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

首页 / 教案 / |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能克服困难,努力追求成功。

  教学重点: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难点: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出示《盲人摸象》的画面,选用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师:故事中的盲人们分别把大象说成什么,为什么?引发学生讨论。(设计意图:激发学*兴趣,由“摸”过渡到“观察”。既能为新知做好铺垫,又能渗透本课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师:看来观察物体,只看到一部分或者一个面还不行,要不然就要闹笑话了。教师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体验感悟,探索新知

  1、猜一猜。

  运用课件出示一个小猴的照片,先出示从前面拍的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这个猴子的哪个部位,再出示猴子的后面、侧面的照片,分别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师:拍的是同一个猴子,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知道吗?(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初步感受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这样的做得主要目的是以身边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了解观察物体的角度,如正面、侧面、背面)。

  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1

  让学生观察图1,赵亮、王丽、丁一、江分别看到水壶的哪一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小结: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呢?(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想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的形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2、实物观察教学

  教师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放一个水杯,全体同学面向水杯进行观察。

  (1)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看到水杯的那些地方。

  (2)课件出示水杯各个侧面图,请观察结果一样的同学举手,并说说你从水杯的哪一面进行观察的 ,分别看到了什么?

  (3)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面只能看到水杯的一个面,怎样才能看到水杯的其它面?(小组讨论)请对面的两组同学交换位置,说说所观察到得结果跟刚才一样吗?你知道为什么?(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位置的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小结:站在各个位置观察到的水杯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得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二

  进一步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女孩的正面、左面、侧面分别是小红、小军、小明画的。

  3、观察验证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以后,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玩具车等特征较明显的)放在桌面上,小组四个人分别在自己的位置观察,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是实物的哪一个部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这一结论。(板书)。

  三、巩固练*、实践应用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堂活动第一题,说一说图中三个人看到的小汽车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汇报,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练*。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回家后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形状都不相同呢?(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形状不同,然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形状是相同的,因此,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寻找,观察,如球、苹果等,这样既体现了知识的严密性,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4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5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

  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怎样观察物体。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

  1.练*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7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2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3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6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讲故事引入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讲故事引入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1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2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十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

  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学*重难点:使学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学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学*过程

  一、用学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 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 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学生是什么动物?

  3。 根据学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 学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老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 老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 画学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老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 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老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学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老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 老师:请学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学生回原位。)

  5。 请学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学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学生活。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2、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

  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2、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

  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1、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2、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

  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⑶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⑵分组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书观察物体地一课时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数学学*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

  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7

  一、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部分内容,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活场景,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通过本单元的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和空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观察活动的过程,培养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学*成功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投票箱及相关的图片或挂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按小组各准备投票箱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学生:想(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从不同角度观察餐桌铺垫)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里有一张餐桌的图片,想让大家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说说它是什么样的餐桌?(出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原来是这样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出示主题图

  1、指一指

  (出示教具“投票箱”放在讲桌上)师: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指明学生上讲桌来指一指。

  *惯上:我们把写着“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作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一致的这一面叫作右面;朝上的这个一面叫作上面。

  2、认一认

  师提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有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一看。

  学生观察,老师同时指导(观察物体的某个面,要正对着这个面进行观察,并把看到的样子记在头脑里。)

  3、小组活动

  在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往右的方法后,组织分小组观察。

  师: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排队轮流观察。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会和感受这个过程。教师巡视。

  一次出示教材上的三幅视图,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师: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观察物体的某个面时,要正对着这个面进行观察。

  (三)练一练1、活动

  要求: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

  (像长方体这样的物体,通常要根据物体的摆放位置确定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小结:我们把朝着自己的这一面叫作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一致的这一面叫作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作上面。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

  先让学生指一指前面、右面和上面,在说说每个面的颜色。

  (设计意图:观察活动前,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是下一步顺利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条件;又有利于诱发学生的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观察活动的积极性。在观察活动中,指名示范观察方法,为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观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效率;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顺序展开观察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亲身实践的机会,有保证了观察活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观察活动后,让学生回顾观察活动的过程,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我爱挑战

  学生自己先完成。

  3、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如右图),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说说看到的分别是下面哪种图形。

  4、回家看看电视机和电饭煲,他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八、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九、家庭作业

  练*六

  4、回家看看电视机和电饭煲,他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十、教学设计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前面:正对着自己的这一面叫作前面

  右面:和自己右手方法一致的这一面叫作右面

  上面:朝上的这一面叫作上面十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主要是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的物体。教材选择投票箱作为观察对象,从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以及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观察物体的方法。在指一指时,我大胆让学生指,在指右面和上面时,学生不知道右面和左面,我通过让学生举起右手的方法去帮助辨别右面;在看上面时,纠正要站在前面去看。在认一认过程中,我让一个学生示范去观察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这时学生会出现观察的方法不正确,及时去纠正要正对着去观察,然后我又示范;后面让学生活动,让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使学生都体会这个过程)。

  从这节课的过程看,教学效果可以,学生体验丰富,教具丰富。

  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需要掌控。

  2、知识点有一点小错误。

  3、语言还需提高。

  改进措施:

  认真深研教师用书,抓住重要的字眼。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怎样观察物体。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

  1.练*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

  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2、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

  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1、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2、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

  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⑶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⑵分组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书观察物体地一课时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0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2)

——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合集五篇

  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1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讲故事引入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4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五)份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怎样观察物体。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

  1.练*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3

  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学*重难点:使学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学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学*过程

  一、用学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 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 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学生是什么动物?

  3。 根据学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 学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老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 老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 画学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老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 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老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学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老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 老师:请学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学生回原位。)

  5。 请学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学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学生活。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5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4)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 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5)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范文20份

  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

  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 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探究

  教学活动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①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各种具有特殊纹理和形状的实物,他哦哦你给过压印和拓印的方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

  二、对印出的图形进行添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三、丰富学生视觉、触觉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拓印和压印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对印出的`图形进行再创造

  教学过程:

  一、欣赏探究

  展示几幅不同肌理效果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这像什么,猜一猜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体验发现

  1、素材: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如树叶、藕片、玉米、瓦楞纸、轮胎面等;也可以自己制作,如揉皱了的报纸、各种造型的拼贴画等。

  2、绘画工具: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性质和使用技巧进行简单的介绍,如水粉颜料、铅笔、油画棒、印泥等。

  3、印制方式:对于同一物体,可采用不同的印制方式来表现,还可以进行重复拓印、重叠拓印。

  三、创造表现

  1、印玩方法主要有两种:拓印和压印。

  2、根据想象重新组合,对印出的图形进行再创作,如裁剪、拼贴和添画,达到更丰富的效果。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交流

  1、学生展示作品,大家参与评论。

  2、对于偶然出现的怪异、残缺效果,可以因势利导,引发联想,用剪拼、添画、夸张变形等方法进行补充和变化,创造出新颖的造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入系统画板程序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脑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

  教学思路和建议:

  以教师的电脑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概括动物的特征,使学生能运用圆和矩形等工具进行电脑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

  活动一:

  组织教学:作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活动二:

  欣赏:

  1、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请学生谈感受。

  2、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

  活动三:

  师生共同演示并操作:

  1、请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教师讲清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重点使学生了解复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圆和方来概括它的特点。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他学生画在本机电脑上。

  4、运用粘贴、复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活动四:

  学生操作:

  用圆和方概括特点进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绘制一幅电脑画。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进行绘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五:

  评价:

  共同评价,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于大胆尝试的。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惯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

  本册共设有22课,分别为:神奇的小画册,三个好伙伴,五彩树,顶天立地,瓜果飘香,高个子和大胖子,条纹乖乖,猜猜我是谁,形形色色的背景,小蝌蚪,点点聚会,排排队,花格子小牛,自画像,神鸟变树,小小手,看医生,请你告诉我,折纸动物,纸杯变变变,翻新的纸盒,会飞的娃娃。

  三、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四、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五、个人教研专题:组合作学*中学**惯意识的培养

  六、主要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第1课神奇的小画册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2、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

  3、在制作、欣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对比激趣,了解特点

  1、教师出示两本小画册,一本为普通的画册,另一本为今天要学*的类型。

  2、让学生对比欣赏,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鼓励学生质疑。

  二、读短文,提高兴趣

  自由读短文,理解“荒唐”的意思。

  小兔变个大灰狼,你说荒唐不荒唐。

  你也做个小画册,画一画,翻一翻。

  三、自学并操作

  1、自学教材中的步骤,尝试折剪制作画册。

  2、教师讲述重点:可以剪一刀或根据自己的设计剪几刀,但不能剪断。

  3、学生尝试添画。教师制作一些卡片,上面绘有半截动物或植物或人物

  的形象,鼓励学生添画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为学生作画提供参考。

  4、添画完毕后用胶水粘贴或用订书机装订。

  四、学生相互欣赏翻阅作品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翻给同学看,并讲讲其中的故事。

  2、自评、互评。

  3、学生交流制作小画册的感受,体会学*的乐趣。

  第2课三个小伙伴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惯。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教具准备:彩色墨水、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很可爱?这三个小伙伴分别叫红红、黄黄和蓝蓝,他们想和我们做朋友,大家欢迎吗?红红黄黄和蓝蓝可要好了他们经常抱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同学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杰作。

  2、吹画作品欣赏

  3、大家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在一起游戏的呢?有谁愿意试一试?

  4、学生尝试,老师不于评价

  二、上新课

  1、请同学们请出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把他们摆在桌子上

  2、提问:红红是什么颜色?大红黄黄是什么颜色?柠檬黄蓝蓝是什么颜色呢?湖蓝。

  3、刚才大家尝试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重叠会出现什么颜色?对了,橙绿紫。

  4、简单的概念: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彩知识中叫做三原色,他们可以调出许多许多的橙绿紫,三原色是调不出来的。

  5、如果红黄蓝同时在一起,那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黑色。

  三、根据不同的纸张进行作业

  1、在普通白纸上进行吹画练*,注意不同的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纸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看他们互相混合浸染出现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绚丽。

  四、作业展示

  1、互相观赏互相评价2、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准备:彩笔范画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联想,初步感知。

  1、出示图片:几张排列不同的“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画一画。

  (1)看到这些小点点,你们想到了什么?

  (2)你能用最简单的几笔添画出一个新形象吗?(蝌蚪、甲虫、西瓜……)

  2、以添画的小蝌蚪为例,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

  二、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指导学生观看观看书中图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1)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2)小蝌蚪们排好队,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3)突然不知从哪扔下了一颗小石子。

  提问:小蝌蚪们有什么反映?它们的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畅谈构想,引发创新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小蝌蚪们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

  (1)小组间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小蝌蚪聚餐、在荷塘中嬉戏。

  提问:

  (1)这些小朋友画的的想法特别吗?

  (2)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蝌蚪,它们分别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一群小蝌蚪在,另一群小蝌蚪在,还有几只在。)

  (3)你也能尝试将自己特别想法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出来吗?

  四、自主绘画

  1、学生绘画创造表现:想一想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要求:大胆想象,有趣,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个别的指导。

  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继续自主绘画

  1、想一想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要求:大胆想象,有趣,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个别的指导。

  三、作业展示,延伸

  1、学生之间自由的相互展示: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的好朋友看看,讲讲你画的故事。

  2、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参与。

  (1)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将自己的想法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

  (2)其他学生参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情况提问: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是怎样表现蝌蚪旅行的生动画面的?

  你喜欢他的画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3)教师对学生的予以引导,并对展示的`作品从故事情节和小蝌蚪组合的有趣等方面进行肯定和适当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在后面坐着的是你什么人呀?(学生自由回答)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爸爸妈妈要工作要关心我们的学*,还要为我们做好吃的,得多辛苦啊!为了感谢父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为父母做几个拿手的好菜,亲自体验一下给爸爸妈妈当厨师的滋味。每个小朋友就是一名“小厨师”,每个小厨师都要学会做一道色香形俱全的菜,然后我们请坐在后面的爸爸妈妈来参观“品尝”,好不好?

  2、要当厨官啦,今天的`菜单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回忆,了解菜单

  1、交流讨论:首先,我们把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向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是喜欢它的颜色、味道、还是漂亮的造型?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补充。

  3、启发回忆:除了最喜欢吃的菜,你还见过什么非常有特色的菜吗?或者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菜才是最好吃、最漂亮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补充。(水煮活鱼、青椒炒肉、油炸螃蟹、白灼虾、松仁玉米……)

  5、:大家说了这么多好吃的菜,老师都好像闻到香味啦。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道好吃漂亮的菜,想不想欣赏“品尝”一下?“想”,好!但是老师有个条件,你得猜猜这些菜是怎么做成的?

  三、欣赏激趣,讨论方法

  1、欣赏教师制作的菜肴,感受其色形美。小组讨论一下:这些菜的主料是什么?它们都是怎么做成的?都用了些什么方法?(彩泥作品)

  2、指导分析构图:你觉得哪个菜最漂亮?摆得最有特色?为什么?

  3、复*泥工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切、搓、揉、捏、团、压等,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比如做鱿鱼卷:先团成小圆球,在桌面上压*,再用小刀切成方块,然后用小刀画出小格子,最后进行卷曲。

  四、小组讨论,合作学*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准备制作一盘什么样的菜?都有些什么主料和配料?”

  2、小组进行简短的汇报,老师及时作出调整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实践探索

  1、学生根据喜好利用彩泥制作一至两盘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肴并给它取个名字。

  要求:色彩醒目,造型有趣,外形美观漂亮。

  六、展示作品,评析

  1、每个小组的同学到别的小组去欣赏别人的作品。

  2、依次参观完后,说说各自参观后的感受或印象最深的菜、最漂亮的菜、最有特色的菜。

  3、把最漂亮的、最有特色的菜集中起来,放在投影仪下,全班欣赏评述。

  七、课堂拓展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合作,精彩地当了一回小厨师,做了一道有趣美味的菜,还品尝了许多有特色的菜肴。收获大不大?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用橡皮泥做菜,真是太棒了,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亲手做的菜拿给爸爸妈妈品尝一下并且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或祝福的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复制和粘贴的功能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意、想象并组合画面。

  2、在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

  3、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形象创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好学生进入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并安排好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过程

  1、复*一年级学过画图,游戏方法导入本课的排列、重复、变异等造型内容。

  2、师打开一些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演示电脑绘画中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兴趣。

  3、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复制和粘贴。(让学生了解用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

  (二)发展过程:

  1、详细的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与粘贴以及变化的操作方法及过程,以便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可先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的操作,也可互相交流。

  2、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

  3、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一副有独特、有趣的作业。

  4、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作和绘制。

  三、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教学后记:

  学生在电脑课上已经掌握了一些电脑绘画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单的图案.利用复制、粘贴,组成一条二方连续纹样。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对电脑绘画表现出高昂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夏、秋、冬时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出示三面小旗,用电吹风机吹动小旗,组织学生观察旗有什么变化。

  2、新授:

  (1)旗在风的'吹动下向什么方向飘动?一样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这就是风,它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你观察过风吹来时,有什么情景会出现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不同季节时风的脾气和样子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看到、听到风的样子,如树叶变黄下雪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3)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不同感受。

  (4)看书中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不同的风中,人们的感觉会不同,有快乐、紧张、害怕等。

  3、作业: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小构图的样式。

  2、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觉,暗示春、夏、秋、冬来了,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表现。

  四、收拾与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检查作业情况

  2、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3、作业展示,学生自评,他评,教师。

  三、课后拓展

  用其他材料制作一挂件挂于自己卧室窗前,让它随风飘动。

  教学后记:

  本课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问题。通过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同时也可以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各种具有特殊纹理和形状的实物,他哦哦你给过压印和拓印的方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

  二、对印出的图形进行添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三、丰富学生视觉、触觉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拓印和压印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对印出的图形进行再创造

  教学过程:

  一、欣赏探究

  展示几幅不同肌理效果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这像什么,猜一猜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体验发现

  1、素材: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如树叶、藕片、玉米、瓦楞纸、轮胎面等;也可以自己制作,如揉皱了的报纸、各种造型的拼贴画等。

  2、绘画工具: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性质和使用技巧进行简单的介绍,如水粉颜料、铅笔、油画棒、印泥等。

  3、印制方式:对于同一物体,可采用不同的印制方式来表现,还可以进行重复拓印、重叠拓印。

  三、创造表现

  1、印玩方法主要有两种:拓印和压印。

  2、根据想象重新组合,对印出的图形进行再创作,如裁剪、拼贴和添画,达到更丰富的效果。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交流

  1、学生展示作品,大家参与评论。

  2、对于偶然出现的怪异、残缺效果,可以因势利导,引发联想,用剪拼、添画、夸张变形等方法进行补充和变化,创造出新颖的造型。

  教学目标:

  1、 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形式、方法及欣赏儿童画的基本方法。

  2、 能运用剪短的语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并促进生成自己的美术语言大胆表现所见所思。

  3、 体验审美愉悦,提高审美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术学*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画想象丰富、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表现大胆、色彩鲜艳这些特点。

  教学难点:

  内化美术语言,体验审美愉悦,做出审美判断,提高审美意识,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课件、微视频、板书卡、吸铁石、“大拇指”卡片。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课件展示4幅美术作品,教师设问,同学们看见这些作品,是不是很想评一评,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说明今天就要请同学们告诉我,你看见画的什么?画的好不好?为什么?之后展示课题,学生打开教材。

  2、 作品欣赏(一):学生欣赏2幅美术作品,教师引导,主要从作品主题、构图、造型、色彩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感受,尽量让学生在第一幅画中感受到杂记表演的精彩,第二幅画鱼儿的自由,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学生个人的表现反映在小组评价中,教师的引导以鼓励学生大胆说为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

  3、 小组交流: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与课件中新展示的4幅图片有关的感受,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做好活动组织,提高交流的效果。

  4、 作品欣赏(二):课件分别展示学生交流的4幅作品图片,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关于作品构图、色彩、主题方面和其它关于作品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概括和小结,呈现本课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描述儿童画特征的关键词于黑板上。

  5、 给他点赞:课件集中一页呈现学生交流的4幅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喜欢的一幅作品,将“大拇指”贴于作品序号的后面,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明白自己喜欢的作品风格,大胆做出判断,并逐渐形成自身的美术语言,教师做好活动的组织。

  6、 学校学生作品展示:利用课件播放微视频,视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想表现的内容,二年级学生欣赏这些美术作品,聆听视频中的语言介绍,更好的.欣赏其中作品,得出感受。

  7、 分享感受:课件集中一页展示3幅学校优秀作品,学生再次欣赏,并结合上一环节作者的介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这些作品中得到的认识,教师及时给予提示和小结,将描述儿童画特征的关键词粘贴在黑板上。

  8、 自主表现:学生根据课堂前半部分的收获,以新的认识来进行自主表现,教师巡堂做适当的指导,关注学生创作情况,鼓励他们大胆进行绘画创作。

  9、 作品展示评价: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以学生欣赏展示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为主,教师做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分享教师的欣赏感悟。

  10、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中提到的儿童画几个基本特点;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绘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画,努力形成自身的美术语言,多用画笔描绘美好生活,在绘画中收获快乐。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二、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

  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让学生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1)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学生回答:玩具会转动的原理:

  a、外形成圆环形;

  b、中间有转轴。

  (2)教师拿实物,并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3)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4)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有代表回答问题。

  (5)教师。

  (6、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作业展评。

  1、组内自评。

  2、选出优秀作品进行他评。

  (五)。

  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六)拓展。

  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六、教学后记:

  本课是设计应用型课程。通过书中的图片,可以看出玩具会转动的原理:⑴外形成圆环形;⑵中间有转轴。制作材料以纸为主,教育学生使用剪、折、卷曲、粘贴、插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制作,最后设计完成作业——会转的玩具。小小的玩具蕴含了许多知识:转动原理、对称与均衡的组合原理、*面与空间的变化、形状与色彩的搭配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能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安全合理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学生积极热情参与设计制作活动,通过做做、玩玩、比一比感受成功的乐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1.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

  图片欣赏。

  2.提问:(逐一简述画作)好朋友们这些画画的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呀?

  3.生汇报,师小结谈话。

  师:说得真好,童年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呀!老师现在长大了都特别渴望童年生活呢,真羡慕童年时代的你们呀!

  引入课题,板题,读题。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学*欣赏画家是怎样把快乐的童年留住的,(板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来,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题)

  二、欣赏

  1.欣赏《悄悄话》,谈谈自己的发现。

  2.猜一猜:小女孩可能在说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悄悄话》局部图1,《悄悄话》局部图2)

  3.师小结

  师小结:《悄悄话》是中国画家王友政1979年的一幅绘画作品,这是一幅中国画,画家在作画之前,对自己要描绘的事物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高兴的神态表情,带我们走进画的意境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4.谈谈生活中自己快乐的事

  5.(出示《洗澡》)欣赏《洗澡》,讨论这幅画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快乐幸福的?

  6.小结,情感升华。

  7.了解留白

  (1)出示《耍孩儿》,欣赏。

  (2)比较《耍孩儿》和《小八路》的不同,了解什么是“留白”。

  比较画面,感受衬托

  8.了解颜色的深浅

  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生分组讨论,感受深浅颜色的衬托。

  9.尝试赏析

  五、小结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啊?(引导学生说收获,如:注重细节,“留白”是我们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浅颜色的对比衬托)

  2.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作品,快去欣赏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熟悉的场景。(欣赏作品)

  3.小结

  师:童年生活天真烂漫,幸福美好!画家笔下那些童年快乐时光给我们带来的是美好的感受,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我相信你能用上你的画笔,记录你的快乐童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法表现假日的图片和资料,提高在画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运用适当的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态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的愉悦心情,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

  教学准备

  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展示交流

  (1)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

  (2)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图片。

  提问:假日总是美好的,你会怎样渡过假日?你在假日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3、欣赏感悟。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幅画。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的前后分别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乐园的图片,唤起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

  2.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游客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吗?游乐园里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

  (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在哪里?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①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

  ②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的他们的感受。

  ③齐全的配套设施

  ④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场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

  3.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

  (2)作品欣赏、探讨。A表现内容

  ①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②写实或大胆想象B表现方法:线描、刮画、剪贴画等多形式表现。

  2、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3、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4、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

  (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板书设计

  《游乐园》

  项目的多样、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6)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范文五份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两张侧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2)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2、好,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大家都分别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再面对小熊坐好,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师: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只脚……

  师:恩,你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照片)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大家挥挥手。这些同学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脚、右眼睛、右耳朵……

  师: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实是小熊的侧面。(板书:侧面)一起读。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师:(出示照片)谁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请举手。你们都坐在它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书:背面)一起读。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脚、左眼睛、左耳朵……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侧面)。

  下面就请看到侧面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你们有的坐在小熊的左边,有的坐在小熊的(右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猪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师: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反馈。师:怎么不一样呢?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全面观察

  1、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小组活动、讨论)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1: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生2: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3、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

  (媒体出示正面照、一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设计意图】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杯子。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四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四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杯子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谁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哪个猜到了你可以先说哪个。

  (1)卷笔机的正面。

  (2)铅笔盒的侧面。老师拍的是铅笔盒的哪个面?(侧面)

  (3)手机背面。

  (4)可乐的上面。?老师拍的是可乐的哪个面?(上面)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你们说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各个面都要看一看;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要全面地看……)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练*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2、欣赏学校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一下咱们校园的几个景点,请你边看边大声地说出来,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行吗?(播放)

  师:喜欢这些照片吗?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学目标

  观察由两个简单的几何体拼搭而成的物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位的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先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确定观察到的形状,再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模型。

  教学准备

  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二、教学“正面、侧面、上面”

  三、新授

  四、练*

  1、做P17(1)

  2、做P18(2)

  五、布置作业

  1、出示一个长方体。

  让学生说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理解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的意思。

  说说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侧面和上面呢?

  2、变换长方体的位置。

  再让学生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各是什么?

  3、拿己的长方体,同桌一人说从哪个面看,一个说看到的形状。

  1、出示两个两样大小的长方体拼搭后的物体。如书上左边小男孩搭的物体。

  说说现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如书上女孩拼搭两个长方体。

  在书上连一连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3、想一想,右边男孩搭的物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形状相同吗?是怎样的形状?从侧面看呢?

  4、这两个长方形还可以怎样搭?同桌先搭一搭,再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先读题,理解题意。

  同桌按要求拼拼搭搭,再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集体订正。

  先直接根据直观图作出判断。

  再搭出物体订正。

  课堂作业:P18(3、4)

  晚自*作业:每课练P11

  课后感受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20篇)(扩展7)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

  小企鹅,茶壶,练*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3.哪一老师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老师站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放好了吗?请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 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5.师:好,小朋友们合作得非常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企鹅,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投示冰箱图: 介绍:(指正面)这是冰箱的正面,这是冰箱的哪一面?(侧面) 我们能看到这个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这几个面大概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想象一下。 每个小组讨论。根据哪些来确定呢?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的理由?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第四关:

  猜一猜

  1.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子的汽车。

  2.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本节课安排猜物体观察小企鹅观察茶壶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设计说明

  复*的效果虽然受复*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的次数。复*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简单物体

  学生准备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整理复*

  1.结合教材*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做好铺垫。

  巩固练*

  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教学目标:

相关词条