树叶子也像卵..

  8、指导朗读

  (1)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读一读

  (3)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听一听老师读得怎么样?要是读得好,你就学一学,要是读得不好,你们帮帮我,好吗?

  (4)评议教师

  (5)练*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9、指导背诵

  (1)练背试背分小组背指名背

  (2)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么快?

  10、你们还知道其它一些树木的特点,能不能利用下课的时间也写写儿歌呢,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问世。

  四、学*14个生字

  (一)找出生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快速读出来。(学生读后老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板书: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这些词语中,哪个是生字?请你到前边标上着重号。

  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3、请你打开书,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老师没有贴出来?

  榕树壮、像手掌、四季、披绿装

  (二)学*生字

  过渡语: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

  1、提示:这14个生字中,有多少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杨、柏、桦、枫、榕、梧、桐、像、披9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2、好,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会儿的时间准备一下,看看自己可以为大家介绍哪个生字?

  3、学*过程

  (3)好像的像,也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大象的象是表音的,人字旁归表义。

  (4)壮、装一起记,壮士都是战士,而且都很强壮。服装的装也可以用形声字来记,上面是壮表音,下面是衣服的衣,表义。

  (5)四季的季可以与李区分着记,李是十八子,再加一撇就是季。

  (6)手掌的.掌比较难记,我们已经学过课堂的堂,把堂字下面的土换成手,就是手掌的掌。(也可以想党字换一部分)

  (7)木棉的棉,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记,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它的颜色是白的,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毛巾。合起来就是棉花的棉。

  (8)用类似的方法完成桦、枫、榕、梧、桐、披等字的学*。

  4、教师出示生字,学生用各种形式反复读。

  5、用生字组词。

  6、用生字说一句话。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儿歌,认识了8个词语,了解了一些树木的特点;学*了14个生字;我们还知道了形声字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抓住这个规律,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还能把生字记得准记得牢。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

识字学词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7个词语。

  2、知道各种家用电器的名字。

  教具准备

  1、各种家用电器的挂图。

  2、文中词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时在家里经常用到一些电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等,还有更多的电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这些电器的名称是如何写的。

  二、学*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用横线标出,仔细拼读音节,看看这些生字都读什么音,用心记住它们的读音。看谁记得准,记得快。

  (2)教师分两部分板书生字。

  一部分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认的生字。看哪名同学反应快,能第一个说出生字的读音。如果说错了,其他同学立即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3)拼读音节。

  可采取指名读,开火车拼读等多种形式。

  (4)理解字义、记住字形。

  ①学生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③指名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老师要重点点拨。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音: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上下结构。立字下面加上一个日字。音乐、音节、音符。

  脑: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恼字左面的竖心旁换成月字旁。脑子、脑袋、脑海。

  视: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见字左面加上示补旁。电视、视野、注视。

  冰: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水字左面加上两点水旁。冰棍、冰雹、冰冻。

  冰是水变的,所以左边是两点水。

  箱: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上下结构。相字下面加上竹字头。冰箱、箱子、木箱。以前的箱子多是用竹子编的,所以是竹字头。

  调: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周字左面加上言字旁。空调、调动、调配。

  吸: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及字左面加上口字旁。吸引、吮吸。吸东西常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器: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上中下结构。犬字上面两个口字,下面两个口字。电器、器具、武器。

  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先字左面加上三点水旁。洗衣服、洗手、冲洗。洗要用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张: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长字左面加上弓字旁。开张、张贴、张扬。

  句:可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狗字左面去掉一个反犬旁。句子、句式、疑问句。

  (5)巩固。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脑、音、视、冰、箱、调、吸、器、洗、张、句。

  ②出示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认读、抢读。

  电脑、音响、电视机、冰箱、空调、吸尘器、洗衣机。

  老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③练*词语接龙:

  冰()()()

  脑()()()

  (6)指导书写。

  ①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重点指导:

  器:上中下结构,书写时要紧凑些,不要写得太长。

  句:注意,口字的位置。

  冰:左边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箱:上小下大,下面左右两边齐。

  洗:左边三点水,要和冰区分开。

  ③在书上描一个,写二个。

  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笔笔到位,不要涂改。

  ④看范字写生字,每字写两遍。

  老师要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三、再读课文。

  ①在学生学*生字和词语的基础上,再联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②边读边看插图,看书中插图都有什么,并让学生指图说词。

  ③在学生看图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朗读课文。

识字学词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等词语。认识“架、辆、轮、匹、词”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认识量词,知道正确使用量词非常重要。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9个短语,一篇短文,集中出现了十多个数量词短语,便于学生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学*量词的运用,知道正确使用量词才能准确表达意思,否则会闹笑话。

  学会生字新词,知道量词不能用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法建议

  课前准备

  准备本课生率卡片;9个短语中有关事物的图片。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教学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支、尺、车、船、书。“奶”不能读成lai。随生字的教学认识“舟”(舟字旁)、“钅”(金字旁)。

  在识记字形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记忆生字的不同方法把生字分类,再分别处理。如:

  作比较:奶(妈)、包(句)、根(很)、车(连)、支(枝)、刀(力)、机(几)、汽(气)、条(冬)。

  部件分解:铅(钅+几+四)再与“船”进行比较。

  “支”和“只”读音相同,在使用中易混淆,可通过多组些词语让学生明白,只有用于杆状物、队伍、歌曲、棉纱的粗细、电灯的光度时用“支”,其余都用“只”。

  2.写字教学

  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字上面一个横析比下面的横折要小一些,竖要写在坚中线上;“包”字右上部的“勹”不宜过大,里面的“ ”稍小些,不超出“勹”也不紧贴“勹”,最后的“ ”向右时稍拉长,把上面的部分包在内;“尺”的“尸”,上面的框体要小些,最后捺要伸出,下部体势舒展。

  “奶”“车”两个字的笔顺要重点指导:

  “奶”的右边有两笔,先写 ,再写丿

  车

  词句教学

  “量词”的理解,可由老师先举例,再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知道量词就是数学应用题中的“单位”,它常与数字在一块儿用,重要的是要根据语言*惯和事物搭配好,不能乱用。有的熟字如“头”,做量词就不是原来的意思。教学中要通过反复读词语和一些相关的练*来增强语感,体会正确使用量词的重要。

  朗读指导

  “只”是多音字,作量词读zhi。

  下面九个数量词中的“一”,朗读时要变调,前面五个,因为量词是一声、三声,所以“一”读第四声;后面四个,因为量词是四声,所以“一”读第二声。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领读的方法加以指导。

  一杯 一根 一支 一把 一艘 一个 一架 一辆 一块

  练*提示

  第三题是在括号里填上图中物品的名称,目的.是练*量词的运用。要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再反复读读,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多说一些数量词与物品名称的搭配,教师相机指导。

  扩展活动

  在活动课上讲用错量词的笑话,练*用量词做对对于游戏。如:

  甲说 一件 一辆 一张 一杯……(10个)

  乙对 衣服 汽车 白纸 开水……

  一局完后对换,看谁对的多。可在师生之间、同座之间、胜者之间……反复进行,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解词导向

  笑话:供人当作笑料的事情。(例句)他很会说笑话。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本——末

  课文理解

  段落段意

  这首儿歌共有两句话。

  第一句:写了常用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第二句:写我们要正确使用量词。

  中心思想

  本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记忆量词,教育学生要正确使用量词。

  释句导读

  “使用词语要恰当,搭配不好出笑话。”

  这句话讲我们要正确使用量词,否则搭配不好会闹笑话。

  教学设计示例

  识字学词学句(二)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牛奶、面包、铅笔、尺子、飞机、汽车、果树”等词语。认识“架、辆、轮、匹、词”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认识量词,知道正确使用量词非常重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什么?(一本书)。

  (出示一把尺子)这是什么?(一把尺子。)可以说成“一把书、一本尺子”吗?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三、看图学词

  (1)分别出示9张图片,读下面的词语:

  牛奶 面包 香肠 铅笔 尺子 转笔刀 飞机 汽车 轮船

  (2)看图口头填空:

  一( )牛奶 一( )面包 一( )香肠

  一( )铅笔 一( )尺子 一( )转笔刀

  一( )飞机 一( )汽车 一( )轮船

  四、学*短文

  1.自读短文,画出文中的量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3.班内交流。

  (1)口头填空。

  一( )牛 两( )马 三( )鱼 四( )鸭

  五( )书 六( )笔 七( )果树 八( )花

  (2)理解“使用词语要恰当,搭配不好出笑话。”(结合实例理解)

  五、练*朗读

  六、小游戏

  对对子,比比谁对得多。

  甲说:一头 一只……

  乙说: 牛 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二、学*生字

  1.观察本课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学、分组学,互相讨论。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3.重点指导。

  奶:右边先写“了”,再写“丿”。

  船:认识“舟”(舟字旁)。

  铅:认识“钅”(金字旁)。

  4.指导书写。

识字学词的教案5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和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这些电器,并懂得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4.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家用电器的用途。

  教具准备:

  贴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张小弟。他要邀请孩子们到他家去看看呢。

  二.学*词、字

  1.出示贴图,认识所画内容

  2.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抽生将词卡贴到相应图旁)

  3.了解家用电器的'用途

  4.认读生字

  (1)齐读

  (2)找出易错字,领读、自己读、齐读

  三.学*短文

  1.初读课文,学生默读

  2.指导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抽读,齐读

  重点理解“新居”,“跑前跑后”

  3.有感情朗读全文

  4.加动作读

  5.你还知道有什么家用电器,简单介绍一下。

  四.学*生字

  1.出示字卡,齐读,留下左右结构的字

  2.找出你觉得最难的

  3.难在那里?

  4.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5.书空

  6.找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7.分小组学*其余的生字

识字学词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助拼音

  学*

  1、3个生字,认识另外3个生字。

  2、通过儿歌学会10组反义词,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反义词。

  教学重点

  1、难点

  2、读准13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意思。

  3、学会10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大家从头上开始观察一下,看一看在他们身上有多少对反义词?(教师先示范)

  2、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xxx的头发长,zzz的头发短。

  xxx的脑袋大,zzz的脑袋小。

  xxx走路慢,zzz走路快。

  xxx上学晚,zzz上学早。……

  板书:长——短、大——小、快——慢、早——晚、好——坏

  3、请大家观察每组词有什么特点?(是反义词)对,今天我们就

  学*反义词,请大家打开书。

  二、自己

  学*儿歌,了解本课反义词

  1、自己小声读儿歌,要求读音正确,再画一画本课有多少组反义词?

  2、老师用抽卡片的方法,指名读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3、用不同的形式读这些反义词(如:男女生分别读),熟悉本课的反义词。

  三、同桌

  学*生字,重点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1、同桌互相读一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自己如何记忆字形?

  3、把你们认为好的方法记下来,一会儿汇报。

  四、汇报

  请同学做小老师为大家讲解你们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1、先说说左右结构的字如何记

  (1)“短”:可用熟字换一部分记。如:把“知识”的“知”右半部分换成豆角的豆。板书:换一部分

  (2)“冷”:左边的两点水表示的是寒冷的冬天,冷得都冻冰了。右半部分是令,这是形声字,组合起来就是冷。

  (3)“暖”:太阳出来暖洋洋,所以是“日”字旁,“爪”字头代表的是手,用这只手把朋友(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朋友)搂过来,朋友会感到心里暖烘烘的。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4)“慢”:竖心旁,心里想太阳出来的真慢,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扁四是太阳4点钟升起,每一天都是这样,又一天来了。老师可以边讲边板书。

  (5)“浅”:三点水,右边可以数笔顺来记。

  (6)“恨”:与狠一起来记,换偏旁的方法。

  2、上下结构的字用什么方法记?

  (1)“紧”:可以用换偏旁的办法。“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坚定”的“坚”的一部分,下面换成“关系”的“系”把上面的撇去掉就是“紧张”的“紧”。

  (2)“容”:丰收了,人们把谷子收到屋子里。“易”:太阳出来那么慢,真不容易。下面是勿,不的意思。

  (3)“黑”:笔顺很容易写错,可以做一个笔顺课件。还可以用“里”来记。把“里”字的横去掉,变成两点。

  3、其它生字的记忆方法

  (1)“简”: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忆。“单”:可以数笔画记忆,是多音字,姓shàn

  (2)“反”:独体字,可以用数笔划的方法记忆。

  五、复*

  这些字大家都认识了吗?下面我们做个游戏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全都掌握了。

  1、做开火车的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地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是第一轮的比赛。第二轮,请一人亮出生字后,下一个同学要快速地说出它的反义词。看谁反映最快。

  2、学*“困、复、杂”三个生字。

  3、大家生字掌握的确实很好后,自己再来读一读文。看一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还可以互相解答。(留一点时间,解决学生中的问题)

  六、知识的扩展

  1、分组练近反义词。

  2、两人一组对反义词。

  3、师生对反义词。

  4、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反义词会经常遇到或者经常使用。

  5、小组议论,把你们认为的反义词积累在预*本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附:板书设计

  反义词——一一意思相反的词

  单音节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双音节词

  du3n m4n r$ng y@ k)n n2n

  长—短、快—慢容易——困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边写边总结一些写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指名板演反义词

  多——(),长——(),正——(),

  双——(),寒冷——()。

  2、全班订正

  3、大家齐读。

  二、小组复*

  1、自己小声读生字表

  2、自己给生字分类,在小组里说一说(1)你是怎么分的。(2)你认为应该怎样写这些字?

  3、小组汇报,重点说一说难字、易错的字。

  三、教师指导写字

  请学生准备好本。说一遍儿歌:

  学*:写字练本领,一笔一画不马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认真真写好字。

  1、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1)暖:左半部分是日字旁,因为太阳出来会暖洋洋的,右半部分的上面是个爪字头,很多的人在一起,像朋友一样,心里会暖洋洋的。写时不要把右边写成“爱”。

  (2)短:可以用熟字来记,可以把“矮”中的“委”字换成“豆”字。写的.时候注意什么呢?左右基本上一样宽。写一个后与范字比一比,再写一个。

  (3)慢:老师边说边写,太阳出来后,下山的时候会慢慢的,这是我们心里感觉的,所以左半部分,是竖心旁,右半部分是上中下结构,中间写得宽一些。自己写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发现有问题的及时改正,再写第二个。

  (4)剩下的“冷、恨、浅”自己写。

  老师在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指导上下结构的字

  (1)紧:上面是“坚定”的“坚”,下面是关系的系去掉撇。“紧”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稍微的小一点,下面要大一些。上小下大。

  (2)容:宝盖下面是一个谷子的谷,把谷子放到屋子里。写这个字的时候,特别容易加一横,所以在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3)易:写上面的“日”字时,要写得小一些,下面的“勿”相对要写得宽一些。告诉学生这个字就像一个人一样,上面是头,也就是“日”;下面是身子,中间是脖子,那就应该让脖子长一点,因为人们说美女的脖子都长,写“日”字时要写得窄。

  (4)“黑、简、单”请学生自己写,写后自己与书上的范字对比一下。

  3、其它的字学生观察后自己写。

  4、在书上17页第二题自己写一遍生字。

  5、小结:通过这几课的生字书写,你可不可以总结一些书写的规律。总结好的老师给予表扬。

  四、指导课后作业

  1、自己先填反义词

  2、请先写完的同学到黑板上写

  快——(慢)爱——(恨)困难——(容易)

  松——(紧)冷——(热)复杂——(简单)

  3、指名练*,自己读一读,用笔画出反义词。

  新——旧苦——甜光明——黑暗

  美——丑硬——软喜欢——讨厌

  闹——静*——远危险——安全

  同桌两个同学自己互相说一说,男生与女生说一说。

  4、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给大家说一说

  5、出示卡片,读词:

  正面、反面,单数、双数

  温暖、寒冷,保护、破坏

  吞进去、吐出来,

  大、小,多、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书中的10组反义词,同学们又说出很多的反义词,这些词我们在今后的学*中会经常用到,大家要记住。

  附:板书设计

  5单音节词-单音节词

  高—矮

  细—粗

  生—熟

  吞—吐

  双音节词-双音节词

  寒冷-温暖

  复杂-简单

识字学词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处、每天、哥哥、竹竿、赶快”等词语。认识“筝、溪、客、摆、强”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抽读学过的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户、马、青、母”

  2、谈话导入同学们对前边的字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学*识字学词学句的第4课,要学会的'字跟以前的字有联系,希望大家好好学*。

  二、初读字、词、句

  1、自读、划出生字。

  2、正确朗读字、词、句,巩固字音,了解字义,认识字形。

  3、检查初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词卡片或打出幻灯片。

  ②指读字词句。

  三、自学生字

  1、小组内互学、交流。如:我知道“护士”的“护”,左边是“扌”,因为护理病人要用手,右边是“户”,合起来还念“护”。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学*效果,重点指导个别生字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结合句子谈谈对字义的理解。如:“护”,护土的护,就是护理病人。护理病人要用”手”,所以带“扌”。

  2、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立、斤、哥”的笔顺。

  立:

  斤:

  五、指导书写

  1、合体字注意间架结构,要写紧凑。

  2、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笔顺和占格位置。

识字学词的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14个生字,在学*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时怎样记住会意字? (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时,不仅学*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会意字 ——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 ——森 ——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 尖(笔尖) 火(火车)

  舌(舌头) 尘(尘土) 灭(消灭)

  品(品味) 从(从来) 林(树林)

  晶(亮晶晶) 众(观众) 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xiu x9

  休 息 —— 图 ——范字

  w1i

  歪 —— 范字

  zh^ng

  众 —— 图 范字

识字学词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复*有关部首字,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部首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用到了这些部首字。下面我们来学*《识字学词学句(二)》

  1、出示“穴、足、皿、衣、月”等字卡认读。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由这些部首组成的生字。

  二、自学生字

  自己一组一组地自读字、词、句。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本课生字。

  “窝”是由部首字“穴”和一个简单的字“呙”组成,注意“穴”的.形变。

  “踩”是由部首字“足”和一个学过的字“采”组成,注意做部首时“足”变为“”。

  三、检查自学情况,识记字形

  1、读生字卡片。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全班评议谁读得好,并说出为什么。

  3、分组读字、词、句,组内互相评议。

  四、该句子,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第一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字、词、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句。

  (3)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句子。如“我家门前的大树上有一个鸟窝。”要读出惊奇、欣喜的语气;“早晨,打开窗帘,阳光立刻射进房间里。”“立刻”要重读,语速要读得稍快些。

  (4)出示课件,识记字形:

  窝: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一个简单的“呙(guō)字;

  帘: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巾”。

  要注意“穴”做部首时的形变。

  2、学*第二组至第五组内容:

  (1)总结学*第一组的方法:自由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识记字形。

  (2)学*上述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

  l、指名读字、词、句,评议。

  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

  3、说一说本课生字的部首是什么。

  4、用生字口头组词。

  5、形*字组词

  格(格子)彩(精彩)盆(盆景)踏(踏步)

  胳(胳膊)踩(踩坏)盘(盘子)踢(踢球)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复*部首字“穴”、“足”等的写法。

  2、逐一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踩”:注意“足”的形状变化,右半边“采”不要写成“”。

  “袜”:右半边是“末”字,不要写成“未”。

  “膊”:右上部笔顺是:。

  “盘”:上部占格三分之二,注意“舟”的笔顺。

  3、按课后范字描红、临写。

  三、完成课后练*

  做课后第3题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成新字读一读。

  四、扩展练*

  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也可以写一写。

  2、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练*用字组词。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练*用词组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将词语补充完整

  ()的鸟窝踩坏()

  ()的盆景连忙()

  ()的胳膊喜欢()

识字学词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3个生字。

  2.图文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我们这里的景色是怎样的?就在同一时间,我们祖国的海南岛、长江**、大兴安岭的'景色是不是和我们这里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

  二、看图理解课文:

  出示幻灯片

  1.(出示第一幅)同学们仔细看,图上有什么?这是在哪?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感受到这样的景色怎么样?(认读“大兴安岭”、“雪花”、“飞舞”这三个词)

  (大兴安岭在我国的北方,那里的雪花还在飞舞,光秃的树枝上压着白雪,大地一片银白,气候十分寒冷。)

  2.(出示第二幅)你通过看图,了解到了什么?(认读“柳枝”)

  (长江**,柳枝刚刚发芽,大地绿草如茵,轮船在江面上驶来驶去,气候温和宜人。)

  3.(出示第三幅图)这是哪,你感受到了什么?(认读“海南岛”“鲜花”“盛开”)

  (海南岛,鲜花盛开,热带植物郁郁葱葱,一派夏季风光。)

  4.练读字词:“大兴安岭,海南岛、雪花、柳枝、鲜花、祖国、广大”

  三、自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l.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想想课文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3.指名读课文,领读生字词,分析字形,认识“礻”“雨”“纟”。

  重点指导

  “兴”是“ ”不是“ ”

  “祖”左边是“礻”,右边是(且),不要多加一横。

  “广”与“厂”区分,“已”与“己”区分辨别。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认读生字词

  二、看图学词学句

  1.出示这三幅图,思考:它们在同一季节里景色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2.文中是怎么描述的?指名演第1句话。

  ①(出示大兴安岭春景图)体会“飞舞”。大兴安岭的景色怎样?为什么到了春天,大兴安岭的雪花还在飞舞?理解“还在”。

  ②长江**,海南岛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已经”,还可以用在哪?理解“到处”。

  3.再读第一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它们在同一季节的景色不同?说明了什么?

  (春天里,这三个地区在同一时间气候却差异很大,说明我们祖国多么广大)

  4.齐读最后一句:理解“广大”“多么”,试着用“多么”说话。

  5.指导朗读全文,我国这么广大,风景这么美丽,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么样?用赞美和自豪的语气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1.练*书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我爱祖国”小小联欢会。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亲的爱。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画画,朗诵等等。

识字学词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首都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懂句子。

  教学重点:

  掌握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中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城市”。

  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旧知识:

  (1)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填空。

  出示小黑板:我是()人,我国的首都在()。

  (2)同学们集体读说:我们的'祖国叫——“中国”,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借助图和音节、识字、理解词义。

  1、边看图认识建筑物的名称边学*词语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是古代艺术的特色。

  天坛:明、清皇帝祭天祈求丰收的地方,著名的回音壁就在天坛。

  小结:这些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在我国的首都——北京。

  三、学*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1、朗读句子

  2、理解句子的意思

  (1)为什么说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2)为什么说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四、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首、图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五、巩固练*。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读词语卡片。

识字学词的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学会认识搭、翔、鸣、网、汪这五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4、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

  1、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具准备

  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动物挂图。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呢?

  2、让学生观看动物和昆虫的幻灯片,引起他们对这些动物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的兴趣。

  3、我们先来一一认识这些小动物和昆虫,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认识学*一下它们的名

  字是怎么写的?

  二、学*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标上拼音。仔细拼读音节,看看这些生字都读什么音,用心记住它们的读音。看谁记得准,记得快。

  2、同桌读一读短文,互相订正字音。

  3、指名读,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生字。

  1)教师分两部分板书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一部分是要求会认的生字。看哪个同学反应快,能第一个说出生字的读音。如果说错了,其他同学立刻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2)拼读音节。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拼读等多种形式。

  3)记住字形。(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喜鹊、杜鹃、黄鹂。

  杜: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土字左边加上木字旁。

  杜鹃、杜绝。

  蜻: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青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蜓: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廷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蝉: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单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知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蛛: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朱字左边加上虫字旁。

  蜘蛛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猪: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者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野猪、小猪、猪崽。

  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左右结构。句字左边加上反犬旁。

  小狗、狗熊。

  5巩固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鹊、杜、鹃、鹂、蜻、蜓、蝉、蜘、蛛、猪、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抢读。

  喜鹊、蚂蚁、猫、杜鹃、蜘蛛、燕子、蜻蜓、狗、蝉、猪黄鹂、乌鸦。

  老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中的位置。

  2)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重点指导:

  鹂:左右紧凑些,不要写得又扁又宽。

  蜓:笔顺,先写左面虫字,再写右面部分,撇、横、竖、横,最后写建字旁。

  3)在书上描一个,写二个。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写一笔看一笔,要笔笔到位,不要涂改。

  4)看范字写生字,每字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

  1、在学生学*生字和词语的基础上,再联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2、边读边看插图,看每幅图描绘的是什么。

  3、在学生看图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四、作业 。

  1. 抄写生字和词语。

  2. 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1

  喜鹊 杜鹃 黄鹂 蜻蜓

  蝉儿 蛛蛛 小猪 小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3、知道动物的分类和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动物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的复*。

  1、做摘苹果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然后把写有生字的苹果贴在树上

  鼓励学生摘苹果,认读生字。

  2、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读生字词语。

  喜鹊、杜鹃、黄鹂、蜻蜓、蝉、猪、狗

  二、逐段学*短文。

  1、指名读课文,提问:同学们,你们数一数有几个小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2、学*第一小节。

  1)学生小声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段里提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没有共同点?

  板书:喜鹊、杜鹃、黄鹂

  它们都是鸟。

  2)自己读一读,在书中画出这些鸟的名称。

  3)再读课文。

  想一想,这些鸟都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吗?

  a自己边读边体会。

  b在小组内练*说一说,谁说得好的同学就是动物小专家,然后代表本组参与班级展示。

  c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和其他资料说明)

  喜鹊、杜鹃和黄鹂生活在树上,都吃害虫,是益鸟。

  它们有的在搭窝,有的在歌唱,有的`在飞翔,一种和谐、自然、愉快的景象。

  4)、读一读第一小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a自己练*

  b指名读,大家评议。

  3、学*第二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段讲了三种昆虫。

  2)再读这一节:

  这段课文写了哪些昆虫?在图上找到它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样的本

  领?(方式方法同上)

  蜻蜓捉蚊子,是益虫。

  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了,它的本领就是在树上叫,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蜘蛛会抽丝结网,来捕捉蚊子,是益虫。

  3)、有感情的朗读。

  4、学*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一想从这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这一段是关于几种家禽的描述。

  2)边读课文边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的特点。

  小猫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

  小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没有别的本领。

  小狗给主人看门,爱啃骨头。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得准确,流利、有语气。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题。

  1、读题目,明要求。

  把词语分类写下来。

  2、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3、自己动脑筋,进行分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4、汇报你分类的情况。

  蚂蚁 蜘蛛 蝉 蜻蜓

  猫 猪 狗

  四、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题。

  1、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2、自己连线。

  3、反馈。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读词语。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知道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鼓励认真负责的小专家。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看图,说一说这个动物属于哪一类,再动手画一画和它们是一类的动物。

识字学词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12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3、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3.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本课相关词对比的写法。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内容的挂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12个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句子的意思。

  3、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12个词语。

  2、初步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记住11个生字的字形,并能在田字格中把它们写匀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大自然吗?你都看到了哪些自然现象?请你给大家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自然界里气候与风景的短文。

  二、学*新课。

  1.教师范读。注意听老师的发音,并且为不认识的字标上字音。

  2、学生自己读,特别注意生字,做到正确拼读音节,记住读音。

  3、读一读文中的生字新词,想一想有没有好方法记住字形。

  4、尝试记住字形,比一比,谁记住的又多又快?

  5、汇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生字。

  (2)指导记字形。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介绍自己记忆字形的好方法,互相启发借鉴。

  例如:

  柳:柳是一种植物,柳树。所以是木字旁。特别注意柳字中间有一撇,就像弯弯的柳条一样。

  暑:暑是夏天,天气炎热,日字当头。

  雾:雨字头下务读务音。

  雾、霜、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都有雨字头。让学生联系自然想想,加深记忆。

  朝:多音字,朝阳读*音,意为早晨的太阳。另一个读音为二声,朝东,表示方向。学生要仔细区分。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间架结构。

  (2)根据笔顺规则,想一想,这些生字的笔顺应该是怎样的。

  (3)指名写范字。看谁写得好。大家评议,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4)按照田字格例字,描一描。

  严:上下两横一样长,笔顺横、两竖、两点横、撇。

  暑:土字下横要比上横长的多,上边日扁,下边日方。

  凉:左右结构,偏旁加熟字记忆,二点水旁右边京。

  雾:上下结构,部首加熟字,雨字头,下边加务。

  霜:上下结构,部首加熟字,雨字头,下边加相。

  朝:左右结构,左边第二个十字的横要比第一个十的'横长。

  霞:雨字头,下边是假字去掉单人旁。

  夕:笔顺为撇、横撇、点。

  李:上下结构,木下边加子。木中间竖要短。上下两部分要紧凑。

  柳:木要写得细长些。

  秀:上下结构,禾字的竖要写得短一些,压田字格的竖虚线。

  7、读句子,进一步认清生字新词。

  8、再读句子,想一想句子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9、小组练*朗读课文,尝试解决一些 简单的问题,并互相检查 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三、练*巩固:

  1、 给下面的字加一笔成新字再组词。

  亚( )( )李( )( )

  2、 写出带由雨字头的字

  四、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识字学词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读懂韵文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识字学词学句

  (二)第1课,着重看图学*字词,还要读懂后面的韵文。(板书课题)

  二、看图识词

  1.出示课件,观察图画,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图片与词语卡片对照,认读词语。

  三、认识生字

  1.自由练*读词语、韵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如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3.理解词义: 器皿:某些盛东西的日常用具的统称,如缸、盆、碗、碟等。 臼齿: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俗称槽牙。

  4.比较观察,分析字形: 用熟字和生字比较,分析记忆字形,如犬和大、臼和白、爪和瓜、码和妈等。

  四、自学韵文

  l.自读韵文,初步了解内容。

  2.小组合作学*。

  (1)交流读懂了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2)互相质疑、解疑。(相机理解掌握、相关两个词语的意思。)

  3.小结:像犬、穴、骨、皿、革、臼、页、足、爪这些可以用来充当部首的字叫部首字。学好部首字很重要,一是可以利用部首查字法去,二是作为构字的部件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字音字形和理解字义。

  4.指名读韵文,评议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

  1.看课件,读词语。

  2.读韵文(指读、齐读)。

  二、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指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重点指导写字。 臼:第三笔和第五笔是短横,要与白区分开来,笔顺是: 骨:第三笔是,月字底的第一笔要写成坚。 爪: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竖撇。 形:要写好彡这个偏旁。

  三、巩固练*

  1.比赛谁记住的生字多。

  2.说说为什么要学好部首字?

  3.读韵文。

  四、完成课后练*

  1.第2题,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2.第3题,指导学生准确找出部首,书写正确。

  五、扩展练* 你还知道哪些部首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也可以写一写。(如:石、口、弓、走等)

识字学词的教案15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中的眼睛分别指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词;知道三种仪器的用处。

  难点:有些词句的意思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等实物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新课

  1.猜谜语。

  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粒黑葡萄。

  2.教生字眼、睛。

  (1)读准睛,在眼睛一词中读轻声。

  (2)认识目字旁,目表示眼睛。长框里是两横,代表眼珠,记住眼、睛的字形。

  (3)抄写两遍。(课后练*2,先描后写)

  3.揭示课题。简介课文内容。

  这一课是专门说眼睛的,但不是真的眼睛,所以在眼睛这个词上加上双引号。

  4.提问: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如:这种眼睛什么样?有什么用处?)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在课文中画出要学会的字和要认识的字,读正确。

  2.把课文读正确。

  3.看看图,想想同学提的问题你能回答吗?

  三、读词读句,认识生字

  1.学词。

  (1)读:科学家

  医生

  ***

  望远镜

  显微镜

  潜望镜

  (2)了解词义。

  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人。如: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等。

  ***:专门保卫祖国、保护人民的军队。军队里又分空军、海军、陆军等。

  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出示挂图。提问:打引号的眼睛指的是什么呀!

  2.学句。

  (1)读通课文,读准文中字音。(指导、齐读三遍以上。)

  (2)逐段读懂。先读一读,再适当讲解。

  第一段:

  第一句说什么?简介天文学家。(专门研究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的科学家。)

  为什么说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眼睛呢?教师补充:虽然夜间我们也看到一些星星,但许多都看不清,更远处的星星就无法看到。有了天文望远镜就怎样齐读句子)

  第二段:

  显微镜是谁的眼睛?为什么?

  教师补充:人生病往往是病菌引起的。可是病菌很小很小,用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所以在医院的化验室里,医生都用显微镜把病菌放大,看清是什么病菌,再确定怎样治疗。齐读第二段。

  第三段:

  潜望镜是谁的眼睛?

  看图:图上的海军战士在什么地方?(解释潜水艇:能在水面下进行战士活动的军舰。)

  提问:人在海面下,海面上的情况怎么看得见呢?(读第二句,再用图帮助理解。)

  (3)小结:

  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都是帮助人们观察的`仪器,所以都称它眼睛,它的作用特别大。

  四、指导朗读

  朗读句子时要清楚地告诉别人是谁的眼睛,做什么用的。可用师生对读,再正确、流利地读好句子。例:

  师:望远镜是

  生:天文学家的眼睛。

  师:天文学家有了它,可以看到

  生:遥远的星星。

  五、巩固练*

  认读词语和生字指名读、整体读)

  第二课时

  一、复*

  1.朗读课文。(不同层次的学生3人、集体)

  2.说说天文学家、医生、海军战士的眼睛指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处?

  3.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

  观士科医解望远以海战

  指出你认为难记难写的字。

  2.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指导。)

  解:左右结构。左边是角(刀字头加用),右边上面是刀(力字不出头)下面是牛。

  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右边是月。左右靠拢。下面是王,第三横要长些。

  战:左边是点的上半部,右边是戈字旁。书写戈,斜钩起笔要高,拉得长一些。

  医:半包围结构。外边是三匡儿。

  以:第二笔点对准竖提的尖,比竖提高些。

  3.比一比,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口头组词:观现

  士土。

  三、写一写(完成课后练*2)

  四、巩固练*

  1.朗读课文。问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

  2.组词。(完成课后练*3)

  可以先口头组词,再选择熟字组成的词填空。

  板书设计:

  眼睛

  望远镜

  显微镜

  潜望镜

  天文学家

  医生

  海军战士


《词》教案菁选(扩展2)

——《词》教案菁选

《词两首》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词两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词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鹧鸪天·桂花

  【导入语】

  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后来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即李清照47岁时,丈夫病死建康。在旧时代,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了丈夫,就可以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多年的背井离乡,使李清照那颗心已经残碎了,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李清照一生都没有子嗣,原因在于赵明诚不能生育,而且赵明诚和他的几个妾也没有留下子嗣。因此,李清照的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优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夫君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瑞脑:香料 金兽:香炉 纱厨:纱帐”。

  【译文】

  色泽暗淡,颜色是轻黄色的桂花体态秉性柔美轻盈,情怀疏淡,足迹幽远,只是把花香留在世上。哪里需要一定是浅绿色或轻红色的花朵才叫美丽呢,(像桂花这样的花),自然是花卉中名列第一的。(与桂花相比),梅花定会嫉妒,菊花也应羞惭,桂花在雕饰有绘画的栏杆边开放的时候,是秋天花卉中百花之首。屈原可说是太没有情致了,不然,为什么当年桂花没有被收录在他的作品中呢?

  【词作欣赏】

  1、 在这首词中,词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描写桂花?

  明确: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2、 哪些句子是在进行描写?写出了桂花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在进行议论?作者分几个层次进行议论?议论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二句是在进行描写,写出了桂花的四个特点,第一,颜色并不艳丽,“暗淡

  轻黄”,第二,体态秉性柔美轻盈,风韵独特,第三,情怀疏淡,足迹幽远,说明她的社会声望很一般,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第四,芳香浓郁。

  除了第一二个句子外,其余的句子全部都是议论,作者分为三层进行议论。第一层,“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认为,只要味香性柔,何必需要浅绿色或轻红色这些外在的华美东西呢?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因而作者肯定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第二层,“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梅和菊兼具内外美,但在桂花面前都自叹不如,产生羞愧和妒忌的心理,所以作者定论:桂花是众多秋季名花之冠。第三层,“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者抱怨屈原在《离骚》中没有提到桂花,可说是太没有情致了,对屈原的抱怨,更突出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小结】

  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但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不乏形象,议论也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者评论古人,从多层面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

  永遇乐

  【译文】

  落日好像熔化的黄金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像合围的.璧玉一样艳丽,可是我在哪里呢?(我在流浪漂泊)。绿柳如烟,笛子吹着悠扬的《梅花落》曲子,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在这元宵佳节里,天气温暖融合,但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诗酒朋友们乘著名贵的车马来招呼我去看元宵佳景,但我谢绝了她们。在中州的盛世日子里,闺中有很多闲暇时间,记得那时很看重元宵节。女伴们戴上翡翠帽子和金丝雪柳,插着很多首饰争相斗艳。如今容颜憔悴,头发散乱斑白,懒得在夜间出去。不如在窗帘底下,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所写。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

  【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属于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

  明确:后期。

  2、借助注释,个体朗读,概括词作内容。

  明确:述说元宵节日,她不是与来邀的朋友去外面游玩,而是宁可待在家里听人家笑语。(教师引导,前面学的《鹧鸪天·桂花》中,“鹧鸪天”是词牌名,“桂花”是题目,词作写的是桂花。而在这首词中,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如果给这首词加上一个题目,那应该是什么题目呢?这首词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元宵。写了元宵节的什么事情)

  【词作欣赏】

  1、上阕中描绘了元宵节一幅怎样的景象?在这样的景象中,作者心情怎样?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明确:上阕中描绘了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绿柳如烟、笛声飞扬,天气晴朗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漂泊流离、迷惘痛苦,无心赏景、凄苦怀旧,世事难料、惧怕横祸突来的心情,这是一种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伤感,是历尽沧桑后的悲凉心境,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正因为作者心情不好,所以她的诗酒朋友们来邀请她去看元宵佳景时,她拒绝了她们。

  乐景 以乐景写哀情 哀情

  人在何处?

  夕阳娇艳 漂泊流离

  晚云瑰丽 迷惘痛苦

  春意知几许?

  绿柳如烟 无心赏景

  笛声飞扬 凄苦怀旧

  天气晴朗

  次第岂无风雨?

  世事难料

  惧怕横祸突来

  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伤感,历尽沧桑后的悲凉心境

  结 果

  拒绝邀请

  2、下阕中作者写了哪两个时段的元宵?各自的情况怎样?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中州盛日

  兴致浓

  多暇、重三五:安定自在、无忧无虑

  对比

  铺、捻、争:心情欢快、精心打扮

  凄凉生怯

  今日情形

  憔悴、风鬟霜鬓:充满忧患

  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心灰意冷、孤独失落

  【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①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作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②用他人与“我”作对比。在今年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③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的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2、以乐景写哀情。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的情感。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就是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哀情。

  【小结】

  本词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词两首》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二.教学重点:

  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三.教学难点:

  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四.学法指导: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金戈()

  狼居胥()可堪()佛狸祠()遥岑()

  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

  风流:

  寻常:

  草草:

  北顾:

  可堪:

  自主学*

  阅读全词,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3.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

  4.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吗?

  点拨:下片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探究:

  1.作者写了哪几个典故?

  2.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

《词两首》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并背诵这两首词。

  2.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典故,发挥联想和想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用典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典故,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意境。

  用法指导

  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预*案,要求书写整洁,美观,认真读文,独立思考,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

  一、了解写作背景,注意题目的.含义

  1.认真阅读两首词的注释,将有助于理解词意的信息勾画出来。将你读完注释后的新发现写在下面。

  我的发现:

  2.看两首词的题目,将你从题目中发现的信息,整理在下面:

  二、朗读这两首词,注意读音和断句。

  1.读音:倩何人唤取( )佛狸祠下( )

  2.断句:封狼居胥

  三、再读这两首词,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将你理解有困难的词句写在下面。

  四.背诵这两首词

《词两首》教案4

  一、目的要求:

  1、学*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体会***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咏感受诗句的声音、色彩、形象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诗的含义。

  难点:理解***诗词的风格、意境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时数:

  二教时

  四、教学步骤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的两首词,领略一下***诗词的风采。

  二、***简介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诗词。

  三、生字识记

  咽:1、(yè)声音受阻而低沉。如:哽咽,本文取此义。

  2、(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如:咽喉。

  3、(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如:咽唾沫。

  分(fèn):

  1、成分。如:水分。

  2、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

  3、同“份”。

  另读(fēn):

  1、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如:分离。

  2、分配。如:分给你。

  3、辨别。如:不分皂白。

  4、分支部分。如:分局。

  5、分数。如:约分。

  6、表示分数。如:三分之一。

  7、(某些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如:分米。

  8、计量单位名称。如:十分等于一角。

  娆(ráo):娇娆。另读(rǎo)<书>烦扰;扰乱。

  裹(guǒ):

  1、(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如:包裹。本文取此义。

  2、为了不正当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如:土匪裹走了几个小孩。

  3、<方>吸(奶)。如: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

  四、词语识记

  忆秦娥、沁园春:均是词牌名。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下。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指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艳丽的服饰,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淡雅的服饰,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折腰:崇敬,倾倒。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指文学才华。

  风骚:借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五、导读《忆秦娥娄山关》

  1、写作背景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推选***同志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又由***、***、***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确立了***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以后,***率领的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越娄山关,经桐梓,几渡赤水河,与贵州军阀王家烈匪军展开激战,夺得娄山关。接着向遵义进军。这时,***写了这首《娄山关》词。28日晨,红军占领了遵义城。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主题

  这首词通过红军向娄山关进发、攻占、越过情况的描写,表现了战胜困难的决心,抒发了胜利的豪情。

  3、赏析

  上阕:写红军向娄山关进发、攻占全过程。分两层:

  第一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猛烈的吹着,满地白霜,早晨,残月挂在天边,广阔的天空中有鸡叫的飞雁。“西风烈”既是当时霜满地风猛烈的写实,又是暗示战斗激烈的艺术渲染。“长空雁叫”,衬托红军进发时的紧张气氛和无声息的情况,连天上飞雁的鸣叫都能听到。“霜晨月”,点明进军的时间和天气:拂晓,冷,晴,形象逼真。

  第二层:“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满地白霜的早晨,残月挂在天边,广阔的天空中有鸡叫的飞雁。马蹄声急促,军号声味亮而嘶哑。当时,红三军团战士冒着早春的寒气,顶着猛烈的西风,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抢占了战略要地——娄山关,与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双枪将”展开了激战。对时间、环境起了强调作用,更烘托出红军战士不畏艰苦、戴月履霜,起早进军、战斗的情景。“马蹄声碎”,描绘进军速度快,必须在敌人来不及防备的情况下,把关口夺下。那时主要是步兵,“马蹄声碎”则为骑兵,这是艺术典型的塑造,更能突出个性,表示进军的神速和声势。“喇叭声咽”,描绘了冲锋的猛烈。表达吹号员用尽了全身力气来吹进军号,甚至把嗓子都给吹哑了,极好地衬托出红军战士冲锋的勇猛、势不可挡。

  下阕:写红军越过娄山关的雄伟场面。分两层:

  第一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真像铁那样坚固,现在红军迈开大步重新越过。第一句写雄伟坚固的娄山关。“雄关”,指娄山关,着一“雄”字,精确地概括出娄山关的险要。“真如铁”,用比喻描写,来形容“雄关”牢不可破、艰不可越,而在它前面用“漫道”一词加以修饰,这就突出表现红军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第二句“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自豪地越过娄山关的行动。“越”字用得很有神力,形容度过阻碍之易。“从头”有两解,一表明处所和起点,一表明重新,有第二次之意。“迈步”,大踏步,是“越”的动作,写得形象,把既威武、雄壮又从容不迫的样子显现出来,从而生动地刻画了红军越过这雄关险道的巨人姿态。

  第二层:“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重新越过娄山关,看到苍翠的群山起伏连绵如同大海,傍晚的太阳红得如同鲜血。“从头越”三字强调越过娄山关的重要性。攻占娄山关,是为了越过,并不是长期占有。这是战略转移所确定的方针,所以这首词写行动都立足于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作者登上娄山关所见到的景象。一位挥戈北上的指挥官伟大的形象,站在经过奋战而再次夺得的娄山关上,向远望去,人目而来的是:山连山、岭连岭,山峦起伏宛如海波,它预示着革命征程的遥远和道路的艰难曲折;那滚圆的夕阳,沉落在丛山之间,宛如殷红的鲜血,它暗示出今后的艰难岁月仍需浴血奋战。这两句既状眼前景物,又展示了未来的前途,成为写景寓情的传颂佳句。作者曾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认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4、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绘声和绘色相结合。

  描写景物或塑造典型环境离不开绘声和绘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在这方面很突出。上阕以写声为主。这里有风声、雁声、马蹄声。喇叭声,声的种类很多,音色不一,构成了一部表现急行军和猛攻娄山关的交响乐。下阕写景以达情,突出表现在色调上。“苍”写山色,“血”状夕阳,一深黑,一殷红,一暗一明,构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写意画。上、下阕合为一体,由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组合成了红军行进、攻占和越过娄山关的'意境。

  ②、词语生动、鲜明。

  这首词运用词语生动、鲜明。如用一“烈”字来形容西风凛烈。用一“长”字来形容天空一望无际,用一“霜”字点出时令,用一“碎”字来形容马蹄的践踏声。用一“咽”字来形容喇叭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用一“雄”字形容关势险要,用一“铁”字进一步形容“雄关”的坚固。用一“海”字来形容苍山之多。用一“血”字来形容残阳的颜色。这不只是用词贴切精炼,而且在绘声绘色,绘形绘态上,给人们一种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字字放出光彩。这句是以“越”字为主词,前加六个字的状语,分别表示“越”的时间、次数或处所。这样,“越”便是一定时间、地点的历史性动作,它充分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已经转入到一个新历史发展。

  第二课时

  一、导读《《沁园春雪》

  1、写作背景

  1936年2月,***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则迎合***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2、主题

  上阕写景,同时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下阕评古论今,抒发了诗人对当今英雄的颂扬肯定。

  3、赏析

  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立意所在,应该说是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总结历史经验,***同志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取得胜利。

  旨在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大笔挥洒,极书北中国的严冬雪景,然而,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而是通过眼前雪中山川的壮美,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这就很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折腰。

  “无数英雄”,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以委婉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功绩卓著,英雄一世,不愧为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历史的洪流已将他们*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作者写景是后面抒情议论的基础,评说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4、写作特色

  ①、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②、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

  飘、舞、驰——动词生动;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二、板书设计

  三、练*设计

  (一)、基础题

  1、给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素裹()折腰()谦逊()

  风骚()粉suì()lǎ()叭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A、分外(特别)略输(差)B、须晴日(等到)顿失滔滔(立刻)

  C、惟余莽莽(只)俱往矣(都)D、西风烈(剧烈)苍山(苍茫)

  3、判断修辞

  ①、残阳如血。()②、顿失滔滔。()

  ③、看红装素裹。()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4、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然他已经丧失了明是非的能力,那么,使跟他争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即辩既辨    B、既辩即辨

  C、既 辨即辩D、即辨既辩

  (二)、整体感悟

  1、《忆秦娥娄山关》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如何理解?

  2、《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中的“惜”是何意思?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沁园春雪》的下阕,回答问题。

  1、给下阕划分层次。

  2、“竞”的意思是,“折腰”的意思是 。

  3、评论的几位古代帝王依次是。

  4、“风骚”本指   里的  和  里的 ,此处指   ,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

  5、作为一代伟人的***,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相信你也积累了不少,请写出他的一首诗或词。

  参考答案:

  (一)、1、guǒyāoxùnsāo碎喇

  2、D点拨:“苍山”的“苍”意思是“青绿色”。

  3、①比喻②夸张③借代④拟人点拨:要明确每种修辞的特点。

  4、C

  (二)、1、娄山关地势很高,西风吹得猛烈,大雁在辽阔的天空中凄厉地叫着,寒霜满地,残月挂在天空。该句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点拨:解答此题,要抓住词作的写作背景、时间来理解。

  2、“惜”有“可惜”“惋惜”之意,因为作者指出的是历代帝王的不足。点拨:要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三)、1、划分三层:

  第一层前两句;第二层从第三到第九句;第三层第十句到结尾。

  点拨:要理解词的内容才能正确划分。

  2、竞相崇敬、倾倒

  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点拨:要结合书下注释和历史知识。

  4、《诗经》《国风》《楚辞》《离骚》文学才华借代

  点拨:要了解《诗经》和《楚辞》的有关内容。

  5、如:《采桑子重阳》(1929.10.)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伙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点拨:***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词,要善于积累,此题可迎刃而解。

  四、教后记:

《词两首》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预热】

  (参见《优化探究》第37页“双基集萃”。)

  辨别字形,辨识词义,分析掌握词中特殊句式,积累名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背景资料: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黄州附*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三、诵读赏析、探究

  1、放录音。

  2、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自由诵读,同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作,然后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明确】

  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3、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

  【明确】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③“大江”二字应缓势低起,“东去”重读且拖长,“东”字音调渐扬至高,“去”字音调本为仄音,应慢慢转入降调,似有极目远眺、不舍逝去之恋;“浪淘尽”语速稍快,“尽”字重读,似有无力挽狂澜之势,“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千古”“风流”二词渐渐加重语气,“风流”拖长,应充满对英雄的歌颂、缅怀之情。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明确】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这两句中速、较为*直、客观的叙述性语气朗读即可。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明确】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千堆”等最具表现力。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

  ②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③这三句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

  【明确】①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

  ②本句紧承前句急促紧凑的语速之后,渐渐转入舒缓,充满豪迈之情。

  (5)小结上阕。

  3、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遥想一直到“灰飞烟灭”。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位古代英雄形象。

  【明确】请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形象。若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更好,可结合小说与词作以及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充实,可适当地加入一些战争场面的描绘,力求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周瑜的英雄形象。

  (4)“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

  【明确】“遥想”二字为领起词,故应稍缓、延宕,有追忆之感;“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以比较*直、舒缓的叙述性语调语气朗读;“雄姿英发”语调上扬,重音在“雄”和“英”上,充满仰慕歌颂之情;稍事停顿之后,“羽扇纶巾”渐入*直,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语调渐升,充满豪情与歌颂。

  4、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对主题的理解以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没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明确】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来看,诗人在上阕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江山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其实更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下阕又集中笔力刻画出少年英雄的周郎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早成的周郎的仰慕、向往,借此表达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

  【明确】语速放慢,语调稍低沉,充满感慨、缺憾、喟叹之情,但不可太过低沉悲伤。

  5、五读“评词作,知手法”

  (1)教师提供以下诗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

  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明确】先是描绘一幅雄伟奇峻的赤壁江山图;接着塑造了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梦”的苍凉慨叹,以及“一尊还酹江月”的豪举,融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和谐意境,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放录音,师生齐背全词。)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仔细品味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

  2、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词作中描绘赤壁景物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景散文,或者将刻画周瑜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人的记叙类短文。字数200以上。

  第二课时

  一、复*、交流、检查

  1、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指名背诵)

  2、交流“联想与想象”短文。(自由交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再来学*他被贬黄州时的另外一首词《定风波》。

  三、放录音,交流初读印象

  1、请翻译前面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

  2、请学生交流预*阅读本词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问。

  四、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下阕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五、鉴赏分析,探究交流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明确】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静、旷达、超脱。

  2、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明确】“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3、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不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4、学生自由讨论: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首词对你有何启迪?

  【明确】从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去谈。写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阐发人生哲理。

《词两首》教案6

  [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与创作;

  2、体味两首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

  3、反复诵读,背诵这两首词。

  [学*方法]诵读、探究、质疑。

  [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把酒(拿起杯子喝酒)

  莫道(不要说)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将息(调养、保养)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堪摘(能够、可以被摘下来)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光景、状况)了得(概括得了)

  2、摘录其他不懂的词语向身旁同学请教

  二、整体感知

  1、这两首词的中心句(词眼)分别是哪句?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醉花阴》孤独寂寞(轻);

  《声声慢》凄惨悲凉(重)。

  3、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三、局部探究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首词作于什么时节?有哪些时令特点?

  重阳佳节(“佳节又重阳”);天气转凉(“半夜凉初透”),秋风渐起(“帘卷西风”),喝菊花酒(“东篱把酒”),观赏菊花(“人比黄花瘦”)

  2、除了“重阳”之外,词中还有三个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请找出来。

  “永昼”;“半夜”;“黄昏”。

  3、在这三个时间里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愁”“凉”“消魂”,程度不断加深;说明对丈夫的思念不断加深。

  4、名句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拟人、夸张和衬托;用艺术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之深。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中的“愁”和《醉花阴》中的“愁”相比,含义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醉花阴》中的“愁”只是丈夫外出,词人独处,无人陪伴共度重阳佳节之愁,是一种生离之愁,相思之愁;而《声声慢》中的“愁”却是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无嗣种种变故,晚景凄凉之“愁”,是一种死别之愁,身世之愁,它的含义更丰富,更厚重,更悲凉。

  2、这首词中的时节和《醉花阴》中的'时节是否一样?为什么?

  一样;《醉花阴》写的是重阳佳节,时值秋天;《声声慢》写的同样是秋天,由“满地黄花(菊花)堆积”一句可知。

  3、这首词主要的抒情方式和《醉花阴》相比,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醉花阴》主要是在叙事和写景中抒情,属间接抒情;《声声慢》更多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首尾两句。

  4、名句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直抒胸臆,叠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统领全篇。

  四、质疑解难

  对这两首词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难问题?如果有,请写在下面,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帮你解答。

  五、拓展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两首词也是李清照的作品,一首作于早期,一首作于晚期。你知道哪首早期,哪首晚期吗?有何依据?

  《一剪梅》早期,《武陵春》晚期;《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说明此词当为李清照思念赵明诚所作,所以是早期;《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总括国破、家亡、夫死、无嗣种种变故,所以是晚期。

  2、这两首词在写“愁”的时候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还能不能举出其他古典诗词中类似的例子?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之物为有形之物;形象生动易感可知;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六、自我评价

  从自主性、合作性、积极性和精彩度四个方面给自己的表现评分,最高五颗星。

  自我评价组长评价

  自主性

  合作性

  积极性

  精彩度

  七、课外提升

  从《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四首词中任选一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提示:可从意象、意境、手法等方面入手)

《词两首》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6、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苏东坡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诗二千七百余首,词三百四十余阕,文四千余篇。苏轼如同一块兀立不动的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绘画”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东坡肉)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背景资料: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常识,成为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他在政治中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话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苏轼被捕下狱,受尽严弄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弄。最后,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苏轼住在黄州东城,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体现了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气度。)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黄州附*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三、诵读赏析、探究

  1、解题,初读,放录音。

  (1)解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目的还在于“写今”。

  (2)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

  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

  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学生自由诵读,同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作,然后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3)放录音,朗读提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提示:“东去、千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多少”写奇景,重读动词、喻体,音调高,语速稍快。“大江、浪淘尽、风流人物、江山、一时、豪杰。”写壮景发慨叹,语调较高,语速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叙述,语调*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提示:前急后缓,前高后低,声音变化表现二人的反差,重读划线部分。

  (4)补充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是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大江东去:介词,向东

  淘:淘洗

  风流:英俊潇洒,事业有成

  穿空:向上,刺破青天

  拍:击,打

  英发:卓越不凡,英姿勃发

  灰飞烟灭:像……(灰,烟)一样

  多情应笑我:倒装,应笑我多情

  尊:通樽装酒的器皿

  2、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

  【明确】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③“大江”二字应缓势低起,“东去”重读且拖长,“东”字音调渐扬至高,“去”字音调本为仄音,应慢慢转入降调,似有极目远眺、不舍逝去之恋;“浪淘尽”语速稍快,“尽”字重读,似有无力挽狂澜之势,“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千古”“风流”二词渐渐加重语气,“风流”拖长,应充满对英雄的歌颂、缅怀之情。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明确】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这两句中速、较为*直、客观的叙述性语气朗读即可。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明确】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千堆”等最具表现力。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②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③这三句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

  【明确】①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②本句紧承前句急促紧凑的语速之后,渐渐转入舒缓,充满豪迈之情。

  (5)小结上阕。

  3、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遥想一直到“灰飞烟灭”。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位古代英雄形象。

  【明确】请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形象。若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更好,可结合小说与词作以及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充实,可适当地加入一些战争场面的描绘,力求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周瑜的英雄形象。

  (4)“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

  【明确】“遥想”二字为领起词,故应稍缓、延宕,有追忆之感;“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以比较*直、舒缓的叙述性语调语气朗读;“雄姿英发”语调上扬,重音在“雄”和“英”上,充满仰慕歌颂之情;稍事停顿之后,“羽扇纶巾”渐入*直,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语调渐升,充满豪情与歌颂。

  4、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对主题的理解以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没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明确】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来看,诗人在上阕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江山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其实更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下阕又集中笔力刻画出少年英雄的周郎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早成的周郎的仰慕、向往,借此表达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

  【明确】语速放慢,语调稍低沉,充满感慨、缺憾、喟叹之情,但不可太过低沉悲伤。

  (4)小结全篇。

  5、五读“找规律,寻方法”

  (1)怀古诗常见情感:借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寄寓忧国伤时的情怀,感慨昔盛今衰的兴替。

  (2)怀古诗常见结构及手法: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抒己志

  手法: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3)鉴赏思路:

  读懂注解,弄清历史背景(作者“怀”什么“古”)

  知人论世,领会作者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深入分析,体悟作者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总体把握,分析艺术手法(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6.《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体味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1)教师提供以下诗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

  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比较阅读《雨霖铃》与《念奴娇》

  (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明确】先是描绘一幅雄伟奇峻的赤壁江山图;接着塑造了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梦”的苍凉慨叹,以及“一尊还酹江月”的豪举,融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和谐意境,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放录音,师生齐背全词。)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仔细品味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

  2、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词作中描绘赤壁景物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景散文,或者将刻画周瑜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人的记叙类短文。字数200以上。

  第二课时《定风波>

  一、复*、交流、检查

  1、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指名背诵)

  2、交流短文。(自由交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再来学*他被贬黄州时的另外一首词《定风波》。

  三、放录音,交流初读印象

  1、请翻译前面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即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据《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2、朗读并试背诵全词,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理解词意。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轻逸,洒脱,从这句就能看出作者的心情极好,又是雨中漫步树林,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这句显示出了作者期望缓步慢行的心态,仿佛不想迅速离开,又好像还有某种思念和想法在心头。“谁怕?”作者怕什么呢?从后句可以看出是怕雨水打湿了衣服,但是作者却有“一蓑烟雨任*生”,也就是有雨衣,“蓑”就是雨衣的意思,我有雨衣在身这一生又何怕这朦朦细雨呢?这一句好像是在说作者的身世,作者一生不得志,却从不气馁,大有“何怕浊烟迷人眼,我有正气存人间”之势!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句交代了作者喝过酒,有些微醉。而且交代了时间--春天,依我看好像是在一个春天的早上,早上的春风会比较冷,从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可以看出树上已经有叶子了,又是下雨,应是清明前后了。(这是我自己推断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初春会比较干旱,所以有“春水贵如油”一说,但是清明前后会雨量充沛,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句诗,而且清明前后的雨就是纷纷小雨。所以这首词描绘的时间应该是在清明前后的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清晨。作者微醉却被夹着凉意的春风吹醒,发现太阳已经从山后升到山头斜照着欢迎他了。此处就是雨过天晴了。从这句“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迎”字也可以理解出是在早晨。早晨都是太阳相迎,而黄昏则是日落相送。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就不难理解了,“回首向来萧瑟处”说明作者已经走出了竹林,开始回家了。“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说这天气是正好了,细雨刚过太阳初生,正好赶路。但是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将来的日子会比较*淡,道出了作者想实现自己理想却不得志的内层含义。

  4、请学生交流预*阅读本词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问。

  四.阅读探讨,深入探究。

  ⑴整体感知:

  上片:风雨中,我自踏雨吟啸,怡然自乐。写冒雨徐行的心境;

  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一片云淡风清。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⑵阅读思考:

  ①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明确】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静、旷达、超脱。

  ②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明确】“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谁怕,有什么可怕的。*生,指*日、*素。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轻”字亦同。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此际我且吟诗,风雨随它去吧!]

  ③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不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质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

  ④学生自由讨论:你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首词对你有何启迪?

  【明确】从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去谈。写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阐发人生哲理。

  ⑤你认为上下片的重点句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关键句)

  上片:一蓑烟雨任*生。--镇定从容,洒脱旷达。

  下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⑥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归。(超凡脱俗)

  ⑦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手法)

  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

  以小见大:生活小事--人生哲理

  人生态度:旷达超脱

  五、再次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感情。

  六、归纳小结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苏轼自是有“兼济天下”的雄才大略,然而在政治生活中却屡屡受挫。是什么让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让他依然能微笑面对生活?我们在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是不是微不足道?虽然隐居江湖并非他的本意,但是他能够勇敢的接受现实,并且乐观快乐的生活。这种旷达的胸襟足以让我们受用。(多媒体展示)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七、作业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洒脱,是否还可以且行且歌?学完苏轼的《定风波》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400字的心得体会。

  2、背诵《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两首》教案8

  一、学*目标:

  1、了解词及柳永的生*。

  2、深入词中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3、感悟词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二、学*重难点:

  重点: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难点: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三、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讨论法

  四、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学时安排:2课时

  六、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要点]:

  1、了解词及柳永的生*。

  2、感悟《望海潮》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一、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诗、词、曲)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1、词的起源: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所以又叫“曲词”或“曲子词”、“长短句”,后来也跟乐府诗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跟音乐分离开来,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诗余”。

  2、词的构成:词牌和标题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即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及*仄声韵,一般与词的内容无关。

  标题,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一般是对内容的提示或补充,可用可不用。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按风格可分为两类: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缠绵婉转,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如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柳永的生*简介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他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俪俗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流行的程度远远超出了现在歌坛上的“四大天王”。他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柳永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约30岁)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说我没考上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喝酒唱歌。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三、学*《望海潮》

  1、听《望海潮》朗诵。

  2、朗诵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阙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3、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完颜亮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城市景观美丽无比。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雄阔景象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何花。”

  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流露出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

  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的轻快婉转。

  (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夜泛菱舟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也是完颜亮心驰神往的理想社会。

  (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5、小结:这首词写于宋真宗咸丰末年,当时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叫孙何,与柳永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一首《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官民同乐的和谐景象。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

  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打动了完颜亮,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6、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柳永怎样的情怀?

  明确:踌躇满志,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激情四射……

  7、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东南形胜 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 都市繁华之美

  钱塘自古繁华 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作业设计:

  [板书]:

  1、从地理位置上看

  环境美丽 2、从历史传统上看 惊叹

  经济繁荣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赞美

  生活安定 4、从市井面貌上看 艳羡

  5、从百姓生活上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感悟《雨霖铃》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2、理解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回顾导入

  一首《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然而,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接下来我们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时期的一首词《雨霖铃》。

  二、学*《雨霖铃》

  1、指导《雨霖铃》朗读。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诵词作,边读边思考:《雨霖铃》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离愁别绪,情人间的伤离别。

  3、整体感知:不难看出,词的上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对离人离别的过程,下阕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今宵酒醒处”和“此去经年”后的场景。全词通过时空的延伸来展示他的离愁别绪:两人离别之时——(联想)今宵酒醒处——(想象)此去经年后。

  4、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教师引导归纳:

  (1)、“寒蝉……歇。”

  “寒蝉” ——听觉感受,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蝉叫声凄厉,这凄厉的叫声不仅打破离别环境的寂静,更刺激着离别人的敏感神经,令人难以忍受,加重凄凉感受。

  “长亭”——送别地点,浸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天色已晚,暮色渐起,人要回家鸟要归巢,我却要与心爱的人分离去浪迹江湖,前途未卜,迷茫失落,加重愁情。

  “骤雨初歇”——矛盾的心情: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雨停,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去远方寻求新的发展了;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再看恋人几眼,再多说几句绵绵的情话。

  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2)、“都门……催发”

  这是离别时的场景描写。面对美酒没有情绪,内心充满的是无限的依恋与不舍。为什么要喝酒?一为饯别,二为借酒浇愁,三也可能是驱除心寒。“无绪”一是没有好心情,二是心绪纷乱如麻,想走又不舍得走,矛盾痛苦可见一斑。“留恋处”是有情人依依不舍,“兰舟催发”是船家偏偏不断地催促上船;多么尖锐的矛盾。一方怨时间过的太快,一方嫌时间耽搁太久。一急一缓,两相映衬,生动地刻画了分别时不同人物的心理神态,突出离人的不舍、无奈和隐隐的对船家催促的烦恼。——用字经济,手法高明。

  (3)、“执手……凝噎。”

  写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开始由表及里逐层揭示离人的内心世界。此是特写镜头,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执手”之精妙: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能否换成握、牵)。“竟”字之妙:竟然,为什么竟然说不出话来?这是对词人心境最真实的描摹:本来有千言万语可此时不知从何说起,唯闻哽咽声,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之间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难舍难分。互相保重可离人要去漂泊前途未卜;早日团聚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知何日能聚;祝愿离人愿望实现可江湖凶险无法预知……所以这里边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个人的担忧。“无语凝噎”是写出了最后必须要动身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态,情到极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极言依依惜别和缠绵悱恻之情。真是 “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孟郊《古怨别》)悲伤、难舍、痛苦到了极致。

  (4)、“念去去……阔。”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路上又思念佳人,离恨无限,顿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痛苦凄凉。“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云烟暮霭,使人透不过气,给人无限压抑,其离愁之深前途之茫茫,可以想见。也令人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同时也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的迷惘惆怅,景无边而情无限。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这不仅抒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几个意象组合的画面色调灰暗,低沉压抑,传达出词人苦闷孤独压抑迷惘的情感。

  (5)、“多情……节。”

  直接抒情。“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作者似乎在自我安慰,实则突出自己的伤别更重。“清秋节”一辞,照应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开拓了词的境界,深化主题,极写离别之痛。

  (6)、“今宵酒……残月。”

  千古丽句。离别之际想酒醒后身在何处,是虚写之景。“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酒醒无异于愁醒,更加惆怅。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顿时怅然若失、落寞凄凉。“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前路是“千里烟波”空阔的千里楚天,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又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顿觉迷惘无助,这种羁旅行役中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这正是:“杨柳留人不可留,晓风扑面寒心头,残月照人影孤单,酒醒之后愁更愁。”

  (7)、“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

  词人进一步设想一年之后的情况。一年之后,诗人仍羁旅他乡,形单影只,纵使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繁华无限,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的风情万般的情意也因无人共语而倍感痛楚(无人倾诉因你不在身边,不知道古汴河畔的女子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了吗?)。“更”和“纵”使情感更进一层,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结尾问句,更留有无穷意味,将离情推向高潮。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5、小结:

  (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2)、柳永的一生是充满抑郁和失意的,一首《雨霖铃》道尽了仕途失意,落拓江湖,辞别情人,把酒浇愁愁更愁的痛苦等等真切的感受。

  此词不单写一对恋人的分离,而是柳永借助分离这个话题来深刻表达他人生的况味。

  三、了解柳词的风格特点

  阅读讨论: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俞文豹《吹剑录》

  问题:你认为从以上形象的评论中(选择的不同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可以看出柳永的词有何特点?

  明确:1、具有轻柔凄恻的婉约美。具体表现:

  (1)、景物 具有轻、柔、纤的特点。

  (2)、情感 具有阴柔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婉缠绵。

  (3)、意境 具有婉约之美。景为冷落的秋景,情为伤感的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情景交融。

  2、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1)、“别”生情: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别赋》

  (2)、“秋”伤情: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3)、“酒”乱情: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四、迁移训练

  我们通过学*《望海潮》读出了青年柳永的情怀,在《雨霖铃》中我们体味了中年柳永复杂的人生滋味。请你写一段《读你》,表达你对柳永情感或形象的认知,50-80字即可。

  [附]:1、倜傥豪放柳三变,少有奇才功名恋。三赴科场葬流年,满腹牢骚鹤冲天,奉旨填词风流现,晓风残月别情倩,宦海浮沉诗情拈,金鹅峰下月枫念。

  2、暮霭沉沉,孤柳独立,晚风催得雨声碎。寒秋时节,谁怜落花卷霜帷。只守驿外,何时揽得乌纱归?佳人翘首,才子归去。蝉鸣引出离别泪。枉断空肠,酒香却道离别怅。长亭一别,纵是那时雁过也心伤。

  3、告别了杨柳岸的晓风残月,你踏上兰舟向着暮霭沉沉的楚天驶去。依稀可望见的孤舟遥影在茫茫水天之际若隐若现。岸上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拭不去的泪水迷茫了整个江岸,连同这个令人伤感的秋。

  4、忘不掉那一双泪眼中凝聚的爱意,拂不去被晓风吹在脸上的发丝。滔滔江水,清秋千里,你孤独漂泊的影子如惊鸿一般短暂,转瞬即逝般消失在梦中人的眼里。

  5、犹记得当年意气风发十年寒窗夏雨冬雪,无奈你却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从此你便因为一时的少年豪气而踏上了一生的颠簸流离。你选择了词,词也选择了你,于是凡有井水处便得歌柳词。

  6、他是个罪人,不仅写下了《望海潮》,让觊觎江南的完颜亮更加觊觎,更用多情细腻的笔触,让痴情的女子更加痴情。

  7、水墨城镇,是他生活的底色,和着微风,就着夕阳,写下瑰丽的词句。灯红酒绿,是歌女们穿梭的小巷,伴着琴弦,踏着舞步,他的词曲在神光离合中窜腾。天纵的才情,奈何年少轻狂,失了一生所向的仕途。只好怅然行走天下,醉那无用之酒,钟那无用之情,把酒黄昏,作别伊人。榨尽一生的辛酸悲凉,成那一声声歌女口中词。

  五、作业

  [板书]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情景交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虚实相生)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题解答

  一、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参考答案:《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安定、富庶、和乐的都市生活画卷。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从自然条件上说,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上说,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稠密;从百姓的生活上看,人民安居乐业,笙歌处处。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和羡慕之情。

  二、此题目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试着体会全词的意境。

  参考答案:《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黯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惆怅以及日后无人述说的孤独、无聊。词的上片主要写了离别时和离别前的情景,下片是对离别后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三、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诗词的不同风格和情调。

  参考答案:可根据题干的例句指出的“悲壮”与“凄苦”的不同情调和风格,联系学过或读过的词作进行比较鉴赏。

  教学反思:

  首先是柳永词两首。

  引导学生一起回忆了有关“词”的知识,然后介绍柳永和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些环节基本都是我完成的。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承认我声音不够有震慑力,精神也略显疲惫,讲这么些用了一二十分钟,耗去了我大多数的体力,到分析全词的时候,我已经明显的力不从心了。

  采用的还是之前我惯用的方法,我讲学生背,讲得吃力,背得也不轻松。《望海潮》,《雨霖铃》,本来那么优雅生动两首词,竟然讲到有那么多学生昏昏欲睡,我真的很悲催。这样的一节课,真的很让人郁闷。

  想想,根本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我的组织。

  诗词类,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去理解,少讲多读,老师多组织,学生多行动。

  下节课,预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让学生来完成,可以采用小组计分的形式,每组一个问题,只给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也只给别组一次补充和订正的机会。然后教师的适当有效的点拨。

  还要注意的问题是,学生要讲什么都应该有非常详细的规定,问题越模糊,学生就越无从下手。

  这类诗词,可以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分析,一是思想和感情,二是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包括文字表面提到的关键词句,也要根据作者和背景进行分析。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好词妙句的赏析,使用修辞的效果,以及表现手法的妙处。这二者往往是相辅相成,互有融合。所以,可以单独来讲,也可以融为一体来说。

  学生可以以资料为依据,更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要言之成理,句子通顺。如果评分,那么后者要给加分。

  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可以就全词,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问题有创意,答案有个性,可以给加分。设计问题的原则如上所说,要紧扣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这样做起来可能很难,可以让学生先一步一步走,教师再一步一步引导和纠正。避免教师给示范,学生照着来,这样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这样的形式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始终不要忘记的是,除了语文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面对高考,因此,必须把每篇古诗词当作试卷上的诗歌欣赏题,让学生从命题和答题的规范上去应对这样的题目,学会思考问题,组织答案,并完美表达。

  因此,也想到一个问题,老师之所以感觉沉重,是因为背负了一些自己不该背负的东西,这些是学生的就应该还给学生。选择哪些是不应该背负的内容,这个选择的过程也是老师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掌控的标准一定不能丢却重点,舍弃难点,也不能拘泥于教材和资料。既然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创造者,就应该给他们创造的机会。

  总之,这样的课,绝对不能一言堂,因为我们不是百家讲坛,一定要让学生人人都是发言人,主持者。这样才能使诗词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

《词两首》教案9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赏析辛弃疾的两首词作,进而感受体会豪放诗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两首辛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手法使用、情感表达等特点,感受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鉴赏诗词的浓厚兴趣,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作品中情景交融、借古抒怀、运用典故等手法,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豪放派作品“豪放”特点的具体体现。

  【学法提示】

  1、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知识链接,了解辛弃疾生*、作品及其风格;

  2、请同学们运用“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反复诵读,分析词作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善于用典的手法,自主完成词作的知识建构体系;

  3、通过比较鉴别,体会豪放词作的特点,感受诗词风格的多变性。

  一.导入:(创设情境)(2分钟)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他,行伍出身,以武起事,22岁率义军抗金,怒闯金营,只身擒贼,带大军回归南宋,一展沙场赫赫英姿;

  他,智略超群,以文成名,45年思北伐报国,深谋远虑,美芹十论,洒满腔爱国热血,徒留文坛千年叹息。

  他,就是“烈日秋霜、忠肝义胆”的南宋词人辛弃疾。这个文武双全、剑客豪侠一般的人物,用自己手中的刀剑书写了一部抗金的不朽传奇。但南归之后,流年如水,壮志成灰,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和遗憾的叹息。

  二.引入:(回归问题)(3分钟)

  这是郭沫若评辛弃疾的对联,请谈谈这一副对联写出了辛弃疾哪些方面的特点。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典故:“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辛弃疾曾向朝廷呈现“美芹十献”。

  “黍离”——对国家残破,昔盛今衰,今不如昔的哀叹。

  上联——谈写作风格(豪放)下联——写内心情感(胸怀天下国计民生,收复故土壮心不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他将自己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永远留存在历史里,也将“豪放”二字镌刻在了自己的诗词中。

  三.下面我们就来解读辛词,分析辛词“豪放”的'风格具体在词中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初悟豪放”(小组拓展、归纳展示)

  (围绕“写景、叙事、记人、用典、抒情”四要素,讨论后展讲两首辛词的知识建构体系)

  拓展学*六字诀:“纳、练、思、展、问、演”(注意课堂氛围)(8—10分钟)

  学生活动:展讲知识结构清单,描述画面,谈读词感受,寻找词作中有代表性的词语。

  小组互评发言,表现优秀者加分。

  呈现教师建构模型

  参考答案:《水龙吟》

  1、写景:找出文本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空间——辽阔时间——久远)

  天、水、山、落日、高楼、鸿雁——楚天、清秋、无际、遥远

  2、叙事:如何理解词作中作者的奇怪举动?

  看了吴钩:以物喻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拍遍栏杆:发泄胸中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抑郁苦闷之气。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没有人是他的知已。愁之深,愁之大。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3、用典:以古比今、议古论今

  季鹰归未(休说):既写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张季鹰那样置国事于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

  求田问舍(羞见):作者一生以功业自诩,忧国伤时,表明自已矢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略。

  树犹如此:光阴虚度,恢复无期。国事依旧不可收拾,自己的夙愿依旧不能实现的感慨。

  4、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

  希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抱负无法实现的失意和感慨;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以及词人诚挚的爱国情怀。

  作者写景、叙事从何处着眼?(宏大、久远)体现了怎样的特点?——豪放

  四.讨论:同样登临观景,下面几位作者的情怀各有什么不同?风格有何不同?区分依据是什么?

  “再悟豪放”(拓展训练、合作评价)(10分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煜《相见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着眼点:空间——辽阔时间——悠远

  教师引入:豪放与婉约有着不同的情怀。豪放的视野更加宽广深远,极目千里,大气磅礴;婉约的视野显得较为窄小,着眼于眼前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豪放的人大多有一种英雄情结,有远大抱负,胸怀天下;婉约的人多数冲淡*和,委婉含蓄,安于生活。婉约之人纵使观察到了生活中的大江大河,往往也会将它化为心底的柔情一波。

  五.深化:“豪放”风格有哪些不同于“婉约”风格的特点?(共性问题,规范指导)(10分钟)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豪放”的特点:

  意象选择:景物——名胜古迹、高山大川事物——金戈铁马、战场风云

  人物——英雄豪杰、历史人物(博大)

  意境营造:深远宏阔,高亢雄浑,纵横开阖,气象峥嵘,慷慨磊落。(豪迈)

  题材范围: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怀古咏史、个人抱负等皆可。

  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语言特点:精确、跳荡、质朴、洒脱、节奏急促。(大气)

  表达技巧:大笔勾勒,朴实明快,熔写景、抒情、议论为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形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清超豪迈。(自由)

  情感抒发:豪爽旷达、酣畅淋漓、直抒胸臆、思想深邃、情趣高雅。

  学生活动:课前抄写的词作属于什么类型?判断标准是什么?

  六.归纳汇总:(意义提升、体验成功)(5分钟)

  清朝评论家沈去矜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凡事过犹不及,必须守持其度。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所以,豪放与婉约,只有风格不同,没有高下的区别。豪放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胸襟气度。豪放之妙,存乎一心:意之所至,天地亦能为之小,介子方能容须弥;气之所至,纵贯岁月跨长河,古今亦可成须臾。豪放者气度超拔,胸藏雄兵百万,天下之事尽归我之掌握;豪放者不受羁束,脑中包罗万象,自然万物皆可出笔端……

  豪放成就豁达的性格,豪放铸成壮丽的人生。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时代的浪涛呼唤更多的弄潮儿。希望我们同学在生活中能多一点豪放,少一些忸怩;在写作中多一点阳刚,少一点柔媚。

  豪则天地无限宽,放则人生自在行!

  七.课后延伸:同是军旅题材的作品,品读苏轼《江城子》与岳飞《满江红》,从诗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语言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角度,分析它们与辛弃疾《破阵子》的异同之处。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陈奇

《词两首》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这两首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

  二、新课导入

  三、诵读感悟

  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

  一、课前预*

  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这两首词。

  二、新课导入

  请大家欣赏歌曲《菊花台》,歌词中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家可能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铺满皇宫的菊花象征着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所以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惯,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三、诵读感悟首先请同学们听名家诵读,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和断句,请大家自由诵读,我们齐读一遍,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

  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

  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资料,再补充明确:

  李清照的生*:

  1、父李格非工于词章,苏轼门生,又在朝中为官,官职不低;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善文学。所以少女时期的她衣食丰厚,无虑无忧;

  2、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故此时新婚燕尔的她嫁得才俊,缠绵婉柔;

  3、不久,丈夫就因为求学、为官等原因长时间在外,李清照饱尝甜蜜的相思之苦,此时和丈夫感情很深厚、新婚长别的李清照觉得夫觅封侯,相思成愁;

  4、公元1127年,金破汴京,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四十多岁的她无奈经历了金强宋弱,避乱江南;

  5、李清照在南渡初期,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了有名的《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后赵明诚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此时她满腹才情、一腔报国热血却不得不经历夫去国破,凄寂晚年;

  6、丈夫死后李清照孤身流离在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所以人们评价婉约词宗,一生多舛。

  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醉花阴》中的黄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烟雾,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声声慢》中的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写于晚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1)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2)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

  《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

  总结: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明确: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

  五、课堂小结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

  六、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词两首》教案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准备

  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他的.什么意思?

  7、练*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词来赏读,你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情趣。

  板书设计

  9

  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渔歌子》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具准备

  文中的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1、指明背《如梦令》

  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4、检查预*。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

  二、出示挂图,感知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

  三、读通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1、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

  2、全班齐读。

  3、自由读。

  4、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

  5、教师总结,范读。

  6、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

  四、理解词文,深入体会意境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

  (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逐题反馈。

  (1)词意:

  不须归: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体会意境。

  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

  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

  五、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

  1、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3、教师介绍张志和的个人境遇。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词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鹭、花、水、鱼、风、雨

  人:渔翁垂钓

《词两首》教案12

  一、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二、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课文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堤沙()天堑()珠玑()罗琦()豪奢()重湖()叠巘()羌管()钓叟()千骑()乘醉()骤雨()凝噎()暮霭()今宵()那堪()

  2、填空

  (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代表作家有、等)和(代表作家有、等)。

  (4)柳永(约987—约1053),词人。原名,字,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3、阅读《望海潮》,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4、阅读《雨霖铃》,回答以下问题:

  1)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六句写了什么内容?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四、课堂练*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凝噎哽咽揶揄奖掖

  B、罗绮犄角枸杞掎角之势

  C、参差差遣差劲差强人意

  D、豪奢舍弃赊账设身处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语凝咽通霄达旦暮霭沉沉字字珠矶

  B、星辰寥若辰星良晨美景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参差罗绮竟豪奢

  D、繁琐要言不烦东南形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三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晚(傍晚)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

  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A、对∕长亭∕晚B、杨柳岸∕晓风∕残月

  C、更∕与何人∕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6、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

  7、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五、拓展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学案答案

  一、课文阅读

  1、略

  2、略

  3、1)《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2)“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5)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6)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4、

  1)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4)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5)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6)1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2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

  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3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7)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二、1、C(A yē yè yé yè B qǐ jī qǐ jǐ C cī chāi chà chā D shē shě shē shè)

  2、D(A无语凝噎通宵达旦字字珠玑B寥若晨星良辰美景C竞豪奢)

  3、B(“三秋”译为“秋季”)

  4、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D(“小调”改为“小令”)

  6、C(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

  7、 C(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

  8、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

  三、1、C(不是“不忍”,而是不能回家)2、D(不是山河破败)3、C(本词所写之景为萧瑟秋景,所抒之情为思乡怀人。)

《词两首》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4、学*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方法

  自读预*与课堂学*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

  第一课时《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课前预*相关知识

  二、检查课前预*

  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词的知识(可要求学生朗读)

  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3、关于《望海潮》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扫除字音和词义的障碍

  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天堑无涯: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重湖叠巘清嘉:秀丽

  异日图将好景:把杭州的美景画下来

  2、学生齐读课文:这首词的韵脚是什么?

  明确:本词押“a”韵

  3、分别找几名学生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的韵律美

  四、合作探究

  朗读文回答下面问题: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明确: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明确:民——————乐官——————愉(板书)

  5、整首词给你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明确:“人间天堂”(板书)

  6、仔细阅读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五、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问题设计:

  1、《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可见婉约派的词人不一定只会写婉约风格的词作。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此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染”: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总结艺术特色: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染、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小结:作者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将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荡,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的确是从中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受,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文字运用的精炼。在诗词鉴赏中,把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也是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

  附:板书设计

  望海潮柳永

  景美人惊叹杭形胜间

  民乐赞美州繁华天

  官愉堂羡慕

  第二课时《雨霖铃》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2、鉴赏意象,掌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怀

  3、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导入:

  关于离别的诗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二、词牌及背景

  1、“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2、柳永《雨霖铃》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正字音,把握节奏。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骤雨初歇:又急又大的雨,一阵暴雨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越去越远

  2、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这首词的韵脚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3、分别找几名学生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提问:①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②这三句描写,在整首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

  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③按诗歌的类别分这是一首什么诗?总体感情基调是什么?上下两片各写什么内容?按时间划分情节分几层?

  明确:

  内容:离别。点破句:多情自古伤离别

  感情:凄切。点破句:寒蝉凄切

  层次:上片写长亭送别的情景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情节:别前别时别后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

  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有什么作用?

  明确:凄凉、沉寂哀婉、悲伤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景与情虚与实

  3、本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写情?先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在书上画出。然后思考:

  词中那些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按照抒情方式归纳(诵读、讨论、问答)

  明确:直接抒情

  (1)都门帐饮无绪兰舟催发难分难舍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奈眷恋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忧伤失意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寂痛苦

  其中(1)又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态:“留恋处”→不忍离别;“兰舟催发”→必得离别

  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景句,哪是别前景,哪是别后景?

  明确:

  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明确: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4、景与情的特点以及景与情的关系探讨

  明确:景是黯然销魂之景——清秋节寒蝉骤雨初歇傍晚

  情是难舍难分之情——执手相看泪眼关系:景情交错,情景分合

  4、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确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5、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意象景情

  别前寒蝉、长亭、骤雨实悲戚

  别时兰舟、泪眼、不舍愁苦

  别后烟波、暮霭、楚天孤寂

  杨柳、晓风、残月虚落寞

《词两首》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

  2、理解所学词的创作的主题内容。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方法:阅读与感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人。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约在崇宁二年,赵明诚出仕。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后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返回临安。晚年,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关心国家大事。

  2、创作: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3、词风:其词善用白描,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意蕴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她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诗有《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序》,有文艺评论《词论》,后人辑录《漱玉词》。

  一、导入:同学们,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女性来表情达意,总是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就是要说自己的话。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那么,我们今天走进词中,体会词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情感。

  二、整体感悟

  醉花阴

  一、同学们多读,具体感受词人的情感,然后概括出来,大家一起来品味。

  教师明确:感情基调是忧郁,孤寂。这首词是此人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的是重阳佳节独守闺房的,思念丈夫的寂寞和孤寂的愁绪。

  二、引导:同学们从哪些句子或字词中获得的信息呢?

  赏析:例如:1、词的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笼罩了词人的心头。“愁永昼”-------天为什么不黑呢?这都是因为心情的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过的漫长。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安好,愁不知何日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我们不难想象词人的形象。

  2、如“佳节又重阳”的“又”字,它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词人看来,这个重阳节无疑再一次的勾起了自己对远在他乡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

  3、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本来赏菊喝酒是极为愉悦之事,可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这酒就成了消愁之酒,把酒消愁愁更愁,如何能消的了呢?

  4、这绵长的思念,词人会如何呢?到底这思念有多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全词的高潮,愁思本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以帘外之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境况相类,形神相似,创镜极美。同时作者用黄花的凋落,比喻女子容颜的老去,这都要归属于那绵绵无期的相思。看时写花,写人,却写的是佳节勾起来的独守闺房、思念丈夫的寂寞和愁绪。

  5、如下片,不着一个“菊”字,却整片在写菊花。菊花的艺术形象:孤傲,高洁,品性高远,超拔脱俗,以黄花自比。

《词两首》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情感目标: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海潮》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来学*宋词。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

  四、写作背景: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五、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明确:①太*、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②:“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③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2、课文分析。

  (1)先看词的题目。

  明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阕”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结合文本分析词的上阕。

  明确:“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杭州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自“烟柳”一句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人烟稠密。“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怒涛”两句,写钱塘江潮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月观潮,历来称为盛况,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极写杭州的繁华。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市民家家户户罗绮盈箱。只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富,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繁华和奢侈的一面。

  (3)上阕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那么,下阕围绕西湖,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请结合本文来说说。

  明确:“重湖”三句写了西湖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色,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如此美丽,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词人笔锋一转,从自然写到人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4)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结尾处词人描写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①问: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②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不是游离于主题之外,而恰恰相反,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因为本身这首词就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奉承。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5)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望海潮》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另外,这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阕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和舒缓,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6)总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第二课时《雨霖铃》

  一、导入新课:

  听了课件中的音乐,下面大家请看以下名句,请问它们共同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由此可见,离愁别绪,已经成为文学永恒的话题。刚刚我们已经点出了今天要学*的课文《雨霖铃》,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体会诗人是如何将“离愁别绪”融进诗词当中的。

  二、点题:

  《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词牌名。(课文注释)取自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

  三、课文诵读: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本词的理解,带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请学生闭眼,认真听朗诵,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朗诵者的停顿及音调上的变化,从中感悟本词的感情,体会词的音韵、节奏之美。

  3。学生跟着朗诵一起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风格及作品的意境。

  四、课文赏析:

  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主要写离别后的情景。

  上阕分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话,一眼看去,就是一句写景的文字。就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仅仅是为了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和的叙述语气来读这句话(师用“叙述语气”范读),这样来诵读好不好?说明理由。

  明确:这句话虽然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但是句中的每一处景色无不透露出“悲”“凉”的感觉,凄凉的寒蝉叫声,傍晚时的雨后长亭,这些凄凉的环境,触动作者的离情别绪,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的感觉,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所以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学生自行体会这句词的感情,现场模拟情景)

  明确: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明确: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下阕分析: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确: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2、接下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在于它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词人本指望一醉解千愁,却不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醒之后越发空茫茫愁绪更浓,这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呢?)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你要出门了,要到遥远的地方去,我来为你送别,我不送你金银,也不送你珠宝,我就折一条青青杨柳枝送给你,表示我希望你能留下来。所以唐代李白在《劳劳亭》中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北宋贺铸在《更漏子》中说:“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而元代无名氏的《水仙子》中则说:“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把杨柳枝都给折光了,可见留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些都是借杨柳抒离情的例子。正因为有这种*俗的存在,所以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别绪。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3、现在我们来看最后几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明确: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五、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词人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4、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①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②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5、本词的写作特色

  明确: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2)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阕重点在记别,下阕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阕想象部分与上阕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

  (3)白描的艺术手法: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六、总结:

  我们学完了柳永的两首词,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我们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建议大家多去品味词的意境美,增强自身对美的感悟。


《词》教案菁选(扩展3)

——《反义词》教案菁选

《反义词》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义词》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反义词》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近反义词,培养幼儿思维敏捷性、流畅性。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学*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二、活动准备

  1、进行比较的实物各两个:皮球、暖瓶、毛线、书、手绢。

  2、图片: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多少)、尺(长短)。

  3、实物:积木、棍子、娃娃、书,手绢(与幼儿人数相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简短语言引出课题:今天,我带来了许多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一些反义词:

  (1)皮球:大--小;(2)暖瓶:高--矮;(3)毛线:长--短:(4)书:厚--薄;(5)手绢:新--旧。

  3、讲解什么是反义词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词,像大小、高矮、长短、厚薄、新旧等,这些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叫反义词。

  4、生活联想: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和事物是相反的,用反义词说出来。

  5、出示图片,加深幼儿对反义词的理解。如:老师:生活中的反义词可真多,我这里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用线连出和它相反的物体。出示图片,幼儿连线: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子(多少)、尺(长短)。

  6、拍手游戏:反复练*学过的反义词教师说一个词,幼儿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集体、个别回答)。如:我说"上",幼儿:"下",左--右;大--小;好--坏。我说"火车跑得快"--幼儿说"火车跑得慢";长颈鹿高--梅花鹿矮;新衣服--旧衣服;棉花轻--铁重;纸薄--书厚;开灯--关灯;天热--天冷;河水浅--河水深,等等。

  7、找实物教师出示一种实物,幼儿找出相反实物(将实物分散在活动室四周)。如:大积木--小积木;厚书--薄书;胖娃娃--瘦娃娃;长棍子--短棍子等等。

  8、做相**作如:把右手举起来--把左手举起来;哭--笑;小鸟飞得高--小鸟飞得低;往前走--往后走。

  9、一起到室外,观察实物,学*运用反义词。

  10、结束。

  四、活动反思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县。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捷期。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也是智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我设计了这节学*“反义词”的语言活动。怎样在这节活动中激发幼儿学*的兴趣,使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呢?我大胆地运用了尝试教学,把以往教师单纯地教换成幼儿在亲自感受与操作尝试中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因为,实践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人的智力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这种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反义词》教案2

  一.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什么是反义词、积累反义词。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生字卡片

  2.大小差别较大的纸(课间发给学生,同方的一大一小)

  3.美丽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上要认识的字,共15个)

  学生:课外收集本课以外的反义词,制成卡片。

  五.教学过程:(本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一.观察比较,激趣导入

  1.教师拿出黑白相对的纸,提问:孩子们,你发现老师手中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黑白,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然后请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的纸,同桌比较,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并板书。

  2.教师小结:像大小、黑白这样的一对对词,反映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意思相对或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今天,我们就来学近反义词歌。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一对对反义词,并把自己勾出的这些反义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刚才找到的反义词,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把字音读准,并找出值得注意读音的生字并作上记号。

  3.教师检查小组学*情况

  (1)汇报找到的反义词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带拼音的反义词组帖在黑板上)

  (2)指名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说出仔是*舌音,深是翘舌音、前鼻韵,并多读几遍,记住它们。

  (3)开火车读、齐读

  4.互动合作,强化认识

  (1)指名和老师对着读

  (2)同桌对读,加深记忆

  5.小组比赛读,读后师生共议,评出最佳小组,送予流动红旗。让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6.师生合作做反义词对对子的游戏,边说边拍手。

  三.摘苹果游戏,进一步检查落实对生字的认识

  教师出示美丽的苹果树,请学生来摘。来摘苹果的同学必须告诉大家你摘到的是什么字,对于不会的或没有读正确的,师生共同纠正。尽可能让多数学生感受都丰收的喜悦。

  四.感悟字义,说用结合

  学生再读反义词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对反义词练*说话,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说评结合,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实践迁移

  1.看图说反义词

  2.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并选择几个写在课后的田字格里。

《反义词》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近反义词,培养幼儿思维敏捷性、流畅性。

  3、体验小朋友们之间互动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进行比较的实物各两个:皮球、毛线、书、衣服。

  2、PPT图片: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多少)、尺(长短)、人(胖瘦)。

  推荐课件:大班语言《反义词》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简短语言引出课题:今天,我带来了许多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一些反义词:

  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一大一小、毛线:长—短、书:厚—薄、衣服:新—旧。

  3、讲解什么是反义词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词,像大小、高矮、长短、厚薄、新旧等,这些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叫反义词(出示字宝宝在黑板上)

  4、出示PPT图片,加深幼儿对反义词的理解。

  师:生活中的反义词可真多,我这里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用线连出和它相反的物体。出示PPT图片,幼儿连线: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子(多少)、尺(长短)。

  5、拍手游戏:反复练*学过的反义词教师说一个词,幼儿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集体、个别回答)。

  如:我说"上",幼儿:"下",左——右;大——小;好——坏。我说"火车跑得快"——幼儿说"火车跑得慢";新衣服——旧衣服;棉花轻——铁重;纸薄——书厚;开灯——关灯;天热——天冷;河水浅——河水深;我坐着—我站着等等。(教师也可以请幼儿上来当小老师,小朋友和他互动。)

  6、做相**作(加上动作)

  如:把右手举起来——把左手举起来;哭——笑;小鸟飞得高——小鸟飞得低;往前走——往后走。(教师可以请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小朋友跟着做相**作。)

  结束。

《反义词》教案4

  工作准备:

  反义词图片三对、反义词字卡6——10对

  直接目的:

  学近反义词,增加形容词的词汇量

  间接目的:

  1、锻炼幼儿的逆向思维。

  2、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操作过程:

  1、教师介绍工作名称:“今天我们共同分享的工作是说反义词”。教师到教具柜请教具。

  2、教师出示卡片,请幼儿看一看两张图片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他们都是相反的。引出反义词“意思相反的两个词就是反义词”。

  3、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创编故事,在故事内容中引出相反的字卡,将图片和字卡进行配对。

  4、做反义词游戏,教师说“高”幼儿说“矮”等。

  5、练近反义词字卡,并认识字。

  6、教师将图片打乱顺序,请幼儿给图片和字卡配对。

  活动延伸:

  将做好的反义词卡片放在语言区,可利用卡片做“反义词配对”。

  吸引力:各种反义词卡片

  错误订正: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反词。

《反义词》教案5

  设计意图: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也是智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的:

  1、 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 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4、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惯。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2、大、小皮球各1个。

  3、长绳、短绳、沙子、海绵、棉花、木块。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获得相反的概念,能大胆探索反义词。

  教学难点:

  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相反国”看看。“相反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听说到“相反国”里可以学到很多本领,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瞧: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要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用手捏捏、拎拎,你们就会发现很多的小秘密,看看谁最快发现里面的小秘密哦。

  (二)利用实物,在实物中找反义词

  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1、(出示大小皮球)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对,一个大,一个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就叫它反义词。

  2、请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捏木头和海绵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试着说出长和短,软和硬,轻和重三对反义词。

  (三)播放课件,在课件中找反义词

  幼儿观察: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1、图片上有什么?

  2、它们一样吗?

  幼儿观察尝试,并说出相反的词。(厚——薄、粗——细、高——矮、上——下、胖——瘦、开——关、哭——笑、进——出、多——少)

  (四)游戏:(做相反)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尝试印象

  介绍游戏的玩法:

  1、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教师做一个动作,幼儿猜出反义词。

  2、老师说词语,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出反义词。如老师说“向前走”,幼儿做向后走的动作。

  3、规则:老师说,不做动作;幼儿不说,但要做出准确的动作。

  (五)启发幼儿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新的反义词,请幼儿试着说出来。(比如:好——坏、前——后、左——右、新——旧、香——臭、升——降)

  2.引导幼儿通过*时的观察,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说出老师没有说过的一些反义词。

  小结:今天在相反国里,我们是不是学到了很多反义词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教室里也有很多反义词,那我们一起回去找找吧!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

  课后反思:

  我上完这节大班语言《说反义词》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课带给我的成功与不足。

  本次活动我主要通过去“相反国”看看的形式紧紧围绕着学近反义词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是通过去 “相反国”看看激发幼儿兴趣,导入主题。其次,是通过实物让幼儿观察初步感知、了解反义词。第三,通过观看幻灯片,让幼儿观察比较掌握更多的反义词。第四,通过“做相反”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学过的反义词。最后,启发幼儿动脑筋,发挥想象,发现并说出更多的反义词。在整个活动中,是通过幼儿的各种感官,在看看、说说、找找、想想等,让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反义词,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但在本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第三环节中,让幼儿观看幻灯片时,我太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发现制作的幻灯片过于简单些,如增加些难度,让幼儿从一幅图多找几对反义词,我想效果会更好。还有在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反义词时,幼儿说不上来,也许是自己引导不到位。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反义词》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反义词,会背诵几组反义词。

  4、激励学生在生活与学*中注意积累反义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和相关图片,大小、颜色、口味不同的两杯水。

  学生:预*本课生字,熟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分别请一位高矮相差较大的孩子,上台来品尝提前准备好的两杯水。并请他们说说喝水之后的感受。

  2、刚才你们说的这些的话语中出现了黑、白,甜、苦这样的词(板书这些反义词),那你们看这些一对对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呀?对,像这样一对对意思相反的词是有名字的,叫反义词。(板书:反义词)反义词呀,很有意思,一对对的,就像咱们唱歌一样,咱们就这样的句子叫反义词歌(补充课题:歌)。谁能起来大胆地读读这题目。(指名生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边读边勾出生字,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自己觉得学*有困难的字。

  2、学生自学本课需要认识的字。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关上书,检验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试拼生字拼音,然后教师再教读一遍)。刚才全班同学都读得很好,那我们现在来比赛,看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分组读。叫生起来抽读。

  3、这些生字回到课文里你还认识它们吗?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4、师教读一遍课文。课件出示未带拼音的生字,叫生起来认读。强调两个需轻读的词语:马虎和困难。

  5、现在同学们认识了生字,也知道了两个需要轻读的词,相信你们现在读的课文呀肯定会更棒,那你们现在再来读一遍吧!在读的过程中,勾出一对对反义词。

  6、课件展示带拼音的课文中的反义词。学生熟读,同桌间比赛读。再全班齐读。

  7、师生合作做反义词“对对子”的游戏,边说边拍手。

  三、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宝宝,但是,我们只认识了它们够不够呢?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怎样写,好吗?

  2、分别分析每个字的构成:拼音、偏旁、结构。并给每一个字组词,讲解与其容易混淆的字。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写字,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四、感悟字义,说用结合。

  1、课件展示一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并完成句子。

  2、选择一组自己喜欢的反义词练*说话,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说评结合,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实践迁移。

  1、师生合作做“反义词”游戏。

  六、布置作业

《反义词》教案7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说反义词

  设计意图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也是智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的

  1、 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 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2、大、小皮球各1个

  3、长绳、短绳、沙子、海绵、棉花、木块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获得相反的概念,能大胆探索反义词。 教学难点: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说反义词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相反国”看看。“相反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听说到“相反国”里可以学到很多本领,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瞧: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要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用手捏捏、拎拎,你们就会发现很多的小秘密,看看谁最快发现里面的小秘密哦。

  (二)利用实物,在实物中找反义词

  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1、(出示大小皮球)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对,一个大,一个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就叫它反义词。

  2、请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捏木头和海绵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试着说出长和短,软和硬,轻和重三对反义词。

  (三)播放课件,在课件中找反义词

  幼儿观察: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1、图片上有什么?

  2、它们一样吗?

  幼儿观察尝试,并说出相反的词。(厚--薄、粗--细、高--矮、上--下、胖--瘦、开--关、哭--笑、进--出、多--少)

  (四)游戏:(做相反)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尝试印象

  介绍游戏的玩法: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说反义词

  1、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教师做一个动作,幼儿猜出反义词。

  2、老师说词语,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出反义词。如老师说“向前走”,幼儿做向后走的动作。

  3、规则:老师说,不做动作;幼儿不说,但要做出准确的动作。

  (五)启发幼儿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新的反义词,请幼儿试着说出来。(比如:好--坏、前--后、左--右、新--旧、香--臭、升--降)

  2.引导幼儿通过*时的观察,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说出老师没有说过的一些反义词。 小结:今天在相反国里,我们是不是学到了很多反义词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教室里也有很多反义词,那我们一起回去找找吧!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

  课后反思:

  我上完这节大班语言《说反义词》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课带给我的成功与不足。

  本次活动我主要通过去“相反国”看看的形式紧紧围绕着学近反义词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是通过去 “相反国”看看激发幼儿兴趣,导入主题。其次,是通过实物让幼儿观察初步感知、了解反义词。第三,通过观看幻灯片,让幼儿观察比较掌握更多的反义词。第四,通过“做相反”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学过的反义词。最后,启发幼儿动脑筋,发挥想象,发现并说出更多的反义词。在整个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说反义词

  活动中,是通过幼儿的各种感官,在看看、说说、找找、想想等,让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反义词,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但在本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第三环节中,让幼儿观看幻灯片时,我太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发现制作的幻灯片过于简单些,如增加些难度,让幼儿从一幅图多找几对反义词,我想效果会更好。还有在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反义词时,幼儿说不上来,也许是自己引导不到位。

《反义词》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学说常见的反义词。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皮球(大小) 棍(粗细) 线绳(长短) 纯净水瓶(冷热)书(厚薄) 沙子和棉花(轻重)

  2、图片:白天黑夜 胖瘦 上下 睁眼闭眼 笑哭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师:小朋友好!我是跳跳虎,今天我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意思相反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用手摸摸、捏捏、比一比,用嘴巴尝尝,还要仔细观察,你们就会发现很多小秘密。

  2、幼儿观察发现其不同,并积极用语言表述。

  皮球(大小) 木棍(粗细) 线绳(长短)瓶子的水(冷热、甜苦)

  3、 理解像这样大和小、长和短、粗和细意思相反的词就叫反义词。

  二、学*用反义词说话

  1、 根据幼儿年龄不同,分组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实物。

  皮球(大小) 棍(粗细) 线绳(长短) 纯净水瓶(冷热)书(厚薄)瓶子(轻重) 面和石头(软硬) 手绢(新旧) 装木珠的饮料瓶(多少)

  2、 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幼儿通过看、摸、掂,自己发现藏在其中的反义词,并大胆积极的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一瓶水热一瓶水冷,一本书薄一本书厚。

  小结:我们刚才学*了大小、高矮、粗细等反义词,下面我请你们看几幅图,看在图中能不能找出反义词。(课件)

  三、连线游戏"找相反"。

  1、出示大图片“图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吗?(白天-黑夜、多-少、快慢)

  2、启发幼儿观察大图片,将意思相反的两个图用线连起来,并说出一对反义词。

  四、师幼互动游戏"说相反",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教师出题,幼儿应对反义词如教师:我高。幼儿:我矮。

  哭 笑 、睁眼-闭眼、大小、高矮 上下、快慢、向前走----向后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用嘴巴尝尝、手捏捏、眼睛看看等教育策略,来突破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的难点,我通过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先认识相反的物品,然后加上游戏复*巩固,活动中,我能关注幼儿的亲身体验、自主学*和互动交流,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动作表达、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看到的事物用反义词来形容。

《反义词》教案9

  指导思想

  本文出发点幼儿教育应通过“学中玩”的方式,达到“玩中学”的目的。

  本活动围绕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创造性、综合性、趣味性地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积极交往的能力,是新《纲要》儿童语言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活动目标

  1、巩固掌握生活中常出现的反义词。

  2、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兴趣。

  3、让幼儿初步练*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一新一旧,一厚一薄,一大一小的两本书。

  2、红绿灯标志,方向盘,警察帽。

  3、幼儿用的纸和笔。

  活动重点重点

  重点:巩固所学反义词,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难点:练*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两本书,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 引出三对反义词“大――小”、“厚――薄”、“新――旧”,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近反义词,并初步练*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二、基本部分

  (一)、和我做的不一样。

  1、玩手部游戏“轱辘轱辘”,复*几对较简单的反义词。

  (1)、幼儿游戏后,问游戏儿歌中有没有反义词?

  (2)、请幼儿找出反义词,并找一个好朋友配合,将每对反义词用动作表示出来。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长长――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动作,说出相应的反义词语。

  2、教师边说词语边做动作,幼儿边说边做相对相反的动作。

  穿衣服――脱衣服 开门――关门 进教室――出教室 坐下――起立 分开――合拢 手心――手背 向前进一步――向后退一步 动――静

  (二)、和我说的不一样,复*较难的反义词。

  1、幼儿围成圆圈,准备玩听说游戏“警察与司机”。

  2、老师扮警察,先让个别幼儿扮司机,最后全体幼儿扮司机,对反义词。 多――少 对――错 远――* 深――浅 粗――细 胖――瘦 轻――重 方――圆 来――去 快――慢 沉――浮 黑――白 好――坏 冷――热 里――外 哭――笑 饱――饿 白天――黑夜 整整齐齐――乱七八糟 认认真真――马马虎虎 吵吵闹闹――安安静静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3、教师小结:小司机们反话说得好,警察亮出绿灯,你们都可以通过,回到自己的座位。

  (三)、想想、画画、讲讲。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符号图形表示相反的意思,并大胆讲出来。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结伴游戏“警察与司机”,巩固所学词汇,尽情玩乐。 (附儿歌)

  轱辘轱辘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长长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轱辘轱辘―, 轱辘轱辘二 轱辘轱辘三, 轱辘轱辘四, 轱辘轱辘五, 看谁是个好孩子。

  警察与司机 我是交通警察, 站在红绿灯下, 司机开车通过, 先说一段反话, (警察)我说**, (司机)我说**。

  活动反思

  大班正处于语言学*的启蒙时期,幼儿学*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数一数的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 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反义词》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认真观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体验游戏快乐,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乒乓球(1个)、玻璃球(1个) 、 小口袋、盛满水的鱼缸、书(2本) 、 糖 、 药 、 海绵 、 木块、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口袋,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口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摸:提问,摸到了什么?“乒乓球”。再摸,摸到了什么?“小玻璃球”。

  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乒乓球大,玻璃球小,像大小这样一组意思相反的词,就叫反义词。

  二、 操作,引导幼儿说出反义词。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乒乓球和玻璃球给小朋友变魔术,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对“鱼缸”,鱼缸里盛满了水。现在,老师把玻璃球放到水中,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玻璃球沉了下去。

  教师:小朋友想,乒乓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让幼儿猜测,接着教师把乒乓球放入水中。观察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

  教师:沉和浮也是一对反义词。

  2、在活动室找反义词

  如:门关着----窗户开着的桌子高-----椅子低

  黑板黑----墙子白女孩子头发长-----男孩子头发短

  三、出示实物学近反义词

  1、教师出示两本厚薄不同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再观察比较,厚的新,薄的旧,新——旧是一对反义词。

  2、出示海绵和木块,请幼儿捏一捏,说出软---硬是一对反义词。

  3、出示糖和药,请幼儿尝一尝,说出甜---苦是一对反义词。

  4、出示同样的两个瓶子,一个瓶子是空的,另一个瓶子盛满水,请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说出反义词,满—空。再让幼儿掂一掂,说出轻---重也是一对反义词。

  四、出示课件学说反义词

  1、一哭一笑的两个小娃娃,哭---笑是一对反义词,并引导幼儿做动作。

  2、出示夏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热,则热的反义词是什么?“冷”,并让幼儿做冷的动作。

  3、图片一小朋友穿衣服,则它的反义词是“脱”。

  4、火车和汽车图片,引出反义词,长---短,快---慢,并引导幼儿用反义词说出短句,如:火车长---汽车短等。

  五、通过游戏巩固复近反义词。

  1、拍手游戏

  教师:我说大。

  幼儿:我说小,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

  2、做相反的动作

  如:教师做一个冷的动作,幼儿做热的动作。

  长---短高---矮 哭---笑

  胖---瘦厚---薄大---小

  3、给反义词说短句

  如:什么快?什么慢?

  胖胖的什么?瘦瘦的什么?

  六、律动《我真的很不错》结束活动。

  小朋友表现特别棒,现在来表扬一下自己,说儿歌《我真的很不错》。

  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头脑也不错,我脸蛋也不错,我身材也不错,我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不错。

  反思:

  一、材料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从实物到图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材料,通过感官、实践,思维认识反义词,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两种物品中找一对反义词,到找出多对反义词,不仅达到掌握反义词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一开始,就利用摸“神秘小口袋”的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神秘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了秘密,引出了本节活动的课题“反义词”。通过小实验和找自己身边的反义词,让幼儿知道反义词就在他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尝试兴趣,接着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尝试材料,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捏一捏、尝一尝、来感知、探索,发现问题。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了反义词。接着循序渐进,为使幼儿掌握更多的反义词,利用课件,出现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本节活动共设计了三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拍手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个是游戏是:“做相**作”,如:教师做笑的动作,幼儿就做哭的动作,不仅复*了反义词,还给反义词配上形象的动作。第三个游戏:“给反义词说短句”如:爸爸个子高,我个子矮,让幼儿知道反义词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最后通过小律动《我真的很不错》,结束了本节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能积极思维,认真观察,说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反义词,并能和教师互动,整节课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幼儿处于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反义词,并使其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反义词》教案1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让幼儿初步练*使用反义词和相对的话。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理解生活中的反义词的意义。

  活动准备

  一封信、一袋沙子、一袋棉花,一长一段两支铅笔,一粗一细两根积木,一新一旧一大一小两本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

  我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昨天晚上有一个人悄悄的来到我们中四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礼物,电脑里杯子里到处都是,礼物里还藏了许多小秘密,看!这就有一个大礼包呢。

  教师掀开单子,露出纸箱:“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教师打开纸箱,拿出一封信读给大家听听。

  亲爱的中四班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反话国的小朋友,我们国家专门说相反的话,做相反的动作,非常有趣。我们国王让我给你们送很多礼物,我要请你们用耳朵听听、嘴巴尝尝手捏捏、拎拎,还要仔细观察观察,你们就会发现很多的小秘密,如果谁能找到小秘密,礼物箱中有精美礼品相送,好吗?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1,(出示一长一段铅笔)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长大,一个短)对,一个大,一个小。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依次先后出示沙子棉花、粗细积木、大小书籍。请幼儿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引导幼儿观察。

  2请幼儿听教师两次拍手的速度。尝糖和茶的味道,捏木头和海绵的硬度,试着说出快和慢,甜和苦,软和硬,轻和重四对反义词。

  小结:我们刚才知道了软硬、苦甜、快慢、大小、新旧、长短等反义词,下面我请你们看几幅图。看在图中能不能找到反义词。

  (三)幼儿观察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语

  1图片上有什么?

  2它们一样吗?

  幼儿观察尝试,并说出相反的词。(哭——笑、胖——瘦、罴——白、多——少、睁眼——闭眼)

  (四)游戏,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尝试印象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示范大和小动作,先个别幼儿创编动作,在全体幼儿创编动作。哭——笑、胖——瘦、睁眼——闭眼、大——小、高——矮、上——下、快——慢、向前走——向后退。

  (五)启发幼儿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或相对的动作。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新的反义词,请幼儿试着说出来。

  “刚才你们说得都很好。那么,请你们想想在家里、在幼儿园或马路上还有哪些反义词或相对的动作,看谁找的多”。

  (六)游戏“相反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说一词请幼儿马上说出相反的词并作出相反的动作。游戏由慢到快。

  教学反思

  幼儿学*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耳朵听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反义词》教案12

  活动目标

  1、巩固掌握生活中常出现的反义词。

  2、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兴趣。

  3、让幼儿初步练*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活动准备

  1、一新一旧,一厚一薄,一大一小的两本书。

  2、红绿灯标志,方向盘,警察帽。

  3、幼儿用的纸和笔。 活动重点 巩固所学反义词,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活动难点 练*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两本书,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

  引出三对反义词“大——小”、“厚——薄”、“新——旧”,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近反义词,并初步练*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

  二、基本部分

  (一)、和我做的不一样。

  1、玩手部游戏“轱辘轱辘”,复*几对较简单的反义词。

  (1)、幼儿游戏后,问游戏儿歌中有没有反义词?

  (2)、请幼儿找出反义词,并找一个好朋友配合,将每对反义词用动作表示出来。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长长——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动作,说出相应的反义词语。

  2、教师边说词语边做动作,幼儿边说边做相对相反的动作。

  穿衣服——脱衣服 开门——关门 进教室——出教室 坐下——起立 分开——合拢 手心——手背 向前进一步——向后退一步 动——静

  (二)、和我说的不一样,复*较难的反义词。

  1、幼儿围成圆圈,准备玩听说游戏“警察与司机”。

  2、老师扮警察,先让个别幼儿扮司机,最后全体幼儿扮司机,对反义词。 多——少 对——错 远——* 深——浅 粗——细 胖——瘦 轻——重 方——圆 来——去 快——慢 沉——浮 黑——白 好——坏 冷——热 里——外 哭——笑 饱——饿 白天——黑夜 整整齐齐——乱七八糟 认认真真——马马虎虎 吵吵闹闹——安安静静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3、教师小结:小司机们反话说得好,警察亮出绿灯,你们都可以通过,回到自己的座位。

  (三)、想想、画画、讲讲。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符号图形表示相反的意思,并大胆讲出来。

  1、轱辘轱辘

  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长长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轱辘轱辘—,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 轱辘轱辘四,轱辘轱辘五,看谁是个好孩子。

  2、警察与司机

  我是交通警察, 站在红绿灯下,司机开车通过, 先说一段反话, (警察)我说**, (司机)我说**。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结伴游戏“警察与司机”,巩固所学词汇,尽 情玩乐。 (附儿歌)

《反义词》教案13

  活动目的: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电脑、大小皮球各1个、糖、药、木块、海绵、沙子、图片若干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①拍手游戏,上下、左右、前后。

  ②(配班老师偷偷敲门)师:咦,谁来敲门了?(师打开门拿进包裹)快递叔叔送来了一个包裹,我来看看是谁寄来的。

  (师念包裹上的字给幼儿听,引起幼儿兴趣!)我们来看看到底寄来了什么啊?出示大小不同的纸球,王国里的小宝贝们的玩具纸球,他们的纸球是这个样子的(师出示),你有发现什么吗?(幼儿观察思考,一个纸球大,一个纸球小,大和小时一对有意思反义词大的反义词是小,小的反义词是大)(师分别出示长短不一的绳子,软的海绵硬的木块,轻的积木重的铁块,里外)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通过小游戏说出一组一组的反义词!

  师摇一摇包裹:咦,还有声音,我来看看还有什么,师取出信,用国王的声音读出信上内容,进入下一阶段。

  2、幼儿通过PPT,进行二次尝试

  ①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反义词图片。

  ②出示胖国王和瘦王后,你们非常聪明,我们送了一个小礼物给你们,在你们的椅子底下,把它们贴在你们的胸前,它们就是你们在反义词王国的通行证,用这个通行证还可以找到你们的好朋友哦。

  师介绍游戏规则,在音乐声起后,找到和你通行证上相反意思的通行证,和你的好朋友拥抱。

  师:国王王后邀请小伙伴们多到反义词王国玩,找到更多的反义词伙伴。

  3、结束活动

《反义词》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一幅构成多组反义词的图画。学生:预*课文,自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话激趣,情境引入。

  1、孩子们,咱们生活中有好多的事例都特别有意思,你看:远处的山峦有高有矮,小河里的流水有缓有急,公路上的汽车有快有慢,就是我们人呀,也有男有女,心情也有好有坏,所以呀伤心时就哭,高兴时就放声大笑。生活中的这类相关的事例,孩子们能再说一说吗?

  2、生说自己所见到的反义词现象。

  3、孩子们,请停一停,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咱们生活中的这类词呀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你们通过了细心的观察,找到了生活中的语文,看来呀,咱们生活中语文可真多,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能学到不少的知识。今天咱们所说的这一些意思相反的,咱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反义词。板书:反义词4、反义词呀很有意思,一对对的,就像咱们唱歌一样,咱们就叫这样的句子叫反义词歌。补充课题:歌。谁能起来大胆的读读这课题。指名生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勾画生字。

  3、自学生字。A、自读生字,读准生字字音。B、同桌互玩生字猜猜猜游戏。

  4、检查生字认读。A、生字卡片开火车读。B、指名读。C、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反义词。

  1、生字咱们经过快乐的学*都学会了,那么孩子们,咱们到生字放在课文中,你还认识它吗?那老师就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其他的小朋友认真的听,假如他有遇到了困难,你们还得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忙哟。

  2、生读,其余生听,并及时评价。

  3、孩子们,刚才大家都能找出这么多的反义词,相信文中的反义词你们一定也能找到吧,请小朋友们拿出笔来,在书上找出他们来,并给他们作上漂亮的记号。

  4、孩子们自找反义词。然后交流。

  5、这些反义词呀,藏在句子中都被我们找出来了,但是有一些词呀,意思不大好理解,能说出你还不知道意思的反义词来吗?A、孩子们互相交流。B、重点引导理解:仔细、马虎 容易 困难 安全 危险(可用联系生活实际法、造句法来理解)

  四、看图说反义词。

  1、指导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第二题中的反义词,注意说完整。2、补充圆柱图,让孩子们比较说。

  五、本课小结,作业。1、师小结,这一节课,咱们走进了神秘的反义词世界中,在那里学到了好多的反义词的知识,让咱们在经后的生活中去多多观察,相信会学得更多。2、作业:认读生字,完成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复*生字词,导入新课。

  1、生字接力2、摘苹果认新字3、导入新课。

  二、 图画对照,说写反义词

  1、生看图画,自己说出反义词。2、小组交流:友情提醒:请结合书上图画,用上这一对反义词,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3、全班交流。出示第一幅图,让生说出反义词,再让其用上这一对反义词说话。铅笔是直的,香蕉是弯的。其余几幅图画,方法出上。4、读反义词。5、对比写反义词。出示两幅图画,生看着写反义词,能写什么就写什么。

  三、课间操,反义朋友拍手歌。

  师:哭的朋友在哪里?生:哭的朋友在这里——笑,哭对笑。……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指名生认读。2、说出记忆字形方法。3、用这些生字组词。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义 易 容板书设计: 反义词歌 笑——哭 甜——苦 新——旧 明——暗 快——慢 深——浅 仔细——马虎 容易——困难 安全——危险

《反义词》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活动过程中, 我偶尔听见两个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一个孩子说,我的铅笔就是比你的小,另一个孩子说我的比你的长;诸如多、少;大、小;等这些简单的反义词给孩子的语言交流带来了障碍,所以我特设计此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反义词

  2. 能正确用词表述自己的意思。

  3.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4. 引导幼儿准确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反义词的意思,学*几组常见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

  几组动物的头饰,花姐姐头饰,大小不同的花朵,小皮球,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扮演花姐姐):小朋友们好! 我是从大森林里来的花姐姐,今天花姐姐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一玩好吗?到森林里去,我们就要先变成可爱的小动物啦!

  首先按动物角色分两队,介绍各队成员。

  二、基本部分:

  2、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哪个队的队员多,哪个少。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分出多和少。

  3、 像“多”和“少”这样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它反义词。

  4、我们两队进行一场比赛,看看哪队最棒好不好?

  游戏一:跳跳跳比赛

  规则:每队选出一个小朋友,比谁跳的快,快的得到一朵大花,慢的得一朵小花。

  小结:快和慢,意思相反就是一组反义词。大和小的意思也是相反的所以也是反义词。

  游戏二:投皮球比赛

  规则:从起点算看谁投的远,每组分别选一个小朋友进行!

  小结:远和*也是一组反义词。

  5、两项比赛结束了,我想问问小朋友,刚才得第一的小朋友高不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就怎样?(笑!),那么伤心的时候呢?(哭!)所以我们知道了:笑的反义词应该是:哭!(笑—哭)

  6、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意思相反的词(拓展学*),如:胖—瘦、粗—细、冷—热、快—慢等等。小朋友今后只要留心观察,多动脑筋就能找出很多很反义词,学*到很多知识。就能成为聪明的好孩子!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跳跳舞活动活动吧 。同时,请小朋友们找找歌词里面有没有反义词呢?

  四、活动提升: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父母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今天,小朋友们跟随花姐姐学*的反义词都记住了吗?那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看看在你的家里能不能找到这些反义词呢?下次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找到的反义词最多!谁最棒!最聪明!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由花姐姐带小动物一起去森林玩引入活动,孩子们就很自然的进入游戏活动,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游戏一)跳跳跳比赛(游戏二)投皮球比赛就理解了什么叫反义词,从而在自己的游戏中找出相应的的反义词,同时使孩子的词汇得到了积累和提高。

  紧接着提问:刚才得第一的小朋友高不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就怎样?(笑!),那么伤心的时候呢?(哭!)所以我们知道了:笑的反义词应该是:哭!(笑—哭)

  另外,在活动结束时,要求孩子和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是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学*热情。

  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上的很成功。


《词》教案菁选(扩展4)

——导游欢送词菁选

导游欢送词

  千言万语一语,本来想这么说。走吧,再见,去阿米塔投诉的路顺风。但是亲爱的朋友们,小导演真的很遗憾大家。虽然是一段短暂的旅程,但在大家的帮助和照顾下,我从小地图中学到了很多。大家的'团体感动了小地图。我们浩浩荡荡地移动了数十名大军。没有人掉队,没有人迟到。没有人早退。这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我相信胡明也会发褒奖令。

  这样游览峨眉山的核心景点,小导游送什么?“爷爷奶奶,我爱你,希望阿弥陀佛保佑你,长寿如意,天天有福。叔叔大哥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少抽烟,好身体,有精力工作。大妈大姐祝福你,阿弥陀佛祝福你,累的时候多休息,年轻永远美丽。”这样,我们没有拿走峨眉山的一棵草,一棵树,只拿走了小导游的祝福之心。挥手告别,小涛将在万年寺保贤菩萨祝福千年。无论旅程的终点在哪里,迎接大家的都将是蓝色多彩的明天。

  迟钝的舌头上没有好话。只引导那炽热善良的心,一千次,一万次,永不疲惫。

  短暂的相逢就要结束,挥挥手就要和大家告别,在这分手的时候,祝大家一路*安,早日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同时也希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偶尔翻起地图,想起请到想起曾进艘我这样一个导游和大家一起度过短暂的几天,留下了或多或少的记忆,你们即将离开xxx,xxx留给你们的东西不尽相同,但有一样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他不在你的包里和口袋里,而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一想,它是什么?他就是你们被xxx晒黑了的皮肤,你们留下了友情,而把xxx的夏天带走了,xxx不会忘记你们,并且永远欢迎你们。最后我和师傅在此预祝各位朋友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王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佛曰: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有我们今生的擦肩而过,我跟各位朋友肯定是经过了N次的擦肩而过,脖子都酸了,才会有我们七天愉快的相处吧!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王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王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短暂的相逢就要结束,挥挥手就要和大家告别,在这分手的时候,祝大家一路*安,早日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同时也希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偶尔翻起地图,想起请到想起曾进艘我这样一个导游和大家一起度过短暂的几天,留下了或多或少的记忆,你们即将离开青岛,青岛留给你们的东西不尽相同,但有一样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他不在你的包里和口袋里,而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一想,它是什么?他就是你们被青岛晒黑了的皮肤,你们留下了友情,而把青岛的`夏天带走了,青岛不会忘记你们,并且永远欢迎你们。最后我和X师傅在此预祝各位朋友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在冗长的车途中、无聊的露营夜晚、酒足饭饱仍舍不得离开的喜庆的餐桌上,有什么好玩又不复杂的游戏,适合大家一起来过把瘾呢?编辑搜集了一些经典小玩意,并加上自己的“实战经验”,希望大小朋友们都能不受冷落哦!

各位游客: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的花朵会常开,华东地区的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

  也许从此之后我们不会再相见。在大家这次华东黄金之旅的最后时刻,我想说:这一趟旅行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最辛苦的人却是我们的领队小姐。她一路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心系大家安全,力求大家快乐,同时给我的工作以极大的支持。有位伟人这样说到:服务人类是最崇高的职业。我和领队小姐同做导游工作的不同层面,更能体会这种工作的'艰辛。

  因此,在这里,我要表达一个华东导游,对领队真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请大家给我们领队小姐一点掌声。谢谢!我还不得不谢谢一个人,就是我们的x师傅,x师傅用他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车技,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旅行,也请大家给我们亲爱的师傅一点掌声。谢谢!一会儿下车之后各位小姐不要忘了给我们x师傅一个good-bye kiss。

  在华东的这几天,我们一同走过了……(回顾行程)

  几天前我们在这里开始起程,今天大家终于回到了起点,我们x天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有一首诗大家不会陌生,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天下之大,没有不散的宴*。

  各位到了机场后,即将乘坐飞机,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再这里小吴祝大家一路*安、旅途愉快。

  最后,祝大家在以后日子里,生活好工作好样样都好,亲戚好朋友好人人都好。欢迎你再来华东!谢谢大家!再见!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高兴在过去的几天里能够为你们做导游,从而有机会认识并了解你们,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在一起共度了许多时光,希和我一样感到高兴。

  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使你们的`xx之行圆满愉快,我们当然也希望你们确实感到十分圆满和愉快,如果将来有机会再次来访,请随时与我社联系,我们将尽力安排,但愿能够很快再次见到各位,祝你们归途愉快。感谢你们到淄博来并接受我们的服务,再见!

  亲爱的朋友们,完美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天的愉快相处即将结束了,朋友们也将回到自我温馨的家中了,在此小星没什么好送的,就送四个字吧,第一个是个“缘”字,俗话说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车游”呵呵,我们都是因这个缘才在一齐的。

  第二个要送的字是原谅的“原”字,在两天的相处中,小星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期多多原谅,也多谢大家在这两日内对小星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第三个字还是个YUAN字,可是这是圆满的“圆”字了,大家开开心心的去,**安安的回来,两日游也就圆满的结束了,第四个要送的字相信有不少朋友已经猜出来了,对!

  还是个YUAN字,但大家猜一下是什么YUAN呢,呵呵,是大家都喜欢的财源滚滚的“源”喽,所以最终小星在此祝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全家幸福,财源滚滚来!多谢!

  各位朋友,时间过得真快,短短X天过去了,在此我不得不送行,心中总有很多眷恋,无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也没有永远在一起的朋友,但愿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各位团友在xxx这段时间里游览了市容和海滨风光,到了老山并且品尝了海鲜,有的朋友还购买了不少xxx的特产,真可谓收获多多,相信在各位朋友的生命中从此将增添一段新的记忆,那就是xxx,希望他留的.印象是美好的。

  承蒙各位的支持我和X先生感到此次接待工作十分顺利,心里也非常高兴,但不知大家的心情是否愉快,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好,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更高兴了,如果我们的服务有不周之处一方面请大家多多包涵,另一方面,还请大家提出来,现在也好,回去也好,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

  有道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既然我们千里相会就是缘分,所以在即将分手之际,我们希不要忘记在这里有你们永远的一个家xx旅行社,不要忘记在这个家里有我和X师傅两个与你们有缘又可以信赖的朋友,今后如果再来或有亲友同事到xxx请提前打招呼,我们一定热情招待。

  各位朋友,时间过得真快,短短X天过去了,在此我不得不送行,心中总有很多眷恋,无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也没有永远在一起的朋友,但愿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各位团友在青岛这段时间里游览了市容和海滨风光,到了老山……

  并且品尝了海鲜,有的朋友还购买了不少青岛的.特产,真可谓收获多多,相信在各位朋友的生命中从此将增添一段新的记忆,那就是青岛,希望他留的印象是美好的。承蒙各位的支持我和X先生感到此次接待工作十分顺利,心里也非常高兴,但不知大家的心情是否愉快,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好,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更高兴了,如果我们的服务有不周之处一方面请大家多多包涵,另一方面,还请大家提出来,现在也好,回去也好,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

  有道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既然我们千里相会就是缘分,所以在即将分手之际,我们希不要忘记在这里有你们永远的一个家xx旅行社,不要忘记在这个家里有我和X师傅两个与你们有缘又可以信赖的朋友,今后如果再来或有亲友同事到青岛请提前打招呼,我们一定热情招待。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咱们游览了山清水秀的景区,参观了雄伟壮观的景区。大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张学友有首歌,叫做"祝福"里面的歌词也的好:"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在这里呢,我想把祝福送,我衷心祝愿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谢谢大家!

  时间过的真快,短短的两天无锡之旅已经圆满结束了,离别虽然有许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这两天来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在这次旅游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希望你们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您的意见将会使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

  我们虽然做不到最好,但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是大家却是我遇见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两天过是我的'幸运,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合作!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各位、游客朋友们:

  随着我们旅游车离各位下榻的郭尔罗斯宾馆越来越*,我们的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之游也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时,我不由的想起了的一句老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在即将与各位分别之际,更让我感到友谊的可贵,我想各位也一定同我一样,会把我们这短暂的相处,共同欣赏湖光秀色、民俗风情的旅游时光深深的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成为我们人生旅程的一个美好而温馨的回忆,并成为我们今后交流的纽带,往来的桥梁。

  我们一行在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一共停留了x天(小时),虽然时间有限,但我们游览的日程却安排得很紧凑,内容也很丰富。我们沿途浏览了郭尔罗斯城乡的'景色,参观了郭尔罗斯博物馆,乘游艇畅游了碧波荡漾的查干湖,在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竹排上嬉水游玩,在飘荡着马头琴悠扬旋律的蒙古包内品尝手把肉、炖羊汤的清香,在查干湖活鱼村饱餐了“全鱼宴”的美味,观光了香烟缭绕的妙因寺,欣赏了蒙古族歌舞和婚俗表演,有的游客朋友还过了一把“新郎”瘾,荣幸地体验了做蒙古族“女婿”的感受。同时,各位在查干湖旅游度假区还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购买了具有草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谓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稍带着“心福”。

  如果说我们的查干湖之旅愉快、顺畅、成功的话,应该说是我们大家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和司机x先生代表我们前郭县旅游局查干湖旅游服务公司对各位的热情合作与支持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各位朋友,当我们的旅游车再次行驶在这条熟悉的机场高速公路上,我们的四川之行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有句俗话“十年修的同船渡”。大家从美丽的xx来到秀美的天府之国。我们能在一起度过愉快的x天时光,那是一种缘分,如今分别的时刻马上就要来到,希望我们之间的缘分,仍像川、x两地那滔滔的长江之水一样绵绵不绝。

  短短的.几天相处,我们领略了四川浓郁的民风民俗。我还记得在蜀风雅韵里,大家观赏变脸绝技时惊讶的神情;我还记得老茶馆里的谈笑风生、吃火锅时辣欢天的场面;

  短短的几天相处,我们领略了成都灿烂的历史文化。我还记得***里大家肃穆的表情,杜甫草堂里大家心情的专注,文殊院里面大家虔诚的礼拜;

  短短的几天相处,我们领略了四川的秀美山川。我还记得童话世界里,大家欣喜的欢笑;人间瑶池上疲惫的留恋;

  短短的几天相处,更让我记得,我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行车多么劳累,我们全体成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快乐的心情。

  欢乐是大家的朋友。大家的欢乐给了我,也给了我们x师傅莫大的支持。在此,我深表谢意。

  临别之时,再献上一曲小凌导的保留歌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之导游送团版):

  送你送到飞机场有句话儿要交代虽然已经是百花儿开四川的风光你别忘怀

  记着我的情记着我的爱记着有我天天在等待我在等着你回来我在等着你再来四川

  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也许四川给你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太多,也许多年以后或许大家忘记了这次相聚。但是请不要忘记四川的好山好水、四川的火锅、四川的小吃,更不要忘了四川还有一个好小伙,四川还有那么多的好人,在期待您的再作光临。

  在分别的时候,我忠心的祝愿每一位朋友――

  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安,

  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古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旅游生活就要结束了,一会儿大家就要踏上返程的列车。在这几天的旅游生活中,想必我们美丽的草原、浩瀚的沙漠、神秘的成吉思汗陵,独具魅力的呼和浩特都市风光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旅游过程中承蒙各位对我们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又能彼此理解,使我们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在这里,让我衷心地说声“谢谢”!同时,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有不周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并请提出宝贵的意见。俗语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


《词》教案菁选(扩展5)

——祝酒词菁选

祝酒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湖北恒固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隆重开业了,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朋友的光临!

  参加今天庆典仪式和前来祝贺的领导嘉宾有:

  县四大家领导:

  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

  企业家代表:

  各乡镇党政领导:

  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200余人,让我们以热热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庆典仪式即将开始,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通城县XX副**刘季*同志主持本次开业庆典仪式。有请刘**!

  刘**主持词

  请县委**熊征宇同志、**姜卫东同志到**台上就座。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庆祝湖北恒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开业。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湖北恒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我县招商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由县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协会与来自赤壁的实业家芦山先生共同投资创办。该公司的成立填补了我县建筑行业的一项空白,标志着通城县乃至周边毗邻地区结束不能自己生产、供应商品混凝土的历史,这不仅促进了我县建筑业质量与生产能力和水*的提升,更将有力地推动我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现在,湖北恒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开业庆典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奏乐(鸣炮)!

  第二项:请湖北恒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长芦山同志介绍公司情况。

  第三项:请五里镇党委**黎臻同志致辞。

  第四项:请 讲话。

  我相信:恒固商品混凝土公司一定能在通城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能不断发展壮大,为通城建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与便利服务,真正让社会受益,让人民放心。

  第五项:请县四大家领导熊征宇**、姜卫东**、吴中文主任、黎九龙**、五里镇黎臻**为湖北恒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剪彩!

  (鸣炮、奏乐、施放彩焰)

  司仪方面

  庆典仪式至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

  请各位领导到现场参观生产

  宣传车队依次出发!

  开业祝酒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宝地迎宾至,桂香传真情。

  在**医药商场开业之际,我们迎来了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您们的光临,为庆典增添了喜庆和欢乐。多年来,**企业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不断发展进步,取得了初步成就。**医药商场的创办与开业同样得益于今天在座的全体嘉宾的鼎力支持!再一次对各位领导和来宾光临今天的**医药商场开业表示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热忱欢迎各位领导亲临**医药商场指导工作,欢迎各位有识之士与我们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为了迎接各位的到来,与大家共渡美好时光!现在我提议:

  为**医药商场美好、繁荣的明天,

  为相聚美丽的温泉,

  为大家的健康、*安、幸福。

  乌蒙磅礴,盘江滚滚。祥云吐瑞,红梅报春。斗转星移,岁月更迭。瑞雪霁南山寒收玉宇,条风嘘北斗春满金瓯。踏着2012年的脚步,我们即将欣然迈向2011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代表分公司向广大员工及家属致以新年的问候,祝愿大家: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纳余庆!

  工程建设实现了#1机厂用带电一次成功,#1汽机发电机转子吊装和汽轮机三缸扣盖顺利完成,#3锅炉钢结构吊装已到顶,#1锅炉水压试验在即……。经营管理方面,分公司着眼于未来,认真实施了一系列的.经营承包管理制度方案,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开源节流,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尽一切可能控制工程成本,积累管理经验和数据资料,积极为公司应对市场化运作做好充分准备。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将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大会”精神指引下,在南网方略的统领下,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拼搏,以更加务实创新的作风,在确保全面完成新一年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规范和优化管理工作,积极开拓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新境界,努力锤炼更加娴熟的适合市场竞争的各项本领,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再创佳绩、再铸辉煌、再立新功!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单位名),向各位员工、各位朋友,各位客户,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兴旺。

  回眸Ji越澎湃的牛年,我们无比欣慰,无比自豪。一年来,***(单位名)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唱响***主旋律,弘扬**精神,自信笃行,开拓创新,攀高争先,跨越奋进,掀起了新一轮开放、发展热潮,建设如火如荼,生活蒸蒸日上,面貌日新月异,***(单位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成绩来之不易,创业充满艰辛。我们衷心感谢***(单位名)万众一心、团结拼搏,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热忱关心、鼎力支持!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在今天这个日子里,迎来了我们的首次团聚,在此,我向大家致于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对于各位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感谢!

  今天的聚会,对我们来参加聚会的朋友来讲,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次相聚,就让我们利用这次机会在一起好好聊一聊、乐一乐吧,大家在一起叙旧话新,谈谈现在和未来,谈谈工作、事业和家庭,从而达到相互认识,那么我们的这次聚会就是一个圆满成功的聚会!愿我们的聚会能更进一步加深朋友之间友谊,使我们能互相扶持、互相鼓励,把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一次短暂的相聚,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念,但了却不了我们一生的思念,这就是深深的、一生一世的朋友情谊,朋友聚会祝酒词,范文《朋友聚会祝酒词》。让我们的聚会成为一道风景线,让我们的聚会成为一种永恒,记住这个金秋十月,相信将永远定格在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记忆里!我们的友情会像钻石一样永恒……

  从今天起只要我们经常联系,心与心就不再分离,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再孤寂。就让我们象呵护生命珍爱健康一样来珍惜我们的朋友之情!

  朋友们,遗憾的是有很多网友因特殊情况或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参加我们今天的聚会,希望我们的祝福能跨越时空的阻隔传到他们身边。最后祝愿全体成员家庭幸福、事业发达、身体安康!

  亲爱的朋友们,为我们地久天长的友谊、为我们明天的再次相聚干杯! 《朋友聚会祝酒词》

  大舅姥爷,各位长辈,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今天为大舅姥爷设宴洗尘,我谨代表我和父母向舅姥爷和各位长辈和来宾参加宴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舅姥爷的`到来和光临使我们家柴门有庆、蓬荜生辉,我非常高兴,我想赋诗一首,以此欢迎舅姥爷。

  我身自安止,爱离方自此。

  舅氏多人物,姥岭行开新。

  爷昔好读书。

  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为舅姥爷的官运再升三级,身体健康,为在座的各位长辈、来宾的健康,干杯!

尊崇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女士们、学生们、各位小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xxx学生和xxx女士的儿子(女儿)xxx小宝宝的满月之喜!

  在这里我谨单位整体职工,代表在座的女士、学生和小朋友们,衷心肠祝愿xxx瘦弱成长、终身幸福!

  满月酒是一部厚重的父母爱;满月酒是亲人们的宿愿;满月酒是亲朋好友的祝福。这真是:爱情归纳谱华章,家族滋生人兴隆,亲友庆祝笑声起,推杯换盏怒气扬。诚然,各位嘉宾的到来,无疑给这满月酒宴,削减了色彩,削减了情谊,削减了吉祥!女士们、学生们,咱们已欣慰地看到xxx夫妇的家庭已经怒放了一朵娇艳的花蕾,结出了一颗爱情的硕果。花的绽开,果的飘香,让咱们看到:为人父乐不拢嘴,做人目无比欢欣。

  让咱们满怀着真情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祝福喜添贵子的xxx夫妇!在此再让我代表xxx氏家族向各位嘉宾表示由衷的感激,祝嘉宾身体瘦弱,怒气盈门,吉祥如意!同时也感激xxx酒店老板及整体员工为此次庆典提供的上乘服务,祝贵店吉星高照,财源广进,万事大吉!

  最后,我提议让咱们大家把盏庆喜,开怀畅饮,纵情分享xxx夫妇喜添贵子的喜悦吧!

  美滋味恭喜你!酒与杯从此形影不离!祝福你!酒与杯恩恩爱爱!!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于茫茫人海中找到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祝你俩幸福美满,共谐连理。

  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你俩情比海深!

  他是词,你是谱,你俩就是一首和谐的歌。天作之合,鸾凤和鸣。

  由相知而相爱,由相爱而更加相知。人们常说的神仙眷侣就是你们了!祝相爱年年岁岁,相知岁岁年年!

  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祝福你们

  在这春暧花开,群芳吐艳的日子里,你俩永结同好,正所谓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祝愿你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新婚快乐,早生贵子!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夫妻恩恩爱爱到永远!

  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祝新婚愉快。

  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辛劳了半辈子,贡献了几十年,在这丰收安稳的日子,恭贺您再婚之喜,正所谓“夕阳无限好,萱草晚来香”。

  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祝新婚愉快。

  愿你俩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象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愿你俩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祝你们永远相爱,携手共渡美丽人生!

  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1、有一种欢喜叫喜出望外,有一种气氛叫喜气洋洋,有一种运气叫双喜临门,更有一种福气叫喜得贵子,真心祝福你宝宝健康成长。

  2、千金是个宝,女儿是贴心小棉袄,今后你们日子不再有黑暗,不再有寒冷,因为她就是你们生命中阳光,祝贺喜得千金。

  3、我与爱人能相识,是你牵线;我与女友喜结良缘,是你在见证——今日,我孩子要办满月酒,你这位恩人怎能少得了,我们全家邀请你来赴宴,你可别不来哦,孩子还等着你抱抱呢。

  4、恭喜恭喜!xxx哥喜得贵子升格当了爸爸,我们也可以沾光普升一级!

  5、恭喜,请将你经验与我们这些单身汉共享。

  6、各交出一只翅膀,天使新燕,以后共同翱翔在蓝天;各交出一份真情,神仙伴侣,以后共同恩爱在人间;我交出一毛钱,祝福你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7、龙年到,喜事到,大喜,小喜都是喜,龙年到,快乐到,左乐。右乐真是乐。龙年到,锣鼓敲,鞭炮响。龙子龙女一起来报道!

  8、唐家喜庆美梦圆,梓林芬芳风尚暖.玉无瑕疵显风范,好意人生蝶双欢.

  9、每一个新生婴儿都寄托着一个新希望,当你抱着他软绵绵身子时,看着他天真无邪笑容时,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敞亮了,之前一切辛苦都是为了迎接他到来,为了新希望,加油吧!

  10、孩子满月心情好,抱在手心当成宝;孩子带来幸福与快乐,人间美满处处是情;恭喜你天降宝宝,愿开心天天相伴,愿四季美丽如花;愿幸福藏在心中。

  11、春之云裳,花蓉绽放;水之丽影,柳青荡漾。桃花胜春光,佳人已成双!祝新郎新娘:相亲相爱,新婚愉快!

  12、喜上眉梢:榴火舒红栖彩凤,悬艾时新纳千金。

  13、恭喜恭喜!真是德门生辉啊!你梦想中儿子终于降临了,相信你们家以后会有让你享不尽天伦之乐!兴奋之余,别忘了给太太多一点关爱体贴哦!

  14、不是每朵浪花都为海滩而来,不是每颗星星都为夜幕而来,不是每次细雨都为麦苗而来,但,你可爱宝宝为你开心幸福而来!祝贺你!

  15、愿你是风,鼓起白色帆;愿你是船,劈开蓝色波澜。生活正在你前方微笑,勇敢地走上前去,将彩色人生拥抱。


《词》教案菁选(扩展6)

——优秀欢迎词菁选

优秀欢迎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欢迎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欢迎词有助于交流宾主感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欢迎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欢迎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晚上好!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对学校工作的长期关心与支持!

  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校的家长会,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你们对自己子女的关心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我们举行家长会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在校的学*,生活情况,二是为了增强家校联系,让学校和家庭一起来关心孩子,从而形成合力,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培养工作,三是希望通过家长会听取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我们把学校工作做得更好,把你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出色。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坚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xx县实验小学坐落于xx县县城中心,是建县后成立的县城第一所小学。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储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一支学*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一批教学骨干脱颖而出。学校先后荣获省家教名校、市绿色学校、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连续三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中小学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市*安校园、市红旗大队(二届)、省电化教学一类学校、市电教先进单位、省陶研会理事单位、省优秀传统文化导读工程试点学校等80多项荣誉,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多项教育课题研究,部分课题已顺利验收结题。我校现有xx市学科带头人2人,xx市骨干教师12人,xx县学科带头人2人,县教育局兼职教研员6人。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名,110多名在岗教师,教师本科学历占85%,合格学历100%。

  在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的今天的实验小学,全体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今,xx县实验小学在这块沃土中又焕发出更加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各位家长,我们的教师将尽力教育好你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好人生中关键的一步,我们也由衷的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希望本次家长会能让你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学*和生活情况。

  我们坚信在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

  再次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万事如意!

  谢谢!

各位家长朋友:

  晚上好!

  在这寒意料峭的初冬时节,我们相聚在一起,相聚在暖意融融的校园里,共同为孩子的学*和成长切磋交流,共同为孩子的进步和未来的进言献策,首先我代表*舆县实验小学三千余名师生;向百忙之中莅临我校参加家长会的家长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的亲切问候!

  实验小学现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88人,在职教职工126人,其中省特级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小学高级以上教师88人。

  多年来,学校本着“塑名师,创名校,育英才”的办学理念,秉承“、尚礼、悦己、爱人”的传统校训,恪守“爱生、乐教、严谨、博学”的校风和“诚实、勤奋、文明、健美”的学风,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学校在教师紧缺的情况下自聘二十名教师,以保证开足开全课程,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录学生每一次进步,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

  *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教科研活动蒸蒸日上,成为全县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和全县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目前,学校建起了校园宽带网、远程教育网、微机室、电教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排练厅等多功能室。陶冶学生艺术潜质,张扬学生个性潜能,突出鲜明办学特色,彰显优质教育优势。

  为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在县委、县**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清河办事处辖区建立一所实验小学分校;清河校区,该校区位于县工业大道中段北侧,西毗美丽的西工业园区,县委**所在地,是一所公办全寄宿制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约70亩,其中教学区40余亩,建筑面积达15600*米,总投资1500万元,拟开设36个教学班,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落成后的清河校区将秉承实验小学传统的校风、校训,依托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行小班化多媒体教学,军事化管理,保姆式服务,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清河校区将于20xx年暑期开始招生。

  我校作为全县唯一重点小学,建校50年来,依托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一年一个台阶,为我县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百佳创新学校”、全国“小学语文‘注。提’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河南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河南省“古诗文诵读工程特色学校”、河南省“先进基层工会”、驻马店市“素质教育试点学校”、“五星级学校”、“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市“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师德教育先进单位”、市“优秀工会之家”、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家长朋友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孩子们每一点点成绩的取得都是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体师生再一次向*年来一直关注实验小学发展和孩子成长的家长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举行的两次四、五、六年级优秀生质量抽查中,以人均分高出第二名几分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各乡镇学校,教学教研评估屡创佳绩,这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绩记录着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相信我们会谱写出实小明日更加辉煌的篇章!

  尊敬的家长朋友:第一学月素质测试和期中素质测试刚刚过去,我校借此机会召开家长会,其目的就是要大家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共同探寻孩子成长和进步的良方,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共同架起一座互动、互信、合作、交流之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托起一片蓝天。最后希望家长朋友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合作探究,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吝赐教,进言献策。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下面,我宣布家长会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早晨好!

  在这金秋之际,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和中国铸造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不锈钢展览会和第四届国际有色及特种铸造展览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请允许我代表展览会的主办单位对所有参加这次展览会的中外展商表示诚挚的欢迎!

  本次展览会的联合举办得到了**有关部门、各协办单位、中外不锈钢、铸造厂商及相关媒体的大力支持。本次展览会除中国大陆展商外还有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丹麦、英国、日本、芬兰、印度、瑞士、奥地利、卢森堡、加拿大、比利时、巴西、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71家厂商参展,他们带来了不锈钢和有色及特种铸造领域中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

  *年来,中国不锈钢和有色及特种铸造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成为钢铁和铸造行业领域的.发展热点。但是这还远不能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的今天,企业将直接面对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中国的不锈钢和有色及特种铸造业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必须加速同世界有色及特种铸造业的接轨,加强合作力度,引进国外新设备,新技术。促进有色及特种铸造业的合资合作。我确信通过本次展览会将对中外行业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合作起重大推进作用。我衷心祝愿各参展厂商能获得具体而丰硕的成果。

  祝愿展览会获得圆满成功!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古都洛阳。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罗易盆地北缘。它以洛水古城命名。东临虎牢关,西接,北接邙山,南接沂沭,东南接宋、罗、沂、毕、翦河。自古以来,河流和山脉控制了戴,赢得了世界的声誉。

  如此险要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资本。根据历年考古发掘和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夏商周、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1500多年。此外,它在八代时期被用作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世界都城。洛阳早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历史上那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很多重要人物的活动都在这里。所以,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要问古今兴亡,请只看洛阳。也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想了解有5000历史的中国,一定要来看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名胜古迹。我们这里数不清人数。在接下来的参观中,我们会逐一向您解释。

  洛阳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技术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一批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如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网络、航空港和海关;中国还有一个大型综合市场——关林商贸城;有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洛阳水*;国色最好的.牡丹。每年四月,牡丹花会都吸引了无数中外朋友来观赏这一盛况,大饱眼福。可以说花如大海,人如潮水,花开花落20天,一个城市的人都疯了!

  如今,洛阳正在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分区和扩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内外环境;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控制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寺周边环境;最后一站果断决定申请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经过不懈努力,顺利实现;建设罗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重现当年罗浦秋风风光。

  亲爱的朋友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市委、市**的这些措施将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洛阳会让世人以全新的姿态看待彼此,洛阳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经我介绍,祝朋友们未来几天洛阳之行愉快!

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美好时光旅行社(最好起一个既好听又好记的名称)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姓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X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此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已有26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

  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借用范伟的一句经典名言缘分啊,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就是不希望咱们大家在回程时对我说小X这个地方你做得不好,小X那个地方你做得不对。

  那么我想你并没有给我改正的机会,我也只能对朋友们说抱歉,下次我会注意。同时也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

  首先,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了,朋友们在座位上坐好就不要乱动了,以免车速过快发生危险。

  其次呢,大家都起来得很早,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餐,那么希望大家把吃剩下的瓜果梨皮装进一个方便袋子里,下车的时候师傅会为大家清扫,这部车将陪伴我们X天的时间,希望大家能保持一个好的环境。

  最后一点就是坐在窗边的朋友千万不要把手或头伸出窗外,以免其它车辆刮伤。

  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某某某某,车牌号的后两位是某某,也就是我们的团号,希望大家上下车时注意识别。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做常出来转转,说的就是旅游,旅游固然重要,但*安最重要。都说世界像部书,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你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我们一同出游,让我们共同读好这属于中国的一页。接下来我们来阅读第一章:这属于某某(省份名称)的一页,第一节便是某某(景点名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接下来讲述景点概况)

各位团友,大家好啊!

  很高兴见到各位,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青岛××旅行社对大家参加此次的旅游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本人托大家的鸿福,很幸运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在这里要跟大家说声谢谢哦:“谢谢大家”。

  先自我介绍吧,我呢是青岛××某旅行社的经理(停顿一下)派来的导游,我姓黄,单名一个锋字,大家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黄锋。这个名字挺简单,对吗?又好记,呵呵,希望大家喜欢。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此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陈师傅,开足两天车的时间,非常幸苦。在此,我们于以热烈的掌声多谢我们的陈师傅。(略停)谢谢大家!

  那么,在这两天里面呢,就将由我和陈师傅以及一会我们的地陪这三位工作人员为大家服务,务求使到大家在我们旅途中的:食住行游购娱”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不妨尽管说,我们尽所可能地去满足大家的要求。所以,我们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团友都能够配合我们导游司机的工作,爱护车厢里的清洁卫生。最后,请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来预祝我们将会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


《词》教案菁选(扩展7)

——庐山导游词菁选

庐山导游词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庐山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唐导。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庐山风景区的入口处。请大家在下车前检查自己的随身物品有无遗失,我们待会儿要排队点名。

  现在我们站在这座木桥上。大家请往下看,是不是万丈深渊?深谷下云雾缭绕,神妙莫测。现在我们再眺望远处连绵不断地山峦,是否想起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诗句呢?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面积302*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方公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世界遗产。它的北部有波涛滚滚的长江,南有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边走边看,我们来到一个有趣的景点。看,那边山崖上有一只缩头的大乌龟,四脚只露出一点点,仿佛还可以看到脚上的小爪儿。怎么样?是不是栩栩如生?穿过这个岩洞,看,那边还有个岩洞,黑洞洞的'。这个叫蝙蝠洞。相传有个县令抓捕一名**犯,一直没有抓到,**犯逃进山中。当那个**犯钻进这个洞时,惊出许多蝙蝠,追逃官兵根据蝙蝠盘旋的位置抓住了**犯,将他绳之以法。此洞因此得名。好,故事讲到这里,口干舌燥。请大家品尝一下这甘甜的井水吧!这是一口古井,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打的,至今绵绵不断。

  最后,我们来到有名的三叠泉。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一百五十五米。三叠泉每叠各有特色,一叠直垂,水从二十多米的背上一倾而二;二叠弯曲,直入潭中;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游客们,你们一定会想起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吧!

  好,我带大家已经参观完毕,大家先欣赏,照相留念。待会儿另一位刘导过来带大家继续参观庐山其他外围景点和景德镇,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大家好,欢迎来到著名的庐山风景区。我今天是你的导游。我姓马明英姚。你可以叫我小姚姐姐。但是注意卫生!希望给你带来美好的一天!

  快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庐山!好看吗?现在我来介绍一下庐山!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部,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这座山的总面积为302*方公里。整座山有90座山峰。最高峰是大安阳山,海拔1473.4米。山峰之间散布着许多洞穴、瀑布和沟谷溪流。庐山风景以其陌生、美丽、危险和壮丽而闻名,被称为国家的美丽风景。庐山不仅被称为国家,也是我国的珍珠之一。

  庐山水汽环绕广阔的江湖,使庐山夏季凉爽多雨。早晨,庐山覆盖着层层厚厚的云层;细密的雨露一遍遍浇灌着花草;一阵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宋庆在厚厚的云层里、细密的雨露和微风中笔直地生长着。茂盛的柏树坚韧挺拔,就像我们的性格和意志。山上的水好清澈,就像我们的心一样。周围五颜六色的花朵为山中的水流编织了一个简单的花环,绿油油的树木在水流间倒映,让山披上了一条绿色的围巾。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救但是我们来到了庐山。乘客们,你们知道古代庐山有一个神仙卢的传说吗?据说朝廷得知了匡风俗在庐山求道求仙的事迹。结果,周一再要求帮他出山,而匡老百姓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已经成仙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美了,就把人想成仙的地方叫庐山,于是庐山就这样出现了。因为神仙的人叫匡,所以也叫匡山,或者叫匡禄。到了宋朝,为了避开宋朝的.大祖宗赵匡胤的忌讳,就改名为康山。

  漫云为庐山增添了许多迷人而神秘的色彩。这是庐山。让我们再次告别庐山!

  世界遗产庐山导游词四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庐山风景区。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以北。有一条大河滚滚而下,那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南边是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从地形上看,它形成了一河一湖一山的格局。庐山由九十九座山峰组成,其中五老峰是庐山的代表峰,但不是最高峰,汉阳山是庐山的最高峰。但是庐山和国内其他名山相比,并不算太高,但是我国有句老话叫山不高,神仙有名。相传殷周之际,有一个叫匡的人,和几个爱魔法的朋友,到这座山上修行。当时有个周想用它们。他带着人上山找他们,只看到一些废弃的茅草屋,问居民他们的下落。居民们说,这些人已经出现和消失了。因此,他留下了一座山,叫庐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庐山瀑布之一的三叠泉。唐朝李白在这里写过一首诗,就是它飞降三千尺,疑是银河陨落九天。你看,三体拳抛珠溅玉,上下飞舞。如果是雨天,瀑布像愤怒的长龙,冲破蓝天,凌空飞起,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止。俗话说,不如三体拳,不如庐山的客人。恭喜你今天成为真正的庐山游客。

  很好!野外一日游到此结束。相信三帝泉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带回去,和家人分享这美丽的风景。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庐山游玩。我姓x,你们可以叫我x导游,非常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让我陪你们游庐山,展示一下这里的魅力。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两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接潘阳湖。整个山林总面积302*方公里呢!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溪涧,地形复杂的样。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世界,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规格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

  大家好!欢迎来到庐山,先自我介绍吧,我叫喻玲,你们可以叫我喻导游,请大家多多关照。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展现了庐山的无穷魅力。

  庐山是世界级名山,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民的山峰便有 171座。群峰间散步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间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庐山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明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都留下了自己的篇章。

  好了,现在我们的旅行到此结束。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游团的导游xxx,我很荣幸可以带着大家揭开唐代大诗人苏轼笔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神秘面纱。

  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北枕长江,南邻鄱阳湖,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景区302*方千米,海拔1474米的'汉阳峰为最高点,它以雄、奇、险、秀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区。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花径风景区。这是一个山中公园,园门上为花径二字。园内有花径亭,亭中有花径二字刻石,相传为白居易所书,园中遍植桃花和各种名花。当时,白居易任江洲司马,曾于四月邀名士僧人共17人到庐山游玩,见大林寺桃花盛开,而山下桃花早已凋落,惊喜之下,写下这首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最后请各位注意以下事项:1。由于游客多,一定要紧跟导游。2。庐山的东西都很珍贵,请不要乱踩踏花草,乱扔东西。

  祝大家旅途愉快!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庐山,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刘。

  庐山的天气变化多端,苏东坡上庐山时刚好遇到的.是云雾天气,什么都没有看见,所以他不由的感叹说:哎,这么大的雾,什么都看不见,连庐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不过人家毕竟是诗人,虽然什么都没有看见,但还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句。我们庐山的天气啊,就像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一会儿就下雨了。所以说,我们在一定要准备好雨具,以防万一。

  我们先来看秀峰瀑布,这里有李白诗下的庐山秀峰瀑布,像白色的带子从天而降,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坐好了,马上就要到气吐江湖的含鄱(p)口,在那里可以看到翻腾的云海,非常壮观。还会经过风光秀丽的锦绣谷,锦绣谷因为一年四季花开灿烂,四季如春,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锦绣而得名。现在到了仙人洞,下车后大家跟着往里走,里面有一块专供游人拍照的悬空大石板,传说:有一对情侣在拍照时,一阵风把女孩的帽子吹走了,她下意识的捡帽子,不料掉下悬崖,希望你们照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意外!大家也要注意保护庐山的环境,不要乱丢垃圾

  今天下午大家一定很累了吧,休息一会儿,晚饭后为大家安排看电影《庐山恋》,希望大家喜欢!

  大家好,我是陈导游。首先,我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个地方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对了,大家都猜对了,这个瀑布就在我的家乡——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是1996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旅游景点丰富,比如:大天池、小天池、三叠泉、五老峰、花径等等。其中三叠泉最美,所以我就带大家去三叠泉。三叠泉从大月山流出,注入一级大盘石,然后再飞泻到二级大盘石,最后喷洒到三级大盘石。水流经过三次的撞击,就像一条白色的带子。飞溅的水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像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珍珠一样,难怪俗话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当然游客朋友们,你们在观看美丽景观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

  庐山有雄伟壮观的奇峰,变化莫测的云海,美丽多姿的瀑布和历史悠久的古迹,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来旅游。

  大家好,我是庐山旅行社的导游,叫杨思静。大家都知道庐山是世界自然文化景观,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庐山的美丽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吧。

  人们都说庐山美,她的魅力是无与论比的。庐山的八大魅力就在: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鲜明的山地气候;悠久灿烂的文化;“道释同尊”的宗教;极为珍贵的科学价值;交相辉映的美景和引人入胜的世界圣地。

  咱们首先到达的是庐山植物园。这里有许多珍贵的物种,春天、夏天是一片葱绿;秋天是黄的、火红的;冬天是雪白的。秋天的枫叶最漂亮了。而冬天,树上的冰亮晶晶的,也是非常的引人注目。咱们接着走,去看看别的花草。大家看,这是仙人掌。别看它好像没有刺,但手碰到它可能会出血呢。好了,现在大家在里面自由参观,千万不要乱来。快!大家快出来,集合了。咱们去仙人洞看看。*****的一句“天上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仙人洞是一个石壁间的天然洞穴,高达7米,深14米,也叫“佛手岩”,像张开的'佛手从天上往下罩着。石门上的一幅对联:“仙踪涉黄鹤,人事忆白莲”,点明这里曾是道、佛两家的圣地(白莲是佛教的代称)。

  庐山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周武王的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驴子,入山炼丹,三人也都“得到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在同一时期,这只是神话故事。

  好了,这次的庐山之行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来庐山旅游。

  里创造了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庐山。我的名字叫姜云沙,是九江景观旅行社的导游。我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xxxx。在旅游的过程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给电话我。

  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的地方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还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诞生地。

  在上山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们心目中,庐山是怎样一座山呢?风景名山?文化名山?避暑名山?刚刚大家所说的呢,都对,但又都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庐山是一座集风景名山,避暑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体的山,这么多的名山都集合在一座山上,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自古以来有许多诗人、名人写了许多名诗来赞美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烩炙人口的名诗,相信大家都能背得来。

  大家知道庐山的名字是怎么来得吗?我来说个故事吧。

  传说,在古代的周朝,有个名叫匡俗的人,在庐山刻苦学道求仙。周天子听说了他的事迹后,多次请他出山帮忙治理国家,而匡俗却都藏到深山里躲起来不去。后来,这个人不知怎么就无影无踪了,人们都传说他去做神仙了。后人便称匡俗所住的地方为“神仙之庐”,所以叫“庐山”。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是东林寺,白鹿洞书院,那么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一领略吧!让我们在游玩中深刻体会庐山的美吧!!

亲爱的游客们:

  我的名字叫张雨辰,是九江景观旅行社的导游。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的地方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又名“匡山”、“匡庐”,雄踞于长江边,紧依鄱阳湖。全山共有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拨1473。4米,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观、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添了许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色彩。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还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诞生地。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了,一会儿我们再到这里集合。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韩导游。今天,我们将要去早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庐山去游玩,我相信你们一定很期待吧!

  我们现在来到了锦绣谷。锦绣谷长约1。5公里,是庐山的`著名风景点。这儿四季花都开,犹如锦绣,所以叫锦绣谷。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学过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这首诗:“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这边就是黄龙潭。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在峡谷间,一道水流顺石而下,银色瀑布就被冲击进暗绿色的深潭,是不是非常的好玩?若是有兴趣,可以拍照留恋,但是千万不要掉进去,如果掉了进去,可没人能救你!

  那里就是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深处有清泉滴下,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就是在此处修道成仙的呢!大家一定都知道*****的这句话:“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这句话让仙人洞名扬四海,让庐山举世闻名。

  ……

  好了,庐山的大部分景点都游完了,你们的心情一定很愉快吧!别忘了,我们是牛刀小试公司的旅游团,下次一定要再来游玩哟,一定要哦!GOOD—BYE!

  各位团友,大家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家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吗?对了,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为一句*惯用语了。庐山的真面目就*是什么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庐山气候温适,春迟、夏短、秋早、冬长,这是庐山的优越条件。

  庐山位于江西省,景区总面积382*方公里,山体面积282*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形成了罕见的壮丽景观。

  庐山遍布名胜古迹:白居易赏花的花径、抛珠溅玉的三叠泉、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等等。

  大家知道被***题诗的仙人洞吗?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家来看看又美又险的仙人洞吧!

  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位于锦绣谷南端的“佛手岩”下。洞高、深各约十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

  庐山的美景数不胜数,请大家继续游览吧!

  大家好!

  今天我将陪伴大家游览庐山风景名胜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庐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欢迎您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听我念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代大诗人苏轼没有揭开庐山真面目,今天我就带大家揭开庐山的面纱吧!

  庐山位于九江市南边,面积达302*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这座山为什么叫庐山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后来他们得道成仙,人去庐空,所以这座山叫庐山。庐山自古以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庐山还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因高,气候寒冷,就是盛夏也只有16.7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庐山一年中一般都是大雾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它的北面,有一条大河滚滚而下,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而它的东面和南面,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地形上,它形成了一江一湖夹一山的格局。全山面积有三百多个*方公里,山体是呈椭圆形的,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全山由99座山峰组成,其中五老峰是庐山的代表山峰,但是它只是算比较险峻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造型,并不是最高,庐山的最高峰为汉阳峰。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下面大家自由活动,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保护风景区的环境。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具有“庐山第一峡”之称的庐山东林大峡谷景区。家喻户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遍游庐山和神秘的庐山东林大峡谷后,在庐山东林大峡谷谷口的西林寺留下的千古绝句—《题西林壁》。

  庐山东林大峡谷由卧云垄和剪刀峡两大景区构成。景区起自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终于庐山旅游中心牯岭街街心花园。全长约20xx年东晋慧远大师南下寻觅宏-法宝地,至庐山东林大峡谷内,见其清雅宁静,足以息心。于是筑龙泉精舍,后聚高僧、名士123人,种莲结社,创立佛教“净土宗”。在建立东林寺后,为感谢乌龙潭神龙的帮助,在慧远大师倡导下“每年六月六广大僧众都要在乌龙潭双叠瀑布下祭祀神龙,延续至今。庐山又称为匡庐,周朝时,有位匡续隐士结庐修炼于—庐山东林大峡谷内,后成仙飞升而去,后人以其姓加所居之庐,故而得名匡庐,道教也因此认定此地为“道教第三十六福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官方民间都要在匡续祠祭祀匡真君----和瘟先生,祈求*安幸福,健康长寿,形成一大*俗。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自公元409-415在此结西庐而居六年,正是有了这六年的.隐居生活为他以后创作《桃花源记》提供了原型。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东林大峡谷的秀美景色,给它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千古名句。

  剪刀峡景区由于据今约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挫磨,形成深邃的峡谷,形态呈弯曲状槽谷,宛如剪刀。而且峡谷内又有双瀑布似飞剪所以称为剪刀峡。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灵。自古庐山因瀑布之多,之美而闻名天下。瀑布赋予庐山以雄奇秀丽的姿色,让人心旷神怡,观赏瀑布是游览庐山的主要内容。景区内溪水长流,泉瀑交替,景致幽诡雄奇,谷内的山泉水从峡谷两边流向谷底形成一道道形态各异的瀑布。从而形成了庐山最大的瀑布群。而东林大峡谷的水量又为庐山众峡谷之最,又是庐山唯一的一年四季可赏瀑布的景区。沿着山谷的山径、石道可一路饱赏瀑布、潭水风光和丰富的植物,剪刀峡景区自古以来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


《词》教案菁选(扩展8)

——导游词菁选

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是导游,我叫吴雯欣,你们可以叫我吴导游。接下来我带你们来参观颐和园。这里以前还是皇帝住在的呢!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请扔到相应的地方。

  颐和园有看也看不完是画。有著名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有一座八角宝塔的三屋建筑。还有有十七孔的桥叫十七孔桥

  现在大家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了大殿,就来到了远*闻名的长廊了。看,颐和园的柱子是绿的,栏杆是红的。看起来多么顺眼登上万。你看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一起寿山,大家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底。有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我们向前望。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又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碧玉。

  我们一起坐着游船和画舫去游览昆明湖吧!瞧,坐着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要是我们没有过了十七孔桥,都不知道船在移动呢!

  我们的旅游到此景色结束。祝愿大家旅途愉快!如果还想去看西安的秦兵马俑,一定要找我哦!

  欢迎各位嘉宾光临我们武夷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叫郑憧憬,大家可以叫我“震倒”(郑导的谐音)。

  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999.75*方公里,规模十分庞大。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过一会儿我们乘坐竹筏时请大家将贵重物品保管好;吃完的果皮纸屑不要随手乱扔;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希望这次的旅行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著名的九曲溪了。游览工具是古朴的竹筏。大家请随我一起坐上竹筏,一饱九曲溪的'壮丽自然景观吧。

  九曲溪有62.8公里,水流清澈,水源充沛。九曲溪从西向东,蜿蜒自如,山绕水转,水贯山行,溪水晶莹,可谓曲曲含异趣,湾湾藏佳景。

  现在请大家往正前方看。前面两座高大的山峰就是大王峰和玉女峰了,那座酷似亭亭玉立少女的是玉女峰,它斜对面的山峰则是大王峰。大王峰山形如宦者纱帽,这座山峰因独具王者威仪而闻名山区。它雄踞九曲溪口,海拔530米,四周悬崖峭壁,山顶古树参天。

  玉女峰和大王峰隔溪相望,象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铁板嶂横亘其间,好象故意从中作梗。相传很久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的地方。百姓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位叫大王的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一天,玉女驾着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大怒,下令捉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铁板鬼为讨玉皇大帝喜欢,自己变成山岩横亘在两人之间。从此,俩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

  ……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的旅游项目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武夷山吧?好了,我们下次再见!记得多带些人来哟,希望你们下次来时还找我这个“震倒”当导游。再见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

  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

  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其心,心*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乐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太*”,意思是天下太*。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

  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

  这是因为在廊**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00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各位团友:

  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日光岩的山脚下,其实走到这,我们登山已登了一半,也就是说,大家已在不知不觉中登山了,怎么样?并不困难吧。

  日光岩的第一部分,便是日光岩寺,前方看到的山门是已故佛教会长赴朴初所写,它的对联写出了日光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风景。

  进入三门(如果他们要拍,就让他们拍,然后叫他们集中在芒果树下)

  刚才大家已拍了(或看到)前方的磨崖石刻,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却是日光岩的第一景,你们看,乍看一下,会发现只有一人叫林缄(同“针”)的名字,往往会认为一定是他所写的,其实不然,最早的与最晚的相差400多年,你看“鼓浪洞天”是目前发现日光岩上最早的石刻,它是在明朝由我们福建的泉州知府丁一中于1573年写的,距今已有400多年了,“鼓浪”指“鼓浪屿”,“洞天”在道教上它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即道家所说“洞天福地”;“鹭江第一”则是由清朝的才子林缄所写,距今也有100多年了,“鹭江”指我们上午乘坐的摆渡年所经过的海峡;“天风海涛”是由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于1915年所写,这三个题刻分别写出了日光岩优如仙境一般的景色,而今我们最主要欣赏的就是“天风海涛”而要欣赏它,就需到日光岩山顶才能体会到。

  在看这座日光岩寺。它始建于明朝,初称“莲花庵”,是厦门的四大名庵之一,其余三个或毁或在部队内,只有此庵才对外开放。它本是一个山洞,以巨石为顶,故称“一片瓦”。那为什么又称日光岩寺呢?有两个说法:第一每当太阳从对面的五老峰冉冉升起的时候,它最先沐浴到阳光,故称之;第二右侧岩石上有2个“晃岩”字,(1647年)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于是把“晃”字拆成2字“日光”,因此而得名。再看这寺庙的建筑,也许大家都去过很多地方,但这种建筑还是初次见到吧,你看那弥陀殿与大雄殿是对合而设的,这在别处可以说是看不到的,原由非常简单,那是因为场地小的缘故,这种格局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所以它又是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别看他小,里面供奉的是云门正宗——观世音菩萨,又因风景优美,中国著名的十大高僧之一——弘一法师(李叔同)于1936.6曾在此闭关8个月。

  日光岩是厦门著名的名胜古迹,它不但风光秀丽,闻名遐迩,且这有很多著名的石刻,如“九夏生寒”(可考他们落款处的名字叫什么?铁彝即前方石刻落款处,鼓浪屿上富商、越南华侨黄仲训的笔名,“九夏”指夏天90天,炎热的夏天何来凉意——则是两山对峙主生的.结果;“鹭江龙窟”是由著名书法家张大河所写,相传厦门曾信住有五条龙,而这是传说中一条龙的居所,所以日光岩又称龙头山[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十六字歌诀:“龙虎当关,神象奠殿,金银远映,云霞凌霄。”“龙虎”批指龙头山和虎头山,“当关”说的是两山对峙;“神象奠殿”的神象指嵩屿和象鼻山:“金银远映”的金银指金门、同安(旧知名人士银同);“云霞凌霄”的云霞指厦门云顶岩、漳州的丹霞。此歌诀形象地说明鼓浪屿方位处于“当关”、“奠殿”、“远映”、“凌霄”之中,是仙境胜地,所以昔有“世外桃源”之称,今有“海上花园”之誉],而对面隔海相望的山又称“虎头山”,当年大文豪郭沫洛1962.11乘艇游海时,看到**风景,当即吟出“龙头频点虎头摇”的诗句,故民间有“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的说法。

  红砖楼房是岛上富商、越南华侨黄仲训为纪念他远游的弟弟黄仲赞所建

  (远而亭)郑成功纪念馆旁边这座“远而亭”,和上面的“宛在亭”,都是这座房屋的主人、越南华侨黄仲训为了纪念他远游的弟弟黄仲赞而建的,你看,这四根方柱,撑起一个尖形四方盖,造型、色彩、花纹、图案,既有民族风格,又有些南洋格调

  (水操台)这是郑成功当时所用的水操台,后面的巨石上,由黄仲训之友、曾任泉州府尹的李增尉,在遗址的摩崖巨石上刻着“闽海雄风”,每字高1.8米,宽1.54米,而右前另一块石上,镌刻着郑成功的一首五言绝句:“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这首诗是摹仿郑成功的笔迹而刻的,下文还刻着“郑森私印”和“成功”两方印间。根据专家考证,这首诗是郑成功写给尚留居日本的胞弟七左卫门的。1645年,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随父来到晋江安海。诗的意思是告知弟弟母亲*安,在安海受人尊敬,弟弟应当好好攻读圣贤书

  (宛在亭后方)石壁刻——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大丈夫不可无此度量;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大丈夫不可无此气慨

  (蔡廷锴题刻)大家看这石刻,当年蔡廷锴任19路军军长,又逢日军进攻上海,全国人民抗日呼声日趋高涨时,他同一些爱国人士、将领奋起抵抗,可惜在蒋介石强大势力、又采取不抵抗政策下,终未能如愿,他来到此地,看到郑成功所留下的遗迹,为郑成功的英雄业绩感慨万端,于是欣然写下了这首七绝诗:“心存只手补天功,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故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

  再看这小门,虽然很小,看上去又很一般,其实它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这是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屯兵所建的“龙头山寨“寨门,高1.7米,宽0.74米,只能容一人通过,大家是否体会到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呢?

  (左边)“脚力尽时山更好”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写,笔法俊逸、潇洒,他写此字的含意就是鼓励我们奋力攀登,美丽漂亮的风景就在前面。看了它,大家是否感受到作者的鼓励呢,是否有股奋发之情催着你向前攀登呢?

  (右边)这岩石上有好多圆孔,大家有看过《正大综艺》吧,它也曾在此拍过,当时节目中有一个叫现场部分猜猜看的环节,问题就是这些孔“石头上的洞是怎么来的?”那么各位就请猜猜看,——这些是由士兵用凿子慢慢凿出来的,在当时没有现代工具,又在这种质地坚硬的岩石上凿这些洞是非常不容易的,面它的作用仅仅是士兵用来搭梁建棚的梁洞,足可见当年他们的环境艰苦。

  “古避暑洞”是清末台湾四大诗人施士洁题写,“古”指时间、年代久远;“避暑”意指此处凉爽,因里面由巨石垒合而成,形成如今的形状,又因它通风、干燥、凉爽,每当徐徐清风吹拂而过时,就更能体现出此四字的含意,故人们又把客观存在称为“现代天然空调”;走到这里,诸位还能看到厦门典型的一种地貌形式——海蚀地貌,也就是说我们眼中看到的一块块巨石,是由于地壳经过几千万年的运动,产生了变化,由海底浮出海面的礁石形成了如今的样子,这也是考察远古时期厦门地貌的一个重要见证。

  (休息后,可说:借用何绍基的一句话,“脚力尽时山更好”,而俗语也说的好“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让我们去观赏厦门最美丽的风景吧)

  (小店旁) 《日光岩铭》是蒋介石的同乡蒋鼎文“解决”十九路军后踌躇满志,心情极好时写下的: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

  我们现在到了日光岩脚下,看前面巨石上刻有“光复台”,意思即光复台湾之意,这儿海拔高92.7米,加上上面顶点的圆形天风台,故称“百米天风高台”,自古厦门有“不到日光岩,枉到厦门行”的说法,其实更确切地说“到了日光岩,不上顶峰,枉到厦门行”,说起来大家也许不信,那么请随我一起到上面参观吧。

  站在顶峰,就能名副其实的体会到了“天风海涛”的境意,你看:全岛尽在我们眼中,不管是*处远处、还是海上岸上,都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

  你瞧:这四周的风景,整个鼓浪屿岛全景全入您眼中,那卧海如盆景似的菽庄,那蓝顶的如水晶宫的海底世界,仿美国白宫***建筑的厦门博物馆等等。

  北面——特区几十年的变化,通过我们眼中就能看到它如今繁华的经济建设,饱览了厦鼓**秀丽风光后;

  西面——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丹麦)的三跨边钢箱梁悬索桥的海沧大桥,那象鳄鱼形状的大屿岛——那是厦门市市鸟白鹭的自然保护区,以及经济正如日冲天发展的厦门海沧、那直冲云天的烟囱是海沧嵩屿电厂和十万吨级码头、白色的是储油罐;

  南面——漳州的南太武山,北太武山在台湾、中银开发区正在崛起,不久的将来大家还将看到在那里建成的我国第一所跨海大学——厦门大学分校(现已破土动工);

  东面——就是同根生的台湾、金门、大担、二担等诸岛。

  触景能生情,是“天风海涛”,抖擞了龙之传人的腾飞精神;是“闽海雄风”,助长了龙之传人的凌云壮志。看到这所有的景色,大家是否有蒋鼎文所写的“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在海”的同感呢?

  我国已故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老师(1998年元宵节晚会在港仔后沙滩举办)在晚会上曾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脚下是厦门,我们对面是金门,厦门金门门对门,何时元宵去串门”,是啊咫尺天涯却不能往来,真是件遗憾。如今香港、澳门已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之间关系越来越好,相信台湾回归是早晚的事。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境内,距市区36公里,从贵阳乘车60分钟便到景区,交通便利。

  香纸沟,沟谷深切,峰峦叠嶂,瀑布飞流。这里不仅有着迷人的高原峡谷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最令人称奇的'是景区内保存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当地布依同胞就地取材,以竹为料,从伐竹、破竹、蒸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等72道工艺流程、均显得古朴而奇特,这是一种远古文明,也是一个奇迹,一个秘密。

  香纸沟是贵阳境内一颗“绿色宝石,天然氧吧”,是古老蔡伦造纸自然博物馆。

  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方丈沟”等十余个小景区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 香纸沟盛产“香纸”主要是民间祭拜时用来焚烧的神圣“纸品”,绝不是现代纸可以随便代替的。而造纸为什么成为香纸沟人世代相传的产业呢?个中故事颇为有趣。


《词》教案菁选(扩展9)

——导游词菁选

关于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来到了素有“瓷都披绿装, 佳景惠人间”之美称的唐寨山公园。

  唐寨山公园建于2002年,第二年升级为省森林公园,占有面积为二点三万亩,共有四大景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呈山水园林之秀美。

  走进唐寨山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那宽大的音乐喷泉广场。那喷泉随着音乐的旋律,此起彼伏地喷。水花四溅,犹如傣族的泼水节,向人们发出美好的祝福。喷泉的水是从旁边的小池里喷出来的,上面还有一条小瀑布,是喷泉的.水的源泉。这个广场又宽又大,旁边栽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中间有许多人在玩轮滑板。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啊!

  走上木梯,有一条大湖,名叫唐寨湖。唐寨湖绿得像一款翡翠,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湖的两旁有一排石子路,石子路拼成了十二生肖的样子,每个生肖之间都有一个菱形形状的石子路。唐寨湖旁总是有人在钓鱼,我经常看见来钓鱼的人都是满载而归。

  唐寨山的树木多得数不清。到处是树木,到处是野花。松树披上绿色的衣裳;枫树穿上火红的马甲;桂树飘着淡淡的清香;菊花才刚刚开放,却十分迷人;芙蓉把自己打扮得娇艳芬芳,就像个刚画完妆的女孩子;栀子也变得异常美丽……唐寨山公园真是名副其实的省“森林公园”啊!

  亲爱的游客们,一天的旅程即将结束了。现在,有20分钟的时间让你们自由地游览,你们可以用DV或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20分钟后到这里集合。待会儿见!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们光临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锦城”“蓉城”是成都的别名;芙蓉、银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树。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原,*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6℃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39万*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辖区划为7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新都县、双流县、大邑县、新津县、郫县、金堂县、蒲江县。此外,还设有国家级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一般说的成都市区则指市中心部位的五个区,简称为“五城区”。其余的统称“市郊县”。

  成都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区和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们就用自己辛勤劳动的双手,在这里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大约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把国都从樊乡(今彭州市、新都县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典故,定名“成都”。这时的成都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国把四川纳入版图,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后,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皆为郡、州、省一级行政区的治所和军事重镇。其间,成都曾前后有7个割据**的都城设在此,它们是,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大成**”,公元二世纪时“三国”的蜀汉王朝,三世纪的“成汉”**,九世纪前后的“前蜀”和“后蜀”**,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大蜀”**和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

  成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工商发展历史,特别是丝织业的发达,名冠中华,远销国外。西汉时期,成都因经济繁荣成为当时中国的“五都”之一,织锦业已成为汉朝的重要国库收入

  来源。成都是蜀锦织造中心,朝廷在此设置了“锦官城”,派有“锦官”进行管理。这也是成都又称为“锦城”,绕城而过的府南河又称为“锦江”的原因。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四川实行休养生息,扶持农商的经济政策,成都作为蜀汉首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晋代左思《蜀都赋》的叙述可见当时盛况。他说“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万千,堕贿山积,纤丽星繁??”好一幅百货云集、万头攒动的市场交易图!唐代,成都有“扬一益二”之誉,说她的繁华仅次于江南的扬州。到北宋时期,成都已成为仅次于汴京的大都会。这时的成都,由于在晚唐五代的纷争中处于相对安定的情况下,工农商业都有所发展,商市贸易突破了传统的坊市格局,发展了专门的交易市场,不仅有城内东南西北的综合市场,也有了专营产品的市场,如草市、糠市、盐市、骡马市等,闹市区还有了“夜市”。此后的成都历经元、明、清诸朝和民国时期,其间虽有多次的`兴衰起落,但她作为四川省经济中心的地位并无变化。 成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工艺之乡。蜀绣、蜀锦名满天下,列入中华四大名绣、四大名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制作精美、工艺独特,为历代传世名品,*代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许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证;唐代成都出产的“雷琴”,载誉全国,被声乐界视同珍宝;成都的印刷业在宋代是全国三大印刷业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赞誉,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文书中有五代时期成都的木刻“历书”,为世界最早的木刻历书印本;成都的造纸业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用纸;女诗人薛涛制作的“薛涛笺”被文人诗客视为上品。成都的金银丝制品、竹编、草编、也都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

  成都是灿烂的蜀汉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拥有辉煌的文明历史。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官办学堂、为四川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汉赋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马相如、扬雄两位,晋代史学家《华阳国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诗人薛涛、音乐家段安节、五代词人欧阳炯、绘画大师黄筌、宋代学者《资治通鉴》副主编范祖禹、理学家魏了翁、医学家唐慎微、明代文学家杨长庵、清代著名的“儒将”岳岳钟祺,加上现代文学巨子巴金、艾芜、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当然,造就成都文明史的还有历史上众多的外来名臣、文士的巨大贡献,成都是历史上文化名流汇集之地。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高适、韦庄、陆游、大文豪苏轼等人都曾寓居这里,为后人留下了大批的文化遗产,使成都的发达文化享誉国内外。

  评价:

  一、自我介绍、欢迎词做的不够好,不能让客人刚一接触就有深刻印象,最好是能让大家都笑起来,那么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二、行程概述不明确

  三、没有抓住“食住行游购娱”六个字,一个一个讲,既方便又实在。

  喀(kā)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布尔津西北部,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黄金地带,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而被誉为“人间净土”。喀纳斯旅游区以北纬48°13′为南部边界,东以禾木乡为界,西北至国境线,规划面积10030*方公里,包括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布尔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纳斯村三个原始图瓦村落等国内外享有胜名的七大自然景观区和三大人文景观区,其中喀纳斯湖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

  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垂直带谱明显,山巅银光闪烁,现代冰川雄伟壮观,本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整个阿尔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带原始西伯利亚泰加林一片葱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成了有名的变色湖。受强劲谷风的吹送,倒入喀纳斯湖的浮木,会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湾处聚堆成千米枯木长堤,蔚为喀纳斯湖的一大奇观。

  喀纳斯为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月的.*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气温凉,非常适宜于寒温带林木的生长。这里是我国寒温带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全区森林覆盖北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更高达82%。经考查,喀纳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属798种,这里的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亚花楸、接骨木、鹿根、小叶桦、阿尔泰大黄鸡腿参等是中国仅有的分布区。 生活在喀纳斯已知的兽类有39种,喀纳斯有昆虫22目63属224种,以各类花蝶最富旅游观赏价值。

  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计曰:“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喀纳斯蓝天、白云、冰峰、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佳景、仙景。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所说:“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地方,她的存在证明人类过去有着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安愉快,再见!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桂林山水旅游团的导游许伟,大家叫我小许好了。

  桂林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有人间仙境漓江,有著名的九马画山,象鼻山等。

  我们首先要去九马画山,从远看,九马画山一片葱郁,走*看,一匹匹“骏马”休格匀称,肌肉丰满,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上了山后,我们站在树林前向西远眺,漓江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象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下了九马画山,我们再去动物园里看“象”__象鼻山,象的鼻子伸入水中,一只眼里有个绣球,听说那个绣球价值三千美金,是桂林市的市宝喔。

  桂林的山多水更多,就拿最有名的漓江来说吧,从桂林到阳朔,八十公里的水路,满眼画山绣水,鸟语花香,这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哦。

  我们上了船,就可以看见清澈见底的漓江水,一排排白色的浪花,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的斗鸡山呀,磨米山呀,数不胜数,好了,说了这么多,也忘了给你们介绍漓江了,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一位诗人曾经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佳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好了,旅游马上结束了,有介绍不周的地方,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我很高兴成为你的向导!我叫王淑英。你可以叫我王导。我很高兴今天和你一起参观长城。不过大家要注意不乱扔垃圾,不在长城上刻字、乱涂。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根据传说,它建成时有几千英里长,所以长城也被称为长城。

  在当时的条件下,完成这样一个项目是非常困难的。长城是在寒冷的冬天修建的,修建的地方也在陡峭的山上。秦始皇招募了不少于30万壮士,但大部分是农民和俘虏。自长城建成以来的十年间,许多人死在了长城脚下。他们离开了亲人,日夜在这里工作,肩扛着肩,直到筋疲力尽。可以说长城是用人的血肉筑成的。

  长城里还有一个催人泪下的传说:孟姜女的`丈夫在修建长城的新婚之夜被捕,离开后一直没有消息。孟姜女渴望去长城修建的地方,她打听了很久,但当她听说丈夫筋疲力尽,尸体被埋在长城脚下时,孟姜女非常难过,哭了三天三夜。最后,她的眼泪推倒了800多英里的长城。孟姜女看到丈夫的尸骨,伤心欲绝,投海自尽。后来,为了纪念她,她修建了孟姜女庙。

  我们现在去参观长城吧,以前没见过,以后也没见过。

  桂林山水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朱红玉,是桂林旅行社的导游,我将和大家共同度过这段旅程,感谢大家给我了这次机会,我一定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在桂林玩得高兴愉快,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多关照。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桂林的概况;

  桂林市著名的旅游胜地,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秀的秀丽风光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千万的海内外的游客带桂林来观光旅游。

  桂林这一带的'山,一座座高峭耸立,拔地而起,各不相接。桂林的水蜿蜓弯曲,清澈见底,在日后的行程中我将带领大家乘着小舟去观赏桂林最美的一条江——漓江。漓江的水是出奇的静,静得我们根本感觉不道它在流动;丽江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有许多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旅客朋友们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我随时恭候大家的再次光临,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这迷人的桂林流连忘返,一定喜欢上了我这个跟桂林一样美的导游,对吗?再见了!

  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嗨!大家好!我是导游李一菲,大家就叫我李导吧!各位选择了“观美者号”旅游团,是您绝对英明的选择。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安徽省的黄山。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想而知黄山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壮观!黄山那之所以么有名,不仅是因为壮丽,而是有“四绝”的衬托才变得那么有名。告诉大家吧,所谓的“四绝”就是:奇松、怪石、温泉、云海。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奇松:黄山有名的十大奇松,有迎客松、送客松……

  怪石:黄山的石头,样子很奇怪,比如:“石猴观云”吧。这块石头在一座陡峭的山崖上,很像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坐在那里看着远处姿态不一的云海。

  云海:云朵一片一片的,形态各异,很像一片辽阔无边的大海。

  好了,朋友们,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到了,请大家准备好照相机,按下快门,找出你认为最美丽壮观的景色吧!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你们今天旅程的导游,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小梁,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师傅姓王,王师傅技术娴熟,坐他的车既安全又舒适。今天,将一直由王师傅和我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的青岛之行成为愉快、难忘之旅。

  下面,我先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青岛。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东南濒临黄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地理位置环镜得天独厚,东有崂山,西有*原,北揽大泽,南接黄海。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青岛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所以青岛又有东方瑞士的美誉。那么今天,我们带领大家游览的是海滨一线风景区。

  好的,各位游客,咱们的第一站到了,就是青岛的标志栈桥,请大家带好随身携带的东西,随我下车,开始今天的旅程。如果大家经常喝我们青岛啤酒就会发现,我们青岛啤酒的标志就是栈桥。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大家从远处看,小青岛小巧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浓浓,一座白色灯塔亭亭玉立。小青岛既是青岛名字的来由。海湾的堤岸处是景色如画的栈桥公园。由公园正中突入海内的前海栈桥,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栈桥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檐,题名回澜阁。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青岛栈桥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尽是宽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游览拍照。半个小时后,我们在此集中,前往下一站。

  好的,现在我们到达了位于栈桥东南部的小青岛。小青岛,面积仅为0。024*方公里,海拔17米。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岛之称。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是最高处矗立的一座洁白的锥形灯塔,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体用白色大理石构筑,分上下两层,塔顶部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造镜电力发光。传说,很早以前,有位弹琴的仙女爱上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她悄悄地来到人间,与小伙子结为夫妻。每当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岛上弹琴,用用琴声为爱人导航。玉皇大帝得知后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对爱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岛上,那琴声至今仍萦绕在小岛周围。为纪念琴女,艺术家专门制做了琴女雕塑,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每当夜幕低垂,灯影波光交相辉映,像一幅飘动的彩绸,形成青岛的大胜景琴屿飘灯。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览岛这里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如果有任何意见可以向我提出,我将及时改正,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很荣幸能带领大家领略这美丽的景色!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这令人心旷神怡的“鸟的天堂”游览!我姓郝,大家就叫我小郝或者郝导吧。

  现在大家可以顺着我右手指的方向看,岸上是大榕树,你们猜是几株,好多株是吧!好了到了,看只有一株是吧!

  大家可以看见这株大榕树长得非常茂盛,它现在已经有500多岁了,它占地面积约有20多亩。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