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

首页 / 教案 / |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 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 找角

  1、 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 师小结:(**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 折角

  1、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的,直直的,

  (三)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 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的越大,角就越大,**的越小,角就越小。

  2、 课件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 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 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 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 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课堂小结:

  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2

  一、背景设计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等。而“角”的认识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但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角”的知识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对角已积累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教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活动增加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创设认识和理解数学角的情境。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学情分析(学*需要的分析)。

  1、实际是什么?(认知起点能力)

  学生在认知上已经认识了*面图形,能够识记*面图形中的角及实物中的角。

  2、应该是什么?(认知上达到——使能目标)。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识记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的大小,学会画角并能实际理解应用。

  <二>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基础性知识掌握较好,学*能力较强,在撑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会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二、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重点: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三>突破方法: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借助直观动演示,使抽象为具体降低学*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与学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动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自主学*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变教为诱、变诱为思、以诱达思”。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活动角、剪刀、水彩笔、木棒、纸。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

  1、设计思想: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的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学时必需通过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先认识实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经态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师:你认 识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师:是呀!这些角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好吗?

  2 出示实物图:(*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

  画角:看来大家对角的认识有些不同,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

  3 谈话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数学意义的角具有仕么样的特点呢? 1、说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选择自己喜欢 的图形)

  3 画角:在纸上试画,说说画的角是怎样的)

  为学生学*数学角创设具体情境打开思路,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根据

  二、操作感知、自主构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观察,正确感知:

  1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2、画角、课件演示(从一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的线)。

  3、师:动动小手也画一个角,好吗?

  4、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

  5、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自学教材)。

  6、练*内化、丰富表象、课件演示。

  ①判断,深化表象(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回归生活,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学意义中的角,所具有的特点,那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数学意义中的'角。

  课件演示(实物图: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观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过程

  2、学生画角

  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

  4、汇报角各部分名称

  5、学生练*、评价 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然后通过看、画、找等多种感官活动初步建立角的表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体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二)做角—操作内化、实践体验

  1、谈话: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谁的手最巧?

  2、师巡视

  3、师:通过展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1、做角:用毛线、吸管、小棒等学具做角。

  2、交流做法

  3、展示、相互评价

  4、议一议 做、比、议、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性的多样化,这一过程即巩固对角的认识,又为学*角的大小架起了桥梁。

  (三)感知大小—实践活动、感悟体验 1、引导观察,比较大小。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创设冲突,引发争论。

  师:你能画一个很大的角吗?

  3、在视频仪上展示,提问:你认为哪个角大?为什么?

  4、直观演示:

  ①课件演示:有两边重合,向左旋转;②拉活动角

  5、师:根据观察和活动,上面的角到底谁大,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说一说哪一个角大?

  2、学生画角,小组讨论。

  3、学生仔细观察,感知它的变化

  4、学生拉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距离有关) 让孩子经历实践活动沟通了学生经验与知识的联系,获得感性知识并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交**的程度有关,从而感受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总结欣赏延

  伸

  1、师:这节课,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经历指、画、做、摸、想等活动,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完成板书,认识角。

  3、欣赏—发现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不数学中被应用,而生活也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

  (课件演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古建筑物)

  4、“小小设计师”用角或者有角的图形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1、生谈收获

  2、带着音乐,感受角在生活中的价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学流程

  六、自我评价

  1、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与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的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进的大小,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成功的快乐。

  2、《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为此,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练*中升华,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数学学,用数学的需要。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回归生活。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时,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悠扬动听的音乐和一幅幅美的图片和建筑物,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角的广泛应用,并感受到了数学的魁力,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4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三角尺一个,小棒4根,两根硬纸条,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呢?

  (4)谈话:仔细看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

  引导: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谈话: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引导: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台指,师指导角的指法),咱们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点有什么感觉,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谈话:请同学们自学角的相关内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边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集体说一说。(教师板书)

  追问:你能指出这请下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指生上台指一指。

  2、找角

  谈话: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交流:你找到角了吗?

  小结: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3、辨角

  谈话:听说我们认识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题)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4、数角

  提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评议。

  5、画角

  谈话: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请你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做上角的标记)注意:实际操作中边用尺子画。(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试一试(制作活动角)

  谈话: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提问: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谈话:咱们来变魔术,能把你的角变大一些吗?再变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得大一些,师演示。

  引导:怎样可以把角变小? (生操作)

  指出: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得小一些,师演示。

  指出:把角的两边张开或合拢,角就会变大或变小(师生一起操作),也就是说,角有大小。(板书:角有大小)

  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的钟面图)

  生齐声说: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接着比较一组边不一样的角,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2、角的用处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个长方形上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纸上练*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我们再来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教学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段毛线、一张圆形的纸),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组合作,教师巡视)(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3)感知角有大小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样使角变大些?变小些?

  (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设想: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剩下的这两个角谁大呢?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

  (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师:角娃娃真调皮,现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想想做做3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2、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2、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朋友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设计意图]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7

  教学目标:

  1、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合作、探究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引导学生画角,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吗?

  指名学生汇报。

  师:你能从图中找出角吗?

  指名学生汇报,课件闪动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1)出示三角尺,请大家摸一摸三角板,看看有什么发现。(角有尖尖,角的两条边直直的……)

  (2)谁来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一看?(有学生只摸到角的顶点处)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互相指指看。(学生会指着两条边)

  (3)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点击课件)

  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吸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吸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然后通过课件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学*画角

  (1)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那你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老师示范画一画,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起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

  (2)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指明学生说说怎么画的。

  (3)师:为了让学生能规范正确地操作,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画角时除了纸和笔还需要什么;强调直尺。②画角时要画些什么,进一步巩固角的特点。

  (4)用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交流画角的顺序:先画顶点再画边。运用动画的方式进一步强调画角时要用直尺。学生说画法,教师随之板演。学生练*画角,找出一些画得比较好的作品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师:设计了数角的检测练*,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指一指图中哪里有角。

  2、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物体中哪里有角。学生从自己身边不同的物体表面上找出角,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调动了学生学*的自主性、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内化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谈收获,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8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我们数学界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老师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了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板演)

  (3)判断角

  角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拉一拉角的两边。

  ①思考:怎样才能拉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拉出一个小一点的角?(个别学生演示)

  ②小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多媒体演示将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的程度有关。

  4、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1)观察画角,多媒体演示画角程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桌面画角。

  (3)动手画角,让每人动手画一个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 自主建构

  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 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 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 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三、 巩固延伸

  1.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 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 课堂总结(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 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 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 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 角怎样画呢?画的时候,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样,(用手指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评: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观察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 (2)不仅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

  评:在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

  (二)做角。

  1、提出要求: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纸条、图钉、彩纸等,请组长带领,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顶点和边。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说得好。

  2、汇报交流,展示各组作品。

  3、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

  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直观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明确的做角要求,在小组同学合作下,通过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汇报、展示,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角的大小。

  1、拿出学生做的活动角,慢慢拉大一条边,问:现在角和刚才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继续拉大,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大了) 慢慢合拢一条边,问:现在角有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了) 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2、出示四面钟,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那么2、4号钟面上的角哪个大呢?(学生出现争论) 究竟哪个角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判断出来吗?小组里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汇报各小组想法。(数格子,用硬纸条做的角比,用纸折出的角比)

  4、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用电脑演示书上介绍的重合方法。

  (四)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

  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学生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学生明确角在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

  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小组交流)

  评:生活是学*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挖土机工作时的场景录象、剪指甲时指甲剪的运动过程等让学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变化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更进一步了解角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角的重要性。

  三、全课小结。(略)

  总评: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实际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 2、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学生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的最终目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1

  磨课心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本第62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画角。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五角星。

  学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五角星,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它叫五角星?它的角在哪里?请你指一指。(师示范正确指法)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认一认这个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说明: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1、找课件图片中剪刀、钟表、红领巾的角

  师:这三幅图形的角分别藏在哪里?

  2、找生活中的角

  师: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我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老师出示三角板,请学生找出三角板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示范)。说说你的发现。

  2、描角

  师示范描角,你能不能试着描一描三角板最上面的这个角?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展示学生作品。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就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师:我们把这两条**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师:一起来看看,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1、师:你能在纸上画你喜欢的角吗?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跟老师一起示范画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师生共同总结画角方法。

  2、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说明: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课件显示)

  (3)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个角,标一标。(课件显示)

  【设计说明: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情况】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

  学具准备:

  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

  (一)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

  1、摆角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

  2、摸角

  师:刚才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了一个角,另外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带有角的物品,请同学们玩一玩这些角,你来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从中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尖尖的、直直的)

  3、认识角

  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

  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

  5、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除了这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让每一个学生活动手中的角,发现有什么特点?(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角可大可小。

  (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全班讨论交流发现活动角的特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2、比一比(老师出示自制学具)

  (1)出示一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的一组角。

  (2)出示一组比较接*的一组角,让学生判断讨论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3)比较两个边长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角,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几组角进行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的长短无关。

  2、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4、巩固新知,出示角的歌谣。

  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面图形上的角

  教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角。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面图形,哪几个*面图形上有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请看!教师边画边小结:画角的时候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要想把角画的更漂亮,我们还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教师: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特别可爱的角,一个叫蓝角、另一个叫红角,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事却争吵起来了,大家仔细听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的大角就大,两边**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的距离有关。

  五、练*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你会数出图形上的角吗?(会)那我们来数一数下面图形上有几个角吧?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我们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它们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师: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7、找生活中的角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吗?谁能指一指?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噢。

  (预设:生:黑板,钟表指针,地板砖……)

  找部分学生指明并说出(可能指着角的顶点就说是角)

  老师纠正错误,让同学们做到边指边说,明确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样,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一个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

  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师:老师请同学甲上来,你能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吗?做好后就不许变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我们的角谁大,谁小呢?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好,请注意观察老师手中的角,现在你觉得谁的角大呢?

  (师利用自制活动角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生说出甲生大,老师再次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再次把边拉长,让学生说出谁的角大,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确认甲生的角大。

  师:请同学们继续想象,如果老师的角两条边张开大小不变,只拉长边的长短,你们说,老师的角有没变大?

  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是没关系的。

  小结: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王国的问题吧。

  数一数每个图**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

  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拼角情况参考下图)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形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

  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

  (设计意图:)

  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

  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

  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

  (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角不仅存在于*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

  (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

  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

  (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若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

  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你能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4)、练*

  判断

  师:判断,下面图形哪一个是角?

  生判断,师: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2、画角

  (1)师示范画角

  师:角真是一个有趣的图形,怎样画一个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用尺子、有顶点、两条边)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直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标出顶点和边,最后标上角的符号,这样,就画成了一个完整的角。(强调第二条边的方向任意,边说边画一个角)

  (2)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画一个?在你的本上画一个角吧!生画,师巡视。

  (3)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仪):规范的;不标顶点、边的;锐角;钝角等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画角还真有趣,张老师发现大家画的角不仅有顶点和边,还有大小呢!现在把你画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生比较角的大小。

  (2)汇报:

  师:你俩谁画得角大?为什么?

  预设:边长

  开口大

  (3)观察角的大小变化

  出示变化角的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一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了吗?

  那你觉得角的大小是什么决定的,跟边长有关吗?

  (2)师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与边长无关。

  三、练*

  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到几个角?

  出示练*八第三题。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异常美丽。下面请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1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

  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拼角情况参考下图)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1)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面图形上的角

  教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角。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面图形,哪几个*面图形上有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请看!教师边画边小结:画角的时候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要想把角画的更漂亮,我们还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教师: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特别可爱的角,一个叫蓝角、另一个叫红角,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事却争吵起来了,大家仔细听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的大角就大,两边**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的距离有关。

  五、练*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你会数出图形上的角吗?(会)那我们来数一数下面图形上有几个角吧?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并在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美丽的校园,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学*)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1、刚刚图片上的角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观察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

  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角和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三角板、钟面、活动角、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教师拿出三角板、钟面等向学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 请学生指出身边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据学生说出的错误的例子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讲授新课

  (1)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跟着教师拿纸对折再对折后提问:“出现了

  一个什么啊?” 让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角。

  2.提问学生如果再把纸对折一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再让学生想

  办法把角再变小一点。

  3.让学生拿出活动角。

  ①让学生操作看能不能把这个角变大变小。

  ②让学生角手触摸角的各部分,并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

  ③问学生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什么?而这尖尖的,有点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让学生在书本56页找答案。

  4.提问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拿着活动角小组说一说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5.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6.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二条边。

  7.做一做:

  ①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让学生说明原因。

  ②说说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二)掌握画角的方法

  1. 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画的角,后提问学生你会角什么方法进行画角。

  2. 让学生自学书本57页的内容后让学生说出画角方法。

  3. 学生自己根据方法画。

  (三)小结,质疑

  1. 提问学生学会了什么?

  2. 给时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巩固练*

  1. 解决学生在课前所出现的问题。

  2. 给学生来一个“看谁是最勇敢、最聪明小孩”的比赛。规则: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就到课室的周围找角,然后角练*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记下来,当音乐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来指给其它的同学看。

  3. 比较一下下面两个角哪一个角大,哪个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题: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那张长方形纸有几个角?然后随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还剩下几个角?

  5.发展题

  数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四)小结

  尽量多的提问学生本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出本堂课有什么样的感想。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2)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菁华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 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教学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 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段毛线、一张圆形的纸),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组合作,教师巡视)(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3)感知角有大小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样使角变大些?变小些?

  (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设想: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 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剩下的这两个角谁大呢?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

  (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 综合应用, 巩固深化

  师:角娃娃真调皮,现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想想做做3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2、 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 出示智多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

  四、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2、 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朋友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设计意图]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面图形上的角

  教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角。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面图形,哪几个*面图形上有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请看!教师边画边小结:画角的时候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要想把角画的更漂亮,我们还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教师: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特别可爱的角,一个叫蓝角、另一个叫红角,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事却争吵起来了,大家仔细听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的大角就大,两边**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的距离有关。

  五、练*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你会数出图形上的角吗?(会)那我们来数一数下面图形上有几个角吧?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并在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大家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出示五角星)

  生: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星送给这节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白板批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角进行初步的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认识角

  1。呈现教材的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

  师:你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大家都很聪明,老师今天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白板插入视频)仔细观察,你在校园中能找出藏着的角么?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白板上批注)

  师:看来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校园,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有角,你们能找到它吗?现在把你在生活当中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找到的角最多。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角。(幻灯片演示)

  2。结合情境,合作交流,

  〖活动一〗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剪刀三角板

  师: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么?谁上来指一指?你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2:角两边直直的

  生1:角尖尖的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白板批注》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呢?

  〖活动二〗实际操作,丰富认识,制作角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课前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硬纸条,按扣下面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它们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活动角。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逐渐合拢活动角,并认真思考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白板演示角变大,角变小)

  生:

  师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下面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现在每人做一个角,使你做的角和同桌做的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什么办法就能知道两个角一样大了呢?下面请同桌两个人合作探索一下。(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对齐)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角,大家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到底谁说的正确呢?大家仔细观察,

  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五〗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现在在自己的练*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很有探索精神!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师示范画角边说明,重点突出“先画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画角的方法,并出示儿歌。板书: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儿歌)

  2。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幅有角的图画。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角和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三角板、钟面、活动角、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教师拿出三角板、钟面等向学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 请学生指出身边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据学生说出的错误的例子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讲授新课

  (1)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跟着教师拿纸对折再对折后提问:“出现了

  一个什么啊?” 让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角。

  2.提问学生如果再把纸对折一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再让学生想

  办法把角再变小一点。

  3.让学生拿出活动角。

  ①让学生操作看能不能把这个角变大变小。

  ②让学生角手触摸角的各部分,并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

  ③问学生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什么?而这尖尖的,有点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让学生在书本56页找答案。

  4.提问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拿着活动角小组说一说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5.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6.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二条边。

  7.做一做:

  ①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让学生说明原因。

  ②说说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二)掌握画角的方法

  1. 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画的角,后提问学生你会角什么方法进行画角。

  2. 让学生自学书本57页的内容后让学生说出画角方法。

  3. 学生自己根据方法画。

  (三)小结,质疑

  1. 提问学生学会了什么?

  2. 给时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巩固练*

  1. 解决学生在课前所出现的问题。

  2. 给学生来一个“看谁是最勇敢、最聪明小孩”的比赛。规则: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就到课室的周围找角,然后角练*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记下来,当音乐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来指给其它的同学看。

  3. 比较一下下面两个角哪一个角大,哪个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题: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那张长方形纸有几个角?然后随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还剩下几个角?

  5.发展题

  数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四)小结

  尽量多的提问学生本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出本堂课有什么样的感想。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3)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

熊老师:

  你好!我今天听了你的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觉得你在这一年里,通过自己的认真学*,刻苦钻研,课堂教学技能较入校时大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上升很快,看到你的成绩,你很棒,我很高兴,也受感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你今天的这一课堂中,有很多地方是你的骄傲,值得欣赏。

  一是整堂课采用了观察教材插图信息,引出角的认识,再回到生活,找角、用手摸角去体验和感受角,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这是数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理念。

  二是认识了角后,通过孩子自己制作一个角,以及孩子手掌游戏,加深了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初浅理论。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得快乐、孩子学得快乐的课改理念。

  三是在结课时,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本堂课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点滴疏理,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沉淀和巩固。

  在这一堂课里,也有一些不尽满意的地方,或许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共同思考,实践解决。比如:

  一是在开课环节,指导孩子观察教材插图,插图是一幅足球场,这对于农村的孩子了解足球场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换一幅孩子生活中的运动场(比如学校球场照片),让孩子去观察图中的角,找出角来,就更好一些,那样贴*他们的生活,之后再回到教材去观察,就更容易找准图中的角了。只要我们使用的数学课堂元素是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其学*的兴趣和效果就不一样的了。

  二是在具体观察实物剪刀、三角板中的角的时候,你说它们只有一处有角,其实它们都不只一个角,应指导孩子仔细观察。

  三是对角的认识有一定理论基础后,应进一步把这一数学问题放到生活中去,教孩子们观察,从而得到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的角,为下课时学*直角作好铺垫。

  四是在教孩子数角的个数时,不能只是直观的角,更应考虑隐藏的角,比如从一个角的顶点处向角内再画一条直线出来,就不只是2个角了,而是3个角,因为表面上看上去是两个角,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大角。

  总之,你的'这一堂课,为你点赞的地方比较多,体现了你的专业水*上升了很大,希望你继续发扬你的不懈追求精神,把课改理念,如小组建设、班级文化等,用于你的二年级班级,你的课堂就会更能体现你的风格和特点,更能在课改潮流中体现你的人生价值。

  我今天听了你的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觉得你在这一年里,通过自己的认真学*,刻苦钻研,课堂教学技能较入校时大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上升很快,看到你的成绩,你很棒,我很高兴,也受感动。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你今天的这一课堂中,有很多地方是你的骄傲,值得欣赏。

  一是整堂课采用了观察教材插图信息,引出角的认识,再回到生活,找角、用手摸角去体验和感受角,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这是数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理念。

  二是认识了角后,通过孩子自己制作一个角,以及孩子手掌游戏,加深了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初浅理论。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得快乐、孩子学得快乐的课改理念。

  三是在结课时,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本堂课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点滴疏理,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沉淀和巩固。

  在这一堂课里,也有一些不尽满意的地方,或许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共同思考,实践解决。比如:

  一是在开课环节,指导孩子观察教材插图,插图是一幅足球场,这对于农村的孩子了解足球场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换一幅孩子生活中的.运动场(比如学校球场照片),让孩子去观察图中的角,找出角来,就更好一些,那样贴*他们的生活,之后再回到教材去观察,就更容易找准图中的角了。只要我们使用的数学课堂元素是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其学*的兴趣和效果就不一样的了。

  二是在具体观察实物剪刀、三角板中的角的时候,你说它们只有一处有角,其实它们都不只一个角,应指导孩子仔细观察。

  三是对角的认识有一定理论基础后,应进一步把这一数学问题放到生活中去,教孩子们观察,从而得到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的角,为下课时学*直角作好铺垫。

  四是在教孩子数角的个数时,不能只是直观的角,更应考虑隐藏的角,比如从一个角的顶点处向角内再画一条直线出来,就不只是2个角了,而是3个角,因为表面上看上去是两个角,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大角。

  总之,你的这一堂课,为你点赞的地方比较多,体现了你的专业水*上升了很大,希望你继续发扬你的不懈追求精神,把课改理念,如小组建设、班级文化等,用于你的二年级班级,你的课堂就会更能体现你的风格和特点,更能在课改潮流中体现你的人生价值。

  今天听了宋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宋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宋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宋老师设计了找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强调自主学*,让学生自由发挥

  宋老师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尝试的好教师。特别是探索哪个角是从长方形上剪下来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中去寻找出:哪个角最有可能是从这个长方形中剪下来的?学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学生马上发现他们拿出来的角的模样是一样的,老师抓住了机会追问道:这几个三角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发现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这一环节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无关,一层扣一层,层层都体现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积极参与。

  最后我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一下:也就是该老师在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画角需要什么工具?要画出角的哪几部分?,这样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发挥,没有这样具体的讨论学生可能会出现了各种画法不正确的画法,也许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会没顶点,有的边会不直……而这堂课也学会因为这些“不正确”而精彩。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优选【20】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

  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

  2.教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

  (2)教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

  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

  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

  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考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如果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吗?

  引导学生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适的数目.

  教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

  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到现在你共学*了几个重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第44页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拓展,巩固新知。

  练*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发现:

  (1)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

  (2)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师: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

  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

  3、延伸。

  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欢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xx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

  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1时=60分

  2、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3、结合具体事例,体验1分有多长,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理解时与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新课开始,我为学生出示了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谜底(闹钟)你们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学?中午几点吃饭?晚上几点睡觉?我们的小伙伴亮亮一天中做的六件事情按时间的顺序排上序号,然后讲给学生听。老师我来说:亮亮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饭去上学。八点钟时正在上课,中午12时刚过的时候吃午饭。下午快5点的时候在操场打羽毛球,回家后六时刚过开始看电视,九时刚过上床睡觉。同学们说的真好,像六时刚过这样的时间,到底六时过了多长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方面的知识。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时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首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在小组内一起说一说。

  1、数一数:钟面上有( )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面有( )个小格。

  3.钟面上共有( )个小格。

  2、拨针抢答。首先我会展示课件4时整,让学生说一说4时整,时针走了几个大格?4大格就是4时,从而得出走1大格就是1时;接着我出示4时5分,得出5分,就是分针走了5个小格得到的,从而得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

  3、深入理解。同学们看课件拨动钟表的时针从12时走到1时,你能发现什么?老师我发现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走了60个小格。接着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可以从3时拨到4时,你能发现什么?老师我发现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惯把1时叫做1小时,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老师我知道:一节课加一个大课间是1小时,夏天中午大概要睡1小时。

  三、尝试应用,体验1分钟。

  我们知道了1小时有多长,那1分钟又有多长呢?1分钟你又能做哪些事情呢?首先我让学生静静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在让学生体验1分钟你能做几道口算题;又能从1数到多少……同学们1分钟虽然很短,却能做很多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四、分层练*,拓展提高。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1时=( )分。

  五.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与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反思“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所以,我用看图说话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师生谈话中引入新知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35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我还让学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这样的生活作业,不仅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

  复*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万以内口算加减法

  1、口算方法复*。

  (1)完成第1题第一组。

  ①口算后比较每组口算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②小结: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个位上相加要向十位进1,哪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

  (2)完成第1题第2组。

  口算后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

  2、口算第2题

  时间:3分钟。

  三、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整理。

  (1)口答。

  根据238+482=72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530–230=30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出相应的关系式,并板书。

  2、完成第3题。

  四、课堂作业

  复*第4题。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问题,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多媒体图片:学校里两个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男生队有3名队员,女生队有6名队员,请孩子们猜一猜是哪个队将取得胜利,并说出理由。

  引导孩子说出:女生会赢,因为6个女生比3个男生多3个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个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这场比赛不公*等说法。

  教师:要想知道结果,咱们先把他们的人数用小棒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摆,先摆第一行的3根,再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时要3根3根地摆,一共摆6根小棒,学生再摆。

  同桌检查,你是老师这样摆的吗?

  教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们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么第二排的小棒里有几个这样的3根呢?把你们的小棒移动一下让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里有2个3根吗?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移一移。

  教师: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们这样摆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个3根。那么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里面有几个3呢?6里面有2个3。(板书)。

  6里面有2个3,我们也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学生边说老师边指黑板)。再请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

  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5)拍手游戏

  教师:孩子们学得真好,我们还继续学*,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用掌声来激励自己。

  先由老师拍,第一次拍两下,第二次拍4下,问孩子:第二次拍了几个两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再由师生对拍,老师拍1下,要求孩子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老师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师的5倍。

  2、教学例3。

  (1)教师摆。

  第一行摆:2片枫叶

  第二行摆:6片黄叶

  问: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孩子挪动第二排的树叶,2片为一份,可以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

  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6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3倍。

  6÷2=3

  (2)教师摆第三排叶子。

  问:绿叶的片数是黄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挪动第三排的树叶,6片为1份,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12片叶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银杏叶的片数是黄叶的2倍。

  12÷6=2

  3、教学例4。

  小朋友去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小组的小朋友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植了7棵树。”

  第二小组的小朋友说:“哈哈,我们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哟!”

  那么第二小组植了多少棵树?7×3=21(棵)则第二小组植了21棵树。

  4、新课小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比一比,看谁答得好。

  看多媒体图片并填空,同时说出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

  三、巩固练*

  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请孩子们猜一猜老师多少岁了。

  四、总结课堂

  教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场拔河比赛,观看多媒体录像,女生赢了男生。为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和“倍”有关的。

  只要你认真观察,还会发现数学王国的许多乐趣。

  今天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你能找到这里的倍数关系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呢?

  一、复*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

  1、练*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36―37页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40根小棒*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果一袋,糖果图片,小棒若干根,统计表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复―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思考: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帮助小朋友分糖果为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示范分一分并记录。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师: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老师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学具代替糖果小组内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20个糖果图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引发学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同时,用统一的学具代替实物分一分,为脱离一切物质属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分一分,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分法会不相同,正好可以从中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一致性。对于记录这样复杂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到做记录在活动和交流中的优势。让所有学生试着记录自己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均分的好处。

  师:那好,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倾听,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及时表扬利用口诀一次*均分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和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数学认知,为后续学*打基础。]

  四、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要把4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组商定方法。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动手分一分,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有了分糖果活动的基础,学生会想到用口诀来*均分,但40根小棒相对于20块糖果,是一个大数目。让学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够避免盲目、无效的活动。另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四人小组合作学*经历不是很多,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分工和组织示范。]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4.汇报交流。

  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

  [设计意图:展示一些小组的记录,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交流,意在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给学生反思、调整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

  五、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师明确游戏规则。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设计意图:此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兴趣,继续进行*均分的活动。也是给学生一个自主经历不定的数目*均分的过程,为以后除法中有效试商打下坚实基础。]

  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小结: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都是*均分的;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有时会正好分完,也可能会有剩余……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

  2、回去后和家长继续玩分糖果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课的活动,说一说收获,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梳理,再次提升。实践性作业是与生活中的*均分现象联系起来,是对大数目的*均分活动的延伸。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亲身操作,完全能够获得最终结果,并记录下来,积累*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学*除法奠定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这些*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乘法并且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经过一年的学*,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课后认真练*巩固的良好学**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方法和*惯的分析

  实验或教研主题

  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 认识除法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惯。

  重点:让学生在*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二、 口诀求商

  目的: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

  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认图形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四、 加和减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五、 位置与方向

  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面图,知道*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六、 量长度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线段的长度;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的重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七、 乘和除(一)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推导7、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8的乘法口诀合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8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八、 时、分、秒

  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难点:接*整时的时刻认识。

  九、 乘和除(二)

  目的: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这些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在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十、 观察物体

  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二、期末复*

  目的:

  1、通过复*,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 学 措 施

  1、对于“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提供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组织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赋予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

  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则的学*;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则;在多样化的算法比较中提升规则;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完善规则。

  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基本手段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行直观思考是“观察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的情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12个纸质的桃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口诀,不知大家回家都认真记忆了没有?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做一些小测试和小游戏。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4×3=2×5=3×3=

  2.填空。

  2×()=43×()=64×()=8

  ()×3=12()×4=205×()=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接龙游戏,看谁说的快又准。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蛤蟆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蛤蟆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五只蛤蟆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

  六只蛤蟆六张嘴,十二只眼睛二十四条腿。

  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回答的很好,而且个个都是听话的孩子,回家认真的复*了我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在今后的学*中,我们将继续进行下去,看谁是真正的小赢家。

  二、合作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12÷3。

  问题:你们喜欢听孙悟空的故事吗?还记得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小猴子看到了都想吃。孙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够分,怎么办?”它灵机一动说:“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给谁吃!有12个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按以上的要求,现在我们动手分一分手中的桃子。

  (2)交流: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利用乘法口诀3*4=12得出可以分给四只猴)

  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显化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

  问题:某动物园里共有5只老虎,现要将他们放在5只笼子里,问每只鸟笼里放几只鹦鹉?

  答案:5÷5=1引导:想5和几相乘得5,因为一五得五,所以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

  练*题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12÷4=3

  想:4和( )相乘得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5÷5=1

  想:5和()相乘得5

  一五得五,所以商是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数一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课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训练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5)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合集十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 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 2时

  课间休息多久? 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 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练*二十第5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运算顺序练*。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48+4(2)48+36-66(3)55-75

  (4)(84-36)8(5)48(8-2)(6)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

  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计算练*。

  1、完成练*二十第5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2、完成练*二十第7、8题。

  3、小结: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四、应用题练*。

  1、完成练*二十第9、11题,分别说出解题思路。

  2、小结:解答连续两位应用题所求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五、课堂作业。

  练*二十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 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 2时

  课间休息多久? 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 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第90-91页里1、例2,练*二十三的部分*题。教材主要分三个层次:认识时间单位“分”,认识半时(同时理解时分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第一层次通过直观演示、学生操作感知分与钟面小格的对应关系,并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与大格进行转换;第二层次主要是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认读特殊的时刻几时半;第三层次通过一组动态的时钟认读,整体感知几时几分的认读策略,突破难点,整理方法。主要学*五分五分地数,认读几时几分和时分的关系,半时只是其中的一个特殊时刻而已。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的机会,为进一步学*一分一分地数认读时刻打下基础。

  学*目标:

  1.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熟练掌握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几是多少分。

  2.通过教具钟演示及学生自主拨钟验证,理解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3.通过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的活动,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几时几分。

  评价任务:

  1.能正确填写学*单第一部分的内容,在说一说环节中能够5分5分地数时间。

  2.观察教具钟演示及自主拨钟验证后,能准确说出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了一大格,进而知道1时=60分。

  3.集体交流后,知道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铃声响了,上课时间到了,你们认识这个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钟面上还有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知识,太了不起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认识时间单位分

  师: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这时的时间你认识吗?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

  ①时针指向8,是正对着8吗?等2S,我们来看一看,是过了一点点。

  ②走过了8一点点,是吗?我们来看看,的确是这样,你观察的真仔细。

  那分针呢?分针指向1是5分,你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分针从12起,“走一小格是1分”,(板书)。走两小格是两分,走三小格是三分,你来接着数,你来数。一大格里有5小格,所以“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板书)

  那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多少分呢?10分表示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10小格就是10分。

  师:拿出学*单,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手从12起边比划边说)

  分针走到6是30分,30分表示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他写的全部正确,对照一下你写的,你写对了吗?把学*单放回桌角。

  分针从12起走了一圈,是多少个小格?60个小格就是60分。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小脑袋里的分针也来转一转,滴答滴答分针从12起走到1是几分?走到2呢?走到3呢?——12呢?

  师:睁开眼睛看一看,你们都记对了吗?如果没有数字提示,你还会说吗?分针从12起,走到 3是?走到6,你来说走到9,你来试试走到12。

  师:有的小朋友回答的特别快,你用了什么好方法呀!2S能和大家说说吗? 如果你还有其他好方法,可以和小伙伴们课下说一说。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你可以选择好的方法去记忆。现在请同桌两个互相提两个。

  三、认识时及时分关系

  师:时针看见分针转得那么开心,也想和分针一起转,请看,现在是什么时间?请一位同学上来拨一拨。我们让分针走一圈,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说说?你们也发现了吗?

  让我们拿起小钟表都来试试。准备!开始!拨好了吗?举起来让我看看,快速的把钟表放回桌角。这一组同学动作又快又轻,已经坐直了。

  刚才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同时时针走了一大格,一大格是几时?(1时)我们就可以说1时?=60分,反过来60分?=1时。(板书)齐读:1时=60分,60分=1时

  四、读写钟面时刻

  师:我们来看[8:30]这个时间你们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恩,有道理。谁能再来说一说?你说的也不错。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时针走过了8,还没到9,是8时多,多多少分呢?30分表示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是30分,所以是《8时30分》。

  在生活中,8时30分也可以说成8时半

  师:[8:45]这个时间你们认识吗?

  生:8时45分,9时45分》》

  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不是9时45分?你能给大大家解释一下吗?(时针在8和9中间→你再看看,时针?走过了8,还不到9。)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谁还能再说一说?你解释的真清楚,快把掌声送给他吧!

  师:想象一下,如果是9时45分,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你来说!你的意思是:时针走过了9,还不到10。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几?9。是这样吗?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钟面上,时针走过了8,还不到9,是8:45,这个钟面上,时针走过了9,还不到10,是9:45,

  师:我再来考考大家,时针走过了1还不到2是几时多?时针走过了7还不到8是几时多?谁想当小老师也考考同学们?请你,你来。

  师:咱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时间的?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好

  (①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②分针从12起走过多少个小格是“多少分”。)

  师:你们看,这是文字表示法,电子表表示法怎么写呢?我请三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写到学*单的背面。他们写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占位。把学*单放回桌角。

  五、学*拨钟表

  师:下面,我要邀请一个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跟我一起做游戏,请你来拨2时半。同学们来当小老师,看看他拨的对不对。他拨对了吗?你怎么知道他拨对了?你说的真准确。咱们向他俩竖起大拇指吧!请回位。(小老师们看的可真仔细,你再调整一下吧?)

  师:拿出小钟表,拨2时50分。拨好了举起来让我看看,请你带着小钟表到前面来,把钟表*放在桌子上。他拨对了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再来拨一个,请拨3时5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拨对了吗?(放一个学具)

  现在把你的小钟表轻轻地放到桌子的右上角休息一会儿。

  六、巩固练*

  师:现在是3时5分,再过20分钟是?你们知道吗?每周五下午的这个时间是我们淮河路小学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我们班的孩子最喜欢粘土课了,瞧,粘土课开课啦!看他们做的多认真呐!一个个胡萝卜真美味!

  你认识这些时间吗?请你把这三个时间写在学*单的第二部分。

  谁来展示?他写的不仅全部正确,而且字迹工整,对照一下你写的,不对的请订正。

  把学*单放回桌角。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时间,(出示课题)你学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新知识呢?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时间,以后我们再来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部分,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自主探索

  1、制作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

  (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组同学打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

  (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学生产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

  师:还差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

  (学生活动)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

  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在制作时我又有意不给学生时针、分针,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时针、分针在钟面中的重要性,也潜伏这节课的重难点,认识整点时刻和时针、分针有密切关系。

  3、认识整点时刻。

  (1)学生尝试拨钟。

  师:现在请你们在小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

  选3个拨整点时刻的学生上讲台。

  a、请他们把拨好的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

  b、再请这些学生分别给同学们说一说拨的是几时,是怎样拨的。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得真好,他们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板书:×时、×时、×时。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2)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着什么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的基础上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把3个钟面上的分针添上红色,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整点时刻的分针指着12。)

  (3)练*。

  a、教师拨时刻,学生指认(4时、9时)。

  师:9时,你一般在干什么?

  b、学生拨时刻。

  请学生拨出上午上课的时刻和下午上学的时刻。

  师:你们迟到了吗?

  师: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c、同桌同学互拨互说。

  设计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在钟面上拨出喜欢的时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来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4、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出示:7:00。

  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

  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

  (2)练*。

  你能把黑板上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

  (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

  三、综合运用

  1、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草坪上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玩找朋友的游戏(配上找朋友的儿歌)。

  动物们分别戴上上面的钟表头饰。

  师:请同学们帮小动物找找好吗?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2、看表演。

  课件出示:小猴去看海狮顶球节目,来到表演馆门口被大象伯伯挡住,大象伯伯说:“小猴,要过1个小时才开始。”小猴看看手表。

  师:你会认小猴的手表吗?这时的时刻是多少?你知道海狮顶球节目开始的时间吗?

  师:小猴和你们一样聪明,10时他准时来到表演馆。那我们就和小猴一起观看海狮顶球吧。

  (课件展示海狮顶球)

  3、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a、小组合作。

  每组发一张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教科书第92页)。

  要求:小组合作分别给每幅图配上相适宜的时间,为小明合理地设计一天。

  b、集体评价。

  哪个组安排得最合理。

  师: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这一环节后,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一些具有坡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配上有趣的动感画面,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特别是为小明设计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同享受学*的乐趣。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二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新知。

  学*指导: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

  3、完成练*二十三1、2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92例3及练*二十三4—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

  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教学难点:

  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是()小时。()分=()时。

  3、填一填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4、根据“小公鸡和小猪的故事”写时间

  学生认真的看钟面上的时间,写一写;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学*指导:

  出示例3,主题图:

  (1)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9:1510:50)

  (2)小组讨论后,集体分析。

  (3)验证答案。

  (4)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

  完成练*二十三4、5、6,逐题分析,集体订正。

  四、课堂检测:

  小红周六的作息表:

  1:40—2:10看书2:10—2:50做数学作业2:50—3:30做语文作业

  3:30—5:00锻炼5:00—6:10看电视

  (1)2:3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2)4:0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3)5:2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

  (4)小红做什么的时间最长?做什么的'时间最短?

  五、总结与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

  第3课时练*课

  教学内容:

  课本练*二十三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

  2、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迅速的读时间;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地在钟面上拨时间,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两天的学*,你们学会了什么?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给大家设了5个关卡,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

  2、第二关:画出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

  3、第三关:根据时针判断时刻。

  4、第四关:简单的时间计算,写出相应的时间。

  5、第五关:把时间与相应的活动连起来。练*生活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课堂小结

  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练*

  完成练*二十三7、8、9、10、11,逐题完成,集体订正。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部分,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自主探索

  1、制作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

  (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组同学打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

  (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学生产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

  师:还差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

  (学生活动)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

  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在制作时我又有意不给学生时针、分针,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时针、分针在钟面中的.重要性,也潜伏这节课的重难点,认识整点时刻和时针、分针有密切关系。

  3、认识整点时刻。

  (1)学生尝试拨钟。

  师:现在请你们在小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

  选3个拨整点时刻的学生上讲台。

  a、请他们把拨好的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

  b、再请这些学生分别给同学们说一说拨的是几时,是怎样拨的。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得真好,他们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板书:×时、×时、×时。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2)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着什么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的基础上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把3个钟面上的分针添上红色,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整点时刻的分针指着12。)

  (3)练*。

  a、教师拨时刻,学生指认(4时、9时)。

  师:9时,你一般在干什么?

  b、学生拨时刻。

  请学生拨出上午上课的时刻和下午上学的时刻。

  师:你们迟到了吗?

  师: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c、同桌同学互拨互说。

  设计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在钟面上拨出喜欢的时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认识整点时刻的方法,来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4、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出示:7:00。

  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

  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

  (2)练*。

  你能把黑板上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

  (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

  三、综合运用

  1、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草坪上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玩找朋友的游戏(配上找朋友的儿歌)。

  动物们分别戴上上面的钟表头饰。

  师:请同学们帮小动物找找好吗?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2、看表演。

  课件出示:小猴去看海狮顶球节目,来到表演馆门口被大象伯伯挡住,大象伯伯说:“小猴,要过1个小时才开始。”小猴看看手表。

  师:你会认小猴的手表吗?这时的时刻是多少?你知道海狮顶球节目开始的时间吗?

  师:小猴和你们一样聪明,10时他准时来到表演馆。那我们就和小猴一起观看海狮顶球吧。

  (课件展示海狮顶球)

  3、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a、小组合作。

  每组发一张小明一天的生活情景图(教科书第92页)。

  要求:小组合作分别给每幅图配上相适宜的时间,为小明合理地设计一天。

  b、集体评价。

  哪个组安排得最合理。

  师: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这一环节后,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一些具有坡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配上有趣的动感画面,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特别是为小明设计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同享受学*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81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掌握时间的两种写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其进率。

  四、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进率1时=60分,能够正确读出接*整时又不到整时的时刻。

  五、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早上老师6点半钟起了床,7点吃过早饭,8点不到就到了学校,你能说说自己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到校的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感知,认识钟面

  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动态演示:每个大格里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交流汇报,认识时分

  师:如果给这钟接上电源,会怎样?(钟会走动)

  师:知道他们怎样走动吗?(多媒体演示时钟的走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时针走1格是1小时,分针走1格是1分钟。

  师:下面我们加快它们的速度,男同学观察时针,女同学观察分针,看它们分别走了多少?(多媒体演示)

  时针从开始到停止走了1大格,就是1小时;分针从开始到停止走了1大圈,就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

  师:那它们刚才是同时开始,同时停止,这又说明了什么?(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1小时=60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时观察时针和分针,看它们分别走了多少?(多媒体演示)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60分,1小时=60分。

  3、动手操作,认读时刻

  师:学了那么多,你自己会看钟表吗?

  媒体演示:3时、5时、11时的钟面。学生自由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回答。

  媒体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如9时5分。 师:现在钟面上的时刻你认识吗?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时针经过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

  师:我们来拨3时10分。

  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拨,指名校对,全体评议。

  师:他拨得对吗?为什么时针要比3过一点点?告诉你的同桌。 师:请再拨5时45分,同桌先互相检查拨得对不对,大家再讨论时针、分针该指哪儿?

  往后,像这样几时多,特别是接*整时的时刻,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准确判断。

  4、结合实际,识记时刻

  师:我们刚才看的时间是9时5分,你能记下来吗?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你觉得哪些记法对?哪种记法好?你在哪见过这种记法?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时刻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有这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本校作息时间表,学生认读)

  师:我们的学*、生活都有一定的作息规律,这张作息时间表就提醒我们要养成遵守时间,科学安排学*、生活的*惯。

  (三)反馈练*,深化理解

  做练*十五的第1题。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芳出场,画外音: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学会看钟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小芳讲述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

  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给这节课取个名字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五)亲身体验,强化观念

  师:现在请你们趴在桌上静静地休息1分钟。你觉得1分钟怎么样?

  师:1分种就觉得那么长,我们上整整1节课再加两个课间十分

  钟才1小时,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让我们好好利用下一分钟的时间吧!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干自己喜欢的事,愉快地度过本课的最后1分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 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 2时

  课间休息多久? 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 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

  1、时刻的认识应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紧密联系。

  另外: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借助挂图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关于钟面知道些什么。然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方式,借助在钟面上数一数、拨一拨的操作,探索“填一填”中的几个问题,并把探索的成果填到书上。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2、在体验活动中,认识分、秒的关系。

  通过“1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 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活动,如“数心跳”、写字、拍皮球等,来感受1分的长短;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估计时间长短的经验,培养时间观念;最后,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感受1秒的时间长短,引出比1分还短的时间单位“秒”,观察钟面了解1分=60秒。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中,不仅能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甚至重大的体育比赛是在最后一分决定胜负的,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懂得去珍惜时间。进行“数心跳”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数脉搏的方法。

  教学建议:

  ①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的机会

  ②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3、课堂中可以多安排一些体验时间的活动。另外,“作息时间表”的制作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每天自己喜欢的活动的起止时间。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与遵守作息时间的好*惯。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学生要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难度控制在分针指的时间5分的倍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6)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10份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三角尺一个,小棒4根,两根硬纸条,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呢?

  (4)谈话:仔细看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

  引导: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谈话: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引导: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台指,师指导角的指法),咱们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点有什么感觉,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谈话:请同学们自学角的相关内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边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集体说一说。(教师板书)

  追问:你能指出这请下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指生上台指一指。

  2、找角

  谈话: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交流:你找到角了吗?

  小结: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3、辨角

  谈话:听说我们认识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题)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4、数角

  提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评议。

  5、画角

  谈话: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请你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做上角的标记)注意:实际操作中边用尺子画。(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试一试(制作活动角)

  谈话: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提问: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谈话:咱们来变魔术,能把你的角变大一些吗?再变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得大一些,师演示。

  引导:怎样可以把角变小? (生操作)

  指出: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得小一些,师演示。

  指出:把角的两边张开或合拢,角就会变大或变小(师生一起操作),也就是说,角有大小。(板书:角有大小)

  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的钟面图)

  生齐声说: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接着比较一组边不一样的角,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2、角的用处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个长方形上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纸上练*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7)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评课稿(精选5篇)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要落实的是:1、认识角,能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懂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大小有关;3、会画角。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的效果。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学*效果很好。

  一、 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林道童老师处理得较灵活,先是“用筷子夹花生”小游戏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感知夹花生时两根筷子形成的图形就是角,自然引入新课学*;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角”“找角”“做角”,感知升级,顺其自然要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而王老师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没有这些活动,只是老师一步步往下走,学生附和着学*,没有学*活动和学*方法的指导。

  二、 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包括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还受到边长短的影响。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这个结论呢?林道童老师把这个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学生发现“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可是学生比较时因为是视觉的原因还是受到边长短的影响,怎么办?林老师顺其自然教学第二种比较方法,叠合法比大小。学生有了认知的错误、冲突,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 画角。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教学让学生会画角呢?王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老师的示范、指导,也没有看到学生准确画角,只是老师反复强调画角的方法,说到再多远没有做一次来得实在。这里我认为林老师做得也比较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规律,先是让学生说想怎样画,接着老师指导正确画法,边说边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画角,同时让学生在画的角上标出个部分名称,这个“标名称”的环节做得好,“标”也能发现角画得对不对,一箭双雕,效果极好。

  四、 林老师的这节课做得较好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林老师的板书设计规范,科学;老师的激励和对学生的表扬、肯定;林老师的课堂小结做得实效,不是一句话代替;我认为林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是练*的设计富有坡度、广度,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如: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折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对认识角获得直接的经验;还有就是“割角”“数角”的挖掘,虽然是挖得深了点(这个得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但是不难看出老师对这节课的备课下了很深的功夫。

  本周我听了刘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深深地感觉到刘老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刘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做手工,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刘老师让学生在五角星书签让学生找到角,进而引出课题。找出呈现在各种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有趣氛围。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为学生很好的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刘老师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刘教师设计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圆形纸折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刘老师设计了找角,折角、画角,变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强调自主学*,让学生自由发挥

  刘老师在教学角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有效地得用的.教学资源数学书,让学生自己到寻找和发现尖尖的点叫什么?直直的边叫什么。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又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发现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是开口与角的大小有关。特别是画角这一教学环节,刘老师安排了先自己尝试画、课件演示画、教师画、学生再次画角、儿歌画角。这么丰富的环节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了画角的技能,每个活动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再比如利用学具做角这一环节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无关,林老师通过完活动角、变魔术、验证等多环节,一层扣一层,每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看说动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层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积极参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四、教师言行中渗透着对学生*惯的培养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学**惯的培养还是非常重要的,整整一节课下来,我们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听课状态非常好,是因为教师中上课中不时地用发言要举手的手势,“把你手中的活停下来,仔细听课!”这样的言行来规范学生。

  我听了本课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

  1、是教师出示情景图后,老师提示“老师用红色标记标的构成了什么?小朋友伸开两臂构成了什么?”有学生答出了角的这个时候可以直接引入课题然后用课件抽象出角,这时进行角的教学比较合适。刘老师在这之后加入的“寻找教室里的角”有点为时过早,如果放在认识了角以后再找,不仅可以清楚地找到角,还能让学生在生活寻找角的顶点和边的位置。

  2、课件抽象出角后,让学生摸三角板感知角的环节,学生回答尖尖的,**的,如果这个环节改为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觉得闭眼想、用手比划,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他们自然会说出直直的,不会在后面还在说边是**的。

  3、画角这个环节,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尝试画角,结果也许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画法。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可能会没有顶点,有的画出来的两边可能不够直……如果从这些错例中去研究画角要注意什么?学生可能更容易掌握画角的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还希望各位老师共同探讨、批评指正。

  刘老师设计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的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从鳄鱼张开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势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来突出组成图形的要素——顶点和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巩固角的概念,巩固练*中的几个设计也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比较哪个滑梯陡,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利用灯光扫射的转动过程来提出哪盏灯扫过的范围比较大,再把灯光扫射的两个角画下来进行比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的开始利用鳄鱼张开的嘴巴产生角,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了什么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张开度的问题情境,刘老师借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从“实物图——手势——角”的逐级抽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也是本课的亮点,在历来的教学中画好角后老师会顺手添上一条短弧,角的定义中是没有也推导不出要画上这条短弧的,这对教师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天外飞仙”,老师从没有认真去想过这弧线到底表示什么,只是一带而过地告诉学生,在两条边形成的这个夹角之间可以划上弧线,这就是角。而刘老师通过大转盘转动的不同方向呈现出旋转方向的短弧,学生可以直观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开口的方向,两边所夹区域的含义,再和学生总结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则会搞不清楚我们所比较的到底是什么。

  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林思思老师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

  1.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林老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从长方形导入新课,唤醒学生*时对角的认识,再通过学生摸角、找生活中的角,抽象出角,人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林老师让学生再找“五角星”上有几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真正实现了“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这一目标。如比较角大小这一环节,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材料(圆片)让学生亲自操作,主动去探索,折出了不同的角,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体验出角的大小。

  3.运用多媒体视频,突破教学。

  教学时教师播放一个画角的视频,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很清晰很直观,学生看完以后马上练*画角,教学效果很不错,这个视频也可以让学生重复看,突破了教学难点。

  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第一,比较角的大小用圆片折角,学生比较起来不是很直观,很难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建议可以改为活动角,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第二,角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的认知水*要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所以可以先从生活中去找再到数学中的角,这样可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今天下午在教师会议室举行了以“立足图形与几何,有效开展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郑春华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郑老师通过一个圆片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办法,动手折出一个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个比老师手中大的角,折完与同桌交流为什么现在折的角比老师的角大?通过调动学生动手折角、观察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大小有关。

  二、注重教师的引领指导与示范演示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郑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他严谨扎实的课堂。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陈老师先问孩子们可以怎么画角?学生们各抒己见,画法不一,郑老师话锋一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书本上告诉我们角是怎么画的。然后郑老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最后孩子们才拿起尺子正确规范的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步步落实,扎实到位,相信孩子们不仅学到的是画角的方法,更学会了严谨的学*态度。

  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郑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后出示了3时整的闹钟、折过的吸管、剪刀等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郑老师让学生在长方形上剪一刀,会变成几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郑老师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如果运用重叠法,把老师折的角与学生折的角重叠后比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变大、变小过程,相信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大小有关这一结论会更明确、清晰。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8)

——认识角小学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

  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 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没关系。

  (4) 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顶点和两条边。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学画角。

  (1) 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

  (2) 讨论怎样画角?

  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第二步: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实际上应叫射线)

  第三步: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线。然后标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动手画角,画完后标明角的各部分明称。

  三、练*

  1、P42练*八N1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N2

  范 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符号。

  3、N3 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角和对着的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

  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法。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 自主建构

  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 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 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 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三、 巩固延伸

  1.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扩展9)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教学教案合集五篇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三角尺一个,小棒4根,两根硬纸条,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呢?

  (4)谈话:仔细看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

  引导: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谈话: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引导: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台指,师指导角的指法),咱们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点有什么感觉,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谈话:请同学们自学角的相关内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边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集体说一说。(教师板书)

  追问:你能指出这请下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指生上台指一指。

  2、找角

  谈话: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交流:你找到角了吗?

  小结: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3、辨角

  谈话:听说我们认识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题)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4、数角

  提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评议。

  5、画角

  谈话: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请你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做上角的标记)注意:实际操作中边用尺子画。(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试一试(制作活动角)

  谈话: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提问: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谈话:咱们来变魔术,能把你的角变大一些吗?再变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得大一些,师演示。

  引导:怎样可以把角变小? (生操作)

  指出: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得小一些,师演示。

  指出:把角的两边张开或合拢,角就会变大或变小(师生一起操作),也就是说,角有大小。(板书:角有大小)

  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的钟面图)

  生齐声说: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接着比较一组边不一样的角,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2、角的用处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个长方形上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一、背景设计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等。而角的认识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但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角的知识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对角已积累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教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活动增加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创设认识和理解数学角的情境。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需要的分析)。

  1、实际是什么?(认知起点能力)

  学生在认知上已经认识了*面图形,能够识记*面图形中的角及实物中的角。

  2、应该是什么?(认知上达到使能目标)。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识记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的大小,学会画角并能实际理解应用。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基础性知识掌握较好,学*能力较强,在撑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会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二、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重点: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突破方法: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借助直观动演示,使抽象为具体降低学*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与学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动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自主学*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变教为诱、变诱为思、以诱达思。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活动角、剪刀、水彩笔、木棒、纸。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

  1、设计思想: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的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学时必需通过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先认识实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经态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师:你认 识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师:是呀!这些角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好吗?

  2 出示实物图:(*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

  画角:看来大家对角的认识有些不同,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

  3 谈话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数学意义的角具有仕么样的特点呢?

  1、说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选择自己喜欢 的图形)

  3 画角:在纸上试画,说说画的角是怎样的)

  为学生学*数学角创设具体情境打开思路,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根据

  二、操作感知、自主构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观察,正确感知:

  1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2、画角、课件演示(从一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的线)。

  3、师:动动小手也画一个角,好吗?

  4、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

  5、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自学教材)。

  6、练*内化、丰富表象、课件演示。

  ①判断,深化表象(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回归生活,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学意义中的角,所具有的特点,那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数学意义中的角。

  课件演示(实物图: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观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过程

  2、学生画角

  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

  4、汇报角各部分名称

  5、学生练*、评价 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然后通过看、画、找等多种感官活动初步建立角的表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体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二)做角操作内化、实践体验

  1、谈话: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谁的手最巧?

  2、师巡视

  3、师:通过展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1、做角:用毛线、吸管、小棒等学具做角。

  2、交流做法

  3、展示、相互评价

  4、议一议 做、比、议、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性的多样化,这一过程即巩固对角的认识,又为学*角的大小架起了桥梁。

  (三)感知大小实践活动、感悟体验

  1、引导观察,比较大小。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创设冲突,引发争论。

  师:你能画一个很大的角吗?

  3、在视频仪上展示,提问:你认为哪个角大?为什么?

  4、直观演示:

  ①课件演示:有两边重合,向左旋转;

  ②拉活动角

  5、师:根据观察和活动,上面的角到底谁大,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说一说哪一个角大?

  2、学生画角,小组讨论。

  3、学生仔细观察,感知它的变化

  4、学生拉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距离有关) 让孩子经历实践活动沟通了学生经验与知识的联系,获得感性知识并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交**的程度有关,从而感受学*的乐趣。

  三、总结欣赏延

  伸 1、师:这节课,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经历指、画、做、摸、想等活动,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完成板书,认识角。

  3、欣赏发现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不数学中被应用,而生活也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

  (课件演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古建筑物)

  4、小小设计师用角或者有角的图形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5、生谈收获

  6、带着音乐,感受角在生活中的价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四、自我评价

  1、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与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的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进的大小,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成功的快乐。

  2、《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为此,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练*中升华,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数学学,用数学的需要。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回归生活。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时,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悠扬动听的音乐和一幅幅美的图片和建筑物,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角的广泛应用,并感受到了数学的魁力,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目标。]

  二、 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三、 巩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