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3-09 00:00:00

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

  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4.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六有代表性的题目。

千米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 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 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 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 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 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 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 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 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 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 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 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 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 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长?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 千米 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 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 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经学过的长 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 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 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 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 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 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乃是现实 生活的需要。】

千米的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

  35页例

  22.能够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

  3.在学*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让我们来个课前小热身?

  1、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 )*方米 7公顷=( )*方米 60000*方米=( )公顷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1引导:1*方千米有多少*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2.体会1(1)出示教材第3

  5(2)***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是目前世界上最

  (3)1*方千米比2个***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方千米有多大。 3.教材第35

  4.

  1.教材“练*六”第5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

  2.教材“练*六”第6

  学生独立练*,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

  3.教材“练*六”第7

  4.教材“练*六”第8

  5.教材第35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六”第9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

  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千米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三、巩固练*

  做练*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6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在学*了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后,教材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安排学*两个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体育场主题图,提出问题——这么大的体育场,怎么测量它的面积呢?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学*的三个面积单位在实际测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产生了学*新的面积单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给这两个单位进行界定,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实际大小。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顷、*方千米相关的东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认识1*方千米,知道*方米与公顷以及*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应用公顷计算土地面积。。

  2、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进率解决换算.

  教学难点:知道公顷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运用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合作学*、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出示课件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鸟巢”占地面积大约()()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三道题目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可。最后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单位。估计会有学生说出用公顷。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方米。填写上*方米后,再写数据200000。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就会体会到单位的不适应了。我这时就可以引出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

  师:你们想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教学的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这时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蓝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顷的土地面积,请你仔细观察它,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他们的发现:我发现1公顷是一个大正方形,他的边长是100米。

  那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方米:1公顷= 100 × 100=10000*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操场一边长大约5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40米。计算:

  50×40=20xx*方米

  10000÷20xx≈5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5个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看,有多大啊?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的大面积的实际情况出发,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自己学校的操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再想像,会对1公顷的认识更具体。]出示课件: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3.进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是从*方米换算而来。重点是体验*方米与公顷的换算过程,怎样方便、不错。250与160的乘积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计算。]

  简要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一万)

  4.小试:下面我来了解公顷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请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点名让学生回答。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约为406000*方米,合40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720000*方米。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下面我们来听听数学小灵通的介绍。(课件演示)听了这段话你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能了解到1亩约等于667*方米。生2:古代劳动人民很聪明,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是亩。)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与国际接轨,亩这个单位已经废除了,我们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是公顷和*方千米。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这里出现了*方公里,其实1*方千米就是1*方公里。(设计目的:采取以旧引新,从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10000*方米=1公顷。现代认知科学认为,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构建,教师是知识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认识*方千米

  师:1*方千米有多大?它与公顷和*方米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以往的学*经验共同研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面积是1*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

  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1米,所以1*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0米。

  1*方千米=1000000(一百万)*方米=100公顷。(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积极动脑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结论,真了不起!

  (设计目的:在认识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后,关于*方千米的认识就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鸟巢”占地面积用“公顷”做单位大约是多少?

  200000*方米=20公顷

  20公顷比200000*方米在使用时方便的多了。

  2、乐清市陆地面积约1174(*方千米),约( )公顷。

  (设计目的:练*题的设计紧扣重点和难点,加强了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在此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这些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较高的学*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板书:公顷、*方千米的认识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 × 100=10000*方米。

  1*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0× 1000=1000000*方米=100公顷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路程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1米=( )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 )分米、3分米=( )厘米

  80分米=( )米、1米=(、 )厘米

  2.1米-7分米=( )分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试一试。

  (4)老师这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板书)

  4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9000米=()千米、12千米=( )米

  8千米=()米、10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的距离来估算的。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公共汽车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①李大爷100米大约要走300步,从家到公园他走了900步,大约走了多少米?

  ②王老师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到教育局办事,每站约500米,王老师坐了4站,从学校到教育局大约多少米?

  2.完成第27页“做一做”。

  (1)弄懂题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体订正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

  完成练*六第9、10、13、14、15题。

  第9题,认真读题,独立判断,再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10题,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有3条路,先找出最*的路线,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题,王老师每分钟走100米,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从家到学校就有20个100米即20xx米,也可以说成2千米。

  第14题,根据要到的地方距离的远*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再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第15题,12时-8时=4时,汽车需每小时行80千米,4时一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时能到达。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去哪儿?准备怎样去?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应该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重合的活力,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融。

千米的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

千米的认识教案10

  千米的认识

  贾禄山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力: 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

  创新: 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德育: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步骤

  一、复*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 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2米=( )分米

  (5)、60厘米=( )分米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 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

  (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图,推出“千米”概念。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C、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四、练*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

  数学课本宽17();

  学校操场长250();

  **3小时行15()。

  2、填空。

  3千米=()米

  7千米=()米

  9000米=( )千米

  8000米=()千米

  四、总结(略)

  五、作业

  第72页练*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11

  设计理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二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

  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后说说想法。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教案》,来自网!

  (3)教学例2

  尝试练*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过程的依据?

  再练*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千米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和走100米要几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2、填空:2米 =( )分米 60厘米 =( )分米

  300厘米 =( )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②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③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①请同学们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们省会的位置,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课件演示闪动的铁路]这段长1651( ),你知道填什么长度单位?还能用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计量较远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为1651千米。

  ②让我们再去欣赏北国冰城的景象吧![课件同时出现哈尔滨冰雕图片]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这个单位由学生说)。

  ③你还想到美丽的春城去参观世博会吗?[课件出现世博会图片]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这个单位也由学生说)。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目标:

  (1)、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千米的应用。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建立“千米”观念:

  我们现在知道“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大吗?(大!)

  刚才我们从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现实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长呢?

  上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根据这道公式,

  a、出示画面讨论一下问题: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

  提出问题:谁能用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来回走几次就是1000米?(5次)

  你们都已记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找一找,从学校出发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的路呢?(从学校到……)你还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B、出示几组常规画面,强化“千米”概念。

  ①**每小时可行5千米。

  ②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③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40千米,小学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④火车1小时可行驶80千米。

  ⑤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2、学会米与千米的换算:

  (1)、例1教学:2千米 =( )米 2千米500米 =( )米

  ①想:你会推算上面两题吗?尝试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②反馈:(指名回答)2千米 =20xx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xx米;

  2千米500米 =2500米,因为2千米是20xx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③练*:3千米 =( )米 8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 )米

  3千米25米 =( )米

  做后,把方法说给同桌听。

  (2)、例2教学:4000米 =( )千米 4350米 =( )千米( )米

  ①你再来试着做一做,再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馈:4000米 =4千米,因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 =4千米350米,因为4350米可以分为4000米与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③练*:6000米 =( )千米

  2400米 =( )千米( )米 全体同学自由说推算过程。

  7005米 =( )千米( )米

  (3)、自学课本P84-85。

  三、练*巩固:[课件出示]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智慧宫去闯一闯,只有动脑筋,开了金银锁,你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准备好了吗?

  (1) 银锁题:

  1、练一练2,填数轴。

  2、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 ) 数学课本厚( )

  学校操场长250( ) **3小时行15( )。

  3、在 里填上“>”、“<”或“=”。

  20xx米Ο3千米 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 8千米Ο8006米

  (2)、金锁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 )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 )

  ③跑道长400千米。 ( )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 )

  2、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T3

  3、改错题:

  小明的日记

  20xx年4月1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丛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问:“小明,上那里去?”我说:“去江心屿放风筝。” 叮叮说:“石坦巷离江心屿很*,才3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你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千米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的:

  1.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十的第1、2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认识教案15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扩展1)

——千米的认识教案6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三、巩固练*

  做练*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2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 )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复*。)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二、新课:

  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

  (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3)千米也叫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读作千米或公里。课件出示:路牌、里程碑等

  (4)课件出示1小时的路程。

  **1小时约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约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约行60千米;

  火车1小时约行90千米;

  飞机1小时约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赏景色同时展开教学)

  要求讲法要准确,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在领略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你还收获了什么?

  三、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系统整合。

  四、综合练*

  (1)填写单位

  (2)千米与米的化聚练*

  (3)大数字化聚

  (4)看书质疑:书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千米的一些知识,你们看看,有什么新收获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探讨探讨。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五、你认为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检阅资料,如果有的话,记录下这些单位的名称;用在什么地方;并写出自己对这些单位的感受好吗?

千米的认识教案3

  一、知识与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方千米与公顷、*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方千米的概念,掌握*方千米、公项与*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了*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方米(2)73000*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方米,相当于()

  出示课件

  指名答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方千米(板书)

  二丶新授: 1.看到*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

  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生读)

  2.推算*方千米和*方米的进率。

  我们都知道1千米=1000米,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 指名答:你们同意吗?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板书2 1000×1000=1000000 1*方千米=1000000*方米。齐读2遍出示课件3,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方米。

  3.算*方米与公顷的进率,刚才我们推算出来*方千米与*方米的进率,上节课我们学*了1公顷=10000*方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顷与*方千米的关系吧! 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及时评价。

  板书3 1*方千米=100公顷。

  小结:

  三、巩固练*

  学了这么多,我们来运用一下,先思考,再举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对又快。

  四、看课件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积用*方千米作单位。

  2、小结:*方千米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县、省、城市的面积。

  五、拓展练*

  六、全课小结

  谈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七、板书设计

  认识*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千米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惯。

  【教学重点】

  认识1*方千米。

  【教学难点】

  感受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与*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1)4公顷=()*方米

  (2)73000*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方米,相当于()

  二、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方千米

  1、师:同学们,公顷大吗?其实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那就是*方千米,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方千米。(板书:认识*方千米)

  提问:看到“*方千米”这四个字,你联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千米)

  2、既然大家觉得*方千米和千米有关,那你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猜猜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呢? (学生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千米。

  3、推算*方千米和*方米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千米和米有关,还记得是什么关系吗?(1千米=1000米)那么*方千米和*方米肯定也有关系,你能算出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吗?

  学生尝试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1000=1000000 1*方千米=1000000*方米

  4、推算*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公顷和*方米的关系,是什么呢?

  既然1公顷=10000*方米,而1*方千米=1000000*方米,你能根据这些关系推算出*方千米和公顷的关系吗?

  学生自己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000÷10000=100

  1*方千米=100公顷

  教师叙述: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方米,还可以用100公顷来表示。

  5、感受1*方千米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填一填

  1、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感受*方千米的大小吧。完成填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我国著名园林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公顷,合()*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圆明新园占地面积约1.39*方千米,合()公顷

  面积单位的大小顺序排一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板书)说一说: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举例说说各自在那些场合使用。

  2、填面积单位

  (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780().

  (2)学校计算机房的占地面积是96( ).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是1100( ).

  (4)机场跑道约占地20( ).

  3、试一试

  一架直升飞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如右图)上空喷洒药水.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4 + 2)× 2÷2 =6(*方千米)

  6*方千米=600公顷

  答: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6*方千米。合600公顷

  4、自我提升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方米?合多少*方千米?有一*行四边形果园与此长方形果园面积相等,已知*行四边形底为3000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内容呢?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布置】

  数学练*册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不能像*方米那样直接比划,因而教学中采用了想象与转化成较小的面积单位来感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中把推导*方千米与公顷、*方米之间的进率与感受*方千米的大小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掌握了*方千米与公顷、*方米之间的进率,又同时让学生通过*方米这个面积单位进一步感受*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把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千米的认识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在学*了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后,教材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安排学*两个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体育场主题图,提出问题——这么大的体育场,怎么测量它的面积呢?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学*的三个面积单位在实际测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产生了学*新的面积单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给这两个单位进行界定,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实际大小。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顷、*方千米相关的东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认识1*方千米,知道*方米与公顷以及*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应用公顷计算土地面积。

  2、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进率解决换算

  教学难点:知道公顷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运用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合作学*、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出示课件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鸟巢”占地面积大约()()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三道题目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可。最后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单位。估计会有学生说出用公顷。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方米。填写上*方米后,再写数据200000。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就会体会到单位的不适应了。我这时就可以引出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

  师:你们想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教学的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这时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蓝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顷的土地面积,请你仔细观察它,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他们的发现:我发现1公顷是一个大正方形,他的边长是100米。

  那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方米:1公顷= 100 × 100=10000*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操场一边长大约5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40米。计算:

  50×40=2000*方米

  10000÷2000≈5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5个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看,有多大啊?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的大面积的实际情况出发,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自己学校的操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再想像,会对1公顷的认识更具体。]出示课件: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3.进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是从*方米换算而来。重点是体验*方米与公顷的换算过程,怎样方便、不错。250与160的乘积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计算。]

  简要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一万)

  4.小试:下面我来了解公顷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请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点名让学生回答。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约为406000*方米,合40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720000*方米。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下面我们来听听数学小灵通的介绍。(课件演示)听了这段话你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能了解到1亩约等于667*方米。生2:古代劳动人民很聪明,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是亩。)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与国际接轨,亩这个单位已经废除了,我们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是公顷和*方千米。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这里出现了*方公里,其实1*方千米就是1*方公里。(设计目的:采取以旧引新,从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10000*方米=1公顷。现代认知科学认为,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构建,教师是知识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认识*方千米

  师:1*方千米有多大?它与公顷和*方米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以往的学*经验共同研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面积是1*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

  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1米,所以1*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0米。

  1*方千米=1000000(一百万)*方米=100公顷。(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积极动脑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结论,真了不起!

  (设计目的:在认识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后,关于*方千米的认识就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鸟巢”占地面积用“公顷”做单位大约是多少?

  200000*方米=20公顷

  20公顷比200000*方米在使用时方便的多了。

  2、乐清市陆地面积约1174(*方千米),约( )公顷。

  (设计目的:练*题的设计紧扣重点和难点,加强了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在此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这些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较高的学*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板书:公顷、*方千米的认识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 × 100=10000*方米。

  1*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0× 1000=1000000*方米=100公顷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方分米=( )*方厘米

  13*方米=( )*方分米

  3.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保留整百*方厘米)合多少*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方厘米换算成*方分米推理过程。(100*方厘米是1*方分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方厘米,就是多少*方分米。)

  4.500*方厘米=( )*方分米

  4200*方分米=( )*方米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ppt课件:公顷 *方千米

  师:我们学会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提出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在测量土地的面积时,我们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师讲述: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方米

  10000*方米=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2.生活中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公顷和*方千米

  (1)一个教室的面积约50*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1公顷。

  (2)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方千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5公顷= ( )*方米

  2.10*方千米= ( )公顷

  3.20000*方米= ( )公顷

  4.10000公顷=( )*方千米

  公顷 *方千米活动设计

  用身体当标尺

  长度、面积测量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通常我们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长度和面积的估测,这就要求我们对长度和面积有一个“标度”,例如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1*方厘米),张开手指,中指指尖到拇指之间的距离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标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好掌握数学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直尺,一块未知面积的方巾或裁减后的报纸等。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事先测量好自己身体上一些尺寸,例如:自己一步有多远,自己的足长。

  2.每个人都对预先准备的图形面积进行估计,可以借助身体上的“标度”。

  3.将答案汇总。

  4.大家共同完成对物体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5.比较大家的数据,看谁的偏差比较大,找出误差原因。

  6.大家互相交流。

  【活动注意】

  对于“身体标度”,一定要提醒学生:我们的身体都在发育阶段,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譬如,随着身高的增长,我们的足长、迈步的距离都会有所变化,但同时,身体某些部位的变化却不明显,譬如,指甲的面积等等。

  随时关注自己身体的“标度”,对我们估测物体长度、面积的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故事:韩信分油

  韩信是*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千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

  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数学故事

  面积单位: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作单位。先用走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的步数(1步= 5尺),计算出它们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亩这个单位现在已经废除,亩约等于667*方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扩展2)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菁选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0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君悦花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

  2千米500米=()米6千米30米=()米

  练*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过程的依据?

  再练*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提问: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提问: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巩固应用

  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设计意图: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设计意图:安排这几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设计意图: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千米和吨的认识

  人教版上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 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 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 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

  成功的地方:

  本节课所要接触的千米,是学生生活中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相比较前面所学的毫米来说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应该是经常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比如在课前了解,发现有的学生就了解了千米的认识,在路程很远的时候用,有的学生说在高速公路上见到过等,应该说学生对于千米的认识比较早,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当然相比较与其它几个长度单位来说,离学生的“可视性”的体悟和自身感受的经验比较远,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单位,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这也是本节课学*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在学*时,首先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复*前面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带领学生进入操场,因为学生知道操场一圈是400米,先让学生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离,然后让学生走两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进行感受1000米的距离,同时引出千米的感念,此时学生能马上意会到比较远的距离要用到千米,同时也能很快的使学生联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等,这样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对于千米的认识通过之间的亲身体验印象会更加深刻。然后再接着教学与米的关系,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训练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

  千米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在一段时间的练*中慢慢掌握,还需慢慢等待。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千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既能让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又为以后学*单位间的换算打好基础。教材例题首先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千米的含义,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看一看、走一走、算一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体会千米,认识1千米=1000米,真正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随后的'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能熟练地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运用千米来描述事物长度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单位换算练*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数学学*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开展本课的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引入。

  组织学生回忆: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通过复*,激活学生的学*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环节:实践体验,构建概念。

  我打算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个层次:初步体验生活中的千米。通过媒体播放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你还在哪里听过或看过“千米”?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2个层次: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教师设疑:1千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让学生体会100米的长度。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走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从而引导学生得出1千米=1000米。通过引导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第3个层次:感知、体会1千米。提出问题:学校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是1千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1千米的长度。

  第三环节:巩固练*,深化应用。

  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设计练*:基础练*:第1、2、3、4题。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既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又巩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综合练*:第5、6题。通过运用千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亲身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5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

  说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好这课是今后学*土地丈量、*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长度》中的第一课时,它是本单元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测量认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主要是通过“8个人站成一排”的实践活动,推测出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例2在例1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而主动构建1km的长度观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1千米=1000米。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抽象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能用千米进行恰当的估测。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

  我们班的孩子,在上一册的学*中,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坐出租车、看路边的交通警示牌、路标等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也已见到过千米。但“1千米”到底有多长,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没有具体概念的。那如何给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都相对较差的二年级孩子建立1千米的观念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逐步构建“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与学法

  1、在游戏中学*。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耍中学*知识。本节课,我就准备将“捕鱼”的游戏与例1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

  2、在情境中感悟。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为了巩固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估测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估测哪些地点之间是1千米;欣赏祖国风景名胜图等环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

  3、在活动中构建。为了在例2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我准备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提前与体育老师联系,让学生上体育课时亲自围着操场走5圈,记下时间,为帮助学生构建1千米的观念作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准备从“引入、感知——展开、体验——练*、应用——拓展、延伸”为主线,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可能对“清水到大竹”的具体长度不太了解,因此我将主题图摆在了练*应用中的图片欣赏环节。而本节课我准备就采用谈话引入教学。从了解学生身高的对话中引入,顺便也就复*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顺便再抛出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其它长度单位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通过这一提问,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起点,同时也拉*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开始了本节课的学*。

  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在教学中我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进行估测,层层感知,逐步形成对1千米的感性认识,这一环节我我准备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初步估测,激发求知欲。在引入问题中,当学生说出“千米”时,让学生展开第一估测:那你们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就是1千米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知道1千米很长,但到底有多长,却没有这个概念,学生回答的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可这就让恰好激发了学生想知道确切答案的迫切性,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步:利用游戏,建立感知。当学生迫切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时,我就可以利用课前玩儿的游戏进行引导了:“上课前我们玩捕鱼游戏时,8个同学组成的鱼网大约有多长呢?”同时,请1竖排的8名同学起立,将手拉起来,让鱼网再现。学生在已有的对米的认知基础上,估测出这是10米后,就接着提问:“那8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长?800个同学呢?”让学生逐步推算出“800个学生拉着手站成一排大约就是1000米”。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好“10个100米就是1000米”这一阶梯,让学生在分析中逐步感知。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在生活也就叫1公里”,并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1千米好长呀!

  第三步:通过实践,逐步构建。“大家都认为1千米好长!那你们具体去走过1000米吗?”面对学生的满脸疑惑,我便给学生介绍:我校运动场的跑道,每圈恰好200米。同时,播放一名学生围操场走5圈的片断。看到片断中的小男孩随着圈数的增多,表情的变化,立刻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思路也回到自己围操场走了5圈时的`情景。这时,就让学生谈谈自己走了5圈后的感受,花了多少时间。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逐步总结出:原来沿操场走5圈就是1000米,1000米真的好长,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1千米的长度观念。接着就让学生从观察分析中得出1000米=1千米。

  第四步:再次估测,巩固升华。当学生对1千米形成表象后,我们进行第二次估测:“从学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天天放学走这条路,再熟悉不过了,可能谁都没意识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各个争先恐后,抢着汇报。由于此时学生对1千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根据第一次估测的经验,估测的准确性肯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在此刻也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当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多媒体显示学生从我校回家的主要三条路线各走1千米后的终点,学生看着如此熟悉的画面,情绪怎能不激动,学*热情定能大大提高。

  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时,我们又回到第一次估测的问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之间也相隔1千米呢?让学生根据刚建立的对1千米的认识和自身估测的经验各抒已见,相信定能听到学生自信的回答。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历了“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体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比较清晰了,回到最初不会的问题上,再次进行估测,这样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就进行了再一次的升华,

  第三个环节:练*、应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我主要设计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题:

  前面两题是基本练*:

  第一题:连线题。多媒体出示人步行及几种常用交通工具的图片和行驶速度,让学生在自己手中的题单上进行连线。

  第二题:填长度单位。多媒体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这两道基本练*,主要是为了巩固千米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第三题:是让学生从欣赏图片中感受千米在生活应用。各种各样的路标、道路指示牌上,我们能看到千米的身影;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她哺育了千千万中华儿女;连绵起伏的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它是中华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当欣赏完祖国的大好河山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你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千米,进行延伸。

  第四题:向同学们出示一段“神舟”六号的图文资料,其中有很多带有千米的数据,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千米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在本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课外体验活动,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说板书

  最后向大家展示的是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km=1000m

  km表示千米

  以上就是我对《千米的认识》的说课,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指教,谢谢大家!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简。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难点: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三、说学法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进修附小到红石湖公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可以布置学生绕操场跑道跑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

  让学生结合实际感知以及测量找出米与千米的关系,同为合作解决二者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千米=1000米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2 尝试练*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过程的依据?

  这一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例子吗?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并谈一谈学*体会。

  再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方面也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教学重点的认识,促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

  4000米=()千

  并说说练*过程的依据?

  再练*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学生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四、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电影相距38()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 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

  2、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 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学*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

  二说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千米的认识》的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体现数学思想。

  教材通过一个标准跑道来认识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备课时,我问自己:“如果我这样讲了,学生是不是就认识了1千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看见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去实际体验1千米的时候,我决定把这一部分糅合到新知识的教学中,分三阶段进行,使学生对千米的认识丰富立体化。同时使学生在解决旧问题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而就在新旧问题交织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辨证思想,学会解决问题的数学解决方法。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老师在师生活动中是“*等的首*”。教学中,我力求在师生、生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自主性,有效性,把学生推到“活动主体”的位置,同时,适时、适宜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活动分层,强化体验。

  活动设计形式多样,逐层推进,如设计三个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活动一请学生谈谈你走或者跑学校操场8圈的感受(因为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只有125米),学生均言累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千米比已经学*的长度单位都大;活动二放请学生观察自己放学回家的路上的1千米,使他们感受1千米有点远。活动三带着我们已经认识的1千米去实际走走,有意识的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长。

  三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以“情境感知、设疑导入——三次体验、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自我检验”为主线展开的,分三个环节进行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设疑导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执教本节课一开始便与学生*等对话“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不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来?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吗?1厘米、1毫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在学生回答后,放了一段有关高速公路的录像,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问:“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路标表示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路标用“千米”作单位,而不用其他长度单位呢?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并问学生:“对于这个新朋友,你们最想了解它的什么呢?”学生提出:“千米是用来测量什么的?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与其它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样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已经由学生提出来了,“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旅途吧!”一句这样的话语就激发学生主动学*新知的欲望,也轻松的进入了学*。

  第二个环节:三次体验、自主探究

  有一句话说:“做过了,你就理解了,确实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不如亲身经历的来得直接,深刻,要使孩子们体会1千米有多长,任凭老师如何加以解释,加以转换,也不如孩子自己亲身去走一走,去感觉来得正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后,回归生活,了解千米的应用。其中在这一环节中又巧妙的安排了三次估算,一次比一次估算的难度大,同时也力求一次比一次估算准确,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1、第一次估测:

  1千米有多长?提供米尺,学校的操场,教室门口的走廊,问:米尺量多少次大约是1千米,操场跑几圈大约是1千米,教室门口的走廊来回走多少次大约是1千米,请你大胆估测一下。课前有目的的带领部分学生在学校操场走了8圈即1000米,耗时10分钟左右,也带领部分学生在教室走廊来回跑20趟,也就是1000米,学生感到筋疲力尽,在学生的经验中,知道1千米很长,但到底有多长,却没有这个概念,因此第一次估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五花八门,不能较为准确的估计。通过电脑演示,学生在了解了米尺连续量1000次就是1000米,在125米的跑道上走8圈,耗时10分钟,大约就是1千米,在50米的教学楼走廊来回跑20趟也是1000米,进而得到1千米=1000米。有些学生会为自己的准确估测感到高兴,对于估测不准的学生实际上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对比,感受到自己的估测与实际距离的差距,水到渠成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2、第二次估测:再来估测,学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天天放学走这条路,再熟悉不过了,可能谁都没意识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各个争先恐后,根据第一次估测的经验,抢着汇报。学生学*的主动性在此刻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电脑显示从学校出发的三条路线各走1千米后的终点,学生看着如此熟悉的画面,忘记了这是课堂,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的学*热情也达到极点。此次估测的结果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离谱了,学生的学*兴趣更浓。

  3、第三次估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相隔1千米呢?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之后,学生已逐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因此估计的地点也比较准确了。又问:“从学校出发乘24路公汽,到哪一站下大约是10千米?你估测的理由是什么?”这是学生学*的再一次升华,学生根据掌握的估测方法各抒几见,千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生自信的回答中显得那么容易。我再次感悟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的真正意义,就如《数学课程标准》谈到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3次估测,学生已牢固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学生在理解1千米的长度之后告诉学生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快慢。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自我检验

  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把练*安排成争夺智慧星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在研究千米和米的关系的时候,由学生自己组成学*小组分析讨论。开放题练*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结合实际独立运用。还有意识的安排了学生的合作学*,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2千米500米=(

  )米,并且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讲了下面一段话:

  同学们,10月12日是令中国人难忘的日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吧。

  出示画面: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飞船12日上午九点整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天天气良好,地面温度2-3摄氏度,西北风6-8米/秒,高空风40-50公里/秒。九点十分,飞船和火箭成功分离,火箭工作完成。飞船升空后运行在距离*地点高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距点火583秒。九时四十分,当***总指挥正式宣布:“‘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掌声雷动,一片欢腾,很多人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并配有神六升空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均言千米是我们目前认识的最大的长度单位,老师及时肯定学生,并请学生自己交流他们认识的有关千米的数据,如长江全长6300千米;黄河全长5464千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 我国的古建筑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这样学生再一次意识到“一些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做单位”。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大量事实事例领会其丰富的内涵,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不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吗?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公顷和*方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公顷和*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方千米。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应用*方米与公顷、*方千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大部分学上学*态度端正,学*目标明确,上课专心听讲,下课积极主动的完成老师的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的问老师还有同学,只有个别的同学思想不够积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只是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对新知识掌握较快。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语言的组织能力还不够强,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依据《新课标》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

  四、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学*,使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学*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方法,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数学来源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方公里)。感受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准备: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计算操场的面积,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激活已有的数学经验。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①师随手拿起一个文具盒,问: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2()。

  ②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③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师:刚才我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从你们响亮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对面积单位掌握得很扎实,同时,我也了解到你们非常关注身边地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接着出示:中宁一中的占地面积约5()。师: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切入,复*了*方厘米、*方分米、*方米3个较小的面积单位。通过感知中宁一中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产生需要运用更大面积单位表示的需要。】

  2、揭示课题

  师: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方千米。

  板书:公顷和*方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顷

  ①自学公顷,初步感知

  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学生看书)

  师:谁能把自己看书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③推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方米?

  (学生推算后汇报,师板书)100米×100米=10000*方米=1公顷

  ④感悟1公顷。

  师:从推算结果来看,说明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知道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a、带学生到操场,汇报操场面积,再估计1公顷相当于几个操场的面积?使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b、8名学生手拉手为一组,4个小组围成一个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推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合起来就是1公顷?

  想象: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算、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⑤领悟公顷

  师:关于公顷,老师也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有关资料的图文信息)

  a、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是()*方米。b、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广场,面积大约400000*方米,是()公顷。c、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公顷,是()*方米。师:欣赏过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利用网络提供和公顷有关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字信息,提升学生的思想水*,激发其学*热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情感,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

  2、认识*方千米

  ①师:你知道1*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②使学生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

  ③带学生到室外目测距离学校大约1千米。懂得以这么长线段围成的正方形面积约是1*方千米,使学生感知1*方千米大约是多大。

  ④师:1*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

  揭示:1*方千米=100公顷

  ⑤延伸:a、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7037*方公里。

  b、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约是960万*方千米(*方千米)。

  c、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10万*方千米。

  3、阅读教材84页(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堂练*

  1公顷=()*方米1*方千米=()公顷3公顷=()*方米4*方千米=()公顷20000*方米=()公顷800公顷=()*方千米

  (四)总结整理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有疑惑的问题。

  2、师生共同整理面积单位。

  八、板书设计

  公顷和*方千米

  *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1公顷=1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2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认识*方千米”一节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方千米,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xx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方千米、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方千米与公顷及*方米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建立1*方千米的表象知道*方米与公顷以及*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第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第二、 学*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方千米有多大:

  (二)认识1*方千米: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方千米呢?

  (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学*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说出推算过程。

  2、交流,完成板书:

  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1、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第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们市的面积、江苏省面积以及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呢?

  2、出示练*十三第7题

  3、出示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5个省的地图,估计出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方千米?

  第四、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3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

  结合跑道,同学们能够有条理地分析出跑道两圈半的长度就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1000米=1千米)

  观看动态视频,感受1千米的产生。

  第二幅情景图就是一项实践活动,我把这项活动安排在了课前。在我校操场的北端有100米的跑道,我以做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沿百米跑道走一走,并记录所用的时间、步数。

  课堂上,我组织大家交流:

  如果沿着百米跑道,走一个来回是多远?怎么走能走出一千米呢?

  如果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大约用了2分钟,1千米呢?

  通过推算1千米要用的时间和步数,理解了(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事实上,我校操场上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利用圆形跑道,怎样走出1千米的路程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说明1千米有多长;结合课前的实践活动,推算出步行1千米要用的时间,是对“1千米”的感知,从而加深了对“千米”的理解。

  三、从校外旅游出发体会千米

  有两名同学想去校外寻找“1千米”的路程,他们来了一次校外旅游。

  他们从海港一小出发,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这就是他们的路线图,这是他们记录下来的数据:1千米、700米、1500米、2千米。

  首先请同学们将各数按一定顺序排序,然后将这些数据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是在考查学生对长度的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路线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上哪两个地方的距离是1千米?我们发现从学校到信达的距离是1千米,通过计算还能得知从信达到医院的距离也是1千米。

  这张路线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的意图是让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距离,这比一圈一圈的跑道更加直观,更加接*孩子们的生活,更能加深对“1千米”的理解。

  四、学以致用

  我设计的练*如下:课件出示。

  这些都以答题卡的形式发给大家,完成这些练*之后教师进行订正。我认为一节数学课必须留给孩子安静的时间,让知识静静地融化、静静地沉淀。

  最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一道实践题:和爸爸妈妈来一次小小的旅游,寻找“1千米”的路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但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由于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千米认识不深入,因此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

  三 、说学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也很重要。在分组讨论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是,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分别有多长呢?

  想一想,她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

  度单位——千米。(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通过回顾,唤起学生对已有的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二)自主探究

  温故知新

  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新课先知

  自学教材26页例4。

  1、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它也叫( )。

  2、 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的长度。 运动场的跑到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 )米,2圈是( )米,2圈半是( )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 )。因此,1千米=( )。

  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3、如果学校操场跑道1圈长200米,那么( )圈正好是1千米。 4、用卷尺量出100米的距离,看看它有多长。

  ( )个100米的长度是1千米。

  ( )个500米是1千米;5个200米是( )千米。 5、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 )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6、一个游泳池的长度是100米,( )个游泳池的长度是1千米。(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千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三、合作交流

  1、组长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

  2、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

  (使学生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四、展示激励

  1、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

  2、全班学生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补充,并作出一些评价。

  五、当堂检测

  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

  2、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 )作单位。

  3、千米是比米——(填大或小)的长度单位。 辨一辨。

  1、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

  2、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

  3、1千米又叫1公里。( )

  算一算。

  20xx米=( )千米 4千米=( )米

  1千米—600米=( )米 1千米+500米=( )米

  1公里=( )千米 6千米=( )米 (使学生进一步解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拓展练*

  学校运动会1千米的跑步比赛中,第一名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离终点还有100米,最后一名此时跑完了多少米?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扩展3)

——认识千米教案(10)份

  认识千米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让学生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化聚。

  3、德育教学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步骤:

  一、 情境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 学生尝试回答

  二、探索感知

  学生看教学情境挂图 (1)教师引导: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常用千米作路程长度的计量单位。(板书:公里)

  (2)联系生活:你知道扬州到南京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你的家离学校多少公里?

  认识千米:

  (1)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同学们走学校100米跑道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2)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3)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学校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4)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单位化聚:

  (1)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 师:火箭的速度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 )米

  (2)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约6000千米。

  师:南京长江大桥的长是多少千米?

  板书:5000米=( )千米

  三、综合练*。

  1. “想想做做” 1 读题 解题 交流做法

  2. “想想做做” 2 读题 解题 交流做法

  3. “想想做做” 4 先填空 再交流

  4.“想想做做” 5 比较

  5.“想想做做” 6 看题

  6. 拓展训练:判断

  1千米比1000米短。( )

  1千米的公路修了一半是500米。 (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认识千米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认识千米教案 3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

  (2)书桌的高度为8( )。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认识千米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新知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课件出示,相机板书)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认识千米教案 5

  教学过程

  一、复*教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具体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情景导入新知

  媒体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车从重庆站出发上高速公路,路边的里程碑显示:重庆成都340 km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明问妈妈:340 km是什么意思?

  教师: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340 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340 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学生:它表示重庆到成都的距离是340千米。

  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你们还想知道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吗?这节课,让我们和小明一起具体地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三、探究新知识

  1、认识用"千米"作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这节课前,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米"。

  教师讲述:如果重庆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单位就是340000米,(板书:340000米)这个数多大呀,不大方便我们记忆。因此,人们又采用了一种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1)教师说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个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

  (2)活动1:学*例1,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先将8个学生站成一排,告诉学生:这8个学生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就是10米。请你们推算一下,如果是80个人站成一排,有多长?800个人呢?

  学生:我猜80个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学生:估计一下,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长100米。

  学生:我推测,如果是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左右。

  学生:哇,800个人好多哟!1000米好长啊!

  教师小结指出:如果8岁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长。学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长。

  (3)活动2:学*例2,体验1千米有多长。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提供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作好记载。

  方案1:先用卷尺测量教室长()米,同学们沿着长走,数出共走()步,走()个教室长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测量教学楼长()米,()幢教学楼长1000米,沿着教学楼长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着学校操场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两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测量学校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长()米,如果按同样的距离,1000米可以种()棵树。

  学生自由选择方案,活动时间8分,然后学生回到教室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教室长10米,我走了15步,100个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约要走1500步。

  学生2:我们组量得教学楼长100米,10个教学楼长是1000米,大约要走1750步,应该走20分。

  学生3:我们组的张浩同学沿着跑道跑1圈大约用了3分,跑两圈半应该是1000米,估计要跑8分左右。

  学生4:我们测得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200个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样的距离种树,可以种200棵。

  学生汇报时,鼓励学生评判、争论。

  (4)教师小结:1000米=1千米(公里),并板书。

  3、认识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米 分米 厘米m dm cm

  教师:你们知道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略)

  教师:对。"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 km=1000 m。

  板书:1 km=1000 m

  1千米=1000米……

  认识千米教案 6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认识千米教案 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4、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5、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

  (一)交流信息

  出示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学楼、广场、操场、跑道等)。

  同学们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上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从教室走到大门口(200米)大约需要3分钟。

  3、沿操场跑2圈半(1000米)很了累?

  4、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20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在刚才同学们汇报中有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中卫到银川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卫谢路口,又向西到明珠。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南到蔡桥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再向北西至三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经十字路口,再向东到农贸市场。……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中卫到迎水桥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

  1、田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火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认识千米教案 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认识,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地数学学*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认识千米

  (课件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20xx年9月1日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报到。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长2分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铅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年级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们大家来读一读。(齐读)

  师: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会累吗?

  师: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千米?(高速路牌、表盘等)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看!

  (出示课件:千米 km 公里的图标)

  师;这是同学们说的高速路牌,说说什么意思?

  指着“限速”标志 你认识吗?说说什么意思?(学生说不出,老师解释)

  师: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千米可以用km表示,又叫公里)(板书:km 公里)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千米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我们还发现了千米用字母km表示,又时还把它叫做公里。

  二、 感受千米

  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就从100米来研究。(出示千米) 师:你熟悉这个地方吗?猜一猜从新西巷路口到学校的什么位置大约100米?(学生讨论 交流)

  师:想知道100米到底在哪吗?看!(播放录像:老师做适当的解释)

  师:哦,原来从新西巷口出发,经过操场,还要路过校门口,一直走到体育器材那大约100米

  师:想知道走100米大约花多长时间吗?大约花1分半,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100米有多长。(闭眼睛体会)

  师:如果走10个这样的长度,你知道走了多少米吗?(1000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10个100米就是1000米)大约多长时间?(十几分钟)

  师:原来我们步行1000米要用十几分钟。现在你们对千米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你估一估:从天龙到迎泽桥东走,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讨论)

  师:老师也做了调查,发现从天龙到迎泽桥东加油站大约1千米,你想说什么?

  (1千米很远,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师:如果老师站在天龙,你在加油站,我大声喊你的名字,你能听见吗?

  师:通过刚才我们了解到了10个100米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约花十几分钟,而且还发现千米是比米大的单位。

  师:我们感受了生活中的1千米,现在回到学校里。(出示课件:操场)

  师:一圈200米,几圈是1000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写?(板书:1千米=1000米)

  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单位不同,数字也不同)

  师:虽然单位、数字不同,但他们表示的距离?(出示课件:操场250米、400米)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4个250米是1000米,也是1千米)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1000米,你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课件:想想做做1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读一读,找找关键字

  三、 巩固练*

  师:小花参加跑步比赛,体育老师让他绕400米的操场跑5圈,小花一听,5圈?是多少米,多少千米?你知道吗?打开课本45页,你来写写。(汇报)

  师:20xx米=2千米,那么(出示课件)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师:现在我们对千米和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考考大家的判断力,认为对的站起来,认为不对坐着不动。(出示课件) 汽车每小时行60米

  1千米又叫1公里

  跑道长400千米

  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师:你们真了不起,那老师到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用千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

  师:说得好,(老师做手势)

  (出示课件:***城楼高、南京长江大桥、长江) 师:你会填吗?追问:为什么?

  师:你们太聪明了。(老师表情)

  师:这又是什么图呢?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第二个问题你要怎么解决?(同桌讨论)

  师:你们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四、 欣赏

  (鸟类飞行速度、长江长度、地球半径等自然界有关千米这一单位的知识)

  五、 小结

  今天我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是?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米 (km)

  1千米=1000米

  认识千米教案 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资源: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米。(学生用手势,米尺或身边物体的长度表示1厘米,1米)。

  2、填空:给下面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安镇到无锡的公路大约长14()

  师:我们安镇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眼用千米做单位?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讲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板书:千米Km)学*千米的读法。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相机出示图片: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你知道每副图片的含义吗?

  二、师生探究——建构“1千米”的概念

  1、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猜看!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仔细观测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

  多媒体可见演示:每测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别显示出“100米”“200米”“300米”……“900米”,最后随着音乐声响起,“1000米”变为“1千米”。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课前已经量出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50米)几圈是1千米,明确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呢?

  (3)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4)找一找:从学校到附*大约什么地方是1千米?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千米”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请其余学生参与评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独立练*,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组织交流。

  4、综合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直接比较河流的长短。

  说一说每一条河流大约有几千米。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想法。

  四、小结延伸——拓展“千米”的知识

  1、提问: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到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

  2、实践作业:

  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

  车辆名称

  轿车

  火车

  轮船

  飞机

  一般时速

  路段

  路程

  安镇——无锡

  无锡——上海

  认识千米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资源: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米。(学生用手势,米尺或身边物体的长度表示1厘米,1米)。

  2、填空:给下面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 安镇到无锡的公路大约长14( )

  师:我们安镇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眼用千米做单位?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讲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板书:千米Km)学*千米的读法。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相机出示图片: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你知道每副图片的含义吗?

  二、师生探究——建构“1千米”的概念

  1、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猜看!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仔细观测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

  多媒体可见演示:每测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别显示出“100米”“200米”“300米”……“900米”,最后随着音乐声响起,“1000米”变为“1千米”。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课前已经量出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50米)几圈是1千米,明确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呢?

  (3)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4)找一找:从学校到附*大约什么地方是1千米?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千米”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请其余学生参与评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独立练*,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组织交流。

  4、综合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直接比较河流的长短。

  说一说每一条河流大约有几千米。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想法。

  四、小结延伸——拓展“千米”的知识

  1、提问: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到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

  2、实践作业:

  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扩展4)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菁华5篇)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三、推算联想、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动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请5个同学手拉手,说说大约有多长?

  (3)10个同学手拉手呢?100个同学呢?

  (4)1000米有多长,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

  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我们全校才有600多学生,还要再来300多个。说说1000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00米很长很长……)

  2、通过教室的长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们的多媒体教室有多长吗?咱们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长度?感觉怎么样?

  3、借助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约走了多少步?

  (2)小组汇报: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00米?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 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扩展5)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菁选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方千米=100公顷=100万*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2()。

  小结: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像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

  2、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知道了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那么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

  (2)出示例2情境图。

  欣赏图片并读一读图中的文字。

  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方千米。

  二、教学新课

  1、认识1*方千米的含义。

  (1)九寨沟、三峡书库、杭州西湖这些旅游景点有同学去过吗?面积大吗?说说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m2”表示。(板书:km2)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大吗?(960万*方千米)

  我们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

  (2)猜测1*方千米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1公顷是多大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请大家猜想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能想象一下1*方千米有多大吗?

  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演示1*方千米的大小。

  2、尝试单位换算。

  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在小组里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汇报板书: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试一试。

  读题、理解题意。

  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单位是什么?

  那么求出的面积单位就是什么?

  指出:与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方千米。

  独立计算面积,并讨论应怎样将*方千米换算成公顷?

  *方千米前面的数是小数怎么办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方法。

  4、练一练第1题。

  独立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再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将*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2000×1500=3000000(*方米)、3000000*方米=3*方千米

  指出:无论怎样换算都要细心,不能数错位数或移动小数点时多移一位或少移一位。

  5、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350公顷=3.5*方千米、1.39*方千米=139公顷

  在小组中说说公顷与*方千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6、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说说错误的原因。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公顷?又怎样把公顷换算成*方千米?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把*方千米换算成*方米?又怎样把*方米换算成*方千米?

  互相说说方法。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四第5题。

  在小组中估算,布置课后查找资料。

  2、完成练*十四第6题。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

  100、100、10000、100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十四第7题。

  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表面或占地面积的实际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4、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认识*方千米

  *方千米(km2)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千米的认识教案菁选(扩展6)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优选【5】篇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 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千米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和走100米要几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2、填空:2米 =( )分米 60厘米 =( )分米

  300厘米 =( )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②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③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①请同学们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们省会的位置,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课件演示闪动的铁路]这段长1651( ),你知道填什么长度单位?还能用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计量较远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为1651千米。

  ②让我们再去欣赏北国冰城的景象吧![课件同时出现哈尔滨冰雕图片]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这个单位由学生说)。

  ③你还想到美丽的春城去参观世博会吗?[课件出现世博会图片]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这个单位也由学生说)。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目标:

  (1)、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千米的应用。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建立“千米”观念:

  我们现在知道“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大吗?(大!)

  刚才我们从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现实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长呢?

  上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根据这道公式,

  a、出示画面讨论一下问题: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

  提出问题:谁能用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来回走几次就是1000米?(5次)

  你们都已记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找一找,从学校出发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的路呢?(从学校到……)你还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